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

2024-09-19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精选7篇)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 篇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研究

姓名: 单位:

内容摘要

学习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自己、同学评价同学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还有教师在评价中的语言技巧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把这些评价放在一起形成合力,使评价成为一个系统,形成多样化的评价目标,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有效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评价的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空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问题备受关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而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

一、评价主体多元,促进互动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反思自己的朗读中存在哪些优点,还有哪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改进。这样的自我评价效果自然比通过他人指点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及时引导展开生生互评,促使学生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在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不仅仅是学生在评价中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我,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

《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的评价原则中,倡导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这也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信息技术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非评价主体成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师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如:“小华同学,老师认为,你可以做到的!是不是因为心理紧张说不出话啊?”、“小明同学,你剪切的很好,不过粘贴做的不是很好,看老师给你示范一遍”。也可以运用非语言式评价。比如,老师一丝真诚的微笑,一种赞许的目光,一个肯定的点头,一次轻轻的抚摸等

(二)学生自评,自我反思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

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2、是否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3、能否积极地表达、交流。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到批评。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赞赏。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4、是否善于合作。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善于合作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课堂上进行培养。

(三)学生互评,互相欣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尝试着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促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学生完成某件作品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评,也可以分小组评价讨论,“你认为这件作品有什么优点?”“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些是不够的?”„„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为评价有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立体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又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评价内容可以包括: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可以从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时采用等级制。对于评定为“待评”的学生,教师应向其指出缺点,帮助其改变。

(2)技能技巧评价:包括平时的基本技能评价与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基本技能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般掌握情况,期末的综合应用评价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上机测验形式进行。不同的工具、软件,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评价实作的创造性、艺术性、素材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具软件的特定功能的应用。

还可以包括环保知识、历史知识、爱心教育、传统文化知识、法制知识、道德教育等等。比如:在教学《为“世界地球日”宣传》一课时,我利用制作“地球资源”表格,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渗透环保知识和道德教育就是成功的例子。总之,思维决定行动,不能让评价失去原来的本意。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评价要关注全程,关注全面

所谓“关注全程”,就是关注学习的全过程。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不能游离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存在。所谓“关注全面”,就是课堂评价要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各个方面,不能择其一而忽略其余。只有在纵向上关注全程,在横向上关注全面,课堂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的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实现:

1、作品评价: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图片、演示文稿等等。

2、解疑评价:要求学生把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完成的任务用文字完整表述下来,特别是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定叙述完整。可以是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织解疑。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同时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允许学生通过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3、操作评价: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更应突出信息技术的特征。可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操作,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文件夹评价:借鉴国外教育评价前沿正在探索的“文件夹”式的评价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为此,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课的“文件夹”,在这个特别的“文件夹”中,保存有学生信息技术作品、上信息技术课时的表现、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反映某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以此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成为评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三)有爱的评价

教育,是一种温暖的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要做到“每句话背后都是一颗心”,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一定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情真意切的评价,定会让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

(四)批评式的评价

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如我让学生给小鸟画一个森林家园,有的同学画的森林中的树形状、大小、颜色全都一模一样,看起来很不自然,我会笑着说:“这个森林到处都是一样的,小鸟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自省式批评。让学生在进行互评、自评的过程中穿插入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四、评价语言多元化,健全激励机制

1、机智幽默的语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2、激励性口头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地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出入时,说一句:“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口头语言评价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恰当地把握评价时机和评价对象。“你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这些话语能让学生愉悦地接受同学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

3、丰富性体态语言。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除了用语言来表达,还可以利用肢体来表达。如对学生的回答或操作演示给予鼓掌或竖个大拇指,在学生操作练习时给一个“OK”手势等,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都能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愉悦感。教师的这种素养也需要教师在平时中充分的注意,并加以积累合理运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目的。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与考试有着本质上区别:在指导思想上,评价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或建议,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在方法和技术上,评价不只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相结合;在主体上,评价的主体不仅是学生个体,而且可以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等;在对象和范围上,评价从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包括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等。所以面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作他们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教学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朱国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 2010年3月

[2]《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 [M].高等教育出版 2003 [3]《新课程评价》龚孝华,徐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 篇2

1 建立项目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教学评价工作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学习评价的依据, 反映了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要素及其重要程度的量化。在项目教学中, 不仅需要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还需要对团队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的评价[2]。

