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2024-05-14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通用7篇)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篇1

商用空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制冷空调市场的一个细分子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一细分市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但是,至今还没有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包括一些概念都是约定俗成,定义都是比较模糊的。

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可以纳入商用空调范畴的产品可以包括户式中央空调产品、部分传统中央空调产品以及部分家用空调。为了从主流上把握商用空调市场,本文在研究中主要把焦点集中在以多联机为代表的户式中央空调上。因为,户式中央空调占据了商用空调至少60以上的比例。

概念划分

商用空调的概念一直以来比较模糊,没有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概念。狭义的是按照产品适用对象来划分的,主要就是指集团消费为主的户式中央空调,也就是多联机、天花机、单元机。它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机型比较小,在建筑交付后装修期间进行安装,不需要在建筑施工中就安装主机与预留管道。广义上的商用空调概念,既包括户式中央空调这一块,还包括家用空调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家用空调的工程机,当然更是不能少了传统中央空调的单元机、模块机甚至一部分小型水地源热泵机组。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商用空调主要是以购买方式来划分的,是业内常说的制冷空调的B2B市场,也就是上述概念中的广义上讲的商用空调概念。为什么要从购买方式来定义商用空调的概念呢?笔者以为,第一,B2B在各个产品行业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交易模式,制冷空调行业内以B2B方式进行交易的产品相对集中,易于区分不同的消费者与购置方式;第二,市场对B2B交易模式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如TV行业的B2B研究已经非常那个成熟,每季度都会有监测数据报告出台。把商用空调纳入B2B模式来研究,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以户式中央空调为主体的商用空调崛起,大大丰富了制冷空调领域的产品类型,满足了以集团采购为主的批量用户。截止2011年,以多联机为代表的商用空调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快20年,仅多联产品在整体中央空调市场的占比超过34%的份额,加上还可纳入商用机系列的单元机组、模块机组以及部分家用空调,占比已经超过整体中央空调一半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制冷空调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单独把这一细分行业拿出了研究,有利用真正认识其市场特性,促进其在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内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高速增长以及各个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也为商用空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旧建筑的重新装修改造则拓展了商用空调的空间。研究国内制冷空调市场,首先要把商用空调这一概念搞清楚,统一的了概念才会有统一的标准,研究标的的成果才不会张冠李戴。

优势明显

商用空调是在家用空调在国内市场兴起后跟进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用空调在日资品牌引进中国后,迅速被国内市场所接受。市场的迅速放大也引起家用空调的“血亲”——商用机的商业敏感,迅速跟进进入中国市场。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商用空调的诸

多优势,迎合了国内一部分高档住宅与办公用房的需求,因而出现了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为什么市场特别青睐商用空调呢?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优势一,安装简便。商用空调避免了像传统中央空调那样在建筑房屋主体时就得实施,而且特别便利那些原来没有设计安装空调的旧建筑进行重新配置。室内机一般安在天花上或吊顶上,不占用地面空间,不留卫生死角,房间更显宽敞。同时,由于室内机大多隐藏在吊顶之中,迎合了时下装修个性化的潮流,对房屋的整体装修风格最大限度的进行了融合和保护,可以让家居装修更加自由而富有个性。特别适合以往办公场所的重新装修与改建。

优势二,低碳节能。目前,商用空调已普遍采用直流变频领先技术和R410A环保冷媒,相关产品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经测算,同等房型,同等能效的情况下,商用空调只比普通空调价格高出不到30%,但省电达到45.6%,寿命延长1.5-2倍。

优势三,静音舒适。商用空调产品采用先进静音技术,室内机噪音仅26分贝,仅相当于树叶飘落的声音。并且商用空调温度调节和送风更加均匀,让人感觉更加舒适,新风、加湿功能可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和卫生,制冷热效果可以与大型中央空调媲美,这都是传统空调所望尘莫及的。

优势四,使用灵活。商用空调普遍制冷范围为-5℃-43℃,制热范围为-15℃-15℃,产品性能优于家用空调,全面覆盖消费者生活的环境温度,即使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也能制热。此外,商用空调运行管理灵活,可以做到一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室内机可单独开关控制,满足人对温度要求的个体差异。

正是由于商用空调诸多优势存在,需求的增加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可以预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精品住宅小区的增加以及办公场所的改扩建项目增多,商用空调将成为新的空调市场消费热点。

需求旺盛

缘于上述商用空调的诸多优势,商用空调进入国内市场后发展非常迅速。商用空调市场发展不仅与房地产业紧密相关,而且成为原有建筑重新装修改造的首选。

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2011年,甲级写字楼市场新增供应预计达到67万平方米,全年市场销售量将达到87万平方米,而新增写字楼有近一半以上是采用商用空调。高档住宅虽然是政府本轮调控的主要目标,但是这部分高档需求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高档住宅一般都是采用商用空调。还有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完成4693万平方米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按照每150平方米需要一套商用空调算的话,至少应该有30多万套商用空调被采用。

目前,国内商用空调需求的地理市场集中趋势明显,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占中国GDP的12%和不动产总投资17%,是中国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国内商用空调市场现已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区域,向周边城市扩散的市场格局。现阶段,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区域市场商用空调需求规模占全国市场的80%,但是随着经济热点向内地转移,这种集中的态势正在发生逆转。

