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才合同书

2024-09-24

领军人才合同书(共8篇)

领军人才合同书 篇1

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简 报

(总第14期)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月28日

【编者按】王军局长在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2014年全国税收工作任务,描绘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吹响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奔赴未来的集合号。本期简报以‚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为主题,按照‚6+1‛的框架,分别从对税收现代化的总体认识和对‚六个体系‛各自的理解与争鸣的角度,由综合管理班学员结合各自的岗位和专业,撰文共交流,观点相与析。

本期由综合管理班承办

目录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3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11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税收工作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锐观点三: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14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19 浅析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锐观点二:服务体系建设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23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29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34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迈向税收现代化:我们共同的中国税务梦

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国家税务总局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着眼未来,确立了新的税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并具体化为‚六个体系‛‚六个面向‛‚六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税收现代化正在成为每一个中国税务人的共同梦想。

蓝图已然绘就,我们已经起航。此时此刻,需要思考的是,从现在过渡到未来,从现状变革至蓝图,这个税收改革的路我们该怎么走?这个现代化我们要怎样去跨越?这个梦想我们应如何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面向未来:把握并树立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

税收现代化是世界性的。中国税收现代化是世界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了解今天世界税收现代化的进程,就不能科学规划明天中国税收现代化的未来;如果我们不分析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就不可能清晰展望中国税收现代化的前景;如果我们不建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坐标,就不可能明确中国税收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选择。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是我们把握中国税收现代化战略的基本参照。

深刻把握税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税收现代化首先要以税制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为基础。当今世界各国税收协作与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一个国家的税制改革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国家税收理念和税制改革趋势的影响。在税制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税收法定主义,并准确把握世界税制改革趋势,比如,宏观税负变化基本稳定;税收收入结构呈现所得税为主及地位普遍提升的特点;税制改革呈现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为特点的所得税改革风靡全球,最符合税收中性原则的增值税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并不断趋同,并凸显环境保护目标的税制全面‚绿化‛;国家间有害税收竞争得到缓解,税收协调得到加强等。以此为基,我们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持续优化和完善中国税制,推出具有现代性的中国税制。

后发追赶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在探寻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美国国内收入局、新加坡税务局、澳大利亚税务局等在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方面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其中,尤以美国国内收入局具有代表性,并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科学规划并持续追求税收现代化;坚持以纳税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和员工满意度;适应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持续优化组织、业务和技术体系,建设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组织环境;依托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动态跟踪组织发展、业务水平和员工业绩等。中国税收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应广泛借鉴各国成功经验,提高改革效率,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税收现代化进程。

树立世界税收现代化的中国坐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已经走过,我们要走的道路他人又未曾走过。把握税收现代化的世界坐标,最终是为了走出税收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具体而言,就是要到2020年逐步搭建起‚六个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必将成为世界税收改革洪流中的一幅壮丽篇章。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创造出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税收现代化的新坐标,为后来者提供有益借鉴。

经略未来:建构并提升税收现代化的治理能力

税收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工程。要科学组织实施这一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宏大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税收现代化的规划与实施,加强工程和项目管理,注重过程风险防控和绩效评价等,以‚善治‛为目标,全面建构现代化税收治理能力。

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战略是组织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实现生存与发展而做出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次战略管理能力的大考,也是提升我国税务机关现代税收治理能力的契机。为此,一方面,我们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真正把强化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既充分考虑税务组织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环境,又兼顾内部各方面以及外部各相关方的利益与需求;既面向未来制定战略,最大限度争取税务组织事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又立足实际规划战术,最有效的保证各项规划能够落地。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把握税收现代化的风险性和动态性,提高风险防控预判能力和科学调整能力,努力做到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解放思想,联系实际科学规划和创新,又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和潜在风险,主动防控风险,并根据环境、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和战术。

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探索税收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以下九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税务组织自身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国际通行与体现中国特色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优良传统与推进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关系,处理好上级税务机关和基层税务机关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处理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既有共通性又更具差异性的关系,处理好组织变革与业务变革、技术变革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组织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处理好推进税收事业改革创新与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关系我们是不是能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构建起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能力,这直接关系中国税收现代化成功与否。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科学防控改革风险则对于推进税收现代化具有关键性意义。管控好改革风险,核心在于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津在于全面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引入科学方法论,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建设,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而言,一是努力把条件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特别是要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审视内外部环境相关主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判断改革条件的完备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不确定性。二是努力把目标的不相容性减到最少。科学权衡各项改革目标的相容性,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循序渐进改革创新。三是努力把信息的不对称性控到最严。坚持事前集思广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听取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确保各方充分了解和理解改革意图、思路、影响。确保高层决策和一线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四是努力把改革措施的不匹配性压到最小。缜密细致地谋划改革思路,精心设计总体方案和分项、分步实施方案,进行必要的实证分析和评估论证,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和协同性。五是努力把决策与执行的不协调性收到最紧。坚持把改革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统一起来,把自内而外与自外而内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聚合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

提升绩效评价能力。现代化距离我们有多远?现代化需要我们走多快?税收现代化急需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跟踪和评估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税务机关及国内部分地区推进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设定的指标体系或标准运用情况可以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指标或标准的制定只是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静态的测度,无法适应现代化目标的动态演进,不能揭示时代变迁而赋予的新内涵和特征;单纯用标准来确定是否实现现代化过于机械,与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不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不佳;总体测量与局部测量存在矛盾等。针对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缺陷,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原则去设计我国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变‚静态设限‛为‚动态追击‛。持续跟踪分析发达国家税收现代化相关评价标准,针对性设计和动态化调整我国税收现代化指标体系;二是变‚自定实现‛为‚零距离逼近‛。在既定时间范畴内,合理规划主要发展指标追赶主要发达国家税收管理水平的策略。三是变‚定性分析‛为‚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坚持‚定量-定性-定量‛,科学设定和监测税收现代化演进与发展;四是变‚单极推动‛为‚整体实现‛。要坚持系统思维,努力使税收现代化是整体系统达到最优,而不是使各个元素分别达到次优。五是变‚一元效益‛为‚综合效用‛。树立基于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的战略观,健全项目目标管控、变革进度管控、创新效益管控机制,努力使有限资源通过科学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迈向未来: 求索并圆梦税收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要从现状过渡到税收现代化的愿景,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这其中,关键是要围绕总局提出的‚六个面向‛找差距,立足‚六个创新‛谋发展,科学确立改革与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核心在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总体框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走共建和谐的发展道路,推进纳税服务模式的转型。税收联系着每一个公民,关系到千家万户。征纳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未来的税务机关必须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从强化执法的一元突进向服务和执法二元平衡发展的结构性转变,建立起以纳税人为导向,有利于促进征纳和谐、有利于促进自愿遵从的现代税制体系和税收管理与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税收电子服务,拓展资源紧约束条件下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蓝海‛,努力构建以网上办税为主体,自助办税等多渠道办税为补充,窗口办税为辅助的纳税服务工作格局,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不断提高。

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推动税收组织体系和税收征管体系的转型。内涵式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未来的税收组织体系、征管体系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全面推进税务组织的扁平化、网络化,努力推动税源管理工作的重心从事务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重点从涉税审批向纳税辅导和纳税评估转变、纳税评估从传统的‚经验小作模式运作‛向‚科技产业化运作‛转变,把税收征管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走科技兴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转型。信息技术对于税收价值创造,对于促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不断强化信息聚集和分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为此,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强化信息集中、服务用户需求、推进开放共享的思路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以‚信息管税‛为核心,围绕发挥‚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进一步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进一步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进一步调整信息收集重点,配合好税制的改革和转型,真正依托持续提升的数据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技术服务税收管理质效提高、税收成本降低的水平。在此过程中,要持续优化税务组织和税收业务体系,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税务组织的简约化、敏捷性,以及税收管理和服务的精确性和人性化。

走人才强税的发展道路,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型。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来的税收管理必须围绕人才兴税,建设学习型税务组织,大力培养税务领军人才,并拓宽基层税务干部职业发展通道;按照‚制度+科技‛的思路,依靠科技手段,深化内控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规范税收执法,从源头上促进税务干部廉洁从税;推进现代税务文化建设,提炼中国税务核心价值,共塑税收现代化梦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加强税收智库建设,引入更多的专业机构和团队科学研究分析税收改革与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公众、智库共同参与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力推动组织绩效管理的转型。绩效管理是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未来税收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保障。为此,在探索税收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强化变革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评价-科学改进的管理闭环,确保改革创新活动自身的持续优化;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和员工‚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营造奋发向上、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激发队伍创新活力;要强化成本效益管理,既注重投入,更注重产出,综合运用管理创新、技术提升和人才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的用好有限资源,提升税收现代化转型发展效率。未来扑面而来。探索税收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为她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深圳国税宝安区福永分局 杨庆)

