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为语文课堂增色

2024-05-21

让朗读为语文课堂增色(通用8篇)

让朗读为语文课堂增色 篇1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陈翠玲

小学语文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开启朗读训练这扇大门,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激发兴趣

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我想这“口授”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进入意境,受到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有滋有味的朗读一定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

1.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范读,或者听录音朗读,把文中包含的深情朗读出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朗读水平就能有所提高。教师范读本身也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对他们同样可以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和感染的作用。

2.领读

通过范读后,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一句一句领读。这样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到的学生,他的朗读水平得到老师的肯定,喜形于色,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朗读的兴趣。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很好的促进,大家都十分专注地跟读,因为如果表现出色,也会当选为小老师领读。

二、掌握技巧,传授方法

当大部分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时,教师要趁势交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传授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起点要低,要逐步引导,循循善诱。

1.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一个“准”字",即: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发音清楚、响亮、不拖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重音,这非常重要,试想一下,学生如果一口气把课文读完,语调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那就谈不上是朗读了。

2.抓住关键词语朗读

读好关键词语能帮助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如:教学《笋芽儿》“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一句,我引导学生:“低声呼唤”时是怎样的表情?自己做一做。该怎样把它表达出来呢?学生马上意识到该轻轻

地读。“沉睡”是什么意思?你睡的很香时希望别人怎样把你叫醒?学生意识到要亲切的呼唤。通过对关键词“低声呼唤、沉睡”的点拨,学生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亲切的表情,读的语气温和。“熟能生巧”,随着朗读文本数量的积累,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捕捉文中的关键词语,语感在悄悄地形成,这样就可放手让学生自由美读了。

3.换位联想朗读感悟

新课程的课文贴近生活,朗读训练时把自己换成文中的一个角色,试着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读书的语气、表情来。如:读《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读这句话时,想一想,你自己帮妈妈干完了活,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合不拢。听了妈妈表扬你的话,心里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后,再来读这句话时,就会笑容满面的读出夸奖、喜爱的语气来。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带领学生感受朗读乐趣。

1.分角色朗读

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这样,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就能读得入情入境。

2.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

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丑公主》、《三个儿子》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体验快乐。

(2)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朗读

如《三个儿子》一课,对话多,可通过表演再现不同角色的形象:两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儿子的,这两个妈妈的儿子是怎样表现的,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是怎样帮助妈妈的。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帮助学生理解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比赛式朗读

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教学中同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进行同桌赛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让朗读小能手展示自己的魅力,带领大家共同提高。

4.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学生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小孩在菜园旁边追黄蝶;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到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菜花中飞舞的蝴蝶……想象式朗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能力。

5.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新课程的课文录音带里都伴随着合适的音乐,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利用起来。比如学习古诗,我们就可以为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像古人一样吟诗,尝一尝当诗人的滋味。

让朗读走进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让朗读为语文课堂增色 篇2

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列为升学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充分重视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并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但是当前初中生的整体语文朗读效果不是很高,需要教师们共同努力实现有效朗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朗读教学主要是指让学生利用普通话将语文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清晰且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沿用了很长的时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一直都是教学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利用朗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全部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精心编排的,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还考虑到了知识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独特的节奏、句式以及格调,真实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意旨,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长此以往将会提高学生的语感。其次,朗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只要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朗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优美的文笔,加深大脑对于知识的印象。并且经过一个长期的“听读”过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朗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不断的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蕴,掌握文章的语文节奏,细心的感悟精神意象,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长此以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语文朗读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一)语文朗读存在的问题

语文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校以及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教学。经过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一部分初中学生对语文朗读失去兴趣。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语文没有什么作用,从而不愿意学习语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被老师以及家长批评后,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语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自卑、孤僻,从而对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对于教师强调的课文朗读,更是不放在心上。

