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

2024-09-30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精选8篇)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 篇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一、活动宗旨

开展小学生“阳光心理”系列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德育载体的不断创新、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性、同伴之间的互育性、学生的自我教育性,不断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推动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小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

第一阶段(9月份):宣传发动阶段

制定活动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关心理健康工作宣传;填报XX市学校心理健康开展情况调查表,20**年10月1日前由各教育学区汇总上报市教育局教科室。

第二阶段(20**年10月至12月):实施阶段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小学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 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 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 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 ,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六、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七、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八、校园心理剧观摩活动

校园心理剧是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与困惑等,以小品表演、分角色扮演、一幕幕的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在剧中溶入了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让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同时,使观看演出的老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校园心理剧在创作和表演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在参与的实践中得到教育和熏陶。学生通过观看和参与心理剧的演出,提高了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有利于行为规范的养成;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们对他人的`感受更为敏感,有利于控制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的个人情绪。通过体验和感悟,学生学会了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好方法,有利于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心理剧,想象力、创作能力、表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校园心理剧把深藏在我们家庭以及校园里的一些案例情景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理,增长知识。

第三阶段(20**年1月到12月):总结阶段

作好活动总结;参加优秀校园心理剧评比活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的评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读书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读书是发展学生智慧的最基本的途径;为了激发全校师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校按照中心校的活动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读书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学校内形成读书热潮。通过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xxx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学习中心校关于读书活动的文件精神,分级段开展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年级段的读书活动方案。

(二)明确要求,认真落实,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为低、中、高三个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读书以及交流活动,体现班级特色。

1、学校统一安排,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大阅读为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早读为每日读书时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组织老师定期交流,探索阅读课。

2、做好阅读书目推荐工作,同时及时做好图书更换工作。低年级以绘本、看图故事为主,中高年级以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为主。与英语学科结合,尝试在4—6年级学生中间开展英文名句诵读活动。

3、各班设立图书角,把每次流动的图书做好登记,班级设立学生阅读明细,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

4、学校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读书的方法、读书的重要性,营造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班级设置教育园地,尝试栽种一些花草,既学知识又增添了乐趣。

5、召开一次读书动员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

6、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做好读书笔记。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制作“词语卡”,注重词语积累;中、高年级则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阅读中的感受写成读书笔记或者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方面记录下来。

7、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体现班级特色。如:“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读”“我最喜欢的xxx”、“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的日记”等,或者由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也可另选择其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8、每学期将本班读书活动情况以文字材料形式上报学校少先大队部。召开家长会,展示阅读成果,对于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一)资助贫困大学生目的

本活动方案致力于帮助xx市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突出领地集团的社会责任感,扩大领地集团xx民间慈善界的荣誉,提示xx集团在xx市市民的口碑,让大众知晓xx集团与爱心联盟为资助贫困大学生做出的贡献,促进xx集团与爱心联盟的合作。

(二)资助贫困大学生资金来源

资金由xx市xx集团。

(三)资助人数与资助方式

20xx年度资助贫困大学生为***名,所有受资助的学生符合规定条件下将享受元助学费用。

(四)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资助对象

凡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或无基本生活保障,在当年统一高考中,本科一批录取的大学生,均属于资助对象。对于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优先予以资助:

1、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

2、单亲贫困家庭子女或孤儿。

3、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农村低保或农村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子女;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子女。

4、因受灾、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子女等。

(五)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评选标准

1、生活自立自强、开朗乐观、坚韧不拔、有感人事迹。

2、积极投身于学校和社会公益活动、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3、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家庭贫困,难以维持大学学业。

4、高中期间在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品行良好,在当年统一高考中,本科一批录取的大学生。

(六)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评选程序

本次活动的时间周期从20xx年7月9日至8月31日。

1、采集,由共青团xx市委负责采集,xx爱心志愿者联盟负责受助贫困大学生信息核实、确认工作。。

2、实施,由xx集团确定时间地点举行资助金交接仪式,团市委领导,xx集团领导,爱心联盟领导,出席仪式。(具体流程下一步做策划)

3,媒体支持,眉山电视台,眉山日报,爱心联盟网,东坡论坛,新浪网,四川新闻网等文章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 篇2

