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模式(精选12篇)
钢琴教学模式 篇1
钢琴艺术博大精深, 钢琴教学千头万绪, 钢琴学习的热潮如火如荼, 而目前社会钢琴教学领域的问题多多, 误人子弟的南郭先生也不在少数。本文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授钢琴的体会, 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钢琴基础教学中有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一、规范严格的训练, 正确优美的音色
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1 8世纪后半叶钢琴经过不断完善, 逐步取代了古钢琴以来, 先后经过巴洛克后期 (以巴赫等人为代表) 、古典时期 (以莫扎特、克列门蒂、贝多芬等人为代表) 、浪漫时期 (以肖邦、李斯特、车尔尼等人为代表) 、印象派时期 (以德彪西等人为代表) 直至近现代时期。钢琴的演奏、钢琴的作品已呈现一派辉煌。但是把钢琴弹奏与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并进行科学的研究总结, 却是2 0世纪以后的事情。虽然从上个世纪至今钢琴音乐的流派众多, 弹奏上的主张也多种多样, 但得到绝大多数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公认的科学的弹琴方法是:“弹琴不光靠手指, 而是要充分利用人类具有的全部生理上运动的可能性……弹奏时动作要协调, 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要节约用力, 要充分发挥生理上的自然重量。在放松的前提下, 来进行积极的手指训练, 才能弹出好听的声音……” (周广仁《钢琴演奏基础训练》) 。
如何让学生从学琴之初就找到这种正确的弹琴的感觉和方法?我的做法是:通过入门阶段的断奏, 要求学生把手臂的重量通过坚实的手指放到钢琴键盘之上, 以获得通畅、饱满、圆润的声音, 即用正确的重量弹琴的方法。即使是幼儿, 其手臂的重量也足以使钢琴发出好的声音, 某一手指支撑手臂重量的紧张, 应换来其它手指的自然放松。紧张与放松的快速交替是钢琴演奏运动的基本原理, 没有“紧张”, 钢琴无以发声, 而没有放松, 则音色不能优美、演奏不能持久。因此初学者弹琴一定要用“重量”, 而不要用“力量”去弹琴, 断奏用手指支撑重量, 连奏则变成若干手指转移重量, 这种“重量转移”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颠手腕”, 避免出现粗暴生硬的声音。
解决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之后, 要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让手指灵活起来, 掌握并获得对钢琴触键的强弱, 大小幅度以及灵活程度等的控制能力。有了这种控制能力才能演奏出好听的音色, 从而达到生动准确的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演绎出作曲家所赋予作品的情感。要刻意加强听觉的训练, 提高对音色的分辨能力, 如不同的手指部位, 不同的力度, 不同的演奏方法来弹琴, 由此产生的不同的音色有什么区别, 感受各种触键的手感,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 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 要认真体会, 仔细对待每一个音符。另外, 要多听好的示范录音, 有效利用前所未有的一切便利条件 (如C D、音像资料、包括网络等) 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二、认真仔细的读谱, 音乐的语气和表情
准确的读谱是完成乐曲的首要条件, 但准确读谱的含义绝不仅限于音符的正确, 要特别注意音符上标记的连线和调音点, 以及乐谱上标注的表情术语。音乐是一种语言, 教师要把学生所弹奏的乐曲以语言的方式讲解, 让学生明确每一个乐句、每一个音符的语气和情绪, 并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内容在弹奏中加入各种语气和情绪。这种练习是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音乐修养。
钢琴的连线如同语言文字的标点符号, 决定着乐句的语气, 关乎乐句的“呼吸”。呼吸是生命的基础, 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 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 有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 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没有呼吸, 就没有乐句, 没有起伏, 没有语调, 没有了结构, 也就没有了生命。
钢琴的“呼吸”就是演奏中乐句或更小结构之间自然的抬手。要仔细看好乐谱, 分析乐曲, 以及乐曲中的乐句, 哪里该连奏, 哪里该断奏, 哪里该停顿, 哪里该变换速度, 表情术语的含义等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因此把握的呼吸 (抬手) 的时间和速度显得十分重要, 这个时间与抬手的幅度的把握应该与音乐本身的律动节奏 (打拍子) 相一致, 演奏者要善于体会这种包含着内涵的音乐感觉, 有了这种内涵的感觉体会才可能掌握正确抬手的时间和幅度。
呼吸与乐句的分解是完全一致的, 为了准确把握抬手的时间和幅度, 可以通过人声唱出乐曲的旋律, 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和感觉乐曲的呼吸和气口, 要反复的唱, 加深体会, 然后, 将它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 即将自身的呼吸和音乐的呼吸融为一体, 将键盘转为自己手指的延伸, 进而努力做到“人琴合一”, 达到准确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三、多种渠道的积累培养, 培养丰富的音乐感
应该说, 一切演奏的技术都是手段, 唯有准确到位的音乐表现才是演奏的最终目的。弹琴的基本技术如同是盖房子需要的原材料, 没有材料, 无以造房子, 然而, 如果有了材料, 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 盖房子的结构不合理, 那么, 材料再好, 房子也盖不成。如果弹琴没有音乐, 你的技术再好, 也不过是“匠气十足”, 只能弹出机械呆板的声音而缺少动人的情感, 根本谈不上艺术创造与表现。因此, 从学琴之初, 哪怕是很简单的作品, 我们也应先要求学生先理解音乐, 然后再去表现音乐, 根据音乐的要求, 弹出强弱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或连或断、非连非断……, 举手之间都要恰到好处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分寸, 符合音乐的逻辑规律。如此, 我们才能自如地驾着技术之船, 翱翔于广阔音乐的天地间, 驰向美好音乐艺术的彼岸。
所谓乐感, 是指演奏者对音高, 节奏, 调式, 调性, 和弦, 曲式, 旋律的感觉或者说是反应的灵敏程度。对于作品来说是指演奏者, 对演奏的曲目, 是否能激起满腔的感情从而创造性地再现乐曲, 并通过演奏者的演奏传达给听者, 使听者通过声音的媒介去领会作曲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情绪, 而最终达到共鸣。因此, 乐感即是对音乐乐曲本身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准确深刻的表现。
人类的音乐感是有先天差异的, 有灵气的天才确实有, 但毕竟是少数, 就大多数人而言, 音乐感是可以经过后天的勤奋努力逐步培养起来的。它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的程度息息相关。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 除了要教给学生演奏技术之外, 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多欣赏、体验经典的音乐和一切文学艺术精品。如世界名曲、世界名著、古今诗词、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作品。培养音乐感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有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积蹞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在乐曲的演奏中充分体现出音乐的感情特征。
人都具有音乐的某种天赋与灵气, 只是多数人的这些潜能未经后天的挖掘而没有展现出来。因此, 后天的训练与培养十分重要。先天的音乐智慧与后天的开发训练相结合, 方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乐感的钢琴演奏人才。
四、关于钢琴集体课
钢琴集体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钢琴集体课能否取代个别课?我个人认为:虽然集体教学有诸如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等好处,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 准确细致的钢琴演奏技术、原理的传授仍必须以个别课为主。集体课更适合传授共性的知识, 如乐理、作品分析、演奏技术的动作要领、即兴伴奏的方法等等。笔者也曾进行过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尝试, 但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问题主要是采用集体课形式教出的学生, 对钢琴基本演奏技术的细节掌握不够细腻准确, 一些不正确的弹奏方法如手指、手臂紧张僵硬、折指、颠腕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至使演奏不到位, 不够“钢琴化”, 集体课教出的学生, 自娱自乐尚可, 如欲培养师资, 则决不可放弃“一对一”的“面授机宜”和口传心授。
因此, 我认为集体课切忌一哄而上, 更不能试图取代个别课。比较理想的做法是:集体讲授, 传授共性知识;个别辅导, 解决技术细节。只有把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相结合, “多管齐下”, 才能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步提高之目的。
以上是我根据老师所讲并多年学习、教授钢琴课的部分感悟和体会, 愿学生谨记, 愿识者指正。
摘要:本文系自己的教学、学习手记。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钢琴教学体会:规范严格的训练, 正确优美的音色;认真仔细的读谱, 音乐的语气和表情;多种渠道的积累培养, 培养丰富的音乐感;对钢琴集体课的看法。期望对钢琴教学的规范、钢琴艺术的正确普及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钢琴基础教学,钢琴教学质量,钢琴集体课
参考文献
[1]《钢琴演奏基础训练》周广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2]《钢琴考级与钢琴教学》周铭孙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高师钢琴必修课教学刍议》李恒林《钢琴艺术》2002年第7期
钢琴教学模式 篇2
