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2024-07-11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精选12篇)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1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理论以及其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3.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4.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情景导入启发教学。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消除疲劳,产生兴趣。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2)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3)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描述情景。此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3.多媒体演示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4)大信息量。容量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有效利用启发式教学,便可以逐步优化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2

衡阳市雁峰区飞雁学校

黄小青

摘 要:书法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去,让学生在学书法中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书法教学 启发 灵感 想象

在多年的书画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绘画最感兴趣,他们可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地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心声,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这时他们画起来很兴奋,很愉快,也很乐意去画,但换成学生去学书法,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刚开始觉得学书法很有新鲜感,过了一段时间兴趣就大减了,怎样让学生学习书法既轻松愉快,自己又愿意去学呢?我觉得在书法教学中同样应多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法融到绘画中去,让学生在学书法中同样得到美的享受。

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艺术性。

中国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异常美观,留下这些字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的书家,虽然他们的姓名没有流传下来,但有意识地把文字作品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最古老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不但中国如此,埃及也是如此,古代的象形文字同简单的画没有两样,最初无所谓文字和图画的分别,后来人事日繁,文化渐进,文字与绘画及分道扬镳。文字由繁而简,逐渐向符号方面转化,到后来,全变成符号,与原来的形体无关,书与画虽然向两极分化,但在中国因为一切工具材料,如笔墨纸张,书画都是相同的,所以才有书画同源之谓。让学生从各种艺术中去感觉书法的艺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书法不单纯是写字,而是有思想的,有意识的去写,如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作品的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以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汨汨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绝句若用优美的书法写出来,不但能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

书法是最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其创作的可塑性已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门类,书法创作是技法、情感、素养的混合体,是书家的思想、意趣、情操等方面的表现,在学生的书法教学中把书法融到绘画的象形中,可以说又是一幅好的书画创作作品了,中国文字的最初由来,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我们教学生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教学,又可以把书法教学运用到象形的艺术中去。书法属造型艺术,它的造型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书画同源是同源于生活,没有大千世界,谈何书法之美?美从何来?绘画从生活中的摄取重于形,书法从生活中的摄取侧重于神,所谓形神兼备者,形为神之载体也,书法要在造型上,章法上破一下***惯,借

鉴一下绘画的造型方法和构图原理,无疑是有好处的,郑板桥所谓“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又以画之关纽透于书”。正是他用了毕生精力刻意追求书画融合的总结。他还有一首《题画》云:“山谷字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默间,萧疏各有凌云意。”书画的相互借鉴古已有之。诗书画一体,是完美的东方艺术形式,一幅出色的绘画作品配上精妙的题款,人人都说书画合壁。

怎样把书法教学融入绘画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灵性。画家毕加索从非洲木雕中得到灵感,法国神象派画家,从日本浮士绘中体察到了东方传统艺术的奥妙,张大千在当时荒无人烟的敦煌临摹研究历代壁画数年,齐白石积数十年的诗书人类思想活动中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性精神现象,它产生于艺术的构思过程,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创作欲望在形象上的体现。①给学生创造一种美感的突发性。现实生活中,在出其不意的刹那间,触景生情,霎时茅塞顿开。在产生的效果上说,是指它的意想不到要善于捕捉这“突如其来”的灵感火花。②书法学习中灵感的偶然性,灵感受某一现象的启迪一触迸发,一闪即逝,难于捉摸,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时,几种平时完全无法结合在一起的事物,在灵感出现的那一瞬间,全结合起来了,使学书者激情顿生。③学书中灵感的独创性。艺术最可贵之处在于创造。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警告说:“我们不能总是领着学生走,必须使他自己学会分析作品,能对作品正确地进行评价。到了那个时候,假如有某种恶劣的作品偶然落入他的手中,那他没有什么了不得,他将会抵御这种恶劣作品的有害影响。”古今书法家的“神来之笔”都说明了灵感独创性的奇特的功效。而正是如此,灵感才能成为千年不败、万年不衰的艺术智慧之花,因此,要善于追击,捕捉创作中闪现的灵感,力求在每一幅作品中,体现一种新的面貌。

把书法教学融入绘画教学,还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生从象形字教起,如“日”字可以象形太阳,可以画出太阳形状等等。字除了象形,还要充分地想象,每个字就好比是一个活人,整个章法就好比是许多人组成生动的一支队伍,如《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九”字,想象成一匹口渴的马看见前面有一口井,马上跑去喝水的情景,等等字。

