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欣赏教案

2024-11-07

电影文学欣赏教案(精选8篇)

电影文学欣赏教案 篇1

电影欣赏课教案(16课时)

硬件要求:多媒体教室或是笔记本电脑若干。目标群体: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课程必要性:影视鉴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还能锻炼其看待事物独特的思考能力。而缺乏一种正确看待电影的态度或方式,不加选择地模仿就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第一课:电影与电影史概述(1课时)

内容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包括电影。现如今人们观看电影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而何为电影,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影常识确是鲜有人知。

1、新课导入先简单提问什么是电影?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就加上自我介绍吧。看看学生们心中对电影的想法,了解一下同学们都看过哪些电影,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说出我对电影的看法。问问有多少同学们家里已经有电视机,甚至是电脑。

2、教学内容

(1)从物理上对电影的解释及介绍电影的基本定义。物理上即指人眼对画面具有滞后性,电视机或是放映机利用这些特性实现了人们对动态画面的观看。基本定义指的是电影(film,亦称映画、第七艺术)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基本的一个电影历史,之后再对此进行随机问答,确认同学们对其的了解程度并强调知识点。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的场面在幕布上放映时,观众们被吓得惊惶四散。1905年背景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诞生。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立体。(3)先向同学们询问有多少人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再引出我们对电影的分类,进行简单介绍,点到即止。

按场景:警匪如香港片、科幻如《星球大战》、战争如《地道战》 按情绪:剧情、爱情、恐怖、惊悚、动作、冒险 按形式:歌舞如印度片、动画如《喜羊羊和灰太狼》

按时长:电影(Film)一般大于90min、电视剧一般是20min-60min在此可对美剧、英剧、日剧等做一些基础介绍、微电影小于90min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

(4)在电影分类的基础上对一些特别的、比较有意思的类别做一些特别的解释。结合自身经历聊聊电影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奥特曼》系列属于哪个类型?特摄片。是特指由日本拍摄的以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因为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这样的拍摄手法是相当先进的,一般来说,特摄片比特技片成本低,做工也比较粗糙,画面感远不如特技效果。只能说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以前小时候是怎么看电影的?是等村头有人在用放映机放,还是偷偷去店里借碟片。现在又是怎么看电影的?是到网上去下载或是跑去电影院看。

(4)介绍豆瓣电影网及对电影好坏的评级制度。顺便要强调一下去多媒体教室看片的纪律问题。介绍一下接下来要看的影片。满分10分,可以打1到10分。

服从指挥;安静观看,不留垃圾。(可让孩子们跟着念几遍)

3、课堂总结:电影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真正好看的电影不管谁看了,都觉得好看。我们在观看他们的同时,也要保持有自身独立的思考,善于观察,敢于批判。

第二课:《冰雪奇缘》如何玩转打脸游戏(2课时)

内容概述:美国迪士尼在2014年2月份推出了他们的第12部公主电影《冰雪奇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次的鉴赏能帮助同学们回忆以前所看过的迪士尼好片,我们不仅仅是要深究《冰雪奇缘》背后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能借此对西方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导入新课:通过询问上节课观看的电影的名字或是内容,引导同学们要学会去记住自己看过的影片名字(英文名)和内容。

2、内容讲述(知识与技能):

(1)主题(主旨,由高到低):爱、亲情、战胜恐惧。(2)影片的艺术之美:

根据网上百度百科的信息,这部电影至少花了9亿元人民币。全片融合了芭蕾、歌剧和油画,使得影片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如果制作团队里没有对这些比较了解的人才,是做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3)迪士尼经典之作的内容概述及其重复的故事模式 从《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入公主电影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1950年《灰姑娘》,辛德瑞拉 1959年《睡美人》

三部公主电影的共同之处:1.这几位公主软弱无力,都得借助他人的帮助。不是女巫有什么魔法就是王子要多亲几下。

2.王子都是站在公主这边,并最后和公主成亲了。

3.王子和公主认识不到一天,就要互许终身。一男一女,认识不到一天竟然就要结婚了。

这里可以再和同学们回顾一下迪士尼有哪些经典之作。(4)迪士尼打脸行动

安娜公主带着王子和爱莎女王提订婚的时候,爱莎直接就说:“你竟然和你刚认识一天的人订婚。”迪士尼在这里打了自己一巴掌,为自己过去的故事模式彻底打了一巴掌。爱情不是只有火花就够,不是一见钟情看对眼了就够,朝夕相处,共同患难才能见真情。但你们不要以为迪士尼会就此善罢甘休,所以后来安娜公主被姐姐所伤,地精告诉她只有真爱之举能救她时,你们是不是都以为要王子亲一下她才行?

结果王子竟然想杀了安娜和爱莎。迪士尼在此打了你们一巴掌,叫你喜欢白马王子。然后你们又觉得那个车夫可以救她,于是车夫就赶忙回来,却没赶上。她姐姐反倒是最后救了她。迪士尼在此打了你们第二个巴掌。告诉你们,所谓爱情不一定是真爱,但血溶于水的亲情绝对是真爱。

(5)该片与迪士尼之前所作的差别(可以用来当作问题问同学们)王子首次在《冰雪奇缘》中学坏

公主终于拥有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能力 公主有个妹妹

(6)浅谈交流一些有趣之处

在中国,4是不吉利的数字;而在西方,13是不吉利的数字。恰巧王子是家中的第13个王子,暗喻了其永远都不可能当上国王,也让王子的首次学坏变得合乎情理,而安娜是迪士尼的第13位公主,这更是为王子和安娜公主之后的分手打下基础。

爱莎的这个魔法就是指代了我们成长的恐惧,对自己可能无法控制力量的恐惧。这一直是她要对付的敌人,尽管她的父母告知了她,爱能克服恐惧,但她当时太小了,根本听不懂。魔法初次暴走的时候,喷泉就冻成了一副狰狞的样子,而在最后却化成了一只华美的凤凰。

手套是自我掩饰的一种象征。爱莎脱下手套就解放自己,施展魔法。王子脱下手套就做回自己,成为反派。

安娜公主之所以第一次找爱莎劝解失败,是因为那个时候她还以为她的真爱就是王子,而直到保护爱莎的那一刻才知道爱莎是自己的真爱。(7)人物分析——雪宝

雪宝他天性乐观,渴望夏天。他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在片子开头,当时他还没有活过来。但活过来之后打招呼时却说着和爱莎一样的话,由此可知其实他就是爱莎和安娜感情深厚的象征,虽然姐妹已经很久都没有一起玩过了,但这种深厚的纽带却是剪都剪不断的。而他对夏天的渴望也正是爱莎自己内心对夏天的渴望(8)拓展——女权主义(如果时间充裕就可以讲讲这个,这个比较高深,一般不讲)

