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

2024-08-11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共12篇)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 篇1

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意义、由来及风俗习惯,4月2日岔河中心社区幼儿园开展了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老师给幼儿讲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不仅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感受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缅怀先烈: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清明节一直有祭奠亲人、缅怀烈士的习俗,老师组织幼儿倾听英雄的故事,观看革命故事录像,随后又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花。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意义重大的节日,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洋溪小学于日前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解放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逢这个节日,举国欢庆,开展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二、倡议小学生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一、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铺自己折,自己的书包自己理;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第三,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小结

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它是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感恩,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所以感恩应该年年、月月、时时、刻刻。在本次感恩教育活动中,小结如下:

一、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知恩、感恩,使学生明白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父母、师长、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要心存感恩;其次是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让学生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

二、学会五个感恩、感激祖国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宣传栏上展览。、感激父母之恩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许多孩子对父母冷淡,很少沟通,为此我们开展了《致谢感恩》活动。(1)让学生学习有关的诗歌,比如反映母爱的《我看见了妈妈的爱》、《游子吟》;有反映孩子对母亲的爱《小乌鸦爱妈妈》,一首首生动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应该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2)开展“爸爸、妈妈,我向对您说”书信征文活动。(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休息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4)给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5)与父母交流人生中最难忘的事。学生家长感动的说孩子懂事了,回到家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还懂得心疼妈妈。3、感激师长之恩

老师每天辛苦地教学生,学生一点点小进步,一句问候,都能让我们感动不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学生们慢慢地从心底里接受老师,每天到校,学生就会冲出教室,恭恭敬敬地鞠躬,向我问好,在学校里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个学生,都能收到笑脸和问候。感恩,使老师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1)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 “ 老师辛苦了 ”。(2)向老师说说学习中最感动的一件事。

4、感激他人之恩

(1)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活动。(2)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的 1-3 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通过一封信、电话表达感恩心情。(3)给班级同学的一个好建议。

5、感激自然之恩

地球母亲抚养我们、保护我们,而我们呢?我们回报她的,却是越来越多的荒漠、越来越多的垃圾、越来越多的污染…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还会积极收集废旧电池。通过活动,我们更加懂得要爱护自然环境,要多种植植物,创造美好的自然环境。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 篇2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座座拔地而起的校舍悄悄侵占着学生们活动的地盘, 种种竞争侵占着学生的时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学生的课间活动也正在不知不觉中“与时俱变”。

这让学生欢喜无比的课间, 现在却成了我们的忧愁。现在安全问题使得现在的学校对课间活动充满了畏惧。这本来使学生快乐、期待的课间十分钟却让我们教师过得提心吊胆, 时常会跑出办公室看看, 一有学生急促地来打报告, 总会让教师把心提到嗓子眼, 生怕会出现什么安全事故。

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还是高举安全大旗?是把课间十分钟充分还给学生还是非法剥夺学生的休息权利?很多学校和教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后者。

于是一个看似简单, 实则复杂而又两难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让学生的课间活动充满快乐而又确保安全, 让他们在欢快的课间十分钟里更好, 更快地茁壮成长?纵观当前学生频频发生事故的课间活动不外乎两种方式, 一种是课间的时间完全开放给学生的。他们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时间不属于教师。另一种是教师参与的课间活动, 但角色是监督者, 只是负责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之为“放养式”的课间, 那么后者就是“圈养式”的课间了。针对这种现状, 笔者做了如下探索。

一、学生随意活动, 活力四射却是处处充满了危机

没有学习任务的课间学生是快乐的, 没有教师的课间学生是原生态的, 他们身心得以彻底的放松, 无所顾忌地尽情放纵自己, 可以说是生龙活虎, 生机盎然。这样的课间能给学生充分的体能锻炼和思维放松的空间。但这样的课间也成了班主任和班级学生的真空隔离带, 是教师教育和管理网络的一个盲区。这十分钟里学生的活动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 很多问题在这十分钟都有可能出现和发生。在这拥挤的活动场所, 在学生缺乏自制的状态下, 在学生高度密集的现状中这样的课间活动显然是危机四伏。今天这个砸坏了玻璃, 明天那个可能又碰破了头, 甚至会出现重大事故。显然放养的课间不可取, 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是幸运, 是侥幸, 出了安全事故那是必然。这种课间活动教师就成了“消防员”, 天天紧张, 天天繁忙, 今天这里灭了火, 不知明天又会在哪里出事, 可谓是防不胜防。结果是坐在办公室里也搞得自己很紧张。

其实课间学生的活动并非完全不可预见, 学生的喜好, 学生的性格, 近期班级的状况, 都可预测学生近期可能发生的动向。所谓知已知彼, 我们教师要打入学生内部, 这种打入不是卧底, 更不是窥探, 而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 而是心和心之间的沟通, 空间上的走近那只能是看住了学生的身却看不到学生的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才有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 才有可能知道学生们心里想什么, 会发生一种什么问题或者是出现什么苗头。成为了他们的一员, 就不会因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 而担心不知明天哪里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二、教师参与, 学生活动无味, 班主任疲惫不堪

