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精选13篇)
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 篇1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相关知识
(一)食品流通许可机关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食品流通许可的实施机关,具体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机构承担。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许可管辖分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决定。
(二)食品流通许可证与营业执照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生产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其他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后,办理工商登记。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三)食品流通许可事项
根据《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食品流通许可事项包括:经营场所、负责人、许可范围等。其中,许可范围包括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经营项目按照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2种类别核定,经营方式按照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3种类别核定。
(四)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申领对象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法律、法规对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流通环节从事食品经营的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的,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的,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法律、法规对食品摊贩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五)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申领条件
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设备*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和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六)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申领要求
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者,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3.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4.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5.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6.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和操作流程的文件;7.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8.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许可申请的,委托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已经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经营者在经营范围中申请增加食品经营项目的,需提交营业执照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不需提交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新设食品经营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的,该企业的投资人为许可申请人。已经具有主体资格的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的,该企业为许可申请人。企业分支机构申请食品流通许可的,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企业为许可申请人。个人新设申请或个体工商户申请食品流通许可的,业主为许可申请人。
(七)食品流通许可的程序
食品流通许可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批准等。
1.申请。经营者向许可机关提出食品流通许可申请,应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求递交相关资料。
2.受理。许可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2)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许可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由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更正日期。
(4)申请材料不齐备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告知的,应当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属于5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申请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请材料的凭据,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了全部补正材料的,许可机关应当予以受理。
3.审查。许可机关应当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四)项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要求。必要时,可以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其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材料审核和现场核查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
4.批准。对申请人提交的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予以受理的,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许可机关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许可通知书。许可机关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驳回申请通知书,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八)食品流通许可的变更、注销、撤销和吊销
1.食品流通许可的变更。
食品经营者改变许可事项,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变许可事项。
2.食品流通许可的注销。
许可到期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的,应依法注销。
3.食品流通许可的撤销。
食品流通许可的撤销是指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撤销已作出的食品流通许可。
4.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吊销。
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是一种行政处罚措施,是行政机关强制取消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经营管理工作。
(九)对食品流通许可的监督检查
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食品经营者是否具有食品流通许可证。
2.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经营要求的,经营者是否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经营者是否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经营者是否依法办理。
3.食品流通许可事项发生变化的,经营者是否依法变更许可或者重新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
4.有无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行为。
5.聘用的从业人员有无身体健康证明材料。
6.在食品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有无确保食品质量和控制污染的措施。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食品经营者信用档案管理
《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
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 篇2
1 解析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检测与检查之间相互分离, 没有起到互补的作用