第二,初中学生的朗读质量相对比较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安排朗读内容后,发现学生在课堂朗读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整体水平难以令人满意。开始朗读的时候,全班同学朗读的声音还是较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最后甚至不再继续进行课文朗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朗读中一直将两手插在口袋里,根本就没有打开书朗读过,或者打开了书本,但是却只盯着课本看,使得课堂朗读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第三,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一些初中生很难将一篇课文流利的朗读下来,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常会读错字,对于较为生僻的词都不懂怎么读,对于长句,学不会准确的断句,因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根本就读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况。当然,对于现代文,由于全篇基本上都是使用日常语言,学生在通读后,还是可以基本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但是,对于文言文,学生不仅难以流畅的进行朗读,而且也难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语文朗读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笔者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第一,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晰。部分初中生在学习中始终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重要,更是不了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根本就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直以来这部分学生都将朗读纯粹看成一个读书任务,认为朗读是一件非常单调的学习活动,正是因为学生从思想上忽视语文的学习,忽视朗读的意义,他们才忽视课堂朗读,更是不懂得为什么读?如何才能更好地读?从而感到茫然一片。

第二,朗读内容不够丰富。基本上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已经反复读了多次,心理上已经感到腻烦,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因此根本就不愿意认真的朗读,也不愿意细心地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正是因为朗读内容单调使得学生对语文朗读失去热情,这样朗读质量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朗读时间不够充分。由于学习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一堂课下来教师都会有一定的安排,有时候为了加快学习的进度,不得不取消朗读这一环节,或者减少朗读的时间。在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将难以提升。

第四,缺乏有效的朗读方法。语文教师不仅要对班级进行管理,而且还需要做好科研活动、学科考试等各方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备课,也没有多少时间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朗读,这就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提高语文朗读效果的对策

朗读与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加强学生的朗读教育,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素养得以提升,这就需要针对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尽快地改变朗读现状,经过不断的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调教师范读,制定课堂朗读目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朗读一直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采取朗读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强调教师范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例如在学到《琵琶行》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作品的情感基调给学生进行富有激情的范读,运用适当的音调、语速以及表情,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起伏跌宕的琵琶曲,从而将其带入意境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领悟文章的情感,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在给予学生提供范读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朗读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朗读,而有效的朗读不是“放羊式”朗读,即对于学生的朗读不提要求,这是一种乱读。同时有效的朗读也不是只重数量的朗读,而是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详细的朗读计划。在具体操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制定学期朗读目标与计划,并将计划详细到每周、每天,从而根据时间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二)坚持课前朗读训练

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以提升,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监督学生做好课前朗读训练,具体时间可规定为五分钟,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日积月累可以取得可喜的成效。因此教师不论是遇到何种情况,都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不可因为课程进度紧张等原因取消朗读训练。同时朗读训练需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达到高水平的训练,只有循序渐渐才能使学生由于畏难心理而退缩。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语感和感情进行训练,着重将重点放于炼字炼句中,使学生读音能够变得准确,进而能够流畅的朗读,并使诵读富有感情,这样不能刻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发多样化的朗读内容

以往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主要是选择课本上的内容作为朗读对象,由于反复的朗读同一内容,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很难在朗读的过程中欣赏文章的语言节奏、风格,也不愿意细心地品味文章的意境,不利于学生深刻的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应当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进一步扩大课堂朗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择取经典散文,或者一些优美诗词进行朗读,在课外多接触一些优秀的课外书,使自己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课本。通过丰富朗读内容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

(四)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一直以来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主要采用分段、分组以及分角色等三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这都是传统的方法,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朗读效果,但是长期使用这几种方法,难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能够使学生对朗读保持激情,应当尝试使用新的朗读形式,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了以下四种朗读形式。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听听优美古诗词,使其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朗读的精妙,在了解语言基调的同时,掌握作品的真实情感。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反复的模仿朗读,在不断模仿练习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其次,引导学生多欣赏美文。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平常摘抄的优美句子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将优美的句段应用于写作中。同时,语文教师可以择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使其他同学对文章评价,这样不仅可以给被选中文章的学生带来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带动其他的同学,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对一周内发生的热点时事新闻进行收集,在朗读的时间段于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宣读,并要求所有同学参与评论。采用这种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水平,增强信息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表扬获胜的一方,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与自豪感,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背竞赛活动,即比赛哪个学生或者团队读背得多、好且快,注意在结束后给予获胜方表扬,并适当鼓励未赢的一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提升。

五、结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朗读水平,使语文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当在认识当前语文朗读现状的基础上,尽快帮助学生制定课堂朗读目标,并注重给学生提供范读。同时,教师还需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朗读内容,不再将朗读内容局限于课本,而是延伸到一些课外读物中,开发更多新颖的朗读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要求学生坚持朗读训练。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新颖的朗读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读背竞赛活动,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玲.加强学生自主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2(20).

