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寓言故事(精选10篇)
数学寓言故事 篇1
篇一:由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引发的数学教育思考 龙源期刊网.cn 由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引发的数学教育思考 作者:詹南江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07期
摘 要:现行中、高考制度急需要改革,发挥优良传统,整合创新教学资源。关键词:双基;整合;创新;正向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55-01 新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教材也一直想改良,不同的人不必都彻底转变观念,而应正视自己,面对现实,看看世界。
一、矫健的乌龟赢在坚持,教育的双基不能放弃
旧中国的数学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很注重学生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会口算、心算、笔算。据说在美国,任何一个在中国上过学的小商贩都可以在找零钱时迅速算出结果,可很多美国人没有计算器就算不出来。乌龟一般是跑不过兔子,但在水里兔子就没辙了。中国的孩子刻苦勤奋,与同龄的外国学生相比,古有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愚公移山,近有毛泽东闹市读书刻苦学习的例子等举不胜数。华罗庚家贫辍学自修成为数学巨匠。深居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煤油灯伏于床板耗费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 2)。我们曾苦过累过,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好收获,而好成绩才是通向成功的主要途径。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更关注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的城乡差异,使村民向往城市,梦想鲤鱼跃农门!要改变命运的最现实手段,便是接受教育。其次,因为高校扩招,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有进入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才有更大的出路!据说美国教师仅仅停留在计算过程的操作上。而我们中小学均设有教研组,教师之间一起备课、汇报课、观摩示范课,相互评课。事实证明,这些做法对他(她)们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做龟的何须与兔费力气,专心做自己擅长的领域
俗语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反思中国折腾素质教育以来,应试教育现状改变了多少?龟能背兔过江,兔想背龟过马路?外国人敢在中国的土地上撒野,并对我们的教育说三道四,我们敢吗?!中国法律对未满十四周岁的小人糟蹋甚至打死他人宽容之至有目共睹,可见祖**亲溺爱孩子的做法要向外国推广!
改革开放之初,教育一线工作者对数学教育还鲜有质疑声抱着拭目以待的态度,美国却反思其数学基础教育有问题。中国学生能在各类国际数学竞赛中摘金夺银,其实不代表由他们中篇二:由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引发数学教育思考
由龟兔赛跑寓言故事引发的数学教育思考
摘 要:现行中、高考制度急需要改革,发挥优良传统,整合创新教学资源。关键词:双基;整合;创新;正向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55-01 新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教材也一直想改良,不同的人不必都彻底转变观念,而应正视自己,面对现实,看看世界。
一、矫健的乌龟赢在坚持,教育的双基不能放弃
旧中国的数学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很注重学生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会口算、心算、笔算。据说在美国,任何一个在中国上过学的小商贩都可以在找零钱时迅速算出结果,可很多美国人没有计算器就算不出来。乌龟一般是跑不过兔子,但在水里兔子就没辙了。中国的孩子刻苦勤奋,与同龄的外国学生相比,古有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愚公移山,近有毛泽东闹市读书刻苦学习的例子等举不胜数。华罗庚家贫辍学自修成为数学巨匠。深居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煤油灯伏于床板耗费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歌德巴赫猜想中的(1+ 2)。我们曾苦过累过,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好收获,而好成绩才是通向成功的主要途径。相比较而言,美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更关注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长期以来的城篇三:做教师必须知道的寓言故事 做班主任(教师)必须知道的寓言故事
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先看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班主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 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
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四、班主任的育人目标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五、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得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篇四: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四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故事教学之“商不变规律“教学过程及反思江璨
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数学教学的“新”教师,经验是我最欠缺的。从担任这门课程开始我就想方设法寻找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向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请教、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最让感受深刻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的引入,会使课堂会别开生面,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记得我在教学《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时候,也许是我自己心急的原因吧,也觉得容易,估计学生能掌握得了,就仅仅按照教材讲授了一次,可单元测试一下来,让我大吃一惊,全班85%的学生这道题都错了,下课后调查了几个基础好的同学,他们都说不理解。回到办公室我就想怎样才