摘要:本文阐述了钢琴文献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着重论述钢琴文献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应用于钢琴教学中去,这是目前高校钢琴教师共同面临的挑战,对于培养21世纪的钢琴文化人才意义深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以一代名师周广仁先生为代表的钢琴表演与教育家们学成之后积极投身于钢琴教育事业,他们默默付出,悉心培养,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钢琴人才,在世界的钢琴舞台上不断散发光彩。在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中,一段时间以来较注重钢琴课程的技术技能训练。近十年来,随着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进,逐渐增设了《钢琴教学法》《中外钢琴作品赏析》《钢琴艺术史》等与钢琴相关的提升学生钢琴音乐文化素养的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得我们的钢琴教师不得不去思考和开始研究钢琴文献这一领域,由于它涵盖了所有关于钢琴作品本体以及表演、美学、版本等诸多问题,并且对钢琴单人课教学和拓展性钢琴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依据性意义。
一、钢琴文献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文献”一词的定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钢琴文献作为一门学科还未真正进入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中,由于我国钢琴的普及和发展相较于欧美国家时间较短,还未真正认识到钢琴文献研究的重要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学生钢琴音乐知识欠缺,整体音乐素养堪忧,自主学习实践,积极主动查阅学科文献资料的能力严重不足,而对于钢琴文献的研究不仅是钢琴教师的责任所在。教师在搜集、整理、分类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整合,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在课堂讲授并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钢琴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大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学科研究意识,课后查阅相关学科文献资料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学期只练习几首作品应付考试,对于钢琴艺术发展的整体脉络没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对不同时代、风格、作曲家的作品一概不知。这并不符合我们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通过钢琴教师带领学生建立起钢琴文献的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钢琴艺术文化视野和眼界,活跃他们的艺术思维,提升整体的音乐文化素养,并且在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一种勇于探索和大胆尝试的精神和信念。
二、钢琴文献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钢琴文献的搜集、整理、分类及选择是一项庞大而有意义的工作
随着信息网络多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获得文字、音频、视频等文献资料的渠道多元而且快捷。除了传统纸质的乐谱以及于钢琴作品、作曲家、演奏家有关的访谈传记和资料分析,还可利用磁带、唱片、CD、LD、DVD、VCD、MD、MP3等音频与视频多种技术手段,更加真实的感受和聆听演奏家们精彩绝伦的现场表演,清晰看到弹奏时手的不同表现姿态和微妙的手指动作,完全能够感同身受,享受其中。把搜集到的钢琴文献资料需要按照不同时代、风格、作曲家、演奏家做一分类和整理,以便于教师在讲到某一作品时能够提前备课,把与这首作品的相关的文献资料串联起来讲解,就是一堂丰富而生动的融文字、音频、视频具有全方位知识性的钢琴教学展示。另外,钢琴研究者还需要在浩瀚繁杂的钢琴作品当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和充分表现作曲家创作特点和意图的经典作品,作为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视听赏析曲目。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和研究者弹奏和积累大量的钢琴文献资料,有着多年的舞台实践和教学经验,对于各类乐谱和作品的识别有着客观而独到的见解。
(二)对于乐谱版本的正确应用
西方钢琴艺术发展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从最早以手写记谱的方式发展到现在各种不同版本的印刷出版,无论是作曲家本人的潦草手稿还是演奏家依赖个人喜好和当时的演奏方法及记谱规则修改原谱。应该说,乐谱版本的使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是否符合时代风格特征,是否尊重作曲家本人的创作意图,是否表现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因此,乐谱研究者应该尽量找到作曲家最原始的乐谱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随着钢琴这一乐器的演变和发展,不仅仅推动着钢琴演奏技术的快速前进,也赋予了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而原始乐谱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演奏者和研究者也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例如,巴洛克时期的乐谱版本有关于装饰音、触键、句法、速度、表情术语、踏板等在不同版本之间有着不同的标记和弹法,也因此而备受争议。笔者认为,选择版本应遵循符合作品所处的时代风格特征,能够体现出作曲家的精神追求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获取乐谱背后深奥的思想内涵。在面对教学使用的版本尽量选用作者的原版乐谱,至于后人对作品的一些修订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这就要求研究者仔细比较研究,找到其中的不同,发掘其中的美,深入探寻作品的正确表达。
(三)与钢琴相关的文献资料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是相通的,根据这一论断,在钢琴教学中与钢琴相关的一切艺术形式与门类都应成为钢琴拓展课程和单人课教学的一部分,尤其到了大学阶段,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走向成熟,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情感情绪日益丰富,具有一定的.辨别和批判性,而且具有相对主义的爱情观,对自身审美情趣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学习钢琴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练习技巧,而是为他们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开阔艺术视野,提升艺术素质和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眼光和艺术鉴赏力。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渗透与钢琴作品相关的如摄影、绘画、舞蹈、文学、电影等经典作品的鉴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和感受。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一定有共性,学生可以从多种艺术形式中捕捉到艺术的精髓和风格特征。例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达到的同样效果,他从诗歌和绘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表现的都不是真是的,活生生的事物,而是一种感觉,一种瞬间的印象,一种意境的美,并且带有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在讲到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时,还可以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对比中国国画和书法当中的意境美,中西融汇,相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探索的求知欲,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获取理解和演奏的灵感。这就要求我们的钢琴教师注重平时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积累,注意整合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到钢琴教学中,大量浏览和投入演奏实践,使自身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在讲课过程中才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也让自己充满热情和自信,力求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与音像视听资料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钢琴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钢琴相关的音像视听资料应用于钢琴教学中,尤其在《钢琴艺术史》《钢琴教学法》《中外钢琴作品赏析》等钢琴拓展课程当中应用,会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全方位直观的感受和聆听,教师需要提前整合资料,在讲授某一首作品时,可以把相关的背景知识,演奏影像呈现给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同一作品不同演奏家的演奏诠释,逐渐形成正确的弹奏理念,把握准确的风格特征,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通过大量浏览和视听,结合教师的讲解以及深入引导,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经典的作品,系统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乐器发展以及演奏方法的演变过程,从世界著名演奏家的精彩演奏中获取能量和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日益发展,钢琴文献资料的研究与应用必将推进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作为钢琴教师的我们除了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以外,应树立学科研究意识,真正投入到钢琴文献的学科研究中,并逐步深入到钢琴教学的课程中去。真正的钢琴学科研究还是要从高校做起,因为高校有最优越的学术环境,最前沿的研究理念和最优秀的师资配备,相信我国钢琴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效刚.钢琴文献学浅议[J].钢琴艺术,,(02).
[2]叶茵.小仪开设钢琴文献课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08).
