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2024-07-20

看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精选7篇)

看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1

今天有幸观看了王琨老师的家庭教育讲座,真是受益匪浅。讲座以“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五大力量”为主题,向家长们分享了如何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养和育同样重要。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科学、正确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我将观看讲座后的一些感受与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我从“唤醒的力量”和“发现的力量“中学习到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爱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孩子的心灯点亮。要唤醒孩子,就要培养孩子的“六观”:唤醒孩子的健康观,培养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唤醒孩子的人生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志向;唤醒孩子的财富观,不懂钱的孩子没有未来;唤醒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世;唤醒孩子的爱情观,让孩子懂得底线、操守和原则;唤醒孩子的世界观,让孩子多经历、多体验世界。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评孩子,要发现孩子的天赋和优点,帮助孩子将天赋和优点发挥出来,陪伴孩子、懂得孩子。

其次,我从“榜样的力量”中认识到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创造积极交流的沟通氛围、要说话算话,守时守信。家长要教孩子懂得敬畏,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规则、做人做事的规则、社会道德的规则,父母嚣张,孩子则张狂,父母谦和,孩子则谦卑,父母失德,孩子则失格。夫妻间要和谐恩爱、孝顺长辈。

然后,我从“爱的力量”中了解到孩子不听话发脾气,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感受到爱。很多家长都会说自己很爱孩子,那么怎么爱才是正确地爱孩子呢?我们要全然地爱孩子,孩子在父母心中就应该全是优点,用包容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做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孩子,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孩子自然就会阳光开朗。

最后,我从“相信的力量”中学习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父母输入什么,孩子就是什么,鼓励能让白痴变天才,批评能让天才变白痴。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永远不要去打击批评谩骂你的孩子,不管孩子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地方不如别人,他(她)也是你独一无二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去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

家长爱孩子就要履行一种教育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践行家庭教育,教会孩子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看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2

演讲中, 莫言惯有的低调、朴实的语言以及对母亲深深地眷恋与感激之情, 在告诉世人他是如何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的同时, 也感动了整个世界。

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当然算是真正成功的人了。当下, 许多人已开始研究莫言是如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有人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研究, 有人从文学营销的角度思考, 也有人从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的角度探寻……

而作为一本关注基础教育并在希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倡导争鸣、凝聚共识的教育类期刊, 在祝贺莫言的获奖同时, 我们却从莫言的获奖感言中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与教育的力量”, 于是, 也便有了本期这样一组文章。

我看家庭教育 篇3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有发生,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

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作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填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看到“爸爸妈妈”的字样。

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五十岁的父母,对孩子倾注的心血是无法计量的。除了文化背景的不同,更多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否出现了偏差。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代人的幸福和家庭质量。鲁迅说:宠爱放纵会使子女“顽劣”,“顽劣”会使人“没落”,父母要给子女“自立的能力”,使他们比“自己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因此,每个做父母的人都要以理智对待孩子,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

第一,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

孩子的存在,特别是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常常为家长所忽视。

孩子在生活中有两种极强的本领,一是模仿,二是好奇。这两种本领正是孩子认识世界、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表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你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如何笑,如何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如果你们在家里很粗鲁或好夸耀或酗酒,更坏的是,如果你们侮辱母亲,那你们已经不需要考虑教育的问题了,因为你们这就是在教育你们的孩子,并且教育得很坏。”

一切为人父母者,请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不要忽视孩子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不要忽视孩子那颗天真无邪和善于模仿的童心。为了孩子,更为了社会,请注意检点自己。

第二,要鼓励孩子与社会交流

从科学育儿的角度来说,了解孩子就是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遗传是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前提,它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训练则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的发展要经历漫长的道路,他们才能从不自觉的生命体成长为社会上自觉的成员。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与社会交流。

汉代的王莽篡权,在杀死汉平帝后,从刘氏宗室中选了一个两岁的婴儿当皇帝。在当时,刘婴的智力至少不低于一般儿童。王莽正式称帝后,就把刘婴囚禁起来,除了给饭吃外,不准任何人与他讲话,也不准他看到房间外的任何事物。10年后,王莽垮台,刘婴被放了出来,但他不会说话,也不认识房间外的一切事物。

美国一大学教授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出生不久的猴子与其他猴子隔离,只允许它和妈妈住在一起。结果发现,它的智力发育迟缓,玩耍与交配能力也比同龄伙伴低,它严重丧失群体的生活能力,甚至当遇到外界威胁时,不但不会奋起自卫,还会无情地进行自残。

