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2024-08-25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共8篇)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1

中国信息大学:我们毕业了——记中国信息大学08级毕业生典礼

(记者:吴世伟、尚丹丹)2012年8月18日下午1点30分,中国信息大学08级毕业典礼在风雨操场隆重举行。参加本次毕业典礼的有:校董事长、校长余晓芒,校董事沈志德、叶淬、张亚林、李可、李玉敏,副校长张丹海、张子刈、吴峰、覃秀强,校党支部书记凌毓侬,校党支部书记赵文霞,常务副校长李江萍。

在典礼开始,余晓芒校长发表了演讲。余校长首先代表校领导、老师及在校生对08届毕业生表示衷心的祝贺。余校长说:“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经历,其中有挫折也有成功,有自豪也有气馁,无论怎么说这都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你们是毕业了,但这并不代表学习的最终结束,紧接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离开校园,投入社会,你们将在社会的大潮中走向另一个高峰。掌握信息能力,铸就辉煌人生!”

优秀教师代表白雪老师也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她说:“离开学校的你们,必将面向社会,但无论怎样都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你们在外面成功与否,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中国信息大学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紧接着是优秀毕业生代表王宏超发言,他在学校举行的各方面学习活动中表现突出,得到了师生们一致的认可。他主要感谢了中国信息大学的四年生活,让其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最后,他眼含泪水的说;“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我的大学!”

学姐学长离校,当然少不了学弟学妹的欢送,郭元杰同学作为在校生的代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毕业典礼上,为08级的毕业生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在毕业生授奖仪式上,学校领导依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和纪念品并行拨穗礼,从这一刻起,他们真正的毕业了。

典礼结束后,各个社团精彩的文艺表演开始了。08级毕业生赵伟独唱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的《雨花石》,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丁老师优美的舞姿震撼了全场。演讲协会的小品《08毕业访谈》,幽默的表演加上意味深长的台词,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典礼的最后以耿蓓老师组织的大合唱《明天会更好》结束了整场毕业典礼,这也预示着08级毕业生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我们采访了一位08级的学姐,她说:“我会带着老师们以及学弟学妹们的祝福努力奋斗,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教导,有时间会常回母校看看的。”

编辑:张晨光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2

一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到个人、家庭和国家多个主体。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如果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而处于失业状态, 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深入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的成因并找出相应对策, 已经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是研究内容的理论性。大学毕业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带有很强的现实性, 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一问题, 成为众多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一书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从相关理论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比如, 在谈起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时, 以工作搜寻理论为框架, 并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现实, 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探讨个人的就业的影响因素时, 该书引入了社会学领域的社会资本理论, 通过计量方法估算了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的个体努力方面, 则从个人理性选择、职业生涯理论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理论等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在书中, 诸如此类的内容还有很多, 这既是国外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又是中国转轨时期独有特点和改革实践对相关理论的丰富和贡献, 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领域的又一次创新。

三是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一个著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 而规范的研究方法则是做到这两点的前提。该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以数理模型和经验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 在理论研究层面, 该书突出理论逻辑, 科学论证, 以数理模型为工具, 通过严密的推导过程来获得相关结论;在经验研究层面, 该书强调第一手的数据和合适的分析方法, 以大规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 借助计量工具和模型, 对相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研究领域中感性认识多而理论高度不够、定性分析有余而定量计算不足的局面, 为大学毕业生研究领域提供了大量科学、可信的研究结论。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3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兼有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学校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该院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7人,其中本科生8414人,研究生4324人,留学生248人。专任教师89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9人,教授、副教授587人,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3.07%。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司法考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等21个教学院部;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证据科学研究院、法治政府研究院、比较法研究所、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其中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德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17个本科专业,拥有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法学系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数百名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随着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

二、就业概况

严谨治学踏实肯干,社会声誉反映良好

建校57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一直呼应国家法治建设对各类人才要求发展的步伐,通过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每个时期都向社会输送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杰出人才。2001年,为适应国家法治建设对法律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确定了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稳定本科生人数,扩大研究生规模,增加留学生招生,提升继续教育层次”的发展规划,在几年内形成了包含18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两个专业硕士点)、17个本科专业,以法学学科为主体,以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关联,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的杰出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过去的55年中,中国政法大学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培养了10余万政法人才。他们活跃在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安全、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其它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律机构。今后她仍将是我国最大的法律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仍将为我国的政治进步、法制昌明、社会繁荣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该校用严谨治学的传统、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科带头人,成就斐然地活跃在中国法学殿堂,亦成为中国法学家重要的培养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层次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三分之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司法工作者的十分之一均出自于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大校友中,有数百人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学校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法学各学科中具有领军地位的法学家,现正辛勤耕耘在全国各著名大学法学院的讲坛上。他们的成就和风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06年以来该校对接纳该校历届毕业生的逾百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专业知识等9项指标中,满意度基本保持在“基本满意”以上,其中“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为“非常满意”。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对该校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中国政法大学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近四年以来,该校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渠道宽,就业去向遍及全国各地,毕业生一次全员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从单位地域来看,毕业生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但是到西部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符合国家提倡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要求。就单位性质来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该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该校毕业生司法考试通过率、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人数均大大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考研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以上,且大多被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录取,并以良好而扎实的基础深受好评。