实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途径, 是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检查等。进行深入检查的主要依据就是检测的结果, 而检查之中发现的存疑食品就需要检测工作才能排除问题。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中, 经常会出现检测与检查工作相互分离的情况, 经分析, 有如下几点原因:其一, 认识上的欠缺和不足, 长期以来, 工商管理人员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都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多数的时候都将抽样检测的工作交给检验机构去完成, 而工商部门的工作只是简单的监督那些提供的样品;其二, 抽检制度的不健全, 在实际的抽检工作中, 执法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抽检制度对被抽检人进行主体责任的落实和检查;其三, 对存疑食品置之不理。对平常监管中发现的一些存在可疑问题的食品, 执法人员经常忽视不处理, 从而形成了食品安全隐患的长期存在。
1.2 食品安全监测的标准不完善, 运用不困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食品的安全标准比较落后, 对一些问题食品的检测缺少真实的依据, 特别是经过媒体曝光之后的某些热点食品, 几乎都没有检测以及相关的判断标准。另外, 由于工商部门的处理方式的不合理, 严重的出现了一些执法风险隐患, 如果对此置之不理, 势必会带来不作为的行政问责, 但是如果强行处理, 又会使当事人出现不满的情绪, 从而引起行政诉讼败诉或者胡乱执法的行政问责, 这些限制和束缚, 使得工商人员的监管总是无法两全;其二, 对一些抽样检测的食品缺少精确的信息。一般来说, 抽检工作在进行信息采集的时候, 食品的名称、商标以及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都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对一些生产日期已经精准到了时、分、秒的食品和需要进行独立包装的编码的食品, 工商管理部门却很难判断出其是否为同一批的产品;其三, 对一些食品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规定不清, 缺乏有效的依据和参考;其四, 对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样基数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即使抽取一定量的样品之后, 检测的结果也不能直观的体现出这批食品的真实质量, 另外, 食品流通的经营者很多都是零售企业, 通常情况下很难满足抽样要求达到的基数。
2 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工作的解决措施
2.1 监测职能“合五为一”
所谓的“合五为一”其实是将工商、农业、海洋与渔业、质检、卫生五部门原有的食品检测职能以及人员、设备等进行统一的整合, 从而设立专门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并承担起我县所有食品安全监测的任务。其中心下挂“县流通领域食品检测站、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县水产品质量检测站、县食品质量检测站、县食品卫生检测站“5个牌子”, 这5个牌子分别对应的是以上谈到的5个部门。
2.2 经费投入“一个口子”
为了科学合理的支出经费, 从根本上防止财政经费的重复投入和过度浪费, 在2008年三门县政府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即:将全县所有食品检验检测经费“一个口子”安排到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同时不再将其他部门食品检验检测的经费列入到财政经费的范畴。在中心统一接收各部门食品检测的基础上, 县财政部在2008—2014这六年期间, 投入了约1600万元, 这些经费多数都被用为检测中心添置大型设备, 从而为提升检测能力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2.3 实现工作模式的“六个统一”
第一是统一配置食品检测设备。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如果本年度内需要添置或更新仪器设备, 需要由县政府统一购置;第二是统一制定检验计划。当县食安委办综合好各部门的检测任务之后, 再将已制定好的全县食品检测计划下达给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第三是统一检测标准。第四是统一检测检验。全县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统一交由县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负责;第五是统一享有检测结果。中心检测得到的最后结果, 各监管部门可以共享。第六是统一信息发布。县食安办每周五定期在三门电视台公布食品检测结果, 或者在报纸的《食品安全每周播报》栏目上发布, 据统计, 截止到2014年6月底, 已经发布了188期。
3 结语
总而言之, 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必然有所提高, 加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 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 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 无论是国家的有关管理部门还是工商管理人员, 都应该对这一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尽早的发展问题并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同时还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训和学习, 不断的改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测的方式方法, 只有这样, 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福, 陈克俭, 王万强.流通环节食品检测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3 (3) :49-52.
[2]王志刚, 于利军, 孙云曼.大连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 2012 (12) :54-56.
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 篇3
关键词:食品检测 流通环节 食品安全 监管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33-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了食品安全方面的规定,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内容的规范,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加强了监督和检查,这些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然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食品企业的声誉,这不仅有赖于食品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约束,还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检测部门做好流通环节的食品检测工作,确保市场上的食品能够安全使用,那么如何实现食品检测工作的良好循环,这对工业和商业而言,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1 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检测和检查间缺乏合作,达不到互补的作用
通过对食品加强监测和检查时确保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大对食品的检查力度,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除食品安全问题,而食品的是否安全主要取决于对食品检测的结果,如果检测结果发现有异常的食品,需要对这些食品做进一步的检查,然而,在检测部门进行食品检测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检测和监察各自为政的状况,通过剖析,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认知上的不到位,长时间以来,工商工作人员在真正的检测过程中未曾发挥实质性作用,大部分时候均把抽样检测任务交代给检验组织去践行,而工商机构的任务仅是单一的监察那些提供的样品;第二,抽样检查机制的不完善,在真正的抽样检查过程中,检查工作人员未曾严格依照抽样检查机制对送检者实施主体职责的落实与核查;第三,对异常食物不进行深层次的追究。对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或许存在问题的食物,检查人员通常置之不理,进而造成了食物安全隐忧的长期存在。
1.2 食品安全监测的指标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这样几点:第一,食品的安全指标较为滞后,对部分异常食品的检测缺乏实质的根据,尤其是被媒体报道以后的一些焦点食品,基本没有检测和有关的辨别指标。另外,因为工商方面的处置方式的不科学,严重的产生了一些执法风险隐忧,假如对问题食品不予理睬,必然会引起不作为的行政问责,可是假如强行处置,又会让有关人员产生抵触情绪,进而造成行政诉讼失败亦或滥用职权的行政问责,此些约束与制约,让工商部门职员的监督管理难以发挥较大成效;第二,对部分抽样的食品缺乏完备的信息。通常而言,抽样检查工作在实施数据搜集时,食物的名字、上表、生产日期等基础信息一样都不能缺少,可是对部分生产日期已明确到了小时、分钟、秒的食物与需求实施单独包装的编码的食物,工商机构却难以辨别其是否是同个批次的商品;第三,对部分食品的标准缺少明晰的规定亦或规定模糊,缺少有力的根据与参考;第四,对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检基础并未出台明确的要求,即便抽样了一些食品以后,检测的结果也难以客观的展现此批食品的实际品质,此外,食品流通的运营者许多均是零售单位,一般状况下难以满足抽样检查所规定的基数。
2 健全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工作的有效举措
2.1 监测职能“合五为一”
“合五为一”指的是把质量检测、卫生、海洋、工商、农业5个机构原来的食品检测效能和执法人员、设施等集中在一起,进而设置专业的食品检测检查组织,且担负起该县食品安全检查的所有工作。该组织下设流通环节食品检测站、农产品品质检测站、食品品质检测站、水产品品质检测站、卫生检测站五个单位,此五个单位各自对应的是上述提及的五个机构。
