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2024-10-02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共12篇)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篇1

3、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德育目标)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教学准备:

根据教科书给出的探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探究的有关材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探究材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流程:

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有趣的现象。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

二、探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预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4.进行探究实验。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六、拓展活动:

1.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2.课下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衡现象,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通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教学,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过本课教学,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把每个探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篇2

关键词:SPCE061A单片机,步进电机,重力摆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学科竞赛, 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和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笔者就07年《电动车跷跷板》的要求, 采用凌阳16位SPCE061A单片机给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1 系统各模块的选择

1.1 控制器模块

采用凌阳1 6位S P C E 0 6 1 A单片机。SPCE061A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32768Hz, 32位可编程IO口, 14个中断源, 2个16位的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 具有体积小、驱动能力高、集成度高、易扩展、可靠性高、功耗低、结构简单、中断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处理速度高, 尤其适用于语音处理和识别等领域。内部资源丰富, 集成了A/D、D/A转换, 易于数据的采集, 同时其在线仿真技术, 软硬件调试也方便。

1.2 显示模块

采用凌阳SPLC501液晶显示器显示。液晶显示屏具有低功耗、平面直角显示、影响稳定不闪烁、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耗小、尺寸小、超薄轻巧、显示信息量大、字迹清晰、美观、视觉舒服等特点。液晶动态显示功能强大, 可以实现实时显示, 使系统更加直观, 更趋智能化和人性化。

1.3 电机模块

系统功能需要使小车平衡, 必须对小车移动进行精确控制, 可以选择采用步进电机。其旋转度数可直接通过驱动时的步进数的选择来实现, 其精度可达到0.9度/步。

电机驱动采用L298N电机驱动芯片对电机驱动, 该芯片内含有两个H桥式电机驱动电路, 其驱动电流大, 为电机驱动专门设计, 工作稳定。

1.4 平衡模块

采用重力摆来衡量跷跷板的平衡状况, 通过角度的变化, 来改变I/O口的输出电平, 从而控制小车的前后移动, 能准确的测试跷跷板的平衡状态。该重力摆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特点。

1.5 寻迹模块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通过红外对管来实现, 它测量距离近, 但反应灵敏、准确。相比光电传感器而言, 其体积较小, 价格较低, 安装容易。

1.6 声光显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当跷跷板达到平衡时, I/O口输出高电压, 使二极管点亮, 蜂鸣器发出报警。

2 主要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重力摆使用示意图如下所示:

重力摆安装在电动车正后方, 重锤由于重力作用始终垂直向下, 引线 (金属线) 连接+5V电压。左右固定有两个触点, 与重锤之间的角度为。当电动车处于平衡位置时, 重锤引线与左右触点都不接触 (如图1所示) , I O A 4与I O A 5输入都为低电平;当跷跷板B端向上倾斜时, 重锤引线与IOA4接触 (如图2所示) , 给单片机输入高电平, 控制小车前进;当跷跷板B端向下倾斜时, 重锤引线与IOA5接触, 给单片机输入高电平, 控制小车后退。经过小车多次自动调整, 达到了良好的平衡效果。

此设计是本系统独特的创新点所在, 能精确的实现跷跷板的平衡。

3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

系统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在凌阳unSP IDE平台上完成单片机系统的开发, 实现各项设计功能和指标要求。

平衡寻迹子程序流程图如图1、图2所示。

4 结语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 力求硬件线路简单, 充分发挥软件在编程上的灵活性, 来满足设计要求, 经测试运行效果良好,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其性能指标完成了题目所有要求。采用SPCE061A十六位单片机体现了系统的优越性, 集中表现在实现功能齐全、外围电路简单、以及可维护性强, 液晶显示清晰, 寻迹误差较小。

本设计的独特创新点在于采用自制重力摆实现了跷跷板的平衡, 而没有使用昂贵的角度传感器, 为系统的设计节省了大量资金。

参考文献

[1]罗亚非.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海成.M C U-D S P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跷跷板教案 篇3

