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倡议书

2024-12-08

松材线虫病倡议书(共9篇)

松材线虫病倡议书 篇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XX]5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迅速除治松材线虫病的紧急通知》(陕政办发[20XX]1号)及《陕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控指挥部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意见》(陕松防指发[20XX]1号)等文件精神,坚决杜绝松材线虫病的传入危害,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监测防治困难,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天即可枯死,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检疫对象,近些年来,该病在我国发展蔓延速度迅猛,危害日趋严重,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胁,为了确保我市松林的安全,搞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做到及时、有效、迅速、有序的防止松材线虫病的传入,以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为中心,以监测普查为重点,建立完善的预防预警防范体制,完善检疫、测报体系,加强基础建设,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做到责任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坚决杜绝松材线虫病传入。

三、预防的目标与任务

预防对策:全面普查,严密监测,加强检疫封锁,严防疫木传入,控制天牛媒介,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松林抗性,确保森林安全。

预防重点区:一是秦岭、关山等生态环境区和自然保护区;二是太白山嘉陵江、天台山、通天河、红河谷、关山牧场等旅游景点区;三是与省内外疫区较近的县;四是主要交通通道和木材集散地、重点厂矿企业;五是电力、通讯建设和改造工地及周围地区;六是部队辖区松林。

主要目标:一是管辖区内不发生松材线虫病,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有力除治措施,全力组织扑灭,彻底根绝松材线虫病,二是加强普查,做好监测,监测覆盖率100%,三是严格调运检疫,检疫率100%,四是加强复检,坚决禁止来自疫区的松树苗木,病材及其制品,松木及其制品复检率100%。

预防任务:建立健全监测普查预警体系,县(区)、乡镇设立专兼职普查队伍,开展长年监测调查工作,以县(区、局)为单位每年组织乡镇(林场)对所辖范围所有松林每年春季(4-5月),秋季(9-10月)普查两次,发现疫情,及时上报,严密封锁,迅速除治,坚决根绝。风景旅游区、交通要道,木材集散地,重点工业矿区,电力、通讯建设和改造工地及周围地区等要经常检查和调查监测,发现疫情,果断封锁,及早除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果断措施给予拔除。

四、监测技术措施

每年以县(区、局)为单位,对辖区内的乡镇(林场),按松林小班进行全面普查,发现有黄绿色、黄褐色、红褐色萎蔫和整株枯死,进行抽样、分离、鉴定、查清病因、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及松褐天牛分布危害情况等,并在图上标出小班所在位置和绘制不同致病原因的发生危害面积图。

(一)全面普查:每年春季(4-5月),秋季(9-10月),对辖区内松林、自然保护区、边境、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集散地、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电力、电讯建设工地附近的松林等全面普查和定期巡查,发现有黄绿、黄褐色、红褐色和整株死亡的松树和有蓝变现象的松材及其制品,有天牛危害的松木等及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病,严防松材线虫病侵入。

(二)常年监测:每个乡镇林场在距松材线虫病较近的边界地区、交通沿线、风景区等重点预防区设立固定标准地,常期监测,防止松材线虫病侵入。

(三)监测方法

1、诱捕器:于每年5月至10月,在每个固定标准地内设置松褐天牛诱捕器,诱捕器下 端离地1.5米,诱芯内放入棉花,加入200毫升引诱剂,以后每隔20天添入140毫升,隔2天检查诱捕器松褐天牛的数量,并收回天牛进行分离鉴定。

2、段木引诱法:每年的5月至10月,在每个固定监测点附近,伐倒松木3株,搭成三角架形,枝叶放置三角架下,每隔20天左右检查天牛的诱捕情况,并收回天牛进行分离鉴定。

3、打孔流脂法:每年的6月至9月在每个固定标准地选择标准株,在胸高处打一个1厘米左右孔至皮下,2-3天后观察松脂流量,大量溢出为正常;流出2滴为可能感病,流出1滴为基本感病,松脂不流出仅在洞内或在洞内滴状凝结为感病,同时取样进一步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

(四)抽样枝木

凡是表现出松材线虫病典型症状的均要进行抽样鉴定。

1、抽样:可疑松树在10株以内的全部抽取,10株以上抽10株,再抽取剩余松树的1-5%。

2、取样部位:可疑松树的下、中、上部和主侧枝分别取样50克。

(五)分离鉴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LY/T1123-93)中有关规定进行。

五、调运检疫检查

(一)全市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和具有检疫职能的木材检查站要加强对松科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查。

1、严禁从松材线虫病发生区调入松苗、松木及其制品。

2、调运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必须持有调出当地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

3、如发现来自疫区无检疫证和无热处理标记的针叶树原木、木材及其制品一律依法扣留、封存,及时采取隔离,进行抽样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退回或销毁措施。

4、全市各级森检机构要加强对木材加工厂,特别是木制品包装箱、木托盘加工厂和木材集散地等的监管,及时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按要求进行复检。

(二)检疫技术

1、调运检疫抽样比例:松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按货物总件数(立方米、根、块、公斤)1%-5%抽取,疫情严重的应全部进行调查。对可疑的松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枝条、伐桩应取样带回实验室检验。

2、抽样方法:松材(含原木、锯材、切片)及其制品、枝条、伐桩、采取表层或分层方法,设点抽样检查。对有蓝变特征和天牛危害症状的松材(含原木、锯材、切片)及其制品,应全部进行检查。

3、现场检验:检查松材(含原木、锯材、切片)及其制的截面是否有松脂痕迹,比重是否明显减轻,木质部是否有蓝变特征和有天牛危害的蛀道、蛹室,检查枝条,伐桩及制品是否有蛀迹、蛹室、痕迹,可疑样品标本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责任。

