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

2024-05-19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精选11篇)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 篇1

XX工程

安 全 生 产 奖 罚 制 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XX有限公司 XX年XX月XX日

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鼓励先进,惩罚“三违”,公司制定奖罚条款如下:

一、奖励:

1、凡创双标、单标的项目,都必须是目标管理内工程项目,其建筑面积在2500M2以上,建筑结构层次不限。

2、确定创标项目,发包与承包双方必须签订创标奖罚政策,合同一式三份。

3、创标项目确定后,分级上报主管部门,有分级主管部门分期到现场验收考核,一般分基础设施初建阶段、主体工程验收阶段、拆架子前期阶段,有施工单位向分级主管部门报告联系验收考核。

4、奖贴金兑现,凭主管验收部门发证为依据(文件)由总公司年终表彰大会上兑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分期预付合同规定的部分金额。

5、在市级以上大检查中被通报表扬的工程项目,奖励2000元。

6、奖贴金分配方法,合同上确定的金额极大部份是补贴施工单位增设现场设施的,也可以从奖额中抽出一部分奖给施工现场有关管理人员,以鼓励大家创标的积极性,奖额有项目承包者自行决定。

7、奖贴金由公司负责兑现,公司、办事处预付。

8、对创标的施工单位,在今后业务分配上建议从优。

9、公司组织质安大检查中的奖罚,由检查组临时决定。

10、合同创标,经主管部门验评不达标的工程项目,按合同规定处罚条款处罚,有发包方负责收取,此款全部上交总公司,年终清交汇算时结清,同时对承包者将给予适当的行政处分。

二、处罚:

1、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工地其项目经理给予行政上降级及在一年内给予少分业务或不给业务的处分,情节恶劣清退,经济处罚依据签具的《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和签具的工程管理目标责任承诺的有关条款处理。

2、在省级大检查中被通报批评者罚现金10000元,在市级大检查中被通报批评者罚现金5000元,在总公司例行的大检查中按《标准》打分不满75分者罚,缺一分罚100元。

3、安全职能部门出具的整改单,必须按规定日期整改好,然后回执报出具部门复查验收,若不送回执又不如整改者处50元-200元的罚款(奖罚款由安全部门开收付凭证,收付款由财务科负责办理)。附:违章处罚细则

序号

违章内容及额定

罚款对象

处罚标准(元)1

不戴安全帽每人罚

项目经理2

高空、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

项目经理

3

井架、吊篮乘人每人各罚

个人

4

井架、吊篮乘人每人各罚

开 机 工

5

施工现场无“五牌一图”

项目经理

200 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不编制

项目经理

7

安全生产资料不真实、残缺不齐

项目经理

200 8

无安全生产三级协议书签具

项目经理

200 9

强令职工冒险违章作业

指 挥 者

200 10

安全生产夫检查、无活动

项目经理

11

高空作业时乱抛材料、工具、杂物

项目经理

12

非操作人员乱开或玩弄机电设备

项目经理

200 13

作业时穿拖鞋、高跟鞋、塑料底鞋

项目经理

14

无故翻爬井架、脚手架

工 人15

不按规定布设安全网

项目经理

16

井架防护每缺一项

项目经理

17

电机设备无接地或接零每处

项目经理

18

特种工无证上岗(除停止操作外)

项目经理

200 19

易燃地区不设灭火设备每处

项目经理

50-100 20

脚手架未经验收使用

项目经理

21

发现触保器失灵每只

项目经理

22

闸刀无盖或无插头直接电源每处

项目经理

23

易燃易爆处吸烟(每人)

个人

24

擅自使用(明火)电炉

个人

序号

违章内容及额定

罚款对象

处罚标准 25

工地发现小孩

项目经理

26

外地工无身份

项目经理

27

乙炔气与氧气存放不符合规定

项目经理

28

打 群 架

项目经理

29

架子上面嘻闹

人30

食堂人员烧火时离伙房

人31

工地进行赌博(没收赌具)

个人

100-200 32

偷窃财物按现价

个人

1-5倍 33

酒后高空作业

个人

34

发现不满十八周岁的童工作业

项目经理

3000 35

吊盘内卸料不拉保险杠每次

项目经理

36

穿背心、赤膊作业

个人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 篇2

安全管理当中使用非常多的管理制度, 比如安全检查制度, 施工方案审查制度, 人员培训制度, 紧急情况管理制度, 事故调查制度, 工具设备管理制度, 许可证管理制度, 防火管理制度,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奖励和惩罚管理制度等。惩罚制度是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手段, 但是在实际执行当中有些人往往会走向极端, 认为仅仅运用惩罚方法就能杜绝所有的违规作业和安全事故, 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对的, 有时会带来相反的结果。惩罚只是一种方式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 下面就将惩罚方法如何运用逐一阐明。

1 罚款

当我们提及惩罚时,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经济罚款, 其实经济罚款只是众多惩罚方法的一种而已。如果自始至终仅仅运用经济罚款, 效果就不明显。经济罚款一般作为罚款方法里头的最后的绝招。当然我们要实施经济罚款时, 一定要事先声明, 明示违反相关规定将带来什么样的处罚?处罚具体金额是多少?作为管理者, 你一定要及时通过会议和邮件方式公布哪家公司被罚款多少?然后这些罚款都用在什么地方了?罚款的最终用途就是要将罚款全部返回。南方从五月份开始就进入雨季了, 露天作业容易造成安全鞋和工作服被雨水弄湿, 承包商没有多余的安全鞋和工作服来更换, 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假如采取不佩戴劳保用品和工作服就不能进场作业就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我就从收取的罚款里头买了电吹风和电热器小太阳发给承包商, 电吹风和电热器能够及时将安全鞋和工作服及时风干, 不影响日常的劳保用品佩戴和工作进度, 承包商个人和班组都非常满意, 这样安全工作就容易做了。七八月份是高温季节, 室外作业容易发生中暑, 我从收取的罚款列支了高温防暑降温费, 购买白糖和绿豆发放给承包商, 承包商及工人非常感激, 这样承包商就不会认为我们执行罚款制度是为了经济创收, 在日后工作中更加容易沟通和合作了。

2 暂付安全措施费

实施此类方法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投标前将安全措施费 (培训, 警告标志, 脚手架, 文明施工, 临时设施, 奖励费用等) 单列。其二在招标时声明假如承包商在安全管理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那么相关的措施费将暂缓支付。这样就对承包商的安全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3 开除