第一篇

关于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的路径之思

一、完善立法机制,落实税收法定。一是严格行使立法权限。认真落实《立法法》规定,明确税收授权立法界限,努力提高税收立法层级,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立法主体税收立法权的范围,确定税法解释的主体、方法和限度。二是推动依法、科学、民主立法,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立法经验。三是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建立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二、健全税法门类,完备税法体系。考察各国的立法实践,税法种类主要包括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制裁)法等。根据我国的立法传统及现状,可考虑借鉴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以《税收基本法(或税法通则)》为基础,各单行税法相配套的税法体系。一是制定兼具实体和程序性质的《税收基本法》。在总结我国《税收征管法》立法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对税法领域的基本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包括税收制度性质、税收立法与管理权限、税务管理机构、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征税机关的权力与职责、税种设臵、一般程序规定、强制执行、争议解决、处罚规定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相关主体共同治税的义务及责任等,为制定完善各单行税法打好基础。二是完善各税种法律,提升立法级次,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三、提高立法技术,优化税法内容。一是遵循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等,合理确定纳税主体、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公平正义,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二是内容确定。精确使用法律用语,定义明确;讲究条文逻辑,同一法律的条款之间、不同税法条款之间、税法条款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等其他法律条款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税收法治合力。三是贴近实际。加强立法的调研论证,尽可能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现状,前瞻经济发展趋势,增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保持法律的相对稳定。四是公开透明。坚持‚法不公开不执行‛、‚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法律原则,并为行政相对人知晓法律、指引行为提供必要合理的时间。

四、积极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目标。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涉及税务、财政、法制和人大等组织的综合工程,需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立法规划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当前的工作重点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涉税改革方面的要求,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一方面,要加快《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完善,争取尽早出台,在此基础上,把起草《税收基本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将税收评定、特别纳税调整、税收治理责任等内容纳入其中。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修订完善单行税法,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执笔:南京国税办公室

周皓)

锐观点一:税收执法要秉持‚法有规定方能为‛的理念 税收执法就是在‚走钢丝‛,规定的没做就是失职渎职,做了规定没有明确的就是滥用职权,税收执法就是在这左右两边之间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违法。必须对税收执法行为拉一张‚清单‛,国地税之间要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规避执法风险,保护税务干部。(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锐观点二: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是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是税收工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挑战的时代要求

税收现代化意义下的税法体系应体现在:

(一)宪法中直接明示税收法定原则,主张税的开征或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根据进行;

(二)税收立法程序和技术严谨科学,消除税收立法、执法、司法有关条款的相互矛盾、脱节和混乱现象,税法内容规定细致、严谨,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健全与完备、简化与易行,提高各单行税法的级次和规格,不失时机地将有关条例上升为法律。

(三)纳税人法制观念与遵从意识全面提高,建立起内涵丰富的纳税信用评估体系,并将纳税信用广泛运用于信贷担保、投资担保、消费担保、税收优惠等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浙江国税所得税处 黄碧波)锐观点三:要改进税收立法,健全完备的税法体系,为实现税收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要明确课税要素,促进税法透明。税收法定原则要求课税要素明确。现行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具体,事后进行大量的行政解释,导致配套的实施细则、规范性文件庞杂。这违反了‚课税要素明确‛的要求,实质上降低了立法层级,增加了税法的复杂性,增加了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风险。今后制定和修改相关税收法律要做到规范明确,同时改进税收立法技术,提高税法的周延性和适用性,尽可能减少行政解释。二要强化程序限控,保护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偏重于对税收征管的保障,而行政法的控权理念体现不够充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程序限控不够有力。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中,既要充分考虑完善税收征管措施,更要落实控权的行政法理念,制定完备的程序防止税收执法权的滥用,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浙江国税货劳税处 裘耀华)

第二篇 关于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

现代化税制的六个基本特征

第一,法治民主化。现代税收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下的税收制度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法治民主。从英国《自由大宪章》,到引发美国独立革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中‚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再到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税收法治和财税民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就是一部以追求税收法治和民主为起点的人类现代文明进化史。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基于法治和民主建立税收制度,既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走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的方向。

第二,稳固高效化。法贵必行,行贵有效。一个法治、民主的制度在实践中如果能得以高效运行,足以证明其与现代社会要求是相适应的。那么,高效的制度首要前提无疑是制度自身的稳定性。稳定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的适应性;二是对未来的前瞻性。这实际上就是制度现代性的体现。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有一句名言:‚现代性产生稳定性,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背后,蕴含着现代社会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即:现代性催生了现代化,熨平现代化变革中的不稳定性,关键还是在于能够体现现代性要求的稳定制度。当然,税制也并非一成不变。打造税收现代化升级版,必须先打造税收制度的升级版。

第三,导向市场化。现代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就是市场经济财政。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收制度作为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更应以市场为先导。在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决定性作用下,对税收制度起决定性作用的也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首先,市场机制运行根基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整对象。其次,市场机制运行状况决定税收制度的调节重心。再次,市场机制健全程度决定税收制度的调控效果。因此,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市场环境为基础,依托市场规律相机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制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第四,制度包容化。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矛盾。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首次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倡导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机会均等地分享发展成果。税收作为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更需要依托其制度的包容性,增强对各类矛盾的应对力。一方面,税收所呈现的纳税主体与受益主体非直接对应、纳税程度与受益程度不完全对称的特征,使得其在实践操作层面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可能会更广泛、更尖锐,更需要兼顾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容性。另一方面,税收被赋予的财政目标与调控目标、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既相互统一,又难免对立,使得其在目标定位层面所面临的‚两难‛问题也可能会更复杂、更棘手,更需要体现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相容性。税收制度的包容性越强,其与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契合度才能越高,才能越彰显其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视角国际化。现代化必然带来全球化,国际间竞争与合作因此无法避免。税收作为一国引导资本、资源跨国流动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国际化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所在国的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安全。一方面,随着追求平衡、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广泛共识,由此带来了税制结构朝趋同化方向发展的特征;另一方面,各国日益重视综合运用国内税收法律、国际税收协定、多边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对跨国税源的争取,由此带来了国际税收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既有差异又显趋同,既有合作更显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增进税收制度的现代性,必须强调其对国际化趋势的充分把握和科学运用。

第六,遵从便利化。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到现代税收理论,几乎都无不例外地将‚便利‛作为一条最基本的税收原则。英国经济学家科尔柏曾说过:‚税收这门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而听最少的鹅叫‛。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税收制度能否在实践中获得最大程度地遵从。遵从的便利性来自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前者强调‚取之有度‛,后者强调‚取之有方‛,二者结合才能‚取之易行‛。这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构建顺应客观经济基础,符合经济运行实际,以利于增进社会认同,提升遵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求税收制度的实施具备客观管理基础,符合管理运行规律,以便于增进执行效率,提升遵从的可靠性。这样,税收制度必将更加取信于民,更顺时代所需。(执笔:总局货劳税司消费税处

黄运)

锐观点一:税制改革应当服务‚走出去‛

现行税制限制了企业走出去。我国现行走出去税收政策采取了谨慎保守原则,通过严格政策弥补征管手段能力不足,以防范税收流失。比如,企业境外项目亏损不得在境内或其他国家项目利润中抵补,境外盈利则需回国缴税,境内外所得税收待遇不公;境外所得除适用税收饶让外,在境外负担所得税未达到25%的,要在国内补缴所得税,而境外负担所得税超过25%的,当年只予以25%限额抵免,境外所得税负总体高于境内所得;除高新技术企业外,境外所得一律适用25%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能享受该企业国内优惠税率;税收抵免程度较为复杂,部分企业放弃申请抵扣等。

税制设计应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走出去是税收更好发挥职能作用的体现。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都有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税制安排。比如,美国、日本均采用不分国别的综合抵免法,更有利于消除企业双重纳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企业海外投资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制度;印度对出口设备给予现金补贴等。我国在税制改革过程中,一是要尽量消除境内外所得不公平税收待遇,二是要尽量消除对企业的国际双重征税,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鼓励走出去税收政策,四是要加强国际征管体制建设,打击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逃避税行为。(四川国税国际处

杨林林)

锐观点二: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要加强对OECD国家的国际借鉴

OECD国家的资源环境类税制体系的改革探索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其税改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众接受度方面,OECD国家资源环境类税改革一般都要广泛征求国民意见、反复论证后实施,在整体上遇到的阻力较小。二是立法公平上,OECD国家都要经过议会投票、听证等程序,至少在形式上保证了资源环境类税立法的公平性。三是政府俘获(Government Capture)现象,很多OECD国家出现了‚经济绑架政治‛的问题,对利益集团作出妥协,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四是政策预备期方面,OECD国家在推行环境税改革的过程中进展顺利,还得益于其政策预告制度(Policy Advance Notice),例如,丹麦早在1988年就对1993年实施的能源税进行预告,自1993—1997年逐年提高能源税税率(OECD,2012)。

