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后感(精选9篇)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1
家庭教育观后感
家庭教育观后感1
2月xx日,由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教体局、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开展“扫黄打非-护苗开学季”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专项检查行动,针对城区内各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书店、流动摊点、网吧等地开展了全方位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经营场所是否存在非法广告、涉暴力玩具;消防设施配备是否齐全、安全标识是否规范、安全应急预案等情况;是否经营盗版图书、非法教辅参考书等;游商摊贩是否存在无照经营行为;并检查是否严格落实测温、扫码、信息登记、佩戴口罩等规定。通过专项检查,各相关成员单位将各司其职,加大对各经营业主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兜售、出租有害少儿出版物等违法行为,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平稳的开学氛围。
家庭教育观后感2
感谢家庭教育专家徐勇和王小慧的讲解传统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好的家训家风怎样传承与运用。认真聆听之后,受益匪浅!王小慧老师给出的三点宝贵建议,很适合现代家庭当中建设家训:守正气培元气化怨气!她运用自身经历讲述家教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就是孩子的模范,家长的一言一行会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巨大的影响。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时候,能够想象自我是不是这样做到了呢?记得有一次,晴晴犯了错,我狠狠的训斥了她,还说了一些重话,说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了。本来没觉出问题,但是之后她居然学会了这句话,动不动就说我就打你,这让我很懊悔,也很悲伤,懊悔以前不该对孩子这样说话,悲伤的是孩子对妈妈说这样的话,所以趁孩子还能纠正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谨言慎行,对自我的一举一动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么生气的状况下都要想到我这样做这样说会对我的孩子产生什么的影响。
家庭教育观后感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执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联动、互相促进的立法。观看课堂教育后,我作为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深有感触。首先是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行动和正能量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语和思想。既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她的良师益友。其次,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信任她,发现和发展她的兴趣爱好。爱好是孩子自身的发展,不是家长强加其身的“爱好”。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为其做正确的引导,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最后,在陪伴这一个定义上,我始终也是在努力做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家长的陪伴,陪伴又不单单是“陪”,更要充分加入孩子的生活,一起阅读,一起旅行,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等。《促进法》的颁布,更大程度上是让我们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做好家校联合,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家庭教育观后感4
说实话,当听到家庭教育被立法,家教不再是“家事”而发展到“国事”的时候,作为一名家长的内心是激荡的。激荡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不再是自家关起门来的事情,而升级成了国家和社会都要共同重视的事业,一项沉甸甸却伟大的事业。法律规定,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因而身为家长的我们有义务要扮演好这样一种时代交班人的角色。
是什么?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以因材施教为准则。我个人特别认同节目中朱永新教授的话:“要成才先成人”,只有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找到幸福感和人生价值,他才可能成为对国家和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怎么做?在学校,孩子以学知识为主;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更多的责任应该是尊重孩子,正向引导,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充分意识到父母在家教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把高质量的陪伴纳入生活的日程表里,严慈相济,松驰有度。家长不应单纯地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孩子发展的全面性。在生活中与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家长应努力做到家校合作促成1+1>2,才能真正的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观后感5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人生课。而这门课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视和成长的。作为一个家长、一所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下一代的培养都应该有一种责任心和关注度。而我们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父母承担着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来教育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的习惯。教育理念跟着时代发展是一致的,都要不断前进,不断变革,作为家长有担当,有责任感,多陪伴,才能提升感情,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习惯养成不在一朝一夕,日积月累才能破茧成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不断加强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携手家庭和社会,共同营造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用爱滋润孩子心灵,用心启迪孩子智慧,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家庭教育观后感6
听完两位专家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作为父母同时又是教师,双重身份的自己这些年见识了太多孩子的成长故事,家长的喜怒哀乐,孩子的悲愤交加,无不诠释着人类最大的话题-爱与被爱!有爱才有成长,被爱才会进步!可是,如今的孩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满足他们的衣食住行就是爱,而是要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一定是高质量的陪伴,即尊重他们的人格独立,引导他们的情感共鸣,支撑他们的精神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与时俱进,与孩子同行,不断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家长要用正确的行为去引领孩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去扶持孩子,还有用正确的方法去指导孩子,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而不是简单的“供给者”。爱孩子,不要成为他们的负担,而要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同路人,倾听者,放低姿态,严慈相济,尊重他们的合理发展,并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共情,才能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去成长。而身心健康地成长,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观后感7
