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精选9篇)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篇1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一、责任单位
衡阳县物价局
二、责任人
价格决策听证由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物价局局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并对工作负全面责任,各位副职及有关股室按照责任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责。价格决策听证责任人:局长、各位副职及有关股室负责人。
三、行使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2、《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四、行使权限
价格决策听证,由所在地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听证程序和时限
(一)程序
1、由申请人向县物价局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资料如下: ①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地址、制定或调整价格的项目、理由、近三年的生产经营成本、经济效益、政府投入、市场供求情况和本行业机关情况等事项。②具有法律效力的财务报表资料;
③申请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计价原则、方法和价格水平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分析,本地及省内外同类项目现行价格水平说明材料。
2、县物价局成本监审股接受申请人委托,对拟制定或调整价格项目的社会平均成本进行测定,对申请人申报的成本进行审核,并出成本监审报告。
3、县物价局收到申请人要求制定或调整价格的书面申请和成本监审股出具的成本监审报告后,对拟制定或调整的价格进行初审,并写出初审意见。
4、定价听证依据下列情况提起:
①定价机关是县物价局的,由县物价局提起;
②定价机关是其他部门的,由该部门向县物价局提起。
5、定价机关师其他部门的,应当向县物价局提交定价听证方案。
定价听证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①拟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
②现行价格和拟制定的价格,单位调价额和调价幅度; ③拟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④拟制定价格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
⑤其他与制定价格有关的资料。
6、听证会举行30日前,县物价局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参加人、旁听人员、新闻媒体、产生方式及具体报名办法。
7、听证会举行15日前,县物价局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定价听证方案要点,听证会参加人和听证人名单。
8、听证会举行15日前,县物价局要向听证会参加人送达下列材料:
①听证会通知;
②定价听证方案;
③定价成本监审结论;
④听证会议程;
⑤听证会纪律。
9、听证会应当在有三分之二以上听证会参加人出席时举行。出席人数不足应当出席人总数三分之二的,听证会应当延期举行。
10、听证会可以一次举行,也可以分次举行。听证会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①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介绍听证会参加人、听证人;
②定价听证方案提出人陈述定价听证方案;
③县物价局成本监审股对行业平均成本、企业成本审核情况等进行介绍;
④听证会参加人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成本、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计价原则、方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以及县物价局的初审意见等发表意见;
⑤主持人总结发言。
11、听证会参加人应当审阅涉及本人的听证笔录并签字。
12、听证会举行后,听证人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制作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①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②听证会参加人对定价听证方案的意见;
③听证人对听证会参加人意见的处理建议。处理建议应当包括对听证会参加人主要意见采纳与不采纳的建议和理由说明。
13、县物价局要在听证会举行后15日内将听证笔录、听证报告一并提交定价审批机关。
14、定价审批机关作出定价决定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的意见。
定价审批机关根据听证会的意见,对定价听证方案作出修改后,县物价局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再次举行听证会,或者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其他途径就听证事项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15、定价审批机关作出定价决定后,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定价决定和对听证会参加人主要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16、定价审批机关需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定价机关批准后才能作出定价决定的,上报定价方案时应当同时提交听证报告。
17、制定在局部地区执行的价格或者降低价格的,听证会可以采取下列简易程序:
①只设主持人;
②听证会参加人由消费者、经营者构成;
③听证会按照本制度第三项10款1、4、5条规定的议程进行。
(二)时限
60个工作日
六、监督检查
(一)健全价格决策听证工作制度,用制度制约各个环节工作行为;
(二)局党组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三)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局纪检组负责人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公开、公示办理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监察局监督检查。
七、责任追究
(一)过错责任内容
承办、审核人员在组织实施价格听证职权过程中,有下列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
1、符合条件不对申请项目进行受理批准的;
2、法定条件不符合予以受理批准的;
3、超越范围和职权行使职能的;
4、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5、待人态度生硬,故意刁难推诿、致使发生纠纷造成不良影响的;
6、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财物的;
7、其他过错行为应予以追究过错的;
(二)责任过错认定
承办、审核人员在工作履职过程中,故意违规、违法审批或者因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条款确定责任:
1、承办人故意违规、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2、二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过错的,主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共同主办的共同承担责任;
3、集体讨论决定出现过错的,主持人承担责任;
4、应提交而未提交给局价费审批集体审议领导小组审议而产生的过错,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
5、价费审批行为经有关领导批准出现过错的,批准人承担领导责任。
(三)追究形式
1、承办人员、股室负责人违反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局纪检组负进行责人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依纪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本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的工作。
2、分管领导违反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上述责任人违反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附:价格决策听证流程图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篇2
然而价格听证会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至于价格听证几乎成了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当务之急是找出制约听证制度发展的因素, 克服这些因素, 完善听证制度, 使听证制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 听证会的组织不完善
1. 听证主持人缺乏中立性。
《听证办法》规定听证主持人有价格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 实际上违背了行政听证必须遵循的“职能分离原则”。在我国, 定价权作为一种炙手可热的行政权力或是由政府计划部门掌管, 或是由计划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共享。以民航价格改革为例, 当涉及到民航应该继续实行价格管制还是实行市场定价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时, 再由掌握着价格管制权的部门来主持听证会了就有当自己法官和先判后审的嫌疑, 听证会难以对政策制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还会使公众对流于形式的听证会制度产生悲观失望和排斥情绪。
⒉听证代表的遴选不尽合理。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仍缺乏规范性的代表产生办法。实践中, 选择消费者代表的方式往往过于简单, 一般是给政府办公室发函, 要求从所在地选代表, 只要该人选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热心公益事业”“能遵守听证会各项纪律与注意事项”, 最后代表名额往往到某个街道干部头上, 故而产生的代表一般无法代表不同的消费者利益群体, 其辩论能力与专业维权能力也参差不齐。而专家学者代表则往往与听证申请者关系密切。实践亦证明, 这种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与垄断经营主管部门“请来”的专家代表极可能被邀请方“俘虏”, 从而严重影响专家话语权的公正行使。这种做法有违背听证所追求的民主、公正与理性的嫌疑, 无怪乎广大民众将听证会称为“民主作秀”。
(二) 听证会的程序不规范
⒈听证材料的审核不规范。
对听证材料的审核又是保证材料真实性进而保证听证科学性的必要步骤。审核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审核什么, 即审核的内容;二是由谁审核, 即审核机构。关于审核内容现行做法大都只解决财务说明材料的真实性而不涉及定价成本的合理性。而定价成本合理与否恰恰是价格决策听证的关键, 对定价成本合理性的审核无疑是正常听证的前提。关于审核机构, 虽然《听证办法》也规定了应由中介机构对材料进行评审, 但并无对中介机构资质的相关规定, 而且在选择评审机构的问题上又存在表述不准确的毛病。《听证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段规定, 评审工作应由具有合法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第二段又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关评审机构。这两点的关系如何处理?
