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共12篇)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篇1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种优势属于它自身的技术优势。传统教学的工具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书、一本教案,有的更加简单。有教师使用这些工具向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因为教师素质及教育方法而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讲它一直未变。而计算机教学是计算机出先后的产物,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计算机技术是年轻的,多媒体教学则更加年轻。它使用的教学工具是一台或数台微机、投影仪、音响等,利用这些工具制作和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只要把内容制作好就可。因此,相比之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篇2
一、现行的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 很多高校已经采用了这种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
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二维、三维的几何图形, 并结合运用动画、音响、视频等计算机技术, 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非常生动和直观.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 对极限的思想、微元法的思想等内容, 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想象, 根本无法在黑板上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现在借助多媒体, 教师过去在黑板上难以表达的效果, 在多媒体上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例如我们在讲授二重积分的概念时, 有一个引例是求曲顶柱体的体积.这是一个立体的图形, 而且体现的是应用极限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果是用传统教法, 只能在黑板上大略地画一个图形, 然后让学生去想象.对于学生来说难点问题是如何将区域无限细分这一抽象的极限思想具体化, 这在黑板上是无法演示的, 而利用微机程序成倍地增加区域的划分个数, 同时注意色彩的变化, 学生在动态画面中可以看到区域的分割越来越细密, 小平顶柱体的体积越来越接近小曲顶柱体的体积, 直至相等.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的演示, 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象, 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 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 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思索问题, 能够更深入、更确切、更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于重点问题, 教师还可以反复演示, 给学生以观察、思考的过程,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掌握.
2.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过去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需要很长时间, 有时即使画出来效果也不太理想, 书写概念、理论、方法也较慢, 使用电子教案后教师只需要一只小小的鼠标就能够轻易地在各个图形、文字之间切换, 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由于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情景, 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改正传统教学中平淡、单调、枯燥的缺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新的、生动的教学环境, 成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多媒体课件的管理灵活性和保存持久性
教师制作的课件可以保存在硬盘、光盘、U盘等存储器上, 携带、复制都非常方便, 可供学生课后复习.制作的课件还可以进行多次加工, 以达到最后的完美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软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软件开发适应性不强, 一直成为目前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困惑.一是内容陈旧.不少教学软件是对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翻版, 真正能够用于课堂实际教学的软件很少.二是编排死板.大多数高等数学教学软件都没有提供可开发的平台, 只有少数提供了简单的教案编写功能, 无法进行教学软件的再开发.三是高等数学教学软件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发的, 而不是由专门的高等数学老师来开发, 因此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甚至还有知识性的错误.
2. 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节奏不易把握
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育的要求, 但是它有其自身的优势, 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性发挥, 有针对性地处理课堂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讲授内容, 适当地辅以黑板、粉笔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而且学生也习惯于面对面的口头教学方法但很多老师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 就彻底告别了黑板、粉笔.事实上传统教学模式中, 随着老师的板书, 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渐渐展开的过程, 教学双方在思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如果完全运用多媒体, 鼠标一点, 教学内容往往一下子就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课堂节奏很快, 很难把握.
3.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课堂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却容易减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使用多媒体之后, 很多老师的灵活性降低, 依赖性增强, 不再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和观察学生的表情, 只顾轻轻松松点鼠标,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大大地减少, 让学生学习起来倍感吃力.
三、针对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 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避免课本搬家, 教师应该在课件中赋予自己的思想.因为要讲什么, 要如何讲是教师自己构建出来的, 不能因为课件制作比较困难而一切都“拿来主义”, 使得整个专业甚至全校的高等数学都是同一个电子教案.
其次在内容的编排上要“精细”, 在重点、难点及例题的讲解中应该模拟传统的板书过程, 鼠标每点击一次出现一小段话, 而不是一点鼠标屏幕上就将所有的过程和思路全部都显示出来.例如我们在讲授二重积分的概念时, 有一个引例是求曲顶柱体的体积.这是一个立体的图形, 而且体现的是应用极限论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点问题是如何将区域无限细分这一抽象的极限思想具体化, 我们可以利用微机程序成倍的增加区域的划分个数, 同时注意色彩的变化, 每点一下鼠标学生就可以在动态画面中可以看到区域的分割越来越细密, 小平顶柱体的体积越来越接近小曲顶柱体的体积, 直至相等.这一动态过程从分割到代替再到分割越来越细密, 都要一步步地来体现, 切不可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
另外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 我们可以在课件中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比如讲到一些定理和公式的时候可以适时地播放柯西、费马、阿贝尔等人的图片和生平介绍,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最后要注意课件在形式上不能过于“花哨”.我们知道多媒体是以图、文、声、像并茂为优势的, 但是如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效果, 使得学生关注的是课件的形式而并不是课件的内容, 这就会本末倒置了.事实上, 直观的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但是不能代替抽象思维, 而且高等数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素养, 所以课件的制作要侧重数学方面.