全市各级政府要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指挥部和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安排和筹集资金,统一协调部署预防任务,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逐级明确任务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把预防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领导责任到位,目标任务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检查奖惩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预防工作顺利进行,坚决杜绝松材线虫病传入。

(二)加大封锁力度,强化检疫工作。

林业部门要加强松材线虫病测报、检疫、防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加强检疫检查力度,实行严格检疫把关,并协调好林业公安、林政、营林(种苗、造林)等部门共同参与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检疫执法工作。

(三)广泛宣传,提高预防意识。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工具,向各级领导和群众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和大力开展预防工作的意义,以及识别、除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知识,提高领导和群众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层层开展技术培训,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使管理人员和技术干部熟悉和掌握疫情的普查、监测、检疫、防治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果。

(四)开展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近年来,全国在松材线虫病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在预防测报技术,检疫技术和防治技术上早期诊断,快速鉴定、高效杀线剂、杀天牛剂、疫木处理等新技术,均是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的关键措施,我市要加快应用这些成果,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继续探索一些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松材线虫病预防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资金,确保预防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体系,要积极争取将松材线虫病预防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与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防治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松材线虫病的监测、检疫、防治能力。

本方案仅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如发现疫情经国家林业局确认为松材线虫病后,按国家林业局有关松材线虫病管理制度、办法执行,并将另行制定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倡议书 篇2

我国最早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该病, 现已波及北自山东沿海, 南至深圳的15个省184个县、区。安徽省1988年在马鞍山、和县、明光市首次发现, 随后在省内蔓延。2000年后毗邻凤阳的定远县、淮南市、蚌埠市也先后发现松材线虫病。为此, 县森防站在原省、市森防站和县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采取综合措施, 寻求经济、有效、简便、安全的预防控制办法, 成功地阻止了松材线虫病的自然传播和人为入侵, 取得预期的效果, 全县至今未发生松材线虫病。

1 凤阳县地理概况及林地现状

凤阳县位于淮河南岸、皖东地区的西北部, 地理位置北纬32°37′~33°03′, 东经117°09′~117°57′, 海拔高20~250 m, 最高峰海拔340 m。气候属北亚热带江北区湿润季风气候的北缘。境内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京沪、淮南铁路、京沪高铁及在建合蚌客运专线, 合蚌、凤淮 (南) 2条省级公路交错穿行, 宁洛高速公路有出口。淮河沿县城北经过临淮关镇。随着经济崛起,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通过凤阳县的车辆、船舶与日俱增, 因此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时可通过人为传播进入凤阳县。凤阳县辖总面积19.2万hm2, 其中林业用地2.72万hm2。至2011年底全县森林保存面积2.33万hm2, 占林业用地86%, 林木绿化率26.76%。在有林地中, 松林1.29万hm2, 占有林面积55.4%, 主要是马尾松、国外松、黑松, 这类松树均是易感松材线虫病的寄主树种。据2001年调查, 全县松林受松褐天牛危害的林分817 hm2, 经取样镜检未发现松材线虫。

1.2 试验材料

防治用的白僵菌高孢粉由沙河集林业总场微生物制剂厂生产, 用量为300 g/hm2。引诱松褐天牛用的木段伐自当地松林内生长极度衰弱的濒死树。

2 松材线虫的寄主与危害

2.1 寄主

松材线虫的寄主范围很广, 可危害60多种松树, 在凤阳县主要为害黑松、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油松、雪松等, 其中黑松最易感病, 马尾松较抗病, 火炬松次之。

2.2 危害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传播的主要昆虫媒介, 罹病松树体内的松褐天牛在5月化蛹时, 已聚集到蛹室, 壁面的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蜕皮为耐性幼虫即休眠幼虫, 在松褐天牛羽化时, 耐久性幼虫从天牛体壁的气门进入气管, 天牛从羽化孔飞出时就携带大量线虫, 松材线虫随着天牛的活动侵入到健康的松树上生长、繁衍, 造成松树感病死亡, 翌年松褐天牛又会携带大量线虫接种到健康松树上, 导致该病的扩散蔓延。

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 病变一般经过4个阶段:一是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 蒸腾作用下降;二是针叶开始变色, 树脂分泌停止, 通常能观察到松褐天牛危害和产卵的痕迹;三是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 可见到天牛或甲虫蛀屑;四是针叶全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 下垂当年不脱落, 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有时可听到松褐天牛啃食木质的嚓嚓声。可见, 松材线虫、松褐天牛生物学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因此, 对松褐天牛的防治, 阻断松材线虫与松褐天牛的接触, 是预防控制和综合治理松材线虫病的关键。

3 凤阳县松材线虫病防治现状

依据松褐天牛及松材线虫病的习性和发生规律, 每年分别于5月、9月在全县范围认真开展普查, 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 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表1) 。

在3个国营林场 (白云山、大银山、曹店林场) 、红心、殷涧、刘府等镇设立观测点, 对林间松褐天牛的发生与危害进行严密监控, 发现可疑病株及时取样送交县森防检疫站进行分离境检。近10年共分离、境检样本1 358个。至今, 在凤阳林区的采样分离中, 仍未发现松材线虫。

4 预防措施

4.1 加大检查力度

从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凤阳县府城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始, 依法对过境装载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车辆进行检查, 特别是对运载松树及其制品的车辆进行检疫检查。截至到2011年底共查验 (含复检) 车辆15 896次, 主要通过内堵外控, 对控制松材线虫病传入凤阳县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产地检疫, 是控制境内松褐天牛扩散蔓延的有效手段。

4.2 及时清除松褐天牛产卵场所

及时清除林间濒死松树、枯立木及松褐天牛危害树, 减少松褐天牛产卵场所, 降低虫口密度, 减少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体。每年6—9月、11月至翌年3月, 在已查明有松褐天牛危害的松林内把受害木逐一砍除, 并及时把伐倒木运出林区 (表2) 。可有效地遏制松褐天牛的扩散, 使林中受害情况逐年减轻。

