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林业信息化

2024-10-18

智慧林业信息化(通用10篇)

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1

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解决方案

1.方案综述

森林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态资源,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一旦大规模发生,会将多年的绿化成果毁于一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

森林火灾的许多不良后果还没法用数字严格计算。

比如,土壤侵蚀、燃烧物质造成的大气、水污染。

火灾产生的烟雾对全球大气系统有明显的负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糖类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破坏。

如何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森林火灾、林业病虫害等灾害对森林生态进行更好的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近年来,在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防护方面,林业局及相关部门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和少数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下,建设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更是迫在眉睫。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保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需从体制上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防病虫害长效机制,更需运用技术手段切实提高依法治林、科学管林、预警响应、应急

处置和基础保障等森林智慧管理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积极扑救发生的森林灾害,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方案组成

本方案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遥感观测、通讯技术、林政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定位技术等众多学科、理论、前沿科技于一体,旨在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林业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目标。

系统构架图

本方案由前端采集设备——GAKES 工业级北斗智能手持终端、捷可视车辆位置管理智能终端、捷可视双波段远距离热成像摄像机、捷可视 ZigBee 温湿度传感器和监控中心的应用软件平台——捷可视自主研发的监控管理平台和应急指挥系统组成。

3.方案宗旨

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解决方案旨在实现:

1)

当护林人员巡检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潜在病虫害或森林火灾现象发生时,可即时通过 GAKES 卫星定位手持智能终端对潜在病虫害局部进行拍照、描述并实时上传至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后,系统能够在监控大屏自动弹出该条信息内容,并实现声光报警提,同时通过上传的经纬度信息自动识别林场位置。

2)

当视频监控画面中出现烟雾、明火或其它火灾隐患现象时,系统自动识别林场位置等相关信息,监控中心大屏自动弹出该画面,实现声光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做出判断后进行处理。

3)

当布放于森林中的智能自动探测设备监测到有温度、湿度、烟感等参数有较大变化时,系统可按预先设定的参数数值实现黄色、红色预警提醒,出现预警提醒时,监控中心大屏自动弹出相应位置林区的相关资料,并提醒值班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处理。

4)

当指挥中心收到国家林业局、上级主管部门或护林员、周围群众等监测或观察到的火灾警情通报时,系统能根据通报人员提供的经纬度信息或其它位置信息讯速检索到火灾警情的具体位置,并通过调度管理子系统进行指挥调度。

5)

系统可实现省、市、县、站、人五位一体的联动分级管理,上级主管部门可越级调看下属各级辖属部门的视频监控状态,人员工作状态等。

上下级指挥中心间可实现远程电视电话会议、指挥、调度。

4.方案功能介绍

智慧林业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功能全景图

1)

视频联网联控、分级指挥调度

本方案能实现全省范围内所有林业站点资源和视频的统一监控,并与省林业厅其它系统互联,同时可根据需要将所辖视频资源共享给地区或国家林业部门。

并根据林业实际管理工作需要,系统设计为省、市、县三层平台,采取自下而上逐层汇接的方式构成树形网络分层智慧管理架构。

2)

林业病虫害预警、生物多样性检测

本方案中的 GAKES 森林病虫害预警管理系统以巡查、巡防为主要切入点,建立了一套即时发现即时上报,即时上报即时预警,即时预警即时处理的信息化电子管理平台,旨在及时进行调查采样并实时监控,把森林病虫害消灭于萌芽状态。

3)

烟火自动探测识别、监控室声光报警

当画面中有烟、火等森林火灾迹像发生时,烟感测温智能摄像机会自动捕捉火灾迹像画面,并通过后台软件自动将该画面自动在监控大屏上弹出,同时引发声光报警器工作,提醒值班人员做出判断后进行处理。

4)

火点精确定位、林地查询分析

警情发生,通过卫星遥感观测的经纬度数据进行搜索定位,借助模糊查询及视频监控来进行火点准确定位,可自动探测出远距离火焰、车辆、人员等林地热源目标,及时分析,实时告警。

5)

森林档案录入、实现动态管理

本方案将森林档案管理纳入预警管理平台,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统一的森林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便于有针对性预防和警情发生,自动形成历史记录,便于实时管理。

6)

巡检及作业车辆定位调度管理

为巡检防火和作业车辆安装捷可视车辆位置服务智能终端,随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

.7)

护林人员定位管理,定位考勤

我们采用公司产品 GAKES 工业级卫星定位手持智能终端进行考勤。

位置信息会实时上传到中心,系统可以计算出护林人员是否在指定时间出现在预设位置。

监控中心可以设定考勤指定时间点段,地理坐标范围。

8)