这部电影还可能暗喻了女权主义的崛起,所谓女权主义,就是认为女性应该和男生做同样的工作,赚同样的钱,有同等的地位待遇。爱莎这个公主终于是拥有魔法,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再是求助于女巫或是王子。外国有首歌叫《辛德瑞拉》就唱到:我宁愿自己拯救自己

3、课堂总结:

迪士尼深知他们的动画片对于儿童是有教育意义的,他们的每一部片子都是力求经典,精益求精。观看他们的电影,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体验,艺术上的熏陶,同时还能在欢笑中明白一些道理,发泄自己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三课:动漫影视欣赏教案(3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一 复习

目的:1.指出所给图片属于哪部经典动画影片,使学生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气氛

2.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内容有所把握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部分国内外经典动画片的图片,让学生回答相应的影片名称。例如:《大闹天宫》、《白雪公主》、《三个和尚》、《千与千寻》、《花木兰》等。从而了解学生观看过的动画片的数量和情况,并提醒学生本课的学习目的——如何从“外行看热闹”转变成“内行看门道”的鉴赏影视动画的方法,使学生对本课起到应有的重视,进入学习气氛中来。

二、本章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动画影片的欣赏: ① 研究动画片欣赏的意义

② 欣赏的本质

③ 动画影视作品客体的认识和分析

④ 动画影视艺术鉴赏的主体——鉴赏者的分析

2)影视动画作品的批评 上一讲已经学到了动画影片的欣赏中的第三个问题,为了使学生更顺利的进入第四个问题主体的认识和分析的学习,我针对所学知识点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可以看书后回答。

1.作品欣赏的客体是_______,主体是_______。2.举例说明动画影视作品的客体的审美特征? 3.影视语言的文学鉴赏方式有_______与_______。叙事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举例说明)。

4.从视听方面欣赏动画,需要了解的方面? 通过复习,使学生心中自然联想到下一个部分,就是本课的重点,即动画鉴赏主体的认识和分析。步骤二 导课

目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导出新课

首先,通过下列给出的四组条件数据和对应的动画片名称,让学生进行连线,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 6-12岁 中 国 《老人与海》

高中 16-18岁 中 国 《小蝌蚪找妈妈》

小学 6-12岁 日 本 《灌篮高手》

本科 19-23岁 设计师 《樱桃小丸子》

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文化程度、年龄、地理区域、社会职业等方面的不同, 影视动画的观众群体对动画片的观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审美需求,从而进入新课,即“动画影视艺术鉴赏的主题——鉴赏者的认识分析”上来了。步骤三 新课

目的: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审视和评析动画作品,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1.首先,讲授理论知识,通过列表图逐一讲解分析,影片鉴赏应从哪几个方向入手:一是欣赏者目的需求,二是欣赏者的基础—经验,并举例说明,使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并强调出需要重点记忆的地方。之后,还要提到影视动画作品的批评,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需要学生有所了解。

2.欣赏:播放国产动画片《三个和尚》。欣赏前给学生几个刚学的关键词,如: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等,要求带着问题到影片欣赏中去思考。

3.讨论:让学生举手发言,从观看影片前所给出的几个方面评论这部动画片。把观看动画片提升到理论高度上来,把本课的难点简单易懂的融入到其中。

通过新课的学习后,学生会感觉到从理论—实践—理论的一个升华的过程。欣赏一部自己感兴趣的经典动画影片,写一份观后感(不少于300字)【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动画片的鉴赏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分析理解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国产动画事业的热爱和关注,并对民族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应用方法有了不同的思考,少部分同学能够延伸自己的想法,发展出属于个人的鉴赏风格,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课:《超人总动员》(1课时)

内容概述:

1.导入新课:说说你所知道的超级英雄,并谈谈你对他们的印象。(超人、蜘蛛侠、蝙蝠侠、哈利波特等)2.教学内容

(1)超人并不会飞,只是每一个机会都是超级英雄施展身手的机会。

(2)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团乱麻,如何应对这样的生活成了一大问题。(3)好心当作驴肝肺。我们有时候做好事却未必会被他们所接受。可以谈一谈在中国为什么老奶奶无人敢扶的事件始末。(4)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覆灭。(5)人物分析。3.课堂拓展思考

结合之前所讲,谈谈自己对摔倒的老奶奶没人敢扶是怎样一个看法。

第五课:《和哈利波特》共需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的遭遇,感知作者笔下的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2.能在交流与观看中,激发起强烈的阅读兴趣,发散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原文节选、影片片段、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个环节:

第一,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谜“他是谁?”,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第二,出示电影海报对哈利外貌的一段描写,引导学生自读后,揭示答案:这个小男孩叫哈利?波特,并向学生推荐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三,简介哈利波特1-10岁的童年生活,教师补充。1.简介哈利?波特的身世,感受哈利的童年生活的悲惨与可怜。出示一个小片段,片段中将从服装、食物、待遇几个角度,把哈利和达力在家受到的不同待遇进行对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哈利的童年生活。小结过渡:这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这也是一个神奇的孩子。

2.伴随着哈利的生活,总是常遇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很多路人和他握手,他从不认识别人,但别人似乎都认识他,人们对他很尊重(文字片段的形式出现),更奇怪的是去动物园,还将关在玻璃窗里的蟒蛇救了出来,更吓坏了表哥达力(视频出示)。让学生感悟到哈利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拥有神奇的力量。

3.教师小结:他是一个魔法师,他属于魔法世界。这是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世界。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教师出示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哈利·波特》这套丛书的最大贡献就是让人们重拾失落的想象力!它创造了很多奇迹,甚至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第四,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中的许多描写都充满了想象力,比如说:送信方式、入学准备、学习科目、交通工具、校园环境、体育比赛、食物。(课件出示)小组合作,选取最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的,并猜测魔法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影片片段。1.送信方式 出示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吃饭时,猫头鹰送信的图片。再出示猫头鹰送信到姨妈家的文字,学生看后谈感受。师小结:这样的方式太神奇了,作者拥有夸张的想象力。

2.入学准备

(出示入学准备片段),学生自由读后,感受不同。魔法世界的入学准备真奇怪,他们会用这些道具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猜测想象。

3.预设学习科目

《咒语标准》《魔法历史》《魔法原理》《初学者变形术入门指导》《一千种魔法植物和菌类》《魔法图和魔法药方》《神奇也沙鸥及如何找到它们》《黑暗的力量——自我保护指引》问学生你最想学哪一门?(当学生想学习咒语的时候,加入念咒语的小游戏)学习念咒语,(动作,语言),教师示范后,学生自由练习。

4.交通工具

出示一段文字(摩托车在天上飞的片段)作者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飞机和摩托车进行了组合,创造出了魔法世界的交通工具——飞行摩托车!不仅如此,在魔法世界还有一种交通工具,是我们平时常见的,看看图,想想会是什么?学生观察哈利波特图片,发现是扫帚。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哈利波特的形象,都是骑着扫帚的。

