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学设计

2024-06-06

做好教学设计(共12篇)

做好教学设计 篇1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当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拓展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既可以形成写作梯度, 减轻学生们习作的难度, 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巩固。

关键词:阅读教学,巧设拓展练习,写作能力

《新课标》对初中生作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做出了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设计“拓展练习”训练, 以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巩固。那么如何恰当地设计“拓展练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以课文为最初凭借,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为最终目的,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 导学练相结合,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模仿范文, 进行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而仿写就是在阅读范文和学生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教学中, 教师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 适当指导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训练。如学习《老王》后, 我们可以仿照文中对老王传神的外貌描写仿写班中的一位同学外貌, 以加强对内容的巩固, 这样既可以形成写作的梯度, 又容易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变“要我说、要我写”为“我要说、我要写”, 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扩展补充, 学习扩写

扩写是为原文添枝加叶, 生发、扩充其内容的写作训练。扩写时要忠实于原文, 且为了突出中心, 要扩展那些值得扩展之处, 同时情节的发展要合乎逻辑, 人物的性格前后要一致。如教学《石壕吏》时, 我先引领学生梳理文章大意, 再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试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接着根据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扩写。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 适当加入自然环境渲染气氛, 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描绘具体环境下人物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生动再现了差吏的凶残、狡诈, 老妇的贫穷、悲惨, 学生还补充一些被诗人隐去的情节, 如战争的具体情形和三个儿子情况。扩写时, 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作, 进行组织选择, 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 又可以给学生一次练笔的机会。

三.变换形式, 进行改写

改写是在不改变原文基本思想的前提下, 根据规定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改造的写作训练, 改写只侧重于改写原作的形式。如改变体裁, 将诗歌改成记叙文;改变叙述角度, 将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改变结构, 将顺序改成倒叙, 重新组织材料;改变语体, 将文言文改成白话文等。如将《与朱元思书》改写成现代文。学生首先将语句逐一翻译成现代语, 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描绘出自富阳至桐庐奇异的山水图画。这样的改写既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 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神奇想象, 学习续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虽然结束了, 但含蓄的语言让读者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样的文章给读者留下了“空白”, 留下了想象再创作的空间, 对此, 我巧妙设计“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对文章结束后人物、事件继续作合理想象和创造, 去补充“空白”, 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精神, 品读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道:当我的父母发现船上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 决定改乘另一条船回家。这样的结局很平淡。为了让文章情节再起波澜, 人物形象再鲜明些, 我这样设计“拓展练习”:1、如果我们在船上遇见一个百万富翁模样的人像于勒, 情节发展会怎样呢?2、如果穷苦潦倒的于勒又回来了, 情节发展会怎样呢?根据预设的情景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文章的结局。学生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具体故事情节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仿写。这样的再创作,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内容, 又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做好教学设计 篇2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份好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设计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选择要公道选择公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公道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为准。二.目标制定要正确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三.重点难点要把握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碰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轻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终极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四.学生水平要了解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五.学习方法要恰当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怎样选择学生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纵、发现、讨论、回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六.教学方法要精选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的做法是:一个知识开真个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如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和实际情况择优选择。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熟悉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七.题目设计要精当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目多,而在于质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爱好,要能层层深进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题目,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题目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题目。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题目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碰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进步教学效率。八.考虑细节题目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题目固然是一些细小的题目,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题目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题目。细节题目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题目;有前后衔接题目;有教学设计题目;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题目等;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有通盘问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题目,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九.教具和课件预备要充分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纵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纵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但课件究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教具起多媒体课件来更具有真实性、更直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公道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十.练习设计要精当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呢?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目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进步题要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目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进步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具到,不要均匀使用气力,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轻易混淆的知识,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历史上的今天:2108…2010-11-29青丝再现5 2010-11-292108…2010-11-29福州森林公园之旅2010-11-29福州森林公园之旅2010-11-29

做好教学反思 提高科学教学 篇3

一、课堂反思,从学生目光中来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民主的对话,把自己融入學生中,体验学生生活。

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才会有顿悟、灵感、智慧、想象等多元开放的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反思可以从学生目光中开始。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入,师生情感的不断融合,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它可能是学生在课堂上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质疑,也可能是教师一个长久困惑的突然解决。这些智慧和思维像一块璞玉,如果加以反思和雕琢的话,就可以让教师获得既新颖又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积累。这些经验和积累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心灵的碰撞、目光的交流获得的。

