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活的谚语

2024-10-09

农民生活的谚语(共9篇)

农民生活的谚语 篇1

关于农民的谚语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稻收田埂,麦收墒沟。

棉种拌河泥,出得快又齐。

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霜打片、雹打线。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春耕上手早,田里杂草少。

良种良法一齐上,三麦丰收有保障。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料少争食,料多则厌。

马要跑,猪要倒。

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冷收麦,热收秋。

寒损根,霜打头。

四月四,大麦芒好挑刺。

耕田过冬,虫死土松。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锄头底下有三宝:防旱、防涝、除杂草。

七月小暑连大暑,中耕除草莫耽误。

宁栽隔夜秧,不打隔夜田。

棉花根脚一棵草,恰如毒蛇咬。

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芒种栽秧穗子短,夏至栽秧光秆秆。

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圩田好种,梅雨难过。

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春雨贵似油,保墒抢时候。

猪遇勤,早出一旬。

一人一猪,一亩一猪。

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立春后无霜,插柳正相当。

稻秀绵绵雨,麦秀砖头地。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冬肥金,腊肥银,过了清明不见情。

寸土寸金,地是老根。

种田不为难,把好季节关。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农民生活的谚语 篇2

驱车由北京至华阴,过太原、洪洞、临汾,由禹门口南边跨越黄河,经司马故里韩城来到大荔县城南。驻足南望,薄霭缭绕的渭河平原宁静而安详,扶衬着远处横亘东西的秦岭山脉,挺拔雄峻的华山峭壁,在夕阳中泛着淡淡的暖色,而它脚下的华阴,此时却很容易让人思接千载,遥想千百年间或生长于斯,或游走于斯的古圣先贤、名帝贵妃。如战国时期纵横家公孙衍,东汉时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杨震及其子孙杨秉、杨赐、杨彪、杨修,隋帝杨坚、杨广,“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代贵妃杨玉环,宋代五术名家陈抟……。此外,还有三个人的名字掷地有声,在书法史上的分量不容轻视,一个是有“草圣”之誉的东汉草书名家张芝,一个是五代时期《韭花帖》的书写者杨凝式,另一个是明末清初名士王宏撰。此三人的书法成就与地位,堪称中国书史三圣贤,自然,他们也是华阴书史三圣贤。

也许是圣贤光照的结果,也许是这块被汉相张良誉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的风水龙脉相传之缘,当然,也许更多是当代华阴人,特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华阴农民阶层的文化爱好倾向所取,使得书法这种中华文化的精英形态,在这块被世代耕种的田地间不断传播,并为耕种它的人们所崇尚、喜爱,进而参与和创造。

农民自己的书法组织

已年过七旬的任化民是“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主席,这个组织是2004年9月正式成立的。

天黑时才在联谊会副主席王占团和会员杨正恩两人的带领下,穿过五方乡槐芽村一段泥泞巷道来到任化民的家。刚到门前,一位健康、乐观、风趣的老农民热情招呼我们进屋。正是暑热天气,他身着未系上纽扣的白色短袖衫,整个胸膛都露在外面,这就是我慕名来访的任化民。他一边兴奋而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以七十多高龄,一个人当天上午犁了五分地,下午犁了五分地,一边带我们穿过灯光不是很亮的门厅。当我看见过道边一块案板上铺着暗红色的毡子时便问他是不是平常就在这里写字,他连忙挪开旁边的化肥袋,收起摊在案子上的纸张说道:“没事就在这里耍耍。”而当我提出要拍张照片时,他却拉扯着我们直往里屋推。进到里屋,南墙上悬挂着一幅中堂,画的是华山全景,两边的对联是任化民自己的书法作品。任化民看见我们在观赏这组字画,便关掉中堂顶上的日光灯,打开了房间另一头的低度白炽灯,光线顿时暗了许多。任化民说:“这张画是要这样看的。”果真,再欣赏这幅华山图,深山间那种阴郁的气氛便显露出来,华山的气象也显得更加雄峻浑穆。西墙上是他书写的一幅长条屏,仔细看,发现这个条屏是简单粘在一件装裱好的书法条屏画心上的。任化民说,底下那个是过去写的,现在已经看不得了。落座之后,任化民向我们介绍了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的一些情况。

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在2004年9月15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地点是借五方乡电管站的二楼。当年成立时有48名会员,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不到6岁。这个农民书法联谊会,最初是由任化民、杨松柏、马治朝、王占团几个人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发起的,后来有张文英加入。联谊会的组织,由任化民担任主席,其他四人任副主席,再由马治朝兼任秘书长。这个农民书法联谊会之所以以“华山”为名,主要是取“华山脚下”之意,范围并不限于某乡某村,但还是以五方乡的农民为主体。联谊会成立后,规定每月初九为会员雅集时间,地点就在主席任化民家里。最初每次雅集时来的人很多,大家相互切磋书艺。一段时间后,参加的人少了。再后来,联谊会就直接参加华阴市书法家协会的活动,很少再单独搞活动,但这个联谊会的组织仍然存在。

谈到这个问题,主席任化民说,有人说我们的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已经被市书法家协会给“招安”了,实际上没有。当时联谊会成立后每月一次雅集活动。可是这几年,农民迫于生计,出去打工、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一年到头回不了一次家,很多会员也出去打工了,最多过年回来才能见个面,所以平常的活动不好开展。但是有的会员出门在外还是不忘记练字,岭上(村名)有个郭耀峰(音)在外面打工,就经常拿个笔拿个水桶在地上写,在工地上也还抽空拿石头、棍棍在地上写。市上的书协这几年活动搞得很不错,所以我们联谊会也就经常参加市书协的雅集活动,但我们的联谊会还单独存在,并没有解散。他又介绍说,华阴这里还有个渭滨农民书法协会,主要是五合、北社、焦镇几个乡的农民自发组织的,现在的情况和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差不多。华阴市在90年代有个书画协会,后来成立了华阴市书法家协会,是现在在省公安厅工作的遆高亮担任主席,活动搞得不错。没过几年,遆高亮调到省上工作,一时市上的书法活动受些影响。这种情况下,全市各地的群众书法组织便活跃起来,像渭滨农民书法协会,还有我们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再后来,苗席俊接任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协会的活动又活跃起来,开始时每月定期举办活动,后改为每季度一次。他积极联络各地的书法组织,使协会逐步发展壮大,现在的会员已经有一百多人,其中农民占到一半以上。