消防设施管理,定期维修保养

系统采用先进的 RFID 技术,有效、准确、快速的对进出物资进行信息自动识别、采集、记录、上传、查询、统计,从而建立起森林防火消防设施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9)

综合治安管理、案件事件管理

本方案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森林预警综合管理体系,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案件管理模式。

10)

灾后评估、统计分析报表

本系统可以阶段性地按地市、按林区、按单位、按车辆、按人员等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工作统计、育林工作统计、森林火灾警情统计、森林病虫害记录统计、警情处置统计等进行报表统计。

5.关键技术

1)

火点精确定位

利用基于 GIS 定位技术,在收到上级通报的灾情经纬度信息后,输入系统即可查询到灾情详细地理位置和受灾林业档案,并查看该地区监控视频; 另外,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或自动探测设备探测到火灾隐情后能精确测算火点的经纬度和海拨高度,并在地图上予以标注。

2)

烟火智能识别并自动报警

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和双波段远距离热成像摄像机等先进设备,不漏掉任何一处火灾隐患,彻底将火灾消除在“萌芽”状态; 前端设备自动探测到火灾隐患后,监控室将自动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尽快采取措施。

3)

人员定位考勤管理

智慧林业重在将先进技术与人的力量进行有机结合。

林业管理中,护林员的角色仍然是重中之重,本方案运用卫星定位技术、GIS、物联网、3G 无线传输等前沿技术结合科学的管理思想设计的对人的管理是本方案的亮点。

6.核心产品

1)

捷可视北斗智能手持终端

该设备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集智能手机、手持定位机、移动单兵、对讲机功能、RFID 读写器等设备于一身的移动物联网智能手持终端。

该设备可用于案件拍照、录音、文字警情上报; 语音通话、群组对讲、多方通讯、短信调度; 精准定位; 一键呼救; RFID 射频识别等功能。)

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利用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捷可视温湿度传感器和 ZigBee 无线传输网络,不会影响森林内部的正常运转,不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息,是一种有效又无害的检测方式。

3)

双波段远距离热成像摄像机

长焦高清镜头+可见光高清彩转黑摄像机+大口径非制冷热成像摄像机+重载 360 度全方位耐低温特种云台可自动探测出远距离火焰、车辆、人员等热源目标,实时告警。

实现 2km—10km 以上昼夜全天时视频监控。

4)

捷可视车辆位置管理智能终端

*

位置信息采集;

*

接打电话;

*

收发短信;

*

短报文;

*

TTS 语音转换;

*

一键报警;

*

群组对讲;

*

远程断油断电。

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2

当年,一部《林海雪原》让海林这个林海茫茫的小城闻名全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颗教育之星熠熠生辉———这就是素有“森工基础教育第一校”美誉的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走进学校,正赶上学校课间操,学生在操场跑步,伴随整齐步伐的,还有嘹亮的口号。学生们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深深感染了记者。

在布局简单、格调淡雅的校长办公室里,有人正在向郭春生汇报工作,这也正好给了记者从一旁感受郭校长工作状态的机会,只见他认真聆听汇报,时而颔首,时而蹙眉,时而询问,沉静儒雅的风度一览无余……

面对记者的采访,郭春生一再地说:“你们真不该采访我,成绩属于逝去的老校长,辛苦的则是现在的老师们,媒体真应该多宣传宣传他们。”教育人的无私奉献与礼让,虽不能说是这个社会独有的,但一定是最真诚真挚真心的。每一次采访,记者都会被这种教育人真诚真挚真心的肺腑之言所感染,这就是教育人的魅力,更是中国教育的魅力。

说起学校,郭春生像打开了话匣子,学校的一切,就仿佛印在他的心中。从历史沿革到发展规划,从兢兢业业的教师到刻苦学习的学生,他如数家珍。

“这是一所曾经濒临倒闭的学校”

“这是一所曾经濒临倒闭的学校。”郭春生对学校的介绍竟是从这样一句话开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当时森工企业的经济危困,系统内的学校也岌岌可危,教师发不出工资,优秀教师纷纷流失,学生也大量转走,学校到了倒闭的边缘。为了挽救学校,1997年,当年的老校长崔国胜带领学校的领导们开始实施“名师战略”,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当时,作为副校长的郭春生兢兢业业地工作,用辛劳感染教师,用真情温暖教师,所有的教师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在逆境中迎风而行。3年之后,那一届的176名考生,有130多人考上专科及以上院校,这在当时的海林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林业局1中这所濒临倒闭的学校终于靠全校师生的共同坚持站了起来。