中国是世界上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受其自身专业要求,如师资力量、专业技术等的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与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不相对等。 学生情绪上的焦虑与抑郁、行为上的攻击性问题在我国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缺失、心理帮扶力量缺乏、心理师资和技术贫乏等成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障碍。而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为扫除这一障碍提供了有效途径。

1.心理援助计划的研究现状

心理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EAP),是指组织通过外部应用心理学专家, 为组织及其个体提供系统、长期的专业指导、咨询, 解决相关心理问题,进而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心理援助计划。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取得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EAP全方位体现了人文关怀,有效地解决了不同领域员工的心理问题。如丁文俊[1]等人的研究发现,EAP服务制度有助于预防和解决民警身心疲惫、心理紧张和认知偏激等消极心理现象,促使民警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正向情绪体验,提高民警的幸福感。黄旭辉[2]的研究也认为,EAP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方面可以起到帮助教师减轻压力、克服负性情绪、保持身心健康的作用。陈鑫磊[3]也对EAP与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EAP对小学教师心理干预的实际应用。而如何将EAP运用到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发方面,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发展现状———以广西地区为例

目前,从广西中小学校的实际调研情况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性十分欠缺。据蔡伟林等[4]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总体上广西地区只有28.53%的中小学生上过心理健康课;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只有32.66%的学生明确表示其所在学校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45.23% 的学生表示自己学校没有专业心理老师;超过60% 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消极看法,认为接受心理咨询是心理素质不好或不正常的表现,甚至有近45% 的学生认为是精神有毛病的表现。学生的认知偏差、错误观念阻碍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使心理帮助的积极效果受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缺乏的外在表现。温小珍[5]的研究也发现,按照每5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心理老师的正规标准,在广西农村超出500人以上的学校,基本上没有招聘心理专业教师的计划,一般由班主任兼职。学校心理师资缺乏、专业度不够、技术欠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认知等,均反映出目前广西地区中小学心理课程建设的专业性缺失,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合理、正确的满足,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发研究亟待深入。

二、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

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是指中小学校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社会心理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自身人力资源,建立起心理干预服务系统,切实解决当前教育机制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问题,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纵观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课外缺乏),辅以个案心理咨询的方式存在,但却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课内与课外发展不均等问题,如何在学校力量与学生需求间寻找平衡点, 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消减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成为重点。心理援助计划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思路下的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在教育界并未深入展开,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新颖之处,为本课题开展提供了新机会,对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心理援助计划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模型

心理援助计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发,即通过搭建学校- 家庭—社会合作平台,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于社会心理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自身人力资源,帮助学校建立心理干预服务系统,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的打造,切实解决当前教育机制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问题,探索一条适合当前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其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EAP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项目

学校与相关心理教育企业明确合作意向,心理教育企业进驻学校,启动EAP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项目。通过该项目的有效运作,搭建起学校- 家庭—社会合作平台,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于社会心理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自身人力资源,设计出适宜学校的EAP心理干预服务系统。

2.建立心理干预层级评估系统

通过RTI干预反应模式(Responaiveneae to Intervention) 的多层级筛查系统来甄别不同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层次,在专业测评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以便提供不同的服务。

3.设计适合学校的EAP合作干预方案

一是学生群体干预方案,根据学生心理档案, 利用企业的专业资源为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二是家长群体的心理干预方案,设计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专业化指导方案;三是教师群体干预方案,在满足学生需求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条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4.启动EAP心理干预反馈机制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启动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以及同一类型心理问题的不同程度,采用适宜性的心理教育干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家庭教育问题,启动专业化的心理指导服务;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校提升老师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和增强心理教育科研能力,并为有需要的教师群体或教师个体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

四、EAP心理干预机制的实践成效———以南宁某校为例

南宁某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校,在校生人数较多。然而受师资力量、技术、课程内容单一等因素限制,该校心理健康课程不能满足在校生的需求。为贯彻中共十八大会议精神及习总书记的“加强心理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等重要讲话内容,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该校依托高校心理专家团队的技术督导,借助于社会心理专业资源,与广西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公司专业心理帮扶队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新路径,以开展心理和学能辅导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领域,取得如下工作成效。