出了事, 学校和教师都很麻烦, 看来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是不行的。于是本来就很辛苦的教师就下到了班里, 看起了学生, 或是在教室或走廊一会指着这个“慢点跑, 这样危险”一会对那个嚷“不是讲过了吗, 不要玩这种危险的游戏”……乃至出现下课了不许动, 还在座位上待着, 没事就是不许出教室, 也不许离开书桌。教师就这样看着, 疲惫不堪了, 还是不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课间让教师始终徘徊在学生之外, 劳累而又低效, 繁琐而又紧张, 无奈而又尴尬。学生则总感觉有双监督的眼睛在盯着自己, 玩不尽兴, 学不上心, 自然就衰竭了课间活动应有的休息、调节、承上启下的功能。长此以往师生关系更是得不到加深和改善。那么如何才能智慧地引导学生过好十分钟, 使班主任从这种尴尬的境地走出来呢?

1. 参与学生的活动, 让管理覆盖课间。

让课间成为师生共同的课间。其实课间活动不仅是学生的活动, 也应该成为教师的活动。任课教师下课后慢走一步与学生交流片刻, 这时的交流可能是最有效的交流。哪怕是和学生说上一句话, 回答他们一个问题, 甚至是和学生会心的一笑也许会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导。下课铃响起, 班主任教师不妨走出办公室, 加入到学生活动中不妨也来放松一下, 跳几下皮筋, 踢几脚毽子, 参与学生的游戏, 引导他们唱唱歌。这样的课间就在教师可以掌控范围之内, 教师的参与也让学生游戏得更加起劲和投入, 玩得更加健康和向上。

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提醒不间断。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每个课间都能参与到学生中去。这就要在班级中选出负责任的安全员, 让他们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引路人, 以便能及时发现课间的不安全因素, 及时提醒同学。安全员的作用不仅是对他人的提醒和监督, 更多的是让他影响到全班每个成员, 让安全约束由他律发展成自律。

3. 充分利用班级布置, 让警示常在眼前。

教室的布置不仅具有装饰性, 更应当具有感染性和教育性。在班级的布置中巧妙利用黑板报、宣传标语、友情提示等载体发布活动提醒, 让这些善意的提醒象电波一样源源不断地向活动中的学生发射, 让学生处处都置身于温馨的提醒之中。比如, 我在班级门前的创造栏中标有“你慢一点, 我慢一点, 安全多一点”, 在班级前面提示有“时时注意安全, 处处预防事故”的字样, 学生无论在走道里还是室内眼前都有醒目的警示提醒自已。

4. 开发课间文化, 创造快乐健康的课间环境。

课间活动, 学生是主体, 是活动的主角和支配者, 但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 健康向上的课间活动能更好地发挥课间活动的精神调节, 情感交流等作用。不当的课间活动则会让课间活动丧失它应有的功能。所以课间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这就需要教师对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正正确的引导和研究, 需要充分开发课间文化, 让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带给学生无限的快乐。

农村小学诚信教育活动初探 篇3

一、呼唤诚信阶段

1.环境影响着——营造氛围

环境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它多环节地制约着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努力创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学校广播、电台、网络、报刊、黑板报等载体,发出呼吁书、倡议书、决议书,组织社区宣传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将我们队员的调查结果、诚信的内涵等进行宣传,营造“诚信在校园”的良好氛围。并积极引导辅导员、家长致力于家庭、学校诚信氛围的营造,创建诚信的外围环境,发挥环境的隐形德育教育功能。

2.意识改变着——诚信大讨论

在诚信教育中,我们必须真正做到知行统一。那么,首先就要增强队员对“诚信”的认知。我们的队员在中队辅导员的引导下开展了系列讨论,从“诚信”是什么,做得怎么样,今后该怎么做等方面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后结合自身状况自主设计承诺的形式。

二、拥抱诚信阶段

快乐成长着——学做诚信队员

有了调查小队的反馈资料,学校大队部立即在全校开展了“做诚信小公民”征文活动、黑板报比赛和校本特色章——诚信章的争章活动。在征文活动中,许多队员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谈到了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并决心做一个诚信小队员。在黑板报评比中,大队部发现黑板报办得丰富多彩,如“争做诚信之花”、“诚实与信任”、“诚信你我他”、“春天里的诚信故事”等等,中队还有自己的口号:“诚信,诚信,诚实守信;诚信,诚信,铭记在心”。

三、诚信为人阶段

1.体验并感悟着——争做诚信队员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向领巾承诺”——“我的承诺我遵守”活动;引导队员深化承诺的体验认知,实践“说了就要努力做”,有力地促进队员诚信品质的自主发展。