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扩大商用空调普及率及认知度的阻碍小,能迅速建立网络,扩张市场,并且政府机关、宾馆细分市场成长迅速;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是商用中央空调竞争中心地带,三大城市中上海的商用空调普及率最高;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拥有适合空调产品普及的气候条件,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像华中的武汉、长沙、郑州,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等重点城市,商用空调的需求也在不断升温。这不仅与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向内地不断转移的趋势相吻合,且这些区域的保有率低而凸显增长潜力。

据专业杂志《中央空调市场》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多联机、模块机、单元机三个产品数量占据了整个中央空调市场53.63%的份额,而且是以每年超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可见商用空调的潜力非常值得期待与挖掘。

格局初定

在国内商用空调市场中,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市场品牌格局。从投资主体角度来看,呈现出外资品牌大金、海信日立、东芝、三菱电机、三菱重工、三菱海尔、松下、三星等领跑的态势。外资品牌是商用空调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引进者,不仅有着丰富的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而且把商用空调独特的经营方式带入国内。其中,大金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牌。1995年,“上海大金协昌空调有限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标志着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日本大金进入中国市场。大金变频VRV产品成为商用空调在中国的标志性产品,而且在短短的十年之后就引领商用空调在销售占比上超越了传统大型中央空调。

国内品牌虽然是步外资品牌的后尘,但目前在市场绝不亚于外资品牌。原因在于,一是国内品牌在技术上善于学习、借鉴。如美的的MDV在暧通空调界卷起了一阵强劲旋风。格力GMV多联空调机组系列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规模、不同用途的场所。二是国内品牌谙熟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特点,在推广上采取了贴近国内实际的销售模式。而且强势商用空调企业大多是从家用空调延伸进入商用机领域的,沿用了很多家空调贴近市场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品牌已形成美的、格力、海尔、志高、奥克斯、盾安环境等构成主流品牌阵营,并且在整体规模上可以与外资品牌抗衡。

在商用机市场被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传统中央空调品牌也被巨大的市场空间所吸引。纷纷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开始向商用空调领域进军。2006年,麦克维尔推出MDSI系列多联机产品;2007年,约克推出YDOH系列多联机产品;2009年,特灵推出TVR系列多联机产品;2010年,开利推出38DS系列多联机产品。在传统中央空调市场的增长乏力和商用机市场的急速膨胀的大环境下,四大美资品牌也开始分出精力,不约而同的选择进入商用空调领域。

目前,商用空调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外资品牌作为领跑,国内品牌成为中坚,传统中央空调品牌后来追赶的格局。由于商用空调相对于家用空调来说,具有产品与项目一对一的特点,品牌很难达到像家用空调那样高度集中。因此,诸多品牌林立将是商用空调市场的一大特点。

细分市场

商用空调可广泛应用于不同规模、不同用途的现代家居空间、商业场所、办公环境等。商用空调机组秉承了中央空调的舒适、高档和分体式空调机的安装方便、灵活等优势,室内机可多方式灵活组合,机组采用智能化冷量分配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检功能和远距离通讯控制,安装、检测、维修、保养方便。

当然商用空调最主要的细分市场在于高档住宅、办公环境、商业场所。高档住宅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采购。目前高档住宅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多数精装住宅都配置了户式中央空调,大金、美的、海信日立、格力、东芝、海尔、三星都是这一市场的受益者;办公环境主要是通过政府采购来实施的。近年来政府采购上有意扶持民族品牌,因此格力、海尔、美的、志高、奥克斯、盾安等受益相对明显;商业场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市场,需求层次差别很大,很难实现品牌的集中统一,诸多品牌都可以通过人文关系分得一杯羹。

不可否认的是,商用空调安装的灵活性与使用上的可靠性,使得商用空调在应用上能够适合多种环境的要求。因而派生出很多的细分行业。比如说,机房空调。机房空调是指移动通信在所覆盖范围内,每间隔一定的距离,都会有一个信号中继站。中继站里装备有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电子设备,因此必须要有24小时不间断的空调来保持恒温。商用空调以其稳定的性能与简便的安装,成为移动通信中继站的主流空调,因而就派生出机房空调这一细分板块。

还有像快捷酒店用空调。快捷酒店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快捷酒店主要是适合那些旅游、出差迅猛增长而出现的,空调是快捷酒店必备的条件之一。而快捷酒店一般都是以往建筑改建而成的,不具备安装大型中央空调的条件,要装空调最简便的就是家用空调或者是多联机。因而,针对快捷酒店的工程机就成了争夺的重点,形成了商用市场独特的一个板块。

此外还有像针对医院的洁净空调,针对烟草行业的专用空调,针对制药行业的专业空调。细分行业成为商用空调开发市场的一条途径,各个厂家都在研究与开发相应的产品,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隐患犹存