2.2 资金投入“一个口子”
为了科学的使用资本,从本质上避免财政资本的反复投入与投入数额过大,在2008年我县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指出:把我县食品检查检测的全部资金“一个口子”划拨到食品检测组织,另外不再把其他机构食品检查的资本划到财政拨付的范围。在组织集中接收各个机构食品检查的基础上,县财政机构在2008年至2014年的6年时间中,拿出了共计一千六百万元的资金,此些资本大部分被用于检测组织购置大型设施,进而为提高检查水准奠定夯实的基础。
2.3 达成工作模式的“六个统一”
其一是统一配备食品检查设施。县食品检查机构假如当年需要购买或者升级机器设施,需要由县级财政统一购买;其二是统一编制检查方案。当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集中各个机构的检查工作以后,再把编制好的我县食品检查方案下发给食品检查机构;其三是统一检查标准。其四是统一检测检验。我县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全部由食品检验检测组织承担;其五统一分享检查结果。食品检查机构得到的检查结果,各个监督管理机构可互享。其六是统计信息公开。县食品安全办公室每个星期的星期五定期在本县电视台公开食品检查结果,亦或在报刊的《食品安全每周播报》专栏上公布。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加强流通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也关乎国家的稳定,因此,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和业务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必须尽早采取实际工作,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还应该加强专业员工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检测水平,并不断提高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只有这样,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才会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福,陈克俭,王万强.流通环节食品检测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3):49-52.
[2]王志刚,于利军,孙云曼.大连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12):54-56.
[3]李国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12):53-55.
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 篇4
培训专题
(三)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办食品违法案件,主要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乳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从新的视野和角度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查办食品违法案件。
一、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从法理上讲,在同一法律关系出现两部以上法律规范的现象叫法律适用竞合,这里的竞合指同一法律关系两部以上法律共同规范、或者相互冲突,对于法律适用竞合一般遵循以下的原则(这里仅仅阐述部分原则):一是新法优于旧法,即优先适用颁布实施晚的法律。二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优先适用专门针对某一领域制定的法律。三是效力等级高优于效力等级低的,即优先适用制定法律法规的机关级别高的。四是在上述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法律行为内容规范。特殊情况是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的在出现竞合时如何适用的条款,那么就要依照条文的规定适用,而不依照上述的原则。
二、《食品安全法》与其它有关法律的适用。
1.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中关于涉及农产品内容的有明确的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本法的有关规定。”条款中明确指出了除了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外,所有规范食用农产品行为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范范围之内。但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该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三款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处罚。
2.《食品安全法》与《产品质量法》的关系。(1)《产品质量法》第二条中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产品简单的理解就是经过生产、加工用于销售的商品)。(2)食品可以说是产品的一种(其中不包括食用农产品等食品)。这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依法查处食品案件时存在的适用食品安全法还是产品质量法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应用上面的原则,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食品安全法显然是新法,而且针对产品这个大概念来说,食品显然是特别的。(3)在《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且产品质量法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产品质量法。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凡是涉及到食品的质量违法问题,《食品安全法》有规定的,应适用《食品安全法》。
3.《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在第二条有明确规定: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2)食品通常都是用于消费者日常消费的,这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处理涉及食品的案件中往往有可能涉及到消法,但从实际执法中两者很少冲突或者竞合。原因: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规范经营者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体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调整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食品安全法》主要调整涉及食品自身及衍生的法律关系,两者的立法角度完全不同。二是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1993年颁布实施的,很多内容已经被后来的法律所代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目前主要适用于调节消费纠纷中,《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范围也不同。因此在出现竞合时显然要适用《食品安全法》,只有《食品安全法》没有规定的再考虑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如食品经营者的虚假宣传等行为等。
4.《食品安全法》与《商标法》、《广告法》的关系。(1)食品安全法中基本没有涉及商标问题,针对广告问题提到的也很少,只有五十四条和九十四条有规定,且规定明确,涉及广告问题要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处理。(2)食品生产经营者涉及到违反《商标法》的问题,也应该依照《商标法》来处理。
三、《食品安全法》与有关法规的适用。1.《食品安全法》与《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该办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取缔食品无照经营时使用最多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对无证照经营食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适用该法查处。对应该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可以移交给相关部门处理。对举报的确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办,应适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2.《食品安全法》与《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是2008年10月9日公布并实施的行政法规,是专门针对乳品质量安全制定的。因此,对该条例中有明确罚则的,可以使用该条例,而对食品经营者的法定义务《食品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且有罚则的,应适用《食品安全法》。
食品流通临界期 篇5
唐子匀2012-02-29
标注保质期1年以上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等。
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等。
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如酸奶、部分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如一些鲜牛奶、活菌乳饮料、熟食、豆制品等。
标注保质期为当日的,当日停业前1-2小时,如生鲜食品等。
无锡市临近保质期食品的规范性意见2012-03-13
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60天;
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30天;