笔者未曾做过全面调查,不知道在全国范围内是否还有其它以农民命名的书法组织,这样的组织有多少,但作为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以及渭滨农民书法协会,无疑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谈到自古以来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特别是西北地区的中国农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他们能够拿着毛笔写字已经很不错了,更罔谈什么书法,还有什么书法雅集。可是,当代华阴农民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演绎着一个真实的农民与书法、农民与书法雅集的现实故事。谈到组建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的动机时,任化民说,咱农村也有很多人对书法不仅是喜欢,而且喜欢得很。就自己来说,现在对写字已经有些上瘾了,两天不写就觉得手发痒,所以除过农忙时节写不成以外,基本上天天都写字。王占团又补充说,这里的农活季节性强,以前农闲时就是打麻将、耍牌、闲传。当时我们几个人在一块商量,觉得一年到头打麻将也没多大意思,还不如把有书法爱好的人组织起来搞搞活动,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不光能提高书艺,还能充实生活。大家热情很高,就这样一拍即合,事情很快就办成了。结果是,自从联谊会开展活动以后,不光会员不怎么打麻将,村里其他人打麻将的也少了,村风自然比原来好了很多。活动的开展在群众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前来求字的人越来越多,既有农民,也有干部,还有人将孩子送来学习书法。当我们问到是不是现在的农民对书法普遍比较感兴趣,是不是家里都挂字画时,任化民说,当年联谊会成立时他有个讲话,其中有一句说道:我们的字画虽然不是大家的风度,但对于文化层次较低或者不会写字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文化享受,很多农民的家里都挂着我们的字画。当然,现在也不可能每一家都挂我们的字画,要真是那样的话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他还说,成立农民书法联谊会也不仅仅是因为爱好,农民也有自己的文化追求。过去,书法艺术只是少数文人雅士闲情逸致的阳春白雪,但我们这些农民百姓也不能永远停留在下里巴人这一欣赏水平上,我们也要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这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任化民个人的书法创作上,并提出要为他拍几张照片。他把纽扣系了系,又避实就虚,拿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请我们看,其中有一幅自填词《水调歌头·历史悠久的五方》的四条屏,可惜由于当时已近午夜时分,没有来得及将那首词抄录下来,而另一件书法娟秀的草书册则被我拍了照片。任化民还说,他比较欣赏于右任的字,所以学得比较多。临告别之际,我无意间在他的书架上看到一本《怀素自叙帖》,是复印后自己装订的,效果很不好,于是我表示会送一本彩色精印的《怀素自叙帖》给他。

带领我们来的王占团和杨正恩也兴致勃勃地讲述了一些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和任化民书法创作的事迹。这两人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但还算是我们此行所见到的最年轻的两名会员。王占团是五方乡西吴村人,一付高挑身材,的确像是一名篮球健将。现在年近花甲,篮球是不怎么打了,兴趣就都集中到书法上,几年前和任化民一起组织成立了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还担任副主席。他年轻时兴趣就比较广泛,体音美全面发展,除了打篮球,还拉二胡,后来当过村长,干过电工、焊工,开过车,还卖过对联。前些年农闲时爱打麻将,自从迷上写字后,麻将是不打了,有闲时写写字,一用功,有些进步,自己都觉得文化素养提高了,很有乐趣。参加书协的雅集活动,大家相互批评、切磋,不说假话,觉得提高很快。王占团也喜欢于右任,他说自己的祖上都有文化,还出过县长、教师,骨子里好像有爷爷辈的遗传。说到这些,他憨态可掬地笑起来,神情中流露出一种天然的纯朴气色。

杨正恩是秦岭山脚的桃东村人,这几年在国道边开了个门市部,主要经营各种机械配件。那天在门市部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电脑前观看一个基督教讲座。他说自己现在是五方乡一带教会的负责人,平常教会的事情也不少,所以近两年很少参加书协的活动。加上这个门市部还要经营,写字的时间和条件都很有限。我环顾了一下那个摆满货架的门市部,发现在堆放着一些机械部件的柜台上有个青花瓷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其中一只像是刚洗过不久。过道边的一个货架上还摆放着一些书,我翻了翻,其中有几本王羲之的字帖。屋角的墙上还叠在一起挂着几张书法,他说这是自己几年前写的,现在看不得了。以前孩子小,生活压力大,现在孩子大了,过段时间就想把这个门市部关了,再写写字,教会还有很多事情也需要做。杨正恩说,他的父辈信教,现在上帝的旧恩还在这个家庭延续,这几年主要精力用在教会上,还打算把五方乡籍名人的书法收集一些,将来挂在教会那里,也是为五方的书法创作、整理和宣传做一点事,现在这个工作已经开始做了。作为农民,学习书法也没有别的目的,也不光是打发业余时间。人还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所以练习书法还是很有好处的。

一个村级书法小组的文化志趣

不知何时开始,华阴地区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华县莲花寺一富家有长工。某日,有人告诉他说,若看见主家门前石狮眼睛变蓝,便即刻东奔。一日清晨,长工在门前扫地,果见石狮眼睛变蓝,便立刻弃帚东逃。入华阴,抬头回望,见莲花寺南山轰然倒塌,将主家掩埋。他继续东奔,不久思想亲人已不得再见,于是心伤泪落。后来,长工抬头处被称为台头(抬头),落泪处就是今天的敷水(哭水)。

