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儿钢琴教学

2024-10-07

做好幼儿钢琴教学(共12篇)

做好幼儿钢琴教学 篇1

少儿钢琴教学是钢琴艺术发展与普及的基础环节, 所以这一教学过程将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其它乐器不同, 钢琴演奏者的培养是有很多要求与限制的, 而这其中的很多因素都是取决于少儿阶段的教学和培养。要想形成出色的钢琴演奏技术, 一定要在儿童时期打好基础, 也就是说具有扎实的“童子功”的演奏者才有可能有较好的发展, 而学琴相对较晚的学生在识谱能力、音高听觉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相对逊色于从小学琴的演奏者。所以少儿阶段的钢琴教学需要引起广大师生与家长的重视。那么应该如何做好少儿钢琴教学呢?通过多年的少儿钢琴教学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密切师生关系, 消除少儿课堂上的紧张情绪

儿童初上钢琴课好奇心很大情绪也很紧张, 一位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让儿童喜欢的教师, 会有利于儿童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的爱心、童心、耐心非常重要。有爱心, 才能像父母一样爱孩子。有童心, 才能有孩子一样的心灵和儿童说得来、玩得来。有耐心, 才能严格指导孩子学琴。有爱心、童心、耐心的教师更容易走近孩子, 使孩子从内心里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对于初学孩子, 如果是胆小的女孩儿, 教师可以主动地与她亲切拉手, 请她说出自己名字, 问她的喜好, 请她唱个歌, 称赞她的发夹漂亮、表扬她的勇敢等。对顽皮的男孩儿, 可以请他介绍喜欢看的动画片, 询问他经常玩什么样游戏, 适当地与他一起讨论其中内容。待孩子心情松弛下来后, 再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钢琴教学上来。

随着孩子和教师之间距离缩小, 孩子会产生愉悦感。当听教师示范弹奏时, 孩子会对乐曲发生兴趣。当教师和孩子一起按着音乐节奏唱唱跳跳时, 孩子会觉得音乐使他快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入学习状态, 会尊敬老师、听老师话、敢于提问题、接受指导。教师也能够对孩子逐渐了解, 根据孩子性格、爱好、智力条件和手指条件更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二、因“趣”施教, 愉快教学

“好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抓住了孩子的这个特点, 就能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 启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少年儿童天生具有好玩心和好奇心, 对未知世界有探索的欲望, 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对音乐也不例外。被动的接受, 干巴巴地说教只会扼杀儿童对学习钢琴的兴趣。钢琴教师应该重视儿童的心理需求, 给儿童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 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启发和教育儿童。儿童一般都喜欢听故事, 而“讲故事”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方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鲜明的形象, 无论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能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增强对钢琴学习的可接受性或适应性, 我们要把“讲故事”与钢琴教学结合起来, 即将故事情节融入到动态的钢琴教学中,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其对话, 做形象描述, 从而使儿童在内心产生共鸣和亲切, 增强学习兴趣。

三、加强识谱教学, 使少儿养成良好的识谱能力

识谱的重要性和汉语中的常用字教学一样, 如果不认识常用字, 想快速读懂一篇文章并理解其意义是不可能的。同样, 在少儿钢琴教学中, 识谱是教学的第一步, 只有培养良好的识谱能力, 才能为钢琴演奏铺平道路。

在识谱教学中, 首先要有固定音高的概念, 明确中央C在键盘和五线谱中的位置, 使孩子一眼就能认出和弹出该音。中央C音掌握以后, 要让孩子记住由此往上、往下推的各线、间的音。

在识谱教学中, 还得“划整为零”。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 按几小节或者几个乐句打着拍子唱, 等唱熟练以后再逐渐增加, 直到整首曲子都能熟练的唱出来。这时就可以采用左、右手分手练习, 到分手练习也很熟练以后, 就可以按小节、乐句、段进行合练, 直到能够熟练的弹奏整个乐曲。实践证明:“划整为零”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降低学习难度, 提高孩子学习钢琴的积极性, 能将呆板的识谱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有趣味性。

四、加强演奏法的学习, 使少儿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学生在能够完成乐曲的视奏之后面临着对于演奏法的学习与掌握。这部分的学习虽然不难, 却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钢琴演奏法包括跳音、顿音、连音、渐强、渐弱等内容, 是音乐表现的重要部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内容音符是苍白无力、没有生命的, 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偶然音响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演奏者对于它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不可忽视。有很多学生认为音弹响了, 形成了曲调, 音乐就形成了, 其实远远不是这样的。

在教学中, 教师应教给学生钢琴的演奏法与音符是一体的, 就像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有自己的背景和社会关系。音符也是这样的, 每一个音符都不是独立出现的, 它一定有自己的演奏定位:是什么样力度、速度, 是跳音、连音……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弹每个音的同时即带出它的演奏法, 这样逐渐形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学生不但可以较好、较准确的表现音乐内容, 还培养出了独立处理音乐的能力。教师的责任不止是辅导学生学琴, 而是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让他们能够独立演奏, 而不是依赖任何人。所以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演奏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 提高少儿的钢琴演奏水平

一般孩子学习钢琴是在五岁左右开始的, 在这个阶段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日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培养孩子专注的习惯, 有的孩子学琴总是东张西望、不停的看表、喝水、上厕所……精力总是不能集中到学习中来。这种毛病应坚决纠正。可以尽量缩短学琴、练琴时间, 教学目标明确, 学琴就得精神高度集中, 完成目标就休息, 切忌搞得学不像学, 玩不像玩。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得培养孩子善于动脑、带着问题练琴的习惯。要仔细听、仔细看、仔细想。听弹的音是不是都对了, 看十个手指运动是不是都对, 第一关节是不是突出的, 音阶练习中是手指在发力, 还是手腕抖动发出来的声音。想还有那些地方做得不好或者不对, 应该怎样来改正, 只有积极的思维, 才会有好的练琴效果, 进步才会越来越快, 否则除了浪费时间之外将一无所获。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还得有科学的练习方法。首先要慢练。慢练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 慢练能够让你来得及想, 来得及准备, 来得及调整改正错误, 其次, 分解练习。你可以将一个乐曲按几个小节进行分解来完成, 也可以分句、分段、分手联系, 在复调音乐中为了让各声部更加清楚, 还可以分声部练习, 这样可以分解学习难度, 使学习更轻松。再次, 难点突出训练。每个乐曲都会有一些最难弹的地方, 每次练琴时首先把这些地方抓出

合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沈小丽 (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广东佛山528000)

合唱是声乐艺术表现的高级形式, 是一种集体审美活动。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的音乐活动。这种艺术形式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 从而使人感受共处的乐趣。

一、合唱艺术所具有特殊的功能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 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狩猎、劳作、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 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 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之一, 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

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 每个合唱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 再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 从而达到创造力和约束力的辩证统一。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 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 均在合唱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合唱艺术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 声部的均衡、协调, 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 立体展示, 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 严密精致, 指挥与歌者之间的默契配合, 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的高度统一, 这些无不对人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往往合唱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和地区, 社会的和谐程度就比较高, 由于欧洲社会音乐教育比较发达, 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比较普及, 这同时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北欧国家, 社会风气非常的纯美和谐, 早在中世纪的宗教就发现合唱这种音乐活动, 能使人们从精神共享与情绪愉悦中产生强大的宗教凝聚力。

合唱可以培养人在整体中的独立意识和合作能力。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集体中, 既要互相配合, 取长补短, 包容谦让, 又要互相监督, 立场坚定, 是非分明。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 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 而且感觉敏锐, 分辨能力强。这对人的素质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合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 合唱能使众多人参与形成向心力。

