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2024-09-25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共8篇)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1

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推进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中共长沙市委办公厅文件长办发[1997]76

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村民自治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在全省农村普遍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湘办发[1997]31号),现就在我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促进村民自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务公开工作

《村委会组织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村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与新形势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地方由于村务不公开或公开的程度、工作的力度不够,影响了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影响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整体推进,影响了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和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当作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当作深化村民自治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抓出更大的成效。

二、规范内容,实现村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行村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以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为重点,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四个环节,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村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财务公开。

(1)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

(2)重大项目的专项收支情况。

2计划生育公开。

(1)人口计划及计划内一胎、二胎指标落实到户情况;

(2)计划生育费的征收情况;

(3)年内登记结婚人员名单以及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罚结果(每半年公布一次)。

3水电费标准和收缴情况(每季度或半年公布一次电价、用水电量和分户应交水电费以及违章窃电处理情况)。

4粮食征购情况(每年年初公布一次定购任务及分户负担情况)。5农民负担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

(1)乡统筹、村提留任务及分户负担情况;

(2)农业税征收情况;

(3)兴办公益事业的集资费用;

(4)教育附加收支情况;

(5)村办小学收费情况;

(6)农民积累工、义务工情况;

(7)其它经过审批项目的集资情况。

6、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审批发证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情况以及宅基地审批发证情况)。

7、经济项目承包经营情况(每半年公布一次):

(1)村办企业、土地、果园、渔地、农场、林场的承包和经营收支情况;

(2)个人承包、租赁的集体经济项目的分开竞标情况;

(3)村民代表会议对兴办集体企业、开发新项目的讨论结果。

8、村干部工作责任目标、工资报酬情况(每年公布两次,年初对村干部的工作责任目标公开,年底公布目标完成情况及村干部工资报酬情况)。

9、奖售、优抚与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每年公布一次)。

10、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以及多数村民认为应当公开的其它事项。凡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1、统一部署,宣传发动。我市村务公开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层层进行宣传发动。要开好三个会议:市召开各区、县(市)主要领导会议,各区、县(市)召开乡镇(含辖村委会的街道,下同)负责人会议,乡镇召开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民组长会议。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新闻单位要将村务公开工作作为近段时期新闻报道的重点,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宣传报道。

2、抓好试点,逐步推开。各区、县(市)要选择1-2个乡镇,每个

乡镇要选择2-3个村进行试点。试点中要注意和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发挥试点的带动示范作用。根据省委文件要求,我市拟在两个乡镇进行试点,并推广点上的经验。

3、健全制度、加强监督。一是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要按照省、市和各区、县(市)的部署和安排,就村务的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场地、公开形式、公开程序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做到村务公开程序规范、内容规范、时间规范、形式规范、管理规范。二是要加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督查力度。市各区、县(市)以及乡镇要设立村务公开监督电话;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深入村组进行调查研究;各乡镇要成立由纪委、审计、监察等人员组成的村务公开检查监督小组,定期对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村要在醒目位臵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布栏,重大问题要及时公布。要成立由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每季度对村务进行一次清查,年终全面审查,要将审查结果打印成册发到各村民小组并定期向村党支部和乡镇报告;要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将每次公布的内容和审查结果存档备查,并设立村务公开内容登记簿。

4、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在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的工作中,坚持反对和防止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严肃处理搞假公开和半公开的人和事,确保村务公开取得实效。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要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进行。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村要先行一步,对于少数软弱涣散的村,要先整顿班子再进行。对于在财务问题上群众反映强烈的村,要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再公开。在实行

公开时,要具体落实好长办发[1997]14号通知中规定的“六清理”,即:清理帐目是否清楚、完整,与实物是否相符,有无违法和侵占行为;清理经济承包手续是否完备,定额是否合理,有无以权谋私行为;清理计划生育工作是否按规定落实,有无虚假和违反规定的行为;清理土地管理是否合法,有无乱批乱建行为;清理工程建设是否进行公开招标,有无从中非法牟利行为等。清理重点是从1996年至1997村级财务帐目,主要是进行“七查”,即查资产,看集体家底;查帐款,看有无白条子顶现金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查凭证,看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分录是否正确;查税金,看上缴和减免税去向;查各项收入,看是否全部入帐;查各项支出,看有无不合理开支;查债权债务,看欠款回收情况。要求1998年1月底前上报清查结果。