为使队员更深刻更正确地理解诚信,体验诚信,大队部在学期初发出了“争做诚信好少年”的倡议书,让大家共同勉励、共同进步。在学期中还针对一段时间的总结发出了“扬民族精神,做诚信少年”决议书,让大家统一认识,共同努力。“十佳诚信队员”代表还作了慷慨激昂的真情告白,引起了所有队员的共鸣。通过开展“争做诚信队员”活动,校园里说谎话、不完成作业的现象逐渐减少,诚信小队的队伍越来越大,为此,学校大队部提出了“在家做诚实的孩子,在学校做诚实的小队员,在社会上做诚信的小公民”的要求。队员们自觉维护诚信,时时讲诚信。被评选上的诚信小队员在大队部的组织下,当起了“小小诚信宣传员”。他们向家长、亲戚、邻居宣传诚信。

2.带动并内化着——树立榜样

诚信教育要注重示范群体建设,实现榜样示范与群体互动的统一。实践中,示范群体的榜样示范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他们的行为与所在群体形成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我校首届“合小十佳队员”的评选也在讲诚信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在校园里树立了一批校园“诚信小明星”。各中队也通过诚信章的争章活动树立了一批中队“诚信小明星”,使榜样在广大队员中形成带动的作用。利用校园电视台及时报道典型的诚信先进事迹,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表现优良的队员担任旗手,以此激励大家人人争做诚信人,个个共创诚信校园。同时,我们安排这些诚信典型与后进者结成“一帮一”的对子,身教与言教统一,最大限度的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

3.人人、时时、处处——常抓不懈

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低优劣。“诚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我们坚持实行文明礼貌教育:包括在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形成诚信的内在品质。

我们坚持实行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项纪律规章,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我们坚持实行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包括真诚地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诚实人,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4.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总动员

“诚信立人”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我校努力争取了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大队部经常组织学生走向社区,为社区服务;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印发倡议书,在学校网站上贴了关于诚信的一系列资料等,强化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通过不屑的努力,我们全体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念,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收获了诚信教育的硕果。

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安排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安全乘车、安全乘船、安全骑车、安全走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深化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工作为重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营造社会关注小学生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交通月”活动,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学生参与“交通月”活动受教育率达到100%;

2、学生交通安全法制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显提高,基本能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4、校园内车辆停放规范有序;

5、基本实现无“病车”、“黑车”和超载接送学生等严重违法现象。

三、活动步骤

(一)准备阶段(9月1日至9月4日)。

主要开展一下二项工作:

一是统计全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方式有那几类,建立学生乘车档案,做好活动实施的基础准备工作;

二是加强与政府和交警中队的协调联系,确保“交通月”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启动阶段(9月5日至9月6日)。

主要开展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在全体教师工作会议上进行动员会;

二是利用周一的全校集会进行“交通月”的动员大会;

三是班主任利用晨谈或者班会课进行“交通月”的动员大会。

(三)实施阶段(9月7日至9月25日)。

主要组织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负责人:年段长)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画报,活动分三个年段进行,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观看,中高段观看后由班主任组织写一篇小作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负责人:年段长)组织学生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型案例警示录像,每四个班级一个单位,全校36个班级全部组织观看,使得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深入人心,中高段组织写一篇观后感,年段主任组织评比;

3、(负责人:z)出一期交通安全知识的黑板报,通过黑板报把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公布上墙,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法制知识知晓率;

4、(负责人:z)组织一次交通安全知识的讲座。联系交警中队,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5、(负责人:z)组织一次安全知识竞赛,由教务处组织,每班选拔选手参加安全知识竞赛;

6、(负责人:z)向学生接送车的驾驶员进行一次全面宣传;告一份家长书,使得家长重视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

7、(负责人:z)对校内停车区域进行车位划分,要求驾驶员在校内停车区文明开车、规范有序停车;

8、(负责人:z)联系交警中队,对学校的“病车”、“黑车”进行一次整顿,对周五的堵车现象进行疏理;

9、(负责人:z)组织一次交通安全宣传漫画的绘画比赛,选取优秀的漫画张贴在宣传窗,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10、上级有关部门的活动或者学校的临时活动再另行通知。

(四)总结阶段(9月26日至30日)。

学校对各项活动的过程与效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对部份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各班要将小结材料上交学校。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是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为此,全体教职工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小学德育活动总结 篇5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通过各种活动及相关激励的创设,提高学生对自我管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积极、负责的社会参与者。

二、具体措施

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特有的德育资源,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推进德育工作进程。

(一)拓宽学校教育途径,促进德育养成1.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的美化、优化对振奋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将着力于对学校的环境进行整体营造和优化,精心挑选学生书画中的精品,精心装祯,建立学校的书画长廊,各班自主设计和布置班级文化环境,“让学校、班级的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由衷的热爱自己的学校。

