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精选12篇)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1
比例尺练习题姓名()
⒈填空
⑴比例尺分为()和()。
⑵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18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⑶ 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⒉选择
一个电子零件的实际长度是2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A.1:20B.20:1C.2:1D.1:2
3.求实际距离
⑴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重庆到上海的距离是24厘米,重庆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⑵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地图上,量得一间房屋地基长8厘米,宽5厘米。这间房屋实际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⒋判断
⑴ 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⑵ 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实际长度是20厘米。()
5.求图上距离
⑴实际距离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⑵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60米,宽120米。如果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4000的地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⒍在比例尺是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所学校的平面图长6厘米,宽4厘米。这所学校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⒎下面是某学校教学楼的地基占地平面图,请量出图上的长和宽,再算出教学楼地基实际的长和宽和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图形显示不出,故给出图形信息长为3cm,宽为1.5cm,比例尺1:1500)
⒏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如果把南京到北京的距离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⒐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50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
A、B两地的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条640千米的高速公路,在这幅地图上是多少厘米?
⒑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沈阳和重庆两地相距6厘米。如果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能相遇?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2
课堂是“轻负担、高质量”的主阵地, 我们要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 向40分钟要质量.知识的掌握, 技能的形成, 智力的开发, 能力的培养, 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 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 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学校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对练习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认为好的课堂练习应该注重突出重点、分化难点、练在易混易错的点上, 真正地起到练习的作用.
一、拓展延伸, 以点概面
练习题不在于多, 一道好的题目, 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当堂练习, 检测效果.教师出示判断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果发现判断的时候还有部分学生不会, 看来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点理解还不够充分.教师于是展开教学,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能想像出这两种三角形吗?为了更明白, 我们在格子图中画一画 (出示格子图)
请看, 能拼成吗? (生摇头) 你能算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吗?像这么大的三角形还有吗?能画几个呢?
生:能画无数个, 我还有补充, 例如两个底是4厘米, 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 也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嗯, 你能在格子图里举例说一说吗?
生: (上台画图说明)
底不变, 只要把顶点移一移, 变成这样.
师:这样的三角形又能画多少个呢?
生:可以画无数个.
师:对呀, 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称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 又因为面积相等而形状不同, 称为图形的等积变形.现在同学们都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那么正确的该怎么说呢?
生:应该说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完全相同指的是大小相等, 形状相同.
从学生的练习错误作为教学的切入口, 学生不仅仅是复习这个判断题, 还复习了图形的等积变形等知识点, 以点引面, 环环相扣, 这样复习就全面了.
二、由浅入深, 梯度练习
教学时, 设计的练习题, 如果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让学生从练习中由浅入深地去感悟, 学生学习的知识就容易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这里关于求圆锥体积的练习. (1) 一个圆锥体, 它的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 高是8厘米, 体积是多少? (2) 一个圆锥体, 它的底面半径4厘米, 高是3厘米, 体积是多少? (3) 一个圆锥体, 它的底面周长18.84分米, 高是5分米, 体积是多少? (4) 一个圆锥体, 它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 (5) 一个圆柱体, 它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 用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6)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已知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大6.28立方厘米, 求圆锥的体积.
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 由浅入深地认识某一个物理过程, 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步步深入地来解决问题, 感觉比较得心应手, 积极性被大大的提升, 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层次有了新的提高.复杂问题的解决是在一个个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三、设计对比练习, 提升思维
对比练习是在设计练习时, 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对比, 引导学生抓联系, 辨差异, 巩固知识, 丰富学生知识结构, 深入反思,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比练习在老教材中大量出现, 尤其是应用题对比, 但随着新教材解决问题编排新特点, 对比练习明显减少, 甚至难得一见, 以至不少教师也逐渐生疏.其实, 教育学生学会主动对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 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横向比较的一组练习:
一袋大米重30千克, 第一周吃了40%, 第二周吃了20%.还剩多少千克?