对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纠正,并逐项落实,逐项公开。同时,要把村务公开与整建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结合来,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结合起来,与公开评议干部结合起来,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领导,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工作的水平

为了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成立长沙市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杜远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吴梦南、刘奇兵、胡越同志担任;成员由周庆宪、章献成、黄更生、魏源诚、彭勃、曹治安、苏克钧、陈芳辉、杨淑辉、罗建军、闵爱诚、王昌奇、卜华桂、邹昆山、张仁杰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内),由苏克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罗建军、陈芳辉同志兼办公室主任。从市民政局、市廉政办、市纪委、市农办各抽调1-2名同志为办公室成员,负责村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各区、县(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乡镇要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责任制,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由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抓落实。各区、县(市)、乡镇都要抽调一定力量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各村委会要建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小组,具体负责村务公开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2

《意见》 指出, 2014 年广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67.3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1个百分点, 水稻耕整地、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5.03%、77.24%, 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而机械化插秧水平仅为20.44%,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56 个百分点。此外, 我区稻谷机械化烘干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水稻稳产增产进而影响全区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意见》 明确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提高水稻育秧、插秧、烘干、病虫防治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主攻水稻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 扶持建设稻谷烘干中心, 加大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二是加强水稻生产机械化装备建设。明确了50 个水稻主产县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航空作业等机械;非水稻主产县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多功能作业、中等功率机械;丘陵山区县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作业机械。三是强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服务。自治区成立专家组, 市县相应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开展技术服务;开展主推和关键技术培训, 提升农机手操作技能;明确乡镇负责农机推广工作的机构, 在“十三五”期间解决乡镇农机推广办公用房建设问题, 增加工作经费,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改善工作条件, 配备摩托车等农机推广下村交通工具。四是大力推广应用减灾避灾机具与技术措施。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 推广应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 开展水稻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 推广应用排涝设备、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烘干设备和技术。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3

浦东新区合庆镇的1+1+X村民自治工作法,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确保执行、如何推进实施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果,2014年8月在浦东新区全面推广。

[关键词]

浦东新区;合庆镇;1+1+X村民自治工作法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48-02

浦东新区合庆镇区域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29个行政村、6个居委、16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7万人,来沪人员近10万。从2010年开始,合庆镇开始探索和实践党组织领导下的1+1+X村民自治工作法,取得了积极成果,先后荣获浦东新区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上海市依法治市优秀案例、上海市2014年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并于2014年8月在浦东新区全面推广。

一、是什么?

“1+1+X”工作法既坚持了党的领导(“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尊重和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政策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经村民民主决策建章立制,形成自治章程(“1”)和若干实施细则(“X”),成为村民自治的依据。自治章程是基础性、指导性文件,“小宪法”;实施细则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就群众关心的事务如何处置所制定的实施细则,一般都是村里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如征地安置、集体资产处置、农民建房、土地流转、补贴发放等等。

二、怎么做?

(一)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自治。“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法无规,村民自治”,这是村民自治的空间和定位。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村级集体资产不断壮大,群众民主权利、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村务管理中的土地流转、资产管理、征地安置、收支预决算、各项保障及福利待遇等越来越关心。村民自治正是将这“最后一公里”的许多问题形成了制度,为照章办事、依法治理打好了基础。

(二)明确怎么自治。完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形成相互支撑的村民自治模式。体制上,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村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治理架构。机制上,通过村综合管理考核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以奖代补评议制度和星级家庭创建制度,将社会治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并贯通执行,使“1+1+X”村民自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制度上,建立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收支预决算等重大决策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落到了实处。

(三)明确如何确保执行。加强考核激励、评议监督和宣传引导,从动力、压力和内生力三个方面发力。考核激励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镇对村实行村级综合管理考核,将各村《村民自治章程和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纳入各村年度综合管理考核,由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检查、考核,结果与年终村考核奖励及主要领导绩效报酬挂钩。考核结果按得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用于公共管理和民生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各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目前“以奖代补”的村级综合管理考核已经形成常态。二是村对户实行星级家庭创建考核,将村民自治章程和实施细则的有关内容细化到星级家庭创建标准中,严重问题(如新增违法建筑、违法犯罪)一票否决,保障镇村户政令畅通、上下贯通,年底评出星级家庭,予以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在监督评议上,合庆镇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财务顾问、委托代理机制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监督评议结果与年终绩效挂钩。