4.3 以生物防治为主, 开展松褐天牛综合治理

4.3.1 球孢白僵菌防治。

林间调查发现, 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Ball) vuill) 对松褐天牛有致病性, 从2004年开始, 在有松褐天牛危害的松林内释放沙河集林业总场微生物制剂厂生产的白僵菌高孢粉300 g/hm2。由表3可知, 经调查和解剖标准株发现使用白僵菌治虫, 受气候因子制约性强, 多雨年份, 林内相对湿度高, 杀虫效果好, 反之则低, 一般情况下, 僵虫率20.7%~32.0%[1,2]。

4.3.2 药剂防治。

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期采用农药预防控制[3]。用40%氧化乐果和50%杀螟防治松褐天牛。

注:施药时间为2006年3月5日。

4.3.3 保护和利用天敌。

林间调查发现, 凤阳县松林内有肿腿蜂为寄生于松褐天牛幼虫的优势种, 应该加以保护和利用[4]。

4.3.4 清理贮木场地。

及时清理贮木场地并喷洒化学农药毒杀有害生物, 是保护贮木场周边地区松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5,6]。

5 建议

松材线虫自身不能直接侵入松树体内, 必须通过媒介昆虫对松树体的刺激造成刻痕, 通过伤口侵入。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的主要昆虫媒介。松褐天牛在凤阳县已有发生, 2001年该虫在817 hm2松林内危害, 目前每年仍有121.67 hm2松林受害。

松材线虫病的远距离传播是通过人为活动实现的。实施“预防为主、内控外堵、综合治理”可以明显减轻松褐天牛危害, 切断其与松材线虫之间的生物共生关系, 能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传入。一是对松褐天牛开展综合治理, 降低虫口, 减轻危害, 是预防控制松材线虫病传入和扩散蔓延的关键。二是加强法规防治, 设卡把关, 严格调运检疫的依法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松材线虫病防范意识与关注, 是把松材线虫病拒之于门外的重要措施之一, 外堵内控要同步进行。三是保护和利用松褐天牛的天敌白僵菌、肿腿蜂, 具有安全、有效的理想防治效果。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工作, 应坚持每年都要向林间释放, 以增加林间孢子含量[7,8,9,10]。四是在旅游区和风景区, 于成虫期用内吸性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预防性喷洒松树一至三年生枝条和树干, 可以阻止松褐天牛进行补充营养或产卵, 同时可直接杀死松褐天牛。五是及时、彻底砍除林间濒死松树、枯立木及受松褐天牛危害的树木, 及时清理出林区并进行除害处理后再利用, 是除治松褐天牛的有效途径, 更是防治松材线虫病传入的关键措施之一。砍除受松褐天牛危害树是防止扩散蔓延的重要措施, 最好在每年的8月至翌年3月底, 受害症状明显前和成虫羽化期前进行, 要求全面、彻底, 并要做好除害处理工作[11,12]。六是清理下山的受松褐天牛危害的原木和薪材, 必须于每年的3月底以前使用完毕, 否则应由指定的单位在专职森林植物检疫员的监督下, 集中焚毁。七是在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预防性防治时, 应注意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汪永俊.松褐天牛的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 1998 (2) :3l-33.

[2]龚庆华, 翁常生, 刘林, 等.松材线虫病防控初探[J].科技信息, 2011 (23) :817, 852.

[3]杨宝君, 潘宏阳.松材线虫病[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4]刘志勇, 崔涛.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浅析[J].北京农业, 2012 (3) :129-130.

[5]杨宝君.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 2002, 21 (1) :27-31.

[6]秦复牛, 潘沧桑.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 (综述)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0 (4) :370-376.

[7]杨宝君, 汪来发, 赵文霞, 等.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J].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 (3) :251-255.

[8]黄金水, 何学友.我国松材线虫病研究现状及福建省防范对策的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 2001, 28 (4) :12-17.

[9]潘宏阳.当前我国松材线虫病的治理对策[J].森林病虫通讯, 2000 (6) :44-47.

[10]王义锋.浅谈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 2012 (1) :151, 152.

[11]姜海燕.松材线虫病的常用鉴定方法及防治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 2013 (2) :92-93.

松材线虫病及其防控技术 篇3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1-03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松材线虫病是国际Ⅰ类检疫对象,是我国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很难根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外部症状

松树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下垂,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松树的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即“蓝变”

现象[1]。

2 致病原理

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导致树木枯死[2]。

3 发展过程

(1)松树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

(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见天牛补充营养痕迹外,还可发现产卵刻槽及其他甲虫侵害的痕迹。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可见到天牛及其他甲虫的蛀屑。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此时树体一般有许多次期害虫栖居。

4 防控技术

4.1 监测措施

4.1.1 全面普查

以镇(乡、街道、林场)为单位,每年分别于3-4月和9-10月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普查,查明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同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4.1.2 常年监测

(1)定期巡查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季度定期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固定监测

在林区边缘地带、交通沿线、风景区设置3~5个固定监测点,派专人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4.1.3 诱捕器监测

在松褐天牛羽化期,设置诱捕器,放置点设在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m米左右。每隔10 d检查诱捕天牛情况,换药。收集诱捕的天牛进行分离、镜检,检查是否携带松材线虫,确定疫情发生地点,分析疫情扩散蔓延情况。