2.培育精神环境

在师生中树立“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德育工作思想,规范言行,率先垂范,为健全学生的人格树起一面镜子。把人性化的校风、学风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以此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向上。重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每个班形成良好的班风,让每位学生在良好的校风、班风熏陶下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爱家、爱校精神的培养。通过从文明礼仪、课间纪律、学习习惯、卫生保洁、课间操路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荣誉感。

(二)重视学生家庭教育,形成德育教育的家校合力

1.利用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访等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同时传授正确的家教方法,通过“亲子活动”评选文明家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开展“让感恩成为习惯”主题活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母亲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让感恩成为习惯”的主题教育,以“征文比赛”、“我是小主人”等 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三)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进行爱国教育

1.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培养民族精神,加强诚信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创文明校园,树时代新风”活动,通过读杰出人物的楷模故事,收集道德格言、警句,学唱红歌,校园歌咏比赛、“迎国庆、颂祖国”演讲比赛,“历史的选择”爱国征文,“缅怀先人烈士”清明节活动,观看优秀爱国影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学会如何做人,增强爱国情怀。

2.充分利用本地养成教育资源和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参观、考察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感受家乡工程,培养学生的情怀。开展学生写宣传标语活动,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中,拓展学生知识,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平。

三、阶段性成效

“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小组常年不停;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生品格合格率历年均达100%,学校管理优秀等级称号。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 篇6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学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赢得友谊、拥有快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我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情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并将其作为我校的德育特色工作开展,为确保“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二、活动主题:感恩从小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三、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通过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大课间做《感恩的心》手语操,学做“爱的奉献”手语操,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学典礼等为阵地,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推进阶段

(一)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并推荐优秀的主题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

(二)五个感谢系列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①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的班会。②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B、每月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如: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沏杯茶、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

C、感恩卡大赛:为父母送一张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

2.感谢老师教育我A、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

B、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到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感谢同学帮助我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每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感谢社会关爱我开展五爱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感谢自然赐予我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建议学生在家养一盆花,植一棵树、保护一片绿地,要求每一个孩子自觉保护校内外环境,不乱扔纸屑、杂物,废旧物

品分类回收,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

第三阶段:江集整理学校感恩教材

组织学生开展看十部感恩影片,吟十首感恩诗歌、传唱十首感恩歌曲、推介二十篇感恩美文,讲二十句感恩之言的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春暖》、《华罗庚》、《国庆阅兵式》、《背着爸爸上学去》、《闪电行动》、《和你在一起》、《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小鞋》、《美丽人生》、《外婆的家》等影片。

2.组织精选十首感恩诗歌。

3.教会学生传唱十首“感恩歌曲”,即《世上只有妈妈好》、《白发亲娘》、《母亲》、《说句心里话》、《为了谁》、《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童年的小摇车》、《懂你》、《丹顶鹤的故事》等。同时推荐学生撰写的二十篇感恩美文。

4.经过精选加工推出二十句感恩之言,将内容江集成册,成为学校感恩教材。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评比

四、建立长效机制

将每学期第一个月定为“感恩教育”重点月,以后每月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长期化、制度化。

附亲情文章

推荐篇目: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巴金《怀念萧珊》、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江琪《多年父子成兄弟》、梁晓声《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林清玄《※※的期待》、朱自清《背影》、《儿女》、孙梨《母亲的回忆》、史铁生《合欢树》、钱里群《哦、你是我的父亲》、儿童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 篇7

(一)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说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接受对象, 但是其主体位置却没有在德育教育中体现出来。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思想尚不成熟, 没有独立的思想, 不用考虑他们的想法及感受, 同时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只是按照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去“生硬”地执行, 导致学生参加德育教育活动时像是看热闹的围观者一样, 表面上接受了教育, 但在实质上根本没有体会到德育教育的内涵, 这就在一方面造成了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缺失。

(二) 德育活动较为浮夸和形式主义

现阶段小学德育活动的内容并不能和学生成才的需求紧密相连, 多数是喊口号、说教式、运动式的教育活动, 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 心智尚不成熟, 这样具有浮夸和形式主义特点的德育活动无法深入学生内心, 对学生形成完整的德育观念也没有很大帮助, 使学生不理解、不接受, 也就造成了德育工作缺失实效性。

(三) 德育教育力量单一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 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学校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 社会却提供一些反面教材, 家庭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现实的情况。这样的矛盾使所有的德育教育力量变得愈发单一, 无法使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 更好地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贡献力量。此外, 在人们的观念中, 德育工作普遍被认为是德育处的工作, 与其他领导及任课教师没有什么联系, 整体缺乏“育人”的意识, 甚至有些教师自身也不能达到德育的标准, 不能以身作则。这在主观上造成了德育教育力量单一的情况出现, 从而也就导致德育工作缺失实效性。

