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教学法

2024-07-20

论钢琴教学法(精选8篇)

论钢琴教学法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幼儿钢琴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王娜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2期

[摘要]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学习钢琴,既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也可以让他们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把握好幼儿钢琴教学至关重要。只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其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更加顺利。在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习钢琴是培养儿童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优质的音乐环境是首要条件,精心的培养是手段,孩子审美情操的提高是结果。只有将这二者良好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关键词]现状 重要性 音乐环境 精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57-02我国幼儿学习音乐起步晚,而国外幼儿大都在3-4岁就开始学习音乐了。这是与国内外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的,1-2年级的儿童不管是在生理的发展上还是在心理的发展上,都仍然或多或少带着幼儿的某些特征。从钢琴教学的角度看,激发和培养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十分重要。3-6年级儿童的特点相比1-2年级的儿童来说形象思维活动更多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也进一步增强了。从钢琴教学的角度看,这一学段儿童的生活范围宽广和认知领域也进一步扩展,感受经验和探索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增强,那么钢琴的学习范围就非常有必要延伸,接触的音乐范围需要更加丰富,比如在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上就很有必要增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想象力的形式,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7-9年级的儿童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机能逐步发育健全。正处于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手指能力有所加强。这时候他们就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如钢琴演奏、表演等等来巩固并提高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此学段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作为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手指保护。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发学习存在局限,在钢琴音乐活动“手指的灵活”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练习的重点各有不同,比如说:音阶、跳音、顿音等等。他们不但在自己的练习中获得一些感受,又在其他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练习效果。在这种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多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条件及情景,多让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这样孩子们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想象,结合实际技巧,音乐造诣得到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强,通过老师的演奏,并且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听一些优美的琴声或动听的旋律,那么就会有大部分的幼儿跟着这些旋律来哼唱,或者在他们的头脑中想象出一些画面和情景。任何一种学习,在开始之初,甚至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了兴趣,学习才会产生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整个学习过程中才会轻松自在,自觉自愿。作为教师,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教授。在学习钢琴之初,幼儿就对钢琴缺乏兴趣,那么就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阻碍,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老师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对钢琴产生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对钢琴的认识并不完整,也许只是听到某同学或某老师弹奏了一首曲子觉得好听,自己就想学习钢琴了,更认为只要老师上了一次课自己就会弹奏了,其实不然。他们不知道学习钢琴就像和学习数数一样要循序渐进,只要学习钢琴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他们就会乐于去学。相反,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次弹不好的曲子或其他困难,学生也许就会慢慢对钢琴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大多数是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钢琴教学上,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深入音乐世界,感受其中的愉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在选用教材上要特别注意,教材要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符合其学习特征。幼儿教育强调快乐学习、游戏化教学,钢琴的教材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很渴望弹奏一些他们熟悉会唱的歌曲,经常在上课之余单手弹奏一些儿歌片段,那么我们就要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材来学习,孩子们才会喜欢。例如《小汤》教材,里面的旋律简单生动,插图与乐谱相结合,很容易让幼儿理解,并产生兴趣。或者选用《弹儿歌学钢琴》这本教材,教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多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启发他们,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关于手型的问题让他们先左手握一个拳头,然后用右手轻轻放在左手上,这时候左手拿开,右手的手型保持不动,这就是钢琴的弹奏手型,这时要注意的是右手就像握住了一个鸡蛋,让右手的手心空起来,手指的塌陷也可以用比喻来形容,如像苍蝇脚等。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比喻,如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还可以形容成“气球”和“蝌蚪”等。

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让孩子产生兴趣不难,难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如既往地产生学习兴趣,幼儿的心理没有发育成熟,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时时要求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所以,当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时,就让他们停下来观摩一下其他的孩子演奏,适当地加以表扬或鼓励,让他们产生竞争的心理,这样便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表扬和鼓励是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增强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老师在上课时多对幼儿进行表扬,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钢琴学习更有兴趣。在学习方面,由于幼儿们缺乏意志力,没有自觉性,作为家长要适当地加以约束和强制,每天都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来练习钢琴,但时间不宜过长,也不需要规定时间的长短,只要让幼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练琴就可以了。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孩子自身的特殊性,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学习过程的规律是:学习初期进步较快,然后经过一个明显的停顿期或者退步期,在学习后期则是缓慢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进步。在对幼儿的兴趣的培养上,中期是一个危险期,也就是间接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此时,前期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即直接兴趣,已经消退,再加上快速进步后的突然停顿或后退,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倦怠等消极情绪。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就必须使幼儿明白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给幼儿以信心和动力,多肯定幼儿的优点,少给幼儿压力,鼓励他们突破当前的困难。在这一点解决后,作为教师就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进步过程,发现一套适合幼儿的,可以维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特殊教育,音乐艺术教育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音乐教育环境中钢琴的学习又是重中之重。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优美的音乐环境