有一袋大米, 第一周吃了40%, 第二周吃了20%, 还剩12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纵向比较的一组练习:
一袋大米, 第一周吃了40%, 第二周吃了20%, 两周共吃了12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一袋大米, 第一周吃了40%, 第二周吃了20%, 还剩12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一袋大米, 第一周吃了40%, 第二周吃了12千克, 还剩20%没吃.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
四、设计花样练习, 扎实有效
学生的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 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 练习必须有针对性, 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 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在科学的课堂中, 我们经常会做对照实验, 在数学课堂上也可以设计一些对照练习.
条件相同, 问题不同:
小杏家11月份用电100千瓦时, 比10月份节约20千瓦时.11月份用电是10月份的百分之几?
小杏家11月份用电100千瓦时, 比10月份节约20千瓦时.10份用电是11月份的百分之几?
小杏家11月份用电100千瓦时, 比10月份节约20千瓦时.11月份用电比10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条件不同, 问题相同:
一种电脑原价4000元, 现价3500元, 现在售价降低了百分之几? (4000-3500) ÷4000
一种电脑现价3500元, 比原价便宜500元, 现在售价降低了百分之几?500÷ (3500+500)
一种电脑原价4000元, 比现在贵500元, 现在售价降低了百分之几?500÷4000
我们老师都知道这套教材 (人教版) 的练习量比较少, 其实它是根据一般情况配备的, 教师要善于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针对性地对练习加以适当地调整和增补.同时注意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复习时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确有收获, 并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通过复习我们注重学生解题策略的培养, 如要学会一些特殊的思考方法、模型法、逆推法、转化法、增元法、化大为小法、假设 (举例) 法等.在复习阶段我们也有很多的困惑:复习课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让优等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的有关知识, 对优等生来说算是达到复习的目的了吗?由于受班级的学生人数的限制, 我们复习主要是针对中等生和学困生, 往往忽略了优等生的需要, 怎样让优等生有更大限度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K.M.加涅, 等.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 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董永康.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35) .
[3]陆瑞琴.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35) .
[4]张冬梅.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七个原则[J].甘肃教育, 2003 (04) .
[5]陈汴琴.浅谈小学数学“糖衣炮弹”式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06) .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3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8分)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12分)
把它改写成数值的比例尺是( )。
A. B. C.
3.骑车的速度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有一种手表零件长4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25∶1 B. 1∶25 C. 1∶100
四、“神机妙算”我会算。(12分)
五、“动手操作”我会画。(15分)
六、 “解决问题”我真行。(每题6分,共36分)
解析:图①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不能直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巧妙解答:
解法1:我们可以“借”一个与图①同样的图形,把两个“不规则”的形体变为“规则”的长方体(如图②),这样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这块不规则形体的2倍。先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就是图①的体积。即:16€?0€祝?2+8)€?=1600(立方厘米)。
解法2:把图①中的形体分成两个部分,如图3 ,下面是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把上面这个不规则形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即将右上角剪下高为(12-8)€?=2(厘米)的部分,再把剪下的部分拼到原图的左上角,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为8+2=10厘米的新长方体,所以原图的体积是:16€?0€?0=1600(立方厘米)。
解法3:把图①前面的梯形看成是底面,原来的宽当作高,那么原图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即:(8+12)€?6€?€?0=1600(立方厘米)。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4
1.如果a×5=b×8,那么a:b=()
2.从6,24,20,18与5这个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3.如果a:b=c:d,那么b:a=():(),b×c=()×()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4和3,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8,这个比例是()
5.在比例中,如果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6.如果a:b=c:d,那么a:c=():()
7.根据4a=7b,(ab都不为0)可知a:b=():()。8.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比是2:7,已知分子比分母小25,这个分数是()
0 50 100 150 200千米
9.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是(),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 米,如果图上距离是2.5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350千米,那么图上距离是()厘米。
10.将一块手表的一个零件画在一副比例尺是5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 的长度是5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11.在一副1:6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这 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12.写出比值是2/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3.从18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4.甲数的3/4=乙数的5/6,(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乙数=():()
