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导学法(精选12篇)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1
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 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学案的设计
针对语文学新授课的特点, 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以课本为基础, 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 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高中语文学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是一小节一课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有利于学案的编写。而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进行深入地研究, 宏观把握, 细节入手, 按课时编写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 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 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 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 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 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 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学学科特色, 在学案设计过程中, 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 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学问题与现象,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 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 中等生看到激励, 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二.学案的组成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 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 情意目标, 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 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 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 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 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 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 (练习) , 课后讨论 (思考) 等等, 题不求多而求精, 以巩固所学, 培养能力, 并获得反馈。
总之, 学案应围绕着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灵活而人性地编写, 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案的实施
第一、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 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第二、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 可以教师提问学生, 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
第三、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 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 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 以收到实效。
在语文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 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语文学学科相结合, 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 还激情给教师。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2
主讲人:朱红伟 内容:“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所谓“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学案作引导,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力图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渗透“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当堂训练”的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环节六步骤”。“三环节”即“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六步骤”即具体的以下六个操作步骤:
(一)明示目标(约1分钟)
“导学案” 编写案的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目标,指导学习方法。
(二)预习检查(约3分钟)
采用教师检查(抽查)、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预习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并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三)自主学习(约6分钟)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习指导,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四)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小组成员按照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
2、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
3、小组展示的策划与准备,哪些成员黑板板示、设计,读、写、讲、演等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展示;要求中下学生必须参与。
(五)展示讲解
1、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允许多种形式呈现,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中、下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针对展示情况,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达标检测(约10分钟)
达标测试是为了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反馈矫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高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三、“学案导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2、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 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
3、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4、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心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羸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托和载体,编制科学实用的导学案,是顺利实施“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一)编写导学案的环节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一般由课题和课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九个环节组成。
1、课题和课型。导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臵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在顺序上随即调整);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强,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4、知识链接。设臵与本节学习相关的预备知识测评题,帮助学生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6、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导学案中要精心进行设计。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主要由学生来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建构本节知识的体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8、达标检测。这也是“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达标检测,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是:
(1)、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2)、设臵采用“分层测试”的方法,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9、学后记(教后记)。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教师)书面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
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学习板块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二)编写“导学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主体化、课时化、问题化、全员参与、学法指导、层次化、及时化七个原则。
1、主体化原则。学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忌把学案编写成从教师传授知识出发的教案。
2.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设计的问题:
①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不易太多,太碎;
③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全员参与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只有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才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5、学法指导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6、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7、及时化原则。“导学案”编写印制必须及时,最晚应在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以保证学案导学各环节的逐一落实。
好的“导学案”决不能一蹴而就、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要潜心研究课标、课本,研究学生、学法,加强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切实编好“导学案”。
五、实施“学案导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案编制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因此,学案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作一题,通一类。”
2、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 “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放手,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全班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4、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臵的任务时,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并且要求组员有序的进行发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6、为展示而展示。课堂展示只重形式,甚至进行与文本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无效拓展展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拓展展示时,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或指导,要加深展示的方法、技巧,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果展示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可以劝说学生放弃那种只重形式的无效展示。