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谢耿.钢琴启蒙.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上海音乐出版社,1986.[3]林泳海.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4]袁静,董桂双.跟我学艺术.河南音乐出版社,2006.[5]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论钢琴教学法 篇2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发学习存在局限, 在钢琴音乐活动“手指的灵活”的过程中, 每个孩子练习的重点各有不同, 比如说:音阶、跳音、顿音等等。他们不但在自己的练习中获得一些感受, 又在其他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 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从而有效提高练习效果。在这种过程中, 作为老师要多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条件及情景, 多让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这样孩子们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实际技巧, 音乐造诣得到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强, 通过老师的演奏, 并且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听一些优美的琴声或动听的旋律, 那么就会有大部分的幼儿跟着这些旋律来哼唱, 或者在他们的头脑中想象出一些画面和情景。任何一种学习, 在开始之初, 甚至整个学习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了兴趣, 学习才会产生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 整个学习过程中才会轻松自在, 自觉自愿。作为教师, 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教授。在学习钢琴之初, 幼儿就对钢琴缺乏兴趣, 那么就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阻碍,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那么老师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对钢琴产生兴趣。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认识到, 幼儿对钢琴的认识并不完整, 也许只是听到某同学或某老师弹奏了一首曲子觉得好听, 自己就想学习钢琴了, 更认为只要老师上了一次课自己就会弹奏了, 其实不然。他们不知道学习钢琴就像和学习数数一样要循序渐进, 只要学习钢琴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 他们就会乐于去学。相反, 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次弹不好的曲子或其他困难, 学生也许就会慢慢对钢琴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大多数是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钢琴教学上, 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深入音乐世界, 感受其中的愉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在选用教材上要特别注意, 教材要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符合其学习特征。幼儿教育强调快乐学习、游戏化教学, 钢琴的教材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中, 我发现孩子们很渴望弹奏一些他们熟悉会唱的歌曲, 经常在上课之余单手弹奏一些儿歌片段, 那么我们就要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材来学习, 孩子们才会喜欢。例如《小汤》教材, 里面的旋律简单生动, 插图与乐谱相结合, 很容易让幼儿理解, 并产生兴趣。或者选用《弹儿歌学钢琴》这本教材, 教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多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启发他们,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关于手型的问题让他们先左手握一个拳头, 然后用右手轻轻放在左手上, 这时候左手拿开, 右手的手型保持不动, 这就是钢琴的弹奏手型, 这时要注意的是右手就像握住了一个鸡蛋, 让右手的手心空起来, 手指的塌陷也可以用比喻来形容, 如像苍蝇脚等。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比喻, 如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还可以形容成“气球”和“蝌蚪”等。

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 让孩子产生兴趣不难, 难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如既往地产生学习兴趣, 幼儿的心理没有发育成熟, 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时时要求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所以, 当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时, 就让他们停下来观摩一下其他的孩子演奏, 适当地加以表扬或鼓励, 让他们产生竞争的心理, 这样便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 表扬和鼓励是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增强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老师在上课时多对幼儿进行表扬, 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对钢琴学习更有兴趣。在学习方面, 由于幼儿们缺乏意志力, 没有自觉性, 作为家长要适当地加以约束和强制, 每天都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来练习钢琴, 但时间不宜过长, 也不需要规定时间的长短, 只要让幼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练琴就可以了。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 由于孩子自身的特殊性, 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学习过程的规律是:学习初期进步较快, 然后经过一个明显的停顿期或者退步期, 在学习后期则是缓慢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进步。在对幼儿的兴趣的培养上, 中期是一个危险期, 也就是间接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此时, 前期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即直接兴趣, 已经消退, 再加上快速进步后的突然停顿或后退, 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倦怠等消极情绪。所以, 作为教师和家长就必须使幼儿明白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给幼儿以信心和动力, 多肯定幼儿的优点, 少给幼儿压力, 鼓励他们突破当前的困难。在这一点解决后, 作为教师就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进步过程, 发现一套适合幼儿的, 可以维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特殊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音乐教育环境中钢琴的学习又是重中之重。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优美的音乐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特别是学习钢琴, 既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 拓宽视野, 也可以让他们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 把握好幼儿钢琴教学至关重要。只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才能使其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更加顺利。在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 学习钢琴是培养儿童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优质的音乐环境是首要条件, 精心的培养是手段, 孩子审美情操的提高是结果。只有将这二者良好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关键词:现状,重要性,音乐环境,精心培养

参考文献

[1]谢耿.钢琴启蒙.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6.

[3]林泳海.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6.

[4]袁静, 董桂双.跟我学艺术.河南音乐出版社, 2006.

论钢琴教学 篇3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学习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包含着许多曲折,钢琴的教学也同样不例外,也同样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难题。在钢琴教学中,明确根本教学目的,对于钢琴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成材率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钢琴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有三个:一是塑造学生优秀品格,让学生懂得音乐的乐趣,以及音高,音色,音强的概念。二是培养良好的音乐艺术素质,掌握音乐的旋律,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平静和快乐。三是发展学生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所以,我认为在钢琴教学目的中,以上三点很重要。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钢琴教师的素质好坏、能力高低、品德优劣会直接影响着钢琴教学的效果,钢琴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首先,作为钢琴教师,具有正确规范的示范能力是一项基本的素质要求,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是融技术性与音乐性于一体的专业技能体现。其次,钢琴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音乐是声音艺术,钢琴更是因为它有着优美的音质,多彩的音色而被誉为“乐器之王”。?音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弹奏的质量和效果,具体表现在声音是否扎实,力量是否集中,着力点是否点深而到底,强而不虚。而音色是指声音的润色与着味,表现在强与弱、刚与柔、明与暗、轻与重、缓与急。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钢琴音乐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但想像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言语来启发,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给音乐以性格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的言语生硬、艰深、干巴,会使学生接受知识感到吃力,甚至还会使他们学习钢琴的性味索然,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钢琴教学授课形式不同于其他学科,钢琴技术技能的传授通常是采取“一对一”的小课形式,教学场所一般都是相对独立的专用琴房,在这种近距离的教学中,师生关系一般较为融洽。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治学态度、专业文化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同时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学术观等等也会无形的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