人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智慧,我常常从学生眼神中观察,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概念知识、是否理解了题意和思路,是否明白了为什么,还从学生的眼神中捕捉学习的好奇心、好胜心、好动心。同时,我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他们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对我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等。对这些信息我一一进行认真反思,以此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举一反三,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育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二、课后反思,从教师教学反思中来

课后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更新理念、调整计划、改变行为和态度。课后反思要从教案设计、语言技巧、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情感调控、应变机制、习惯培养、合作协调等方面展开。

曾经有人向一位特级教师问道:“在教学这个岗位上许多人都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而你却成绩卓著,您有什么秘诀吗?”教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每节课后我都会对这堂课运一下神。”我想这种“运神”应该就是通常所说的反思了,正因为他坚持反思,每天都有收获,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从而成为人人羡慕的特级教师了。

反思日记是重要的反思手段和办法,可以积累第一手宝贵资料,近年来,我努力记下感受、思考,将点滴积累升华,把这一串串“珍珠”串起来,得到的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课后反思,不仅使我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还提高了科研能力。

三、专业反思,从同事的切磋中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事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交流切磋中,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另一个角度来感觉自己,使我们看到真正的自己。和同事讨论对话,可以传递教学经验实践及观点看法。在与同事交流中,我能受到启发,从中反思他们的思想,用以检查、重构和扩展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教师应时时感到这面镜子的重要性。

我从教十八年来,上了不少公开课,去年我上科学课的公开教学《光的原理》之前,在对一个小环节的处理上,大部分教师认为可以,有一名教师却有不同意见。经过再三反思后,我采纳了一位教师的建议,上了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四、理论反思,从阅读学习中来

教师的专业还有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经常听到有教师说:“我也想研究一点东西,但就是没发现有什么素材。”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好的素材,也不是我们缺少发现好素材的眼睛,而是我们没有重视它们。在阅读学习中反思,会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实现反思的最高层次。理论反思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实践。从理论中反思,可以使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少走弯路,减少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而这种遗憾也恰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反思,使人的思想不甘平庸;反思,会使可遇而不可求的教育教研灵感飘然而至。同仁们,优秀教师成长=学

习+实践+反思。让我们每个教师都来重视反

思吧!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柴家门

做好预习内容设计 促进高效教学 篇4

一、预习内容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

班级教学, 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 个性特点也迥然不同, 学习能力也就不同。学习一般的同学对较难的内容, 常常是无所适从;学习优秀的同学对没有难度的内容又不感兴趣。内向型的同学, 你让他针对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他们较容易完成;外向型的同学, 他们思维活跃, 想象力丰富, 敢于创新, 勇于表达, 你让他们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 他们会比较感兴趣。如就课文精彩句段作出自己的评价, 联系生活谈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等等。所以,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学习, 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也让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 充满活力, 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预习内容设计, 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下面是笔者一次公开教学所作的预习设计。

课标教材语文版七年级 (上) 课文《小巷深处》预习内容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执着、揶揄、哽咽、造孽、蹒跚、憧憬

3.阅读课文, 说说盲母亲对女儿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哪一处你最感动的说说理由。

4.找出文中体现“我”对母亲感情变化的词句, 并说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读完了这篇课文, 我们会有无限的感慨, 掩卷之余, 我们也会联想到了父母、长辈, 这十三四年来对我们的抚育和关爱。同学们, 你们感受到了吗?请说出一两个细节, 与同学交流。

6.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 爸爸妈妈不知为你们做了多少事, 操了多少心。作为儿女, 你为他们做过什么事吗?如果做了, 谈一谈。

7.读完这篇课文, 文中哪些词、句、段富有表现力, 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8.你想展示一下你的绘画本领吗?请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配上几幅插图。

9.课外搜集有关母爱及亲情的名言、诗歌、文章、音乐。

这9个题目体现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1) 识记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3) 理出文章情感线索。 (4) 联系生活积累, 理解文章主旨。 (5) 品味语言, 提高鉴赏能力。 (6) 迁移运用及创新能力。 (7) 搜集资料的习惯。

这些题目既关注到学困生、内向型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避免了优秀生、外向型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全方位的兼顾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而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给课文配插图”这题, 有画画基础的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细节, 画了“母女相聚”图、“太阳下卖冰棍”图、“瞎妈抱孩”图、“小巷深处”的场景图。看着这些图画, 笔者甚是感动。从这些图画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把握以及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二、预习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践这一教学理念, 首先得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来自哪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建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不同的角度来解答, 而其中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就是学生永远是阅读的主人, 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体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加强与学生生活的沟通与联系。因此, 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 在预习内容设计中注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 以促进课堂对话的展开与深入, 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如笔者执教《小巷深处》所作的预习设计5、6 (问题见上文的预习内容设计) , 学生的回答是:

生1:“我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夜宵, 这是妈妈对我的爱。”

生2:“妈妈给我盛饭, 快盛满时, 她就用饭匙在饭上压一压, 再添一些, 直到碗内空隙都填满为止。妈妈给我满满的一碗饭, 就是给我满满的一碗爱心!”