15.5, 8和0.4与另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16.在一副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7.一个市民广场的长是128米,宽是80米,如果把它画出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上,那么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1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19.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2500,有这样的药粉80克,可以配制这种药液()克.在一幅1:8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21.把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3:1的比放大后,三角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22.7a=5b,则,():()=7:5 23.4x=5y(xy不等于0),则x:y=():()第2页 24.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4/5相等,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25.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2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7.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16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二.判断
1.表示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5:6和1/5:1/6可以组成比例()3.因为5x=8y,所以x:y=8:5()
4.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一个数()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1:4()6.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一定相等()8.如果4.5a=3.6b,那么a:b=4.5:3.6()
9.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0.在比例尺是1:3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4.2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9千米()11.用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12.比例尺是1:5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厘米()13.用比例尺1:100与比例尺100:1画的图一样大()1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减去两个内项的乘积一定等于0()
15.比例只有两项,也就是外项和内项()
16.解比例时一般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的()五.解决问题
1.在一副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2.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在一副比例尺为50:1的精密零件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40厘米。问这个零件实际长是多少毫米?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5
一、填空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3、在1:3000000的图纸上,实际距离为255千米在图上应长()厘米。
4、比例尺1∶5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的距离;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的()倍。
5、一种精密仪器按照40:1绘制在图纸上,仪器的长在图纸上是28厘米,仪器实际的长是()。
6、一段路长25千米,在地图上长5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0 60 120 180 240千米
7、表示图上()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的距离。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8、填一填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5厘米 420千米
4厘米 1:600000 4500米 1:50000
9、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个量中,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比例。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例。
10、在比例3:10=18:60中,如果第二项增加它的,那么第四项必须增加(),比例才能成立。
二、解比例
X : 300000 = 1 : 4000 = 480÷X=2:5
三、解决问题
1、一张设计图的比例尺是1:400,图中的一个长方形大厅长6厘米,宽4.5厘米。这个大厅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丹在比例尺是 的房屋设计图上,量得自家房屋平面图长16厘米,宽8厘米。小丹的爸爸准备把房屋的地面铺上边长为0.8米的地砖,大约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如果每块地砖需12元钱,小丹家买地砖需要多少钱?
0 50 100 150 200千米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在地图上量的A、B两地间的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4、在一张比例尺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厘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40千米的速度从两地同时开出,几小时后两车可以相遇?
5、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的A、B两地的距离是50厘米。如果甲、乙两列客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0小时相遇,甲客车每小时行76千米,乙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反比例关系的方法,感受学习方法的普遍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借助各种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能说明理由。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激起兴趣: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两种成反比例的量和它们的关系,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预设:
生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生2:这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质疑:反比例的图像是什么呢?
