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启发式教学

2024-05-14

做好启发式教学(共7篇)

做好启发式教学 篇1

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 这是在教学上多年提倡的口号。也是作为一个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能够使学生的学习,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这对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愿意学;二是要使学生学了觉得有用, 使他们想要学。而且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贯彻始终。

1 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1 上好绪论课和引言课

在我所讲授的工科大学《工程图学》课中, 无论是112学时、64学时、48学时或是32学时的课, 都要讲2学时的绪论课。由于现在学时压缩的较多, 很多老师为了赶时间, 都将这部分压缩, 甚至有的老师不讲这部分内容, 直接切入教学内容。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授课学时, 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搞好开局是取得成功的突破口。讲好绪论课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重要。在绪论课中除了简单介绍《工程图学》教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外, 用更大的篇幅介绍学习《工程图学》的重要性。这一点对于少学时的学生尤其重要。因为少学时《工程图学》课多年来一直处于“要”与“不要”的矛盾中, 而主张不要的主要论点是学了没用。在学习重要性的论述中, 我从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影子说起, 提出空间三维物体和二维平面的关系, 联系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图形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实例, 说明掌握和了解投影理论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其中还注意讲些自己的切身的体会, 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使学生学起来更觉亲切。

至于有些工科专业想不开《工程图学》课则更是不对了, 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 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缺一个很大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说是缺少形象思维的培养过程, 这样是无法培养出高级创造性人才的。作为工科专业的技术基课础的《工程图学》, 怎么能丢掉呢?

不仅要注意上好总的绪论课, 还在一些应用性强或理论较深的章节 (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 内容讲授之前, 讲一节引言 (相当于一章的绪论) 。在零件图一章的引言中, 除了简单介绍零件图的种类和内容外, 着重介绍其应用实例, 结合实物模型和动画,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也像演戏和说评书一样, 要不断地制造高潮, 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减。因此, 除了在绪论和引言课中注意联系实际, 引起学生兴趣以外, 在平时的讲课中也要注意收集一些有趣的事例, 丰富教学内容。

1.2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讲课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 并在课后留些思考题, 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思考中, 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针对学生对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理解不够充分的问题, 增加了零件测绘练习, 以组为单位, 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 在讨论中增强对零件图绘制以及技术要求标注的理解。

为了启发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采用了写测绘报告的形式。如让学生从表达方法的确定、尺寸标注依据、材料的选取和技术要求的确定等多方面全面考虑, 对零件的多种表达方法和技术要求的内容讨论。为了完成这一报告, 学生要通过查阅有关材料, 查找有关材料的特点, 加工方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选取原则等, 将所学投影理论、表达方法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综合考虑。这样得到的正确答案, 与事先简单让学生抄绘零件图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学生们讨论的很热烈, 有的学生回答的很全面, 有些是教师事先也未成想到的。

2 教师如何更好的进行启发式教学

2.1 教师必须热爱教学

只有热爱才能产生动力, 才能想方设法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为无论准备一个好的课上演示, 还是找到一个既贴切又生动的事例, 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没有对教学的热爱, 是无法做到的。

2.2 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知识准备

人们常说, 要“讲出一碗水, 必须有一桶水”。广泛的知识储备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基本保证。为了讲好工程图学课, 不仅注意学习机械方面的有关知识, 还注意补学一些物理、数学和其他专业等方面的知识。平时还注意收集科普方面的书籍, 还经常看些文学作品, 从中汲取有用的营养, 使课堂效果生动。

2.3 教师必须了解科技发展前沿

科学在日新月异的飞快发展, 如果在教学中总是讲一些陈旧的东西 (包括基础课在内) , 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很乏味。因此教师参与科研工作, 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和前沿, 并适当引入教学, 会丰富讲课内容, 使课堂效果更好。尤其是介绍自己亲自参与的工作会使学生感到更亲切。

2.4 教师必须注意博采众长

绝大多数都想把课讲好, 就像每一位演员都不想把戏演砸一样。因此, 每一位教师讲课都有所长。经常听听其他老师的课, 博采众长也是讲好课的关键之一。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习兴趣。而上面讲的几个方面, 也不是孤立的, 应当全面综合考虑。

以上只是多年来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难得全面, 难免有错, 权作为一种观点吧。

参考文献

[1]金铃等.画法几何及机械《工程图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7.