生3:“夏天的一个夜晚, 停电了, 没有风扇的‘服侍’, 爸妈受不了, 只能在门口乘凉, 可是外面没有风。我见状, 急忙拿着两把扇子帮爸妈扇风。爸妈突然感到一阵凉爽, 看见是我做的, 妈妈抱起我, 爸爸夸我是好孩子。我心里美极了, 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 也从行动上培养了亲情。

实践证明, 这种极具生活气息的预习内容, 学生很感兴趣。它沟通了课堂内外,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家庭生活资源及学生的生活体验, 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

三、预习内容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语文教学,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整体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学习鲁迅的《故乡》, 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离现在较远, 学生要想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 不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是不可能的。因此预习内容时, 就要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查找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创作;查找作者的写作缘起;查找当时的时代背景, 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投影来展示自己筛选出来的资料, 而这些资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鲁迅在这篇小说里所要表现的深刻主题。

再如《小巷深处》预习题9, 学生利用网络一下子找了二三十条有关母爱、亲情的名言, 还摘抄了很多有关母爱的诗句。这真是让我感动不已!可见, 组织学生上网查找、搜集学习资源, 是培养他们收集和积累的好方法, 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在作预习内容设计时, 不妨也设计这样的问题。

四、预习内容应注意文体不同, 重点不同

文章的体裁不同, 预习的重点也不同。如:记叙文的预习, 要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 熟读精思, 从而确定人物刻画、事件的描述、情感倾向和立意选材等预习重点。下面是笔者的一次研讨课———执教鲁迅《故乡》这一课所作的预习内容设计。

1.反复阅读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请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这一行踪给全文分段, 归纳段意。

2.找出文中描写故乡自然环境的段落, 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找出文中写“我”、“回故乡”、“离故乡”感受的句段, 思考作者为何有如此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的段落, 反复阅读, 根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分析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的性格特点。留意文中对中年闰土语言描写中省略号的运用作用。

5.找出文中耐人寻味的句段, 并加以理解。

6.根据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文中描绘的故乡二十年前后的景象及作者的感受归纳小说的主题。

7.上网搜索《故乡》的写作背景。

附:《故乡》背景资料: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状况与农民处境。

辛亥革命后, 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 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当时, 军阀各霸一方, 各有后台, 在国际帝国主义的操纵支持下, 混战不已;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从人民身上搜刮的军费猛增。仅皖系军阀的军事预算, 1918年一年就高达两亿零三百万银元, 比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在1910年的全部军费还增加了将近一倍……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 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双重的压迫, 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 日益贫困化,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1921年1月, 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 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 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 百感交集, 思绪万千, 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 创作了小说《故乡》。

以上预习内容紧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设计。引导学生如何把握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并通过这“三要素”及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及选材, 充分体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议论文预习, 要让学生先把握题目, 以题目来发掘中心论点, 重点放在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和论证过程的严密上;说明文则让学生先把握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理出说明顺序, 研究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把握说明语言的特点;文言文预习则应放在文言词汇的积累上, 做到字字落实、句索要旨。

总之, 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抓好预习环节, 是促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从课文出发, 积极开发、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 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高效的学习。

摘要:优化预习内容, 促进高效教学。预习内容要有层次性和差异性;预习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预习内容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预习内容应注意文体不同, 重点不同。

3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篇5

依据《蓟县中小学干部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实施细则》中有关教师基本功培训的相关要求,按照本学年校本研修计划,我校校本研修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关于对教师进行教学学设计能力的培训。今天,我们集中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学习研讨,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一)应用范畴不同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後自我分析等项目。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常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而不利于他们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它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围绕媒体而展开课堂教学的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也非常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因而从传播学的角度上看,制定教学目标和实施评价在教学系统中分别具有前瞻和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五)包含的内容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课题,课型,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过程使用及教学评价等6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6个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的心中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真正恰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

