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复习学案

2024-08-09

3-4复习学案(精选6篇)

3-4复习学案 篇1

3-4复习学案

机械振动

一.简谐运动中引入的概念:

不变量:振幅、周期、频率

矢量:振动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 标量:动能、势能

步调:振动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势能与速度、动能互为异步调。注意:【着重理解振动位移与回复力】【注意理解对称性与周期性】

1、如图5-2所示,一个弹簧振子沿x轴在B、C之间做简谐振动,O是平衡位 置,当振子从B点向O点运动经过P点时: A、振子的位移为负;B、振子的回复力为负; C、振子的速度为负;D、振子的加速度为负。

2、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一次到达M点用了0.3秒,又经过0.2秒第二次通过M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A、1/3秒

B、8/15秒

C、1.4秒

D、1.6秒

二.简谐运动的图象:表示某一振动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反映的:(1)任一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2)振幅A:位移的最大值(3)周期T:两相邻的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的状态间的时间间隔(4)任一时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5)任一时刻速度方向:斜率为正值时速度为正,斜率为负值时速度为负。1.一个质点做简谐振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t=4×10-2s时,质点速度达到最大值 B.振幅为2×10-3m时,频率为25Hz C.质点在0到1×10-2s的时间内,其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D.在t=2×10-2s时,质点的位移为负值,加速度也为负值

三.单摆:最大摆角α<100,重力的切向分力提供回复力F回=mglx。,周期公式:T2lg可以用来测重力加速度:2g4lT2

1.对单摆的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摆摆动时,摆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处处相等 B、单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球所受合力 C、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为零 D、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为零

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测得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中的()A.小球质量太大

B.将摆线长当作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C.将振次数n误记为(n+1)D.振幅偏小

(2)由实验所得数据画出周期T和摆长的平方根L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直线与横轴的夹角为a,则g=。(3))摆球应采用直径较小,密度尽可能 的球,摆线长度要在1m以上,用细而不易 的尼龙丝;摆线偏离竖直线的角度应小于10°,要在摆球通过 位置时开始计时,(3)注意:摆球每经过此位置 次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四、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共振: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的现象。

1、.如右图所示,四个摆的摆长分别为L1=2米,L2=1.8米,L3=1米,L4=0.5米.现用一个周期等于2秒的策动力,使它们作受迫振动,那么当它们振动稳定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四个摆的周期和振幅都相等 B.四个摆的周期不等但振幅相等 C.四个摆的周期相等但振幅不等 D.摆3的周期为2秒,振幅最大

机械波复习

1、波形图的画法:平移、以点带线

2.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如图10.3-10所示,-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7m,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

A.t=0.9s时,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B.t=1.2s时,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C.振源的起振方向一定向上

D.质点Q位于波峰时,质点P位于波谷

2、多解问题:方向、周期性

22.如图11所示,实线为t1=0时刻的图象,虚线为t2=0.1s时刻的波形,求:(1)若波的传播方向为+x方向,波速多大;(2)若波的传播方向为-x方向,波速多大;(3)若波速为450m/s,波沿什么方向传播.

3、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转化

7.如图10.3-8是一列波在t=0时刻的图像,如果波以速率v=0.4米/秒沿x轴正向传播,试作出:①波源0的振

动图像;②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距波源0.06米处质点A的振动图像.4、波动与振动

1、如图10.2-15是一列波t时刻的图像,图像上有a、b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b质点的速度为零 B.a质点比b质点要先到平衡位置

C.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a质点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D.若b质点比a质点先到平衡位置,波的传播方向必沿x轴负方向

2.如果图1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则[ ] A.C点的振幅是0 B.BC两点平衡位置间距是λ/4 C.该时刻速度最大的点是A、C、E D.当A振动了一周期时间内,波由A点传到E点

3、如图514所示,为一列横波的图象,在此时刻P的振动速度为v;经过0.2s,P的振动速度仍为v;再经过0.2s,P的振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还是v,从而可以断定()

A.若波向右传播,P质点的加速度正在减小 B.若波向右传播,Q质点比P质点先到达波峰 C.若波向左传播,波速可能为5m/s D.若波向左传播,波速可能为10m/s

5、波的衍射:缝与孔的宽度或障碍物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

1、一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一个障碍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以下哪种情况能使衍射现象更明显?[ ] A.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B.增大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C.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增大波的频率D.缩小障碍物尺寸,同时减小波的频率

6、波的干涉: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相位差恒定。(同步调或异步调)若同步调加强点满足△S=(2n+1)λ/2,减弱点满足△S=nλ

7、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将增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将减小.