2003年8月,郭春生调任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校长。2005年9月,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专家型校长、时任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校长的崔国胜同志不幸因病去逝,郭春生同志临危受命,又被调回到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任校长,他回到了他为之奋斗过的学校,也接过了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在这片他热爱的校园里,郭春生每天以校为家,在学校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生活时间。每天工作15小时左右,教职工还没来,他已早早来到了学校。教职工都已下班,而他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常常在别人休息时,他还是坚定地守护着自己掌舵的学校———这就是郭春生的工作状态,这正应了老师们对郭春生的评价:“郭校长星期日不一定休息,星期六一定不休息。”休息这个词他是没有概念的,他每天在学校工作期间要巡视全校6次以上,每天在校行程近10公里,爬的楼梯相当于一座80层高的大厦。他每天听课2节以上,每月达45节以上,大大超过上级规定。他每天接待家长、教师和学生达25人次以上,交流、安抚和教育经常使他口干舌燥,经常为了某个学生的教育急得口舌生疮,也经常为了教师的某个困难而废寝忘食。他细心管理着学校,由于在校生高达3 000多人,而学校厕所不足,为了解决学生入厕难,他想尽了办法,最后通过实行初高中错时上下课解决了这一困扰学校近9年的难题。他严管支出,大力开展节水节电节纸活动。虽然每年仅能在1 000多万元的所有支出中节省区区20万元,只占2%,但他这种管校如管家的思想既教育了教师,又成了学校的一种德育资源。他常说:“要做就做最好。”这既出自于一种责任,更源于一种性格。

学生是一所学校的根本,郭春生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他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不失时机地捕捉和利用好每一个教育和帮助学生的机会,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他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爱,每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他都积极带头捐款,对生活特困家庭的学生他总是慷慨解囊。父母早年离异、靠母亲卖冰棒维持生计的范晓磊(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和家在贫困农村的李晓薇(2006年考入清华大学)等学生均是靠他常年紧衣缩食的无私资助才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是一个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这是一个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说这句话时,这位儒雅的校长脸上写满了坚毅和果敢。

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郭春生创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方法,如创办牡丹江地区首个初中英语特色班和实行外籍教师口语教学,在牡丹江地区普通高中首次创办艺术体育特长班,在牡丹江地区首创星级班级管理办法,实行学校、学年、班级三级考核评定制度,在牡丹江地区首创学校行政班子初高中对应学年领导主抓教育教学的分工管理体制,在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首提经济落后地区和生源缺乏地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办高中的设想。

他提出提高学生素质、铺架学生成才立交桥,将培养所有学生成人、大部分学生成长、部分学生成才、少部分学生成名作为学校育人的总目标,向各类高校输送合格学生。加大德育力度,做到学校奉行以德立校、教师奉行以德立教、学生奉行以德立学,有力地贯彻了中央德育为先的教育战略。郭春生同志常常说“将学生培养成人是教育的基本落脚点,将学生培养成才是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校长的优秀品德就是要努力实现它”,所以他一方面积极构建德育特色校,另一方面又积极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他在治学治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16字方针,大力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夯实和创造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先后多方筹资600多万元兴建了乒乓球馆、舞蹈训练室、音乐教室、电子语音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和课堂即时录播系统,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了更多的物资条件和硬件基础。

硬件基础强化了,软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郭春生先后招聘优秀在职教师和大学生40多人,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教学常规。每年教学常规检查8次,班主任培训6次。为了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他亲自选编6期教师读本,200多万字,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近5年来,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考入二表A以上本科大学1 700多人、重点本科大学800多人的良好成绩。

面对成绩,郭春生没有沾沾自喜,林业系统学校多年来生源上的压力使他不能够高枕无忧,巩固高端成绩,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多年来高考成绩都领跑整个森工系统,然而,仅仅着眼于高端,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将高端与低端并举,成了郭春生思考的问题。他联系到海南一所航空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定向培养空乘高职学生,入学签订就业合同,成绩达标毕业即就业。目前,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是这所学校的一个面试点,学校为这一部分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的积极努力,不仅为本校的学生找到了升学的机会,还为牡丹江周边地区的林业系统高中创造了条件。

智慧林业:中国林业新征途 篇3

当前,正值一个剧变的时代:人们熟悉的工作方式过时了,掌握的学习知识落后了,习惯的生活技能都被颠覆了。在这个时代里,最大的机遇就是“互联网+”,抓住“互联网+”,才能由弱变强,强则更强。对于我国林业来说,智慧林业与“互联网+”,是目前林业建设中最前沿、最时尚,也是最亟待发展的内容。

