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班级管理实践

2024-07-01

开展班级管理实践(通用9篇)

开展班级管理实践 篇1

辩证看待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资中县第一幼儿园

范清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错误,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对于有些错误,老师能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成绩下降。

如何正视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出现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粗浅分析。

一、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而弄不清错误的缘由。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总之,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对待错误的惧怕心理和严厉态度转变为承受心理和宽容态度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而趋于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此外,正是由于这些假设的不断提出与修正,才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揭示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我们所说的承受与宽容也是相对于这一过程而言的。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因而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探索、尝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承受心理与宽容态度,才会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由于受小学的一些知识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初中很难很快的适应初中的知识,甚至无所适从。从而出现成绩滑坡,兴趣丧失。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

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又有,在小学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比减数大的认识根深蒂固,记得在初一上学期的一次摸底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2+2—3,部分学生一看到“2—3”这一部分,就说这道题无法完成,殊不知还有运算顺序的问题。

7+3(3)1/2+2(3)1/2,有的学生的结果是12(3)1/2,这显然是错的。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2、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 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可见对比教学法对学生错误的形成,前后知识的干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简单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 “x/0.7-(0.17-0.2x)/0.03=1 ”,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课后点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集,建立错题档案;班级教室里可以置错题收集本,只要学生中易错或不会做的,都可以写到里面去,引进论坛里的写贴、评贴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去评论、留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快乐进行,并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靠学生的力量解决不了的时候,这时候才是老师点评的时候了。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难免,我们老师要正视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在备课时能预见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课后加以总结,学生的错误就可以尽量避免,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开展班级管理实践 篇2

1 心理委员来源于朋辈心理辅导理论

朋辈, 包含“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 “朋友”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 “同辈”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近者, 他们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 有时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 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1) 相互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通常是不固定的, 也就是说, 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 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

(2) 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 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 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 (79.8%) , 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 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3) 有效性:在学校中, 学生以宿舍、班级、社团等方式联系在一起, 为他们在心理辅导提供有利条件, 不受时间、地点、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且朋辈心理辅导员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 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 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此外助人者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 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 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

(4) 友谊性: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 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 在面临很多困惑时能够及时解决。

2 心理委员的选拔

班级心理委员的主要作用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层面, 即维护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 预防和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二是心理素质拓展层面, 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在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 协助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组织群体性心理活动, 提高全班、全校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 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促进健康班级的形成, 优化班级学习氛围, 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3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1) 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传播心理健康理念, 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 并做好相应的总结和记录, 促进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提高。

(2) 宣传介绍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和心理援助设施的建设。

(3) 努力学习有关心理知识, 积极参加心理委员培训, 用相关知识帮助同学, 用乐观心态引导同学。

(4) 做好班级心理普查, 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 对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辅导员做汇报。

(5) 工作遵循保密原则, 维护同学的权益, 不得随意泄露同学的隐私。

(6) 积极参加各项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 认真完成相关老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沙龙协会安排的有关工作。

以上的三个方面是笔者对于所在学校班级内设立心理委员工作实践的陈述, 在一学年多的实践探索后, 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于是将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严重匮乏、能力水平有限, 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这种朋辈式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心理倾诉———朋辈心理辅导[J].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 (9) .

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篇3

一、立足学生心理,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计和开展。8—14岁的小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是其共同的特点。面对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就应该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儿童性、教育性。针对其年龄、身心的特点,科学有效地组织活动。

1. 活动主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活动的主题要契合学生的心理,切入口要小,且实在有效,摒弃假大空。而在现实中,我们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往往会提出大而虚泛的主题,诸如“祝福祖国60华诞”系列活动、“红领巾向党”主题征文活动、“加强环保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班会……这些活动主题乍一看挺好,仔细一分析问题不小。

例如“红领巾向党”主题征文活动,是否主题过大?违背了孩子的心理?为此,我们不妨把活动主题改小一点,实一点,如改为“第一次戴红领巾”主题征文活动。这样,学生就有话可写。