[2]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刘小年等.机械《工程图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7.

做好启发式教学 篇2

万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英语

何渝

【摘 要】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以及在应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谈了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做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已经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逐渐熟悉和采用。但是,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并不能够立竿见影,不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捷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启发式教学应用不当,常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几点体会:

一.

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好直观的启发式教学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二.

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式教学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三.

要运用对比式的启发式教学

它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 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尤其是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以上几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也要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切不能照搬照抄。特别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施以正确的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启发式教学时也应当与其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使之更趋完善和提高。

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探究 篇3

关键字:启发式教学法;启发;数学教学

1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及意义

1.1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力求学生达到思维激活、情感亢奋、潜心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从而启迪学生主动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点拨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得以发生和发展,数学知识、经验和能力得到生长,以从中领悟数学本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由认识的困惑到解疑、由模糊到确定的动态平衡过程。其中能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自然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生成有效的数学探索活动是数学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需要学生充分的思维参与和情感参与,通过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建构和探索过程的体验,达到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其最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迁移能力为宗旨,以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发展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为目标。

1.2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现代启发式教学是创设一种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内因进行学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个性和技能,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两个方面。

2 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2.1 激惑式启发

“思源于惑”,新知识总是在疑惑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巧设疑”,让学生在不断地“激疑”和“释疑”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2.2 引喻式启发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来引喻,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由一个浅显的“比方”,揭示出数学知识中那深刻、奥妙的内涵本质。例如:在整式同类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和实际中的例子相比较,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形象化,在电化教室对一群猪羊的图片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无角的是猪,有角的是羊。这基本就是一个游戏,每个同学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还感到新奇以至于达到情绪高涨,这时抓住时机自然的过渡到同类项的分类中来,分类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学生乘胜追击,很自然的应用刚刚在猪羊分类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数。猪羊的分类(按外部形态)引出多项式的分类(按字母和字母指数)。在初二“根式的加减运算”中也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实际上他们和合并同类项是一样的。这样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并且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接触了数学分类的思想。

2.3 情境式启发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当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新课教学时,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

2.4 其它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很多,除了以上常见方法外,还有讨论启发、描述启发等,总之,数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心理,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而又富于探究的氛圍,使学生乐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一个合格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教会学生什么是真理,这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去发现真理。

3 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本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启发式教学,即体现了教法的革新,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为了克服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形式化、片面化,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转化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启发式教学在课改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启发式教育理念很好的融入课堂,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渐向素质教育靠拢。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废除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被动”变主动学习。

(3)克服启发式教学形式化、片面化,重在参与落实。要将着眼点放在培养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研究启发式提问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版

[2] 张奠宙,李士绮、李俊. 数学教育学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3]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组编,高教出版社.

[4] 曹才翰,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5] 吴宪芳.中学数学教育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6] 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7] 陆书环,博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方雅萍.思维场与数学启发式教学[J].高中数理化(第二版),2008(06).

[9] 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目的与意义[J].数学教学研究,2007(11).

[10] 宋湘晋.谈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J].教学探讨,2004(04).