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
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
保质期15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
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食品流通许可证 篇6
王经理:
您好,自我们荣真商贸进入大润发系统以来,为了攒聚柜台人气,搞活销售气氛,提高销售业绩,一直坚持不间断的进行试吃这种面销手段,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将试吃工作的管理流程向领导汇报一下;
试吃品是除订单送货量以外另外单独配送的,随订单货物一并进入各门店,重量精确到0.1kg。试吃部分进入门店后单独处放和管理,当店内需要进行试吃时将将试吃品取出称重,打出价签,一式两份,促销员一份,另一份备用给各门店课长。以此来计算试吃品的数量,当试吃部分将要超出时,由促销员提醒我们送货司机,下次送货时一并送来。
关于厂商反映的我们商品损耗大的问题。第一,我们的商品送货时按3%扣重,自然损耗应该能够持平;第二,我们的试吃部分自己提供,不跟店内货物统一管理;第三,各门店店员均有反应我们的商品遭到顾客并袋,店内丢失,内盗情况严重。
我们的商品以高单价的商品居多,不管并袋,丢失还是内盗,一斤的价格都会是传统低单价商品的十倍甚至更多,在我们这方面,我们会加强对货物的关注和管理,严格执行试吃标准。当然,希望店内给予最大的帮助,共同管理好货物。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历城店曾经反应过货物损耗大的问题,最后究其原因是内盗问题严重,店内领导为此实行了课长,导购,防损三方一天一盘点的政策,最终成功的控制了损耗。
试吃这种面销手段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终究是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在管理试吃方面我们会本着诚信的原则去进行,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但不希望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这一点去讲损耗的大小。货物的管理需要店内领导多多给予支持!致谢!
济南荣真商贸有限公司
美国流通法规概观 篇7
1 贸易的管理法规中促进流通的相关立法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一直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和发展美国的对外贸易, 限制外国商品对美国的倾销, 提高美国商品在海外贸易的竞争地位。美国的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由来已久, 在出口管制方面, 除《禁运法案》、《与敌贸易法案》、《中立法案》等法规之外, 《1949年贸易管制法》奠定了美国现代出口管制体系的基础。它首次确立了出口管制的三大宗旨, 并授权商务部监督管理两用商品的出口。美国现行的出口管理和管制法规主要体现在由总统令启动的1970年《出口管理法案》中。该《条例》开宗明义:美国出口管理必须服务于三大宗旨, 即维护国家安全, 服务外交政策和维持市场平衡, 使管制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在进口管制中, 美国陆续制定了《1930年美国关税法案》及《协调关税表》等等。《1930年关税法案》第337条规定:“在进口或销售过程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法或手段, 凡是趋于或导致摧毁、严重伤害或阻碍美国工业的运转效率和效益者, 抑或限制或垄断美国的贸易和商业者, 均属违法。”
从二次大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 美国外贸政策主要倾向是贸易自由化。1962年美国为了迅速摆脱1960年-1961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并企图突破西欧共同市场的关税壁垒, 制定并签署了《贸易拓展法》, 以取代1934年的《贸易协定法》。这是美国追求自由贸易的真正开端。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74年贸易法》, 美国国会在《1974年贸易法案》中接受了“普惠制”安排, 对来自一百三十个发展中国家的四千多种植物、产品或制成品提供免税优惠。在战后多次关贸总协定谈判中, 美国奉行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使得降低各国关税壁垒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一时期美国贸易制度的历次创新均以自由化为基本精神, 导致对总统授权逐步扩大。经济的稳定成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绝对优势是美国这一时期自由主义基调贸易政策的基础。“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国家贸易竞争日益加剧,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984年又制定了《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 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美国大量贸易逆差的状况。美国商业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1984年贸易与关税法案》联合执行反倾销法和抵冲关税法。1986年美日达成了关于半导体贸易的协定, 该协定发端于反倾销问题, 该协定明确规定日本政府应为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在日本的销售提供数量担保, 即20%的市场份额问题, 其结果包含了市场准入的规定。1988年又出台了《综合贸易和竞争法》, 该法又称为“一揽子贸易法案”, 强化了反补贴和反倾销等条文, 限制进口, 强调单边协调管理。根据该法案“超级301条款”, 美国可以对其出口产品实行“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进口国家, 实施报复和制裁的措施, 这表明美国将以单方面的政策手段来解决贸易争端或迫使对方开放市场, 确立了美国贸易政策在新的条件下的新格局。美国政府运用《反贴补法》、《反倾销税令》和《贴补守则》对于外国进口美国的倾销行为采取扩大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行动。同时美国以《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为依据, 以此来同无条件的自由贸易相对垒。1989年生效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出口机会。
克林顿执政以后, 改变了过去的“自由贸易”战略, 提倡更为实用的“公平贸易”, 以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反倾销和反补贴法为手段, 保护本国的商业利益, 惩罚外国的所谓不公平贸易。
2 城市土地规划和物流系统的相关法规促进流通的立法
美国流通法规还与城市用地法规以及与交通运输物流法规密切相关。在美国19世纪之前, 城市的发展和商店的开设是没有政府规划和控制的。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博览会引发和推动了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 带动了美国地方政府的卫生改革运动、住房改革运动等改革, 形成了许多影响至今的规划制度。1909年勃南制订的芝加哥总体规划成为第一个美国城市的总体规划。1916年纽约市通过了“区划法规” (Zoning Regulation) , 该法规是美国最早对城市土地、包括对私用土地进行土地分区管理的法规。随后, 土地管理的区划法规在美国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推行。美国的商业部也制定了了两部法案:即1922年的《州分区规划授权法案标准》和1928年的《城市规划授权法案标准》。这两个法案为各州在授予地方政府规划的权力时, 提供了可参考的立法模式。肯定了分区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合法地位, 并建立了分区规划和总体规划的模式, 事实上, 美国所有的州都相继采纳了这些模式。1975年, 美国法律协会颁布了《土地开发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联邦政府以前两个规划授权法案的模式。
4 0年代末到6 0年代, 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 计划和政策。要求州和地方政府在申请联邦政府的城市再开发基金时, 必须有总体规划做参考。《1957年住房法案》也提出了类似的附加条件。其内容是联邦政府通过政府基金帮助地方政府促成以住宅为中心的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地方政府通过申请的联邦政府基金, 加上自己的基金, 在市区中心大规模地购买和征用土地, 然后低价卖给开发商开发项目。但这一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大规模的居民搬迁, 多家中小型企业和店铺倒闭, 破坏了社区经济, 遭到公众反对, 因此国会终止了该政策, 又出台了《1974年住房与社区建设法案》和社区建设计划, 旨在加强对城市肌理的保护和改善, 并通过各种附加条件强调中低收入居民的公众参与。
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政府的规划项目。其中土地使用涉及各种土地使用密度控制、商业区的种类及开发强度、工业区、农业区、休憩区等发展规划。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 (简称NEPA) 把“环境规划”的概念引入到传统的规划活动中。70年代以后, 美国城市的发展的历史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都有所加强, 其规划对历史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更为重视。