2. 听证材料的送达与公布不及时。
《听证办法》规定, 听证材料至少提前10天送达正式代表手中, 而对材料公布与否未作规定。实践中, 听证材料往往是到10天之限的最后时刻才被送至代表处, 可10天的时间对于还有日常工作的听证代表来说, 掌握甚至只是熟悉听证材料都很困难。至于是否公布听证材料, 实践中看来是以不公布未常规, 公布为例外。这些做法不仅是一种间接或直接地对公民听证权的损害, 而且对决策本身的合理性也是一种减损。
3. 听证意见的效力不明确。
听证会作为人们表达不同的意见的一种制度化形式, 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接受利益冲突的过程, 只有让人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 才能增加人们对听证会制度与论证会成果的认可程度。而要人们接受听证结果, 最根本的是要让代表其利益的听证代表的意见在最终的决策上有所体现。《听证办法》中对此未做强制性的规定, 只是在第二十五条中含混地规定“价格决策部门定价时, 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提出的意见”。这意味着价格主管部门仍在定价格决策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 听证意见似乎对价格决策不能产生实质性意义, 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价格主管部门主动听取听证意见的程度。现实中大量“听而不证, 证而不听”的假听证之名行独断之实的例子招致民众的强烈的反感, 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也矮化了听证会的地位。
(三) 听证救济制度缺位
有权利就应该有对该项权利的救济。我国价格听证制度, 虽然赋予了公民参与价格制定的权力, 却缺乏对这一权力的救济途径。《听证办法》规定, 听证代表纪要有疑议只能“向听证主持人或者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反应”;而如果“听证主持人违反规定程序弄虚作假, 徇私舞弊”, 则“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宣布听证无效, 并建议有关机关追究其行政责任。”这些规定属行政救济之列, 且不说过于笼统, 可操作性和强制性都较差, 救济面也较狭窄, 仅限于听证代表对听证有疑义与听证主持人弄虚作假, 而公民的听证权却相当的宽泛, 相应的其受侵犯的表现也将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当公民被拒绝参加听证、不同意行政机关选出的听证代表, 不满意听证结果、认为决策违法等情况下, 公民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救济并能自己选择救济途径的问题, 这都是现实中完全可能的而法律中却没有相关的规定。
二、完善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建议
制约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价格听证制度设计上的诸多不周之处。笔者就此提如下建议:
(一) 完善听证组织活动
1. 关于听证主持人。
听证主持人的公正性、独立性地位将会影响到听证的效果, 决定听证程序的公正性, 所以我们强调听证主持人的选择要实行“职能分离原则”。从国外的情况看, 美国的听证主持人称“行政法官”, 是美国行政机关中行使准司法型听证权的一类特殊行政人员, 他们由文官事务委员会从具有律师资格和行政工作经验的人当中通过考试录用, 他们的工资与任职由文官事务委员会管理, 不受听证所在机关影响;其职能是保证把事实查清并把事实全部展现出来, 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地位的独立性。有鉴于此, 从长期来看可考虑在我国建立一只相对独立稳定的听证主持人队伍, 要求听证主持人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与若干年行政工作经验, 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证书, 然后与其所在行政机关脱钩, 根据案例具体要求统一选派听证主持人。
2. 关于听证代表的遴选。
价格主管部门圈定听证代表的做法使得原本应该以唇枪舌战之势进行激烈利益博弈的听证会变成了往往变成了申请方单方面的信息发布会。要遴选出真正能够代表多元利益的代表, 必须做到:
首先, 打破政府对听证代表遴选的垄断格局, 建立一种由社会中介、利益集团和政府共同协商遴选代表机制, 保证听证代表的广泛性、独立性以及代表性。
再者, 针对不同类型的听证代表采用不同的遴选方式:[1]经营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代表有所在行业或单位负责推荐。这两个利益集团内部不乏业务扎实、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员, 其自身完全可以产生一流的代表。[2]专家学者代表应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产生。专家代表的学术水准和人格独立是其赢得社会信赖的关键因素。[3]消费者代表应由消费者协会负责遴选。首先在消费者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的遴选标准确定正式代表的候选人, 然后将正式代表候选人按阶层进行分类, 保证每一阶层都有代表出席听证会;最后在保证广泛性与代表性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有一定专业水准和参政能力的人士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听证会。
(二) 规范听证程序
1. 关于听证材料的审核。
就审核内容而言, 要明文规定审核内容包括调 (定) 价申请方提出的财务说明材料和定价成本, 对于前者主要审核其真实性, 对于后者主要审核其合理性;就审核机构而言, 对财务说明材料的审核可交由公开征召的会计事务所完成, 对定价成本合理性的审核可交由各地的价格协会进行。专门的会计事务所能较准确的测量出申请单位会计成本的真实性, 却难以界定定价成本的合理性。价格协会作为价格专业的行业协会, 具有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以及横向联系广的优势, 具有开展调查研究、独立做出判断的能力, 就目前状况而言, 是审核定价成本合理性的最佳人选。
2. 关于听证材料的送达与公布。
针对材料送达听证代表手中过晚不利于听证代表充分掌握信息、充分行使听证权利的情况, 建议:将向听证代表送达材料的时间提前到“至少在举行听证会的30日前”, 以便代表能为出席听证会进行充分的准备。针对因听证方案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导致听证会合理性、公正性受质疑的情况, 笔者建议:听证方案在送达听证代表的同时, 也应在网上予以及时公布;在方案公布之后, 听证组织者应该以热线电话、专用电子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并广泛搜集来自报纸、电视、网络上的关于听证方案即听证会的意见和建议。
3. 关于听证意见的效力。
针对“听而不证, 证而不听”现象, 笔者建议首先应该确认我国的价格听证为正式听证, 价格决策就必须基于听证中的案卷做出, 不经听证的材料不得作为决策的依据, 听证意见与决策结果间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即实行所谓的“案卷排他原则”。实行“案卷排他原则”保证了听证意见必须在最终决策中得到体现, 决策依据必须是听证过程中公开的材料, 这就确定了听证意见的效力, 能有效避免听证流于形式。
(三) 建立听证救济制度
我国亟需建立起基本的价格决策听证救济制度。对此, 笔者建议:加快行政法的改革步伐, 在改革中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 将价格决策听证这类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之内, 实现对相关公民权利的救济;通过修改《价格法》设立专门章节对价格听证制度加以具体规定, 使公民在维权时能掌握更有力的工具;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对包括价格听证在内的行政听证制度加以系统而严格的规定, 尤其要强调听证程序和和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
笔者深信价格决策听证程序的民主与公正性质, 和它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性决策机制的设计, 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这在我们这样一个尚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权利保护的国家, 其重要性尤为明显。这也是听证制度在我国从无到有、日渐完善的内在原因。尽管目前听证制度在我国价格决策领域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 它与制度民主及公民权利本位和追求公平、正义的时代潮流是相符合的, 它会成为我国程序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行政决策领域不可忽视的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1]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释义. (第一版)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2]马怀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释解. (第一版)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3]彭宗超等.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 (第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蒋善利.探索价格协会在价格听证会中的作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2, (5) .