浅谈启发式教学发式教学任 篇4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一) 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讲”代“练”, 以“教”代“学”, 满堂灌, 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 教师对学生“你不想学我要你学”, “你不会学我教你学”, 不把学生当主人。而在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在“导”字上下功夫, “精讲”上动脑筋, 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启发式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 发表看法, 讨论问题, 编题解答等, 都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二) 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在“导”上, 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 教学目标的制订者, 教学课程的组织者, 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学生求知的启发者, 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学生发展多种可能性、选择性、可变性的调控者, 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引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内心想法和需求,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动机水平的实际出发, 采用风趣讲解, 设疑引思, 模拟演示等有效措施,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在启发式教学中, 如果没有教师的设问、启导是难以想象的。正是教师所提出的启发式问题, 犹如一个个闪光点, 在学生的“头脑库存”中引起碰撞, 迸发出火花, 把学生现实的“惑”和原有的见闻、体验、知识, 认识沟通起来, 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可见, 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 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情感交流, 营造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中国历来比较讲究“师道尊严”。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是天经地义。教师高高在上, 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其权威性不可动摇, 而学生只有处于被接受的状态, 很少有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长此以来, 学生变得不敢想、不敢说, 仿佛学习只要跟着老师就行了, 有的甚至到了“唯师命是从”的地步。这种僵化、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在启发性教学中, 教师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 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导, 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而且还要了解感受学生对设问、启导的反应, 然后根据这些及时给予评价或进一步启导, 甚至改变教法。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启导中也及时获得了反馈信息, 这些反馈信息使学生集中注意调整情绪, 强化正确, 改正错误, 促进学习。只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认知信息的反馈, 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教学才能成功。

(四) “启发式”教学是一个渗透于教学各个环节的可持续的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既不能超越过程, 也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中容易走入的误区

(一) 把满堂门当成启发式教学

把满堂门当成启发式教学的教师认为, 有问有答就是启发,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 从头到尾地满堂问。当然, 启发式教学可以利用问答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 但以满堂问代替启发式, 则是对后发式教学的曲解。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做法只能导致一人被问, 众人无序或一问齐哄, 满堂乱的局面。

(二) 形式主义的启发

具体表现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没有启发性, 常常在显而易见处或众所周知处设置启发点, 从而使启发流于形式, 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启发应注重效果, 应在学生知识、能力缺陷处设疑, 启发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才能启迪智慧, 否则只能浪费时间。

(三) 教师自导自演的启发式

陷入这种误区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教师自己的自导自演, 一言堂当成了启发式。这一教学, 学生听起来头头是道, 对老师很佩服。但学生成了毫无作为的观众,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能力得不到培养。

教师在从事教学中一旦陷入以上种种误区便会使教学效果降低, 目标达成度不高, 教学质量不高, 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必须走出以上误区, 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 认识到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而是教师选择教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在具体运用时要机动灵活, 因人、因时、因环境而确定, 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才能适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减少盲目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误区解决办法

第一, 针对“由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名为“启发”, 实为“代发”的“启发式教学”, 不妨在上新课前, 先让学生预习, 有条件的学校, 也可放映一些有关题材的录像、影片, 使学生发现弄不懂的问题, 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样做, 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 又为实施“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二, “由老师提出问题”可以作为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也应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科学引导而提出。所谓科学设计, 就是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 以达到激励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可供操作的方法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

兴趣往往对要学习研究的目标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怎样让学生产生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比如, 可以借用诸如类似讲英文故事, 唱英文歌等效果, 调动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适时展开主题, 与学生建立起互动的信息反馈渠

(二) 互动参与, 启发思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问题被教师或学生提出并思考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提问、鼓励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示启发、导引学生思维方向不偏离正确轨道。要意识到, 在课堂上,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在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的问题上, 要慎重选择。但不论是讲授法、问题法、发现法还是观察法、演示法等, 目的只有一个, 即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自主能力。启发是着眼点, 是启发学生如何探究未知领域, 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

(三) 以人为本, 给学生平等与尊重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 自主意识被严重束缚, 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蹲下身子, 让下架子, 关爱学生, 成为学生最信任的亲人、最知心的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所需要的是更多的素质型人才, 需要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 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且不断自我提高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型人才的。所以,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客观的需求, 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启发式教学, 是经过实践检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运用科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方法, 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 而且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成长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避免了离开课堂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消极现象。

摘要:启发式教学, 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途。课堂教学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 必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自主性,主体性

参考文献

[1]、黄济.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王大凯, 郭欣.讨论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3) .