能让他们这些孩子能简捷的明白这个不算难的规律。通过上网找资料,看到高手的教案,让我豁然开朗。刚好下午第七节课是我的补习课。我决定把这个内容重新复习一次。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好不好?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每2只猴子分8个桃子.”小猴子说:“不够,不够。”猴王说:“好吧!给你们80个桃子,20只小猴分着吃吧。”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想了想说:真拿你们没办法,给你们800个桃子,不过得200个小猴分。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这下,小猴子们齐声欢呼:“大王万岁!”这时,猴王笑了。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听完小猴子们的回答笑了?(提问学生)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当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
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 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每次分给每只猴子的桃子数量有多少?(问学生)8 ÷2 =4 80 ÷20 =4 800÷200=4(板书)生:我发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子的桃子都是一样多的。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猴王三次分桃,看起来分的桃子是越来越多,但其实每只猴子平均分到的桃子数量并没有改变。细心观察,你能从这个故事 中发现什么规律吗?被除数÷除数=商
最后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规律。这一节课讲的是数学计算中的一个规律——商不变规律(性质)。在通过教学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猜想——验证——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规律,并进行验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应用。这样不但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还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收获自己发现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而我在第一次上这个内容时候,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猜想、验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利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没有提出自己的猜想,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指令来完成推导规律的过程,学生不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发现怎样的变化时商就不变,商不变的规律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通过猴王分桃这个具体的故事,让学生充分的的认知,了解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适用于生活。通过这次教学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故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些相关的简明、短小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故事有很多,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生活经验小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科学家故事、益智故事等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故事,喜欢听故事几乎是从幼稚园小朋友到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一堂以活泼、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教学的授课模式,是我们这些新老师所要多多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死板的讲教材,而应该应用多渠道的资源去充实课堂,真真正正的上好一节有趣,生动的数学课。
数学家的数学小故事 篇2
“没有来的人举手!”
他认为没有来的人总是少数,只要知道哪些人没来,来的人无需一一点名就明白了。到会的人面面相觑,都感到莫明其妙。
在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今天会议应到的人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实到的人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我们就把应到的人叫做“全集”,实到的人叫做它的“子集”。未到的人也是应到的人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一个子集。实到的人这个子集与未到的人这个子集正好是应到的人这个全集,我们把这两个子集叫做互补的集合。这个军阀为了了解“实到的人”这个子集,转而去了解这个子集的补集——未到的人的集合。这个方法是不错的。不过由于他脱离了实际,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补集”的思想在我们生活中是常用的。现在是什么时间了?3点差2分。这里不说2点58分,因为3点差2分比较简单明了。我们在电视和小说中也常看到,公安人员侦破案子时,总是逐一地把确证为不可能做案的嫌疑者排除掉,从而缩小嫌疑对象的范围,这里也用到补集的思想。
在小学,学习心算和速算时,补数的用途很多。进位的加法的口诀是“进一减补”,退位减法的口诀是“退一加补”。乘法速算用到补数的地方也不少。9加1得10,9和1可以看成是互补的。仿此,97和3,999和1也是互补的。倒数关系以及初中学的相反数关系,也都可以理解为一种互补的关系。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457-98=457-100+2=357+2=359。
这里,98与2是互补的数,减去98,转化为加它的互补数2来做。
例21500÷25=1500÷(100÷4)
=1500÷100×4
=15×4
=60。
这里,25与4是互补的关系。除以25,转化为乘以25的互补数4。
例34.88×1.25=(4.88÷8)×(1.25×8)
=0.61×10
=6.1
听故事学数学——花卉的数学趣话 篇3
有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苗圃有块边长9尺9寸的正方形土地,在上面种树苗,相邻两株树苗距离1尺,最多能种多少株树苗?
