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2024-11-08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通用4篇)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篇1

【精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好书推介”设计、课程图标设计组合与应用、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能力。

3、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书籍封面设计的浅显知识,好书推介的策划与设计方法

学习难点:

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字谜

师:”棒球跳上两台阶”打一个字,你们猜到了吗?(书)

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2、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一个这样的空间,那就是图书角。你会用什么形式来布置班级的图书角呢?然后看其他班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做做好书推介,来美化我们教室的一角。揭题板题:美化教室一角活动——好书推介

二、探讨方法

1、引导赏析

观察教材上的好书推介图书角,说一说,是用什么方式来做好书推介的呢?(书籍的封面是采用临摹的方法画下来、推介书的一段话,宣传标题)

小结:由书籍封面、简介文字、宣传性标题等几个要素就组成了好书推介的版试图。

2、尝试与指导

3、尝试设计好书推介的版试图

4、学生互评,教师指导修改。

小结:一本书是否吸引读者在于它的版面设计,布局大小,艺术性的表现形式能使作品更加出彩。

5、范式分析

师示范《十万个为什么》的版式设计

强调先草拟布局三个版块,其中书籍封面排版时占用版面需较大,且临摹性较强:

宣传标题的字形需夸张,醒目,用色需大胆,鲜艳。

简介文字要简洁、突出书的特点。(师示范排版设计及1、2个艺术字体,其他需准备好完成稿)

三、深入探究

1、构思出与老师不同的排版设计,说一说你的想法。小结:巧妙地排版和极具个性化的创新能让你的作品更加新颖。

2、请选择出有问题的好书推介版式设计图,谈一谈你的想法。小结:排版需相互区别;宣传标题的美术字需比简介文字大。

3、创作表现

提出活动:将你喜欢的一本好书的封面临摹下来,并为这本书写一段推介文字。学生作业,教室行间巡视

4、展示评价

自评作业:谁愿意来推介自己的好书版式图?

师生互评:你最喜欢谁设计的好书推介版式图?那些版式图最具有艺术性?

四、总结拓展

除了用好书推介的版式图来美化教室外,我们还可以“爱护环境为主题设计版式图,让我们共同来美化心灵、美化生活。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开发学生想象力的课。想象力丰富、敢于大胆想象是小学生的特长,他们往往能发现许多大人想不到的事物。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喜欢探索、敢于尝试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保护孩子们难能可贵的想象力、创造力。本课主要让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具体化,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根据生活中的物体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并以一定得方法表现这些创造性的思维。

2、操作目标:指导学生用喜欢的美术方法表现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将创想变成作品的快乐,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想像,依据其特点,用联想、组合等方法创造出新颖有趣,匝心独具的奇妙构想。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想象的范围更广,更大胆,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妙的构思,激活创新的火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学生绘画用纸;示范用范画、PPT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欣赏影片中的奇思妙想,引出课题。板书课题:2、奇思妙想.二、欣赏作品,拓宽思路

1、走近大师

(1)介绍奇思妙想的大师萨瓦尔多 达利,达利1904年出生于西班牙,作为世界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他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代表的三位画家。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的画家。

(2)欣赏大师两幅作品

2、想象无处不在,总能带给我们更多神奇的体验!生活中也充满了想象,猜一猜,这个唇形的又是什么?怎么巧妙处理各个部分的?你觉得这个设计怎样?

生活中的作品欣赏,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新奇在哪里?又有什么巧妙的地方?

奇怪的房屋的欣赏,分别是什么造型?你见过这样的房子吗?

这些设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同一物体有着不同的造型,要敢于想象。这些设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

4、观察一组时钟的图片,了解设计的方法1:联想法一般用联想法来创造出夸张的物体外形。

以弹簧鞋为例来说明设计的方法2:组合法,一般用用组合法来增添物体的功能。

三、思维发散游戏

比一比,谁的想象最丰富。

高跟鞋——座椅——红酒架——滑梯——房屋——?