三、该校采取的主要就业措施

1.不断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1)实施“一把手”工程的工作体制。

长期以来,该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该校的就业工作体制是:校党委书记,校长负总责;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的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通过每年定期召开的全校就业工作专题会对学校就业工作进行宏观领导和统一协调;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就业工作的组织开展;适应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以及就业工作开展的需要,各学院也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成立就业工作小组,负责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落实。

目前,该校已经形成了适合“两地办学”格局、面向三个层次毕业生、“二级管理”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有效地保证了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切实保证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遵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该校切实保证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工作要求,该校从99年就较早地在学生处分配科基础上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于03年5月在原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基础上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目前,该校就业中心下设市场开发、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部,在学院路校区、昌平校区分设办公室开展工作。

近年来该校毕业生总数基本维持在3400人左右,根据上级有关1:500的要求,该校就业中心定编7人。就业中心专职人员7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副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两人,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学位获得者4人,平均年龄34岁,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学校有10名同志分别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一级或二级资格证书。人员相对稳定,5名同志在岗工作三年以上。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按每年全部学生所交学费1%的标准确定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学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予以专项经费保障。就业专项经费由就业中心根据全校就业工作情况统筹使用。

目前,该校两校区就业中心办公场所面积520余平米,达到每名毕业生平均不低于0.15平方米的要求。有较为充分且固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用场地,设有专用的洽谈室、就业指导与咨询室、就业信息与资料查询室等,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3)致力于建设“职业化、专家化”为目标的就业工作队伍。

近年来该校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学校除积极鼓励支持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就业工作相应的学习和培训外,每年也自行组织学生工作系统进行就业工作业务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目前该校已经基本形成校领导、职能部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以及专家教师组成的“全员化”就业指导队伍体系。

2.不断创新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政法大学以法学为主,多科性发展,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到总数的75%左右,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党政司法机关。为满足同学切实需要,近年来,该校就业中心秉承“就业早绸缪、服务我先行”的理念,根据本校特点建立健全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开设常规性的就业指导课

98年起,该校就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本科生教学方案。从2003年起,又在此基础上细化开设了《就业与求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两门选修课,合计2学分,以满足同学们的需要。2006年3月,学校开通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就业课程。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活动

举办“职业辅导活动月”、“就业推荐活动月”、“公务员考试辅导”等系列活动。

该校就业中心每年于10-11月举办了“职业辅导活动月”活动,结合该校毕业生特点,尤其重点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公务员考试辅导”、“求职与商务礼仪”、“ 求职中的风险规避与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近十场。就业中心老师也分别参加了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等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解析就业政策。

举办“职业素质拓展活动”帮助贫困生就业。

为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潜能及面对就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与资助管理中心于2007年11月组织该校一百名贫困毕业生在北京绿野假日文化生态基地接受了就业能力的拓展训练。通过活动,同学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体会到了失败的挫折感,培养了学生在逆境下的重树信心的能力。

推出“职场面对面”-求职经验校友谈系列活动。

通过访谈形式邀请该校优秀的毕业生,用活泼的互动形式,与学生面对面探讨从求职技巧到职场转变的点点滴滴,创造出一条积累就业知识的捷径,给广大学生提供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

开展“关注100——求职助你行”活动。

通过各院进行排查,找出求职切实存在困难的近百名毕业生,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和辅导,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重点推荐和帮助该部分同学就业。

举办“职场体验日”活动。

目的在于向在校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职场的机会,帮助同学了解职场,早做规划。

依托学生社团,形式多样,促进就业工作开展。

就业中心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多种活动。2004年11月和2005年6月,该校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西部志愿者协会、就业促进会两个学生社团,并指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西部志愿者协会利用假期走访兰州等地用人单位,了解西部地区毕业生需求情况,并承接了“华硕校园招聘活动”;就业促进会主要承办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辅导讲座及其他促进就业的活动,其中“模拟招聘大赛”已经成为他们的品牌活动,在同学中间广受欢迎。

以《法大就业导报》、就业信息网、就业辅导材料为补充,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仅面向08届毕业生,就业中心就业免费向毕业生发放《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知识100问》2000余册本,帮助毕业生解读就业政策,了解和掌握就业程序和求职技巧;每月向毕业生免费赠阅《成功就业》和《大学生就业》杂志各100本,累计已达七期1500余册;编发《法大就业导报》6期,计18000份。

(2)积极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近年来,该校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收集、挖掘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在巩固传统党政、司法机关用人单位基础上,积极推荐毕业生到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部门、金融保险业等单位、尤其是京外地区和单位去就业求职。主要采取的方式有:

积极收集就业信息,自2007年9月以来,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仅面向08届毕业生就收集发布招聘信息800余条,提供就业需求岗位10000余个,发布就业短信4万余条。

积极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方便毕业生“双选”就业。

仅2007年下半年以来,该校为2008届毕业生组织各种数十场不同类型的专场招聘会,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东城区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海淀区检察院、天津市检察院、上海市检察院、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省政法系统、报喜鸟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华为公司等。