中国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和构建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强比较、吸收、借鉴,提高税制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税制实施的可操作性。一是要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舆论的宣传,让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在资源环境类税立法过程中要尊重国情民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三是严防利益集团游说政府,尽量避免‚政府俘获‛现象发生。同时,还要从严控制资源环境类税的减免、税收返还等政策,确保资源环境类税改实效。四是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充足的‚缓冲期‛,便于企业和居民调整自己的生产决策和消费习惯,尽量减轻资源环境类税制改革的负面效应。(重庆渝中地税 安然)

第三篇 关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化纳税服务体系 纳税服务体系是税务机关从内在机制上向纳税人提供服务的系统,现代的纳税服务体系应该是致力于打造‚集约化管理、多元化申报、信息化监控‛这一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税收服务平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监督打击向管理服务转变,通过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最终形成开放式、交互式的系统。

目前,美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具有比较完备的纳税服务体系和较为先进的经验,可供研究借鉴。在服务理念方面,税务部门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在服务内容方面,通过宪法、纳税人权利宣言、纳税人权利法案、纳税人权利法等,将纳税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规定;在服务方式方面,区分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如运用公共媒体开展普遍性宣传,特殊化设立来电咨询、网站和电邮承诺等纳税服务;在服务手段方面,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税法普及指导,简化纳税申报,实施纳税评估;在服务质量方面,关注纳税人满意度,建立纳税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在服务社会化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延伸和补充,通过中介、纳税人联盟、协会等组织,使纳税人权利得到专业化维护;在服务措施方面,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人性化措施。

当前应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税收工作实际,创新理念、手段和路径等,借鉴有益经验,科学实施纳税服务体系的规划构建和改革发展。

(一)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夯实纳税服务法律基础,将纳税人权利保护提升到宪法层次,通过纳税人宪章等形式确定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修订完善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税务行政赔偿制度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健全纳税服务管理制度,包括税收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和社会协作等制度。完善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包括纳税服务岗位职责、纳税服务事项告知等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二)提升纳税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打造人性化的办税服务环境,通过整合内部流程,强化后台监控,完善服务措施,响应纳税人需求,提高办税效率。运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集约化平台,从信息技术、业务咨询、税收知识库三方面加强后台支撑,实现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各项功能。优化门户网站一体化功能,继续构建开放式网络,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在实现日常涉税业务网上办理的基础上,增强与纳税人的互动功能,打造税收征纳良好人文环境的阵地。

(三)强化纳税服务业务建设。深化税法宣传,扩大税法宣传普及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宣传,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和特点丰富税法宣传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通过拓展多元办税,推进办税服务网络化,不断完善办税服务功能;通过推行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减少重复环节,优化办税服务流程;通过精简涉税资料,深化国地税的服务协作,提升办税效率。加强权益保护,健全纳税人维权组织体系,建立起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权利保护工作机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突出信用管理,整合联合治税等社会信息资源,制定科学的信用评定指标体系和级别标准,合理划分风险级别,加强对纳税信用的跟踪与监测,健全纳税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并适时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商业信用的联动管理。密切社会协作,发挥涉税中介作用、推进与咨询、科研机构合作、扩展纳税服务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调集社会资源。

(四)完善纳税服务组织建设。合理配臵人力资源,培养适应新时期纳税服务工作需要的业务骨干队伍。

(五)推动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建设。拓展纳税服务绩效评价内容,积极推行全方位纳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从内外两个方面,立体式地对纳税服务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价。(执笔:云南地税征管纳服处 余萍)

锐观点一:纳税服务要建立‚四位一体‛观

一要转变理念。税务部门与公共管理新理念‚以客户为导向‛的要求,尚存差距:一是税务干部从原来的‚官本位‛转换为‚服务本位‛有一个过程;二是纳税人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接受的过程;三是尚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服务的氛围。需要不断灌输,方能逐步内化为主动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要满足需求。现行《全国税务系统2010年-2012年纳税服务工作规划》强调满足‚合理‛需求,《‚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满足‚正当‛需求,词语的改变表现了一种程度上的递进。税务部门应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原理,对于收集来的纳税人需求,进行合理性、合法性甄别,在有限的纳税服务资源约束下,探索纳税服务产品化管理,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

三要减轻负担。推进‚两个减负‛,存在问题:一是政出多门;二是层层加码;三是国地税信息共享不够。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使纳税服务的职责与职能相匹配,纳税服务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同实现。四要保护权益。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规定和主体都较为分散,纳税人对维权渠道不详知、对维权措施不熟知;维权成本高、难度大。下一步一是要借助《征管法》人大立法之机,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条款的整合、扩充和规范;二是充分运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加强纳税人反映问题的后续改进和监管;三是构建纳税人需求模型,强化纳税人需求分析,增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四是建立纳税人维权引导机制,引导纳税人合理、合法维权,积极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税收争议。(河南地税干部管理学校 张亚明)

锐观点二: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法定型、引导型模式为主,避免保姆型、无限型模式

建设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要以法定型、引导型为主,即纳税服务工作也要以税收法定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引导纳税人积极参与,主动遵从;以‚还责于纳税人‛为主线,区分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责任界限,别是要防止‚保姆型‛、‚无限型‛的服务模式。因为税务部门不是无限、全能的,职能在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服务,不能因服务纳税人而模糊纳税人的责任,给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带来税收执法风险。同时要注意‚管理式‛的‚被服务‛的问题。(青岛地税财务处 王贻垒)

第四篇 关于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征管=税收。税收征管核心业务之于税收治理能力,其意义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方式历经分税种管理、综合管理阶段后,已发展到按纳税人类型实行风险管理的阶段。风险管理意味着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采取机会成本更低、边际效益更高的措施,其已从使劣势最小化的‚防范性管理‛阶段、专注于应对系统波动引发风险的‚不确定性管理‛阶段发展到把风险管理融合于整个业务流程、根据风险管理需要优化资源配臵和讲求绩效最优化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风险管理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分析监控+评估稽查。OECD和欧盟的纳税遵从风险管理指南将税收风险管理定义为包含环境、目标、策略、影响纳税人遵从行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应对、绩效评估、解决内部风险、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影响管理行为、过程管理以及数据、技术和工具等相关因素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税收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是税制与征管紧密结合。政策是风险的重要因素,简明的税制、单一税率更利于纳税人遵从,过多的税收优惠会造成增值税管理链条中断和偷骗税漏洞,而优惠政策的边界是风险最集中的区域。征管能力影响政策,直接税为主的国家的信息管税能力都比较强,跨区域总分机构实行汇总申报必须有征管扁平化和信息集中的支持。从征管视角研究税制和各税种的关系往往更具全面性和透视性。税种制度的设计必须与征管能力匹配,才能实现其初衷和保证公平。

二是以信息、信用管税促进征管转型升级。税收征管作为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应用经济、管理、社会、心理、网络、信息等诸多工具。在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和信用体系为解决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提供了有力手段。一个税收管理员与几

十、几百个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但是整个税务系统以及来自各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息的有效采集应用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将税收征管与社会信用体系紧密衔接,可以有效地减轻、转移风险,变税务部门一家管为全社会共同管,大大提升税收治理能力。

三是树立大服务观。在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将征纳矛盾视作税收工作的主要矛盾,而应当把提升税收治理能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作为主攻方向。服务作为促进遵从、应对低等级风险的最普遍、成本最低的方法,应按照‚三个服务‛要求,渗透到税收治理全过程。我们要将管制思维转变为合作心态,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汲取民意,到畅通渠道、针对公众心理进行宣传沟通、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确定性,再到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统一规范征管基本程序,简化流程、网上办税,降低征纳双方的程序性成本。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大服务‛,展现自身服务社会、开放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形象和倡导合作、参与、征纳双赢的价值观,提高税收工作的社会识别度、认同度。四是更加讲求征管投入产出的效益。亚当〃斯密倡导的‚分工‛原则在风险管理中的体现就是贯穿始终的专业化要求,并与经济学研究的‚有限资源的产出‛问题密切相关。我们对‚以审代管‛、‚固定管户‛制度调查后发现,在耗费征纳双方成本、滋生廉政执法风险的同时,其对征管质量的贡献十分有限。实施讲求效益的征管,就要建立风险分析识别机制,找到最有价值、风险最大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以改革‚以审代管‛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固定管户、高度集权‛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突破口,征管改革与机构改革相结合,推进横向专业化、纵向扁平化的征管体制建设,科学配臵有限的征管资源,挖掘最大效益。正如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所阐述的‚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才是可持续的。我们要强化绩效考核的倒逼机制,按照‚两提高、两降低‛的目标,客观评价服务、管理、信息化等环节在资金、人力、社会效益上的投入产出,引领‚三个实在‛的风气,引导正确的改革方向。

五是催生征管合力。存在决定意识,诺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关于路径依赖、既得利益阻碍制度变革的分析,可以解释当前各级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小而全‛、‚碎片化‛格局难以撼动的根源。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再依靠按属地层层分包管户和税收管理员的单打独斗无异于画地为牢、瞎子摸象。风险管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在现有机构条件下,按照‚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征管基本程序进行必要的职责厘清,‚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牵引各专业部门的分工协作,培养专业队伍,在激发活力的同时凝聚合力。