商用空调在国内市场已经步入成熟期。其特征在于,第一,销量增长已经达到一个高峰。目前商用空调的规模已经超越传统中央空调,并且在2011年增长幅度上已经回落至10%以内,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第二,产能已经开始出现过剩。目前商用空调领域的厂商至少有近百家,一些厂家已经感受到产能无法完全释放的压力;第三,主流品牌阵营已经基本形成,新进入厂家的门槛已经有所提高;第四,渠道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代理商、经销商、工程商的分工已经十分明确;第五,市场竞争中价格战已经开始,行业洗牌正在向纵深发展。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商用空调市场已经步入成熟发展时期。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已经进入到成熟期,但是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行业隐患。首先是厂商对行业发展阶段认识不清。很多厂家还沉浸于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在思维上还固守原有的市场策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只顾着一味拓展市场,不能够做精做细市场。2011年前三季度,商用空调的增长大大低于传统中央空调的增长速率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是对细分市场认识不足,难以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商用空调是一个有别于家用或者传统中央空调的细分行业,细分市场就必须要有细分的产品与渠道。但是,目前现状是细分市场都是属于自然形成,没有做到理性的引导与规范。

再次整体行业没有一个很好的数据分析机构支撑行业的发展。在与之相关的家电等行业,存在有很多专业市场数据研究分析机构,能够把市场现象以数据进行分析,科学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商用空调领域却缺乏这样的数据支撑,因而发展靠盲目、顺自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支持,缺乏用数据等促进市场的精耕细作。

还有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创新局限于枝梢末节,少有从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因而造成行业产品的同质化严重,遇到市场竞争不是比技术,而是通过价格战来取得项目。长期以往,行业就会因此而失去发展动力。

改进营销

不客气地讲,商用空调是一个市场推动型的行业,依赖技术推动的成分很低。因此,营销在行业发展上显示出重要作用。从现实市场来看,国内很多企业根本就拥有核心技术,但是依然可以依靠低成本的产品,通过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在市场上活得有滋有味。说明一个问题,市场营销在商用空调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金早些年能够迅速崛起,主要是当时市场上就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依靠品牌拉力与完善的技术,吃了很多年独食。那个时候,国内小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况且也缺少一定的品牌支撑。现在不同了,国内像美的、格力、海尔这样的规模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后,他们有实力迅速掌握技术,同时他们谙熟国内市场与消费者特点,在营销上特别贴近国情。所以,在近几年美的、格力在商用空调市场发展迅速,就是在大金面前也不落下风,完全可以与大金抗衡。当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国内企业贴近市场的营销策略。

因此,对于今后的市场开拓,不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内企业,都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在加大研发推出新产品的同时,不要忽视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与完善。一是针对国内细分市场,研发与推广适合的产品。毕竟产品才是市场推广的基础,只有上佳产品才有推广的意义与可能。哪怕就是一个好的概念也行,总比什么都没有的产品要好。商用空调是一个技术相对成熟的行业,研发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不是说说而已,多数中小企业小改小革还可以,核心技术创新没有实力与积累是不可能的。

二是利用广告宣传,加大品牌推广,使消费者对新品牌引起兴趣从而产生新的需要。商用空调企业缘于单个规模不大,难于支持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但是,必要的广告支持还是必须要的,可以考虑路牌、杂志、会展等费用小、针对性强的广告载体。目前品牌林立当然有产品属性的关系,但也说明商用空调厂家的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美誉度的建设与推广,给诸多杂牌企业留下了生存空间。

三是梳理好顺利、便捷、有序的渠道通路。代理商、经销商、工程商以及系统集成商,他们既有相同的任务,又有不同的责任,只有是他们能够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才能为品牌服务好。目前不论是哪种渠道商,都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在哪一品牌经营中能够获利,他们就会倒向哪个品牌,为哪一个品牌卖力气。因此,做到双赢、多赢才是渠道策略之上策。

四是学会利用社会资源了解市场,了解需求,了解细分行业,了解竞争对手。以往商用空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很少有企业会借助咨询公司了解掌握市场数据。在成熟市场上竞争,少了这一环节往往会仅凭感觉做市场,不可能实现理性地认识与把握市场。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而且是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而变化。以往的经验在环境变化后,很可能已经失去了其价值,再凭经验往往会事倍功半。因此,不断的学习与改进才是上策。与时俱进就是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篇2

一、我国在汽车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4S店出现严重弊端

现在走到哪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4S店,虽然销售平台异常繁多,但是如今的汽车产品销售处境十分尴尬,前景不是很乐观。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快速进步,尤其是4S店,已经做到可以把一系列的汽车服务结合为一体,形成售后一条龙服务。这样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方法,但是仔细分析下来,如果一旦利润少就会很难支持4S店的正常费用,导致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行。可以看出,这个弊端是很大的。

(二)营销方式以及相关手段过于落后

如今的汽车市场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但是很少有企业能够经常做市场调查、开展相关活动等去做一些深入分析,在确定企业了解市场环境后再制定合适的营销新策略,很多企业领导层现在几乎没有这样的营销观念,而是只会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方法做些推销以及展览,例如举办车展等。或者利用一些价格上的优势来打动客户,这样的作用其实是极小的,根本没有太大意义。