学生学书法时,根据各人的性格临摹不同的字帖,每种字帖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象是南方婷婷玉痒痒的姑娘,整个看起来比较秀气,欧书风格劲险刻历,好似刀枪剑戟,即外柔内刚。颜真卿的《勤礼碑》则象北方男子汉粗旷,在形态上浑厚沉着,雍容大方,欧阳修也曾说“颜书结体吸取了欧字的紧密与颜字的纵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遒媚劲健的新貌。”欧书劲健其势紧,柳书劲健其势松,《评书帖》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特点,人们也把它们形容或文静、或狂野、或疯颠(特别是有些行草书)。书法在用笔上也如古人所付的,“折钗股”、“屋漏痕”、“印印泥”、“锥画沙”等法,正是书法上中锋,藏锋的具体表现。让学生了解这些书法里的一些特点,结合这些特点,通过想象,学习书法就变得很生动有趣了,而且很容易理解,把字想象成一幅画面,优秀的书法作品不应该只是让观者看到了

什么,而是要让观者感觉到了什么,是飞鸟出林还是骛蛇入草,是丝路花雨的舞姿还是迪斯科的节奏,这种观者对书法作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即是一种特殊四维空间的体验。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我国古代的一位理论家说过:春的精神写不出,就用草木来写,用实在的郁郁郁葱葱的草木传达春的气息,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联想敢于想象,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音乐、录像、幻灯、儿歌、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思维灵活而新奇,从而自觉地进入审美体验状态。如音乐在书法教学中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本来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书法是用不同的粗细、快慢、强弱线条来随着不同节奏、强弱的音乐而变化的,即表演时的书写过程也是笔走墨晕的动感,也是一首动听的音乐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书法家勤奋练字的动人故事,启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还可以在写字时利用一些故事来启发引导,加深学生的想象,如写“默”字,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出一幅上面仅仅画着一只黑狗的水墨画,对围观的人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中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过了很久都无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位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大家不仅很快地领悟到字谜画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十分自然地凭借着故事提供的翅膀,沿着故事导向想象开了,有一学生想到了“三头六臂”的画面,(众字),还有“鸟儿张嘴正在啼叫”的画面(“鸣” 字),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能够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地进行想象和体验,在写“工”字,就可想到“一桥飞架南北”,“心”字想到“君看一叶舟,出没**里”。“会”字想到“白云深处有人家”。“画”字想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慧”字想到“远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一水横流。”这些字谜画,运用到书法中是一幅很优美的画中书法。

多年来,在书法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出了大批书法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有些学生写楷书、欧体、颜体、柳体还有一些隶书,《曹全碑》、《张迁碑》。能在全国省市书画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每年在全国《双龙杯》书画比赛中,获金、银、铜各种奖项,如2009年周杰、曾文芳分别获金奖,周雯、刘璐分别获银奖,黄瑶、吴柳琪等同学获铜奖,2009年参加市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中,周杰获一等奖,曾文芳、周雯、刘璐分别获二等奖,这些成绩的获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字风气的形成。

药剂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药剂学; 启发式教学;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23-0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药剂学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结合生产实际比较紧密,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的发展密切相关[2]。目前,新药的研发水平称为药剂学水平及一个国家制药行业综合实力的整体反映。但是,我国的新药研究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以仿制为主的水平上,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品的研发[3]。而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药剂学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做起。改革药剂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在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中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通过启发式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启发式教学方法

1.1回顾启发法

药剂学知识体系丰富,既包括各种剂型工艺等基础知识,又包括各种新的制剂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知识点比较分散,知识的记忆性和连续性较强,并且药剂学往往会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互相交叉,综合性较强,因此,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回顾性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内容的顺应性。

1.2案例启发法

案例启发教学能够从身边发生的案例出发,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具有积极实际教育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如欣弗事件,通过介绍安徽华源在生产“欣弗”过程中违反规定,未按批准的工艺流程进行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影响了灭菌效果,给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通过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制备工艺对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意义。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可加深学生的印象。

1.3动态启发法

药剂学教学的知识量多,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很多工艺处方比较枯燥乏味,也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采用动态启发法,通过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工艺通过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图例表现出来,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将间断的制剂过程连续化,讲解更加流畅自然。

1.4实践启发法

药剂学教学不仅需要强化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药剂学教学中需要运用实践启发法,可在教学过程汇总安排学生到医院。制药企业以及实验室进行参观和学识,通过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了动手能力,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2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

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可使学生在教室的启发和引导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够使学生较为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仁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通过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内容,调整了知识结构。对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更大的改进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锻炼。

3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教学动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方式,改进了教学模式,深化了教学改革。备课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是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和保证。通过启发式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对教授的知识要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合理安全知识结构,分清重点难点,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课程准备,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因此,通过进行启发式教学分析,结合我国药剂学教育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药剂学教育应转变教学方式,稳步推进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为社会培养出有知识,勤思考,善操作,能创新的优秀人才,不断满足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经过启发式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对教学的满意程度逐渐加强,教学成绩有所提升[6]。