合唱由于参与人数众多, 有利于普及音乐教育和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我曾与佛山的一些优秀合唱团的队员们聊天, 感受到队员为自已能加入到一支优秀的合唱团而感自豪, 为自己能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十分荣耀。这种合作精神和荣誉感, 无形中增强了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与其他姊妹艺术一样都是服务于所处的时代、地域、国家和社会。如:歌颂宗教的《圣咏》, 哀悼逝者的《安魂曲》《弥撒》, 歌颂劳动者的山歌、号子, 歌颂爱情的《侗族大歌》, 歌颂爱国战争的《神圣的战争》《黄河大合唱》, 以及歌颂抗洪抢险, 抗震救灾的许多合唱歌曲等等。曾几何时, 在某一事件或运动到来之时, 人们以合唱这种形式凝聚在一齐共同来面对。它的功能, 是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替代的。

2. 对人的品德行为有着规范性作用。

合唱能让参与者在健来, 多练几遍, 再合练。

以上是笔者对做好少儿钢琴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少儿钢琴教学是一个充满童趣与爱心的授课过程, 只要我们每位从事少儿钢琴教学的工作者,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研究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 就一定能够激发少儿的钢琴学习兴趣, 提高其演奏水平, 进而使少儿钢琴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康的文化娱乐氛围中, 以最放松身心的方式, 相互倾听、互助互敬、遵守纪律、紧密配合。合唱要求演唱者用科学发声的美声唱法, 收放自如、浑厚纯美, 具有感染力, 所有参与者往往会全身心的投入, 或无比虔诚、或无限深情、或气壮山河、情绪激昂而震撼心灵。在这种状态下, 参与者在陶冶情操的同时, 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心理暗示, 用高尚的品行来规范自己, 以近乎完美的准则处事, 言谈举止甚至会模仿高雅艺术必须具有的温文尔雅, 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尽量不去做有损艺术形象的事情。合唱教会人们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社会, 对待他人, 使他们养成一种宽容与慈爱的情怀, 从而成为高素质、文明的现代人。

3. 合唱能造就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

合唱团组成开始时, 团员们相互不曾相识, 心很难凝聚在一起, 这时的音色、音准、节奏杂乱无序、不和谐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演唱、磨合, 团员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和整体协调, 使不同的音色、旋律, 不同的歌词, 不同的情绪交织成协调统一的多线条混合体, 产生了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使大家成为朋友, 甚至有的还结为夫妻, 这正是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合唱里, 没有“我”只有“我们”, 它生于群体, 依赖群体, 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创作目标和共同产生和谐之音的心灵素质。

每个人对群体中的他人所发挥的声部支持作用都会产生由衷的感激和爱意, 这是真正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才能成事。在合唱里, 队员们的首要就是倾听他人, 这不仅是声音的交流, 更是心灵的交汇, 通过歌唱达到圣洁和谐的群体效应, 最后形成一个相互扶持、相互关心的群众团体, 这就是合唱之美, 和谐之美。

4. 合唱可使参与者的心灵得以净化。

我通过组建合唱团了解到, 经过长期训练后, 他 (她) 们的诚信、尊重他人、协作精神、工作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 多年的合唱活动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涵养, 提高了欣赏、鉴赏水平。在从事组建合唱团训练工作中, 我了解到许多从小学就开始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参加合唱团训练的青少年, 在校学习期间大多数都有着健康的心理, 社会责任感, 承担着许多学生会干部工作, 步入社会又肩负重任, 成为优秀的成功人士。

5. 合唱可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许多朋友告诉我, 参与了合唱活动后激发出自己的热情, 增强了自信心, 善于与人交往了。许多优秀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铃兰》《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在灿烂阳光下》等等, 唱着它, 不仅使人产生出恬静优雅, 积极向上, 尽善尽美之情, 还能使人精神焕发, 斗志昂扬, 生理和心理健康指数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生活需要歌声, 人民需要歌唱。合唱这种最具有广泛性、兼具地域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正是表达美好情感最好的载体。合唱作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已日趋融国际性、民族性、经典性、群众性于一体。总而言之, 无论是传承民族文化还是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 广泛地组织群众合唱是能够起到发动群众, 积极参与健康文化活动的作用, 必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之一。

摘要: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钢琴学习已越来越多地被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所选择。本文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少儿钢琴的认识及教学经验, 就如何做好少儿钢琴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少儿钢琴教学,兴趣,识谱教学,演奏法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胡晓娟.浅谈少儿钢琴教学[J].音乐天地, 2011 (10) .

[3]胡国强.提高少儿钢琴教学效率[J].教育艺术, 2009 (10) .

做好幼儿钢琴教学 篇2

200802049

声乐表演

浅谈幼儿钢琴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已深入民心。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观念不断普及,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钢琴艺术三百年的历程,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弹钢琴不仅可丰富孩子的生活,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增加孩子的音乐修养,还可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情趣。所以,幼儿学习钢琴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

儿童学习钢琴 最佳年龄在3-4岁期间,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触及孩子的心灵,在这个年龄最易启发,身体发育,动作协调方面,弹钢琴能使孩子手指的小肌肉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开发。钢琴音乐是通过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 乐形象的。以声态、情态、动态等一系列的形象化特征来表现的。利用这些生动可感的音乐形象来诱发和感染孩子,使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在练琴的过程中,即要严格完成乐谱上的标记的同时利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又要反复的体会,变化的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严谨的思维能力。一首乐曲,有多少音符,多少种节奏型,指法,表情述语,完成一首乐曲,我们需要记忆,而且是出色的记住乐谱中每个音符、节奏、指法、表述语不是单纯的记忆,是结合着声态、情态、动态等一系列的记忆,是一种空间、时间的立体化记忆。长期的这样锻炼记忆,一定能培养出孩子优秀的记忆力。弹琴时是需要专心致志的,在把握乐曲整体节奏方面,心中就像一个“钟”在平衡的控制着一切,这样坚持不懈的要求自己,在曲目完整、统一方面必不可少,同时也提高了孩子内心的控制能力。

但在我近两年的钢琴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儿童其生理和心理的一些特点,他们共同存在着与青少年和成年不同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情绪较为紧张2学习积极性不稳定3精神集中能力较差。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就此三方面做了较多的思考,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教师上课时应脸带笑容,主动地跟学生进行聊天,问问孩子的喜好、名字和他们一起唱歌,多表扬、更快地拉近幼儿的距离。其次,教师的教学的语言必须生动、通俗易懂,更多的贴近儿童话语,教学中表情丰富、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初学钢琴时的紧张情绪。二,首先,儿童初学时内容不宜太难,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必太多,根据不同的幼儿采用一些他们耳熟的乐曲(例如会唱的歌、会跳的舞),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动静相宜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的和学生一起唱谱,一起弹奏乐曲,结合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表演教学气氛不会沉闷,教与学两不误、其乐无穷。再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好奇心理,在课间休息时,讲一些跟钢琴有关的小故事,让他们猜一猜钢琴知识的小谜语,这样可以消除幼儿的疲劳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三,首先,分时间段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把一节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时间进行教学,可以减轻学生大脑、身体的疲劳。其次,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转换不同的教材,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再次,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外部因素干扰也是对幼儿集中精力的必备条件。

幼儿钢琴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坐姿 节奏 识谱 父母 教师

一、我国当前的音乐教学现状

自20世纪以来,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许多国家普遍重视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教育。音乐教育观念从培养少数音乐天才转向对全民艺术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在不断进取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进行大的改革,艺术教育必将成为富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

二、建立正确的坐姿、手型、节奏及识谱习惯是学好钢琴的重要前提

音乐可以说是科技与情感的结合点之一,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钢琴则是最能具体体现这种音乐审美能力的乐器之一。

1.良好的坐姿及手型是学习钢琴的前提。对于幼儿期间的钢琴教学我认为应当首先要强调孩子的良好姿势。弹奏钢琴的正确姿势要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使坐垫、脚支点、干支点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以求最终服务于手在弹奏时力量运用的准确和角度色彩变化的敏锐,这样有利于演奏技巧的发挥和艺术表现的自如。