5.校园环境

出示,指读,配合视频。看看这魔法学校,什么地方让你们想象不到?一般情况下,蜡烛只会放在桌上,悬在空中的是电灯,作者罗琳用蜡烛替换了电灯。

房间的楼梯会自由移动,墙上画像原本是不会动的,现在他们还会转动、会说话、会变化,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一种很神秘、很诡异的感觉。

6.体育比赛

引出魁地奇比赛。出示魁地奇的规则(指读),想看一看具体怎么比吗?(出示视频)学生看后比较和我们的体育比赛有什么不同,进而说感受。感受魁地奇比赛的刺激,惊险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7.食物 出示食物片段,指读,在这么多食物中,魔法师们最爱吃的是多味豆,多味豆口味众多,有巧克力味、胡椒薄荷味、柠檬味等这些普通口味,还有菠菜味、猪肝味、内脏味、鼻涕味这样的怪味„„学生说感受(作者想象力太奇特了,想别人所不敢想,写别人所不敢写)

第五,小结赏析,介绍作者。这真是一位奇特的幻想家。她创造了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并且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J.K.罗琳)出示罗琳图片,了解关于她写作《哈利波特》的一些情况。英国女作家J.K.罗琳24岁那年,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突然感到有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于是产生了灵感与想象,开始进行创作。

罗琳通过自己的描写,把这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推向了世界,哈利波特也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拍成了电影,它在文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出示)首届安徒生文学奖、雨果奖、英国年度图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出版家周刊年度最佳好书„„这一系列小说被译成七十多种语言,在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售四亿册„„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生回答)她凭借什么做到了这些呢?(大胆的想象、敢于突破的构思、伟大的创造力„„)

第六,观看电影《魔法石》。

其实,只要你们敢于夸张,敢于组合,敢于替换,敢于变化,想象力就在你的眼前。想读一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吗?

四、作业

回家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这本书

第六课:写观后感(1课时)

附学生作品

第七课:《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阅读推荐课(需3课时)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有益于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品德塑造,更是引导孩子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这个学段,正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实现语言积累的好时机。因此,在这一学段中,指导更多的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电影内容的赏析,设置悬念,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2、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作者张天翼有所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电影视频 《宝葫芦的秘密》 学生准备:书籍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发现今天的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2、师:瞧!今天老师带了电影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哦!原来除了我们的课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电影,它们能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电影。电影叫做—— 生:齐读。

师:你们看!(出示电影的海报)

(二)导读海报,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

1、师:看看这海报,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

师:哦!他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叫王葆。孩子,你观察到了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仔细。仔细的孩子能知道得更多,比如王葆穿着什么,戴着生么,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生2:王葆戴着红领巾。(师:这说明他是一个„„)小学生。(师:你观察得更加仔细了。)

生3:王葆戴着很多奖牌。(师:那他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吧!)生:是(师:那他一定会很高兴吧!可是看他的样子呢?开心吗?)生:不开心。(师:得这么多奖牌还不开心?为什么呢?不告诉你,因为这是秘密。)

生4:我看见了一个葫芦。(师:哦!孩子,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是一个——)生:宝葫芦。(板书课题:葫芦——宝葫芦)

师:大家猜一猜,宝葫芦能做什么?

生5: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师:你们认为是吗?)是!(师:那大家都知道了还是秘密吗?)不是了。(师:那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不告诉你们,因为这是秘密。)

生6:我知道了这本书是张天翼写的。

师:你很会观察,看海报封面就知道电影是谁写的了。想认识给我们写故事的这位叔叔吗?(出示方天翼的照片。)

2、师:说了这么多,大家猜一猜这本书会讲谁和谁的故事?(出示书籍)生:这本书会讲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师:恭喜你,你已经从书里的交上了两个好朋友。

3、教师总结:孩子们真了不起,从封面上读出懂了这么多,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那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宝葫芦的秘密吧!

(三)感知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1、师:正如封面告诉我们的,这本书讲了小学生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王葆和宝葫芦的简要介绍。)

王葆:大家好!我姓王,叫王葆,现在上二年级了。从小,奶奶就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哎~在学校老师总批评我,同学总笑话我,我多么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但最好连一点脚趾头的力气都不用。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吃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有了我,你一定会高枕无忧。

2、师:让你高枕无忧!那如果你有一个宝葫芦,你想要什么? 生:说一说

3、师:那,大家能不能美梦成真呢!我们看一看。(播放电影视频。)

4、师:哇~有了这个宝葫芦,真的是要什么有什么!你甚至都不用说话,只想一想所有的愿望就满足了。开心吗?(生:开心。)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吧!(出示图片)

5、师:看看这些图片,猜猜会发生什么?和你的伙伴商量以下。(生讨论片刻)你最想知道那个图片背后的故事?

6、根据学生选择,设疑激趣:

图一:我的“马”呢?(老师阅读书67页)师:同学们都不知道姚俊的马怎么不见了,大家知道吗?

师:哎呦!姚俊的马到底哪儿去了呢?会像大家说得那样吗?秘密,看了书就知道了。

图二:原来你是个妖怪!(播放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疑问? 图三:会说话的金鱼。(ppt学生自读)师:可爱的金鱼们真的会说话吗?,他们会对王宝说些什么呢? 图四:在河边钓鱼。

(四)留下悬念,推荐电影阅读

1、师:想一想,王葆能一辈子依赖宝葫芦实现自己的愿望吗?没有了宝葫芦他又该怎么办呢?

2、师:会是这样的吗?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交流)

3、师:孩子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只要你们观看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宝葫芦一定没有秘密了。老师相信除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明白出更多。(推荐电影)

(五)想知道更多王葆的故事,播放《宝葫芦的秘密》。

五、板书设计 宝葫芦的秘密 王葆 宝葫芦

第八课:开展《宝葫芦的秘密》观后问答竞猜赛

附竞猜赛课件(1课时)

第九课:结束语

内容概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教学行动也要接近尾声了。于此和同学们浅谈一下影视鉴赏的方法。

1、导入新课:聊聊自己之前看过的电影,以及对它的感受,给予评分和评价。和同学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抓到电影所想要表达的点。学会吐槽。

2、内容讲述(知识与技能):

(1)主题上:主题的形态(社会思想性为主)、主题的构成、主题的内涵和形象地把握主题

(2)人物形象的赏析:行为动作、语言心理、性格剖析和艺术手法。(3)给同学们播放不同速度的英语片,测试其字幕跟进眼速。鼓励同学们利用好网上的电影资源。

3、课堂拓展

对电影的未来做一个展望。

电影文学欣赏教案 篇2

Bella:

※When life offers you a dream sofar beyond any of your expectations,it's not reasonable to grieve when it comes to an end.