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文化环境,2月23日,铜陵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联合铜官区扫黄办、铜官区文旅局和西湖镇镇政府及辖区派出所开展“护苗20xx”专项检查行动。
此次检查行动主要针对校园周边书店、网吧等文化经营场所,重点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经营资质和证照是否齐全、进货渠道是否规范、进货单据是否保存、是否销售侵权盗版以及含有“黄暴毒”等有害内容的出版物,并重点检查网吧是否有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行为。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向经营者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督促经营者增强“扫黄打非”以及守法经营的意识。同时,对各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及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提出具体要求。
本次联合执法行动共检查各类经营单位近1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现场对2家出版物经营单位在售的20余本“原耽”类图书进行下架处理。此次联合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秩序,为中小学生入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家庭教育观后感8
家庭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温暖的住所,也是我们最开始的启蒙场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好的榜样。从古至今每家每户都流传着家训、家风、家学。现在的教育离不开父母与老师,父母教育我们尽孝、礼数,都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的作为子女应该并且必须做的事情,我们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家庭风气,我们有没有礼貌会间接性父母教育观念,老师教育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有学识的人。我们的学识再渊博品行不好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家风是靠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的,秉承这种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家教是根据家庭情况所制定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贴合实际更重要,也是需要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因此每一个良好的习惯,都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家庭教育若一步错则步步错,这就体现出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观后感9
孩子的成长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具有合乎孩子成长的教育观念,不仅能够让自己的教育孩子显得轻车熟路,更是让孩子的成长避免很多错误的道路,这样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同时,我们家长也日渐了解到目前孩子成长中,物质方面的满足已经不是首要,反而精神上的滋养日益重要,家长一定要重视学习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
看惯了太多父母包办式教育,专制式管理,我深刻意识到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过去“听话就是好孩子”的时代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竞争日臻激烈的时代,优秀的孩子首先应是独立自主,有智慧,有能力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每一步我都聆听到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选择,把他真正当成家庭成员之一,给予同等的话语权,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襁褓中的幼儿来说,讲授道理并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义,孩子自然就不会理解,所以具体的还是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家庭教育观后感10
今天下午听了教育专家朱丹老师的《家庭教育的“三字经”》讲座,收获满满。朱丹老师从父母的生育、养育、教育三项使命开始讲述,他说到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语既体现养育又有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雏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融合的开始,总结出养娃的“三字经”——“修”“管”“慈”。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修身是关键,做一个有大格局、怀平常心的父母,才可能影响和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孩子;第二要有“严”的态度。众多伟人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告诉父母要培养孩子勤勉品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让孩子明白“爱归爱,管归管,一码归一码”;第三是要有“慈”的输出,要区分宠爱,溺爱和慈爱的不同,在生活学习中要学会正确的输出父母的慈爱,教育孩子学会自律自觉,而不是什么都管或者什么都不管。
作为父母和教师两个角色,家庭教育的讲座既有助于家庭对孩子的管和爱,也让我们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的众多问题,更有利于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有的放矢!
家庭教育观后感11
在这炎炎夏日里,两位专家的线上课给我们家长带来一阵阵解暑良药。让“相亲相爱”这个词更具体更深刻。让我们明白了先要懂得爱,然后再去爱。
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把家庭教育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现在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和偏离。
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物质方面对孩子们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这让孩子们觉得一切都来得太容易,让他们无形中养成了理所应得的坏习惯。很多时候他们都一直生活在被爱中,而不懂得去爱。
我们时常用爱来交换他们的成绩,或者直接告诉孩子好好学习最重要,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或者高高在上严厉的批评辱骂孩子,让孩子们承受着有压力的爱,让他们成为学习的机器。
以上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要做新时代的父母,用爱感化孩子,用勤劳影响孩子,用睿智成就孩子。
我们要跟孩子一起读书学习,感受知识的乐趣;跟孩子一起做家务,知道家庭事务的繁琐;带孩子一起工作,看到大人工作的辛苦;跟孩子一起孝敬长辈,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家庭教育,作为家长我们不缺席,我们一直在路上。
家庭教育观后感12
家训家风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但要落实家训,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还要靠严格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管教好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家长都不能逃避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要有好的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身做表率的作用管教孩子。
第二、言传身教的方法管教孩子,以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孩子,给她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可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要求,违背教育科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第四、立德树人,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要诚实正直,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勤俭节约,等等,既要管也要放,不得放任自流放而不管,管而不放,使孩子胆小无所作为!