什么是智慧林业

总体来看,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和泛在林业。数字林业,是“传统林业+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林业,实现了林业工作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智慧林业,是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感知、管理协同、服务高效、有效支撑林业现代化发展的林业建设新模式。泛在林业,则是“智慧林业+下一代信息技术”。

“互联网+”风头正劲,从国内到国外,都认为“互联网+”是社会上最热的词汇。智慧林业,其实就是“互联网+”林业。发展智慧林业的基本思路,是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引领林业现代化。具体来说,要有互联网思维:让所有关心林业、热爱生态的人,都能够参与到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来;要通过大数据决策,提高林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要智能型生产,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生产各领域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林业核心竞争力;要协同化办公,实现林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水平;要有云信息服务,实现各类林业数据高效交换、集中保存、及时更新、协同共享。

进入智慧林业时代,要树立三大新观念。一是新型资源观,要意识到信息资源是更重要的资源。物质、能源、信息并列为世界发展的三大资源,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核心资源,利用无限的信息资源,对有限的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可以打破林业资源的刚性约束。二是新型生态观,要意识到信息化是根本的改善生态。智慧林业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将远远超越以往林业发展阶段,其低碳、绿色、集约、高效的核心理念更将为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三是新型价值观,要意识到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通过智慧林业建设,林业业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林业管理与服务价值将被深入挖掘,林业资源将具备一定的智能,能够实时向人们反馈动态信息,成为价值的创造主体,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为什么要建设智慧林业

从行业来看,林业已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设林业现代化,林业信息化首当其冲。林业信息化可以提升林业管理水平,优化林业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经营水平,促进生态文化传播,提高人员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目前,林业信息化已进入2.0阶段,实现了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的转变。全国林产品电商平台销售额已超1万亿元,成为林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林业信息化完成了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重大转变,形成了积极行动、主动参与的新氛围;从分散无序到集约统一的重大转变,形成了集约建设、统一推进的新方式;从零星应用到全面支撑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全系统、全方位、全流程支撑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从传统管理到网络服务的重大转变,实现了林业由传统管理到网络服务的根本转变;从被动落后到部委领先的重大转变。七年前,林业信息化默默无闻,鲜为人知,部委排序几十名以后,如今通过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中国林业网站群,实现了从部委落后到部委领先的跨越。2011年排名前十,2012年排名前五,2013年排名第三,2014年排名第二,标志着林业信息化迈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领先行列。

如何建设智慧林业

首先,在发展理念上,要善于应用“互联网思维”。一要以协作思维统筹林业信息化力量。二要以创新思维引领林业信息化发展,包括理念创新:运用问题意识、需求意识、市场意识、求新意识、求变意识、竞争意识等思考问题,创造性谋划发展思路;应用创新:深入分析林业需求,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在林业中的广泛应用,创造新的应用形式和应用方法;技术创新:紧跟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持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加快信息技术自主创新速度;管理创新: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推动林业信息化管理创新,健全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创新林业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相应制度。三要以用户思维强化林业信息化服务。要有用户第一、明确对象、用户参与的意识。四要以快速思维体现林业信息化效率。要快速传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及时收集、整理挖掘林业信息,并于第一时间发布,建立林业信息化快速传播机制。要快速迭代:从细微需求出发,快速做出判断,快速更新信息产品,建立林业信息化快速迭代机制。要快速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服务需求,快速做出响应,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建立林业信息化快速服务机制。五要以极致思维提升林业信息化水平。要追求第一: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要用“匠人精神”提供精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要注重简约:要有“少即是多”的思维,用专注的力量把信息化重点工作做到极致,为用户提供看起来简洁、用起来简化、说起来简要的信息服务。要深挖需求:开展业务需求调研,分析挖掘潜在需求,为行业应用提供超越预期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其次,在工作原则上,要坚持“五个统一”,即坚持统一规划、坚持统一标准、坚持统一制式、坚持统一平台、坚持统一管理。

再次,在建设实践上,我们要应用“五大技术”。要创新应用云计算技术、创新应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智慧技术。

最后,在重点任务上,我们要实施“八大行动”。《即“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中的八大行动。

一是“互联网+”林业政务服务,用以提高林业行政管理效能,做到权力规范运行,实现公共服务一站办理,促进政民密切沟通,切实提升林业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

二是“互联网+”林业科技创新,用以提供林业科技成果展示、先进实用技术推介、在线专家咨询、林业标准信息共享、生态监测和成果发布分析、科技平台数据共享等综合科技服务,推动林业发展创新驱动。

三是“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用以全面强化自然资源和生态安全的网络化监管,实现国家对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全面有效监管。