[3]张薇.浅谈钢琴音乐文献版本的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04).76
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 篇3
关键词:钢琴二重奏 四手联弹 双钢琴 钢琴教学
一、钢琴二重奏的简单概述
钢琴二重奏是钢琴的一种主要的演奏形式,其中,又可依演奏形式不同,将钢琴二重奏区分为四手联弹和双钢琴两种。虽然都是钢琴二重奏的一种演奏形式,但四手联弹和双钢琴两种演奏方式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四手联弹是指两位演奏者在同一架钢琴上一起完成演奏,而双钢琴是指两位演奏者分别使用两架钢琴,同时开始演奏,共同完成演奏曲目。虽然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但两种演奏方式都能够锻炼合奏者之间的默契度,增强演奏曲目的感染力。
在十六世纪,作为英国杰出的作曲家,卡尔顿使用管风琴用四手联弹诗曲。经过现在的有关人员的研究表明,这是四手联弹的最早起源。四手联弹的起步远远在于双钢琴前,根据有关的历史资料显示,钢琴的四手联弹主要是在三手联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由于实际教学的需要以及在古钢琴的演奏中演奏者往往无法独自掌握双键盘,因此,三手联弹的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出现四手联弹形式。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是四手联弹的代表人物,在莫扎特的众多优秀作品中,其中其处女作就是莫扎特第一次创作出来的四手联弹曲。自莫扎特的钢琴二重奏公开演奏后,钢琴二重奏受到了听众的普遍喜爱和关注,改变了钢琴教学的单一方式。自此之后,许多优秀的音乐节也陆陆续续地创造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二重奏曲。
钢琴二重奏的发展为钢琴的演奏方式增添了更美丽的色彩,作曲家们拥有更多样的形式来表现其曲子,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给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
二、我国目前的钢琴二重奏教学现状
钢琴二重奏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所以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因此,我国在钢琴二重奏方面的相关研究还比较不足,并且研究的内容也比较零散,缺乏一定的整体性。没有大量深入的和整体的研究,使得我国目前还无法建立钢琴二重奏的一个系统性的整体。除此之外,在钢琴教学的课堂中,许多教学人员往往注重传统的钢琴演奏的教学而忽略了钢琴二重奏的重要性。由于钢琴二重奏发展体系的不成熟,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钢琴二重奏曲目供其选择。同时,由于教学人员的不重视,教师不了解学生在二重奏方面的能力状况,对学生在二重奏技能方面的指导也不到位。更重要的一定是,钢琴二重奏在钢琴课堂中地位一直不高,使得在钢琴二重奏方面的教材也极少,没有足够的教材供应课堂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钢琴二重奏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钢琴教学课堂开始重视对学生钢琴二重奏能力的培养,并逐步将其纳入钢琴教学的课堂计划之中,为培养钢琴二重奏人才和进一步发展钢琴二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创造了空间。
三、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的运用。首先,对于双钢琴而言,第一点是其本身的教学对设备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应配备多台钢琴设备,建立专门的双钢琴演奏练习室以供双钢琴课堂教学。第二点是双钢琴的课堂开展困难,目前在我国学习钢琴的群体中,大多是教师学生一对一辅导,而双钢琴的课堂需要学生进行两两配合,有时更是需要两名教师进行同时辅导。相对于双钢琴课堂而言,四手联弹对设备和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双钢琴和四手联弹都需要合奏者之间默契的配合,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地选择配合程度较高的学生两两合作,共同进行练习。同时,为了克服钢琴二重奏在人数上的要求,教师可与学生配合,通过教师与学生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在技术方法上的运用。首先是演奏的整齐性。与以往传统的钢琴独奏不同,钢琴二重奏演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演奏双方之间的合作是否顺利。因此,在平时的训练活动中,训练双方应细心观察彼此日常训练的习惯,通过相互了解,以期达到演奏上的成功合作。触键的一致性,音准的一致性,起调开始与结束的配合对钢琴二重奏起着无比关键的作用。所以,合奏双方可以事先约定特定的动作作为触键的准备动作。在做到触键一致后还要使触键的音准时间吻合,保持乐曲起止的整齐性和音准的清晰性。其次是在音乐技巧的表现上,合奏者应明确主奏和协奏之间的分工,实现音区交织,曲调独立,个性和整体相互融合。弹奏者应当集中注意力聆听不同的声部,通过灵活的手指控制活动,使得不同声部相互和谐。除此之外,在钢琴二重奏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踏板技术的教学。
第三,在教学价值上的运用。钢琴二重奏能够促进演奏者的各项素质综合发展。由于钢琴二重奏演奏方式的特殊性,使得演奏者不仅要演奏好自己的部分,更要注意与合奏者的配合,通过钢琴二重奏的训练能够提高演奏者与他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其次,钢琴二重奏的训练还能令演奏者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技能得到更快更全面的提高。因为钢琴二重奏需要两者的配合,所以演奏者需要锻炼出更高的听辨能力和声部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配合对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竞赛心理,不希望自己的学习效果比一起学习的人差。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会更用心和努力的进行学习,自觉加强训练。同时,共同学习能令演奏者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在钢琴教学的体系中,钢琴二重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小觑。钢琴二重奏不仅仅发展钢琴的多方面人才,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对乐曲的乐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部分钢琴教学老师目前仍然没有充分发挥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课堂中的作用,没有办法将钢琴二重奏很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中。钢琴二重奏是钢琴教学的一种新方式,需要众多的钢琴教学者共同地努力推动,培养出更多的钢琴二重奏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玲.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
钢琴教学模式 篇4
一、影响我国高校传统钢琴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模式
(一)更活跃的欣赏过程
传统的钢琴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静心聆听,被动接受。而欣赏对象往往是已经被赋予诸多模式化、概念化注解的钢琴名作,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与思维被作品已有的注解所牵引,向着固定方向去理解,这虽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但某种程度上也禁锢了其自主思维,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的提升。一旦遇到无注解、不熟悉、较冷门的音乐作品,其独立欣赏就可能发生偏差。且欣赏课堂往往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不高。爵士钢琴音乐却是富于激情的音乐,往往能传递活跃、热情、灵动的情绪,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头脑处于清醒愉悦状态。此外,这种音乐形式自由奔放,对其欣赏和理解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并不一定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来理解;对同一作品,不同音乐家也往往有截然不同的演奏。例如,演奏同一首乐曲《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Ernesto Cortazar的演奏沉稳中带有丝丝入扣的缠绵,仿佛沧桑老者叙说自己当年的恋情;GiovanniMarradi的演奏中多自然、感性的转折与流畅婉转的和弦,清新而迷幻,如初识愁滋味的少年对恋人的絮语。学生在欣赏课堂中,能摆脱既有规则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解读钢琴作品。这样的音乐欣赏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对钢琴艺术的独立理解能力,优化学习效果。
(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传统钢琴教学的欣赏教学课堂中,由于欣赏曲目本身已经有相对固定的正确解读,教师对其内涵与背景往往缺少重视,而更多地注重于对钢琴作品理论知识以及演奏技巧的讲解,以求提高学生技能。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与文学、美术一样,其最终目标并不在于传授某种技巧,而在于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终极关怀。爵士钢琴艺术活泼自由,贴近生活,更具有人文气息,对其欣赏应更注重感情体验,教师除了讲授演奏技巧等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人文情怀,让其感受音乐创作者、演奏者希望传达的思想感情。如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1990》)中男主角1990在透过船舱窗户见到自己暗恋的姑娘时,即兴创作演奏的一曲《Playing Love》,如果单纯聆听乐曲,自然也能感受到音乐中的温柔情愫和音乐家的高潮演奏技巧,但在不了解剧情与影片主题的情况下,学生对于音乐的深层情感难以把握。在钢琴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自己观看电影,或在时间允许情况下给其讲述影片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男主角常年居于与世隔绝的大海上的孤独,和在遇到暗恋对象时,如被一缕阳光刺破内心沉淀黑暗的喜悦与不安。学生带着既有的理解与情绪投入音乐欣赏中,才更能感受到钢琴作品中暗恋者欢愉而带着羞怯的脉脉情怀。
二、影响我国高校传统钢琴教学中的演奏教学模式
(一)更丰富的演奏激情
传统钢琴演奏教学中,讲求技术的精湛、演奏的精准,这样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难以体会到钢琴演奏中的乐趣,将演奏当作一种机械运动而非艺术行为,也难以通过演奏传达内心情感,其演奏即使技巧纯熟,也缺乏感染力。爵士钢琴艺术的审美特点与传统钢琴艺术有所不同,其演奏中开放性较强,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情绪,即使是相同作品,不同个体也可以用不同方式来演奏,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爵士钢琴的教学中,首要强调的是演奏者的激情投入与演奏的摇摆性,能即时根据自己情绪加入不同的节奏、和声,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能体会到较强的主体意识和自由发挥的成就感。其次,学生在演奏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演奏方法也能由其自行掌握,因此爵士钢琴音乐的演奏完全不同于按照曲谱进行的传统演奏,而是集演奏、创作与欣赏于一身的艺术行为,在演奏中,学生能实现自我发掘、自我欣赏。此外,爵士钢琴艺术的演奏一定程度上脱离严苛的技术要求,给学生以通过钢琴演奏传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可能,因此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带着这样的情绪与演奏习惯,对学生演奏其他类型音乐也有一定影响,在演奏非爵士乐时也能更富于激情与感染力。
(二)更自主的演奏意识