我们应该树立好的家风、家训、家规,与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有个良好的成长基础。
家庭教育观后感13
在《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未来》的观看中,专家关于:孩子的学业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并不矛盾,两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观点深深的打动了我。过去家长总以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参与劳动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劳动教育的启蒙者,家庭劳动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对孩子体力的锻炼,也是责任的培养,特别是对父母辛勤劳动和承担家庭责任。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个人的能力是全方位了,当他在劳动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思考全面,有时间观念,那么他在学习中也会如此地要求自己,因为这已经是一种本能,而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学习的本质是内部的驱动,并不是反复地补习,机械地刷题。
家庭教育观后感14
家庭是人生第一堂课,“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父母任重道远,只有自己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无条件的爱孩子,感化孩子,相信孩子。才能让孩子走的更好,更远。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强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家长要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帮助其走适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没有尊重他的隐私权,孩子的心底就会产生隔阂,尽管他没有说出来。
有感于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我的孩子作息时间乱,主要是从小到大没有做好榜样。孩子闲时不能主动阅读书本,更爱刷视频,玩游戏。这些大人眼里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父母没有做好榜样。
与孩子的关系紧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无法通过一朝一夕就能缓解。需要长期的陪伴,长期的探索。遇到问题,想办法克服解决,与孩子一起约定规则,与孩子一起努力戒手机、戒游戏。一起看书、运动。做高质量陪伴的父母,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观后感15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支撑。好的家庭环境让我们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去面对不可预期未来。
庞教授从心理健康特征和压力模型两方面分析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成长重要性。提出家庭需要为似乎已经长大但心理还未成熟的孩子提供身体和心理保护;家庭要有强凝聚力,压力与保护同行和孩子一起面对,让孩子在最困难、绝望时,有值得向往、留恋的东西。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不可传导焦虑情绪、孩子情感支持给予满足、创造孩子需要安全环境。并提出了四种方法。
一、多陪伴,多理解;
二、多沟通,少说教;
三、制定规则,管理手机和读物;
四、一起面对压力。
综上所述孩子学业压力大,发展通道小,缺少陪伴、玩伴,心理脆弱缺挫折体验。他们更需要理解、陪伴、和谐家庭来面对将来不可预期。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2
通读全书, 我觉得《教育漫话》是一本形散而神不散的著作。它的语言浅显朴实, 内容也不晦涩难懂。《教育漫话》出自英国作家、思想家的洛克, 他将自己关于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等教育问题的一些思想精髓以及他自己关于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漫谈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使读者能够有耐心、有兴趣读完全书, 从而受益匪浅。
一、健康教育
《教育漫话》一开篇就讲到“健康之精神寓于教育”。读完全书不难发现, 在洛克眼里,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教育, 健康是我们生存、学习和工作的根本。这种道理很明显, 在此就不再赘述了。洛克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观点, 到今天虽然有一些观点不适用了, 但是仍然有他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当今社会,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的家长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全部给予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这样做会适得其反, 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娇生惯养的人。《教育漫话》中写道:孩子要避免娇生惯养, 这样有助于他锻炼坚强的意志。洛克主张孩子无论在什么季节里, 衣着都不宜过于温暖, 主张孩子穿的鞋子, 鞋底薄一点最好;主张孩子从小就睡硬床板;主张孩子要适应用冷水洗脚, 甚至坚持用冷水洗澡;主张孩子少喝烈酒少吃糖;主张孩子要学会游泳等生存技能……这一连串的主张都是现在的父母不太能够接受的, 但是在我看来很多还是有必要的。这样, 孩子从小开始, 就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温度, 不同的穿着;出门在外, 就可以适应各种住宿的环境;面对困难, 就可以应对各种艰苦的条件。这样长久下去, 他们未来也就能够抵抗天气, 拥有强健的体魄, 磨炼坚强的意志了。
二、道德教育
《教育漫话》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和配药一样, 第一次弄错了, 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 它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句话很形象地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在洛克的观点中, 道德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要比智力教育的作用和影响重要得多。洛克主要讲述了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的绅士, 德行无疑是其中的核心。对于德行的教育, 我们应该重视, 而且更应该要重视孩子早期的教育。在洛克看来, 孩子们生来都是一块白板, 我们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越早的教育就越要谨慎从事。
首先, 洛克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各种练习的机会。中国古话“熟能生巧”和他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洛克认为, 孩子不是仅仅能用规则就可以教好的, 要达到长久的教育效果, 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进行各种练习, 使孩子能够不断认识新事物, 能够渐渐熟悉新理论, 能够得心应手运用新技能, 在不断练习中也就使练习最终被强化为一种习惯, 最终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为自己所用。
其次, 洛克觉得导师、佣人、家庭教育以及朋友等人际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道理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表达的观点很相似。孩子天性就是爱模仿, 平日里和他们接触最多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朋友这些群体。倘若这些群体都能表现得当, 待人礼貌尊重, 举止优雅大方, 能够理智地对待欲望的话, 就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影响孩子的认知和成长。对于榜样的力量, 真的不能小觑。
最后, 洛克还主张管教孩子应该以一种正确的形式。对待孩子的行为举止, 我们要就其对错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 这样可以使孩子能够更加积极地做正确的事情, 同时羞于做错误的事情。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及时, 这样才能加深孩子对做法的认识, 而且需要强调的是, 在惩罚的时候, 应该以一种平和的态度, 而不是一味地对其进行鞭挞,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智地表示出对于他做错的不满和遗憾, 使他能够清晰地接受到你的失望和不满, 从而使他产生羞耻感和敬畏心, 最终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智力教育
通读全文后发现, 洛克认为健康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 其次是道德教育, 最后才是智力教育。虽然智力教育被作者放在了最后, 但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
《教育漫话》认为好奇心是知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洛克认为,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认识到这一点后, 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它。我们应不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使他们能够不断认识新的事物,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这样, 孩子才会乐此不疲地接受新的事物,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与此同时, 兴趣也是孩子学习知识所不能忽视的另一方面。洛克主张兴趣是学习新鲜事物的不竭动力。显而易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 如果这是他感兴趣的事情, 那么他一定会很乐意去做, 即使再苦再累, 他也都心甘情愿。