3、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

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

由于教学目标是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在认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够达到的新水平。因此,在陈述教学目标时要具体明确,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 体行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陈述词要具体、鲜活。二是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三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

4、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研究、自主体验、自主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可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自主参学习活动已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2)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

我们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一是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二是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是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4)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

特别要指出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5、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值得我们探讨。

9(1)过程设计意图

现代教学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

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教学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2)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 10 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6、教学自我评价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原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生成)、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 11 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

三、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

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四、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一份好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设计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

(二)目标制定要准确

目标准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 16 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要把握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学生水平要了解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复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 17 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五)学习方法要恰当

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怎样选择学生的学习方法呢?首先,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不管教什么知识、上什么课都使用指导发现性学习法、独立发现性学习法、创新性学习法,而把传统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法一律废除,这样教学只能是浪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操作、发现、讨论、归纳、猜想、论证、自学、交流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问题质量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要能层层深入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问题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问题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八)考虑细节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然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也能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细小的问题也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问题;有前后衔接问题;有教学设计问题;有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指导问题等;以应付课堂教学中的特发事件等,做到万无一失。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有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使课堂教学自然、流畅、扣人心弦。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多媒体课件和教具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好以后,教师还要先进行操作演示,看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作如何改进,确保课堂演示万无一失。但课件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教具起多媒体课件来更具有真实性、更直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如何做好创新教学 篇6

语文教坛这几年真是太热闹了!单说这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层出不穷!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网络模式……真是花样迭出!各种新鲜面孔粉墨登场,叫人应接不暇。在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上更是模式泛滥,似乎无模式便无创新,便是落伍、不合潮流。

其实,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师见模式则取,不顾实际,原样套入课堂,令人担忧。语文教学本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怎能用单一的模式去运作?课堂教学主客体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一种模式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尤其是许多青年教师在众多的模式面前迷失了自我,一味地生搬硬套,“模式”便成了“定式”、“套式”的代名词,这更是违背了模式探索者的初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坛,理应百花齐放。为提醒广大同仁慎待教学模式,远离课堂套式,创造灵活多样的课堂风格,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生搬硬套课堂模式只会消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对教学规律的背离。无论是对模式的借鉴还是创造,都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

过去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显然难以适用现代教学,北京、上海的中学适用的课堂模式就不一定适用于黄石的中学课堂,在重点中学适用的也不一定能用到普通中学里去。学习、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学生的知识状况也就不一样。接受能力有别,学习的需求也就各不相同。教学应该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就要因地制宜,怎能一“套”了事?

有一年我在高一年级任教,受学校委托到黄石七中兼任同年级的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它使我真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同是讲授《项链》一文,在二中完全可用所谓的讨论模式,而在七中就不能以讨论为主了,在那里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启发与提示。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充分满足其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学习的欢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活动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程序,以期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一切预设的标准形式,力图用现成的模式去指导教学的做法,都难免捉襟见肘,只能导致教学的封闭和僵化,不利于教与学呈良性循环的态势向前发展。

千篇一律只会抹杀教师独特的创造。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有位青年教师在听杨艺芳老师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被其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于是,在他自己讲这一文时,便毫不犹豫地采用了所谓的朗读模式,而朗诵又不是他的长项,课堂上不仅没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反倒让学生昏昏欲睡,兴趣索然。我自己也曾听过不少的优质课,回来一模仿,感觉就完全变了味,不由感慨: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确实,教师的才识、学养有高之分,能力、经验有强弱之别。因此,对不同的教师来说,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就必须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选取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的手段和方法。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文本的多义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解读,在教学中更会突破任何“标准形式”的束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师各有各的招数和拿手好戏,即使是同一个教师,也不会完全重复固定的教法。况且,课堂上时而闪现的灵感火花也会将模式、定式与套式一概烧毁。强求一律,让不同的教师都用一个套路去操作,无异于削足适履,得不偿失。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二种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也违背了教育百花齐放的基本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创和不可重复。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姆雷特”,教学也应当是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教法。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进而形成教坛上百花齐放的理想境界。

一篇《胡同文化》,有的授者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全文范读,震惊四座,他意在引导大家去把握汪曾祺这京派作家的语言风味;有的老师长于分析,重点把握胡同文化的特征与精义,板书设计精美,观者无不深受启发,他意在引导学生去咀嚼文化的内涵;有的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容量地展现北京胡同的全貌,整个课堂都弥漫着现代化的气息。也正是因为听到了风格迥异的课,学生才懂得必须用多种手段汲取丰富的知识,懂得要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懂得一个学习者要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如今风行的教学模式,恰恰是将艺术变成技术,将个性化的劳动变成整齐划一的“正步训练”,这样的课堂何谈丰富多彩?又何来教育创新?消解个性,千篇一律,无疑会阻碍语文教学的正常发展。