艺术学习初期需要经过模仿阶段。传统钢琴演奏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选择古典名曲,借鉴已有的成功演奏作品来进行分析讲解,并亲自现场示范,让学生严格按照正确方式模仿以达到成熟演奏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囿于规矩,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音乐演奏仅仅成为一项任务,而非令人愉悦的艺术。爵士钢琴艺术的演奏则对演奏教学提出了不同要求。爵士钢琴演奏有其特殊规律,强调大跨度的技巧,这样的规范并不死板,而是需要在实际演奏中予以灵活运用。单旋律乐谱带上和弦标记,是爵士音乐中最常见的乐谱类型。在演奏教学中,教师常用这样简单而普通的乐谱作为爵士钢琴演奏的依据,然而乐谱本身所呈现的并不一定就是爵士风格音乐,教师在演奏示范中会根据自己对乐谱的理解和自身喜好将其“爵士化”,改变节奏、增加和弦,变成富有个性色彩的爵士乐。依然以上文的《La Vie En Rose》为例,演奏教学中教师可以Richard Clayderman与Emile Pandolfi的演奏为例,RichardClayderman的演奏流畅华丽,正统而跨度变化不大,难脱其惯有的学院派风格;Emile Pandolfi的演奏则节奏多变,由开始的晦涩凝滞到高潮部分有力的宣泄,充满戏剧张力;两者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为学生的演奏提供借鉴,让其意识到在爵士乐演奏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演奏具有个人气质与独特魅力的音乐。
三、影响我国高校传统钢琴教学中的教学理念
钢琴演奏是音乐这一艺术门类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的目的不在于技巧的提升,而在于给人以美的感受与心灵的关怀。高校钢琴教学固然要求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与演奏技巧,这是学生顺利演奏乐曲的基本前提;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深入认识与体验钢琴艺术给其带来的美感,并通过自己的演奏向听众传达美与情感,才是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爵士钢琴艺术的传入,打破了传统钢琴教学的沉闷、中规中矩的氛围,为钢琴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其强调自由、激情、个性化表达的特点,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关注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教师应更关注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创造性与自我个性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除了“动手”之外,更需要学会“动脑”与“动心”,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共鸣。
四、结语
爵士钢琴艺术是一种自由、活泼的钢琴演奏艺术。我国高校传统钢琴教学模式注重严谨而缺少灵动活跃气氛,爵士钢琴艺术是对其缺陷的有力补充。它能为钢琴欣赏教学提供更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人文知识;爵士钢琴演奏教学能使学生的钢琴演奏更富激情与自主意识。此外,音乐是文化的侧面反映,爵士钢琴艺术融入高校钢琴教学中,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师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更具人文情怀的钢琴演奏者。
摘要:爵士钢琴艺术具有变化多样、演奏自由、重视即兴演奏的特点,在西方流传广泛,但在我国的音乐界影响力度有限。将爵士钢琴艺术引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视野,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篇5
民族钢琴作品是国家钢琴艺术生命之根。我们不仅希望加强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希望把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推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琴教育依然以西方钢琴教学体系为主。西方钢琴艺术与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与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体系要求不相适应。一位作曲家说:现在那么多中国钢琴曲还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广,何必再创作新作品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与现在存在的消极对待教学、演奏与推广中华民族钢琴曲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只有改变这种倾向,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大道才会畅通。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钢琴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即兴伴奏 钢琴教学 培养
笔者相信,提起钢琴即兴伴奏,大家定然不会陌生,即兴的旋律编配与弹奏所带来的灵活性、激情性、创造性,得到了大众群体的欣赏与喜爱。大家所不知道的是钢琴即兴伴奏在以往一直没有得到专业人士、大众,甚至是音乐专业教育的重视,其一直是作为钢琴专业的辅助而存在。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钢琴即兴伴奏并不难,只要是钢琴专业的演奏者都能够弹奏,或者说就是按照规定的乐谱为其他乐器的演奏伴奏而已,更有甚者钢琴即兴伴奏一度被看作是“业余”钢琴演奏的体现。而实际上,钢琴即兴伴奏所体现的并不是“业余”,其反而非常规范与严谨,内涵与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和声配器、作曲编配等等相关专业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钢琴即兴伴奏更是当下社会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在招聘与考核钢琴教师的过程中也是合格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追溯钢琴即兴伴奏的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其体现了演奏者演奏能力、音乐素养及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可以说是其综合音乐素质的呈现。也正因如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针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定位、能力培养、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呈现钢琴即兴伴奏技术性与艺术性。
一、钢琴即兴伴奏重要性体现
对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重要性,笔者认为,其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立足专业学习的角度。据笔者了解,钢琴伴奏艺术是在法、德歌曲艺术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兴起与发展的,其对于歌曲的艺术表现起到了烘托与衬托的作用,同时更以深刻的形象提升了歌曲的表现水品。而在其它艺术形式中,钢琴伴奏同样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得到了专业人士与大众的喜爱。现如今,钢琴即兴伴奏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且全面,声乐、器乐、舞蹈、音乐剧、舞台剧等等,钢琴伴奏与即兴伴奏穿插其中,更体现出了不同的艺术表现与艺术特点。此外,从专业培养、需求的角度来看,钢琴专业所培养的独奏演奏者远远大于社会对数量的需求,换言之,他们独奏的演出机会、工作机会极少,更多的是以伴奏的形式体现,我们常说社会需求就是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只有正确对待钢琴伴奏的艺术作用才能够帮助我们的钢琴演奏者、毕业生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或是从事基础教育、或是从事基础音乐活动等等,这就对他们的钢琴伴奏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不仅仅是选择钢琴演奏专业的演奏者替代。毕竟钢琴即兴伴奏并非是简单的钢琴伴奏,或是杂乱无章不规范的演奏,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与艺术表现,更是集合技艺性与实用性。也正因如此,现如今无论是高等音乐院校,还是一般音乐院校都在钢琴教学中增加钢琴即兴伴奏的课程,因为只有将钢琴教学的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才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艺术价值。
二、钢琴即兴伴奏当下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对于钢琴即兴伴奏重要性的阐述中不难看出,钢琴即兴伴奏专业性的要求,以及对学习者综合音乐素质的提升,因为虽然钢琴独奏与即兴伴奏有着不同的要求与表现特点,但其基本的要求却是一致的,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钢琴理论知识与演奏技巧水平,更有利于学习者音乐直觉、乐谱视奏能力及音乐表现、反应能力的培养与磨砺,更对学习者未来的教学实践、演出实践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既然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艺术学科如此重要,其为何没有像钢琴专业那样得以重视与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真正将其当作是一门学科研习的学习者人数太少,另一方面就是对其专业性需求程度的认识不够,总是当作是钢琴专业学习者课余艺术实践的一部分。钢琴即兴伴奏不仅在专业音乐院校中发展缓慢,在综合类、师范类音乐院校中同样没有为其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而忽视了其对创造性、综合性需求的要求。此外,这也与当下重技术,轻艺术的趋势有关,学校生源的音乐素养下滑,学习者过多的重视技术性训练,一味地将目标对准专业技术,考入院校后也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即兴伴奏学科更强调多门学科的关联与支撑,而学习者的音乐素养不足以完成他们的学习,进而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即兴伴奏的发展。
从国外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建设情况来看,其课程的对象主要是针对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学习者,其具备一定的演奏技能基础,且教学具备足够的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材。而在国内生源少、教学成果不理想就代表着未来从事这一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绝大多数从事钢琴伴奏教学的教师都是钢琴专业中伴奏能力较强或是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师兼任,而并非是钢琴即兴伴奏专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系统的教学与训练方式方法。此外,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与钢琴演奏课程相比较,更抽象化一些,对师资力量要求高的同时,对学习教材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但当下的即兴伴奏教材并不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即使是按照教学标准重新编配的教材也缺乏实际性与实践性。此外,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与其它相关联学科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也缺乏一定的基础,没有从即兴伴奏的基础上去重视与解决问题。笔者认为,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对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式、教学针对性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综合且高起点的要求。
三、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与教学目标的实现,仍要从教与学两个角度来看待。首先就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明确教学的目标及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目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要求与内容大多仍是沿用音乐学院的模式与要求,缺乏学习者创造性与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培养水平,这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要求与内涵,但要注意中西方音乐文化与音乐思维的差异,从而通过借鉴与反思来改进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其次是着重培养足够胜任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师资力量,需要其不断研习提升自身的能力。第三是根据钢琴即兴伴奏特有的要求与需求特点创编教材与教学方法,既需要有足够的理论建设高度,也需要接地气,能够为学习者的训练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撑。同时也要从实际性、实用性出发,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练习与学习层面。此外,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强且与其它学科关联紧密的专业,作为教师就需要切实考虑对学习者即已综合性的培养,加强学习者横向与纵向学科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从整体上实现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例如,最基础的钢琴演奏、和声设计、和声选配、乐曲分析等,这些学习的效果与深浅程度直接关系到学习者钢琴即兴伴奏的成败。