项目教学中评价的主要内容分为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团队评价中按照项目的流程可以分为设计、实施和结果三个部分, 确定团队评价的一级评价指标为项目设计、团队协作和项目结果。其中项目设计主要评价团队对于项目的理解、组织和设计等方面, 是项目开展的重要前期工作, 细分为三个二级指标, 项目计划、项目分析和详细设计。团队协作是团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协作, 完成项目实施, 再分为三个二级指标, 任务划分、子项进度和主题会议。项目结果需要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 分为二个二级指标, 阶段结果和最终结果。个人评价中个人的学习能力主要使用三个一级指标:资源使用、交流协作和学习状态。其中资源使用主要评价学习者查找、使用资源的情况, 分为二个二级指标, 上传情况和下载情况。交流协作的评价是按其存在形式分为二个二级指标, 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学习状态是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的评价, 分为三个二级指标, 自主学习情况、任务承担和完成情况。

选取评价指标后, 需要对量化的评价确立权值来表示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主观判断进行量化的有效方法, 能够把专家的主观认识和理性判断结合起来, 形成各个指标的权重。邀请相关方面专家通过经验分析, 采用1-9标度法, 按由上到下的层次确定重要性取值, 形成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计算出每项指标的权值, 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未通过一致性检验, 需要重新进行分析, 确定重要性取值[3]。最终得出的项目教学中评价指标项的权值如表1所示。

2 项目教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 确定评价因素集U和权重集A。由表1得出团队评价一级指标集U= (U1, U2, U3) = (项目设计, 项目结果, 团队协作) , 对应的权重A= (a1, a2, a3) = (0.3, 0.4, 0.3) 。其中U1= (U11, U12, U13) = (项目计划, 项目分析, 详细设计) , 对应的权重A1= (0.3, 0.3, 0.4) ;U2= (U21, U22) = (阶段结果, 最终结果) , 对应的权重A2= (0.3, 0.7) ;U3= (U31, U32, U33) = (任务划分, 子项进度, 主题会议) , 对应的权重A3= (0.3, 0.3, 0.4) 。个人评价一级指标集U1= (U4, U5, U6) = (资源使用, 交流协作, 学习状态) , 对应的权重A1= (a4, a5, a6) = (0.2, 0.4, 0.4) 。其中U4= (U41, U42) = (上传情况, 下载情况) , 对应的权重A4= (0.6, 0.4) ;U5= (U51, U52) = (同步交流, 异步交流) , 对应的权重A5= (0.5, 0.5) ;U6= (U61, U62) = (自主学习, 任务承担, 完成情况) , 对应的权重A6= (0.4, 0.2, 0.4) 。

(2) 确定评判集V。项目教学中评判一般分为5个等级, 设立评价集V, V={V1, V2, V3, V4, V5}={优, 良, 中, 合格, 不合格}。并把等级进行量化, 用等级赋值法给出评价集V= (95, 85, 75, 65, 45) 。

(3) 将项目教学的评价因素ui按初始模型进行综合, 得到综合评价Vi。用模糊矩阵Ri表示ui到Vi的模糊关系, 确定ui对Vi的隶属度。其中rij表示项目教学中的评价因素ui对第j级评价的Vj的隶属度。

从项目学习过程中抽取某小组的学习成绩为例, 根据设定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团队评价指标U1={8.4, 7.7, 8.2}, 分别隶属于 (0, 10%], (30%, 60%], (10%, 30%]区间, 其二级指标的隶属度为U11= (0.8, 0.2, 0, 0, 0) , U12= (0, 0.2, 0.6, 0.2, 0) , U13= (0.2, 0.6, 0.2, 0, 0) 。在项目教学中阶段结果表中的成绩与权重相乘, 所占比例得出其隶属度U21= (0.266, 0.203, 0.284, 0.156, 0.091) 。同理从最终结果表中的成绩得出其隶属度U22= (0.3, 0.259, 0.297, 0.122, 0.022) 。

建立U1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R1

建立U2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R2

按照上述方法得到

(4) 由隶属度矩阵R和权重集A, 通过模糊矩阵合成运算B=A·R= (b1, b2, …, bm) , 得出该团队和学习者成绩的模糊综合评价集。U1的综合评价分数集为B1, 则

同理求得其它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数集:B2= (0.290, 0.242, 0.293, 0.132, 0.043) , B3= (0.15, 0.269, 0.401, 0.18, 0) , B4= (0, 0.266, 0.47, 0.264, 0) , B5= (0.1, 0.4, 0.4, 0.1, 0) , B6= (0.188, 0.286, 0.232, 0.294, 0) 。