对于采取开除的方式, 一般是使用于违反零容忍政策的人员, 比如打架斗殴, 偷盗, 故意破坏公共财物及借用别人的出入证等。当我们发现此类违规行为时, 一定要邀请承包商的管理层一起进行调查, 看看是承包商的管理层原因 (没有重复教育, 没有带头做出榜样和其他主动行为) 还是承包商个人过失?属于个人过失的, 个人将被立即开除, 回收出入证等。假如还有承包商管理层的原因, 承包商管理层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和制定后续整改措施。

4 暂停入场作业

这种方法适用于屡次违反规定但是又没有达到被开除出场的情况, 通过门禁管理, 让违规者在几天内无法进场作业, 从而面壁思过, 警醒他人。

5 召开“暂停工作, 回顾安全”会议

这种方式适用于普遍的违规情况, 比如吊装作业没有设立警戒区域, 当我们要进行“暂停工作, 回顾安全”会议时, 一定要邀请自己的上级主管和承包商的项目经理及施工经理等管理层一起参加,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借力打力 (扛大旗办大事) , 借助管理层的力量来推进安全管理, 二是让管理层明白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在举行此类会议时, 一定要违规方作出承诺和保存影像资料及签到表。

6 抄写安全规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班组长和管理层的惩罚。现场的违规行为和不符合项, 80%的原因是管理的缺失, 对待管理不力, 罚他们抄写管理规定也是不错的选择, 多抄写中国字, 减少在书写方面错误带来的尴尬, 大有裨益。大家想想承包商五六个管理人员在会议室里抄写屏幕上管理规定30遍的神态吧, 你就知道这招的好处了。

7 清理现场

这种方式适用于对于个人的惩罚和承包商管理层的惩罚。现场整洁一向是安全管理的难点, 承包商对于整洁现场重要性认识不足, 往往以人手不足和工期紧为借口而疏于对文明施工的管理, 当我们发现有人违反轻微的安全管理规定时, 我们要求违规者完成清扫一定范围内的场地作为惩罚方法, 由违规者的上级主管监督实施, 承包商管理者负责检查并将结果拍照和上报。在某些情况下, 承包商往往依据规范上“工完料尽场地清”这句话为挡箭牌, 认为工作完毕后才能清理现场, 中间清理是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从而对工作过程中场地清洁带来的好处没有充分认识。换句话说假如一项工作需要持续进行2个月, 那么承包商在2个月工作完成后才会主动去清理现场的, 这样在持续2个月中杂乱无章的工作场所将可能产生火灾, 绊倒, 降低工作效率, 损坏成品等一系列的后果或者隐患。在这种情况下, 我会要求承包商的管理层利用下班后时间, 亲自到工作一线清理现场, 我也会加入到承包商的队伍当中一起工作。利用清理现场的方式来活动他们管理层的筋骨, 减少他们在电脑和手机停留的时间, 保护他们的视力, 也让他们加深对整洁现场重要性的认识。

8 调查在先

在执行上述惩罚方法时, 一定要调查清楚后才执行惩罚。有一次, 我在现场例行巡检时, 看到有一个人没有佩戴安全帽, “前两天刚刚对他们培训, 让他们抄写安全管理规定10遍, 现在又重犯了”想到这里, 我立即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现场取证后, 立即采取停止供电措施, 让班组长通知整个班组到会议室抄写规定。当我把他们召集到会议室时, 有人立即抗议说这事情与他们无关, 我们是被冤枉的。这时候我哪里能接受他们的话, 立即下达“抄写安全规定30遍, 练好方块字”命令。在他们抄写间隙, 有个员工过来向我解析情况, 我再次核查, 确实是我判断错误。我立即当面向他们道歉, 第二天, 我自掏腰包购买两罐蓝罐曲奇向他们赔礼道歉了。

9 结语

保障食品安全亟待“惩罚性赔偿” 篇3

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在一片“严厉查处”声中变得日趋严峻,从毒酒、毒大米、毒火腿,蔓延到毒茶叶、毒韭菜、毒火锅……几乎到了“无下箸处”的程度呢?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目前在中国制售假、劣、毒食品的成本过低,法律规定只对实际损失进行赔偿,缺乏单独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目前,中国的民事损害赔偿理念,还停留在让加害方负补偿性的赔偿责任的阶段。也就是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仍是按照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来计算的。这种损害赔偿制度并不能真正补偿受害方的全部损失,因为受害方为了追索损失而进行诉讼,所耗费的时间、金钱、精力等就无法获得赔偿,而一旦败诉,所受损失更大。更为严重的是,在不法厂商实力雄厚的情况下,這种赔偿对他们的不法行为不仅不能形成有效遏制,反而可能使他们产生“既然付出了赔偿,因此就有权利生产有害食品”的恶劣想法。

与着重于补偿受害方利益的补偿性赔偿不同,惩罚性赔偿重在惩罚加害方的过错行为,以制止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不法厂商凭借自身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恣意侵害社会公众的利益。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只有一个:加害行为具有恶意或者重大过失。英美法等国家的观点认为,只要存在“欺诈、恶意、压制或者任意的、轻率的、恶劣的行为”,即可适用惩罚性赔偿。所以我们才会颇为惊讶地看到一些快餐食品仅仅因为所含热量过高,容易导致肥胖,就被判付出天文数字的赔偿金--这里依据的标准就是“轻率的”。

目前,我国仅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但只适用于欺诈行为,而且额度被锁定在“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一倍的赔偿”上。这条规定局限性很大,因为欺诈固然是恶意的最主要的情形,但并不是惟一的。而锁定赔偿额度更是大大限制了它的威慑力,比如这次“劣质奶粉”事件,假如援引这一条款处罚厂商,那就不仅不是惩罚,简直变成鼓励了。

海上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篇4

一、全年能达到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且全面做到以下几点,给予奖励: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上级文件精神。

2、按照不同的岗位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3、不使用未经海洋渔业安全职业技能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人员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持证上岗率100%。

4、认真记载安全生产台帐,明确专人负责。

5、按规定配齐各项安全生产设备并保证安全有效。

6、严格执行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未发生违反规定而被处罚的行为。

二、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1、未依照有关规定配齐、配全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海洋从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培训并取得《海洋渔业安全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上岗作业的。

3、未依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或对重大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致使隐患长期得不到改正的。

4、安全生产台帐记载不及时、不完整,未明确专人负责的。

5、阻挠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或对已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的。