[3]段艳红.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3(17).

让朗读为初中语文增色 篇3

【关键词】朗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列为升学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充分重视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并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但是当前初中生的整体语文朗读效果不是很高,需要教师们共同努力实现有效朗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朗读教学主要是指让学生利用普通话将语文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清晰且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沿用了很长的时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一直都是教学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利用朗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全部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精心编排的,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还考虑到了知识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每一篇文章都有着独特的节奏、句式以及格调,真实反映了作者的情感意旨,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长此以往将会提高学生的语感。其次,朗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只要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对课本上的文章进行朗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优美的文笔,加深大脑对于知识的印象。并且经过一个长期的“听读”过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朗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不断的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品味文字背后的意蕴,掌握文章的语文节奏,细心的感悟精神意象,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长此以往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语文朗读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一)语文朗读存在的问题

语文在初中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校以及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教学。经过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一部分初中学生对语文朗读失去兴趣。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语文没有什么作用,从而不愿意学习语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被老师以及家长批评后,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语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自卑、孤僻,从而对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对于教师强调的课文朗读,更是不放在心上。

第二,初中学生的朗读质量相对比较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安排朗读内容后,发现学生在课堂朗读中的表现差强人意,整体水平难以令人满意。开始朗读的时候,全班同学朗读的声音还是较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最后甚至不再继续进行课文朗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朗读中一直将两手插在口袋里,根本就没有打开书朗读过,或者打开了书本,但是却只盯着课本看,使得课堂朗读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第三,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一些初中生很难将一篇课文流利的朗读下来,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常会读错字,对于较为生僻的词都不懂怎么读,对于长句,学不会准确的断句,因此,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根本就读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况。当然,对于现代文,由于全篇基本上都是使用日常语言,学生在通读后,还是可以基本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但是,对于文言文,学生不仅难以流畅的进行朗读,而且也难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语文朗读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笔者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第一,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晰。部分初中生在学习中始终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他们认为学习语文不重要,更是不了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根本就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直以来这部分学生都将朗读纯粹看成一个读书任务,认为朗读是一件非常单调的学习活动,正是因为学生从思想上忽视语文的学习,忽视朗读的意义,他们才忽视课堂朗读,更是不懂得为什么读?如何才能更好地读?从而感到茫然一片。

第二,朗读内容不够丰富。基本上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内容,这些内容学生已经反复读了多次,心理上已经感到腻烦,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因此根本就不愿意认真的朗读,也不愿意细心地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正是因为朗读内容单调使得学生对语文朗读失去热情,这样朗读质量不高也就不足为

奇了。

第三,朗读时间不够充分。由于学习进度等各方面的原因,一堂课下来教师都会有一定的安排,有时候为了加快学习的进度,不得不取消朗读这一环节,或者减少朗读的时间。在朗读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将难以提升。

第四,缺乏有效的朗读方法。语文教师不仅要对班级进行管理,而且还需要做好科研活动、学科考试等各方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备课,也没有多少时间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朗读,这就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提高语文朗读效果的对策

朗读与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加强学生的朗读教育,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素养得以提升,这就需要针对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尽快地改变朗读现状,经过不断的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强调教师范读,制定课堂朗读目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朗读一直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采取朗读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强调教师范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艺术效果,使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例如在学到《琵琶行》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作品的情感基调给学生进行富有激情的范读,运用适当的音调、语速以及表情,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起伏跌宕的琵琶曲,从而将其带入意境中,这样学生就可以领悟文章的情感,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在给予学生提供范读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朗读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朗读,而有效的朗读不是“放羊式”朗读,即对于学生的朗读不提要求,这是一种乱读。同时有效的朗读也不是只重数量的朗读,而是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学生情况制定详细的朗读计划。在具体操作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制定学期朗读目标与计划,并将计划详细到每周、每天,从而根据时间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效果。

(二)坚持课前朗读训练

想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以提升,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监督学生做好课前朗读训练,具体时间可规定为五分钟,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日积月累可以取得可喜的成效。因此教师不论是遇到何种情况,都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不可因为课程进度紧张等原因取消朗读训练。同时朗读训练需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达到高水平的训练,只有循序渐渐才能使学生由于畏难心理而退缩。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语感和感情进行训练,着重将重点放于炼字炼句中,使学生读音能够变得准确,进而能够流畅的朗读,并使诵读富有感情,这样不能刻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发多样化的朗读内容

