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教案(精选3篇)
过华清宫教案 篇1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教案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教学目的】
1、了解诗人杜牧。
2、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忧国伤时情怀。【教学重点】
一、诗词的思想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及本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的具体体现。【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本诗的艺术魅力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朗诵要求。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3、了解杜牧诗作风格特点。
4、参照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课堂教学
导入课文:同学们好,打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你们认为哪几个朝代比较繁荣呢?是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个朝代——唐朝。穿越中国历史的浩渺云烟,唐朝赫然挺立。那一个朝代延续了两百多年,那一个朝代出现了几度繁荣,那一个朝代令人无限向往。然而,它最终也难逃陨落的命运,唐朝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是杨贵妃的倾城一笑红颜祸水,还是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放荡不羁?再或者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宿命?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牧的《过华清宫》探讨盛唐衰败的原因和感受唐诗的魅力。
一、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可以请班上朗读较好的同学起来范读)
二、研习课文
(一)、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七绝,《过华清宫》是作者心生的匕首,它轻轻划破历史的帷帐,把瞠目结舌的事实推到读者眼前。
(二)、作者生平
杜牧,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先生。著有《樊川文集》。杜牧出生豪门,但无豪门纨绔子弟的习气,他忧国忧民,从《过华清宫》中便可窥见一二。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注意:分点板书。
(三)、诗文串讲 词语解释
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次第:按顺序。
一骑:一人一马称一骑。妃子:指贵妃杨玉环。诗文释义
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的南方运来的鲜荔枝。逐句分析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为何以“长安回望”开篇?
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了荔枝而已,暗示了玄宗对贵妃宠溺之深。这样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5、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明确: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体恤民情劳民伤财。
6、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讽刺。最终目的,借古讽今,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写作手法,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生活的讽刺。
三、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1、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3)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4)写作技巧?
2、咏史怀古诗的类别: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3、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
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评价历史是非;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注意:在讲述本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具体作品。
四、小结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试用以上咏史怀古诗鉴赏步骤鉴赏杜牧《题乌江亭》。
周钦
200901903006
阅读训练十三:《过华清宫》等 篇2
1. 阅读《过华清宫》(其一)(其二),回答下列问题:
《过华清宫》(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① 这两首诗的对象都是写_____,前者通过_____事件,后者是通过_____事件强烈地讽刺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②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人认为: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不合情理。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泊秦淮》,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本诗第一句好在哪里?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在全诗的构思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杜牧《题乌江亭》与王安石《乌江亭》,作比较鉴赏。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诗,回答下列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① 首句的两个“难”字意义一样吗?有何韵味?试作分析。
答:
② 月光本无寒冷之说,但诗人却说“夜吟应觉月光寒”,请问这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
5. 阅读《商山早行》,回答下列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① 全诗是怎样扣住“早行”二字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颈联的“落”、“明”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李商隐的诗大量用典,请结合《锦瑟》,谈谈其用典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2) 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
8. 依据题干内容填空。
(4)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5) 人们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教师的敬业精神。
(6) 我国优秀古典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9. 根据内容将下列段落中的空格填上。
陶渊明的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杜牧的_________;李商隐的_________。
10. 仿造句式造句,化用诗人的诗句。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 杨贵妃送荔枝轻歌曼舞
② 不同意。本句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高度的夸张,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地沉醉于歌舞造成。
2. ①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两个“笼”字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
② 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前四个字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罗全篇。
3. ① 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② 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4. ①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深沉缠绵。
②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5. ① 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首联紧扣题目,写出早行情景。颔联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颈联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尾联所写乃是清晨在征途中回忆昨晚的梦境。
② 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乡之情;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感异乡奔波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③ 以乐景反衬哀情。此联的梦境(故乡杜陵,那里已是春光满园了,成群的野鸭、大雁挤满了暖暖的池塘,嬉戏游玩)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更衬托出诗人对长安的留恋,对人生之路的无奈。
6. 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写诗人回忆的感受;颈联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和“玉生烟”的形象,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
7. (1) 鸡声茅店月
(2) 夜吟应觉月光寒
(3) 望帝春心托杜鹃蓝田日暖玉生烟
8. (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 杜牧的诗句挽起了历史的无尽遗憾,李商隐的锦瑟驶出了爱情的悲苦航船。
过华清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2、过程与方法:掌握咏史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风流,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也留下了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之作便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自然,怀古咏史诗,作为唐诗的一种重要题材,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二、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步骤:
(1)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2)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3)诗人写作的目的?
(述己志,借古抒怀——知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忧天下,借古讽今——明世,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议论,对古人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4)写作技巧?
三、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 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四、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七绝。
五、诵读诗歌,感知诗意。
1、诵读指导:注意停顿特点——2、2、3顿,注意重读音和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
3、个别学生范读。
4、听录音朗读。
5、全班齐读。
6、学生译诗: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骊山顶上,众多的宫殿门依次打开了。一名专使快马飞驰而来,身后扬起一片尘土,于是宫内的妃子笑了,没有人知道那是专使运来了荔枝。
六、合作研讨,品读诗歌。出示问题: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5、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7、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归纳点拨: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 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 2 人要伤心落泪啊。这里暗用了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4、最后一句说“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
明确:专使快马加鞭而来,扬起一片尘土,速度如此之快,事情如此紧急,人们还以为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向皇帝汇报,结果专使不过是为妃子送来了荔枝而已,暗示了玄宗对贵妃宠溺之深。这样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反映了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5、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修辞手法——对比。“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当时“以驿马驰递,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者甚众”;
“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6、作者在诗中暗指唐朝为何没落?
明确: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不体恤民情,劳民伤财。
7、诗人对唐玄宗让专使送荔枝持怎样的态度?写作本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讽刺。
最终目的,借古讽今,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作手法,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生活的讽刺。
七、本课小结
【过华清宫教案】推荐阅读: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诗词10-16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唐诗译文及鉴赏08-02
清宫治疗10-16
手术清宫06-02
中期妊娠清宫术09-23
游崂山太清宫的散文05-09
清宫二年记读后感06-01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08-11
教案比赛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