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2024-07-31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精选11篇)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1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致:厦门仙岳公园

根据贵方为环保生态厕所采购招标项目的投标邀请,我公司对该项目做出如下原厂商的售后服务承诺:

1. 我公司生产的LHC-2环保生态厕所,售后质量保证期为壹年,质保期为环保生态公厕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始。

2. 在质保期一年之内,若环保生态公厕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故障,我们承担一切维修费用(由于人为操作原因而发生的故障除外)。

3. 环保生态厕所发生故障、接到报修电话后,3小时内到达现场

排除故障。

4. 免费为使用单位提供操作人员培训服务,保证环保生态公厕

正常为游客服务,培训内容:

a.设备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

b.设备的日常保养

5. 每月对环保生态公厕例行巡检2次,若发现故障苗子及时排

除。

6. 壹年质保期过后,对产品提供终身技术服务和支持,只收维

修配件成本费用,免人工费。

上海绿环机械有限公司2008年8月27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2

互联网的发展,从信息闭塞到信息畅通,从单一数据到大数据、信息共享,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营销思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近几年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回归常态,经济发展呈中低速态势,建设项目有所压缩。然而制造企业仍不断扩张,设备生产数量供大于求,致使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竞争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服务的竞争,价格、质量、售后服务三者之间的权重将发生变化,传统的营销思路也将改变。

面对新常态、新课题、新问题,制造企业也要相应改变营销策略,转变服务理念。在“互联网+”、大数据的今天,制造企业应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用户期望解决的问题

施工企业在机械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管好、用好、维护好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有效作用,已成为施工企业立足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用户对机械的后期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迫切期望制造企业进行延伸管理,最大可能帮助用户进行后期维护。对用户来讲,最主要的就是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及时进行诊断修复,恢复性能。用户亟待解决的难题包括:希望制造企业为每台机械设备量身定做后期管理方案,帮助用户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希望制造企业加强售后服务保障,真正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主动服务,改变售而不管的现状;无论是质保期内还是质保期过后,都应确保所需配件供应的及时性,避免因配件供应不及时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配足售后维修人员,及时上门服务。有的设备损坏后,用户可能自己能修复,有的需要售后的维修人员修理,如果售后维修人员缺少、配件不足,势必影响工作。为此制造企业要为用户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和保障,满足需求。建议制造企业建立所有出厂机械的电子档案,做到全方面、全覆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每一台机械提供提醒及预警服务,主动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售后如何满足用户需求

工程机械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生产的进度和经济效益,甚至威胁财产和生命的安全。由于用户设备管理力量的不足,加上工程机械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原因,导致用户迫切希望制造企业做好销售后的全方面、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在保质期内免费服务,超出保质期可以有偿服务(你管理,我埋单)。国内产品在质量上有它的局限性,但完全可以在售后服务上进行弥补。

制造企业应建立售后管理部门,全面负责销售后的管理、服务、维修及配件供应。同时要建立单台机械档案,内容包括:出厂原始资料、验收记录、大修及维护记录、配件规格型号目录等,在生命周期内,服务终生。

可采用汽车“4S”店的管理模式,代替用户管理机械,设置维护保养、中修、大修提醒及预警“按钮”,提前通知用户,到现场定时维护保养。纠正“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做法,提高预防能力。

可运用互联网远程定位技术,对工程机械进行远程监控管理,详细记录运行数据,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远程诊断机械故障,帮助用户提高机械运行水平,延长使用寿命。

机械如果没有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可能机械性能下降,生命周期会提前,也给该品牌产生了负面影响,有损品牌声誉。所以谁主动出击,做好售后的保障工作,谁就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总之,对机械实行科学管理、合理使用、精心保养、及时提醒维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要适应这些特点,就要在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的结合上下功夫,要在销售方与用户方沟通上下功夫。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3

然而,伴随着这种成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产品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如何打击假冒产品,使中国制造符合全球通行的安全认证标准,证明“中国制造=安全”成了中国制造商及服务商共同的目标。

多方合作,共同打假

在中国,认证行业发展至今已有20年,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颁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21万多份、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8万多份。相对于国内认证机构来说,国际认证领域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工作方面的经验,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2008年7月1日,以“安全信誉”著称的全球测试和认证机构UL凭借其114年多的发展历史,利用最新研发的UL鉴别器技术,在32个公共消费品领域大力推广全新标签,帮助全球零售商、海关官员和其它执法机构来判断使用UL标志产品的合法性,避免仿冒的产品进入市场,同时也赋予了按规定取得UL认证的制造商们第二重安全承诺。

UL反假冒运作部总裁BrianMonk说:“打击假冒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有序地协助海关检验各种认证标签的计划。”UL经常通过开展培训研讨会,提供一些解释UL标签上具备的安全特征的参考资料或说明书,并开通咨询热线开展反仿冒工作。“但是,所有的计划只能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UL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解决造假的问题,我们希望尽可能加强联合,让更多的公司、组织和政府加入到这场战斗中来。”BrianMonks强调。

2005年,惠州就曾发生某进出口公司假冒使用UL标志,出口275箱,共33000个电脑散热风扇。海关检验人员下厂查验时发现,该批电脑散热风扇均贴有UL标志,但跟对方采购公司联系,并审核和查阅其相关资料时,未发现允许该产品使用UL标志的任何证明,当地检疫局即刻查封了这批货物,并对该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这起打假案件,就是多方合作的结果。

身体力行,打造美誉

专家指出,在全球贸易市场环境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竞争,竞争一部分是在竞争信誉,信誉是“比较值”,这是市场经济的原理。在UL看来,打击假冒UL标志背后的更深刻意义,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用认证机构的百年声誉共同维护“中国制造”的信誉。

反假冒不能仅限于见招拆招,更需要不同渠道、方法对企业从教育、观念上予以引导,这是反假冒过程中最艰难的一个环节。为了保护自身的声誉,维护中国厂商的信誉,UL身体力行地进行反假冒观念的灌输。