又如伦敦奥运会快到了,很多班级会举行有关奥运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国体育健儿的关注,对奥运的了解。其中有很多类似于“加油奥运,加油中国”“奥运你我他”的主题活动,其实这样的主题过大过虚,没有贴近学生实际。如果能改成“争做小小奥运志愿者”“班级迷你奥运会”等等,相信更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2. 活动形式:化陈为新,化乏为趣

对于乏味、老套、成人化的活动形式,学生总提不起兴趣,活动效果不好。比如很多班主任为了提高班级在学校五项竞赛中的成绩,便在班级实行积分制,用加减分来约束孩子的言行举止。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這样做真的立足于孩子的心理需要吗?学校如此,班级也如此,枯燥乏味。

我们不妨把积分活动稍作改装,让其变得更有新意、更有趣味。不如改为“争取分卡,兑换奖品”活动,规则为“活动开始时每位同学享有20分的基础积分。接下来就根据同学们的表现,实行加减分处理。如果积分到达30分可获得一张蓝卡,50分一张黄卡,70分一张红卡,100分一张绿卡。每种卡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如可减少作业量、增加活动时间、要求家长满足一个小要求等,同时积分还可兑换奖品,奖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全班同学自愿筹集,二是由班主任负责购买。老活动新形式,孩子们兴致盎然,效果显著。

二、瞄准行为弊端,开展班级活动

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需要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一些班主任常用批评、抓典型的方式来遏制班级里的“歪风”。这样的方式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尊重学生人格,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学生行为容易反复。如果我们能改批评教育为集体活动教育,或许效果会更好。

比如针对学生乱花零用钱的问题,班主任可利用班级活动来化解和教育。我们不妨开展一个“我也做一天打工仔”体验活动,利用周末,联系家长配合活动,让家长做老板。个性化设定劳动任务和报酬,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他们既觉得新鲜,又觉得有意义,教育效果显著。我们还可以在班级创办“班级小银行”,让学生把多出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如需要可凭存折领取。到学期末,还可评几位“储蓄大王”,鼓励孩子多存钱少花钱。这样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花钱的欲望。

三、挖掘地域文化,开展班级活动

各个学校地处不同地区,都有相应的特点和文化。作为班主任,应有独到的眼光,挖掘、研究所在地区的特色与文化,并将之引进班级,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服务家乡。

学校地处海滨小镇——莼湖,显然海洋是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因为海洋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因此,笔者把“海洋活动”引进班级,从而培育学生的海性品质。

1. 海鲜烹饪赛,学做家乡美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本校学生多数是吃海鲜长大的,说起海鲜,他们如数家珍,但是并不一定会制作。为提高学生对家乡美食的了解与热爱,笔者在班级开展了“小小厨神”海鲜烹饪赛。通过前期学习,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参赛作品。比赛现场,同学们身着厨装,使出浑身解数,不管是切、炒还是雕、摆,都像模像样。“红烧望潮”“爆炒虾仁”“花草鱼片”“青蟹土豆羹”等等,色香味俱全。班级还邀请了食堂厨师从色泽、味道、造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海鲜烹饪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还让他们学会做海鲜菜肴,了解海鲜文化。

2. 海洋知识赛,深入认识海洋

作为海滨少年,当然需要对大海有深入的认识,包括海洋面积、海洋容貌、海洋生物、滨海民俗等。为了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识,以赛促训是最好的方式。于是,笔者在班里开展了“蓝海揭秘”海洋知识竞赛。发动全体家长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学习与梳理海洋知识。通过前期的书籍查阅、网络搜索、长辈述说,学生对海洋知识已经了然于心。比赛以分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比赛过程竞争激烈,同学们抢答迅速,准确率高。可见,本次海洋知识竞赛促进了学生对海洋的认识。

3. 亲子织渔网,传承海洋文化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海洋风俗和手艺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学生更是脱离海洋生活,他们对海洋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培育新一代海洋人十分重要。笔者在班级通过开展各种传承海洋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亲子织渔网”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倡议家长参与其中,手把手教孩子织渔网。绿草地上,各户家庭准备了网针、模子、网线等织渔网必备工具。确定网宽、制定网纲、编织眼深、连接浮标、连接坠子……同学们在长辈的指导下完成编织流程,慢条斯理,井然有序;再看编织的质量,网孔大小均匀、连接紧凑,做工相当精细,颇有渔民风范。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了解到渔网编织的相关知识,传承了海洋传统文化。