二、提高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

(一)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满足学生合理的德育需求

学生是班级德育活动的核心、主体, 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提高班级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因此, 在举行班级德育活动时,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合实际地考虑学生的想法, 并且将学生的想法融入到班级德育活动中来, 使学生合理的德育需求得到满足, 让学生通过班级德育活动真正地理解德育的内涵。因此, 我校在这时根据学生的这一主体德育需求, 深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金种子”工程, 并以“善行义举榜”活动和“认星争优, 做美德少年”活动为载体, 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善行义举榜”就是在活动中设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 (即仁、义、诚、敬、孝) 和其他类共六个榜, 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学校举荐的形式推荐上榜学生。通过此活动不仅宣扬了好人好事, 展示了善行义举, 而且引导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先进模范、争当先进模范的浓厚风气, 满足了学生主体的德育需求。

(二) 设计朴实、“接地气”的班级德育活动

能引起学生产生道德共鸣的, 不是那些浮夸的形式主义的德育活动, 而是那些更为贴近学生实际朴实、“接地气”的班级德育活动, 这样的班级德育活动才更加有效果。这也正与我校“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校训相符合。例如, 我们可以改革班级干部制度, 一改从前的“小干部终身制”变为“小干部竞争制”。或者可以采取“今天我是小小班主任”的班级活动, 让每位学生轮值参与班级日常管理, 让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使学生自身的德育发展得到推动力。

(三) 整合德育力量到班级的德育活动中去

在德育教育中, 社会、学校、家庭都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只有提高这三者德育行为的协调性, 整合德育力量, 发挥德育整体的教育功能, 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的班级德育活动, 例如, 在班级中可以开展“德育大家谈”的活动, 需要派出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人士的代表来共同参与这个活动, 在活动中各方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听取他人的看法, 使各位学生在通过实际的交流中逐渐领悟德育的真谛, 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德育行为的协调性, 从而使这三股力量更好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作出贡献。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 篇8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感教育 研究策略

引言

有许多的家长与老师都反映在孩子在上英语课时,在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比较有热情,并且也很有兴趣,但是孩子到四年级时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就严重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许多学生在对英语课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烦。但老师这边往往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只是加紧备课与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责任心强点的老师会加班加点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的课程中去,但很多的时候都没有效果。从原因来看,许多老师只注重传授英语知识,但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总结,英语学习成功不仅是短期的成绩或者背了多少单词,而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态度等情感因素。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

1.新课标提倡情感教学。新课程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习良好品德,尊重学生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目标之一,需要培养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加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融入情感教育在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创新意识与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这也可以促进英语课堂可以更有活力,让学生更加参与到课堂中,促进英语学习的效果。

2.儿童对情感的需求。在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热情重要的阶段,儿童在小学的学习有很大的情绪化与情感需求。如果儿童对于课堂有一定的兴趣,那么就会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持久学习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提高比较快。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如何把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

1.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且提高课堂的气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可以加入一些表演,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轻松愉快的表演环境中,让学习在表演的情景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次,加入英语歌曲到教学活动中,音乐本身可以让学习们喜欢,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英语的句子融入到歌曲中,让课堂变得更生动,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有些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英语歌曲如《Happy Birthday》《Happy New Year》都是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再次,通过奖励的方式提高学习情感,对于小学生进行小礼物的奖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知道奖励的意义与奖励程度的把握,让奖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也可以运用多鼓励学生的方法,如用口语“OK! Good! Great! Super!”等词语,一方面可以让学习习惯性的使用英语,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一个鼓励的方式,提高学习学习的动力。

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是人们表达的工具,英语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生活日常的交流,在英语的学习中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或者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和蔼可亲,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话,(例如:“Good! Very good! Right! Excellent! Great! Progressing rapidly! Wonderful! Well done!”等)。让学习可以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这些知识。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的环节,让教学的内容与知识放到游戏环节中,穿插一些游戏,分散知识重点,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自主思考,更可以在自主思考中获得知识,具体的可以,让一个学生唱一句英文歌,另一个同学马上接上下一句英文歌。

3.让课堂更加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早已经被大家所认可,而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应该让小学生可以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吸引小学生一起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通过音、形、意几个方面让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再者教师也要不断的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内容,例如,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时看一些英文的动画片,可以利用名人的英文小故事讲给小学生。利用诗歌、英语彦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鼓励如:彦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只要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快乐的学习。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该多重视投入情感教育进去,并且可以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首先,小学生的教学课堂中加入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融入与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主要的策略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加入英文歌曲、表演和游戏的方式营造比较好的情感沟通环境,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另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环保教育活动总结 篇9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从少养成爱环保、讲环保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校园德育内容,争创绿色学校,我校开展了环保教育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抒发对自然的崇敬,对美丽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环境现状的忧虑和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急切心情。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道德,让他们能自觉维护校园及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用心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生活氛围和学习氛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重视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净化一起抓。