四、教师示范,学习表现

1、以香蕉为例,设计两个形象,再想一想,还可以变成什么新的形象?重点示范线条与细节的处理。

香蕉——海豚(联想)香蕉——汽车(组合)

2、出示其他的形象及色彩图。

五、学生作品赏析,启迪思维

六、布置要求,作业练习:

大胆想象,用线条画出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可以先从身边的物体入手去画。要求外形奇特,构思巧妙。能看出物体的作用。

七、评选出最有创意奖。作业讲评。

八、课后拓展:

欣赏一组肖像作品,师总结:画家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创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奇思妙想没有太多固定的模式,只要你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敢于表现的精神,你就能成为享受创造带来的无限乐趣!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颜色、形状、图案等内容的自主安排设计自己想象的房子,并绘制出来;

2、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综合运用画图工具

教学重点:

房子不同于大熊猫、五星红旗,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色彩,它只是有一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要素,需要综合运用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小房子”图片,揭示课题,画我的小房子。

二、绘制房子

1.房子的设计

师:自己画出一个小房子,需要设计哪些内容呢?

小提示:

A、课本中的表格提示学生画房子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可以添加更多的设计内容,如添加烟囱等,也可以多次使用某个设计元素,如画一个房子画两、三个窗户。

B、房子的外部环境设计的提示,给学生想象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花草、动物、山、水等等都可以装饰房子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创作更自由。同时,也使作品内容丰富、画面更美,使学生在绘制中逐渐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

2.画房子

A学生上机操作,绘制图画。

注意:

背景色和前景色工具使用的学习中,学生设置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然后选择各种工具和工具状态后,观察前景色和背景色在画面上的显示效果。

B、对于有能力、完成作品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继续画蘑菇房子,但不对所有学生做统一要求。

C、欣赏作品

三、交流:

“你是怎么把小房子画漂亮的”?

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如房子结构、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构图等方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说得全面,只要能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认同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做最后的总结评价和进一步扩展。

4.拓展

信息表现形式的认识:每个人看到的图像、文字以及听到的声音是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靠载体传递,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和信息表现形式的关系,并会区分二者。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5年级第一学期“鞋”单元的第三课。学习本课在于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将想象变成现实,是人类创造性的最高体现。能否将想象最大限度以最合理最完美的形式制作出来是衡量人综合素质程度、动手能力的尺度。本课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制作出来,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在鞋的基本型上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己的创造性的联想思维。通过这种训练,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设计风格不同的鞋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鞋制作出来。难点是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制作出风格独特的鞋(包括对鞋进行创造性设计装饰)。

(二)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②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现出来。

③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鞋的图片。

●学生进行各种材料的准备:彩纸、纸盒、泥、线绳、颜料、以及其他能用上的材料。

●要求准备的制作工具:剪刀、胶水、胶带、活泥水等。

(二)教学过程:

●导入:鞋的作用。出示一只普通的鞋和一只工艺品鞋。

●讨论:带学生讨论鞋的作用,既可以穿在脚上做生活用品,也可以做成装饰美化用品。

●欣赏:教师出示各种工艺品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讨论分析:可以用来做工艺品鞋的材料有哪些?请学生观察思考后列出各种材料。检查一下自己所带的材料里有没有这些材料,对自己所带的材料进行再思考,进行分组讨论,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可以做什么样的工艺品鞋?

●创作: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开动脑筋,制作一只工艺品鞋。

●游戏:开一个鞋子博览会,“推销”自己的作品。

●:组织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的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

三、学习建议:

●针对学生是否在鞋的设计中表现出创意进行。

●针对学生是否在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形式美的原理进行。

●针对学生制作过程是否安全有序进行。

●针对学生是否能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进行。

●针对学生是否能用语言对自己或者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进行。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篇2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大胆想象,并描绘出新颖的蛋糕。

2、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教具学具: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会来帮你过生日,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和吃过什么样造型的蛋糕呢?

心型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2、新授:

师:那么你觉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形状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你吃蛋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3、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介绍蛋糕的种类和作用。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你来为他们设计一块蛋糕,你想怎样来设计?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小动物、花、还可以写上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

4、师:小朋友刚才说的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形状可以你自己来设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5、切蛋糕比赛

将自己设计的蛋糕分给小组的成员,要求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利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画面,形成新的构图形式。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生日的小主人,可别性急,要吃蛋糕时,先得考考你,大胆切开它,还能变个啥?