1、学唱歌曲《跷跷板》,感受音乐的高和低以及音阶的旋律。

2、能设计相应的动作,能跟随音乐做相应的游戏,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初步掌握学唱儿歌的技巧,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及伴奏、图谱、娃娃、玩游戏用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律动:高人矮人

1、带领幼儿听音乐玩“高人矮人”游戏进场。

2、幼儿跟随老师在教室以圆圈队形转圈,随音乐变换动作,高低起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发声练习

玩吹气球游戏,练习用“呜”发长短音、高低音。

教师示范:双手空中比划气球,一边发音,一边变化气球大小,运用音阶,“123”,“12345”,“1234567”逐步由低到高音,气球变大,由高到低音,气球变小。幼儿学习模仿,达到初步练声效果。

三、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跷跷板。

1、谈话引出游戏内容。

指导语:小朋友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样玩的?

教师用动作讲解跷跷板的外形和玩法,用身体动作表现跷跷板。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跷跷板,体现出跷跷板高低不同的变化。

2、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玩跷跷板的游戏。

引导幼儿学会两人合作找朋友,共同表现跷跷板的样子,在游戏过程中,初步导入儿歌内容。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说说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跷跷板,真有趣,一会高,一会低,1234567i天上摘星星。

跷跷板,真有趣,一会高,一会低,i7654321一下碰到地。

教师先示范演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对儿歌有初步的认识。

2、教师示范演唱第二遍,出示图谱熟悉歌词。

教师对照图谱讲解歌曲内容,让幼儿在认识图谱的过程中熟悉歌词,并激发幼儿对图谱的记忆。

3、帮小娃娃唱出音乐台阶。

指导语:小娃娃上的这个台阶叫做音乐台阶,每一步台阶都有不同的发音,请小朋友跟随小娃娃边上音乐台阶边唱出来。引导幼儿学唱并认识音阶的从低到高,及从高到低。

4、完整的学习演唱歌曲。

教师一边唱一边教,引导幼儿带上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歌表演。

幼儿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前提下,加上跷跷板的动作,进行歌曲演唱。

六、两个小朋友合作,加上跷跷板的游戏进行歌表演。

幼儿园中班跷跷板教案反思 篇4

(1)中班游戏教案《好玩的跷跷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音的高低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2、感受游戏的趣味性及跟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感受诵读童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诵读,爱上音乐。

4、让孩子感受童谣的韵律,节奏和趣味。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仪的高低变化做动作。

难点:同伴间的默契合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小朋友,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在哪里玩过?和谁一起玩的呢?请你模仿一下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听出音的高低变化。

1、播放音乐,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2、你听出来音有什么不同吗?

三、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

音高的时候应该是什么状态?音低的时候呢?

2、音高的时候应该是跷跷板一头高,音低的时候应该是这一头又变低了。

3、教师和幼儿合作示范游戏玩法。

四、全体幼儿自由结合按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上下起伏做压跷跷板状,两人配合要默契。

提醒幼儿,最后一小节蹲下的幼儿做从跷跷板上跌倒地上的动作,站立的幼儿滑向蹲下的幼儿,互相拥抱。

五、幼儿自由玩游戏。

游戏:“我们来玩跷跷板”两人一组,边诵读童谣边做动作。

活动延伸:

回家和你的爸爸或妈妈一起来玩“我们来玩跷跷板”游戏。

教学反思:

小朋友头脑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经常玩跷跷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科学学习时,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于“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这个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想和预测,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跷跷板》这首童谣采用“三字式”结构,节奏明快活泼。内容从儿童心性出发,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时可以采用多种对唱形式,让孩子在互动中体会诵读的乐趣,感受游戏的快乐。

跷跷板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过程:

(一)看轻重:

(1)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叫一位小朋友上来 两臂侧平举,老师讲两个重量不同的书包放在他的两个手臂上。(2)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教师出示课题)