几何光学

1、物理现象:折射、反射、全反射(α≥临界角)、色散(偏向角反映折射率)

1.如图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侧是红光,b是紫光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三棱镜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 D.三棱镜中a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光的传播速率

2.一束白光从三棱镜一边经过较大的入射角射

入并通过三棱镜后,在屏幕P上可以得到彩色的光带,如图所示,在入射角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假如最后屏幕上的彩色光带先后全部消失,则:()A、红光最先消失,紫光最后消失 B、紫光最先消失,红光最后消失 C、紫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D、红光最先消失,黄光最后消失

3、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光学元件,其材料的折射率为n=

2,一

束平行光以45º的入射角射向其上表面,如图所示。求:在图中标出入射光能从其半圆面上射出的范围。

2、做好三方面工作:物理作图--物理规律(sinC=1/n、n=c/v、n=sini/sinr)--几何关系

3、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海市蜃楼、视高视深】

1.如图所示,为一块建筑用幕墙玻璃的剖面图,在其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设该玻璃的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均匀发生变化。现有一单色a从原点O以某一入射角由空气射入该玻璃内部,且单色光a在该材料内部的传播路径如图中实线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均匀减小 B.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均匀增大

C.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先均匀减小后均匀增大 D.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先均匀增大后均匀减小

光的波动性

双缝干涉:(1)相干光源频率相等,相位差恒定(一般研究同步调或异步调)。(2)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平行等间距的干涉条纹。

(3)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δ等于光的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处的光相加强,出现亮条纹△S=nλ; 当这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δ等于光的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的光相减弱,出现暗条纹△S=(2n+1)λ/2。(4)相邻两条干涉条纹的间距xLd

薄膜干涉:(1)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光是相干光(2)利用叠加后的明暗条纹制成了增透膜 【2d=nλ】与高反膜【2d=λ/2(2n+1)】(3)检查平整度,空气膜变薄明暗条纹变疏/(4)牛顿环从中心向外是有密到疏的圆环。

衍射:(1)障碍物或狭缝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2)图样不等间距(3)泊松亮斑

偏振:(1)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横波,(2)反射光是偏振光,在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3)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

激光:(1)利用相干性好,可以用光纤传信息及全息照相。(2)利用平行度好,可以用来测距及测速。(3)利用亮度高,可以用来切割与焊接

1.如图所示,用某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处为第三亮纹,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做这个实验时,则第三亮纹的位置

()A.仍在P处

B.在P点上方

C.在P点下方 D.要将屏向双缝方向移近一些,屏上才会出现第三亮纹

2.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薄凸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的反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

B、牛顿环是由透镜上表面的反射光和平面玻璃下表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

C、若透镜上施加向下的压力,当压力逐渐增大时,亮环将向远离圆心方向平移

D、若透镜上施加向下的压力,当压力逐渐增大时,(乙)

亮环将向靠近圆心方向平移

(甲)

电磁场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发现

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___________,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_____________。2.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联系的统一体叫电磁场。3.电磁波

①电磁场的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②电磁波是________波.电磁波的传播________介质。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 ________ ④波速v、波长λ与频率f的关系: __________

二、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在电磁波中,每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方向总是互相垂直的,并且都跟那里的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的速度(在真空中等于光速)v=3.00×108 m/s。

3.电磁波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

4.电磁波有波的一切特点:能发生反射、折射现 象;能产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5.电磁波向外传播的是电磁能。

三、1、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是横波,2、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1、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恒定的电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磁场,恒定的磁场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 B.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空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 D.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稳定的电场

3、电磁波按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无线电波、红 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其产生机理

1、在应用电磁波的特性时,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医院常用x射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

B.医院常用紫外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

C.人造卫星对地球拍摄是因为紫外线照相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D.人造卫星对地球拍摄是因为红外线照相有较好的穿透能力 2.下列关于紫外线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B.紫外线的频率比红外线的频率低

C.紫外线可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利用紫外线可以进行电视机等电器的遥控

4、电磁振荡:LC振荡电路的变化过程电流、电荷量互为异步调,周期公式T=2Π√Lc

5、电磁波发射与接收: 1.电磁波的发射

①振荡电路必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要有足够的频率;第二,采用电磁场分散到尽量大的空间.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特点,要求发射的电磁波随待传递信号而改变.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的技术叫调制,常用的调制方法有调幅和调频两种. 2.电磁波的接收

①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相同时,激起的振荡电流最强,这就是电谐振现象.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

②从经过调制的高频振荡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叫做检波 .检波是调制的逆过程,也叫解调。

1、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现在雷达正在跟踪一个匀速移动的目标,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甲所示,30s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被监视目标的移动速度最接近()A.1200m/s B.900m/s C.500m/s D.300m/s

相对论

1.惯性系: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这个参考系就叫做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 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3.相对论质量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m与静止时的质量m0之间的关系

注意:光速与光源的运动和观察者无关。

mm0 v24.质能方程:E=mc2 1(c)

5、广义相对论:

(1)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一个均匀的引力场与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参考系等价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同时”的相对性:“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参考系中看来“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却可能“不同时”。

理解:由于光速不变,即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那么当另一个惯性系的速度能够和光速相比时,同时性就是相对的。即在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就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2.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即

ll1(v20c)

式中l,是与杆相对运动的人观察到的杆长,l0是与杆相对静止的人观察到的杆长。注意:①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没有变化。

②这种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条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他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从地面上观察,高速运动的飞船上时间进程变慢,tt飞船上的人则感觉地面上的时间进程变慢。

v2

1()c式中t是与飞船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测得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t是地面上观察到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4.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绝对的,二者之间没有联系;相对论则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物质、时间、空间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5.物质的引力使光线弯曲。

1.根据气体吸收谱线的红移现象推算,有的类星体远离我们的速度竟达光速c的80%,即每秒24万公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类星体上测得它发出的光的速度是(1+80%)c B.在地球上接受到它发出的光的速度是(1-80%)c C.在类星体上测得它发出的光的速度是c D.在地球上上测得它发出的光的速度是c

