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城市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的选举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世界公共管理改革随之而至,城市社区政治生活中基层民主自治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当今社会,社会参与成为了城市社区发展结构性的驱动力,而在社会参与的诸多要素中民主选举是社区居委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是所有一切正常有序进行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民主政治以及社会参与等政治问题中要对基层民主自治中的选举问题进行调查与探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1011年8月对临泽县东关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关于城市社区民主自治中的选举问题的调查。
一、选题研究意义与方法
1、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这次调查研究是针对现代城市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民主选举的情况而进行的。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最普遍形式是以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为主体为社区服务管理。居委会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以居民高度自治为基本特征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我国1989年颁布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第八条,“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居委会的选举情况可分为三种。而近几年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居民民主意识的苏醒,越来越多的社区采用全民直接选举的方式,这一现象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选题研究的方法及具体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具体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发放问卷为主,访谈法为辅,二者结合,相互补充。根据居民填写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男女比例为1.05:1。年龄在20-30的占22%,30-40的为19%,40-50的占24%,50-60的占20%,60以上的占24%,年龄比例较为均衡。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占11%,温饱的占62%,小康的占19%,富裕的占8%,关于居民收入的真实情况,笔者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填写情况均趋于保守。居民教育水平小学及以下占19%,初中占21%,高中占36%,大专及以上占24%。居民政治面貌中党员团员占12%。
3、具体调查程序的实施过程
按居民总数的5%,随机抽取了100名居民作为发放问卷的调查对象,所有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为99%。同时,对个别居民以及居委会成员进行了走访,通过对其个别访谈从更深层次方面了解了本地居民以及居委会的各种情况。
二、社区居民民主选举问题的现状
1、社区居民对居委会选举了解程度较高
参加本次调查的居民普遍在该小区居住时间较长,对居委会组织认识较深,74%的居民知道该小区居委会干部有居民选举,但仅有38%的居民了解选举方式,根据个别访谈情况,居民普遍都配合居委会工作,但较缺乏自主性。居民普遍参加过居委会选举,但曾做过候选人的仅为13%,在这些人中,84%的人均是被他人推荐。
2、城市居委会选举与经济利益问题相关不大
在本次调查中,在居民委员会的选举过程中,居民选举与候选人参选都较少涉及到经济利益问题,居民委员会在社区中工作内容与经济利益相关不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是管理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如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环境、出租户管理和餐饮管理等。之所以如此,在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中作弊问题很少出现。贿选或家族势力的干涉基本不存在。
3、居委会选举中女性当选较容易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女性在居民委员会选举中更容易当选,并且女性在居委会干部中占多数。通过访谈调查,很多居民认为,女性更易担任居委会工作,如调解纠纷,对个别居民进行教育管理等,女性特有的亲和力,使这些工作由女性担任更具有可行性。在这一点上,有别于整个社会各个岗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4、选举工作流程尚未完善。
在选举过程中,社区尚不能真正达到社区直选,居民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很多居民参与过选举,但在参与过程中只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并不能真正做到民主。居委会选举的组织工作也尚有缺欠,选举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影响选举进行,如选举时间过长引起居民烦躁心理。在参加选举的居民中,老人和孩子占多数,选举应尽量选择非工作日,使上班族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民主。
三、社区选举问题的探索及启示
1、积极推行社区“海选”,依法推进社区民主
调查发现,居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还是比较重视和关注的,社区居民对不是严格按法定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干部意见往往就比较大,而对依法定程序由自己行使民主权利选举出来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一般就较高。
新型社区建设中应更注重社区民主建设,积极推行“海选”即直接选举,是实现社区民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直选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加强组织管理,增大宣传力度,运用监督手段,深入群众,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使直选能够真正的符合民意,真正达到社区民主自治。
2、培育社区意识,提高社区成员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社区工作人员要带头树立主人公意识和服务意识。社区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社区的管理工作也是服务。社区工作者与广大社区居民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会带动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从而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项事务中来,这样才能使民主选举具有群众基础。
3、提高创新意识,进行机制改革
在社区改革中,大胆进行体制创新,给予社区适当的财力和权力,让社区具有真正自治的能力,要让社区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资源和空间,让社区成为居民实现自治的活动舞台。居民委员会应和物业结合起来,给予居民更加完善的管理与服务。设置居民代表大会,强化居民代表大会监督作用,真正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
社区选举中,要尽力排除人为干扰,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使居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投票选举是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建立健全各种决策机构和制度,做到法律落实、制度完善、程序规范,从而在社区成员心中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引导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2
所以说, 我们应该针对该现象来分析一下原因,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之一: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这个原因应该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所受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水准都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农村人口主要以务农为主, 务农是他们的经济来源, 因此, 他们没有机会、没有时间也没有剩余的财力接受更高级的教育。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 他们只学了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的、生活中必须要有、对自己的生活、务农有帮助的知识。而相对的, 就像问卷显示的那样, 他们忽视了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 因为他们认为法律不重要, 或者说是对其正常的生活没有帮助。但城市人口却不一样。除了掌握生活中必须要有的知识, 他们有剩余的财力来补充自己、增加知识量, 有足够的时间供自己学习。因此他们知道法律的重要性, 所以会主动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原因之二:分不清楚什么是违法, 什么又是犯法。
在我的调查中, 75%的人分不清楚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犯法。其中, 70%的人认为违法与犯法是同一个意思。这样的认知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违法的范围比犯法要大。犯法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 而违法受到的是行政处罚。而且, 两者的惩罚力度也大不相同。如果说这些都分不清楚的话, 那么村民们很容易将犯法的行为当做违法来看, 而忽视了对于这个行为的补救。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这种误解的危害会使当事人后悔终身。