当生活给了你一个远远超过你期望的美梦,那么,当这一期望结束时,也就没有理由再去伤心。

※Sometimes I wondered if I wasseeing the same things through my eyes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s seeing through theirs.Maybe there was a glitch in my brain.

有时候,我在想我眼里所看到的和世上所有其他人眼里所看到的是不是同样的东西。也许,我脑袋里哪里短路了。

※He unleashed the full,devastating power of his eyes on me,as if trying to communicate something crucial.

他把那双眼睛的全部魅力都释放在我身上了,好像试图跟我说某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似的。

※I wasn't interesting.And he was.In-teresting...and brilliant...and mysterious...and perfect...and beautiful...and possibly able to lift full-sized vans with one hand.

我无趣,他有。风趣……才华横溢……神秘莫测……完美无缺……仪表堂堂……而且还能够单手举起大型客货两用车。

※It was hard to believe that someoneso beautiful could be real.I was afraid that he might disappear in a sudden puff of smoke,and I would wake up.

很难相信居然真的有这么美的人。我害怕他会突然像一缕青烟一样消失,而我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I had been vacillating during thelast month between Bruce Wayne and Peter Parker.There was no way I was going to own up to that.

上个月我一直认为他不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就是蜘蛛侠彼得·帕克,老在这两人中犹豫不决。我要坦白承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His voice was like melting honey.Icould imagine how much more overwhelming his eyes would be.

他的声音甜得跟融化的蜂蜜似的。我可以想象出他的眼神的杀伤力不知还要比这大多少。

※He stared into my eyes,and I sawhow light his eyes were,lighter than I'd ever seen them,golden butterscotch.

他盯着我的眼睛,我能看到他的眼睛是多么的明亮,比我以前看到的都要明亮,就像金黄色的奶油糖果一样。

※About three things I was absolutelypositive.First,Edward was a vampire.Second,there was part of him—and I didn't know how potent that part might be—that thirsted for my blood.And third,I was unconditionally and irrevocably in love with him.

有三件事我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爱德华是一个吸血鬼;第二,在他身体内有一部分——我不知道那一部分起多大作用——非常渴望我的鲜血;第三,我毫无条件地、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

※But outside the door to our Spanishclass,leaning against the wall—looking more like a Greek god than anyone had a right to—Edward was waiting for me.

但就在西班牙语课教室的门外,爱德华正靠墙站着——看起来比任何有资格的人都更像一个希腊天神——他在等我。

※He grinned his crooked smile at me,stopping my breath and my heart.I couldn't imagine how an angel could be any more glorious.There was nothing about him that could be improved upon.

他冲我狡黠地笑着,我不由得停住了呼吸,心跳也停了。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一个天使怎么可能比他更加迷人,他已经是漂亮得无以复加了。

※I realized slowly that his wordsshould frighten me.I waited for that fear to come,but all I could seem to feel was an ache for his pain.

慢慢地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对他的话感到害怕才对。我等待着那种恐惧的降临,可是似乎我所能感觉得到的只有因为他的痛苦而带来的心痛。

※Edward in the sunlight was shocking.I couldn't get used to it,though I'd been staring at him all afternoon.His skin,white despite the faint flush from yesterday's hunting trip,literally sparkled,like thousands of tiny diamonds were embedded in the surface.

爱德华在阳光下的样子令人震惊,虽然整个下午我都在盯着他看,但还是不习惯。虽然昨天打猎回来后他的皮肤微微有些发红,但依然很白净,简直熠熠生辉,好像镶嵌了无数颗小小的钻石。

※I sat without moving,more fright-ened of him than I had ever been.I'd never seen him so completely freed of that carefully-cultivated facade.He'd never been less human...or more beautiful.

我坐在那里纹丝不动,我以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怕过他。他也从来没有这么放肆地摘下过他那张精心粉饰的面具,从来没有露出过他非同常人的那一面……或者说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俊美。

※Common sense told me I shouldbe terrified.Instead,I was relieved to finally understand.And I was filled with compassion for his suffering,even now,as he confessed his craving to take my life.

按常理说,我应该感到害怕才对,可我却为能揭开这一谜底感到轻松。我十分同情他所经历的所有这些痛苦,哪怕是现在,他表白要夺去我的生命。

※You already know how I feel,of course.I'm here...which,roughly translated,means I would rather die than stay away from you.

你肯定知道我对你的感情,我就在这儿,也就是说我宁愿死,也不愿和你分开。

※I knew at any moment it could betoo much,and my life could end—so quickly that I might not even notice.And I couldn't make myself be afraid.I couldn't think of anything,except that he was touching me.

我知道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失控,我的生命就会随之结束——速度之快,可能我连注意都还没注意到就结束了。我不能让自己害怕,也不能想什么,只知道他在不停地抚摸我。

※No one could be still like Edward.Heclosed his eyes and became as immobile as stone,a carving under my hand.

谁也做不到像爱德华那样静得纹丝不动。他闭上眼睛,像一尊我手下一动不动的石雕。

※He laughed,and then began to humthat same,unfamiliar lullaby;the voice of an archangel,soft in my ear.

他笑了,接着又哼起了那首陌生的催眠曲。他天使般的嗓音,有如天籁,声声入耳。

Edward:

◎Don't be offended,but you seem tobe one of those people who just attract accidents like a magnet.So...try not to fall into the ocean or get run over or anything,all right?

你可别不高兴,我觉得你似乎就是那种就像磁铁一样对事故特别有吸引力的人。所以……尽量别掉到海里去了,或者往车轮下面钻什么的,好吗?

◎Your number was up the first timeI met you.

我第一次遇见你的时候你就劫数难逃。

◎When we hunt,we give ourselvesover to our senses...govern less with our minds.Especially our sense of smell.If you were anywhere near me when I lost control that way...

我们捕猎的时候,我们会完全去凭感觉……而很少受意识的支配,尤其是靠我们的嗅觉。当我像那样失去控制的时候,如果你在我身边的任何地方……

◎It's twilight.It’s the safest time ofday for us.The easiest time.But also the saddest,in a way...the end of another day,the return of the night.Darkness is so predictable,don't you think?

已经是傍晚了。这是一天中对我们最安全的时刻,最轻松的时刻,在某种程度上,却也是最伤感的……又一天的结束,夜晚的回归,黑暗总是如期而至,你不这样觉得吗?

◎Who were you,an insignificant little girl,to chase me from the place I wanted to be?

你是谁?不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儿吗?哪能让你把我从我喜欢待的地方赶走呢?

◎For almost ninety years I've walkedamong my kind,and yours...all the time thinking I was complete in myself,not realizing what I was seeking.And not finding anything,because you weren't alive yet.

快九十年了,我生活在我的同类和你的同类中间……一直以为自己应有尽有了,不知道自己在寻觅什么,结果也一无所获,因为那时你还没出生。

◎Just because I'm resisting the wine doesn't mean I can't appreciate the bouquet.