第一,心理与学能教育理念深入人心。A公司在学校开展的心理教育和学能辅导工作,让在校师生主动走进其中,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利于师生预防心理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该工作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的重视与认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密切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 A公司在学校开展的心理、学能教育工作,经过前期的试点,实现了“学校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家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共同教育的合作模式。 同时A公司和学校明确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了A公司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保证了心理、学能教育时间和必要的教学活动场地(已建立心理咨询室、箱庭沙盘室、注意力训练室、心理测评室),同时还在课外时间通过团辅、马术活动、教师沙龙、家长沙龙等活动形式丰富学校的心理课程内容,帮助在校学生及其家长、老师正确应对和处理学龄期、青春期等发展阶段的心理危机和学能问题,搭建了成长平台。

第三,进一步规范心理与学能教育工作,提高了教育实效。2014年,A公司根据学校的不同需求, 起草、修改和完善了进入学校(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心理、学能教育工作的流程,有效地确保学校和幼儿园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查,为学校开展规范化的心理、学能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公司在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能辅导工作以来, 对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受辅导的50名学生已在学习动机上表现出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可喜现象,如能自觉拓展兴趣爱好,寻求自我理想,激发学习动力;在生活中能用语言合理表达内心的愿望和要求,减少了负面情绪的积压。

第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准。在高校心理专家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并获得市级课题立项。 同时,A公司协助该校申报南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目前正在审核中。

第五,分年龄阶段做好心理与学能辅导,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校方在A公司心理教育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全年开放心理辅导室,为全校师生提供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辅导、教师教学心理减压等专业服务。同时,A公司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技术督导由广西高校心理专家团队负责,确保了围绕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各具特点的课程,为学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同学交往、学习规则、集体生活、升学考试等挑战提供了心理保障,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并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篇3

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促进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教师要倾情投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情,面带笑容、倾情参与,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通过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给 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坐得笔直,发言也不够积极,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那节课辅导的是本应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我在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告诉大家: “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的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虽然由于年龄小,他还不能区分缺点和“生理缺陷”的不同,但他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能够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要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辅导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活动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的问题最突出。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才能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才能水到渠成。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尽量融人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我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宇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结果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了一份好心情。

三、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成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恰好起到与他们的心理世界沟通的作用。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能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学生都笑着对我说: “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4

一、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培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单纯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事情,只有学校方方面面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具有实际意义,使所有教师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员化,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通过对外交流,外出学习,收集资料,派教师参加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学习,我校教职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相应的有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实施渗透并不是简单地寻找教学内容中有无一些心理学知识,也不是牵强附会地硬与心理健康教育挂钩,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为了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扎根校园,我校在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讲座等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的同时,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要求:

1、教学要含有发展学生潜能和促使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要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能力和健全人格。

2、创设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满足,得到发展。

3、营造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得以发展的时空。

4、采取支持学生成功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成功发展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自我价值感。

5、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方式,促进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发展。

学校要求全体任课教师都要以此为目标,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机的整合起来,并撰写心育论文。

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本期,共组织心理知识讲座3次,其中还特别组织了针对六年级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兼职心理辅导员谢凡老师和六年级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收效明显,也受到了六年级学生的欢迎,此次讲座报道发表在石峰区教育科研网站上。

四、继续开展好心理咨询室——心灵小屋的开放工作

每周一、四下午4:00——5:00开放心理咨询室,组织知心姐姐、知心哥哥为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五、通过各年级家长会进行心理教育

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小学心理健康月活动总结 篇5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2018年心理健康月活动方案。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提升师生对自身、对他人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发展,探索同伴互助的积极发展理念及其实施方式。

从10月8日开始我们利用宣传栏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活动月期间,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宣传普及基本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同学们造就健康的自我,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强心理素质。我们在广大师生中先后开展了心理辅导课、制作心理自信卡、心理健康宣传的黑板报、心理研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比如:学生制作以“放飞希望 拥抱梦想 ”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手抄报的制作,使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能够感恩现在的生活,关爱自己的心灵。再比如:学生制作“自信卡”,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篇6

来安县西武九年一贯制学校 孙正祥 摘要: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概述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与实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念界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依据课程本质的要求,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辅导内容、辅导活动的方式这三种基本成分,来规范和设计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和谐统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质,体现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经验要素,反映课程本质的三要素,即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