台头村是华阴市敷水镇西边的一个大村,全村共有三千七百多口人。九位华阴市书协会员的数字相对于全村人口数量来说虽不过是个零头的零头,但比例却是全市最高的。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台头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中那座前台(戏台)后室(活动室)的两层小楼,不仅是台头村的会员们进行书法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华阴市书法家协会的活动场所之一。另外,台头村成立了书法小组,隶属于华阴市书法家协会。这个小组的成员不仅闲来自己切磋,而且还曾经举办过免费的书法培训班。

中午过后,在现华阴市书协顾问杨松柏和酷爱书法的敷街村原村长刘振起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台头村。在文化广场的活动室里,刚从华县赶回来的杨村长,还有台头村的张建英等人接待了我们。杨村长向我们介绍到,台头村里并没有什么村办企业,这里的村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维生,和外村一样,现在很多青年人也外出打工。但是台头村村民素质高,很团结,没有什么抽烟、打架斗殴的现象,村风很好。村民们很勤劳,种地之外有许多人购置了挖掘机、收割机什么的,搞点副业,改善生活。村里有早市,能吸引周围村民,带动本村经济。还有一点,台头村历来重视文化,村里办有幼儿园、图书室,新建的文化广场有舞台、球场、健身场、花园等,每天村民来这里跳舞、健身,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这时,我们环顾了一下所在的房间,除了墙壁上挂着十几幅本村书法小组成员的字画,还有一排书柜以外,屋里还有个图书角,排放着一些农村科技以及文化方面的书。房间前后墙上,悬挂着的标语分别写着:“读万卷书,走致富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张建英今年已近七旬,目前是台头村书法小组的组长。他向我们谈到,台头村民中写字的人多,都是杨松柏到市书协后,将大家组织起来参加市书协的活动。台头村书法小组也是在市书协的指导下成立的,现在的成员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各人情况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地道的农民,有的则是退休教师或退休公职人员,但都是在本县本镇工作退休后住在本村的,所以他们有的有退休工资,有的春节时卖点春联赚点钱,但这些人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好书法,愿意投入,都是为了一个精神满足。

书法小组成立初期,还举办过一个培训班,主要是为了培养下一代,让书法能够流传下去。当时村民积极性很高,送孩子来参加培训的人很多,记得屋里都坐不下了,外村的一些孩子也来参加,培训的老师都是书法小组的这些人。这个培训是免费的,笔、墨、纸张等等所有的费用都由村上承担,不光学生不收费,还要给老师一定的报酬。可惜这个培训班就办过几回,主要是受地方、师资等方面的限制,没能坚持办下去。后来,书法小组的会员还到村里的学校讲过书法课,是学校里请过去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书法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村长对教育也很重视,如果那家的娃考上学,村里都会给予奖励。

在谈到书法小组对村民的影响时,张建英介绍说,书法小组在2009年12月曾经举办过一个书画展览,既有书还有画,就是在这个地方,除这间房子外,还有二楼、外面都布置满了,展一个星期,很多村民来看,大家对这个都很有兴趣。台头周围一些村子,像敷南、敷北、横上,会员比较少,各有一两个人,还有些爱好画画的,平常都来台头参加小组的活动。

这时我问,大家平常写字搞雅集活动,有没有搞点展销之类的活动,卖点钱,毕竟写字也是需要经济投入的。张建英说,没有,啥都没有,就是大家相互观摩,相互切磋。各人写字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写的字群众也有评价,有些写得好的,平常村里遇红白喜事就会请他们,他们就义务服务,不收钱。也有村民向他们求字,都是无偿赠送,有的甚至是装裱好了送人。原来裱一件四尺的字要40元,现在涨了价,要60元,所以送一送就送不起了。华山三月十五庙会上,咱们的会员也没有人拿字去卖,倒是人家西安的拉了一车字画,搭了个帐篷,设摊出售,都是装裱好的,30块一件,画还可以,字还是没人要。

张建英在介绍自己的书法时说,他从小学欧体,是上小学时受老师的影响。12岁那年在庙会上看到一本《欧阳询四十八法》字帖,现在再也见不到了,农村这方面的资料还是比较缺的。订了两年《书法报》,光看到林则徐写的字好,其他人的字欣赏不了,主要是个人欣赏能力不行,不但写不了还看不了。 在谈到专业书法家和业余书法家的时候,我们发现张建英的语气中似乎流露着作为农民的业余书法家的自卑感,于是我问他是否认为专业书法家就一定比业余书法家字写得好,他说不见得,但也有很多确实写得好的。

接着,我们随张建英一起来到他的住处,这是一间普通而设置简陋的房子,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字画。正对门的方桌上悬挂着写有“华山”两个行书大字的中堂, 两侧是一对隶书联,都是张建英自己的作品。不一会儿,张建英招呼台头村书法小组的成员陆续到来,多数都是老前辈。他们见面寒暄,既显出熟知的亲和,又彼此间彬彬有礼,颇有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随后,大家为了我们的来访和拍照,又进行了一次既是表演,又不是表演的书法雅集活动,而我们也从这个小小的活动中, 感受到了书法和农民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让人十分感动。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介绍,只能在这里列出他们的名字。参与这次活动的除张建英和杨松柏两人外,还有冯九长、杨志民、刘文忠、杨兴智、杨修文。后来据说,华阴市书法家协会已向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提出申报,计划将台头村命名为“陕西书法村”,以带动农民书法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县级法家协会的使命和追求