(三)汽车市场的营销信誉太差

经过一些市场调查报告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整体环境很差,客户的投诉非常多,负面影响很大。这种情况的产生与相关汽车企业有很直接的关系。由于汽车企业没有制定好一定的从业标准,导致现在销售人员鱼龙混杂,而且现在许多经销商的道德素质都非常差,不能端正工作态度,没有良好的自律意识,严重缺乏职业道德,给客户带来了很差的印象,导致对产品的认可度极具降低,没有严格的培训,企业的监管也不到位,相较于国外的经销商相差甚远,以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四)销售队伍整体素质太低

经销商没有指定相应的入职标准,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太低。导致了销售市场工作人员个人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人员对于相关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很难为客户进行良好的讲解。同时也存在一些只追求物质利益的人,只看重自己个人的利益得失,从不关心他人如何,严重缺乏团队意识。工作态度极其恶劣,丝毫没有责任感和义务感,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关发展趋势

(一)在当今的汽车销售市场中,虽然4S店占据大部分主体,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将会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大卖场形式的销售模式务必将是以后市场销售市场的主要模式。无论对于任何品牌来说,卖场模式都将是最佳模式。

(二)未来汽车的营销卖点将会主要放在品牌上。

好的品牌完美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换个角度讲,无论最后产品的发展如何,但品牌绝对会是永恒的,核心价值绝对不会改变,品牌的价值就代表了产品的价值。所以可以看出现在的社会,对于汽车产品而言,树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是根本,它不仅象征了许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品牌绝对是一个制胜的关键。

(三)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买方市场逐渐到来。

这种现象的发生让很多经销商都有了严重的危机感。为了寻找新的营销手段,相关的社会公共营销就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因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喜欢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消费。所以说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是异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企业来争取更大、更适合的营销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汽车市场的不断进步,汽车市场的主导方向已经完全转变,这时企业就要学会成熟起来,建立适合自己的营销机制,同时不断学习外来营销文化,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使我国的汽车市场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企业的生产能力近几年来不断提高。然而这种高速生产随之而来的却是汽车市场营销的停滞不前,形成了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汽车目前属于一种十分特别的物资,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销售渠道很难控制,因此也在相关市场营销上存在了许多问题,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而也就导致了如今我国汽车市场停滞不前的这种局面。针对目前汽车市场的行业状况做了深入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市场行业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行业状况,企业发展,分析

参考文献

[1]侯雁,李炼,刘军.WTO自我保护规则对企业营销行为的导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张志平.一对一:新世纪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J].商业研究,2006(1).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发展趋势

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营销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眼球”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旅游市场营销观念

旅游市场营销就是从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起点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终结的全部企业经营管理循环活动。旅游市场营销,说到底就是卖地方的山、卖地方的水、卖地方的人。卖地方的山水很好理解。卖人,怎么理解?就是要把当地人“贩”到外地去,把外地人“贩”到当地来,旅游营销就是要当好这个“人贩子”。“贩”进来的人越多,“贩”出去的人也多,说明你这个地方的旅游就越发达。这个买卖的过程,就是旅游营销的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好酒还怕巷子深”,没有吆喝,就没有旅游。这是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的经验之谈。但就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这样一些方面问题。

1.缺乏售后服务体系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有的旅游企业甚至认为根本没这个必要。

2.依然存在削价竞争

一些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在旅游线路的促销中,对线路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旅行社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3.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许多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经营,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有些旅行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如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或者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破坏了国家的法制,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4.缺乏长期营销计划

在大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中,没有几个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

5.可持续竞争意识不强

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在旅游市场营销上缺乏可持续竞争意识。旅游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找不到旅游服务创新突破口,缺乏旅游品牌形象创立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6.忽视旅游整体营销

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同一区域内部的旅游恶性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低成本倾销和双输甚至多输局面。单纯的产品竞争导致一些旅游城市非但没有获得者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反而因旅游团、旅游散客忽略城市,长驱直入景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人均停留天数缩短,旅游收入下滑的局面。由于长期对某些产品的过分突出宣传,使许多新建景区在竞争中难以与传统景区匹敌,中等城市留不住客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三、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1.变“旅游产品营销”为“旅游目的地营销”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期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人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旅游的竞争就是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2.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

所谓“整体出击”,就是由以前单个旅行社的营销宣传发展到旅行社联盟的整体宣传,由单一的旅游产品营销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这不仅包括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潜在旅游者或社会公众,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且还包括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等方面。把这一系列因素作为营销的整体。未来的旅游市场营销,不再是以单个旅游企业或旅行社进行宣传促销,而是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手出击,并逐步走向区域大联合的营销方式,这就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的现代营销方式。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旅游营销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使旅游市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旅游者对目的地及产品的影响力更加直接有效。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营销中来,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强势品牌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营销中,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

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游戏互动性强,时空约束小,费用不高,拥有无穷的创造性与极强的黏性,利用这些特性,完全可以把网络游戏融入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实现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相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客、成本、方便和传播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作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整个流程的再造。通过网络游戏中虚拟的旅游吸引物、交通工具、住宿设施、导游服务等要素的电子商务化,潜在游客可以纯粹玩游戏,也可以利用搭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游戏安排旅游的一切事务(订票、交通、住宿、导游、饮食等)。只要潜在游客愿意,他随时可以把这些虚拟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4.“品牌”整合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说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全面简洁的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时品牌又必须超越这种产品或服务,而相对独立存在。品牌整合营销在国际上都有许多成功先例。香港每过几年就推出一个主题,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旅游是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不能象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的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的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象塑造已成为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从而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实现出游计划。