四是“互联网+”生态修复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合运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和重点工程核查监督,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工程的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

五是“互联网+”灾害应急管理,用以深化信息技术在生态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防控中的集成应用,提高生态灾害的应急管控能力,降低突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是“互联网+”林业产业提升,用以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把优质特色林产品和优质森林旅游产品推向社会大众,既实现林业增收,又惠及社会大众。

七是“互联网+”生态文化发展,用以构建生态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加强生态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是“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与能力,形成融合慧治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林业产业信息 篇4

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开展成绩突显

自2009年末全市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结束后,市林业局将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做为继续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家,林业专业协会15家,带动农户1322户,入社成员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2000元。开展较好的有阜蒙县国华乡百益红枣专业合作社、细河区亿林林业专业合作社、海州区南瓦天赢蘑菇专业合作社和彰武县西六乡天宏树莓专业合作社等4家。9月21日,省林业厅在阜新召开了全省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交流会,期间参观了国华乡百益红枣专业合作社和细河区亿林林业专业合作社,市林业局在会上做了工作经验介绍。

在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中,市林业局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组织实施。成立了以局林改办为主的工作组织,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将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工作做为全局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工作调度,认真组织开展。二是借鉴外地经验,因地制宜运行。自2009年至今,组织有关人员到抚顺、朝阳等地开展学习活动4次,同时对我市实际情况开展调研活动5次。通过开展学习和调研,明确了全市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重点和思路。三是强化扶持服务,培育合作组织。结合实际,重点在项目、信贷、财政等方面,对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予以支持,促进全市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的建立和发展。四是加强信息引导,提升技术含量。在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注意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做好服务;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五是创新培育模式,激活合作潜能。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各种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内部组织结构,指导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章程》和实施细则,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引导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提升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六是促进合作联合,发挥合力效应。鼓励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发挥“建一个组织、兴一份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5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

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地理信息系统与林业制图 篇6

地理信息系统与林业制图

介绍了林业制图数据的获取以及图件的编辑,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林业制图的关系.

作 者:王年锁 WANG Nian-suo  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7) 分类号:P208 P285.2+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林业制图   数据获取   图件编辑  

试论现代林业的信息化建设 篇7

1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概述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探索与延伸出来的。在生活中, 我们常说的信息化建设多用于企业对品牌的打造上, 它主要指企业利用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来打造和实现对企业品牌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现已被各行各领域的相关事业用于支持事业的发展工作中, 如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等。在这里,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等, 对天然林、人工林之类的林业管理工作进行管理, 实现林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为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2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为了加快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在“十二五”期间, 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框架与做法。其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如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现代林业建设总体部署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的要求, 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 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 以“四横两纵”为架构,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 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 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 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 分工负责, 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先进实用、安全稳定的林业信息化格局, 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发展、推动改革、引领未来的重大作用, 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概括为一句话, 就是“加快林业信息化, 带动林业现代化”。

3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我国提出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具体如下:认真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总体要求, 按照林业信息化建设“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 实施林业资源监管系统、营造林管理系统、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林业综合办公系统、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林业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八大行动计划, 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逐步建成齐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数据库、强效的应用支撑、实用的应用系统、健全的标准规范体系、完善的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 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需求, 为发展现代林业提供强大支撑。

4 我国实行林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林业信息化建设应从建设林业电子政务起步

在上述内容中, 我们知道了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我国林业资源进行管理与控制, 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林业信息化建设队伍, 为发展我国现代化林业与可持续林业的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首先, 我们来说, 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的起步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应用,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到林业管理工作中, 这就需要我们建设相关的林业电子政务, 通过对电子政务的运用拉近信息技术与实际林业工作的距离, 将技术融合到实际工作中, 以便能更好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一般来说, 林业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都是林业部门的新网站来担任, 为了更好的实现林业信息化, 林业部门可以从建设专门的林业信息网站工作着手。在建设的林业信息网站里, 首页内容应该要实行详细的分块, 大概包括林业概况、最新动态、政策法规、森林保护、招商引资等等, 林业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 将林业经济推向市场, 帮助林业企业拓宽发展渠道。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自动化办公等手段, 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2 注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理, 做好森林防火扑火工作

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扑火工作。如何保护好, 管理好森林资源, 特别是搞好森林防火工作, 是一项紧迫的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将使得森林防火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型的定性管理转化为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定量管理, 不仅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而且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能够实现森林火灾的快速定位, 及时了解详实的火场及其周围的地理和资源环境, 在辅助决策系统的支持下, 制定合理的扑火方案, 提高扑火效率, 从而将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到最低限度。