四、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是每一位老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要提升,专业知识要知道的更多一些。自我提升是老师对自己自身的要求,在课堂中出现问题可以很快的解决,自我提升的方法很多,可以到专业院校进修;多看关于专业方面的书籍。

1.3钢琴教学中老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好的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老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要精心准备,需要的话,提前备课,吃透教材,组织自己的口头语言能力,语言言简意赅,让学生一听就能引起共鸣,产生兴趣。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喜欢课堂的氛围,不应让学生觉得课堂的无味。

2.语言要生动丰富,明白易懂,教师要想使自己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应丰富多彩,明白易懂,别有生趣,试想,如果课堂中老师的口头语言缺乏,就那么几个词说来说去,听起来干巴巴,又不停的重复,有时又高深莫测,深奥难懂,让学生根不上思路,不知老师所说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这就要要求教师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口头语言词汇,使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易懂,让学生乐于接受。

3.语言要准确严谨,科学合理,遵循规律。教学中老师的口头语言,不仅要表达准确,语言合理规范,而且要合乎实际,遵循规律。老师的口头语言要恰当准确的表述自己想要的表达想要的思想和情感,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

4.要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通俗顺畅。教师课堂中老师的口头语言应中心明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晰,就像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口头语言毫无重心,偏离课题,东拉西扯,听起来雾里看花,学生抓不住重心,跟不上思路,越听越糊涂,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老师,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奖惩方法。有的家长反映,老师很严厉,经常发脾气,孩子很怕老师。这种情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钢琴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的。人人都承认“严”师好,那个“严”字中,难免会包括发脾气的。让学生有点压力,该做到的事情必须做到,对于树立严肃认真的学风,是有益的。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家长担任的位置很重要。

大部分学钢琴的孩子,不仅在上课时候需要家长陪同,在课后练琴时候也同样需要家长的陪伴。于是家长在业余的钢琴学习中家长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钢琴教师固然还是教学的主导因素。那家长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督促孩子学习呢:

1.在学琴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不要机械的弹奏,要用心去弹奏。家长在陪伴的同时,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2.不要急于求成,钢琴必须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进步和提高,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要让孩子觉得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让孩子树立这种信心。

还要忠告一句家长的是,钢琴是高度文明的艺术。不能靠武力解决,在孩子不想练琴的情况下,如果了打的话,这样,也许只能训练出好的手指运动员。却很难培养出艺术家来当然,家长也不要袖手旁观,而是应当起一个类似钢琴老师的助教的作用。应学生对自己产生一些怀疑的时候,给予一些肯定和支持。

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和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在音乐的道路上,人们一直追求心灵的美,让自己的心灵与音乐零距离接触。

论钢琴教学法 篇4

内容提要 复调音乐分析对钢琴演奏与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包括背景分析、复调结构分折、复调主题分析、复调手法分析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分析,为对复调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准确的诠释、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现实指导。

关键词 复调音乐分析 钢琴演奏与教学 复调结构 复调主题复调手法

从《小前奏曲与赋格》到《十二平均律》,钢琴复调作品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学琴者的学习生涯,从业余钢琴考级到各种钢琴比赛,甚至到各级音乐专业的升学考试,作为规定的必弹曲目,钢琴复调作品始终伴随着每一位弹琴者的演奏生涯。钢琴复调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如何提高钢琴复调作品在的教学效果,如何正确演奏钢琴复调作品,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严谨的读谱、恰当的速度、良好的技巧、合理的处理等钢琴技能技巧方面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外,对钢琴复调作品进行音乐分析是及其重要的。尽管这一点被众多的教学者所忽视。

传统的复调音乐分析是指运用复调与音乐分析的综合知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达到对作品由形式到内容、由表面到深层、由其然到其所以然等方面准确的把握与理解。它在认识、鉴赏、表现与创作音乐作品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与教学而言,它更是至关重要。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复调音乐分析包括背景分析、复调结构分析、复调主题分析、复调手法分析等。

一、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两个方面。这种分析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一方面要对作曲家所处时代的背景、风格、音乐审美与创作观念及作曲家的个人风格、与创作特征,另一方面还要对具体作品的创作背景、环境、意图与表现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总结。为理解与表现音乐提供文化与史论层面的背景依据。

比如在教学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时,通过背景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巴赫的平均律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写作的,在音色上要求做到明亮、纯净、清脆,能清晰的同时表达不同的旋律。在力度上要做到中庸、采用相对稳定的音量,不宜做太大或太多的变化,但要注意不同段落之间用不同力度制造明暗对比。根据当时的审美观念和音乐处理标准,情绪上要做到感情明确、情绪单一,没有大起大落和复杂的变化,相对比较内敛,情感往往置于理性的严格控制之下,不宜做太夸张的处理。律动上要注意隐藏与生生不息的无穷动节奏之中的稳定的节拍与有规律出现的重音。

而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虽然模仿了巴赫时代的形式,但演奏风格与处理方法却与巴赫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力度的多层次改变、织体的丰富变化、调性的复杂多变、调式的广泛运用、旋律的高度半音化、以及乐曲中处处体现的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气息等等无不体现了20世纪的音乐的特点,演奏与教学中得充分意识并恰当地体现这些。