别因为我忍住不喝葡萄酒,就以为我欣赏不了酒的芬芳。

◎You don't realize how incrediblybreakable you are.I can never,never afford to lose any kind of control when I'm with you.

你意识不到自己是多么脆弱。每当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务必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Your hair looks like a haystack...but Ilike it.

浅析电影主题与电影舞蹈及其欣赏 篇3

[关键词] 舞蹈欣赏电影舞蹈电影主题 电影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但它又不同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广阔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普通的舞蹈欣赏这种的审美活动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时间性)和视觉(空间性)的表演艺术。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内,主要通过舞者连续的动作和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型、画面、以及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而电影舞蹈的欣赏同样具备以上的主观条件,电影屏幕同样为舞蹈建构了一个隆重的舞台设计。就如在冯小刚导演的新片《夜宴》中所有的舞者都戴着面具,却通过身体表现出寂寞,让人觉得更有力度。而美国电影《DirtyDancing》《热身舞》中街头热舞的场景安排俨然就是把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和谐的置于这部关于哈瓦那的浪漫影片之中,整个舞蹈让我们来到的50年代的哈瓦那共同感受那份南美的激情。在BillyEliot<<跳出我的天地>>-片中Billy怀着对梦想的执着对舞蹈的热爱与家庭和传统抗争,在餐桌上的一段舞蹈给他幼小的心灵的力量以最好的诠释。在法国影片《fangfang》使苏菲·玛索让众多影迷疯狂着迷的,把年轻的苏菲塑造得清纯性感,美艳不可方物的是那段隔着玻璃的舞蹈,而让男主演文森特·佩兹忧郁古典的气质也过目不忘的也被那段舞蹈烘托的饱满而生动。在着个桥段中芳芳和亚历克斯在只有一层玻璃之隔的房间共舞。两人深深相爱,却视婚姻为雷池,想要长厢厮守,却又怕日久生厌,陷入千篇一律。因为爱而想得到,因为爱而怕失去,因为有了爱情,人才算得上是复杂的动物。于是亚历克斯与芳芳同处一室,然后用一面透明的玻璃在中间隔开,这样他就可以静静欣赏自己的爱人,又不用担心乏味。

英美文学电影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篇4

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其逐渐具备认识、教育和审美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电影与文学作品的有机结合上,这种结合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摘要:随着电影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文学作品都逐渐被引用到电影剧本中。通过电影的拍摄来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立体化,这种行为使得电影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很多英美文学电影都是依照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拍的。本文主要是通过介绍几部英美电影来探讨英美文学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电影 文学 英美文学 文化

一、电影和文学作品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分析

电影和小说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电影和小说作品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上。电影和文学作品存在联系的原因在于两者之间存在许多共通点,这些共通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电影和文学作品都是以可以感觉到的形象来表现编剧或作家希望表达的感情。文学作品主要是以语言和文字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而电影则运用演员、布景和道具来塑造影视形象;2.两种艺术形式都包含人物、语言、情节和结构四大因素;3.两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叙事即叙述故事,对故事进行描述,其是作者将不同的情节联合进行描述。文学作品和电影都包含四大因素,即人物、语言、情节和结构。文学作品和电影都需要叙述,但是相比之下,电影艺术对故事和情节的要求更多;4.两者都具有假设性。假设性属于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其主要是指以假乱真的表现方式。艺术形象并不是直接复制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来源于生活又需要超越生活,这便是电影和文学作品的假设性。5.两者都属于时间艺术。时间是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因素,是这两种艺术形式不可或缺的条件。

以上五种便是电影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通点,这些共通点决定它们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英美文学有着十分辉煌的历史,因此英美很多电影公司根据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的联系来拍摄优秀的电影作品。

二、文学作品为电影拍摄提供了经典素材

随着电影业的飞速发展,很多电影都开始引入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随着这类电影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文学电影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也愈来愈紧密。目前,这两种联系在英美地区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下面笔者便从几部电影作品中来分析文学作品在电影中的运用。

1. 电影作品《黛洛维夫人》 电影《黛洛维夫人》是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同名小说《黛洛维夫人》来进行拍摄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伦敦文学界的中心人物,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电影作品《黛洛维夫人》讲述的是在伦敦1923年的夏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年,主人翁Dalloway回想起1890年夏天十分年轻、美丽的自己。电影的成功是剧本、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方面来决定的,小说《黛洛维夫人》则为电影提供了十分优秀的剧本,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影的成功。

2. 电影作品《三颗翼动的心》 著名导演伊恩·索弗特利拍摄的电影作品《三颗翼动的心》,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威尼斯的爱情悲剧,小说中展现了令人难忘的浪漫情怀。通过英国演技派女演员海伦娜·博纳姆·卡特精湛的演技,来将小说中的人物鲜活化、情节立体化。小说《三颗翼动的心》出版之后便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将其选为电影剧本取材也是看中其经典所在。一方面将小说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另一方面让更多人能够通过电影认识和理解小说,是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典型结合。

3. 电影作品《巴里·林登》 1975年,英国Hawk电影公司制作出了经典文学电影《巴里·林登》,这是根据著名作家萨克雷的小说《巴里·林登的记忆》改编拍摄而成的。通过电影让小说人物更加鲜活,将其坎坷的命运更加明了地展现给观众。小说《巴里·林登的记忆》将主人翁的经历描写得十分精彩,由于导演和演员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即使是3个小时的电影也不会觉得漫长。这部电影曾获得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奖、4项奥斯卡奖等14个奖项,是电影行业难得的完美作品。

以上三部电影作品的共同点在于将电影和文学作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转换艺术形式,让其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作家在编写小说时,注重的是故事情节、人物的动作、对话;而导演在拍摄时,注重的不仅仅是整个故事情节,还需要考虑到电影的拍摄效果、演员的演技及其整个拍摄团队的合作。通过将电影和文学作品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效地结合,将经典深入人心。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优秀的电影剧本,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影业的进步。

三、电影促进了文学作品的推广

1. 英美电影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高校促进了英美文学作品的推广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这项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我国学生能够有效地了解英美文化。目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主要是为学生介绍英美文学史上的很有影响力的作家的经典著作。但是由于英美名家名作资料繁多,教授起来会比较麻烦。加上很多学生对著作的学习兴趣并不大,自然也不能很好地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电影是一种兼具视觉、听觉、时间和空间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员的演技让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更加明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播放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来辅助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的`兴趣,也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和理解能力。由此可见,电影确实能够很好地促进英美文学作品的推广。

电影文学心得 篇5

財經法律1甲簡張翔M98X0213

在這次欣賞的這部影片中所碰到的二個問題,一個是關於保險的官司,另一個則是涉及婚姻暴力的問題,串起這兩個主題的核心人物為由麥特戴蒙所演的魯迪這個角色。魯迪是一位剛從法學院畢業的學生。不是出生於出身名校,再加上家庭的貧困,使他不得不先找個小律師事務所謀職求生,他來到由綽號「彪漢」的律師事務所,開始他的律師生涯。