甲设计方案:种10行,每行10株,共100株。乙设计方案:沿对角线种,每边8株,共113株。
丙设计方案:按正三角形种,每行10株,行距0.866尺(边长1尺的正三角形底边的高),共12行,结果种了120株。
这种以植物为内容的趣味数学题非常多。但是,自然界中植物本身的趣味数学更奥妙!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相信“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和数学中有丰富的美感和趣话。而植物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美感和趣话。
在我国,梅花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民间传说梅花五瓣代表五福。但是,梅花有五枚花瓣并非独特。事实上,花最常见的就是五枚花瓣,如与梅同属蔷薇科的其他物种,像桃、李、杏、梨、樱花、苹果等都开五瓣花。常见的花瓣数还有:3枚的鸢尾花、百合花(看上去6枚,实际上是两套3枚);8枚的飞燕草;13枚的瓜叶菊;向日葵花瓣是21或34枚;雏菊花瓣是34、55或89枚。而花瓣是其他数的花则很少。这些花瓣数目是不是随机分布的呢?3、5、8、13、21、34、55、89„„这些数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有的,它们是斐波纳契数。
向日葵的花盘中,其种子排列组成了两组相嵌在一起的螺旋线,一组是顺时针方向,一组是逆时针方向。再数数这些螺旋线的数目,虽然不同品种的向日葵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组螺旋线的数目一般是34和55,55和89,89和144,其中前一个数是顺时针线数,后一个数是逆时针线数,而每组数都是相邻的斐波纳契数。
再看菠萝、松果上的鳞片排列,虽然不像向日葵花盘那么复杂,也存在类似的两组螺旋线,其数目通常是8和13。有些植物中,这种螺旋线不那么明显,需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如花菜。花菜上的小花排列也形成两组螺旋线,再数数螺旋线的数目,也是相邻的两个斐波纳契数,如顺时针5条,逆时针8条。再掰下一朵小花仔细观察,它实际上是由更小的小花组成的,而且也排列成两组螺旋线,其数目也是相邻的两个斐波纳契数。
植物中的斐波纳契数列非常多。不仅花,还有叶、枝条、果实、种子等形态特征,都可发现斐波纳契数,一些植物的生长也和斐波纳契数有关。数学家泽林斯基在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上提出树木生长问题:一棵树苗一年后长出一个新枝,每个老枝和新枝每年也都长出一个新枝,那么树的分枝数就是斐波纳契数列。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日记500字 篇4
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1813),18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中都有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拿破仑曾称赞他是“一座高耸在数学界的金字塔”,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把数学分析的基础脱离几何与力学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毕业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写信告诉了欧拉,欧拉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两位大师开始频繁通信,就在这一来一往中,诞生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1759年,在欧拉的推荐下,拉格朗日被提名为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接着,他又当选为该院的外国院士。在柏林科学院工作期间,拉格朗日对代数、数论、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科学旅程。他那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每一位科学家。而他的学术成果也为高斯、阿贝尔等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以说,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数学中的很多重大发现几乎都与他的研究有关。
数学家故事 篇5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韦 达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 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主要著有《分析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修正》、《分析五章》、《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等,由于他贡献卓著,成为十六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高斯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教学故事 篇6
近几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样不但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最终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故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我在教学百分数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今年五一,我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对教学的资料。我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我首先来到红星电脑城,营业员告诉我:“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我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我就又来到另一家国美电器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对我说:“本店一律优惠20%”。讲到这里,我就问学生:如果是同一品牌的电脑,哪家的电脑比较便宜?我这样一问,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通过这样的引入,即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讲故事来化简一些学生认为难理解的数学题。曾有人说: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人家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
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背景故事:我说小明同学的母亲开了一家玩具店,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2000元,如果按4%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数学德育故事论文 篇7
网户学校 蒿永侠
在教学中永远具有教育性,并且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因此如何在教好书的同时培育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结合0x=0,x不管取什么数,只要和0在一起,它注定只能为0。要想判断一个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就要看他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有一个孩子被父母遗弃,他一直和狼生活在一起,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不会站立,像狼一样四肢着地,不会讲人类的语言,只会像狼一样嚎嚎的叫。有着人的身体,但是他的行为、习惯都在向人们表明:是一只狼。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如果你和“0”在一起,不论你怎么努力,(在黑板上指着x),你还是逃脱不了“0”的命运。对,下面有位同学说的对:跟社会不良少年在一起,极有可能慢慢也成不良少年了。