2. 要将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相结合
传统教法有它自身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法比如说教师难以表达清楚, 学生又难以理解的微元法用多媒体来表现就直观多了;再如讲解空间解析几何时, 很多立体图形如椭球面、双曲面都只给出了解析式, 学生难以想象其全貌, 此时利用三维动画可以通过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拓展或者是特殊图形到一般图形的转换将它们表示出来, 但是一些公式的推导、解题技巧等, 多媒体就显得机械化了, 更无法体现教师的指导思路, 此时用粉笔在黑板上边写边讲会更清楚.
3. 课堂教学上仍要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 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要使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发挥好作用, 离不开教师的授课艺术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说语言的组织, 节奏的控制, 适时的提问和诱导,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而且在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 通过师生间的情绪互相感染, 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是任何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教师还要边讲边察言观色, 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教学速度总之只有将多媒体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思考和学习, 实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4. 提供学习资料供学生下载复习
高等数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 由于信息量增大, 板书过程减少, 使得教学速度明显加快, 为了便于学生课后整理笔记复习, 可以将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发布, 供学生网上浏览和下载, 达到复习和练习的目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我们还应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而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对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教学
一、 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
过去的英语教学学生所见的只是教师、黑板和几个简单的教具,实施“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形式只是一味地读、听录音、听写、背诵、检查等一系列环节,使学习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语言,成了枯燥的苦学。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形式多样化,摆脱千篇一律。例如,教学animal一课,从magic English——神奇英语剪接片段,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动听的歌曲,还可以看到群舞飞扬的小动物:tiger,rabbit,cat,dog等,听到语音纯正的美式发音。也可以在INTERNET冲浪,在国外的一些动物网站(如WWW.ANIMALS.COM)中,了解网上用英语介绍关于动物的资料,下载一些相关内容,如图片、声音等,甚至动物短片,作成网页作为学习导引,让学生以更直观的视角去学习,从而更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题。因此,教师只要选择适合授课内容的视听材料(如英文影片或歌曲、国外风土人情简介等)并适当剪接,灵活运用,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音习惯;更重要的是,它使英语教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练习便可达到交流与反馈的目的。
在其它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变得轻松,让学生学习变得愉快,达到极佳的效果。
经过这节课的实践,我体会到,一是把教师置于学生的感知角度,体会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心理,以此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重点;二是把学生置于课件主人的地位,使学生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掌握知识,进而运用。
二、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问学英语最难的是什么?无疑是背单词了,这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大难关。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过这一难关变得轻松起来。我们知道,背诵要眼、口、耳、手等共同训练,才会达到良好的背诵效果。只背不写、只背不说、只背不用心去看都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而学生多范这样的毛玻多媒体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单词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让学生的感官充分調动起来,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记忆实物单词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实物图像,让学生从课件中既听到了单词的读法,又看到了实物,记忆起来,更快,而且兴趣更高。
多媒体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知识间的联系上,而不是片断、孤立的个别点上,使用多媒体系统学习,学生面临着“往哪走”“学什么”的选择,以检索所需的信息。在决策过程中,学生运用了高层次的思维技巧,训练了自己的认知策略,增加了“如何学习”的技能,同时还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调整策略的运用,以防偏离学习目标。
三、 多媒体让教学节奏加快,让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总是趋于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教师――学生的线性单向的简单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惟一的信息源,而学生则是客体,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授课的基本形式是:讲解、练习、提问、得到反馈,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是重复讲解、重复练习还是结束教学。有了多媒体以后,学生在同计算机进行人机交流时,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唤起学生思考愿望,不断思考、探讨、快速呈现、快速练习、快速反馈等,这样,教学节奏加快,效率提高。
同时,多媒体教学通过把有关文字、图形、图表、声音、音乐、语言等按一定的逻辑次序,根据预先的安排或现场反馈把这些资源逐步呈现给学生的方法,使英语课“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得到极大的改观。
当然,多媒体与传统英语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关系。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以致于一些本来可以说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动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经过细心设计,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把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都输入到计算机,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这样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可能还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实践证明,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不断努力,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服务。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篇4