食品安全执法要标准与惩罚并重 篇5

 2011-06-22 15:47:02

没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执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除了严格的标准,世界各国均通过高额的违法成本与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迫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守法,而不是过分强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道德责任或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不仅事关人体健康,也涉及社会稳定与经济安全。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符合本国实际的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最严厉的执法制度。我国正在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和执法制度,其中两个方面的建设尤应高度重视。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从业人员与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依法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与执法的依据。没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最严厉的食品安全执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欧盟食品标准体系分为指令与可自愿选择的技术标准。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均是建立在危险性评估基础上。其特点是为了便于执行,食品安全监管法规和技术要求往往融合为一体,许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前部分是政府监管的程序性要求,后部分是具体的技术性要求。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将食品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与原材料和加工标准。基础标准涉及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污染物、添加剂、标签、微生物指标等;食品产品标准涉及粮谷、肉、蛋、鱼、水果、蔬菜等食品;食品卫生标准仅适用于澳大利亚,包括预备性条款、食品安全计划、一般要求、生产条件和设备等;原材料和加工标准目前正在制定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严格、透明,任何公民都可以自由查阅。

美国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其特点是以民间团体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主体标准。美国食品安全标准均发布在《美国联邦法规》,每年修订一次,不仅公民可以自由查阅有关食品安全标准,而且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过程也公开透明。

日本的食品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对于没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按照《食品卫生法》管理。日本食品安全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规定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mg/kg。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我国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也就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比如,前不久有关膨大剂的争论,在美国、澳大利亚不仅可以方便地查阅到适用范围,而且可以查阅最大农药残留。我国有关膨大剂的使用规定,不仅范围模糊,而且没有最大残留的规定。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在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标准作依据,就不能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经验,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为最严厉的执法提供必要的执法前提。

加大违法成本处罚力度

对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逐利的冲动永远高于其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均通过高额的违法成本与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迫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守法,而不是过分强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道德责任或社会责任。在这个意义上讲,安全食品是监管出来的。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第三章不仅详尽规定了严格禁止的行为及其处罚细则,也设计了科学的处罚制度:第一,对个人违法行为与企业违法行为规定不同的处罚规则。对前者处罚较轻,对后者处罚较重;第二,对10年内的初犯与屡犯处罚不同。对前者处罚较轻,对后者处罚较重;第三,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第303节(5)与307节(e)分别规定,提供举报信息并使违法者定罪的举报人可以获得违法罚金一半的奖励,但最高不得超过125000美元。提供举报信息并使违法者受到民事处罚的举报者可以获得250000美元或民事处罚金一半的奖金,取两者之中数量较少者;第四,处罚力度大。第303节(a)规定运输掺假或贴假标签食品、生产掺假或贴假标签食品、销售掺假或贴假标签食品的,处以不超过1年的监禁或1000美元的罚款或并罚。

英国与印度食品安全法除了具备处罚严厉的特点之外,其最大的特色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阻挠执法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处罚。英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任何人故意阻碍食品安全执法或没有合理理由拒不提供有关信息或协助执法,提供明知错误或导致重大事实认定错误的信息,可以依法处以不超过标准范围5级罚金或不超过3个月的监禁,或并罚。印度食品安全法规定,任何人无正当理由违抗、阻拦或企图阻拦、威胁、恐吓、袭击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可以依法处以最高10万卢比的罚款,不少于1个月的监禁。印度食品安全法另一个特点是,将违法企业的名称、住址、违法条款、所受处罚等在法官指定的报纸上刊登,其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我国《食品安全法》与相关法规虽然比较合理地设置了处罚幅度和处罚种类,特别是最近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八)》,专门对食品安全的相关刑法内容作了重大调整,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仍然没有实现守法所获得收益大于违法所承担的成本之目的,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远没有美国、英国的大。孙效敏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科室惩罚制度 篇6

为规范科室管理,实施医疗护理制度,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避免医疗护理事故发生,更好的管理科室,经全科人员同意,制定奖惩制度。

处罚制度:

一、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会议、培训、业务学习,缺席1次扣20.00元,迟到1次扣50.00元(迟到指超过规定时间10分钟)。

二、按时参加早交班,缺席1次扣50.00元,迟到1次扣20.00元(迟到指超过规定时间10分钟)。按时上班,当班医护人员2小时未到班为缺席,扣当月绩效,当班医护人员迟到超过20分钟为迟到,扣50.00元(包括星期

六、星期天)。

三、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推诿病人1次扣100.00元。

四、严格执行会诊制度,急会诊未会诊1次扣100.00元,普通会诊未会诊1次扣50.00元。

五、严格执行传染病首诊医师负责制度,首诊医师负责传染病诊断、登记、上报,漏登记1次扣50.00元,漏上报1次扣100.00元。

六、严格执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主管医师负责死亡病人的讨论准备及上报科主任,并填写死亡卡上报,无死亡病例讨论1次扣50.00元,漏填卡上报1次扣100.00元。

七、严格执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出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不报告扣100.00元。

八、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不报告医生扣50.00元,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不及时处理扣50.00元,未在病历记录扣50.00元。

九、严格执行疑难病例、手术病例讨论制度,主管医师负责疑难病例、手术病例讨论准备及上报科主任,并对疑难病例、手术病例讨论进行记录,未参加1次扣50.00元。

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生负责所有收费项目开启,护士负责开启医嘱的核对与提取,护士未对医生开启的医嘱进行提取执行1次扣50.00元,护士核对合理收费、各种检查检验回报单审查,查出问题及时汇报医生并记录,护士已核查出问题报告医生并记录不处罚,未核查到的问题医生护士按医院扣款各50%处罚。护士将核查出问题报告医生并已记录,医生不纠正,护士不处罚,医生按医院扣款100%处罚。病人入院抽血后3天内必须将化验单粘贴于病历,未执行1例扣20.00元。

十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值班当天必须白班交班夜班,分别书写交班记录,24小时班只书写一次交班记录,未书写1次扣50.00元。

十二、严格执行出院病人随访制度,每位医生每月必须完成5例以上出院病人随访,未完成1例扣50.00元。

十三、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病人管理,符合进入临床路径必须进入,未进入1例扣医生50.00元。

十四、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谁开启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后必须标明开启时间,未标明开启时间1次各扣20.00元。清创、换

药必须戴口罩、帽子,未戴口罩、帽子扣20.00元。

十五、严格执行新农合有关规定,外伤病人必须签外伤承诺书,诱导患者改写病史或未签字按手印,扣主管医生全部报销费用。病人入院3天内必须签外伤承诺书、复印患者身份证(户口册)及新农合证,未执行1例扣20.00元。

十六、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医患沟通,严禁跟病人吵架,拒收病人红包,违反按收取金额2倍处罚,与病人吵架或被病人举报1次扣50.00元,举报院办的加倍处罚。医生必须按时换药,超时换药或答应病人换药而换药1次扣20.00元。

十七、严格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及请示上报制度,全科医护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信开通,打不通(10分钟打2次)、未到科室或未答复1次扣50.00元,情节严重者扣100.00元。