因此,疼爱孩子的父母切不可因担心孩子感染疾病或受委屈,就把孩子“保护”起来,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形成成年之后的种种社交能力障碍,造成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丧失主动权。

第三,要注意对孩子健全个性的培养

近十几年来,许多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情感、意志、个性、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智力因素只是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代替其他因素。

社会的选择是多元的,人生的价值是多元的,孩子的心中也放飞着多种梦想。但在父母心中,却还是一样的期待,一样的理想。当我们给孩子施以这种关爱的时候,我们可曾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公平?我们是否更多的是在关爱自己,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完成自己的任务?

实际上,每个孩子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体现在个性特征上也有所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好动,喜欢交友;有的孩子好静,喜欢看书;有的孩子喜欢猎奇,时时有新的想法;有的孩子沉稳内向,不拘言笑……家长的责任在于发现自己孩子有“特色”的一面,并善于启发引导,使孩子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四,自觉净化教育环境。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为人父母者应更自觉地把教育子女“先做人后做事”作为立足点,自觉地净化家庭环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注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要以孩子的个体为中心,尊重其个性特点,以孩子的个性发展为目标,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今后做事的根本。无数事例都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凡能成就事业者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识大体、顾大局、有团结精神、协作精神……这些品格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积累、磨练、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功不可没。

如何培养好孩子,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今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当然,家庭教育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复杂,为人父母者不可能样样精通,只要每个做父母以及准备做父母的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位作家曾说过:“父母肩负着现在和未来两副重担。”为了现在和未来,父母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单位:山东省招远市教师进修学校,招远,265400)

看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4

[引子]:

亲爱的家长朋友,当您的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她)就象一个小天使,把第一个哭声送给了您,也把无尽的幸福和快乐带给了您。快乐将伴着孩子的成长成为您一生的蜜汁,让您享之不尽、受之不完,直到您白头偕老时所露出的安谧的微笑。然而,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您是否有过彷徨?有过困惑?有过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过束手无策而沮丧?是否感觉到孩子的教育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甚至不是件顺心而快乐的事情,付出了父母所有的爱,可是效果仍不能如愿以偿?

[事件回放]

在一个社区住着张姓和王姓两家住户,他们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买房,在相近的时期结婚并生孩子。孩子的出生,给两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喜庆,两家夫妇都在思考看孩子的未来。张家看着自己可爱的女儿,心想既然上天把你送给了我们,那你就是我们永恒的快乐,让我们在孩子的健康平安中享受天伦之乐!于是,他们抱起孩子唱呀、跳呀,祈求平安永在,快乐永远。从此,张家窗户经常飘出甜蜜的歌声、笑声!王家呢,夫妇俩望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喜不自胜,心想光宗耀祖后继有人,一定要好好培养,于是他们给孩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培训计划,把孩子一一送进幼儿智力开发中心、艺术幼儿园,三岁起就开始聘请英语家教,孩子着实变得聪明可人。几年过去了,张、王两家的孩子都进入了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在1000名学生中,张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名左右。考试成绩单下来了,张家夫妇想到在1000名学生中自己的女儿能在100名左右,这已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应当庆贺。于是为孩子的100名邀请女儿的同学们来家,举办家庭烛光晚会,为女儿稳定的学业成绩欢歌燕舞。而王家的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是令人自豪的了,在1000名学生中始终处于前十名左右。王家夫妇同班主任一道给孩子制定了冲刺前三名的计划,并在两三个主要学科聘请了全市有名的老师担任家庭辅导。高考后录取通知发下来了,张家的女儿进入了一般的本科大学,张家认为孩子有书念就不错了,更何况是大学本科,一家大小三亲六戚高兴得不得了,在女儿的18岁生日这一天举办隆重的女儿成人仪式,欢声笑语从孩子的0岁伴随着父母的快乐走过了十八年。而王家呢,孩子一家人的理想是孩子能上清华、北大,可是孩子最终进入了一所一般重点大学。十八年希望的肥皂泡破裂了,王家几天不见烟火,家长感到十八年的努力全泡汤了,孩子也认为没脸见人。几天后,传出了孩子从五楼跳下的震惊全国的噩耗。