4.2 防治措施

4.2.1 山场疫木集中除治

对新发生疫情点和孤立疫情点,要对周边100 m范围内的松树实施皆伐;对老疫情区的病死树,要坚持随时砍伐,以彻底清除病源树。

(1)伐桩处理

伐桩高度不能高于5 cm;伐桩要进行剥皮处理,要把伐桩地上部分外皮全部剥尽;对伐桩要进行药物处理,每个伐桩需要根据疫木大小施放适量的磷化铝,并打孔施入;伐桩套袋(厚0.8 mm)时一定要把伐桩全部密封在袋内,不能让伐桩裸露在外;掩埋伐桩时需用5 mm厚泥土完全覆盖严实,保证密封的效果。

(2)伐区清理

砍伐迹地必须清理干净彻底,包括当年枯死或已经萎蔫的侧枝以及各种人为乱砍滥伐的松树枝干及伐桩等,砍伐林区内经清理后不得留下直径1 cm的枝桠及其他病死木残留物(除锯木屑、松针外)。运出可以安全利用疫木到指定地点,严禁擅自买卖、丢弃、深埋等处理行为。

(3)焚烧现场处理

焚烧现场必须选择开阔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现场焚烧的疫木及枝桠需完全炭化,焚烧现场及周边不得留有未烧尽的疫木及直径大于1 cm的枝桠,焚烧结束后需用泥土掩埋。

(4)清山处理

在死亡松树的除治过程中要逐块逐片进行清山,将各项工程及农户私自砍伐松木遗留的伐桩、残留在林区中未处理的疫木及枝桠要清理干净,并集中焚烧。

(5)疫木(枝)清理

在3月中旬前将流散到辖区内所有农户、企业、煤矿、山庄等的疫木(枝)全面清理,当场焚烧(时限一般指3年内的疫木(枝))。在4-8月松墨天牛羽化期再清理1次。

4.2.2 松褐天牛等传播媒介昆虫的防治

(1)饵木诱杀

5月底前,按每1333 m2松林选择l株衰弱树或被压树,在树干2 m左右处去掉树冠,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40 cm处的3个方向,用刀砍3~4刀(小树可少些),刀口深入木质部1~2 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角。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入刀口内,引诱松褐天牛产卵,第2年5月底前全部刨除并集中烧毁。

(2)引诱剂诱杀

5月下旬-11月上旬松褐天牛羽化期,在松林内,每1333 m2挂1个诱捕器,集虫器内盛清水或3%杀螟松乳剂。每5d检查1次,发现松褐天牛及时处理。

(3)化学药剂防治

松褐天牛羽化期,每隔20 d喷洒3000倍液杀螟松、噻虫啉农药防治松褐天牛。也可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对树干、大枝喷洒绿色威雷300~400倍液,力求全树枝干均匀着药,以树皮微湿为宜。对名松古树和需要保护的松树,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入线虫清400 mL/m3,进行保护。

(4)天敌防治

繁育释放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防治松褐天牛。用长10 cm、直径1 cm的试管,每支试管装入1~2头青杨枝天牛幼虫,接种肿腿蜂成虫6~8头,棉球封口,25~30 ℃条件下饲养繁育肿腿蜂。松褐天牛幼虫初龄期,释放天敌管氏肿腿蜂,以降低林间天牛数量。放蜂时选择气温25 ℃以上的晴天进行,采用中心点放蜂法,把装有肿腿蜂的试管棉塞打开后,堆放在树下地面,让蜂自行扩散寻找寄主寄生,每667 m2设1个放蜂点,每点放蜂1000头左右。花绒寄甲又称花绒坚甲、花绒穴甲,是多种天牛的重要天敌,花绒寄甲捕食天牛的蛹和幼虫。野外采集花绒寄甲的幼虫或成虫,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30 cm×30 cm的养虫缸内。养虫缸内放入适量木屑,24~30 ℃条件下,每天投喂天牛幼虫或蛹活体进行繁育,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即可林间释放。1头雌花绒寄甲成虫1年可产卵1000多粒,当气温达到23 ℃以上时,花绒寄甲的卵在2~3 d时间即可孵化成1龄幼虫,开始钻入天牛钻蛀的坑道中搜寻寄主,取食天牛体内的营养物质,7~9 d将天牛幼虫取食殆尽,并完成自身的蜕变,然后持续繁衍,扩大自己的种群。每667 m2释放10头,防治效果

达90%。

4.3 营林措施

在对松林进行卫生伐,清除病死树、濒死树、枯立木、根桩的基础上,加快纯松林的改造步伐,营造混交林,实行块状或条状混交,改种侧柏、白皮松、华山松、雪松、火炬树、臭椿、麻栎、板栗等树种,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减少侵染机会。

4.4 检疫措施

(1)松材线虫病检疫范围包括来自国内外疫情发生区的松属、雪松属、冷杉属、云杉属和落叶松属等植物的苗木、木材及制品、包装材料及运输工具。

(2)当地政府发布命令,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松苗、松木、松材调出疫情发生区。

(3)发生区要对松属苗木繁育基地、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开展产地疫情调查,详细登记带疫情况,并下发除害处理通知书责令限期对疫情进行除害处理。

(4)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要配备专职检疫人员,对过往的松材线虫病寄主植物及其产品实施严格的检疫检查,严禁未通过检疫的松苗、疫木及其制品调运。

(5)各地森检部门对来自发生区或来源不明的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复检,发现带疫就地销毁。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修订版)[S].2010.