杨松柏已年近七旬,年轻人有的称他老杨,但从面相看显得年轻十岁。不久前,他是华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在退下来做顾问。他擅长拉二胡,还担任华阴一个皮影演出团体的艺术指导。从县城接老杨去台头村的路上,他向我们讲述了市书法家协会的一些情况。

这几年,华阴市书法家协会的活动搞得还是不错的,以前每月有一次雅集活动,现在是每季度一次,但下边的各个书法小组或者联谊会的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每月一次,也可以每星期在一块聚会。现在市书协下面大概有五个组织,人数较多的是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和渭滨农民书法协会,再就是台头村书法小组、兴建书法小组、南寨书法小组。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和渭滨农民书法协会原来有自己的独立性,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但近年基本都参加市上的活动,也受市书法家协会的领导,上面有什么作业给大家一发,下边还是要完成的。渭滨农民书法协会人数比较多,包括了华西、北社、五合等移民区的几个乡。其他的三个小组中台头村书法小组人数较多,也基本集中在本村,当然附近几个村里会员比较少,也都纳入到台头书法小组来活动。兴建书法小组主要是兴乐坊和五里营两个村,共有五六个会员,他们也经常搞些活动,但没有像台头村那样办过培养下一代的培训班。南边的南寨、岭上、台峪、仙峪几个村也有一个小组。这些小组都受市书协的领导,如果哪天几点钟有活动,市书协秘书长就通知各小组的组长,各组长再通知给组员,大家到时候就来了。上个月市书协举办的雅集活动,就是在台头村里搞的。这次书协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9月份的活动是举办一个临帖大赛,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加强大家写字的基本功,鼓励大家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他又说,咱们好多会员写字也不容易,写字是既要有闲还要有钱,现在这笔墨纸张都比较贵,一张宣纸都要一块多钱,有时候一副字写了五六遍、六七遍都不满意,好不容易觉得有一张差不多了,结果一顿饭的工夫又看不上眼了,大家平常还都是很认真,对自己的要求还都比较严。现在农民爱好书法的越来越多,有的不管识不识字,都叫你给他写幅字挂在家里,别人看了觉得像个书香门第,心里就挺满足的。

从台头村返回的路上,我们联系了华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苗席俊,第二天在县城见到了他。苗席俊今年不到四十岁,论年龄属于青年书法家,但在很多老年会员中间有良好口碑,就像已年过七旬的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主席任化民所说的:苗席俊是字好人也好。见到苗席俊,果然端庄文雅。他不是农民,是国家公务员,现在还兼任渭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可他所领导的华阴市书法家协会,多半会员却都是农民。他说,现在华阴群众的书法热情很高。书协这几年组织会员雅集活动,每个季度一次,大家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也经常请专家来讲讲课,进行现场指导,以对大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欣赏水平,从理论上提高素养。活动需要经费,有不少人出来赞助。协会副主席顾详明在秦岭电厂工作,曾经自己拿出三万元为市书协办过一个展览,很多人心里过意不去,就以行礼的方式赞助了一万多。现在华阴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有一百五十多人,多半是农民。市书协会员中,主要是教育系统一摊,公安系统一摊,再就是农民这一摊。农村的书法组织,比如以五方为中心的华山农民书法联谊会、以移民区乡镇为中心的渭滨农民书法协会都组织得不错,市书协也将他们作为分会对待。台头村的书法小组搞得很不错,5月份甘肃省的专家来台头村采风,省上专家陪同,当时现场互动,气氛热烈,省上专家当即建议将台头村定为“省级书法村”,市书协已经向省书协报了材料。加上其他几个村级书法小组,这几个农村的书法组织基本上覆盖了华阴市的中西部地区。现在就是县城以东的地区,农村的书法活动还没有完全组织起来。

我的农民生活 篇3

1968年,我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到老家江苏省如皋县参加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后,再分配到江苏省重点中学如皋中学,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到了1975年,因为在教学等方面表现突出,我已经是学校和工宣队任命的初中分部的负责人。也就是在这一年的5月19日,我上山下乡回到了老家——江苏省如皋县马塘公社一大队,当了4年没有拿到工资、拿到工分的村官——生产队长。其中的酸甜苦辣、是非曲直真是一言难尽。

一、被学生家长“激将”

当时,每一届高中毕业生都要上山下乡,初中毕业生不能上高中的也要被动员上山下乡。连续几年,我代表学校参加街道居委会对学生和家长做动员工作。记得一次,一位家长在夜里的一点多钟,突然向我和班主任等人“发难”说:“你们这些做老师的,年年动员自己教的学生上山下乡,你们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带头上山下乡?”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愣住了,居委会的同志们一时间也哑了火。

这位家长的话对我的刺激很大。是啊,自己天天用董加耕、邢燕子的模范事迹来动员自己的学生上山下乡,为什么自己就不能以身作则,来个身教重于言教呢?

当时全国的工农兵大学生,先后有几百人给毛主席发致敬电,要求上山下乡,获得批准。我们江苏省的钟志民,一个老革命的后代,工农兵大学毕业后也带头上山下乡了。南通市有两位刚刚退伍的解放军,打报告要求到西藏去当农民,也获得了南通地委的批准。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向学校领导打了上山下乡当农民的申请报告。几经反复曲折,经地、县两级批准,我回到了老家,发誓要和董加耕、邢燕子一样,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二、棉花密植失败了

当时,马塘公社一大队四生产队29户人家,128口人,131亩地,生产队队长是我的弟弟。多年来,全队每年人均口粮350斤左右,一个劳动日的报酬不到0.2元,年终没有一家能分到现金,“一天忙到晚,抵不上一只鸡屁股”。劳动工具就是钉耙、锄头、扁担、镰刀。

更可怕的是,当时的农业生产由全县统一计划,公社统一指挥,一刀切。特别是棉花生产,全县几乎统一指挥到每一天。马塘公社党委书记是“造反”上来的,三天两头在大喇叭里指挥生产:“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大打一场棉花施肥除草的人民战争!”他在大、小队全体干部大会上算细账:每亩单株6500株以上,每株结6个棉桃,每亩将结40000多个桃子,平均400个桃子一斤皮棉,每亩皮棉就一定超过100斤了!账算完了,他拍着桌子大喊大叫:“谁敢达不到6500株,是党员的开除党籍!不是党员的撤职查办!”