本文认为经过药剂学启发式教学改革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了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相结合,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使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渴求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还可加深学生的教学印象,巩固了学习的效果。(3)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局面,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邢蓉,陈根德,王秀 ,吴华璞,李见春, 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中国药事,2010,10(24):1027-1029。

[2] 李學涛,程岚,吕佳,袁子民,刘玉强,赵琳,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29):48-49。

[3] 刘伟,王慧玲,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 2011,14(18):7-8。

[4] 王秀敏,高学敏,朱铉,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71-673。

[5]秦冬梅,王新兵,祝世发,张华,首都医药,2009,5:22-23。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4

一、创设情境, 注重设疑启发

心理学家认为: 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 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 它就不再是有兴趣的。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 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 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 人的兴趣最高。即当已有的图式 (认知、结构) 和新的经验 (当前经历的事物) 既具有和谐 (适应) 的, 又有不和谐的因素时, 这种不平衡性就引起克服不和谐性的努力, 而建立起新的平衡。因此, 此时的兴趣水平是最高的。这验证了没有大胆的幻想疑问, 便没有伟大的发现的说法。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好奇心很强, 设疑导入能诱发他们的天赋和灵性, 从而形成探究反射,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这条小鱼在乎》时, 我注意利用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根据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获取知识。我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 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尤其是学习兴趣这点, 这样的设疑, 开启了学生的思路, 激发了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启发性探索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启发式教学, 有许多优点: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学生, 从提出问题始, 到形成概念止, 始终处于探索的情景中, 以极高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 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问题化, 注重启发探索

学源于思, 起于疑, 循着思路设疑, 让学生带着问题, 边想边学, 或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 边学边想, 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 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要预设启发情境。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 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 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 将知识的内涵生动再现。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 知识才会鲜活, 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 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值得重视的是捕捉启发时机。在授课过程中, 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 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 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三、突出重点, 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启发式必须注意突出重点, 同时必须抓住那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仍“心未通辞未达”的难点问题诱导点拨, 而不应撒网捕鱼, 平均使用力量。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 可以尝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于全体学生而言, “不求个个升学, 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 生, 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 大大增强学习信心, 为获取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 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获取新知识, 发现新问题。

四、启发质疑想象, 注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 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 读书与生活接轨。创设发现、探究的空间, 需放手给学生自由时空, 让学生自由思考行动, 营造独到见地的创造性发现空间, 它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教师应把创新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 使各种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力不同于技能, 虽然它不能教, 但可以培养。教师在不断启发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见解, 给学生创设适当情境, 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这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表现。教学时, 老师经常会问学生: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疑问? 先让学生自己创新、自己想, 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学习,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 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 说:“我没有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中不是教师怎么说, 学生怎么做, 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走, 导致课堂教学拘泥于书本, 而应该让学生走出文本, 由文本思考开去, 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在文本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问学生, 如果在生活中你也遭遇类似的事情, 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充分让学生思考表达, 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 并获得思想启迪。

五、启迪思维, 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 教师的启发要点在要害处, 拨在迷惑时, 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要“准”, 启在关键处, 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 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 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 把握问题的关键, 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 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分化点的关键处, 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练习求得新知, 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要“巧”, 在学困生茫然不知所措时, 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力度不够时, 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 使其茅塞顿开。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5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一、结合学生实际、深入研究教材,做到胸有成竹

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①研究教材――确定目标,梳理知识点的分布。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十二册,内容很多。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体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了解小学阶段各学期乃至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目的要求,正确把握整个小学阶段及各学期的教学目标,在学期初就应该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一篇课文、一次作文训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0分钟中全部顾及,因此要敢于取舍。有的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喜欢面面俱到,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必须,舍不得放手,结果自然会变成“满堂灌”。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

②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学生。在备课中还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脱离了学生的教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教学。同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接近的,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只有不懂得提问题的老师。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一个成功的教案应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一堂课中既应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益,也应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效,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不致拔高了一些人却抛下了另一些人。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浅入深出”,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

我们经常用到一个成语――深入浅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词却浅显易懂。用浅显的文字表达深刻的立意,这是表达上的成功。而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提倡“浅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从已知导入未知,就是“浅入深出”。从浅显而逐渐深奥,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启发的关键就在于“浅入深出”恰当地设计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比如《假如没有灰尘》这篇文章我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你知道灰尘有哪些危害吗?(用文中文字回答)

②你了解灰尘多少?知道它的特点吗?(概括回答)