2006年,UL携手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上海成功举办电子及家电产品安全论坛;2007年,UL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在广东地区和浙江地区举办了国际小家电产品安全符合论坛;2008年,UL通过UL University,成功举办了内容丰富的公开培训数百场,并且专门针对中国企业开设了相关课程,例如:电器产品潜在危险防护及安全工程(HBSE)培训项目,是专为负责产品设计、产品安全和合格保证的工程师而设,还特别开设了中国制造厂商很关心的“如何规避产品召回风险”专题。

UL意识到观念的引导是长久工程,监督手段是必须的。UL的专业工程师参与到中国企业的认证测试环节,从源头阻止不良产品的产生,同时通过UL的跟踪检验服务,连同采购商一起监督产品的抽检情况,以避免质量渐变情况。

质保承诺、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4

致:

在(项目名称)中,(制造商名称)承诺为(投标公司名称)投标的本公司制造的产品,提供 年质量保证期。

保修年限、范围、服务条款

1)、项目在验收合格次日起质保 年免费服务,终身有偿维护。有偿维护只收取相应的零配件成本费用。

2)、系统设备在出现故障后以同样的设备进行维修,若不能提供同样的设备,在征得甲方同意的前提下,提供同等性能的设备。

系统升级与更新服务

提供长期的免费咨询服务,当供应厂商发布新版的部件后,我们将选择对系统性能有较大改善或可能减少系统故障的补充部件,有计划地对所有系统进行升级、更新。

(制造商名称)

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5

本公司对所售出的崇友(gfc)牌电梯实行销售、安装、维保一条龙服

一、售前服务

1.签订合同之前,帮助业主了解崇友(gfc)牌电梯的功能及配置。

2.我方保证本投标设备是台湾崇友gfc电梯有限公司向中国大陆市场推出的先进的智能型乘客电梯,系优质材料和先进工艺制成,且为原生产品牌。电梯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符合我国gb-7588、gb-10058-10060等与电梯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3.我方保证交货时向贵方提供设备电梯出厂合格证、电梯技术性能说明和随机资料文件、“装箱单”、“产品检验合格证”及“电梯使用维护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二、售中服务:

1.签订合同后一周内,给业主提供井道图,供业主确认并积极配合设计院做好井道施工图。

2.签约后,每个月派工勘技术员至少2次去现场测量井道尺寸并核对预埋及留孔位置及尺寸。

3.安装施工中每道工序质量做到班组自查,工地专管技术员复查,公司质检员审查,三位一体质量控制,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进行下道工序。

4.安装质量服务达到优良工程,所有需检查重点项目一次达标率100%,其余项目一次达标率达到90%以上。我方将派有资格、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专门组成一个工程班子,安装人员持证上岗,为具有熟练安装gfc电梯经验的正式员工,确保电梯的安装质量。

5.我方将选派台湾崇友上海崇友电梯有限公司技术过硬的工程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及管理。

6.我司将选派台湾崇友上海崇友电梯有限公司质检人员,严格检查电梯安装全过程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质检人员确认电梯安装质量确实达到标准后,才能向政府有关监督部门报检,确保一次通过。

三、售后服务

1.公司及售后服务机构设有备件库,备件储备充足,若需要备件将可随时提供。

2.在免费保修结束前,我们将派专业调试工程师对电梯进行另一次测试,任何故障均由我方自费解决并取得业主的同意(人为因素除外)。解决后,我方将一式两份报告给业主,包括故障原因、解决措施、完成修理所费时间及恢复正常运行日期。

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6

如我公司中标,我们将实行以下售后服务承诺:

1.我单位将根据采购方书目中的各品种供货。按照贵方要求的册数、品种、价格、出版社、出版年限、复本量等技术指标进行组织货物;

2.保证按要求时间送货至买方指定地点::

3。我单位保证所供图书是全新、未腐蚀、未使用过的,是用一流的印刷质量而制成的国家正版图书,每种书均有版权页及IS叫号,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及合同所规定的质量、规格、和使用要求;

4.我单位所供图书可按各项目校所需的品种分校包装,保质保量,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

5.我单位所供图书通过最终验收后提供12个月的质量保证期:

6.单位所供图书在质保期内对有质量问题的图书(人为损坏的除外)给予无条件退换;

7.税单位可按投标数量的适当比例提供损坏和缺少的可能性补偿;

8.我单位提供的全部货物均采用专业标准保护措施进行包装,包装袋用醒目的中文字样做出标记,每件包装内附一份详细的图书清单;:·。,9.我单位所供货物包装能适应于远距离运输、防潮、防震、防锈、防粗暴装卸,确保货物安全,无损运抵交货地点;由于包装不善所引起的损坏和损失由我方承担:

10.如有运输中的损坏,个别缺书,有任何质量问题的图书,保证在3小时内给予解决,采购反映的售后问题,如需调货五天内保证完成调整;

11.我单位在装运货物之前,会认真按规定做好标记,并根据货物的特点,在包装封面上清楚标明买方要求的标志;‘

12.我单位负责办理运输和保险,以合同金额的100%投保一切险,所有费用由我方承担;我单位将尽最大努力使各图书馆能以少花钱、多买书、买好书,全力提高采购单位所购 图书的性价比,为推动全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尽自己的投标单位:

投标人授权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7

作为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 制造-服务集成解决方案 (以下简称“集成解决方案”) 已悄然在制造业兴起。在我国沪深A股的机械行业 (以证监会行业划分为准) 506家上市公司中, 有171家企业年报中提到了“集成”, 其中83家提到了“解决方案”;连续3年提到“解决方案”的仅有20家, 占3.9%。在通信设备行业的64家上市公司中, 有51家企业年报中提到“集成”, 其中38家企业年报中提到“解决方案”;连续3年提到“解决方案”的有8家, 占12.1%。集成解决方案是新兴的业务模式, 在通信行业兴起的时间比机械行业更早, 传播范围更广。本文从制造商与客户的关系角度探索其对制造商服务化进程的影响。