另外美国的流通法规还表现在交通运输和物流法规。美国政府为了鼓励流通, 为流通的发展创立有利的条件, 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建立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用以在49个州之间运载货物, 美国航空运输几乎占全球的“半壁江山”。尤为突出的是美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的标准化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动作, 1991年美国颁布《多式联运法》, 并在《2000~2005年运输部战略计划》中提出多式联运是美国运输系统的四大特征之一。多式联运的进步有助于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特别是集装箱双层迭载与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问世, 使物流运输的生产效率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联邦快递公司等也相继诞生。美国还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税负合理的税收制度。为了保护公共利益, 在运输装备和运输服务方面还建立了必要的安全法规和环境标准和法规。如1966年的《车辆安全法案》以及《碰撞保护及防盗标准》。6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比如对卡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业者, ICC (Interstate Commerce Com mission, 州际通商委员会) 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运费规定, 限制了物流行业间的竞争。80年代, 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 对美国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 美国的有关流通立法体现在许多其他相关法规中, 其基本立法理念是坚持自由贸易、竞争充分的理念, 兼顾商品流通中各方的利益, 特别是保护消费者利益, 维护消费信用, 提倡更为实用公平的对外贸易, 保护本国的商业利益, 同时在用地规划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 从而相互依托, 相互配合, 起到促进商品流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宝成.美国对外贸易管制体系及其特点[J].国际贸易论坛, 第四期, 1998, (8) .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篇8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流通安全,本经营户郑重承诺:保证遵守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规范。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地,符合下列要求:
1、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距离;
2、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
3、经营场所保持内部环境整洁。
三、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及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设计合理;
2、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起运输;
3、备有数量足够、安全无害的工具、容器,标志明显,防止直接入口食品与非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4、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四、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保持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工作人员不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的限制情形,即“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馆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之日起五年内不从事食品经营管理工作”。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在条件成熟时尽量使用电子方式记录台帐。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七、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对于自检或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协助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工作。
九、食品广告的内容真实合法,不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十、经营预包装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
2、进口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十一、经营散装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销售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十二、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从事经营活动;
2、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3、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4、用水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对**安全、无害;
十三、经营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业务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2、不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和装卸。
十四、经营食品批发业务的,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出具有溯源功能的销售凭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其中一联用于建立销售台帐;
2、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设置食品检测室,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有专职的检测人员,每天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在醒目位置公示。
十五、食品集中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
2、发现食品经营者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工商部门。
十六、如有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承诺赔偿消费者损失,并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十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将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显眼处。
十八、我单位(个人)自觉履行,履行不到位,自愿接受工商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南京通皇贸易有限公司
承诺人(签名):
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须知 篇9
一、食品流通许可申请程序
办理食品流通许可,一般要经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先核准名称。新设立的企业进行名称预先核准。领取许可申请书,并填写完整。
第二步:提交许可设立申请材料:
(一)《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二)《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参照营业执照登记提交的场所证明);
(四)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职或者兼职)的身份证明;
(五)从业人员名单及有效的健康检查证明,如在申请时不能提供健康证明的,提交书面材料说明原因后,允许申请人延迟到经营前补交健康证明;
(六)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清单;
(七)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八)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应包括进货查验、健康检查、学习培训、不合格退市、应急处置制度等等;
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许可设立申请的,委托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
第三步:递交相关文书材料,材料齐全后,领取《接收材料凭证》或《受理通知书》后等待许可核准结果,并配合工商机关开展现场核查。
第四步: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
二、食品流通许可申请条件
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为了能通过现场核查,申请人应保持经营场所符合以上许可申请条件。申请场所需装修的,应在现场核查前装修完毕。申请人应事先认真考虑选址和装修方案,使之符合许可申请条件。
三、食品流通许可办理时限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 篇10
一、保证申请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所提交的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如有虚假,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二、保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规范经营,优质服务。
三、保证所经营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要求。