而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积累即兴伴奏的状态。也就是说,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并不是真正地临场发挥,而是通过日常学习、联系的积累,加之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创造进而完成即兴伴奏的任务。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与练习中就需要形成一定的即兴伴奏记忆,结合手、眼、脑、耳等协同参与即兴伴奏,组成自己的思维能够始终对总体的音乐演奏形象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把握。而后是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与联系中要主动加强与其它学科的关联,例如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对和声配置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需要伴奏者时刻倾听演奏者所演奏的不同音响色彩,并加以适当伴奏配合完成演奏,这就需要伴奏者对于和声的内心听觉能力与和声色彩想象能力有所需求。此外,学习者还要在日常的练习与学习中注重提升自己的审美听觉与创造意识,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或是范例,就是钢琴即兴伴奏学习者要多尝试,不要害怕失败,积极参与到各项伴奏实践活动之中,不断学习与积累即兴伴奏的经验,同时更要多多聆听音乐会等演出,不断思考、模仿进而形成自己即兴伴奏能力。
四、结语
无论是钢琴伴奏,亦或是钢琴即兴伴奏在中国兴起与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还未达到国外其上升到钢琴艺术指导的高度。但目前,其已经得到了专业与大众的重视,且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与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其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了解程度,以及实际应用程度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善与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来不断提升与完善。不仅仅是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还要更进一步将其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形成独立的教学学科,进而能够为我们钢琴伴奏艺术的发展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更好地为钢琴艺术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涛.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J].音乐生活,2007,(06).
[2]刘聪.即兴伴奏体系的初步设想与实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04).
[3]张艺.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1).
钢琴教学模式 篇7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发学习存在局限, 在钢琴音乐活动“手指的灵活”的过程中, 每个孩子练习的重点各有不同, 比如说:音阶、跳音、顿音等等。他们不但在自己的练习中获得一些感受, 又在其他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 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从而有效提高练习效果。在这种过程中, 作为老师要多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条件及情景, 多让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这样孩子们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实际技巧, 音乐造诣得到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强, 通过老师的演奏, 并且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听一些优美的琴声或动听的旋律, 那么就会有大部分的幼儿跟着这些旋律来哼唱, 或者在他们的头脑中想象出一些画面和情景。任何一种学习, 在开始之初, 甚至整个学习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了兴趣, 学习才会产生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 整个学习过程中才会轻松自在, 自觉自愿。作为教师, 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教授。在学习钢琴之初, 幼儿就对钢琴缺乏兴趣, 那么就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阻碍,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那么老师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对钢琴产生兴趣。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认识到, 幼儿对钢琴的认识并不完整, 也许只是听到某同学或某老师弹奏了一首曲子觉得好听, 自己就想学习钢琴了, 更认为只要老师上了一次课自己就会弹奏了, 其实不然。他们不知道学习钢琴就像和学习数数一样要循序渐进, 只要学习钢琴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 他们就会乐于去学。相反, 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次弹不好的曲子或其他困难, 学生也许就会慢慢对钢琴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大多数是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钢琴教学上, 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深入音乐世界, 感受其中的愉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在选用教材上要特别注意, 教材要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符合其学习特征。幼儿教育强调快乐学习、游戏化教学, 钢琴的教材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中, 我发现孩子们很渴望弹奏一些他们熟悉会唱的歌曲, 经常在上课之余单手弹奏一些儿歌片段, 那么我们就要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材来学习, 孩子们才会喜欢。例如《小汤》教材, 里面的旋律简单生动, 插图与乐谱相结合, 很容易让幼儿理解, 并产生兴趣。或者选用《弹儿歌学钢琴》这本教材, 教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多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启发他们,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关于手型的问题让他们先左手握一个拳头, 然后用右手轻轻放在左手上, 这时候左手拿开, 右手的手型保持不动, 这就是钢琴的弹奏手型, 这时要注意的是右手就像握住了一个鸡蛋, 让右手的手心空起来, 手指的塌陷也可以用比喻来形容, 如像苍蝇脚等。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比喻, 如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还可以形容成“气球”和“蝌蚪”等。
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 让孩子产生兴趣不难, 难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如既往地产生学习兴趣, 幼儿的心理没有发育成熟, 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时时要求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所以, 当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时, 就让他们停下来观摩一下其他的孩子演奏, 适当地加以表扬或鼓励, 让他们产生竞争的心理, 这样便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 表扬和鼓励是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增强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老师在上课时多对幼儿进行表扬, 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对钢琴学习更有兴趣。在学习方面, 由于幼儿们缺乏意志力, 没有自觉性, 作为家长要适当地加以约束和强制, 每天都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来练习钢琴, 但时间不宜过长, 也不需要规定时间的长短, 只要让幼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练琴就可以了。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 由于孩子自身的特殊性, 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学习过程的规律是:学习初期进步较快, 然后经过一个明显的停顿期或者退步期, 在学习后期则是缓慢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进步。在对幼儿的兴趣的培养上, 中期是一个危险期, 也就是间接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此时, 前期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即直接兴趣, 已经消退, 再加上快速进步后的突然停顿或后退, 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倦怠等消极情绪。所以, 作为教师和家长就必须使幼儿明白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给幼儿以信心和动力, 多肯定幼儿的优点, 少给幼儿压力, 鼓励他们突破当前的困难。在这一点解决后, 作为教师就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进步过程, 发现一套适合幼儿的, 可以维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特殊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音乐教育环境中钢琴的学习又是重中之重。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优美的音乐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特别是学习钢琴, 既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 拓宽视野, 也可以让他们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 把握好幼儿钢琴教学至关重要。只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才能使其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更加顺利。在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 学习钢琴是培养儿童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优质的音乐环境是首要条件, 精心的培养是手段, 孩子审美情操的提高是结果。只有将这二者良好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关键词:现状,重要性,音乐环境,精心培养
参考文献
[1]谢耿.钢琴启蒙.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6.