十八、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科室每月至少执行处方点评1次,不合格处方1张扣10.00--50.00元,不合格医嘱1份扣100.00元,具体按科室处方点评制度处罚。

奖励制度:

一、得到病人表彰进行奖励,病人送锦旗1面,奖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各100.00元,收到感谢信1封,奖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各50.00元(多人受奖按院办奖励总额平分),口头表彰,奖被表彰人员20.00元。

二、鼓励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完成出院病人临床路径1例,奖医生30.00元,奖护士20.00元。

三、鼓励帮助超时换药或答应病人换药而未换药的病人换药,1次奖励10.00元(随换奖励谁,包括护士、康复师)。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 篇7

惩罚性损害赔偿 (punitive damages) , 也称惩戒性的赔偿或报复性的赔偿, 是指由法庭所做出的赔偿数额超出了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美国在1784年GenayV.Norris一案中最早确认这一制度, 并在二战以后广泛的运用到产品责任法领域, 为维持国家的食品药品安全秩序,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美国历史上有关惩罚性赔偿最著名的案例是Grimshaw v.ford motor Co.案。当时因为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Pinto汽车具有瑕疵, 导致汽车爆炸, 车上小孩严重烧伤。随后, 陪审团裁决被告惩罚性损害赔偿金1.25亿美元, 其中实质性赔偿仅有2500万, 其余为惩罚性赔偿。法庭认为福特公司在明知该型汽车有瑕疵的情况下, 为避免可能高达1亿美元的修复成本, 而不采取召回措施, 结果导致损害发生。福特汽车公司漠不关心他人安全, 严重蔑视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利, 所以基于报复主义, 应予以金钱惩罚。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本质, 除了要对受害人损失的给予补偿外, 更是对因为欺诈而导致的严重侵权行为的惩罚与制裁, 其目的在于通过高额惩罚性赔偿剥夺侵害人因为侵权行为所获得的所有不法利益, 使其得不偿失甚至倾家荡产, 这样才能一方面防止将来再犯, 另一方面也可以告诫他人, 从根本上断绝实施侵权行为的意念。

二、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卫生现状及立法情况

近年来, 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卫生情况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大案要案频发, 各种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层出不穷, 触目惊心, 从瘦肉精、地沟油到问题奶粉、甲醛毛血旺和毒胶囊, 严重弱化了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制衡力和老百姓的安全感, 社会稳定已经面临很大挑战。

究其原因, 除了检验检测技术不够, 监管部门监管不严等因素以外, 由于立法缺陷而导致的标准不清, 处罚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比如曾经轰动的深圳哈根达斯“黑作坊”事件, 最后仅被处以5万元罚款了事。其违法成本之低, 不及其一天利润的十分之一, 也难怪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者置法律于不顾, 甘愿铤而走险。但是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美国, 那么结果会完全不同。不仅哈根达斯在全美的业务会受到影响, 而且它还必须拿出整个公司以应付对消费者的巨额惩罚性赔偿和法律规定的巨额惩罚性罚款, 最终信誉扫地, 从此一蹶不振, 甚至破产。追逐利润是生产者、经营者的本性, 当他们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可能的违法利益时, 将迫使他们不得不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并成为一种秩序。这正是惩罚性赔偿的精髓所在。

目前, 我国有关食品药品安全卫生方面的专门立法有《食品卫生法》 (2009年) 、《药品管理法》 (2001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006年) 和《产品质量法》 (2000年) 等,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商品时, 也可以适用《合同法》 (1999年)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994年) 和《侵权责任法》 (2009年) 等进行索赔。

在这些法律文件中, 对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大同小异, 行政处罚措施无外乎吊销营业执照 (许可证) 、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 其中罚款一般二千元到十万元, 最高不过货值金额的十倍 (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 完全不足以达到震慑作用。

对受害人进行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条款很少, 迄今为止仅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食品卫生法》第96条和《侵权责任法》第47条。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此即所谓的“双倍赔偿”, 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条款, 并成为了消费者打假索赔的重要法律依据。因为该条款中对哪些情形属于欺诈行为, 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 所以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争论很大。况且一倍金额的惩罚性赔偿标准太低, 根本无法遏制住制假售假者的违法欲念。

2006年, 全国人大颁布《食品卫生法》, 其中第96条第2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该条款首次明确了消费者对损失以外的赔偿请求权, 即惩罚性赔偿, 而且10倍的赔偿金也远远超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一倍数额赔偿金, 因此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 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该条款同样具有我国立法的通病, 内容简单僵硬, 一律10倍价款的赔偿, 缺乏灵活性, 实践中未必能够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 对公民民事权益进行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定, 是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一部重要民事立法, 其中产品责任 (包括食品药品) 部分, 对惩罚性赔偿进行了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 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该条款首次明确采用了惩罚性赔偿的表述, 并提出了不设限额, 由法官斟酌个案情事具体判断的惩罚性赔偿原则。但对于“健康严重损害”的程度, 本条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还需要参照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予以确定。

三、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和设想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卫生的严峻形势, 使得建立和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变得迫切和必要, 而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卓著成效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下面笔者想谈谈几点建议和思路:

(一) 将惩罚性赔偿作为损害赔偿责任的组成部分, 在民事基本法 (民法典) 中加以确认, 并在特别法中对其适用做出明确的规定, 从而在我国构建起严密、系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 在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认定上, 注重主观恶意因素, 防止滥用惩罚性赔偿而造成不应有的负面效应, 打击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 在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计算上, 适当做出限制。在美国,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由于惩罚性赔偿的数额不断提高, 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因此很多学者主张对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行改革, 重点就是对惩罚性赔偿的数额进行限制。目前已被采用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与补偿性赔偿数额的比例关系, 即先确定补偿性损害赔偿数额, 然后再根据一定比例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

2.对惩罚性赔偿的最高数额做出限制, 目的在于防止法官和陪审团滥用裁量权;

3.对原告获得的惩罚性赔偿进行限制, 将全部或部分惩罚性赔偿金交给政府, 该主张认为, 原告通过惩罚性赔偿获得其不应获得的金钱是不公正的。

笔者认为, 在我国目前的情势下, 可以采纳第一种观点, 根据“比例原则”, 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与补偿性赔偿数额的比例关系, 在制裁和发展中取得平衡。

(四) 修改现有条款, 增强可操作性。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可以用列举的方式明确欺诈行为的范围。

摘要:近年来,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发, 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而且引起了极大的信任危机。究其原因, 主要是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太低, 法律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无法实现, 以至于变本加厉, 屡禁不绝。本文从介绍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入手, 通过分析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的现状和立法情况, 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卫生,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与设想

参考文献

[1]赵学刚, 李海央.论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完善[N].光明日报, 2012-08-27.