③灰尘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它又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呢?(答: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将是湿漉漉,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将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④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答: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这几个问题都是同学精读课文后能够回答的,不会太深而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作为一篇自读文章,解答了这几个问题就基本上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要求。这些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开拓思维,从而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新的提高。问题的设计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由具体而抽象,逐步提高,逐步发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随之得到解答,学生藉由这些问题的引导得到启发,学得新知识。

启发式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钢琴教学 作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钢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钢琴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准确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此保证教学内容全面展开,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与填鸭式教学有着本质差异,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在钢琴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与其它艺术类教学一样,钢琴教学的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艺术修养。在钢琴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就是一把金钥匙,能够为学生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在培养学生钢琴技巧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在艺术海洋中畅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填鸭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而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逐渐脱离教师的限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钢琴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思维,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在给予解答的时候,均会采取一种方法或者途径,满足于找到一个答案。如果找到了答案,就会放弃继续思考,不会寻求其他解决方法,事实上,这就是一种思维惰性。而在钢琴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路,解决思维惰性问题,使教学更加活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由于音乐语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致使教师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够全面,造成教学效果与学习成绩不达标。所以,针对此种情况而言,一定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加深教师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并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水平。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世界钢琴比赛中,我国儿童得奖较多,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尽管教师与学生都非常努力、辛苦,但是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钢琴家非常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少年儿童阶段,钢琴教师非常严厉,一直教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钢琴技艺自然要优于国外同龄孩童,甚至水平超出很多。然而,教师与家长均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孩子知识面较窄,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国外同龄孩童相比,差距非常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种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并且非常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固化思维,影响钢琴演奏。所以,在钢琴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西方文化,进而在学习钢琴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在演奏的时候,更加自信,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都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鋼琴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常用方法

1.提问式启发教学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程度,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作用的问题,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提问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反问式启发,也就是利用旁敲侧击,从问题反面或者侧面进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渐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举例式启发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中,举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式。在举例式启发教学中,主要就是对学生周围的真实素材予以收集,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3.情景式启发教学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展开全面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形象式启发教学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尽量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将抽象的音乐概念与理论知识转变为比较具体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钢琴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1.手指手型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指尖、手型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需要教师进行反复强调,但是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现阶段,通过形象式启发与感受性启发的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握乒乓球,充分感受放松的感觉,以此让学生了解手型要求。在讲解手指弹奏的时候,可以将十个手指形象的比喻为十个小兵,手指站立就像是小兵站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手指、手型,并且不用刻意模仿,即可掌握相应的技法。

2.节奏旋律

在钢琴教学中,必然要让学生进行练习曲弹奏,此时,教师经常强调乐句节奏快慢与双手旋律走向,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练习曲演奏的规律,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火车》(弗莱希尔曲)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将左手下行式旋律线条比喻成火车在下坡,之后向学生提问:“你觉得在整个乐曲中,火车共下坡几次?”以此启发学生对乐曲段落的理解,更好的理解乐曲结构与内容,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术语记号

在一首音樂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演奏记号,在教授乐曲初期,教师一定要根据乐曲的内容营造相应的氛围,如色彩明亮暗淡、情绪悲伤喜悦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探究心理与好奇心理,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情境了解术语记号的涵义,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此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发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4.情感表现

在乐曲表现中,情感表达十分重要。在钢琴教学中,可以通过感受性启发与示范性启发的结合,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四手联弹《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草原小姐妹的英雄故事,通过故事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并且充分感受乐曲中的朝气以及活泼的氛围,在充分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展开有效的学习。由于乐曲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展开示范演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予以演奏,通过对比教师的示范演奏,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予以弥补,最终全面感受乐曲,充分展现乐曲中蕴含的情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5.重视和家长的沟通

在教师正式教授学生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目的予以了解,并且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提出自己的希望与建议,以此加强家长的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和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与问题,加深家长对音乐的理解,从而间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讲解知识点,并且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示范,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快速掌握,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练习过程中,要想学生及其家长说明练习的要领与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与家长的重视;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监督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技能水平。除此之外,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人,不要强迫孩子练习,需要为孩子创造一种学习音乐的氛围,真正关心与观察孩子的练习情况,多陪伴与鼓励孩子,使其在快乐的氛围展开学习,进而更加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语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启发式

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 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语文教师能抛弃传统思想, 大胆创新、弘扬人文、张扬个性, 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他们摒弃了传统的机械灌输、重复训练的理念, 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根本目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在中考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之下, 部分教师为追求所谓的“课堂效率”, 不管学生是否有时间深入思考, 在课堂上不断提出问题, 对学生也不加引导点拨, 放任自流, 使“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 智慧的火花被浇灭。《论语·述而》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启发式思想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技能,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重视审视启发式教学, 使启发式教学焕发光彩。