[5]周望军.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的几点设想——民航运价听证会引发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 (9) .
[6]周鑫.公共治理中的中国听证制度改革[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6) .
[7]章志远.价格听证困境的解决之道[J].法商研究.2005, (2) .
[8]马壮昌.是调定价理由还是调定价依据——对完善价格决策听证会制度的一点思考[J].价格决策理论与实践, 2005, (8) .
美国价格听证制度借鉴 篇3
美国听证制度始于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行政听证程序,强调对于一切可能影响当事人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过听证程序。目前美国的听证会已经普遍存在于立法、行政、司法程序中,对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充分吸收公众的意见,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发挥重要作用。
听证参加人范围广泛,注重参与性
公用事业的定价归属于行政决策,主要在州法中规定具体程序,大多采用非正式听证程序,其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公众回应,其特点是最大可能地公众参与,最广泛地公众通知,清楚的建议和简单的程序。参加听证的利益相关者很多,包括调整价格的申请者及其代表、任何经济利益受到影响的人以及环境、商业、劳动、贸易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代表。
消费者的参与对于定价听证非常重要。法律规定由公共议政员代表消费者利益参加听证。同时,消费者个人也被鼓励积极参与听证。只要申请人能够证明自己的利益受到水、电、气、电话等价格上升的影响就可以申请参加听证。消费者既可以个人申请参加听证,也可以加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共同参加听证。如果消费者希望参加听证会,但是苦于对于事实所知不多,可以向公共律师办公室申请,该办公室会在受到提价影响的地区召开会议介绍情况。
美国的听证会不设置听证代表,只要按照规定申请参加的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参与听证。由于参加人数众多,听证会通常持续几天,有的甚至连续召开数十天。对于一些重要议案,还会在多个地区举行多个听证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征求公众意见。例如,1972年《清洁水法》出台之前,在全美多地举行了长达44天的连续性听证会。为了便利消费者,听证会常常安排在下午或者晚上。虽然从时间和成本上看,听证会的投入很多,但是这种充分的意见交流和信息采集程序对于尽量促成政府、公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达成共识,减少政策实施后的阻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作用强大,专业性强
在公用事业定价听证中,很多代表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团体不仅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参加听证,而且积极推动广大消费者参与听证会,以证明讨论的事务涉及更大的公共利益。社会团体会给予愿意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很多专业的指导,包括如何提出听证申请,如何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何回答问题等。
大量的社会团体的存在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能获得参与的支持。在美国的价格听证会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主要力量是各种消费者组织,由于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较充足的资金保障,提出的意见往往具有技术性强、逻辑严密、材料翔实的特点,对行政决策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
听证过程公开程度高
除非涉及国家机密和安全、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等法定事项之外,听证必须公开举行。正是出于让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充分的表达意见的目的,所以相关政府机关在听证会召开之前通过多种方式“广而告之”,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公共媒体公开“召开公众听证会”的消息。组织者还会在可能受到价格影响的地区的公示牌上贴出听证通知,通过邮件等形式对特定的组织或者团体发出听证通知。听证会通知中包含听证时间和地点、听证程序和拟听证事务的介绍。
由于听证会受到各州会议公开法的调整,还需要遵守该法中关于会议通知的要求。有的市或者县还会选择法律规定之外的方式发布通知。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那么最好的方式是通知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人群或者地区,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准备听证。通知一般在听证前一周或者十天发出。
听证审查官一般是行政法官或者公用事业委员会的委员担任,相对比较独立,权威性强。在听证开始之前,听证主持人会宣布听证的具体程序和纪律。如果参加听证的人数很多,可以限制每人发言的时间,并且要求发言人必须围绕听证主题。听证会全程录音,并制作听证记录,公众可以查阅并复制听证记录。听证过程贯彻公开原则,在听证过程中,会有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现场直播。听证结束后,公众也有权查看听证会的相关记录。为了保证听证参加人对于听证中陈述意见的重视,一般听证审查官会询问陈述人是否愿意就陈述宣誓真实地表达意见,称为宣誓陈述。通常情况下,宣誓的陈述在决策中会受到更多的重视,不仅督促听证参加人对自己的观点负责,而且可以避免因恶意干扰而影响听证效率。
美国价格听证制度借鉴
听证已经成为美国行政程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立法和行政决定中,虽然没有明文法律规定,但几乎所有立法提案都要经过听证程序,尤其是一些重大的行政立法或者决策中,很少有不经过听证程序而出台的法案或者决定。
第一,专家参加听证可以提高立法和决策的科学性。在某些呈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领域,在立法之前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听证,为立法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科学根据的咨询意见。
第二,听证参加人来源广泛,公众参与程度高,可以吸收更多公众意见,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美国立法或者决策听证中不设置听证代表,只要能够证明自己的利益受到提价的影响就可以报名参加听证。不同利益的代表可以在听证中充分地陈述意见,有助于行政机关听取更多的意见。由于参加人员的广泛性,因此中国价格听证会中常常遭到质疑的听证代表的资格等问题在美国也不复存在。另外,由于美国社会组织非常发达,因此很多听证会都是社会团体派代表参加,相对比较专业,可以有效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第三,听证和决策过程透明度高,听证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其处于社会全方位的有效监督之下,既有利于保证当事人的利益,又有利于听证结果易于为社会各方所接受。此外,美国法律特别强调决策的公开。联邦《信息公开法》虽然保护讨论过程中机关内部和机关之间的意见交流,但是一旦决策作出,作为决策依据的文件必须公开,公众可以有效监督决策及其依据。
第四,听证中引导听证参加人通过宣誓等形式督促参加者负责任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听证全程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也可以提高听证过程的公开、公平。
第五,听证审查官独立、超然,权威性强。《联邦行政程序法》对听证主持人作了明确的规定,听证程序由听证审查官主持。有的州规定听证审查官由行政法官担任。美国法律规定行政法官的权利和义务,确认其相对独立和公正超然的法律地位。行政法官在法律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受行政机关长官的直接控制,每个行政法官轮流主持听证,实行职能分离,不能担任与主持听证工作不相容的职务,不能单方接触任何当事人。行政法官在编制上是所在的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但在任免、升迁、待遇上都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独立、超然的法律地位客观上为听证法官保持中立立场创造了条件,使其能依公正原则认真处理好听证中的相关事宜。一些州法规定由公用事业委员会的委员担任听证审查官,这些委员多由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社会威望。
重大决策论证、听证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等制度的精神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局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的决策听证,是指区司法局在作出本制度第五条规定范围内事项的决策前,公开听取和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 区司法局组织的听证,本实施制度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重大决策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重大决策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制度组织听证:
(一)起草和制定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二)涉及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决策事项;
(三)其他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大事项;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其他决策事项。
第六条 由区司法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区司法局是听证机关。区司法局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决策的,牵头机关或者主办机关是听证机关。
第七条重大决策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决策听证前,还需事先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八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应当由区司法局组织的听证而未组织听证的,可以向区司法局提出举行听证申请。