[当前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现状一:父母把一生的爱、一家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中国老百姓的感情是最朴素的感情。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中国老百姓都处在封建强权统治和外国列强的压迫之下,他们“穷怕了”、“苦够了”,时刻都盼着有个出人头地之日。不管是穷人还是暂时富裕起来的一些人,他们坚信“穷不过三代”、“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养儿防老”是一条永远颠覆不破的真理。因此,他们把脱贫解困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把一生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他们用极单纯的言行鼓励和支持着儿女们从前些年的“跳农门”到如今的“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批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对于儿女,他们是最无私的。

[个案1] 陕西省有一对夫妇,孩子出生不久丈夫因车祸去世了,面对幼小的生命,这位母亲决定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去哺育他。她告诉孩子记住一句话:“你要为妈妈争口气。” 她靠捡破烂供孩子上学,给孩子买新书包、新衣服,让自己的孩子也跟其他有钱人的孩子一样喝健力宝、吃巧克力雪糕。孩子也很争气,居然考上了名牌大学。这位母亲为了让孩子完成学业,二十多年都穿自己用针线缝制的衣服,从未走进过令她垂涎的服装店,甚至二十多年没吃过一只鸡蛋。就在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参加了工作,并打电话让她参加儿媳婚礼时,这位积劳成疾的母亲拿着儿子的电报在极度兴奋中告别了人世。在她死后,人们居然发现她手里捏着一张寄给儿子成婚的1000元(汇款单)汇票。

[个案2] 2003年,江苏省一位才三十多岁的父亲,为拯救自己年仅8岁却患上尿毒症生命垂危的儿子,毅然决定用自己的一个肾脏换取孩子的生命。

现状二:为孩子的成长勾画一幅多彩的蓝图

这类家长大多数是年轻时经受磨砺,失去了许多深造的机会,后来,他们虽然走向了成功,但最终带着许多遗憾。他们要把他们曾经有过的梦想、追求和希望在孩子这一代的身上一一实现。于是,在教育投资方面,他们是舍得花大价钱的,送孩子去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高规格民办学校、出国夏令营、高价请家教,为孩子配置电脑及别人一看都咋舌的昂贵读物或设备等等,只要认为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花费,他们都会慷慨解囊。但是这类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不会去尊重孩子的个性,他们要求孩子按自己设计好的路往前走,没有回头的余地。他们的期望值很高,自然对老师、对学校也就很挑剔,常常为孩子的问题向老师发怒,给学校发难,且由不得你辩解。

[个案3] 上海一对从北大荒回城的老知青,壮年得一龙凤胎,喜出望外,于是想方设法培养。两岁时参加幼儿游泳培训班,三岁聘英语家教,四岁进电脑快速识字班,五岁开始进艺术培训中心学钢琴和拉丁舞,六岁读书后聘请美术家教,十二岁参加青少年宫的武术班,周六到奥数辅导老师家里接受奥数辅导。并在家里分别为孩子配备了电脑、电子英语视听设施。两个孩子也听话,成天忙忙碌碌,按父母的意愿参加各种培训。他们不但要完成学习任务,还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接受他们安排的各种培训和辅导。孩子们在日记里写道:“爸爸妈妈是制造厂的工人,我们正好是他们手中的机器。他们一按电钮,我们就得运转。我们真累啊!”

现状三:父母的辛劳都是为了子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个案4] 2000年,美国一位富豪去世,他把88亿美元全捐给了慈善机构,只把三个面临破产的工厂分别留给自己三个孩子。而中国呢?……

现状四:把物资奖励作为鼓励孩子进步的重要手段

[个案5] 据报载,海口市一位老总给孩子列了一份学习成绩奖励标准,期末考试每科统考考试成绩比上学期每高出1分奖励100元;考试名次在年级内每提高一个名次奖励1000元;获得班级三好学生奖500元,校级1000元、区级2000元、市级10000元;参加学科竞赛区级一、二等奖奖1000元,市级一、二等奖5000元,省级一、二、三等奖10000元,全国一、二、三等奖去欧洲六国旅游……

现状五:学生优良的学习成绩是最大的心愿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孩子就能上大学,至于孩子的品德、习惯、个性、情感、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培养并不重要。于是,在大学里,高分低能的现象愈演愈烈。

[个案6] 据《中国教育报》载,武汉某知名大学里不会洗衣服、不会洗被单,每个月把脏衣服和床单通过邮局寄国家洗后再寄回。另还有一个学生,母亲为了照顾孩子生活,竟然辞去工作到校陪读……