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毕业生就业与求职需要。

近年来就业中心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同北京市各区县,浙江省温州、诸暨,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四川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南方人才大市场,河北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地3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推荐部分毕业生到上述单位就业实习,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空间。

(3)开展就业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近年来,学校领导分别带队到上海、香港等地走访用人单位、看望校友。该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近些年也利用暑假时间,分别前往广东、浙江、江西、上海、江苏、西藏、山东、辽宁、甘肃等地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以及西部就业市场需求考察,为该校及时了解各地用人信息,畅通供需渠道,为各地输送优秀毕业生,支持西部大开发,努力实现双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服务先行,为毕业生求职应聘排忧解难。

为方便广大毕业生求职择业,针对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就业中心继续坚持开通就业咨询服务热线,及时帮助同学们解除就业求职过程中的疑问。同时,我们还在就业信息网上设立了就业咨询栏目,免费发放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卡,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为方便该校毕业生应聘北京基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排忧解难。鉴于该校昌平校区距离通州区路途较远,为给毕业生应聘提供方便,就业中心多次与通州区有关方面协商,先后两年专门在该校昌平校区设立笔试考场,8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笔试;后又专门组织车辆统一接送毕业生近500名毕业生到通州区参加面试、统一体检;08年又在该校昌平校区专门设置了面试考场。三年来,该校先后有30余名毕业生应聘到北京农村基层担任大学生“村官”,所占毕业生比例居北京地区高校前列。

中心还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与服务活动,并针对不同情况和需要,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调适择业心理、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

(5)政策保障,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

该校历来重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并把这项工作当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从2004年开始,学校就出台了政策,通过荣誉表彰、物质奖励等形式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就业中心与校团委积极配合,在该校认真组织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北京地区大学生“村官”项目。通过政策宣讲、邀请到在西藏、内蒙长期工作和近年来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北京农村基层“村官”校友代表返校报告,学校领导专程探望大学生“村官”、“红色1+1”活动等措施,建立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每年该校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工作、志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连年增加;连续三年毕业生参加北京大学生“村官”项目最终落实人数近300人,居北京地区高校前列,得到对口区县好评。

3.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

学校从2000年开始就建成学校就业信息网,每年均对网站功能及内容及时调整和更新,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毕业生求职信息,2007年以来,中心借助网络途径发布就业信息1000余条。

2007年11月起,共组织该校毕业生参加网上双选活动十余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双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自2006年起,就业中心通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即短信发布平台”向毕业生提供就业短信服务,仅08届毕业生就累计发送就业信息短信4万条,人均10条左右信息。此种做法得到广大同学们的欢迎,也受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制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4.就业工作实效

近年来,在该校领导高度重视下,院校两级不断创新,拓宽渠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连续三年,该校毕业生初次全员就业率均在93%以上,稳中有升;尤其法学专业毕业生大大高于全国部委直属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水平。

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154人上升至2008年的256人。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4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法、艺7个学科门类,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学校拥有各类飞行教学训练飞机82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2架,D级飞行全动模拟机3台,其他各类训练模拟机/器208套,各类飞机发动机60台。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5

大学生小陈中国传媒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回到江苏徐州家乡后,计划自己创业。其利用所学知识,想在家居行业寻找创业机会。其本人比较喜欢家居设计,喜欢类似宜家风格的家居产品。

创业条件:1、2、3、4、本人具备一定的设计水平,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家居产品 创业资金有限,目前开实体性经营化门店比较困难。不具备规模化的生产能力,需要寻求生产合作。对现代简洁风格的家居需求市场比较有信心。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自考毕业论文 篇6

姓名: 学号:

摘要: 摘要:公安执法在整个国家执法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公安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公安执法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今社会执法监督问题还存在着很多弊端。监督与被监督主体对执法监督的可为性和必为性尚未达成共识。这种现状严重威胁着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如何实现公安执法公正廉洁,如何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加强公安监督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公安执法监督体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是实现和保障公安执法法制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关键词:公安 执法 监督

公安执法在整个国家执法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具有特殊的 强制性,涵盖公安管理、公安处罚、公安强制措施和公安强制执行等 方面,强制性有别于一般行政机关,手段也具有多样性。为了确保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公安执法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公安执法监督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特别是公安法制建设的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重视和加强立法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同时,对公安执法监督倾注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执法监督摆在了同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力度。强调执法监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公安队伍存在的不正之风,一些违法乱纪的问题时有发生,腐败现象相对严重。这些问题损害了警察的声誉、形象和本应良好的警民关系,干扰了公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新形势下如何使警察保持公正廉洁,如何加强警察队伍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警察执法监督体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以加强廉政建设。

一、公安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公安执法监督是实现公安机关职能的重要条件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能,其活动的效能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顺利进行,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安

执法监督机制,使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置于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之下,这是实现公 安机关职能的必要条件。

(二)公安执法监督是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依法职 责、行使职权的重要手段 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 职权活动合法性的监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法律为 活动准则,严格执法,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执行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这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地位决定的。公安 机关及其人民行使权力的同时,负有接受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的义务。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对于保障其依法 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作用。