一、新课程背景下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基准点,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 使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再突兀, 为知识的引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学生创设形象直现的教学情境, 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的发展需要内外兼修, 要有内在的发展需求、教师的耐心指导, 才能使启发式教学发挥作用, 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因而教师的主导要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以学生的困惑之处为切入点, 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给他们以启迪。

2.具有灵活多变的形式。启发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教师不能困囿于“师问生答”的模式, 可以根据学生基础、教学情境、教学条件等采用多变的方法, 以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3.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 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所以语文学习中的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异彩纷呈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学会质疑, 学会分析, 以实现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提高想象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4.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处于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

二、当前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启发重在探寻结论。在语文教学中, 部分教师重点关注问题的结论, 而忽视启发的过程, 当学生在思考问题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或大包大揽, 引导过多, 致使结论变得透明化, 学生无须经过思考便可得出结论;或为学生限定了一条道路, 学生只有沿着教师的预设思路亦步亦趋地寻求答案, 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表面看似热闹, 其实是过于注重形式化的“启发式”, 违背了教学的本质, 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启发注重教师发问。传统的启发式教学中, 教师认识狭隘, 将没有启发作用的问题抛给学生, 或过于简单, 学生无须思考便可作答;或过于复杂繁多, 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断续发展的状态。

3.教师启发过于片面。一方面,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优等生照顾有加, 认为后进生智力平平、能力低下, 将其“打入冷宫”, 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心、照顾。另一方面, 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片面, 针对自身生活体会的问题多, 针对作品思想内涵的问题少。

三、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点拨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出富有启发性、吸引力的问题,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如在《一面》一课教学中, 教者带领学生分析“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 ‘我’向四周望了望, 可没蹦出来?”这个问题一经抛出, 学生就从人物情感、社会背景分析, 经过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革命人士。教师要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提问的角度、学生的认知特点, 要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创造。

2.探讨式教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灵活地利用文本资源, 把问题设置成互相矛盾的对立面,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争辩, 既能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把握, 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如在《多收了三五斗》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分析故事发生的背景, 认识到“谷贱伤农”的社会根源, 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多收了三五斗”的旧毡帽朋友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粜米?

学生通过探讨交流, 最后得出结论。有的学生认为:“农民面对丰收, 应该是满怀希望的。”有的同学说:“他们虽然丰收了, 但决定粮食价格的却是米行老板, 所以他们的心理应该是矛盾的。”还有同学说:“在旧社会, 投机商们相互勾结, 故意压低米价, 欺压百性, 所以价格肯定不会高, 不会如旧毡帽朋友想象的一样美好, 所以他们心里肯定会有失落感的。”教者有意识地设计问题, 让学生陈述观点, 使主题越辩越明。

3.留白式教学。教师滔滔不绝, 学生被动接受, 反而会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言上、情境上、形象上设计留白, 让学生冲破课堂教学的束缚, 放飞思绪, 展开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8

1. 以听激情, 让学生感受音乐

舞蹈的感知来源于音乐。要想心随乐舞, 首先就要能够感知舞曲, 领悟舞曲的内涵。为此, 教师要将过去的“灌注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舞蹈教学中, 应先让学生反复听舞曲的旋律, 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象音乐所传达的内容, 并用心去感悟、体验这些内容。例如, 在教学舞蹈《飞吧, 海燕》之前, 我先给学生一段时间听舞曲, 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 尽情想象海燕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翱翔。接着, 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见解, 让他们将自己的感悟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 学生互相启发, 基本上能说出音乐的情感是优美的、激昂的, 能品味出哪些旋律是欢快跳跃的, 哪些是缓慢抒情的。听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同时有了音乐感受作基础, 学生在练习舞蹈时, 形体上很自然地就能表现出海燕在大海上翱翔的姿态。可见, 音乐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 对他们能否学好舞蹈非常地重要。

2. 以趣解惑, 让学生掌握动作

舞蹈是人体艺术, 它通过人的连贯动作来传递感情, 通过舞蹈者良好的体形, 优美的舞姿, 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舞蹈虽美, 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却相对单调, 要反复练好一个动作也相对乏味。要让那些天真活泼、凡事都只图兴趣的小学生去练基本功, 去琢磨有难度的舞蹈动作, 那是很困难的。怎么办?那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在游戏的同时, 教师可以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舞蹈动作。由于学生在游戏中很容易进入角色, 因此练习基本功, 他们就不觉得单调枯燥了。例如, 教学《欢庆》这个舞蹈时, 有脚尖跳跃的动作, 而学生通常对脚尖跳步的体验不深, 动作不到位。如果让学生反复练习, 他们又会觉得枯燥。这时, 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练习。我问学生:“天刚下过雨, 路上有积水, 还很泥泞, 怎么走路才能尽量不搞脏裤子?”学生回答:“用脚尖踮着走, 遇到积水跳着走。”我说:“这主意不错。”然后便带着学生, 在教室里做“跳过积水, 绕过泥泞”的游戏。游戏中, 学生用脚尖走路的动作非常逼真, 他们都觉得脚尖跳跃的动作非常有趣。经过几次练习, 学生很快找到了用脚尖跳跃的感觉, 解决了动作把握不准的困惑, 从而学会了舞蹈。