启发式教学策略 篇5

学号:2013123034 姓名:于晓婷

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主导,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组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加上教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一、启发式教学法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这要求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思维活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开启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解消化。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思熟虑,讲课时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目标上,以坚持实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现代启发性教学思想与“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的或仅注重人的智力发展的教学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它反对食而化、仿而不创的“学而优”,反对扼杀人的主体精神和个性的“死读书”。因此,现代教学思想反对那种只注重如何提高学件应试成绩的单一化教学目标,它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在教学中从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重学生能力养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

(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师的“教”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承认学生是有灵性、有理性、有感性的能动主体,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上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一种师生为探求知识和真理而共同合作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教师要通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面向全体学生,把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反对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注入式”、“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能容纳不同观点、不同思维方式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民主与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现。

(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这要求教师善于提问善于设问,通过科学而有层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经常性的“茅塞顿开”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教会学生独立学习,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和所学知识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判断、加工、创造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地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训练才可能见效。

二、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的发展性特征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矛盾,置疑设难,观察与思考并重,实验与操作同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循序善诱引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独立地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收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主动性特征有助于学生行为协调。

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教学过程的首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S--0--R过程。就是说,R(反应)不直接取决于S(刺激),重刺激不一定能引起强反应。教师的刺激能否引起学生的反应,关键因素是学生个体内在因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点燃学生炽热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潜力。

(三)启发式教学的协同性特征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交往和谐、情绪稳定。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协同性。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完全处于师生协同合作之中。在这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启发式教学的针对性特征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

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既重视了解学生,又注意分析教学内容,然后才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首先,了解学生,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第二,教师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启发教学的要求。第三,在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学全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探究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  高中  启发式教学  探究

【课题】自治区十二五课题,课题号:2013JGH229。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5-02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本文主要是把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去,做到以启发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化学课堂中针对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变化。做到让学生适应新教学理念,教师做好学生启发者,指导者,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者。本文就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分类如下:

一、导入要奇“兴趣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好动力。化学教师要通过所讲课程设计,设计课程和学生启发性教学环境,让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知识,也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做好教学知识的导入,做好知识相关的衔接,来唤醒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教师在课程知识体系上做到过渡,把新旧知识相互衔接做好,但是并不等于直接就把知识导入到课堂中。教学知识的导入是启发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必修2》中讲解乙醇内容时可通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等古代名句来引入,在选修五卤代烃的学习中,可通过足球运动比赛时,如有运动员受伤,队医会为其喷洒一种液态物质止痛,队员又可以上场比赛了,这种物质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相关来引入。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思考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的同时,要尽量去设计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对于操作实验过程可以去思考、分析、总结、探讨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体系有所加深印象。如,实验室制取Al(OH)3时,给学生提供两种碱—氨水和氢氧化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使铝离子完全沉淀需要用氨水。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去探究知识,教师把教学重点转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上,在教学知识体系主要注重所讲授的知识必须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关联,教师往往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二、精讲点拨“科学性”

在我们启发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实施以后,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上建立了一定基础与兴趣,但是还是没有到教师直接讲授知识的时候,如果过于集中的讲授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在这几段主要是做好与第一阶段相关联知识的准备,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内涵介绍,有针对性讲解,让学生逐渐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化学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结构。教师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障碍,教师要按着学生的思维,把所学的知识从上到下进行排序,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这阶段学生在活动上显得被动,但是在总体思维上体现出来还是比较活跃的。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结构的时候,教师还是处在教学的主要角色,教师的主要角色体现在不是主管,而是主要负责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一点上,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能够全面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对教学知识的思路清晰,这样才能做到辅导学生。