2.如果你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朝一星体飞行,你是否可以根据下述变化发觉自己是在运动()

A.你的质量在增加B.你的心脏跳动在慢下来 C.你在变小D.以上三种变化同时发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学规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B.在所有惯性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C.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惯性系中的物理规律也不一定相同 D.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不变

4.一大船在平静的大洋中匀速行驶,一个人在其密闭船舱内向各个方向做立定跳远实验,并由止来判断船的航向,假设他每次做的功相等,下列正确的有()A.如果向东跳的最远,则船向东行驶 B.如果向东跳的最近,则船向东行驶

C.他向各个方向跳的一样远,不能判断行驶方向 D.他向各个方向跳的不一样远,能判断行驶方向

留言板:

电磁波、相对论(理论上)选修3-4 选择题其中个别选项。若有重要信息不懂 记住

自己整理 :

3-4复习学案 篇2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1.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相间,即亮纹和暗纹相间的现象。

(1)光的干涉必须具备的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情况总是相同。能发生干涉的两列波称为相干波,两个光源称为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用一束光分成两列而获得。(2)相邻两亮条纹间的间距公式:Δx=

l,其中λ为光波波长,l为缝到屏的距离,d为d双缝间距。

2.薄膜干涉以及增透膜

薄膜干涉:光照射在薄膜上,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两个界面上均会发生反射,由于薄膜的厚度不均匀,不同位置的反射光传播的路程差不同,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根据条纹的情况可以判断薄膜的厚度。

增透膜是利用在薄膜两表面的反射光形成干涉相互抵消的特点,在入射光强度一定的情况下,两列反射光叠加形成暗纹,相互抵消使反射光的强度减弱,从而使透射光强度加强。3.相干光源

如果两个光源发出的光能够产生干涉,这样的两个光源叫做相干光源。相干光源可用同一束光分成两束而获得。要求是相同频率,振动情况相同且相差恒定。各个击破

【例1】 两个普通白炽灯发出的光相遇时,我们观察不到干涉条纹,这是因为()A.两个灯亮度不同 B.灯光的波长太短 C.两灯光的振动情况不同 D.电灯发出的光不稳定 解析: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或同一个光源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振动情况往往是不同的,由点光源发出的光或同一列光分出的两列光其振动情况是相同的,故选C。答案:C 类题演练1 用包括有红光、绿光、紫光三种色光的复合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离中央亮纹最近的干涉条纹是()A.紫色条纹 B.绿色条纹 C.红色条纹 D.都一样近解析:本题考查干涉条纹与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由相邻两亮条纹间的间距Δx=

lλ可d知:条纹间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故A项正确。答案:A 【例2】 如图13-2-1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为普通光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图13-2-1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解析:关键是找到使光线发生干涉的薄膜,本题中a是样本,b是被检查的平面,而形成干涉的两束反射光是a、b间的空气薄层,所以选C。答案:C 类题演练2 市场上有一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体时能使被照物体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λ/8 B.λ/4 C.λ/2 D.λ 解析:要消除经外线的反射,必须使红外线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光的路程差正好等于红外线半个波长λ/2的奇数倍,即Δs=(2k+1)λ/2,其中Δs为光在薄膜两个面上反射的路程

差,即Δs=2d,Δs的最小值为λ/2,所以2d=λ/2,即薄膜的最小厚度d为λ/4,答案B是正确的。答案:B 【例3】 一般情况下很难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由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频率一般不同,即使是同一光源,它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也不一定相同或相差恒定,故一般情况下看不到光的干涉现象。

3-4复习学案 篇3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1.无线电波的波段和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长波中波 无线电波的波段中短波微波开放电路发射调幅

调制调频调谐(产生电谐振)接收调幅波检波

解调调频波2.难点和疑点是调制和解调。

要把频率较低的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去,就好像人的远行能力有限,所以乘汽车、飞机一样。因此,高频振荡信号就是那些有用的低频信号的载体,而这“加载”过程就是物理上所说的“调制”过程。

既然有用的信号是加载到高频信号上的,当接收到电磁波后,为了御下有用的信号,就必须通过解调,把有用信号“检”出来。各个击破

【例1】 用一平行板电容器和一个线圈组成LC振荡电路,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可采用的做法是()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 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正对面积 D.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加入电解质

解析:由λ=c/f知,要增大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必须减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f,由f12LC可知,要减小f,就必须增大电容器的电容C或电感L,由C=

,可判断4kdB、D操作满足要求。答案:BD 类题演练 关于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对信号进行调制 B.必须使信号产生电谐振 C.必须把传输信号加到高频电流上 D.必须使用开放回路

解析:电磁波的发射过程中,一定要对低频输入信号进行调制用开放电路发射。答案:ACD 【例2】 调谐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收不到较高频率电台发出的电信号,要收到电信号,应()A.增大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 B.加大电源电压

C.减小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 D.将线圈中的铁芯取走 解析:当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电台发出信号的频率时,发生电谐振才能收听到电台信号。由题意知收不到电信号的原因是调谐电路固有频率低,由f节前提下,可减小电感L,即可通过C、D的操作升高f。答案:CD