(三)公安执法监督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公安机关性质任务和职责权力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执法活动直接 涉及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了防止滥用权力而发生侵犯公民 合法权益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成为公民权 益的有力保障,就必须对其权力加以制约,通过采取相应的监督制约 措施,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机制,达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四)公安执法监督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公安执法监督是加强公安队伍组织建设,落实“从严治警、依法 治警” 方针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方式,是严格公安队伍管理的内在要求,应当贯穿于公安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公安执法监可以增强人民警察的 责任感,促使其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公安队伍保持公正廉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看到,在少数 民警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相当严重,一些违纪问题还相当 突出,严重损害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干扰了公 安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公安监督机制,强化公安权力 制约,加强执政为民廉政建设。

二、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内部执法监督力度,强化执法监 督措施,执法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公安执法监督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公安干警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执法监督理念,执法监督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接受外部监督的自觉性不够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执法监督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保障作用。

(一)正确的执法监督理念尚未真正树立 在公安执法工作中,有些公安干警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执法监督 理念,没有意识到执法监督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 构成部分,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倾向。具体而言,一是一些干警 重视执法权力,轻视执法监督,甚至把执法权力与执法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履行职责是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执法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给执法权力行使设置障碍,于是采取各种办法规避监督、对抗监督。二是有些公安干警把执法监督与执法行为、执法队伍建设割裂开来,认为执法监督只是监督部门的事情,在目前警力与经费不足的情况 下,强化执法监督不经解决不了队伍建设和执法工作中的问题,而且 会影响执法工作效率,增加执法成本。三是一些执法监督机关、监督 部门和监督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执法监督也是执法,也是执法规范化 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执法监督工作中,尤其是存在 “仰视监督” 的情况下,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怕得罪领导、怕影响“关系”,对 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敢严于追究,放弃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觉不自觉的把执法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一至在一些部门,一些领域 事实上形成了执法监督工作难有作为,可有可无。

(二)执法监督资源缺乏有效整合近年来,我国公安执法监督资源并不匮乏,外部有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内部也有纪委、监察、审计、法制、督察、信访等多个部门负责监督工作,可谓监督 主体、渠道、手段多元,监督层次多,监督形式全,监督方位广。从 表面看来,基本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执法监督网,在实践中也为保 证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回避的是,在实际执法监督中,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执法监督工作机制,内部各 监督主体职责、分工不明,监督主体间轴心不清,关注执法权力运作 的视角不同,以及相互间的协调配合缺乏等因素,形成强大的监督合 力,而且执法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道,造成执法监督的交叉地 带和“真空地带”,甚至出现对监督事项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导 致一些群众常年投诉上访,耗费了执法监督资源,妨碍了执法监督效 能的偶小发挥。外部监督也由于各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的着力点不同,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不是发生越权行事,滥用权力,互争管辖 或相互推诿,甚至通过非正常方式或途径追求监督效果的情况,大大 影响了公安执法监督的实效性。

(三)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当前公安执法监督工作中,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 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执法监督主体的 独立性、权威性不强。无论是外部执法监督还是内部执法监督,执法 监督主体在实际执法工作中的地位和权威往往与理论上、法律授权上 应有的地位和权威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内部执法监督中,执法 监督权不仅混杂于行政管理权中,而且附属于同样需要接受执法监督的同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的领导,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再加上执法监 督主体的规格和级别往往又比被监督的刑侦、治安、交警等部门低,形成“仰视监督”现象,从而使执法监督的权威性不强,不能发挥执 法监督应有的效果。二是当前的执法监督主要集中在事前的审核把关 和事后的执法大检查与执法质量考评,对最易产生问题的执法过程的 监督不够或忽略,缺乏对执法过程的全程动态监督。三是警务公开的 范围和层次不够。警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广大群众缺少对执法及 执法监督过程的参与,对涉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执法依据,以及执法 程序、执法进度、执法结果和执法文书的了解不够,影响了群众参与 执法监督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四 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尽管公安机关为了改善执法状况、加强执法过 错责任追究力度,出台了诸如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 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公安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对于执 法过程中常见的程序违法行为以及放弃执法监督或不认真履行执法 监督的行为,要么没有责任追究规定,要么有规定却缺乏可操作性,甚至已经有了可操作性的责任追究规定,却又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不到 位,责任追究乏力。以致出现对执法过错通过“后续补正和技术处理 解决”,“集体责任多、个人责任少”,“下级责任多、上级责任少”,“下 达不科学、不正确的警令甚至于非法干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责任追 究”,具体执行者却往往承担责任的不正常现象。