一、集成解决方案———文献研究1

(一) 集成解决方案的定义及内涵

集成解决方案最初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实践, 欧美大型制造企业率先开始向下游的服务业进军, 并获得了巨大收益。之后学者们纷纷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还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我国的企业实践则始于21世纪初期, 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就更晚一些。本文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 主要阐述集成解决方案的定义及内涵, 以及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成长路径。

对于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 尽管理论体系不同, 但国内外的学者都对集成解决方案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认知。所谓集成解决方案是对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性结合, 从而对客户的紧迫业务需要, 做出从设计、制造, 到维护、更新、运作, 甚至融资的全生命周期的定制;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新方法 (Slywotsky, 1996) ;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 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客户全程参与、企业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 实现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 达到高效创新的一种制造模式。它是基于制造的服务, 是为服务的制造 (李刚等, 2009) 。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差异化。服务型制造企业, 通过产品系统构建产品差异化, 通过顾客参与构建过程差异化, 差异优势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面向效用的产品系统, 突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 难以模仿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集成解决方案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1) 强调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企业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 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系统”转变, 直至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加服务所占比重, 通过减少客户学习使用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 提高客户对有效核心利益的关注。由以产品输出为导向的盈利模式, 向以拥有更高附加值的服务输出为导向的盈利模式转变 (何哲等, 2009) 。 (2) 强调客户价值导向。服务型制造将客户引入到制造和服务的全过程, 为客户提供包括方案设计、系统成套供货、设备状态管理以及备件零库存、金融融资等个性化的、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客户和企业能够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实现双赢。客户通过主动参与生产及消费过程, 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感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分散资源的集成, 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 更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系统, 提高了客户价值。 (3) 强调全生命周期服务。面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实现了以往制造企业一次性交易模式向多重交易模式的转变, 延长了企业获利周期。企业做出从设计、制造, 到维护、更新、运作, 甚至融资的全生命周期的定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不仅包括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维修、检修、监测诊断, 而且包括升级改造机制耗材二手设备调剂、保姆式托管备品备件、融资租赁、培训咨询等能够给企业带来全方位增值的服务。

(二) 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成长路径

企业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需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商业咨询和融资服务等能力 (Davies, 2004) 。沿着“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服务提供”的Co PS价值链, 价值增值越来越高。此价值链的开端即传统制造业, 终端即传统服务业。考虑到Co PS的资本密集性和复杂性, 对四个价值链环节都有助益的是商业咨询和融资服务。价值链中间的两项加外围的两项, 共同构成了集成解决方案能力 (Davies, 2004) 。这一结果已得到普遍接受。这是一个能力配置的学习过程。以Co PS系统集成商为例, 一个常规的过程是:首个项目的尝试能对新能力进行扩展, 然后将其经验应用于当前老能力项目或后续多能力项目, 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 新能力就从临时性的项目层面上升到长久性的职能层面, 最后是新部门的分立, 旨在扩展其发展空间。与此同时, 客户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迫切需要其“支持提供”的渗透性不断提高, 从初期的“产品系统支持”、“产品生命周期系统支持”, 向“职能系统支持”、“企业系统支持”等扩展 (Kapletia, Probert, 2010) 。

这一顺应环境变化实现业务转型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有效管理客户和能力之间的张力 (tensions) (Windahl, Lakemond, 2010) 。具体包括:选择客户、评估顾客化程度、决定集成解决方案的范围, 以及管理客户关系。此外, 由于企业整体的服务导向的建立, 主体组织结构也要向服务企业“前-后台”模式转变。前台强力承接客户的要求, 后台业务单元释放相关多种能力, 前后台间施以有效协调 (Davies等, 2006) 。这一转型过程, 需要以战略转变为重点, 以先进制造系统和现代管理系统为基础, 需求管理、能力管理、企业网络和风险管理四者缺一不可, 领导支持是成功转型的支持因素, 企业内各部门间的无缝衔接是转型的保障因素。总之, 企业集成解决方案能力的建立是一个跨产业边界的资源调整、整合的动态过程。

(三) 文献评价

可以看到, 首先, 对于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以探索性研究为主, 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制造商服务化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对于集成解决方案这一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的新型战略措施的研究, 已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 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 发现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案例讨论与前景展望, 理论支撑仍比较薄弱。其次, 鲜有从外部视角来进行对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对于制造商服务化的转型研究, 大多集中于对组织内部转型机制的研究, 较少有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对其转型的影响。笔者认为, 由于集成解决方案具有客户导向的特点, 集成商与客户间的互动关系, 很大程度上会对制造商的服务化进程构成影响。Gulati (2007) 从相互依赖的角度研究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对相互间业务的影响, 这一研究对本文有较大的启发。

二、资源依赖理论———文献研究2

(一) 资源依赖理论的内涵和基础

自Pfeffer和Salancik (1978) 年发表《组织的外部控制:资源依赖视角》以来, 资源依赖理论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RDT) 就成为了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到目前为止资源依赖理论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 成功接受了现实的检验, 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硕的理论成果。

首先是资源依赖理论的内涵。该理论将组织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 认为组织不可能自己生产全部的资源, 组织要生存, 必须从外部获取资源, 组织与其他社会参与者相互依赖, 其他社会参与者构成组织的环境, 这种环境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对组织的生存提出挑战。该理论的要点如下: (1) 组织是理解组织间关系和社会的基本单位; (2) 这些组织并不是自给自足的, 而是与其他组织一起, 被限制在相互依赖的网络之中; (3) 相互依赖, 决定了组织必须对其他组织的行为作出反应, 这就造成了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影响组织的生存与持续成功; (4) 组织采取行动管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但这些行动往往不是完全成功的, 会导致新的依赖和不确定性; (5) 这些依赖产生了组织间和组织内的权力, 权力最终影响组织行为。资源依赖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 组织行为是否出于利润或效率的考虑 (Smith, Hitt, 2010) ;与制度理论和组织生态学的区别在于, 资源理论理论认为环境是可以改变的 (Pfeffer, Salancik, 2006) ;与资源观的区别在于, 资源观更强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在的资源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而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必须从外部获取资源, 关注资源获取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这一不确定性的管理 (Scott, 2011) 。