[2]郭明瑞, 张平华.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9 (3) .

[3]熊进光.论惩罚性赔偿在合同领域适用的正当性[A].法治论丛, 2005 (1) .

[4]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 2003 (3) .

[5]胡春秀.试论在我国建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2) .

[6]关淑芳.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7]崔明峰, 欧山.英美法上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河北法学, 2003 (3) .

[8]徐海燕.我国导入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学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

惩罚,管理中的“双刃剑” 篇8

对于餐饮企业的日常管理来讲,“惩罚”是管理员工的一种有效方式,目的是避免员工再次发生相似的错误。而“惩罚”很多时候也是双刃剑,不但打击员工也会伤了自己。因此,餐饮管理者需要了解“惩罚”的技巧,将可能发生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

经典案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果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发现同学甲正在用泥块砸同学乙,就上前制止其,并让同学甲放学后到办公室找他。

放学后,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发现同学甲已等在门口。陶行知先生马上掏出一块搪果递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同学甲带着怀疑的眼神接过糖果。

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紧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同学甲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同学甲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陶行知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同学甲:“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惩罚”是对人施与心理或是生理上的不愉快的刺激,进而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而“惩罚”技巧就是要用富有创造性的方法,灵活地实施处罚。只要敢于大胆地创新思维,“惩罚”完全可以变成跟正面的表扬同样激励人,甚至比正面的表扬更要积极有效。 惩罚 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让受处罚者心存感激;并为他找到前进的道路。

就餐饮业而言,制定惩罚条目要逐条分析其必要性,如果不设置这个惩罚条目会产生哪些问题。例如很多餐饮企业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损坏器皿都有规定要照价赔偿。

笔者之前为餐厅做培训时曾经和餐厅管理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受到了管理者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怕员工故意损坏餐具会让餐厅蒙受损失。那么餐厅员工为何要故意损坏餐具呢?管理者认为;员工若是受到了批评,将怀恨在心,就会故意损坏餐具。其实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出在管理者身上,是管理者不恰当的批评,让员工怀恨在心,致使其故意损坏餐具。

批评是惩罚的一种表现方式,若惩罚的结果是使员工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这样的惩罚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很多餐厅的处罚条目包罗万象,上班时间吃东西,睡觉怎么处罚,上卫生间超时怎么处罚等应有尽有。例如一家餐厅规定“上班时间睡觉,罚款10元”,有一位服务员,在生意清淡的时候,将10块钱夹在头发上,在包厢里面睡觉。她用意很明显,若是被主管发现,你把罚款拿走就好了,不要打扰我的美梦。这就是典型的“以罚代管”所酿成的后果,从被罚者的角度看,惩罚并不是为了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而仅仅是为了罚款,把惩罚的本意扭曲了。

这种为罚而罚的条目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引发员工对企业有害的行为。因此,要搞清楚什么该罚,什么不该罚,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

TIPS

就餐饮企业里员工损坏餐具的处理方法,香格里拉酒店是把其当做餐厅的正常损耗,从开业到现在,从来就没有让员工赔偿过损坏的餐具。这种处理方式是在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用大家庭的胸怀来温暖每一位员工的心。

香格里拉酒店虽然不要员工赔偿已损坏的餐具,但其也会开出“过失单”并且记录在案,以达到教育本人、警戒他人的目的。对比之下,很多餐厅规定员工若损坏一个小勺,就要从其工资中扣除1块钱的做法,实在是难以让员工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

香格里拉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一直有新的酒店开张。使它的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由此可见一斑。

管理者有技巧地惩罚,能使员工愉快地接受惩罚中传达的情感和道理,受到教育和激励。在现实的餐饮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惩罚手段单一,惩罚过程简单等现象。这样的惩罚会伤害了员工的情感,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管理者也会产生怨恨和抵触的情绪,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员工的流动率过高。因此,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虽然惩罚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管理方式,但绝不是目的,我们要有技巧地惩罚,减少惩罚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在对员工的调查中发现,员工最难接受的惩罚方式是管理人员对他们的随意谩骂,也即是来自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因素。员工认为,他们做错了事,管理人员应该教给他们如何避免以后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发泄自己的不满。

惩罚是需要技巧的,在时机、心理,方式强度、步骤等方面都要掌握适度,“过和不及”都不能发挥最佳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技巧地惩罚员工呢?

1首先要尊重员工

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再加上餐饮行业现在很难招聘到员工,使得员工对人文环境的要求更加挑剔,许多服务类企业的指导思想,已从过去的“顾客第一”改为“员工第一”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人尊重。思想决定行为,管理者只有在头脑中首先树立起尊重员工的思想,爱你的员工,这样,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才不会出现对员工颐指气使,吆五喝六:才不会对犯错的员工人身攻击,情绪发泄,才会让员工在餐厅严格的管理制度下,感受到管理人员的一片爱心。

2要制定合理的惩罚制度

制度是人们行为界定的规则,是维护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等秩序的手段,也是判定人们过失大小的依据。因此,在实施惩罚前,必须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让员工有明确的行为准则,以自觉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

在制定制度时,要与员工充分讨论,多听下员工的心声,多征求员工的意见。预想一下不这样制定将会产生的问题。双方多以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制度的必要性。

如某餐厅规定:“员工请病假,须有医院的诊断书,否则按旷工论处。”员工对此不满,认为餐厅对员工太苛刻。她们认为我们有时有点感冒发烧或肚子痛,只是吃点药就会好,用不上又麻烦又花钱地去医院看。如果不舒服,打个电话给主管请假就可以了。可对于员工借病矿工的问题又难以找到解决方案。

实际上,许多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餐厅的服务工作中,每个服务员看管哪几张台,事先都已经分配好,如果有哪一个服务员突然不能来,会给餐厅的服务带来很大的被动。餐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也是出于无奈,为了防止员工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的状况出现。因此,管理规定只有经过和员工充分地沟通,才能算是合理的规定,员

工才会对规定更加理解而不产生抵触情绪。

3要做好被处罚员工的思想工作,弄清发生错误的原因

在处罚前后,都要和员工谈心,做好其思想工作,要让他认识到错误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性。如果不按规定处罚,之后就很难再处理其他员工所犯的同类错误。同时,也要防止被处罚员工从此有精神包袱,要告诉他谁都可能犯错误,关键要在于你怎么看待它,并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之后再出错。

处罚后一定要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不但对员工本人以后能避免,对他人也能够起到借鉴作用。切记不要简单地罚款了事,以罚代教。