3-4复习学案 篇4

题组一 多普勒效应

1.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B.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D.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解析 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但距离不变时(如圆周运动),则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选项A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二者的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选项B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故选项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D正确. 答案 CD 2.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解析 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故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选项正确. 答案 ABD 3.如图2-5-8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

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2-5-8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解析 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 答案 AD 4.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 A.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

B.波的干涉 D.波的反射

()(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

(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

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生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

(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

(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 答案(1)C(2)超速(3)偏高 题组二 波的衍射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 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 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解析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 答案 CD 6.如图2-5-9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

()

图2-5-9

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移 答案 BD 7.如图2-5-10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

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D.将N板向左移

图2-5-10

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正确. 答案 B 题组三 波的叠加

8.如图2-5-11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

()

图2-5-11

解析 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 答案 BC 9.如图2-5-12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 m和x=12×10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1-1

图2-5-12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B.t=0.75 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4

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解析 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0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轴运动;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0 cm处,右边波传到x=40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答案 AD 题组四 波的干涉

10.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2-5-13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图2-5-13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 C.P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解析 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B正确;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P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答案 B 11.当两列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

解析 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说明P点是振动加强点,P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质点P的振幅最大,质点P振动加强,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位移有时为零,有时最大,选项A、B、D正确. 答案 ABD 12.图2-5-14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

图2-5-14

1解析 由题,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波长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过周期后,4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x=2 m处的质点,则此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3 cm,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所以图像B正确. 答案 B 题组五 波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的比较

1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2-5-15甲、乙所示,则

()

图2-5-15 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 同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 答案 D 14.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声波2.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如图2-5-16所示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5-16 A.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 B.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C.在这两列波传播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发生衍射现象更明显

解析 在同一种介质中,各种频率的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波1的波长大于波2的波长,由公式v=λf可得,波1的频率小于波2的频率,选项B错误;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两列波不能发生干涉,选项C正确;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衍射越明显,选项D正确. 答案 CD 15.如图2-5-17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

图2-5-17(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

(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

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

多,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因为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面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 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

3-4复习学案 篇5

学写短评

学习目标:1.把握短评的一般要求2.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与答题规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短评是评论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评论文章。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独到、语言生动活泼。

短评的特点:第一,观点鲜明。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短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但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但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第二,说服力强。虽然只有短短百来字,但说理论证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服力就成了短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短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第三,语言精炼。短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

第四,脉络清晰。高考要求短评一般二百字左右,短短一段文字中,要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只有脉络清晰,才能说清楚、讲明白。

短评写作要求:①提取要素,概述事实。②选取角度,提出观点。③阐述观点,以理服人。④概括小结,提出建议。⑤注意格式,表达简练。

(二)学写短评

例一:(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例二:(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伦敦当地时间18日17时,随着中国与土耳其主宾国活动交接仪式的正式举行,为期3天的伦敦书展落下帷幕。

在此次书展上,中国以迄今最大规模的主宾国活动隆重登场,向英国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商、版权交易商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各类图书出版现状。今年的中国展台上有近3 000种英文图书展出。书展推出的中国作品包括《钱钟书英文散文选》和苏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书的英文版,以及《红楼梦》、《聊斋志异》、《孙子兵法》、《论语》等中国古典名著英文版。

伦敦书展落下了帷幕,但书展对中英两国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推动意义,将留下长远影响。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长期以来,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中国读者对英国文学的了解,远比英国读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多,英方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古典文学,像《红楼梦》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第4版“要闻”版,有删节)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练习1.路口交通发生拥堵,旁边七旬老太却突然晕倒需紧急送医,是原地指挥交通还是救人要紧?2014年1月4日早高峰,长沙雨花区交警大队长岭一中队学警叶林锋面临这样的艰难选择。最终他选择离岗15分钟,呼叫同事前来支援送老人就医。老人顺利脱离危险,但叶林锋因为擅自离岗被大队通报批评。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练习2.材料一:2014年3月14日10时15分许,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沙湖桥菜市场内,两名外地经商人员海比尔〃图尔迪、买买提〃阿卜拉因纠纷引发互殴,其中一人被对方砍死。长沙警方通报称,行凶者海比尔〃图尔迪在逃跑过程中砍伤4名无辜群众,其中两人被当场砍伤致死,另两名受伤者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对此,一些不明实情的网友争相传递“新疆恐怖分子在长连杀5人”的消息,一时引起广大民众的恐慌。材料二:3月14日,成都春熙路砍人谣言致群众恐慌,数百人狂奔,3月15日,成都市公安局通报了3月14日春熙路恐慌事件相关情况,对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李某某、谢某某和陈某某依法处理。

以上两则新闻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对此事件进行评论。

练习3.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记者2日到济南市富翔老年公寓,发现在公寓大厅,学生们陪十几名老人聊天,并献上了歌曲、舞蹈等节目。公寓护理部主任朱爱云说,其实老人很欢迎大家献爱心,不过节日期间,一天好几拨,不光护理人员吃不消,老人们也会受不了,所以最好提前预约。(《济南时报》3月3日)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练习4.材料一:为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一学校不允许学生留长发,老师甚至校长在门口站岗,一发现不规范的,就用剪刀剪掉,一时间不少学生为飘落的头发伤心至泣;佛山一所中学要求女生不得留长发,否则不得进学校。