校长要做好顶层设计 篇7

作为校长, 我们常选择在开会、研讨中向师生描绘学校发展的愿景, 无论是伟大的教育理想、生动的教育场景还是抽象的教育数据, 愿景总会激起人们的憧憬。但我更愿意向师生们传递学校的顶层设计, 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愿景, 而且指明了通向目标的路径。

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这是毋庸置疑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通俗地讲就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校长迫于家长、社会舆论对学校质量实行片面的评价标准, 过度追求考试和升学成绩, 那么就是对教育目标的异化和窄化, 而且这所学校的顶层设计是有缺陷的。

学校的顶层设计不该满足于描绘愿景, 必须是一份可以实施的计划, 它统筹了学校发展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教师、学生, 并通过高效的管理把德育、教学、教科研等工作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为此, 校长必须对以下一些问题具备清晰的认识:比如, 对学校教育的正确理解, 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 对优势教师和教师优势的清晰了解。

一位成熟的校长必须明白: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 它必然要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关;教育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或者是把人训练成工具, 而是强调体验、探究, 是投入并产出情感、智慧的活动;学校教育的时空不能仅局限于校园, 校园之外的生活学习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具有个人的偏好, 这是允许的, 但学校建设如果具有过多的个人特性, 甚至到了“校如其人”的程度, 则并不可取。那些与办学目标及教育本质相契合的个性、价值观, 才可以融合到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校长的教育理想要比校长的个性更重要, 必须体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国育才的理念, 而不是满足于实现个人“小我”的人生愿景, 如果满足于世俗眼中的一点点成绩, 而忘记了对教育理想的永恒追求, 那也算不上一位真正称职的校长。

校长要对自己学校的发展阶段把握准确。 有位校长说过, “学校是一个生命体, 从诞生到成长, 直至成熟, 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学校的顶层设计, 不应该是终极目标, 应该是有阶段性的。从纵向比, 学校所处的是起步、发展还是腾飞阶段?从横向比, 在区域教育发展框架内有什么样的定位和作用?我们往往诟病落后的顶层设计, 但殊不知过于超前的目标也是有问题的, 随便怎么跳总是摘不到果实, 最终结果只会打击校长、教师的办学信心。

学校的底子不同, 生源基础不同, 师资构成不同, 发展目标定位也应该是不同的。在学校发展起步阶段提出过高的要求, 对普通学校来说可能是揠苗助长;一所优质的学校到了新的发展平台, 如果不确定更高的目标, 可能会在不断的自我重复中磨灭锐气、丧失进取心, 不能成长为一所伟大的学校。就像学生的成长有不同的阶段一样, 校长、教师不能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全部包办学生一生的发展, 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样如此。校长的任期只是这所学校历史发展长河中短短的一个阶段, 不滞后、不过分超前, 如此学校才能取得适度发展。

一所伟大的学校的核心力量在于教师, 因此校长必须了解学校教师的优势和优势教师群体。在价值取向多元、个性越发张扬的今天, 仅靠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打拼, 只能让学校产生局部的变化, 而不能让学校产生根本性转变。只有让全体教师至少绝大多数教师从心底拥护认同的工作, 才能促进学校取得真正进步。所以, 了解每个教师的所长, 因势利导, 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出来的正能量才不可小觑。

主人翁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看到的现实是, 由于校长缺乏对教师的理解支持, 工作举步维艰;校长说的是一套, 教师做的是另一套, 教师动辄以冰冷的“校方”一词评价学校的意图和工作。其实, 大到课程建设的方向、内容和路径, 课堂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 小到一个校园建筑的设计, 都应该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 可以通过制度设计, 比如成立学术委员会, 让教师参与决策并执行落实。唯有这样做, 教师才会慢慢地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那么, 顶层设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对学校而言, 就是核心价值、课程和教学。三者以核心理念为根本, 彼此匹配, 有机衔接。

核心理念从哪里来?要以国家育人目标为依据, 认真梳理学校历史, 挖掘重要的事件、人物, 提炼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老校训、老校歌、老教师、老校工都是学校教育核心理念的宝库。新学校核心理念的确定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 要胸怀民族的教育理想, 从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中汲取养料, 当然也可以关注地方和地域文化。