其次是资源依赖理论的基础。资源是组织生存的基础。资源分为需要从外部获取的资源和内部资源。资源观重视内部资源, 认为组织应根据自身的内部资源建立相应的战略, 以保证竞争优势。Barney (1991) 认为战略资源有四种特征:重要、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交易成本理论认为, 资产专有性会导致双边依赖。组织资源包含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运作、组织特征、信息、知识等, 是组织控制着的、用以构成组织战略的和提升效果和效率的 (Daft, 1983) , 是组织用以构成其战略优势的重要来源。通常认为资源可以分为三类:物理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能力资源。资源依赖理论重视从外部获取资源, 其认为一切对组织生存十分重要的要素都可称之为资源。比如社会合法性就是组织的重要资源, 因为合法性提供了组织获取关键资源的途径, 合法性组织被认为值得信任, 组织能利用这种信任获取关键资源 (Walker, 2011) 。区别于资源应用, 使既定资源产出最大化,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同时面临资源利用和资源获得的问题 (Smith, Hitt, 2010) 。

(二) 组织间的关系及其管理

组织间的关系———依赖。资源依赖理论是解释形成组织间关系的有效方法。值得一提的是, 这里所指的关系 (relationship) , 不同于我国社会学与管理学中的关系 (tie) , 即“熟人关系、家人关系、生人关系”等 (姜翰、金占明, 2008) , 根据资源依赖理论, 这种非正式关系 (tie) 也是资源的一种, 是构成组织间关系的要素之一。组织的生存依赖于与多种环境因素进行资源交换, 如供应商、买家、竞争者、和管制者等, 组织通过依赖他人获取资源。基于交换观点, 资源依赖学者们发现, 依赖他人获得资源能引导组织寻求联结, 以降低不确定性 (Scott, 2002) ;社会学者们通过预测企业应该跟谁联结, 而进一步对资源依赖理论进行了补充。直接和间接关系提供了潜在参与者信息和参与者机会, 组织更愿意与可信任的参与者建立关系 (Gulati, Gargiulo, 1999) 。这些资源交换行为, 构成了组织间的相互依赖。依赖有两重含义:中心组织对其他组织的依赖;其他组织对中心组织的依赖。资源的重要性和资源的控制集中共同决定了依赖 (Pfeffer, 2006) 。进而推断出依赖的衡量方式:资源的重要性、资源交换占全部所需资源的比例, 以及资源可替代性。

依赖的不对称性和联合依赖是资源关键性和资源提供者可替代性的函数。依赖不对称, 是动态交换关系中的一方依赖另一方的差异;联合依赖, 是双方关系的依赖总量。研究影响联合依赖绩效的特定嵌入因素:联合行动, 信任, 和信息交换的数量和规模, 发现联合依赖加强了制造业的采购关系, 这一效果被联合行动程度和信息交换数量调节 (Gulati, 2007) 。高度的依赖关系, 导致组织间的关系越来越不机械化 (Hsiaoa, et, al., 2005) , 行为者为维持平滑关系不断下赌注 (Leelamanie, Karube, 2009) , 而不断提升的关系渊源又导致了联合行动的提升、更高的信任度和更多的动态信息交换。

组织间的关系———权力。权力是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 就像能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样。尽管权力在社科研究名声不佳, 但社会学中充斥着大量权力讨论 (Scott, 2011) 。组织的行为都围绕着权力进行, 即对关键资源的控制。Emerson (1962) 最早对权力进行了定义, 权力隐匿在对方的依赖中, 权力是特定需求和资源的函数。这包含了权力的三个属性:关系性、情境性和倒易性。Emerson区分了“凝聚力”和“权力优势”。一方拥有权力优势, 意味着另一方更多的依赖它。这意味着相互依赖不是零和博弈。权力来自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控制的资源的依赖, 这里权力指的是产生影响的潜力 (Scott, 2002) 。Emerson运用这些概念分析个体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而Pfeffer (1987) 将分析的层面提高到组织层。Emerson的概念和思路适用于分析组织层面的问题, 有其内在的原因 (Pfeffer, 2006) 。了解两个组织之间发生多少交换, 各自拥有多少替代, 就可以精确推断他们之间的权力互依关系 (Lawler, 1996) 。

衡量关系中权力大小的途径:A对B的权力, (1) 与B对自己受A制约的目标的重要性成正比; (2) 与B在A-B关系之外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成反比 (Emerson, 1962) 。Bae和Gargiulo (2004) 构造两个指标来衡量市场权力和联盟成员:中心组织的联盟成员的市场份额加权和组织网络集中负责本地交换运输者的比例。市场权力是市场份额的函数, 后者导致通过中心组织物理网络的高额交易量。Casciaro和Piskorski (2005) 做了进一步补充, 将权力不均衡定义为“两个组织间权力的差异”, 将相互依赖定义为“组织间依赖的总和”, 研究发相互依赖会促进组织间联盟的形成, 而权力不均衡则会阻碍联盟的形成。

组织管理互依关系的对策。资源依赖理论通过三个核心观点, 解释了组织如何管理自己同其他组织的关系 (Pfeffer, 2006) : (1) 社会情境的作用, 组织的行为是对其他组织的反应; (2) 组织拥有不同策略, 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和利益; (3) 除了理性和效率, 权力也是理解组织内部活动和对外行动的重要因素。资源依赖理论提出两点解决资源限制的主要策略: (1) 获取关键资源控制权, 以降低对其他组织的依赖; (2) 获取资源控制, 增强其他组织对他的依赖 (Barringer, Harrison, 2000) 。面对资源限制, 组织可以采取单边战略和双边合作。单边战略, 即绕开现有的资源限制, 包括转移资源兴趣, 培养替代供给, 结成联盟等;双边合作, 包括交换身份、友谊、信息等 (Casciaro, Piskorski, 2005) 。