六是内外风险综合治理。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指出,遵从风险既来自纳税人也来自税务当局自身。从实践看,由于‚以审代管‛、‚固定管户‛的惯性,制约了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制度的确立,征纳双方在涉税事务上的交互过多、责任义务的粘度很高,导致税务机关、人员的执法风险与纳税人的遵从风险往往是如影随形。因此,对征纳双方的风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治理,坚守‚三个禁止‛的底线,也是风险管理的应有之义。

征管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调整部门职能和把现在的业务流程开发成软件,否则就会陷入机构职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和技术加固、放大现有弊端的死循环,正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必须提升站位和面向未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专业化和信息管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征管方式的切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机构职能调整,不失为一条积量变为质变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执笔:青岛国税征科处

隋焕新)

锐观点一:适应税收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税收管理科学转型 根据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同时,扬弃传统管理方式,从组织方式、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推动税收管理向现代化税收治理体系转型,推进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转变业务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技术深入应用的要求,把税收管理的重点从前台转向后台,把管理方式从被动管理转向基于纳税人遵从风险评估的主动管理,把税收管理活动从分散化、单一式转向协同化、联合式;二是转变工作推动模式,由过去较注重投入、产出转变为在关注投入、产出的同时积极控制征税成本;三是创新思维,大幅度减少困扰征纳双方的事务性工作,如登记、申报、发票等方面的繁琐管理予以最大限度减化,大力推进审批改革。

其中重点是推进税收征管模式转型。坚持‚执法+服务=遵从‛的价值取向,树立服务和征管协同推进的理念,抓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两大核心业务,依靠信息技术进步促进税收征管制度变革,将专业化贯穿到包括税源管理、纳税服务、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将信息化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提升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深圳国税征科处

熊勇立)

锐观点二:实施‚五化‛工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王军局长提出的税收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纵观国内外税收征管发展的趋势,要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我认为大力实施‚征管手段信息化、征管流程标准化、征管组织扁平化、征管职责明晰化、征管质效最优化‛的‚五化‛工程是重要举措。征管手段信息化,就是要在全国推广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使全国税务系统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一个流水线上作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闭环征管系统;征管流程标准化,就是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征管流程,明确工作标准,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征管行为;征管组织扁平化,就是要精简并收缩征管机构,逐步上收税收征管权限,取消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实现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征管职责明晰化,就是要彻底理清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税源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各行其事;征管质效最优化,就是要降低征纳成本,促进税收遵从度的提高。只有通过实施‚五化‛工程,建立扁平化、快反应、高效能的征管组织体系,形成从总局到县局的集约化征管模式,为实现税收现代化提供全新征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第五篇 关于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

以科技创新构建税收信息体系

税收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是税收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在2013年底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王军局长特别指出税收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当今信息时代,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构建一套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统一规划设计

信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的原则。税务系统的信息一体化已经喊了十几年,现状却是系统越来越多。没有规划的系统,多个系统之间一般都采用直接连接对方的数据库来实现交互,不仅管理代价高,而且风险大,缺乏数据约束,数据一致性差,更谈不上什么扩展性。

作为统一的信息化体系,应该从开始就搭建一个可扩展的信息体系架构,满足未来可能的业务发展需求,考虑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制定科学的交互方案。在规划思路上,要由单项业务、局部管理的需求驱动转变为整体业务管理的需求驱动并实行严格的立项管理制度,以税收征管系统为核心,把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管理决策等几个系统串联在一起,环环相扣,弥补应用系统间信息缝隙,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共享和快速访问。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还有助于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随着税收业务的发展而发展,避免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保护对信息系统的现有投资。

二、提升集中层级

信息体系建设过程中,集中模式和分布模式之间的选择,一直是系统架构设计的焦点问题。集中模式可以更便捷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监控,更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但同时也对系统的效率、安全和运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来看,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不断向更高级别集中,呈现出‚大集中‛的发展趋势。

以美国联邦税务局(IRS)为例,3个数据处理中心以互为备份的方式实现了全国涉税数据的集中处理。从国内来看,近10年来信息化应用程度较高的银行、电信、保险等行业逐步实现了数据从省级集中到全国大集中的跨越,人民银行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央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也于近期实现了全国集中处理。‚大集中‛不仅仅是数据集中或者系统整合的过程,更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机构优化、流程重组和业务再造为中心,形成信息化时代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信息体系。税收信息系统全国‚大集中‛不仅有利于业务管理的规范统一,更有利于优化现有的增值税链条管理,有利于实现和银行等外部门的信息共享,从而为今后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房产税改革、增值税改革等税制改革工作进行战略性布局,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三、引领用户需求

在税收现代化的各项要素中,信息技术作为实现税收现代化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的创新驱动力,是税收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实现用户的需求。实现需求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了解需求、满足需求、引领需求。

首先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就是要真正搞清楚用户有什么样的核心需求,系统设计是否围绕这个核心需求在进行。福特在听到别人‚需要更快的马‛的时候推出了汽车,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了用户的真正需求。

其次是满足用户需求。抓住用户明确的需求,提供的优质产品,使现有信息真正为民所用,信息共享,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第三是引领用户需求。科技创新的价值正在于此。智能手机风行以前,人们的手机都是以按键控制,也并没多少人提出对触屏的需求,31 乔布斯的成功本质上说正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发掘和引导。我们可以为税务部门、外部门、纳税人、社会公众分别提供哪些更有意义的东西?

四、树立开放思维

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开放‛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逆转、不断加速的社会思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2005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发布了《开放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路线图》,阐述了建立开放标准的ICT架构的重要性,着力于促进技术普及和资源共享,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壁垒和障碍,该报告提交给世界银行后已得到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从技术架构和应用层面来看,税收信息体系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资源、开放标准、开放服务、开放架构。一是开放资源,从外部采集和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放我们的信息资源,更多地引导用户的参与,促进税收治理,实现信息体系的价值;二是开放标准,通过一定的规范来增强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保证用户的选择权利;三是开放服务,建设软硬件共享的公共网上纳税服务平台;四是开放架构,以开放式、标准化为基础,实现各系统间的兼容互通,更多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

(执笔:河北国税信息中心 陈璟)

锐观点一:实现‚四项转变‛,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一是强化数据挖掘,实现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总局、省局

等上一级的管理者应加强数据综合分析,推出更多优质数据分析产品,提高从税收看经济、从当前看未来能力,同时,利用掌控更大范围信息的优势,科学指导基层的数据应用和税收管理工作。

二是打破部门藩篱,实现职能掣肘向职能融合转变。数据是税收业务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数据的应用过程就是业务流转的过程。因此,税务机关应改变数据由技术部门和征管部门分工管理、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应用的模式,搭建面向业务部门的、分主题的多层数据仓库和统一的情报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由业务用户直接在平台上找数据、按照分析主题需要自行组织数据和自行分析的高效应用模式。

三是跨越社会屏障,实现信息不足向信息充分转变。要采集和掌握关键环节的关键信息:如水电煤等能源管理部门、医保管理部门、房屋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等第三方信息。

四是服务税制转型,实现重视企业信息向个人信息转变。如针对未来直接税(财产税)比重增加,要加大对居民个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运用的力度。(西安国税大企业管理处

李晓红)

锐观点二: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必须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

关于完善顶层设计:大规模并发交易集中压力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运维带来的压力,这需要我们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立足拥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建立运行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的三网合一,以便于未来业务和服务整合,实

现简化管理,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的目标。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要求我们要真正树立起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扣住问题,搞懂先后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上下大力气,在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上求新突破,把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把影响信息化建设亟待拉长的短板和缺项补上。当前,要着力继续抓好金税三期工程试点,对需求、流程等进行认真梳理,全面开展业务优化、技术提升工作,形成一个可移植、可扩充、可兼容、可信赖的版本,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要着力推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积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税收管理进行前瞻性思考、研究和设计,统筹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征管改革、税收风险管理、税收分析、绩效管理工作,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力资源配臵的变革和创新,使税收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徐向阳)

第六篇

关于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税收现代化 组织是保障

税收现代化的六个体系,相互关联,浑然一体。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是六大体系的基础,是税收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业以事兴,事因人治。任何事业的发展进步,必须依赖于围绕事业而形成的组织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为了实现组织愿景而有效工作的人。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出,组织设计是指组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对必须要做的各种业务活动分类、分层,形成职位(或岗位)结构,赋予各个职位恰当而明确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相互之间协调的关系,形成正式的人际结构。或者说,组织是以事(工作)为媒介的、以人为中心的正式的职位结构。实现税收现代化,必须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清廉执法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为支撑,以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为保障。

保证工作质量,必须强调高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现代化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当前,我们面临着立法、税制、征管、服务、信息化方面的系列攻坚,承担着‚营改增‛、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具体工作,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税务部门的光荣任务,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在税收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各项工作的质量,而强调高效就是注重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树立良好形象,必须保持清廉。我们担负着为民收税,为国聚财的神圣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清廉方面要尤其注意。同时,因为税务执法风险的存在,更要求我们要特别强调清廉。

