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共8篇)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1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烟草在线专稿“十一五”时期,江西省吉安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全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形势下,凝心聚力,锐意攻坚,科学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面对行业四大挑战(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的共同形势和吉安烟草“两小一低”(系统外销量小、规模小和发展水平低)的突出现状,如何破解难题,乘势而上,这是全体吉烟人必须解决问题的“焦点”。
基于对行业发展形势与趋势的科学把握,国家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卷烟上水平”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同时也为吉安烟草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性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与破解思路。从“卷烟上水平”、企业管理创新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三者关系而言,扎实的基础管理是“卷烟上水平”的重要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又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源”和高效“推动剂”。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的“新平台”
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会议上多次强调,要以扎实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为抓手,努力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而作为科学管理方法的典范,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既是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指南,更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新平台”。
1、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实现路径。从企业管理层面上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科学规划、系统梳理工作流程,合理设置部门间的工作接口,并适时清理与工作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了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具体工作岗位分析,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企业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创新提供实现路径。
2、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流程支持。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各方积极性、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实现工作成果最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有明确分工和流程支持。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流程的编制与执行,其实质就是对现有工作程序的梳理以及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的重新整合与运用,它通过流程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与落实,解决了企业管理过去存在的部门独立化、分工不合作以及工作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企业管理的“流水化”作业和流程在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
3、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效率保证。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作成果和取得工作成果耗费的时间。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提炼质量方针、设置质量目标、规范工作程序、清晰工作职责等活动,运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管理规范、分工合作、响应快速,以顾客为焦点的企业管理优良方法,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分工,专业化协作,流程化管理,目标化考核、公平化分配的“五化”目标,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效率提升。
4、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目标方向。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开展始终围绕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这个中心展开,通过整合企业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管理目标和标准,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最终形成一个目标、朝着一个方向运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了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真正落实离不开企业管理标准的有力支撑。质量管理体系把各类业务管理标准吸纳为质量体系文件,把管理标准转化为企业行为规范,全员统一贯彻实施,从而实现管理标准的效力递增,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二、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新难点”
吉安市局(公司)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正式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局(公司)质量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确立了“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目标,在狠抓文件宣贯,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做好针对性培训等基础工作的同时,以提高体系文件知晓率、执行率和符合性为重点,积极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充分挖掘体系建设工作不足,做好体系持续改进,促进了质量体系建设质量不断提升。但随着体系文件在实际工作的检验运用,也显现出一些制约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的不利因素:
1、体系建设各自为阵,资源浪费。在质量体系推进过程中,尚未形成各部门共同开展,积极参与、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单位体系建设推进不平衡,工作效果参差不齐,个别贯标单位仍存在观望等待、被动应付等不良思想,内审员队伍功能未有效发挥,体系建设存在资源浪费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现象。
2、体系建设的“两张皮”现象。部分单位体系建设主要成果仍停留在体系文本建设成果上,对运用体系文件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落实及加强工作过程规范管理、痕迹化管理存在不到位现象,体系文件的运用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
3、体系建设信息化水平较低。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缺乏流程软件支持,信息化水平停留于办公信息系统和营销、专卖、烟叶专业软件系统。现有专业信息软件不同程度存在各自独立、资源无法共享的割裂现象,信息化有机整合水平不高,大部分工作流程节点无信息化软件支撑,流程化的过程没有系统性的平台支持。
三、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中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新方向”
江西省局局长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管理薄弱一直以来是全省系统比较突出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水平,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全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构建一种科学、有序的精细化管理体制,也是完善内部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的目标引导下,要求必须从吉安烟草管理现状出发,以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为抓手,克服当前体系建设制约因素,探索一条符合吉烟实际,具有吉烟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之路。
1、转变观念,率先垂范,促进管理创新方法“上水平”。领导作用既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更是企业管理创新有效开展的根本。可以说,体系建设的成败和管理水平的高低,领导是关键。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领路者”和“规划师”,领导要使体系建设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实现管理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化的转型,首先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更新管理方式。在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领导要推行“依岗位分工、按流程分责,照标准做事,靠制度管人”的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倡导过程方法,在体系贯标过程中做表率,当“先进”,以自身质量管理观念的转变落实到企业的具体管理活动中,实现管理由经验化方式向标准化、固化的质量管理方式转型。二是要带动全员工作方式的革新。改变过去标准不明,工作随意,痕迹化意识不强的工作习惯,推动员工由凭经验做事向严格照标准履责的转变。
2、专业分工,部门协调,促进管理创新全员参与“上水平”。质量标准要得以顺利实施,企业管理要有效开展,必须做到“以员工为本”,推动员工从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由“客体”向“主体”的角色转换。一要构建全员参与的机制。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职责,优化流程,建立以岗位为中心,以制度为支撑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部门化协调,整体化推进,为全员参与管理提供机制保证;二是要培育全员参与氛围。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宣贯力度,积极宣传全员参与与体系建设、全员参与与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密切关系,通过丰富体系建设载体,举办行之有效的宣贯活动,提高员工对企业管理支持、参与和发挥作用的认同感;三是要提供全员参与的知识基础。进一步加强贯标工作培训工作,以专业咨询公司和本部门共同开展,“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增强体系培训独立开展能力,确保体系文件培训内容和培训面实现双“100%”,为全员参与管理创新提供知识保障;四是丰富全员参与的平台。紧密结合当前吉安烟草“两项工作”试点和营销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经验固化与规范管理的功能,总结“两项工作”方法对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创新的透明度,多渠道、宽领域方便全员参与管理。
3、自上而下,资源节约,促进管理创新标准“上水平”。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企业管理创新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从当前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全省系统对同类业务的贯标存在“标准不一,各自为阵”的现象,企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体系标准统一管理。一是确立以省局(公司)为核心的管理主体。着力打造省局(公司)体系文件的管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省局(公司)的文本审查、统一、推广与督察落实职能,使企业管理创新“有章可循”;二是做好现有文件的梳理规范。以工作事项为标准,开展全省“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信息化支撑”为要求,对现有体系涉及工作具体流程进行指导,从源头上加强同类工作的体系文件统一工作,解决全省系统存在的体系建设标准不
一、多元化差异管理不规划现象。三是强制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通过将全省流程的整合与统一,积极提升体系文件效力,在全省系统落实运用,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标准”依据。
4、关注节点,突出流程,促进管理信息化“上水平”。质量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效率的有效工具,是推进管理创新“上水平”的有效载体。个人认为,当前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体系文件流程软件开发。以网络平台、业务系统和数据库为重点,分层、分类、分步推进体系流程软件建设。二是建立体系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业务整合和跨部门互联,促进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体系信息化人才保障机制。健全科学创新体系与人才机制,为以信息化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保障。四是夯实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电子化,将体系文件的执行通过信息化流程软件的方式加以固化,提高流程节点的信息化支撑能力,确保体系文件执行率明显提高。
5、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管理创新目标“上水平”。一是提升体系建设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服务”效能。着力从吉安烟草经营范围和体系建设基础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贯标单位,从“体系学习、体系执行、体系考核、文本改进”四方面强化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推动体系服务企业管理,体系促进管理创新;二是促进管理创新目标“螺旋”上升。以试点单位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的实效为证明,做好经验总结和流程固化,做好推广运用。要将质量管理目标与“岗位职责、工作质量”的紧密结合,建立以质量目标为主体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目标向质量目标的导入,引领质量目标的不断更新与提升,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上水平”。