县财政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篇5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
财政重大决策行为,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财政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重大决策听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
效、便民的原则。
第三条本局办公室负责财政听证制度的牵头工作。各科
室、单位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大决策听证工作。财监科对听证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局机关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科室、单位年度工作考核。
第四条下列决策应当举行听证:
(一)财政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
1、社会普遍关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
2、面向农村、企业以及教育等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资金安排使用的制度和办法;
3、重大财政支出政策的出台;
4、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财政支出项目;
5、涉及差旅费等标准的变动及相应的办法。
(二)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重大事项。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体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 1
性资产损失核销等处置;
2、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重大事项;
3、国有企业50万元以上国有资产处置的重大事项。
(三)县人民政府授权或委托由财政部门组织听证的财政
职能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
1、涉农资金、教育资金、扶贫资金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2、涉及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标准的提高;
3、财政资金安排的重大决策事项。
(四)法律、法规规定需听证的重大财政处罚、许可事项。
(五)财政部门认为需要社会听证的其它事项。
第五条在听证会举行的10个工作日前,通过财政网站或
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其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在听证会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拟作出的决策在举行听证前,应当进行法律审查,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还应当经有关领域的专家论证。
第六条听证会参加人员应当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记
录人、决策发言人、听证代表、听证监察人、旁听人等。人选按照有关规定产生。
第七条听证代表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主要从以下
人员中产生:
(一)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县属行政事业、企业代表;
(二)社会普通公众代表;
(三)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四)熟悉财政工作的老干部、老同志、专家学者、中介机
构代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参加听证的代表。
(六)本条第(一)、(二)项的听证代表主要由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财政局提出申请,申请人超过预定听证代表人数的,由申请人自行推荐产生或者听证机关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产生。本条第(三)、(四)项的听证代表由财政部门直接邀请产生,或者由听证机关委托有关组织推荐。听证代表人数根据听证事项确定,但不得少于15人。听证会应当在有2/3以上听证代表出席时方可举行,实际出席人数不足应出席人数2/3的,应当延期举行听证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旁听听证会的,可以向财政局提出申请。旁听人数及产生方式由财政局确定。听证机关应当如实记录听证会全过程,并根据听证笔录形成书面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反映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听证报告报县政府法制部门审查。经审查的听证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
第八条在听证会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听证组织机关
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将听证报告报县政府法制部门审查,并提请审查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对听证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第九条听证机关应当在听证会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经
审查的听证报告送交听证代表,并通过财政部门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听证情况。
第十条对于情况紧急,不及时施行将会影响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经县政府批准,可以酌情调整本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限。
第十一条本实施细则未明确的事项,按照上级重大决策听
证制度相关实施办法执行。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篇6
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增强重大行政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省、市、区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进行社会公示及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
(一)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中长期规划;
(二)土地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保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
(三)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有关情况,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
(四)救灾、救济、优抚款物的发放、使用情况,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征地拆迁补偿政策的执行情况;
(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
(七)有必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 重大决策事项的公示、听证应当遵循公正、透明、真实和效率的原则。
第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三)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的有关统计数据、调查分析资料;
(四)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的论证经过,即听取意见的范围、人数,尤其是利害关系人、专家所占的比例及意见;
(五)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的法律分析意见书;
(六)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的利害关系、行政成本;
(七)收集反馈信息的渠道;
(八)其他需要公示的内容。
第五条 公示前应当进行重要事项公示内容保密审查,对重要事项公示内容不能确定是否为保密的,应当提交区政府保密部门进行审查;听证举行前应当将听证事项提交区政府保密部门、法制部门进行审查。第六条 公示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第七条 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应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呈贡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第八条 公示中收集的信息,应如实、全面、及时形成公示报告。公示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示的基本情况;
(二)收集的主要意见、建议及理由;
(三)对主要意见、建议的处理意见。
第九条 拟作出的重大决策事项需要听证的,应在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向社会公告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参加方式和人数等。
第十条 举行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组织实施听证会。根据听证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影响范围,确定听证代表的范围、条件、数量,并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听证会举行10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做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听证会后,应如实、全面、及时形成听证报告。
第十一条 公示、听证报告应当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公示、听证报告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对应当公示、听证而没有公示、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不得提交街道决策机构讨论。
第十四条 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的组织实施。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篇7