要进一步规范机构设臵,建立科学的组织收入体系。当前,风险导向、信息管税、国际税收竞争以及优化纳税服务对税务机关的组织

科学高效的组织收入格局。一是要依法设臵,规范统一。二是要明确职责,强化服务。三是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有利征管、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要求,根据各地区经济、税源、地域等情况,合理设臵机构,防止片面强调‚上下对口‛,不搞‚一刀切‛。总之,是要依照税收现代化战略,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现代化战略需要的组织结构,细化每个职位的设臵并持续优化,为组织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提供相应的组织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形成高效的智力和人力支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实现税收现代化最宝贵的资源。一是要提高税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现代化税收管理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规模培训格局,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分层培养,按需施教,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提升税务人员依法、规范执法的能力。二是要拓展税务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公务员法》‚实行国家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的发展思路,形成‚职务+级别‛的双轨制,建立分途发展的人才成长机制,拓宽税务人才的职业发展渠道和发展空间,激发税务人员干事创业的活力。三是要建立适应现代化战略的税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只有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能力,掌握变革,积极参与推动税收现代化管理,并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依据,才能充当好调动人的人。

的总体清廉、形象的总体良好,在从严治队的同时,更要倾情带队。一是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内控机制建设,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个案审批制度,加强‚两权‛运行,继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警钟长鸣,利剑高悬,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落实好国务院‚约法三章‛及总局‚三个禁止‛。二是要深化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文而化之‛,通过税务文化的浸润,增强税务人员的职业崇高感、部门归属感,道德廉耻观和廉洁从税、规范执法的自觉性。此外风险预警是税务现代化的重点内容,各级税务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用风险管理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决策,注重税务风险预警文化的建设,创造性地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业务、队伍管理的全过程。(执笔:湖北国税人事处 傅晓东)

锐观点一: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税收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就是人、技术和制度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税收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定者让〃莫内说过,‚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过:‚不论采取什么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行这个制度的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就是人员的现代化。人的范围包括纳税人、征税人、社会大众,内容包括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对纳税人而言,应有明晰的权利和责任意识,树立税收法定理念,有遵从税法的能力和行为。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公民一直是政府税收的积极支持者,申报纳税

人数超过90%以上,是全世界各国申报纳税比例最高的国家;对征税人而言,要树立善治、法治、共治和服务的理念,以先进文化和税务梦为引领提高素质和能力,制订善法,引导纳税人从善如流,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社会大众而言,应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依法纳税的法律意识。实现税收政府单一监控向社会监控转移。只有人的现代化和制度、技术的现代化共同推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税收现代化。(宁夏国税征科处 史峰)

锐观点二: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 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为建设高效廉洁的组织体系清淤排阻、助力护航。‚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完善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这就要强化制约,科学配臵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保证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增强权力制

约和监督效果。

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厘清责任。党组、纪检监察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滋长蔓延。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组织体系高效廉洁,需要通盘考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要更加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了各项改革措施中,才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组织体系的清正廉洁。(甘肃国税监察室 张佩峰)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领导,局内各单位。

领军人才合同书 篇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转嫁为科技创造发明速率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竞争。科技领军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科技领军人才却十分短缺。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必然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对制定相关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政策,加快培养、造就更多、竞争力更强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托天津市科委的项目,我们选取了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副教授、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员等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展开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期待对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所裨益。

1 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及样本的选取

对于领军人才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①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广阔领域,包括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前沿地带,发挥学术技术领导和团队核心作用,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整合,优化社会资源,发觉、创造价值源泉,通过持续创新引领时代潮流,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1]。②科技领军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他们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科技领军人才的评判,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必须是本行业、本领域公认的杰出人物,必须出类拔萃,学有专长,术有公认;二是必须具备能够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能带出一支队伍[2]。换言之,领军人才概念的出现,体现出这个时代对人才的最高诉求—兼备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虽然上述对科技领军人才的界定表述各异,但对于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的条件这一点的认识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结合近年来天津市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本文将科技领军人才界定为:在某一科技领域中具有突出的专业素质,研究成果或课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够引领和带动某一领域发展的科技团队带头人,以及在战略决策、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经营管理领域具有突出能力和成功经历的团队带头人[3]。具体选取的样本包括三个层次:国家队,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等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地方队,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科研院所的高级研究员等在本市各学科领域内居领先地位的学科带头人。后备队,在津高校的教授、副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等技术骨干。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1 调查指标的编制

通过以领军人才和成长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涉及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各类文献108篇,通过阅读和筛选,从中选取了35篇与本文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章作为研究素材。经过系统地分析与比较,从中选取了出现频率较高的影响因素作为此次调查问卷的评价指标。在参考以往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划分为家庭、教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其中环境因素又可具体划分为团队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政策因素分为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4]。

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量表的填答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在家庭、教育、环境和政策4个方面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因素。其中家庭方面包括3个评价指标,教育方面包括3个评价指标,环境方面包括3个层次13个评价指标,政策方面包括2个层次10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分别设置“极重要”、“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5个表示重要程度的权重选项,通过打分给出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重要程度。此外,问卷还设计了开放式问题,以弥补指标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遗漏。

2.3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以在津的两院院士、国家三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在津高校重点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18份,回收率为78.67%,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为88.98%。对于回收的数据,采用SPSS17.1分析软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

3 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因子分析

3.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首先利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法,检查初始问卷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如表1所示,本文采取的KMO指标的数值为0.905。此数值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

3.2 主成分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按照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原则,提取7个公因子,并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出表2的具体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共有7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253%,因此提取这7个因子就可以解释所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并且信息丢失量最小。本文将这7个公因子分别定义为:公因子1—家庭;公因子2—教育;公因子3—团队环境;公因子4—工作环境;公因子5—社会环境;公因子6—科研管理机制;公因子7—政府政策。为了证明提取的公因子反映理论概念的程度,本文对提取出的7个公因子进行了信度分析。(见表3)

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取的7个公因子具有非常好的信度ɑ>0.7。

4 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因素的回归分析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对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影响程度,将家庭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1;将教育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2;将环境因素引入回归方程F3;将科研管理机制引入回归方程F4;将政府政策引入回归方程F5[5]。得到表4的计算结果。

从表4的计算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家庭、教育、环境、科研管理机制和政府政策对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政策的影响力最强(回归系数为0.183)。其次为环境因素,相比来讲,环境因素中工作环境(回归系数为0.145)的影响程度要略微大于社会环境(回归系数为0.139)和团队环境(回归系数为0.132)。科研管理机制对于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同样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回归系数为0.131)。教育因素(回归系数为0.108)和家庭因素(回归系数为0.106)相较于其他3方面的因素,影响力稍弱。

5 对策建议

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科技水平的最高标志,是支撑该地区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并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直接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己经成为地方政府综合竞争力的制高点。目前天津市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泰达经济开发区提升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是保证天津市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天津市目前的科技领军人才数量与质量却难以支撑天津市未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政策上,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围绕影响科技领军成长的关键因素,在环境与政策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我市发展所急需的领军人才。围绕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需求与培养导向,以重点科研开发项目为载体,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着力培养与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突破关键技术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以人才为媒介促进学科与产业前沿技术知识的引进与应用。

(2)建立完善的人才开发与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便捷、成熟的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与引进管理体系,加强高科技创业园区与孵化基地等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以环境和政策促进顶尖科技人才的开发与汇集。构建开放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各类经济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拓展人才交流互动的渠道,引进国际性的组织和论坛机制,鼓励本土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为科技领军人才继续深造与参与国际交流提供机会与保障。建设国际化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市场和服务体系,提升政府各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科技领军人才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生活服务。

(3)营造优越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整合和优化现有的产业园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和博士后工作站等资源,建设成为一批机制灵活、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合理引导人才向产业发展一线集聚。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重点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发挥政策性投资引导作用,拓宽科技融资渠道,鼓励知识产权权利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在创新实践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加强市场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4)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后备梯队培养建设。大力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前瞻性发展战略眼光、具备团队领导能力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鼓励开发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大科研项目开发为载体, 在实践中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后备力量的脱颖而出。推进人才国家化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化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引进国际化的经济组织和论坛,开发利用国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加大继续深造学习的资助力度,推进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速度[6]。

天津市经济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科技领军人才。要想培养出更多、更快、更高质量的科技领军人才,就必须抓住每一个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按需配置,有目的、有目标地制定各方面的培养政策,从物质和精神、硬件和软件、财力和人力等各方面,制造有利于科技领军快速成长的环境,保障其有好又快地成长。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科技领军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影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建议,期待对我国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蔡秀平.揭秘领军人才素质[J].中国人才,2007(4):8-9

[2]雷晏,徐珲.追踪上海领军人才开发计划[J].中国人才,2006(12):28-29

[3]张拓宇,孟庆海.促进天津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开发的研究[J].天津经济,2011(5):35-38