同理得到B个人=A1·R个人= (0.115, 0.328, 0.347, 0.210, 0) 。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原理, 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B团队’= (0.261, 0.273, 0.321, 0.127, 0.018) , B个人’= (0.115, 0.328, 0.347, 0.210, 0) 。V团队’=B团队’V=80.87, V个人’=B个人’V=78.48, 所以该团队评价为良好偏下, 该学习者评价为中等偏上。

3 结语

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和学习评价的分析研究, 建立项目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对象的主体和内容, 应用层次分析法, 确定指标项权重。根据项目教学中的特点,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项目教学中的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 85%的学习者较为适应项目教学中的学习评价环节, 40%的学习者认为学习评价能够有效督促其学习, 37%的学习者喜欢这种评价形式, 认为能够公正评价团队和个人的学习能力。综合看来, 模糊综合评价在项目学习中的应用, 能够促使学习者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 有助于项目学习的高效完成, 提高项目教学的教学质量[4]。

参考文献

[1]张华燕.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8) :37-41.

[2]薛磊, 孙玉强, 顾晓清.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32) :148-150.

[3]江敬尧, 张自慧.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控制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2 (4) :94-96.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 篇3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评价也应运而生,概念图作为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的一种,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如何更好、更恰当地应用概念图于教学评价之中才是关键点。文章着重分析了概念图这种评价方法对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并介绍了概念图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流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概念图评价方式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概念图;教学评价;信息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0-0045-03

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新课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发展得十分迅速。新的课程理念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信息化课程中学生们的参与性也因此由被动变主动,对学习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目前中小学都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但据调查,从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来看初中和小学明显要好于高中。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评价方式的改革还没有跟上教学的改革。过多的考试性的评价方式吞噬了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使学习者经常处于一种高压、紧张的环境下,这种评价结果是不够真实的。教学系统设计强调评价应该很自然地嵌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可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又是与教学过程脱节的。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能够适应信息化课堂的评价方式,来让评价变得更自然,结果更真实,学习者更愿意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

一、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是为了收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数据、监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实效性。评价可以让教育者了解教学设计目标是否达到,并为之反馈,修改教学系统提供实际依据。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信息化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很自然地融入到真实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之中,是整个学生学习不可分的一部分。

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信息化教学评价不再像原有的评价方式只把教师的评价放在最权威的位置上。评价主体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学习者将有机会制订和使用评价的标准,对评价进程和质量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三,倡导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传统评价往往是教学之后对教学结果进行的一种孤立、终结性的评价活动。而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更注重将评价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第四,注重通过评价选择和收集资源,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案帮助选择适宜的资源,可以保证学习内容的良性循环。[1]

信息化教学评价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产生了许多信息化的评价方法。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评估形式,比如概念图、量规、电子档案袋等。本文将着重介绍概念图这种评价方法,并对其在日常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应用进行研究。

二、概念图的介绍

概念图(Concept Map)是由美国康耐尔大学的Novak在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逐渐被引入课堂,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中。[2]它是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3]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的概念放到圆圈或方框中。然后将相关的两个概念用线段连接,并在线段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此表征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个图表特征。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的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是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下面。[4] 概念图学习者通过将内部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并连接起来,建立了一定的意义关联,同时也将头脑中的知识从隐性转为显性。

为了评价学生真实的知识结构,概念图作为教学研究和评估工具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概念图对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作用

1.概念图评价方式减少了学习者的紧张、焦虑感,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

过去的评价用一种单调乏味的方式往往并不能测试出学习者的真实水平,而概念图则不然,学习者可以利用它将头脑中的知识罗列成关系网络。通过学习者自己动手制作概念图,在他们沉浸于自己知识创作的过程中,完全忘记这是一场紧张的测试考察。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会很自然地浮现出来,由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感便随之消失。

2.概念图评价方式更有利于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中学部分学科将概念图作为日常教学评价是非常普遍的。教师可以指导学习者利用概念图软件来制作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这样就更能增加学习者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利用网络协作学习,小组内还可以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共同制作小组的概念图,组间进行合作式评价。这样形成的概念网络就会更丰富、更充实。教师可以将学习者制作的概念图与理想的概念图相比较,从而发现学生在理解知识上的问题所在。