组织一般采取三个战略重构与环境的相互依赖:深入自己的控制力, 让他人对自己依赖, 以及减少单一依赖。具体对策如下 (Scott, 2011) 。第一类, 最简单的对策, 即将自身变大, 产生规模效应;或者寻找或培养替代资源供方。第二类, 桥联机制 (二元关联) : (1) 共同决策。现在在组织界实践已经很少。非营利性组织中横向合作多, 而营利性组织中大多禁止横向合作。 (2) 联盟。 (3) 合并与收购。但合并与收购, 往往意味着股价下跌, 利润下降。 (4) 纵向整合, 价值链上游与相邻环节合并。 (5) 横向合并, 功能类似组织合并。 (6) 多元化收购, 既不是交换伙伴, 也不是竞争对手, 而是不同领域经营的组织。第三类, 集体行动, 比如组建协会或求助国家。

(三) 文献评价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 我们可以肯定资源依赖理论对组织间关系研究的适用性, 具体应用上存在的不足:第一, 资源依赖理论已经形成十分成熟与完善的理论体系, 十分适用于研究组织间关系。资源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组织的生存需要从外部获取资源, 资源交换构成组织间依赖关系, 权力是依赖的函数, 围绕着权力产生一系列的组织行为, 所以理论上一切组织行为都能从资源依赖的角度展开研究。另一方面, 由于资源依赖理论着重探索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以及组织对环境的反应, 所以资源依赖理论格外适合用于研究组织间关系与组织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营销学者们对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 则进一步证实了资源依赖理论。正如文献中所述, 组织间关系的基础是资源, 信任和承诺是关系质量的核心。组织在依赖和权力的基础上, 构建信任与承诺, 降低交易成本。组织间关系四维度有三个维度来源于资源依赖, 只有关系理性维度用于衡量组织间的信任与承诺。第二, 资源依赖理论的研究重点, 仍集中对中间性组织的研究, 如组织并购与组织联盟, 对于纯市场交易组织关系的研究有待补充。学者们研究组织间依赖关系, 组织间权力关系对组织间联盟形成的影响, 从二元组织关系研究扩展到组织网络研究, 为资源依赖理论的完善贡献了不菲的力量。然而正如上文所述, 围绕着资源获取, 产生了一系列的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不一定只包括组织联盟这种明显的合作行为, 大多数的组织间相互依赖程度还未达到需要构建联盟的密切程度, 这种低密度的相互依赖,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的战略决策, 仍有待证实。

三、概念模型及含义

(一) 概念模型

基于Pfeffer和Salancik (1978) 提出的资源理论理论及近年来学者们对组织间关系和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 结合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建立如下制造商-客户关系对制造商服务化进程影响的概念模型, 如图1所示。本文研究框架, 主要参考了Gulati (2007) 的研究, 模型自变量部分结合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进行了整合, 因变量则是根据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测量。

Gulati是资源依赖理论流派的资深作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共发表了10多篇与资源依赖理论相关的文献, 其中2007年发表的这篇最具影响力。Gulati (2007) 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制造商与供应商间的依赖关系对制造商采购绩效的影响。它将组织间的相互依赖作为自变量, 并将信任、联合行动和信息交换用做了调节变量。其中又将相互依赖分为了两大维度:依赖不对称和联合依赖, 其中依赖不对称又分为A对B拥有依赖优势和B对A拥有依赖优势, 联合依赖是指A与B之间的平等依赖, 并暗含不同强度的相互依赖。

我们进一步根据组织间关系的四维度, 将Gulati (2007) 的这一分类进行了整合。组织间关系的四维度事实上是对Gulati (2007) 这一分类的整合补充:关系中的地位, 对应相互依赖中的依赖不对称和平衡依赖;关系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 则既包含了对平衡关系中的依赖强度测量, 也包含了不对称的依赖关系中不同的依赖强度;关系的理性程度, 则包含了组织间关系从契约性到非契约性的变化, 而Gulati (2007) 的模型中, 作为调节变量的信任、联合行动和信息交换, 都可归为组织间的非契约性关系行为;关系的性质, 则是对其的有效补充, 尽管制造商与客户更多地以友好合作为前提, 然而具体社会生活中, 对客户不满甚至敷衍的行为仍处处可见。

在因变量部分, 笔者根据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 对制造商服务化进程的测量指标进行了分类。测量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财务指标和运营指标。财务指标的两项指标, 是已有的测量标准, 明新国 (2011) 和孙林岩等 (2011) 都有提到。运营指标则是根据集成解决方案的三大特征来确定:平均每笔交易服务时长比例, 用来衡量“产品+服务”的集成程度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程度;平均每位客户交易频率环比, 是指制造商与客户的交易频率在行业中的位置, 用以衡量制造商客户价值导向程度。

(二) 制造商服务化进程

根据已有的集成解决方案研究成果, 企业走向制造-服务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价值增值路径是“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服务提供”, 理论上企业可以从价值链的两端进入。本文主要研究制造商的增值路径, 因此, 结合集成解决方案的三大特征, 笔者认为, 制造商走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路径应该是“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全生命周期”, 并将这一逐步增值的过程称之为“制造商服务化进程”。

制造商逐步走向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进程中, 组织的变化必然会体现在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财务指标和运营指标两方面考察。服务在企业的产值和利润比重, 是衡量企业服务化程度的标准指标, 通过这两个指标, 可进一步推测制造商的业务构成。运营指标通过比值测量来实现, 这部分无法直接获取二手数据, 拟采用问卷调查实现。平均每笔交易服务时长比例和平均每位客户交易频率环比, 是根据集成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所提出。一方面, 根据“产品系统”连续谱, 制造商随着提供服务的增加不断实现价值增值, 另一方面, 根据集成商价值增值路径, 制造商与客户的交流将日益频繁与深入, 通过这两项指标, 能推测制造商价值增值程度。值得注意的是, 本文存在一个默认假设, 即制造商在服务化进程中, 始终不会丢弃其核心产品能力。