萨一中 李四明
[摘要] 本文就多媒体应用于化学教学,变抽象的讲解为直观的教学,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关键词]为什么要使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概念形象化,实验直观化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多样性为当今教学增添了活力。它以文字、实物、图像、语言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逼真的实物图片为学生展示了可想而不可见的场景,建立起了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性,实效性,真观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下面就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使用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就其学习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比较抽象,本科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而有些实验做出的效果又不太明显,学生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在条件差的学校无法开展,而微观世界更是抽象,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想象,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体现素质教育,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更可毫不费力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实现的教学,难以完成的实验,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好处有哪些
(一)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极积性,最主要的还是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力量源泉。例如:在水的教学中,介绍我们的水资源时,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情况,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中使用水及造成的水污染,播放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世界各地缺水造成的环境破坏,改变过去枯燥的学生看书,老师分析讲解举例的乏味课堂。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水的认识和爱惜,加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情景和几个趣味实验“水变牛奶”、“白纸生字”、“水中生火”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中涉及很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如原子、分子的微观结构,气体分子的运动,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进行重新组合,这些都是难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到的微观世界,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如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微观世界,更能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例去年我们将水的电解实验通过flash制作的三维动画,把水的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过程以及它们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动感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接受.又如分子的性质,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分之模型来模拟分子间的距离以及各种外界因素对分子距离的影响等,让学生获得感官认识。同时调动学生极积思考,去探求知识,增强思维能力培养。
(三)将难以观察的实验直观化,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通过多媒体,可以把一些原来很难让全班同学都观察到的演示实验的实验可见度扩大,例如金属和酸反应的探究,对产生气泡的快慢有时不是很明显,许多学生不易观察,但若将实验仪器放在投影仪下,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反应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以前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不但可以呈现实验过程,而且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这样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例如浓硫酸的稀释,以前只是老师干讲: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否则会带来危险,至于危险的情况学生只好空想,现在有了多媒体,通过播放把水一下倒入浓硫酸中的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实验操作中就很自然按正确的操作进行.化学中还有很多有毒的气体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课题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教学,以往的教学演示试验,学生不但不能清楚地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还会因实验排出的少量的一氧化碳而感觉到轻微的疲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如今引入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观察到一氧化碳将红色的氧化铁还原成黑色的铁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了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同时增加了尾气处理装置,说明了CO的毒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一氧化碳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讲解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把环保知识渗透到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肓。
(四)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扩大知识的容量。
化学课一节内容有时过于零散,包括的知识点较多,实验也多,按正常速度很难完成,而若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作一个优秀课件,可以容纳大量的知识,图片、实验录像等资料,将拖踏冗长的课堂变的活跃轻松。上总结、复习课需要将知识归纳系统化、以便学生能统观全局,综合运用。例如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设计几个专题课件: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题,②气体的制备专题,③综合探究专题,④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专题,通过归纳、对比、图表、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脉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边讲授边板书,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充分地把知识联系起来的局限性,又可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清思路。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下的一种辅助教学,教师要用好多媒体。多媒体为辅助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学。教师的言传身教,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墨化的影响力。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是程序化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适时借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较好效果,但不能总是依赖,虽然它可以使教学形象直观,但不能代替思维。这就要求制作的课件要考虑全面、周到,在实践中处理好计算机教学“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篇5