3.概念图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

在信息化教育中,学习内容多是动态性的、开放性的。学习者通过概念图软件制作知识网络更便于自己和同伴间相互修改和完善,更清晰地呈现学习者哪些知识是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尚且存在问题的;哪些知识处于重点掌握的范畴里,哪些知识只需要简单了解就可以。以便于学习者可以及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补救。利用计算机制作的概念图更利于保存。教师可以将一段时期每个学习者形成的概念图(包括学习者哪些知识掌握得很好,哪些知识存在问题)收集起来,到期末时,可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纳入到期末评价之中。

4.概念图的评价促进学习者思维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概念图有助于学习者以具体和有意义的方式来表征概念,促进思维的外显和学习反思,将内部看不见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者在接受评价形成概念图的过程中促进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建构了知识网络,浓缩了知识结构和培养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学习者通过对自己的不断评价,对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进而可以自己发现已有概念间的联系和个人知识网络还缺失的部分。

四、概念图评价的基本流程

概念图评价一般步骤可以遵循图1的设计过程,如图1。

教师一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的随堂评价前都要精心准备主题内容,同时对评价的知识进行预习,帮助学习者温故而知新。例如在评价的过程中是将部分概念呈现给学习者,还是一点提示都不给,完全是开放性质的概念图评价。第一种属于概念限定型的任务,在评价的过程中对概念图的设计有具体的要求,如只对知识层级关系中的某一分支加以限定考察。而第二种属于非限定型的任务,这类任务对学习者的约束相对较少,可以更真实地检验出学习者头脑中所含有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小组内学习者们可以用一种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来完成一个概念图。学习者们通过计算机中的概念图软件将自己关于主题的知识网络呈现出来。

接着是评价的实施部分,这一过程就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学生们做好的概念图先由同伴相互评价补充,再由教师帮助完善。这个过程的重点并不完全是给学生们分出等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头脑中会什么、不会什么才是关键。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对教学任务的补救。

最后,就是由学习者自己完善概念图了,当然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不是只有唯一答案,教师要在前面指明。这里学习者已经吸纳了同伴与教师的建议,对自己的概念图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将一些没有建立知识有意义联系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应,加深理解。

概念图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高中都开始被广泛运用着。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方法。概念图这种信息化的评价方式也开始不断在信息化课堂中凸显出它的优势所在。如何能够更好、更合理地运用这种信息化评价方式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闫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徐洪林.生物学中引入概念图策略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3]Novak,J.D.&Gowin,D.B.(1984).Learning How to Learn[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 篇4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小学中一门历史短、发展快的课程,其地位、性质、目的和内容被逐步明确,并已成为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尤其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更被提高到一个崭新高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比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问题。许多地区、学校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受传统学科教学评价的影响,还大多采用试卷测试的方式或在学期末随意让学生制作一个作品,以此作为学生一个学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不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关注过程

边动手边动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有时,看似简单,做似多余,但为师者的修养、为师者的教学理念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表露无遗。

如一节公开课上,坐在我边上的一位学生在画她的作品时,遇到一个小麻烦:她忘记怎样才能画好一个正圆。怎么办呢?这时老师及时发现这个情况,走过来很亲切地摸摸她的头,对她说:“忘记怎么画正圆了?”“那就到‘帮助’中寻找答案吧!”很快,小女孩就画画了漂亮的正圆。整个过程中,这位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如何画正圆,而是让她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让她掌握画正圆的方法,更是教给她学习操作电脑应用软件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自己查看应用软件的帮助以支持自己的操作。同时,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大有好处。

正当我为这位老师暗自喝彩时,遗憾的事发生了,下课铃声响起,这位老师说:“请各位同学将word软件关闭,选择不保存,然后关机。”看着小女孩失望的表情,怎能不让人扼腕惋惜。如果这个小女孩将这节课上的作业设计存进这位老师预先给每个学生设置的成长记录文件夹,老师和同学能适时地给她的作品批上一个“优”、打上一个“五角星”、写上一段评语,那么该多好。

作业设计完成后,需要反馈、需要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当学生在课后利用电子阅览时间或其他时间检查自己作业设计的批阅情况时,看到老师的评语、同学们的建议,不仅对其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有帮助,还将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最具优势的学科。它的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重视过程式考核,鼓励学生创新。一般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过程式考核、上机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知识掌握、评价学生作品等。