听证制度在政府决策主体对行政客体的观念改造活动过程中, 究竟发挥着怎样的功能呢?有学者认为行政决策听证是在政府决策过程中, 听取有关团体、专家学者的意见, 特别是听取与该决策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意见, 其主要目的是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就是把科学引入决策过程, 运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 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有科学根据和制度保证的过程。[1]也有人认为, 听证制度的主要作用只是决策民主化。[2]另外彭宗超学者主张全面定位的听证制度的功能, 包括六个方面:即公正平等、公众参与、公开透明、理性选择、合法规范和提高效率。[3]从上述可见,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有不同的定位。笔者认为, 行政决策就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不断反思、重建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当中, 无论是决策过程还是决策结果, 听证都保证全面的考虑问题, 将决策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 起着平衡认识主体之间的矛盾, 确保认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实现认识向实践的转化的作用。
一、平衡各方矛盾的功能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人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是人们合作的基础, 而人们之间的利益差别也使得他们面临着矛盾与冲突, 并且成为公共问题的主要缘由之一。此外,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迅速, 公共问题的范围日益扩张, 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时发生。我们知道政府决策是在实际的行政改造活动之前, 在观念中事先展开的还没有实际进行的行政实践活动, 实质上是观念上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尤其是对利益的分配。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 但社会难以满足每个人的利益需求, 这就产生了人民期望获得的理想利益与实践利益的差距和矛盾。同时, 不同社会个体的利益需求是多样化的, 并且相互之间的利益需求常常产生冲突。而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则可以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平衡现实与理想、个体与整体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填补或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平衡社会公共问题中的矛盾, 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需要。“尽管不同途径的价值和主张是冲突的, 但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正是公共行政艺术的精髓所在。”[5]政府决策本来就带有平衡社会矛盾的功能, 而行政决策听证又能够使政府决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得以平衡, 从而由内到外地实现公共行政的艺术。实践表明,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引入听证程序, 成为公民直接参与行政决策过程的一个突破口。听证制度的设置, 就是给不同利益主体表白和协调的机会, 让不同利益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有一个较为公开和公平的较量, 令各方利益都能得到公平的反映。可以说, 参与行政决策的主体范围越广泛, 行政决策所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就越彻底, 越能缓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该项行政决策的贯彻执行就会越有效。
二、统一决策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功能
行政决策是政府决策主体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产生的期望, 而这种期望就是行政决策主体对行政规律之真、公共利益之善以及行政生活之美的追求和向往。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就体现了社会对政府决策“真”的科学追求, 也就是行政决策的合规律性。决策的合目的性, 是指主体通过对现实决策客体的批判扬弃而创建未来新客体, 并借以满足和实现相关主体新的价值需求的性质。合规律性是正确决策的前提, 它是相关主体实现其目的的必备条件, 决策中所规定的目的只有符合当下和未来决策客体的现实及其规律才能达到。[6]合目的性是正确决策的核心, 它集中了相关主体对利、善、美的现实追求。离开对现实目的的追求, 就失去了决策的方向和目标, 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发生;进而言之, 决策如果不能在实施中实现应有目的, 其自身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决策活动中, 只有做到合目的性统摄下的合规律性及合规律性规定的合目的性的统一、契合, 才能达到决策正确的结果。行政决策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是决策主体对决策成果的观念把握。这种观念的把握能否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认识与客观规律的符合程度, 即决策之“真”的程度。如何才能使行政决策主体充分地认识行政规律, 在政策制定上, 科学的政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 充分有效的信息。政府决策活动所面临的行政客体, 一般都是复杂的、系统性的, 有些问题还是前所未有的, 政府系统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 但决策者也不可能事事皆晓。专家与社会公众是广大的信息源, 往往拥有决策所需的而又未被政府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听证这一渠道, 这些信息就可以反映到政府那里, 从而为决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2) 备选方案的尽可能多样性。尽管在现实中, 人的认知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人们并不能做到完全的理性选择, 但它却可以作为一个可以无限接近的目标, 如果备选方案只有两个甚至一个, 就很难谈得上决策的科学性了。根据有限理性的理论, 受决策者个人的学识、经验、立场、个性等影响, 他们所能做出的备选方案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 决策咨询就必不可少了。政府也有自己的智囊团, 也聘请若干专家作为顾问, 但决策咨询不仅限于此, 听证也是政府智囊团的一个延伸。在我们看来, 严格意义上的听证会并不能仅仅成为各方利益主体争吵不休的合法场所, 而是应该引进尽可能广的范围的专家的参与和有关技术力量的支持, 以便提供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以供政府选择, 由此产生的政策建立在多个方案的择优之上, 往往比较科学合理, 能够有效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这种认识在行政决策活动中, 必然会更接近于决策客体的本质属性和决策环境的真实情况, 更符合行政实践中的客观规律, 政府决策者对行政生活具有更深的体悟, 能够从行政问题的本质层面对行政问题做出全面而真实的认识, 从而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
三、推动认识向实践转化的功能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观念地把握世界只能满足人们认识上的需要, 并不能解决人的现实需要。人的现实需要的满足, 离不开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但是, 符合人们需要, 对人们有用的客体, 在通过实践现实地建立起来以前, 首先必须在观念中把它建立起来。”[7]人们为了从事实践活动, 不仅必须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且还必须基于这种认识, 塑造出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客体, 这更是一种能动的, 创造性的反映活动。[8]行政决策需要对行政客体的本质和规律做出如实的反映, 然而, 这种反映并不是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 其根本目的是要根据现实行政客体的本质和规律, 创造出符合政府决策主体和社会公众客观需要的理想行政客体。作为一种广为接受的政治假说, 政府的权力来自公众契约的委托和授予, 这要求政府必须尽力回应社会公众的需要, 只有符合公众客观需要的行政客体, 才能得到公众的配合推行。
由于行政行为具有先定力的特点, 使行政行为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潜在危险性增大, 作为影响大多数人利益的行政决策, 其危害性更大。同时相对人在接受行政决策时抗拒心理增强, 即使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决策, 也可能受到相对人的抵制, 原因在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 行政决策的做出无须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即能成立, 这种不平等的地位从外观上就给人一种不公正的印象, 以至于对他实质的公正也产生怀疑, 再加上官本位思想的遗留, 某些地方行政决策存在黑箱操作, 从而增加了行政行为被接受的难度。听证制度给予了决策主体全方位把握行政客体的机会, 给予政策利益相关人陈述、申辩的权力, 从法律上给与其一个与行政机关平等的地位, 尽管政策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 但由于听证制度赋予了政府行为以程序正义, 对政策持消极态度的公民可以事先在听证程序中宣泄不满情绪, 并在政府的回应过程中获得某种安抚, 从心理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 这样一来他们抵抗政策推行的可能性就会减弱, 决策的执行力自然而然也就得以提高。正如美国杰克逊大法官所言:程序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是自由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要程序适用公平, 不偏不倚, 严厉的实体法也可以忍受。