材料二:厦门某学校在全校集会时,校长发布新规---凡是期末各科成绩进入年段前20名的学生都允许漂染头发。全校哗然的同时,染发的学生都乖乖地“返彩归黑”。因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漂染头发,而他们也禁不起舆论压力。因为同学看到了会说,“几日不见,学业大长,进入年段前20名,可喜可贺啊!”(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学生染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阅读材料之时事评论】 三个响头,磕碎了廉耻孝道

杨教授是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一个走出国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副教授,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但在老母亲病重瘫痪之际,他却向母亲索要存折和退休工资卡,准备把母亲送去福利院,仅仅是因为他觉得每个月1500元的治疗费和赡养费太高了。母亲不肯,他竟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声称以此还她的生养之恩,从此和母亲断绝母子关系!(12月19日《国际旅游岛商报》)

这则新闻本质无甚新意,无非是子女不孝的家长里短,自古有之,只是似乎现在特别多,电视、报纸、网络上随处可见,简直可以编出一本《不孝事迹大全》的大部头来。原本该是亲密温馨的至亲,到头来撕破脸皮互相指责声嘶力竭,甚至对簿公堂,多少有点让人唏嘘,不过这次杨教授的三个响头,着实让笔者见识到“不孝”的更高一个境界:舍不得银子赡养老母也就罢了,“磕三个响头还生养之恩”这种无节操的混账话居然顺顺溜溜地说出了口!

佛家有因果一说,也不知杨教授的母亲李阿婆种了什么因,得了这么一个苦果。新闻里报道的是,李阿婆本是一名护士,家徒四壁,以微薄的工资含辛茹苦拉扯儿女长大,供他们读大学直至成家立业,老伴逝世后又一人照顾几个孙子孙女„„这怎么看都不像“恶因”,偏生得了个苦果!李阿婆是中国典型的母亲形象,为了子女操劳一辈子,按说当是儿孙绕膝享清福的时候,却落得个老无所依的下场,几十年的辛劳,换来三个冷漠的响头。

如果磕几个头就能还了生养之恩,这“恩”也未免太廉价。杨教授贵为医学院教授,也许术业有专攻,数学没学好,笔者来告诉您,这“恩”该怎么算。不谈十月怀胎,那是母性本能,从杨教授能走路的年纪算起,吃饭喝水,穿衣戴帽,这是生活开支;寻医看病,社交娱乐,这是额外开支;学费书费,这是教育开支;既然杨教授不愿母亲住自己家,那您还得把那几十年的房租给算上。大概就是这么几项,再对比当年物价和现在的通货膨胀,这笔钱想必能让李阿婆过个舒服的晚年了。要还生养之恩以断母子关系,所谓“亲情”已不复存在,变成一场交易,那就得这么算,简单地说,我养你多少年,你还我多少年。

杨教授触地有声的三个响头,不仅侮辱了“生养之恩”,也磕碎了廉耻孝道。没了诚意和孝心,三个响头一文不值,算您几个创口贴的钱已经很大度了。虽然道德已然无法约束,好在法律的“手”够长,管得了这帮不孝子女,《婚姻法》早有“赡养老人”的规定,《刑法》也有“遗弃罪”的条款,莫以为磕几个头便能让良心掩耳盗铃,终究是躲不过法律的制裁。文/丁文高“最美现象”就是社会向善现象

最近一个时期,“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在各类媒体上不断涌现。赞美,没有号召。它来自百姓的由衷感叹。“最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妨就把它叫做“最美现象”。

如何看待好人不断出现的现象?任何一位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叫好、喝彩。这些平民英雄从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哪怕是最挑剔的网民,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赞扬这些好人。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被连续推出。如此高的重复频率,自然而然。只要网上出现这样的人物,有声有色的传播便再次展开,由网络而电视而电台而报纸,由媒体传播而政府参与而社会团体响应,共同把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推向全社会。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首先是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当前,社会五光十色,究竟哪一种价值观应该弘扬?“最美现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其次,“最美”人物是时代需要。“最美”都是群众命名的,发现最美人物的过程,就是一次全社会的道德确认的过程。其三,说明我们的社会正气在上升,道德力量在不断增长。“最美现象”的广泛群众基础是不容否认的。

“最美现象”也提醒我们,在抨击丑恶现象时,不要忽视了我们身边无数美好的事物。社会需要“抑恶”,更需要“扬善”。全社会都来弘扬善良美好的行为,就是对丑恶现象最有力的鞭挞。社会什么时候都有丑恶,关键是不能让丑恶大行其道而人们默不作声。同时,社会什么时候都不乏“真善美”,关键是要让“真善美”及时彰显,影响时代。不必担心“最美”说多了会让人们对道德状况失去正确判断。须知,所谓道德状况从来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态,正气上升,邪气才能下降。此消彼长,才是道德建设的规律。