六、正确认识教学模式有助于科学实施“学案导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既要坚持基本思想和框架保持稳定,又要根据教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及课型在操作的流程、方法上鼓励创新,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全县性的教学模式是相对宏观的,在此模式指导下,允许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属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创造性运用模式、创生模式,不排斥乡镇、县属学校的教学模式,达到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和提高。同时要求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创造性地运用。
七、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要求
摭谈中学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法 篇3
摘 要:“学案导学”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原则,以教学实践为立足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
关键词:中学化学 学案导学 和谐课堂 自主学习
一、新型“学案导学”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传统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而错误地把教师看成学习的主宰。为此,迫切需要把传统的教学,逐步转化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学案导学”教学方法。
引入“学案导学”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不断修正“学案”,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学案”的架构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的“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化学学科整体结构、框架: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2)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基本化学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譬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构成,试剂的类型、用法等。(3)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这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4)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
三、“学案导学”在中学化学中的运用
“学案导学”突破了相对传统的封闭式和自我为主的教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个体差异,采取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方式,更多的了解学案的内容,对于不熟悉的内容也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去网站、图书馆、报纸等地方主动的寻找答案。因此“学案导学”更加能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和新的教学方式。下面对“学案导学”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1.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沟通互动
“学案导学”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情况和不同的班级实际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事前的“引导预习”,这种事先的预习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其次,对于在预习阶段,学生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通过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学案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大大增强了师生的沟通互动。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案导学”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譬如:化学污染、化学原料的滥用等等。
3.“学案导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学案导学”是具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根据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搜索和查询,该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或设计。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
总之,“学案导学”适应了学生素质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团结同学的观念。当然,“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案导学法,课堂导学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当前的应试教育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一味地归纳整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题海战,在思维和能力上得不到更大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案导学的优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学案进行教学。
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学案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传统教学大多沿用“教材—教师—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学案导学则建立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化学虽是理科,但具有文科的特点,知识点多,琐碎;有些知识表象容易,但应用较难;而且有其它学科的渗入,尤其典型的是物理,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根据化学学科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案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和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加以课堂的导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一、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写
学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学案。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混漏的知识点;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提高学案的针对性。在设计学案时,我一般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主体化原则。学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适当的时候也可让学生参与学案的编写,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第二,问题化原则。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来源于课本,适当的设疑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关于卤素性质的引入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从氯气的用途了解氯气的相关的性质。第三,方法化原则。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等。第四,层次化原则。学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疑必须把握适当的难度,太难太易的都不足取。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出现跳跃,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而应铺设跳板,降低学习难度,理顺思路。第五,系统化原则。对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一个专题的学案应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体系,在学案中要有知识的感知、剖析、深化和拓展,以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对于教材中探究性的内容,教师在学案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出质疑,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以及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例如向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我先让学生根据习题猜测酚酞褪色的原因,学生认为是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造成的,或是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2+2H2O=2NaOH+H2O2生成双氧水的强氧化性作用。再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加深学生的认识。
一个学案能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也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在学案上教师分层提供不同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学生把每份学案认真地整理起来,就是一份复习指导材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复习阶段进行查漏补缺。学案使许多知识都落到了纸上,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例如原电池原理中正负极的判断,电子的流向等内容,有些学生感觉比较简单,疏于记忆、整理,到学习电解的内容时就容易出现混淆。
一个好的学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分类突破,来挖掘学案的潜力。备课组可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两人一组设计出学案,比较并加以修改、充实。教师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二、学案导学的落实在课堂
高质量的学案和高质量的课堂导学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学案为课堂导学提供材料依据,学案中包含的知识、学法指导、能力培养要靠课堂导学去实现。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适时地参与指导学生的讨论,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教师的精讲精练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新颖充实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案就能体现一定的优越性,例如结构模型、工艺流程等一些难以表述清楚地知识就可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授之以渔。教师要在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因为发展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归宿之一。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合理地运用设疑法、寻思法、研讨发、故谬法、暗示法、点拨法、对比法、类比法,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积极地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疑入手,巧设悬疑,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说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硫酸性质这一学案中我通过“黑面包”实验引入。对于看到的疏松多孔的黑色海棉状物质和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学生无法理解。我再通过胆矾的吸水性实验,启发学生讨论原因,同时加以验证性实验,确定产物,最后明确硫酸的脱水性和氧化性。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案导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熊祥胜.化学学案的设计和运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12.
[2]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8.