“感恩教育”听后感 篇3
是啊!我们要感恩祖国,是祖国母亲给我们以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在这里安安心心地读书。追溯历史,茫茫五千年,祖国母亲经历了多少沧桑。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现在的优美环境,多少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要知道,如果没有前赴后继的千百万的仁人志士,我们哪有这和平伟大的祖国,哪有我们现在这美好的环境啊!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感恩祖国。为此,要努力学习,学到过硬的本领,将来做一名新时代建设祖国的先锋,成为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标兵。
感恩父母,首生要感谢父母的生育之恩。 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如果没有父母,我们就不可能来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感恩父母,还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没有父母给我们吃,给我们穿,我们就不可能这样无忧无虑的健康成长。感恩父母,更要感谢父母的教育之恩。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他们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认识世界的真善与美丑。可是由于我们的年幼无知,多少次顶嘴冲撞,多少次惹事淘气,多少次胡言乱语,多少次……。而父母都不计较,都不生气,而是一次次地动之以情,一次次地晓之以理,一次次地付出真挚的爱。父母为了培养我们,他们的手由光滑细润变成了粗糙皱裂,他们的头发由青黑色变成黑白色,这无不显示出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世界上最真挚,最伟大的爱。而作为做儿女的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给父母有后顾之忧;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做时代的文明人。
除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外,我们还要感谢我们老师的教育之恩。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用汗水培育我们茁壮成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谁在孜孜不倦的为我们批改作业?在人们欢度假日的时候,是谁在废寝忘食地为我们备课?在我们遇到难题时,是谁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指点迷津?在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是谁督促我们改正?是我们的老师啊!老师为了我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不求回报,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尊敬守法,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4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世界的每一生命都是一个奇迹,生命的整个旅程是不容易的。然而生命有自己的智慧,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命又是积极向上的、向善的,生命本身有希望、有潜能向好处发展、进化。
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首先是安全教育。对孩子进行自身保护安全教育。从小要对孩子进行形象的具体的安全教育,远离明火,防触电,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其次是能力教育。对孩子进行社会应急能力教育。应对疫情是一次对孩子很好的考验和教育,应对在家上网课,戴口罩,与他人相处等等生活能力。
三是道德教育。对孩子进行关爱生命教育。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有生命,生命至上,生命来之不易,生活不易,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生命,使其走完生命的整个历程。
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篇5
六年一班 苏俊青家长
观看了卢勤的家庭教育讲座,真是受益匪浅。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家长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下面我就把观看讲座后的感受和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在观看她的讲座中,让我知道了作为新世纪的父母,所面临的是什么;让我们知道了作为家长,应该不断地学习、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的时代,因为我们的孩子出生在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父母也应该像卢老师所讲的那样,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社会,让他们知道去感谢社会。
其次,卢老师讲话中有句话对我教育最大,她说父母应该有颗平常心,父母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凡是心态好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快乐的孩子;心态不好的父母,身边就会有一个障碍的孩子。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别让虚荣心害孩子,别让补偿心代替了自己的平常心,给孩子勇气,给他们自己的天空。
最后,通过聆听卢勤老师的讲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没有良师的指导和朋友的关怀,是不会有快乐成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帮孩子一辈子,陪孩子一辈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给孩子金钱、住房、汽车等等财富,不如教给孩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作为家长,让我们成为孩子最好的观众吧,为孩子的努力喝彩,为孩子的成长喝彩!不论是成
功还是失败,让我们的理解陪伴孩子长大。多点时间陪孩子读书,多点时间陪孩子玩耍,多点时间听听孩子的心声
观看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6
我们作为家长,要加强家庭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孩子不只是给孩子吃饱穿暖,不只是每天的几句啰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我们要有更加充足的储备,才能做好“依法带娃”的细致性要求,也能让家庭教育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凡事要从点滴做起,并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教育观后感 篇7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把“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然而从1956年, 教育部颁布的第一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下称《大纲》) 到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均未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尽管有不少高校的学校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定义或概念进行了论述。最早提出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的是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体育教材》、《中学体育教材》 (教师用书) , 这套教材把大纲和教材合编为一本, 首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那以后“增强学生体质”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 发展学生身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正式把体育与健康结合在一起, 并首次把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体育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体育课程的性质, 为体育课程的实验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我们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以及社会生活、发展对体育课程的要求, 随着近10年实验工作的思考, 《课程标准》中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修订, 做了必要的补充, 具体表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 《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 对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加以明确。除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外, 还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下面让我们对体育课程的内涵作详细的了解。
一、“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