3. 以评互助, 让学生共同提高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地示范动作, 不断地讲解动作, 一个一个动作去教, 才能把一个舞蹈完整地教给学生。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一个一个动作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这样教学的效率就会降低。怎么办?根据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会他们互相帮助, 互相指正。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学生人数多的班级特别见效。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选择、培训小组长。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舞蹈学习小组, 让那些舞蹈动作标准、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培训小组长评价舞蹈动作的要领, 然后由他们负责指导本小组同学的动作。第二步小组内互评。在小组内,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同学之间互演互评。第三步师生互评。下面以我教《瑞雪丰年》这个舞蹈为例进行说明。舞蹈一开始, 要求学生跪在地上随着音乐的节奏, 上身慢慢地上下起伏, 手指做出雪花抖动的样子。可是, 部分学生的身体和手臂一直都是硬邦邦的, 不得要领。看到这种情况, 我就让几个动作优美的学生做示范, 其他学生观看, 然后再分组练习。各小组边练习, 边互相评价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的动作有了改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动作, 我问他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的主题呢?”学生踊跃发言, 最后得出较一致的意见:身体的动作要柔美, 要表现出漫天雪花那种飘飘洒洒的样子;脸上的表情要像顽皮的孩子, 从房子里跑出来, 突然看到漫天大雪就像看到天空绽放的礼花, 显出异常的快乐……有了这种感悟,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 而且也让互相间的评价有了方向和标准, 从而方便大家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4. 以赛促练, 让学生探索创新

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雅克·达尔克罗斯创立了“体态律动”教学法, 简单说就是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自由地编排和创作舞蹈动作,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创编舞蹈。例如, 我在教学生藏族舞蹈时, 先教他们几个简单的藏族舞步及其变化动作, 然后播放藏族舞蹈音乐, 让学生随音乐即兴舞蹈。学生开始是自己单独练习, 接着在小组长组织下共同讨论, 不断创编动作, 使动作与音乐越来越协调。虽然总的来看, 学生的动作略显僵硬, 创编的舞蹈略显稚嫩, 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彰显, 形体之美也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还经常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创编舞蹈比赛。可以用同一首舞曲进行比赛, 俗称“规定动作”, 也可以是自选舞曲进行自主编排舞蹈, 俗称“自选动作”。为使自己的小组取胜, 学生集思广益, 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编排的舞蹈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每进行一次比赛, 都能促进学生自觉地练习, 也让他们的舞蹈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9

1. 关于启发式教学

(1)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启发式教学的教育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渊远的根源, “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可见早在孔子时代, 就已经产生了启发式教学的教育理念[1], 到了今天,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从学生实际出发, 英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反馈来实现教学。

(2) 启发式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由老师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勇敢质疑, 并分析解决问题, 找到真理,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 勇敢质疑的精神。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英语知识, 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得到真理的过程与方法, 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最后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要将其贯穿英语教学整个过程, 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提问启发法、比喻启发法、反诘问启发法、点拨疏通式启发法、示范式启发法、情景式启发法。

(3)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英语教学与注入式英语教学相比, 具有优越性。注入式教学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注重的是结果, 没有教给学生方法与过程, 学生依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没有发挥老师授业解惑的作用,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短期内是有效的, 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 学生疑问积累, 学生会感觉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不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 以致学生难以继续深入地学习下去, 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导致英语教学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启发式英语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让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主动探求知识,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 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 所以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语言输入, 而衡量教师语言输入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对输入信息的接受情况以及学生借此进行的语言输出情况。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按照语言的习得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并加以实际运用, 并在课堂上按照所习得的语言规律, 进行语言输出, 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语言输出情况,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首先, 老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学习状态等各个方面后, 老师才能因材施教。其次,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平等、友好、民主是其主要原则, 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最后, 教师要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的英语问题采用下列几种启发方法: (1) 点拨启发, 教师要针对问题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 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有效地解决问题; (2) 设疑启发, 在教学中主动提出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提出疑问,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故谬启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错误, 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将这些问题提出来, 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4) 创境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

3. 结语

本文对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并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启发式教学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在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摘要:英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将会是英语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 它能够有效改善英语的教学方法, 这对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英语教学,应用,改革