(四)接受外部监督的自觉性不高随着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以及社会信息化 的程度越来越高,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密度和力度进一步加大,对 公安执法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不 能正确认识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系,接受外部 监督尤其是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对群众投诉 和一些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常常有意无意的抵制态度,甚至有些公安 机关或干警明确宣布不接受某些新闻媒体的采访,使得外部监督特别 是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既不利于正确开阵舆论引导工 作,也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的形象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并进而 影响到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三、加强公安监督的主要途径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执法监督既是执法规范化 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执 法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公安执法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执 法监督措施,对于执法规范化建设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一)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提高民警法治意识 公安机关应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树形象”活动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民警,尤其是在重点执法岗位上和 执法环节中的民警的宗旨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群众意识,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要健全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所队领 导学习法律的制度,让执法决策者和审核把关人学法懂法,熟悉和正 确应用法律法规,并带动和指导普通民警学法用法。树立正确的执法监督理念,旨在促进广大民警端正执法思想,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 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头脑中,落实到行动上,以 从源头上保障公安执法的规范化。

(二)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督的法制化、规范化 要从建立健全具体规范、完善监督制度等更深层次加强内部执法 监督工作,在立法或制定规章时,应突出监督主体权责一致和监督整 体效能的发挥,使监督主体有法可依且职权明确具体,在一定程度上 可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监督职权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又促使监督主体必须按法定的职权范围和程序处理违纪违 法行为,从而保证监督效能的有效发挥。要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可操作 性,减少只有倡导性规定而缺乏相应的惩处规定的“软性条款”,避 免执法监督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使执法监督的相关规定既直观具 体,又明确规范,对民警的惩戒和警示作用一目了然,从而提高了民 警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三)进一步优化和健全监督机制 要对执法监督机构进行适当调整,整合内部监督力量,赋予监督 主体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必要的权力和手段,树立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 内部和公众中的威信。同时应以法律法规约束监督主体必须依法、公 正、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责,使各项监督制度既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尽量避免执法监督机构职能上的交叉和空白,既不能多头 监督,更不能无人制约,从而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公安内部案件审 核、执法检查、个案调查、警务督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行政复议、应诉、国家赔偿等各项执法监督制度,发挥其方式手段的不同作用,确保执法过错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多侧面全方位地开展内部 执法监督工作。对监督部门的职级规格应予以高配或平配,对监督机 构、人员的经费、装备的配备应予适当倾斜,保障监督工作所必需的 经费,配齐配强监督干部,推进整体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内部执法监督 法制部门要不断深化执法质量考评的内容,在坚持对执法程序严 格考评的同时,增加对执法实体的考评,要重点抓好立案、调查、羁 押、处罚等执法环节,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执法活动的全过程。要逐 步扩大执法质量考评的对象,将执法质量考评工作落实到每个执法岗 位,把公安执法的方方面面都纳入考评的范围,推动执法质量考评工 作向纵深发展。要加大日常考评的力度。注意把年终考评与专项检查、专案调查、个案评判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执法质量考评贯穿到行政、刑事案件审核,复议、申诉案件办理,劳教案件审批之中,将执法质 量落实到平时,建立起全方位的执法质量考评体系,把被动监督向预 防在先的主动式监督转变,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前瞻性、预警性和敏锐 性,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五)进一步完善外部执法监督 首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畅通外部监督渠道,主动欢迎和 接受外部监督,充分认识到外部监督对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改善 公安机关执法形象的重要作用。其次,要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在不 影响侦查破案的前提下,凡是可以向社会公开的信息都要公开,切实提高警务工作的透明度,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 为外部监督提供监督标准和便利,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公安执法。再 次,要建立内外监督协调机制,把外部监督的合理要求和建议体现到 执法过错整改、责任追究等内部监督工作中。如进一步完善与检察机 关执法数据及情况的反馈机制,认真分析检察院不批扑、不起诉,法 院判决无罪的案件,主动接受检察院、法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 整改,共同商讨、研究、解决有关执法问题,执法质量就能较大提高。公安执法监督通过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内部执法监督职 能,提高外部执法监督力度,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把执法监 督贯穿于执法活动全过程,逐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制约有效 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就能使各项执法活动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 化的轨道,推动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稳步提高。综上所述,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公安队伍 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保 一方平安职责的落实。上级部门要坚持对公安队伍的执法监督情况进 行实事求是的调查,掌握分析广大公安民警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用我们高度的责任心,面对问题时,做到不掩盖,不 回避,不护短,针对当前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挑战,公安执法要不失 信于政府,不失信于人民。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7

林林:近年来传媒行业发展比较强劲, 我校人才培养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尽管面临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同类专业的竞争, 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依然较强,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也比较高。我校的强势专业, 如播音专业、电视编辑专业、电视摄影专业、动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国际新闻专业、各非通用语专业、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类专业等, 供需比均在1:6以上, 需求状况良好。

除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外, 我校学生整体就业质量较好, 每年有80%左右的学生在传媒及相关领域就业, 实现了主流媒体的全覆盖, 符合我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 学校加强了与地方传媒单位的合作, 通过宣讲会、校友交流、定向推荐等方式,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就业。学生对于基层就业的空间和舞台有了一定的认识, 京外就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西部地区省级媒体单位签约率逐年提高。

记者:近年来, 我们国家频频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和博览会, 为各行各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对于我校学生的就业是否也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林林:近年来国家大型活动的举办, 产生了大量播音主持、采访编辑、摄像转播、后期制作等多个传媒岗位的人才需求。2004年, 我校与中央电视台开展战略合作, 为筹备奥运会开设了奥运摄影班, 培养方式较已有的摄影摄像专业做了较大调整。自2005年5月以来的全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都有我校学生作为摄像师参与国际公用信号制作。2008年奥运会期间他们参与制作了六个项目上千小时的电视国际公用信号, 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认可。可以说, 2004级奥运摄影班走出了一条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开拓产、学、研的新路。