6、完善机制,持续改进,促进管理创新质量“上水平”。做好企业管理创新,就必须做好体系建设的“两个运用”:一是善于把体系建设“PDCA”方法运用到企业管理创新中。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管理检验各部门流程的符合性和实用性,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二是把体系评审活动运用到企业管理创新上。把体系建设内审、管理评审与企业管理日常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定期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发现企业管理的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与整改,并对当前企业管理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行修订完善,使企业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取得实效。
7、多管齐下,有机融合,促进管理创新成效“上水平”。省局徐局长指出,实现管理创新,要注重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贯标的规范作用,对标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质量体系、预算管理、对标管理和基层创建等多种“抓手”的“多管齐下”和有机融合。一方面是“两项”内容的输入。预算、对标与基层创优等各项管理工作作为体系文本内容的输入,预算、对标和基层创建活动发现的问题作为体系建设“纠正与预防”内容的输入;另一方面是管理改进的输出。即贯标活动的开展为预算、对标与基层创建提供了管理改进方向,保障了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综合成效。
总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标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平台,只有充分发挥体系建设重要作用,切实把企业管理建立在扎实的体系建设基础之上,才能为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2
关键词:质量,质量文化,质量管理
我院机电公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并已推行了近三十年, 特别是经过ISO9000标准的实施及认证, 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已比较完善。但是, 随着机电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和发展战略升级, 所受到的外部市场需求与竟争的牵引与同企业内部管理执行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多地思考影响质量执行力的文化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众所周知, 企业要确保产品质量的合格, 并达到用户满意, 必然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尽管管理制度本身就具有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 但仅靠制度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先天性的缺陷, 它带给员工更多的是一种外部的压力机制, 但如果没有内部的动力机制, 员工则很难由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而质量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则可以通过对企业软资源的激发和有效管理, 实现企业软、硬资源的优化配置, 将制度与文化全面对接, 从而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 强化持续改进的质量追求, 达到理想的效果。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机电公司几年来产品质量问题的产生进行分析,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工艺指导性偏弱。主要表现在技术方案设计不够完善, 技术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透彻, 技术表达不够准确、严密、细致, 技术过程控制不够严格。例如:我院技术人员在进行产品技术准备时, 所编制的产品设计或工艺文件不能完全做到正确、合理, 往往总是在生产过程中才发现错误需要更改, 有些甚至在产品完工或出厂后才发现设计错误, 由此造成了一定的工期延迟和经济损失。
第二, 管理执行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管理急功近利, 数据信息漏洞多, 过程监督较薄弱, 考核激励弹性大。例如:在公司有些部门领导中, 没有认识到管理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视野, 抱着寻找“灵丹妙药”的心态, 希望能找一种立竿见影的管理方法来解决本部门存在的问题。习惯于浅尝辄止,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经常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现象。围绕公司的管理创新, 在实施对应要求、查找差距、解决闸题的过程中, 更是谆存在“老办法不管用, 新办法不会用, 软办法不顶用, 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我院质量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是低级错误和劣等工作质量。究其原因, 绝本部分都是管理不力, 造成员工执行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不到位所致。
第三, 生产执行力欠佳。主要表现在生产计划周密性不够, 执行环节的随意性大, 问题协调解决不及时, 计划完成率不高。公司虽然推行准时制生产管理模式, 但真正实现还有一个过程。目前, 生产部门及主管调度在产品任务紧、项目多、任务分布不均衡和关重机台负荷重的情况下, 离精心组织、合理安排还有差距, 生产计划的协调性不强, 实际操作与生产计划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执行计划有一定的随意性。例如:外包外协组织生产中, 不能事先提出计划, 往往临时提交再临时安排;对于过程问题的防范措施及预警方案考虑不足, 当出现问题就出现手忙脚乱, 这里既有客观原因, 但是主观原因也就是生产执行力欠佳。
第四, 市场反应滞后。主要表现在经营人员捕捉市场信息的嗅觉还不够敏感, 对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行动滞后于顾客的需求。同时, 公司经营部门对于顾客要求的确定和评审考虑不周全, 往往重视满足顾客明示的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但忽视寻求和研究顾客潜在的要求。
造成以上问题的文化因素有:一是公司相关部门领导自身对质量的认识不到位, 难以实现引导性的质量管理;二是员工对质量的认识散而杂, 缺乏共同的质量意识培养与质量目标凝聚;三是工作过程的质量定义权不明确, 相当一部分由员工自己掌握, 由此引起的内部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四是企业内部质量诚信与质量道德氛围远没有成为员工的职业操守, 低层次质量问题占相当比例;五是员工参与质量思考和质量管理不够, 顾客的需要、管理者的关注并没有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 重复性质量问题难以禁绝。
面对企业发展与执行力不够的矛盾, 面临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的危机, 我们就应该不畏艰险, 迎难而上。努力改变和摒弃那些削弱企业组织功能、严重阻碍公司健康发展的消极落后的思想意识, 积极创建激活员工干劲、摧人不断奋进的先进的质量文化。
2 构建先进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的先进性在公司中如何体现呢, 我们认为应该从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质量哲学观和质量道德观入手, 具体来讲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第一, 质量重在预防。质量管理的精髓之一就是预防。它注重的是过程控制, 而不是事后把关。预防, 一方面要加强过程管理, 从影响质量的六大因素——人、机、料、法、环、测入手, 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因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 又是企业质量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创造者, 人品决定产品的质量。当人的因素被激活之后, 就形成了下种良好的文化环境。要做到预防;另一方面, 就意味着必须培养出一大批无名英雄。首先让每一个员工、让所有部门都能说到做到, 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好”的态度和习惯做人做事。也许他们的表现不像救火式的英雄人物那样突出而被大家所关注, 但是, 如果没有这样一批领导和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 默默地坚守和追求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质量诚信, 那么质量“火情”将时常出现, 整个企业将会陷入忙于“救火”的困境之中。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就是预防在先、不产生火情。这是我们管理观念上必须扭转和改变的一个思维模式, 既要赞扬“救火”英雄, 更要重视“防火”战士。其实我们每个企业都有许许多多速样的人在质量工作中脚踏实地, 默默奉献。他们用自身努力让我们知道, 这是一种企业质量文化, 也是一种企业精神的人格体现。创建可信赖的质量文化的目的正在这里。
第二, 质量就要符合要求。不仅仅是符合图样标准要求, 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顾客要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 符合标准的产品顾客不一定欢迎, 特别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 顾客更多的是从合格品中挑优品, 从优品中挑精品, 因此企业要夺取市场和获得较高利润必须生产优品精品。为此我们提出以顾客满意为标准, 凡是顾客期望的质量都要得到切切实实的实现, 真正做到按市场要求开发产品, 按顾客要求提高质。
质量就要符合要求, 体现在加强以零缺陷理念为基础的质量管理。零缺陷理念指出质量没有小问题, 不能囿守着“不影响使用就是好产品”的旧观念。我们的质量观念和控制手段必须适应市场竟争的外部环境, 必须克服和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质量“差不多就行”陈旧观念, 树立精品意识, 严格按规范操作, 使质量完全符合要求, 才能做刭让顾客满意。
质量就要符合要求, 要通过公司实施品牌战略来实现。培养企业员工在零缺陷的价值追求中, 不断创造更加完美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做精、做强、做大产品。那么, 公司的无形资产就会不断增值, 并带动有形资产的持续扩张, 使公司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品牌是什么?其实就一句话, 一个企业的品质通过牌子反映出来。所以, 品牌的价值营造与扩张, 绝不仅是靠单一的产品质量来支撑的。产品质量既是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综合, 又必须拓展到包括品种、价格、包装、交货期及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而要使这一全过程的质量能够符合适用性要求, 并在市场上不断扩大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则又离不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质量观念的引导、激励、规范和辐射。
质量就要符合要求, 还要树立全新的质量概念。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经过IS09000, 进入了一个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和提升圉际竟争力的新阶段。在许多企业都在大步迈进的同时, 我公司也在跟进, 准备引进和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通过改进创新, 追求卓越, 把公司的质量管理向经营质量拓展和转化。因此, 我们要顺应质量新时代的潮流, 牢固树立当代最新的质量概念:从过去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质量, 提升到现在满足顾客要求的适用性质量;从过去对内的狭义的单一的小的产品质量观, 扩展到现在对外的广义的涵盖公司所有的产品、过程和体系, 以满足领导、员工、社会、供应商和顾客等五大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大质量观。
第三, 成本和效率也体现质量。质量出效率, 质量出效益。只有加强了过程控制, 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 才能保证我们一次把事情做对, 才能最终达到既提高工效, 又避免损失的目的。效率不高, 往往是由于出现了质量问题, 停下来沟通、协商、研究解决, 或是因质量问题导致工作失败而重新做, 甚至反复做。所以, 提高效率的根本方法是提高质量, 一次做对是最大的效率。
加强班风建设 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篇3
关键词:班主任 班风建设 管理质量
近几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工作很累,但却使我从中间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对班主任工作也从一个入门者的阶段成长到略有认识的阶段。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体会到良好班级风气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的重要性。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世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集体。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怎样才能把几十个"小世界"统一成一个班风优良、团结进步、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呢?它不仅需要班主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格的班级的管理以及必要的权威,同时还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这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更是成功的保证。
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班级的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好的班主任不应该长期靠人来管理人,而应该是依靠一种风气来管理人,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来自这种良好风气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 约法三章,切实抓好规范养成教育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即养成教育,必须居于各种教育手段之首位。一个班集体,如果缺少高尚道德情操的熏染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必将是一盘散沙。因此,在我接任班主任伊始,就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我校《学生管理八不准》的教育,向他们宣读各种规章制度的全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结合班级的实际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班级规章制度,张贴上墙。让学生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制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一个最初班级的稳定,以及随后班级管理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的帮助。