美术教学论文:大自然是最好的“美术老师”
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小学 艾 莉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拥有这两样“制胜法宝”呢?我觉得,要使学生能创新,就必须有能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他们将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是进行绘画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呢?毋庸置疑――写生。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则是我们最好的写生对象,它们所呈现的不同纹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点、线、面、形状、色彩世界,儿童通过对它们的写生,可以感受到绘画语言的真实存在,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锻炼写实能力,发展对事物的绘画表现力,还为绘画创作铺垫了扎实的基础,让大自然成为他们最好的“美术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逐步以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绘画语言,并进行合理创新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探究。
为此我首先拟定了教学研究目的,即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有趣纹理的观察、发现与写生,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大胆发现奇妙纹理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增强对绘画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视知觉的敏锐性。制定出实践的过程,即欣赏感知、观察发现和表现运用。具体操作是围绕以下三次主要的学习活动来开展的:
第一次学习活动:欣赏、感受奇妙的纹理
此次活动一个课时完成。教师首先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凹凸不平、有不同纹理的物品,如树叶、花瓣、羽毛、贝壳、木块、石头等。在课堂上,先进行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把准备的物品用一个盒子装起来,留一圆口。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的就请你上来摸一摸、猜一猜。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小游戏。等到答案揭晓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这些东西到处都有,还称得上是礼物吗?和我们的美术课有什么关系呀?”这个问题的提出正中我的下怀。于是我提出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每两个同学拿一件物品,在它的上面覆盖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油画棒颜色在纸的表面来回磨画,你能看到什么?学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学习的兴趣更浓了,热情也高了。他们惊喜地发现,在纸上出现了好看的花纹:有形状、大小不同的点;有各种各样、粗细不同的线条;还有一些奇妙的图形,而且它们还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有的是对称式,有的是连续式,有的是放射式,不同的纹理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物体的表面或自身呈现出的有趣的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现象,称之为纹理。接下来,老师又让学生欣赏了很多纹理图片,大到山川河流、沙漠天空、森林田园,小到昆虫翅膀、头发、指纹等,让学生意识到纹理的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奇妙多变的纹理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美丽。最后,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把自己看到的纹理大胆地表现出来。尽管学生的作业还不够细致和理想,但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纹理,感受到了纹理的奇妙之美,为下一个学习目标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学习活动:观察、发现有趣的纹理
此次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学习任务主要是观察、发现平时不太留意的事物所呈现的有趣的纹理,在活动中,采取了收集实物和图象记载的方法。校园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论文范文 )能够将实物收集起来最好,不能的就采用拍照储存的方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鼓励学生要细致观察、大胆发现,寻找到和别人与众不同的纹理现象,指导学生从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生活用品等方面去观察发现,进行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们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有趣的纹理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有时还为自己的独特发现欢呼雀跃。
第三次学习活动:表现、运用奇妙的纹理
第一阶段,表现奇妙的纹理。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把收集到的纹理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和归纳,有的以点见长,有的线条居多,有的是奇妙的形状,有的是色彩丰富。然后采用不同的手法将收集到的纹理表现出来,如绘画法(色彩画、线描画),实物拓印法、磨画法等。有个学生发现不同的树表面有不同的花纹,但是又不能将树皮割下来,为了得到这些树纹,他就拿上几张纸和一盒油画棒在树上进行磨印,得到了不同的树皮纹理,心里高兴极了。还有个学生收集到了很多植物的.叶子,这些叶子的形状、颜色都不一样,特别是叶子上的叶脉和斑纹更不一样,他不由的发出感慨:“原来叶子还有那么多形状和颜色,上面还有那么多有趣的线条,我还一直以为叶子就只有一种形状和颜色呢!”感到了学习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表现纹理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我们平时绘画用到的点、线、面、形状、色彩原来都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提炼,看来“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阶段,运用奇妙的纹理。学生通过前面活动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纹理,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语言。本阶段的学习就是将这些有趣的纹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让自己的绘画作品突出个性,更加生动。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都来当“小小设计师”。比如给花瓶画上漂亮的花纹,在白盘子上设计适合的纹样,打扮自己的小背心等等,看谁的设计运用到的纹理最恰当,最有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剪贴法、绘画法、印制法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独特创造的平台,让学习收到实效。
对物流教学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篇6