2.节奏训练是儿童钢琴学习初期必须注重培养的对象。前苏联伟大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强调,任何人在学习任何乐器之前都应当在内心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儿童在开始学琴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提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以最自然的方式让孩子感受最自然的节奏。教师需逐步教会儿童用音符来表现各种不同节奏的书写方法,并结合五线谱线与间的位置变化进行书写练习。

3.建立正确的识谱习惯是学好钢琴的必要培养。孩子的很多习惯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钢琴教学的基本阶段要重视他们的读谱习惯,这是在钢琴教学初期应注意的重要方面。

首先是音符的认知——五线谱对于小孩子来说一开始接触都会有些困难,所以要帮助他们分清“线”与“间”的概念;

其次是音序的认知——对于刚接触钢琴的孩子来说有时会分不清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都容易唱成do、re、mi、fa……,所以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音序,可以采用轮唱的方式来弄清音序的走向。

三、兴趣

1.兴趣是幼儿学好钢琴的必要条件。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可观行为。另一种是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种环境和氛围来,兴趣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应该说这种兴趣不一定稳定。

2.兴趣的培养。科普兰曾经说过:“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些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类型的音响,让孩子们模仿起来毫不费劲,可以将孩子们会模仿这一优点放到教学中来。在讲三连音时可以编一些三字经的口诀,像“小青蛙、叫呱呱。肚子饿,找妈妈”,孩子们都能将这样的三字经念得很平均,这样孩子就知道将“三连音”是怎么回事了。

四、孩子的“良师”

近年来,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其中,众多家长都将学习钢琴作为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首选途径。特别是对于幼儿的钢琴学习是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师的引导的。

1.对孩子负责是衡量“良师”的首要标准。真正对孩子负责的老师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以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为开展教育的首要原则。在把握这一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教学速度和教学方法。

2.足够的耐心是“良师”的共同特征。音乐是一门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听觉艺术,是一种具有概括性的、抽象的情感表现。由于孩子们习惯于具象思维,面对抽象特征的音乐,在理解和把握上是存在较大困难的。在学琴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以足够的耐心对其进行引导、启发,并最终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准确的问题判断与分析是“良师”的必备条件。在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中,“讲”排在第一位,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是老师应尽的职责。这种传送主要以语言为媒介,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清楚,不然则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和曲解。

五、总结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钢琴作为一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是绝对有必要的。要想真正学好钢琴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孩子的共同努力,只有将三者融洽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第五章.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与课程设置[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幼儿钢琴教学初探 篇4

爱因斯坦曾说:“我认为, 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他远远超过责任。”学习音乐也是如此, 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而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是完全天生的, 必须靠后天的引导、培养、保护、激发。那钢琴教师该如何引导呢?我们知道学外语要有语感, 光靠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 总让人觉得生硬, 而语感的培养只有靠多听, 多感受。钢琴也是一样, 它是一种外来乐器, 它的音乐语言也是外来的。因此, 我们可以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听觉, 这也是著名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母语学习”的核心内容。音乐的耳濡目染对于孩子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钢琴教师应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周安排一次幼儿古典音乐欣赏课, 指导幼儿通过听音乐故事, 为幼儿讲解音乐家的生平故事、音乐创作背景、经典名曲赏析, 鼓励幼儿听音乐、讲故事等方式, 学会欣赏古典音乐。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有了这个基础, 对于幼儿学习弹奏这首乐曲是大有益处的。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要求家长在家中放童话音乐剧和一些经典的曲目, 并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为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对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组织一些小型音乐会, 或者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少儿钢琴比赛, 创造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场合向观众表演。幼儿通过相互之间的观摩, 互相找差距, 既积累了表演经验, 锻炼了心理素质, 又增强了学好钢琴的信心, 进而学习钢琴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钢琴教材的选用

1. 趣味性强的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

钢琴教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幼儿活泼可爱, 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 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强的有标题音乐的钢琴教材, 因为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内容和情绪。教师在教学上应引导孩子根据音乐的标题去想象、去表现音乐, 这对培养孩子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会使幼儿从练琴中获得乐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现代汤普森钢琴教程》中的《青蛙合唱队》生动地描绘了小青蛙和老青蛙在池塘边的对唱, 幼儿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音乐所要传达的意思。

2. 幼儿熟悉的儿歌改编而成的教材

熟悉的旋律让幼儿在钢琴上弹奏出来, 会使幼儿觉得钢琴音乐其实和他们的生活很贴近。我国已经出版了许多适合孩子学习的优秀钢琴入门教材, 很多教材都加入了孩子熟悉的儿歌, 还有很多教材把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编入其中, 让孩子们像学习母语那样来弹唱本民族的音乐。

3. 四手联弹教材

幼儿喜闻乐见的四手联弹教材也非常好。幼儿学琴以单独上课为主, 而选择四手联弹的曲目不仅仅可以加强他们的节奏观念, 丰富他们的音乐听觉,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 在幼儿钢琴教材的选择上, 教师应该开阔视野, 使所选教材既能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孩子通过钢琴的学习, 了解我国乃至世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与趣味性

1. 教师语言的趣味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 在教学中, 采用形象鲜明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比喻, 有利于诱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发展音乐形象思维。

比如:幼儿在学琴初期容易出现指尖支撑较软, 三关节容易塌陷, 整个手掌向小指方向倾斜等问题。教师在教孩子手形时, 可以把正确的手形比喻成一个山洞, 每个手指都要站得高高的, 来立起这个山洞, 而山洞下面是要过火车的, 如果哪个手指的关节塌了, 就会压倒小火车的。如果手向小指方向倒的话, 就会把山洞的门关闭, 小火车就出不去了。这样一说, 孩子们都把手放的好好的, 生怕压倒了小火车。幼儿在用3、4指弹奏时容易粘音, 后一音弹下去了, 前一音还粘在键盘上, 这时教师就可以把3、4指比喻成坐翘翘板, 一端向下的同时另一端就会抬起。这样的话, 当孩子们再出现粘音时, 教师一说“翘翘板”, 他们就会马上纠正。

再如:在教孩子节奏时, 我们会发现幼儿很难理解音符的时值长短与休止符。因此, 在节奏的教学上, 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兴趣特征, 采用画上图画或者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八分音符及休止符和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 可以说成一个西瓜是四分音符, 切一半则每半个为八分音符, 再切一半则是十六分音符。与其相对应的则是休止符, 这样, 学生对音符的长短一目了然。

2. 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不仅仅教孩子学习音乐本身,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比如相同的一段节奏或旋律, 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音乐,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 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 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死板地按照乐谱弹奏, 而不去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忽视对孩子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培养, 这种教学只会扼杀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四、建立与孩子之间良好的师生感情

要想授予幼儿钢琴知识, 与幼儿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教师要有亲和力, 亲切和善的表情会让孩子有一个放松的心情。幼儿对老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 如果上课板着脸, 幼儿就会紧张, 精力不能很好地集中, 生怕受到老师批评, 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其次, 教师要运用儿童化的语言, 语调要委婉动听, 说话位置要高, 语速稍慢, 不要因为是“一对一”的授课, 和幼儿挨得很近, 声音就压得很低沉, 这样不易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容易使幼儿产生疲劳, 滋生倦意。再次, 每节课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 教师要多鼓励, 多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对孩子学习的肯定和赞许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 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即使是那些理解慢或者基础差的孩子, 也不要正面批评, 而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所寄托的期望, 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 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幼儿只有增强自信心, 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幼儿钢琴教育中, 教师只有遵循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 注重兴趣的培养, 选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钢琴教学顺利进行, 从而为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结合幼儿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 分析了幼儿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 以期钢琴教师在教授幼儿时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有效培养幼儿的钢琴演奏能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幼儿,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3]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

[4]孙达成.快乐弹琴——谈谈幼儿钢琴教学的心得与体会[J].钢琴艺术, 2006, (7) .