(3)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说说哪个轻、哪个重?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二)掂一掂:

⑴师:再来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本书。猜猜哪个轻,哪个重? ⑵让学生自由猜测。

⑶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验证刚才的猜测。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是对的。⑷教师小结:

⑸学生体验活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自己的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谁轻谁重。把自己认为轻的物品举高些,重的放低些。

(三)称一称:

(1)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谁来试一试?(分别请三名学生上台来掂一掂,得到的结论不一样)

(2)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能手,(出示并介绍天平)用它来称一称就知道了。(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4)师: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要想判断准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啊?(称一称)

(四)练一练:

(1)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2)第23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玩跷跷板 篇6

于是, 小胖坐一头, 小明和小青坐另一头。可是小胖太胖了, 小明和小青两个人的重量加起来都不及小胖一个人, 根本没法玩。

小胖见此, 满脸羞愧地说:“对不起, 我太胖了。”

小明安慰道:“没关系, 我们下次想出了主意再来一起玩跷跷板吧。”

大家背起书包要离开的时候, 聪明的小青灵机一动, 说:“我有办法了, 我和小明背上书包, 肯定够重了。”

《跷跷板》教学反思 篇7

教材包含了四个问题串,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有以下思考:

第一个问题串:“说一说”

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关于玩跷跷板的经验,例如:跷跷板中重的一端会压下来,轻的一端会跷上去等。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依次出示狮子、老虎、豹子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说一说谁轻,谁重,怎么看出来的;推理得到谁最轻,谁最重,怎么想的;为什么老虎一会儿轻,一会儿重等等。此处设计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全班一起再说一说,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二个问题串:“掂一掂”

通过观察跷跷板,我们能一眼就看出来两个物体谁轻谁重,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呢?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引导孩子掂一掂,选择两个重量相差较大的物体(如:一本厚厚的书和一个薄薄的作业本),请一位同学示范正确掂的方法(比如:手掌伸开伸直,掌心向上,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等)。此处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每个孩子任选两个身边的物体掂一掂,感受物体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谁轻谁重;再找同学在全班说一说,依此来丰富每个孩子的直观体验,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一说,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个问题串:“称一称,说一说”

请每个孩子拿出自己的铅笔和橡皮,掂一掂,说说谁轻谁重,可能有的孩子会说铅笔轻,有的孩子会说橡皮轻,此处引导孩子们,当两个物体的重量比较接近时,掂一掂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我们就要借助数学工具称一称了,体现引入工具的必要性。老师这里有重量接近的梨和苹果,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谁轻谁重,要是有个跷跷板就好了,引入数学中的跷跷板——天平,将梨和苹果放到天平上称一称,就能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啦。

第四个问题串:“圈一圈”

直接出示皮球和铅球,让孩子们通过直观观察,说一说谁大谁小,再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观察天平的变化,依此判断谁轻谁重,“皮球大,却轻,为什么呢?”引导孩子们发现物体的重量和它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轻。

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

1、提问的语言要更有明确性、针对性。

在引导孩子观察情境图后问“你有什么发现”,提问的目的是想要引导孩子发现跷跷板上狮子压下去老虎跷起来的这一现象,可单单只问“发现了什么”,孩子的发现范围就比较广泛,所以就出现了一些与这节课的课程内容不太相关的回答,如果能改成“发现了什么现象”,孩子的观察范围就会更集中,回答会更准确。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是有目的的,要根据目的来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明确的问题,引导孩子回答。

2、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时,注重课堂上学生的亲身体会,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通过观察、看一看能够直观地感知到,但本节课不同,物体的轻重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单纯地通过眼睛看是感知不到的,如何将抽象的事物转化成孩子能够感知到的直观的事物,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有一部分孩子在生活中其实并没有接触到跷跷板,关于轻重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是很丰富,课堂中尽管也设计了一些活动,比如说每个孩子任选两个身边的物体掂一掂,和同桌说说谁轻谁重,但仅仅是掂一掂学具(书本、作业本、铅笔、橡皮等),是远远不够的,课前准备应该提前让孩子带一些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更贴近实际的物品,在课堂中多看一看、掂一掂、提一提、抱一抱等等,用多种形式来借助肌肉的力量感知物体的轻重。