师生坚持每天清扫校园环境,每周五清扫校园周边环境。人人都有自己的劳动小岗位,各位卫生区都有自己的保洁员,做到了责任划分明确、制度严格,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表扬。

二、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校园处处盛开文明礼仪之花。利用学校的电子屏、宣传栏宣传环保教育有关内容,悬挂环保教育的条幅,营造浓郁的环保氛围。每班出一期环保板报,给同学们宣传一些环保小知识:如电池的分类,动物为什么会灭绝,为什么会下酸雨等以及宣传“环保小卫士”的事迹,利用自己的黑板报阵地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让环保教育深入校园,走向社会。确保环保教育课程的落实,各班级本学期完成了2课时以上的环保教育专题课。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并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建设,学校多次开展了环保主题队会,如:“我做环保小卫士”,“美化校园,美化家园”等,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进行环保宣传,受到行人的称赞。在学生中开展“绿色征文”大赛,让学生把身边的事情做好。开展了环保手抄报比赛,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进行奖励;并将优秀的作品出版了一期环保手抄报展览。举行了《我是环保小主人》演讲比赛,三至六年级以班为单位,在班级初赛的基础上,选拔一名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学校的比赛,评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通过一系列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了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开阔了师生环境教育的视野,激活了师生开展环境教育的思维。使更多师生具有环境意识、持续发展意识、资源价值观以及保护环境的自觉参与意识,提升了师生的道德品位,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了学校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营造了卫生、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

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继续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全面提高文明素质,为把我校建成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的学校而继续奋斗。

小学德育月活动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落实德育功能,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把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推向新的高度,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灵魂塑造为主旨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新水平。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优化组织管理,凸显校园德育教育功能。

三、活动主题:

本次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的主题是“文明、感恩、奉献”。

四、活动时间:

从2月23日开始,到4月10日结束

五、活动实施过程:

(一)宣传启动阶段(2月23日——2月29日)

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将专门成立以张青波校长、为组长的德育月活动领导小组,政教处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将制定活动方案,并于2月29日召开以“文明、感恩、奉献”为主题的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此项活动。

学校将利用电子屏、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对此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保障此项活动在我校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活动实施阶段(3月1日—3月31)

我校在开展此项活动时将严格落实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围绕以“文明、感恩、奉献”为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的专题教育活动

学校利用师生集会,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识》和《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学生平时在学校、家庭的行为表现,开展不文明行为、不良习惯的自查自纠活动,使学生对照他人身上的良好行为习惯,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加强自身的文明礼仪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学校的功能不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机器,而是再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与人交往,真正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为国家培养文化知识深厚,思想素质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开展“让感恩走进心灵”主题教育

活动期间,学校将利用多种形式以“让感恩走进心灵”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感恩励志系列德育教育活动。

①、学校组织学生观看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电视片,中高年级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今后的打算。

②、举行“感恩祖国、立志成长”主题班会,使学生从小树立长大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③、举办“感恩父母”诗歌朗诵比赛。

④、开展给父母赠送自制“感恩卡”,中高年级学生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比赛等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明白人在获取的同时,应该心怀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3、开展“学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系列德育活动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雷锋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新时期的小雷锋。学校将组织班级,利用主题班会,通过讲雷锋故事,唱雷锋歌曲等形式,使学生在校内校外争做雷锋式的好人好事,让雷锋精神永远活在师生们的心里,使雷锋精神在当代的小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4、深入开展“向留守儿童送温暖的帮扶教育”活动 ①、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②、班主任每周同留守儿童交谈一次,对他们的心理需要进行了解,并正确引导,给予关爱。每两周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汇报儿童的进步,增强家长和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③、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④、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 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

⑤、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⑥、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它们更渴望的是被关注,拥有爱的温暖。因此,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学校还安排专人负责给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他们的父母在遥远的外地打工,不能时刻陪在自己身边。但是,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同样能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另外,学校还开通了亲情热线和亲情视频通道,确保了留守儿童在想念父母的时候,可以给父母打个电话或者与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零距离面对面对话,既满足了学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解决了远方父母的后顾之忧。

(三)活动总结阶段(4月上旬)

4月上旬,学校将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活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班级、优秀小组、优秀学生予以表彰。以点代面,使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素养整体提升,不断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养成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方案

豫灵镇庙上小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德育渗透 篇11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属于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学生爱国精神上,更体现在学生内涵上,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德育教育的提升与实践课程多样性是息息相关的,小学实践活动课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举办夏令营等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对自然有所认识,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强保护水、石油、环境等自然资源的意识,从德育教育中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德育教育从小抓起,只要方法正确,在增强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方法性