[3]林泳海.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6.
[4]袁静, 董桂双.跟我学艺术.河南音乐出版社, 2006.
钢琴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双钢琴教学,大学音乐专业,教学对策
双钢琴也就是采用两架钢琴同时进行演奏的音乐表现形式, 双钢琴演奏需要合作双方具有高度的协作和共鸣。双钢琴以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和新颖的曲风, 博得了越来越多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双钢琴教学在国外发展的较早, 目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相对完善。我国的双钢琴教学起步较晚, 且在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我国高校双钢琴教学的现状, 并对大学钢琴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双钢琴教学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双钢琴教学的优势
在大学生的音乐教学中,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而音乐素质的组成部分则是由音的听辨能力、节奏感、乐感以及合作能力组成。而在钢琴教学中采用双钢琴教学方式, 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实现此类能力。从演奏角度来分析, 双钢琴演奏的核心在于演奏双方的共同协作, 从而形成和谐的音乐共鸣, 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奏过程中, 能够具有高度的合作能力。因此, 双钢琴教学具有其它钢琴教学课程所不具备的教学内容, 那就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训练。另外, 从教学方法上来讲, 双钢琴教学不仅仅局限于采用两声部相协调的合奏形式, 教师也可以同时弹奏同样的音乐内容, 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进而将教师希望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水平表现出来。这样就完全可以体现出双钢琴教学的高效性, 将普遍钢琴教学中的不足, 进行改善和弥补。因此可以认为, 双钢琴教学不但具备了传统钢琴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还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和训练方法, 能够更加有力的促进大学钢琴教学事业的完善和进步。
二、双钢琴教学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双钢琴教学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专业中, 运用双钢琴进行钢琴教学的较少,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择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这种不足具体表现在演奏者自身能力和对双钢琴教学的重视程度上。如果将双钢琴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来看, 双钢琴演奏与钢琴独奏有所不同, 它需要两位演奏者的共同配合, 在配合默契的同时, 对演奏者的独奏能要求也较高。目前, 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双钢琴演奏存在一定的误区, 认为只要弹奏的热闹, 就会掩盖演奏者技术上的不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双钢琴演奏是两个人的事, 但是因为其中一个人的演奏失误, 也会很容易使听众发现演奏中的不足。因此, 双钢琴演奏也需要演奏者具有深厚的独奏功底, 如果其中一位演奏者的技术不成熟, 对两个人的合作就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而, 演奏者自身能力的培养是进行双钢琴演奏的前提条件;另外, 随着国内钢琴学习热度的不断提升, 各音乐院校和其它高校对钢琴教学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对于双钢琴教学方法的运用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数学校没有形式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 很多钢琴教师和钢琴专业的大学生对双钢琴教学也不算太重视, 这就严重的影响了钢琴教学的发展。
三、大学双钢琴教学运用对策分析
1、双钢琴教学中对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 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一些音乐会中, 每位弹奏者的节奏掌握能力、踏板力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尤其是在长期的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影响下, 学习者与他人合作演奏的机会往往很少, 所以很难将自己的弹奏融入到其他人的弹奏中去。这样就会使弹奏者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下降。在双钢琴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双钢琴演奏这种形式, 让两名学生共同协作演奏, 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使学生不但学会了聆听他人的音乐, 也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比如在弹奏米约《小丑》中的第二乐章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共同研究乐谱, 并对乐谱中的织体、声部和旋律等进行共同探讨, 在全面了解了音乐作品的风格、速度和力度以后, 再进行双钢琴演奏。演奏时教师可以提醒教学演奏要轻柔而富于表情, 可采用一问一答式、卡农模仿式等多种声部结构。进而使两架钢琴之间形成完美呼应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也会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2、双钢琴教学中对大学生技能的培养
双钢琴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它是提高学生的识谱视奏能力、踏板技术以及节奏控制能力的有效训练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双钢琴教学来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信心。教师在对学生双钢琴技能训练时, 尽量让学生熟悉彼此的声部和旋律, 相互之间注意力度的控制, 进而找到合作的平衡点。另外, 在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中的踏板技术时, 在钢琴独奏中, 踏板的学习往往比较被动, 对于踏板的控制能力较差。而通过双钢琴演奏的训练, 第二钢琴的加入, 能够使音乐的声部变得更加复杂, 这就会使踏板声音效果得到强化, 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踏板的深浅和长短等细微区别对声音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 进而使学生的踏板技术, 在双钢琴演奏中得到完善。
3、双钢琴教学中对大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双钢琴区别于传统的钢琴教学, 其双人合奏的教学方法, 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双钢琴教学时, 学生能够通过对两架钢琴的两个声部的辨别, 来提高自身的听觉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双钢琴弹奏时, 应该着重让学生在相互交织的声部中寻找到自己的声部, 同时也辨别出二声部的演奏。学生在辨别声部以后, 便会主动地去把握自己的演奏速度, 同时, 也会注意对方的演奏速度和声部变化, 进而适时地和适当地调整自身的演奏, 使两者的演奏能够融为一体。这种听觉训练也可以通过欣赏双钢琴演奏作品来完成, 使学生对演奏中的细微变化充分掌握。
4、双钢琴教学中对大学生视奏能力的培养
识谱视奏能力是每一位钢琴学习者, 都必须培养和具备的能力。而如何能够快速的将乐谱上的符号转换为美妙音符, 在键盘上灵活的弹奏, 则是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与钢琴独奏不同, 双钢琴在演奏过程中, 如果一方出现失误, 合作者不但不能停顿, 还要继续弹奏, 直到出现失误一方重新跟上节奏。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但能够提高弹奏者的反应能力, 还可以提高弹奏者的应对能力。另外, 双钢琴演奏还加强了对学生和声部分的训练, 这样弹奏者需要在演奏之前就对和声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但需要分析自己所要演奏和曲谱, 还要分析合奏方的曲谱, 这就会使学生的识谱视奏能力得到双倍的培养, 学生在拿到一份乐谱时, 教师首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慢速弹奏, 尽量看清楚谱面上的音符和节秦, 避免出现错音和停顿问题。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以后, 再用织体变化较多的作品进行训练, 使学生的视秦能力得到提高。总之, 双钢琴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
四、结论
钢琴教学即能够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表现形式, 又是能够辅助和促进钢琴教学的有力臂膀。双钢琴教学在大学生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 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使学生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 充分发挥自身的演奏水平, 并得到全面认可。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谈双钢琴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1, 7.
[2]向往, 王平, 付渝涛.浅析双钢琴教学法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大众文艺, 2011, 9.