我回乡当了农民之后,和弟弟一起参加大队、公社的生产队长会,也和大队书记一起到公社、县里参加大队书记会(当时我还不是共产党员),也算是个生产队长吧。

第一年,我不敢违背公社密植的命令。在带领乡亲育苗培苗时,有两位大嫂碰断了几棵棉花苗,还被我扣过工分。虽然我们精心培管,棉花结的却是银杏果一样的小桃子,伏桃全部因为密不透风而烂掉了。到年底,每亩皮棉单产只增加不到10斤,而且大都是棉株顶部结的秋桃和晚秋桃,皮棉等级不高。我在棉花田里观察,发现凡是被碰断了棉花苗、不得已变成疏植的地方,伏桃、早秋桃反而结得大而且多!

三、跳进了沼气池

1975年9月中旬,我遇到了最严峻的考验。一家7口人,口粮接不上了。刚回乡时,我爱人多年节省,家里还余下了100多斤口粮。我回乡后,如皋县能源办公室杨朝凤主任给我无偿调配了一个沼气池的建筑材料,支持我在家乡带头推广沼气能源,促进秸秆还田。这样的大好事我当然求之不得。但是我请的几位泥瓦匠没有经验,施工半个多月,用光了县能源办公室配给我的砖头、水泥、黄沙等材料,吃光了我家的口粮、存粮,勉强完工上了料,产出的不是沼气而是臭气。不少人来我家看产不出沼气的“‘糟’气池”,摇摇头议论纷纷。我爱人更是受不了,成天拉着脸。

无奈之下,我到磨头镇买了100 斤红薯,一家人对付了一个多星期。重阳节那天,大女儿过10岁生日,家里没有钱买菜,锅里没有一粒米,只好挑选了10个比乒乓球大一点的小红薯,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3个孩子饿得小脸都发了黄。

没几天,另一个惊人的消息给了我一个致命的打击:曾经和我一起坐在欢送大会主席台上的王曙华,下乡后,因为与插队所在地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紧张,一时想不开,吃了大量安眠药,虽经抢救活了过来,人却痴呆了!

一次,爱人又和我争吵,说队里再借不到粮,几个孩子和老人怎么办,这日子看你怎么过!面对现实的严酷、梦想的破灭,我一时想不开,揭开沼气池盖,跳进了两米五深的池子里,心想,我也死吧,死了,一切就都解脱了!是我的弟弟和闻声赶来的乡亲把我拉了上来。天黑了,人们走了,灯熄了,黑暗中,我和爱人抱在一起,哽咽抽泣,一夜无眠。

我不止一百次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不离不弃的好伴侣,是夫妻俩相濡以沫、相互支持,才挺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

沼气池经过我自己反复修抹、不断完善,终于产出了沼气。它除了满足我一家的做饭点灯之外,还能帮邻居烧开水,成了如皋县的6个样板沼气池之一。在那些个防震的日子里,高挂在树上的彻夜不息的沼气灯,还一度成了全队乡亲们的安全信号灯。如皋县能源办公室沼气推广简报第6期介绍了我修建沼气池的经验,召集48个公社的沼气池建造师傅办培训班,由我这个大学生给大家示范表演建池操作全程。沼气池也终于在如皋县农村推广开了。

四、终于翻了身

第二年春,我雇了两部拖拉机,把社员拉到江苏省棉花栽培先进单位——靖江县金星公社金星大队,参观他们的棉花营养钵栽培。他们的稀植、大肥、大水、深沟(排水)的成功经验开了我的窍。我又到南通市棉花科研所去请教专家。他们知道了我回家乡当农民栽种棉花的情况后,慷慨地把在试验田刚刚试验成功的通棉25号棉花籽赠送给我。我回到生产队也搞营养钵薄膜育苗移栽。10亩试验田每亩3000株,其他29亩,每亩单株4000株。还好,因为我是县里特别关照的“人物”,我们公社的那位书记,虽然在背后骂我“没头尾”,给他“添乱”,但总算没有强迫我补足到6500株。

苦没有白吃,我们生产队的39亩棉花获得特大丰收,每亩单产皮棉达到149.5斤,在全县东部近30个公社夺魁。那10亩试验田皮棉单产超过了200斤。南通市、如皋县两级棉花科研所的专家到我们的生产队考察调研,全县东部地区公社所有的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到我们生产队参观学习。还是那位公社党委书记,喜滋滋地忙前忙后、指挥介绍,声音仍然和他在大会上喝令密植时同样洪亮。

这一年年底,如皋县农业学大寨大会上,我又戴着大红花,作为大会主席团成员,登上了主席台。可这一次不是因为大学生当了农民,而是因为我们生产队同样是129亩的地,粮食和棉花的每亩单产和总产竟然一下子都翻了一番,成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农业学大寨的模范典型,捧到了带玻璃镜框的大奖状。这一带镜框的大奖状至今仍然保存在我南马塘老家堂屋的米柜上。