原因之三: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没有认知。
当我们做某一行为时, 我们应该考虑该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杀人、抢劫等行为是违法的行为, 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有些常见的行为, 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行为是否为违法的行为, 村民们却不知道。这在调查中显而易见, 在调查中我问:“已经结婚的李某, 在外与杨某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收回来的调查报告显示, 90%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不构成犯罪。所以说, 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没有认知, 或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而诚惶诚恐 (实质该行为并不违法) ;或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触犯法律而逍遥自在 (实质该行为是违法的) 。这些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从而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原因之四:村民们不知道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换句话说, 也就是村民们不知道该如何维权。最明显的应该表现在选举方面。《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 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投出自己最神圣的一票。《宪法》还规定:选举要公平, 公正。然而贿选的现象却在农村里普遍发生, 一方面, 有些人违背了选举要公平公正的法律, 为了谋取职位, 对村民们进行金钱的诱惑, 或者答应给他们某些好处, 然后在其位不谋其政, 反而作出有损于百姓的事。另一方面, 村民们却对于这个行为乐此不疲, 他们没能够很好的履行《宪法》中义务, 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投出神圣的一票, 而是受利益的驱使。而且, 村民之间的家族气息浓厚, 他们往往会将选票投给他们的亲属。①其次, 在强拆方面, 村民们也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比如最近出现的村霸强拆现象等。在调查中, 我问“如果遇到强拆现象该怎么办”?很多村民的回答是“死守阵地”, 认为除了这样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土地。这时就反映出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村民们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原因之五:维权时间长。
有些村民知道面对问题时, 应该向法院起诉。但是面对维权时间时, 就退缩了。主要是诉讼时间长, 村民们没有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这个上面, 大部分村民都表示耗不起。
虽然我的调查并不全面, 但总的来说也反映了村民法律意识单薄的原因。既然已经分析了原因, 那解决措施必然少不了。
措施之一:村民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
在上述的各种原因中, 我们分析出来:
首先, 现在农村家家都有电视, CCTV-1的今日说法节目就是普法类的节目, 我们每天只要花个45分钟就可以看完, 而且它是在中午播出的, 那时候每个人都有时间看。同时, 关于村里的人没有剩余的财力来了解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这一问题, 那村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由整体的村集体来负责关于法律书籍的购买和管理, 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费用由村里的人共同出资。这样既减少了每个家庭费用的支出, 同时有利于村民在剩余时间可以了解关于法律的书籍, 一举两得。除了购买书籍, 村里的人可以邀请本村中学法律的大学生来给村民进行简单的法律问题的讲解和普及, 以激发村民对于法律的兴趣, 加深对于法律的了解, 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且, 如今即使是农村, 网络也都是普遍盛行的。村支部可以建一个法律宣传网站, 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与咨询。
措施之二:村民应该分清楚什么是违法行为, 什么是犯法行为。
在上述的原因分析中, 我们了解到有75%的人不知道如何分辨他们。但就如我上述所说, 如何分辨他们很重要。只有搞清楚了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犯法, 才能正确的认定自己的行为, 才能正确的把握该行为的性质, 才能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与此同时, 当分清楚了违法和犯法之后, 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当遇到不公平的问题时, 我们才能了解到可能私人暴力的行为会导致违法, 严重的会导致犯法。而运用法律武器, 则会是这件事情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措施之三:村支部应该向村民宣传宪法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村支部应该向村民宣传他们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在选举的时候, 我们做不到杜绝贿选的发生, 但应该做到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对村民负责, 认真、谨慎的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民。同时, 村支部也应该宣传村民们应有的必要权利。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当遇到问题时, 不能运用私人暴力解决, 应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于此同时, 村干部在选举时应该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 坚决不搞“小动作”。
措施之四:村支部要加强宣传常见犯罪的后果。
在调查报告中, 我问“盗窃要判几年”。很多人不以为意, 认为最多几个月就放了。但事实上却不是如此, 如果情节严重的话, 要判上几年的有期徒刑。这就说明了村民们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 这样做会造成对于此罪的轻视, 从而进行毫无忌惮的犯罪活动。所以为了防止这些行为, 村支部要加强宣传, 要将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罪行的后果进行宣传, 防止有些村民误入歧途, 害人害己。所以当村民之间遇到纠纷时, 村支部应该积极为他们提供服务, 告诉他们用法律的途径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关于农村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的调查报告。我认为目前农村人口的法律意识非常的淡薄, 在如今这个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的社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我认为村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 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只有整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 中国才能真正的强大。
摘要: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不光体现在经济上面, 还体现在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上, 所以我们应该要加强农村法律建设, 将依法治国普遍到每一个人身上。通过对村民法律意识的分析, 能够帮助村民增加法律意识, 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村民,法律意识,权利义务,宣传
注释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3
河北省香河县借“环京津都市圈”发展之机,大肆圈地,通过以租代征的办法侵害农民利益。占用农田,当地政府给农民的补偿是每年1亩地租金1000多元,而转手卖给开发商是每亩60多万元。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中评点此事时,认为是假民主致农民利益被出卖。我且把这一小段话全引:
“我们指望中国几亿农民一夜之间就达到很高参政议政和博弈能力的话,那就不是中国了,所以这也正是这些年来中央坚决要在基层进行民主选举,要选出自己的带头人来。在这件事情我发现很少有媒体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村民为什么在利益被损伤了之后,站出来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原本他们在民主当中选出来自己村里的这些村委会干部、带头人,应该是保护自己利益的,为什么怎么在关键时刻要出卖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当初民主出现了问题。土地上假种子很可怕,在土地上假民主更加可怕,为什么他们的领头人不能代表他们真正的利益,我觉得民主要去更加夯实这样的一个基础,让他们真正能够得到保护。”
“农民素质”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达到很高参政议政和博弈能力”的判断,我不能同意。但我同意老白“假民主致农民利益被出卖”的判断。那么,是什么样的假民主出卖了农民利益呢?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带头人,应该是保护自己利益的,为什么怎么在关键时刻要出卖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当初民主出现了问题”。也许老白要说的是,村民没有能够选出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人。
其实,如果再深入一些,会发现在现有土地和农房制度下,农民很难选出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人!