4. 动手贺开渔,增进渔家亲情

莼湖镇桐照村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第一渔村”,每年9月份禁渔期一过,就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在热闹的同时,也预示着家人的分离。节日后,很多渔民随即远航,与亲人这一别可能就是半年或一年,这对于亲人来说,都是极其不舍的。此时,笔者就在班级举行“祝平安 盼丰收”亲情贺卡制作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贺卡,祝福父亲平安、多福、丰收,增进家庭的亲情。

5. 争做海卫士,加强海洋环保

社会工业化发展,人类环保意识的淡薄,导致海洋垃圾日益增多。不管是海面上,还是海堤上,都躺着很多垃圾,这对海洋环境十分不利。因此,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争做“海洋环保小卫士”系列活动。通过各类子活动来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带学生一起去海边捡垃圾、做调查写简单的小论文、发微博倡议海洋环保等等。这类海洋环保系列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又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懂得环保,宣传环保。

班级活动的开展方式是多层次、多方位的,但这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根本。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受到启迪,从而能逐渐达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效果。

(作者单位: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315506)

开展班级管理实践 篇4

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教师的习惯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学生。对于小学教师的道德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指引学生在学生生活中正确地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众多学生的眼中,教师不仅是教导自己知识的领路人,更是教导自己道德品质和为人修养的指路标,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自己首先不能犯错,教师的衣冠举止和为人师表的言行都需要三思而行,进而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在道德素养生活上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两方面都需要给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才可以正确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教育中需要使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比如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犯了错误,不应该施以惩罚,惩罚并不能令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惩罚结束就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在意识层面上完善自己,只在行为上制止错误的行为。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从自身找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班会中为了活跃气氛,还可以加入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看到废纸等垃圾的时候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学生就会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保护环境,进而形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之下,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道德修养与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三、关注生活中的点滴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各种正确的知识和认知,并且教导学生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逐渐将认知与行为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在道德修养习惯的培养中,需要以大量的实例作为道德指标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习惯培养,比如看到老人坐车要主动让座,看到走路不方便的人过马路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这些活动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情景互动的方式做模拟训练,让学生在玩游戏般的活动中逐渐养成好的习惯,还可以举出一些反面例子,或者奖励制度等各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习惯教育,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开设监督与奖励制度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实践 篇5

双谊乡成中小学唐宜明

一、有效激励 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骗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儿童节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 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懒惰”的老师 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

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 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 自我总结

在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小干部的工作中,我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我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我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

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我最大的愿望,这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班级就会实现这个目标。人人都是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实践 篇6

遂宁市横山中学王治国

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同时,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许多代表有提出要“以德治国”,这充分体现了德育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工作需要常抓不懈。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又关系到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品质,中小学均应重视和加强德育工作。班级又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尤为重要。我在几年的班级管理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一供商讨。

第一、进行了理想教育。一个人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行动中也才有动力。会同家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正确认识自己,让学生确立各自的人生理想和中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并通过组织“我的理想”、“我的优缺点”等主题班会来强化。学生有了追求,就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勤奋刻苦地学习,也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各种有益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了学生遵规守纪等优良品质,又增长了学生的才干,避免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盲目性,混日子的学生比例大大减少。我带的班学生绝大部分学习目的明确,参加统考成绩列同年级的前茅。在2000年下期统考统阅中,学生课平成绩除历史外均名列本校六个班中的第一名。

第二、进行了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素质,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表现,首先就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道德行为而

可为,什么行为又是不道德的行为,并让学生认识其危害。这样才能指导其行为,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是通过对学生反复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以及其他道德规范的教育,在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与学生一道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规、室规。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学生的思想通了,感到遵守纪律很有必要了,就能转化为自觉达到行动。