四、讲评

五、

六、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学习对称与秩序的基础知识,寻找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与秩序美,用各种方法表现对称美与秩序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对称与秩序的基本知识,并用各种方法表现。

教学准备:师:教学站。

生: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打开教学站,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

1、谈话:春天就要来了,一到春天同学们都喜欢去放风筝,老师也想买一个风筝,可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于是我上去看了一看,在一个站上发现了许多各种款式的风筝。[解开屏保,显示教学站]请大家点击链接:风筝站。

2、欣赏:学生随意浏览。

3、谈话:不知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些风筝的外形虽然是各种各样的,[屏幕演示]有蝴蝶、有仙鹤、有金鱼等等,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大家请看[屏幕演示:FLASH]如果将这只蝴蝶的左半边向右折的话,左右两边正好是重叠的,这条金鱼也一样,还有这只蜻蜓……我们曾在一年级时就接触过,这种左右或者上下对应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对称)[板书]

4、讨论:除了风筝以外,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人体、眼镜、花……)

5、欣赏:我们美术书的二十六课上也有许多对称的事物和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

6、板书:对称美、秩序美

三、新授:

1、欣赏:二十六课的课题是对称美、秩序美,对称我们已经知道了,那秩序是怎么回事呢?书上四十六页和四十七页有一些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什么是秩序?

2、讨论: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依一种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就叫做秩序。

3、欣赏:在刚才的上还有一只风筝,大家看,[屏幕演示——龙]这条龙的身体也是由一部分、一部分有秩序地组合成的。

4、练习:现在请把这个窗口关掉,回到我们的站。在我们的上有一些图片,请你判断一下,图片里的事物是不是对称的,或者里面事物的排列有没有秩序。[学生在站上各自判断练习,现时显示结果。其中最后一幅既是对称,又是秩序]

5、:哪些同学全对了?[举手][指名回答]你错在哪儿?[将焦点引到最后一题,指出这张图里的木架既是对称的,又是秩序的。]有时候对称与秩序是同时存在的。

四、作业;

1、布置:那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对称和秩序的美丽呢?在我们的站上还有一个资料库,里面有许多单独形象的图片资料[屏幕展示],请你在《画图》中将其组合成对称或秩序的作品,上传到站上。也可以以其为,用彩笔绘画或彩纸剪贴的方法表现一幅对称或秩序的作品。

2、学生作业,巡回指导。

五、展评:

分别欣赏站上和作业纸上的学生作品,请两至三位学生进行介绍。

六、拓展:

看了展示区中同学们精彩的作品,我想大家肯定都觉得对称美和秩序美是大自然的伟大设计,使千变万化的世界,避免了杂乱和无序,而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在艺术、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对称和秩序。其实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感,即使是无序的事物,有时也是美好的。主要是要我们同学在平时注意观察,去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4、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

① 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② 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对称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

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谈话。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2)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

●教学新授:

(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

(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作业展示:

(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结束教学。

三、学习建议:

●是否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想;

●是否积极参与合作;

●是否能够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创意;

●是否能够巧用材料,完成制作;

●是否能热情地表达爱家乡的情感。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龙”是中国民间神话中的象征勇猛、权利的神物,是古时候人们膜拜的对象,而在今天“龙”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龙”的本领高强,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此次活动意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欣赏感受“龙”千姿百态、威猛雄壮的美,使其了解“龙”的外形特征,知道“龙”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的,增强我们是“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并通过模仿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中国龙”。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龙的美,了解其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画出龙的形态。

3、激发我们是“龙的传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龙”的图案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1、参观“龙展”,观察“龙”的外形特征,感受“龙”的美。

2、介绍讲述自己的“龙”展品,进一步感受“龙”的美,知道“龙”是古代中国人想象出来的神物,激发我们是“龙的传人”。

3、通过观察、模仿、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龙”。

4、将作品放入“龙展”,相互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课时:

二课时。

二、目标:

1、到商店去观察各种设计新颖的帽子,注意与影视作品、图书中的帽子相比较,分析它们的形状、色彩和图案的异同。

2、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造形概括能力,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作业。

4、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三、重点:

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作业。

四、难点:

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五、准备:

1、教师:欣赏作品、实物照片数件。

2、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

六、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书本上的设计制作有何特点?看后有何感想?给你什么启示?