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浅谈 篇5

摘要:为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音乐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使他们懂得和理解表现音乐的规律,而且还可以全面提高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启蒙学习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对儿童智能开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修养、钢琴启蒙、心里特点。

教育孩子应从“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抓起,即素质教育。我们认识的钢琴音域非常宽广,气势非同凡响,表现力相当丰富,钢琴现在开始普遍,甚至开始出现在各个家庭里,许多可爱的孩子在启蒙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可以在这黑白键上弹出他们觉得悦耳的旋律了。

一、儿童的心理特点及钢琴启蒙教学:

儿童喜欢微笑,调皮,小时的他们总是多动的,可爱的。一种可以发出动人旋律的乐器是吸引他们的,音乐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之一。重点应从遵循儿童特点、进行节奏训练、联系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方面,并且还应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问题。一般孩子对一种东西的热爱总是短暂的,情绪化的,变化无常的,作为一名启蒙老师,就更应该细心引导,多做一些可以吸引孩子眼球的东西。演奏悦耳的旋律或者弹奏一些动听的儿歌,将小孩的兴趣吸引出来,使他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慢慢产生学习音乐的情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钢琴的启蒙教学最好在10岁以前,因为他们的脑此时处于开发的时期,过了这个时间学习起来效果就没预期的那么好了。真的,我在大学期间做个兼职,在琴行培训部当钢琴老师,我教的学生有5、6、7、8、9岁的,还有15到18岁的,也有中年人,基本各个年龄的人都有。6-10岁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在25分钟左右。但是,由于儿童学习钢琴基本都处于枯燥的钢琴启蒙阶段,以至于达不到心理学家试验得出的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时间,因此,要及时发现儿童的情绪变化,并能够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儿童的状态,譬如做做音乐相关的游戏、师生一起唱歌或由老师弹奏儿童熟悉的乐曲,使其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并在休息的同时也能得到提高,和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学习钢琴的由来:

从古至今,可以说音乐就代表着一个时代,代表着他的繁荣兴旺,小孩子从小学习钢琴,自然是一种艺术修养,一种对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在几千年前,音乐就开始发展,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具体说我国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文人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音乐理论及音乐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遥遥地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以前唐首都长安已成为音乐中心的“维也纳”之城,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音乐艺术的高度发达与兴盛的原因,这仅仅是一个朝代的表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小孩从小学习音乐就是对历史的了解,对自己知识、能力各方面的提高。

钢琴是采用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发声的,现在我们用的钢琴、电子琴、风琴等键盘乐器,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便有人提出过,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制定出十二平均律各音的准确高度的是我国明朝的音乐家朱载堉先生。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形成七个音,称为七音。这七个音是: 宫

变徵

变宫 6

十二音律和七声声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例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十二音律,它相当于我们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过去的。钱德明的观点当即就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和否定。而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到我国的。1962年,李约瑟却在他的书中说,十二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不断的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当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慢慢地就默认了这样的一个说法。当在1978年曾侯乙墓土出了大型的编钟时,有关音律的起源,又一次争论起来了。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即它证实了在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西方的古希腊。慢慢地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把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进行一番比较。另外,我们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的就看出了当时的弦乐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发展。而大多数科技史家认为:音律的认识,就可能出于弦乐。当时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在商代时期,出土的乐器种类逐渐就开始增多了,但此时没有弦乐器出现。最早的弦乐器,出土于曾侯乙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些先进的弦乐器,那么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就会更早,而起源于商代的那些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详细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的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三、儿童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启蒙学习钢琴时,选择专业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选一位专业水平高点、责任心强的,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好启蒙老师,这样才能带好儿童走下去。

2。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需要用左右脑来协调控制身体,使得身体各个部分密切的配合好,所谓:十指连心,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发了我们大脑的协调控制能力,因此通过不断的练习钢琴,我们的大脑就能够得到开发,得到控制,乐感、节奏感和律动感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3.培养儿童独立识谱能力,让儿童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识谱不错的情况下锻炼儿童视奏能力,边看谱子边弹琴,可以先慢练和分手弹奏时都必须看清楚五线谱上的各种符号,并且还能够在键盘上准确的表现出来,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和反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脑眼手的完美配合使儿童的注意力得到极大的培养和提升。

4.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一双灵敏的耳朵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特别重要,学会准确的辨别出不同的琴键发出的声音,准确快速的找出乐谱上的音符,并且能够准确的听到自己所弹奏的东西。还可以让儿童模唱出听到自己弹奏的声音,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培养灵敏的听觉和初步的音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音乐听觉和乐感有非常重要作用。

5.钢琴启蒙教学从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首先从坐姿、手型、触键、识谱等从学习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十分的注意规范。一开始就要养成正确的坐姿,一坐到钢琴凳上就要把那股气质拿出来;每次弹琴都要保持良好的手型和正确的触键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弹奏水平;每次弹琴始终都要认真识谱,首先看准谱号和调号和乐曲中的升降号、还原号以及指法。启蒙学者一定要养成先分手慢练,重点难点反复练习,做到既准确又有效果,同时也要用心去体会,始终要保持养成努力、认真的练琴,不粗心、不急躁的好习惯。

6.在钢琴启蒙教学时,儿童们应该合理安排好练琴的时间,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琴者来说,不可能整天都坐在那里练琴,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每天把学了的知识反复练习几遍,练好就是了。然后在学习的进度上慢慢的把每天的练琴时间加多一点,每次要反复的把一首曲子练好才能进行到下一首,不能东摸摸西弹弹的,要认真刻苦。

7.每首乐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或者要表达一些不同的情感,在向儿童讲述这些背景的时候,能他们的视野开拓得更宽广,也能提高他们的知识,使儿童像海绵一样吸收音乐知识的水分。儿童最先表现出来的是他们的音乐才能,首先学习钢琴为儿童开启了一扇音乐之门,一次我们相信儿童会像水中的鱼一样自由自在的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不断地强大,钢琴已经普及到很多家庭中,小孩也开始学习钢琴,并且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学习钢琴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力和耐力。调皮、好动和坐不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很容易就被周围的事情分散了。现在很多些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总是动个不停,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就报了钢琴启蒙培训班,从开始可以坐五分钟到十分钟慢慢的到一段时间,若有改善说明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练,练习钢琴是训练幼儿意志的一种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需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慢慢的攀登艺术的高峰。

四、儿童学习钢琴的意义:

1、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要求儿童具有自觉,在学习时有自己的规划。面对练琴时间,要合理安排好练琴时间,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和练习,并且长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使练琴和学习不冲突,甚至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乐曲在设定的情感范围内还鼓励大家自己发挥,因此就可以培养出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自信源于一点一滴的付出之后得到的哪一点肯定。当儿童通过启蒙老师的教导和自己下来不断的练习,可以将自己喜爱的乐曲弹奏出来时,那份开心和自豪是别的都无法取代的,有些儿童因弹出来一首自己喜爱的乐曲,是多么的想能弹出第二首、第三首······,这样又能激发儿童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了。儿童在练琴过程中突破一道道的难关,最后成为了一位英勇善战的战士,无形中就逐步建立勇于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自信心。

钢琴是西洋乐器,它发出的声音是优美动听的,非常适合小朋友学习,英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语文)、数字(数学)、音符(音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学习钢琴是许多儿童开启音乐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所以学习钢琴对小孩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所以应该让小孩从小学习钢琴。

参考文献[1]《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张丽华 著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全面教育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开始有了追求,对于艺术开始重视,而钢琴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也因此成为幼儿课外教育的首选乐器。并且家长基于对培养幼儿艺术细胞的考虑,将其从幼儿阶段便送去学习钢琴,低龄化教学已经成为趋势。而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好奇心强、毅力等能力差,并且活泼好动,其教育应当以培养兴趣为首要目的,才能利于幼儿对音乐的长久热爱,有利于其长足发展。

因此,幼儿额启蒙钢琴教育需要被重视。目前我国对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教学方式偏向于死板,难以激起幼儿的兴趣。本文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止于幼儿钢琴教学,从钢琴教学入手,更对幼儿音乐教学提出展望:摆脱僵化模式,注重心理与兴趣发展,也可被应用于广大幼儿教育领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长足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幼儿身心特殊性进行启蒙教学