[4]白春礼.杰出科技人才的成长历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基于吴中经济开发区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22-24

科技创新领军型人才 篇3

他和团队利用最先进的基因重组和分子克隆技术,在美国研发出了最新一代的基因工程非处方药品,并通过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后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同时,美国公司重点研发心血管疾病生物标记物和血液系统肿瘤基因的液相芯片检测产品,并且完成了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和批量生产。

2007年邵棠博士成为“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第二批引进人才和无锡市“530”计划引进的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他带技术和资金回国创办了江苏迈迪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应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液相生物芯片技术,也是目前唯一得到美国FDA认可的用于临床诊断检测的最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研究和开发尖端的基因诊断和免疫诊断试剂盒产品,来针对不同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包括健康体检),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邵棠回国创业还有一个小插曲。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邵棠至今仍心有余悸,“迟到的信息差点让我失去回国创业的良机”。那是在2006年5月,无锡市有关部门在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的带领下,到美国硅谷地区全面推介无锡市的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优秀科技人才的眼球。然而当时,忙于工作的邵棠错过了这次会议,直到一年以后的2007年6月份,已快到报名的截止时间了,邵棠偶然得知无锡的“530”计划,他马上动员他的美国科研团队加班加点,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准备好了所有的项目材料,申报了当年的“530”计划,随后又申报了“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

公司在国际上首次应用液相基因芯片技术,率先研发出了针对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多种融合基因的检测技术和产品。同时通过和美国诊断技术实验室的合作,研发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和产品,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业项目的技术和产品经美国专业实验室的权威检测和认定,其各项性能指标属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生物芯片的关键技术问题,真正突破了整个产业结构中的重点节点和瓶颈约束,对中国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具有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产品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项目属于生物医药新兴产业,为所属的开发区和园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

邵棠博士拥有一支素质好、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和管理团队。核心研发团队以邵棠博士作为领军型人才,还包括2位留美生物医学博士科学家,以及多位拥有硕士学历的技术研发人员。其实这个博士团队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美国还拥有一家基因生物公司,和国内创业公司形成一种完全互补和支持的关系,这样公司在初期阶段出现的很多技术和产品研发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美国公司的资源和条件得到解决。公司正在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包括对中高层的人才实行美国通行的股票期权的激励制度。在不断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争取实现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邵棠博士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因为企业创立的初期,各种资源是很缺乏的,产学研合作是对国内现有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最好的利用。所以目前与著名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开展了深层层次的临床研究方面的合作。2009年3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领导还专程到公司所属的科技创业园来考查,和迈迪基因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公司还和美国专业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开展长期有效的国际产学研合作。

由于基因生物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周期长、公共服务平台较少、产业链相对不完善等因素;而且邵棠博士从海外回国创业,很多方面都要从零开始,面临各种创新资源的匮乏,创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从起步阶段的经营管理、融资、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资源,到项目产业化阶段的市场运作,等等。面临着这些创业初期艰难的挑战,他从未放弃过,而是四处奔走、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公司解决了前期资金的短缺;依托无锡市级各类生物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品研发的技术平台需求。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邵棠博士的企业和项目在无锡这片创业的热土上生根并开始发芽。目前已经申请了近20项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项目还分别获得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无锡市科技支撑计划的立项资助。公司是中国液相生物芯片技术及其产品研发的引领者。

邵棠博士具有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进取的创新精神。他创业创新的理念是激情、适应、坚持。不仅在困难面前不会挫折,而且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他的严谨求实不仅是对自身的要求,而且成功地培养了一个务实敬业、积极向上的创业创新团队。他的心愿是在被誉为“人才之都”、“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的江苏无锡更好地发挥海外留学人才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领军人才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河南省财政厅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领导对我们这次培训高度重视,副厅长鲁玉、会计处处长毕治军、刘存印等领导同志专程到北京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期间还多次看望大家,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学以致用。北京国家学院针对领军会计人员的角色定位、职能和能力要求,量身打造课程,安排知名学者授课。课余,班委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在9月14日至9月29日间,我们共学习了21门课,涵盖会计、财务、法律、经济、外交、金融、领导力、沟通能力等多门课程,通过老师精彩授课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我本人也在此次培训中收益颇丰,巾短意长,仅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白天鹅与黑天鹅

17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世界上除了白天鹅还有其他什么颜色的天鹅,直到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人们认识天鹅的视野才打开。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我深深明白了欧洲人第一次见到黑天鹅的那种诧异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动。一个未知的领域缓缓向我打开,有很多纷繁复杂平时不得而解的现象突然明白了背后的原因,从老师和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多种不同思维方式。例如鲁桂华教授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他深入浅出的解释了热点问题和经典理论,直指实质而又不失原貌,简约而不简单,同时教会我们运用演绎推理方式分析问题,运用统计软件去解释现象。讲授《公司法变迁及其重商主义精神》的于绪刚老师是一位实务和理论知识都很丰富的专家。本来以为法律课程比较枯燥,但是他的课程却讲得引人入胜,他深刻的把握住《公司法》的精神实质,抽丝剥茧的分析了《公司法》变迁的法理、起因、影响,还非常简练的描述了IPO的复杂过程。文宗瑜教授从容又深刻的讲述了公司治理的股权结构、职能界定等问题,谈笑间将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巧妙的进行化解,令我们叹为观止,他教育我们不要教条的死读书,要灵活运用。还有很多老师的授课也给我们了很多启发,他们运用智慧和心灵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把我们的一部分黑天鹅变成了白天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未来纷繁变化,当黑天鹅——不确定的随机事件来临时,我们不一定就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应对,那我们该做些什么?我认为,一是无论个人还是组织,都要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何平九论中说:“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没有忧患意识,即使是白天鹅我们也会视而不见,遇到突发的黑天鹅更是束手无措。在每一次重大选择面前要做好最坏得打算,再向最好的方向努力。二是要识别、评估、应对风险。每一个个体都是在有风险的环境中,风险会带来机遇,也可能会带来损失。《内部控制发展前沿与应用》和《内部审计最新发展及趋势》两门课的老师分别讲述了风险管理的应对方案和内部控制的管理措施,对个人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有很大的启发。三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迎接风险。人生是一段充满风险的旅程,每一个组织都如同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逃避风险永远无法看到最美丽的风景,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成功。对于那些不能规避的风险,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面对。

二、天赋与努力

有一种说法:人天生都会游泳,只是随着长大,人慢慢的遗忘这个天赋,还需后天重新学习。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配备有超一流的游泳池,恰好在我们来的那一天开业。水池湛蓝的如同湖水,一些同学课余到游泳池锻炼身体。我们班有大概一半的人不会游泳,有几个有志于学的同学在我们的带领下还学会了游泳。从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领军人才的素质——学习速度惊人,同时又刻苦锻炼,敏于学,勤于行。这几个同学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学会了游泳,有的一晚上就学会了。最令人佩服的是这些人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我想是由于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望、超强的领悟能力和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我一直深信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只要有一个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心,不管在什么年龄、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将这些潜能挖掘出来。一位老师说,领导者是天生的。我却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优秀领导者,区别在于自己愿不愿意去挖掘这个潜能了。作为领军人才,也将很快从管理岗位走向领导岗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注重锻炼领导素质,将这些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成为无法改变的内在素质,自信、自强的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

三、追求卓越与持续卓越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配备了完善的运动设施,除了有游泳池,还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沙狐、保龄球等。我们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组织了一次保龄球比赛。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共决出团体赛冠军和男女个人前六名。通过比赛,大家促进了感情,加深了友谊。在轮流掷球的间隙中,我对保龄球的计分规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是独特的倍增分法,如果每一次都未全中,那么总分数就为各次分数加总。如果全中,记分是10分+下两次投球击倒的瓶数。如果补中,记分是10分+下一次投球击倒的瓶数。保龄球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追求卓越。一次击中9个和一次击中10个,看似只有1个瓶数的差距,但是计分的差距可能有21分。作为领军人物,就不能满足于差不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一流的标准来创造一流的业绩,把工作干到最好、干到极致,稍微一松懈,就会影响发展的劲头。第二个启示是:持续卓越。现在的成绩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击球数,还取决于未来的成绩。只有持续卓越才能取得好成绩。如果浅尝辄止,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绩停止不前,那么永远只能得到眼前的收益,无法取得长足进步。