预设: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教师板书)
2.质疑:回想一下,我们怎样学习成反比例的量。
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成反比例的量的学习步骤和方法:先把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列成表,再观察、讨论表中的变化规律,归纳变化规律,用自己喜欢的关系式表示。(板书:列表---观察---讨论---归纳---用自己喜欢的关系式表示)
[设计意图:让归纳研究成反比例的量的学习步骤和方法,目的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并应用与学习中去的好习惯。]
3.大家学习的真不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整理练习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关于反比例的知识吧。(板书课题:反比例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一篇文章,编辑设计了以下几种排版方案。
每页字数 200 300 400 500 600
页数 30 20 15 12 10
质疑:每页字数与页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分析:本题是巩固反比例意义的基本练习题。
建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算出每组对应数据的乘积,找到哪一种量是不变的,再结合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预设:因为每页的字数×页数=总字数(一定),所以每页的字数和页数成反比例。
[设计意图: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这里让学生思考并自己概括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
(2)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说说你的理由。
①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与烧的天数。
②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
③学校计划植500棵树,已植的棵树与未植的棵树。
④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的速度与需要的时间。
分析:本题是一组深入巩固反比例知识的判断题。
建议:
①先让学生思考,在明确思路后再让学生逐一解决。
②同桌讨论。
③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注意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
预设:
①题每天的烧煤量与烧的天数成反比例,因为每天的烧煤量与烧的天数是相关联的量,每天的烧煤量×烧的天数=煤的总量(一定)。
②题长方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关联的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③题已植的棵数与未植的棵数不成反比例,因为虽然未植的棵数随着已植的棵数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这两个量的和也是一定的,但是它们的乘积不同,所以已植的棵数与未植的棵数不成反比例。
④题飞行的速度与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飞行的速度与需要的时间是相关联的量,飞行的速度×需要的时间=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的路程(一定)。
(3)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已知x和y成反比例关系,请填写下表。
X 8 0.5 10
Y 4 16 0.2 0.25
分析:这是一道用抽象形式巩固反比例意义的题目。
①学生先思考,自行完成表格。
②讨论、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预设:先根据X和Y成反比例,确定X和Y的乘积一定,再根据第一组数据找到X和Y的乘积,然后利用这个乘积和每组中的已知数据,求出另一数据。
质疑:仔细观察表格,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x的值越大,y的值越小。
生2:第一栏的y的值4扩大4倍是第二栏16,x的值第一栏8就要缩小4倍是第二栏2。
……
再质疑:通过本题的解答,你认为这种类型的题解答技巧是什么?
预设:
生1:先根据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这两种量的乘积一定,然后根据题里给出的已知数据求出它们的乘积,再根据它们的乘积一定与已知的一种量求出另一种量。
生2:若题目里,只给出一部分数量,应先判断这两种成什么关系,再按照相应的关系进行计算。
生3:填完表格后,还要再验算一下每两种量的乘积是否都相等。
小结:是呀,我们在做练习时,不能只为了练习而练习,要不断的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应用,本题是对反比例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也是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
印刷厂用6000张纸装订练习本。先填写下表,再思考每本的页数与装订的本书有什么关系。
每本的页数 20 30 50 60 150
装订的本数 300
①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表格。
②同桌交流。
③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表中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即装订的本数随每本的页数的扩大而减少,减少而扩大,而且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6000张(一定),所以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成反比例关系。
质疑:从题目的哪句话中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预设:印刷厂用6000张纸装订练习本这句话,这句话说明要装订的练习本的总张数是一定的。
(2)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为什么?
⑴橘子的单价一定,购买橘子的数量与总价。
⑵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⑶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
⑷小华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
⑸圆的面积与半径。
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成。
①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说)。
②预设:⑴、⑵、⑷成比例关系,⑶、⑸不成比例关系。
③质疑:正比例与反比例有什么异同点?
预设:
生1:相同点:不论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中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
生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
生3:正比例与反比例所成的图像也不一样,正比例所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反比例所成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生4:根据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也能判断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大家归纳总结的真好,只有熟知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以及成哪种比例关系,学习就是这样,要不断地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自主判断成比例的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找出正、反比例的联系做准备。]
(3)出示新课堂p27第5题
①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成。
②小组内讨论。
③汇报交流。
质疑: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关系,而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却不成反比例关系?
预设:①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和宽的乘积,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和宽的和的2倍。
②长方形的周长虽然一定,但是它们长与宽的乘积不一定。
教师小结 :很好,我们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一定要满足乘积一定的条件。
[设计意图:对不成反比例的量进行分析,反面推理,加深对反比例意义的深刻理解。]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多媒体出示新课堂练习: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如下:
行驶的路程(千米) 32 96 128
耗油量 (升) 2 6 8
照这样计算,行驶480千米耗油多少升?
①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②小组内交流算法。
③全班汇报。
质疑:从上表格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的比值相等,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正比例关系。
质疑: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预设:照这样计算就是按照每升油能行多少千米的路程计算。
再质疑:可以怎样计算?