规章制度制定起来容易,但关键在于执行。为了保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和持久性,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带班的一开始,我每天都要对班里遵守和落实的情况进行讲评,并坚持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制度。对其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和不良风气及时予以公开批评或个别谈话,同时还注意"赏识教育"与班级日常管理的结合,对班级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公开表扬;向学习成绩优异、或学习、表现上有突出进步的学生,除了表扬外还给其家长发送自己制作的《喜报》。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重视和注意,让学生明白他的每一个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事情虽小,但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真心支持与配合。
实践证明,抓好养成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班级的好风气、学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只靠班主任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最持久的管理应当是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而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不可缺少的。班主任要靠这一批人来带动班级的管理,影响班级风气沿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我担任班主任的一开始,就把班干部的充实、选拔、培养、任用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想使班干部队伍真正成为班级工作的骨干力量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就要对班干部进行大胆的使用和严格的管理,并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他们在工作中历练工作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在全班同学中的威信。比如对卫生委员的工作,我要求他不仅要布置每一天的值日任务,更要负责对值日组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方面不仅要指出来,还要带头清扫。时间一长,威信树立起来了,开展工作自然阻力很小。另外,在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我注意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我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班干部的工作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样一来,班干部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提高,班里的各项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之下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班级工作有声有色。
三、抓两头,带中间,级凝聚力
一个班集体要想永远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动力。怎样才能使一个班级的几十个个体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巨大的合力,保证班级的良好发展趋势呢?为此,我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对班级的优秀学生予以大张旗鼓的鼓励,比如每一次考试过后对成绩突出者或有明显进步者,我除了在班级中召开表彰大会外,还要亲自给其家长发送自己制作的"喜报",把他们作为榜样树立起来。这样的做法,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等于是有了班级进步的强大动力。对于班级中的一部分"问题学生",避免一棒子打死和单纯的说教,而是根据其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主要工作放在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上,如果有进步就立刻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并以喜报的形式及时通知其家长。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这样一来,鼓励好学生形成了班级前进的强劲动力,激励差生形成了班级前进的强大推动力,整个班级就像高速运行的列车,不断前进。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4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做好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和管理者。需要我们实施科学、严谨、精细的管理,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通力协作;需要全体教师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需要老师们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学校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来有效开展。
一、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目前,我校整体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教学质量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2011年中考,是我校自2006年以来中考最惨败的一年。2012年中考,虽然我们圆满完成了质量目标,但一类重高上线绝对数太少,一类重高上线率仍距全市、全镇平均水平甚远;小学部虽然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却还有两个年级落后于学区其他兄弟学校,其余年级也无明显优势。
造成我校目前这种教学质量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管理方法和技术上的先进性、实效性问题外,教师业务能力、师德修养,特别是敬业精神方面的问题也极大地制约着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制度更新步伐较缓慢。我们的一些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执行制度时力度不够。如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学习及其考核激励机制,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制度,教学六认真管理考核制度等。
2、虽然教师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在经济待遇上都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制后教师工资收入突飞猛涨,但少数教师过分追求物质需要而不注重精神需求,好高骛远,不安于现状的心理依然存在,造成不爱生,不敬业,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有的面子思想、进取精神在他们身上逐渐褪色。
3、校本教研工作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活动形式单一,确定活动内容随意性大,实效性不尽人意,没有达到培训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的。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不够,他们不知道怎样开展具有学校特色和学科特点的研究活动。一些教研组长本身的学习研究意识差,不注重自身修炼,还没有真正成为本学科的领军人物,角色意识、服务意识还应提高。一些教师对校本研究活动没有热情、没有主动性,没有学习的内心需要。再有就是我们在教研活动制度的执行上比较软,对教研组和教师教研工作的考核、奖惩激励比较流于形式。
4、多数教师学习提高的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差,教学上自以为是、固步自封,经验型、感觉型教学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自身发展离学习型、骨干型教师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以抓教师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造成我校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上述原因,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目标,以教师师德建设、教师专业成长为工作重点,想办法、添措施,以加快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
质量提高的步伐。
(一)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和重大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一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帮助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依法执教等方面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以这种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增强教师敬业精神和对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二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特别是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归宿是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这样理解:有效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软件中的“软件”,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则是我们工作软件中的“硬件”,是宝贵的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
(二)加强师德建设,打造一支“敬业、奉献、爱生、学习”的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而永久的工程,需要我们理解内容,落实教育,剖析整改、行于工作、严格考核。
1、组织教师学习并充分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利用全体教师会、周例会,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和讨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育人观和质量观,增强爱岗敬业和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师德作了6项要求,这6个基本要求几乎涵盖了我们工作的全部。“爱国守法”:爱国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守法就是要求教师不仅仅要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还应遵守教育系统出台的教育法规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比如省教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25条规定,资阳市教师行为八不准,学校的上班出勤制度、教研制度、一岗“三责”制度等等;“爱岗敬业”: 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不被社会上的种种所诱惑,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努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把教书育人只当做谋生的手段,要对工作负责,要有奉献精神,从学校安排等等;“关爱学生”: 就是要关心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学习和发展,关爱学生生命、保护学生安全,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就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传授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人师表”:就是在说话、做事和处理人际关系时都要想到自己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旷课、不赌博,娱乐活动要分时间和场合,和同事搞好团结、不拉帮结派、不恶意中伤别人,妥善处理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或是矛盾,不谋取私利等:“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上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要勤于钻研业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结合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网络上搜集到的师德优秀案例感动教师,震撼教师,并对照这些优秀事迹剖析整改,不断提升师德水平。
一是除了经常性地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市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及师德的规定,组织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教育及
政治学习外,还应从本校、兄弟学校和网络上收集优秀师德事迹组织教师学习;二是开展师德自查、教师互查以及学生问卷调查,剖析梳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德问题和不规范教学行为,通过开展师德讨论,撰写师德反思总结,对带有普遍性的师德问题由学校组织整改验收,其它的师德问题由教师自己确定措施进行整改,使职业道德更趋于规范,主动规避具有师德风险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师德境界。
3、落实师德考核,兑现结果奖惩,促进教师内化师德修养。
教师的师德分就像是学生的操行分,而学生操行成绩主要是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因此,改进师德考核的方式和途径势在必行,既坚持学校原有的对教师师德的学年末考核,又重视教师师德的平时考核。平时考核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也就是与学生和其他教师最直接相关的师德规范。把教师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考核、绩效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晋职晋级、评优选先等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和奖惩,使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落实教师业务培训,建成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如果说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的话,那么丰富的业务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则是教师立足教坛、赖以生存的根本。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有一支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这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1、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带动其他教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越多的学校,教学管理就越轻松,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就越快,教学质量提升的步伐也就能走得更远、更高。