有些学校提出, “尊重个性, 挖掘潜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 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这一理念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不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为国育才的理念, 同时又直指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这一理念是对教育的终极关怀, 从个人、国家、人类三个维度规定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以此为目标, 不仅激发了学生, 而且培育了学校高尚的育人氛围。

课程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什么是优秀的课程?不同的课程适合不同的学生,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多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契机, 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能, 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赋, 使其内部的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学生生长出飞翔的翅膀, 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自己。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教学是最重要的育人途径。在做教学的顶层设计时, 校长不必为当下五花八门的教学模式所迷惑, 没有所谓先进与落后的教学模式, 能解决自己学校课堂教学所存在问题的设计就是优秀的。因此, 以问题解决为推动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问题, 无非是老问题没解决又多了新问题:满堂灌到满堂问, 不设置情境到设置无关情境, 还有诸如课堂中学生的评价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使用问题等。因此, 校长应该清楚教学设计应从哪个角度切入, 应先着手解决哪个问题。

怎样做好语文阅读教学 篇8

一、教学生学会自测阅读法

所谓自测阅读法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从阅读中寻找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篇阅读, 如果学生能自己根据阅读内容提问题并找出答案, 那他对于整篇阅读可以说是基本了解了。我现在所任教的五年级语文我就是通过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然后自己提问题并找出答案来理解学习课文的。这样做收效还是挺好的, 学生通过这样自学后大部分已经弄明白了, 再经老师的讲解指点他们就全明白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节省了教师讲的时间, 达到了双丰收的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二、让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

我在教学中一般都要求学生用“三读一写”的办法把书本的内容读到自己的心里去。所谓“三读”, 第一遍读:粗知大意, 了解内容, 弄清人物关系, 梳理文章脉络。第二遍读:重点读疑难问题, 精华部分。第三遍读:赏析书中妙处, 勾画书中优美段落, 揣摩表达手法。“一写”就是写出读后感受, 积累书中闪光之处。这样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读的遍数多了, 书的精髓自然会化作自己血肉的一部分。如此, 这本书就真的读懂了。

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对于一篇文章该如何提问, 从哪方面提问, 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这就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

四、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

苏轼说, 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可从古人身上得到印证。古人读书, 四书五经读下来, 才几十万字而已, 但因为这几十万字字字背诵, 已经化作自己的血脉, 所以古时的读书人才能下笔千言, 出口成章。

五、搞好学生的读书活动。

面对真正的“好书”, 读得快不是本事, 读得慢才是能耐。这也就是人常说的———会读书的人既能把书读薄, 也能把书读厚。当然, 这样说, 并不是反对学生多读书, 只是强调小学生不宜一味贪快猛读, 导致只读点热闹情节, 而忽略书中的妙处。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读书也应该是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 儿童就应该读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的优秀儿童文学名著。不但儿童读, 教师也应该读。要想更了解孩子的内心, 只读心理学是不够的, 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活的心理学。

六、指导学生学会与作者的对话

阅读中要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来观察问题, 认识事物。学会与作者沟通对话, 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做到与作者心连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阅读文章。

七、抓好古诗文的教学。

古诗文的教学应重在读, 在多读成诵中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掌握其中心。

做好演示实验 加强直观教学 篇9

经过多年总结,我认为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就是要背好课,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学生的理解程度,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精心选配试验仪器,科学计量所需药品,明确试验步骤。对于仪器规格、反应温度、药品用量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为教师更应该在课前将所讲实验亲自操作,做熟为止,以求出现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更要保证万无一失,完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因为每一个实验,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这个实验本身,同时还要交给学生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更要备全、备齐,最好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

二、要合理安排、规范操作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得有理有序。

演示桌上要干净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药品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耗时,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三、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制取有毒害的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要更加小心,不接触明火。

四、针对不同类型的演示实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常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类型不同,就要采取最适合的教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试验,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既定效果。

1. 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 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由于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掌握的氧气的性质,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如何做好幼儿美术教学 篇10