2、如果让你设计,你该设计怎样的?

1、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三)分组讨论。

1、1——4人组成一组,把所带工具放一起,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

2、试一试,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

3、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4、观察、分析书本与示范的作品,感悟原理。

(四)学生作业。

1、制作形式、材料不限。

2、鼓励学生制作大胆,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3、走下位置,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五)巡回指导。

1、为一部分组出谋划策。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六)。

1、展示作品,并请小作者自由评说。

2、学生间相互欣赏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

1、就学生的半成品,让其解说自己的创意及成品将出现的效果。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昆虫,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帽子的角度、材料、方法别具一格。

(四)巡回指导。

1、面观察学生作业。

2、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作业。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精彩的作品。

(五)。

1、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作品的设计意图。

2、展评学生作品,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一、课题:童年

二、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五册

三、教学时间:40分钟

四、学生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拍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世十分浓厚,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和策略,避免呆板、枯燥的讲解,强调合作必要性,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并采取富于变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材分布

“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六、教学目标

(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八、教学难点

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九、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十、教学过程

(一)导人

1.情境引入(出示刘翔儿时照片)

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出示刘翔儿时照片),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噢,再让我们看一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出示成人后照片)。他是谁?(学生齐声回答:刘翔。)看来刘翔在每个国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是个耳熟能详并且响当当的名字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刘翔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用一个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观看录像后学生回答。)刘翔为我国夺得了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壮举不仅为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昭示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毫不逊色于他人。

2.面对刘翔夺冠的辉煌瞬间,我们来想象一下,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回答。)

我觉得刘翔小的时候也许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聪明淘气的男孩儿。相信我们自己,只要肯于努力并抱定“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3.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段录像时,还是会感到阵阵的兴奋、激动、骄傲和自豪,并且它还勾起了我对自己儿时一张老照片儿的记忆。(播放课件:教师本人儿时照片。)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什么场面?

(学生观看照片并回答:运动会上同学们短跑冲刺的瞬间。)能找出哪个小同学是小时候的老师吗? 这位跑在最前面,撞线姿势与刘翔颇有几分相似的小同学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这张已经珍藏了近二十年的照片,时常会使我想起儿时在校队训练时的苦辣酸甜,和每次竞技场上的惊心动魄。虽然现在的我早已远离了体育竞技场,可照片中蕴含着的童年时代的那个美好梦想,却一直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4.教师:刚刚我为大家讲了自己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相信在你们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或是正在发生着许多令你们难忘的故事,老师非常想听一听。谁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请一两名学生出示相关照片或纪念品,讲讲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

5.小结:看得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故事用画笔或者是雕刻刀描绘塑造成动人的图画或雕塑,那么就会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可以供天下人享用!供后代人拥有!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畅游一下这样的湖泊,去看一看艺术家们笔下的童年是什么样。(板书课题,课件同时出示四幅名作。)

(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学生观察并回答。)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3.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四个小组组员自由选择本组组长。)

4.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组长拿到自学提示卡,把问题读给组员,再由组员热心、认真讨论问题,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5.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 苏焯(宋)

学习指导(重点分析画法及其内容):

①国画工笔重彩:用线细腻,色彩鲜艳。

②端阳: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包粽子、赛龙舟,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解决问题:(由组长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 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

(学生表演。)

(2)《翻身奴隶的儿女》 于月川

(简介画家生平)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构图):

①曲线构图优美、生动、活泼、新颖,是中国画作品中一种典型的构图方式。(展示其他曲线构图的国画作品。)

②画面背景部分大面积的留自使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不过无论是在哪里,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精神、状态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样的生活是她们的父辈所无法想象的,因此她们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

解决问题:(由教师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她们在做什么? 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你了解奴隶的生活吗?(播放西藏奴隶苦难生活图片)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1)、(2)异同点(着重技法的对比):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一幅为国画小写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国画特点。

(3)《战斗中成长》 秦大虎、张定钊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描绘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鲜明。

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

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展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海报。)小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4)《冬天的阳光》 王今栋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

①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可以用泥、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塑成各种形状,更加生动立体。这件作品为木雕。