1.创造德育教育环境,选用教育主题

首先,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选用的教育主题必须符合时代的潮流,体现出国家的政策,提倡我们做什么,能够使学生深思,从中得到启发。主题要符合小学生的情感认识范围,要与学生生活相关,否则学生很难理解教育内容,这就与开展实践活动课的初衷相背离,收不到教育的效果。比如,怎样增强小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外或是家中,并且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观看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看看没有水时多可怕)的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节约用水的意义,这种方式简单易懂,德育教育才能够渗透到学生内心。其次,创造德育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更加具有育人的效果。所以,学校应该为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优良的环境,让学生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学校可以举办“还自己一片净土”的实践活动,从开展实践活动中呼吁学生自己动手清扫学校,修花剪草,张贴不要随手乱丢、乱践踏草地的标语,发挥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的功用。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综合實践活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性,通常每次实践完都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实践能力不强,完成这些工作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一般采用的是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在进行某一方面题材的实践活动上,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搭配,这样他们在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实践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举办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同时也少不了团队协作,这样既能展现自己的才能,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有利于丰富学生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对实践活动进行调整,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习性。另外老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学生的内心出发,以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接受德育教育,能够从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从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2.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塑造学生行为

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而不知道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没用的,而只知道实践而没有理论知识作基石也是不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条件,并为日后规范小学生行为奠定了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内心,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把实践活动与德育理论相结合,在对实践活动进行探索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让德育教育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从而使我们都能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素质的新一代继承人。

四、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安排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学生的闲暇时间 (1) 增多, 闲暇生活质量却令人担忧。

据统计, 从国家实行“双休日”制度起, 学生每年在校学习的时间减少到190天, 加上节假日的增加, “黄金周”的兴起, 以及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学习负担的相对减轻, 学生闲暇时间越来越多, 一年下来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达到了170多天。这么宽裕的闲暇时间, 学生该如何度过呢?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究。2006年, 我们对本校4—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在“闲暇最大的感受”一栏中, 选择“苦”、“累”、“厌倦”的占了35%, 选择“充实、有意义”的只占15%, 而选择“无聊”的却占了50%,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在进一步的采访调查中, 我们发现有以下原因:

一是闲暇态度消极:学生普遍认为闲暇就是放下学习, 去玩, 消磨时间。他们不是聊天、睡觉, 就是逛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

二是闲暇趋向于功利化:许多家长以学习的竞争为由, 让孩子的业余时间被无休止的补课和复习所填满, 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 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学生就在这些培训点来回奔波, 周末和寒暑假反而成了他们最繁忙的日子。

闲暇时间里不管是放任自流还是无奈地忙碌, 对小学生的成长所造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部分小学生要么沉迷于颓废的不良活动, 要么滋生厌学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态, 甚至会酿成一些如赌博、飙车、流连网吧等闲暇方式 (2) 。这些都是与减轻学生的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相悖离的。由此可见,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时间观, 充实而有价值地度过闲暇时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 综合实践活动开启了闲暇教育的大门。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的一门课程, 自身的特点就决定着它无法像传统课程一样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具体的教学内容, 而只能以活动的形式来实施, 活动的过程绝不可能局限于课堂, 因此便与学生的闲暇时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课程的课外活动, 后者仍旧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生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去进行活动, 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压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自由成立活动小组, 自主商定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做主, 教师只是帮助其确定活动的原则和方法, 以保证活动有序地进行;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 给予必要的引导, 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种充分自由的情况下, 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是高涨的。由此可见, 综合实践活动与闲暇活动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研究, 是基于小学生闲暇生活质量较低, 以及学生的闲暇时间观不太正确等基础上进行的, 而且它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恰当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必将能开启闲暇教育的大门。

二、具体实施步骤与操作方法

(一) 成立闲暇实践活动指导组。

闲暇实践活动指导组由学校骨干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通过各种培训学习, 教师要具有熟练地策划、指导学生在闲暇时间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家长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工作、生活优势等为学生在闲暇时提供实践活动主题、场地, 并进行义务的辅导、陪同、监督等;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实践过程, 能组织、联系参与活动的同学, 等等。

(二)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闲暇教育资源。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将闲暇教育渗透到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 是我们优化闲暇教育的基本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1.把闲暇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

以“挖掘东纵 (3) 文化, 传承东纵精神”为主旨的“东纵丰碑育新人”是我校根据实际、地域优势而开发的校本课程,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相整合, 为闲暇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下是我们利用闲暇时间让学生开展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1) 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采访, 收集了解家乡在抗战时发生的感人故事, 整理出《东纵抗战故事》。

(2) 组织学生诵读东纵诗文, 学唱《英雄母亲》《虎穴救精英》《东江儿女逞英豪》《胜利属于英雄》《抗日烽火燃东江》等东纵抗日组歌, 观赏《东江特遣队》等反映东纵题材的电影故事片。