在加强宣传上,合庆镇每年开展自治案例和图片征集比赛,以案说法,以比赛促运用;深入各村居开展自治专题文艺巡演,将村民自治工作中的典型事例编成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寓教于乐;每月开展自治论坛活动,就村里的重点、难点工作或者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与诉求,通过你来我往的“噶三湖”,事情越说越清,道理越辩越明,群众的想法和意见不仅清楚明确,而且相对集中,这对处理村务工作、解决疑难杂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明确如何推进实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和村民的主体作用。党组织的引领体现在,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村民自治的推进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加强村民自治、促进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推进,稳妥进行。二是坚持村民做主。村民自治的主体必须是村民,党组织的职责是组织、协调、指导、规范、督促,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运用群众的智慧力量。三是坚持有效管用。村民自治的内容着眼于“政策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必须具体、有效、管用,力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如何处理”能在此找到依据。四是坚持合法合理,村民自治的推进既要遵守法律规定,又要符合现实需求,要在法律规定和现实可能之间实现平衡。

群众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全过程。从程序来说,《村民自治章程》由村民会议表决,《实施细则》由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从内容来说,群众有权提议哪些事项必须列入自治事项,有关问题如何处理;从执行来说,村民们亲自参与讨论、决定、实施;从监督来说,村民的意见影响着干部的评价,村民是否满意决定着工作的成败。“1+1+X”工作法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体现了让村民真正当家作主的理念,也把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落到了实处。

三、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集体资产大增加。通过民主自治各项制度(主要是资产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制度、预决算制度、合同租赁协议规范指导意见、重大工程项目监管制度等),管好了“钱袋子”,各村经济实力及可支配财力明显上升。2014年镇村两级资产达12.45亿元,名列全区第5名,其中镇级净资产达5.28亿元,在全区排名第6,村级集体净资产达7.02亿元,在全区排名第2。仅合同协议的规范调整6年来(两轮,2008-2015)已经累计为村级集体增加租金收益1.5亿元。

(二)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得到化解,来信来访大减少。“1+1+X”工作法实施以来,涉及群众利益的大小问题以及事关民生民本的公共事项,因为章程和细则的明确规定得到落实和保障,以往经常引发矛盾纠纷的几大难题(如资产管理及处置、农民建房审批、违法建筑处理、征地安置处理等),也因为“1+1+X”的明确规定得到化解。2011年以来,信访人次逐年下降,2015年与2010年相比,群众来信下降46%,来访下降42%,尤其集访批次下降86%。

(三)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治理难题大破解。在“1+1+X”村民自治中,合庆镇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破解了当前农村地区一些突出的社会治理难题,如C4C5地块“两违”整治,共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8000余平方米,腾地110余亩;又如勤奋村新城农场1000亩土地层层转包整治,目前已完成400亩等;又如勤益村土地整治,在没有启动强制拆违程序的情况下,整治违法建筑6781.92平方米,腾出土地近40亩,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

(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基础得到夯实,群众法治观念大进步。“1+1+X”工作法的实施,村干部做事不再“拍脑袋”、“毛估估”,村民办事也会先翻翻《村民自治章程和实施细则》,干部守法,村民守规,照章办事,清清爽爽。村民法治观念的形成、自治意识的增强为建立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形成了风清气正、劲足气顺的好局面。实施村民自治不仅改变了过去“村官做主”、“熟人社会”的村务管理方式,也扭转了农村“讲人情、靠面子”、“人熟好办事”的不良风气,为建立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村“两委”班子的民主作风、共商意识显著增强,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明显增强,干部、党员及群众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人民政府党群办主任、法学硕士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4

保护工作的意见

某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全县天保工程成果,推动我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就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思路

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增添措施,强化管理,严格管护,巩固成果,培育后续产业,促进生态与生产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七落实”的要求,管护好天然林,确保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千分