预设:
生1:32÷2=16千米/升,480÷16=30升。
生2: 96÷6=16千米/升,480÷16=30升。
生3: 128÷8=16千米/升,480÷16=30升。
生4:480÷32=15 15×2=30升。
……
再质疑:看到这些列式 ,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
生1:列式不一样,但结果一样。
生2: 这一道题有很多种算法。
师总结:是的,同是一道题,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算法也就不同,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延伸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比例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师点名汇报,全班交流。)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练习中进一步知道了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②两种量的乘积一定。通过比较我们又知道了正、反比例之间的联系,知道了同是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会不同,大家的收获真不少。
板书设计:
反比例练习课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反比例
列表---观察---讨论---归纳---用自己喜欢的关系式表示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亮点之处:
⑴设计的练习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备课前,我深入研究我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根据班级特征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了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对每一道习题都力求用足、用好、用到位,发挥习题的价值,并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或小结,使解题的方法牢固树立、融汇贯通,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不同要求,充分实现每位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2)努力营造愉悦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这节课我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努力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成为学习的主人,轻松愉快的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使用建议。学生对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关系如: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何比例?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小麦的总重量成何比例?判断时会较为困难,说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在补充这些练习时,应该有前瞻性,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然后再进行相关形式的练习。
3.需破解的问题: 是否要对比例的应用进一步延伸拓展?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7
关键词:课后练习题,训练,理解,感悟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执教者对于课文的重视远远胜过课后练习。不少教师将课后练习的处理置于教学环节的末尾, 或匆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后, 说出所谓“标准答案”;或把课后练习当做书面作业, 让学生课外完成。针对课后练习简单甚至流于形式的处理, 而致使这一重要教学资源白白流失这一现象,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课后练习自身独特的价值。 通过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点可以看出课后练习的重要性。①增, 增加了新的训练项目。②调, 调整了练习形式。所以, 我结合本次自己的课题研究说说自己浅显的做法。
一、重视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课后练习十分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重视生活情境的设计, 练习题题材时常来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常采用边学边做边研究的方法, 文本与课后问题相结合, 将课后问题在文本中解决、渗透、提升, 使文本和课后问题有效地整合, 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和“讲”与“练”脱节的现象。
例如, 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文的课后练习题, 就要求学生能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 让他们用上课文学到的方法, 采用拟人、想象把昆虫的世界展示出来。因为我们都是在乡下生活的, 可去田野上、森林里、菜地旁, 并注意观察周边的环境, 寻找小昆虫, 并提示学生可观察常见的昆虫, 比如小蚂蚁、七星瓢虫、蟑螂、菜虫、蟋蟀等。其中, 一学生就写得很好, 例如:“……这时, 爬来了一只大青虫, 蚂蚁们派出几只身强力壮的‘士兵’, 他们用钳子在青虫身上夹出了几个伤口, 疼得虫子在地上打了几个滚, 压死了几只蚂蚁。蚂蚁们不气馁, 又派出十几只蚂蚁, 爬到大青虫身上并向伤口里钻。虽然蚂蚁死伤不少, 可是他们依然不屈不挠, 终于战胜了大青虫, 并把它高高兴兴地抬回了‘新家’。”
二、变单一训练为多样训练, 化枯燥练习为有趣练习
例如,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 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 是这篇童话的特点, 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打动人心的地方。课后练习题为:“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多读几遍, 把你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老师就安排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而我认为这样的课后练习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和有趣性, 利用游戏、活动和情境, 让学生模拟表演。由于学生的心理活动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 文中的事情好像是自己做的, 文中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 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练习的质量, 升华了理解, 同时转换了学生心理, 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三、改变关注结果的心态, 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过程
课后练习目前已经呈现点拨与引导的特征, 其练习题呈开放式, 即使再难的答案也是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分析和感悟得出。有些练习直接把学生推向社会去锻炼, 从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如《新型玻璃》那篇课文的课后练习, 就安排了学生自己去设计新的、先进的新型玻璃。从调查市场需求到考虑商品生产、商标确定、包装设计, 再到发动媒体推销产品, 大做广告宣传等, 让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就需要老师充分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人教版第九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后也有类似的习题: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 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和收获吧!你可以把它写下来, 然后通过办手抄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等形式, 展示学习成果。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后练习题, 或许还有很多老师无从下手, 或者布置学生回家编个小报, 或者挑选几张优秀的作品展览一下, 就当是完成练习了。学生也觉得这是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 而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汇报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这就失去了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它就像一座丰富而亟待开发的“宝库”, 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而课外练习的设计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我们牢记“生活处处皆语文”, 拓展语文学习资源, 创新课外练习的设计, 使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那定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敏芸.课文后练习是课文的副产品吗?[J].江苏教育, 2008, (20) .