这一年,在我和弟弟两人的带领下,生产队的粮食每亩单产也达到了1700多斤。年终分配,每个劳动日超过0.50元,人均口粮达到490多斤。我的三伯父家,破天荒第一次捧回家300多元现金。全队还清了信用社的陈年欠款,年终分配后,生产队存折上还破天荒地有了1000多元的存款。最让全队父老乡亲津津乐道的是因为棉花特大丰收,棉籽比往年多了1倍,其他生产队用2斤棉籽换我们队1斤新品种棉籽。我带人把留种后多余的棉籽运到海安油厂,换回1000多斤棉籽食用油。一时间,我们队家家户户都用大桶或小缸储存食油。

五、回到学校

农闲时间,我和弟弟带领父老乡亲,用抽水机冲涮生产队最北端挑司马港留下的积土,填沟造地。

经过连续3年的艰苦奋斗,我们队的所有废沟废河终于全部被填平,全队一下子增加了14亩良田。

1979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退潮。当年5月,服从中共南通市委决定,我重新回到了离别4年的学校。

农民谚语精选 篇4

2、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3、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4、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5、稻田铺上三层秆,赛过猪油碗。

6、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7、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

8、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9、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耢下才家转。

10、春天栽树要早,夏天灭虫要了。

11、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12、塘泥上了田,要管两三年。

13、地靠人来养,苗靠粪来长。

14、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15、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16、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17、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8、种子不纯,坑死活人。

19、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20、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21、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22、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23、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24、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25、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26、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27、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

28、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29、一粒杂谷不算少,再过三年挑不了。

30、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31、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32、白露看花,秋后看稻。

33、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34、立夏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于生活的谚语 篇5

1、病从口入

2、久病成良医。

3、药补不如食补。

4、有钱难买老来瘦。

5、一艺不通一世穷。

6、十里无医不可居。

7、笑一笑,十年少。

8、三分医,七分防。

9、冬吃萝卜,夏吃姜。

10、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11、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12、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13、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14、不怕无能,只怕无恒。

15、讳疾忌医,难求良药。

16、小水不防,大水难挡。

17、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18、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19、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20、好人健康,恶人命短。

21、吃饭不言,睡觉不语。

22、财多祸身,欲多伤神。

23、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24、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25、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26、日发千言,不劳自伤。

27、饭吃八成饱,到老胃口好。

28、萝卜就开茶,饿掉大夫牙。

29、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30、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1、饭后散散步,不用进药铺。

32、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33、病好不谢医,天下无人医。

34、一天一个果,疾病远离我。

35、人在苦中炼,刀在石上磨。

36、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37、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38、一日三大笑,有病也会好。

39、脑子不怕用,身子不怕动。

40、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41、人到四十五,还是出山虎。

42、从小爱劳动,老来药不用。

43、严冬识贞木,三九见功夫。

44、饮食贵有节,锻炼贵有恒。

45、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46、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47、一片磨子当场“锻”(断)。

48、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

49、刀不磨要生锈,水不流要发臭。

50、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51、一只刺捕(昆虫名)害一镬羹。

52、美食不可尽用,贪吃使人生病。

53、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54、不要看红灯花轿,要看老来收梢。

55、手脚勤快样样有,好吃懒做样样无。

56、公鸡斗,头对头;夫妻吵,勿记仇。

57、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58、一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59、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

60、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61、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62、吃罢中饭睡一觉,健健康康活到老。

63、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64、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65、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66、不吸烟,不吃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67、什么都缺别缺钱,什么都有别有病。

68、坐要正,站挺胸,走起路来脚生风。

69、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70、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71、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72、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73、不吃苦,不赚钱,坐吃三年海也干。

74、一千银子坐吃两年半,坐吃山空海也干。

75、一口吃不完一只饼,一锹掘不出一口井。

76、话多劳神、食多伤胃,忧多伤脾、气大伤身。

77、力是活财,用脱了再来,三天早起当一工,三个黄昏抵半工。

与生活的谚语 篇6

2、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3、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4、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5、凡事多长心眼。

6、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7、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8、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9、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伏契克

10、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时间可以冲淡一切;这个世界上,也有真正的爱情,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11、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2、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13、空虚无聊的时候就读书,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计划。

14、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罗兰

15、不要自作聪明。

16、不要太依赖朋友,人性基本都有恶的一面。

17、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18、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19、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承担其带来的责任。

20、有时要学会听取身边人的意见,更多时候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21、人就是孤独的,缓解它带来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静的接受它。

22、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23、一个人的特色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不要勉强自己去学别人,而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但自己觉得快乐,对社会人群也更容易有真正的贡献。--罗兰

24、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25、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26、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27、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28、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29、开朗的性格不仅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围的人们,使他们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罗兰

30、如果你想要一把弹弓,我希望你父亲能教你怎样自己做一把,而不是为你买一把现成的。我还希望你能学会挖泥巴和读书;而在你学会使用电脑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加减法的心算。

31、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32、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33、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

3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35、当我偶尔对人生失望,对自己过分关心的时候,我也会沮丧,也会悄悄的怨几句老天爷,可是一想起自己已经有的一切,便马上纠正自己的心情,不再怨叹,高高兴兴的活下去。不但如此,我也喜欢把快乐当成一种传染病,每天将它感染给我所接触的社会和人群。

36、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37、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38、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赞美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美好。

39、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40、看清楚了,不一定要说出来,有时,假装糊涂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41、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42、不要想着依靠别人,要有目标有追求,这与年龄无关。

43、多看书,看好书。

4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45、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46、忘记过去才能有新的开始。

47、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48、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生活格言《生活格言》

49、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50、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51、想得到一样一定会失去另一件东西。

52、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但要相信真诚的爱情,对爱情永远怀有单纯的向往。

53、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

54、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55、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56、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57、这个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体健康,很重要。

58、可以不美丽,可以不可爱,可以不温柔,但是一定要诚实和善良。

59、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60、少吃点,吃好的。

61、社会是有等级的,很多事不公平。别抱怨,因为没有用。

6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63、别低估任何人,

64、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65、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66、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不能理解这些道理,但听听也是好的。