进行了榜样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能积极向上,不甘落后。不要因几次错误就否定他,排斥他,而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发现其闪光点并以次鼓励他,以半晌优秀学生为榜样,学习他们优秀的方面,帮助犯错误的学生增强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开展《我心目中的榜样》的讨论活动,阅读名人、伟人传记等让他们各自心目中的模范人物,学习他们有远大的抱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艰苦奋斗的历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忱,也可以使榜样学生更加优秀。

第四、通过综合考核进行德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稳定良好的行为表现,在其他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量化管理。我的做法是:以100分作为基础分,减去学生违规违纪扣掉的分数(班规室规中已规定违反某项规定该扣多少分),加上好人好事或各种活动所得分数,学期进行累计。最后将行为分和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个以50%计入,结果为学期的综合得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及其他先进的依据,有时也进行阶段性的评比,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以便及时帮助和纠正不足之处。这样,就克服了评优只看学生成绩的作法,而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考虑。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

促使他们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发展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增长学生的才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进一步刺激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带的班在学校的综合评比中都名列前茅,每期都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其中包括一些艺体尖子生,有的已参加工作。去年初三毕业50个学生,有30多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其中包括美术生3名,体育尖子生3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复杂工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配合共同完成。德育的途径很多,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德育的一些主要做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止,循环往复,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期取得更大的效果。

浅谈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开展 篇7

笔者从事专职班主任工作已有三年, 在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 通过自己对管理班级方法的摸索以及和同事对班主任工作的探讨, 对于班主任工作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现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如有不当不妥之处, 恳请指正。

班主任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 不仅是不可或缺的, 更是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现在的社会形势下, 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学识, 更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因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 而学校中承担这一工作的主体就是班主任。我校学生每天的上课、吃饭、休息都是在学校中, 与他们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班主任, 学生曾经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 您是我们在学校中最亲的人!”因为有这样的意识, 所以学生喜欢和班主任在一起, 有什么困难也是第一个想起自己的班主任, 有想不通的事情时也最喜欢找班主任来解决。当然, 也因为学生给予了我们这样的信任, 作为一名班主任就更应该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想方设法地将班级管理好。

在工作中笔者发现,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及素质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极好的作用, 它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 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

1 抓住特点因人制宜

我校属职业教育类高职院校, 在校生有三大特点。首先, 由于我校是高职院校, 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进入我校学习的, 年龄普遍较小。在校学习的4~5年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和发展期。这一时期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我校采取寄宿制全封闭式管理模式, 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异地求学。对于离开一直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照顾的父母而独自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并要开始适应集体的寄宿生活, 很多学生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适应。而在这个渐渐适应的过程中还牵涉日常生活自理以及合理消费等多方面问题。

最后, 我校实施的职业教育与学生以前接受的普通教育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学生需要快速地接受这种转变, 并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比如, 学生以前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以升学为主, 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和教师自然要给予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 题海战术仍然是许多学生要面对的问题。每天马不停蹄地上课,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和试卷几乎已将学生的在校时间占用完。但是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没有那样紧密的课程安排以及大量的练习题和试卷, 课程比以前要少, 课后作业也不多, 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如何合理利用较多课余时间的一项挑战。而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班级活动是十分有益的。

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 我们应开展适合他们综合发展的班级活动, 以期培养出拥有知识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

2 宏观把握因势利导

班级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作为基础。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班级活动最为适宜, 达到的教育效果最佳, 这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宏观把握。

要开展适宜的班级活动就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入校的第一年为基本素质形成期, 在这一年中应着重开展一些有关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班级活动。比如大部分学生在家都是得到父母和长辈万千宠爱的, 基本没做过家务, 自理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入学军训学习内务整理的契机, 多开展一些有关宿舍内务整理以及个人物品整理的小型比赛, 调动他们对于内务整理的积极性, 提高其自理能力。此外, 有些学生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较差, 周末外出上街购物的时候在人多的路口就很容易发生危险。如果只是通过直白的说教, 学生的接受度会比较低。这时可以联系交通管理部门, 让学生在休息日走上街头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来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 使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形象地了解到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来也可以通过此类与社会接触的活动提升我校学生的社会形象。