[2]于英华.浅谈语文课后习题的处理[J].中学文科 (教研论坛) , 2008, (4)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8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上课伊始,呈现了两个同学画的教室平面图,让学生讨论哪一幅画得合理,从而初步体会“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都相等,画的图才比较合理。”。然后又呈现了一幅画得合理而且标有比例尺的平面图,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提供了支撑,并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课前安排学生自学教材21页和22页上面的内容以及搜集了比例尺,学生在汇报搜集到的比例尺时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看着比例尺来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学生基本都能根据比例尺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可能由于没有把意义板书出来的缘故,有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换算不是很清楚,导致之后在做题时后进生容易把单位是厘米还是米(或者千米)弄错。
在概括比例尺公式的这一环节,在学生的自学单上让学生先尝试去求比例尺,课堂上再让学生来汇报。在学生汇报完之后我急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没有及时的对比例尺的关系式进行强化加深,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对如何求比例尺也不是很清楚,课堂氛围开始沉闷。
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我选取书本22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生根据理解这个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34000000厘米)来解决问题,也有部分同学根据前一课《比例的应用》来解决问题。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这个问题,我选取的是教材第21页左下角的问题,但考虑到时间原因没有让学生在图中画出东北方向的社区活动中心,只让他们求图上距离。在求这两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少部分选择用方程来解答,还有个别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求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纵观整节课还存在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很少比较单一,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的进行反馈;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知识点多,理解起来比较慢,掌握起来还有些难度。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9
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2.拓展思维,重视学生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
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
3.渗透思想,引导学生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
(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250000。
②比例尺80∶1。
③比例尺。
(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导入新课。
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
(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
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7.8cm,求实际长度是多少。
(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
预设
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7.8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
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7.8×4=31.2(km)。
(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
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
问题2: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
预设
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
生3:“400000”表示图上1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cm的长度。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10
比 例 尺
陕西省佛坪县栗子坝小学 李剑飞
教材内容分析: 1.编写意图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较,本册教材一方面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比原通用义务教育教材内容丰富,增加了将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的实例,安排了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进行实际作图的例题。使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比例在现实中是普遍的,但却难以直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本册书编者首先从生活素材入手,运用中国地图、北京地图、零件的放大图,让学生真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价值。2.编写
教材内容的编写结构是:标题、例题、课堂活动、练习。标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例题呈现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目标要求,课堂活动是师生互动,建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理解,练习是为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而设立的。
在比例的应用中:认识比例尺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会求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教材先后整合的内容
因为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比例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重要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占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数、理、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地图、互联网。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的首都,这里曾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地方。
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洗礼,已成为全世界泱泱大国之一。
师:今天老师把我们的祖国和首都北京搬进了课堂。
打开中国地图网址: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4%B8%AD%E5%9B%BD%E5%9C%B0%E5%9B%BE%E5%85%A8%E5%9B%BE%E9%AB%98%E6%B8%85%26c%3D
1师:滚动鼠标使地图扩大与缩小。
问:你发现图中左下角线段上的数据是怎样随着地图的变化而变化的? 生:数据随着地图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
师:你们知道我们的大中国和北京是如何画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吗?(出示中国地图。)
生:地图是把实际形状缩小后的图形。
师:你想知道哪两个地方的距离,老师可以根据地图告诉你。
生1:我想知道乌鲁木齐到西安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我的父母在乌鲁木齐打工,我想知道距我们有多远。
生2:我想知道我们栗子坝乡到岳坝乡的实际距离
(师用地图量出地图中北京到上海、栗子坝乡到岳坝乡的图上距离,很快回答学生的问题)
打开中国地图网址: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4%B8%AD%E5%9B%BD%E5%9C%B0%E5%9B%BE%E5%85%A8%E5%9B%BE%E9%AB%98%E6%B8%85%26c%3D1 把比例尺缩小到1:200000后量出栗子坝乡到岳坝乡图上距离
生:老师,你是怎样计算出两地的距离的?