[2] 戴立霞.多措并举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疫情[J].林业与生态,2011(9):73-76.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工作总结 篇4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传入我国南

京中山陵以来,短短的20多年来,已先后传播蔓延到我国的江苏、安徽、四川、重庆和长江以南各省(市、区)及台湾、香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间接损失300多亿元,不仅使我国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而且使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外贸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003年9月-10月,我市在开展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和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工作中,遵义县采集到疑似松材线虫病样品,经送国家林业局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检验中心鉴定确认为松材线虫病。市林业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各县(区、市)林业部门,集中时间、集中技术力量,对全市406万亩松林开展了一次地毯式普查,并经反复取样送检,基本查清我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分布遵义县南白、鸭溪、石板、龙坑四个镇,36个村,115个村民组,143个小班,发病面积8699亩,枯死松树4518株,当年清理松树53293株。三年来,我市在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实行封锁、除治、保护、预防并举、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策略,通过精心橹⒅苊懿渴稹⒃倒ぷ鳎沂兴刹南叱娌》乐喂ぷ魅〉昧私洗蟪杉ā>?005年秋季普查、取样镜检,确认松材线虫病疫情已被控制减缩为遵义县原四个镇的23个村、114个村民组、87个小班,发病面积5800亩,较原发生面积减少了2899亩,当年枯死松树1081株,清理松树23462株。全市再无新的疫点发生,且遵义县四个镇的发生面积和松树感病率都大为减少,扩散蔓延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遵义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三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森防总站的高度评价。我市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具体的防治措施如下:

一、强化政府行为,切实加强领导

松材线虫病具有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为此,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3年11月14日及时成立了以卢守祥市长为指挥长,吴承斌、江才文俩副市长为副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各县(区、市)也相应成立了指挥机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以加大防治力度。随后市政府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纪要》。明确提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关系到我市乃至全省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关系到遵义历史名城和旅游景区形象的保持和完善,关系到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要求各级、各部门树立全局意识,要象防治“非典”传播那样来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增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依法采取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以“疫病不除、预防不止”的决心,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除治工作。

二、科学制定方案,实施分类施策

由于遵义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疫点与遵义市城区毗邻,距革命圣地遵义会址和红军山不到15公里,检疫封锁和除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和预防工作,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势头,确保遵义市森林资源和遵义历史名城的生态安全,省检疫站协助我市在开展普查的基础上,及时编制了遵义市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并经国家林业局和森防总站专家和领导评审通过。方案明确我市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坚决有效地封锁和扑灭松材线虫病疫情,拔除疫点。将遵义县划为疫区,红花岗和汇川两城区划为重点保护区,其它毗邻的我市湄潭、绥阳、桐梓、仁怀等县(市)为预防区。疫区治理措施为加强封锁、防止疫情人为扩散蔓延,限期清除病死木,逐步压缩疫区面积;重点保护区治理措施为采取严格的检疫封锁措施,建立严密的检疫防线,严格限制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入,全面监测,发现枯死松木立即清除,确保不发生疫情;预防区治理措施为严格检疫检查,严禁疫木及其制品进入预防区,加强监测普查,及时发现,及时拔除,防范松材线虫病的传入。

三、加强检疫执法,严防人为传播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的工作力度,严格检疫执法。自2003年我市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全市共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34个,培训检疫检查站专职检疫员49个。对调进调出的松科植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疫检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松苗、松木及其制品调出疫情发生区;加强了对松属苗木繁苗基地、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的产地检疫工作,严禁带病苗木、木材及其制品进入市场流通;同时还加强了对调进松苗、松木及其制品的复检工作,一旦发现带病就地销毁。如仁怀市检疫站去年在茅台镇查获带松材线虫活体的12个

电缆盘,产地为上海胜华电缆厂。如不查获烧毁后果将不堪设想,国酒之乡生态环境将遭受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市、县两级检疫站充实了人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松材线虫病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除治质量。

我市每年在秋季普查后,对当年枯死萎蔫的松树必须在翌年3月1日前(松褐天牛还未羽化)限期清除烧毁。仅遵义县四个疫点镇。2003年清理52393株,2004年8393株,2005年23642株,由于涉及林分都为村民自留山,地方财政又十分困难,除了补助部分砍伐、清理工资,村民被砍疫木分文未补,林农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故疫木清除工作难度很大。故每年清除工作组织清查必须周密,群众动员必须过细,督导检查力度必须加强。每年除治工作完成后,市县检查组按统一的检查验收办法,立即对疫点的每个小班认真检查验收,并提交检查验收报告,以备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每年的核查。首先检查枯死、萎蔫松树清除、现场林地清理是否彻底干净,采伐的疫木及其1厘米以上的枝桠必须运出林区集中烧毁,并确保用火安全;其次认真检查疫木伐桩不能超过5厘米,实施虫线清喷雾处理,并套以塑料薄膜、用土再覆盖5厘米以上;最后还要认真检查疫点附近农户的房前屋后,包括篱笆墙等是否有漏网疫木、枝桠。如有问题及时整改,以彻底清除隐患,有效控制疫情不扩散蔓延,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安全。

为减轻财政负担,也为了给林农一定的补偿,去年,遵义县编制了《疫木采伐及安全利用实施办法》,经省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要求枯死疫木全部烧毁,萎蔫松树可利用部份作煤矿坑木利用,不可利用部分仍就地烧毁。利用疫木从制材、运输、定点煤矿、坑木进洞时间、深度都必须全程监督,强化疫木管理、有序流通、安全利用。据测算,去年遵义县通过疫木安全利用使财政减少开支68万元,林农获补偿113万元。