现状六:自私行为和缺乏社会责任感被家长视为孩子聪明的表现

[个案7] 河南某市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正在公园路口等车,一小偷盗窃他人钱包被警察追赶。情急中小偷扔掉手中钱包,正好落在这对夫妇的孩子脚下,孩子捡起钱包不动声色,等警察追过了打开一看,竟有8000多元钱和一些贵重物品,夫妇连夸孩子聪明,随即打的离去……

现状七:把请家教和送入各种培训班作为一种时髦的教育投资方式

现状八:比较重视对孩子艺术潜能的开发和培养

[个案8] 据《家庭生活》杂志一项在一所城市中学对初一年级2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从幼儿园开始,参加过各种培训和辅导班的学生竟有176人,占调查总数的88%。其中以钢琴、电子琴、萨克斯、美术、书法、科技制作、电脑、舞蹈、健美操、拉丁舞、象棋、游泳、跳水、武术、跆拳道等85%……

现状九:用老师的评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

不少家长经常到学校通过班主任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用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鼓励或矫正。这是很普通的一种家庭教育现象。

现状十:没有认识“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最佳途径

[个案9] 据《法制周刊》报道了一个年仅18岁的儿子在团伙抢劫强奸杀人犯罪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不愿意见父母,他恨他的父母,只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其中一段内容“……你们身为父母,很少关心过我。你们成天一个在外跑,一个在家打麻将。别的同学回家都有饭吃,我却没有。常常极不耐烦地从麻将桌下抽10元钱让我到饭馆去吃。开家长会,别的同学家长都去了,而你们,我从小学到初二却一次也没有参加过。只要听到我有什么不好的表现,你们总是唠唠叨叨骂个不停,有时甚至轮番打我,并把我一次又一次关在门外……终于,我耐不住孤独,走进了抢劫团队,成为六条人命的凶手之一。回顾我的十八年,我真不知道你们为人父母到底做了些什么。你们动不动打我骂我,输了钱也常拿我出气,甚至我都8岁了,你们也毫不掩饰地当着我的面干那些事。想想我变坏,很大程度上与你们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现在说得再多也晚了!我不想见到你们!你们不配做我的父母!我恨、恨、恨你们!!”

现状十一: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缺乏技巧。

自我教育、冷处理、正面疏导、榜样引导、温情陶冶、现场感悟、悄悄寄语、热情鼓励等各种育人技巧本来可以成为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但不少家长往往不重视在这方面的学习,缺乏技巧,结果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个案10] 一个8岁的孩子,一天吃中饭时,接过父母说到计划生育宣传的优生优育的话题,大谈“要让宝宝更聪明,必须要在排卵期,且夫妻均进入性高潮才开始射精”的方法,令父母大吃一惊!该怎样引导呢?……

[家庭教育的误区种种] 1.放任自流

2.把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管理 3.向孩子灌输成人的处世哲学 4.把孩子送给民办寄宿制学校万事大吉 5.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或学校 6.孩子要钱就给

7.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好 8.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脸面 9.孩子走正道是“打”出来的 10.一见孩子玩就“骂” 11.想方设法掩饰孩子的过失

12.孩子一讲受了同学欺负就马上投诉学校 13.总喜欢听老师讲孩子的优点

14.常常不顾孩子意愿另布置许多家庭作业 15.看着别人的孩子请家教或进培训班也跟着赶时髦 16.只要成绩好就行 17.现代的孩子不应吃“苦” 18.孩子太小,可以不学家务 19.孩子面前谈“性”色变 20.经常带孩子进高档宴会 21.不准孩子与异性交往 22.让孩子佩戴贵重饰品

[对策与策略]

1.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底,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以为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享受才是真爱。

2.在家庭中,要经常和孩子对话,了解他(她)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求,允许他(她)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共同解决面对的困难。

3.对孩子是否参加培训班和给请家教,要量力而行,既要考虑家庭财力,更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4.身教是家庭教育最成功的途径之一,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父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5.要知道自我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法宝,只不过是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和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并给孩子留有认识自我、调整自我、重塑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6.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的自我生存能力,尽可能让孩子多吃点苦,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您要求孩子要孝敬您,你必须首先要孝敬老人,让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传给您的孩子。

8.不要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家的财富,显示对下属或他人的威风。

9.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动不动就打就骂就罚,冷处理要常运用,暴力往往会激化矛盾,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10.注意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杜绝在家里当孩子面赌博,看成人影片,辱骂他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夫妻过分亲热,经常吵架等。