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应用 篇9
关键词:钢琴二重奏,钢琴教学,应用,价值
近些年, 我国钢琴表演舞台上频频出现双钢琴或四手联弹的表演形式, 影视剧中亦是常见。至今为止, 相信不少人对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精彩的斗琴一幕记忆犹新, 那就是钢琴二重奏中的双钢琴表演形式。钢琴二重奏的内容、形式, 既丰富又有趣, 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习者的热情, 强化学习乐趣, 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 同时, 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方式。
一、钢琴二重奏技术要点分析
钢琴二重奏, 最早起源于欧洲, 起初只用于教育, 慢慢开始用于表演, 之后于21世纪传入我国。钢琴二重奏, 分为四手联弹和双钢琴, 二者不同之处是四手联是两人共用一架钢琴, 而双钢琴是一人一架。总体上看, 钢琴二重奏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为合奏的齐整性、触键的一致性, 以及主奏、协奏、各声部之间的协调性, 当然, 还有踏板技巧。一些钢琴演奏者刚练习合奏就踩上踏板, 其实这样不利于演奏者听辨音乐, 易致音乐思维混乱。所以, 练习钢琴二重奏时先研究钢琴曲目, 仔细聆听钢琴音乐, 做到对踏板心中有数, 才能进行合奏练习。
二、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 钢琴二重奏教学起步较晚, 但是依然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有不少的音乐专业院校, 都配置了琴房、钢琴, 教师只要选择一位适当的学生与自己搭档, 就可以进行四手联弹、双钢琴教学。由于钢琴二重奏教学形式多样化, 能灵活使用, 合奏练习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很多音乐院校都设置了这么一门课程。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 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 也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头脑、手脚并用的协调性, 达到提高演奏水平的能力。实际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 学生要通过练习从宏观上对钢琴声音音量有一个宏观认识, 从微观上做到触键细腻, 从而提高对钢琴音量的控制能力。
第二, 不少钢琴二重奏作品都是从交响乐或其它形式的音乐中改编而来, 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多模仿不同的乐器声音, 掌握不同的音色变化, 增加音乐多样性。
第三, 很多学生学习钢琴时过于重视演奏技术的培养, 强调音色的优美, 忽略了音乐中的和声织体, 而钢琴二重奏恰好弥补了这一点缺陷。
通过钢琴二重奏教学, 使学生学会控制音量、音色、声部等, 使音量、音色、声部等层次感更强、更加平衡, 同时也能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 提高对钢琴音乐的听辨能力。
三、钢琴二重奏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 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直以来, 钢琴二重奏都是训练学生多方面钢琴音乐技能的一个有效方式, 除了能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之外, 还能强化学生头脑、手脚并用的协调能力, 以及与其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钢琴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四手联奏、双钢琴的表演形式生动、有趣, 极具表现力, 内涵丰富, 它在教学中的应用, 改变了以往的“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无论四手联弹还是双钢琴, 都可以两人甚至多人参与, 这样一来就将竞争性引入了课堂教学, 同时通过合奏练习促进双方加强沟通、共同进步,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能,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加之, 钢琴二重奏多样性很强, 能满足课堂内容多样化、丰富化等多方面需求。
(三) 给予学生表演发挥的空间
从钢琴二重奏技术要点不难看出, 这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声部的合理安排, 以及旋律与声部的相互配合, 能显著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钢琴二重奏不同于独奏, 表演形式吸引人, 看似技艺高超, 其实演奏难度并不比独奏高, 更多的在于学生对曲谱的感悟和表现, 以及节奏感的强弱, 同时也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加强对钢琴曲的整体与局部的理解能力。由于钢琴二重奏需要两人配合,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上不能散漫, 对演奏中的任何一细节都不能迷糊, 要有内在逻辑性。长此下去, 随着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多, 学生的感悟能力也会日益增强, 让学生在音乐领域中自由翱翔。
总而言之, 钢琴二重奏是一种常见的钢琴表演形式, 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钢琴二重奏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 使其在钢琴表演领域享有重要地位, 同时亦在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价值。它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是对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的改进, 是适应当前形势的一种创新, 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 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卜莉.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 2013 (2) .
[2]刘青.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二重奏问题[J].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2011 (4) .
[3]刘长旭.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的重要性[J].艺海, 2013 (8) .
钢琴教学模式 篇10
钢琴艺术不同于其他科目, 较为抽象, 不够直观, 完全是凭演奏者的感觉和体会来掌握演奏的技能技巧。17世纪意大利入培特罗·托西指出:“没有敏锐听觉的人永远也不应当从事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使笔者深有体会, 很多演奏技巧不是演奏理论能够讲得清楚的。学生的演奏能力与理解力又各不同, 教师就一定要因人而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学生。在演奏训练中, 凭借着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将弹奏的原理和机能中比较抽象和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滴晰可辨、浅显易懂, 多采用“比喻”的方法, 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演奏技巧与演奏心理应给予同等的重视。
在钢琴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加强演奏心理训练。演奏心理训练培养演奏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 在演奏时能置于乐曲角色之中, 达到最佳的演奏状态。笔者在从事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演奏中初步探索出了一些对演奏者进行心理训练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加强意志和性格的培养
大多数演奏家都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 这种情感是从兴趣开始的, 是兴趣的升华, 只有对钢琴艺术充满了兴趣。才会为之努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示范等一切教学行为都会传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教师以亲切自然、满怀信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会使得学生心情开朗、满怀激情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 以使学生从训练之初, 就养成一种良好的演奏精神状态, 非常自然地、诚挚地带着美好的愿望投入到钢琴学习的情绪中。此外, 还要不断地开阔艺术视野, 大量查阅音像资料, 提高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使教与学有机地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意志和性格, 是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每个人自身所体现的意志和性格都各有不同, 就性格方面而分析, 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学生性情会较为开朗、乐观, 自信心强, 演奏心态积极, 演奏心理相对比较稳定。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同外界接触中, 就会比较紧张、缺乏自信心、容易害羞。大多数内向性格的人在演奏时会出现消极的演奏心理, 就是“怯场”的心理。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 教师就要采用多鼓励、多欣赏的方法, 多给学生表演锻炼的机会, 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奏充满自信。平时要多培养演奏的情绪, 保持饱满、乐观的精神状态,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才会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演奏状态。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 加强演奏技能技巧的训练, 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 自信心自然就会随之增强。
二、培养演奏实践的能力
演奏艺术是舞台艺术, 是同观众见面的艺术。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 积累舞台演奏的经验与自我驾驭的能力, 在反复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 消除心理障碍, 实现自我调控能力, 从而在演奏中能够更加充满信心:在上台前, 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演奏状态, 培养演奏的欲望, 稳定心态;在演奏时, 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乐曲之中, 不受外界干扰, 音乐一起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情境中。有这样一句话:“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这样演奏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另外台上。演奏时的表情感觉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而且还要注意落落大方的台风, 上下台的步态及舞台礼仪。作为演奏者, 其歌奏的目的就是要使观众融入到你所演奏的乐曲情感之中, 只有弹奏与表演协调一致, 才会把观众带入到美的感受中。
总之, 我们在演奏和钢琴教学中要对演奏心理的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良好的演奏心理要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把精湛的演奏技巧与良好的演奏心理统一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钢琴艺术的完美境界。■
摘要:钢琴艺术不是单纯的演奏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 而是演奏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演奏心理对演奏的作用和影响。演奏心理是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 认知演奏者在演奏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 是提高演奏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演奏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演奏心理意识的外在反应就是演奏的行为, 也可以说演奏艺术是人的演奏心理的艺术。
关键词:演奏,心理,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演奏心理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 第19页.
[2]高晓光、吴国翥.钢琴艺术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第184页.