由於在影片中那個地方律師實在太多,大家搶工作搶得很兇。好在他在大學打工時已有兩位客戶,其中一個牽涉到保險給付,他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官司,便從這裡開始,相當諷刺的是,魯迪第一次進法庭時並沒有律師資格,還是他的對手杜曼作他宣誓的見證人,他陷入並見識到大型法律事務所惡劣行為,也認識了法律人如何背離理念,成為社會罪惡的幫凶,影片中里歐杜曼為代表,他是大型法律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擅長各種商業的法律訴訟,他們在與大企業結合之後,便喪失法律人應有的理念,成為名符其實的為了錢而不折手段也不顧法律道德的律師,他們擅長運用各種訴訟手段和技巧,以強大的權勢和金錢,使得一些小公司和個人無法打贏官司,形成大型企業在在司法制度上獨霸一方的局面。

通常個人或小公司的致命點在於「不耐久拖」,不僅是時間上不允許,小老百姓

在金錢上也承受不了,先不說美國訴訟高額的費用,光是台灣的訴訟就不是一般平民老百姓受得了的。

在影片裡魯迪要告的大型保險公司為葛班保險公司,該惡質的公司,專門找貧民區的居民下手。說服他們投保,收取他們的辛苦錢,然後真的發生事時,卻又以各種法律手段來拒絕給付,換句話說,他們寧願把錢花在請「一群」律師上,也不願付給保戶,保險的目的在於「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當卮運發生時,保險公司又拒絕給付,而這部片子很寫實的把該法律中的好跟壞現實的呈現出來,劇中一位得了敗血症的少年因為沒有保險給付的人在還沒等到看到勝訴時便已活活的病死了;諷刺的是,就算後來勝訴了,對方宣告破產,也是一毛錢都拿不到,魯迪這位律師,不見得能以「英雄」的姿態解決什麼大問題,相對來說,反而更真實地反映出現實法律的殘酷,而他在法庭辯論上捉襟見肘,電影中也精準地對照出精熟法律辯論技巧的大型法律事務所律師的橫行霸道,以及隱藏在現代法律社會中殘酷的不平等,這部影片不只說出了律師的善面與惡面而往往對於律師倫理方面的規定真的是很難去實際做到的。

法律倫理

電影欣賞心得

系所:財經法律研究所 一甲學生:簡 張 翔

學號:M98X0213

电影欣赏社团计划 篇6

郑学新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电影爱好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了解影视艺术的特征和艺术规律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指导人生;学会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与评价,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历史、认识现实,增长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现将本学年电影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电影知识方面

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电影艺术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电影于1896年8月传入中国上海,当时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等,简称“影戏”。

二、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电影内容有一定的积极性和教育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观后感。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电影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4、学生不得喧哗,不得吃零食。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电影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利用电影学习的素质。

2、在完成电影观赏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观看电影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观赏电影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电影。

4、对小组的影片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电影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人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1、观赏电影;

2、电影影评的写作,、了解社员们喜爱电影的资料、召开电影研讨会;

电影文学欣赏教案 篇7

诗歌《嚎叫》是“垮掉一代”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的代表作, 以惊世骇俗的反传统和社会准则的内容, 对压抑个性的一切形式进行无情嘲弄, 真实记录了美国50年代“垮掉一代”的思想情感。

诗歌共四节, 第一节共78个诗行, 均以“who” (他们) 为句首连接点, 链接一幅幅垮掉一代的生活拼接图。而且每一诗行均有25至30个音节, 朗读起来极似古老的游吟传唱和圣经。语言的并置产生极大的陌生化效果, 致使读者无限的幻想。如“who…listening to the crack of doom on the hydrogen jukebox.”hydrogen是氢气, jukebox是自动点唱机, 把两种完全陌生的意象并置一起, 便让人试图在两者间寻求联系。“氢”让人想到二战中摧毁一切的原子弹, “自动点唱机”让人想到二战后反叛的爵士乐, 于是我们不免大胆想象, 连音乐也受到打压而发出“crack of doom (厄运般的霹雳声) ”, 何况是人!于是“垮掉一代”的悲惨遭遇便不言而喻了。

第二节诗歌以问句开头, 其余全是感叹句!诗人以“Moloch”为句首的感叹句回答首问句“是什么水泥合金的怪物敲开了他们的头骨吃掉了他们的头脑和想象?”, 借摩洛克比喻美国是不可理喻的监狱, 并与第一节的“who”相照应, 满腔愤怒地向“摩洛克”发出嚎叫!

第三节以诗句蓄势, 递增式的诗行表示诗人对反传统、反文化、反主流的所罗门的支持, 且气势越来越强大。

第四节诗人转向积极, 以15次重复“holy (神圣) ”开篇, 后重现49次“神圣”, 就像摇滚乐寄托着对“垮掉一代”的希望和鼓舞。

另外, 大量露骨的性描写也是诗歌的语言特点。但就像诗歌的起诉案中法官所言“生活不能套用一个人人步调都一致或者符合特定的模式的公式”, 这些是金斯伯格讴歌肉体、表现主题的方式。至此, 我们可以总结出诗歌以大量的并列长句、重复回环、并置陌生化、大胆性语言发出波涛般的嚎叫!

二、嚎叫的电影

电影跨媒介表现诗歌的形式有:1、限制性角度:诗歌为电影的一部分。如《夜宴》中青女吟唱《越人歌》, 凸显其悲哀命运。2、间接性角度:诗歌在电影之外。如《莎翁情史》对人物传奇性的演绎, 提高了人们对其诗歌的关注。3、全角度:诗歌作为电影的全部或大部。如本文探讨的电影《嚎叫》。笔者认为, 电影《嚎叫》的先锋性在于试图通过电影内容和艺术手法引入文学批评来全角度表现诗歌。

电影《嚎叫》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 内容十分简单:

1、法庭:《嚎叫》出版商费林盖蒂因涉嫌传播淫秽出版物接受法庭审判;

2、动画:占据影片长达四分之一的天马行空的动画;

3、采访:金斯伯格在一间温馨的房间内接受未曾“露脸”的记者的采访;

4、朗诵:金斯伯格在旧金山的六号画廊向大众朗诵《嚎叫》;