作为学校这个级别的骨干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符合一些基本要求:一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具有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向上、愿意为教师服务的精神;二是能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三是教育教学工作比较扎实,学科教学质量在学校内相对较好或上升明显;四是应具有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五是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我校骨干教师的现状是:数量少,服务意识不强,引领带动教师不主动甚至推诿。因此,我们将在校级骨干教师的规划、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考核上作一些大胆的尝试。我校对现有各级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是:
(1)进一步树立自培自练意识。每年订阅(或借阅)一种专业杂志,研读一本教育专著(《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基本消化推广一项教改成果,交流或指导撰写一篇经验文章,上一堂有较好示范作用的公开课,办一次专题讲座。
(2)主动接受学校委派的外出学习任务,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及时消化,回校后及时汇报交流并展示。
(3)努力做到六会:会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会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会提炼教学模式,会评课,会简单使用远程教学设备,学科教学会渗透德育。
(4)主动承担对1—2名教师的结对帮辅任务,深入他们的班级、课堂进行指导,经常性地和帮辅对象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和班级管理,逐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5)所教学科教学质量应保持稳中有升。
另外,我们还在思考重新进行校级骨干教师的甑选,选拔的途径不是通过教师民主推荐,而是对照前述标准对最近二至三年或本学年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骨干教师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提供外出学习锻炼机会、优化组合中优先聘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增强骨干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及时吸收优秀教师进入骨干教师行列;对于骨干教师的考核及奖惩激励,我们将对照基本要求重新制定方案,并把考核结果用在评优晋职优先、推荐较高层次外出学习优先,或在考核或年终绩效考核中加分,或者是在工作量中加以考虑。
2、抓好年轻教师和学科暂时薄弱教师的业务提升,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能手。最近几年,我校通过招考吸收了不少年轻教师,他们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富有工作激情、精力旺盛、敢于承担重任、敢于吃苦、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速度非常快,只需要一段时间(二至五年)的引领和打磨就能发挥骨干作用,产生很大教学效益,闪耀熠熠光辉。对这批年轻教师的培养,一是要求他们给自己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二是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带一带,或者自己主动去结对拜师,通过传、帮、带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四是鼓励自学,通过其它各种途径和形式提升自身的教艺。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只有当他内心真正需要时,他才会努力地去做得更好,而我们的管理行为也只能从外部尽量去刺激内心的那种需要而已。
3、抓好全员业务培训,大力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1)学习理论,观摩示范课: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为教师订阅教学专刊,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丰富教师教学营养;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经验论文,每期组织一次教学经验交流,改变各教各学的弊端。同时应用教材配发的教学光碟,组织教师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自行学习。
(2)培训组长,促进衔接:教研组长是学科的骨干,教研组长的理念及课堂教学行为,都对教师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花大力气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规范管理及指导;引导教研组长,对于理念要有系统性、全面性、重点性与时代发展的前瞻性。再次,要求教研组长打破初中与小学各自施教的陈规,课前相互研讨,课堂相互观摩,课后相互切磋,让初中小学教学衔接零距离。
(3)外出学习,带动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参加市、镇级培训观摩活动,要求外出教师返校后要及时进行汇报交流,带动其他教师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4)献课评课,共同进步:献课评课,是教学中的常规性工作。一直以来,我们把学校安排与教师自主申请相结合,先由骨干教师做示范性的课堂引领,让教师们积极参与,从
观摩和交流中收获。
(5)深化合格课,启动优质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合格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低的要求,要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我校将继续分期分批对教师合格课进行督查和验收,保证多数教师课堂教学堂堂合格,同时,不断修订和完善合格课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钻研教材、优化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另外,还应继续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优质课评价标准,在少数教师中实施优质课工程,把优质课的认定作为教师的荣誉,培养出真正的学科带头人。
(6)校本研究,以研提质:我校班次少,师资力量较分散。因此,我们在初中部开展学科性质接近的综合校本研究活动,小学部广泛开展分年段同学科研究活动。在深入了解教师需要什么和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开展活动,学习有关理论,研究教材,探索教法,组织集体备课、微格课说课,组织青年教师上“过关课”、“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
三、以优化教学管理为手段,向有效管理要质量
(一)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评价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和评价奖惩机制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预测功能。
重点调整《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意见》、《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和《教学“六认真”管理办法》。
在《教职工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意见》中,要更加体现教学质量奖优罚劣和奖进罚退的原则,并再次向初中毕业班倾斜。要在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讨论学区督导组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加重对教学过程的考核权重,加大对不同年段优生培养和保持的奖惩力度。另外,还要尽量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精神上的奖惩,落实我们提出多年的主动在教师会上找原因等措施。
(二)狠抓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用扎实的教学过程保证优良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形成是由教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共同决定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取得优良的教学质量。
第一,进一步明确教学“六认真”督导考评小组的职责,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指导和考评。督导考评组每次开展工作前必须召开考评工作会,明确考评目的、方法和标准,督导考评时至少应有三名成员全程参与,考评组成员不参与对自己的考核,以保证考评过程的透明度和结果的公正,增强教师对考评结果的接受度。学校教导主任的教学“六认真”工作由校级干部负责,其他中层干部按任教初中部(小学部)由校级干部和中小学教导主任负责考核。
第二,立足教学“六认真”,摒除高耗低效的过程管理模式。教学“六认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渐进的工作,不分重点、不讲方法、不分类要求、急功近利和消极怠慢都将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六认真工作虽然环环重要,但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和课后辅导更
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将教学工作的各环节考评权重确定为:备课30分,课堂教学30分,作业布置与批阅20分,课外辅导10分,考试与评价5分,教学反思与总结5分。通过学习和学校张贴栏让教师进一步明确备课的形式和基本要求,原则上质量相对较高的学科备略案或在教材上备课,相对较差的学科在备课本上备课;对教学质量较高的教师允许适当的旧案翻新式备课。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课堂教学标准,明确作业布置和批阅作业时在质和量上的要求。对教师上课的管理除了对照课堂教学标准进行定期考核外,还要加强平时的课堂巡视指导,及时修正不规范的课堂教学行为。具体操作上,要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平时督查考核,各督导考评小组可根据教师教学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考核其二至三个教学工作环节,真正起到督导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毕业班管理,确保出口素质。
初中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得良好的升学(中考)成绩是学校重塑在学生、家长、兄弟学校和各级领导心中的形象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和提高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联系毕业班制度,二是在教导处和班主任的组织下认真规划各学科共同的重点培养对象,三是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保证毕业班充分的教学时间,四是结合我校实际实行对学生的分类管理和要求,五是由教导处统筹长、短线学科在时间分配上的适时调整,六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稳定学生,七是为教师打气、激励教师,八是加强体实考训练,九是加强毕业班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十是落实毕业班教学质量的考核和奖惩。
(四)加强质量监控,做好阶段性的质量检测。
一是认真督促各学科单元检测与分析的落实情况。二是坚持每月一次的月练,教导处和教研组负责做好每次月练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进度的统一,习题的选择和制作;做好月练过程的管理,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月练结果;做好月练后各个层面的分析、比较和补瘸工作,从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获得资源,找到突破口,通过补瘸堵漏逐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
(五)切实落实领导联系年级制度。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学校领导联系年级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加强对联系工作的定期(每月)考核,把年级教学质量同联系领导实行捆绑式管理,并同领导年终管理绩效考核挂钩,促进管理人员自觉深入联系年级协助班级管理和指导教学工作。
(六)加强对村小的指导和管理。
联系村小的领导和小学教导主任要经常性地同村小主任教师一道协同处理村小日常工作,指导教学工作。中心校骨干教师、下村支教的教师和村小的元老们要切实做好村小年轻教师的指导和帮辅,促进村小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5
鲁建发[2000]78号
各市建委: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 定的大局。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总 体水平稳步提高,创出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和名牌工程。但是,应该看到,我省建设工程,特 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工程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工程质量中的一些突出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解 决。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建设工程质量十分重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近日,韩寓群副省长 就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再次做出重要批示:对工程质量必须抓住不放,对已经检查出来的问题 必须责任到人,彻底纠正,不留隐患;强制性标准必须在“强制”上下功夫;规划设计要公 开招标,一要防止武大郎开店,二要有办法支持优胜劣汰,三要管好设计市场,防冒牌货或 从中倒手渔利者。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全省建设工程 质量的整体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对有关问题的整改和处罚 全省工程质量检查结束后,大多数市地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根据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 题和质量隐患,认真研究整改意见,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大部分存有隐患的工程已整改完 毕,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但也有少数市地,整改工作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应依法处罚的工程项目,迟迟不能落实处罚意见,致使部分工程质量问题尚未得到 妥善处理,影响了全省整改工作的全面完成。各级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 作力度,继续抓好对有关问题的整改和处罚。一是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该停工的工程坚决停工,该返工的工程坚决返工,该加固或修补的工程要限期落 实加固措施,需要进一步核验算的要尽快组织人员做出结论意见,限期完成整改,确保不留 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二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全面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和工序要加强预控和管 理;对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研究落实改进措施。三是对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 和法律法规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处罚,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省建设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逐条逐项进行了研 究和审核,提出了处罚指导意见。各地要按照厅里的要求,坚持标准,该罚 款的罚款,该降低资质的降低资质,该吊销资质的吊销资质,该取消个人从业资格的坚决取 消,该清出建筑市场的坚决清出,触犯刑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省建设 厅。