以往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主要是选择课本上的内容作为朗读对象,由于反复的朗读同一内容,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很难在朗读的过程中欣赏文章的语言节奏、风格,也不愿意细心地品味文章的意境,不利于学生深刻的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应当在原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进一步扩大课堂朗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择取经典散文,或者一些优美诗词进行朗读,在课外多接触一些优秀的课外书,使自己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课本。通过丰富朗读内容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

(四)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一直以来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主要采用分段、分组以及分角色等三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这都是传统的方法,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朗读效果,但是长期使用这几种方法,难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为了能够使学生对朗读保持激情,应当尝试使用新的朗读形式,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了以下四种朗读形式。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听听优美古诗词,使其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朗读的精妙,在了解语言基调的同时,掌握作品的真实情感。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反复的模仿朗读,在不断模仿练习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其次,引导学生多欣赏美文。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平常摘抄的优美句子进行朗读,并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将优美的句段应用于写作中。同时,语文教师可以择取学生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读,使其他同学对文章评价,这样不仅可以给被选中文章的学生带来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带动其他的同学,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对一周内发生的热点时事新闻进行收集,在朗读的时间段于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宣读,并要求所有同学参与评论。采用这种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水平,增强信息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并表扬获胜的一方,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与自豪感,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背竞赛活动,即比赛哪个学生或者团队读背得多、好且快,注意在结束后给予获胜方表扬,并适当鼓励未赢的一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提升。

五、结语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朗读水平,使语文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应当在认识当前语文朗读现状的基础上,尽快帮助学生制定课堂朗读目标,并注重给学生提供范读。同时,教师还需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朗读内容,不再将朗读内容局限于课本,而是延伸到一些课外读物中,开发更多新颖的朗读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要求学生坚持朗读训练。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新颖的朗读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读背竞赛活动,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朗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玲.加强学生自主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2(20).

[3]段艳红.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J].青春岁月,2013(17).

[4]刘黔欣.试探提高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3(18).

作者简介:邓鑫垒,1976年生,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篇4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朗读呢?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使朗读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我们不难发现常常在语文课堂上“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马上停下,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朗读

平时听课时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大胆探讨:1.以强带弱。把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安排到各个小组,让他们来帮助朗读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小组表演朗读或以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带动他们读起来,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兴趣、悟性。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和感悟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如朗读《丰碑》一课前,我们应先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丰碑》一文主要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从中得知《丰碑》的基调是庄严、悲痛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了文章思想内容后,在朗读时,就会特别注意朗读出将军神态变化时应有的语气、语调等。在朗读第7自然段时,学生就明白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所以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要多种方式示范朗读技巧

教师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例如在指导朗读《燕子》一课时,我示范第1自然段,让学生注意老师在朗读时的适当停顿、语气变化,使他们在自己朗读时能准确运用朗读技巧。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机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受朗读技巧在朗读中的运用。

五、朗读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要充满激情,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所以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添花 篇5

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辅助作用日益凸显,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能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质量 评价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

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的容量,创造出知识、学问来源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视听,提高语文课堂质量。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宝库。比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所在的地方没有这种花,学生也没见过,为了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我翻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这样解释:“【紫藤】落叶木本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坚硬,表明有绒毛,供观赏。”照这样给学生讲,不说学生弄不懂,我也弄不懂,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网络,到网络上一搜,紫藤的图片比比皆是,美不胜收,自己也开了眼界,了解了紫藤花,于是下载了几幅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结合教案制作了一个ppt课件。课堂上紫藤萝直观的展现同学们面前,学生了解了紫藤萝,熟悉了花序花冠,进而对理解作者受紫藤旺盛生命力感染,内心感情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课堂效果很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庞大的信息充满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来说,过去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而要想掌握所有的新信息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有些信息学生知道的老师不一定知道,特别语文学科其他社会学科关系密切,如果老师不借助网络信息的准确快捷来弥补,不断给自己充电,那么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拓展视野,保证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宇宙有些什么》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太空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