我们必须认识到物流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加强基础知识,使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强调素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1.加强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实验系列来完成。为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一般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可以通过参观、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除了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物流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具备物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与配送等作业环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应在课程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且自行设计的内容,针对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地域特色和区域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物流的发展和趋势,在物流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突出一些特色课程。
如何加强实践教学
一)优化物流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大致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预备性实践教学,即物流认知实习,可安排在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作业环节、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等,主要采用现场调研、专家访问、企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行业的现状,感知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第二层次是阶段性实践教学,属于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课程内实训和物流项目设计等,可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三层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属于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综合性实践教学建立在阶段性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每个综合性实验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训练,尤其是通过顶岗实习这种综合实训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教学。这种方式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高职物流专业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化的。
3.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如义乌工商学院购买了NOS诺思物流教学软件及物流仿真软件,通过模拟教学,可以实现高安全、低成本、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效果。4.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生产实习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和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实际操作、技术比武、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对于采用项目学习法教学的课程,可以按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要把实践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一个劳动部门或其他认证机构颁发的上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如助理物流师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代证书、单证员证书等物流行业相关职业证书。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式教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切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客观上也提高了学生的一次就业率。
(四)制定制度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篇7
一、在形象直观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幻灯投影、彩色景观图、实物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弄清“平均分”的概念,在新授课时,我从袋子里拿出8颗糖放在讲台上,同学们一看到糖果都好奇地睁大眼睛,上数学课,老师拿糖果来做什么呢?这是,我指着糖果笑着对他们说:“这8颗糖果是要奖励上次测试得满分的四个同学,请这四个同学上台领奖,现在请班长来把糖果分给他们。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看他是怎样分的。”只见班长先给每人一颗,然后再给一颗就分完了。“他们每人几颗?分得同样多吗?”学生回答后,我再让全班同学自己动手把12根小棒分成4份,问他们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最后教师小结板书:分东西时,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通过这样实物的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讲授“认识直线、线段”时,我用幻灯出示一条直线和一条线段,再拿出一把直尺,问:“直线和线段都用尺子去量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观察、思考,寻找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加深“直线无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不能量出长度”以及“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线中的一段,可以量出长度”这一知识的理解。
三、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材内容的游戏活动。如在教学“8”时,我组织了一个“拍手”游戏,师:“我拍5”。接着师拍了5下。生:“我拍3”。生拍了3下,最后师生一起说:“5和3组成8”。也可以采取同桌拍、小组拍、男女同学拍等不同形式进行游戏,使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了8的组成与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常用的有夺红旗、找朋友、开火车、小小邮递员等,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概念抽象数学知识,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乐的心理要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消除了学习的疲劳,使学生在乐中掌握知识。
四、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五、在巩固练习中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都十分重视练习设计,在平时的练习中,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些不同程度的练习分别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使优等生“吃饱”,又让后进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将一些容易回答、解答、操作的问题让后进生做,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评价时,对后进生做错题,不是打一个差了事,而是耐心地旁住其一步步检查,并在对的第一步打上对。以消除学生工具心理。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让优等生回答,让他们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参与练习,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在练习中,注意鼓励和帮助学生,使他们自己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形成坚韧自信的良好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良好的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最好的教学模式是没有模式 篇8