(三) 制造商-客户关系

企业间关系对企业有着极高的价值, 在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与维持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Ahuja, 2007) 。理论上, 制造商为了生存, 必然会与多种环境因素 (如供应商、买家、竞争者等) 进行资源交换, 并因此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依赖关系。然而, 在制造商的众多组织关系中, 与客户的关系, 是制造商转型为集成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 集成解决方案的客户价值导向, 决定了制造商-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与客户的关系学习活动有助于企业构建能力, 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受到客户方因素的影响。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服务系统的全方位定制化服务, 是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主要业务, 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需要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互动。因此, 良好的客户关系, 是制造商成功转型的关键。另一方面, 预调研中显示, 在行业集中度较高的通信行业中, 其设备商转型为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比例, 要明显高于机械行业。正是我国通信行业这种运营商主导地位, 决定了通信设备商的服务意识, 从而竞相提供全面服务系统。因此, 笔者决定从制造商-客户关系角度, 来研究其对制造商服务化进程的影响

根据上文, 组织间关系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关系中的地位、关系的性质、关系双方的依赖程度以关系的理性程度, 本研究将从这四个维度考察制造商与客户间的关系。

1. 制造商与客户在关系中的地位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 组织间的资源交换构成了依赖, 权力隐匿在对方的依赖中。Gulati (2007) 进一步将依赖划分为依赖不对称与联合依赖, 其中A与B依赖不对称分为A对B的资源优势和B对A的资源优势, 联合依赖则是一种平衡依赖。本文将制造商与客户在关系中的地位分为:制造商依赖优势、客户依赖优势和联合依赖。

拥有依赖优势, 意味着在资源交换关系中拥有一定程度上控制另一方行为的权力, 包括议价权, 利益分配权等等。关系安排中不对等的依赖性倾向于提高优势成员的价值攫取行为 (姜翰, 金占明, 2008) , 换句话说, 拥有依赖优势的一方, 往往处于交易中获利较多且话语权更强的一方。根据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 处于获利地位的企业往往不愿意改变现有状况, 更乐于维持现状。所以制造商在与客户方进行交易的时候, 如果是制造商拥有依赖优势, 则制造商更乐于维持现状。制造商的本质在于生产产品, 提供附加服务只会分散资源与生产力, 在处于交易优势地位时, 制造商当然不乐于改变现状, 去朝着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反之, 若客户方拥有依赖优势, 制造商改变现状的意愿将变得很强烈。根据资源依赖理论的三大对策理论, 创造他人对自己依赖成为制造商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种战略。提供附加服务, 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手段之一, 制造商将拥有更强烈的意愿去朝着制造-服务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联合依赖即平衡依赖, 即关系双方地位较平等, 然而如果处在不同层面的平衡上, 仍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影响 (Emerson, 1962) 。因此, 处于平等地位的关系双方, 将无法明确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其行为的影响。根据以上推测, 提出假设:

假设1a:制造商拥有依赖优势, 将阻碍制造商服务化进程

假设1b:客户方拥有依赖优势, 将促进制造商服务化进程

假设1c:制造商与客户若地位相当, 则无法明确判断其与制造商服务化进程的关系。

2. 关系的性质

组织间关系的双方可沿着正面 (友好合作) 向负面 (竞争敌对) 不断发展 (Wish, 1976) , 与客户的关系理论上应属于纯市场关系到友好合作这一阶段, 然后通过预调研, 根由于行业垄断程度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仍可能存在对客户的负面行为, 如不满和敷衍等, 因此关系的性质不做调整。集成解决方案强调客户价值管理 (明新国, 2011) , 客户价值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应尽可能地靠近客户, 了解他们的流程和价值链, 为他们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保证客户价值。良好的客户关系是实现制造商服务化的关键, 因此提出本文第二个假设:

假设2:制造商-客户的关系越朝着正向发展, 越促进制造商服务化进程。

3. 关系双方相互依赖的程度

相互依赖的一方越是关注另一方的回应和态度, 那么相互依赖越将成为衡量双方业务关系可靠度的满意性指标 (Ahuja, 2007) 。社会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越是依赖双方关系的一方, 越倾向于从积极方向去解释另一方的行为 (Murray, et, al., 1996) 。高度的相互依赖会通过强化承诺交换的频率, 培养出双方不断增长的内聚力和情感上的肯定 (Lawler, Yoon, 1996) 。同样的, 相互依赖能通过增长的凝聚力逐渐渗透组织间的交换, 进而进一步巩固这一业务关系中的团结和合作 (Harrigan, 2007) 。这种相互理解经常会导致, 在高度依赖关系的企业中出现“关系治理”, 这意味着更深度的, 超出合同责任的合作。这种互惠共生进而被高度依赖关系所产生的“不贵和灵活但长远”的道德和社会控制所强化 (Shekhar, Roth, 2009) 。而弱关系中可能存在着更高的私利性关系攫取行为, 这会潜在地损害关系安排的整体价值。

根据已有对于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 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对制造商和客户方双赢的战略行为。高程度的相互依赖能进一步巩固组织双方的互惠业务关系, 并不断将其强化。制造商与客户方若是相互依赖程度越高, 越倾向于强化已有的合作方式, 并不断从积极方向去解释这一行为, 将越有利于制造商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业务。据此, 提出假设:

假设3:制造商-客户相互依赖程度, 与制造商服务化进程正相关。

4. 关系的理性程度

双方关系的契约性是评价双方关系的理性程度的标准。根据集成解决方案的三大特征:产品与服务融合、客户价值导向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制造商与客户间需要不断的沟通交流, 通过一系列前期调研, 发现很多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甚至会派项目组驻扎在客户办公场所, 以便随时沟通协作,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仅限于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 将很难实现制造商的服务化转型。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4:关系的理性程度, 与制造商服务化进程负相关。

四、结论

集成解决方案这一商业模式近年在我国企业实践中迅猛发展, 尽管国外企业实践起源较早, 在我国才10年左右的实践, 相应的理论研究历史才5年左右, 理论研究十分匮乏。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首先, 应用资源依赖理论解释趋于纯市场关系的组织行为, 即制造商与客户间的关系, 而不再局限于解释中间性组织行为 (如组织联盟、组织并购等) ;其次, 从组织外部视角, 研究制造商服务创新。现有研究以组织内部转型机制及转型路径研究为主, 本研究从管理组织外部关系的视角, 探索制造商-客户关系对制造商服务化进程的影响。此外, 现有对于制造业服务创新, 对于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 以探索性案例研究为主, 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本研究创新性从管理组织外部关系的视角, 来完善对于集成解决方案的研究。后续还可构建组织关系影响组织行为的模型, 并将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引入其中进行实证研究。