这是由体育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身体练习是指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 它决定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遵循教育及体育运动的各种规律, 让学生在完成各种动作的过程中使身体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
二、“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学习体育知识, 技能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使学生在学业学习期间能够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技能是技术的熟练表现形式, 是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学生掌握技术到形成技能的过程中, 需要经过不断地练习, 不断地探究。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特点的技能,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受益。因此, 在《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表述中没有出现“技术”, 就是希望教师在传授体育技术时, 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变为“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并通过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来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我们知道, 一个人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不骑, 若干年后再骑, 还是能够运行自如, 这就是掌握了自行车技术后变为技能的过程。我们从小学到高中, 都不同程度地学习了一到几套武术的套路, 但到了毕业后, 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完整地完成整套武术的动作。为什么?俗话说“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武术、健美操、广播操等成套动作技术必须坚持长时期的练习, 才能长久地以记忆。因此, 体育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的不断练习, 把技术变为学生的技能。
如何使学生习得的运动技术变成有自己特点的技能呢?让我们来比较两种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完成课程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表现形式, 各种教学安排均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各种教学形式, 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参加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流程应根据课的目标、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设计, 因课而异。这里举例的教学流程只是许多案例之一, 只提供参考。
一般的教学流程: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竞赛或游戏
根据《课程标准》理念拓展的教学流程:
1. 田径及球类的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体会→讲解示范→分组练习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竞赛 (结合教学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 →素质练习
2. 武术及体操的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复习动作 (非新授课) 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及展示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创编过程) →素质练习
在传统的教学流程中,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示范, 安排学生分组练习, 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动作技术、形成技能的时间相对较长, 动作的遗忘也较快。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达成“健康第一”的目标。
在田径及球类的教学中, 我们增加了“学生体会”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技术水平的过程, 在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再进行的讲解示范, 更具针对性。也便于我们安排学生的分组练习。传统的教学中, 我们只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 基本上不会按照学生水平选择教学内容, 所以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学生学不会的局面。《课程标准》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学生学习内容。在教学实际中, 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我们以“基本掌握篮球运球技术”的学习目标为例, 一个教师同时教两个班, 其中1班来自农村, 2班来自城市, 同时进行篮球第一节的学习, 教师发现, 1班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学过篮球, 而2班几乎全部学生均能很好地运球。按传统的教学, 两个班均必须从原地运球开始教学, 这样2班的学生必然“吃不饱”, 学习目标引领教学内容之后, 教学内容就可以围绕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来选择。教师可以在讲解示范运球的基本技术之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练习内容, 学习积极性当然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不同运球的技术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原地运球如何控制好球, 行进间运球如何摆脱防守等等, 实际上就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水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比较好地关注到不同技能、素质水平差异的学生。这样一来, 也给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课题, 如果体育教师同时担任几个班的教学, 而几个班的程度参差不齐的话, 就有可能也必须准备两个以上的教案。要教师每次课同时写几个教案是难以做到的, 因此就必须对现在的教案进行改革, 比如采用一个单元的大教案等等。
在体育课的后半段, 教师们常常会安排一些竞赛或游戏活动, 这些活动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 很少有教师会把竞赛或游戏与技术教学相结合。有了学习“技能”这个概念后, 我们在体育课的后半段中就要增加技术含量。比如这节课学习了对地传接球, 那么在比赛中就要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比赛的每一次进攻中, 都必须完成3次对地传接球, 投篮才算有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更快地形成动作技能。
在武术及体操的教学中, 我们在分组练习中增加了“学生展示”这个环节, 要求各组学生把学习过的动作进行重新编排, 或编排10~12个动作等。“学生展示”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创编动作的过程。学生把学过的动作经过小组的讨论后变为自己的动作组合, 久而久之学生自我学习和创编能力必然得到增强, 这种能力就是《课程标准》要达到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健美操、太极拳等整套动作学生学习以后是会遗忘的, 但学生具有动作的创编能力后, 就等于掌握了锻炼的基本本领。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了这种能力, 就等于学会了自行车一样, 终身受益。无论到什么年龄, 只要想锻炼, 他们都能够编出自己能够锻炼的健美操、健身操和简易的太极拳, 这样终身锻炼身体就有了保障。因此, 在体育课中, 要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体验、重组动作及展示。
在传统的教学流程中增加了一两个教学环节, 既可以很好地把传授式教学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在一起,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课程标准》目标的达成。
另外,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的方法也同样重要, 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不科学的锻炼方法常常收不到锻炼的效果, 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 在教学中, 应把各个项目的科学锻炼方法同时传授给学生。从锻炼身体的有效性角度看, 形成动作技能和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一样重要。
三、“增进健康”
增进健康是社会、教育赋予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把以前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拓展至“增加健康”。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体育教育的要求。
《课程标准》通过体育教学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去全面发展身体和提高体能素质, 以增进健康;第二是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技术,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是要求学校体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
第一个方面的要求是体育教学性质本身所决定的, 是每一个体育教师要完成的任务。