4.3 建设林业资源数据库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能力

森林资源信息和森林资源管理是林业的基础管理, 是林业建设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 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要求, 促进林业宏观决策科学化, 加速林业管理现代化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

结束语

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篇8

智慧校园是继数字校园之后关于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概念。一般认为,智慧校园指的是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智慧校园的特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智能化。智慧校园融合物联技术与3G网络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使学校管理及服务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则力的损耗,促使办公自动化、沟通快捷化、服务个性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协作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相关的人员、设备、信息等互相联系起来,使人、事、物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三是感知化。智慧校园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四是灵活性。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建立有线、无线、移动网络无缝融合覆盖的网络环境,容量大且可持续扩展,提供高效、灵活、便捷的服务。

一、党校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各级党校应当大力加强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是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党校系统建设智慧校园的重大意义可体现在:

1、转变干部培训和学习方式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发展以及网络教育的日益普及,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全新变革。对于党校教育来说,如今仅靠课堂讲学已难以满足培训需求。智慧校园建设建立的是智能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通过提供在线实时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以及软件分析,来了解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状态,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之后,针对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训练,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党校的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构建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为每位教师和学员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服务,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3、推进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党校作为一个科研机构,在学术科研和咨询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智慧校园在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科研管理软件的应用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建设有利于构建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的科研信息平台,支持各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为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带来全新的方式,成为科研攻关的重要保障。

4、实现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

智慧校园能够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让管理者随时掌握学校的运行状态,随时拥有智慧的学生、智慧的教师、智慧的管理,从而构造一个智慧的校园品牌。它将快捷、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增强学校的美誉度。通过引入物联网进入校园,对建设智慧校园的步伐将更加快速且见效极大,将更加方便师生的生活,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使院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5、推动党校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必然选择

目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发展也很不平衡。全国除部分经济强省的党校外,不少基层党校因缺少各种新型的计算机、视听设备和卫星网络等设备,还不能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来进行教学、科研以及行政机构信息的查询与共享。智慧校园的提出为党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信息化的发展应该紧密围绕这一“智慧”的理念,为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为干部培训服务,以促进党校事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校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几乎所有地级党校和大多数县级党校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许多党校还建立了各自的宣传网站,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部分党校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一是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经费不足,造成设备老化,许多设备都已超过使用年限,性能低下,故障率高。二是还停留在原始的办公自动化阶段,以为把一些文件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办公方式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忽视业务流程的改造。三是教职工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很多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一种摆设,或沦为娱乐工具,设备实际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信息资源缺乏互联互通

党校的信息化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多网并存,形成了很多自己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已经形成稳定的数据源,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不能做到充分共享,非常不利于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服务。这种信息资源分建模式造成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

3、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较突出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光有先进的硬件还不行,只有依靠丰富的应用软件,这样的信息化才算是完整的。但目前部分党校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还非常突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中,造成使用率低下,维护成本偏高。同时,对数字化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网上党校平台建设等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重视化程度不足,无法体现党校系统信息化特色。

4、信息化管理机制需要完善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数字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不少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旱已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许多问题不是信息化本身造成的,而是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因此,健全和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建立和补充新的规章制度,关系到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信息化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党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由于体制原因,目前不少党校信息化方面的专业及管理人才很少。每年专业培训不足,使得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很慢,很难跟上时代发展,出现新问题就难以立即解决。

三、以智慧校园推进党校信息化建设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自觉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的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将党校建设置于网络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所以,面临当前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智慧校园是我们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1、坚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时,要从党校全局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并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加大投入升级改造。其基本理念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务求实效”,总体规划要求就是要做到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具体就是党校信息化项目要有党校特色,适应党校的工作要求,所有的项目应按照标准化运作,同时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减少将来的升级成本。根据党校信息化的实际,可以将智慧校园的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智慧校园支撑平台的基础建设;第二阶段对智慧校园核心应用系统进行扩展;第三阶段为协作应用、决策支持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深化阶段。

2、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

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核心内容,其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党校系统智慧校园建设的水平。要使党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就必须重视数字化课程、文献、课件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是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达到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更新、节省建设和维护费用等目的。二是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应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行政管理等优势学科方面形成特色资源,各级党校也可开发整合出符合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满足社会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建立网上党校平台,以网络为平台,建设网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种优秀课件,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并通过远程教学提供给各级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使党校教学途径多样化。

3、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

智慧校园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应用,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服务。在硬件方面,着力构建具有强大的数据的采集、存贮、处理和服务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着力建设将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的物联感知系统,着力推进“一卡通”工程,从根本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院”,提高党校系统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在软件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实际,开发或购买具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科研支撑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和校园服务系统等。软件系统应与上级党校统一标准和规范,彼此信息共享、畅通,从而对党校系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集成,统一管理和控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应用和监控。