而在二年级到三年级期间, 学生开始逐渐接触到专业课程的学习, 对专业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时可以开展一些与专业知识学习有关的班级活动。例如, 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在二年级时与医院联合开展了名为“暴风行动”的活动, 即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周派一组学生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到医院见习。这一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以后的工作场所, 同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有机会使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印证, 也通过实践操作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一致好评, 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为了让学生练习学到的如测量血压等基本技能, 可以开展一些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的公益活动, 这样学生既运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又锻炼了基本技能, 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更使广大社区居民受益,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真可谓“一举多得”。

这样分阶段地开展适合学生的班级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也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明确主体“四自”管理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笔者认为开展班级活动同样要明确班级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首先, 不论开展什么样的班级活动, 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 应方方面面都以学生为主, 急他们所急, 给他们所需。这个大方向一定要正确把握, 否则就很容易本末倒置。例如, 如果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之前不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 只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那么就很容易与实际相脱离, 从而组织一些学生根本不需要的班级活动。这样, 不仅达不到以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更有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反感, 造成负面效应。一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活动就成了“班主任活动”, 那么, 它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其次, 在现今社会和学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发展” (“四自”管理) 能力的形势下, 笔者认为应当随着学生对社会环境的渐渐熟悉和人生目标的逐渐明确, 将开展班级活动的指挥棒交至学生手中, 但在此之前, 班主任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1 总体把握

在学生入校时, 应当向其全面、系统且详细地介绍职业教育的特点, 帮助学生统一制订好在校学习期间的总规划, 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校期间应当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以便日后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 这也是班集体创建的一个重要方面。

3.2 队伍建设

班级是一个小型的集体, 有班委会、团支部等多个组织, 良好的班级组织队伍是班级活动开展的坚实基础。因此, 要想将班级活动办好, 必须将班内的各个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发挥好其各自的职能。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有利于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够推动班级的良好发展。我们的学生是聪慧的, 只要给他们一个舞台, 他们就可以发挥出无限潜能。学生干部在某方面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 他们既拥有从整体把握形势的能力, 同时他们又来自学生群体, 能够切实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只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指导, 他们就能够因时制宜地制订出优秀的班级活动方案, 同时能够保证班级活动过程中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班级活动的效果。

3.3 活动监管

由于知识水平、人生阅历、社会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 学生在考虑问题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就需要班主任在一旁进行监督, 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改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将班级活动的指挥棒交至学生手中并不意味着将班主任从开展班级活动中解放出来, 让班主任“无所事事”, 而只是转变了班主任的角色———由原本的直接指挥变为从旁指导。就像教导幼儿走路一样, 他们刚开始学走路时必须要由大人搀扶, 但如果不放手, 孩子是永远不能学会自己走路的。所以在由班主任主持开展一定数量的班级活动后, 必须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但班主任必须从旁协助, 从倾听学生的计划开始至指导学生做好班级活动总结。班主任对其中的每一步都必须认真监督, 教导学生在每次班级活动时都必须做好计划、记录过程以及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吸取经验教训, 争取做到班级活动越做越好、越做越精。

要想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工作。开展班级活动只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方面。不过虽然细小, 但是其中包涵的内容也是繁琐复杂的, 笔者所述只是片面的几点, 不够全面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1]齐学红, 马建富.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开展班级管理实践 篇8

【关键词】“三走”活动 班级管理 身心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89-02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激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并从中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和拼搏精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于2014年初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指导意见》,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三走”活动的展开,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身体素质堪忧、网络依赖程度过深、宿舍关系紧张、课堂缺勤严重、心理问题突出,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开展“三走”活动,提升大学班级管理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形成,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活动环境分析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目前在校生全部在空港校区学习生活,空港校区位于南宁空港经济区即崇左市扶绥县城,离广西首府南宁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但是该校区教学、生活和体育设施完备,拥有22个灯光篮球场、1个标准田径场、1个可以容纳万人的体育馆,2个露天游泳池、2个网球场,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能够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目前该校各级团学组织也在积极地开展一些响应“三走”的活动,如通过团总支学生会开展的“经管擂台”、“经管杯”篮球赛、气排球比赛,通过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拔河比赛、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开展的风筝节等活动,目的都是在鼓励青年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但活动分散,没有统一的主题性,又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个性,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活动积极性不够。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该校约67.25%的同学没有体育锻炼意识,他们并不认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在课余生活中,同学们将体育健身排在文化娱乐、社团活动之后,经常从事体育健身的学生仅占17.3%,超过70%的同学没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大部分女生的课余生活基本是购物和上网看电视,男生基本以宅在寝室打游戏为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强、身体素质堪忧、网络依赖程度过深、宿舍关系紧张、课堂缺勤严重、心理问题突出,由此可见,在该校区开展统一主题的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促进班级管理作用提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三走”活动对大学班级管理的作用