反思:“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对学生的交往进行教育
故事二:
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题目:一个矩形花坛草坪,AB长4米,BC长3米。从A走到C。就有些同学为少走2米而踩草坪,大家怎么看,我还不如不踩呢!不差这2米,把草坪踩坏了小草寸寸生命,踩之怎么忍心。为了自己快捷一些,使小草痛苦,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坏事,不管怎么小,都会伤害到他人,因此再小的坏事都不能做。
反思:“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故事三:
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时,我向同学们讲了一下故事,大家听得兴趣盎然。1619年,笛卡儿在多瑙河德国南部的一座小城--诺伊堡的军营。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终日沉迷在深思中,考虑数学和哲学问题。1619年11月10日,白天,笛卡儿生病了,遵照医生的嘱咐,躺在床上休息。突然,笛卡儿眼睛一亮,原来正在天花板上爬来爬去的一只蜘蛛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只蜘蛛在常人的眼里或许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它正忙着在天花板靠近墙角的地方结网,它忽而沿着墙面爬上爬下,忽而顺着吐出丝的方向在空中缓缓移动。笛卡儿对这只蜘蛛感兴趣,是因为他这时正思索着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完体,但遇到了一个困难,便是几何中的点如何才能用代数中的几个数表示出来呢?晚上,他心中充满极大的兴奋,带着愉快而又焦急的心情去入睡,使得他接连做噩梦,头脑久久不能平静。凌晨,想着这只悬在半空中的蜘蛛,沉思中的笛卡儿豁然开朗:能不能用两面墙的交线及墙与天花板的交线,来确定它的空间位置呢?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在纸上画了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表示两墙面的交线和墙与天花板的交线,用一个点表示空间的蜘蛛,当然可以测出这点到三个平面的距离。这样,蜘蛛在空中的位置就可以准确地标出来了。笛卡儿写道:“第二天,我开始懂得这惊人发现的基本原理。”这就是指他得到了建立解析几何的线索。
后来,由这样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所组成的坐标系,就被人们称之为笛卡儿坐标系。
反思:以数学家的故事教育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故事四: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反思: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又增强环保意识环保教育。在教学中,还应当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故事五:快要到期中考试了,我课下向同学了解他们怎么复习,很多同学看书看笔记,也有同学说不复习,总体来讲大多数人不知道复习的原则是什么也不
知道怎样复习效果更好。针对这一问题,我上课时讲,大家对“事不过三”这个词怎么理解。有同学说是指人在同样的错误上可能犯一次两次,但不会重复犯三次。我说,理解不是很准确,但基本意思是对的。我又说:同样的道理,对于复习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查漏补缺”,方法上可以采用“事不过三”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一个人做一道题一次做明白的很少,能完整的记住它更少,但做一遍,隔一段时间后再研究一遍,过一段时间再总结一遍,这样三番五次的研究它,你将永远记住它。这也体现出来大家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锲而不舍,只要你意志力坚强,多难的数学问题都是能搞清楚的。我又讲了我的初中数学学习经验。我说,我初中学习数学时,就是反复看课本,看典型习题,后来,好多题目都映在了大脑里了,所以不管怎么考,我都能随机从大脑中调出题目的原始出处,几乎没有多少题能难住我,所以我的初中数学成绩基本上都很好
反思:“事不过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力教育。
故事六:以典型例子、习题育人。教材中有许多例题与习题,通过引申、联想、对比,可以发掘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如七年级教材中:“张力以两种形式储蓄了300元,一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0%,另一种是11%,一年后共得到3l元5角利息,两种储蓄各存了多少钱?”通过这道例题,联系旧中国劳动人民受地主资本家高利贷剥削的情况。
反思:可以向学生进行生动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故事七:再讲圆的定义时,我对同学们说:古代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美在于体现出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它是无数的点有秩序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圆形,就好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位置里发挥着作用,也同时统一地遵循着集体的纪律。我们由此启迪学生也要像圆上每个孤立的点一样,而组成的圆就是一个集体;所以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学生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只能游离于集体之外,将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就自然能使学生理解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反思:数学是一门包含许多美学因素的一门学科,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数学预习故事 篇8
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在数学教学方面颇下苦功。然而处于目前电子化的年代,城内的学生基本都是放学后圈在屋里玩电脑、看电视,其他没有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了!因此现下的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现在所教班级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的班级,我坚持扎实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收效甚好。
目前,我所任教的是高年段数学教学,小学中高段语言文字较为丰富,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预习采用“自主式预习”,通过让学生进行先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问一问、查一查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通过了解预习完成得好的同学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预习。
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安排学生预习,我们在预习中体会到预习的必要性。我们先欣赏课本17页部分国家的国旗、地区的区旗及一些美丽的图案,你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最终在我的引导下总结说明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再通过想一想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决下面的问题,把你的方法写在下面: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吗?