全社会都来发现和传播“最美”,也是一种文化自觉。道德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的发扬光大要靠培养、靠觉悟、靠信念,靠相互影响和代际传承;道德规范需要全社会共同认可,共同遵守;道德建设需要社会成员互相激发,互相认同,共同提高。只有全社会的主动参与和实践,道德建设目标才是可望可及的。更多“最美人物”的涌现,是家庭之福、国家之福、社会之福。也许,新的表达方式还会被创造出来,“最美”之后还有“更美”。“最美”不一定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但“最美现象”的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大众舆论从来善恶分明。当社会出现向上、向善、向美的舆论潮流之时,我们要促进而非相反。(邱石)感动中国更要行动的中国本报特约评论员刘志权

道德其实并不高深,道德不难在理论,而难在践行;不难在一时一事,而难在长期坚持。

每年这个夜晚,总会有很多观众端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给予他们的感动。他们也许早就从媒体看到过其中的许多事迹,但还是愿意被再“系统地”感动一次。

喜欢感动和能够感动的人都是善良而富于同情心的。感动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内心已有的道德和良知,是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因为有,所以才能共鸣;因为渴慕,所以才被感动。在今年的十大“感动”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林俊德和民办教师张丽莉的敢于牺牲;看到了12岁姑娘小何钥、农村妇女高淑珍以及台湾老兵高秉涵的爱心与奉献;看到了南海卫士李文波、“卧底局长”陈家顺以及歼击机设计总指挥罗阳的爱岗敬业;当然,还有陈斌强以及周月华、艾起夫妇所体现的孝行与爱情。

也听到一些人说:年年的感动,都是那么些事,大同小异,已经审美疲劳了。的确,每一届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我们的总是这些理由。但道德其实并不高深,道德不难在理论,而难在践行;不难在一时一事,而难在长期坚持。

因此其实不太喜欢“精神史诗”这个词,它多少带着些许煽情,道德从来并不宏大和高调。那些感动我们的平凡人物的行动,从来都只是听从内心简单的道德律令。

因此也理解部分人口气中的一点轻描淡写。这些人,不能全部简单地归入玩世不恭派,他们中的有些人,其实心头热得很,他们的话甚至带着那么一点恨铁不成钢,一点愤世嫉俗。潜台词是,行动才是正途。

《感动中国》的节目,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对一个节目来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感动中国》的存在是需要的,它是润物无声的道德宣传诸多举措中的一种。但不必因此高估《感动中国》的意义,它对一个有道德感的平民的感染力量,也许不比雨中一个女孩给乞丐打伞,或者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大家争着让座更强。

有时候,感动往往也会遮盖一些东西。我们需要看到,在这些感人的事件背后,还隐藏着部分老无所养、病无所依、残疾儿童无人照顾——这些仅凭借道德善举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我们还需要看到,从十多亿中国人中,要找百十多个感动人物并不难,但是,社会道德的建设,难以只凭道德感召,还需要法治的力量。否则,《感动中国》的力量,甚至无法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们不仅需要感动,我们还需要行动。“一日式雷锋”是传承还是亵渎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记者2日到济南市富翔老年公寓,发现在公寓大厅,学生们陪十几名老人聊天,并献上了歌曲、舞蹈等节目。公寓护理部主任朱爱云说,其实老人很欢迎大家献爱心,不过节日期间,一天好几拨,不光护理人员吃不消,老人们也会受不了,所以最好提前预约。(《济南时报》3月3日)

阳春三月,略带暖意的春风刮遍祖国的每个角落,也刮起了一股学雷锋之风。每年临近3月5日,各地学雷锋单位像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一时间大街小巷涌现出千千万万个“雷锋”。养老院里一波又一波的“雷锋”让老人疲惫不堪;孤寡老人家里被“雷锋”擦拭了一遍又一遍;福利院里的孩子们被“雷锋”弄得应接不暇„„人们在充分享受这种学雷锋活动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不时地在想当汽车上老人需要让座的时候“雷锋”在哪?当老人在马路中间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无从迈步的时候“雷锋”在哪?当有人摔倒需要扶起的时候“雷锋”又在哪?„„雷锋精神为什么只有在3月份才扎堆的体现,这种走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学雷锋本身更重要吗?

看着满街的“一日雷锋”们大张旗鼓地游走,笔者觉得这不是在学习“雷锋”,而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亵渎。有些单位为了做样子,每年到3月5日就排着队伍,打着旗子,挂着标语,只在宣传需要时学一两个小时的雷锋,领导和录像的一走,“雷锋”也就不见了踪影。很多人也只在“雷锋日”学雷锋,把学雷锋当作一天的事情,而不是长期坚持下去。人们慢慢的已经把“雷锋日”沦为呼之即应的“全民表演”,学习雷锋的行为基本被模式化和固定化了,“作秀”的痕迹远远大于了学习的本身,偏离了“雷锋”精神传承的本意。笔者认为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道德的倡导,需要水滴石穿的长劲、韧劲。弘扬雷锋精神,“毕其功于一役”不行,大轰大嗡搞突击也不行,必须经常化、常态化。只有坚持经常,保持常态,学雷锋活动才能持久、深入,减少形式化、应景化、概念化,才能避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尴尬。献爱心不能成为平时没有人、节日“人扎堆”的现象,应该建立长效的爱心机制,让献爱心成为一种日常行为。社会应逐步引导、宣传一种慈善文化,尽可能地传输“日常、持久献爱心、做慈善”的价值和意义。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人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雷锋”而非“作秀味”浓厚的“一日雷锋”。我们应追寻雷锋精神,从身边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寻找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实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这样才能保证学雷锋活动永葆生机与活力,长久传承下去。(谌馨悦)