二、复调结构分析

由于复调音乐作品中多个声部你密我疏、互为补充、持续发展、延绵不绝的特点使音乐分段没有了清晰的界线,往往给作品的结构划分带来了一定的模糊性。但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主题发展的不同手法、调性布局的变化以及音乐的结构功能意义等等,综合各种信息,复调音乐作品还是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结构部分。结构的清晰划分,给我们正确的诠释、处理复调音乐作品提供了整体布局的理论依据。不同的段落在整体中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和结构意义。力度的阶梯式布局(1)、音色的段落性变化、情绪的层次性起伏等各方面的安排都得来源与正确的结构划分。另外,篇幅较长的复调音乐作品练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先逐段练习、各个击破,再化零为整、合而为一。避免练习过程中的丢三落

四、顾此失彼现象。段落结构的划分给这种练习发生提供了明确的部位,使分段练习时音乐依然相对完整、而不至于支离破碎。

三、复调主题分析

无论是创意曲、卡农曲还是赋格曲,复调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精心设计一个或多个主题,这个主题必须简练鲜明、相对完整、可资充分发展。它起着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主题是全面发展的材料资源库,完整的复调音乐作品往往就是建立在对主题变化重复的基础上,对主题作出富有逻辑的巧妙发展,使简洁的主题形象在充分的发挥与展示之基础上逐渐丰满,在各个层面充分体现和论证主题的性格魅力,从而完成乐曲。第二、主题的基本情绪和音乐形象是全曲的基调,后面的音乐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调上不断的延伸发展,直至结束。它没有均衡对称的乐句和起讫明确的终止,也没有的巨大冲突、对比,全曲的情绪或音乐形象仅仅是对主题各个的层面加以发展。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中对复调音乐的形象与情绪的把握与处理,来源与对复调主题的准确分析,这种分析包括主题的组成材料、音调、节奏、旋律线条、音程方向等方面。如:巴赫《C大调二部创意曲》的主题:

材料|节奏为均分的十六分音符,音调为级进的C大调上行音阶前四级。情绪上是一种平稳的上升,弱起的动机增加了些许上升的急促感。材料||节奏一样为均分的十六分音符,音调为跳进的三度下行及其下行二度模进。情绪上是一种跳动的下降,小距离的跳进带来了一丝活泼、跳跃的欢快感。整个主题音调的上升趋势、轻快流畅的旋律奠定了全曲积极向上、朝气莲勃的情绪基调。

再如:肖斯塔科维齐《24首前奏曲与赋格》No.4的主题

宽松的节奏、宽广的节拍、级进的旋律音调体现了主题连贯、流畅、委婉、富有歌唱性的音乐形象。从节奏与旋律特点来看,这个主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的节奏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音调上,第一部分级进向上,第二部分级进下行,但总的趋势是向上,体现了一种上扬的情绪。演奏时注意每个强拍的上行趋势和较长的时值,要处理的坚定、饱满、稳健。

四、复调手法分析

复调手法多种多样,从声部的对位方式可分为单对位和复对位,从声部的写作方式可分为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从旋律的发展方法可分为模仿、模进、倒影、逆行、紧缩、扩大……。不同的复调音乐作品中对这些手法有着不同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要进行具体、准确的分析,为处理作品确立依据。以巴赫《C大调二部创意曲》的部分复调手法分析为例。

音乐的最初呈示部分,首先是主题单独在高声部出现,然后答题在低声部对主题做低八度模仿,如:

演奏时注意左手答题的清晰进入及其重复乐思、强调主题的作用。右手主题与对题旋律上流畅连贯、一气呵成,力度上对题要做稍弱处理,给答题让路。模进部分仅仅是第一小节的高五度移位,处理手法不变,但力度耍加强一个级别,音区的提高要配以音色的明朗、情绪的激昂。

主题的发展部分,两个声部连绵不绝的均分性节奏,使音乐具有无穷动的特点,高声部对主题的倒影、低声部对主题材料|的扩大、以及整体的三次下行三度模进,使音乐具有展开的性质,发展了模仿二声部对位的对比因素。如:

演奏时注意主题倒影与主题原形的内在联系,材料|级进音调节奏的扩大要做到坚定有力,下行模进要按版块做力度上递减制造明暗度的变化,向属调过渡要注意调性色彩的对比及不稳定性与倾向性的加强。

新结构部分的开始是第一部分主题在G大调上的复对位。演奏时要注意用新的力度布局来体现旧主题在不同的调性、音区的形象变化。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同时注意新的调性、新的声部呈示方式带来不稳定的感觉。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篇5

【关键词】钢琴演奏;放松;难题;认识

钢琴中的放松问题和考驾照中的换挡一样,都是初学者感到头疼的环节。但是这个又不得不正确把握,这个入门级的问题困扰了大多数初学者。产生这种呢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下来就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紧张造成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按照正确的动作多加练习,都会掌握正确的姿势。同时,初学者必须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基本姿势都不会,是无法正在弹好钢琴的。

一、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一)放松和松懈

放松的状态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可能没人能够清楚的回答。首先,放松不代表松懈,松懈意味着手臂、手指等部位“毫无支撑”的耷拉在支撑面上,这个状态可以简单去体验一下,用手向上托举手臂,你会感觉手臂的所有重量都集中在你接触的点上,这个手臂是“掉”下来的。所以这种松懈是不正确的,钢琴弹奏需要适当的用力按键和摆动,这需要一点力量但是又不会充分的用力,有一个平衡点。另外,还有一种状态也是不是放松,弹奏者直挺挺的端坐着,整个身体和手臂是“脱节”的,这种看似姿势标准,其实所有的力量都不是从手腕发出的,而是从肩膀发出,使人感觉无比的僵硬[1]。