通过写一写
1、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2、怎样验证他们是轴对称图形?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定对称轴。
3、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4、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通过画一画
1、尝试画一画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的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让它的宽和长分别是4个格和6个格,不用折纸的方法,你能找到它的对称轴吗?找一找近似于轴对称图形的汉子、数字、字母?做一做
1、尝试用剪刀剪一个对称图形。
2、画出你所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查一查布置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在课外书或网上查找一下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内容并记录下来,课上与同学交流一下。最后说一说安排有条件的同学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这样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总结的方式安排好一节绝美的预习课,相信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们会在课堂上有更精彩的表现,更加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知识,改变以往老师的一味说教,学生无味地听讲的枯燥模式。
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通过良好的预习把生活带入课堂,再加以细致准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再到生活中学以致用,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关键在安排
学生预习时一定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这节课,不然学生盲无目的地去听一节枯燥的数学课,难免会溜号,收效甚微。
我在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时,先安排学生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刚刚了解大概内容,认为这节课似乎很简单。接下来,让学生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学生此时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去预习本节课,争取在课堂上能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结论来征服老师和同学。
我布置学生按如下的方法预习:
1、动手实践: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量一量,它们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学会比较:再把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看看各是多少度。
3、总结归纳: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4、结合运用: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运用到这节课的知识,可以上网查一查,也可以在周围的地方找一找。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并且学生的结论是自己得出来,他们知道知识的来源,同时也会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结论去完成课后练习,就连平时上课接受知识能力差的那些学生也体会到了预习的快乐,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就看你是否尽力去征服知识。
学生通过卓有成效的预习,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所学所想,课堂上通过小组活动,教师适时点拨,这节课的重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在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掌握预习方法之后,学生对预习应该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会认识到,预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上老师将要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同时,只有自己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堂上与同伴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火花和光亮,久而久之,让学生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对于较容易的知识,学生预习上存在的问题不大,但一旦遇到难一点的知识,学生兴趣全无,预习的效果差不说,就连课堂上听的兴趣也没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时,多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作为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完全懂的坚决不讲,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完全不懂或大多数不懂的作重点专题突破,以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安排学生按以下步骤预习会“事半功倍”。带领学生欣赏课本22页美丽的图案,你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此时我总结说明图形是平移或旋转得来的。
接下来是较为复杂的操作问题,把学生分组,每小组给一张卡片,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大家协助完成以下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解决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22页图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画什么?自己试着在方格纸上画一画。①基本图形是什么②要向哪个方向平移③总共平移几步 ?
二、解决怎样用旋转的方法得到课本23页的图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画什么?自己试着在方格纸上旋转一下。①先确定以哪个点旋转②确定旋转方向(是顺指针还是逆时针)③看旋转角度。
三、画图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边长为2个格的正方形,先向右平移5个格后,再向下平移4个格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2个格和4个格,并绕它的直角顶点顺时针连续旋转4次后看是什么图形?