当下的村民民主,不管当初村民怎么选,最后都有可能出现两种貌似完全相反的结局:一是村委会和村干部背着村民,干卖地的勾当,“代表村民”侵害村民利益。河北省香河县圈地属此一类。此一类型,占绝对多数,全国各地层出不穷。
另一类,是代表村民向外界要权益、要政策、要贷款、要地价。甚至有村主任候选人打着维护村民利益旗号,对村民做出极高承诺,然后借着维护村民利益的名义,向外界提出远高于市场价格的要价。表面上这的的确确是在维护村民利益,但这时候的村民利益仍然是作为一些候选人或者村主任个人的利益、名望的砝码和陪绑工具。因为任何资源,包括土地和房屋,在一定时候都有当时的市场价格,如果要价远超于市场价格,导致交易不成功,事实上有可能使村民失去发展机会。
除上述两种“对立”类型,还有一类,是少数地理位置适中的农村,在善于左右逢迎的地方政治强人带领下,采取“外圆内方”发展策略,与地方官员的政绩要求一拍即合,通过多数农村难以获得的政策优惠、银行巨额贷款等等,成就一方富强。农民家家住别墅(如果独栋房屋就能称别墅的话)、个个有保障,甚至人人都是百万富翁。有车有房有存款,但这一切都仍属村集体所有,一旦离开或者因冒犯什么事被开除村籍,那这一切都将被收回,钱也无法带走。真叫做“净身出村”。这一类很特殊,中国特色,叫做“明星村”。衰落一批,又会有一批冒出来。
3种情形,不管哪一种,本质都一样:民主名义上为多数村民服务,实际上为少数人私有;集体财产名义上在“村集体”手里,实际上由少数人控制。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好民主一定是有牢固根基的。财产不自由,所谓的村民民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财产公有,那么权力的私有化几乎成为必然。财产和经济自由(市场经济的根基也是财产自由)、社会文化自由、政治民主,是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没有前者,所谓政治民主甚至只有可能成为掠夺的工具,而不是个人安全和自由保护的利器。也因此,“明星村”的“村籍”制度就是必然的奴役之路。
这样一种土地和宅基地的财产集体所有制度,不是在制造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有产者,而是在制造无恒产者无恒心的无产者,一旦农民失去了土地及土地上的合法收益,他们就再也没有可以失去的了。
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短暂历史上,我们发现一个骇人的“越发展,越腐败”的逻辑和规律: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发展就是硬道理”,一种提法是:经济增长速度要与通货膨胀和腐败赛跑。实际结果却是:权利不平等的发展只会成为腐败和通胀的加速器!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辖市——浙江省温州市所辖永嘉瓯北镇新桥村多名村民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反映,由于该村土地被征用,村里获得569套安置房建造指标,作为拆迁户和失地农民的安置用房,具体分配对象名单仅限于本村村民之间。但其中300多套却被村干部私分,然后以低价或免费等方式向各级官员和关系户进行利益输送。3年已去,村民到处奔走相告,至今未果。这几年,温州房价涨幅很大。如果按照安置时的均价,以每平米8000元计算,569套房子每套房子140平米,销售款项接近7亿元;如果按照现在每平米3万元的价格计算,销售款项高达24亿元。
同样在浙江省,小商品市场全国最发达的寸土寸金的义乌商贸城旁边,一场场自买自拍的权力侵占游戏在不断上演:2011年9月16日“正义网”报道:义乌市大塘下村在集体土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当地村官与拍卖公司“合谋”,违法拍卖集体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别墅。同样的别墅用地(108平方米),老百姓竞拍,至少要花300多万元,最高的达到502万元,而官员竞拍,只需30万元,官民相差悬殊。此前的5月13日和16日两天,大塘下村委托成龙拍卖行拍卖了商铺土地使用权。“朱有云(主要村官)竞拍到4间店面,位置最好,价格最低,比老百姓便宜100多万元。”
对于拍卖问题,义乌市政法委副书记刘卫兵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别墅投标中,“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很多倍,这是不妥的,全国不单单义乌是如此,你随便到哪里去问,都有这种情况。因为是熟人投标,你在村里威信高,你举牌别人就不会和你竞争,看个面子。我们现在所有的投标都是这么做的,但既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取消掉,因为对老百姓的观感不好。”奇怪的是,针对群众举报,义乌市相关部门的调查结论,将别墅改称为“排屋”,并查明“排屋竞拍存在不合理行为,择期进行重新报名、竞拍。”而按照《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构成串通投标罪。
此案中,招标人自己也是投标人,其行为事实上比串标更严重。但是人们不要指望相关责任人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此前,该村村民举报村委会的一系列问题,引发浙江省省委书记的批示。但据《法人》杂志报道,由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三级政府参与的报告却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令义乌市大塘下村的村民感到痛心和失望。
這几年,在城市化过程中村干部非法侵占和买卖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事件屡有发生,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和房屋越值钱,腐败也就愈发激烈且深入骨髓,手无寸铁的村民很难有胜算。什么道德良知,多少层级的权力,多少官员,纷纷沦陷为金钱的奴隶而难以自拔。正应验了因为马克思那句老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2011年9月28日下午,和一位长年热衷于积极推进村民民主的朋友谈及选票和村民民主问题,我说了一个一直坚持的观点:没有土地房屋财产权的村民民主,就像让被阉割的太监去自由恋爱。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微观层面上,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公有制的社会资源,名义上属于全民,实际上人民一点也没有分配权和使用权。权力统一掌握在官僚集团的手中。公有制也因此恰恰是非常彻底的官僚寡头私有制。公有制走向了它的反面,变成了最恶劣的私有制,这是很多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约翰·洛克说,权力不能私有,财产不能公有,否则人类就进入灾难之门。换言之:财产(含土地、矿山等)一旦公有,权力必然私有。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4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
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认为应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放在首位,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同时,有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严重,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
二、改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为改进我省的村民自治,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制度的本义进行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民自治改革的关联面很大,尤其会涉及到相关的经济制度的改革。所以,村民自治制度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与农村工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二)努力增强村民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我省村民对村务活动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必须把提高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作为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由抽样调查可知,其原因除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外,最主要的是“村官”及少数乡镇的领导层漠视民意。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平台。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5
中共观阁镇委员会
关于村(社区)后备干部民主推荐的情况报告
区委组织部: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2010年度村(社区)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的部署要求,镇党委及时向各村(社区)传达了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各村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按照要求上报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情况。
各村(社区)庚即召开了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大会,邀请驻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对后备干部进行推荐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后备干部,本着公 1
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出了村(社区)后备干部。
根据各村(社区)对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情况的统计及镇党委的考察认定,本次民主推荐共推荐出后备干部人选64人,镇党委及各村对后备干部人选全部进行建档管理,并将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今后的工作中,镇党委将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好村(社区)的换届准备工作,增强村(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