车贷市场现状分析 篇4

一、汽车信贷市场现状:

随着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市场上各种信贷崭露头角。银行信贷、汽车金融公司,信用卡分期这三种模式是目前最常见,根据近期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市场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汽车金融公司及信用卡的灵活、简便、专业,让我们的银行贷款市场比例急剧下滑,已被严重蚕食。

二、银行贷款、金融公司及信用卡三者之间的优劣势:

1、秦农银行:

优势:网点多,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前还款无利息;

劣势:审批严格,手续繁锁,放款周期长,利息高,还款方式单一。(目前征信要求和金融相比较,也不占优势)

2、信用卡:

优势:费用低、审批快速;

劣势:贷款额度受限(中低档车辆),贷款年限受限,提前还贷不能返还手续费。

3、金融公司:

优势:贷款方式灵活,产品种类多,利息低(无息或贴息),费用低,户口、房产不限制,无需客审,审批快;

劣势:客户征信需正常,无后期服务,提前还款收取违约金。

三、前景分析及我们对银行的要求:

分析门窗市场的格局现状 篇5

铝合金门窗市场占有率大

说起目前我国建筑门窗产品市场格局,在我国的建筑门窗产品市场上,铝门窗产品占的比例最大,为55%;其次是塑料门窗,占的比例为35%;钢门窗产品有6%的份额;其它材料的产品占了剩余的4%。产量方面,铝门窗产品的数字,约为1.5亿平方米。川王木业老总指出,铝合金门窗之所以占据市场份额比例最大,原因是在我国广大城镇中,铝合金门窗制品发展的时间长范围广。

虽然铝合金产品质量在一定时间段或某些地区受到过老百姓的质疑,但是由于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有限,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相当部分消费者中,铝门窗依然是他们的首选产品。尽管现在绝大部分的铝门窗依然是普通铝型材安装单层玻璃,像有断桥功能配有中空玻璃的铝门窗占整个铝窗市场的比例尚不足20%,铝门窗还是占据了建筑门窗产品市场的半壁河山。

塑料门窗产品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建筑门窗产品。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各种各样的产品已经步入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原材料涨价和部分经营者的不规范行为,眼下塑料门窗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铝合金门窗PK塑料门窗

近年来,普通消费者面对着房地产开发商和一些建筑设计部门发表的关于铝、塑门窗制品谁优谁劣的话题无所适从。可不是吗?早先的铝合金门窗刚一出来,相比更早时期的实腹钢窗和空腹钢窗,轻巧美观的装饰性的确引来了很多消费者的趋之若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夏秋冬风霜雪雨的考验,原始的铝合金门窗弊端暴露了出来,尤其是导热性强,保温性差的缺点让人产生怨言。

后来塑料门窗出现了,又是一轮消费热潮,塑料门窗一度是高档民居装修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初挺好的一个新兴产品,竟然走入两头受气的困境。原材料涨价产品却还要落价,不然消费者就远离而去。加之这时的铝合金门窗又卷土重来,带着热断桥工艺和彩色外表再配上中空玻璃,解决了诸多性能上的弊端,已然成为高档门窗的代名词。

铝、塑门窗谁优谁劣?

专家称两种产品各有优缺点,不能厚此薄彼,只要做好了都能成为好产品。欧雨木业老总结合在国外考察的所见所闻举例说:“世界各国受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习惯影响,建筑门窗产品各有不同。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塑料门窗很少,但是德国却很多,尤其是两德合并以后。一般而言,塑窗多应用于民居住宅,铝窗多应用于公共建筑”。

说到目前我国铝门窗产品的质量时,欧雨木业负责人指出:“首先是五金配件的质量需要提高,其次是整体制造工艺,从设计到安装,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有了钱,自然对好的门窗产品有需求。好产品的关键是有没有消费对象,几千元一平方的东西肯定与几百元一平方的东西不一样”。

铝门窗企业,竞争趋白热化

相对于其他工业挤压型材制品而言,由于铝门窗幕墙的规格较为固定,铝挤压型材厂的加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产品的差异逐步缩小,导致竞争异常激烈。从铝门窗幕墙产业的特征和关联性分析,目前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成本价格的竞争成了关键的关键,市场竞争优势取决于在建筑装饰业建立广泛的营销体系,行业的兴衰则取决于建筑装饰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铝门窗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铝型材价格不断上涨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但是铝门窗的市场价格却依然延续着几年前的价格,这种怪现象让许多铝合金生产企业备感困惑,其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所导致。

防盗门进入整合,劣质产品搅局

对比木门市场的不温不火,防盗门市场处于调整整合期。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防盗门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市场上得以普及,据统计,几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居民家家都用防盗门,普及率接近100%。纵观几大装饰材料市场,都有许多防盗门品牌专卖店,诸如盼盼、星星、美心、王力、步阳,以及广东一带的钢质门和浙江永康生产的防盗安全门,防盗门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处于整合期。