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旧式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批唯唯诺诺、平庸驯服的“书呆子”。主体教育是对旧式教育辨证的否定,它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活动,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孩子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自己获得的语文知识、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有的孩子将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听到的记住的故事制作成录音磁带,还配上解说和背景音乐。还有的孩子暑假里几人一组游览一处风景点,将游览过程拍摄下来,再搜集与该景点相关的传说、故事、知识,配上合适的音乐、解说、动画,制作成电视短片,开学时与大家交流分享。又如在学校开设了古诗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邮箱后,学生学习、应用语文的范围得到扩展。他们将自己的优秀习作、学习体会以E-mail的形式发给老师和同学,或在论坛中向大家推荐某一文章、就写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其他还开展如制作风光片,设计广告画、广告语,阅读沙龙,家长推荐阅读等活动。在这些有趣精彩的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方位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阅读文本能力。

当前教师的备课已经逐渐摆脱传统的纸质备课,而更多的是采用电子教案,这样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借助网络从各种信息媒体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再根据教学实际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加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平台,完成文本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阅读许多和文本相似或有联系的文章,从中对比异同,欣赏课本外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训练,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阅读视野,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

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教学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借助多媒体平台师生合作,领会了诗人用四种意象寄托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表达出内心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之后,我又进一步拓展阅读资料,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引导学生阅读,把它和《乡愁》对照,这样学生对作者的乡愁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要结束课的时候,我又适时推出了作者的另一首诗《民歌》让学生课后品味,还布置了学生们学完本文后仿写一首乡愁,放在自己的博客里,请同学们品,后来我在读学生的博客时,读到好些很不错的乡愁小诗。实践证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拓展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处教改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化技术,热爱挑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使现代化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

参考资料:

①光明日报出版社闫焕民、鲁杰主编的《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语文》

为红门增色 为警徽添彩(教案) 篇6

为警徽添彩

(经常性思想教育教案)

徐州消防支队

二〇一三年八月

【教育目的】

通过授课,使官兵真正理解军人"形象重于生命"的深刻含义,树立新时期消防军人的形象感,荣誉感,自豪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平时的一言一行,树立起良好的军人形象,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铮铮誓言。【教育重点】

1、消防部队是一支拥有光辉形象的队伍。

2、消防部队形象的塑造需要“形神兼备”。

3、消防官兵要“为红门增色,为警徽添彩”!

【授课时间】 2课时 【授课方法】

1、集中授课,结合讨论进行

2、制作多媒体课件 【配合活动】

开展“我为警营添光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相关要求】

1、提前准备,掌握授课重点

2、集中授课,讨论相关要点,提高授课效果

3、完成笔记和心得体会 【理论思考题】

消防官兵该如何为“红门增色,为警徽添彩”? 【教育内容】

典礼上,消防官兵的真实故事感人肺腑,现场观众几度潸然泪下。获救者和消防员的亲人、战友用他们真诚朴素的对话、深切动人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全场观众。刘金国副部长代表广大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对烈士田思嘉的母亲三次庄严敬礼,表达对烈士及其家属的崇高敬意。胡占凡台长为烈士孙茂珲的父亲颁奖,奖杯在烈士的父亲、战友和孙茂珲的粉丝们手中传递,也将这份无私奉献社会的“珲能量”传递下去。

此次颁奖典礼,是对消防这支英雄队伍感佩之情和昂扬社会正气的凝聚。

“谁是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惨烈的战争,成就了多少英雄事迹,也使军人的形象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变得前所未有地高大。《上甘岭》《英雄儿女》,那一段“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喊叫曾令多少人动容。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一个年代的阅读经典。我们光辉的、勇敢的、无私的消防部队,“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的形象已经逐渐建立起来!

二、消防部队形象的塑造需要“形神兼备”

(一)消防部队形象的塑造需要“形”的表现。形象是窗口,透视着一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也不论具体在什么工作岗位,只要身着军装出现在人们面前,就代表着整个部队的形象。

军人文明礼貌的养成,离不开军旅生活的训练和熏陶,理人员前来制止,与大队两名战士发生冲突。该事件造成一名水库管理人员死亡,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

(二)消防部队形象的塑造更需要“神”的支撑。“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消防部队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部队,也就是说一年365天每天都在战备,一天24小时都在执勤,时刻准备出警。我们也有一句口号“有警必出、有险必抢、有难必帮”。