(二)放松和紧张的关系

放松和紧张是一个统一体,也是钢琴演奏中常见的两个精神状态,心理层面的适当放松对调整心态,协调各个部位的灵活度是有好处的,相应的,适当的紧张,也会产生和适当放松一样的效果。当然,过于放松和过于紧张就百害而无一利,这并不只是松懈和僵硬的问题,过于紧张会导致心理和精神产生消极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任何钢琴演奏者都需要正确处于放松和紧张的关系,摆正心态。

二、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现状基原因分析

(一)生理原因

第一,在大脑支配下,我们能做出非常丰富的动作,特使被是平静的状态下,活动自如。但是一到紧张的时候,手脚摆动显得非常不协调。在钢琴演奏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众所周知,钢琴演奏对手指灵活的要求非常好,要达到“手脚并用”的效果,只有通过平时多加练习才能实现。在高强度的演奏环境下,手脚优势会出现用力的情况,难免会是手脚等部位产生肌肉紧张,手指的灵活度往往会降低,实现全程的放松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从生理角度上讲,钢琴弹需要用到指肌,由于钢琴演奏的动作要求,贡献最大的就是骨间肌,手指不断对琴键施加按的动作,需要骨间肌的自由伸缩,而这种自由伸缩的养成在儿童时期是非常容易养成的,所以成年人在弹奏钢琴的时候,手指不停使唤显得僵硬也是因为过了训练期导致的,错过了最佳的骨间肌的训练时间。

第二,某些教师固化手的姿势。部分教师在教授初学者练习的时候,主观性非常强,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规定学生按统一的规定动作进行练习。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同,长短不一,还有就是手指肌的发达程度各异,这些实际情况就需要对每个初学者进行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手指伸直和弯曲自如切换。

第三,弹奏力量掌握不足。弹奏力量把握不足在初学者中极为常见,一方面初学者对琴键的分布不熟悉,手臂僵硬往往以“点”的动作按键。另一方面,弹奏的力量和时间把握不到位,容易抢拍和迟拍,出错以后下意识的想错在哪里下一步该干什么,一起了整个问题的僵硬,这样导致的弹奏出来的音色失真,不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

(二)心理方面

第一,初学者对基本动作要领还不重视。以往习惯的养成,或者对钢琴演奏方法的道听途说,导致很多初学者对于基本功的锻炼是非常不重视的。甚至有些初学者至始至终使用的是自己那一套基本动作,导致基本要领没跟上,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手、手臂、背、脚等部位相当僵硬,养成的习惯无法纠正。

第二,容易怯场。这种情况在某些考试、比赛中极其容易出现。由于对获奖名次过于看重,比赛前几天作息时间极为不规律,精神上高度紧张,时刻担心自己表现不佳会被别人嘲笑的心理状态。对于成年人来讲,这种焦虑更多体现在分心层面上,无法高度集中,放松心情。时刻质疑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所学的知识有所遗漏,这些考前综合征使得初学者时刻紧绷着神经,无法静下来准备比赛。

(三)技术层面

钢琴演奏的技术要领非常丰富,需要整个身体随着演奏充分运动起来,这种协调性对各个部位比如手指、手腕、脚部、手臂等部位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某些节奏快的曲目中,这种技术难点会被放大,导致演奏者不自信,全身僵硬,容易出现意外。

三、放松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一)放松是融入情感的基本心理状态

钢琴演奏是一个不断与情感相呼应的连贯动作,听众对于演奏者的肢体语言和音符都会产生共鸣。演奏者放松的状态能够弹奏出与原曲相对应的感情沉淀,这种曲风能使观众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因为演奏者的表演提出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和情怀,更重要的是通过原曲的呈现,表达出对钢琴家的致敬,而这种情怀式的阐述最需要放松的心境。同样,听众在欣赏这场音乐的时候本身是带着休闲的心境来的。这个和我们看电影相类似,正是因为在电影开播前的那几分钟,影院环境的变化就开始带你进入观影模式。所以,演奏者在传递给听众感染力的时候,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放松。

(二)克服怯场的自我暗示

每个人都有怯场的经历,那种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坐在钢琴前等待听众的“检阅”,产生紧张情绪也是正常的,那么能够把紧张通过放松的状态给摒除掉,这是非常见功力的。可以说自我暗示也是钢琴演奏者必备的素质,因为在那个场合,能够为自己解压的也只有自己了。

(三)放松能够为音色和力度带来更好的反馈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高度紧张的时候,手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有时说话的音色开始发抖,做事情的速度也大幅减慢。这个如果体现在钢琴弹奏上,那就更加明显。下键的实际不对直接导致音色的失真,听众马上就会听得出来,这个很可能就是对本场音乐的减分项目。

四、谈谈在钢琴弹奏中如何实现放松

(一)反复体验放松的感觉

体验放松的状态似乎有点多余,认为我现在非常轻松?其实和上文一样,放松和轻松、松懈的体验是非常不同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并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前苏联钢琴大师曾经说过:“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说得通,只要符合手的构造和音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 [2]。这句话说的就是平衡点的问题,这个平衡点就是放松和紧张的平衡点,姿势调整到肌肉用力方向一致就可以了。所以这种平衡点需要反复体验,并且每个人的平衡点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没有固定的姿势可循,一句话:多动、多看、多体验。

(二)心情放松很重要

好心情能够给演奏者带来自信,从而顺利推进演奏的进程。对于儿童初学者,既要严格要求他们学习基本的下键动作和坐姿,又要时刻为他们讲解钢琴演奏的乐趣,对待学习进度慢的小朋友,有耐心,因材施教。对于成人钢琴爱好者,培养他们学习的耐心,少一点自我否定,多一点自信。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放下名次保护,心态最重要。