二、从放开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入手,全面提高设计水平规划和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高质量的建设 工程必须有高质量的规划和设计。近几年,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各级规划和设计管理部 门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省规划、建筑设计水平还不高,设 计精品为数不多,已成为影响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必须从放 开规划、建筑设计市场入手,采取措施,规范设计行为,提高规划、建筑设计质量和水平。一是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各地要积极推广设计方案征集制度,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竞 争机制,吸引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参与竞争。对重要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要面向全国征集设 计方案。对居住区用地规模10公顷以上、城市广场用地规模2公顷以上、城市出入口、标志 性地段、传统街区和主要景观区的详细规划,要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方 案征集和专家评审,择优确定设计方案,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突出城市特色,塑造良 好 的城市形象。同时,要加强规划
设计行业管理,规范设计市场,完善城市规划设计市场准入 制度,克服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促进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二是全面放开建筑设计市场。各地要认真贯彻建设部第82号令《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勘察设计招 标投标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凡纳入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范围的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必须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择勘察设计队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指定勘 察设计单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勘察设计市场和设计行为的监督,严格单 位资质和个人资格的动态管理,对扰乱设计市场秩序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查处。
三、加强强制性技术标准执行和监督 严格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自99年以来,各地加强了对强制性 标准的执行力度,建设主体各方对强制性技术标准的认识普遍提高,但仍存在执行标准规 范不严、不细、不深入的情况,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仍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集中最突 出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要继续把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作为明年工程质量管 理工作的重点,采取措施,在“强制”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强对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宣传,唤起全社会标准规范意识。明年全省再集中组织开展一次贯彻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宣传活动,进 一步增强工程建设人员执行标准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好标准规范的学习培训。在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和 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中,要把标准规范做为重要内容,使各类参建人员熟悉理解标准,准确掌 握标准,严格执行标准;三是严格监督标准规范的执行。要认真贯彻建设部第81号令《实施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各建设、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都要把执 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做为质量管理重点,对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都要严 格把关,确保各项强制性技术标准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得到认真执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及其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执行技术标准规范的监督管理,对 于违反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四、深入开展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活动,全面提高住宅小区建设质量 全省创建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电视会议后,各地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 计划,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狠抓了质量通病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面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创建目标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我省 工程质量实际,今后一段时期内,创建活动要以住宅小区为重点,各级要进一步研究创建无 质量通病住宅工程的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高小区整体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一是新建住 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物业管理等环节,要放开市场,实行公 开、公正、公平竞争,优中选优,打破行业垄断,不搞地方保护,防止武大郎开店。二是住 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必须按规定经专家评议优化后才能报批。住宅设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 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是加快推进住宅产业 化,推动住宅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使用住宅“四新”产品,提高住宅科技含量,积极推行以 框架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住宅技术保障体系和建筑节能成套技术,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提高住宅 性能和质量。四是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治理力度,每项工程都要制定治理通病计划和考 核标准,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要把治理通病工作纳入本单 位的管理目标,把创建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建设的每一过程、每一环节、每道工序,落实到 每个项目班组和每个参建人员身上。五是加强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加 强和改进小区物业管理,规范物业管理收费和服务行为,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级规 划、设计、施工、房产等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管理,共同把关,努力使住宅小区在规 划、设
计、建造和管理上成为住宅建设的典范,实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计合理,质量 优良,设施配套,服务高效的建设目标。
五、完善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完善落实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建设主体各方行为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各级要深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切实把各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特别是施工图 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抓紧、抓好。一是认真落实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交付施工。各级审查机构要认真履行 职责,严格按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要对审查结论 负责,确保设计图纸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达到规定深度。二是认真落实施工许可制度。未取 得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 限额以下的工程项目,规避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审查工程项目报建、规 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监理、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手续的办理情况,严格审查资金到 位情况,不符合开工条件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准开工建设。三是认真落实竣工验收备 案制度。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及时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 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关申请备案,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 不准交付使用。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严格按规定对工程地基、基础、主体分部工程质量、各类功能性指标和试验数据以及工程验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 法律法规的建设工程,备案机关不予备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把施工图 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关,对违反规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依法严肃查处。
六、认真开展建设工程勘察质量专项治理 目前,全省勘察质量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 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这种情况,省建设厅研究确定,明年开展建设工程勘察质量 专项治理。第一,完善勘察质量管理的立法体系和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 据建设部《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勘察质量现状,制定出台《山东省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实施办法》,明确勘察质量责任,完善勘察环节管理,强化勘察质量 监督,提高勘察技术水平和报告质量。第二,加大对勘察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全 面开展勘察质量监督工作。今后,勘察工作必须经勘察质量监督审查部门进行监督,勘察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设计单位不得采用其勘察成果进行设计,设计审查机构 不得进行设计审查。二是严格勘察资质管理,形成质量和业绩挂钩、业绩和资质挂钩的资质 动态管理模式。各市地要建立勘察质量管理档案,将勘察质量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把 业绩作为资质年检的主要依据,形成资质动态管理。三是每年进行勘察专项质量检查。严格 对勘察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第四,加快勘察单位的质量认证,完善勘察单位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进一步推进勘察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提高勘察技术水平。
七、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 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目前我省在责任制方 面存在的问题,下一步重点要把完善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尤其是一把手负责制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抓好工程质量责任卡的建立,确保把工程质量责任制落 到一把手身上。今后,所有新开工项目必须严格按规定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卡,未建立工程质 量责任卡的工程,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所有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材料供应单位都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在责 任卡上签字,并存入工程建设档案。二是所有在建工程必须悬挂和责任卡内容相符的工程质 量责任牌,竣工工程必须在建筑物上镶嵌工程质量责任牌,向社会公布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责 任人名单,将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三是