四、保证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才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五、保证进货时认真查验食品质量,食品包装上的标识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食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食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有清晰地标明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四)有标明食品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名称和含量的,应有中文相应予以标明;
(五)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要在外包装上标明。
六、保证不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不得经营的食品。
七、保证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做到记录及时、全面、准确、规范。保证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八、保证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在经营中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及时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报告,配合调查处理,并立即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
九、保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消费者的意见,积极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树立诚实信用的企业形象。
十、保证把本《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存档或张贴在本经营场所。
十一、保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义务。
我将信守以上承诺。本《食品流通安全责任承诺书》一式两份,本人和所辖工商所各一份。
承诺人:
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材料 篇11
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材料,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时,关于办理时所需的材料肯定是需要全部备齐才能确保最后的办理流程可以顺利快速,那么我们在办理的时候是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材料
1.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材料首先就是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这是申请前必须有的一项 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未设立的母体企业提交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未设立的分支机构提交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隶属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已设立的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
已设立企业变更名称的提交名称变更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这部分材料与提交给注册科的材料一致
4.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原件与复印件负责人任命书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合同复印件或聘用意向书。负责人任命书是指上级单位任命文件或股东会决议。原有营业执照且营业执照上的负责人与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中的负责人一致的无需提供负责人。不一致的提交有关新“负责人”的任命书。注这里的负责人包括①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②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③分支机构的负责人④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兼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不需要提供聘用合同或意向书。
5.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申请人提交文书需表明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及设备数量
6.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包括经营场所的空间平面图、供货、销售流程文件食品贸易需在文件中体现经营模式和流程图 空间平面布局图标明用途、面积、设备设施位置等。
7.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内容包括进货检验制度、进货查验纪录制度、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退市制度、食品检查、存放、运输制度等规模较小注册资本500万以下的可以将上述制度合并制定。8.其他材料。
企业的实际联系地址、全体股东的居住地、联系电话、身份证明复印件。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应有健康证明在新设申请时可不必提供但在变更时要提供日常监管中也要检查。END
在准备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材料需要的注意事项
• 提交的申请材料、证件都应当是使用A4纸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复印件上应注明与原件一致并由申请人或指定代表委托代理人签字。• 注意申请人的概念。新设食品经营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该企业的投资人为许可申请人已经具有主体资格的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该企业为许可申请人企业分支机构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企业为许可申请人。
• 所以申请材料中未设立的母体企业全体投资人签字未设立的分支机构由隶属企业盖章已设立的企业加盖公章。• 强调签字的真实性。
流通领域食品购销台账制度 篇12
为了加强对食品进、销、存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登记购销货台账,详细记载购进食品产地、生产加工厂家、名称、购进日期、规格、数量、供货商及联系方式等;并妥善保存能证明购进食品真实来源的购货发票或凭证。
第二条食品批发商应当登记销售台账,记载购货商(人)名称、时间、销售食品名称、规格、数量、联系方式:食品零售商应当提供销售发票或凭证。
第三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经销食品档案,有条件的,应当建立食品购销电子台账。
第四条购货台账和销售台账记录中涉及到加工企业的,要记录原配料的来源;涉及到奶粉等婴儿食品,除记录进货来源,数量以外,还要详细记录其销售的数量和去向。
第五条发生食品质量事故,按照购销台账或者销售凭证等证据资料,逐级追溯、追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 篇13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维护食品流通安全,本经营者郑重承诺: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保持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三、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六、对于自检或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并协助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工作。
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或其他前置证照和《营业执照》后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食药监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的处罚。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
理制度
一、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并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淡色工作服,不能佩带首饰、假发、假睫毛、假指甲、戒指,喷洒香水、化妆、涂抹指甲油;离开工作岗位时,要换下工作服,不得将工作服穿离工作岗;工作服及工作帽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干净。
四、必须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常洗澡、换衣、修剪指甲、洗发,做到个人仪表整洁。
五、上班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嚼中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食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六、凡是参与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都应先取得食品安全相适应的健康证明,包括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和可能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