那么,什么是教学模式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教学过程中诸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师生组合等。教学思想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教学程序是指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实施;师生组合是指教学模式中师生地位、作用以及关系,师生组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类型;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的类型;以学生自学、自己活动为主,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辅导的类型。
著名的教师一般都会在各自的教学中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略感遗憾的是,这些著名的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大面积被推广应用,个中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或许是因为这些教学模式对教师有相应的素质要求,而不少教师暂时不具备这些素质要求;或许是因为这些教学模式只适合该模式倡导者所教的学生,而不适合其他教师所教的学生;或许是因为这些教学模式只适合该模式倡导者所教的学科,而不适合其他教师所教的学科……
可以说,某教学模式在此时此地面对某一班学生,可能是“妙手一招”;但彼时彼地面对另一班学生,则可能变成“昏招一步”。也就是说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灵活的,变化莫测的,同样的教学模式进入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或许会一样,或许会不一样。由此可见,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一、没有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模式
每位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师承、经历、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教师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每位教师在教学上的独特性。例如,有两位教师同教一篇诗情画意的课文。教前,他们一起备课,一致认为教这篇课文必须在情感上使学生得到陶冶。然而,一位教师善于朗诵,于是充分运用朗诵艺术,把学生领进课文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之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可是,另一位教师却不善于朗诵,他虽然惊服前者精湛的朗诵艺术,却不去“东施效颦”,而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了一条既能达到同一教学目的,又能使自己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的蹊径:采取启发诱导、伴之以恰当的板书的做法。如此这般,不仅使学生进入那个意境,收异曲同工之效,而且让学生体味出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可见,只要各用所长,亦能殊途同归,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如果这两位教师运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某一环节要求教师朗诵,以便在情感上使学生得到陶冶,那么,前一位教师就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后一位教师就可能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不少教学模式具有僵化的特点,不仅规定了教学的程序、时间等,还规定了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而束缚了一些具有个性的教师课堂教学才华的发挥。一言以蔽之,有可能某种教学模式对甲教师的教学是如虎添翼,发挥了其特长;而对乙教师的教学则可能是如鹰折翼,限制了其特长。也就是说没有适合所有教师的教学模式。
二、没有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模式
学生也和教师一样,由于遗传素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知识基础、个性习惯、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及方法上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教师面对这样一群各个方面都有着显著差别的学生,用一个教学模式去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这个教学模式下进行学习,显然是不太可能顺利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教学现实告诉我们: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有的学生比较适应或喜欢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学生模仿。有的学生则比较适应或喜欢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融课堂讲授、问答、讨论、座谈为一体,教师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
教学现实还告诉我们: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归纳概括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长于演绎分析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突出教学内容的感染性和鼓动性;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变零为整,总体把握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长于化整为零,重点讲授教学内容……这就导致有的学生比较适应或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而不适应或不喜欢另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
三、没有适合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所开设的所有课程,皆有每门课程的特点,显然,用同一个教学模式去实施这些课程的教学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以中小学的语文课程为例,有的课文或许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做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富于论辩性和说服力,其效果会更好,而有的课文或许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做到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其效果会更好。
可是,现在的问题正如前面所述,有的教学模式不仅僵化到对教学程序、环节的时间都限定死了,而且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不仅使很多教师不适应,更可怕的是使很多学生也不适应。这些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各门课程的特点,更没有考虑到各门课程具体内容的特点……事实上,这些教学模式也很难考虑各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各门课程具体内容的特点。也就是说没有适合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对初中语法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关键词: 提高
课堂
