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同法 范文(共5篇)
求异同法 范文 篇1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转眼间,踏上工作岗位已经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中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回想起刚走进杏田小学的时候,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为此我付出了许多的汗水,才争取到了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的机会。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也在刚开始的工作中暗暗发誓,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两个月的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
一、教学工作: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孩子们在学习我也不忘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面对新教材,我都是一个0,虽然二年级的知识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但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这些简单知识,却不那么简单。因此,对于每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备,每一堂都会认真上,按照自己的方法,结合教材的内容。
1、备课。我积极参加了街道和学校的教研活动,按照要求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制作了各种教具。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个人魅力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4、反思。我认为仅仅是听别人的课,然后模仿,还不足以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听完优秀的教学案例后,应及时的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每当听完一节课我会在对比中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来,为自己积累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教学工作是一份非常艰苦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份可以收获幸福的职业。在工作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我体会到了进步和成长的快乐。
二、学生工作 要想成为合格的老师,不仅仅是教好自己担任的学科就行了。刚开始我也非常的迷茫,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我被安排到二年级,担任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面对这一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我有些不知所措。记得第一次新生报到的时候,面对一双双稚嫩的眼睛,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幸好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不算很大,心理体检和情感思想上很接近,容易确立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老师们告诉我,要想让学生喜欢你,首先得让学生尊敬你,这样自己的课才能较好。
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我认为首先老师得真心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能有偏差,不能有任何的歧视。要学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二年级的孩子平均年龄才8岁,孩子们虽然小,但是看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都非常的积极,每次都争着抢着要去帮老师做事情,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在课余时间,我经常走进教室,和他们一起聊天,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培养。在逐步的了解和交流中,我发现了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我们表扬的地方。也许他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但是劳动能力特别强。也许他有时候调皮捣蛋,但是上课的时候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这些闪光点让我觉得每堂课都上的很开心,我喜欢看见他们,他们也非常喜欢我。我始终觉得教师就应该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我们不能光在演讲中讲师德,更应该把师德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延伸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有了这种境界,师生师生之间就能出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工作和学习中的事情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三、个人成长:
我认为收获加遗憾就等于个人的成长。由于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不能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
学海无涯,亦无止境。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应该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的教育生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习多思考,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求异同法 范文 篇2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好理解,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通过直观情境,发现数学问题,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突破了难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先让学生从魔盒里随便摸出几块橡皮,在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几块,让学生猜一猜原来有几块?导入课题。
借助主情境图借哨子,第一步只出示借的7个,让学生交流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让学生初步理解原来是总数,一定大于等于7个,不可能少于7个。然后让学生只有提一个条件的机会,求原来有多少,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体会要求原来的需要知道领走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出示两个条件,求原来有多少,学生已有了思路。但是,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还不太熟练,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感知,巩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然后让小组交流想法,最后列式计算。这样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原来有12个哨子。要求原来有多少,就要把领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再用课件出示了几道这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读完题后先画图,再列算式解答,学生逐步巩固了这种题目的解题思路。
二、总结简单的数量关系,形成模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寻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说说想法,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解答完每一道题目,我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数量关系,例如:摘了的+剩下的=原来的;吃了的+剩下的=原来的,走了的+剩下的=原来的等等,能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叙述思考过程,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锻炼了学生们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此类题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型。要求原来的总数就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从学生的做题情况看,基本都能理解掌握。用减法计算的学生几乎没有。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篇3
本节内容是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用列举法求概率” 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用列举法求概率。以两个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观察、分析、评价解题方法获得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教材,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教师从中指导、总结,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力求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在学习活动中,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大胆表述,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兼顾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了解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试验结果有无数个和每一个实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
通过探究体会在公式P(A)=m/n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A)的取值范围。
掌握求等可能条件下的事件的概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表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体会在实践中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探究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教学方法
教师诱导———学生自学———小组互动———当堂检测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诱导法,结合演示、归纳、尝试等方法,组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件所需的多媒体设备、软件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回顾上节概率的求法。
活动2 看试验,找特点,了解古典概型,初识概率的求法。
活动3 探究在公式P(A)=m/n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A)的取值范围。
活动4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活动5 练习。
活动6 小结与作业。
1。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
2。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古典概型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究用列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
3。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
4。通过对例1、例2的讨论探究,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5。通过练习,巩固用列举法求概率。
6。回顾本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提高、提高、发展。
2。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回顾上节概率的求法。
教师引入:
前面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得到的常数作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试验,实际不需要做试验,通过列举法分析就可以得到随机事件的概率。
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准备好知识基础。
「活动2」
看试验,找特点,了解古典概型,初识概率的求法。
展示书中两个试验。(演示课件第2张幻灯片)
问题
(1)两个试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如何求事件的概率?