二、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师:关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生1:什么叫比例尺?
生2:怎样求比例尺?
生3:比例尺是尺吗?
生4: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三、实验对比,得出概念
师:我们的黑板长6米,宽1.5米,请你画在纸上。展示学生的画图结果。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自己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用1厘米表示实际6米。
生2:我用6厘米表示实际6米。
师:图上画的1厘米,6厘米叫“图上距离”,6米叫“实际距离”。
师:为了看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展示学生求的比。
师:这些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后项又代表什么呢?
生:前项代表图上距离,后项代表实际距离。
师: 1:600 和 1:100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
师:像1:600和1:100这样的比叫做比例尺,课件出示比例尺的定义。
师:(同桌讨论)根据比例尺的定义,你能得出求比例尺的方法吗?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上“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师:你们发现1:100,1:600,1:100000000这些比例尺都是把实际距离怎么样?
生:缩小
师:课件显示机器上的小零件,你们觉得它怎么样?
生:很小
师:这么小的零件如何把它画在图纸上。
生:把它放大
师:很好!课件出示机器零件的放大图纸。
师:你知道图中3:1表示什么吗?
生:图中3厘米表示实际的1厘米。
师:你们发现这些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相同点:
生1:前项表示图上距离,后项表示实际距离。
生2:比的前项或后项为1 不同点:
生:1:100,1:600,1:100000000是把实际距离缩小,3:1是把实际距离放大
师: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出示课本第49页的“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探讨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互化呈现北京市地图让生找出“比例尺”
打开中国地图网址:把北京市地图比例尺缩小到1cm:50km
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4%B8%AD%E5%9B%BD%E5%9C%B0%E5%9B%BE%E5%85%A8%E5%9B%BE%E9%AB%98%E6%B8%85%26c%3D1 师:(观察左下角线段)这种表示方法叫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
师:如何把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课件出示: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要把不同单位化成相同单位,50千米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量时,50后面应补5个0(2)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3)比的前项为1 师:怎样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呢?
呈现课本第53页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师强调实际距离的单位要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
五、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1、我会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尺子
(2)一副图的比例尺是80:1,表示把实际距离扩大80倍()(3)比例尺的后项一定比前项大()
2、教师黑板的长为3米,在图纸上的长为3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3、精密仪表上的一个零件4毫米,量得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8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七、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八的第2、3题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 篇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具准备:江苏地图和常熟地图各一幅、练习纸、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江苏地图和常熟地图(一幅线段比例尺,一幅数值比例尺)师:请看这两幅地图,是什么地图呀? 师:整个江苏和常熟就这么大吗? 生:不是,是被缩小了画上去的。
生:它们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画出来的。
师:整个江苏和常熟,怎么画在了同样大的地图上呢?难道它们一样大吗? 生:常熟缩小的倍数少,而江苏缩小的倍数多。
生:因为它们缩小的倍数不同,所以可以画在同样大的图纸上。
师:确实,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将一些事物缩小一定的倍数,画到平面图上,便于我们了解、分析它的构造等情况。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画几个最简单的图形。我说图形的长度或大小,你画出它的平面图,行吗?