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在传统的观念中, 有一些学校领导总是认为,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科组和体育教师的事, 甚至社会也往往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好坏相结合。这是一个误区, 至少也是片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文件中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学生在学校的身体活动时间, 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生的营养水平。理论上讲,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均衡学生营养, 就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时间起首要保证作用。在学校能够贯彻落实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前提下,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分子,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能够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的, 是在学校能够贯彻落实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去发展学生的身体, 特别是通过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需要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任何拔高体育教学功能, 或要求体育课程承担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任都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这个阵地, 在有限的时间里, 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 有效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及体能素质。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的“课课练” (每节体育课安排5~10分钟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 的做法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应该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加以坚持和推行。
第二方面的要求是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串穿于学习目标的设置、教学计划、模块计划、教案和教学组织、手段中。在学生学习体育的技术、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对体育教师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课程实验过程中, 不少教师对培养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却感到力不从心。在近10年的课程实验中, 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他们发现发展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在于要用《课程标准》理念去指导实践, 只要目标切合学生实际, 往往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水平3~5,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耐久跑
学习目标:1.通过耐久跑练习, 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水平;2.在提高1500米跑成绩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 提高自信心;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内容:800~1500米跑
学习步骤:
1. 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节课800~1500米跑要达到的成绩目标, 就是战胜组内的一个对手。 (注意不要提战胜自己或超越自己的成绩) 。
2. 教师按同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传授各种超越跑的方法。如追逐跑、领跑、交换跑等。
3. 教师将所有小组分两批进行耐久跑练习, 每批各小组间隔一定时间出发。
4. 第一批学生跑时, 第二批学生帮助相应小组报时, 为各组鼓劲、“加油”。第一批学生跑完, 稍事休息后, 帮助第二批跑的相应小组报时, 并为各组鼓劲、“加油”。
5. 学生要对每一个到达终点的同伴给予热情的掌声鼓励。
6. 学生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7. 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 (大家都发现每个人都超越了自己, 这时教师要通过激励语言表扬全体学生, 让学生们都体会到自信感。)
本案例是让学生通过超越对手最后达到超越自我的激励方法, 提高自己的800~1500米跑的成绩, 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 提高自信心,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案例二:
水平3~5,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耐久跑
学习目标:通过耐久跑练习, 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水平;加深对认识、理解、尊重他人的体验, 体会关爱和合作, 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内容:合作跑4000米
学习步骤: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由组合5人, 要求男女生、耐力好的学生与耐力一般的学生互相搭配。可以互相帮助, 能力强的学生多跑一点。比赛设最佳团队奖、最佳运动员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教练奖等。
2.准备活动与分组。依据学生技能状况, 将不同技能基础的学生分成若干 (异质分组) 组, 选出组织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教练员。
3.小组自主练习。各组讨论, 根据自己水平选择跑的距离, 鼓励耐力好的学生为耐力一般的学生多跑点距离, 鼓励耐力一般的学生尽力跑出水平, 为组争光。根据合作跑的方法和组内学生们的水平, 提出跑步方案, 教练员综合大家的意见, 确定练习方案, 进行练习。教练员既“教”又“练”。教师可参与各组讨论, 帮助各组制订最佳方案, 及时进行正面评价。采用激励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提高练习兴趣和增强练习信心。
4.比赛与讨论。各组开始进行比赛。竞争相当激烈, 并且各组都较好地完成了动作。耐力好的学生和耐力一般的学生均跑出水平, 出色地完成了4000米的合作跑, 学生们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师生一起评出各种奖项。
5.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各小组分析个人与小组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师可以表扬在小组中帮助其他学生跑的学生, 重点表扬为了小组的荣誉尽力跑的学生, 让大家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本案例是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支持、合作, 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一般的学生, 让大家感受到关爱和团队精神。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 同样是耐久跑的学习单元。学习目标中对体能的要求一样, 而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求不一样, 通过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因此, 只要体育教师都去认真学习, 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就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方面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增进健康是指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一直以来, 我们要求的全面发展学生身体, 大多是指全体学校、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锻炼。所以, 无论在体育教学还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采用的教学方法和锻炼手段均以全面为主, 体育课的素质练习分组基本上是以行政分组为主, 课外体育活动更是以年级、以班为单位进行。这种分组练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 参与体育锻炼从被动逐步转为主动。随着社会休闲时间的增多, 参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以“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为主题的会议, 并启动了“全球积极生活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个人的健康和技能以及促进社区的安定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积极生活”是指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事身体运动的所有领域, 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尊重并融入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 通过人们寻找愉快的机会和创造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以改善身体健康、追求个人幸福以及生活质量。