我重点提一下过程式考核的参考做法:(1)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并制作每课任务考核单,当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并做相应记录。但记录有一个原则:“只记成功,不记失败。”记录完成后,将其归入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2)随时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解答,对好的做法和技巧及时表扬,对困难的学生热情帮助。(3)鼓励进取、创新表扬,采取有意义和活泼的形式。如对中学生可采用“你是最棒的”等激励方式,并在每课任务考核单上记录(这一点我们需要向其他学科学习)。(4)定期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成长记录袋,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时反思、总结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细化标准”

建立信息技术课程科学的评价学生发展的“细化标准”对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反馈调节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的“细化”有助于各年级段所有学生在相应等级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得到底线的保证,即其他学科一直提倡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教研部门、学校教务处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和抓好这个工作。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意义上全面提高;只有这样,学校才不会再出现这类尴尬:小学毕业――学生的手指还不知怎么按键;进了初中――会的学生会了,不会的学生更不会;升到高中――教师感叹:贫富悬殊,从哪教起。

面对新形势,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各年级学生相应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备的实施条件之一。只有扎扎实实、一个一个年级落实“细化标准”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的精神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多方综合”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越来越注重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因此,它的教学评价应“多方综合”。

具体讲,评价内容的确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其他课程。要让学生从教学评价中体会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是有帮助的,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高一学生在学习浏览网页、下载信息和在BBS中发表自己言论的知识点后,可进行作品评价。结合他们社会课上学习的《苏州园林》一文和即将赴苏州春游的契机,让学生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介绍及评论,将各种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通过整理、加工,加上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话在学校BBS上发表一篇图文并茂的“苏州园林大写意”,要求有自己的特色,避免雷同。在完成作品后,每人至少还要对三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 篇5

资料的主要来源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复合体,再加上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理论素养的差异,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给予正确的评价,常常难以进行科学公正的判断的概括,主观性、随意性较强。近年来,由于教育评价理论的兴起,以量化指标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课堂教学成为可能。其主要方法是将教学过程按环节分为评价指标体系,每一个指标体系都是由一系列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即成为评价因素。教育评价理论认为,做为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评价因素必须是经过筛选和保留的,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因素,且能反映出评价指标的整体和全局。根据每一个评价因素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予以加权,确定比重,将每个评价因素从高到低分为3—4个等级,确定所属等级。在实施时,由评价者依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公正地定出等级,评出分数,最后将所有指标所得分数汇总,通过统计分析,阐明教学工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实行课堂教学的量化管理保证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水平及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是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完全量化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全面性和可比性且简单易行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各种评价因素及其份量。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原则的指导之下,根据常规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确定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

效果、教学艺术等项。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精选了具有可比性、可量性、相对独立性的独立指标,构成了评价因素一栏。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多层次、多因素、定量化的研究探索,以期客观合理、科学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

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既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又要从教的方面来分析,对导致这些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评价,还要评价教学的进程。它们在整个课程教学质量中的权重确定后,接着就是收集各指标各因素的评价信息,然后进行综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信息资料的主要来源

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或称评价的主体,具体包括以下人员的评定:

(1)领导评定

领导评定是指领导班子而不是某一位领导或某几位领导的个人评定,这是领导集体对被评教师所进行的评定,这种评定影响较大,有一定的权威性。主要由学校领导通过听课、检查学生作业和教师的教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定,加强和改善管理。它可以和学生、同行的评定互相补充、参照。

(2)同行评定

即由教研室(组)或学校的其他教师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定。由于教师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对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意图、内容、方法等以及对

师生的背景情况(如教师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工作习惯,学生的基本学力、总体水平、学习热情等)较为熟悉,因此,同行评定易于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同行评定的内容有:教师对本门学科的掌握程度;能否对本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保持接触;是否尽到课程教学所承担的责任等。同行评定所选用的项目是那些通过一次课堂观察可以看出问题的项目;教师是否能很好地掌握时间;是否提出能引起争论的问题给学生讨论;在解释问题时使用实例和图解的情况。此外,还包括一些综合性项目;讲授质量;课堂讨论;学生的感受等。

(3)学生评定

学生是对教师教学的最直接的感受者,他们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定,可以反映出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受欢迎程度以及师生人际关系,尤其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不能主观化、形式化。但由于学生主要是从个人的学习角度评定教学,他们缺乏对教学目标或意图、内容和方法上的总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甚至师生关系都可能使他们的评定教师课堂表现中产生一定的误差。这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使教师产生消极、反感情绪。因此,学生评定应与其他评定相对照。