5、黑白回忆片段:年轻的金斯伯格的在老式打字机创作《嚎叫》及生活片段。

不断交错的5个场景, 是编导独具匠心地为引进多角度的文学批评而设计的。

第一, 法庭。电影中审判这条线索紧紧围绕诗歌《嚎叫》是否具有文学价值展开辩论, 借助证人和主控的五种观点, 实则是探讨诗歌价值与文学批评的研讨会。第一位证人从文学风格、内容和语言三方面否定诗歌的文学价值, 这是语言批评方法。第二位证人强调“诗就是诗!你不能把诗译成白话!”这是结构主义批评注重整体的观点。而第三位证人道出“诗歌反映二战后某些缺乏自我约束力的群体”, 是一种精神分析批评, 集中对文本人物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第四位证人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否定其文学价值:“诗歌的形式是抄袭《草叶集》 (惠特曼) 。”最后是主控结案陈词:“我们允许专家鉴别文学价值, 却不允许具有大众品味的个体来鉴别。”这是读者反映批评方法。由此可见, 这段精彩的法庭对质实则隐藏着多元化的文学批评模式:主题式解读、形式主义解读、价值论解读、互文式解读。

第二, 动画。出自美国插画家埃里克·杜克的三维动画充满后现代感, 色调时而阴暗时而明亮, 线条流畅自然, 表现了金斯伯格“有形的思想有顺序地自然地流过头脑”的创作过程。动画通过超现实的快速变换的画面不仅诠释了诗歌并置陌生化效果, 还表现了诗中大胆的内容。如第一段动画以男性与女性在桥上作拥抱扭团成阴阳符号的姿势结尾, 陌生化效果让人联想美国独立日在布鲁克林大桥上燃放烟花的情景, 那是对自由的渴望!如果说法庭诠释的是外界对诗歌的评价, 那动画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编导对诗歌的“视听化”解读。

第三, 从文学批评电影化的角度看, 电影的朗诵、采访和黑白回忆片直接反映金斯伯格创作诗歌的背景、动机、过程。间接让读者运用“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更好地对诗歌作出自我理解。而且, 朗诵、采访、黑白回忆片彼此间以及与法庭、动画构成反复回环、并列长句、相互对照的模式。如朗诵会上观众的投入、激情的反应正是对法庭审判有力的间接回应;比较值得一提的是采访场景前亮出的“1957年纽约”字样和那个由始至终从未露面的记者, 让人不禁猜想, 这或是一场法庭淫秽案完结后的采访, 亦或是诗人所有采访的总结。

整部影片从文学批评角度切入, 几乎完全为诗歌服务, 电影中五大场景以蒙太奇手法一方面不断交错重复、水乳交融, 与诗歌的回环复沓, 重章叠唱的节奏高度吻合;另一方面涉及作品的创作动机、过程、时代意义等方面, 为观众提供了立体的解读空间, 创设文学批评电影化。

三、二次解码与去魅展现

但诗歌与电影存在着矛盾对立:诗歌通过意象使人们在抽象中形成自我体验;电影则让人们在具象中获得自我思考。我们在欣赏电影《嚎叫》时只感到嚎叫的电影而非诗歌的嚎叫, 是文学批评电影化二次解码和去魅展现的结果。第一次解码存在于电影隐藏的文学批评角度, 受众形成的便是编导第一次解码后的第二次解码, 这样使受众相比于直接阅读诗歌缩小了想象空间。文学批评电影化使诗歌成为了可理解的寓言, 特别是主题, 虽法庭场景里第三位证人口供有所提及:“诗歌反映二战后的某些群体, 他们缺乏自我约束力”。但电影大量对诗歌创作动机的自叙式采访和回忆, 坦诚、亲情、同性恋已交织成一张无形的人性之网, 弱化了诗歌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结尾处诗人在温情的背景音乐下含情脉脉地朗诵诗歌, 让观众感受到《嚎叫》只是嚎叫的电影而不是电影的嚎叫。此外, 若从读者接受批评角度看, 文学批评电影化存在着电影叙事性低、传播范围局限于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群的问题。因此文学批评电影化的确为诗歌电影带来新意, 但如何把握电影中的诗性却是任重而道远。

摘要:时至今日, 电影与小说实现跨媒介叙事的作品数不胜数:改编自JK罗琳的同名电影《哈利波特》创造十年奇迹, 小说意念取自电影的文体创意也在西西的《东城故事》中略见一斑。而当诗歌遇上电影, 两者如何实现跨媒介叙事?不同艺术符号并置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差异?这种差异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嚎叫》如何实现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同名长诗间的跨媒介叙事来探索以上问题。

关键词:文学评论,跨媒介叙事,垮掉一代,嚎叫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当代文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文楚安.“垮掉一代”及其他[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3]赵孝思, 沈亮.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

[4]伊维斯·勒·培莱克.艾伦_金斯堡访谈录[J].国外文学 (季刊) , 1998.

电影与文学的融合 篇8

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的概念,意指文学的特殊性、本质特征。[1]经过许多学者的探索发展,如今,文学性已经成为了文学领域一个复杂而众说纷纭的概念。其主要是指文学领域中的诗性、诗意对话性和语境关联性。

自电影行业诞生以来,由于电影与小说同属于叙事性艺术,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倘若电影离开了文学便没有了情节和叙事,就好比高楼大厦没了根基,也就谈不上第七艺术之说了。[2]就像我们往往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也有与电影同时出版的小说,借鉴于小说流行于人类社会的悠久历史的发展经验,电影的文学性也逐渐得到电影行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影的审美水平也随着逐渐提高,电影的文学性已经成为了评价一部电影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通过电影的叙事手段、叙事中的诗性与诗意对话性以及预警的关联性来判断一部影片在情节、语境、细节等方面处理的水平高低,进而形成对一部影片的整体判断。

电影的文学性在中国当代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成熟了数千年的文字文明与文学文明,应用于电影中更能够从电影的诗意对话性与诗性中体现出电影的文学性。当代的电影不仅仅是镜头与光线交错的产物,是导演与编剧通力合作,应用语言、动作以及光影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故事的讲述最大程度上能够引发观众共鸣。这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有着相同之处,同样是通过对故事的展开陈述,或许其中方式不同,但小说与电影大都通过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达到自身艺术价值的最大化。综上可见,电影的文学性在其获得市场与关注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影片《间谍》中的文学性叙述应用

从叙事手段来说,在电影中共有常规性叙事、多线性叙事、回忆叙事等,电影《间谍》中采用常规性叙事手段,将电影的剧情按照时间顺序来发展。除此之外,作为电影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特征与手段,文学性作用在电影《间谍》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作为一部承袭自好莱坞传统的喜剧电影来说,无论是从语言表达、对话安排或是从语境构造方面,整体来说《间谍》都谈不上是普遍意义上的有诗意的电影,它将自身剧情融入在插科打诨、小人物情结甚至女权情结中,没有文艺片中诗意的语言与诗化的意境,然而我们还是能够从影片虽然轻松却依旧紧凑的故事发展中窥得电影中文学性手段的运用为其带来的影响。可知文学性手段作为艺术手段来讲,并不仅仅代表了其诗性意义的一面,还有大而化之的对语言和语境带来的影响。