摘要:在制造商服务化进程日趋加剧的背景下, 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成长却面临着制造商-客户关系资源依赖的现实瓶颈。基于国内外集成解决方案、资源依赖理论两方案的研究成果, 本文提出基于制造商-客户关系资源依赖的制造商服务化进程影响机制模型及其假设。一是从组织外部视角研究制造商服务创新问题, 二是应用资源依赖理论解释趋于纯市场关系的组织行为。这为更好地解释我国制造商服务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也为后续的定量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制造商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8

长安汽车信息部副部长吴劲浩:完整建立了供应链管理

长安汽车信息化规划做到了2020年,主要分成三步走战略,在2015年之前为第一阶段,从2015年到2018年为第二阶段,从2018年到21320年为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主要做到专业化,第三阶段要走向国际化。企业的整体规划主要是按照信息应用化的管控及基础IT架构展开的。

如今长安汽车已经在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应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对业务的全面支撑。对于成本控制、物料管理、差异的分析和风险分析,信息化发挥了重要的角色。长安汽车应用了Oracle~ERP、e-HR、CRM等系统,Oracle电子商务套件的广泛应用。不但实现了长安汽车集团对人财物、产供销的一体化,集中式管理,同时完整地实现了以长安为核心,实时联结800多家供应商与分销商的供应链管理,从而真正形成了我具有国际竞争水准的核心竞争力。长安汽车目前建立了中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已经实现了“五国九地”研发中心24小时网络化异地协同开发。2011年长安汽车在组织架构和工作模式层面做了一些完整性的工作,实现了各个专业版块层面的协同,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还将会围绕着系统的协同展开,汽车行业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做集成,各个信息系统版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要不断从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做信息协同。

江淮汽车集团规划部部长李世杭:全面实现集团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江淮汽车成功实施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科技部提出的“两甩”工程,即甩图纸、甩帐表。通过信息化支撑,江淮汽车的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得到了精确的过程管理,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江淮与宝钢共同实施了一个钢材的供应链系统,由钢厂直接提供与各种规格的定尺料,汽车制造企业拿来就可以上线生产。双方都可以查询到双方的库存,生产计划,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降低两家的库存。这套供应链系统提高了效率和材料的利用率,也降低了成本。江淮汽车通过与263的强强联手。实现了企业与服务商的合作共赢,同时更为新型的合作模式提供了范本。

“十二五”期间,江淮汽车要对集团下属多公司架构进行调整。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从目前以合肥地区为主的制造基地逐渐转行程国内各大区域生产基地的融合;二是在海外建立十几家汽车制造和工厂,迈出全球化的脚步。同时,把江淮汽车的信息化覆盖到其各个子公司中,全面实现集团信息化。在“十二五”新的战略愿景中,江淮汽车正朝着销量160万辆,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将JAC打造成中国的世界级一线品牌的目标大步迈进。

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9

售后服务承诺书

一、质量目标

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热量表检定规程:

2、全面推行ISO9001:和ISO14001:质量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在正常运输情况下,保证产品开箱合格率99.8%以上,

3、实现质量承诺,让客户放心和满意使用我公司产品,力求客户满意度达99%以上。

二、产品质量承诺

1、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建设部CJ128-2000、CJ128-《热量表》标准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225-,并按合同条款认真履行;2、我公司所提供的产品,质保期为5年,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免费维修。超出质保期的维修只收取材料成本费,终身保修。3、所用产品均实行标牌、合格证随行制;4、建立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随时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专业的售后保障;5、产品或配件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本着先处理问题再分清责任,以一切满足客户需要为原则;

三、交货承诺

1、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交货时限,保证所提供产品的.完整性,确保客户如期安装使用;2、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指定交货地点,交货方式,确保货物的安全性;3、不论订货量大小,我公司承诺将保质保量完成供货任务;

四、售后服务承诺

1、为客户免费提供产品安装指导和维护培训;2、保证产品在5年内计量精度达到要求;建立客户档案,定期进行产品质量跟踪服务;3、建立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网络,实行本地化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或其他问题时的后顾之忧;4、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5、接到客户故障投诉电话后24小时到位为客户服务;

五、服务热线

1、泉州七洋机电有限公司开通服务热线0595-22462688、22488678,每周七天均为客户解决各类疑难问题;2、青岛办事处:0532-85842097 联系人:黄孕坡

六、监督电话

泉州七洋机电有限公司质量及服务监督电话:13959890958,每天二十四小时接受客户投诉,

泉州七洋机电有限公司

范文三

售后服务承诺书

尊敬的客户:

非常感谢您选用我公司“军星”牌产品,我公司产品严格依照国家备案的产品标准生产制造。本着“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为此我们郑重承诺:

1、在正确安装和正常规范使用情况下,我公司产品使用寿命为50年,按国家相关规定产品保修2年。

2、如果您在安装、使用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请随时咨询当地经销商或拨打我公司售后服务电话:800-8181666,我们将为您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

3、我公司委托当地经销商负责所属区域售后服务,如您对我公司产品质量有异议,请联系当地经销商或拨打我公司售后服务电话:800-8181666,我们保证在接到异议后24小时内作出处理意见。若需现场处理的,保证及时派出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现场处理。

4、对因产品设计、制造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我公司将免费为您更换同类产品,由此产生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5、下列情况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不在保修赔偿范围:

(1)人为损坏;

(2)不规范安装施工或不正当使用造成的损坏;

(3)和其它品牌产品混用;

(4)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坏;

(5)其它非产品自身质量原因造成的损害。

售后服务承诺书 篇10

1、产品质量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采购清单中产品规格、质量标准提供合格产品,并达到规定的要求,认真处理产品质量投诉。