(四)具体部位的放松方法

钢琴演奏也遵循“熟能生巧”的规则,特别是初学者,规范坐姿、下键等动作对于呈现出轻松的演奏姿态非常重要。上文提及过的心理层面的放松状态,是钢琴演奏的必备的基本技巧,当然,这种技巧是需要不断的演奏而形成的,每个人的心理控制和姿态控制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当然,除了心理层面的放松方法,对具体部位的放松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钢琴演奏的广义和狭义重要区别。下面将对具体部位的放松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1、正确的坐姿是演奏放松的重要前提

如何形成正确的坐姿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高矮、胖瘦等因素都是影响坐姿的重要原因。另外,正确的坐姿其实就是一个寻找最佳支点的问题。脚与踏板的契合度、躯干和琴的相对位置、手臂上下部位的伸缩程度等都是在寻找一个最佳的支点,比如,我国演奏者坐姿过高,在演奏的过程中,躯干会变得非常僵硬,眼睛与乐谱的距离也相应增加,这样直接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并引起紧张情绪。

2、身体各个部位协调是关键

钢琴演奏对各个部位的协调性要求非常高,无论是肩部、肘部、手臂、手指等部位在整个演奏过程中都起着力量传递的的作用。众所周知,肩关节和肘关节是手臂力量的发起者,因为可以带动相关的肌肉,从而进行相对细致的工作。另外,肘关节对上臂起着辅助的作用,由于上臂的回转比较能困,有特定的演奏动作比如震奏中,往往由肘关节完成。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个部位进行练习,让肘关节打开。

还有需要多加练习的就是手指,对于钢琴演奏所有的指令的最终末端就是手指,手指一旦灵活起来,对于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的,所以平时在训练的时候对手指有一套特殊的计划。同时,也有必要加强手指的力量训练,虽然,弹钢琴并不是一项纯力量行为,但是有时需要手指完成比如重音的动作,这时手指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力量(虽然是瞬间的),那么保证手指灵活、有力量显得非常有必要。

3、动作有针对性、自然性,不拖沓

在弹奏过程中,紧张的一个最大表现除了僵硬就是小动作频繁,这时人在紧张状态下正常的生理反射。但是对于钢琴演奏,我们需要消除多余的小动作,这里的小动作还包括平时训练中养成的不良行为,这种不自然的动作会引起肌肉不正常的运动,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对正常的演奏动作也会形成流程上的干扰,所以我们在平时需要规范演奏动作的自然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对演奏技巧进行主观上的加工,对技术动作擅自进行增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动作,习惯成自然,后期很难纠正。

五、结束语

学钢琴之开展少儿钢琴教学 篇6

孩子学钢琴最上心的就是家长了,恨不得能够亲自上阵,自己学的会孩子也就学会了,但是家长们要清楚,孩子年龄小,接受知识也会比较慢,这时候要让他们自己努力去学习,去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学钢琴,代替的太多反而是害了孩子。也不要因为学了一点时间没成绩而向孩子施压导致孩子对钢琴产生厌恶心理,家长更多的陪同和鼓励,给孩子正能量。

所以一开始老师要给家长明确几点,让家长不再盲目的焦急、苦恼,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前进目标来引导孩子。

1、耐心:家长要给孩子当榜样,正如孩子刚学走路不是家长一步一步带着孩子走的,这时候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没有成绩而焦躁,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学钢琴;

2、鼓励:家长适当的鼓励是带动孩子学钢琴的最好方法,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要陪伴孩子一起度过,并适当的给与提示,让孩子从提示中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3、准备工作:家长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弹钢琴前要洗干净双手,修剪好指甲,检查琴凳与脚垫的高度、位置,学钢琴安置合适的灯光做好练琴的各种准备工作,使孩子努力做到一旦上琴便专心致志,直到完成练习要求;

4、监督:家长要安排孩子每天的练钢琴内容,因为孩子小,没有自控力,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监督了,更利于把孩子弹琴中遇到的问题跟老师讲,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老师的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就像一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和心理特征,学钢琴老师就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来教学,而不只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孩子年龄小,肯定是听不懂钢琴技术的这些问题,这时候老师要用有趣的故事、图文等来引导孩子领悟,这就是趣味教学,学钢琴好的接受学到的知识,就是把无形的东西转化成有形的来教学。

在就是初学钢琴孩子肯定是放松不下来,这时候可以做一个放松操:让小孩的两手自然放松地垂于身旁,不要有主动的动作,由家长拿着两只手,把它渐渐提起,直到一定高度(最好超过肩高),前后左右轻轻地摇,在孩子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放掉,让其完全松弛坠落下来。在这个过程要注意手臂的活动不能主动地上举与坠落,手臂在家长的协助下要被动地进行活动,样孩子就能够更快的进入练习当中,取得的效果也就更好。

学钢琴名人演奏的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旋律、节奏、和声、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的想象力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能够更好的辨别出音乐的好坏,风格特征,最好老师能够把名人的故事以趣味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有探索的欲望,更好的去学习。

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候,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岁左右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每次练习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每天安排两至三次,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从中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品质。

论钢琴教学中想像及其培养 篇7

关键词:想像,新创造,再创造

钢琴教学中技术训练是必要的, 但是, 想像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文章就钢琴教学中如何进行想像力的培养作一些探讨。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想像分为两种:一种由此及彼根据画面图像、事物过程、语言描述、场所现象及音响示意等具像, 在一定规格的要求下, 经过大脑思维再造出新形像过程称作再造想象;另一种不依据描述及参照物的影响, 通过大量抽象与意想的思维, 自由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称作原发想像。这两种想像广泛存在于钢琴音乐实践中。