学案导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淮北师范学校 李杰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案导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主体参与地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这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案导学法的涵义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它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和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侧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 》 的“学案”中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2、列出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例如我在《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的“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提纲:
(1)期中试卷论述题解答得失分析(2)自我反思总结论述题解答步骤(3)论述题解答评分细则
(4)根据论述题解答要求分析某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并加以修改完善,作好交流准备。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形成性练习学习是为了运用,形成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 在的“《论述题解题方法指导》学案”设计中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论述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六次会议决定》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并明确了具体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系统论述这个问题。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中央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学案”的使用
1、指导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诱导式——提问 讨论 归纳 练习,开放式——质疑 探究 小结 练习,技能式——示范 实践 评优 作业等。也可依据“学案”中的形成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3、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变学会为会学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导学”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提高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 2 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学生素质得以真正提高。一般包括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学生实际。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包括显性目标,即知识能力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隐性目标,即情感意志培养目标,可写可不写,但教师应恰当调控。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等。
3、学法指导: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4、练习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练习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的学习目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当然,作为新授课,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所谓深入而浅出。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在地理新授课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五、应用学案导学法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导学案”的教师素质要高
教师应当不仅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而且要有多年教学经验、送考经验,能够熟知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设计的“导学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编写的“导学案”要科学、合理、可操作。因此,编写“导学案”的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
2、防止将“导学案”和“教案”混淆
学案导学不等于放弃“教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教案”应当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课堂流程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导学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和对策,重心在给学生解疑,在对知识内容的归纳和深化。
3、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个整体,不可偏废。“导学案”要利用根据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有序、可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把准学生的脉搏从而发挥教师的学法指导、思想引导、疑难解答等的作用。
4、抓好落实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学案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很多高中生都认为高中化学相对较难,不容易理解,那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都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很少自主的获取知识,这样对知识机械的死背硬记当然让学生觉得枯燥,抽象并且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导学学案正是广大教师针对这一现象想出的解决途径,学案导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那么高中化学怎样应用学案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成为了关键问题。
一、怎样设计化学导学学案
化学导学学案是否能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学案的质量。高质量的导学学案是需要高中化学教师精心进行设计的。
首先,化学教师要了解导学学案的基本构成和思路。它包括所要学习课程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课堂小结、课堂达标练习、学生能力展现、课后作业推荐以及学生思维拓展等内容。
其次,了解导学学案里应该包含的内容之后,教师还应该充分的准备好,使化学导学学案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设计,还要把高中化学教材和化学参考资料吃透并了解化学学史,以便明确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化学教师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因为导学学案是设计给学生使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化学导学学案的设计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范围内,以便设计出来的导学学案真正的能被学生应用。尤其是导学学案中引导性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源于课本,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够找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这样的导学学案才会深受学生喜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探究NH3的喷泉实验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水与NH3能做喷泉实验是为什么?2、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水还可以与哪些气体进行喷泉实验?4、喷泉实验要想实现必须用到水吗?你能找出这其中有哪些规律吗?5、下列哪组物质能进行喷泉实验呢?A.H Cl和水; B.NO和水; C.NO2和水; D.SO2和水; E.CO2和NaOH溶液; F.NH3和盐酸; G.Cl2和苯; H.Cl2和NaOH溶液6、生活中你看见的喷泉原理是什么?和我们所学的这个喷泉实验是否有关?如果没有关系,你觉得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哪里?这样设置问题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第五个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六个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怎样落实化学导学学案
导学学案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化学实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化学课堂更加人性化。因此导学学案就要具体落实下去。
首先教师在下课前就把下节课的导学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学案进行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通过学生运用导学学案的预习,自己就能解决一些简单易懂的化学知识,并找出重点和难点,标注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就会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学习,既为学生节省时间又让学生学会了自学的方法。
其次,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新的疑难问题。
最后,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对当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化学导学学案的注意事项
化学导学学案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学生对导学学案比较排斥,它就不能起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在应用导学学案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教师自身素质要不断的提高,以便编写出高质量的导学学案。首先,编写导学学案的教师应该非常熟悉新课程标准、化学教材内容、化学考试说明、化学考试大纲、以及高考考试题型等等。其次,编写导学学案教师还要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熟悉整个教材知识体系,熟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熟悉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出来的导学学案一定要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设计出来的化学导学学案一定要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可执行性。
(二)编写化学导学学案的教师要注意不要将教案认为成导学学案。教师教案的编写是必须的,它起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掌握化学知识的一个流程设计。不能因为运用了导学学案就放弃教案,导学学案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学学案应该和教案结合起来运用,二者相辅相成,教案可以为学生在运用导学学案时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知识内容的系统归纳和深化。
(三)教师在运用化学导学学案的时候,还要正确认识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因此,教师不要以为运用了化学导学学案就可以完全不用管理学生,导学学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的为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思想的知道,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导学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能主动的,积极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的了解化学教材和考试说明,以便编写出质量更高、操作性更强的化学导学学案。
参考文献
[1] 阚开颜. 立足导学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12) .
[2] 张莉,毛静,金继波. 学案导学对改善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初步调查与研究[J]. 化学教育, 2008,(07) .
[3] 寿才明.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05) .