大型活动的举办, 也加大了非通用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非通用语专业实行“3+1”或“2+2”的培养模式”, 即3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对象国学习或2年在国内学习、2年在对象国学习, 这是我校在小语种人才培养上的一个特色。从1954年建校之初开设非通用语专业, 就形成了由专业教师带队、全班学生整建制去对象国学习语言的传统。通过一段时间的海外学习, 学生在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 以及独立应对危机性事件的能力等方面, 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非通用语专业的学生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国际赛事中成为志愿者, 他们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组织方的好评, 毕业后大多到央视、新华社、外交部、外资企业等单位工作。

记者:社会对贵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较高评价:“专业特色明显, 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能力强, 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 您能否具体讲述一下, 学校是如何培养出这样的优秀学子的?

林林:在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 中国传媒大学提出“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与模式, 强调将大学的全部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置于“大课堂”的考量视野之中, 突出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空间”育人。倡导将专业实习、实践作为校园教育教学与传媒业界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渠道, 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中的传媒实战平台。

在“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这一育人模式的整体框架下, 学校以教学实践基地为中心, 为学生全面搭建实习实践平台, 既利于教学开展, 也解决了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此外, 学校每年拿出100万经费, 用于学生的实习经费支持。比较成熟的实习实践体系,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行“三学期制”, 全年设定“春季长学期”、“秋季长学期”和“夏季短学期”三个学期, 将每年7月份作为夏季短学期, 专门用于安排学生实习实践。学生或者在校内实习, 或者由教师带队开展校外实习, 均计入学分。学生实习由教务部门统一负责, 依托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学校现有的教学实践基地, 包括中央三大台、省级的广播电视厅局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单位, 学生的集体认知实习和就业实习全部在实践基地开展。一般由专业教师带队,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比如黑龙江电视台在制作大学生运动会转播节目时, 学校选送了一批学生去实习, 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得到了单位的一致认可, 第二年黑龙江电视台来我校招聘, 当场与实习过的学生签约。

除此之外, 校内的电视台、广播台、校报等校园媒体也是学生们实习实践的良好平台。以校园电视台为例, 从2008年开始面向全校在读的大二以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招募各类专业工作者, 组成学生记者团, 在课堂学习之余参加中传电视台的各类实践活动和专业工作, 并且参加电视台开设的相关专业实训课的学习与训练, 按规定要求进行考核并计算学分。

在实习实践中, 学生对媒体工作的具体流程有了切身体会。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 学生的沟通协作、团队配合等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比如要运做一个栏目, 既要有记者采访, 又要有主持人播报, 既要有人做后期编辑, 又要有人做宣传公关, 还要有人做好后勤服务, 这些分工协作, 对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 “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和模式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记者:您认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将有怎样的趋势和特点?急需怎样的人才?新时代的传媒人才, 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对于在校生, 您有何建议?

林林:传媒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去年我校“中央三台奖学金”的颁奖仪式上, 中央媒体在谈到人才培养问题时指出, 目前急缺的传媒人才, 简而言之就是既懂传媒, 又懂经济, 可以管理一个团队的人才。比如, 如何把我国优秀的纪录片, 推广到国外去?需要有人既懂传媒制作流程、成本核算, 又能坐到谈判桌上, 和外籍人士熟练沟通进行广告公关, 这是未来传媒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最近正在申报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准备建立一个国内外高校媒体交流合作平台, 这就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强化师资。

在数字媒体时代, 信息技术发展引发了信息传播的变革, 无论宏观传播环境、传媒格局还是微观的产品内容, 都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新的变化, 国外和国内都在出现一种新的全媒体的运作趋势。这为传媒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谁能把握先机, 谁就能够在未来的人才培养格局中胜出。因此, 学生们一定要注意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校期间, 在条件允许、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辅修等形式开拓视野、增长学识。在实习时, 也可以多关注与传媒相关的领域或者与传媒交叉的工作机会, 通过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塑造。

记者:传媒人才也是创意人才, 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重要性不言而喻。贵校也涌现出了一些创业典型, 能否介绍一下创业工作的开展情况?

林林:我校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 设有文化产业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 一直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近年来先后涌现出王卯卯的“兔斯基”、黄侃的“三国杀”、李宁的“金谷园书店”、王兆阳的“桌游吧”等创业典型, 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金谷园书店”的成立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 从2006年11月份至今, 李宁积极回报社会、回馈母校, 在中国传媒大学设立“金谷园助学金”, 每年拿出1万元奖励家庭困难的学生, 助其完成学业。

中国民航大学毕业论文 篇8

近几年,一批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扎根农村,有的当大学生村官,有的是农企职工,有的回乡创业,他们把汗水洒在希望田野,书写无悔青春。

大学生村官

研究生毕业的梁丽娜毅然回乡当起村官

别样人生同样精彩

85后、“村官”、女硕士……这些“标签”一度让梁丽娜压力山大。

2011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梁丽娜毅然回到家乡——广西陆川县陆河村,小村一下炸锅了:“读了这么多书,又回到村里,没出息!这女娃子干不了3个月。”不光村里人投来异样眼光,就连她妈妈也放出狠话:“以后不管好坏都不理你!”