摘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引入听证制度是保证行政决策公正、公开、民主、科学的必然选择。针对从各个不同角度定位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功能, 本文从唯物辩证角度出发, 分析了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功能, 包括平衡各方矛盾的功能、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功能、推动认识向实践转化的功能。
关键词: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1) :187
[2].李荣华.听证程序与决策民主化[J].中国行政管理, 1999, 8:26~28
[3].彭宗超, 薛澜, 阚珂.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6
[4].丁煌.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J].政治学研究, 1999, 1:57~63
[5].杨伍栓.管理哲学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30
[6].刘锋, 孙剑.决策的哲学意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17~23
[7].夏甄陶.认识论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419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篇8
听证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最初仅用于司法权的行使,并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被渐渐移植到立法方面和行政等方面。2.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自1998 年《价格法》实施以来,价格听证逐步为社会所接受。然而回顾几年来引起公众和媒体普遍关注的价格听证会,价格听证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即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存在的问题与价格听证会信息的不透明。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存在的问题 1 听证会代表选任中的不合理。
我国目前听证会代表的遴选大多采取主办方选择、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这很难保证听证会代表构成的广泛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甚至会出现主办方只选择有利于“己方”观点的代表的情况。此外,目前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时,选择消费者代表的方式过于简单,听证会上听不到争论的声音,质询方和答辩方“高度一致”,而真正代表群众声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则被拒之门外。2 听证主持人公正性不足
根据《价格法》和《办法》的有关规定,行政主体作为参加听证会三方当事人中的一方既扮演了当事人的角色,又扮演了听证会组织者的角色,其中立性受到质疑。3 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地位不平等。
价格听证中,存在行政主体、企业和不特定的公众三方。行政主体作为价格法律规范的起草者和实施者,他们了解价格法律规范的内容,熟悉价格法律规范在各种不同情形下的运用,了解政府的政策,并指导着自己对价格法的实施。作为相对人的企业,它们知道自己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经营的成本和效益状况,完全掌握自己所申报价格的事实信息。而利益受价格决策影响的不特定公众是一个分散群体,每一个消费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角色不同,他们的利益和观念也具有多元性,这就使得他们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无法得以整合。也就是说,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如果可以利用各自的信息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话,第三人则总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③此外,在价格听证中,由于行政主体和相对人所拥有的信息各有优势,信息的交流有可能成为利益的交换,导致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被忽略。2.2 价格听证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
价格听证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然而,从当前价格听证会的实践来看,自价格听证会的准备到最终结果的出台,都有不够公开的现象。首先,在价格听证会前,听证代表的名单及产生的程序往往处于保密或者半保密状态。④其次,调价方案与相关材料也未向社会公开。即使是听证代表,也只能在会议召开前十余天才拿到听证材料,这就直接导致了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协商能力的不均衡;再次,在听证会召开期间甚至在听证会结束后,具体价格调整方案已经出台的情况下,仍然不准与会的听证代表公开说明会议的情况,继续对媒体和公众保持缄默。总之听证透明度太低、公开性不高,听证内容信息不充分,那么听证的科学性和民意基础将受到质疑,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率就会大打折扣。3.完善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若干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无疑困扰着价格听证制度的实施,同样也损害了人们对这一良好制度设计的心理预期。因此,我国应当在近几年价格听证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诸多具体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健全听证会代表选取制度。首先,应当建立一种新的代表选取机制,在这种新机制中,价格主管部门不负责具体的选取工作,而侧重于指导性政策的制定,各个利益受影响团体则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政策及具体规则来进行代表选取。如此,既可以明确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责,维护其中立地位,又能提高听证代表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广泛性。其次,不同的听证代表应来自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并应当采用不同的选取方式。第一,经营者代表由提价申请方所在的行业推荐。第二,消费者代表的选取,可以交给现有的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负责,也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第三,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可以从受价格听证事项影响的部门中选择出熟悉价格听证制度相关规定、熟悉调价申请行业情况的人员。第四专家、学者代表应当采用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最后,健全听证会代表的选取,还要注意消费者代表和经营者代表数量比例应当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以确保利益双方的诉求都能得到有效的表达。健立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从各国的规定来看,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有两种作法,一种是美国的行政法官制,另一种是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指定的人员担任。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听证主持人的选任需要确保两点,即确保主持人的专业性和地位中立。此外,为确保听证主持人的高素质,对听证主持人的资格取得必须经过特定程序,即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独立的听证主持人选拔、任免制度,把对听证主持人的管理从其他行政人员的管理中相对独立出来。立法中还应保障听证主持人拥有主持听证所必需的权力以及获得行使这些权力的相应保障,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得到行政机关首长的充分尊重,除非有足够相反的证据并重新经过听证,不得随意推翻经听证确认的证据以及依据这些证据资料所作的建议或决定。这样才能使听证主持人地位保持相对独立和稳定。3 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在价格听证制度中的作用
价格听证会主持人 篇9
一、主持人在价格听证中的作用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第八条规定:“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在目前尚不可能有专业主持人的情况下,各级价格听证会一般由价格主管部门的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随着形势的发展,相信该角色也可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人担任。
(一)价格听证主持人的定位:
1、价格听证主持人,是代表政府形象,表达政府意愿,替人民说话的代言人,是价格工作法制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听证过程中时刻保持政府形象、代表人民心愿,避免强制性、号召性的言行,以平和、公允、自信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施展主持人的魅力致为重要。
2、听证工作的核心是听证会,主持人是按照会议程序,用有声语言,把握会场进程的人;是会议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主持人要善于倾听、善于调动各方代表发言的积极性,善于调控会场的气氛。
4、主持人应具有引导主题,推进听证程序进程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5、主持人应具备熟练掌握与运用价格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资质。
(二)价格听证主持人的作用:
价格听证主持人的作用,就是价格听证主持人在会前、会中、会后等听证各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听证会的主持人不是电视台的主持人,电视台主持人只是一个现场司仪,而听证会主持人所要参与的是从调定价的申请———审核———听取意见———审议方案———最终决策的整个过程。打一个比方,如果价格听证会是一个项目的话,主持人就是项目的总设计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主持人的工作包括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主持人在每个阶段应当做那些工作呢?