[4] 张晓文. 利用学案导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11)
浅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导学 篇7
一、反思传统高三数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学,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教与学相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 无学生的学案;只写出教师要讲的, 不写学生要练的。不利于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后复习。
2.主体与主导颠倒: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 只是听众, 教师不是指导者, 而是主体。
因此, 对传统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根据学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来看, 学案教学将能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二、学案的设计原则
数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 根据考纲要求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要达到复习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高三一轮复习应立足于“低、细、透、实、规范”。因此, 学案应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兼顾重点知识的复习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基础再现部分以课本为依据, 以新授课的原题为主, 这样便于回顾以前的知识。
三、学案的实施过程
学案的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准备阶段, 课堂学习阶段, 课堂小结, 课后反馈。
四、学案导学的教学感悟
有了学案,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减少了, 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了。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与施展拓宽了更大的空间。
学案导学法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应用 篇8
一、明确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出发点。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文言文学习目标一方面要明确与清晰,从细微处入手,另一方面要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达成度。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 要对文言文的学习目标进行简化,充分重视文言文的审美价值,将其作为文学作品进行品鉴。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字、词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要从整体上对文言文进行把握。通过对文言文学习目标的明确,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明朗、有序,让学生保持较为清晰的学习思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文言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操作性较强的提纲,导致预习效果往往不佳。因此,要注重预习提纲的设置,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引导。在文言文预习提纲设置的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第一,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第二,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学任务;第三,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引导;第四,让学生对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记录。
三、利用情境的创设引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导入法与描述导入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西北地区冬季的图片,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冬季的严寒情况, 再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其寒冷、荒凉进行描述,表达诗人在朋友离别之际所流露出来的真情。通过图片与语言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想象,从而在情感方面与诗人达成共鸣,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文言文。
四、通过知识测试验收学生预习 情况
在新课进行课堂导入之前,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验收。在测试内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作者概要、字词积累、文章内容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相关内容进行自学与了解,为课堂上文言文品鉴与探讨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通过测试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五、实现分层达标
分层达标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学生的自学。学生自学并非指的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导学提纲”,学生以“导学提纲”为自学依据,在其引导之下进行文言文学习,确保自学的方向性与针对性。“导学提纲”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进行引导的提纲。文言文“导学提纲”在设置的过程中 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导学提纲”在设置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明确的导读提示,让学生能够依据“导学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第二,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要注重其梯度性,问题要由浅入深,而且必须具备启发性。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之下进行自学,能够帮助学生对空间与时间进行更好地把握, 成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1.感知层次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对文言文进行感知,形成对文言文进一步的认识。阅读是感知文言文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泛读、精读、朗读、齐读、范读等。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诵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言之美。
2.认知层次
在对文言文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探究等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组长负责记录、整理、发言工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迁移层次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9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得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地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学案的编制思路及框架
紧扣新课标: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高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设置的栏目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简洁明了,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路与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双基为中心,与教材紧密相连,一定要完善地体现出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框架:
1. 每一章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分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一般讲两节课。
2. 每个课题的栏目设置及说明如下。
【课标要求】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导学求思】自然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思悟小结】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双基测评】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能力培养】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主要是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三、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效果