案例1

几块点心从一个服务员手推的点心车上掉了下来,相关部长走过来,一边拾起地上的茶点,一边责怪这位服务员,让她做事小心一点。事后,相关负责人问这个部长对这个事件的处理结果,这位部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处理啦,已经填了罚单了。”

这位部长简单地认为罚款就是所谓“处理了”,然而他却无法准确说出点心从推车上掉下来的原因。而实际上出现这一意外的原因是,点心车当时经过的地面上有一个小坑。

因此,员工出现问题,一定要查找到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如果上述那个小坑没发现。不消除,那么同样的事以后还可能会发生。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赞扬”两字,而且赞扬很容易和阿谀奉承扯上关系,因此,中国人不善于赞扬他人。现实中,许多管理人员,当员工发生了错误,不懂得用艺术的方法来教育,而是采用讽刺的口吻和语言来挖苦员工,大大伤害了员工的自尊。

案例2

一个叫温凯的学生在餐厅实习,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位醉酒的女顾客,于是温凯就擅自将这名女顾客带到了自己的宿舍,让她在自己的床上休息。事后温凯却因此受到了店方的指责。有的管理员讽刺她为“慈善家”,使得温凯备感委屈,甚至提出退学。

可是如果换一种方式,事情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例如可以这样说:“小温,你能将醉酒的顾客带到宿舍休息,说明你心中有顾客,我们餐厅如果能多有一些像你这样为顾客着想的员工就好了。只是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事,一定要先告诉经理,有时情况会很复杂,也许并不是醉酒那样简单。往坏里想一下,假如那位客人死在了我们宿舍,这将是多么大的责任。第一时间通知其亲人,必要时打医院电话。也许对其本人更好。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你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发生这样的事会让你更快地成熟起来,你对顾客有爱心,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

首先肯定温凯的爱心和善意,而后告知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及这样擅自做主可能导致的危害。这样有技巧的处理方式不仅能消解温凯的抵触情绪,同时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让她意识到这种行为不妥的地方,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校本奖励惩罚制度 篇9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一、奖励制度:

1.按时参加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认真完成作业、培训效果明显的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2.能把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成绩突出者将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积极撰写论文,并发表的教师记入优秀学员考核档案。

4.对于在校本培训中成果突出,学校年终给予该教师年度校本培训“突出成就奖”,并加年终量化分。

5.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表现突出,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做出贡献的,学校设年终校本培训工作“突出贡献奖”,并加年终量化分。

二、惩罚制度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除工资及量化分的处罚。

2.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如一学期中在培训时请假超过三次,那么将扣掉一定的学时分;如无故擅自不参加学习者,按旷工处理,在继续教育考核档案中不记学分。

3.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教师将不在继续教育考核档案中记入成绩。

4.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学校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当年度的评优评先和晋级一票否决。校 本 培 训 考 核 制 度

校本实施考核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区校本培训的有关精神,提高培训实效,使校本培训工作在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方面切实发挥作用,特制定以下培训考核制度:

一、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负责人,副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认真组织培训,并严格要求进行考核。

二、学校在职教师必须人人参加培训,保证出勤,出勤不足者将影响考核。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要求、起止时间、学时计算、考核办法等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每年制定计划报区教师进修学校批准后执行。

三、培训中老师要认真听、认真记,同时加强自学,积极参加读书研讨等活动。学校定期、不定期抽查教师学习笔记,考核是将学习态度作为成绩参考。

四、教师应依据个人三年发展指标有自学计划,按时完成任务。

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鼓励教师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倡教师将学习、反思与实践有机结合,特规定如下:

1、对在各级教学比武中取得好成绩和各级公开中提供课或进行经研究交流者成绩为满分。

2、在学校出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效果好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3、教研组长履行职责,积极带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效果好的培训成绩为满分,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写论文、写反思,档案整理规范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4、自觉坚持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及时完成书法练习的为满分。

5、积极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撰写教学论文、案例等获得区级以上奖项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6、认真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坚持使用信息技术或其它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为满分。

7、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的为满分。除完成学校任务,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反思、随笔等选入专辑、专刊中,发表一次奖5分。

六、学校将校本培训成绩记入教师年终考核中,考核成绩与教师学期工作量化和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聘的主要依据。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 篇10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最新修改的内容规定:

1、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3、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相关知识:

醉酒驾车如何认定

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是按血液中酒精浓度的不同来区分的。按现行标准,血液酒精浓度在0.2—0.8mg/ml(不含0.8)之间,属于酒后驾车,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血液酒精浓度在0.8mg/ml(含)以上时,属醉酒驾车。按照《安全法》,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元以下罚款。据经常处理交通事故的民警说,酒量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其实没有关系。

安全生产惩罚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 成本和收益

一、引言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愈来愈热烈。这不仅表明消费者所关心的重点已经从食品的可获得性转向了食品的质量,包括其品味、营养成分和安全水平,而且表明提高食品安全政策的有效性,并降低政策成本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食品生产厂商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关于什么是最适当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理解:出于保障公众健康的需要,社会舆论有着对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无限要求,而食品生产厂商则担心过度的食品安全保障所形成的成本压力。对于厂商、政府和消费者而言,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与收益是各方进行选择的关键。因此如何以最小成本达到理想的食品安全水平是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食品的信任特征和国内产品责任制度的不完善,食品安全规制很难被厂商自愿地实施。有学者提出,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要求厂商对受害者进行“惩罚性赔偿”而不是“补偿性赔偿”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的观点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可以刺激厂商自愿采取食品安全规制措施,从而降低政策执行成本。

国外的文献主要是从厂商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动机的角度来分析自愿性或强制性措施。如Kathleen Segerson(1999)指出,对于那些消费者可以直接得知其安全特征的产品(如搜寻产品和经验产品),市场力量可以创造出促使厂商自愿采取安全规制的动机。然而对于消费者不能直接得知其风险的产品(如信任产品),市场力量就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了。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强制性监管措施的威胁并伴随对自愿措施就进行奖励的方法为厂商提供自愿性规制的动机。然而,公共资源的稀缺性,是加强私人和公共部门相互合作的主要原因,而二者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政府的食品安全立法和厂商自我规制的结合(Julie A. Caswell,2007)。而M’hand Fares(2010)则从食品安全事件风险的特点考察了厂商自愿实施的私人规制和公共安全规制之间的互补性;并认为当强制性措施的威胁较弱时,则食品污染的风险较低的厂商比风险高的厂商更多地采取了自愿性措施。国内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对厂商的惩罚力度越大,其违法概率越低,消费者所获赔偿金越多,其诉讼的积极性越高,因此而遏制厂商生产劣质产品(曹婧,2010)。