育人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基本文化成果: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它汇聚着人类在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社会、健康心理方面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以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依据来选择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活动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经验为载体,学习方式是个体的自觉接纳。它没有强制性的接受要求,更没有系统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要求。课程主要是以活动的方式,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从而发现自己和发现别人,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这就是真正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形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首要价值,就是可以体现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性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共性的心理问题。如人际交往、学习适应、青春期烦恼、情绪调节、休闲与消费、危机应对等。

(2)可以落实心理辅导全员性策略。台湾中小学积40多年的经验,提出来了心理辅导全员性原则,就是说,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角度来看,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辅导工作者。当然,这不是要求教师承担专职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任务,诊断和矫治学生的心理障碍,而是关心学生心智的成熟。

(3)可以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科取向的课程体系,强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划一的教学目标,难以顾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需要。德育工作过分依重灌输和说教,难以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个体发展的取向为主,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学生参与、体验和感情,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自助能力。在课程改革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1、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自己的知识。前两项在现行的学校课程里都得到了落实,唯独第三项知识很少体现。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高矮、理想抱负等。它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2、强调体验和感悟。按照杜威的观点,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批验由坏变好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那么,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应该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感悟。

3、以互助、自助为机制。保守的教育观念总是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心理辅导则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和沟通。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在辅导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教师作为辅导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以利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全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

学习辅导:是指老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学习心理品质与技能,并对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人格辅导:是指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和情感、意志品质、人际交往和沟通、青春期性心理、青少年危机问题进行辅导,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辅导:通过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对发展他们的个性、增长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的作用。

职业辅导: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大事件。职业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内容要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分为:认识自我篇、人际交往篇、学习有趣篇、聪明孩子篇、学习方略篇、学会生活篇。

学习辅导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为重点。

学习有趣篇:着重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进行辅导。兴趣和态度是学生学习中的动力因素。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比之中学相对难度较低,关键是要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聪明孩子篇: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选择性注意和记忆策略的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注意和记忆策略则是个体对外部知识信息加工的重要技能,现行的学校课程很少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

学习方略篇:让孩子学会怎样学习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校园红绿灯”“告别‘小粗心’”“不做‘小拖拉’”;二要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手脑并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动手又动脑”“给头脑充电”“带着‘?’学习”;三要培养孩子信息素养,即学习怎样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如“同好书交朋友”“信息与学习”等。

人格辅导以认识自我和人际交往为重点。

认识自我篇: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常常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他们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此而产生骄傲、看不起别人的倾向;有时却又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由此而产生自卑、看不起自己的倾向。因此,帮助小学生学习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如可以设计“优点轰炸”“我爱我自己”“丑小鸭与白天鹅”“自信不倒翁”等辅导专题。

另外,对小学生的情绪辅导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小学生的情绪认知,情绪体验和情绪控制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积极情绪,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可以设计的情绪辅导方面的专题如“破解‘阴云’的窍门”“快乐的小精灵”“烦恼的小妖怪”等。

人际交往篇:人际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同时,交往又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接触。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具体包括和同伴、老师和父母的交往。

同伴关系是儿童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同龄伙伴的社会角色相同,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需求,这使得他们在交往中,更加自由,更加自主地体能和探索群体生活,从而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助人、合群等心理品质和技能。比如“分享快乐”“集体的力量”“与你同行”“不做‘小喇叭’”。

如何帮助獐与成人交往?这是目前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沟通又是一项重要的交往技能。沟通是双向的,不仅教师、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而且还要教会儿童与成人沟通。与中学阶段比相,小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权威与社会规范的象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话几乎绝对服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判断能力也随之提高,中年级开始,儿童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了,有时也会对教师的言行做出主观判断。当然,这种主观判断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这时,帮助儿童如何理解老师、评价老师,进行师生交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同样,儿童对父母比较依恋,需要得到父母的爱抚与关心,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养料。但必须注意的是,爱抚和关心也是双向的。光让孩子得到别人的爱,而不让他们给予别人爱,只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和自我为中心。因此,让儿童学会体察父母、理解父母,从感情上回报父母,可以使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联系更为亲密和牢固。这里,我们可以设计“爸爸妈妈小时候”、“今天我是小老师”、“我有一个快乐的家庭”等活动。