四、窗里窗外

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既要寒窗苦读,又要行万里路。顾宪成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谢志华老师讲述了会计和财务工作的十个层次。会计计量和确认是会计与财务工作的最低层次,依次还有对外报告、对内报告、内控、构建体系、资本经营活动、战略制定等依次递增的程序。很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就是一个专业技术,在自己的会计领域做到专业即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帐与簿。对于领军人才来说,仅仅在会计领域成为专家是远远不够的,要关心窗外的变化,走出窗外创造价值,参与到商品经营、货币经营、企业并购重组、战略制定的过程中。这就对领军人才的专业素养、管理技巧、人文视野、分析判断能力和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形成全局观。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课程重点不是微观的会计分录处理,而是更加宏观的国际形势、外交风云、孙子兵法、国家安全等问题。知者易,行者难。如何克服思维的惰性,培养全局观呢?我想一是培养全局的思维方式,多关注国际国内新闻,了解中央重大政策方针,从纵向横向多角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层面判断形势。二是要了解单位、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能目标,对全面目标和自己所在的体系有个全面的了解。三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踏踏实实从点滴小事做起,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勇于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带动整个自己的团队乃至整个行业前进。

领军人才合同书 篇5

“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项目

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大力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培育力度,根据《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 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郑发„2017‟2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是指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引进培育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所承担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启动奖励资金和多元化的综合性资金支持。

第三条 重点支持引进培育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围绕我市现代产业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在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都市生态农业五大战略产业及生命科学、增材制造、储能材料、可见光通信、新一代通信网络、北斗导航、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和产业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

第四条 “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五条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制定计划项目指南,发布技术需求,受理项目申报,组织项目评审,审核并提出项目奖励资金支持额度。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制定计划专项资金的经费预算,审核确定项目奖励资金的额度,负责项目资金拨付等工作。

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将拟支持项目及金额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六条 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成员中,核心成员须有3人以上,至少有1人应全职来郑创新创业,其余成员每年应在郑州工作6个月以上。团队带头人须符合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个人基本申报条件,核心成员均须符合省“百人计划”个人基本申报条件,成员间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且在郑稳定合作工作5年以上。

(二)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在相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在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创新地位和学术影响,拥有可产业化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备突破重大技术、解决关键问题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并能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三)创新创业团队成员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且认真履约;所创办企业须在郑完成工商注册、参保等相关手续。

第七条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一)创业领军人才

须取得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有5年以上海内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 后每年在郑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国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符合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2.有自主创业经验,在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担任管理职位5年以上,熟悉相关领域和国际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

3.创办科技型企业,本人投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非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5%。

(二)创新领军人才

须取得博士学位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有5年以上海内外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在签约企业或平台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且每年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教授、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或相当职务的专家学者,掌握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

2.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中担任中高级职务,熟悉相关产业发展和国际规则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相关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潜力的领军人才。

4.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或自主创新产品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领军人才。对于研发水平或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经专家评审机构认定后,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

第八条 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

(一)高层次创业紧缺人才

1.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2.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技术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符合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相关技术能够转化,相关产品能够产业化,并具有市场前景;

3.创办科技型企业,本人投入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不含技术入股),非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5%。

(二)高层次创新紧缺人才

1.企业紧缺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

2.具有5年以上在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关键岗位从事科研、管理或教学工作经历,符合我市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拥有核心技术和重要科技成果,或具有学科重要奖励,业绩突出;

3.与所在企业或平台签订5年以上聘任合同,并保证每年至少有6个月在签约企业或平台工作。

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经专家评审机构认定后,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第九条 郑州市行政区划内注册创办或领办的企业以及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均可申报。项目申报实行常年受理,每年集中组织一次评审。项目评审时间以公告或通知为准。

第十条 申报及评审程序

(一)信息发布。针对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技术领域,面向社会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和申报通知。

(二)组织申报。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登陆郑州市科技局官方网站(郑州科技港)进行申报资料下载和填写。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资金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纸质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并附PDF格式电子版一份)。

(三)审核推荐。各县(市、区)、开发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范围内单位和个人项目的受理工作。负责核实申报单位和个人的身份、年龄、学历、经历、业绩等的真实性。按要求对申报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出具推荐意见报送市科技局。

(四)技术评审。市科技局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后,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提出现场考察名单,并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核。

(五)现场考察。市科技局会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通过专家技术评审的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技术评审结果和现场考察结果提出拟支持项目的名单及奖励资金额度。

(六)立项支持。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拟支持项 目、奖励资金额度,报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对拟支持的项目及金额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确定给予项目奖励资金和基金的综合支持。

第十一条

对于拟支持的项目采取“项目奖励资金+基金”的形式给予多元化综合资金扶持,项目奖励资金应统筹用于项目开展。

(一)项目奖励资金支持

1.经评审认定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项目奖励资金400万元支持;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团队及同等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可给予项目奖励资金300万元支持。

2.经评审认定的创业领军人才和全职引进的创新领军人才给予2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支持。

3.经评审认定的高层次创业紧缺人才和全职引进高层次创新紧缺人才,给予1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支持。

(二)基金支持。在项目奖励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双创基金将引导天使、种子、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等不同类型的投资基金,针对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基金、信息、市场等多元化综合支持。

第十二条

市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股权投资资金、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优先对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扶持。

第十三条 各县(市、区)、开发区及引进人才所在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和个人的申报,并记入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2010年领军人才培训实施方案 篇6

一、培训时间:2010年5月上、中旬,培训时间三天。

二、培训人数:100人。

三、培训对象:教育系统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四、培训地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五、培训准备及分工

1、动员讲话材料撰写、会议通知由教育局负责。

2、主持词由人事局负责。

3、培训日程、课表、教材(120套)、培训人员花名册印制及培训经费报告等由人事局负责。

4、会场及食宿联系、会标制作,由人事局办公室负责。

5、培训教材由县人才办及教育局负责把关。

六、培训内容及授课教师

总的培训时间为三天,具体安排如下:

1、动员、参观学习,时间一天。由教育局落实参观地点,人事局负责安排车辆。

①动员。时间:8:30-9:00(含动员结束照相)。

②参观。主要参观:顾县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顾县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苟角小学(素质教育)、城关中学(十万家长教育工程)、东街小学(艺术教育)、九龙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2、经验交流,时间半天。交流发言人3人(高中、初中、小学各1人),县教育局确定人选。县教科室安排人员点评。

3、职业道德,时间半天。教师:进修校校长李大春。

4、法律法规,时间半天。教师:县教育局政工股长张维清。

5、总结,时间半天。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齐小云总结,教育局谢奇勋讲话,同时发放培训合格证。

七、培训动员及主持

1、培训动员讲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勇。

2、会议主持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齐小云。

八、培训管理

1、县人事局、县人才办、县教育局各派一名领导参加培训班全程管理。

2、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唐科明,副组长:杨勇君,成员:张维清、周映林、范昭红、唐邱华、黄晓英、唐先学、吴世林。教育局张维清担任班主任,人事局周映林担任副主任。

3、培训学员分设10个组,每组小组长1人,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培训日常事务管理。

4、培训学员按小组排座次表,学员对号入座。

九、培训经费

预计开支131300元,由财政列支(详见预算清单)

岳池县人事局岳池县人才办岳池县教育局

领军人才引领医院学科特色发展 篇7

1 领军人才的内涵

“领军人才”的内涵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领军人才必须学有专才,术有专攻;二是其还必须具备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的能力[1]。由此可以看出领军人才要具备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讲就是领军人才首先是高层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最杰出的群体,是具有典范作用和领军功能的核心人才。领军人才必须能够“领军作战”,能带出一支有影响的队伍。

2 领军人才对医院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领军人才是医院战略实施的推动力

20世纪90年代,我院确立了特色建院的战略方针,确立了神经和老年学科发展方向,但如何发展成为摆在院领导面前的主要难题。为了实现该目标,院领导班子以人才为切入点,重点抓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成了医院跨越式的发展目标,使医院由一个日均门诊量不足3000人、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通三甲医院发展成为日均门诊量近8000人、学科特色明显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

领军人才通常具有杰出的专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组织的中流砥柱,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也是组织战略实现的重要推动力。缺少适宜的领军人才,将造成医院发展缺乏后劲,在同类医院中缺少竞争力。一个医院的真正实力往往在于是否拥有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只有在技术上领先、有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力,得到社会及患者的认可。而领军人才恰恰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者,通过领军人才的引领,医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保证了医院发展的生命力。

每个医院的发展都各有重点,毕竟资源有限,只有集中优势力量,才能在某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医院重点发展的方向就是战略方向,必须从人、财、物等各方面优先支持。人是各个要素发挥效力的推动力,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恰恰使“人”的因素效益最大化,拥有关键领军人才犹如医院发展的加速器,能够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2.2 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根本,学科强则医院强,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质量,则是医院建设的核心焦点。学科建设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头,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学科体系[2]。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着力人才培养,打造优秀人才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中更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领军人才的素质要求“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类拔萃的科学素养、卓越的领导才能、独特的人格魅力、坚韧的拼搏毅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等优良素质”[3]。因此,领军人才不一定在某一个科学领域里最有成就,重要的是要具有杰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科建设以创新团队为平台,领军人才作为创新团队的领导者,不仅要求个人有杰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求带动一个团队的发展,因此领军人才的领导能力则显得至关重要。

领军人才的领导才能是高效的创新团队的引擎[4]。微软总裁鲍默尔说:“这是一个需要领导者的时代!但领导能力并不是20世纪的发明,它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问世。”领导才能是:能够影响他人和带动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能力。