②隐喻的艺术手法。

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

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对比(3)、(4)异同点(着重情感、意志方面对比)。

(三)总结

1.学生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活动(分组游戏)

同学们,离下课仅剩几分钟的时间了,想一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可以用哪种造型方式来表达自己殛童年的切身感受呢?(学生各抒己见)你们说的这些方式在课堂上都来不及做了,不过我们还可以用这里(老师拍胸脯启发学生),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来做出一个个活雕塑(教师摆造型示范),相信大家的点子一定比老师的更多、更好。现在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独立一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看谁的创意来得最快、最新。(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自由组合成表现童年生活情趣的“活雕塑”,背景音乐为歌曲《童年》。)(学生表演)

3.教师总结

(1)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亲身参与到了艺术创造之中。课后,你还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往事。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这些美好往事的精华表现出来。同学们,当童年时代结束的那一天,正是我们真正欣赏、真正怀念童年美好日子的开始。在此之前,为了使未来怀念更加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童年时代的每一天,为未来努力埋藏下更多彩、更饱满的生命种子!

(2)出示与童年相关的网址,(学生齐读网站名称)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发现。

十一、课后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篇3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练习十二第8~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3、提问: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计算个位满十要怎么办?减法计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列式

(1)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哪种墨水的瓶数多?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为什么?

(2)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

2、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方位图。

1、复习。

(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让学生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能顺利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前准备:

课件、每人40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

1、教师:小朋友们,快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正在玩小棒搭图形的游戏呢,你知道他们在搭什么吗?

学生观察情境图,自由回答。

2、揭示课题并板书:搭一搭(一)

二、操作探究

1、动手操作

(1)12根小棒搭正方形,能够搭出几个呢?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指名汇报结果,展示搭法。

(2)若用16根、20根小棒,又能够搭多少个正方形呢?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指名回答。

(3)小结:用12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可以搭4个正方形,用20根小棒可以搭5个正方形……

2、认识余数

(1)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呢?自己动手写一下。

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组内交流订正。

(2)若用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

请每个同学用小棒摆一摆,交流思考过程。

(3)引导学生将两种搭正方形的活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小结:当我们用小棒搭正方形时,有的有剩余的小棒,有的没有剩余的小棒。

(5)像这样用小棒搭正方形有剩余的,用算式又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试写,指名展示,集体纠正。

13÷4=3(个)……1(根)板书

(6)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想一想13÷4=3(个)……1(根)这个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7)归纳:像13÷4=3(个)……1(根)这样的除法算式,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把剩下的小棒根数“1”叫余数,除法算式读作13除以4等于3余1。

3、如果继续增加小棒根数,搭一搭,你能发现什么呢?

(1)学生根据教材P4页“搭一搭,填一填”处的表格独立操作并填写表格。

学生汇报填写的算式和单位名称。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余数比除数小。

4、余数真的都比除数小吗?

组织学生分别用25根、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验证一下。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2、教材p5页“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2题,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2、教材p5页“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四、拓展延伸

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算式?

□÷□=4……1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全班汇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总评: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物蓝猫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的导入时,让学生在活泼可爱的蓝猫身上找角并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判断蓝猫的好朋友画的角的正误,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接着在到蓝猫家做客的过程中一步步展开教学:在帮蓝猫找密码的过程中,沟通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蓝猫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确要求;通过观察蓝猫家墙上的四个钟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周老师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妙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 篇4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2.师:小朋友以前听说过拔萝卜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又听了这首有趣的童谣,哪位小朋友知道歌谣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拔出萝卜,后来又成功了呢?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5.小朋友,这么多的精彩的谚语,你最喜欢那一则呢?为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理解品味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五、课外拓展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CD。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5)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15)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10)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作业设计(10)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 倾听 爱惜

欢喜 明亮 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8)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22)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

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配乐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0)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板书设计

春风、春水、树枝、水鸭盼望春天

换上春装飞过、飞上寻找春天

蝴蝶飞舞 聆听春天

雏菊开放 的声音,叶出绿苞,溪水唱歌 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 的足迹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我”在树林里寻找火红的枫叶,给老师做贺卡的行为,抒发了小学生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热爱。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枫叶形状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备一套生字卡片,以及做贺卡的材料、工具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而师生之间的爱是各种情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事,给大家谈一谈好吗?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如:“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小结:

一片小小的叶子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五、作业:

1、继续做贺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找火红的枫叶——做贺卡

爱老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教师出

示生字卡片进行检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卡片,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2、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自学提示:(1)读一读生字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们。

(3)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妙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点。

4、学生汇报。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火:注意不要写散。

(2)洁:右上方是“士”,不是“土”。

三、巩固练习

1、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一读,扩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 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复习第一段

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

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墨()砚()弛()

熟()默()观()驰()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理清本段层次

(4)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

三、总结课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时间好像永远用不完,是吗?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五、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语境中识记生字新词特别是新词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说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音形

1)读准字音:持、梭、奔

2)记清字形:忧、哀、慰、梭、奔、若

2.理解词语:

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滋味、假若、与其……不如里

七、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

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圆的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能用圆的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能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大小不同的彩色圆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说话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给你们看。

2、出示课件,指导看图说话:你从图上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大熊猫、小猪)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是小男孩用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拼出来的。)这些小动物都是怎么拼成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自己先说一说,注意要把话说完整。

(小朋友可以按照小动物的身体结构顺序说“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用一个长长的半圆做小白兔的耳朵,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用两个小半圆做小白兔的腿脚,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尾巴”;也可以按照拼的顺序说“先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再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然后用一个长长的小半圆做它的长耳朵,用两个半圆做它的腿脚,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圆纸片,做它的小尾巴,这样,小白兔就拼好了。”)(指名说)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图

1、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是用简单的小圆片拼出来的,这个小男孩的手可真巧啊,老师相信小朋友们的小手一定比他还要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会拼图》。

开动你们那聪明的小脑筋想想看,用圆纸片还能拼出哪些可爱、美丽的图形呢?除了这些小朋友拼出的这几个小动物之外,你还能拼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圆行拼出来?(指名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特别注意不能局限于拼小动物,还可以鼓励拼植物、玩具、建筑、食物、日用品等。及时表扬能想出不同图形的学生。)

2、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说得这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拿出圆纸片,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出来,在拼图的时候,要一边拼一边像刚才那样有顺序地说说自己是怎么拼成的。

3、学生自由拼图,(拼好就贴在白卡纸上)边拼边说。(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予帮助、提示、鼓励。)

(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成的?(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给别人的作品提提意见。根据别人的建议把自己的拼图调整好。每小组选出最好的一幅作品,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小组拼的最好,说的最棒。

2、师:现在每小组都推荐了一幅最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拼图,听一听他们的介绍,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看,仔细听,等一会儿给他们提提意见。

(如介绍得不完整,小组内成员也可以补充说明。)

3、师:这一小组的作品我们欣赏完了,现在谁愿意跟图画的作者交流自己的看法吗?(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引导、调整。)

4、评出拼得好的作品和说得好的小朋友。

5、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拼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各自开动小脑筋,用圆纸片拼成了各种各样可爱而又美丽的图形,还学会了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拼得好,说得更好。今天回家,小朋友们就把自己的拼图作品介绍给爸爸、妈妈,好吗?

七、作业布置:口头作业:把自己的拼图作品介绍给爸爸、妈妈。

八、板书设计: 我会拼图

九、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重点:

1.学会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思考: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呢?(生:这神奇的塔是广播电视塔)

2.你们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放录相。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段)

5.分段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

4.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书上插图,你能看图说一说吗?

2.师讲:塔这么高,星星月亮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读2、3段。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它们说话的意思。

4.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星星说的意思是塔特别高,离星星很近,更加突出了塔高。月亮说的意思是塔很美,每当晚上,电视塔里面的灯都亮了,就像一盏明亮的宫灯。)

板书:美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呀!请查找到宫灯图片的同学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一看。

又问:给你什么感觉?(美)

5.你能不能把塔的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段。

1.实物投影出示第二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2.自己出声读读第四五段,妈妈和力生说了些什么呢?

3.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4.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塔很神奇?(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2)“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5.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和神奇的感觉。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学习生字:

(一)读准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全读对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4.认识新偏旁“单人旁”“门字框”。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上一篇:二手购房协议范本下一篇:省优秀毕业生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