① 线段长5厘米 ② 铅笔长18厘米
③ 我们教室长8米,宽6米
第三个图形学生可能一下子不知道如何画。
师:那么,你准备将教室的长、宽画多长呢?怎么想到画这么长的呢?请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试画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学生投入操作活动。
2.交流分享。
师:大家都画好了,请拿着你的作品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在图上你画的长、宽分别是多少?为什么画这么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在图上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我是将原来的长、宽缩小100倍画的。
生2:我在图上画的长是16厘米,宽是12厘米,我是将原来的长、宽缩小50倍画的。
生3:我在图上画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我是将原来的长、宽缩小200倍画的。
„„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8厘米 8米 100倍 6厘米 6米
4厘米 8米 200倍 3厘米 6米
16厘米 8米 50倍 12厘米 6米
„„
师:有这么多不同的画法呀,老师都没想到!请同桌间再互相介绍一下你画的尺寸以及你的想法。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与想法。【如果学生长和宽缩小的倍数不同,如 8厘米 8米 100倍 3厘米 6米 200倍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如果这样画,形状就改变了,所以同一幅图的数据只能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3.意义建构。
师:刚才介绍了这么多不同的画法,像这些图上画的长、宽的厘米数,我们称它为图上距离,而教室实际的长度,我们称它为实际距离。你们将实际距离缩小了一定的倍数画在了图上,就成为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师:能说一说你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生1:我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生1:我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200。生1:我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
师:像这些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1∶100、1∶50等,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课题)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你们画的平面图都一样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师:都是画教室,怎么会出现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呢? 生1:我们缩小的倍数不同。生2:我们确定的比例尺不同。师:对呀,所以在比例尺的意义中还特地点明“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将概念补充完整)教师选出部分作品,在上面标上比例尺,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上也标出。
【如果有同学画的教室平面图的长是1厘米,宽是0.75厘米,让学生评价: 生:他画得太小了。
师: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想想这种画法存在什么问题呢? 生:选用的比例尺不太合适,比例尺应该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师:你们说得真不错!确实如此,瞧这儿同样大的江苏地图和常熟地图,它们的比例尺一样吗?谁来读一读呢?
学生读图中的比例尺,教师板书。师: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看了这幅图的比例尺1∶100,你想到些什么呢?
生1:图上距离的一份就是实际距离的100份。
生2:我们也可以认为图上距离1厘米就是实际距离100厘米。
师:那图上距离1分米就相当于实际距离多少呢?(学生补充回答)还有谁想说说?
生: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师:那反过来说呢?
生: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
4、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数字比例尺以外,还有一种线段比例尺。结合说明,教师板书:比例尺是1:100,同学认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就是实际距离100厘米,100厘米等于1米,所以还可以表示成:(线段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个线段比例尺的意义就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1米的实际距离。师:你能在自己刚画的图上,把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吗? 学生改写。
5、在江苏地图和常熟地图上找出比例尺,说说这个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6、学习例4:
师:现在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你们会不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1)出示例题:
(2)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3)强化重点、难点:
①比例尺与一般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应用巩固:
1、完成练习七第一题。
2、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改写在线段比例尺是()。
3、完成36页第3题。
4、任意选择相关条件求比例尺: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苏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020千米,图上距离是17厘米;上海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图上距离是4.5厘米.学生计算后可知比例尺都是“1:6000000”,说明在同一幅地图上比例尺不变.
四、全课总结:
五、机动:
1、某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求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篇12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 厘米。
240: =3:2
3 =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 厘米,建立比例240: =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 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 =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 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 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 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 : 0.4: =1.2:2 =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比例尺六年级练习题】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题11-05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10-21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05-31
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09-02
人教版六年级比例11-04
六年级数学书本《解比例》课件06-08
六年级上数学比和比例08-24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知识点09-23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05-16
六年级数学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