高绩效创新团队包括:杰出的领导、共享的愿景、合理的结构、积极的合作、有效的沟通。作用机制如图1。

如果把高绩效团队比作一艘大船,那么杰出的领导是掌舵人;共享愿景是灯塔,指引团队的方向;合理的结构是船的框架,构成团队的主体;积极的合作则是底部,提供团队发展的基础;有效的沟通,就像船桨加速团队的前进。领军人才作为创新团体的领导者,发挥着核心作用,他通过设定共同的目标,合理的激励,使团队绩效达到最好。一个合格的领军人才,决定了一个学科建设的成败,因此在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质量,不仅仅培养一个专家,同时也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领导力的人,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领军人才通过发挥个人的影响力,包括专业方面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达到整个创新团队的高绩效,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2.3 领军人才在纳才引智方面发挥辐射聚集作用

以领军人才主持研究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和重大课题为平台,聘请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合伙人、技术承包人,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效融合,开发带动其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发挥领军人才的溢出效应。

此外,由于领军人才的影响力,带动了医院重点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医院学科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有潜力的人才聚集到医院,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医院整体实力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带动相关学科群的发展。如我院神经学科就包含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康复科、放射科等一批学科群,通过对相关学科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形成了我院的神经学科特色发展,医疗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吸引来自全国的神经科学方面的英才来院工作,在为人才提供发展学习的环境基础上,良好的人才梯队也促进了学科建设的产出。

3 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经验与教训

3.1 环境建设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吸引顶尖人才来院并愿意留在医院工作是当前我们关注的要点。毕竟领军人才数量有限,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政策上给予支持。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大人才的评价和激励力度,尊重人才的知识价值,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依托重点、重大项目平台,给予科研经费支持、临床工作支持。其次,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协助解决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之间的矛盾,搭建健康工作环境,使领军人才能够安心专注于临床研究工作,减少内耗。最后,为领军人才提供优惠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条件,解决领军人才后顾之忧。

3.2 领导支持

医院领导对于领军人才的支持非常关键,领导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人之量,优秀的战略眼光和正确的判断力。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发现医院需要的领军人才,并吸纳到医院当中。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给予授权和支持,使人才感受到医院的重视。同时,领导者与领军人才的沟通也很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够促进共同愿景的实现,达到双赢效果。

3.3 注重人才开发

作为领军人才也需要医院给予个人发展的平台,提升个人实力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医院不仅为领军人才提供内部的支持,同时也支持人才参加各类学术组织及协会,促进高端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开发领军人才的潜力,不断提升实力,增加个人的内涵建设。

3.4 发挥领军人才的媒体品牌效应

医院的领军人才也是医疗专家,通过对领军人才的宣传,让社会和公众了解专家的实力,塑造了其个人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形成了医院的品牌形象。医院通过推荐领军人才参与政府部门的人才支持项目和各类荣誉称号的选拔,提高专家在业内以及社会的知名度,形成良性反馈机制,即知名专家吸引患者以及各类重大项目的支持,在重大项目的执行及给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专家本身也获得更好的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支持。对医院而言,院内专家的水平代表了医院的水平,是医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作为现代医院,只有培养更多一流的医疗人才,才能树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院品牌。

4 建议

4.1 确立整体性培养开发思路

开发和管理领军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建设的诸多方面和环节。因而,从整体性开发的角度确立一些指导性的基本思路,以便更科学、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5]。

4.2 加大对领军人才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

现代对领军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以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医院应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培养优秀的领军人才,更好推动医院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武军,魏新亚,徐宁.浅议高校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4):259-260.

[2]张斌,李哲,劳宁,等.医院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88-91.

[3]夏京宁,王凤贺.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领军人物的塑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45-46.

[4]桂乐政.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4):5-8.

培养湘菜产业领军人才的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湘菜产业 ;存在问题;对策

在湖南历任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受到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指引,得益于先天的资源优势,2013全省湘菜餐饮业零售额约为1300亿元,2014年实施“湘品出湘”的千亿工程推介城市之一的北京,就有4000余家餐馆每年销售额逾400亿元,其中湘菜食材超40亿元。深圳和上海超过2000家,西安也有上千家,广东珠三角地区更火,达上万家。湘菜菜品上座率在全国各地呈现“无湘不成席”局面。

在湖南“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下,湘菜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湘菜食品加工业、美食旅游、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加速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湖南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菜产业通过“协同创新”推进湘菜产业向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其成为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据统计,2012年全国餐饮业从业人员1208.3万,其中具有专科学历者只有4.66%、本科学历者只有0.34%。目前产业经营模式比较落后、产业化水平较低和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随着湘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湘菜加工、湘菜营销、美食特色旅游等市场的日益扩大,真正懂管理、善营销、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更是非常紧缺。2014年,随着国务院和湖南省出台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政策举措,给湘菜传承与创新的湖南乃至全国唯一的湘菜学院,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养湘菜领军人才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存在问题

1.传统观念导致从业意愿低下。历史上很长 一段时间,厨师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是“下九流”的职业。统治阶级一方面说:“民以食为天”,追求“食不厌精”,一方面却又故做斯文,曰 “君子远庖橱”。古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笔下,记录了无数关于美食的文字,但却很少有关于厨师本身的文字记载。在旧时代,只有为生活所迫,为了糊口和生存才去干厨师。因此,旧时代从事厨师职业的人,大多是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低下的劳苦民众,毫无社会地位,他们存在的主要作用,是为统治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提供服务。他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烹饪文化,却长期处在受欺压、被奴役的阶层。旧时代人们称厨师叫“火夫”、“厨子”、“橱役”等,包括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这些称谓屡见不鲜。如此,可想而知厨师的地位是何等低下。因此时至今日,很多人耻于学做厨师。

2.培养湘菜人才学校少。纵观湖南省内,目前湘菜产业教育机构院校只有十余所,每年培养的湘菜人才,对于人才缺口巨大的湘菜产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人才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湘菜产业的发展

食材、人才是湘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菜系背后都必须有个院校做支撑才能源远流长。比如淮扬菜有扬州大学、川菜有四川旅游学院。一个产值千亿的湘菜产业,专门培养湘菜人才的院校相对比较缺乏。

3.知识素质偏低。湘菜产业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社会的劣势群体。其中一部分是不爱学习、读书成绩差的城镇子女,但这一部分人员相对来说较少。另一部分是来自贫困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因家庭条件艰苦,这部分人群成为了烹饪专业的主要人群。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家庭子女,通常想法设法为子女作更好的安排,比如:复读、花钱买学位、甚至走关系,对类似烹饪的苦、脏、累的专业避而远之,谋求在他们看来对子女更好的选择。

餐饮行业门槛比较低,入手比较容易,整体学历结构知识素质偏低。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做过数据统计,厨师行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只占5.4%。很院校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湘菜学院的努力,今后所有的廚师、餐饮管理人员都是大学生,而且是从正规院校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培养不仅懂技术、营养,又懂文化、品味的厨师和餐饮管理人员。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整个行业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

二、对策

1.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湘菜的海内外知名度。制定湘菜宣传推广的“十三五”规划,支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动漫等开展湘菜宣传。要发现人才,推出菜品,推介特色店。继续办好“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活动,适时举办湘菜艺术节,支持湘菜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及促销活动,支持湘菜书籍编撰海内外出版。通过深入挖掘我省传统餐饮文化的商业价值,提升湘菜的品味和档次。充分发挥湖南“媒体湘军”宣传优势,引导湘菜企业加强整体形象策划,巧借湘菜品牌优势,在影视、动漫、出版、新闻、戏曲、服饰等文化上拓展空间,不断增强湘菜美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吸引海内外消费者,促进湘菜餐饮与民俗文化以及中华饮食文化、世界饮食文化的融合。

2.实施“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湘菜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振兴,人才是关键。湘菜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需要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服务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省政府对培养湘菜专业人才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给予支持,通过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鼓励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高技能高素质湘菜人才,目标是培养1000名会中西方烹饪技术的大师、100名善海内外营销服务的店长、10名懂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领军人才,简称“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明确各方目标与责任,实行分期培养,动态管理,科学考核,加强宣传与引导,努力提高湘菜发展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气。积极做好湘菜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终身职业生涯设计与优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培养对象的工作环境,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为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3.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实验基地,夯实湘菜发展的共享平台。湘菜产业发展必然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湘酒、湘茶、湘瓷、湘绣等产业协同发展,利用多元合作制度的张力,围绕湘菜烹饪与营养技术、制作工艺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省财政出台引导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融资,创新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学院主体、企业深度合作多元化共建共管的实验室,依托这一共享平台,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科研水平,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设备和手段,提高湘菜加工的科技含量,为湘菜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成为湘菜产业发展所需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领军人物、开展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特色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吕瑞娥.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2]韩燕平.湘菜品菜师培养探索与实践[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上一篇:红色活动下一篇:如何阅读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