面对目前市场上防盗门所形成的激烈竞争环境,除了以上所提的品牌企业以外,那些只顾赚钱,而不顾消费者安危的厂商同样屡见不鲜。据消费者投诉中心归纳分析,市民对防盗门的投诉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送货跟样品不符合发生纠纷。二是门的小部件、小构件缺失,或是门的尺寸不符合。三是安装不够及时或是商家售后服务差发生纠纷。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篇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时期正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高速发展、剧烈分化的时期, 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均已出现并走向成熟, 多元化的银行体系必将逐渐成形。金融垄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被打破, 顺应市场形势的金融格局已诞生。

在这个机会与威胁并存的时代背景下, 迫使我国商业银行直接面对竞争程度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 各商业银行纷纷注意到了市场营销在其业务拓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且进行了初步实践, 但与世界上较为先进、发展较早的外资银行相比, 外资银行有着更为成熟的营销机制。鉴于对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和对我国宏、微观的银行营销环境的分析, 通过与部分先进的外资银行比较, 我们可以借助SWOT分析法, 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在内外营销环境中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和劣势。

(一) 优势分析

与外资银行相比, 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优势, 其优势主要

有营业网点优势、资本规模、稳定的客户关系优势等。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 营业网点数量多。

中国商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 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网点的“四级管理体制”。大型国有银行方面, 如工商银行, 根据其2010年年度报告, 累计已有16, 227家境内机构203家、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逾1, 562家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 向412万公司客户和2.59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 资本规模大, 实力雄厚。

我国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实力较强, 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 均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 只有规模足够大, 银行的规模经济效应才能发挥作用, 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对越强, 虽然未必最优, 但肯定是更稳定、安全、可信赖的。

3. 国家信用优势, 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内客户有着相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容易建立起较稳定的客户关系。更重要的是, 中国商业银行不仅可以获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扶持, 分享各种税收, 产业政策以及各项改革政策的优惠, 而且还有国家信用和主权信用支持, 增强了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同时, 随着近年来银行股份制改革, 更加增加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知名度及品牌号召力。长期以来, 中国商业银行在客户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 因此, 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比较稳固。

(二) 劣势分析

1. 高级专业人才稀缺。

从金融人才来看, 高级金融人才稀缺一直是困扰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尽管我国实施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 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商业银行需求的各类优秀人才, 但由于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正处于起步发展时期, 从业人员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新形势还需要一段时间, 加之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 网点扩张速度快, 熟悉开展商业银行业务, 符合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就显得十分缺乏。

同时,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 中国商业银行还面临人才的流失, 与此相反, 外资银行在人才资源上有独到的优势, 有大量的金融高级精英, 这是中国商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

2. 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业务结构调整, 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仍然存在着资产业务单一、资金成本高、中间业务相对落后等问题。开办的新业务品种少、规模小、收益低, 在整个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中的占比不大, 难以达到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提高整体经营效益的初衷。我国银行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知识, 不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国内现有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不合理。有碍业务创新;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不强, 不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都成为阻碍创新的内在因素。随着我国银行业向国外和民营机构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创新能力的缺乏将会失去竞争优势。

(三) 机会分析

1. 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市场快速发展。

随着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促进了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如生物和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等, 它们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以估算的巨大潜力。同时, 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重点推进也大力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信贷需求正在增加, 银行同业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银行与相关市场主体合作空间扩大。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提供了一个广阔、潜力巨大的市场。

2. 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已得到遏制, 目前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基本状态和关键时期, 宏观经济正逐步走出衰退的阴影, 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这其中消费的作用不可低估, 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增幅虽比去年有所回落, 但在全球经济低迷、消费萎缩的大环境下, 这个增速来之不易。当前随着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措施的实施, 投资需求呈现加快之势, 但从经济循环和对经济拉动及影响程度看, 要保持内需持续快速增长, 从根本上还是要促进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虽然我国目前个人消费市场还比较低迷, 但随着政策倾斜和居民消费观的逐步开放, 个人消费市场的市场营销潜力将十分巨大, 应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今后营销的一个主攻方向。

3. 国际市场业务进一步拓宽。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银行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加快海外发展布局。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 欧美银行业受到重创, 在美国约8500家银行业和金融机构中, 陷入危机的银行数量上百家, 倒闭银行20多家。IMF估计, 由此次金融危机引起的金融业2011年第8期中旬刊 (总第453期) 时代Times损失将达1.4万亿美元。美国银行业原有的海外市场, 成为各国银行业争夺的目标。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银行业国际格局重新洗牌。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银行等从前占据前列的位置的银行排名纷纷下滑, 而中国银行业则进一步提升了榜上位置, 共有四家银行占据前十位置。同时, 欧美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迈向新兴市场的步伐。我国银行业应充分把握这一机遇,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学习国际大银行的营销思想与战略, 扎实国内市场并稳步推进国际战略, 力争在未来的国际银行市场中占据一席地位。