参考文献

[1]蒋虹.试论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1) :71—72.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各行企业对PLC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且对PLC从业人员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众所周知, 职业学校肩负着为各种企业培养直接操作人才的使命, 所以这对职业学校的PLC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PLC技术的动手操作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对PLC的创新发展能力, 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直接与生产和企业挂钩, 职校学生的质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成败, 所以, 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把教学指导思想向实际工作侧重, 在传授PLC基础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 基础比较薄弱, 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不高, 对自己的能力定位不够准, 同时对学习也缺乏必要的兴趣和激情。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就激发学生学习PLC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 发现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 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而且,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启发式教学法之所以广泛应用, 就在于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 彻底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由接受者变成探索者。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应单单是传授者, 还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 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死记硬背、机械理解记忆知识的现象, 尽量多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各种知识。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在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之间为学生架起一座桥梁, 使学生能主动地向理性认知攀登。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1.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讲新课前进行必要的强调,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此时教师讲授的内容, 学生一般会集中注意力, 认真听讲并主动思考。如果教师在旁边适当引导, 就会使学生开阔思路和视野。比如在讲授“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一节时, 应反复强调对本节中如何实现正反转、自锁、双重联锁等知识点的理解, 因为它们既是重点亦是难点, 更是整节的核心。教学实践表明, 经过反复强调和师生的有机配合, 能够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高度关注, 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 要善于提出问题, 并在问题的引导上下功夫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从工程实际或以前讲过的内容中提炼出一些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 进行课堂讨论:分析问题的性质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鼓励学生上讲台进行分析、讲解并开展讨论。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使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并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还是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节为例,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车往返运动为例, 先提出问题:小车如何实现往返运动?然后指导学生结合正反转电路设计出一个普通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但是为了避免两个接触器若同时闭合导致两相电源短路, 再次提出问题, 这时候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可以添加接触器联锁控制触头来防止上面的故障现象。但是此时的电路又出现一个问题:若在正转时候突然希望反转, 直接按下反转按钮根本无法实现, 那么又该怎么办?很快学生就会发现可以把按钮换成前面所学的复式按钮。这样, 一个完整的双重联锁正反转电路就出现了, 而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这样一个电路,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对联锁的概念有了根深蒂固的理解。当然, 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 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方法进行启发

常采取的方法有:实例启发、直观启发和对比启发。例如, 上面提到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节, 小车的自动往返就是一个实例, 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对设计的电路进行编程, 然后接线调试, 理论课结合实训课, 完全实现了直观启发。而将一开始设计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和最后设计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进行对比, 也就是我们的对比启发。所以说这些启发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进行,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注重在动手环节中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PLC的设计很多是在继电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的, 引导学生学好PLC。比如结合上面的对比启发可以要学生思考PLC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学生就会很快发现:继电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机械触点串、并联的硬接线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这就明显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同时继电器的触点数量有限, 使系统构成后灵活性和扩展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而PLC采用编写程序的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系统连线少, 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同时PLC中的各种软继电器实际上是存储器中的触发器, 当软继电器通时相当于该触发器为“1”, 反之为“0”, 而触发器的状态可取用任意次, 因此每个软继电器的触点数量是无限的。所以用PLC来实现的电路就要比前面介绍的控制电路简单得多, 如图所示。

众所周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取得毕业证书之外, 还须考取本专业的中级技术证书, 这对每个学生就业、择业, 获取较好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总之, 笔者认为, 启发式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是比较成功的, 不仅可以挖掘学生们的自身潜能, 并将他们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自爱精神, 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夯实基础, 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 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承获主编.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启发式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舞蹈教学; 发展现状;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1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的含义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与形体表现向更深一层的舞蹈艺术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它是适应新世纪传统性与时代性舞蹈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没有人是不适合学习舞蹈的,而是表达艺术的方式不同。启发式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因此,启发式教学能以一种相同的教学思想引领不同学生发挥各自创造力,所实现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照葫芦画瓢”能得到的效果。

2 启发式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舞蹈教学课堂中,主要由一位舞蹈老师根据相关教材,教会学生一套练习形体、步伐、姿态以及舞蹈基本功的舞蹈。学生便在老师身后进行模仿,基本上模仿到位了就被评定为成绩优良。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爱好的舞蹈类型及体态习性均是有差异的,所以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结合时代元素,吴晓邦引领了新式舞蹈教学的潮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取得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并得到社会及教育界的高度认可。

3 启发式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不足

3.1 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便是“以人为本”,在课堂上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师生互动与自主发挥。然而,好多学生仅从表面完成了舞蹈学习任务,而忽略了舞蹈艺术的根本意义。因此只有从主观方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3.2 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有些舞蹈老师没有按照更新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而是单靠个人经验与喜好进行指导与考核。这样下去,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就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而且,缺乏新意的指导教学,也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不能深刻领悟到舞蹈的灵魂。