幼儿身心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喜欢被称赞、注意力短暂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钢琴教学时必须要抓住他们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那么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必然途径,比如,可把音符比喻成小动物,把五线谱比喻成小动物的家,把弹音阶比喻成爬楼特等。在进行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坐姿、手型、识谱等正确。总之,教师在进行幼儿钢琴启蒙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把幼儿身心特殊性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幼儿独特的心理特点,创新有趣的教学方法。

(二)让幼儿感受入门,萌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首先要有兴趣,自己要学,自己想学,只有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始终保持热情,克服困难,一如既往的学下去,最终获得成功。那么学习钢琴也是一样,“只有幼儿有学习钢琴的热情,他才会每天乐于接受教育,这是学习钢琴的先决条件。”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往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时,我们家长、老师就担任着重要的责任——对孩子要多加观察,引导和熏陶,慢慢地去发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那对于幼儿的钢琴教学,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首先我们可以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先让老师弹奏一曲优美的曲子问小朋友好不好听?想不想学习?让孩子们体验到钢琴美妙的音色,从而觉得学习钢琴是一件非常快乐、开心、的事,并很愉快参与这件事。或者让会弹钢琴的小朋友弹奏一曲好听的歌曲,然后进行表扬,在他们和会弹的小朋友之间做一个对比,从而产生羡慕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欲望,最终让他们喜欢上这个乐器。其次,“对于节奏感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活动来让幼儿掌握,任何音乐都是以节奏展现自己的生命力的,”老师也可以在节奏方面进行专业的教学,从而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与热爱。最后还可以让幼儿唱自己喜欢的儿歌,一边唱边做动作,而老师就用钢琴伴奏,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同时,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总之,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幼儿觉得上钢琴课特别有意思,逐渐对学习钢琴产生兴趣。

(三)给予奖励,增加幼儿自信心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予奖励,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一些小奖品,一些鼓励的话语,在他们训练的钢琴上写下表扬的语句。这些奖励可以在他们完成作业并且态度认真情况下进行,或者是钢琴考级顺利通过的情况以及上课积极热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教师利用这些正面积极的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增加孩子的自信。

三、对幼儿采用针对性的启蒙教学方法

(一)选择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曲目

幼儿对事物的喜好来源于兴趣,因此在其幼儿阶段进行钢琴启蒙教育的时候,应当选择富有童趣的,节奏欢快的曲目。因为这个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灵十分单纯,不容易产生忧伤的情绪,即使有一些不开心,他们也做不到去理解,所以如果强行要求他们去演奏一些情感丰富忧郁的歌曲,甚至枯燥地对情感进行说教,他们不容易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若选择曲调轻快的幼儿歌曲,一方面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音乐能对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弹奏欢快的曲目,能够培养幼儿乐观的心态,对于其教育有很大的好处。

同时,选择曲目时,“除了主意形象性与欢快性,还应当注意适龄性”。幼儿学习能力强,但如果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容易让其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懂得如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目前市面上的钢琴教材上面均有必弹曲目和自选曲目之分,也有难易程度的分级。必弹曲目大多是难易程度符合当前年龄的曲目,而自选曲目则会有点难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视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对于领悟能力优秀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学习自选曲目,也不至于让他们觉得单一,对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多给予耐心,注意培养兴趣,引导情感,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

此外,要注重幼儿的练琴习惯,而不是单纯注重于弹奏技巧。有了良好的练琴习惯,才能培养耐心、专心的习惯,对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习惯也来源于兴趣的激发,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方可有耐心练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时期,应当着重培养兴趣,相辅相成地培养兴趣和习惯,最后培养技巧。

最后,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幼儿熟悉的歌曲,熟悉的曲调能让其在刚接触的时候摆脱陌生的恐惧感,也会更有信心和兴趣,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雪绒花》等,这些歌曲朗朗上口,曲调也简单欢快,是初学者很好的选择。

(二)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想象力就是能不能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对于抒情的曲子,若是没有想象力,则不能很好地理解感情,弹奏出曲子想要抒发的情感,演奏会变得“流于形式而缺少内涵”;对于赞美景色的曲子,若是缺乏想象力,脑海中无法构建图景,无法生动地表达景色,达到使听众听着曲子就能联想到情境的效果,也无法将作者对于景物的惊艳之感表达出来。总之,有了想象力,才可以去理解歌曲,从而很好地表达,用真情实感去演奏,才能演奏出乐曲的灵魂,这才是钢琴培养的最高级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掌握一定的技巧,去构建幼儿的想象力。首先,要擅长打比方,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他们倾向于从简单的方面去理解事物,也对身边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因此教师需要从孩童化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用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 循循善诱,培养想象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兴趣。其次,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也可以带领其更加投入课堂,充分调动起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引导,因此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逐步诱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这种方法比灌输式的生搬硬套要有效得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应当有所准备,积极思考,提出有趣不刻板、有深度却不过分为难的问题,真正做到引起幼儿的兴趣,也不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应当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去选择一些自己容易理解的曲目,更有发挥想象力的余地。同时每个人对于歌曲的理解不同,正是因为相异的理解,才能让歌曲从不同的人手中演奏,取得不同的效果。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不应当用单一的思维去局限,也更有利于其想象力的发挥。

总而言之,正确有效的钢琴启蒙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正确、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才能对幼儿以后的钢琴学习起做很好的铺垫作用。此外,在幼儿钢琴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孩子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逐渐加强演奏技巧训练,教师要熟练掌握幼儿演奏的技能技巧,用科学的方法来练琴;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孩子的钢琴学习与自身的性格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幼儿钢琴教学的质量,使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幼儿钢琴教学浅见 篇7

一、深入了解幼儿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给幼儿进行钢琴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钢琴教学技能技巧和有关音乐知识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各项特点, 深入把握幼儿钢琴教育的特殊之处。因为孩子们所具有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其往往十分好动, 和成人比较起来, 其学习知识的随意性变得更加强、缺少坚持不懈的精神。然而, 幼儿们的好奇心非常强, 极为喜爱新事物, 愿意接受各类新的信息。一位优秀的幼儿钢琴教育者一定要全面了解所教的孩子, 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钢琴的积极兴趣。同时, 孩子们具备了个体的差异性, 教师也要积极了解每位孩子不一样的性格以及钢琴学习的能力, 进而才能挖掘与培养幼儿们的钢琴学习积极性。如今, 一些钢琴教师以及家长使用强制性办法来逼迫幼儿学钢琴, 而且不注重培养其兴趣。长此以往, 弹琴在孩子们的心中就会愈来愈枯燥乏味, 甚至形成反感情绪, 自然难以学好。

二、选用恰当的教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选用合适的教材, 这是落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材选用是不是合理, 必然会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在幼儿钢琴教材的选择中, 应当以循序渐进为基础, 侧重于音乐内容的多元化与灵活性, 从而符合幼儿们的实际心理特点。假如教师一味地教授练习曲以及具有较高技巧的曲子, 就会让学习者快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所以, 精心选用更加系统化而且附有插图与标题的钢琴启蒙教材, 从而能够让学习者们在相当短的时间之中学到大量内容, 而且还始终处于愉快而又活泼的想象之中。最好能够选用配有大量生动而有趣的插图以及CD的教材, 这样一来, 教师即可依据插图来讲解钢琴作品的内容, 并且讲一些孩子们喜欢听的小故事, 从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科学规范的钢琴练习方法