生活辅导以学校生活适应为主、社会生活为辅。

学会生活篇:它侧重于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生活适应辅导等,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儿童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的影响,同时对他们发展个性、增强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作用。休闲辅导是现代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个人生活有多种价值。其中,最重要的价值是松驰身心,满足个人需要和兴趣,从而使个人健康成长。对于儿童来说,应该让他们通过辅导活动,学习合理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从中体验到休闲生活的乐趣,并在满足童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会合理消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小学生消费辅导,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节俭的消费作风,克服盲目攀比心理;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消费的一般常识,初步获得管理钱财的能力。生活适应辅导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设计:“愉快的假期”“拥抱大自然”“生活的馅饼”“用好零花钱”“迷途的羔羊”“小鬼当家”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理论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在班级集体中开展,它一方面会对这个学生团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团体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要开发群体的教育资源。可见,从社会学角度了解和研究学生团体的特点,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团体概述

团体的概念:什么叫团体?在体育声观看足球比赛的观众是团体吗?在机场候机的乘客是团体吗?这些陈术从日常生活概念出发,都可以看作是团体。但严格地说,都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团体。

E.W.伯吉斯(1929)在《人格和社会群体》一书中,将团体定义为“若干互动的具有特定人格的个人的集合。”

勒温(1948)认为:不管团体的大小、结构及活动如何,所有称为团的都需建立在其成员彼此的互动上。

哈默斯(1950)指出:所谓团体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沟通一段时间,以使每个人不需通过他人,能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沟通。

贝斯(1960)说:团体是指一群人的集合,团体的存在对于他们有报偿价值。

贝克(1977)《社会心理学》一书目 中,概括了团体的不同界定:团体的概念,关键是它的所有成员彼此之间必须以一种可观察到的和有意义的方式相联系;个体间的互动使人们成为一个群体;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批组成了一个群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团体是所有上述涵义或者更多涵义的混合体。

简言之,团体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团体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团体不是一群人的凑合,而是有组织的。

2、团体有一定的目标。

3、团体意识。

班集体的成长历程

一个班级从初建到成熟有一个发展过程,我们称之为班集体的成长历程。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要了解班级的成长过程,以便针对班级集体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辅导活动,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促进班集体的成长。

班集体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一般经历创生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1、创生期。创生期班级的主要特点是可塑性和冲突性。在初创时期,班级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各种渠道和活动形式,让同学之间忙地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了解各自的性格、特长、爱好等,从不熟悉到开始熟悉。

(2)制定班级规范和制度,规范一方面可以起到行为定向作用,同时也有控制和凝聚的作用,为班级的组织化提供基础了。

(3)建立班级目标,团体目标是团体成员一致努力的方向,通常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班主任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商量,班级在这一学期哪些方面应该争取走在全年级的前列。(4)创设安全、融洽的气氛。班级形成之初,各种冲突对华贸易发生,在这个磨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他们才会对班级产生“我们”的感觉,才会培养起对班级的责任感。

2、发展期。班集体发展期的主要特点是稳定性和整合性。班集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同学之产加强更深层次的了解,相互之间建立友谊和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基石。(2)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巩固良好的班级氛围,使生冷上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能够急班级所急,想班级所想。(3)班级目标达成的评估和调整。评估可以发现班级动作中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建立更恰当、更有成交的团体目标。

3、成熟期。成熟期的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自我组织性和自我调节性。班集体成熟期的主要目标是:

(1)班级管理要从教师为主转向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充分调动班集体的教育资源,通过包括心理辅导活动在内的各种自我教育手段,让同学们学会互助和自助。

(3)形成更为积极的、更有建设性的团体意识和价值取向,使每个学生从中吸收成长的精神养料。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 ① 确立主题及目标

• 主题:鲜明、活泼、能够吸引学生关心的问题

• 目标:具体、明确

• ② 选择合适的活动模式

• 注意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光图表面热闹,要体现出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性

• ③ 列出活动的步骤

• 准备阶段:活动内容、主题、材料、方案及安排 • 实施阶段:暖身活动、主题活动 • 结束阶段:回顾、展望、延 • ④选择相关的辅助资料

• 查找各种相关理论或案例,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参考使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格式