附:
1、观阁镇村(社区)后备干部推荐人选名册
2、观阁镇村(社区)后备干部推荐表
2010年3月10日
主题词:后备干部民主推荐情况报告 抄送:区委组织部。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6
一、XX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概况及特点
XX镇辖XX个行政村、XX个社区居委会、X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XXXX人,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XX%。从运行情况来看,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所有监委会都能按照“监督不指责、支持不拆台、疏通不添乱”的要求,采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全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发挥媒体作用,舆论宣传到位。为提高村民监督委员会知晓率,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良好氛围。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各级网站发表有关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新闻报道XX篇,在县电视台播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专题节目XX期,各村刷写宣传标语XXX条、举办宣传专栏XX期,把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职能、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内容印制成宣传单XXX余份,发放到村民群众手中,做到家喻户晓。各村通过召开各类会议,逢会必讲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内容,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深入人心,为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推行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有力地推动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措施到位。针对村民监督委员会事务多、工作量大、误工补贴少的问题,镇纪委提请镇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每年从镇财政经费中为每个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解决了每年误工补贴XXXX元,极大地支持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同时解决了XX个村、XX个居委会的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并悬挂了牌子,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责权力和监督程序,实现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活动有场所、办事有流程、工作有抓手、组织有机构的“四有”目标。
三是强化培训,业务指导到位。为了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正确履职,采取由点到面的方式,利用召开各类工作会之机,对全镇监委会主任进行系统全面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了ji中培训,同时由镇纪委组织对各村民监督委员会再次进行培训,加强了对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针对个别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不够到位的问题,镇党委高度重视,进行专题研究,并抽出专人,组织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学习培训会议,从职责、权限、义务、监督制约、监督内容、工作程序、工作重点等方面对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和监委会成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了各村对监委会工作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搞好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提高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效
自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各村民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职责权限,以纳谏制度、村务公开月报告备案制度、“五笔会签”制度为抓手,积极充分发挥职能,强化监督制约,使村民监督委员会真正成为预防村级党员干部腐败的净化剂,宣传政策法规的活电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主要表现在:
一是维护了群众利益。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群众的代表,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代表大多数人的心愿,履行监督权力,对坑农害农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要求纠正,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如金塘村某干部以给群众办事为由,向部分农户借款长期不还,后此人又长期离岗,群众要钱找不到人,向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了反映。村监委会经过初步核实后,向镇党委、镇纪委进行了汇报,听取汇报后组织专人会同村监委会找其谈话并责令偿还了群众的债务,挽回了群众损失。
二是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以村民监督委员会为主体,大力推行《纳谏制度》,在全镇XX个村和XX个居委会居住密ji区设立了公示牌和意见箱,通过意见箱纳谏和上门纳谏的形式采纳群众意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使一大批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XX村四组XX余户村民由于农户建房用电不当造成电力设施损坏,村民用电问题得不到解决,通过意见箱反映到村民监督委员会后,经过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协调,村两委会向上级争取,很快得到了恢复。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发展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以及在后期的落实整改“回头看”阶段, 我带领局机关有关处室人员多次深入重点产煤旗县、重点煤矿进行调研, 并先后陪同自治区有关领导、国家总局领导到鄂尔多斯市、乌海市深入煤矿基层进行调研。对我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煤炭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1949年到2008年的59年间, 我区累计生产原煤31.8亿t。煤矿累计死亡人数7752人, 平均百万吨死亡率2.44。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 累计产煤29.5亿t, 占解放以来总产量的93%;煤矿死亡人数6428人, 占解放以来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3%;百万吨死亡率2.18。在这30年间, 产量增加最多、最快的是“十五”以来的八年。2002年全区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 在随后的几年中, 每年以5000万t左右的速度增长。2001年到2008年, 八年累计产煤达19亿t, 占解放以来59年总产量的60%;占改革开放30年来总产量的64%。煤矿死亡人数显著下降, 八年间累计死亡856人, 占解放以来59年死亡总人数的11%;占改革开放30年来死亡总人数的13%。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以下, 达0.45。我区煤炭工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特点, 煤炭生产规模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已步入安全发展的快速期。
(一) 单井生产规模不断提升。以“八五”末期的1995年为基础, 当时全区共有煤矿3570处, 产量为7055万t, 单井生产规模为1.9万t;“九五”末期的2000年共有煤矿2009处, 产量为6964万t, 单井生产规模为3.5万t;“十五”末期的2005年, 共有煤矿1361处, 产量为2.6亿t, 单井生产规模为19万t;2008年共有煤矿535处, 产量4.57亿t, 单井生产规模为85万t。2008年与1995年比, 矿井数量减少3035处, 产量增加3.86亿t, 单井生产规模能力提高了83万t。
(二) 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增大, 占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的比例减少。“八五”期间, 我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大体在4%~5%之间;死亡人数比例大体在5%~7%之间, 高于产量所占比例;百万吨死亡率在4~6之间, 高于全国4~5的平均水平。“九五”期间, 我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大体在5%~7%之间;死亡人数比例大体在4%~6%之间, 比例徘徊在产量所占比例之间;百万吨死亡率在3~5之间, 但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十五”期间, 我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由期初的6.8%增加到12.4%;死亡人数所占比例降到2%左右;百万吨死亡率由期初的1.94降到期末的0.5, 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十一五”的头三年这一指标比例又进一步突破, 产量上升、死亡率明显下降。2008年原煤产量达到4.57亿t, 同比增长28.4%,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8%;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比例降到0.78%;百万吨死亡率0.054, 同比减少0.142, 比1.182的全国平均水平低78个百分点。