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该文就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门语言,对于它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二、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化训练。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尤其是优秀诗歌名联警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反复吟诵,用心体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美感,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诵的习惯,背诵的最大用处在于培养语感,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以背诵来完成。背诵是化别人的语气为自己的血肉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最后,要结合教材的各种书面语体特点,正确指导学生写作,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场景和情境。比如,经常性地举行课堂上进行片段拓展写作训练: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确定一些论点让学生发表看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三、有的放矢,主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养成求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导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找准教学重点和切人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学生力所能及;检查的方法也要具体,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学。像泛泛的布置“回去以后做好课外阅读”这样目标不明显,毫无考虑学生完成能力,无从考察完成情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效果会非常差。
四、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五、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六、课后布置,作业适当
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点作业,这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布置的课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突出训练,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二是有基础方面的题目,也有思维训练的拓展型的题目,以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三是题目宜精不宜多,以便能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四是照顾到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水平,难易适度。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 篇10
一、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学目标的确定很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对学生的预期效果明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定得有价值,根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和人生启迪。
3、过程和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4、对学习者的分析也很有针对性,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就能随机应对。
二、对本课提出的一些建议:
1、要布置好预习: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但因为篇幅较长,要想仅靠当节课四十分钟让学生初步阅读并进行学习,是不现实也无法实现的。因而在课前,就必须要求学生对本课进行充分预习。在自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字词,还要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主要人物。学生只有通过课前认真详细的预习,才能对这篇较长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才能在课堂上解决品读的问题。如果不预习或预习不到位,要在一节课中实现的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了。
2、要注意突破难点: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本课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才能体
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篇11
作为送教下乡,县局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研,还希望带去的课都是好课,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这个,我还特意在自己班上先上了一下这篇课文。课堂以“作者是如何围绕‘温情’这个特点来写的”,以及“理解作者对冬天济南的喜爱之情”为目标来展开,大致是这样设计的:
1、导入:让学生说说对冬天的印象,请大家发挥想象并找几个词描绘(形容)一下北方的冬天。
2、进入课文:听读课文,得出想象与现实的矛盾(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
3、研读课文:
说说作为北中国的城市——济南的冬天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天气。
客观上(教学目标一):
1、地形特点:山多——温暖安适,慈善
2、气候特点:雪小——秀丽含羞【济南属于暖温带气候区】
3、资源特点:泉多——明净清澈【济南那时候地下水充足,地下水是恒温的,到冬天不结冰, 对济南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主观上(教学目标二):
1、对比
2、作者对济南的热爱(结合具体内容、词句重点分析)
4、归纳运用:老师开头,出示小黑板,学生填空完成语句。
作者老舍是爱济南的,在他的眼里,济南不仅仅是济南,她温暖安适,是慈母身边的摇篮;她秀丽含羞,是富士山下的看护妇;她宁静和谐,是名家笔下的画卷;她明净清澈,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丽的蓝水晶。
5、课文回读:指导感情朗读
6、结语:鼓励同学们向语言大师老舍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运用,更重要的是像老舍先生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7、课外练笔:家乡的秋天。
(字词教学贯穿在课文研读的教学中)
按照这种设计,在自己班上上下来觉得挺满意的,于是便带上它走进了乡村的课堂。开课以后,研读课文的第一个环节就卡住了,学生竟然找不出济南的冬天会有这么好的天气的原因。课堂气氛倏地紧张而沉闷。如果这个环节过不了,下面的教学没法展开啊,于是左启发右引导,弄得我浑身冒冷汗,最终还是马马虎虎整出来了,尽管费了不少时间。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当要他们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时,学生东碰西撞,且“命中率”极低,连“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这样的词句也找不出来。课堂气氛愈加沉闷。这可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啊,结果又是左启发右引导,有些地方干脆自己说出来,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好不容易快挨到下课了,一看表,离下课时间还有3分钟,此时,“归纳运用”和“课文回读”的任务已没时间去完成。所以只好迅速地过渡到“课外练笔”,而且把练改成了说。当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同学们像老舍先生一样善于观察和思考,抱着对家乡的激情与热爱,说说“你的家乡有什么值得你去爱的”。结果是有些同学说家乡的山,有些同学说家乡的水,有些同学说家乡人的人,有些同学说家乡的太阳,家乡的天空(此时有人发笑)。我顺着同学的笑声问发言的同学:“你知道他为什么笑吗?”,接下来是学生一段很精彩的发言:“因为他根本没理解我的意思,在一般人看来,太阳还不是那个太阳,天还不是那个天?其实我认为,家乡的太阳更美,家乡的天空更蓝,不像大城市里,处处排放废气废水,城里的天空污染严重,二我们的却没有。”老师顺势让同学们说出了家乡的山更青,家乡的水更绿,家乡的人们勤劳、淳朴,等等。此时,下课铃声也已经响起,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走出了课堂,有点儿遗憾,也有点儿兴奋——遗憾的是之前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这么沉闷,以至于让我感觉教学任务没完成;兴奋是因为最后同学们的“说”,说得很精彩,看来他们又似乎理解了老舍对济南的爱,并且受了气感染,而且下课后走出课堂,教师里掌声雷动,并且不知哪个学生说了一句“专家毕竟是专家啊”,让我倍受鼓舞,尽管我的确不能确认他们的掌声和赞叹声是真或假。
唉!宁可信其真吧,同学们不是说,农村人淳朴吗?淳朴的人是不说假话的。
这篇课文上完以后,我和几个听课教师立即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尽管他们也是一片赞叹声,但我还是自己把这节课定性为失败的课。交流时,其中有一位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她说,这个班学生的理解阅读能力是很差。她大概是在安慰我吧,但是这难道可以怪学生吗?