一是明确钢琴练习的时间。在钢琴练习的时间上, 要依据各个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具体情况来明确练琴时间的长短。年龄愈小的孩子, 其注意力集中之时间也会愈短。例如, 四至五周岁的幼儿, 其一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 少的甚至仅仅只有四、五分钟。因此, 家长应当依据自己孩子的注意力来确定学琴的时间。假如孩子一次注意力能够达到10分钟, 即可让其连续练习10分钟, 其后在稍事休息之后再练习10分钟。二是明确钢琴练习的目的。部分家长喜欢为子女规定练习的次数。例如今天一定要把某首曲子弹奏15遍, 导致孩子为了早点完成任务而盲目追求练习的数量, 而至于练习根本没有什么成效。笔者觉得, 每天应当规定练习的进度。例如, 在拿到某首新曲之后, 第一天要求其练左手, 第二天要求其练右手, 第三天先复习单手其后再合手练习, 第四天先练习整首乐曲再找中间练得不熟之处进行重点训练, 第五天加强乐曲的流畅性。如此循序渐进, 才能将每首曲子演奏好。

四、使用趣味性的钢琴教学语言

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依据其该特点, 钢琴教师可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特点鲜明的语言来指导幼儿实施钢琴演奏训练, 让其能够掌握合理的弹奏方式。同时, 趣味性语言对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比如, 在教授1个四分音符等于2个八分音符同时等于4个十六分音符这一关系之时, 钢琴教师可将四分音符比喻为西瓜, 从中间切开, 该四分音符就成为了两份各半个西瓜, 这就意味着半个西瓜等于八分音符, 由此, 小朋友们只要知道了1个西瓜对半切开是2半个西瓜, 那就也能理解1个四分音符等于2个八分音符的道理。同样, 也以西瓜进行比喻, 将半个西瓜从其中间加以切开, 就可推导出1个四分音符等于2个八分音符等于4个十六分音符, 从而让原本复杂的换算关系变得通俗而易懂, 能够让初学钢琴者很快地掌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无论家长们是出于什么目的让孩子学习钢琴, 钢琴教师均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以及恒心, 依据幼儿们的实际特点来实施有针对性的钢琴教学。虽然并非每名学琴的孩子均能成为专业演奏家, 但是必须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钢琴教育教学活动, 让幼儿们的内心充满阳光, 增强学好本领的自信心, 为其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钢琴是一项专业化的技能, 特别是幼儿钢琴教学更是有着极为特殊之处。对于幼儿钢琴教师来说, 一定要深入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 科学应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 尽可能地运用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儿童们学习钢琴的强烈兴趣, 从而开展好钢琴启蒙教学。本文从深入了解幼儿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选用恰当的教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应用科学规范的钢琴练习方法、使用趣味性的钢琴教学语言等四个方面对幼儿钢琴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

参考文献

[1]毕瀚文.关于幼儿钢琴教育方法的改革的探讨[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 (10) .

[2]王麒宇.论钢琴对幼儿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8) .

做好幼儿钢琴教学 篇8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发学习存在局限, 在钢琴音乐活动“手指的灵活”的过程中, 每个孩子练习的重点各有不同, 比如说:音阶、跳音、顿音等等。他们不但在自己的练习中获得一些感受, 又在其他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 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从而有效提高练习效果。在这种过程中, 作为老师要多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条件及情景, 多让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这样孩子们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实际技巧, 音乐造诣得到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强, 通过老师的演奏, 并且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听一些优美的琴声或动听的旋律, 那么就会有大部分的幼儿跟着这些旋律来哼唱, 或者在他们的头脑中想象出一些画面和情景。任何一种学习, 在开始之初, 甚至整个学习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了兴趣, 学习才会产生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 整个学习过程中才会轻松自在, 自觉自愿。作为教师, 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教授。在学习钢琴之初, 幼儿就对钢琴缺乏兴趣, 那么就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阻碍,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那么老师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对钢琴产生兴趣。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认识到, 幼儿对钢琴的认识并不完整, 也许只是听到某同学或某老师弹奏了一首曲子觉得好听, 自己就想学习钢琴了, 更认为只要老师上了一次课自己就会弹奏了, 其实不然。他们不知道学习钢琴就像和学习数数一样要循序渐进, 只要学习钢琴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 他们就会乐于去学。相反, 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次弹不好的曲子或其他困难, 学生也许就会慢慢对钢琴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大多数是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钢琴教学上, 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深入音乐世界, 感受其中的愉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在选用教材上要特别注意, 教材要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符合其学习特征。幼儿教育强调快乐学习、游戏化教学, 钢琴的教材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中, 我发现孩子们很渴望弹奏一些他们熟悉会唱的歌曲, 经常在上课之余单手弹奏一些儿歌片段, 那么我们就要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材来学习, 孩子们才会喜欢。例如《小汤》教材, 里面的旋律简单生动, 插图与乐谱相结合, 很容易让幼儿理解, 并产生兴趣。或者选用《弹儿歌学钢琴》这本教材, 教师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多用一些比喻的手法来启发他们, 特别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关于手型的问题让他们先左手握一个拳头, 然后用右手轻轻放在左手上, 这时候左手拿开, 右手的手型保持不动, 这就是钢琴的弹奏手型, 这时要注意的是右手就像握住了一个鸡蛋, 让右手的手心空起来, 手指的塌陷也可以用比喻来形容, 如像苍蝇脚等。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比喻, 如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还可以形容成“气球”和“蝌蚪”等。

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 让孩子产生兴趣不难, 难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如既往地产生学习兴趣, 幼儿的心理没有发育成熟, 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时时要求表现自己、突出自己。所以, 当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时, 就让他们停下来观摩一下其他的孩子演奏, 适当地加以表扬或鼓励, 让他们产生竞争的心理, 这样便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 表扬和鼓励是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增强学习兴趣的好办法。老师在上课时多对幼儿进行表扬, 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对钢琴学习更有兴趣。在学习方面, 由于幼儿们缺乏意志力, 没有自觉性, 作为家长要适当地加以约束和强制, 每天都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来练习钢琴, 但时间不宜过长, 也不需要规定时间的长短, 只要让幼儿自己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练琴就可以了。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 由于孩子自身的特殊性, 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学习过程的规律是:学习初期进步较快, 然后经过一个明显的停顿期或者退步期, 在学习后期则是缓慢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进步。在对幼儿的兴趣的培养上, 中期是一个危险期, 也就是间接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此时, 前期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即直接兴趣, 已经消退, 再加上快速进步后的突然停顿或后退, 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倦怠等消极情绪。所以, 作为教师和家长就必须使幼儿明白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给幼儿以信心和动力, 多肯定幼儿的优点, 少给幼儿压力, 鼓励他们突破当前的困难。在这一点解决后, 作为教师就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进步过程, 发现一套适合幼儿的, 可以维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要方式的特殊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音乐教育环境中钢琴的学习又是重中之重。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优美的音乐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应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特别是学习钢琴, 既可以使他们增长见识, 拓宽视野, 也可以让他们陶冶情操, 提高素质和文化修养。因此, 把握好幼儿钢琴教学至关重要。只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才能使其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更加顺利。在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 学习钢琴是培养儿童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优质的音乐环境是首要条件, 精心的培养是手段, 孩子审美情操的提高是结果。只有将这二者良好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关键词:现状,重要性,音乐环境,精心培养

参考文献

[1]谢耿.钢琴启蒙.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2]李斐岚.幼儿钢琴教学问答.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6.

[3]林泳海.幼儿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6.

[4]袁静, 董桂双.跟我学艺术.河南音乐出版社, 2006.