“我还没干凭什么说我不行?”凭着一股“倔”劲儿,梁丽娜开始了她的村官生活。

“道路差,灌溉难,问题一大堆。”坐在村委会老瓦房里,梁丽娜看着不时从天花板上掉下的虫子,她下定决心:“想改变,总要先有人站出来。”

陆河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2 000元。带领乡亲脱贫,梁丽娜反复调研,选择了种橘红。她自己先承包了100亩荒地,从选苗、种植到施肥、除草都自己上手。村民们看到小苗茁壮成长,有了积极性,一块块空置荒地开出来,搞连片种植。“看着大家行动起来,心里特别开心。”她说。

之后,她又因地制宜,在村里推广耐寒花生,在周围的坡地种沉香树。如今,花生榨的油每公斤能卖40多元,每亩旱地产值达2 500元;120多亩沉香林也有了不菲收入。

短短三年,梁丽娜带村民修通了村屯道路,改建了小学校舍,建了一个活动中心和一个农家书屋。现在村里又在建“天网工程”。

“她敢说敢做,说了就做得到,大家越来越信任她了!”村民不禁对这个女娃竖起了大拇指,2012年,梁丽娜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陆河村富了,梁丽娜也变了:从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变成了风风火火的“领头人”……2013年她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广西青年五四奖章。

谈起三年村官经历,梁丽娜觉得不后悔:“每天一早,呼吸着农村的清新空气,看着乡亲们幸福的笑脸,我庆幸选择了村官,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村官政策:任职期满有“五条出路”,10%的公务员计划定向招录村官

大学生村官能享受什么政策?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蒙仕诚介绍,广西健全村官出路保障机制,村官任职期满后有“五条出路”: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

2008年以来,广西累计选聘7 149名大学生村官,覆蓋全区1/2的行政村,目前在岗近4 000人。今年共有8 272名毕业生报名参加广西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竞争1 500个村官岗位。

在待遇方面,广西大学生村官比照本地乡镇公务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最高3 215元/月,还按人均2 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另外,从2010年起,广西每年拿出10%的公务员考录计划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对到农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等等。

蒙仕诚介绍,近三年有961名村官通过定向考录进入公务员(选调生)队伍、637人考录入事业单位岗位。

专家支招

■带着感情才能融入农村,调整心态,不轻言放弃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认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选择。

“农村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们对农村有没有感情,有感情才能融入农村、在农村扎根。”黄志勇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一遇到棘手问题就容易打退堂鼓,这是好多大学生村官的“通病”。

黄志勇对想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城市到农村,尤其是到偏远山区,心里也会有较大落差,一定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要轻言放弃,要不在农村待不住。

其次,要做好规划。一定要规划好三年的村官生活应该怎么过,要为群众办哪些事,自己要得到哪些锻炼。不要指望一下子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要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带来实惠和最易落实的事做起。

第三,要积极主动。要多走家串户,多与群众打交道,多倾听群众的心声。要学会说群众的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你把群众当亲人,才能从‘外乡人’尽快转变成农民的‘贴心人’,成为致富的‘领头人’。”

农企职工

大学毕业两年的花天文当上农场场长

活出自己的力量

刚进入安徽农垦集团时,花天文想都不敢想,两年后能成为方邱湖农场一分场的场长:管着3 000亩土地,几十号人。“是金子总会发光,不在乎你在500强还是在农村,关键要活出自己的力量。”

2012年,花天文从安徽科技学院毕业时,就想着把所学的知识带到农村去,当看到农垦招聘信息时,眼前陡然一亮。投了简历,参加招聘,他如愿进入农垦,分到位于安徽凤阳的方邱湖农场。

刚到农场,花天文和农场工人一起种蔬菜,边干边交流,诚恳学习老师傅的经验。“过去真不知道灵芝还能嫁接,看老师傅们得心应手,真挺惭愧!”花天文说。

花天文踏实工作让大伙儿看在心里,不到一年,农场领导就把他派到了明西分场,全面管理2 400亩土地,为两季稻麦提供技术支撑。

“当时感觉压力大,但又有种大干一场的过瘾劲儿。”花天文说,刚接到通知时,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到明西分场,就一头扎进田里,把学校和农场学的技术全使上,制订详细方案,两季稻麦大丰收。“当时那个欣喜劲儿,怎么说呢,唉,你不懂!”回想一年前的经历,花天文眼睛里闪着亮光。

nlc202309012315

2014年,到农场工作两年后,花天文被任命为方邱湖农场一分场场长,踌躇满志的他又有了新的努力方向。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月工资3 000多元,加上奖金,一年可以挣到五六万元,在这里生活足够了。

“眼下就想着抓紧学习,把3 000亩土地管好,把30多人的队伍带好,把园艺师、农艺师的证考了。”花天文说,“袁隆平院士是自己的偶像,自己也要在技术上继续钻研,这么大的平台,且行且珍惜!”