严格实行并完善工程质量责任 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明确 各方的质量责任,将质量责任与相应的责任人密切联系在一起,实现终身负责。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技术标准的,都要依法做出处罚;对因工程质量事故,给国 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不管事故的责任人调到哪里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都要追究 相应的责任。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6
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
同志们: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林业改革,切实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障林农权益的战略举措。
下面就我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回顾
我市自2009年10月开始启动了省级和部分国家级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工作,2010年4月完成了国家级公益林分级区划,2011年10月,省林业厅召开了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会议,并将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使省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和国家级的一致。这标志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各级政府及林业、财政等部门精心组织、规范运作、严格监管,使我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开局良好,成效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全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的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实施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及林业、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工作难度相当大。各级林业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会同财政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工作。一是领导有力。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事权明确,责任清晰,分级管理”的工作要求,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林业、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二是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意义,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进一步提高广大林农的参与意识和保护意识,为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打好群众基础。三是责任明确。分别建立了行政、业务工作责任制,市、乡层层签订责任状,真正做到事事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形成从上到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工作扎实。采取了先试点后铺开的工作思路,基本达到了工作方法、标准、要求和程序的“统一”,避免了走弯路。到去年底,全市各地基本形成了一个政府组织引导,林业、财政、金融等多部门通力协作,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机制。
(二)277.75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已基本构建
建立和完善管护体系是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根本,是生态公益林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认真做好补偿资金发放的同时,始终把建立和完善管护体系作为落实补偿制度的重要工作 来抓。一是完善细化管理办法。制定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责任区划分、护林员聘用条件及程序、护林员职责及奖惩措施等内容。二是组建护林队伍,明确管护职责。通过发布签订合同、上岗培训等程序,全市共计聘用护林员1015名。三是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多数地方对护林队伍的管理实行双重考核负责制:乡镇负责护林员的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林业局负责护林员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定期进行管护质量检查和监督。通过各种举措,全市基本形成了一个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管理严格的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发放管理机制已初步建立
补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各级林业、财政、金融等部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通力协作,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制定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根据《云南省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宣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对补偿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偿对象、资金用途等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提高了资金使用管理的可操作性。二是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拨付程序。财政部门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对损失性补偿资金,做到直接采用“一折通”存入经营者存折。据初步统计,全市发放个人存折数量达30.58万本以上,累计兑现损失性补偿资金1075.3万元。对护林人员劳务费支出,采用由乡镇林 业站建立护林员考核档案,根据考核情况将管护费用造册登记发放。对公共管护支出,坚持实行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加强资金监管督查。市乡财政、林业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加强监管。财政部门重点对各地补偿资金的落实与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核查与监督;林业主管部门重点对资金发放清册的编制进行检查督促。全市已初步建立了由林业部门建档造册、财政部门资金监管、金融部门设立银行帐户、补偿对象校准签收的补偿资金发放管理机制。
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我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补偿政策深入人心,林农普遍欢迎。林农和基层干部对国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普遍拥护,认为这一兴林惠农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广大林农自觉加入到森林资源的保护行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已深入人心。
二是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森林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渐趋优化。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森林生态效能发挥更加充分。
三是林业工作基础得到加强。通过重点公益林资源监测、公益林小班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公益林管护所、林区道路维护等公共管护项 目的建设,加强了林业工作的基础,提高了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全市1010人规模的护林员队伍将是今后林业工作最有效的依靠力量之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落实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乡镇去年下半年的管护资金至今还没有发放给管护人员,这严重影响我市森林资源管护和防火工作。
二是少数地方基础工作不扎实,区划界定时将成片的经济林、即将征占用的林地、有严重纠纷的林地划入公益林;有的对地形图勾绘、小班面积求算要求不严,造成面积不实;个别的对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没有及时作更新复核,存在明显错误,造成公益林管理及补偿资金发放不能落实到位。
三是部分地方的补偿资金发放欠规范。少数地方存在“山头与人头不符”的现象。个别地方将应发放到户的补偿资金存入村组干部的一折通账户等。
四是一些地方档案管理、宣传牌设置不到位。有些乡镇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归档质量不高,或没有专人负责,出现历史档案材料缺失现象;个别乡镇没有公益林分布图、小班卡。另外有的乡镇对设置 公益林管护的宣传牌不够重视,在数量、质量上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五是基层无专职人员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高,日常工作量大,大部分乡镇没有明确的、稳定的专职管理人员,处于临时应付状态,这样下去,工作将大受影响。
这些问题,有的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有的也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与法律政策,既影响林区的稳定和发展,也影响到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林业部门务必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十二五”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目标任务
(一)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第一需求。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对于实现“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建设,把其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生态公益林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政府不断增加投入,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今年计划将我市列为乌蒙山片区区域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将已界定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全部列入中央财政的补助范围;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并将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0元。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政府专门将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列入了政府考核的内容。同时,生态公益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将在新农村建设、增强林农致富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依托于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景观,开发森林旅游,发展农家乐,前景非常广阔。三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对投入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视,林业部门肩负重大的责任;另一方面,公益林的建设成效和对生态的改善状况如何,必须向政府、社会和群众有个交待,向社会定期作出公告,接受社会的监督,这对林业部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
(二)“十二五”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十二五”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的 指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补偿制度;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为目标,进一步抓好封育改造;以确保资源和环境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保护管理,努力推进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二五”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采取有力措施,到2015年基本建成277.75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十一五”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要着重围绕“六体系、一提高”开展工作,以全面提升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各级林业部门要当好参谋,力争将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要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完善分工负责和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村分级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各乡镇原则上要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公益林管理工作。要制订完善生态公益林检查验收和工作考核办法。省里已对建设任务进行逐级分解,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方式,开展森林资源补偿制度与资源管护状况及建设成效检查验收工作。
2、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护林队伍、监管责任、封禁措施”三落实。一是要进一步完善 生态公益林护林队伍建设,实行规范管理和考核制度。二是林业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生态公益林的检查督促和业务指导,自上而下层层监管。三是要落实生态公益林封禁管护措施。严格按照“五个一”(即一个封禁规划、一份管护合同、一套封禁措施、一支管护队伍、一块封禁标志牌)要求,落实封禁管护措施。