首先,文学性手段的运用能够优化电影的语言对话方式,增加影片内容的充实性。在电影《间谍》的语言组织与对话安排方面,作为典型的好莱坞商业喜剧,《间谍》固然缺少普遍意义上的诗性与文学性中诗化的美好语言,甚至于女主角只是一个形象普通,口中常吐脏话的女人,完全没有一般文艺片中的女神形象,其中几位男演员的表演中也以插科打诨式的搞笑为主,使得整个影片呈现出诙谐轻松的气氛。其语言组织虽然没有普遍意义上的诗性语言,显然这对于商业喜剧电影来说也并不现实,但是其中的安排合理,并非是无厘头式的搞笑段子合集,而是在插科打诨中一步步推进影片的剧情发展,让观众在捧腹中看到原本作为后勤人员的女主角通过自己的步步努力与智慧完成自己的最终任务,实现了自己作为一名“间谍”的存在价值。不同于比较含蓄的东方文化,美国文化在表现幽默时常常表现的较为重口味,这与东方文化略有出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间谍》中的台词与对话设置,由于影片的幽默效果需要,因而台词甚至显得有些松散,但是仍旧出色地完成了推进电影整体节奏发展的任务,使得影片并没有在诙谐之余变成了一部只有逗人开心而无紧凑剧情的空洞电影。

第二,文学性手段的运用提高电影的整体氛围塑造。在《间谍》的对话环境与意境构造这个话题中,或许有的观众会说,这显然是一部喜剧电影,又谈何意境之说。诚然这是不折不扣的喜剧电影,就算其中加入了好莱坞惯用的小人物英雄情结,也难以掩盖其诙谐气质。在电影中的意境并非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皆是菩提世界一般的诗中意境,而是指在影片的剧本、环境等因素之下所构造出的能够将故事的讲述发挥到最大的效果而打造出的一种环境氛围。换言之,并不只是文艺片才会有超脱于世俗的意境,通俗的喜剧片、动作片等都会由于其在故事表达中的特殊需要而营造出适合讲述故事的环境,也就是故事展开的最佳意境。在电影《间谍》由于故事本身带有的喜剧、动作等特性,因而电影的整体便营造出一个整体的诙谐环境,从而将这个虽然幽默其中却不乏智慧的故事,以及虽然时而看起来不正经但最终还是跌跌撞撞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了任务的女主角置于其中,达到这个故事讲述的最佳效果。从十分细小的层面来看,影片中的音乐、场景构造等手段都用于构造出这样一个有利于故事情节发展的环境,使得人们能够在观影中体验出女主角并不美艳的外表下的智慧以及她肥胖身躯与并不文雅的语言之下温暖的心灵,既能够让观众开怀大笑,也加深了观众对局中人物的认识。

三、 电影艺术文学性的重要性

电影文学性促进电影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够从深层次激发出观众的内心共鸣。抛开电影文学性这一范围,单就文学性来说,其基本的特质中便包括语言的诗意对话性。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够表达出情感并引发共鸣的智慧结晶。通过语言的表述,能够使原本平面的电影人物或小说人物立体化,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如今的影片大多追求大制作大场面,有些甚至追求了作为叙事题材的电影最基本的语言因素,导致影片虽场面宏大壮观但剧情与语言乏力空虚的现象出现。不过也有许多电影在语言处理方面十分优秀,为整部影片的制作添彩。例如我国经典电影《红高粱》,其中的语言并不像很多电影那样繁杂冗长,更多的是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与音乐来表现,但是语言无比精炼,其中颠轿一段中姜文唱出的《酒神曲》便通过任务的另类语言表达,有力地烘托出了电影中的热烈气氛,甚至超脱了原著小说中的文字性叙述描写。再如英国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影片开篇29秒的时候低沉的男生“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视觉以及嗅觉”这一至理名言。在开篇之初便奠定了影片的整体情感基调,既与题目中的男孩相呼应,又照应了电影整体的听觉、视觉、嗅觉化的儿童叙事视角,可谓一举多得。

电影文学性能够将电影的感情最大化表现。运用语境、对话以及诗性来完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经过两汉魏晋时期的发展,唐宋时期开始出现传奇脚本小说,发展到明清时代逐渐成熟。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文学小说逐渐成为通过其文学性中的诗性、诗意对话性和语境关联性完成了对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环境的塑造。比如我国著名的小说《红楼梦》,便通过作者充分具体的旁观描写和人物之间丝丝入扣的对话,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独有特征。电影诞生之后,由于其与小说存在着叙事中的共同性,因而在情感表达等方面多方借助于发展已趋成熟的文学小说,从小说的表达与描写中汲取经验,创造出更能够将感情最大化的电影。例如在电影《间谍》中,人物的对话不仅是简单的陈述,再加上同时对于周边环境的描写与刻画,将小说中应当由语言表达出的情景用镜头表现,甚至超越了文字在情景表达中的张力,而以直观的观感体验使得电影的感情得到更好的表达。事实上,电影与叙事性的小说,虽然艺术形式不同,受众不同,但是其中所想要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通过语言的张力来烘托感情,而电影则更加直白的用镜头的语言来表现氛围,小说用文字,而电影运用图画与声音。二者之间不必分出高下,电影亦可以充分利用原本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性来将自身的感情与艺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电影文学性能够提高电影的艺术内涵。电影的艺术内涵不仅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或是一部影片的制作精良程度与场面宏大水平,更多的取决于其中的意境与情感语言表现。电影艺术的“文学性”,不仅仅是指吸纳文学剧本和文学的时空表现手段,更在于通过这些纽带,用文学的心灵诉求、理性思索、人性关怀和形而上精神,来弥补视像语言与生俱来的平面性、浅表性,以提高其艺术品位与内涵。[3]能够充分应用文学性的电影能够将感情处理的恰到好处,促进电影的情感表达,深层次的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电影的语言、构图、环境、意境以及背景音乐甚至色彩设计,都已经成为评价一部影片艺术内涵的重要标准。在制作影片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视角放在怎样去讲一个故事中,还应当考虑怎样把故事讲好,而且要赏心悦目。现代电影的语言不仅要考虑其合理性,还有其中蕴含的深远韵味,比如一部电影中假如剧本语言无力而肤浅,又怎能成为一部悦人视听的电影。推之于构图、意境等方面不外如是,电影原本便是通过对人的听觉与视觉带来体验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艺术,假如一部电影的语言中缺少起码的逻辑性、情境中缺少合理性、意境中没有诗意性,那么一部影片的艺术内涵便无从谈起。诗性不止是文学作品中独有的名次,应当是艺术作品通而有之,它是蕴含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深层次的底蕴,代表着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文学性亦是。因而在电影制作中,应当努力提高其文学性,才能够真正提高电影的艺术内涵,使电影成为有内涵和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杨矗.文学性新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07-118.

[2]杜军,杜娟.电影的文学性与文学的关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74-75.

上一篇: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下一篇:优秀国企党委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