钢琴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教研室 钢琴教学 钢琴考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创建优秀好教研室首先要选择优秀的负责人。
优秀的教研室主任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钢琴理论水平要高,二是钢琴的业务水平要强。
要想创建一个合格的教研室,核心是要有一个优秀的教研室主任;教研主任是一个非行政职务的职务,最有条件实行选举制。优秀的教研主任不但要求理论水平要高,能带动全组的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在钢琴的演奏水平与教学水平上也应该有很高的造诣,能经常与全组的教师交流切磋钢琴技术与教学水平。如果这个钢琴教研室主任在工作中只能是安排本组的教师上什么课、安排那一位教师上上公开课、期末时安排一下监考老师的名单等教学事务情外。那么这个教研室主任肯定是不能胜任的,起码不能服众。一名合格的教研室主任應该做为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而积极争取的事情,如外出进修学习、组织全组的教师外出学习欣赏高水平的钢琴音乐会、在请什么样的专家教授来讲学或者开展讲座的问题上要有主动权,而不是由系领导去联系专家教授来开展教学或者讲座,这既不专业又不科学,系主任不一定是钢琴教师,既然不是钢琴教师,这就要求钢琴教研室主任与系领导的正确沟通了,决不能被动的随便接受由上而下的分配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
二、钢琴教学存在着乱象教研室统一来规范。
首先钢琴教材不统一,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教程》共分4分册;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哈农》钢琴练指法、《拜尔》、《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修订版的,也是共分4册,以上教材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重叠性。其次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同与效果的不同。集体课的时间分配在单位时间内最少,效果最差,人均授课分配材使用的起步教程也不同,有的是用《拜尔》教材来起步,有的是用《车尔尼599》教程来起步。甚至也有用《小汤姆森》作为起步教材。再次是教学形式的不同,有集体课,教学器材是电子钢琴,有小组课,在钢琴房上课,个别课(主修课)是给一个人上课的。最少的不足两分钟。小组其次,人均授课分配只有12分钟。个别课最好,可以达到50分钟。这些对于是有着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是不规范的,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每一年的学费都是一样的,并不是一年比一年多。教学大纲中有规定,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声乐课与钢琴课都是必修课,而且还是一人一周一节课的配置,由于师资的不足,不可能一人一周一节课的安排,但是至少一开始就是小组课的安排才行,这些都是需要钢琴教研室来统一安排与规范的。
三、教师之间存在着畸形攀比心里需要教研室来平衡。
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想提升自己名誉,或者想保住自己的名誉存在着畸形的教学攀比心里;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演奏水平和教学水平拿学生来做实验品,让学生放弃最基础的基本功的练习,直接拿一些高出学生实际水平许多的练习曲或乐曲给学生练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就练习一条练习曲和一条乐曲,目的就是用来考试。一些基础教程与教材成了摆设,拔苗助长的危害性相当大;学生会把这种学习的方法认为正确的方法,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把这种方法传下去。受误导学生一代传一代,学生受到的误导不像医疗事故那么明显,短时间内不容易被发现,潜伏期相当长,这就是十年可以树木,百年才能树人的原因。
四、让学生有的放矢的选择钢琴主修老师。
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就开始有主修专业课了,钢琴专业是其中的主修课之一。生源是从大学二年级中按比例选出来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将在今后的钢琴课的学习中上单独的小课。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学生却不能选择自己的主修老师,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我们所有的钢琴老师都能上主修课,尽管有的老师在钢琴曲子的示范上稍微有点欠缺,但是在曲子的讲解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不能老是一两个老师来是主修课,这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妥当,因为对于一个钢琴的主修学生来说他能成为一名钢琴主修生与他的原来的钢琴老师是的培养是绝对分不开,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教学方法,特别教学风格都是比较适合这名学生的,新的钢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就不一定适合我们主修生,更重要的是新的钢琴老师对主修学生的特点是在短时间里是不了解的,彼此都需要好长时间来相会磨合的。对于原来的钢琴老师也不公平,无论是在教学的成果上,还是在师生之间长期以来所建立感情上,都说不过去,多少对于以前的钢琴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是一种考验。
五、考评制度与考试内容单一需要教研组一起提高和完善。
钢琴考试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须考试科目,但是我系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考试从考评教师到考评内容都比较单一。首先,考评教师是包班制考试;一般情况是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老师上课,各上一半的学生,考试的时候就是这两个老师来考。这样考试的质量水分很重,教师之间很配合,谁也不得罪谁,谁也不为难谁。其次是考评内容比较简单,音乐专业的学生的钢琴考试内容就是一首练习曲和乐曲就完了。考试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也没有充分展示出来。这样的考评内容和考评制度都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汤姆生简易钢琴教材
【2】哈农手指练习教材
【3】车尔尼钢琴基础教材
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篇12
现代音乐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在钢琴音乐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理所应当有其相应的位置。中国的钢琴音乐,从民族性的音韵提炼,到钢琴的音响的发挥,要大量创作出中国人所接受所欢迎的好作品来,形成中国自己的钢琴学派。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的钢琴教育者要以继承和发扬中国钢琴音乐为己任,秉承教学相长、踏实苦干的精神。经过努力,使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和教学乃至整个钢琴艺术事业蓬勃发展。
一、培养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意识
我们不应拒绝任何先进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做到“洋为中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影响着整个世界。反过来,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作为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那里有积淀深厚的钢琴音乐底蕴,当然被视为是“正宗”。我们没有理由闭门造车,相反要以谦逊的态度认真研究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钢琴热象雨后春笋迅猛发展,我们自己民族的创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钢琴创作作品也多了起来。然而,所谓“正宗”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作品,就连专业院校的课本中国作品也很少,这是我们的现状。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呼吁民族钢琴音乐的觉醒。我们完全可以把一系列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列入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二、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借鉴西洋钢琴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教学中把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整体文化意识。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学生继承我国优秀音乐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各高师院校要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赛,举办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更要鼓励教师个人举办“中国作品独奏会”,展现和推广中国钢琴曲,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成果。钢琴音乐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用心钻研这个课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高师音乐教师是中国作品的传授者,应注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加强对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特征及作品要领的分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继承和巩固。
三、多元化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空前活跃,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诸方面,思路越来越宽。很多作曲家一直坚持在中国调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上世纪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则立足于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结构;还有一些作曲家选择性地使用各种无调性变体手法———或者直接运用12音技法写作,或者变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则自己独创技法体系,使理性的思考与创作实践同步进行,产生了不少风格狂放不羁的钢琴音乐作品。音乐艺术哲学观和钢琴曲风格开始摆脱了单一模式而进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颇具新意的钢琴作品问世。可以说基本反映出中国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趋势———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现状。
中国钢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声”的创作思维框框之后,又越过了热衷写作单纯改编曲阶段,开始走上了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发展历程。使作品在现代音响的基础上不仅体现出浓厚的民族韵味,还显示出表达多样民族韵味的优越性。但在总体上,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种追求,体现出技术性与标题性相结合的一种创作立意,体现出朝着音乐创作的“可听”、“可用”性方面贴近的趋向。从此,中国钢琴音乐的新作品,已开始了量与质的升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方面比钢琴教育和钢琴演奏取得的显著成绩较显薄弱,应努力改善创作钢琴音乐的环境和条件,认真演奏和推广。只有这样,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大道才能畅通。作为中国钢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扬自己民族的优秀钢琴曲,做一个中国钢琴音乐坚定不移的宣传者。要繁荣中华钢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形成钢琴表演艺术的统一体。
四、新世纪以来钢琴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思考
近年来,通过对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的简要梳理,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研究有如下特点:在研究内容上,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教学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集体课形式等课题,紧贴时代信息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促进高师的钢琴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国作品在教学中的研究以及基础教学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都远远不够。在研究方向上,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倾向基础音乐教育、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方向,但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较多采用经验总结法,实用可行,但是较少运用实证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数据,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够强。在研究视角上,缺少研究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新的视角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从美学、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来进行的研究更少,学术深度有待加强。
对未来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笔者作出如下思考与建议:改革教学研究观念,强化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为社会钢琴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关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钢琴教育的发展,开放研究的领域。强化高师钢琴教材教法的理论研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对现代突飞猛进变化发展中的高师钢琴教学法作出理论解释。研究应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经验性介绍式研究的层面。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趋势。加强高师钢琴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师钢琴教材的编写奠定理论基础,为钢琴教学提供实践依据。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观,拓展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比如拓展国外高师钢琴教学的对比研究,联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的交叉研究,从而使钢琴教学研究在更深的层面上获得新的价值取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加有力地推进高师钢琴教学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