幼儿钢琴教学策略研究 篇9

一、培养幼儿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必须在兴趣的引导下,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进而养成成长和发展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兴趣能够很好地促进人们的学习、工作等活动, 能够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动力, 激发人们无限的创造潜能。尤其幼儿, 他们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 尽管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但是, 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 他们对钢琴的好奇心也就渐渐失去, 久而久之, 对各种枯燥的指法和音节练习生起厌烦情绪。幼儿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注定了他们的对钢琴的学习积极性是忽高忽低的, 因此, 幼儿钢琴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幼儿兴趣的激发。即便是幼儿出现了一定的错误, 老师教师在指出问题和缺点的同时, 不能对其进行讽刺和挖苦, 防止幼儿对钢琴产生厌烦情绪。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语音思维出发, 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话语启发和指导他们。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步和优点, 并进行表扬激励, 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与收获, 满足与喜悦, 建立良久的兴趣。例如,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 他们对事物的感知都是具体的, 可观可感的, 无论是教育幼儿识谱还是教学生演奏, 最好能够运用比如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 学生在练习钢琴音节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说, 音节就像我们爬楼梯的台阶, 一个比一个高, 并指导学生辨认每个白键的名称。同时, 和学生家长培养, 指导家长多给学生准备一些磁带、唱片, 多给学生一些钢琴音乐会的视频或者演出, 让学生感知钢琴演奏的气氛, 增强他们的兴趣。通过打分、奖励等方式及时给学生更多的认可和鼓励, 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随着兴趣的强化, 学生渐渐养成了练习钢琴的习惯, 就会努力学习钢琴演奏, 逐步提高演奏技能。

二、注重因材施教, 坚持循序渐进

教师教学过程中, 一定根据学生的不同资质和发展空间,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进度安排。每一个幼儿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对音乐的感悟也相差很大, 提高的程度也因人而异, 这就要求幼儿钢琴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 因材施教, 不能一刀切。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幼儿, 一节课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演奏知识和技巧, 多给学生的安排一些任务, 教学的进度就可以适当放快一些。对于基础较差, 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 就要有针对性的辅导, 并留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幼儿进行更好地接受和消化, 教学的进度就要放慢一些。

同时, 教学中还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是幼儿钢琴教学, 一定要注重教学节奏, 不能拔苗助长, 坚持循序渐进。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老师渴望学生进步迅速, 一味地追求进度, 造成学生不会唱乐谱, 更不上拍子, 甚至连谱面上的一些记号都不能认识。有些幼儿看似能够弹奏不少乐曲, 速度较快, 但是, 很多基本的要求都不能做到位。不能放松手臂, 手指抬不稳、放不准, 声音不均匀。这样的进程和学习程度都是假象, 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而且养成了不少难以改变的毛病。

三、灵活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特殊的年龄阶段, 生性活泼好动, 天真可爱, 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不能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因此, 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变化, 综合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生动形象的方法, 让幼儿能够在看、听、动、唱、辨等具体实践中, 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初步赏识音乐、表现音乐。

把集体课和个别课结合起来。尽管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课, 一对一指导, 但是, 很多幼儿的特殊年龄状况, 需要一定的集体课, 让他们在集体氛围中感知和学习, 更有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 学习内容一样, 几个幼儿在一起能够消除他们的拘束感, 增强学习钢琴的勇气, 在竞争中轮流弹奏, 活跃学习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 可以组织幼儿端坐在钢琴前练琴, 也可以跟着老师练听音, 或者在音乐声中走步拍手唱歌或者打击乐器, 把握钢琴学习中的听音、节奏、认谱及弹奏练习。注重劳逸结合,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有限, 最多不过二十分钟, 因此, 一定要注重劳逸结合, 上课时间不超过二十分钟, 然后让学生谈心、做游戏, 然后积极上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安排教学内容, 做到劳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喜亮.浅谈初级钢琴教学中教材的使用[J].钢琴艺术, 1999 (01) .

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篇10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学

在素质教育广泛推展的今天,由于钢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气势磅礴、音域宽广、表现力极为丰富、富于色彩变化等因素,以及钢琴教师队伍的日益壮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它,还有很多孩子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学起。并且据研究表明,从小学习钢琴,能使十指指尖与指面在触键中得到不断刺激,加上对手指精密动作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左右脑的协调能力,对儿童大脑细胞的生长、发育都非常有益。这种脑、手、眼、耳、腿、脚的协调并用,多层次、复线条,以及多种技巧的有机训练,让学习钢琴成为儿童智能的早期开发的极具意义的渠道之一。然而,钢琴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作为早期教育的钢琴启蒙教学因为针对的是许多年龄较小的孩子,则更具特殊性。有的人认为,教初学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会弹一点琴就可以教。其实不然,对于一个初学钢琴的人来说,教师是他钢琴入门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有能力和有责任把他引导到正确的、规范的、科学的钢琴学习之路上来。在钢琴的启蒙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和钢琴的感性认识,使其沿着从喜欢到兴趣,最后向志趣的方向延伸。本文就钢琴的启蒙教学,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应着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广仁先生曾指出,现在琴童学的太苦、太累,有的只是硬学,对培养孩子的乐感不利。周广仁强调,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而不是死练技术。对于正常幼儿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喜欢唱、喜欢跳,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培养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比如,我们可以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做做手指操,或编个儿歌、顺口溜,把要讲的内容带进去,灌输给他们,使孩子自己动口、动手。实践证明,通过孩子们自己动口、动手,他们的兴趣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儿童对事物的注意力不会持续太久,所以一次性教的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内,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讲授新知识,余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巩固练习。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孩子以及时的鼓励,甚至更多的赞扬和肯定。

二、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加强识谱和节奏的训练

正确的弹奏姿势在很多钢琴教学的参考文献中都能找到,主要有以下几点:1.琴凳:首先要学生坐在标准的钢琴凳上(最好不用其他的普通凳子来代替琴凳)。学习弹奏钢琴,这是正确姿势的前提。2.体态:学生坐上琴凳后,两脚自然落地或下垂,腰部正直,上身可略向前倾。两手弹奏时下臂尽量保持与钢琴键盘平面平行。3.手型:双手进行弹奏时,上下臂及两手的所有关节(含肩关节)要绝对自然放松,尤其是腕关节及所有指关节必须自然、放松、弯曲;手背是至高点,手腕不得高于手背;腕关节起调节作用,手指与手掌呈拱形,整只手就好像握了一个鸡蛋一样,每个手指都自然、弯曲地落在一个琴键上。4.触键:手型正确以后(弹奏时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手型),接着就是弹琴(即触键)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触键的正确部位是指尖,大拇指则是用指头外侧前部触键。

识谱和节奏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学习中边看、边弹、边唱、边数拍子,不但可以加强识谱的熟练程度,还可以让孩子对键盘更熟悉。这是一种“一心多用”的好方法。另外,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节奏的特点,如用“一上一下分别为半拍,合起来为一拍”的击拍法来教学,可以收到让人惊喜的好效果。这也是针对钢琴启蒙对象的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总结出来的方法。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手指力量、性格、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材。例如,在教学方法上,可对调皮好动的孩子多一些约束,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又如,针对孩子们在学琴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使用不同的教材:如让手型不好、手掌较软的孩子多弹奏固定五指位置的练习曲;让手指灵活性较差的孩子多练习《哈农》等训练手指灵活性的教材;对本身对音乐兴趣一般的孩子多布置一些耳熟能详、旋律性强的乐曲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鼓励乐感欠佳的孩子多听录音、开口唱旋律,并在平时练习中多加一些旋律性和节奏感比较强的舞曲。这样,利用这些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可以使孩子们在提高弹奏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国著名的钢琴家刘泽民曾说:“演奏音乐不只是无动于衷的把音符干巴巴的演奏出来,而必须要体会音乐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置身于音乐当中,运用所学的技术手段,把内心感受到的的音乐情感表达出来,这样的音乐才能感人,才能抓住听众,让人产生共鸣!”

由此可见,音乐情感的表达异常重要。在孩子的初学阶段,教师对孩子在音乐情感理解和表达上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比如采用“四手联弹”或与孩子共同完成一首曲子的方法,让孩子亲身体验,并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乐曲在音乐方面的处理手段和方法;也可以采用让孩子开口唱的方法,让孩子逐渐产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钢琴启蒙教育对于钢琴学习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处于启蒙期的儿童学习者。虽然儿童学习钢琴的目的各异,但孩童时期的钢琴学习经历一定会对他日后性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全、智力的发展、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其他各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孩子学习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钢琴来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应该是每一位钢琴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幼儿钢琴教学 以培养兴趣为主 篇11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玩心很重的孩子,对钢琴的喜欢仅仅因为好奇,于是制定诱导、趣味教学、鼓励演出(比赛)三大环节来引导楚楚学习。

第一次见面时,楚楚给我的印象是活泼又聪明,手指又长又饱满,是学琴的好材料。我问她为什么喜欢钢琴,她想了想说:“钢琴声音很好听,比较好玩。”我继续问道:“你喜欢听钢琴曲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我便开始弹奏贝多芬的名曲《献给爱丽丝》。

楚楚听了之后高兴地说:“我们午睡的时候就是放这首钢琴曲的。”我继续诱导:“那你想学吗?”楚楚很肯定地点了点头。“很好,来,我来教你怎么弹。”

我教她用右手单指弹奏,自己用左手伴奏。“好听吗?”我问道。“很好听,陶老师,我想学这首。”楚楚很期待的看着我。“没问题,但是在学习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把基础打好呢?”