(三) 不同经济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变化较大,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上世纪90年代, 我区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2∶16∶42, 国有重点煤矿与乡镇小煤矿产量相当。到2008年, 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71∶7∶22, 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超过2/3。
(四) 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对比。2008年, 我区煤炭产量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2000年的水平对比, 高于印度3.19亿t产量, 好于其0.42的百万吨死亡率;高于南非2.3亿t的产量, 好于其0.13的百万吨死亡率;高于俄罗斯2.5亿t的产量, 好于其0.46的百万吨死亡率。对比美国, 我区相当其上世纪80年代的百万吨死亡率水平。
二、我区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的措施和成效
目前, 我国能源探明总储量中, 原煤占87%;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结构中, 煤炭占70%以上;能源总量中, 煤炭占68%左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特点一个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现在, 我区煤炭探明预查储量达6900亿t, 居全国第一。到“十一五”末期, 全区产能将达5亿t以上。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达50%以上。我区不仅成为国家的煤炭生产调出基地, 而且是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典范。我区煤炭工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已放在又好又快上。又好又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煤矿安全生产有了较大提升, 安全基础明显夯实, 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加大煤矿技改整合力度, 提高办矿水平。
“十五”以来, 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矿井规模小、安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全区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整合力度。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对煤炭资源整合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整合, 全区地方煤矿由2005年的1310处, 减少到目前的458处, 减少了65%;淘汰落后产能4216.35万t, 新增产能亿吨以上。目前全区矿井单井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平均不足9万t/a, 提高到79万t/a以上, 其中120万t/a以上大型煤矿105处, 占总数的20%, 占总产能的70%以上。其中, 1000万t/a以上的煤矿16处, 占矿井总数的2.6%, 占总产能的40%。煤炭开发的布局趋于合理, 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次我们重点调研的鄂尔多斯市, 在上世纪80年代小煤矿数量最多达到1900多处, 单井能力平均只有5200t/a, 经过三年技术改造, 120万t/a以上的矿井达54处, 产量达到18480万t, 分别占全区同类矿井数量和产量的10%和40%。还建成全国最大的、1200万t/a的酸刺沟地方煤矿, 2008年, 我区的30户重点煤炭企业产量达到3.4亿t, 工业总产值近600亿元, 占全区煤炭工业总产值的86%。2008年, 自治区30户重点煤炭企业中有12家进入“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 有10对矿井步入全国安全高效矿井行列。
(二)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科技水平。
全区在整合中小煤炭企业和实施大型资源开发项目中, 切实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更新力度, 淘汰落后开采工艺, 积极采用机械化开采技术, 资源开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鄂尔多斯市是我区的主要产煤地区, 2008年该市产煤2.2亿t, 占全区产煤总量的48%。2005年以来, 全市开展了以煤炭资源整合为手段, 实施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矿资源回收率、实行机械化采煤的三年攻坚战, 取得了很大成效, 资源平均回收率由25%提高到60%以上, 采煤机械化水平由15%提高到75%。目前, 全市已有17个煤矿装备了综采设备, 18个煤矿装备了高档普采设备, 11个煤矿已投产或试生产, 2009年将有50处机械化开采的煤矿试投产。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制定了, 到2009年底实现清退综掘, 实现连采掘进的规划。如2000万t/a的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本着“减人、减头、减面”, 打造精干高效矿井的原则, 在2009年上半年, 减少了1个综采队、8个综掘队、2个炮采队, 减少井下作业人员约350人。改造前, 公司共有3个综采队、10个综掘队、2个炮采队、1个连采队、2个掘锚队, 作业队伍数量基本与山西屯兰煤矿相当。
(三) 调整煤矿的产量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世纪90年代, 我区国有重点、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的产量比例大体是42∶16∶42, 国有重点煤矿与乡镇煤矿产量相当。到2008年, 三种类型煤矿的产量比例为71∶7∶22, 国有大中型煤矿的比例占到2/3以上。现有生产和在建的露天煤矿135处, 设计能力24112万t, 占总设计能力的40%。有1000万t/a以上的大型露天矿7处, 产能12200万t, 主要集中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露天开采的规模有较大的提高。
(四) 加强安全投入, 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十五”以来, 全区开工建设重点煤炭项目63处, 建设投资规模398.94亿元, 比“九五”期间增加336.24亿元。据不完全统计, 从2005年到2008年, 全区煤矿累计安全投入在300亿元以上, 其中, 鄂尔多斯地区就达200亿元。在我们调查的50多个煤矿中, 平均每个煤矿安全投入近1个亿。如伊金霍洛旗昊达煤矿2005年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70万元, 2008年就达到了2.35亿元, 该旗的74处煤矿从2005年开始进行技术改造, 当年安全投入5.4亿元, 到2008年年底已累计投入97.3亿元。大量安全技术资金的注入, 直接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是先进的采掘设备灵敏可靠的瓦斯等有害气体监测设备以及高素质的员工。据统计, 几年来, 仅鄂尔多斯市就先后引进博士生导师和硕士以上专业人员53人, 煤炭管理部门、煤炭企业还委托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院校定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出资办了市煤炭技术培训学校, 免费给适龄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提供煤炭专业培训, 首届121名学员已毕业。
(五) 加强监管力度, 提高执法水平。
2000年, 按照国家提出的“国家监察, 地方监管, 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管理新模式, 内蒙古组建了煤矿监察队伍。将原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局中绝大多数人员成建制地划转组成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 又从原大型煤炭企业及从事煤炭专业的政府相关部门转任、考录了一批懂专业的监察人员, 成立了四个监察分局, 负责监察11个产煤盟市。在随后的过程中, 各产煤盟市又纷纷组建和补充了代表地方政府的煤矿管理人员, 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量。同时, 施行了驻矿监察制度等, 加强了监管。鄂尔多斯市煤炭实行了产、运、销一体化管理, 目前, 全市有煤炭管理人员2000多人, 7旗1区全部设有煤炭管理部门, 并专门配备了煤炭警察, 加大煤炭监管的力度。
三、我区煤炭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我区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中, 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一是受经济发展和地理位置偏远 (相对耗能中心) 以及外运条件的制约, 企业做强、做大的市场条件差、环境要素单一;二是受历史条件的影响, 原国有重点煤矿体制机制僵化、冗员太多、欠账较大;三是大批工艺落后、安全条件差的小煤矿一哄而上, 造成煤矿事故多, 资源浪费大, 开发水平低的恶劣局面。在小煤矿“盛行”的1986~2000年的15年间, 煤矿数量近4000处, 累计死亡矿工4770人, 平均每年死亡318人, 百万吨死亡率高达5.63。