(4)自我评定

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评定,这也是教学评定的一个主要途径。自

我评定的进行一般采用自我分析或自我反思的方法。如拟定一份“自我反思”单,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教师的自我评定相对于前面三种他人的评定来说,更能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可以用“教历”的形式记载教学工作的进程,同时记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便总结、改进。这样的教学才是“活”的循环,才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化,要求教师在“行动”中开展研究,怎样才能实现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向研究性的实践活动的转化,在这里,对计划和过程的考察和反思是不可缺少的。而反思,就是描述出自己的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并对此作出评定解释,以利于形成对下一步行动的新的判断和构想。

(5)专家评定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研究 篇6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教与学的两方面信息, 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对教学做出合理的调整, 使教学活动保持最佳状态, 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 因而受到广泛重视。针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展开了研究[2,3,4,5,6,7,8,9]主要着重于两方面:一方面主要着重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成;另一方面, 则是侧重于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内的教学工作者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灰色关联模型、电子档案袋法等模型方法进行评价。然而, 上述的评测方法在评测过程中往往需要评测者采用精确数字对评测的项目做出评判, 由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性非常强的价值判断, 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要求评测者运用精确数字给予实在是勉为其难, 容易造成信息丢失或者扭曲, 往往难以获得合理的评价结果。因此, 量表可考虑改用语言变量来编制, 如用“需改进”、“合格”、“中等”、“良好”、“优秀”, 等来表达评价程度, 往往能使评测者较为容易做出评判。但, 由于语言信息通常不能直接参与数学运算, 因此需要对语言信息进行集结处理。Herrera (2000) [10]首次提出了二元语义及其相应的语言集结算子, 较好地解决了语言信息集结过程中信息被丢失或扭曲的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采用语言信息表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问题, 提出了一种将二元语义信息处理方法运用该评价问题方法, 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步骤与计算过程, 并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从以下六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价[11,12,13]:

教学内容 (T1) :它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的正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注重课程内容的的知识含量;知识内容正确无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适当选取实例;注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性。

教学方法 (T2) :教法选取适当, 注重学生表现及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采用模拟软件、教学软件展开教学;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教学组织 (T3) :上课连贯性、系统性、启发性;重视教学, 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及时辅导答疑;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能迅速反馈。

教学态度 (T4) :备课充分, 上课认真;准时上下课, 不随意调停课;认真批改作业, 辅导答疑耐心。

教学表达 (T5) :普通话发音正确, 口头表达准确、流畅, 语言生动;层次清晰, 条理清楚, 逻辑性强, 深入浅出;板书布局合理, 字迹工整;演示软件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合理, 主次分明, 媒体运用恰当;能准确运用体态语言, 教态自然。

教学效果 (T6)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均能较好掌握;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能把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教学评价的二元语义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主观性非常强的价值判断, 宜用语言变量来制定量表, 这常需对语言信息进行集结处理。本文采用二元语义及其集结算子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信息进行集结处理。

二元语义信息是一种基于符号转移的概念[14,15], 它采用一个二元组 (sk, αk) 来表示语言信息, 其中, sk表示给出的语言信息与初始语言集中最贴近的语言短语;αk表示计算得到的评价信息与语言评价集中跟它最贴近的语言短语之间的差别。

定义1[10]设si∈S是语言短语, 那么相应的二元语义形式可以通过转换函数θ获得:

定义2[10]若{ (s1, α1) , (s2, α2) , …, (sn, αn) }是一组二元语义, 则该组二元语义信息的算术平均算子为:

定义3[10]若{ (s1, α1) , (s2, α2) , …, (sn, αn) }是一组二元语义,

ω={ (ω1, γ1) , (ω2, γ2) , …, (ωn, γn) }是对应的二元语义权重向量, 则基于二元语义的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定义为

基于上述的二元语义概念及其算子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步骤为:

步骤1获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二元语义评价矩阵和权重矩阵。设P、T、S、I分别为参评者集合、评价指标集合、评价语言集、权重语言集。设参评者Pi, 对于评价指标Ti进行评价, 得结果rij, 利用公式1将其转化成为二元语义形式Rij= (rij, 0) ;同样的, 参评者Pi还须对评价指标Ti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 得到关于该评价指标的权重ωij, 同样也利用公式1将其转化为二元语义形式ωij= (ωij, 0) ;