我注意着她的反应,楚楚歪着小脑袋在想问题,我继续给她灌输思想:“楚楚,你想想,你现在读中班,明年不读大班,直接读小学一年级,好吗?”楚楚马上回答:“不好,一年级的课本很难,楚楚不会做。”“同样,现在你还不会两手弹,就想学两手弹的曲子,你说你能学会吗?”

楚楚“哦”的一声,表示明白了。“在学校里,如果你认真学习,可以多学点东西,还有可能跳级。学琴也是一样,如果你弹得多、弹得好,就会学得快,很快你就会弹《献给爱丽丝》了。” 我的一番话犹如给她注入一支兴奋剂,眼睛都亮了。我知道第一步目标已经达到,于是开始进入教学环节。

幼儿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觉性不强,因此切忌以单调的教授、讲解、示范等手段教学,而应重视其兴趣的培养。

如在教授《小汤姆森》第一册湖上天鹅时,应向孩子描述乐曲的意境,让孩子如身临其境,更能激起其兴趣,将自己想象成天鹅在翩翩起舞。如此这般,她将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乐在其中。孩子大多不喜欢枯燥的练习曲,尽管有些练习曲音响效果还是不错的。

拜厄初级练习曲前几十条比较简单,而且为师生四手联弹。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四手联弹的作用,配合孩子的练习。这样做优点在于,四手联弹只能在双方都熟练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的进行,任何一方的差错都会造成曲子的不完整性。通过这种方法,会促使孩子更好的练习,为能配合出和谐的音乐而努力。

另外,在教习双手协作的曲子时,也可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学生弹左手,教师则配合右手,反之亦然。实践表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她们能专注于单手,并从中听出自己的不足,如节奏、音色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到第二周的时候,楚楚妈妈就高兴的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楚楚现在很乖,每天总是很自觉地练琴,一周弹的时间比一个学期还要多。

一个学期过去了,楚楚已弹到《小汤姆森》第三本,拜厄也弹了不少,还包括哈农等。第二步方案也收到预期效果,只剩下最后一步。

楚楚本身就活泼好动,在幼儿园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我鼓励她多多参加各类比赛。正逢第十届市幼儿器乐大赛,我建议她参加,并精心为她选择曲目。临比赛还有两个月,楚楚比以前更加勤奋,遇到问题马上打电话给我。比赛那天,我陪同前去,参赛选手很多,胆大的楚楚也不禁有点害怕,我鼓励她:“什么都不要想,平时怎么弹,比赛也怎么弹,我就站在台下看着你。”比赛发挥得还算不错,得了三等奖。因为这次获奖给楚楚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学琴也更加勤奋。

幼儿钢琴教学的点滴思考 篇12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指出:“每一门类的艺术, 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形式。师徒传授课和集体传授课这两种方式的差别, 在任何领域里都不会像在艺术领域里那样明显。没有几千年也有几百年, 学生总是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学习艺术。”长期以来, 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 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如何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 如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笔者拙见如下:

一、变换教学模式

钢琴的教学多为一对一的小课, 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输入大量的知识,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普遍的方法。这不仅容易丧失孩子的主动性, 甚至也丧失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变换教学模式就是采取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 替代传统一对一的单一教学模式。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进度快慢的不同, 这是上小组课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上小组课时, 老师要注意安排七到十个程度相当的学生一起上课。人数太少了小组课教学的优越性体现不出来, 人数太多了又难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学习一段时间后, 要根据学生的进度和程度重新调整。对进度较慢的学生在上个别小课的时候进行重点辅导, 给进度快的学生增加一定量的作业。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各尽其才, 又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同样的练习单独让一个人练跟和大家一起练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让小朋友一起练习并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意识再加入些游戏规则, 就可以变枯燥为有趣。

以音阶的练习为例, 可以安排七到十个学生在一起上课。让学生们弹同一条音阶, 弹错音的就算为失败, 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练习音阶的枯燥, 还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在对幼儿进行简单的乐理知识学习的时候, 也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例如, 在教孩子们五线谱知识的时候, 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五线谱并标出高低音谱号, 用一支笔来指着黑板上的符号, 看谁答得又快又准。在上小组课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各样的小比赛, 比赛的项目很多, 任何要求学生做到的都可以成为比赛的项目。可以比手型, 比识谱的能力, 比弹各种调式的音阶等等。

钢琴课基本上是以指出问题为主, 但是也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比赛中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同时也要鼓励那些进步突出的学生。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与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一些钢琴老师在给幼儿上课时, 只是一味的死弹教材, 这对幼儿来说实在是枯燥的很。这就要求老师丰富教学内容, 一切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出发。要尝试着用游戏化的方式, 采用感受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方式, 对幼儿进行钢琴教育, 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欢乐中掌握音乐知识。建议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变单一的钢琴教学为丰富的音乐内容。老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让学生摆脱老师和书本的束缚, 在音乐天地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尽情的去展示他们自己的才能。

例如, 在教幼儿学习弹《幼儿钢琴入门指导》第二册《轻轻的划》这首小曲时, 就要求学生填词弹唱“在湖上, 在湖上, 我的船儿轻轻划……”。有的学生唱着唱着还停止了弹奏跳起舞来, 课堂的气氛甚是活跃。这也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在此后的教学中, 我便很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 自由创新, 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

有时候还可以在学生学习一条旋律易弹唱的曲子时, 也会让他们根据自己弹奏的感受去给谱子填写上一些歌词。例如在学习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一册《很久以前》这首曲子的时候, 会让每个学生试着为这个曲子填词。然后在小组课上让学生一一表演, 让同学们去相互学习, 相互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音乐, 去抒发他们的情感。

在小组课上, 老师还可以放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孩子们进行节奏的训练。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打击乐跟着音乐进行节奏的练习, 让孩子们开心地玩同时也开心地学。老师还可以加入日常的生活动作, 为学生们设计一套律动操。例如生活中拍手动作、刷牙动作、踏步动作等等。在节奏的练习中, 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这不仅加强了孩子的节奏感, 也加强了孩子的协调能力。

三、体验角色转换

要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回家以“老师”的角色给家长上课。这就要求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 并在给家长上课前做一些工作。通过给家长上课, 学生不仅有了一种被肯定的感觉, 学习的时候会更有动力, 而且给家长上课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家长也要耐心地去听孩子的讲解, 并不时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 跟孩子进行讨论, 让孩子通过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去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家长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孩子从中体会到成就感, 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上小组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轮流做“老师”。例如在教学生们学习连音的时候, 让已学过的学生去指导还没有学的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老师可一旁观看并随时给予指导帮助。然后老师再检查“被教”的学生, 看他们的掌握程度, 如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的体验过程, 不仅让学生体会当老师的乐趣, 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和牢固。

在此, 也要求老师由“教书匠”转变为“促进者”, 如今的教育现状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也必须从“教书匠”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教师作为促进者, 要求引导孩子知道要如何进行学习, 让孩子懂得如何去获取有用的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要指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孩子的学习动力。通过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变, 让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学习, 也让孩子知道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让他们从单纯的被动式接受知识逐步转变成主动解答知识。

上一篇:有效的英语课堂导入下一篇:反季节繁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