回顾近六十年我区煤炭发展历程, 感到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一) 有一条清醒的思路, 是指导煤炭工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把深化煤炭经济体制改革, 淘汰落后生产力, 调整产业结构纳入科学发展观的大思路中, 结合我区国有煤矿市场份额小、自身能力弱、运输距离长的实际, 引入大集团兼并重组, 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目前, 进入我区的大企业集团有天地股份、临沂、兖州、大同、平顶山、开滦、铁法等国有矿务局达40多个, 有煤矿50多处, 产能占全区总量的30%以上。对民营集团予以扶持、鼓励, 通过股份制改造, 整合工艺落后、浪费资源、能力偏小的煤矿, 使其走上做大做强, 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对技改整合无资金、生产能力无规模, 安全生产无保障的煤矿, 予以坚决的淘汰关闭。正是有了这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 才使得全区煤炭工业走上了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 有一套得力的措施, 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在资源审批上, 向大集团、大企业倾斜;在产业结构调整上, 要求企业配套建设就地加工转化项目, 实现煤炭外运和就地转化加工各半的目标;在整合技改和关闭上, 制定标准、规定时限等办法, 强力推进。由于措施得力, 导向作用十分明显, 为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有一支狠抓落实的队伍, 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从企业层面上, 舍得投入, 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规模大、起点高, 技术新、装备好、人员素质高的煤矿, 走出一条机械化、现代化的煤炭工业之路。在政府层面上, 加大监管、监察力度, 分片包矿, 为合法煤矿生产建设监督服务, 联合行动、综合执法, 关闭非法矿井, 打击盗采煤炭资源的行为。
四、当前我区煤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我区的煤炭行业利润整体下滑, 电力、钢铁等行业开工不足, 煤炭需求下降。这对刚刚完成技改的煤矿十分不利, 而且会影响安全投入和技改的“回潮”。
(二) 一些地区出现违规违章和违反程序开采, 以及盗采资源等行为。一些地区的企业不按已批准的开发规划和程序, 开工了一批煤矿, 造成了手续不齐、程序不符的问题, 给安全监察造成困难。一些地区将同一块优质煤田从上到下配置给多个企业, 造成煤炭企业“多层楼”开采。在资源开发环节, 偷采滥挖、超层越界、采易弃难、采主弃辅等破坏性开采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有的引发了安全事故。
(三) 落后的开采方式遗留下大面积采空、塌陷区和火区,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造成采空区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植被破坏、基础设施损坏等一系列问题, 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鄂尔多斯市煤矿采空区面积已达213km2, 火区面近20km2, 部分地区已开始出现塌陷现象, 安全生产存在极大隐患。2008年10月29日, 发生在东胜区塔拉壕镇神山村和赤峰市元宝山区采空区塌陷事故就造成了5人死亡。2009年在鄂尔多斯又连续发生了两起采空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造成11人死亡。东胜区现有煤矿29处, 共形成采空区200多处, 影响范围约30km2, 现在采空区上方居住农户约2500户共7800人。采空区引发的火灾燃烧面积约为1.9km2, 影响范围约13km2。采空区的存在, 不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而且对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
(四) 管理人员和工人素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煤矿整合技改后, 工艺先进, 装备更新。而适应这种形势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十分短缺。据了解, 准格尔旗技改煤矿中有80%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技工是从原国有重点煤矿中聘用的, 人员流动性较大, 稳定性较差。今后, 机械化设备的正常维修会大量出现, 而这项工作目前相对滞后, 出现了技术与人才不同步, 使用与维修不相适应的问题。
五、未来我区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方向
我国能源结构呈“缺油少气富煤”的特征, 煤炭的能源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而且随着油气资源的限制和价格上扬,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煤炭的利用和价值越显突出。这一特点决定着我区煤炭产业今后必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方向之一是大集团、大企业战略重组, 提高行业集中度。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内外煤炭企业正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国家能源局也正积极酝酿煤炭企业重组。目标是, 国家新组建1~2个优势煤炭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2010年, 煤矿企业数量由现在的13859家降低到不超过3000家。我区尤为突出。在中央提出加快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决策推动下, 我区已有神华集团、华能集团等多数煤炭企业完成了重组工作, 有的已实现跨省区的联合重组。重组后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经济规模扩大, 神华集团2008年煤炭产量达2.82亿t, 是全国总产量的10%。《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 到2010年全国要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届时, 中国煤炭市场竞争主体将形成大型化、集中化和高质化的新局面。除同行业重组外, 部分煤炭企业开始与电力企业、钢铁企业等相关产业企业及国外企业重组, 其势头会越来越猛。
方向之二是加大结构调整, 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加大煤炭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实现多元化发展, 提高煤炭经济发展质量。目前, 我区大多数煤炭企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 产品单一, 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受煤炭市场影响。煤炭企业在完成战略重组后, 要把眼光放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 切实由数量型、速度型的发展转变到提高内涵发展的质量上来, 在产业、产品结构上, 促进以煤为基础, 煤电、煤化、煤路等产业多元化发展, 并注重产业地区的合理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变固体煤炭为油、气的转化技术及深加工技术。最终将煤炭转变为相对高效、洁净的能源。在生产技术结构上, 要以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整合、改造、提升中小煤矿,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深化整顿、关闭工作, 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促进结构优化。在组织结构上, 要依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对落后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创新, 实施集中高效管理, 围绕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以市场要素的优化组合来确定组织框架, 优化资产、组织和人员结构, 达到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使企业管理更为高效, 体制更加灵活。
方向之三是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主体地位, 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煤炭企业创新能力水平整体偏低, 创新成果主要由全国煤炭100强企业参与完成。在国家建设创新型企业这一战略的指导下, 我区煤炭企业逐渐重视自主创新工作, 已成发展趋势, 并给企业带来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如伊泰集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太阳能数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神华拥有了直接液化技术。在管理创新上, 伊泰公司提出了人本、简约、效率、适当控制的全新理念。
方向之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 树企业形象。全面推进煤炭企业管理创新, 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煤炭企业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 深入企业内部挖潜, 对组织功能合理定位, 规范运作、量化管理各项管理活动, 实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 无论是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还是从改变管理粗放的现状, 提升行业形象都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 我区的许多煤炭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 一改过去粗放经营的习惯, 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之道, 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中细化责任, 制定隐患排查台账, 创建质量标准化矿井等。
方向之五是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 国家对煤矿污染治理的法规将会越来越完备, 标准会越来越高, 处罚措施会越来越严厉。我区煤炭企业也坚持走洁净、循环、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 许多煤炭企业都在积极编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如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西来峰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真正做到了把煤炭“吃干榨尽”, 煤化工的下游产品全部是生产塑料、医药等重要原料, 实现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零排放。