4、完善相应的运行维护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随着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部分党校现有的信息管理机制非常简单,早已跟不上信息发展的步伐,必须成立专职部门负责日常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工作,并完善相关网络管理制度。同时,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需密切配合,确定信息化人才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的力度。3

特别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现有人员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现有人员和教职工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

5、关注科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云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涉及众多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系统也较庞杂,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等方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智慧校园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在完善有关网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应重点从技术上加强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调查表 篇9

单位名称:

一、基本情况

1、办公地址。

2、单位工作人员人数和电脑数量。

3、信息化专兼职管理队伍情况。

4、信息化业务联系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二、网络和机房等设施

1、单位互联网上网方式、带宽、服务商和费用。

2、内网和专网情况(建设性质、覆盖范围、建成时间和维护费用)。

3、机房建设情况(面积、建设标准、建成时间、维护费用、主要设备、安全防护情况)。

三、网站和网络宣传

1、单位网站建设情况(建成时间、寄存方式、栏目设置、信息数量、年更新数量及互动开展)。

2、网站互动栏目开展情况。

3、官方微博、微信开通和使用情况。

4、对外公务服务邮箱使用情况。

5、网站信息公开情况。

6、网上办事开展情况。

7、面向社会服务的审批项目和办理流程。

四、信息化应用

1、已经运行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情况(建成时间、维护费用、涵盖范围、管理主体、开放情况等)。

2、正在建设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情况(是否符合三个办法的要求)。

3、计划和建议建设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

4、在业务开展中需要哪些部门提供数据。

5、OA办公系统的应用情况。

6、内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情况。

7、管理和建设的视频采集系统情况。

五、意见和建议

1、对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应用项目(立足便民惠民富民,站在群众使用角度)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2、对协同办公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3、对落实三个办法,整合机房、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4、对中国咸阳主网站和网站站群管理、运用微博微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5、对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6、对信息化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智慧林业信息化 篇10

1“林信通”的功能及发展历程

“林信通”是三明移动公司与以三明市林业局为主的政府部门针对本地森林覆盖面积广、信息传播不通畅、通信网络不发达、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特点, 双方共作推出的一项专属林业信息服务的产品, 以短/彩信、PUSH形式, 免费向全市提供通过市林业局专家整合的政策法规、新闻快讯、林业科普、森林防火、气象预警、价格行情、栽培技术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 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林业管理效能, 把“林信通”变成三明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千里眼、顺风耳、助推器。目前该平台的应用在全国林业系统中尚属首例。

1.1“林信通”功能

“林信通”三大功能缩小林业“数字鸿沟”。

(1) 平台数据库信息和林业局信息网数据互享, 由林业局及专家提供信源, 按日下发政策法规、新闻快讯、林业科技、林业动态、林业气象、森林防火、预警信息、价格行情等各类林业信息给林农及管理人员等。

(2) 林农及林业相关人员可编辑短信发送至“林信通”平台, 咨询林业相关问题, 系统自动收集林户上传的信息, 林业专家通过电脑直接解答问题, 并通过短信形式下发至林户, 从而给用户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林业资讯服务。

(3) 林业局通过热线或授课或设置互动答题内容的方式, 可以实时了解客户对林业知识的认识学习了解程度, 帮助农友解决日常农业问题, 提升各县林户的知识水平的提升, 实现政府与林农互动沟通。

1.2“林信通”发展过程

2009年3月份, 三明市林业局与三明移动公司联合提出依托“林信通”提高三明林业信息化水平的构想, 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克, 在短短的三个月便成功上线。上线初期即有2000个林业系统人员与林农主动提出获取林业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初期, 适值炎炎夏季, 因此将林业信息的内容放在种植培养与森林防火上, 并对林业信息进行不断完善, 以点盖面向全区林农进行铺设。

2009年11月6至11月9日, 三明市政府将“林信通”平台作为三明林业信息化发展重要成果在第五届海峡两岸 (三明) 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 向省市领导、国内外参会者、省内外记者媒体进行展示, 获得巨大反响, 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

经过“林博会”的展示, “林信通”平台逐渐为全市林农所熟知。林业部门召开林业部门会议, 推荐产品的应用和服务内容, 各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制定专项人员进行搜集和指导传达各村镇,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答疑解惑等。三明移动公司依托农村渠道, 整合其“市场信息员、营销服务员、网络维护员”三员合一的信息服务队伍向林农开展宣传工作, 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2010年, 三明市林业局选取了素有“中国林改第一村”的三明市永安镇洪田镇作为“林信通”示范基地, 将其视为信息化助力林改的重大举措列入该镇林改陈列馆“科技兴林”部分进行展示, 使得“林信通”知晓度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截止2011年3月已有5万余林农订制林业信息服务, 退订率不足1%, 被林农亲切地称为“掌上林业专家”。