3.3 过于同一化,压制个性发展

由于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就是照学照做,对于身体条件以及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来说太过枯燥无味。况且考核标准通常是一套舞蹈的标准型,这样同一化教学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一味地重复是无法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的。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于一套标准型的舞蹈教学材料,不同的学生领悟到的舞蹈艺术精髓是不一样的,此时,不能过于否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4 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质量

4.1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舞蹈

学习舞蹈也像学习其他科目一样,只有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培养学生领悟舞蹈灵魂的能力,才能将自身潜力与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会学生对舞蹈的领悟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舞蹈的每一个舞姿都是舞者动作与心的结合,只有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舞蹈,才能让学生懂得舞蹈的美。培养学生们对于舞蹈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學生们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

4.2 注重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该充分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老师不只是说,学生也不只是听。而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舞蹈的领悟与感受。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个个灵感是非常宝贵的,好好利用这些灵感将帮助学生创作好的作品和更好的理解舞蹈之美。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去激发学生们的灵感,让学生学会去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舞蹈大师。

4.3 促进舞蹈交流,举办舞蹈比赛

学校应该为学生们创作交流的条件,鼓励学生们走出去跟世界各地的舞蹈家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不定期的举办舞蹈大赛。此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对于舞蹈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学习国外优秀舞蹈元素的同时,也可以弘扬我国传统的舞蹈艺术。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创新会使舞蹈艺术走得更远。

5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审美的更替,我国舞蹈艺术元素也不断更新。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舞蹈艺术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顺应潮流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舞蹈教学方式的分析,总结了传统舞蹈教学的不足,并且结合当前时代特色与启发式教学的优势,总结了三方面的优化措施。所以不仅舞蹈老师要转变新式教学方法,学生也要适应启发式教学,只有增进双方的互动,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小雷. 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浅析[J].音乐舞蹈, 2014(04):167-168.

[2] 解冰.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建设, 2013(09):186.

[3] 王芷苏. 浅谈中专舞蹈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教改探骊,2013(17):82-83.

[4] 金岚.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舞蹈——论高校学前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J].艺术科技,2014(06):343.

[5] 吕珂. 浅析在舞蹈教育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以古典芭蕾舞教学为例[D].北京舞蹈学院,2015.03.

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 篇12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思维, 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 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论语》中记载:“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由此看出, “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 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孔子的启发式思想得到儒家学派的继承、运用、阐释和总结。如孟子强调:“君子引而不发, 跃如也。”“引”是指拉弓, “发”是指射箭, “跃如”是好像要射箭的样子, 比喻不直接说破, 而只是进行启发引导, 让学生自己领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这种现象,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大处导, 小处启”的策略, 由教师理出思路, 再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索的过程。

例如, 在学习“找规律”时,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这一解决问题的基础, 所以下一步要让学生理解物体与间隔之间的关系, 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这道题目:一条林荫道从一端到另一端, 共栽7棵树, 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林荫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 相邻两只相隔2米。问:林荫道长多少米?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在指导时, 让学生先读题目, 再根据先前学习的知识想一想, 找出三要素: (1) 总路线长; (2) 株距; (3) 物体数。知道其中两个量, 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思考, 对应用间隔现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必定有自己的感受。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思维, 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记》中有一句话:“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意思是, 指引途径而不牵制, 严格要求而不强迫, 开其端绪, 而不和盘托出。《学记》认为, 作为教师, 只有达到其言约而达, 微而减, 罕譬而喻才算是“善喻”。

例如, 在乘法和加减法的教学时, 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笔记本5元, 书包20元。小军买3个笔记本和1个书包, 一共用去多少钱?出题之后,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发现计算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探求了积极的方法:

这样, 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 方法多样, 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 教师出示同类问题, 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专制思想及家长作风, 不搞一言堂,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质疑,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辩, 不越俎代庖, 让学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相互提高。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 教师要切实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探索、自主实践来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形成素养, 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 变向学生灌输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一旦我们这样做了, 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 在教学“认识乘法”时, 我出示图片:两只兔子是一对, 共有三对兔子, 问:兔子有几只?

首先, 我引导学生数数, 再让他们相加, 得出:

兔子是:2+2+2=6 (只)

然后我进行指导:3个2相加可以写成3×2=6。

这样, 引导学生在“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 初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

四、正确处理启发式教学与讲授法教学的关系

讲授法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是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教学方法的总称, 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把科学文化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 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的, 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 也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 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尊重学生主体性。

但是在小学阶段,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等原因, 应将讲授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才能更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总之, 教师只有不断探索, 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 我们用的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位称职的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主编.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5) .

[2]靳语乐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高产栽培种植技术下一篇:低压直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