方向之六是建设大集团物流体系, 创新发展思路。长期以来, 煤炭企业的发展一受市场影响, 二受运输影响。如今, 我区煤炭企业管理者大都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积极探索供应物流机制创新和营销物流创新方法。如伊泰公司已建成72.6km的准东电气化铁路, 年运输能力3100万t, 建成124km呼准铁路, 26.8km的酸刺沟煤矿专用线和122km曹羊复线公路, 即将建成65.5km的准东二期电气化铁路, 此外, 该公司还在秦皇岛、天津、京唐等港口设有货场和转运站。神华集团也有自己的专用铁路和公路。
方向之七是建设企业文化, 形成和谐发展局面。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健康的企业, 一个不和谐不稳定的企业难以健康发展。近年来, 我区许多煤炭企业都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 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着力构建和谐企业, 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从对上级、对用户、对供应商、对合作者等方面营造和谐关系, 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和谐友爱、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
六、保持我区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十二五”全区产能将达5亿t以上。预计到2010年, 预计全区煤制油能力1000万t, 制甲醇能力1000万t, PVC能力1000万t, 电力装机6000万kW, 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大大提高。我区不仅成为国家的煤炭生产和调出的大基地, 而且是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新典范。煤炭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要保持这种势头, 安全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技改整合、淘汰落后生产力不动摇;坚持抓基层、打基础, 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动摇;坚持提高人员素质, 狠抓培训不动摇;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政策不改变;坚持队伍和廉政建设不松劲。并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 抓好规划, 合理布局。
做好全区煤炭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 根据不同的赋存条件, 外部环境, 提出建设规模、开发方式、开采工艺、就地转化和安全生产的标准。坚持起点高、技术领先、工艺先进、建设配套的原则, 煤矿新建之初就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 强化基础, 保障安全。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 安全工作的状况既是对煤矿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检验, 也是对煤矿是否坚持安全发展的检验。要做到安全生产, 首要的任务是强化基础管理。其中煤矿负责人的管理能力、环节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安全自保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不仅装备要到位, 对人员的培训更要到位。只有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先进装备充分发挥作用, 资源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安全生产得到可靠保障, 可持续发展才能有稳固的基础。
(三) 淘汰落后, 巩固成果。
客观上讲, 尽管我区已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关闭矿井任务, 保留的煤矿大多数进行了技改整合, 提高了档次。但是, 在保留的煤矿中, 仍存在一批剩余储量不多、残采复采工艺落后、整合做大条件不够、安全状况不能确保的煤矿。在这些煤矿中, 有的假技改、假整合而真生产、真盗采, 引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要把这些矿井作为重点, 严格监管、监察。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超层越界盗采资源的、对安全隐患逾期不改的、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且无能力整改的、资源枯竭而冒险残采矿井仍然要继续予以淘汰关闭。
(四) 加强服务, 营造环境。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8
上一周在同学们的讨论后,运用文献法等方法查阅了河坝镇生态环境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成员齐心协力的讨论、思考与总结,撰写了一份调研大纲以及四份调查问卷,并完成小组成员任务分配,为调研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调研情况
(一) 课题实践情况
目前,我们小组成员已认真学习了有关该地区两型社会的相关文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资料,并根据实践情况的需要,将调研对象分为政府官员、村干部、农户以及企业四个主体,撰写出了四份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问卷调查表,并针对典型地区展开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了河万村、三广村、银河社区和银海社区,企业有芸景村养猪场、农机合作社、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对河坝镇生态环境建设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具体生态环境调研结果如下:
1、河万村和三广村
河万村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在节能方面,河万村完成居民线道路两边太阳能路灯安装68盏,覆盖全村90%以上农户,实现村庄亮化。90%以上农户中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节能灯。在环保方面,每家每户都有系统的地下排水管道,分五个水池进行污水过滤,净化之后的水排到河流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村委会每年都会进行卫生评比活动,卫生好的家庭会得到一些物质奖励;道路绿化也取得很大成效,从起进行道路两边植树,打造大通湖村级第一条绿色长廊罗汉松3800米。绿化村道1.6万米,分别栽种红叶石楠、八月桂、广玉兰等树种,实现村东、西7道,南、北5道,全部栽上四季长青的树,全面绿化村庄;提倡垃圾分类处理,每五六户人家有一个垃圾池,全村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完善。人文方面,村里建有公共篮球场,三个农家书屋等,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好去处,人们生活质量高。
三广村发展相对来说较为缓慢,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不够好。居民楼的农户家里设施较为完善,但未搬迁的农户家里各项环保措施都有待完善。大多数农户家使用地下水,自来水仅限于少数家庭使用;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水管道,村民大多将污水泼到院中或者菜园,有些通过自建的污水道通到河中,污染较大。
2、银河社区和银海社区
银河社区和银海社区是河坝镇三个社区中的两个社区,其中银河社区亦如河万村一样作为省级两型社会新农村示范区,在课题小组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银河社区卫生环境状况良好,多数居民表示对当地的卫生环境状况表示满意,社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节能方面,节能灯的使用普及率达到98%,40%的家庭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设备,但是我们也发现多数居民的节能意识不够,家庭耗电大用水多,未能从生活小事做到节约资源。在生活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上,银河社区建有生态公园,公共卫生厕所,公共文娱、体育场所以及老年活动中心,银河社区的居民闲时可以散步、打球、打牌、聚在社区广电前的广场上跳起广场舞,社区管理委员会还会在节日里举办集体的文化活动,使得居民的业余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银河社区的老年人人数不在少数,因此老年活动中心可以说为老人们提供了极佳的活动资源,这里有电教室、书画室、图书室、音乐演奏排练室„„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在此生活的老年人都表示很满意。
银海社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1)有较多的垃圾桶及分类回收设施,但是几乎没有人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2)有统一的垃圾车定时到社区清理垃圾桶,垃圾桶的堆放问题不大,但是周边环境较差;(3)居民用电量大致在60-100元之间,同时有居民反映现状社区安装新电表,用电量显示比以前多;(4)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大都是直接排入下水道,但城中的排水设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5)街道卫生有待提高,但是在访问中,受访者对自己的社区的街道卫生状况都表示还比较满意。
银海社区文化环境现状:
(1)居民文化生活主要以跳广场舞为主,同时有些居民在闲散时间打麻将,打牌。人们的整体生活状态比较闲,生活节奏慢;(2)居民的文化程度大都是中学,有许多年轻人在家啃老无所事事的现状。
3、芸景村养猪场