(3) 邀请老前辈给学生讲座, 开展“专题演讲”、“专题电影”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爱国、革命、进取”的“东纵精神”。

(4) 分期分批培训“东纵小战士”讲解员、小导游、小记者, 让老区的孩子利用节假日, 穿上东纵战士服装, 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为南来北往的观众讲解, 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 服务社会。

(5) 利用节假日开展“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 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吃一次东纵饭、开一次东纵会、当一次东纵兵”的感受。

(6) 开展“东纵小战士”军训活动, 通过军训, 让同学们在严格、规范及艰苦的训练中体验“东纵精神”。

(7) 开展给当年的东纵革命老前辈写信活动。

(8) 学校成立“东纵历史研究小组”, 引导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 研究东江纵队历史, 开展研究性学习, 撰写小论文。

2.把闲暇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整合

学科中有相当多的实践活动, 如何将学科实践活动、闲暇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内容, 因为, 任何活动只有与学科进行整合, 才能激发起师生的兴趣, 从而保证活动的质量。根据与各学科的整合, 我们逐步形成了文学类、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系列的闲暇实践活动。如:

文学类的闲暇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以墙报、黑板报进行文字编辑, 设置“创新苗圃”、“记者站”、“趣味语文”, 课本剧表演、“我喜爱的一本书”演讲赛, 出版《红棉》学生作品集, 组织小记者去森林公园、松山湖采风等。开展闲暇活动, 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在得到快乐的同时, 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把这份快乐写下来, 和家长、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 共同分享。

体育类的闲暇实践活动, 一、二年级开展踩高跷、跳牛皮筋、单脚跳等活动;三、四年级开展花样跳绳、踢毽子、打陀螺、甩长绳等活动;五、六年级开展球类比赛、棋类比赛等强身健体的活动。

科技类的闲暇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等, 让他们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 将此活动小组分为制作小组和科研小组, 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活动, 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把闲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休闲玩乐相整合

玩, 是小学生的天性, 因此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如何玩成了我们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闲暇活动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闲暇活动正在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 现在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翻小棍、滚铁环……孩子们的童年乐趣正在慢慢减少。学校有责任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享受一番属于他们的简单而淳朴的快乐。

如我们开展的让传统游戏回归小学的休闲生活, 发动学生向长辈收集、学习传统闲暇活动。这一活动的发动在学生中影响很大, 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 男生收集到了这样一些闲暇活动:翻小棍、滚铁环、打弹珠、撑子、跳方格……女生收集到了刺绣、编织、布贴画、串珠……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传统游戏在“双休日”时进行汇报展示。并把展示过程拍下来, 放到学校网站和宣传橱窗, 让闲暇风采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让校园掀起一股玩传统闲暇游戏的热潮。

4.把闲暇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相整合

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了“迎国庆, 唱红歌”活动;红领巾进社区义务宣传实践活动;美化校园美化环境、植树造林综合实践活动;日常行为礼仪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演讲比赛等, 通过少先队这个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闲暇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闲暇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三、成效与反思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一线教师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中, 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优化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近年来我们自行开发的不少课题案例在省级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减少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并且收录进了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一书, 《关注家乡》获得了二等奖, 《追击双休日》获得了三等奖。这些主题在得到专家认可的同时, 也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大大增强了教育的现实意义。我校也在2005年被授予“东莞市综合实践活动样本学校”的称号。教师撰写的论文也在省、市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得可喜的成绩, 如《让学生在过程中成长》、《闲暇里的综合实践活动》均获得了省一等奖、市特等奖。通过活动, 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他们的能力强了, 变得自信了, 有的在全镇“东纵讲解员”及东纵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有的在畅想家乡未来的油画棒比赛中获得了市二等奖, 有的在少儿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市二等奖, 还有的在参加市级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另外, 在参加镇的各种演讲、征文比赛中学生们也是独占鳌头,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知、锻造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 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

回顾过往, 我们在积累好经验的同时, 也深感还存在着不足与疑惑, 比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尚未完全纳入常规教学;缺专业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缺乏研究的自主性;由于电视、电脑等的诱惑过大, 学生闲暇时的实践活动比较欠缺、顾虑较多, 安全、经费等众多原因阻碍了活动的开展, 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解决, 在下一步工作中, 我们将着力于家校联动,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挖掘家庭文化活动资源, 联合社区的力量共同开办活动等。我们相信,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地发现, 就能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 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得实一点细一点,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庞桂美.我国闲暇教育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 2000, (10) .

[2]陈乃林, 孙孔懿.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闲暇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2) .

[3]黄伟杰.中小学闲暇教育中的“悖论”[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8) .

[4]马兆兴, 王泽农.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 (小学版)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

[5]董洪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2.

上一篇: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下一篇:法治社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