一、美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思维能力。

幼儿时期的思维虽然不发达, 但是他们总是想出一些很古怪的幻想, 这正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动力, 他们的想法在他们眼中已经超越了现实, 很多问题也无法回答。而美术也是可以让幼儿想出很多的问题, 是他们想象力的展现平台, 幼儿可以把他们的想象, 形成自己的愿望, 再把他们的愿望变成作品。他们在画画时, 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这些成为他们美术活动的学习动力, 美术学习对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培养, 还能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生活与学习, 为以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2. 有利于形成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 如果有一个有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 那么, 他的工作、学习与生活都是有效率也是快乐的。所以, 对一个人的创新素质要从幼儿就要抓起, 而幼儿美术则可以对幼儿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一种丰富的活动, 每个作品都不是一样的, 如果幼儿喜欢画画, 那么, 他的创新能力就随之产生了, 所以, 在幼儿美术教育, 对幼儿的创新素质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幼儿年龄小, 他们的思维较为分散, 所以注意力也不易集中, 有一点点事情, 就可能把他的注意力分散去。所以, 很多家长十分重视对幼儿的注意力培养, 而在教学中, 最让幼儿教师感觉到头疼的就是幼儿上课容易分散注意力, 所以, 教师对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也非常重视。美术则是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的好方法, 如果她对美术感兴趣, 那么, 他会专注的去做, 甚至一直在画。我们在教学中也观察到, 幼儿愿意做的事也会非常专注。所以, 我们可以利用美术培养他们的兴趣, 让她们喜欢美术,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他们引人学习的氛围中, 从而达到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教育目的。

4.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

如果幼儿对一项事物感兴趣, 有好奇心, 那么, 他就会把这件事物有探究的兴趣。但是幼儿的这种兴趣与探究精神不是天生具备的, 而是因为好奇, 才想去弄明白。幼儿美术教育, 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画画, 而是对幼儿对绘画物品的寓意产生一定的影响, 让他们在画画时也会对对物品产生好奇心, 促使他们去根据不同的事物进行作画, 也认识了这种事物。

二、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1.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要有合理的内容, 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要素, 内容的选择对幼儿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也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幼儿来说, 美术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生成特点, 既不要太难也有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幼儿的现实发展有一定的需要, 特别要与生活结合起来, 让他们对所选择的事物感兴趣。贴近幼儿生活, 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选择内容上要对幼儿的思维和视野起到拓展作用,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也要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与幼儿结合真情为, 在现有的教育水平上确实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内容, 中班的美术教材内容要比小班的难一点。如果在小班已经学过的绘画, 在中班就不要再出现了。

2. 创设有趣的美术教学情境。

如何做好英语教学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17-02

1 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SEFC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学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拔,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 1、制作灵活。插图的再创即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 2、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3、广泛教育。让学生参与插图再创造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摆放小拼图到指令位置,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如叫到SB(2B)Unit18 Lesson 70We’ve lost our dad!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文章后,分别勾画出四个人物Dad tina Max a railway officer ,一列火车以及此火车在一小站分轨运行的画面。根据上述几幅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对文章进行介绍,老师就画面进行问答,自然地引入新课,是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 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彩绘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是为思想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觉得透。 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 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体味、启发和点拔,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学习知识。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辽宁省《中学英语创新能力培养实验》英语学科子课题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进行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问中心思想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共学"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拔,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是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是以明显提高。

3 课堂中投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浅论如何做好薪酬设计 篇12

薪酬设计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相一致, 应辅助企业经营策略, 指导人们的行为使之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不应运用薪酬来管理企业组织和让薪酬计划承担太多的功能, 而要尽量使薪酬计划简单易行。

一、薪酬设计的原则

1. 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强调企业设计薪酬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 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须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的薪酬不仅仅只是一种制度, 它更是一种机制。合理的薪酬制度驱动和鞭策那些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因素的成长和提高, 同时使那些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淘汰。因此, 企业设计薪酬时, 必须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 哪些因素重要, 哪些因素不重要, 并通过一定的价值标准, 给予这些因素一定的权重, 同时确定它们的价值分配即薪酬标准。

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就是强调企业在薪酬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薪酬的激励作用, 即企业薪酬 (人力资源投入) 与激励效果 (产出) 之间的比例代数关系, 使薪酬的支付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3. 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外部公平、内部公平, 为了保证企业薪酬体系的公平性, 在设计薪酬系统时应注意, 企业的薪酬制度应有明确一致的要求作指导, 要有民主性和透明度。同时企业要为员工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条件, 并引导员工把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到机会均等上来。

4. 竞争性原则。

在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中, 企业的薪酬标准要有吸引力, 才能战胜竞争对手, 引进所需人才。企业究竞应将薪酬水平定在市场价格的哪一段, 要视本企业财力、所需人才的具体条件而定。

二、薪酬设计的过程

薪酬设计的重点是对内具有公平性, 对外具有竞争力。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 一般要分为几个步骤:

第一步, 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确定薪酬的基础, 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 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 建立职位说明书。

第二步, 职位评价。职位评价是确定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 为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 消除由于职位名称不同、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 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 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科学的职位评价体系是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因素得出工资级别, 而不是简单地与职务挂钩, 这有助于解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等级差异问题。

第三步, 薪酬调查。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水平时, 需要参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薪酬调查的对象, 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薪酬调查的数据, 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只有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职位评估, 并各自提供真实的薪酬数据, 才能保证薪酬调查的准确性。

第四步, 薪酬定位。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 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在薪酬定位上, 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

第五步, 薪酬结构设计。薪酬结构是指企业总体薪酬中各个部分所占比重的构成, 包括固定部分薪酬 (主要指基本工资) 和浮动部分薪酬 (主要指奖金和绩效薪酬) 所占的比例可分为三种:高弹性薪酬模式、高稳定薪酬模式、调和型薪酬模式。高弹性薪酬模式是一种激励性很强的薪酬模式, 绩效薪酬是薪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本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即薪酬中固定部分比例比较低, 而浮动部分比例比较高, 员工能获得多少薪酬完全依赖于工作绩效的好坏。高稳定薪酬模式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薪酬模式, 基本薪酬是薪酬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绩效薪酬等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调和性薪酬模式, 这是一种既有激励性又有稳定性的薪酬模式, 绩效薪酬和基本薪酬各占一定的比例。

第六步, 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体系, 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体系。不论工资结构设计得如何完美, 在实践中都或多或少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 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或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部可以通过员工座谈会、满意度调查、内部刊物甚至BBS论坛等形式, 充分介绍公司的薪酬制定依据。同时为保证薪酬制度的适用性, 公司要对薪酬体系要做定期调整。

三、薪酬体系的建立

1. 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设计。

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采用年薪制, 包括基本薪酬、奖金、股权激励。基本薪酬一般是由个人资历和职位来决定, 是对员工所付出劳动的补偿。奖金是对员工即期业绩的一种激励, 与员工工作绩效和企业业绩紧密相关, 对员工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股权激励使员工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 实现员工与所有者利益兼容。

2. 普通管理人员薪酬设计。

普通管理人员可采用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薪点工资制等, 岗位工资制是根据工作职务或岗位对人员在知识、技能和体力等方面的要求及劳动环境因素来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 可分为一岗一薪制和一岗多薪制两种。绩效工资制是与个人业绩挂钩, 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 还包括员工对企业的其他贡献, 有利于员工向业绩优秀者倾斜, 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工资成本。薪点工资制是把不同岗位的工资量化为若干个薪点, 根据每个薪点的价值计算劳动者报酬, 突出了岗位对薪酬分配的关键性作用, 强化企业经济效益对员工薪酬分配的直接调节作用, 健全了企业薪酬动态调整机制, 强化了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共同实现。

3. 业务人员薪酬设计。

业务人员的薪酬制度一般可采用固定工资制、纯佣金制和混合制。固定工资制对业务人员的薪酬实行固定的支付方式, 但激励作用较弱。纯佣金制是完全以业绩作为计酬的标准, 但保障性较差。混合制是固定工资制和纯佣金制的综合, 既为业务人员提供了收入保障, 又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4. 技术人员薪酬设计。

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一般可根据技术职称等级进行岗位定级和薪酬分配, 在进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薪酬调查, 从内外结合的角度全面完善技术型员工的薪酬体系, 以提高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5. 其他人员薪酬设计。

其他人员工作的重要性相对小, 对他们的薪酬可按市场价格来定, 不进行分类定级, 年终适当给予一定的奖金, 以刺激其努力工作, 奖金多少视企业的年度实际经营状况好坏而定。

四、煤炭行业的薪酬体系

煤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薪酬体系的建立应该把薪酬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的重要位置, 从煤炭企业的战略出发, 结合员工个人绩效考核, 建立新的、适应现代煤炭企业发展的薪酬体系。由于煤炭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仅仅依靠单一的薪酬体系不能全面适应企业薪酬管理的需要, 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的薪酬体系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比如:对于高层管理人员采取年薪制;对于中层管理人员采取岗位绩效制度;对于技术人员采取技能薪酬体系;对于生产人员采取职位薪酬体系。四种体系的结合运用才能更好、更加全面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因此得到增加,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桑奔, 周萍.煤炭企业薪酬体系研究.煤炭经济研究

[3].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4].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电视商业广告下一篇:收益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