七、食品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组织单位参与食品经营的员工开展食品安全的培训活动,做到培训有计划(培训计划书),召开有记录(签到表、影像资料)。
八、食品安全培训应当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日常经营的各种规范制度开展。
九、从业人员健康证在超过有效时前,及时办理新的健康证明。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认真制定、落实、检查本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是否到位,协助本单位法人、负责人做好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工作。
二、依法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识和商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严把商品进货关。
三、建立健全商品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保存进货商品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保证进货商品的可追溯性和销售商品流向信息的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四、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建立培训档案工作;
五、负责组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并做好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六、积极配合有关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售后服务,妥善解决消费投诉和纠纷;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在食品经营期间,确保有人在岗。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二、适用于本单位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三、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负责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或食品安全管理单位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四、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向本单位管理层提交自查小组名单,并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五、本单位起草的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应当含有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名单,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方案,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六、食品安全自查审核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开,并保留相关的自查报告备查。
七、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 1 次且时间间隔不超过 12 个月。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八、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
1、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2、组织的内部机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3、其他应该追加的情况。
九、定代表人、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单位食品从业人员都可以向本单位相关管理层提出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的建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批准实施。
十、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应当有本单位内负责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十一、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前,应当召开一次简短的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要对照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十二、自查结束后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合事实。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时,须事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十三、帮助受检核部门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并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检部门签字认可。
十四、召开末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和自查结果。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议,确定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
十五、提交自查报告。
十六、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保存。
十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检查时,应当及时予以提供.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场所及设施设备
清洗消毒制度和
维护保养制度、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1、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2、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4、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
5、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2.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二、采购 1、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2、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4、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5、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三、运输
1、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
2、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
3、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
四、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
1、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得进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染:
a)不同加工状态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
b)不同种类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 d)产生较多乙烯气体的食品和对乙烯敏感的食品。
2、冷藏食品运输包装应使用 GB/T 191 规定的“温度极限”标志或用文字直接标明食品应保持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3、冷藏食品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 GB 6388 的规定。
4、冷藏食品的运输包装尺寸应符合 GB/T 15233 和 GB/T 16471 的规定,采用托盘包装时还应符合 GB/T 16470 的规定。
5、食品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应符合 GB/T 24616 的相关规定。
五、验收、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经营单位应设立验收机构。食品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双方制定的合同(协议)进行验收。、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建立进货和验收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5、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6、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 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六、贮存、应建立食品贮存制度。贮存管理人员应熟悉制度要求和各类食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2、贮存场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区,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3、贮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清刷,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亮度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4、食品常温贮存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空气清新。、食品贮存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在食品贮存区域,不同类别食品应进行适当的物理隔离。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 10cm 以上。