四、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科技含量

我市在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和完善了市、县、乡三级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网络,明确职责与监测范围,采取专群结合的方法,实施全年监测普查。充分发挥全市几千名天保工程护林员的作用,通过培训,要求他们结合每天巡山,及时发现枯死萎蔫松树及时报林业站取样镜检及时清除。各级林业部门也积极开展了松褐天牛在我市的生活史,以及与松材线虫繁衍传播规律等基础研究;在生产中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早期监测(要求发现枯死、萎蔫树取样镜检)、快速鉴定(如打孔流胶法)、物理、化学、生物防治、天敌筛选等应用技术研究。我市在防治措施的具体应用上,针对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防治,物理除治主要采用每年对枯死萎蔫松树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树干1厘米以上枝桠都集中焚烧,树桩虫线清喷雾盖上塑料薄膜,再复土5厘米,以此除治松褐天牛幼虫,这是我市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最方便、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另一种物理方法是诱杀除治,主要根据松褐天牛的趋光、趋化性,每年5-10月,在天牛羽化期,采用黑光灯、引诱剂及诱木诱杀、灭除松褐天牛成虫和卵块。2004年我市挂诱捕器4327个,捕杀松褐天牛53809头;2005年挂6023个,捕杀松褐天牛30777头;今年又挂5256个,捕杀松褐天牛31023头,还增设诱木2180株。生物防治我市主要通过在自然条件下施放松褐天牛天敌-管氏肿腿蜂等杀灭松褐天牛,2004年我市放了340万头,但因开支大,效果也不太明显故不敢大范围实施;营林措施主要采取补植补造时更新树种,减少寄生源,调整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以增强林分的自控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达到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五、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防治经费

为了保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下,从2003年至2005年,三年投入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共685.9万元,其中:国家财政下拨210万元,省财政下拨197.9万元,市财政自筹136万元,遵义县、汇川区、红花岗、仁怀市等县级财政匹配142万元,基本保证了我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松材线虫病倡议书 篇5

我市现有松林xx万亩,树种为黑松,主要分布在xxxxx等镇、办事处。为有效地预防松材线虫病在我市发生,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我市按照《xxx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及《xxx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预防方案》要求,通过严格疫情监测、加强检疫检查、等一系列措施,圆满完成了防控、监测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查监测情况

今年我市共进行了两次普查,3-4月份进行普查时,发现死树xxx株;9-10月份普查时,发现少量的松树出现松针发黄、干枯,主要分布在xxxx等地,监测覆盖率达98%。经观察分析,黑松枯死原因主要是由火烧和松枝枯病造成。另外,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部分黑松不同程度的存在松枝枯病,发生面积约800余亩。

二、预防情况

今年,我市根据《xxx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预防方案》的要求,对我市所有松林进行了监测普查,并对枯死树、衰弱木等进行清理,共清理xxx余亩,伐除xxx株,死树伐处率100%。二是在春秋两季普查的基础上,对枯死树进行抽样鉴定,经鉴定,未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病,死树鉴定率100%。

三、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摸清我市枯死松树情况,掌握死亡范围、株数等情况,我市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普查、防控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森保站和各镇办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松材线虫病普查、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为将普查、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由市政府与各镇办签订了防控责任书。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使广大群众会认、会防、会除治。我市通过悬挂横幅、发布公告、张贴技术彩页、发放防治手册等形式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及防治知识进行了宣传,提高了全社会预防松材线虫病的能力。

二是强化检疫检查。松材线虫的传播主要是松科疫木及其制品的非法流动及检疫处理措施不力造成的。一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检疫执法的作用,结合xxxx执法行动,加强了对全市苗圃、木材市场、木材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及松木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和复检工作,严禁没经过检疫的松属苗木及包装制品调入我市。全年,共检疫苗圃xxx家,检疫苗木xxx万株;检疫木材xxxx立方米,包装箱xxx余个。

四是搞好普查监测。按照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监测办法》的要求,我市采取专项普查和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范围内的松林进行了监测,每年春秋两季组织专业普查队伍,采取踏查的方法,沿着事先制定的xxx条踏查路线对全市松林进行详细调查;同时为确保监测工作的连续性,我市在每个有松林的镇办设立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2名监测员,负责本区域的松材线虫病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达100%。

四、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缺少专项普查经费,交通困难,工作量繁重,监测普查难度比较大。二是由于山路复杂,林型多样,普查力量薄弱,有可能存在普查死角,调查不够彻底。

五、明年工作打算

(一)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层层建立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和人员,做到监测普查无盲区,疫木监管无漏洞,确保全市不发生松材线虫病。

(二)加强检疫监管,防止人为传播

加强对木材加工、经营、用材单位的检疫检查和联合执法行动,打击违法行为。在重点预防区,严格限制寄主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对调入境内的松木材料,要及时进行复检。

(三)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

建立和完善基层监测网络,落实疫情监测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确保监测网络覆盖到所有松林。重点抓好艾山景区、山洲水库周边、营杜路两侧等松林比较密集区域的监测预警工作。

松材线虫病倡议书 篇6

古松枯死与松材线虫病侵染的关系研究

通过研究古松枯死与松材线虫痛侵染的关系,发现古松枯死过程与松材线虫在古松内枝间存在侵染循环有密切关系,多枝的古松往往先枯死1~2个枝条,一般要花2~3年时间,通过松褐天牛羽化侵染把疫病扩散到所有枝条后,才能导致整株古松枯死.可采取外设屏障即对古松表面喷药或体内注射方式,抑制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和产卵以提高抗松材线虫病能力;也可采取内清病原方法即对古松注射杀线虫药物以提高抗松材线虫病能力.

作 者:张毅丰 来燕学 池树友 王亚红 董晓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浙江宁波,315012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1)分类号:Q959.17 S763.712.48关键词:古松枯死 松材线虫病 侵染循环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篇7

1 松材线虫的危害性

松材线虫对于森林的危害毋庸置疑。过去, 国内外的学者们一直认为, 松材线虫是引发松树松材线虫病的唯一病原体[2]。但随着对于松材线虫的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注意到了细菌的存在,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 细菌的存在对于松材线虫的繁殖以及生存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 科学家发现采用细菌抑制剂抑制细菌的生长对于松材线虫的繁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无疑证明了上面所提出来的观点。此外,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松材线虫携带者大量的细菌[3]。