1. 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了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 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 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四、建议
1.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的过程。
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自主探究方式、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
同时,每位教师还应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
3. 学案设计的问题是较全面的,各种档次的问题都有,比例是适当的。
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对于普通班,一定要求学生要抓好基础,一定要明确要舍弃的题目,并落实好计划和要求。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10
一、学案导学法的含义
学案导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把学案作为载体, 用导学作为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一个人在讲, 学生和教师缺乏互动性和合作, 这极大的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导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创造了一种相对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熟悉教案的前提下, 在相关教学资料的指导下, 由教师组织组织开展一些相关课题的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不自觉的掌握新知识。
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与教”的互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恰当合理的情景,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分析, 小组合作就能彻底的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案导学法是一种良性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避免了“学不饱”和“学不会”问题的出现。通过这种学案导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 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不断的提高能力, 并且能够自主的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学案导学法的综合运用
学案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总体来说, 首先, 教师要熟悉课本中要讲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其次, 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案, 使教学方案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最后, 要在学案中设置相关的课后反思内容。学生的学习要经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检测”这样一个基本的过程, 这五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循序渐进的。第一, 教师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目标和要求中要规定教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应该怎样的学怎样学生才能达到要求。第二, 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 将教学内容梳理成低起点多层次的知识脉络, 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问题的设置也要有阶梯型, 问题应该从简到难, 从简单开始最后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和开放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中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效率。第三, 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案导学法就是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学习, 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的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第四, 学案导学法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创新。学案导学的方法不能照抄照搬课本或是其他的参考资料, 而是要大胆取舍,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创新, 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案导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节约时间。学案导学法把将要学习的内容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其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都一览无余, 这样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节省时间, 学生可以将节约下来的时间运用到交流和思考问题上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易于保存和使用。教师把编制成的教学方案装订成册, 分发给学生。学生在上课时就可以直接将教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记录在教案上, 这样不仅方便更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学生在复习中可以直接将教案拿出来, 进行复习备考。
3.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案中有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在教案的指导下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日复一日渐渐形成一种习惯之后, 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提高学习英语和说英语的自信心, 转化学习状态更加积极主动。
4.合理运用学案导学的方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仅仅运用方案导学的方法是不够的, 但是这种方法确实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课的教学中要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价。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为课堂增添一些趣味性, 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会对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进行指导, 因此, 教师参与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方面, 教师也就能够根据学生在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最合理公平的评测。另一方面, 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正的学习情况, 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总之, 学案导学的方法应用在英语课堂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还能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11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学案导学法 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法”
“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精心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的内容不宜太细,可以多给学生提供材料,多提启发性问题,多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解答,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导”上。而“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引导,通过教师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自学行为,强化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设计学案
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学习探究、知识小结和当堂检测五个环节。因此,编写“学案”时必须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分工合作,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学案。