班级是学生的“校园之家”,同学是他们的“兄弟姐妹”,班主任、辅导员是他们的“父母”。班级环境、班级管理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三走”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有利于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养成和改良班级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三走”活动的开展,是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的保障。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要搞好学习这个“大革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靠身边的学习环境、学习风气带动起来的。

(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健康、积极、团结、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无疑是一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三走”活动的开展正是助推良好班级氛围形成的一股春风。利用各种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力和较强凝聚力的和睦大家庭。

(三)有利于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养成

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是构成文明的最基本的要素和文化底蕴,它已经成为了社交礼仪、规范行为所必须的素养,是为人的一种基本气质。“三走”活动的开展,是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养成的重要助推器。

(四)有利于改良班级人际关系

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能让大学生化解学习的紧张气氛,更加愉悦、理智地对待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三走”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处理班级人际关系找到突破口,畅通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改变交往中不良的行为,强化积极的交往方式和方法,促进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积极开展“三走”活动,提升大学班级管理作用

开展大学生“走下网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目的是 推广快乐健身理念,让参与者在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中分享愉悦,收获健康。在这里,我们的构思是,依托班级,通过线上、线下系列主题活动的推进,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作用。

(一)线上活动形式

随着网络时代、智能时代的来袭,大学生既是网络和智能的受益者,同时又成为了它们的“俘虏”。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宅男”“宅女”,智能手机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甘愿做“低头族”。自控能力不强、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的大学生,在失去了家长的监督之后,很容易沉迷网络,陷入虚拟社交的漩涡。所以,必须要有外力从源头上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把他们从网络上、宿舍里“赶”出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在主要教学楼群和宿舍区倡导学生限时上网、启用“手机暂存袋”,打造“零手机的绿色课堂”等方式,倡议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走下网络,走出宿舍”,去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规划青春时光。

(二)线下活动形式

“三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要让大学生将体育运动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走向操场”上。那么,在操场上开展什么样的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够吸引大学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继续开展传统体育运动。传统的体育运动是“三走”活动的主要活动形式。各种球赛、田径比赛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由于活动规则通俗易懂,活动场地便利,通过课余时间开展这些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突出团体协作,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身体潜能。

2.新增部分趣味活动。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色彩的各种趣味活动,如集体舞蹈、拔河、跳绳、踢毽子、三人篮球、两人三足,还有像《奔跑吧,兄弟》这样的一些趣味游戏,充分彰显出了运动的魅力,焕发运动的激情,使体育锻炼的竞技性与趣味性统一,更能引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3.在活动中积极运用新媒体。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新媒体的运用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乐于参与。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运动成果,推送活动信息,在学生聚集的校园网络和社交网络上形成点击热潮。APP应用程序的运用,结合时代特点,贴近学生,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新视觉。

总之,要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的常态化习惯,必须形成系列的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生特点,发动班级骨干力量,循序渐进地提高“三走”活动成效,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在全国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J].青少年体育,2014(2)

[2]林峰.浅谈住宿学院新模式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如何提高工作质量[J].山东青年,2014(5)

[3]胡金枚.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品牌,2015(1)

小班化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一)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孩子的“三多”与“三少”

1、机会多——树立自信。

15个人左右的一个小班,宽敞的教室、灵活的座位,变化的教学方式,无疑为学生提供和了一个优质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不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小班化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每一个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在小班环境中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班中可以让每个孩子有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就是尊重并充分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小班课堂中,学生人数少,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的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每个人充分参与学习和讨论,在这样的成长氛围中,孩子能够很快找到自信,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2、关爱多——感受幸福。