世界著名钢琴家 (美籍) 露兰·史兰倩丝卡回忆年幼时说, 每一次还课后老师总喜欢讲一些希腊故事给她听;世界最年轻的华裔大提琴家王健说他年幼时, 每次练完大提琴后喜欢阅读各种儿童连环画。由于这些大师善于借助课余休闲活动放松大脑与机体, 使心境获得愉悦, 从而打开他们具有想像的幼小心扉, 迈入虚拟又无限广阔的想像世界, 因此, 他们的演奏获得很高的赞誉。

实践证明, 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能力越强, 其对音乐的理解越深刻, 表现力越强。那么, 在钢琴学习中, 学生的想像力如何培养呢?

首先,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想像进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取决于他们的再造性与再造性的能力。再创造活动的主体并不是一种消极行为或被动的手段, 而是利用想像将钢琴乐曲经过学习与练习进行二次创作。而想像的基本素材, 是表象经过不断修正才创造出的新形象, 应属于大脑高级神经的认识过程与人脑活动的特性。在许多天资较好的学生中, 能把钢琴乐曲在愿意上创造出更有情趣与韵味的声响, 使自己对乐曲的想像意识与钢琴学习相融和, 其实钢琴练习就是对乐曲的再创造。当一首乐曲超出自己实际弹奏水平时, 弹奏者便会凭借着内在的意像, 想像出这首表象的画面, 再通过不断的练习, 将画面的联想与想像落实到钢琴学习的实际训练中。想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具有能动性与创造性效果, 是大脑思维时意的引申和深化。通过钢琴声响投射出自然界的事与物, 弥补乐谱上无法标注的音乐内涵, 这些补充的内涵具有模糊性, 很难言传只能意会。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生活与活动中, 留意观察与捕捉自然界中诗情画意的场景, 还有日常生活中千奇百怪的各种现象, 在不脱离钢琴弹奏规范化要求的前提下, 创造出更多的音乐形象。

其次, 想像要根据钢琴曲提供的形象、内涵来展开。学生在钢琴练习时遇到的几乎都是有标题的乐曲, 无标题的乐曲很少, 这些乐曲的形象手法具有幽默感, 不是饶有东方情调, 就是具有西方情趣, 这就更需要学生具有再创造的想像能力。无论钢琴乐曲有无标题都蕴藏着一定内涵, 映射着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即使是简单短小的乐句都拥有自己的内在含义。无标题的钢琴乐曲, 不表示没有乐曲的思想与内容, 它不仅能使学生利用抽象与意想, 把所练习的乐曲创造出形式美与气质美的形象, 同时还能展示民族特征及生活情调、情趣与情感的时代特征。例: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当时发现此曲时并无标题, 是后人凭直觉起的曲名。这首原先无标题的乐曲给后人的想像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当儿童练习此曲时, 他们可能想像到的是眼前一片草坪, 太阳伞下放着白色圆桌和白色的椅子, 这时突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在草坪上东奔西串, 然后绕着圆桌跳着“圆圈舞”;当青少年练习此曲时, 另一幅想像的画面出现在他们眼前…在一间很美的小木屋里, 有一位少女正在弹奏钢琴, 突然作者推门进入, 少女俏皮的向她的老师回眸一笑, 琴声中透出愉悦俏皮, 但也有一丝紧张不安的情感;当成人练习此曲时, 画面变得浪漫起来…贝多芬和伯爵夫人漫步在花园里, 时而窃窃私语, 时而情绪波动, 时而热情奔放, 这些便是作品无原意的新创造想像。当学生首次接触到钢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时, 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钢琴艺术形象的熏陶。而有标题的乐曲是作曲家预先给的想像, 标题提供乐曲的具体内容和基本方向性的指引, 这能给学生在钢琴练习时的想像进行暗示与引导, 在音响的启迪下, 诱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 为学生想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呈现波浪形, 只有曲线循进成效才显著, 当学生进入低潮期时可采用恰当的借喻, 依据乐曲的内容, 用适合学生的语言及肢体动作进行比拟。