附答案例一答案为:

示例:(1)数字时代,要重视纸笔书写。纸笔书写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手稿具有私人意义,留存许多记忆;纸笔书写动作是下意识的,有助于思维连贯,写作过程会比较美好。坚持纸笔书写习惯,可以增进对汉字的喜爱;追求纸笔书写之美,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电脑输入,总体效率更高。经验告诉我们,初成的文稿一般还要反复进行修改和段落调整,如果是在纸上,修改和调整既不方便,还会浪费纸张。如果写作还需要参考或引述网上的电子文本,与纸笔书写相比,练习答案

1.示例1:叶林锋离岗救人,不仅体现了其对生命的尊重意识,表现出了一个人民警察对普通老百姓的爱护与爱戴,而且彰显出了一种道德与诚信的力量,给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道德滑坡现象狠狠一击,传递了一种乐观、积极、进步和向上的正能量。

示例2:在现有规定下,交警离岗就是违纪,违纪就应当受到处分,这是毫无疑问的。制度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和刚性,不能讲任何“特殊”,也不容有任何变通。否则,制度就容易沦为“橡皮泥”,失去其应有的约束力和权威性。现如今,因各种各样的借口变通制度和规则、导致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屡见不电脑输入的优势更加明显。在网络实时通讯方面,电脑输入可以大显身手,纸笔书写则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的看法要有感而发。首先,试题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典型的现象,没有是非指向,但试题明确提示“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因此,可以得出相应的观点,即支持纸笔书写或支持电脑输入;其次,分析相对应的理由时,可以紧扣两种书写方式的不同特点、意义价值加以展开,拓展阐述的深度。另外,该题联系时代,和学生生活贴近,可以从现实角度阐述相关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答案为:伦敦书展,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

(1)答题要求:所拟标题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词语:“伦敦书展”“中国”。所拟标题必须紧扣事实主要信息作简明扼要的陈述,概括、突出地揭示整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对所拟标题理由的阐述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解析:此题通过拟写新闻标题考查概括能力,同时需要简述理由。通过消息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关键句,把握新闻的主要事件,进而找出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拟写标题。新闻标题一般为主谓句,要紧扣主要事件来拟写。如标题拟为“伦敦书展:让更多读者了解中国”,阐述理由如下:一方面扣住了主要事件,即中国参加伦敦书展;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中国参展的意义,而这恰好是新闻的意义,两者结合,互为补充,内容鲜明,吸引读者。

(2)答题要点:体裁应是新闻短评,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要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答题角度:伦敦书展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考生答题可从如下角度切入:

①“展示”的角度;②“交流”的角度;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也可。

解析:此题延续了前两年的新闻短论,这则新闻主要内容集中在新闻的第二、三段。第二段主要揭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应注意新闻中“最大规模”“主宾国”“近3 000种英文图书”等词语,以及罗列的现代作品和古代名著。这是“展示”的角度。第三段主要指出了伦敦书展的意义,注意“交流”“推动”等词语,同时应注意“推动交流”是源于“中英文学的交流有点失衡,不对等”。这是“交流”的角度、“影响”的角度和“推动”的角度。

可见,新闻评论必须首先把握该新闻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评论的基点,不得任意评论。这则新闻所展示的文化交流是正面的,评论应主要揭示其积极意义,尽量避免负面评价。

鲜,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示例3:对离岗救人的交警究竟该如何处理才合理呢?我的建议是“奖惩并行”:对其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处分,同时对其救人的善举予以褒奖。功是功、过是过,功过要分明。如此一来,既维护了现行制度的尊严,又弘扬了正能量。2.示例1谣言止于智者

自昆明火车站恐怖事件发生以来,“砍人”谣言便屡屡 在中国各地上演。(叙)我们要谴责这些谣言的始作俑者。(评)但是所有谣言 传播过程的“参与者”,又何尝不是被利用而成为了谣言的 帮凶呢? 正所谓“三人成虎”给我们带来的教训一样,试 想最开始听到这个谣言的人能够拥有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那么“集市有老虎”的假消息还能有传播和扩散的市场吗?(析)因此,加强对造谣者的严厉打击、提高普通民众“不信 谣、不传谣、不造谣”的基本辨识能力势在必行。(结)

示例2杜绝谣言 维护和谐

昆明恐怖袭击案件发生后,各地迅速出现了多宗谣言,企图动摇民心,破坏社会秩序,其恶劣影响令人发指。(叙、评)我们呼吁言论自由、各抒己见,我们也鼓励“尖锐而不 极端的批评声音”,但我们绝不能容忍任何谣言的肆意发展 和传播。我认为,政府应该下大气力严厉打击造谣传谣活动,尽快制定并实施杜绝谣言的“釜底抽薪”之策,这是顺应绝 大多数民意的果断措施。(析)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健康社会环境,实现伟大中国梦。(结)

4.(1)答案示例: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不同学校有不同做法。

(2)答案示例1:中小学生染发存在很多不好的问题。①因为染发剂是化学用品,对身体发育可能会有负面影响。②且有些学生因为过分追求打扮、穿着,而产生攀比心理,增加心理压力,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中学生不要染发。