6、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温度的食品,需经特殊处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应专库储存,不应混放。、上架食品应分类贮存。、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9、贮存有温度要求食品的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贮存冷却物和冻结物的冷藏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 GB 50072 的规定、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七、销售
1、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2、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
3、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
4、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5、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
6、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
7、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应按食品标签明示的温度进行控制,超出温度、湿度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
8、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9、销售的食品应分类上架摆放或垫离,不应落地码放。
10、上架销售的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保质期内,做到先进先出,并为消费者预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
11、装销售。12、13、销售预包装食品不应延长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不应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以破坏性方式处理销毁,并记录。应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记录销售食品的基本情况。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废弃物处置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废弃物的控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范围内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控制。
第三条 本单位内部企管部负责废弃物存放和处理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生产、办公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等工作。
第四条 废弃物分类
1、不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废弃物: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不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
2、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废弃物:指在生产、办公活动中产生的可回收的废弃物。
3、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
4、各部门应按照废弃物分类,设置临时放置点、废物箱,并分别设置明显标识。
5、废弃物产生后,应按不同类别和相应要求及时放置到存放场所。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及存放、废弃灯管、废电池等应放入有害废弃物存放箱、专用存放设施内或交给企管部统一管理。
6、一般废弃物存放
a)生产中产生的布料、线头直接回收至存放处。b)已经报废不能使用的设备放入报废设备区。
c)不可回收的废弃物放入不可回收垃圾区域——垃圾池。
7、废弃物的处理
a)废弃油由企管部统一处理。
b)更换下来的含油物品等易燃物,废旧灯管、废电池等其它有害废物,由企管部联系有处理能力的合法机构进行处理。
8、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一般废弃物的处理应优先考虑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回收的废弃物企管部转卖给物资回收部门;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等,由有资质的垃圾清运单位清理。
9、废弃物的处理记录
企管部对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应记录在《废弃物清单》中。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食品召回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知悉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后,应当立即采取停止购进、销售,封存不安全食品,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生产者发布的召回公告等措施,配合食品生产者开展召回工作。
二、食品经营者对因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不安全食品,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
三、食品经营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应当告知供货商。供货商应当及时告知生产者。
四、食品经营者在召回通知或者公告中应当特别注明系因其自身原因导致食品出现不安全问题。
五、因生产者无法确定、破产等原因无法召回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的范围内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
六、食品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应急处置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方案
一、食品经营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经营单位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食品经营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置,对病人进行救治,防止事故扩大。
三、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要在 2 小时内向辖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四、食品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当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1、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或专门人员负责处理消费者对食品的投诉,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销售凭证(发票、信誉卡),作出特殊承诺的提供书面凭证。
2、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包括投诉人姓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购买食品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计量、价格、受损害情况、消费者的要求等相关内容。并由投诉人签字盖章,将投诉人提供的凭证和有关材料复印存档。
3、受理消费者食品投诉后,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调查人员首先应将消费者投诉情况调查清楚,结合投诉人意见分清责任。应当给消费者退货、换货、赔偿的及时给消费者解决;经营者没有责任的,耐心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4、对于投诉事件,工作人员能自行处理的,要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负责人请示,待负责人做出决定后再作处理。
5、消费者直接投诉到消费者协会的,负责人应积极配合消协妥善处理,不留后患。
五、食品经营者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上述所有文件我已全部阅读知悉并严格遵守
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食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推荐阅读:
食品流通环节06-16
食品流通检查内容08-28
食品流通许可申请收05-09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10-15
流通领域食品监管发言材料08-13
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书(制式)08-26
食品流通许可现场核查报告书08-28
郑州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流程09-04
延续食品流通许可所需材料10-02
流通环节个体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