采用分离孵化的方式来对于松材线虫的繁殖与细菌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探索。将松材线虫的卵分别在有菌与无菌的情况的进行孵化, 分别记录二者的松材线虫的孵化率以及孵化周期的长短。通过实验, 可以很清楚的得到有菌情况下松材线虫卵的孵化率远远高于无菌情况下松材线虫卵的孵化率, 而其孵化所用的时间却远远低于无菌情况下松材线虫卵的孵化率, 这说明了细菌对于松材线虫的繁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松材线虫病的预防举措

针对松材线虫对于松树巨大的危害性, 对于松材线虫的防治迫在眉睫。针对松材线虫的特性, 本文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时间大概集中在每年的7-9月, 高温干旱的天气适合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以及相互传染, 低温对于松材线虫病的传染则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1 彻底普查地区松林, 了解松材线虫病的多发区域

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时间大概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所以我们应该在每年的3-4月、9-10月两个阶段, 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以乡镇为单位对于松林进行普查, 对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区域范围面积以及病死松树的数量进行详细的统计, 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止提供详细的依据。

2.2 常年监控

2.2.1 定期检查

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域以及松材线虫病的未发生区域以乡镇为单位, 对于一些人为活动较为活跃的区域附近的松林要组织专业的技术人鱼进行定期的巡查, 若发现面积较大的枯死的松树要进行取样鉴定, 确定是否是因为松材线虫病的感染导致。

2.2.2 定点设置检测点

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域或者多发区域应该设置固定的检测点, 对于铁路线、公路线、风景区等人为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附近的松林更要注意, 定期检查检测点的情况, 发现有区域性的松树死亡对于该区域的松树采取取样鉴定, 确定是否是因为松材线虫病的感染导致。

2.3 天牛等松材线虫传染体的检测

松材线虫的传染主要依靠天牛的传播, 所以在天牛的羽化期, 也就是每年的5-8月对于松林的天牛要进行诱捕取样检测, 检测是否携带有松材线虫, 对于携带有松材线虫的天牛, 对其捕获点周围的松树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抽取松树进行鉴定, 阻止松材线虫的继续传播。

3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3.1 对于病树、死树的处理

第一, 对于松材线虫病发病周期长、感染面积大、病树死树所占比例较大的松林区域, 应该在春节前后阻止专门的砍伐队伍对于该区域内的松树进行彻底的砍伐, 对于该区域内的其他植物也要进行彻底的砍伐, 最大限度地清除寄生物。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区域应该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 保证松材线虫病不会大面积传播。

第二, 对于松材线虫病发病周期较短、面积较小切病树死树所占比例较小的区域, 彻底清除该区域内的病树死树, 减低病原体松材线虫的数量, 并在其周围设立防护带, 以防松材线虫病的继续传播。

3.2 病树死树后期处理

(1) 对于区域内的病树和死树进行砍伐后, 在所遗留树桩的周围应该采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处理, 最大限度地清理松材线虫。此外, 可以在砍时采用连根砍伐的方式。

(2) 对于一些零散的病树死树, 在砍伐后将其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 随着适量的磷化铝装入密封的塑料袋, 原地搁置直至松材线虫的传媒体天牛的羽化期结束。而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清理下山的病树死树, 可以将其集中到指定的地点彻底焚烧。

(3) 对于砍伐下来的患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木材, 可以将它们集中堆放, 采用药物熏蒸的方法对病树木材之中的松材线虫进行清除, 保证杀虫率为100%, 若杀虫率达不到100%, 则要再次进行药物熏蒸, 确保杀虫率在100%。此外, 还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对病树之中的松材线虫进行处理, 热处理时候的温度应该控制在60℃左右, 反复加热, 确保天牛的死亡率在100%。对于患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木材, 还可以将其制作成为纤维板、烧炭等, 消除其中的松材线虫以及传播媒介。

4 结语

松材线虫对于松树的危害毋庸置疑, 它对于松林的生态平衡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给国家以及地球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林场的日常工作中, 对于进出林场的木材均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保证不会有外来的病原体进入林场, 破坏林场的生态。针对松材线虫的特性, 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兴华, 朱天辉.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J].中国林业, 2011 (6) .

[2]汤坚, 叶建仁, 陈风毛, 等.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种类及其致病性[J].北方林业, 2013 (10) .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篇8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对松林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的虫害,一旦发生,会造成松林快速死亡,大面积减产,对松林的危害性极大,甚至会对该区域内的植物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其传播主要是靠松墨天牛产卵的自然传播及人为搬运含松材线虫的松材进行,鉴于传播途径广泛以及危害迅速,松材线虫病防治起来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就松材线虫的特性,以及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机理,结合其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治理松材线虫病寻找理论基础。

1 松材线虫病概述

松材线虫病俗称松树枯萎病,主要的寄主植物是各类松树,一旦发病,对松树来说无疑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会让松树迅速死亡[1]。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主要是松材线虫导致的,松材线虫主要是在10~30 ℃范围内进行繁殖,且繁殖速度较快,但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抑制繁殖数量,过高或过低则不能繁殖,所以一般松材线虫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天温度不高时也多有发生。一般情况下,松树被松材线虫感染后,针叶会呈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不再分泌树脂,肉眼可观察到松树有被天牛侵入的孔状以及产卵的痕迹,继而导致松树整株干枯,死亡并腐烂。传播主要是靠松墨天牛产卵的自然传播以及人为搬运含松材线虫的松材进行。

2 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机理

松材线虫病主要是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作为昆虫媒介进行传播,进入松树的木质部,寄生在松树的脂道中,继而快速大量繁殖,遍及整株,导致松树停止分泌树脂,植物失水,进而加速病株死亡。