步骤2求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的二元语义权重。利用公式2对各参评者给出的评价指标二元语义权重进行集结, 进而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算术平均二元语义权重: (ωj, αj) ;

步骤3求各参评者的二元语义加权评价值。利用公式3和从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结果, 对各参评者给出的二元语义评价进行集结, 得到各参评者的加权算术平均二元语义评价结果Ri (i=1, 2, …, m) 。

步骤4求二元语义综合评价值。利用公式2对从步骤3中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集结, 得到二元语义形式的综合评价值。

四、实例验证

步骤1某中学为了解新从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教学状况, 组织了部分专家评委以展开评价。设参评专家共有五人分别用:P1~P5代表;评价表中共有六个评价指标T1~T6;参评专家用五条短语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这五条短语是:需改进 (S1) 、合格 (S2) 、中等 (S3) 、良好 (S4) 、优秀 (S5) 。利用公式1将评价转化为二元语义形式得到矩阵列表, 如表1所示。

专家评委还以二元语义形式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给予了评价, 设重要性等级共有五级, 分别为:很重要 (I1) 、重要 (I2) 、一般 (I3) 、不重要 (I4) 、很不重要 (I5) 。也利用公式2将评价转化为二元语义形式得到重要性评价矩阵列表, 如表2所示。

步骤2利用公式2对各专家评委给出的评价指标二元语义权重进行集结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算术平均二元语义权重, 它们分别为:

步骤3利用公式3和从步骤2中计算得到的结果, 对各专家评委给出的二元语义评价进行集结, 得到各专家评委的加权算术平均二元语义评价结果Ri (i=1, 2, …, 5) :

步骤4利用公式2将R1、R2……R5进行集结, 得到二元语义形式的综合评价结果: (S, α) = (S3, 0.11)

从结果可以看出, 参加评价的五位专家评委对该位刚从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为略优于“中等”。

五、结语

针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 制订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相关指标, 明确了指标的内涵, 阐述了二元语义评价原理,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二元语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评价步骤和方法, 并通过实例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今后可在进一步完善中学信息课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尝试其他综合评价方法, 如可拓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等评价方法, 应用于该类评价问题, 探寻更为准确、灵活、可行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模型。

摘要:针对采用语言信息量度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问题, 在构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将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理论运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并以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篇7

1. 评价目标的发展性。学生的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的前提下进行评价,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多用激励、鞭策的语言,少用简单、生硬、粗暴、结论性的语言。对优秀的学生,除了激励之外,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客观地认识自我,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评价方法的开阔性。积极的教师期望和教学评价,学生欣赏式的自评和互评,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有效刺激。带着亲切、友善情感的积极评价可以激励孩子,可使他们乐于接受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提倡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无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评还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点拨、启迪,并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民主的态度调控评价过程,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多用你的大拇指,少用你的小拇指。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们不仅将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利用网络的优势,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出去,将网友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为学生们的作品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平台,他们将会给你一份惊喜,一份收获。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重要的品格和交际的本领,也是向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点评要得法,巧妙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4.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实践中,我们将评价方式定位于基本概念的测试、基本技能的测试、作品创作能力的测试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作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对“认知理论+实践操作”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认知理论的评价吸取其它常规教学的方法,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对策

1. 师生多元评价。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在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且可以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评价、学习后填写学习反馈表、定期进行学生座谈会、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2. 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教师对每个小组给出不同的级别,例如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每个小组的评价阶段对应分数不一,叫做小组分。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是自己的个人分加上小组分,生成自己的成绩。

3. 发展性评价。将评价的目的侧重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而不是分等级、鉴定、奖惩,评价要面向未来的,而不是面向过去,要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档案袋、开放性作业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进展情况记载,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发展的目光去评价学生。

4. 全面性评价。现在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现在的评价中除了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试卷性评价、操作技能的考试评价外,对于学生的信息道德规范与信息作品的鉴赏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协同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也要进行一定的评价。

5. 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对于有些评价不能直接用完全定量的试卷分数进行评价的要将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对于一些完全无法量化的评价可采用定性评价来起到一个反馈激励作用,在现在的教学中往往采用选做提高作业对一些好的学生在基础的量化作业上再进行一定的定性评价,平时对学生的评价则通过教师的一种激励性的质化评价语句。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不能只用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而更多的使用档案袋评价、日记评价、作品评价等评价方法,使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过程变得同等重要。

上一篇:教学感言:童年趣事评课稿下一篇:庆祝升学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