不因材施教,是这节课犯的最大的错误。
接到上这篇课文的任务后,我静下心来,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课备好了,然后在自己班上进行了试教,试教的成功,让我陶醉于自己的环节设计当中——有读,有品,有理解、有分析,有运用,有拓展。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自己平时在学校进行教学的时候,不都是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设计的吗?这次也习惯性地这样备课,试教当然会成功啊。可是真正要面对的是另一部分学生啊。我完全没有去考虑农村学生基础和理解都暂时还偏差的特点,把城里的课堂搬到了农村,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按理说,我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想到这一点,甚至是打电话去学问那边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放之于备课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并很好地运用。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
其实因材施教,我想,每个教育者都熟悉这个名词,也知道它的重要,但为什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会出问题呢或许是老师教学的时候,这个方面的实践少,没习惯;也或许是老师过于相信自己,容易自我陶醉,死守“教学设想”,不及时变通,等等。我自认为我是属于后者。
对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篇12
一、明确例题的作用及应采用的解决方式
上课所研究的例题, 多数是教材中的例题, 教师必须知道教材中放置这个例题的作用———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或技能, 进而为例题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例题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理顺思路, 规范做题步骤
巩固本节知识, 规范做题步骤是例题最明显的特征, 也是最常见的例题类型。如八年级上册分解因式一节, 在学习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 学习公式“a2-b2= (a+b) (a-b) ”之后, 要求把“4x2-9”因式。这个例题看似简单, 它实际上考查的内容包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及做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步骤。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一定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并结合这个例题让学生说出公式和例题各部分之间应怎样对应和转化。通过这个例题的讲解, 应达到理解公式、应用公式、一通百通的目的。通过这个例题的规范步骤, 学生明确如何把所要求的题目转化成公式特征来做题, 这里实际上还包含着数学的转化思想的渗透。
(二) 探索新知识, 总结新类型题目的做题方法
在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 教材更新速度也在提高, 形式新、容量大是新教材的特征。有些例题并不是讲解课文内容后的巩固内容, 而是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通俗地说, 不是已经学过的知识, 而是有更多新的内容。如在七年级上册学完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后, 出现例题:“有一列数, 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 这三个数各是多少?”本节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而这里最难的部分是如何分析、如何列方程, 在例题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讲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列数的符号特征、数字特征、相邻三个数的特征、如何设未知数、如何列方程的问题。列出方程之后, 用本节所学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很容易解决了。本题出现的目的表面上是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上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构建方程模型, 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学到的新内容:“什么是数列, 数列有符号和数字特征, 如何设未知数方便, 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等等。当然, 教材安排这个例题决不会是会解决它一道题就行了, 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解决与数列有关的一类题。为了起到巩固作用, 教师可选用其他特征的数列问题来检验一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又探索新知识, 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有些例题设计非常巧妙, 既能巩固本节前半段所学知识, 又能为后半段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如在七年级上册, “余角和补角”一节, 学完余角补角定义后, 出示例题:“∠1与∠2互补, ∠3与∠4互补, 如果∠1=∠3, 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此题第一个目的是巩固互补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把这道题解决完以后, 再引导学生探究结论中的∠2、∠4和已知中的∠1、∠3分别有什么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新的结论“等角的补角相等”。那么这道例题既巩固了互补定义的应用, 又探索出了新知识“等角的补角相等”, 可以说起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在解决此类例题时, 新结论的探究过程实际上是本节前半部分知识的巩固应用过程, 新结论探索出来之后, 作用也是应用它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 讲练结合, 及时反馈
有些教师非常重视例题的分析、引导、讲解, 可以说做得非常仔细, 不留任何漏洞。教师讲得很多, 学生测试时照样出错。原因是学生认为听懂了, 各方面都会了, 实际上做题时才发现有某个方面并不是非常理解。只有通过练习, 及时暴露问题, 才能及时纠正问题。经过多次练习反馈, 才能牢固掌握例题所蕴涵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二) 总结方法, 触类旁通
例题讲完之后, 让学生养成总结做题规律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学数学实际上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 造就强大的头脑, 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 数学思维的发展尤其重要, 如在七年级下学期初开始学习平行线、相交线, 往往与上册所学角平分线、平角、互补、互余结合在一起计算角度。几何刚入门, 题目相对简单, 推理步骤往往三五步即可。而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题, 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很有可能绕很远的弯路把这道题算出来。那么,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此类例题时, 可鼓励学生把能想到的方法都展现出来, 再让学生总结哪种方法更简便, 然后进一步总结这种最简便方法的做题步骤是什么。做得多了, 总结得多了, 规律自然就成学生自己的了, 应用起来就会逐渐灵活。
(三) 变式练习, 拓展思路
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工具, 教师要辩证利用它, 既研究例题, 又要整合例题及习题。师生先解决书上基本例题之后, 可采用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添加条件、删除某个条件等方法, 让学生对例题进一步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研究数学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 从一般到特殊;数学问题变化中存在着不变, 不变中存在着变化等等。变式练习开始可以是教师改变题中条件或结论, 让学生研究;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变题上条件或结论, 自己去研究, 从而增强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四) 相信学生, 善用学生
【对“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的看法】推荐阅读:
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好处的几点看法09-14
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作用结题报告07-22
论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07-04
对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心得体会10-09
对多媒体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几点思考05-22
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看法06-26
对语文教学的看法08-30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10-10
谈谈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看法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