(四) 威胁分析

1.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风险还在蔓延, 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国内经济虽然正在复苏, 但仍存在下行风险。如全球贸易不景气导致出口环境仍不理想, 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将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地方新上投资项目仍在快速增长, 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 如风力发电产业,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通胀压力仍旧存在, 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可预见性。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机遇与风险并存, 市场需求量少自然会影响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疑蒙上一层阴影。

2. 地方政府代偿性风险还较为突出。

金融危机期间, 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经济运行, 我国商业银行向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发放了大量贷款。据银行业6月末自查初步数据显示,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贷款余额大约为7万多亿, 2009年同比增长了一倍。虽然这些平台公司对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扩大内需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很多贷款项目的贷款主体合规性、地方政府担保合法性、贷款项目的现金流和担保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但长期来看, 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 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仍需完善, 潜在的金融风险较大。

3. 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贷款政策紧缩。

2005年以来,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迅猛的发展, 主要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价格虚高的现象。可以说, 房贷需求量大增, 为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带来表面繁荣。近几年来, 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银监会也相继出台了“二套房”政策、督促银行实行房地产授信名单式管理等。除了房地产外, 最近几年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多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 防止产能过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银行业既要防范信贷风险, 也要运用信贷资源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这些都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结构, 担负起时代责任。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对策

根据以上对于营销现状的优势与劣势, 机会与威胁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应该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 实行差异化营销, 突出竞争优势

差异化营销, 其核心思想是“细分市场, 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 导入品牌, 树立形象。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 赋予品牌独特的价值, 树立鲜明的形象, 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当一个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一些独特的, 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替代的商品、对客户来说其价值不仅仅是一种廉价商品时, 这个公司就把自己与竞争厂商区别开来了。差异化营销主要包括产品差异化, 服务差异化, 形象差异化三个方面。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 商业银行数量众多且呈增长趋势, 同时有实力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野心, 使竞争成为行业市场的主旋律。这样的现状正是需要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来形成银行提高的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来看, 较为突出优势就是其雄厚财力、强大技术、拥有高质量的产品, 这样多金融Finance NO.8, 2011 (Cumulativety NO.453) 样化的广告, 多渠道的分销, 多种市场调研费用, 管理费用等, 就转变为了限制小型商业银行进入的壁垒, 因此差异化营销是其良好的选择。

(二) 实施整合营销传播, 塑造银行统一的整体形象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 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 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 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 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 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正在起步, 不少银行开始进行媒体广告宣传, 大型活动赞助等, 但较为分散不集中, 无法给消费者一个整体的、深刻的印象。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产品营销宣传时, 必须将银行产品和银行理念、银行行为、银行视觉等形象因素整合一致, 在产品的宣传中强化银行的形象, 推出银行的形象代表。小至一张信用卡的颜色、一支广告的创意, 大至一个营业网点的装修布置, 都必须统一起来, 共同传达出该银行的形象特点。其追求的最高境界, 是不论顾客需要什么类型的金融服务, 都要到这家银行去办理。同时要围绕银行整体形象, 整合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和手段, 进行形象一致的传播。在全面、充分掌握客户信息的前提下, 找到沟通诉求点作为切入点, 制定营销宣传计划。整合营销传播提供的是一个战略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展开银行所有的基本活动。

(三) 组织创新, 变粗放型营销为集约型营销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营销组织的一半模式如下, 依托分行网店的数量多的优势, 将各网点营销作为提升营销业绩的一线阵地。同时, 将营销业绩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同时分配任务指标, 一次来提高各级分行的营销积极性与营销业绩。虽然这种方法去得一定成效, 也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意识的增强, 但仍存许多问题, 如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营销现象仍然存在, 粗放型营销效率低下;一线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阻碍了对客户价值的进一步挖掘甚至失去了许多大客户等。解决上述问题, 就需要进行组织创新和营销观念的创新。

管理也是生产力。组织结构的创新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一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营销必须把市场营销部门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 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市场营销, 市场分析预测, 金融产品的开发等工作。赋予市场营销部门更大更自主权。

另一方面, 对客户进行分层营销、统一管理。专业人才是愈加激烈的竞争重获胜的法宝, 如果为每个网点配备专业的营销人员, 不仅成本太高, 而且每个网点的覆盖面重叠, 造成资源浪费。而在省市级分行培养吸收专门人才更为有效。因此最高效的模式是在银行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客户系统, 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 进行客户管理。这种模式仍以各分行网点为基础, 发现客户、建立客户档案、划定客户层级;然后将客户纳入到整个客户系统之内, 客户系统可根据银行业务的特点, 建成地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多部门共享系统。最后, 由个单位的专门营销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的客户管理, 发挥人才优势, 深度挖掘客户潜在价值、提供专业的人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 根据这个系统的统计数据, 还可以为产品开发部门所用, 更有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营销工作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不仅能发挥银行分行网点的地域、数量优势, 为银行提供优质客户资源, 也能有效发挥省市级行的专业优质服务, 使银行营销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 现有多种信息系统管理技术已趋向成熟, 如CRM, 即客户关系管理。这个概念最初由Gartner Group提出来, 而在最近开始在企业电子商务中流行。系统可以以全客户生命周期为核心, 围绕销售管理和客户服务流程, 全面管理多业务、多部门、跨区域协作的客户导向业务;帮助服务企业深入挖掘客户数据价值, 深入理解客户行为特征、需求及群体细分, 有的放矢, 高效营销;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管理系统, 全面支持客户关怀、会员管理、呼叫中心等功能, 提高客户忠诚度, 降低服务成本, 真正确立企业核心竞争优势;2011年第8期中旬刊 (总第453期) 时代Times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有效管理服务品质的提供者——员工, 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建立业绩评价系统, 持续激励员工改进业绩。