“积极生活”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人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等现代生活方式。近年来, 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特别是体能素质水平持续下降, 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纷纷采取有力措施, 旨在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其中, 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这就是在学校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是指对学生的体质和体能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价, 采用预测、预防、维护和促进的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体能素质的主动介入的管理过程。基本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和体能测试——身体健康评估 (统计和评价) ——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健康管理和促进计划 (个体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等等) ——进行健康干预跟踪”。这个途径在我们学校中是完全能够完成的。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管理和促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世界发达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从1980年开始, 我国就在学生中开展体质检查工作 (简称“体检”) ,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们每年都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因此, 我们很多学校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也清楚哪个学生体能素质上欠缺。但长期以来, 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能锻炼方法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法均以全体锻炼为主, 体育课的教学分组以行政班分, 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班集体为单位, 通常是一班跳绳、二班耐久跑等等。殊不知在一班中可能有些学生的脊柱有问题, 是不能跳绳的, 二班中有学生有心脏病是不能跑步的。所以, 尽管我们天天开展一小时锻炼, 但对不少学生来说效果不大, 这就是锻炼的针对性不强, 这种练习方法与我们发展每个学生身体的初衷是相抵触的, 至少是不怎么科学的。因此, 从社会对每个学生健康的要求角度看, 非常有必要对现在体育教学分组练习和阳光体育活动的锻炼方法进行改革。
中央7号文件指出:“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能够有效地把7号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如实告诉家长和学生,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欠缺什么。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体育锻炼方法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尤其是体能素质水平。这样学生的锻炼就有了源动力。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宣传社会发展与个体健康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把体育锻炼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对体育锻炼产生认同感。有了这种心理积累, 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完全可以达到课程运动参与的要求。另一方面, 要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根据健康促进理论对学生体能素质进行分类指导, 如在教学分组中按学生体能分组,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按素质项目分组教学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根据这一要求, 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 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在一起, 通过学生不断地实践去达到要求。
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 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更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场所。学校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设提高技能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提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 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这为学校构建体育特色、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体育传统或学生兴趣, 选择2~3个运动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通过校本教研, 编写校本教材和教学计划, 在课程中安排学习内容, 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实践。把两项体育技能学习与校本课程、体育大课间活动相结合, 这种形式我们称为“体育‘2×1’课程化”。具体的实施是在1~9年级的体育课中, 每周安排1节课进行特色体育的教学, 高中把特色体育作为学生必修项目。小学有以学段为主的“1+1”或“1+1+1”形式, 1+1形式则是1~3年级开展一个项目, 4~6年级一个项目;“1+1+1”形式是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展一个项目, 如跳绳, 3~4年级开展一个项目, 如踢毽, 5~6年级一个项目如足球。初中采用“1+1”混合形式, 则两个项目交叉进行, 以年级或学期安排;高中根据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特点, 采用“1+X”形式, 则一个全校选定的体育项目, 另一个项目由学生或班级自行选择。这种体育特色项目的管理形式, 保证了学校能够在自身的条件基础上创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体育项目, 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有较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达到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8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首先“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人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不唱独角戏,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 篇9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1通过观看王殿军专家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行为举止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更要时刻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好孩子,如何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亲子环境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有一个通病就是责骂,比如经常会有家长说:“你怎么每次都这样粗心?”这样的话语是乱贴标签的。孩子如果常常挨骂的话,就会失去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们面对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首先要记住我们是期望他更好,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孩子,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很难过,对吗?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让孩子思考后想办法去解决它,并让他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而并不是让他感受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很糟糕”。
父母有一颗平常心,父母心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凡是心态好的父母,无论孩子考出多么糟糕成绩,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让孩子在良好的亲子环境下长大,总有一天孩子会学会感恩。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应该有他独立的空间,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自由并不代表放手。我们陪孩子但不操纵孩子,教给孩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和培养良好的发展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2感谢学校搭建平台,给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听完专家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舒畅,充满包容和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努力做到:
1、多陪伴,多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和温暖港湾。陪伴会让孩子减少焦虑,消除孤独,喜欢与我们在一起。理解会促进沟通,让孩子感到温暖、幸福。
2、多沟通,少说教。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障。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与关爱。
3、制定规则,管理好手机与读物。孩子从小要有规则意识。特别是手机和不健康的读物,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制定规则,会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迷恋,不越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
4、和孩子一起面对压力。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会遇到许多压力。作为家长,不能忽视,不能责怪,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教会孩子在压力面前不抱怨,不逃避。必要时,学会求助。只有家长的接纳与帮助,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
愿我们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家长。愿我们的学习,成就更好的孩子!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3今天非常用心的观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家庭教育法”的短视频,该视频深入诠释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重视家庭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更好、更强大的父母,通过本次学习,受益颇深,心得体会如下: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如果孩子父母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
2.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3、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因为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4.家长与孩子要进行良性沟通。要善于倾听,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我会每次在睡觉前听孩子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做的对的我会表扬,做的不对的我会及的纠正。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做到真正沟通。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侈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4听了王樾漫老师题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良好习惯》的网课,我感受颇深。对于孩子的教育谈几点想法:
首先,要提高孩子自我价值感,提升孩子的自我认识。教师要有耐心,静待铁树开花。夸优点,促成长,增强自信,在自信中慢慢成长,改变自我,成就孩子。
其次,爱孩子,尊重孩子,好好夸夸孩子。不仅在家里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在学校里对待学生同样如此,你爱她们,她们会把同样的爱给你,默默耕耘,静待花开,相信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再次,家长要做好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习给孩子看;最好的教育,就是奋斗给孩子看;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弃自我成长;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给他灌输什么,而是他能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样的活法。你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过得诗意;你活得丰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父母有多懂生活,孩子就有多爱生活。父母彼此恩爱,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恩爱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
我们业余时间还在坚持听课学习,并积极与同学互动,孩子会有极大震撼的,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一下就高大起来,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教育就是榜样,就是印象,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的教育!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5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理应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分歧,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在这样合作、谅解的氛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而且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会得到和谐发展,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形同陌路,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学生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和睦相处,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治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6看了这次的视频,收获颇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个生长环境的场所,具有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之间,这段期间孩子容易受情绪脑的控制。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可以宣泄的空间更少了,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娱乐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摘东西吃,而他们却是回到家中,面对冷冰冰的电子产品。他们孤独,缺少玩伴。他们失落,因为难得的周末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他们迷茫,因为他们只知道学习,不懂得自身的价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这期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快乐与温暖;用传教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在面对压力时解决困难;用家庭环境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不会轻易被压力压垮。
关于如何保护家庭环境方面,现在的家庭问题就是家庭的过于冷漠,家庭的剧烈冲突以及家里遭受了重大变故。第三点一般家庭是不会遇见的。第一点家庭的冷漠,家长对孩子的不闻不问,放养型让孩子成长,这样孩子看起来很自由,但却没得到关爱,对于成绩等方面也是无所谓的态度。第二点剧烈冲突,家长太管孩子了,往往适得其反,意见不合而产生了冲突。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沟通,少说教。沟通是双向的,双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样吐露自己的心声,毫无保留,而说教则是家长单方面的教训孩子,孩子在长大了之后该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说多了也嫌烦。
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由我们每个家长共同守护。
家庭教育观后感500字7最近一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很焦虑,因为太焦虑所以都忘了自己之前学习的家庭教育课程,今天观看了《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和网络安全》,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共情能力培养不够。
以前遇到问题就是一味地指责,没有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一点尤其在姐弟两个关系上特别明显,所以现在每每都听到她指责我:只爱弟弟不爱她。做父母的有时候也会被假象迷惑,之所以每次都指责她,是因为每次都看到她打弟弟。但是她告诉我的是:弟弟自己把自己脸挖烂了他还说是我挖的。我说:哪有自己挖自己脸的!后来还被我真的看到了,真是我儿子自己把自己弄伤,然后就说是她姐姐弄的!在那之后我没有在一味指责姐姐了。但是,在她的心里已经烙下印记,偶尔争宠的时候就会说我只爱弟弟,不爱她!所以,现在尽量多的培养姐弟俩的感情,让她们两人和谐相处。
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不会做的题目也不多,尤其是背诵作业,就没有见她不会背的。就是有一点,写作业不够专注,写着写着总想干点别的,所以就造成了拖拉现象,而且比较严重!尤其是她不愿意写的作业特别明显,这一点还没有更好方法。不过从开学到现在为止,还是在进步的,现在回家愿意写作业了,每天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比如:昨天的数学卷子,自己主动拿着本子去抄写,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