学生分析、思考解答:
(1)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多个;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具有以上特点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
(2)对于古典概型的试验,我们可以用事件所包含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在全部可能的试验结果中所占的比作为事件的概率。
教师讲解概率求法: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
使学生进一步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古典概型的意义,能阐明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理由,为本节课探究用列举法求概率奠定基础。
「活动3」
探究在概率公式P(A)= 中m、n之间的数量关系,P(A)的取值范围。(演示课件第3张幻灯片)
学生思考,解答、发言:
n>0, m≥0,m≤n,0≤P(A) ≤1。
当m=n时A为必然事件,概率P(A)=1,当m=0时,A为不可能事件,概率P(A)=0。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解答。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的再认识。
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其概率。
「活动4」
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用列举法求概率。
问题1(演示课件第4张幻灯片)
例1 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点数为2;
(2)点数是奇数;
(3)点数大于2且不大于5。
问题2(演示课件第5、6张幻灯片)
例1变式 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
(1)求掷得点数为2或4或6的概率;
(2)小明在做掷骰子的试验时,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求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的概率。
问题3(演示课件第7张幻灯片)
例2 如图:是一个转盘,转盘分成7个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种,指针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某个扇形会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指向红色;
(2)指向红色或黄色;
(3)不指向红色。
问题4(演示课件第8、9两张幻灯片)
例2变式 如图,是一个转盘,转盘被分成两个扇形,颜色分别为红黄两种,红色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度,指针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某个扇形会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指向红色;
(2)指向黄色。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3)小明和小亮做转转盘的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转转盘,指向红色,小明胜;指向黄色小亮胜,分别求出小明胜和小亮胜的概率;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说明理由。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本问题,运用列举法求其概率: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怎样叙述?
教师介绍解题要求、步骤。
例1 解: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点数为2只有1种结果,P(点数为2);
(2)点数是奇数有3种可能,即点数为1,3,5,P(点数是奇数);
(3)点数大于2且不大于5有3种可能,即3,4,5,P(点数大于2且不大于5)。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怎样叙述?
学生试着解决变式题。
例1变式 解: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掷得点数为2或4或6(记为事件A)有3种结果,因此P(A);
(2)小明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可他第六次掷得点数仍然可能为1,2,3,4,5,6,共6种。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记为事件B)有1种结果,因此P(B)。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怎样叙述?
鼓励学生解答:
例2解:一共有7个等可能的结果,且这7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指向红色有3个结果, P(指向红色)=_____ ;
(2)指向红色或黄色一共有5种等可能的`结果,P(指向红色或黄色)=_______;
(3)不指向红色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P( 不指向红色)= ________。
引导学生分析:
图中两个扇形的圆心角不相等,某个扇形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的可能性就不相等?怎么办?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是否符合等可能事件的两个特点?
(2)怎样叙述?
学生试着解决变式题。
例2变式 解:把黄色扇形平均分成两份,这样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相等,某个扇形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的可能性就相等了,因而共有3种等可能的结果,
(1)指向红色有1种结果, P(指向红色)=_____;
(2)指向黄色有2种可能的结果,P(指向黄色)=_______。
(3)把黄色扇形平均分成两份,小明胜(记为事件A)共有1种结果,小亮胜(记为事件B)共有2种结果,
P(A),
P(B)。
∵P(A)
∴这样的游戏规则不公平。
可以设计如下的规则:两人轮流转转盘,指向红色,小明胜,小明得2分;指向红色,小亮胜,小亮得1分,最后按得分多少决定输赢。
还可以设计怎样的规则?