2008年,汶川,突如其来的灾难,顷刻间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数十万人受伤,数万人失踪,无数的房屋倒塌。灾情就是命令,1.3万名消防特勤官兵奉命奔赴灾害第一线,英勇奋战、科学施救,挖出被埋压的群众8100人,其中生还1701人,转移解救被困群众51730人,救助伤员13109人。汶川地震后,网上广泛的流传着一张消防战士的照片。余震不断的救援现场,一名疲惫不堪的消防战士被战友和群众强行架离现场,战士跪下哭着大声喊出了穿透灵魂、穿透时空的一句:“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这一跪,感动了世人,为人们展现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光辉形象。

消防部队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奋斗史。一代代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岗位上以英勇的献身精神赢得了辉煌和荣誉,在防火监倡战线上以出色的业绩换来了社会的稳定和群众的安居乐业。他们以火热的情和深切的爱,把青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部队慢慢的就要进入到90后这个群体的时代,曾几何时,不少人对“90后”官兵不无疑虑,担心“抱大的一代”关键时不能承担起历史的重任。而我们的战友孙茂珲,在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向所有的人回答:年轻的官兵依然在传承着忠贞不变的警魂。

那一天,成千上万群众自发前往吊唁,无数的花圈饱含了姑苏人民对茂辉同志乃至整个支队官兵的由衷敬意。

一个高尚的士兵提升了整个部队的形象。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消防官兵们吃苦耐劳、恪尽职守、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看到了这个群体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同志他们心系群众,在默默的奉献着,竭诚奉献这四个字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消防铁军,这个响亮的名字当之无愧!

毛泽东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日出日落,潮涨潮落,理解与误解,崇敬与嘲笑,都无法改变消防军人的忠诚与信仰

当熊熊的烈火燃烧时,我们是水; 当肆虐的洪水袭来时,我们是堤;

当不测的大地震发生时,我们是钢铁的脊梁。这就是我们的形象。

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篇7

【摘 要】朗读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方法;过程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还能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因此,我认为朗读教学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二、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朗读形式。

(1)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2)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3)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

(4)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三、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的论文 篇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字词的把握、课文的理解学要读,对整体的感知、语感的培养也需要读。近几年的阅读教学改革,也充分突出了读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更有效、更艺术呢?我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尝试——关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的论文

一、“剪枝去叶”激兴趣

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靠近朗读,喜欢朗读,爱上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而生活化的对话式朗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在《云雀的心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地说。

“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这是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看到沙漠里漫天飞舞的黄沙时的一段对话。在朗读这段对话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小云雀的埋怨、不满以及云雀妈妈的心疼、难过。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拉近学生和小云雀、云雀妈妈的距离,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问学生:“平时你和别人对话有旁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也不应该有。于是我鼓励学生去掉旁白再对话,体会一下两种朗读的不同感受。

在对话朗读过程中,学生们都很投入,有的甚至还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学生们纷纷说这样的朗读,就是平时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对话中的人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更贴近人物的心,更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最重要的是,他们喜欢这种朗读。由此可见,把阅读的内容稍微变个样,“剪枝去叶”,省掉了旁白,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人物的动神态、心理,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添油加醋”创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验直抵人物心灵,去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朗读才能表情达意,真实自然。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幕独幕剧,方括号主要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间的表情、动作等。尽管课文已经提示学生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明,我准备引导学生将公仪休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化,“添油加醋”加点料。原文如下: 公仪休:恩,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公仪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公仪休: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经过商量讨论,课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原文的基础上更加丰厚了——学生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通过具体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表现出来: 公仪休:恩,刚吃过。(抹了抹胡子,咽了一口口水)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公仪休:(踱到茶几旁,端起茶杯,品了一口,笑容满面)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公仪休:(这不是明摆着来“贿赂”我嘛!我可得“坚守阵地”啊!)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连忙摆手拒绝)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手捂着鼻子,退到茶几旁,躲开鱼)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作揖,作抱歉状)

有了这些富有情趣的旁白和表演不断地推波助澜,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演得兴致盎然,评得句句在理,课堂氛围达到高潮。至此,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们形象逼真的神态、具体到位的动作、合理丰富的心理活动马上让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不仅深深印在学生的心里,相信也会感染他们,使他们学到公仪休的廉洁。引导学生“添油加醋”朗读课文,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更能体会到人物的高尚品格。这个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由文化诗”有节奏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是的,诗歌饱含感情,语言凝练、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对于白话文,更易于让人接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小试牛刀,重组文本,变换朗读方式,当一回诗人。