2、价格

严格按照最终确定的报价清单价格进行结算。我方报价(即折扣率)为:

3、供货时间

询价结果在网上公示结束后,三日内供应商应同采购人签订供货合同,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合同签订15日内完成供货到位,并通过采购人验收。(特殊情况从其约定)。

如我公司为最终成交供应商,将严格按照上述内容进行承诺履约,如有违约行为,将按规定接受相应处罚。

承诺人

制造服务化的认识前提 篇11

制造服务化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升级的方向。然而,不同于印度,中国长期找不到“服务是什么”的感觉,乃至“十一五”服务化发展目标落空。如果不找到服务化的感觉,“十二五”时期制造服务化仍将可能重蹈覆辙。

服务是什么?好象很简单,但实际一做,却容易犯迷糊。从信息服务业大国印度回来,我对此有所感悟。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认识需要矫正。

应用意义上的服务

应用是服务的基础。科技部门(如科技部)、产业部门(如产品司)、信息化部门都很重视应用。但制造和产品的问题老是出在应用,说明应用的关键可能没有被抓住,而且可能根本没被意识到。

原有机制的第一个弊端是有研发、产业化资金,没有应用资金。

863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中有许多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都对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甚至有的项目,名称就是应用项目。表面上看,似乎非常重视应用了。但由于存在重大的认识盲区,我们实际上可以说几乎从来没有给服务意义上的应用投过钱。发改委、财政部对应用的投入,实际上投入的是产品应用,而非服务应用。表面看来,产品应用和服务应用区别不大。但我举一个实例,就可以看出实际效果的南辕北辙。

一款软件研发出来,被要求应用100万套。在应用的时候,要与各种其它软件集成,从研发和产业化的角度说,这就算应用了。但从用户的立场上看,事情还没有完。这款软件由于不符合标准,在它升级或其它软件升级的过程中,又变得不兼容了,应用集成的问题没有解决。服务是用的过程中发生的,研发和产业化资金支持对此无能为力。

从研发和产业化角度推技术,只能推到产品集成为止;而从应用角度推进,还必须一直推到服务集成。我国研发、产业化部门不管服务集成,而服务部门(如信息化推进部门、应用推进部门)又从来得不到重大专项支持。我们对应用的投入,实际是投入到研发和产业化的应用中,而没有投入到服务的应用中。以应用名义投的钱,没有投到实际应用上去,被研发、产业化部门打了水漂,并且助长了部门利益和不正之风。我们推863项目产品存在的问题,就在这里;将来推“核高基”如果出问题,也会在这里。结果是单独的产品分散地搞出一大堆,但整机应用和配套应用始终解决不了。

究其政策上的失误,在于重制造(产品)、轻服务(应用)。解决的办法,是在宏观上树立起以应用服务带动研发、产业化的正确思路。

原有机制的第二个弊端,是投资支持重心在产业链前端,而忽视了后端。

以往政府投资机制的另一个弊端,是人为割裂了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的产业链。投研发、产业化,是投在产业链的前端,而投应用是投在产业链的后端。只投前端,不投后端,会引导人们假干,而不是真干。

如果投资引导的重心在后端,即应用端,做法就完全不同。同样一笔钱,可以只给研发或产业化环节相关竞争主体投30%,另外70%投给用户实际采购的胜出者,或直接把钱补给应用方,这样就把投资引导方向扭向了应用,研发者就会想尽办法加强服务,让用户用得更好,以应用为条件获得现在不用应用就可获得的国家巨额资金的支持。

印度之所以没有我国那种拿软件政策搞房地产的怪现象,就是因为坚持市场经济,将同样多的政策性投入,分布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有效避免了造假者在前点突破,造成政策全线失效的现象。

我们原来推研发和产品的做法不是这样,而是百分之百都投给了研发等前端,客观上让有权力在背后支持的、敢于造假的占了便宜。他们只要“攻关”攻破项目评审关,就全线突破了政策。钱拿到后,是送官、搞房地产、偷税漏税,还是花天酒地、糊弄国家,就没人管得了了。我国要发展制造服务业,必须吸取前车之鉴,站在反腐败的高度,认识“先评估先投资”机制的弊端。用后评估机制(“后评估再投资”机制),解决应用服务发展的深层障碍问题。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产品应用”(包括“制造业应用”)与“服务应用”应在政策上被区分为两件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资金和政策去支持;同时对投资引导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实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的全链条管理,特别是后评估政策。

应用问题说到底,不是技术问题,是市场导向问题。服务化意味着去“官本位”化,发展服务业比制造业对于降低人际交易费用的要求更高。对此要有充分心理准备。

网络意义上的服务

制造服务化,要求企业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转移。但是在下一代经济背景下发展制造服务化,还要求充分利用产业和市场结构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此时需要对服务的理念进行升级。

在发展制造服务化之前,我们首先要问一下,到底发展哪种制造服务化,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核心是如何降低服务化的社会成本。

在传统观念中,政府和企业是脱节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企业进行完全竞争。不是垄断,就是竞争,二者水火不容。但在下一代经济中,垄断竞争可能成为主导的市场结构,利用公共、公益的固定初始投入,摊薄各种商业服务的边际成本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报酬递增可能取代新古典的报酬递减或报酬不变,成为新的市场条件和国际贸易条件。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是基于这种发现,而不是那些流行炒作的东西。

这直接影响到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信息化带来了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基础业务与增值业务普遍分离,一国可以通过推动基础业务平台资源共享,降低社会服务的成本,为增值服务营造报酬递增的条件。而传统服务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在这个背景下看,为制造业提供服务,是对制造服务化低层次的理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上述服务提供服务,并且是提供支撑服务,才是更重要的战略着眼点。

根据这种对服务的理解,以信息化思路重点发展支撑服务业,为支撑服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才是制造服务化的重中之重。如果还象以往那样以企业为扶持重点,就有可能演化成服务化中的小生产。

上一篇:公交线路的报告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寒露属于哪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