11.坚决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比别人的孩子尊贵,要以平常人的心态鼓励孩子同各种政治、经济和宗派层面的孩子平等相处,并从小培养孩子做普通人,做慈善事,养同情心……

12.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允许孩子按自己的理想方向发展,不要一味追求什么“清华”、“北大”,阻碍孩子个性的彰显和潜能的开发。

13.可尝试在家庭中开展“轮流当家”的活动,让孩子在当家的过程中学会计划、学会组织、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从小做生活的主人。

14.您要经常到学校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老师和同学对您的孩子的评价,了解孩子的进步和发展状况,以参与者的心态而不是监督者的心态加入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去。

[结束语]

家庭教育是一项浩瀚而充满人性的教育工程。因为它关系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采取灵活的育人技巧,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得心应手走向成功!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篇5

三(4)班 ***的家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一本好书,内容十分丰富,书中的许多栏目如“父母课堂”、“家教艺术”、“家教误区”、“名人家教”、“品格塑造”都为我们这些刚做没几年的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很多宝贵信息和经验,让我们从这些丰富的夹角经验中汲取了营养,为我们教育好自己孩子提供了帮助。闲暇中我读了这本书,使我获益匪浅。这本书用了很多贴近我们生活的事例,从各个方面讲了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实例,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看完书后,我自己对教育孩子进行了反思。以前总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虽然文化知识教育,学校肯定是“主角”,但在素质教育等方面,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家里,生活在父母身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孩子,实际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很多时侯,我都在想用什么方法对我的孩子进行一些教育,效果会更好,可以使她更好的成长。

通过认真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让我认识到,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尤其是教育中别让孩子扫兴。例如:在孩子上学之前,我有次拿出榨汁器准备给她榨果汁,谁知这小家伙来了兴致,要自己来。由于这活没有安全隐患,小家伙之前也观摩过很多次,我便把动手的机会给了她,果然小家伙拿过橙子,就在榨汁器上研磨了起来,虽然力道不够,但她看到橙汁顺着容器往下流,小家伙都开心的不得了。谁知好景不长,一会儿她爸爸看到她在那捣鼓,怕她搞砸,非要接过来帮她,接过小家伙生气的哇哇乱叫,叫她爸爸去客厅看电视。通过学习之后,我了解到孩子的动作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自发地产生运用这些技能的愿望,与此同时,孩子到了两三岁,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也逐渐出现了“自己来”的自我独立意向,如果此时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如果一味限制孩子的动手积极性,孩子就会产生我一定很“笨”之类的消极概念,自卑也由此生了根。做家长的应当尊重孩子的动手意愿,给孩子独立

做事的机会,不要拘泥于当前事情的大小,而在于给孩子一次珍贵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的存在,习得必要的生活技能,同时,让孩子自己动手时,不要忘记做好安全防护,及时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当孩子胜任一件工作任务时,用热情的赞扬分享她的成就,当孩子不慎失败的时候也千万不要责备或嘲笑孩子,否则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将受到很大打击,相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不要灰心,第一次总是最难得,只要不放弃努力,也许成功就在下次。如果孩子不反对可以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但如果孩子拒绝指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探索意愿。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明白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是要向书中学习好的教育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把生育、养育、教育子女三者融为一体,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同时也协助孩子学习做人做事。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篇6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习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习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一方面,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还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问题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千篇 一律地套用某一个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帮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对于还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

三、习惯如何养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

一位刚上幼儿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这些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时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说好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先是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看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7

为什么同样是娃娃坠地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出现了千差万别,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各种表现,来分析家庭教育的缺陷。

1、溺爱娇惯型。现代家庭孩子少,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小问题舍不得管,因为长大了就好了,顺其自然,“树大自然直”的思想。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总用自己当年对孩子的教育来作比对,致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些毛病和不良习惯,孩子小,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难以区分,家长要引导孩子哪些是应该做,哪些是不应该做,做错了的事情要给与纠正;

2、家长忙碌型。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家长整天忙碌工作,或者是做生意,没有时间教育、引导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所谓的管教就是训斥、吵闹、谩骂一顿,不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家庭娱乐型。“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思想在家长的头脑里作怪,因为到时候孩子大了就懂事了,“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家长整天就是吃吃喝喝,麻将、扑克端上来开战,一玩就是半夜不收场,弄的家庭不得安宁,烟雾缭绕,乌烟瘴气,或者家长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休息环境,时间一长,孩子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对老师留的作业草草了事应付一下,最后干脆就不交作业了,或者和家长说谎。家长自顾自己娱乐,孩子的事不放在心上,孩子说的话是真是假,不去考证。有时候在家长面前说一点假话还能得到家长的一点点好处,逐渐孩子就养成了不诚实的恶习,