本文旨在将惩罚性赔偿制度与厂商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结合起来,运用博弈分析方法,讨论厂商在不同制度下的成本和收益,并求解厂商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均衡条件。本文接下来分析食品安全规制的厂商动机,第三部分讨论在惩罚性赔偿制度下,厂商与政府、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第四部分求解厂商实施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的均衡条件;最后是政策建议。

二、食品安全规制的厂商动机与惩罚性赔偿

1、自愿性动机与强制性动机

厂商采取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动机包括自愿性动机和强制性动机。自愿性动机是指厂商自主选择控制食品安全的方法和标准,尽可能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具体措施包括产品声誉、质量安全认证和标签等,它是一种由市场驱动的私人质量控制体系。而强制性动机是指由监管部门制定要求食品生产厂商达到的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或者要求厂商强制性采取某些特定的食品安全生产流程和工艺,这是一种由公共政策约束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措施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厂商主动采取食品安全措施,政府并未发挥强制作用。厂商或许迫于市场或公众压力,会积极争取各种私人认证(如ISO9000等)。第二种是在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之间通过正式谈判达成协议,企业自愿采取措施并以此获得政府的某种补贴或优惠或者减税(即“胡萝卜”加“大棒”组合)。第三种是公共管理机构开发出自愿性计划寻求参与的厂商,如通过向农户提供补贴的方法鼓励农户采取环保措施,厂商可自行做出决定参加或不参加自愿性计划。

2、惩罚性赔偿与厂商不同动机下的收益

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是相对于补偿性赔偿而言的一种赔偿制度,它是指法院所判决的食品厂商的赔偿金额超过受害人的实际赔偿数额。其主要目的是在对受害人进行补偿的同时,对造成损害的当事人进行经济惩罚,从而遏制不法行为的再次发生。从其法律渊源来看,英美法系在19世纪60年代就对惩罚性赔偿有过运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96条中规定: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之外,还可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惩罚性赔偿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强制性的食品安全规制的保障措施。如果厂商服从强制性食品安全规制,则惩罚性赔偿将不会发生;而厂商获得的收益只是服从强制性食品安全规制所带来的收益。由于实施食品规制会增加厂商的生产成本,一般而言,厂商只有在外部有强制要求下才会采用高安全标准的措施。同时,厂商存在不服从食品安全规制而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侥幸心理,因此食品安全事件是否发生会影响厂商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动机。又由于食品具有信任特征和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特征,政府的强制监管在产品责任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成为一种必要。

然而,厂商若自愿实施了某些代表更高安全水平的规制措施,对于高于平均安全水平的厂商而言则会获得额外的市场收益,如厂商的声誉度提高、产品的售价上升、消费者的认可度提高,市场份额扩大等等。因此自愿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并非完全不可调和,实施强制性措施威胁并伴随对自愿措施进行奖励也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好方法。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下的简单博弈

所谓简单博弈分析,是假定厂商是否服从食品安全规制措施不受食品安全事件是否发生的影响,因此政府是否实施强制性监管,及消费者是否会对其提起诉讼成为影响厂商决策的主要因素。下面分别讨论厂商与政府、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均衡。

1、厂商与政府的博弈

博弈双方分别是食品生产厂商和政府,并假定博弈双方是有限理性的。厂商可选择服从或不服从食品安全规制;而政府可选择实施或不实施强制性食品监管(即对厂商是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参数设定如下:B0表示厂商不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生产劣质食品所获得的净收益;B1表示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生产销售合格食品所获得的净收益(考虑到厂商服从规制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B0>B1);G表示政府实施强制监管的成本;而L表示厂商因违法生产而被政府处罚所交纳的罚款,即惩罚性赔偿。厂商与政府的支付如表1所示。

如果用γ表示政府实施强制监管的概率,用θ表示厂商服从食品安全标准生产食品的概率,那么政府选择监管或者不监管的收益,以及厂商选择是否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如表2所示。

政府实施强制性监管措施的均衡条件是政府实施监管的收益不小于不实施监管的收益,即:(—G)?兹+(—G+L)(1—?兹)≥0,求解得到:?兹≤1—G/L。因此,当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小于1—G/L(即不服从的概率大于G/L)时,政府的最优策略是实施监管;而当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大于1—G/L时,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实施监管。可以预见,当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时(即厂商不服从规制的概率G/L足够小),将会减少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成本。

同样,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均衡条件是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不小于不服从的收益,即:B1?酌+B1(1—?酌)≥(—L+B0)?酌+B0 (1—?酌)时,计算得到:?酌≥(B0—B1)/L。因此,当政府实施强制性食品安全监管的概率大于(B0—B1)/L时,厂商的最优策略是服从食品安全规制;反之,当政府实施强制性监管的概率小于(B0—B1)/L时,厂商的最优策略是不服从规制。

以上分析的结论是:食品生产厂商不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基本动机在于节约成本和获取不正当利益。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督者,其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厂商的违法动机。如果政府的监管严格、执法有效,则生产厂商的违规生产行为被发现和受到处罚的概率会越大,因此厂商选择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的概率会越小。因此采取惩罚性赔偿制度,使厂商的违法成本增加,厂商不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减小。

2、厂商与消费者的博弈

消费者是促进厂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食品安全具有信任特征,因此消费者在受到伤害时的维权意识的强弱、诉讼成本的高低等因素会影响到厂商是否服从食品安全规制。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帮助受害者获得更多的赔偿,特别是如果赔偿金额超过诉讼成本,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会较积极地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下面选择厂商和消费者作为博弈双方,并假定双方是有限理性的。厂商的选择是服从或者不服从食品安全规制,而消费者的选择是起诉或不起诉违法厂商。除了B0和B1之外,其他参数设定如下:S为消费者的诉讼成本;D表示消费者在使用不安全的劣质食品后所遭受的损失;L表示诉讼成功后消费者所获得的赔偿,即厂商所支付的惩罚性赔偿。双方支付矩阵如表3所示。

如果用?琢表示消费者是否会诉讼的概率,用?兹表示厂商是否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那么消费者是否选择诉讼,以及厂商是否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如表4所示。

消费者选择诉讼的均衡条件为消费者选择诉讼的收益不小于不诉讼的收益,即(—D—S+L)(1—?兹)+(—S)?兹≥—D(1—?兹) +0?鄢?兹。求解得到?兹≥1—S/L。因此,当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大于1—S/L(即不服从规制的概率小于S/L)时,消费者的最优决策是不起诉违法厂商;反之,当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概率小于1—S/L时,消费者的最优决策是对违法厂商提起诉讼。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国的现状是消费者对食品厂商的信任程度不高,即消费者普遍认为厂商不服从规制的概率(S/L)较高。从概率的数学表达式S/L分析,它是由消费者较高的诉讼成本S和较低的赔偿金额L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惩罚性赔偿金额L有利于降低厂商的违法概率S/L。