“让学生因班主任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也是小班化教育的亮点所在,因为“班级人数少一点,教师关爱多一点,沟通交流勤一点,课外辅导实一点、成长进步快一点”,从而极大的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揭开了小班化精致教育的面纱,“关注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成为教育的追求目标。如通过教师为学生记录成长日记、为学生拍摄活动中的各种照片、精心设计各种特色活动、与每个学生坚持对话交流、让班级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等,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任何教育者成功的必备秘笈,小班教育让这种爱更加具体化、行动化,从而让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灵。

3、体验多——快乐成长。

体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生活经历,没有亲身的体验,难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班级规模小,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参与、体验、感悟,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特的生活经历显得格外珍贵。而学生各种各样的体验教育活动又可以各种形式精心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完整的成长历程。小班教育中不仅关注活动中的体验,更关注活动之后的感悟,而各种体验活动真正发挥教育功效的时候恰恰是过程之后的感悟与体会,使得学生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之后能真正明白活动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小班化教育为孩子创造了种种有利条件,但现有情况下,我国的中小学小班化教育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小班教育中仍有许多明显的困惑:

4、对手少——盲目自满。

班级人数减少,竞争的对手也自然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易被眼前的成绩所满足,缺乏毅力与耐挫力,认为自己在班上名列前茅,恕不知在更大范围内的竞争还更加激烈,让学生明确自己对手与努力的目标显得十分必要。而在仅有20多人的集体中生活,学生的交友圈子也比较小,不易从更多的同学身上学到更多的长处,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团体,在学习上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在班级交往中更好的实施同伴互助,是值得小班教育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5、时间少——压力过大。

大多数人认为,从传统的大班40-50个人的教学转为20个人左右的课堂教学,小班中的孩子不仅应该学得轻松、而且应该玩的快乐。而实际上,目前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对小班教育的高期待值一旦与小班学生成绩简单的画上等号,对这些学生来说就将承担比大班学生更大的压力。各门学科的教师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而教师之间如何有序的安排时间,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与心理负担,是小班班主任迫切需要协调的重要工作。

6、样板少——缺少标准。

小班化教育中我们鼓励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中可以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设立标准进行批评定,然而什么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评判标准却让老师很困惑,我们每年可以轻松的评选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各科学习进步之星、文体艺术之星等,但是这些仍然不是个性化学生的评判标准,因此教师最终还是以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和评价小班学生,最终难使小班学生的个性真正得到彰显和发展。

(二)与传统大班相比,小班班主任的 “三易”与“三难”

小班化教育需要班主任更用心的去管理这个集体,去认真研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选择合适的学生,对班主任来说,小班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比大班更精致、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变环境易,变理念难。散发着花香、书香、墨香的温馨、舒适及个性化的环境布置是小班的特色,独特的文化气息与浓郁的人文关怀是小班的魅力缩在,从环境开始改变是每一个小班班主任带班之初的工作落脚点,它利于班集体的在初期阶段的迅速形成,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归属感,减少适应新集体的时间。然而小班环境的布置不能象家庭装修那样成形后便一成不变、主人懒得打理了,而是应该与学生成长同步、随生命季节更替。每个学校对班级环境布置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而小班教育更需要的是班主任能将环境育人的理念坚持三年,并在日常的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简单的将班级环境布置的任务交给学生干部完成,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理念,难以将环境育人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激发班级活力的阵地。

2、重个体易,重全体难。小班化教育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班主任的悉心的关注和指导,受传统大班教育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许多小班班主任仍然习惯于重两头、带中间,习惯将工作中心放在班级个别学生身上,而那些在班级中听话的、个性不太显著的孩子往往因为不会给老师添麻烦而容易被忽视,老师在对同班学生中关注程度上的深浅不一易造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压抑与失落,这在小班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不均衡,让每个孩子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

上一篇:交电费通知下一篇:县委领导在庆祝中秋国庆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