67、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够了解什么是兄长传下来的旧衣服,自制的冰淇淋,以及吃剩的肉糕。我真的希望。

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篇7

在我国,农民工的群体极大,而且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并不对等,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这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且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及精神困境在不断的报道出来。

马斯洛人本哲学中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其中精神需求建立在物质需求之上,当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则他们会追求一定的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又包含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音乐作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农民工的社交需求,属于相对比较低层面的需求,但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农民工的音乐生活并不乐观,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文章依次为切入点,通过数据更加直观的展示农民工音乐生活的现状及发展。

二、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方式,对农民工音乐生活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的方案设计

本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题与填空题,考虑到大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本调查搭配访谈调查,辅助调查的方式。在选择题中设置了五个问题,其中4个单项选择,1个双向选择;判断题则根据其现状设置了6个不同问题;填空题采用从简的方式,只设置了三个。本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中的资源获取、音乐类型、音乐接受范围等问题,样本选择在流动性较大的北京市某城区。因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相对比较规范,调查容易展开,且调查的数据更具备代表性与针对性。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257份,其中有效问卷205份,主要针对北京的流水线工人、服务生、营业员、临时工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问卷进行仔细分析,同时结合一定的访谈记录,总结出农民工音乐生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笔者下面将进行一一分析。

其一,音乐占据了农民工重要的生活,但是其音乐活动形式有限,活动单一,效果有限。通过调查发现,音乐在农民工业余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有着听歌习惯的农民工高达96%,但是他们很少参见实体的音乐活动,经常参与的只有34%左右,而偶尔参与的占到了68%。访谈中,农民工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途径有广场舞与KTV两种,其中广场舞门槛低,参与度高,而KTV消费水平过高,大部分农民工参与性不强,而音乐会、文艺汇演这种只有在一些大型的工厂中的特定节日中才会出现,参与性更是少之又少。除了以上音乐形式的活动外,大部分农民工依靠麻将、打牌、听歌或者看书消磨个人时间,少量农民工有个人电脑。另外,80-90后农民工一般主要从网吧获得音乐的熏陶。

其二,音乐的种类上,农民工接触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流行歌曲与网络歌曲,其他音乐资源明显匮乏。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接触到流行音乐,而谈到其他音乐形式,他们一般不理解,而有些农民工喜欢乐器,但是因财政拮据,根本无法真正接触到乐器。另外,针对一些交响曲或者民族音乐,大部分农民工表现出的是毫无兴趣,他们甚至听不懂歌曲在唱什么。他们选择歌曲的唯一衡量标准便是共鸣,以为问及他们为什么喜欢流行歌曲时,大部分回答是“很喜欢歌词”,或者“感觉写的就是自己”。

其三,音乐的获取途径单一,音乐欣赏设备简陋。在农民工音乐获取中,手机与电脑是主要设备,特别是当今智能手机的盛行,几乎大部分年轻的农民工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而手机上一般都安装听歌软件,这给他们听音乐提供了便利,但是也局限了他们获取音乐的途径。而在音乐的听取设备上,他们大部分是通过耳机听取音乐,或者直接用手机扩音器,总体上来说,他们听取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

第四,虽然音乐占据了农民工大部分精神生活,但是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差距很大。大部分农民工肯定了音乐在他们生活中地位,但是这种决定地位产生的理由差别很大,其中娱乐、交流与时尚占据了主体,其他理由层出不穷。当然,这也验证了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多样性。

第五,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喜欢流行音乐,其中网络歌曲为主体。问卷调查最后一项是对其喜欢的歌手及歌曲的统计,其中大部分是网络歌曲,而凤凰传奇成为了其最喜欢的歌手,有180人填写,高达62票。网络歌曲占据了农民工音乐的半壁江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农民工更喜欢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且其获取音乐的途径有限。

(三)调查及审视

笔者曾经也是农村人,有一些亲戚、朋友扎根农村,在经济的大潮中,有一批亲朋好友来到城市,他们也给笔者提供了除了单纯数据调查外的一手资料,因此笔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历与以上数据进行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及笔者的亲身接触,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上没有能力去高档区域消费,特别是KTV,会所等,但是在业余生活中,他们一般与音乐经常打交道,同时也会刻意的收听一些歌曲,但是这些以网络歌曲为主。另外,他们一般听歌是为了消磨时间,而不是为了追求音乐,因此听歌中并非专心听歌;在歌曲的获取上,他们大部分是请人下载,或者自己下载的方式,也有些工友之间相互传送音乐;在收听方式上,一般是通过手机听歌,有些也会购买收音机听电台,当然也有部分工友会购买相对更加专业的MP4等设备听歌。

通过调查分析还发现,虽然农民工已经将音乐作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去听音乐,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消灭时间,或者仅仅是为了休息或者时尚,这他们的业余时间,音乐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是对他们匮乏精神生活的一定程度的补充,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因此农民工的音乐生活仅仅是停留在基本需求层面,对他们的精神生活改善帮助不大,亟需专业的音乐指导与培训。

三、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工的待遇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于音乐的获取途径、收听范围、普及范围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农民工音乐生活仅仅停留在消磨时间与追求时尚的基础层面,还需要社会的广泛引导与改善。

摘要:音乐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基于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以物质生活为主要奋斗目标,闲暇中也会参与一些社会文化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文章以我国典型城市为例,分析我国农民工音乐生活的整体现状。

关键词:农民工,音乐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蔡志龙.《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的思考》.载《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苏琴琴.《网络歌曲文化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让农民的生活环境像市民 篇8

武冈市,一个典型丘陵地带的农业县级市成功探索出了农民集中建房节约集约用地模式,让农民的生活环境像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010年6月24日,国土资源部将武冈市确定为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115个试点单位之一。