4、家长自身素质较差,怎能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呢?家长小时候也没学习多少文化知识,不看书不看报,什么事也不知道,就知道挣钱,金钱万能论,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教育方法不当,认为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文化课成绩好与坏是孩子自己的事,家族里也没有读书的根,孩子也不是读书的料,糊弄几年找活干算了;

5、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异型。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些人对家庭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对孩子的教育表面重视,只关注吃穿用,不注重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上的教育引导。自顾自己吃喝玩乐,寻欢作乐,不管年迈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没有离异之前是吵吵闹闹,离异之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不去管教孩子,有养育没有教育。有教育没有教养。从小就给孩子造成了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得孩子性格怪癖,过早的让孩子承担了照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家庭重担。使孩子伤失了读书的信心和欲望。

6、重男轻女型。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至今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因为女孩子读书好坏样无所谓,将来要嫁出去的。男孩子要好好培养,将来传宗接代。由于这种错误认识,在家庭生活中就把孩子分成等级,对男孩子是一个样,对女孩子又另一样,对男孩子偏爱,溺爱,娇惯,干什么都是“绿灯”,对女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红灯”。这种做法,不自觉地给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其结果是,女孩子想学习不支持,男孩子支持学习却学不好,两败俱伤。弄得家长怨天尤人,不从家长的错误思想找原因。

7、工作“特殊型”。有的家长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没有时间教育、培養孩子。由于孩子爸爸妈妈工作特点,事务性很多,起早贪黑,或者是倒班工作制,例如铁路的行车部门,列车的乘务员,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只能有爷爷奶奶或者姥姥照看,爷爷奶奶对小孩子更娇惯。老年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已经落后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孩子的爸爸妈妈一上班好几天才能回家见到孩子,下班回家之后,即使看到孩子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也舍不得去管教,或者刚刚纠正一些问题,爸爸妈妈又去上班了,孩子刚刚要改正的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当爸爸妈妈再去纠正时,陋习已经形成,很难改正。“纠正一个错误动作比学习一个新动作还难。”

8、管教严厉型。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成才,成人,管束特别严厉,只准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弄的孩子无所适从,稍有不慎就被训斥或者打骂。孩子受拘束。思维放不开,心理受压抑,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在被逼迫之下,不是自觉地完成。这种家庭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旦离开了父母“盯梢”,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东奔西闯。这样下去,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就开始不听父母的话。

9、家庭富裕,物资享受型。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在物资供应上,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小花钱大手大脚,要10元给20,要50给100。购物孩子说了算,家长不去教育引导孩子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哪些钱应该花,哪些物品不应该买。孩子长大之后,才发现孩子这样乱花钱不行,开始控制,已经无济于事了。有俭到奢易,有奢到俭难。美国的石油大王克勒菲特,对孩子的花钱控制的非常严格,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周给2角钱,上中学每周给5角钱,而且在周末要向家长汇报钱都干什么用了?节省了奖励1角钱。可想而知,一个石油大王,对孩子花钱难道就这么吝啬吗?其实石油大王知道金钱物资的诱惑,对孩子成长、成就事业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对孩子花钱控制的这样严格。“成有节俭败有奢”。endprint

10、家长的社会交往。家长接触的人物,谈论的话题,都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在社会中接触的各种人物,无意识中对孩子产生了影响,例如“请客送礼”、“聚众斗殴”、“讲话语言的文明程度”、“肢体语言”、“金钱万能”“物质享受”“说话的语气”等等。孩子的识别能力和鉴别能力不强时,就会受到一些影响。古语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守什么人学什么人,守巫婆会跳神”。

家长教育观念,方法滞后。教育理念陈旧。总是用父母当年教育自己时的观点、方法来教育现代的孩子。

家长的世界观、价值观,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家长的情感、心理、道德、思想、身体、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等诸多因素,致使孩子出现孩子千差万别。由于家长的千差万别,才有孩子的千差万别,最终还会导致孩子们下一代的千差万别。影响深远。

孩子出现千差万别的原因,其根源就在家长身上。针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孩子,给技工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能把这些孩子培养教育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企业的需要。

上一篇:刘丽敏教案备用材料下一篇:小班户外游戏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