企业政策:大学生既能发挥所学,又有待遇保障。先解决住房,再给发展机会

为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农垦?安徽农垦集团董事长田文俊分析,不少学农技的大学生,回到农村种地,手脚受束缚,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流转上百亩土地,而农垦提供了一个“中间路径”,既能发挥所学,又能保障待遇。

安徽农垦集团副总经理李家堂说,安徽农垦通过多项优惠政策,让大学生喜于进、安于居、乐于业。2013年安徽农垦招收大学生96名,今年计划再招收140名。

方邱湖农场党委书记林传贤说,新进的大学生首先给解决住房问题,每个人只需要交纳几万元的建房成本,就可以入住新房。工资每月可以拿到3 000多元。林传贤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看中待遇,更关心成长平台和未来发展。为此,农场也把优先提拔任用、提供事业平台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手段。目前农场流转了不少周边农村土地,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承包种植。

专家支招

■首先看自己能不能扎下根去,工作应有规划,不作权宜之计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顾辉说,传统观念认为农垦是农业企业,但目前农业企业多栖发展,不仅需要农技人才,更需要管理、新媒体等全方位人才。

“要改变思维定式,只要有适应的岗位,就可以将农业企业作为选择。选择农垦这类企业的首要依据并不是自己所学专业,反倒是要看自己有没有兴趣和热情,能不能扎下根去。”顾辉说。

顾辉认为,到农业企业去,要做好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把农业作为事业来做,而不是为了找工作的权宜之计。

“到农业企业工作,是一种选择,与当村官或者自己创业相比,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机会,也面临着不同挑战,关键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李家堂说,农垦企业稳定的同时待遇有更多保证,也有更多自己决策和发挥的平台。

“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不能总想着一笔生意就挣到高额收入。农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要看准其发展前景,瞄准市场,找到其规律性,这样才能劳有所获。”顾辉建议,年轻人到农业企业要有吃苦精神,把现代农业既当成事业,又当成陶冶情操的事来做。

大学生创业

放弃公务员面试的姚伟超留在农村创业

试验田绽放青春梦想

过几天就插秧了,江苏句容市戴庄村的秧田又长出希望。“年产100多万斤有机大米,总收入可达1 000多万元。”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姚伟超自豪地说,有机农业让这个贫困村富了。

2010年,姚偉超大学毕业后考取村官,来到戴庄村,看到农民的有机大米卖不出去,他用背包背着大米,硬着头皮走进南京一家大型商场,结果遭拒;商场不行就到小区,却被保安赶了出来。他重新制定策略,终于打通渠道,有机大米销售一空。

2013年5月,迫于家庭的压力,姚伟超参加了句容市公务员考试,笔试考了第一名。然而,他却放弃了面试。“村里的有机农业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800多户村民开始脱贫,我应该留下干一番更有意义的事业。”姚伟超说,自己离不开这片土地了。

姚伟超从村民手中租下了40亩土地作为创业的试验田,专心地研究起现代农业。他试验种植各种有机蔬菜,遇到难题就请教专家,试种成功就将经验分享给村民。

除了合作社日常工作外,姚伟超还联合种植能手杜仲志,办起的有机水蜜桃、草莓种植基地,由2010年的4亩增加到如今的100亩。

弯曲的山路两旁,是一棵棵水蜜桃树。姚伟超指着这片桃林说:“这是我种的日本引进的水蜜桃,口感好,保鲜期长,价格比一般品种高出2倍。”姚伟超说,在专家指导下,他和村民种出了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有机水蜜桃。

如今,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注册了野山小村的商标,并取得了有机认证。村民富了,环境美了,田野里白鹭成群,果园里鸡犬相闻,一幅美丽乡村景象。

创业政策:服务“私人订制”,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税费

镇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沛然说,2011年镇江专门出台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见,通过降低门槛、税费优惠等举措支持村官创业。

开辟绿色通道。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经济实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程序,减免有关收费。

资金扶持给力。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

创业也可以享受“私人订制”服务。镇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 “大学生村官协会”,组织专家、科技人员与村官结对,为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一位“成长导师”或“创业导师”。

目前镇江市692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00多名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各类项目,帮带570户农户脱贫致富。

专家支招

■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多“接地气”才能少走弯路

“大学生农村创业最需要的不是政策,而是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认为,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深入农村工作和创业,至少应该准备好奉献农村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可能是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最大的考验。

赵亚夫说,在农村创业,不能只想着自己,而要做农民的带头人。因此,大学生村官创业除了要学习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还要学会如何与农民打成一片,如何与当地农民相处。

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的情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定要“接地气”,才有可能少走弯路。

另外,大学生知识面宽,但没有创业经验,因此要扬知识之“长”补经验之“短”,多学习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知识,选既有发展潜力又能带动群众的项目,选既有较高收益又能规避风险的项目。

(来源:《人民日报》 庞革平 钱 伟 王伟健 吴玲佳∕文)

上一篇:座谈会报道稿下一篇:如何实践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