3、关注课堂生成,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性评价。

让孩子掂一掂两个重量相差不大的物体,比如铅笔和橡皮、苹果和梨,说一说谁轻谁重,目的是引导孩子发现,当两个物体的重量比较接近时,只用掂一掂的方法是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谁轻谁重的,这个时候引入数学工具的介绍。但当几个孩子的回答产生冲突时,我没有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只提到了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验证”,但具体验证的内容没有说得更清楚详细。在本节课中,多处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流程上,但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没有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与引导。

4、教学设计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点。

备课时,不能单纯地只关注教材的问题串,每个问题串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习目标,对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可以有自己适当的创新和思考,结合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自己的思考,确定并延伸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经验积累。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篇8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跷跷板

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源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本案例中,学生们从游戏中,不仅对平衡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从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这些绝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坐在课堂上讨论就可以做到的。通过探索自身生活上或所处社会上的问题,借此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科学课要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在三年级一班上课时,我组织学生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进来,而大部分的孩子只是看客。到了三年级二班,当学生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 “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来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呢?”、“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

这归根于学生在有了深深的体验后,问题意识格外强烈。这样,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兴趣更高,活动效果更好。

第二课 跷跷板 篇9

跷跷板

宁夏长庆初级中学

陈志超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乐高9686套件的构件,使学生从最简单的活动中认识乐高教育的方法、任务等。教学目标:

1、了解乐高9686套件的使用方法;

2、学习杠杆、支点与平衡的关系;

3、感受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准备:

1、给学生分组,检查所需的零件是否齐全。

2、材料准备(每组):9686机械套装

3、辅助材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Connect联系(联系已有知识与真实的世界)

1、故事引导:小时候我们经常玩跷跷板,现在你能根据印象搭建一个能够转动的跷跷板吗?

2、和学生一起观察多媒体课件所示的跷跷板,让学生们了解跷跷板的结构。(跷跷板是由一根长长的板以及支撑这块板的架子组成。)

3、从积木盒子中拿一根梁,让学生们放在自己的手指上试一试,看梁的什么地方放在手指上时,能保持平衡。让学生们明白重心点与平衡的关系。

4、让我们开始吧!

二、Construct 构建

1、让学生们用盒子里的积木做一个跷跷板。可以提醒学生,什么积木可以做支架,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平衡。

2、要求学生们的跷跷板:

(1)保证跷跷板是保持平衡的,能够顺利的上下摆动

(2)如果跷跷板不能保持平衡,检查一下支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跷跷板如果不能顺利的上下摆动,检查一下安装在蓝色梁上的滑轮是否过紧

3、当完成后,将跷跷板放在展台中间,展示效果。

三、Contemplate反思

1、从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2、给你的装置打分(100分制)

3、你的装置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可能,你打算如何改进?

四、Continue延续

1、让学生们在跷跷板的两端不同距离的地方放一块积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2、用简洁的话说明一下你的跷跷板的工作原理。

玩跷跷板日记 篇10

昨天放完学,我看见院子里有几个好朋友,于是我就和他们去玩跷跷板。我们绕过一片草坪,在草坪旁边的空地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其中跷跷板像天平一样,静静的等在那里。跷跷板的两个把手像两只可爱的小手,招呼着我们,好像在说:“小朋友们,快来玩呀!”我跟好朋友飞快的跑到跷跷板跟前,每人坐一头上去,双手紧紧抓住跷跷板的把手,玩了起来。由于我的好朋友太重,我一下子被悬到了半空,很久不能下来。我一边喊着:“放我下来!”一边双脚不停地在空中乱蹬,惹得他们哈哈大笑。这时,我的好朋友就把身体往上一松,我就下来了。就这样,我们俩一会高一会低,一会叫一会笑,好刺激呀!虽然我们玩得满头大汗,但是我们很快乐,这一次我们实在是太累了,就各回各家,我筋疲力尽的走回家,回家就开始写作业了。