同样,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均衡条件为厂商服从规制的收益不小于不服从的收益,即B1?鄢?琢+B1(1—?琢)≥(B0—L)?鄢?琢+B0(1—α)。求解得到?琢≥L/(B0—B1)。因此,当消费者诉讼的概率大于L/(B0—B1)时,厂商的最优决策是服从食品安全规制;反之,当消费者提起诉讼的概率小于L/(B0—B1)时,厂商的最优决策是不服从安全规制。因此,惩罚性赔偿的金额L越大,则消费者的诉讼概率?琢越大,这是消费者进行法律保护的有效动机。进一步分析发现,这里求解的消费者诉讼的概率(?琢)表达式与前文求解的政府强制监管的概率(?酌)表达式相同,这说明消费者的诉讼能够起到和政府强制监管对厂商的相同的约束,而且提高消费者的诉讼概率是节省制度成本的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必须提高消费者的诉讼维权意识;只有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及维权诉讼意识越强,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动机才会越强;而高额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及其严格执行将会提高消费者的诉讼概率,并迫使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

四、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的均衡条件

1、影响厂商收益的因素

厂商主动选择的自愿性措施是指厂商自愿采取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措施,即前文所指的第一种类型(厂商自愿发起)和第三种类型(厂商自愿参加);而厂商的另一种选择是不采取任何措施除非受到政府强制性要求或其他公共政策的要求。我们假定自愿措施和强制措施所达到食品安全水平的实际效果相同,且两种措施实施后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相同。

首先,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厂商是否实施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假定q表示为厂商采取食品安全措施(无论是自愿还是强制措施)后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而p表示为厂商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而言p>q。由于食品安全规制措施不能完全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不采取任何规制措施也不一定必然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厂商的违法动机便来自于这种不确定性的侥幸。

其次,厂商实施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成本是影响其收益的另一重要因素。与前文不同,这里将厂商的成本与其收益进行独立性分析,并假定Cv表示厂商实施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成本。此时的厂商具有最大限度的灵活性选择能达到绩效标准而成本最小化的安全措施程序。假定Cm表示厂商服从强制性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成本。如果厂商实施的规制措施为绩效标准,由于Cv代表了厂商自主选择的成本最小化的食品安全程序设计,而Cm是厂商为了满足强制性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所以则Cv小于Cm。但若厂商实施的是设计标准,则自愿与强制措施并没有成本差异。

第三,厂商自愿实施或服从强制性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有差别。假定Bm表示厂商采取强制性规制措施后获得的收益,而Bv表示厂商采取自愿性规制措施后获得的收益(不仅包括销售利润的增加,而且包括公共关系改善的收益)。由于服从强制性标准的厂商却不太容易获得公共关系、额外的市场声誉的收益,所以Bv≥Bm。

第四,为了鼓励厂商实施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假定政府对于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厂商所给予一定的补贴,设为S。

最后,用L表示表示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厂商的损失(包括对受害者的惩罚性赔偿、厂商的声誉和市场份额的损失等)。

2、厂商实施自愿性规制措施的收益及均衡条件

厂商采取自愿性措施和服从强制性措施的收益如表5所示。假定政府施加强制性食品安全监管的概率仍然为?酌,并设定Bo为厂商仅从产品销售中获得的收益(即独立于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则厂商采取自愿性食品安全措施的均衡条件是:Bv+S—Cv—qL≥?酌(Bm—Cm—qL)+(Bo— pL)。

结合政府的行为分析发现:如果政府不行为,即政府不发放补贴也不实施强制性监管(S=0,?酌=0),则均衡条件变为:(Bv—Bo)+(p—q)L≥Cv。这说明在政府不实施监管的条件下,厂商只有在额外的市场收益和支付的惩罚性赔偿之和大于规制成本时,才会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因此,保证厂商获得足够多的因自愿性措施而产生的额外市场收益,及保证惩罚性赔偿数额足够高并被有效执行,是促使厂商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有效动机。

如果政府施加强制性监管是肯定的(?酌=1),则厂商采取自愿性措施的条件是:Bv+S—Cv≥Bm—Cm。该结果与L独立,说明无论是厂商自愿实施还是服从政府强制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厂商应该支付的惩罚性赔偿的损失都是相同的。同时,由于Bv≥Bm,Cm≥Cv,因此这一均衡条件始终成立。这说明,如果政府对实施安全措施的强制性威胁是肯定的,则厂商一定会自愿实施食品安全措施。这是因为厂商有获取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所产生的潜在公共关系及额外市场声誉的收益的动机,并且会同时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3、结论

厂商是否自愿采取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措施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引起的需求变化所带来的收益的变化。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的额外市场收益越大,厂商的自愿动机越强。第二,厂商不采取自愿性措施时,政府会实施强制性监管的概率的大小?酌。政府的强制监管的威胁越强烈,则自愿性措施越易被厂商实施。第三,惩罚性赔偿支付L。惩罚性赔偿的金额越高及执行得越有效,则厂商在没有政府监管威胁的条件下,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动机越强。此外,服从强制性标准与自愿性规制的成本差异Cm—Cv,及政府对实施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的厂商补贴的大小S也会影响厂商自愿规制的动机。

五、政策建议

首先,由于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Bv)的大小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及其支付意愿(WTP)相关,因此自愿性措施更容易在那些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呈积极回应状态的市场上被实施。所以培养我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及对安全食品的更高需求将有助于刺激厂商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措施。

其次,如果政府强制威胁几乎不存在且消费者需求与安全水平高低并不正相关,那么厂商采取自愿性措施的动机将会较弱,除非厂商所期望减少的赔偿的损失超过所期望增加的成本。因此如果增加惩罚赔偿的额度并保证其被有效执行,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增加厂商的违法成本,从而迫使其实施食品安全规制措施。

最后,在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而产品责任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政府的强制监管依然是促使厂商自愿实施食品安全规制的重要保证之一。

【参考文献】

[1] Kathleen Sergerson.Mandatory Versus Voluntary Approaches to Food Safety [J].Agribusiness,1999(15).

[2] M’hand Fares,Elodie Rouviere.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Voluntary Food Safety Systems[J].Food Policy,2010(35).

[3] Erin Holleran,Maury E. Bredahl,Lokman Zaibet.Private Incentives for Adopting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ce[J]. Food Policy,1999(24).

[4] Marian Garcia Martinez, Andrew Fearne, Julie A.Caswell, Spencer Henson,Co—regulation as a possible model for food safety governance: opportunity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J].Food Policy,2007(32).

上一篇: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下一篇: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