六国论复习学案 篇6

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①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②兵:兵器,武器。

③战:动词作名词,指打仗的事。

④弊在赂秦: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⑤而:表因果的连词 ⑥力亏:力量亏损。⑦道:方法,原因。

译文:六国灭亡,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作战不够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而亏损了自己的实力,这是灭亡的原因。第二段: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①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②互丧: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③率:都,皆(古义)。率领,轻率(今义)

④耶:疑问语气词,吗。

⑤者:代词,„„的国家。⑥以:因为

⑦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译文:有人说:六国彼此都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别国)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第三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①以:介词,用。

②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攻,攻占。取,取得。

③则:就。

④邑:小城镇。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⑤者:大城池。

译文:秦国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土地)之外,(还受六国贿赂),小的就获得县邑,大的就得到城市。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①较:比较。

②之:两个”之“都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

③所得:得到的土地。所,„„地方。

所亡:所失去的土地。④而: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结果。

⑤其实:它的实际数目(古义);实际上,事实上(今义)。

译文:比较秦国(受贿)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得到的土地,那数量实际上多一百倍;(六个)诸侯国(贿赂秦国)失去的土地同作战失败丧失的土地(相比),那数量实际上也多到一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则:那么。

③之:两个“之”都是取消独立性。

④欲:想要的。

所大欲:最想要的东西。

⑤所大患:最担心的事情。

⑥固:本来

译文:那么秦国最想要的,诸侯最担心的,本来不在于战争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①思:想,考虑。

②厥:其,他,他们的。

③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祖父,祖辈和父辈(古义)。爷爷(今义)

④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难。

⑤以有尺寸之地:才有了一点儿土地。以,连词,表结果,才。之,助词,的。视:对待,看待。之:代词,指土地。

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然后:这样以后 夕:晚上。

译文:想想列国的先公先王,冒着霜露,砍断荆棘,才有了一点儿土地。子孙们对待这些土地很不爱惜,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这样以后才得到一个晚上的安睡。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①起视四境:起身看四周的边境。②而:表承接。

③然则:然,既然这样。则,那么。④厌:同“餍”,满足。

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他东西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的各国。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

译文:(第二天)起身看看四周的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既然这样,那么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六国送给秦国东西越多,(秦国)侵略他们就越厉害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故,连词,所以,因此。

①判:决定。

②至于:以致,以至于(古义);表示另提一事。(今义)。③颠覆:灭亡。

④理固宜然:按道理本来应该这样。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固,本来。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语出《史记·魏世家》苏代谓魏王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又见《战国策·魏策》孙臣语。以,用。事,侍奉。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

译文:所以不用作战而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达到灭亡,按道理本来应该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犹如抱着柴禾去救火,柴禾用不完,火不会熄灭。”这话对了。第四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①未尝:不曾。未,不。尝,曾经。

②终:终于,最后。

③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④何哉:为什么呢?哉,语气助词,呢。

⑤与嬴:亲附秦国。与,结交,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译文:齐国人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因为齐国)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①既:已经

②始:副词,起初。

③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④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译文:五国灭亡后,齐国也不能幸免了。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护他们的人土地,坚持正义不去贿赂秦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①是故:因此 ②而:表转折。

③斯用兵之效也:这就是使用武力(抵抗)的效果。斯,这。

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意思是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即是下文提到的“刺客”。速,招致。始,才。

译文: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然而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五战为虚设之辞。秦赵交战不止五次,各有胜负,无法确切指出哪次为哪五次。语出《战国策·燕策》苏秦说燕文侯曰:“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②者:语气助词,停顿。再,两次(古义)。又,又一次(今义)③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④洎牧以谗诛: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洎,等到。以,因为。诛,被诛杀。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战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它。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邯郸成为了(秦的)城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却没能坚持到底。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①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同时为秦所灭,此时韩、魏、楚皆已灭亡,故称“革灭殆尽之际”。革,改变,除去。

②智力:智谋、力量(古义)。理解事务的能力(今义)。

③孤危:孤单,形势危急。

④战败而亡:交战失败而灭亡。⑤诚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诚,实在,的确。不得已,没有办法。

⑥向使:以前假使。向,先前。

不行:不前行(古义),不可以,不中用(今义)

⑦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数,运数。理,理数。皆指命运。当,同“倘”,如果。易量:容易判断。

译文:况且燕、赵两国处于秦国几乎(把其他国家)消灭完尽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力量孤单,形势危急,交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假使(当初)三个国家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容易判定。第五段: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①封:封赏。

礼:名词作动词,礼遇,侍奉。

②并力西向:合并力量向西(对付秦国)。西,西边,指秦国。向,面向,朝着。西向,即是“向西”,指抗秦,秦在函谷关以西,六国在东。

③食之不得下咽也: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之,取独。下,名词作动词,下咽。④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⑤劫:胁迫,挟持。

⑥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为:治理。

译文:唉!(如果)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异人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会寝食不安,内心惶恐。可悲啊!有像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形成的威视所胁迫啊!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夫:发语词。

①下: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

②故事:旧事、前例(古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今义)

上一篇:女生伤感时的句子下一篇:生日祝福语大全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