因为此时P(A)×2=P(B)×1,即两人平均每次得分相同。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学生的应用意识,模仿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
(4)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识。
通过对例1、例2的讨论探究,初步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
通过对例题变式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学习欲望,进一步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例2的讨论探究,巩固用列举法求概率。
通过对例题变式的分析,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
「活动5」
练习。(演示课件第10、11、12三张幻灯片)
5。 某班文艺委员小芳收集了班上同学喜爱传唱的七首歌曲,作为课前三分钟唱歌曲目: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相信自己,隐形的翅膀,超越梦想,校园的早晨,她随机从中抽取一支歌,抽到“相信自己”这首歌的概率是( )。
6。 掷1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点数是6的约数;
(2)点数是质数;
(3)点数是合数。
(4)小明和小亮做掷骰子的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掷骰子,掷得点数是质数,小明胜;掷得点数是合数,小亮胜,分别求出小明胜和小亮胜的概率;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问解,决问题。
教师评判。
教师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书写解答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正确应用列举法求概率解决问题;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通过练习,巩固用列举法求概率。
「活动6」
小结与作业:(演示课件第13张幻灯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教科书P154页习题25。2第2题。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结。
加深对列举法求概率的认识。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反思 篇4
通过演示试验及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生活事例加强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轻松且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应用数学解决了问题.多媒体教学的利用,不但给学生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情境,而且可以加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的学习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概括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互相评价,互相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
另外,我非常重视运用神态、手势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让他们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2.不足之处
教具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试验,由于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具,只能自制教具,导致“转盘游戏”只能有我演示,学生观看得出结论,使得学生对不确定性体会不深,且由于本人自制教具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保证转盘能正常工作,使得学生对“转盘”游戏的理解大大降低,为此,我不得不通过口述在加课件演示重复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比较大的地方,对解题过程的书写不够规范完整,本节所学的概率计算公式应用的前提是等可能性事件,但是,在两个例题解题过程的板演中,都对这一条件进行了略写,只是重在分析方法,导致学生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课堂细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求异同法 范文 篇5
第1课时 用列表法求概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直接列举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学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
体会概率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直接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正确理解和区分一次试验中包含两步或两个因素的试验.【教学难点】
能不重不漏而又简洁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复习回顾①概率的意义;②对于试验结果是有限等可能的事件的概率的求法.2.多媒体展示扫雷游戏,引入课题.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游戏的胜负,下列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这种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例 老师向空中抛掷两枚同样的硬币,如果落地后一反一正,老师赢;如果落地后都只正面时,同学们赢,请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
【教学说明】对“游戏是否公平”实际是看两方出现的概率大小如何.所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别计算出“一正一反”与“都是正面”的概率各是多少并比较,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条理清楚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学生思考交流.解:我们利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这游戏不公平.问:“同时掷两枚硬币”与“先后掷一枚硬币”这两种试验的所有可能一样吗?
答案:一样.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在“幸运52”栏目中,曾有一种竞猜游戏,游戏规则是:20个商标牌中,有5个商标牌背面注明了一定的奖金,其余商标牌的背面是一张“哭脸”,若翻到“哭脸”就不获奖,参与这个游戏的观众有三次翻牌的机会,且翻过的牌不能再翻,有一位观众已翻牌两次,一次获奖,一次不获奖,那么这位观众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
2.从甲、乙、丙三人中任意选两名代表参加会议,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3.在一个布袋里装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玻璃球各一个,它们除颜色外,没有其他区别,先从布袋中取出一个球,放回袋中并搅匀,再从袋中取一个球,则两次取出的恰好都是红球的概率是_____.4.袋子中装有红、绿各一个小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随机摸出1个小球后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摸到绿球;(2)两次都摸到相同颜色的小球;
(3)两次摸到的球中有一个绿球和一个红球.5.在“妙手推推推”的游戏中,主持人出示了一个9位数:258396417,让
参与者猜商品价格,被猜的价格是一个4位数,也就是这个9位数中从左到右连在一起的某4个数字.如果参与者不知道商品的价格,从这些连在一起的所有4位数中,任意猜一个,求他猜中该商品的概率.【教学说明】本练习着重演练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可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选派几名学生作答,教师再予以评点.【答案】1.B【解析】所有剩下的商标共20-2=18个,其中有奖的有5-1=4个,所以它第三次翻牌获奖的概率为4/18=2/9.2.C【解析】分析所有的可能结果为(甲、乙),(甲,丙),(乙,甲),(乙,丙),(丙,甲),(丙,乙).事件A包含的结果为(甲、乙),(甲,丙),(乙,甲),(丙,甲)共4个,故P(A)=4/6=2/3.3.1/9【解析】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红,红)、(红,白)、(红,黑)、(白,红)、(白,白)、(白,黑)、(黑,红)、(黑,白)、(黑,黑)共有9种,所以P(都是红球)=1/9.4.(1)1/4(2)1/2(3)1/2 5.所有可能结果有:2583,5839,8396,3964,9641,6417,其中只有一种是该商品的价格,所以猜中该商品的概率为1/6.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2.你能不重不漏地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吗? 3.你能正确求出P(A)=m/n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