四、小组研究想一想①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根据分别是什么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五、结合生活实例查一查①生活中的通过平移得到的图形有哪些②生活中的通过旋转得到的图形有哪些?
六、小组合作做一做①尝试设计一个通过平移得到的美丽图形。②尝试设计一个通过旋转得到的美丽图案。
通过这样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较复杂知识的方法,学生在预习中不但没有乏味的感觉,而是齐心协力预习好此节课,那么可想而知我在真正的课堂上,这节课就变得简单得多了。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演示完成,并且能得结论,做出美丽的图形,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数学趣味小故事 篇9
: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2.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3.找零钱: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4、故事:猴子捞帽: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5.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搞错帐目(打一个数学名词)(误差)
讨价还价(打一数学名词)商数
七十二小时(打一字)=晶 逐次说明(打一个数学名词)分解
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个数学名词)相等
成绩是多少?(打一个数学名词)几何
诊断以后(打一个数学名词)开方
协议离婚。约分
两牛打架(打一个数学名词)对顶角
并肩前进(打一数学名词)平行
考试作弊(打一数学名词)假分数
剃头(打一数学名词)减法
不用再说。(猜数学名词)已知 寻找单据(打一数学名词)求证
下完围棋(打一数学名词)分子
完全合算(打一数学名词)绝对值
勤点钞票(打一数学名词)常数
东坡游春(打一数学家名字)苏步青 合法开支(打一数学名词)有理数
用手算(打一数学名词)指数 风筝跑了(打一数学名词)线段
幼儿数学故事启蒙 篇10
〔1〕1只小白兔,又来了1只小白兔,2只小白兔蹦蹦跳。〔2〕1头小象河边走,又来了2头小象,3头小象跳跳舞。
〔3〕1只蚂蚁搬大米,又来了3只蚂蚁,4只蚂蚁一起抬大米。〔4〕2个娃娃做游戏,又来了2个娃娃,4个 娃娃手拉手。
教育小提示:妈妈可以用宝宝喜欢的事物,通过数量的增加,来使宝宝获得加法的概念。减一减
树上有5只小鸟。
扑扑扑,小 麻雀飞走了。树上还剩4只鸟。扑扑扑,小画眉飞走了。树上还剩3只鸟。扑扑扑,小黄鹂飞走了。树上还剩2只鸟。最后,白头翁也飞走了。
想一想,树上还有几只鸟?(1只)
教育小提示:妈妈可以用宝宝喜欢的事物,通过数量上的减少,来使宝宝获得减法的概念。比一比
(1)这里有1群鸭子1只小鸟。鸭子多,小鸟少。(2)篮子里 有1堆梨1个桃子。梨多,桃少。
(3)池塘里 有1群蝌蚪1只青蛙。蝌蚪多,青蛙少。(4)上有1群娃娃1位阿姨。娃娃多,阿姨少。
教育小提示:妈妈可以用宝宝喜欢的事物,通过数量的对比,来使宝宝获得多与少的概念。圆
白天,天上有个圆太阳。夜晚,天上有个圆月亮 地上汽车跑啊跑。车轮圆圆的。小宝宝穿衣服。纽扣儿圆圆的。
人口出版社
加法问题
(1)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3个礼物,第二天又收到了1个礼物,一共收到了几个礼物?
(2)妈妈烤了4个圆形的曲奇饼,又烤了2个其他形状的曲奇饼,一共烤了几个曲奇饼?
(3)有5支彩色的蜡笔,妈妈又买了2支,一共有几支蜡笔?
(4)从盒子里拿出了4颗美味的巧克力豆,又拿出5颗巧克力豆,一共拿出几颗巧克力豆? 减法问题
【数学寓言故事】推荐阅读:
数学故事情境论文11-08
趣味数学小故事09-06
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05-09
经典寓言故事民间寓言故事11-22
故事数学课堂教学06-30
数学故事小学生07-06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07-21
数学故事100字大全08-03
数学小故事20字08-10
《<伊索寓言>》资料:寓言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