这次我实在太高兴了,下次我还要再玩。

人生就像跷跷板 篇11

那是一种用原木制作的,没有经过美化过的比较原始的跷跷板。

可能是因为我那时太小(还没上学),所以记忆中的那个跷跷板很厚、很长,我和玩伴“此起彼伏”,虽然是在瞬间重复地一上一下,它却给我带来的无穷的快乐。我记得跷跷板下落时,我脚尖一点地,一下子就又腾云驾雾了。

其实,跷跷板持续的是平衡,带给我快乐的恰恰也是这动态的平衡。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寻找这种平衡。我上小学时,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会对妈妈说:楼上的李大发还没考及格呢!这时候李大发成了我寻求平衡的支撑点;如果有人说我个子长得矮,我会想到楼下的朱秀丽,她比我还大两个月呢,可她才到我的眼睛呢!这时候朱秀丽成了我寻求平衡的支撑点。那时候,这个支撑点那么好找,信手拈来。

当我们开始和青春拔河,当我们努力的工作却总是用这天复印昨日,想象中的未来转成这天又成为昨日,我们期盼的日子却迟迟没有来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寻找新的参照物了。我们本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原则查看历史上的这天和这天人的过去。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想找到一个平衡的支撑点已经太难太难了。人家李大发成绩是一向不好,一向不如你,可人家有当官的爸爸,当官的爸爸就是分,分数低可读的是名牌大学。现如今,人家花钱已经拿了两个MBA学位,此刻不仅仅成了一家国企的老总还兼着一个民企的董事呢!人家正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当家作主人了,人家呼风唤雨了!人家,人家抄你作业的日子早就丢到太平洋里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你还记着这无聊的往事干什么呢?朱秀丽是比你矮也没你漂亮,可人家嫁给了李大发!你在为半棵葱讲价钱的时候,人家正在“香格里拉”吃香的喝辣的;你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雪去挣钱,人家正开着“别克”直奔酒吧赴一个party.这时候,你的那一份曾跷得老高的优越感不见了。糟糕的是,你一心追求的感情也随风飘逝了。你一个人带着孩子省吃俭用艰难度日。更糟糕的是,你心里开始不平衡,只能每一天默诵“比上比足,比下有余”来自我调节。可你总是在比着,越调节心越累。

再来看看你的单位你的同事:老实能干的永久毕恭毕敬,永久是能说会道者的长工;能说会道的目不斜视永久盯着上级的眼睛,永久享受着上级赐给他(她)的甘露——不用干活挣着大钱,等到自己成为上级。你想变得能说会道不干活挣大钱,可你话还没说出来就憋回去了。你就是你,读的几年书没成就别的就成就了你的一点清高。

惶恐。不解。愤怒?靠儿时的辉煌来支撑自己也有些顶不住了。

也许,这个平衡点还在,可我们找不到了。或许,人生的跷跷板升降的速度得用年来计算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要等?

也许,这个平衡点还在,可它再也不会转成支撑点了,要么用脚用力蹬,要么干脆去寻找新世界,重新开始游戏。

跷跷板作文150字 篇12

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蔚蓝蔚蓝的,小明和小红约好了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公园门口见面,不见不散!

他们刚到公园,一进去,就看见了跷跷板,赶紧跑过去,把背包向地上一放,一人一边,坐了下来!一边玩一边念着:“跷跷板真好玩,你上时我下来!”他们越玩越开心,玩了一会儿,看见有好多小朋友都来了,在排队等玩跷跷板呢!小红和小明主动让出来跷跷板,去玩其它的玩具!

太阳下上了,他们的爸爸妈妈来接他们了,他们只好念念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上一篇:第十三届六次教代会 学校工作报告下一篇:异地就学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