一、课程说明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

四、课程准备

五、教学时间与场地(座位的安排:环形,矩形,马蹄形,多朵梅花形等)

六、教学步骤

七、补充活动

八、课程教学建议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过程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角色演示法

角色扮演的方法有很多种。

1、哑剧表演:指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情景,要求学生不用言语而用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例如,让学生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遇到愤怒时的动作表现,喜欢别人或者讨厌别人等肢体语言。通过哑剧表演,帮助学生体验非语言的心理状态与反应,促进学生非言语沟通能力的发展。

2、独白法。指以独白的形式谈出自己此时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常常是让扮演者在情绪冲突强烈、各种体验纷繁复杂时,通过角色扮演,大声说出内心的体验,将表演者隐藏于内心的思想,借着独白的机会,能够知道。

(3)、空椅子。这种方法只需一个人表演,在辅导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时经常使用。例如,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难以正常交往,教师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对面摆放,让该学生坐在一张椅子上,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 性同学,该学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然后坐到对面去,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往往可以使学生了解对方,克服了交往方面的一些困难。例如,可以采用空椅子的方法,进行“考试焦虑自我辨”。通过学生对考试焦虑问题的自我分析,帮助学生分辨对考试焦虑的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强化学生对考试积极的自我意识。

3、实验操作法

4、讨论交流法

5、心理暗示法(做游戏时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老师的角色与态度

1、组织管理者。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要求人人参与,若要每个学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一番,时间不够,可见,更多的学生是在小组里表现。小组组织与发动得如何?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组成小组的第一步是决定小组成员。班级里的小组基本上是异质组,应该尽可能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自愿结合的小组成员的入组动机较高,参与程度也较高。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与同学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可以由辅导老师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性格活跃的同学和性格内向的同学、爱说话客不爱说话的同学组成异质组,发挥异质小组的互补性,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第二步是培训组长和组员。环境的设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我们教室里的一排排课桌椅,限制了同学们活动的空间,有人把它称之为“秧田式”座位。

2、知心朋友

3、心理专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例与实录

课例:自己的色彩

一、活动目的

2、培养性别角色意识,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3、找到自己性别角色的优势,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快乐自信地学习生活。

二、活动准备

活动一:自己的色彩

3、游戏:A圈或B圈

规则:看大屏幕上出现的问题或情境,根据你的想法,在两个选项中选一个,并站到相应的A圈或B圈中。

(1)一 小河挡住了去路A脱下鞋子,挽起裤脚蹚水过去;B从附近的小桥绕过去。

(2)我更喜欢的颜色是A粉红色B天蓝色

(3)有礼物可选择我会要A一辆遥控车B一个芭比娃娃(4)双休日我喜欢A和小伙伴在一起聊天B和小伙伴一起踢球

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说说在游戏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男女有别,我们要为自己的差别欢呼!

4、我们来欣赏:看图片(自然风光组图„„找出自然风光中有对比的画面)

照片中有北国长城的雄伟,也有南 水乡的柔美,有高山的巍峨和伟岸,有小溪流水泊恬静与从容,有大树的挺拔,亦有花朵的娇美,这是自然真实的本性,大千世界也因为各自的不同而变得多彩。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心思细腻的小女孩,你们同样各自拥有不同的色彩,因为男孩女孩各自的不同色彩让世界多姿多彩。所以说:我是男生,这很棒哦!我是女生,这很好啊!

活动二:喜欢自己的色彩

男生和女生拥有不同的色彩,我们各自用心去发现自己的色彩所拥有的不同优势。

(4)脑力激荡:男孩的优势,女孩的优势(5)男女生优点接龙

(6)出示男孩女孩的几大优势

男孩女孩的优势 男孩

男孩多数用脑子做事

男孩一早醒来不用担心头发乱蓬蓬 男孩比女孩更酷

男孩不会老是难为情

男孩看恐怖片眼皮一眨也不用眨 男孩做事不拖泥带水,扭扭捏捏 男孩不喜欢讲套话 男孩很讲义气

男孩不拘小节,不会斤斤斤计较 男孩坚强勇敢,不怕困难 女孩

女孩多数用感情做事情

女孩的头发老是梳复明服服帖帖 女孩看上去会比男孩漂亮一些 女孩比较文静安静 女孩很细心 女孩有爱心

女孩比较爱干净 女孩走路姿态优雅

女孩做事更斯文,打喷嚏时会用手捂着嘴 女孩善良,温柔,关心别人

我们发现了自己有那么多的优势,大家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学生分享交流

活动三:我 们彼此眼中的色彩 的确,我们各自都有很多的优势,但有这样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真的是当局者迷哦!在我们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则不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呢?