这给新农村建设新的思路和启迪,也给国土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制约因素

武冈市实行农村集中成片建房,其实是为形势所逼。

因为近年来,武冈市农民建房的要求越来越旺,建房用地管理随即成为国土资源部门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工作,但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武冈市村民建房一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建房用地指标与农民建房用地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多年来武冈市农村农民建房用地指标每年为45亩,其中耕地为30亩,仅够150户农民建房。

事实上,综合考虑社会发展、房屋使用年限、人口增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等各项因素及对全市历年用地情况分析,全市农民建房每年应在4000~5000户之间,其中需新占用土地建房的在1000户~1500户之间,需要新占土地200~300亩(还不包含因建房而受到影响的土地)。

农村建房的实际需求远大于政策指标限制,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许多农民违法违规建房,政府对此难以调控和规范。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在选址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布局分散凌乱,既严重浪费土地,又破坏了耕地。法律政策不配套对农民建房选址有一定的诱导。《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建房应充分利用宅基地、空闲地、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垦相应耕地或缴纳开垦费。

但现行相关政策为减轻农民负担,不主张直接向农民个人收取开垦费,个人无法补充耕地的也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补充。这导致农民建房大量选址在交通较方便、投入较少的耕地上,很少有人选择工程投入大的荒山荒坡、空闲地。

三种模式

要打破制约因素,走出农村建房困境,武冈市国土资源局通过调查摸底选择试点村的办法,采取了多种方式同时进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疏和堵两种思路。

堵就是对农民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用地坚决予以制止。

武冈市国土资源局曾专门下文冻结单门独院选址及主要公路沿线的零星用地,从政策上进行约束,引导村民在集中成片点上建房。

同时,加强动态巡查,对违法用地行为实行“露头即打、动工就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疏就是制订政策,编修规划,宣传造势,逐步把农民杂乱无序的选址建房,引导到集中成片建房点建房,使全市农民建房用地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006年6月武冈市结合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制订了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专题规划。

全市每个村按“无地灾隐患、占用耕地少、相对集中、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选定2~4个集中成片建房点,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武冈市形成了3种农村集中成片建房模式。

一是集中成片建新村。在各村选定新村点进行权属调配和“三通(五通、七通)一平”等开发,再统一向本村村民提供用地。建房农民对原宅基地进行腾退,由政府统一开垦为耕地或做为新的村庄建设点。

二是内部整治建新村。结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对现有村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治,进行中心村建设,节余的建设用地开垦为耕地,邓元泰镇渡头桥村就是这种模式。

三是整体搬迁建新村。主要是将零星村庄、地质灾害频发村庄、矿山采空区村庄等整体拆除搬迁到新选的村庄点,原村庄开垦为耕地,比如荆竹镇谢必村、秦桥乡创新村等因山体滑坡全部整体搬迁进了政府建设的新村中。

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

在2010年的国家卫法检查中,武冈市违法占地面积仅 8.49亩。

任重道远

10年来,武冈市在 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 100余村实施了 102个集中成片建房点,共安排了符合建房条件的 3179户农民建房。

集约用地集中建房能够得到成功实施,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这是有着深刻因素的。

首先是建立了 “市、乡、村、组”四级联动运行机制,实行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其次是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问责制度。

再次是国土资源部、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对武冈市的指导到位。定期将国土资源部的创建工作动态、创建最新精神及时下发武冈市创建办,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及时下发到该市,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还通过专用电子邮箱与武冈市创建办联系,对创建工作答疑解惑,了解创建工作进展,实时指导创建工作,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冷宏志副司长一行专门到武冈市调研指导创建工作,为该市创建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极大地促进了创建工作。

不过,他们也走过一些弯路。

2001年最初实施建房点时,因组织不当,在未进行实地调查和征求农民意愿的情形下就冒然推进,没有堵住零星建房,也未能统一建筑风格,引致群众的抵触情绪,使工作陷入了两难境地。

因此,“武冈模式 ”还需继续探索完善,才能够保持可持续效应。

还有就是,武冈市国土资源局打造的集中成片建房点基本上没占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补贴资金, 集中成片建房点的收费大部分是以出让金的名义收取,除了用于建房点“三通一平 ”的基础设施外,剩余的作为财政收益,调剂到全市的其他新农村建设点。这种收费方式农民愿意接受,但跟现行法律政策还有所冲突。

形容感悟生活的谚语 篇9

形容生活谚语语录

1.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2.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3.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4.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5.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

6.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7.买卖不成仁义在。

8.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

9.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

10.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

11.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12.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13.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赢一步。

14.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15.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16.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17.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18.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19.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20.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形容生活谚语短句

1.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4.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

5.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6.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7.生活中常见的谚语第二部分

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9.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10.宁失一事,不失一时。

11.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

12.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13.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14.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痛处。

15.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16.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17.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

18.吃菜吃心,听话听音。

1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0.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21.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22.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形容生活谚语说说

1.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

2.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3.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

4.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5.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6.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7.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8.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9.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10.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11.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12.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13.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14.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15.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16.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17.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形容生活谚语文案

1、【只要人齐心,黄土变成金。】

2、【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

3、【一日舞几舞,活到九十五。】

4、【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5、【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经典语录】

6、【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7、【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8、【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9、【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

10、【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11、【冻的是闲人,饿的是馋人。】

12、【叫唤的雀儿不长肉。语录大全网】

13、【能吃甜桃一口,不吃烂杏—筐。】

14、【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15、【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16、【夏至冬风摇,麦子坐水牢。】

17、【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18、【喝酒喝厚了,赌博赌薄了。】

19、【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20、【蚂蚁搬家蛇过道,出门小心挨雨泡。】

上一篇:童装市场分析报告下一篇:只要有爱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