会前的工作:
1、提前公告。公告的方式、途径包括张贴、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如遇重大听证,会前还应当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2、依照《听证办法》规定,须按时向代表提交材料。
3、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方案进行研究,给出是否接受申请的意思。
4、主持人应委托消委会选出消费者代表,含旁听代表;委托调价申请人和相关单位,推荐经营者代表和其他方面的代表(如人大、政协代表)。对所选出的代表,主持人应进行审核。
5、做好会议的组织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工作。
6、做好会议安全保卫准备工作。
同时,主持人有义务帮助申请人把听证材料修改得简练、通俗易懂,以减少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沟通障碍,也使与会者易于听得明白。
此外,还应成立以主持人为首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工作中,主持人应始终坚持公开、公正、透明、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的原则。认真贯彻《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为此,主持人在会前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依照价格法律、法规,履行法定程序,以程序的合法性来保证结果的严肃性与合法性。二是保持客观公正立场,杜绝部门关系、部门利益的影响,公正履行职责。
三是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四是加强领导和系统内部的协调、协作。
会中的工作有:
主持人要按照会议程序,合理引导会议进程,控制会议节奏。在此期间,主持人的工作有:
1、提醒代表紧密围绕听证内容发言。特别应注意提醒发言代表,要立足现实体制和目前市场状况,围绕
专项价格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听证效率。
2、提醒代表围绕申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发言,防止走入死胡同。必要时应指出,听证目的是论证调定价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具体调整过程不是听证会要解决的问题。
3、安排好代表的发言次序,不同利益方要均衡安排,不能把听证会变成对垄断行业的控诉会,批判会。对有关情况事先要有充分了解,随时应变。
4、注意控制会议节奏,调整代表情绪。主持人既要鼓励代表,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减少情绪化,又要注意提醒代表注意发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搞人身攻击,对不适当的言论,主持人要及时制止。
5、主持人在做会议小结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会议的真实情况,避免主观化倾向。会后的工作有:
听证会结束,主持人应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代表意见,对原方案要进行修改完善。结果如何,将影响听证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听证会后,主持人还应继续履行职责,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这期间应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听证的目的作用。听证会是听取意见的过程,所形成的意见是价格决策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不是最终的决策。这一点要准确地把握,且应在听证会上向代表解释清楚。在形成正式调价方案后,上报审批。(报政府审批的项目,要上报政府审批)。
2、严格按照《听证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编制代表的发言记录、会议纪要,并送达代表签字。编制时应真实反映代表发言的原貌,不能随意增减。同时还要保留现场的录音、录像资料和现场的发言纪要(既要反映大多数的意见,也要注意个别的不同意见)。但应注意纪要不能体现调价方案。
3、尊重听证会代表的意见,当大多数代表持反对意见或意见分歧较大的时候,要按照《听证办法》的规定,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或再次组织听证。调整时要认真研究代表的意见,对合乎实际情况,理由充足的意见要充分听取。代表意见无论采纳与否,在公布最终决策时,都应当向代表和社会公众说明采纳或未采纳的理由。
4、及时公布最终形成的价格决策结果,并说明价格部门研究采纳听证会代表意见的做法,使社会公众感到听证会在价格决策中的切实作用,提高价格听证对公众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总之,主持人作为听证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会前、会中、会后各个阶段,角色或有不同,但作用必得贯穿整个听证过程。所以,作为一名价格听证会的主持人,只有适应听证会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及时实现角色的调整切换,才能保证听证会开得成功圆满。
二、听证会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虽说价格听证主持人与一般主持人有相同的一面,比如一定的语言功底,敏捷的反应能力,驾驭会议的技巧等等,但价格听证会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论证会,对主持人又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特殊的要求。
1、要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分析问题、阐述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决非提倡做表面文章。比如对于党性和党的政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负有一定职责的同志,务必化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想到有用的时候,再去翻书本应付。再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指南。价格听证主持人有责任代表政府倾听民意,并有责任代表民意向政府反映。所以,听证会的主持人要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多听人民代表的意见,而且还要了解听证会外老百姓的声音,把开听证会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事去实施。因此,我们不能把价格听证会仅仅看成是价格调控本身的一种操作行为,而是要把它看着是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政府决策过程中一种战略行为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听证过程中,一定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好、贯彻好、落实好。
2、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首先,要熟悉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法律等,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作为价格听证会的主持人,最大的忌讳就是不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即兴发挥,随心所欲。依法规定的程序,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擅自取消某项规定程序,否则,到了法庭上就要败诉。
3、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素养。价格听证是将经营者、消费者和各方面利益相关人集中在一起,对申请人提出的方案进行公开论证。由于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在听证会上各方面可能围绕成本的合法
性、合理性进行辩论,那么作为一个价格听证的主持人,应当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市场动态,包括财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听证代表,紧紧围绕听证会的主题进行讨论,才能对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正确的分析判断。