3、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投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投资主体,在中央、省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并逐步增加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将公益林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全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制度,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补偿资金的发放,要建立银行(信用社)账户直接发放制度,做好资金发放清册登记和监管,确保补偿资金真正及时、足额发放到经营者手中。同时,要积极探索社会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途径和办法,如生态税收机制、水资源反哺、企业投资、认种认养等形式,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生态公益林投入机制。
4、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管理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做好《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上升为政府规章的调研工作,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调研、完善《宣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云南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变更调整规范”等有关政策,加强生态公益林的规范化管理。三是修订完善宣威市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考核办法。
5、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和效益监测评估体系。对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状况和效益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建立省、市、县三级监测体系网络,评价重点江河、大中型水库、森林公园等区位内不同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发展趋势,提供我市森林生态环境质量报告,量化效益指标,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公报。
6、建立生态公益林地籍信息管理体系。要稳步推进省、市、县三级重点公益林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与森林资源基础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采取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三级体系,实现生态公益林的信息化管理。
7、全面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以阔叶林发展工程为载体,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采用封育改造为主的方式,发展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资源,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逐步把我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生态、社会效益长期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利用。
三、扎实做好今年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
今年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工作要在“巩固、完善、提高、创新” 上下功夫。巩固就是要巩固公益林建设面积、资金使用发放和队伍管理成果;完善就是要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加强检查考核等工作;提高就是提高公益林质量、提高宣传管理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创新就是要开展GIS建设、开展公益林可持续经营与恢复模式试点研究、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补偿基金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完善地方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并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要规范资金发放形式。要按照省的基金管理细则,为经营者建立专门的银行账户,统一实行“一折通”账户发放制。三是要尽快兑现2011的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由于前期大家都忙于公益林修编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去年的补偿资金至今还未发放,各乡镇要根据公益林修编实施方案,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要求,层层落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务必在6月底前全部拨付到位,要取信于民,让群众放心。
2、切实加强护林员队伍的监管和规范管理。着重抓好“五个一”,即一份护林员名册、一本护林员手册、一本巡山记录本、一套服装、一个考核办法。以切实增强护林人员的责任感,探索购买护林员意外伤害保险,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对护林队伍的监管和规范管理。
3、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档案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从目前检查情况看,大部分地方档案管理比较薄弱。为此,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办法,确定专职人员,实行市、乡二级管理,并 及时进行档案更新。
4、加大生态公益林宣传工作。一是要在交通要道、自然保护区等人为活动频繁区域,竖立大型宣传牌。二是要着重做好生态公益林村级公示牌、乡级上墙牌的落实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的宣传,及时介绍各地好的经验和建设成效。
5、认真做好新增补偿面积与资金的落实工作。今年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补偿标准都将增加,林业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会同财政等部门,按照公益林管理办法和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把调整变化的补偿面积落实到小班地块,及时做好列入补偿范围面积的申报工作,把补偿资金真正发放到经营者手中。各乡镇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要求,层层落实这次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必须对上报的成果层层把关,对核实的图表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7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一、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外乎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建设单位 (业主) 负责;三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从政府这个层次来说, 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 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 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 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 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 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 实施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的现象较普遍。一方面, 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 所以, 政府要下功夫, 要构造这个市场, 健全运行规则, 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另一方面, 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要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二是制定《建筑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 施工许可制度是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三是加强合同管理, 要制定新的合同示范文本, 制定合同管理当中的担保制度。
工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大课题, 风险管理中包括保险、担保。保险涉及的问题比较多, 但是担保是有基础的, 因为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在实施这种制度, 比如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保修保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这还不够, 特别是另一面, 业主履约要不要担保。我们主张在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 因此, 作为建设单位也应该担保。同时, 总分包之间也有一个相互担保的问题, 总包对分包要担保, 分包对总包也要担保。这些环节, 按照现有工作的基础往前推进, 还是有条件的。另外, 在这方面, 出现纠纷怎么办, 有合同就必然有纠纷, 这是正常现象。那么合同纠纷如何进行调解, 如何进行仲裁, 如何在法院进行诉讼, 对这套管理办法我们还要进行研究, 加以规范。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还有微观的一方面, 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在这方面, 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从80年代开始就抓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 通过多年的努力, 在全国形成了很可观的监督力量, 地区以上城市都建立了质量监督站, 90%县以上的城市也建立了质量监督站, 一些专业部也建立了质量监督站。据统计, 全国有2, 600多个质量监督站, 从事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达4万多人, 其中70%以上人员都具有工程技术专业职称。从统计资料看, 质量监督的覆盖面达88%。应该说初步形成了全国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网络。与此同时,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系列的检测机构, 目前全国有质量检测机构600多个, 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达6, 000多人。这些机构和人员, 为保证工程质量, 防止劣质建筑产品流入社会, 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 为了开展政府质量监督, 我国从上到下建立了一套法规体系。这些工作都是在履行政府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能, 而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的。世界各国政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不外乎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程序性的监督, 一种是实物性的监督。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实物性监督, 目前这种实物性监督符合中国国情。
二、政府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不足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质量监督的地位, 在实际把握上不够准确。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如, 由质量监督站去组织质量验评、竣工验收, 进行过程检查等, 这等于成了企业质量检查员了。二是政府质量监督重点监督什么, 不够明确。现在是全面在做, 如三到位、五到位等。三是现有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人才结构有缺陷。政府质量监督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监督, 因为设计文件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 如果设计有问题, 结构受力就不合理, 安全系数不够。但现有的监督人员中大量还是施工方面的人员,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改进这些不足的总体思路是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依据, 以结构质量为重点, 以建立使用许可制度为手段, 以保证使用安全为目的, 实施政府质量监督。当前, 政府最关心的是结构安全问题, 是不要出现倒房子、塌桥这种恶性工程质量事故, 从而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我国实行使用许可制度以规范施工建设市场, 提高并保证工程质量。
三、政府质量监督制度的要点
第一, 政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要审查设计文件, 重点审查有关结构安全、建筑物消防方面的内容, 包括地基的承载情况、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 通过审查这些内容, 证明结构设计方面没有问题了, 由审查单位出具设计文件审查报告。二是监督结构施工方面的关键环节, 包括结构施工中的建筑材料, 必要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测。这个环节的监督不是去对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像旁站监理那样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的客体主要是在建设活动中的各方责任主体, 施工单位是不是按规范进行施工, 材料供应商供应的材料是不是合格, 监理单位是不是履行职责, 建设单位有没有要求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使用不合格材料来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 重点在这些方面。施工过程完了, 审查机构出具关于结构安全的报告。整个工程完工后, 建设单位进行验收, 政府要对是否符合验收程序进行监督。最后, 由政府出具使用许可证。
第二, 谁来实施监督。
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美国的办法, 由政府官员直接进行, 检查后记录, 最后验收要看有没有记录, 记录全不全;另一种就是政府委托第三方来实施质量监督, 典型的就是德国。政府通过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质量监督, 这个被委托的机构, 必须是经过政府严格审查, 有条件代表政府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
第三, 监督的费用问题。