(1)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治污方面:用污水泵将养猪场的粪便等污物抽出来,通过千米的管子输送到附近的玉米地作为有机肥进行浇灌,降低了农作物培育成本,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透气方面:养猪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产生的氨氮气味较大,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而芸景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酵母菌的方法,将其按一定比例放入到猪饲料中,既能促进猪的生长,又能减轻氨氮的气味,环境改善达70%。
补助方面:政府对该企业有政策性补贴,以保险的方式发放,一头猪投12元的保费,可赔偿每头1000元的赔偿金,对养殖户来说是一项很好的政策补贴。
(2)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该养猪场包括十几个养猪的厂房,五个鱼塘和250亩的田地,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养猪场周围的庄稼地里种植有玉米、大豆、红薯等作物,经加工后作为猪饲料,鱼饲料的一部分来源于猪粪便,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养鱼成本;同时,猪粪便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施到玉米地,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提高废物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3)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①耗电量较大。养猪场内的照明设备都采用大功率的灯泡,不适合使用功率较小的节能灯,一个月有一万块钱左右的电费,耗电严重;②部分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猪场排污系统还未规范,管道输送经过的土地高低不平影响到排污进程;绿化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
(4)今后的发展规划
预计在两年内做好以下三项工作:1、完成修建沼气池的任务,不仅可以实现自主供电,而且还能供电给周围村民,同时沼气池产生的渣也可作为有机肥实现废物再利用;2、解决绿化问题,在养猪场周围栽种樟树等,减少低层空气的流通,将废气排到上空去,较少对近地面空气的污染;3、修建道路,还需绿化路面450米,实现道路畅通。
4、农机合作社
(1)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邱经理表示,合作社的亩耕地主要以使用无机化肥为主,使用有机生物肥较少,当地土地土壤发育条件好,使用化肥严格按照比例,并未对土壤造成太大影响。
被调查的三户农户均表示对当地环境状况感到满意,无对生活生产产生影响的环境污染现象。生活垃圾能按照规定得到处理,生活生产用水质量较高,存在最大问题是居民的卫生习惯以及环保意识参差不齐,实际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生活区卫生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2)相关问题的原因
化肥的大量使用主要是因为使用生物有机肥成本较高,并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要得到相关认证,否则难以被市场接纳;卫生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居民存在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环保意识低下。
(3)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合作社方面,应积极学习,改进方法,尽量降低生态绿色农业的经营成本。同时政府方面可以给予其一定程度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本地特色的品牌,发展绿色农业;在生活卫生状况方面,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长期进行对当地农户的卫生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当地居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占地1000多亩,所有的农作物都是人工栽培,不使用任何农药,其中有个玻璃厂棚作为育种基地,进行新品种农作物的栽培。生态农业的标准从三方面进行衡量:1)以不破坏土地肥力为准。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会过度消耗地力;2)污染最小,不会施加任何的化肥农药,最大限度的保证粮食安全;3)多种生物、作物混养,发展循环经济,将废弃物充分利用,实现生态平衡。
6、污水和垃圾处理厂
(1) 基本情况
由于该处理厂争议较大,不便于和场内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访谈,因此我们只对此进行了参观,得出的结论也较多猜测性和主观性,仅作为参考。该处理厂由污水净化和垃圾填埋场两部分组成,城区的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过来以后进行消毒,加入渗滤液,注入调节池净化,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后,再送往城市污水厂进一步处理。但我们在污水处理的调节池看到里面的水基本上是死水,上面漂浮一层绿色物质,不像是消过毒之后的水。垃圾填埋场在运作状态,垃圾车将城区垃圾汇集后倾倒在填埋场中,由碾压车进行碾压、摊平,再进行覆土、杀菌,该填埋场还有十年使用寿命。
(2) 存在的问题
1)由于污水处理成本太大,而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因此污水处理能力有限,并未起到相应的效果;2)垃圾填埋场的标准位置应是距城区直线距离至少500米的下风向地带,而该地垃圾填埋场的位置距离城区太近,附近空气污染严重,臭气引得周围民众强烈不满,而迁移方案迟迟未定,对民众生活带来不便。
(二)调研中的收获和成绩
在调研过程中,经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我们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访谈之后深入地了解了来自不同村子和社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户的环保节约意识,经过汇总了相关资料信息,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了河坝镇生态环境状况:
从自然环境上看,河坝镇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良好;土壤肥沃,庄稼果实硕大;水质良好,河流污染较小,有些河流里还有鱼类;卫生环境良好,无论社区还是农村,庭院及其周围都比较干净,特别是农村,每家庭院几乎栽种花草果树,极有情致。从人文环境上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灌溉便利;农业实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通过生产集中化和专门化的方式,增加了产量和农民收入,机械化程度极高,全镇机械化达95%,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生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改善了本地污染情况。农村公共设施方面,村村通公路基本实现,垃圾池,公共厕所,化粪池等逐年增加。在节能减排方面,几乎每家拥有电视机、电风扇、电饭锅、电池炉等家用电器,农村主要使用能源已为电能,这有效缓解了使用煤等自然资源带来的高污染。
对小组成员自身来说,由于我们分工明确,目标清晰,个人能够各司其职,从而使我们的实践调查工作有序开展并能高质高效地完成。由此我们更为深切地意识到任务分配及明确目标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将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将会大有益处。
(三)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课题组调研工作虽然已经顺利完成,但其间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1、8月的长江一带处在副热带的掌控下,天气显得异常的炎热难耐,每天只要太阳一露面,大地便仿佛进入了“烧烤模式”,由于课题小组进行调研的地点跨度较大,许多调研工作都是露天进行,似火的骄阳和高温的天气便成了我们调研的一大阻力。
2、为取得有效的调查成果,我们在选择调研地点时作了大跨度的决定,尽量覆盖到整个河坝镇,因此进行远距离的调查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加之小组成员人生地不熟,交通工具也安排不上,一度使我们的调研进程向后拖延。
3、调研时间仓促,使得课题小组没能深入进行调查。访谈时,当地人的不配合、冷漠、抗拒不仅严重地拖住调研的进度,还容易造成小组成员情绪低落的负面影响。
4、调研过程中,人员也由于意见不一致而产生了摩擦,合作显得力不从心,成员间也因此降低了的工作热情,可以说这是调研中遇见的最大的困难和阻力。
(四)调研工作的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短,调查对象也不具有普遍性,以中老年居多,对问题的反应不够全面。
2、在设计调查问卷上,问卷的某些问题及选项还欠缺考虑 ,问卷结构布置不够合理。
3、在把握时间上,由于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太理想。
4、由于第一次亲自开展实践调查,对各个工作环节的开展不熟练,总体的效率不太理想。
5、访谈过程中,访谈过程过于僵硬,对于信息的收集有负面影响。
(五)后续工作
1、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好访谈记录,进行资料汇总,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10-02
关于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07-24
关于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指导意见08-25
关于表彰2009年度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民组长(综治信息员)的决定11-03
村民建房调查问卷08-02
广东省农村基本状况村民评价调查报告05-24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09-25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报告06-07
论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05-30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对策与措施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