再次, 就在练习同一首乐曲时, 想像要因人而异。学生们会从各个角度揭密所练习的乐曲与当时自己想像的关联, 把自己的想像贯穿到整个钢琴练习中, 演变成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想像。在钢琴还未发出声响之前, 可利用内心“聆听”即将要练习的钢琴乐曲, 此时产生的情绪波动只限于体内, 这便是无声的练习, 还需要肢体与感观的密切的密切配合, 此法能提高学生的触觉感及敏锐的触键感。学生年龄越小, 这种感受越明显。刚开始钢琴练习时, 乐谱中所表示的音符、记号与细节, 通过内心听觉反映到大脑而产生想像, 折射出乐谱的音响画面, 包括所有音符美好的声音、音符与乐句走向的轨迹, 及乐曲即将表述的憧憬与感情。同时潜意识的融进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建立起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此时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 凭借自己实际能力和想像, 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在不违背弹奏规格的要求下, 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对大脑呈现的乐曲意念进行想像, 决不能只提倡模仿, 因为无论模仿老师或音乐资料多么逼真, 总是别人的内涵, 都会有一订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最终成为一首缺乏特点与个性, 既不生动又四不像的钢琴音乐, 这样学生很难脱离教师与前人给的“拐杖”, 使学生丧失解决问题与克服困难的能力。钢琴练习不是单纯的让钢琴发出声响的机械性技术训练, 而是在两只手精确的配合下, 利用技巧把流动的乐思弹奏成胜于小乐队的合奏。学生只是有钢琴音乐感受与想像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掌握乐曲的素材、曲式、和声、复调及对位等音乐形式。在不断练习中, 大脑储存了更多的乐曲旋律, 无论在什么场所弹奏都会很有信心, 排除外界的制约, 即使离开钢琴进行背谱, 大脑中也能够想像所弹奏乐曲的和声线条及音响效果的立体感。只有学生进入这种境界, 才能真正聆听到钢琴音响与乐曲旋律在内心中的共鸣, 塑造出既完整又深刻的艺术形象。当学生有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欲望的那一刻, 只要不出格, 教师不仅不要限制他们, 还要指导他们在钢琴练习中渗透个性, 在原作品特性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华。在钢琴弹奏用音乐语言表达乐曲的音乐整体形象, 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的钢琴学生都必须具备丰富的想像。钢琴虽是一门抽象的艺术, 但还是能通过乐曲中的音符向世人传递和谐而愉悦的信息。学生可利用钢琴乐曲的音符与乐句走向的各种组合, 结合自己内心的想像, 把他们转变为美妙的声响。由此推理, 在钢琴学习与练习中能感受到直观性的感受是从眼、耳等感官为基础的, 教师应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弹奏示范动作及有生动情趣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 并能准确的讲解钢琴乐曲所要表示的形象及技术, 学生对掌握所练习钢琴内容感到容易了, 便会对学习钢琴产生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黄任歌等.家庭钢琴教育[M].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11

[2]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10

[3]张式谷等.西方钢琴音乐概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2

[4]郑兴三.钢琴音乐文献[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9

试论钢琴教学与感教育 篇8

一、情感是音乐的艺术生命,是钢琴音乐的本质

情感具有极强的动机功能和激活功能,不同精神境界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品质和情感反应。它涵盖了一个人对事对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善解人意的能力: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品质并不是天生俱备,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态和有效方式。创造音乐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崇高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是人有感于现实而发出的反应,是一种情感体验。钢琴音乐本身也具有其情感特点。它能在听众中唤起情感反应的信念和宽泛的意境,它总是以抒情为主。与抒发人的心理感受、情感、态度密切结合在一起,着力于抒发的是人在客观世界情境中的心理感受。换而言之,钢琴音乐的核心即为情感,“钢琴音乐的美在于作品中所展现的作曲家内心世界的那种最深挚,最富有感染力的感情,而钢琴演奏的各个环节实际是存在着感情的巨大作用或主导作用的。”

“声情并茂”常用来描绘声乐艺术,然而。用它来形容钢琴音乐也是恰到好处。钢琴音乐是旋律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它运用动听的旋律抒发丰富的情感,而且是一种富有思想内涵的审美情感。在演奏钢琴作品外。必须以情感的体验、情感的表达为前提,让情感成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只有演奏技巧,毫无感情的演奏只会枯燥无味,缺乏生气。当“琴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引起听者的共鸣。演奏技术才能转化为演奏艺术。手下流淌的才是美妙动听的钢琴音乐。由此可见,情感是音乐的艺术生命。是钢琴音乐的本质。

二、把情感教育作为钢琴教学的方向和最终目的

钢琴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会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演奏实践,逐步确立正确的演奏习惯,逐步掌握钢琴演奏的技能和规律,去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可见,一切演奏技艺的形成,都是为了突出作品中的“情”,钢琴教育活动对学生情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钢琴教学的指导思想来看。它是以审美为核心,有着广阔、深邃多彩的情感世界,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操,促进个性的和谐与发展。

钢琴教学的内容,除了演奏技艺的讲授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演奏,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琴声把作品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演奏技能。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钢琴音乐更是如此,作品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不具体,根据各自的审美情操及感悟能力,各个演奏者的演绎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必须有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丰富的情感积累,透彻的内涵领悟以及娴熟的演奏技艺才可能将自己内心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声情并茂”的琴声才实现了钢琴演奏这种二度创作的“传情达意”的审美价值。

钢琴音乐是琴与情的有机结合,它通过声音高低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准确地表现人的情感变化。

三、钢琴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及统一

情感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在各个领域的教学之中,在钢琴教学中忽视了情感教育,也就失去了钢琴教学的本质及方向,对于学生的人格因素及专业素质发展都极端不利。

钢琴教学的特征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性体验上和生理性认识中有一个思维的空间和想象的领域。教师作为钢琴教学的先导主体,必须精通教材,在考虑作品的思想内容,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化特征等前提下,无不蕴含着人类深远的思想感情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表现空间。在选择好教材以后。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地认知和感受,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艺术特征等内容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演绎作品的同时真正融合感知,体会其真谛。作品的真正内涵也只有通过针对性极强的个性教学,才能触动灵魂的振颤,体现“音乐是灵魂的直接语言”,才能使学习者自觉地接受,既能实现对学习者关爱的人文情怀,又能在音乐作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接受三方面达到以“情”贯通。真正地一体化。

在钢琴教学中。还应注意的是必须把范奏作为点燃教师和学生情感的火花和融合师生情的调节剂。因为只有自己演奏。才能知晓其内涵,了解其技术要领,体验作品的意境,准确表现其精神。同时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例生动具体的活教具。肯定了自己理论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并激起他们迫切的求知愿望和要求。

上一篇:禁止三乱承诺书下一篇:缘于自然高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