我国银行业目前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理论和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 应当尽快建立起现代营销体系和营销理念, 发挥自身优势, 进行营销体系体制改革, 采取可行的差异化营销、整合营销战略, 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才能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巩固国内市场, 进而走向国际。

摘要: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进行SWOT分析, 提出了整合营销战略, 差异化营销战略及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的营销方式体制转变等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文化》王晓婷2010.03期

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无损检验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市场前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无损检验行业的重要性越发的明显,为了促进该行业有效的发展,文章通过下对无损检测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上进行了阐述,为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还很难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新的产品设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是,无损检验并没有有效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一些时候还没有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使我国无损检测行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很难适应新产品工艺的需要。因此,对无损检测事业的市场占有率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的技术方式上还没有完全的摒弃,这样传统落后的无损技术将会对无损工作的正常进行带来阻碍,因此,在面对纷繁复杂市场的过程中,使无损行业的作用很难被彰显出来,这样对其市场发展前景上就会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在发展中步履维艰。

二、市场前景的预测

1、紧跟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二线、陕京三线输气管道工程、中俄漠大输气管道工程等国家重点能源工程的相继开工,无损检测行业也随着工程建设也进入一个发展阶段。2015年,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管道工程”、“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计划年开工。同时,“中俄天然气管线”预计将在2015年开始建设,西气东输四线于2014年也获得路条,中石化的“新粤浙管线也预计2015年开始建设。从而,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干线管线集中建设期,四条管线总长度约1.6万公里。无损检测是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长输管道无损检测市场将在2015年也将迎来建设高峰;同时随着能源工程的建设,相关的站场、阀室、城市天然气LNG管网、在役管道等工程检测接踵而来,所以要紧跟国家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项目步伐,发展无损检测业务。

2、向先进的产品设计中将无损检测技术融入进去

在现代的生产当中,无损检测行业中的种种工艺一直在边缘地带存在着,很多厂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上显然还不够,但是,在世界环境和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之下,无损检测应该在一些新型的行业中进行有效的发展和占据,例如,核电、大型娱乐设施、高铁、过山车和缆车设施等。将无损检测工艺有效的融入到一些厂家中,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提升自身安全中,发挥无损检测的作用。

3、坚持老树开新花观念

无损检测行业为了能够有效的占据市场,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的束缚上应该予以突破,将更新的、更多的无损检测技术开发出来,比如,国外对传统衍射原理进行应用,对裂纹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突破发展利用衍射回波时差技术,对高速路的路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对传统雷达探测原理进行使用。尽管我国的一些厂家例如武汉、汕头等将TOFT检测和相控检测等技术提了出来,但是,我们国家所应用的一些无损检测技术还有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可以用一个无损检测的大国来评价自己,然而,和欧美等一些国家进行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十分的明显,我国的尖端高新产品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市场中的技术还在初期阶段徘徊着,因此,为了想要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首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手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更加新颖的无损检测工艺流程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从“大”向“强”转变,可以说这是我国无损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将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予以推广

在无损检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射线检测和绿色检测是其一个全新的发展发展方向,当前江苏盐城和辽宁的丹东是我国两大著名的传统检测产品生产基地,高耗能产品是他们上产的主要对象,有着保存量大、不易實时传输、成本高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将绿色检测和数字化射线检测对传统的产品予以突破,防止对X胶片进行使用,进而能够将环境的负担有效的降低下来,对国际上倡导绿色检测的理念能够予以适应。进而将数字化射线传输的高效、环保和便捷的优越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生产单位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才能够促进自身向着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

5、切实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做好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首先要有效的分析当前我国无损检测技术服务的情况,对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现阶段执行无损检测技术的要点,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着恶性竞争和服务商体现出来的不良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和其他的服务商进行积极的合作,结合国际市场上无损检测服务的情况,对恶性的竞争进行抵制,将优势的技术集中起来,采用合作学习研究的方式,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服务,用高端精密的技术服务来取代那些较低级的技术服务,合理的分配资源,并按时对资源和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在一些常规的无损检测中,比如铁路、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尽管都能够基本满足,但是在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数字射线检测、相控检测等,这表明了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在技术实力上还需要提升。并且,我国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研发的重要性,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充足的资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上的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这对于无损检测的技术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加大对无损检测技术力量的投入,对开发和维护研发技术服务的团队加大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无损检测行业在近几年发展中,也创造出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其市场占有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国际交往日趋密切的当今社会中,无损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当前自身在市场中的现状,进而结合先进的理念,展望自己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推动自身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陆晓辉.无损检测前景广阔,急需行业创新突破[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09).

[2]沈建中.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J].无损检测,2005(01).

上一篇:田马小学学生住校须知下一篇:嫉妒她,不如学习她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