1.学习目标:体现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原则要求,使课堂教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活动。如《Excel图表》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目标:学会在Excel中创建数据图表;掌握设置图表类型选项的方法。
技能目标:图表的创建及设置;图表的美化。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寻找、追求、创造美的东西,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自主学习:将一些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表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基本构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学、识记、探究的过程。
3.学习探究:针对本知识点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巩固知识点,检测学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以实现理解基础知识之上的认识目标,并不断深化知识结构。
例如教学《枚举算法》,在学生已理解枚举思想的基础上,我在教学教案中设计了关于寻找1-100之间,个位是1,并被9整除的整数这样一题时,学生大多会这样考虑,通过for语句控制1—100进行变化,通过mod语句实现被9能整除,在考虑个位是l的时候遇到困难,所以我就以这个作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并让他们设计出完整的程序,设计如下:
For i=1 to 100
If right (str (i),1)=1 and i mod 9=0 then print i
next i
根据刚才的设计分析,他们是将所学到的函数知识,再结合枚举的思想,是从1到100一个数一个数地进行判断,以最终找到1-100之间的个位是1,并能被9整除的数。那能否将个位数直接控制在1,从1、11、21…91进行变化,再判断能否被9整除。学生根据我的提示,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设计改为如下:
For i=1 to 100 step 10
If i mod 9 =0 then print i
next i
对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开,引导他们真正理解算法的优化在枚举中的应用,让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4.知识小结:总结本堂课知识点。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简约的文字形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从而准确、完整、系统地贯穿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定位。
5.当堂检测:本节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三、如何去实施学案
1.课前准备。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实施探究教学。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好问题,启发学生猜想与探究,引导他们思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充分、更安全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excel公式时:①教师提出问题:其同学的各科期末分数分别如下,如何计算他的总成绩呢?②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用windows自带计算器进行计算呢,还是另有其他方法呢?③学生尝试:若用计算器感到有点麻烦,不太可能,试一下运用公式将单元格逐个加起来。④得出结论:Excel中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⑤教师引导出Excel的公式。
3.关注差异,层层递进。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知识的应用从记忆到迁移,从迁移到类比呈梯度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象理解、层层递进到问题实质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从低级向高级飞跃。
尝试运用栏目习题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在讲到《循环语句》时,我设计了四个梯度的问题:
(1)写出for…next语句的格式(知识点直接应用)
(2)写出通过循环语句对1—100进行累加?(知识点提升)
(3)对1—100之内的自然数分别进行奇数和与偶数和?(习题探究)
(4)循环语句能否实现1—100之间自然数中奇数的倒数和与偶数的倒数和(知识的迁移运用)。
总之,学案导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师课堂上唠叨的少了,课下思考准备的多了;课堂上学生耸着耳朵接受灌输的少了,自己干的事情多了,同时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
学案导学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让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当然这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所以学案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复习学案导学法 篇12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长期以来, 教师在教育中都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 新形势下, 要打破这种几千年的思维方式, 学生要扮演课堂中的主宰者的角色, 很多学生根本不习惯, 也不会转化, 那么, 我们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广泛的宣传, 细致的培训, 甚至是高度的赞颂, 这必须是大刀阔斧的、毫不迟疑的, 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而如果班主任自己态度就犹豫不定, 抱着观望, 那肯定是不行的。在班主任自身坚定思想的前提下,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去做。
1. 寻求理论的支持:蔡林森的“5828”学习理论、学习的金字塔理论等。
2. 寻求榜样的力量:山东昌乐二中、湖北枝江一中、安徽泗县杜郎山中学等。
3. 通过文化环境布置上的熏陶, 以营造氛围。各班级前后黑板要张贴“合作”“竞争”等激励性词语, 尤其是要通过各小组的组报的上墙来进一步加强小组意识和成员的归属感。明确组报要昂扬向上, 有助于张扬学生个性, 有助于小组合作与竞争。
4. 画龙点睛, 通过班会和组长会指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 明确班级民主管理理念、营造班级民主氛围。
二、组建与操作阶段:培训与指导, 人人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经过第一阶段广泛的宣传与统一指导思想后, 进入组建与操作阶段, 具体来说我的班级管理模式是这样的, 以一个班级63人来说,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与了解后, 我将班级依据同学的成绩、兴趣、性别等平行分成九个大组, 九个大组的组长分别由班长、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和语、数、英、政、史、地科代表兼任, (因我班是高二文科班) , 每个大组的其他六名同学分别任各小组的语、数、英、政、史、地 (理科是理化生) 学科组长, 具体负责本组该学科的作业、学习、活动等的检查、组织与实施, 随时监督。九大组组长兼负双重任务, 既负责本组各学科的学习, 也负责各自职务范围内的职责, 同时在本组内也要服从学科组长的督察与管理。总之, 这一阶段最终要做到:人人是组长, 个个有责任, 人人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实施阶段:放手与信任, 锻炼与培养, 树立各级别班干部的威信
1.对九大组组长进行再培训, 明确各自职责。那么到底有哪些职责呢?和各大组长交流明确职责后要特别强调:三大制度的完善是班级民主管理的关键。 (1) 班长课前3分钟静班制度与晚自习副班长静班制度。 (2) 学习委员对作业的宏观调控和作业不过周制度。 (3) 各司其职, 学科组长在小组内该学科的绝对权威制度。
2.让班干部放手去做, 给予充分信任, 对班干部的工作要尽可能热情帮助、积极评价, 树立班干部威信。
3.重视每次月考的总结和组报的上墙。每次月考后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会, 进行总结与反思, 这样既培养了组长的主人翁意识, 也有利于小组内各成员的组员意识, 特别是通过组报进行反思与目标的明确,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能力, 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重视两会。一是班会课, 由学生自己去开, 主要由各大组长轮流主持, 初期虽略显青涩, 但时间长了就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班干工作的能力和主动性都大大的加强。二是定期开组长会, 了解班级概况和各小组具体情况, 必要时个别谈心, 不断帮助组长总结与反思, 提高能力。
5.接受民主监督与评议, 九大组长各自负责的职责要接受同学们的民主监督, 对优秀者予以表扬, 对不足者予以帮助, 对缺少服务意识、不利于班级和小组“合作”和“竞争”氛围形成者予以谨慎改选。
四、几点思考:严格与公正, 民主与集中, 批评与表扬
1.对班干部和学科组长要一视同仁。现在的学生最讲究公正, 越是班干部越要严格要求, 这样才能服众。而班干在理解班主任的同时, 必然也会在工作中效仿。
2.班干部不一定是学习上成绩最好的, 但为人一定要正直、热情, 要有服务意识, 要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与一定的组织能力。
3.放手让学生去做, 但不是完全放手不管, 通过组长会了解班级全貌, 必要时通过个别谈话或在班会课上就班干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予以明确与集中。
4.批评与表扬是双刃剑, 及时评价, 以“即刻行动, 时不我待”既作为班风也作为班干的工作思路指南, 同时班主任要多给予表扬或积极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