4、要熟悉、了解相关业务的基本情况。价格听证会虽然讨论的只是价格问题,但是价格问题从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和行业体制、企业制度等联系在一起。所以,作为一名价格听证主持人,要组织好一场专业性很强的价格听证会,就必须对听证会上所涉及到的行业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特别要清楚国家的价格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如果掌握得不清楚或不全面,就难以组织好听证会。同时,主持人还要注意运用相关的基本业务知识来引导听证会的走向,以免出现与原定宗旨相反的结果。
5、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驾驭会议的技巧。主持人的现场调控是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的关键,主持会议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因此,要做一个合格的价格听证会主持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还很多。
(1)正确认识在听证会上的话语权力。话语权力是党、政府和人民赋予你说什么、怎么说的权力。行使这种权力,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权力具有明确、真实、公正、权威的特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力的,是政府的特定的任务赋予你的权力,是法定的,由你来行使,别人不能剥夺的、不可替代的,这一权力是表现在话语上的。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在话语上下功夫,在语言上下功夫。做到:有草稿“锦上添花”,无草稿“出口成章”。
(2)形象端庄自然,着装高雅、朴实。为什么要讲究这些呢,因为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所以,主持人外在的言谈举止要大方、积极、诚恳、开朗、实在等,但不能张扬。
(3)在主持会议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因为只有做到公正,才能赢得听证代表的尊敬和拥护,才能保证听证会按着主持人引导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媒体关注的集中点。要保持公正,首先作为主持人必须在整个听证会的主持的过程中,保持中立的立场,不能有倾向性的意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既不缺位,也不能越位。要保证所有代表有同等的发言机会;在会议总结的时候要客观公正。
(4)要平衡公正地做好会议的引导和调控。主持人是会议的中心,是会议成功与否的核心。主持人不仅要完成规定的程序,更重要是在保持中立的情况下,调动会场的气氛,引导代表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同时避免相同或相同的观点重复表述,提高听证会的效率,防止会议意见一边倒。在引导代表发言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防止简单粗暴。因此,主持人要做到:一是要了解听证内容中基本的业务常识,了解代表的心态;二是适时捕捉代表发言中的重点进行引导;三是主持人对一些过火、过激的言论要及时制止。
(5)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要做到“三性”、“三感”:一是规范性。规范公务用语用句,要说普通话,一些关键性词语主持人要特别注意。二是庄重性。这指的是可信度,说出的话是真话,负责任的话。三是鼓动性。鼓动不是起哄、说话激动。而是所说的话要让听众愿意接受,受到鼓舞、启发。切忌高高在上,讲教训人的话,讲让人难以接受的话。四是时代感。就是所说的话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有新鲜感,要有主旋律。什么是主旋律?就是体现“三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但是,老唱这三句话不行,要把“三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上,才能体现出它的时代感。五是分寸感。分寸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分寸、说话分寸,就是说主持人要掌握它的准确性,不要把话说过了。比如:在听证会上,代表的发言人数只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你就不能在小结中讲“听证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你就只能讲“听证会上大家发言得很热烈”。另一个是艺术分寸,也就是语言的表达问题,要注意分量、情绪。六是亲切感。就是要求主持人要人产生平等、关心、贴近、宽松的感觉。
(6)主持人在规范场合下的基本技巧。什么是规范的场合?就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推进会议进程的场合。就叫规范场合。价格听证会是一个在规范场合下的会议。那么在规范场合下的会议主持人应当掌握那些基本技巧呢:
①主持人要有热情专注的神态。一是余光看人、注视全场、听取余音;二是主持人的表情要一视同仁。②主持人要采用谦和、鲜明的语气。谦和、鲜明的语气是热情的表现,一是主持人在会上讲话要突出重点、运用停顿,二是讲话不要处于指挥者、命令者的位置,而要处于体贴者的位置,常出尊重他人的语句。③主持人要做到机敏、灵活地插话。要掌握会议的气氛,要及时、适时的插话,插话时要体现活跃的气
氛,主持人自己首先要有活跃气氛的表现,不要怕出问题。“超时”时怎么说:不要生硬地打断他人的发言,到一个段落后再打断;争论时怎么插话?重复时怎么办?等等都有艺术讲究。
④主持人面对公众要有自信心。尽量在事前准备好讲话稿,避免紧张时说不出话。特别要做好听证会的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包括主导思想、不同意见的焦点等等。
三、价格听证会主持人应当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和问题。
1、处理好与申请人的关系。
目前,价格工作已由过去具体的调定价,转移到“定规则、当裁判”的方向上来。由于工作定位的转换,申请人可能会认为主持人是不是与他们过不去?并可能由此产生低触情绪。因此,主持人要做好协调好关系。说明价格听证是新时期价格工作的任务,既有利合理定价,也有利于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
2、处理好与听证代表的关系。
在处理代表问题要做到不偏不倚,要保各方证代表合适的比例,主持人要安排代表的发言,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压制一方,偏袒一方,要保持中立。
3、要处理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要把社会的关注,舆论的报道看作对价格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把召开价格听证会作为树立价格管理部门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好机会。要主动与媒体配合,接受舆论监督,特别是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只要把握好几点,严格新闻纪律(如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加强组织(主动加强宣传,为媒体提供材料),提醒不要提早泄露消息。要注意记者突然提出问题,要尽量想到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时刻坚持以我为主,尽量满足媒体的要求。不便回答的问题,不要勉强回答。
4、处理好与中介机构的关系。
在听证会上,主持人要把握好中介机构的发言、阐述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要求他们少用专业术语,做到通俗易懂。费用测算适当合理,防止狮子大开口。这些关系都需要处理好。
5、处理好代表的选举问题。
一是要有公正性;二是要合理安排比例,合理设计代表的来源;三是要保护弱势群体;四是要建立专家、学者信息库。
6、主持人如何做好会议的小结。
这是主持人最后要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主持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推荐阅读: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07-04
价格决策05-19
重大决策论证、听证制度08-13
价格制度10-22
大学决策制度06-09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06-09
重大行政决策制度09-03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09-06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05-21
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制度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