《姥姥的剪纸》里有一段描写姥姥勤于练习剪纸的文字: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一般老师在执教时都会让学生想象着姥姥练习时的情景,自由朗读体会姥姥的勤劳认真。但季瑾老师在执教这一段时,突破了这个常规教法,她把个人朗读转变成师生合作共同朗读,由白话文变成了诗歌:

(师)数九隆冬——(生)剪!(师)三伏盛夏——(生)剪!(师)日光下——(生)剪!(师)月光下——(生)剪!(师)灯光下——(生)剪!(师)摸黑——(生)剪!

学生口中迸出一个个简洁利索的“剪”,正如声声清脆悦耳的剪刀声,清晰地落在学生的心上——学生把握住了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自然有力,恰到好处,不拖腔拉调,矫揉造作,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诗歌的魅力正在于此,言简意赅,却又字字敲打着读者的心,让他们受到心灵的震撼,撞击出语感的火花。至此,姥姥那勤劳认真的形象,对剪纸艺术的炽热追求不言而喻。

四、“从诗到文”意境浓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诗中有画,画中融情。如何让学生感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汲取古诗词的精粹,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如果按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释题意、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来组织教学,那学生苦苦背诵,而缺乏对古诗词的个性化理解,也无法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与诗人产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方法,从图从景从情从文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诗意、悟诗情,演绎不一样的古诗词课堂。以《如梦令》为例:

首先,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去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而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上面有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囊括了画上所有的景:诗人、小船、酒壶、酒杯、荷花、荷叶、水鸟。

然后,我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画面,发挥丰富想象,让插图的内容丰厚起来,让它变成活生生的一幕情景。当然,学生的已有经验还不足以让画面生动形象,所以,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指导,集 “百家”之长,共同描述。因此,有了如下的片段:

瞧!不远处的荷花池中,数不胜数的荷花千姿百态、颜色各异:有的已经完全盛开,像一个清秀可爱的小姑娘,有的刚刚盛开,躲在荷叶的后面,特别迷人,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好象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的美丽,正努力地绽放呢„„粉的、白的、黄的、紫的„„像一群爱美的小姑娘在比美呢!那一片片碧绿的荷叶,簇拥着朵朵荷花,我仿佛也成了这其中的一朵,正和它们争奇斗艳!

我划着小船,在荷花池中前行。小船却在不经意中闯入荷花池的深处。我心里着急了,不知所措,急忙击浆寻路。谁知原本栖息的一群鸥鹭由于我的闯入而受到惊吓,拍打着翅膀飞出了荷花池。

最后,稍微对课文进行点拨,加上课文原来的情境,把两个片段连接起来,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展露无疑:

我时常回忆起那个夏日的午后。我坐在溪边的亭子里,观赏着一池荷花,感受着阵阵凉风,畅饮着酣甜的美酒,真是别有一翻情趣!

瞧!不远处的荷花池中,数不胜数的荷花千姿百态、颜色各异:有的已经完全盛开,像一个清秀可爱的小姑娘,有的刚刚盛开,躲在荷叶的后面,特别迷人,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好象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的美丽,正努力地绽放呢„„粉的、白的、黄的、紫的„„像一群爱美的小姑娘在比美呢!那一片片碧绿的荷叶,簇拥着朵朵荷花,我仿佛也成了这其中的一朵,正和它们争奇斗艳!真是酒能醉人,景亦醉!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尽兴而归了。可是我迷迷糊糊,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划着小船,在荷花池中前行。小船却在不经意中闯入荷花池的深处。我心里着急了,不知所措,急忙击浆寻路。谁知原本栖息的一群鸥鹭由于我的闯入而受到惊吓,拍打着翅膀飞出了荷花池。这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啊!相对于学生对诗意、诗情的 “死记硬背”,我想,这种“从诗到文”体、悟了无痕的学习,引导他们个性化的理解,通过细腻的描写、激情的朗读,让原来的画面更形象、生动,让古诗词的意境更加浓厚,学生也更深刻体验到诗人的情怀,引起情感的共鸣。这就是新课标强调的“要诊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

上一篇:乡村医生在岗人员培训目录下一篇:《挖井》漫画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