接下来让我们男女生互相说说彼此的色彩,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男生女生的优点,还有没有彼此要提醒的,让我们一起送上暖融融的真诚心语。

(1)互赠心语(将事先准备的卡纸发给学生,分组给男女生赠送心语)

(2)分享心语。

收到彼此的心语,真诚的话语,友善的提示,一定会让我们彼此的色彩更加亮丽,一起加油哦,我人可以做得更好!活动四:和谐我们的色彩

男孩女孩都拥有不同的色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将彼此的优势互补,那样,我 会做得更好。(1)我们是创意大师。男女生分组合作,用多米诺骨牌进行创意(亦可运用其他道具上男女生共同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2)作品分享。

(3)寻找生活中男女生运用各自优势一起合作将事情做好的例子。

是呀!现实生活中,我们女生的细腻、谨慎、考虑问题周到,加上我们男生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一定能将每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 篇7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它注重通过主体性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 进而在分享交流中领悟、探究、实践,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但是, 在现实中由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忽视学生体验等方面问题的存在, 阻碍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为此, 我们学校及相关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措施, 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活动课的实效, 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真正含义

在实践中, 心理教育活动课被冠之“学校心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等名称, 这些名称不同, 但基本意义是一样的, 并且实际运用中, 还可以赋予不同的内涵。

心理教育活动课, 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形式展示其自身的特点, 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心理教育的实效。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 学校逐渐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如开课不足, 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育室, 教师大多没有专门系统地学习心理辅导知识, 大多以兼职为主。

2. 课程设计不合理

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式单一、设计上不适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配备了任课教师, 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 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

3. 课程没有结合学生特点, 学生心理体验不足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 放松一下心情, 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 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学生高亢的情绪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 并不能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 感悟不到价值所在, 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如, 在课堂中, 心理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之后,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或体会。

三、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建议

1. 增强教育意识,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学校要从领导到教职工都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2. 设计合理化的活动课程

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 它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 而是能有效地解读学生实际心理问题、困惑的课程。如, 我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课程,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以一种类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 使其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 从而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 减轻或消除学生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 以达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

3. 强化课程中的学生体验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体验的活动才能让活动课焕发光彩。只有激发学生心理体验的健康教育课程才会是有效的课程, 学生产生体验后才能产生内驱力, 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活动课程的体验去矫正自己的心理认识和行为。如, 采取问题探究式活动课程,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做好相关的调查, 分析本校、本班学生有哪些心理认识上的问题和困惑, 或者有哪些行为上的偏差。这样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思索, 探究自己的困惑, 最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发挥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的活动课, 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体验过程, 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 并且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活动课程, 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助一臂之力。

摘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分析当前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含义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以供大家交流学习。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兴万.如何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 (6) .

[2]王心红.福州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 (12) .

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计划 篇8

第一,沿袭其他学科的评价模式,按照评价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照搬到心理课堂上。其他学科的评价侧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此套用到重在感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有失妥当。

第二,追求评价的专业化、精细化。有的专家、学者计算出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追求评价的系统、严谨,但显得内容庞大,过于精细,给一线教师的操作带来不便。

在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往往是活动结束后听课教师就要对教学做出评价,这时就需要一个既能反映心理健康活动课基本规律,又能易于操作的即时性评价工具。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对评价标准进行了概括:活动设计具体,具有针对性;活动实施多样,具有体验性;活动效果明显,具有实效性。以期对广大一线心理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满足实际的需要。

一、活动设计具体,具有针对性

1.目标面向全体,便于实施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大多数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适性,每个人都能有所感悟,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为首要目标。选题能够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一个小切口导入,后面挖掘得深。例如,在讲授“情绪的觉察与表达”一课时,活动目标立足于解决学生都会遇到的情绪困扰,学会情绪的表达,目标的设立避免出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空泛的字眼,越具体越容易操作实施。在导入部分并不直接呈现关于情绪的心理学知识后,再是让学生做个小实验:看一看在1分钟内谁呼吸的次数最多?然后展示人在喜怒哀惧等不同情绪体验下呼吸次数的不同,帮助学生切身感受情绪与自己的息息相关,后续活动环节因此自然展开。