平台在推广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给肯定, 不仅在“第五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被组委会评为第五届金奖产品, 同年在第四届“海峡西岸职工创新成果展”获得铜奖, 在第四届“全国信息化应用、通信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获得银奖。

2“林信通”创新点

“林信通”打造三明地区林业信息服务平台, 结合现有的林业现状及多方的资源优势, 建设林业信息的服务体系, 从而实现三明林业信息化为主要定位, 其形式及内容等方面在目前国内普及林业信息方式上存在新颖性:

(1) 形式创新。改变传统电话、现场指导、书籍等林业信息流通渠道,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及林业专家的有机结合, 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使林农们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信息, 实现政府、专家、林农用户信息便捷地传输。

(2) 针对性强。“林信通”平台专属三明林业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内容只为林业相关信息, 针对的用户群体也为林业系统、涉林企业、林农等涉农群体。

(3) 内容创新。一是时效性强。移动技术同各方资源的整合, 将通信技术的优势点结合应用于所需服务的团体, 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林农可以随时随身阅读学习, 同时信息下发结合季节特点, 多样化的展示各项林业资讯及政策法规。二是互动性强。在日常下发的林业信息服务外, 林业局可根据需要, 通过短信方式对信息发布进行跟踪、调研;林农可通过短信方式进行问题的咨询。三是专业性强。“林信通”平台信息内容通过市林业局专家整理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 信息内容具可靠、及时、准确性、充分体现了产品的专项服务功能。

(4) 惠农形式创新。三明移动公司摒弃原有响应政府号召紧随政府步伐进行“惠农”的方式, 主动跳出圈外, 着眼于三明林业独特性与领先地位, 以领先姿态主动对接具有全国领先地位的本地产业, 将政府经济工作关注点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5) 运作模式创新。改变传统 (如农信通) 由电信运营商搭建平台, 农民自掏腰包订购业务享受信息服务的运作模式, 改由政府出资10万元/年购买信源, 移动公司搭建平台, 免费向农民发送林业政策、林业科技等林业资讯。模式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科技下乡的覆盖范围, 而且让农民真正地免费享受林业信息服务, 实现真正的“惠农”。

3“林信通”意义

(1) 造就及时、全面、准确林业信息沟通桥梁。“林信通”平台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使林农们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信息, 拓展了广大林农了解和掌握知识的途径;加强林农法制宣传教育, 着力提高法律素质;快速传递林业资讯信息, 帮助林农生产;为林业职能部门建设服务体系增添便捷的服务渠道, 为林农及主管部门提供了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林业信息的服务体系,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 巧借移动信息技术, 提升本地林业信息化水平。“林信通”平台克服了三明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传播不通畅、通信网络不发达、科普支撑不到位等信息化发展瓶颈, 改变了传统的电话、林业专家现场指导、书籍等林业信息流通渠道, 通过借助移动先进通信技术与先进通信设备与林业专家有机结合, 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普及林业知识, 助力三明林业快步实现信息化。

(3) 对接国家战略, 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始终将林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 多次强调创新林业运作机制和体制, 强化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林信通”平台正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把林业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工作的重要部署。通过信息化技术服务林业, 助力政府进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 延展性广, 培育海西产业竞争新优势。“林信通”通过搭建专属某个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 在其他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如可在烟草系统拓展开发针对烟农的“烟信通”, 或在钢材市场搭建钢材信息服务平台等,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海西整体产业升级。同时, 三明市是全国林改示范区, 林业改革与林业现代化发展一直处在全国处于先试先行的地位, 在三明搭建专属林业信息服务的“林信通”平台具有很强的领先意义, 可向全省乃至全国林业系统进行复制推广, 从而力促现代林业的做大做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国家及福建省高度重视提升信息化创新能力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林信通”平台作为林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 其应用将政府、企业、农民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打造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依赖资讯通道与林业信息共享的最佳渠道, 成为农民收益和管理的第一助手, 不仅加快加快了林业信息化发展, 同时助力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艳, 方天堡.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促进农民增收[J]农业经济, 2004 (8) .

[2]、吴群.新时期农业产业化路径选择[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王雨生.中国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之路[M],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4.

上一篇:迷路的蜗牛作文下一篇:《生死赛跑》扩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