三、巧设疑问“思维性”

学习知识的动力都是从有了疑问开始,并给与实施的过程。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教学提问,一种是做无用功的提问,另一种是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这两种提问最主要的是在于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设立疑问,要做到从表面到内部,不能过于加快提问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来总结一些问题,通过做实验可以归纳出来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如何证明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如何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看待问题,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一种答案,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分析出来多种教学答案。教师所培养的思维是今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我们所开设的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集中引导学生分析、发现、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合作的模式,教师和学生在相互对话过程中进行讨论问题。

四、小结精简“逻辑性”

在进行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化学启发式教学中离不开小结课程,化学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相关评价,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总结阶段是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进行总结,看看学生在化学知识结构上进行思维分析的连贯性。启发式教学是我们教学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的机械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连续。教师通过了导入模式、点评知识体系、提出一定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的启发式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康生.启发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3,21(7):65-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公告[J].高等教育,2005(1):13-16.

[3] 石乃风.启发式教学在生化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08(4):42-43.

作者简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篇7

关键词:启发式;创新思维;误区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巧妙地提出一些问题,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观察本人生活经验去得出新的概念和法则。它是指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主动参与、自主启发、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經验,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道德,促成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切不可任何问题都要讨论,那只能走向了伪启发式学习的误区。那么怎样进行启发式学习呢?

一、主动参与是启发式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是从少年到青年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化的特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是矛盾的、不平衡的,渴望独立自主与成人管教的矛盾,个人活动的欲望与集体行为的矛盾,个人活动能量大与其认识水平低的矛盾。初中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个转变与适应期,也是对新的学习充满了渴望与新奇感,教师必须抓住实际,设法使学生改变原先对数学学习的不良看法,唤起并留住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启发式学习摒弃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做法,这正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教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惰化。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切入:

1.抓住热点、敏感问题

启发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数学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如果教师能经常在课堂上引进时代活水,抓住热点问题,那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2.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启发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如果能不时地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不愁没有学生喜欢。完全可以断定,一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的智慧与才能是无法估量的。

3.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不断地弘扬人地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教师若能经常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得知识,还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究是启发性学习的灵魂

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去发现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既不故步自封,也不率性而为,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亲历实践,对问题做出合理、客观地分析与解释,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自主探究是启发性学习的灵魂所在。这时,教师不再是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设计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地获取知识的渠道。

1.提供相关材料

如果启发性学习只局限于从课本到课本,那么学生的视野仍将被限制,学生的思维仍将被禁锢。只有把学生从教材地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引进新的知识信息时,学生的潜在智能才会在这些信息的刺激和触发下活跃起来,从而始终处于积极地思考和行动中,并且获得深刻的情绪体验。

2.指明启发方向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知道性教学”。他认为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一切教学工作都应围绕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进行。当然,“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而是指导的另一种特殊方式,它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传统教学中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式的指导。启发性学习也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自己学习的内容,创设某种有利于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建立一个启发方向,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围绕一个角度、一个目标去查阅资料,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3.创设矛盾观点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了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对数学的理解也是如此。启发性学习的目的与途径之一就是开发学生独特的接受个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因此,教师不妨常给学生创设一些相悖的、有冲突的观点。有冲突,就会有争论;有争论,就会有思考,就会有提高。

三、自主创新是启发性学习的条件

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在培养学生掌握已有材料的基础上,我们要帮助他们善于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寻找热点,对种种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现象进行搜寻、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这应该是启发性学习的提高阶段,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中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创造出全新的产品,那显然不现实。但如果我们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把观点重新组合,把独一无二的看法以及充满个性色彩的评论都归入创造性产品,那么中学生人人都具有创新产品的能力。确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数学课堂启发性学习的落实,最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还有评价机制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规范与创新、阶段与整体、接受性学习与启发性学习的关系。

上一篇:专业钢琴教学下一篇:患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