费用应由建设单位交, 但不是交给直接监督的第三方, 而是在申请施工许可证时交给政府, 政府收取费用后再拨给由政府委托去进行该项目质量监督的机构。政府雇人去监督工程, 但是费用是由建设单位交给政府, 使得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之间不要形成直接的经济关系。 按照这种政府质量监督的模式, 政府是否对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呢?不是的。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是通行的:谁的工程谁负责, 谁施工谁负责。建设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因为这个工程是建设单位的, 是最终的受益者, 或者是最终的直接使用者, 建设单位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建一个好的工程。当然, 尽管建设单位有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真正的工程质量建得怎么样, 还是靠设计、靠施工。因此, 谁设计的谁负责, 谁施工的谁负责。对谁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所以, 不存在政府又去监督, 又发使用许可证, 最后又不负质量责任的问题。当然, 如果政府委托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 玩忽职守, 弄虚作假, 那么它要负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 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严肃处理。这是就政府对工程项目如何进行质量监督提出的一些思路, 是经过调查研究, 包括学习国外的经验, 才形成的。这里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要建成能代表政府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 必须有一些技术上、管理上的带头人, 在国外叫认可人士, 我们要逐步对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执业资格的管理, 这些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来适应政府质量监督的需要;二是要研究如何把质量监督站转化为市场上独立的运作实体, 而不再是附属于政府的事业机构。
四、工程监理要点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8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质量管理 战略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精神、制度、物质、行为的总和,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人身体力行,以身倡导和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文化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质量管理工作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质量管理上台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最高领导层应该形成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
ISO9001:2000标准的八项基本原则的第二条就明确提出了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推动作用和表率作用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不出质量问题或者是满足现有的质量水平的基础上,那么这个企业是不会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的。因为,作为企业的领导不能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将质量问题看得更远,不能时时处处体现出以“质量第一”为首要思想的认识,那么要求员工去重视质量就会更加困难。试想海尔集团,如果当初不发生张瑞敏用铁榔头敲碎有质量问题的10台冰箱,海尔人能对质量问题有这么大的触动吗?这里需要的不仅是一种勇气,更需要的是一种魄力,一种视质量为生命的强烈的责任感。海尔后续的发展也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海尔从一个几十人的集体企业发展成为全球闻名的大集团、大品牌,海尔靠的是过硬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靠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日清日毕”的坚实的企业文化内涵。张瑞敏在赢得了市场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所以说,一个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完全可以从这个企业领导的言谈举止中找到答案。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依托领导,而领导的表现则代表了一个企业文化的缩影。
二、在企业内部多强调直接沟通和全员参与
良好的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从而达到全体员工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方向上的统一。中国企业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的权威不可以质疑,这使得下属心存疑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不能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互动,往往是单向的传达和执行,缺乏回馈和反映。我们在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公司制定的一项新的改善措施后,在推行起来却往往会比较困难,甚至于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其实,并不是员工们不愿意执行,而是我们的领导与员工缺乏良好沟通的渠道或者说缺乏平等对话的机会。员工对公司采取措施不理解时,没有人去主动沟通和交流,更多的方式只是一纸通告;员工对公司的行为产生质疑时,领导们更多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不耐烦甚至最终的结果是不理解也要执行的局面。试想,如果员工对这种决定心存疑虑,运行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所以,我们在质量管理中特别要强调内部沟通和全员参与,组织应该创立合适的沟通平台,让大家针对质量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信托,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全面地掌握公司的方方面面,从而帮助领导建立有利于公司发展的长期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三、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促进质量管理工作
企业文化应该特别强调团队协作。因为现代化的企业分工更为明确、更为精细,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也更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质量管理也是一样。就拿发生客户投诉来说,不光是品质部门的事情,它同样需要业务部门与客户的及时沟通、了解情况;技术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以及生产部门提供的生产工艺控制情况的记录等进行综合的判断才能提出满足客户要球的改进措施,才能使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说,我们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就应该形成全员抓质量、视质量为生命的高度,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而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所以,我们在建立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同时要授权予团队,使组织中的每个人认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分子,认识到质量管理是每个的问题、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长久性、认识到质量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使整个团队的人都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体现在我们每一次对待质量问题的态度上,每一次处理质量问题的方法中。质量的进步需要各部门的分工协作,科学的应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则能体现一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
四、在授权团队时,更因该体现成效的原则
成效是激励的基础,在ISO9001:2000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公司应该建立总的质量目标的要求,并且要求将公司的总目标具体分解到的每一个工序甚至员工的考核中。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质量目标的建立已经成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如果说一个公司的质量方针更多的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那么质量目标则明确的是一种考核的标准。企业只有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才可以说有了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当企业在授权与团队的同时也就应该赋予相应的考核标准和激励的办法。虽然说质量的重要性人人都懂,但是如果不与考核的标准相结合,不与员工的收益相结合,缺乏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那这种空中楼阁式的质量管理只能是一种空谈。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设定质量目标的时候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贪大求快,一定要和当前的实际相结合。否则当这个目标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谁也实现不了的时候,员工就会产生一种惰性,就会偏离我们当初制定目标的出发点,甚至于适得其反。员工的付出需要得到肯定,只有当他们的成绩得到认可的时候才会调动起员工更大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更大的发展潜力。海尔集团有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机制,他们将每一件细小的工艺改进或者工装夹具的发明都以提出者的名字命名,并将这命名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措施,却体现了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认同,对员工工作成效的赞扬。这种无声地教育和引导使大家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一分子,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五、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员工规划职业发展
管理学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有好多的领导者不敢使用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因为他们并非完美,而是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但如果脱离这些人才自身的特点,随意任用,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说,将个人的才能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统一,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企业文化的建立也离不开社会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行业文化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求大同存小异”,我们在说要规范员工的职业发展的同时,并不是要扼杀员工的个性。在质量管理中,我们对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从一开始的入厂教育中就明确提出,并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考核质量水平不断的强化这种质量第一的意识,从而使员工们从思想的深处认识到质量的提高与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公司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在保持个体的特性的同时,帮助员工规范自己的职业生涯,尤其是树立质量的意识对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六、坚持正直的原则
正直就是诚实。企业的发展容不得任何虚假,质量管理更是如此。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做事先学做人”,所以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意对员工人格的塑造,正直就是一个企业的诚信,缺乏诚信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翻看世界著名百年企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诚信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弄虚作假可能会得逞一时,但是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企业的诚信来自于员工的正直,员工是企业的基石。我们在讲质量管理的时候就更应该秉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错的就是错的,能够长久的坚持这种科学的态度是需要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培养的,这不但需要制度的约束,而且需要合理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大力的弘扬诚实求是的工作作风,让大家形成作假可耻的道德标准,从而使那些弄虚作假之人犹如过街老鼠无处遁形。
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的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在企业通过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荐阅读:
加强班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08-25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08-26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10-15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10-23
光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06-19
进一步规范我省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10-16
加强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08-28
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10-21
加强医院病案质量的管理05-30
银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