2.内容亲近学生,贴近生活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应该充满趣味,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对活动内容有话可说,积极配合参与活动,从而引发内心的感悟。例如,在对某班级学生一次关于记忆的兴趣和水平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羡慕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没有找到系统的记忆方法,容易遗忘。于是笔者设计了“过目不忘,你也可以”一课,在内容安排上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直接告诉学生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然后讲授记忆有哪些方法,这样会使中小学生感到遥不可及,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于是活动内容以小游戏开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揉皱的纸抹平,启发学生思考:只用一次就能把纸抹平么?从而引出重复的意义,自然过渡到要想长久记住知识,重复是避免遗忘的有效方法。在介绍记忆方法中,先呈现20种物品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记得准、记得全,并把自己的记忆方法说出来与全班分享,教师再对学生的记忆方法加以概括总结,并作适当补充,这样就比直接告诉学生记忆方法巧妙许多。

二、活动实施多样,具有体验性

1.过程环环相扣,紧扣主题

活动过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且活动只能围绕一个主题,主题过多不利于学生接纳。例如,在讲授“积极举手我能行”一课时,其间设置了三个小游戏,第一是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后举手告诉教师;第二是请6位学生一字排开,教师发给每人一张卡片,学生按顺序快速读出卡片上的词语,读完后教师向全体学生提问:请问第二个同学读的是什么词语;第三个是脑筋急转弯,看谁能最先回答出问题。三个小游戏看似南辕北辙,毫无关联,其实贯穿着一个主线:从“眼”“耳”“脑”训练学生积极举手的“法宝”,上课做到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才能更加自信的把手举起来。活动过程就如同珍珠般贯穿在一根主线上,环环相扣。

2.方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般活动过程通过故事、歌曲作为导入,活动工作阶段通过案例视频播放、游戏、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展开,最后教师加以总结。方法强调活泼多样,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充满趣味性。在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可以综合使用多样方法,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积极参与,真诚交流

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能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真诚交流,吐露自己的心声,进行经验分享,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练习中来。例如,在讲授“放飞生命愿望”一课时,教师先说出自己的愿望,然后对学生进行纸笔练习,在生命的五个阶段里(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别写出自己的一个愿望,并把愿望与他人分享,这就给学生提供了适宜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与他人分享。

4.教师善于应变,提供引导

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心理教师能够充满教育机智,做到遇到突发情况能够灵活应变,尊重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例如,在一次小组合作中,两位同学因意见不一而争吵起来,心理教师此时不应该简单批评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启发学生:你们两个都是想着要把问题解决好而吵了起来,是么?那么吵了之后心情如何,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教师适时引导,点明吵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向全班学生提问: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活动效果明显,具有实效性

1.氛围温暖融洽,全面开花

好的心理活动课能够做到“点”“线”“面”全面开花,整个班级氛围融洽,每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心声。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状况是对心理健康活动课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点”指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并能和他人分享。“线”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之间在小组内首先展开讨论,遇到疑问再向教师询问。“面”指对全班学生整体情况的把握能力。在小组讨论后,可以请每组代表发言,教师借以掌握学生内心的感受,适时加以指导。

2.学生获得成长,自我接纳

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活动课的基本观点,更加自我接纳,理解他人,活动目标切实达成。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间说出或写下的感悟、心得体会来加以判断。还可以让学生填写反馈表,或是进行专门的心理量表测试,比较活动课开始前的测量和活动课开始后的测量之间的差异程度,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程度。

3.教师获得发展,水平提升

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相长,自己的专业心理辅导技术也得到加强,与学生的关系更加亲近,对学生越来越了解,自己的专业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总之,心理辅导活动课这门刚刚兴起的学科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其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利于发挥评价的甄别、改进和激励的功能,促使这门学科朝着更加规范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本文系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中年级待优生心理特征与综合干预研究”(课题批准号:BZJKT121)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医药行业废气排放标准下一篇:总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