一般情况下,松材线虫的病害发展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松树外观无异常,通常肉眼可见的也就是在松树嫩枝上有松墨天牛啃食的痕迹,但此时松树的树脂分泌逐渐减少,蒸腾作用下降;第二,松树的针叶逐渐变色,松树树脂由分泌减少转为停止分泌,天牛啃食松针进一步恶化为天牛产卵;第三,松树的松针变色加重,逐渐呈黄褐色,松树植株萎蔫,天牛的啃食进一步恶化转为蛀屑;第四,松树的松针颜色彻底加重,几乎全部呈现黄褐色或者红褐色,整个染病松树干枯死亡[2]。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入到第四个阶段的时候,因为松材线虫繁殖过盛,已经造成病害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染病树体上一般已经有多种害虫进行栖居。

3 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针对松材线虫的特性及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机理探讨,不难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具有发生迅速、破坏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对松树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甚至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对此,笔者结合现实考察认知,进行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如下。

3.1 检验检疫方法

要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治,第一步就是需要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确切的检验检疫,才能方便后续进行针对性防治。一般采用的检验检疫方法有3种:第一,直观检验,这种方法一般主要是在实地调查使用,其间主要是对树木的发育进行调查,观察树木是否发育正常,譬如树脂分泌情况,针叶颜色、生长状况,以及整个树木的长势等;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天牛在松树上的啃食、产卵等情况,这一步的检验直观重要,直接关系到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检验检疫;第二,解剖检验,该环节主要是针对于在直观检验中发现的可疑病株进行,将可疑病株进行剖开,检查木质部是否有变色情况,树干内是否有天牛栖居的情况,以及重量有无明显变轻等;第三,漏斗分离检验,该环节是在经历解剖检验后确定有感病植株后进行,一般取感病部分进行泡水、离心等环节处理,对照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感病植株的确诊。通过检验检疫环节主要是为了确诊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为之后的防治打下有效基础。

3.2 检疫处理

检疫处理主要是对已经通过检验检疫确定的松材线虫病株的处理。发现植株感染松材线虫病后需要对一切有可能携带或者感染上该虫害的木材及制品等进行溴甲烷的熏蒸处理,或者用水长时间浸泡(一般不少于5个月),或直接进行烧毁。该环节把握的宗旨就是消除一切都可能的感病可能,对已经可能染病的植株也要彻底处理,消除任何一点传播的可能性。

3.3 农业防治措施

一般在已经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区采用此法较为有效。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染病松树所在林地进行彻底清理,对病株以及可疑病株进行砍除或者烧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实现从根本上抑制病原的扩散[3]。该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砍除环节后必须对砍除的病株进行烧毁,以免其成为新的感染源;同时,可以设立相应的隔离区,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的传播虫媒的进一步扩散,实现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治。

3.4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相应的化学制剂对松材线虫的传播虫媒进行有效扼杀,主要方法是在松材线虫病的易发时节(一般控制在10月以前)进行杀螟松乳剂的喷洒,主要是在感病植株的表面进行喷洒,用于杀死天牛幼虫,在喷洒时节的选择上尤其注意最好在晚夏或者秋季,不能再冬季和早春,因为该时节的天牛幼虫和蛹处在木质部,药剂喷洒不能有效杀死;同时,可以对原木进行浸泡杀虫。另外,可对松材线虫的侵入和繁殖进行预防,一般采取用乙伴磷、治线磷等内吸性杀虫和杀线剂施于松树根部的土壤中,可以有效预防线虫的繁殖,若将内吸性杀线剂注射树干,则可有效预防线虫的侵入。从传播虫媒和松材线虫两个方面进行化学制剂的喷施能有有效实现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当然,在前期的检验检疫确诊松材线虫病之后,除了农业措施防治以及化学防治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也就是引入线虫真菌。总的来说,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过程复杂,难度较大,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笔者认为,除了防治之外,可以直接在松树种植时引入抗病品种,但对于抗病品种的选育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传胜,陈志刚.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1,28(10):1460-1461.

[2]李永吉,付呁,夏同华.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4,31(12):26.

[3]朱细俭,方天松,林胜.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与成效[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4):72-75.

松材线虫病倡议书 篇9

现将XX县近年来松材线虫病除治主要做法和经验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一、政府重视、政策到位、技术明确,是我县近年来松材

线虫病除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20XX年以来,XX县政府就把XX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提到了全县生态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与全县XX个镇、办、国有林场签定了20XX年-20XX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20XX年XX月XX日在XX县XX镇召开了全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推进会;20XX年12月28日成立了XX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20XX年X月向XX县人民政府发布了XX县松材线虫病防治政府一号令,并于同年将松材线虫病除治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特别是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于2018年12月下发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和《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更为我县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具体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为我县松材线虫病除治明确了方向。

二、明确责任、吸取教训、完善措施,是我县松材线虫

病除治初步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2017年以来,我县在认真吸取以往行业部门“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利因素,及时理清了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思路,明确了政府主导、行业协调指导、地方实施的“三位一体”除治机制,特别是2018年以来及时完善了除治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不但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杜绝了除治隐患,提高了除治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出台了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春秋季普查方案,专项行动方案和松材线虫病设计规划方案。

2、在各镇办、国有林场、专业除治施工队伍、苗木企业等开展除治前技术培训8期,培训1000余人次。

3、除治前督促各相关除治单位办理了采伐手续,用火手续,在除治点主要交通路口设立了公示牌,与各牵扯到的除治个户签定了除治告知书,并要求专业施工队伍为施工人员办理了人身保险。

4、在全县相关单位及时培训兼职检疫员,并经考试审查合格,为23人颁发了兼职检疫员证书。

5、推行了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全县分片技术包抓责任制。

三、查找不足、调整方向,确保我县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简要总结我县20XX年以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也吸取了教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我县尽早拨除疫区和疫点形势依然严峻,任重而道远。一是全社会共同关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举措仍然有待加强;二是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除治的政策、技术把握的还不够精准;三是全县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的资金缺口依然很大。

上一篇:2010人人公开课工作总结下一篇:用心去感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