之五以内,无重特大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发生。完善县乡两级天保工程档案,强化工程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三、工作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管护对象,落实管护责任。各乡镇、国有林场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天保工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和提供必备的办公条件,层层签订责任书,完善制度,增添措施,创新机制,有效监管。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各乡镇、国有林场要充分利用碑牌、标志、标语、会议、电视、专栏、街头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天保工程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和当前的林业形势,并且全年要举办2次以上天保工程大型宣传活动。护林员要挤时间、走村窜户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并做到管护区域内常

年不少于20条标语。

强化队伍,规范管理。一是确定合理的管护方式。国家公益林原则上实行集中管护,通过召开权利人会议或书面委托的形式,确定集中管护人,由乡镇与管护人签订管护合同,并将会议记录或权利人委托书作为管护合同的附件,也可由乡镇与权利人直接签订管护合同;地方公益林一律实行集中管护;商品林的管护纳入相关护林员管护的区域内,与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的管护实行打捆考核。二是选好专职护林员。按照本人申请或村组干部推荐、村组签署意见、乡镇审定,在管护区域内醒目位置予以公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无异议后方可聘为护林人员,并签订管护合同。在管护合同中,将森林管护对象不重不漏划分责任区域,明确管护任务、责任和劳动报酬。三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大对林业法律法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农民自用材采伐监督管

理、罂粟识别等知识的培训。四是严格护林员队伍的管理。继续执行护林日志填写制度、每月定期向乡镇、国有林场汇报制度。各乡镇、国有林场要定期召开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会议,对优秀护林员进行表彰,对不称职的护林员坚决按照程序终止管护合同。五是切实抓好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各乡镇、国有林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积极协调林权纠纷,保障社会稳定,确保森林分类经营顺利实施。六是切实抓好禽流感“零报告”制度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七是健立健全天保工程档案。各乡镇、国有林场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认真收集整理,确保档案完整规范。

封山育林,自查整改。一是严格按照林业技术规程,认真完成封山育林建设任务。二是切实抓好在封小班的管护工作,对在封小班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三是扎实抓好封山育林小班的成效调查。

严肃纪律,专款专用。一是资金拨付、支出、决算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管理,决不允许随意变通。二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天保资金,必须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管、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管理原则。三是严禁将天保工程资金用作村组干部的务工补贴和奖金。四是加大资金稽查、审计力度,县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天保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五是加大查处力度,对违规使用天保资金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健全网络,铲除罂粟。各乡镇、国有林场要健立网络,严格控制,坚决铲除林区内野生和残留罂粟。广大护林人员对自己的管护区域要逐一排查,健全防控长效机制,保证林区无野生和残留罂粟存在,确保林区罂粟“零目标”的实现。

科学考核,严格奖惩。一是继续执行定期检查制度。月检由村委组织,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到乡镇、国有林场;季

检由乡镇或国有林场组织,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到县天保办;半年检查由县林业局组织,将检查结果上报到县政府和市天保中心,并向全县通报;年终检查由县政府组织,将检查结果上报到市林业局和市天保中心,并向全县通报。二是继续执行不定期检查制度。县、乡两级天保管理机构根据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对森林管护实行不定期或有针对性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三是实行加扣分制度。对出台了有利于天保工程实施的政策或建议,按时填报相关表册,并以简报的方式及时反馈天保信息的乡镇、国有林场实行加分;对天保资金管理不到位,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有县、市级相关部门督办案件的实行扣分。四是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经考核被评为优秀或合格的单位,全额拨付全年森林管护补助经费;经考核为基本合格的单位,按比例拨付全年森林管护补助经费;经考核为不合格的单位,不拨付森林管护补助经费,并通报全县。五是实

行“一票”否决制。全年发生森林火警2次,森林火灾1次以上,重特大林政案件1件以上,没有实现“禁种铲毒”零目标的乡镇取消评优资格。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5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精神,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建立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一)试点工作的目标

2007年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同步启动自治区试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为国家试点城市;自治区确定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整体启动,其他盟市选择1至2个旗县统筹区作为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范围,2009年全面启动。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试点工作的原则

低水平起步,筹资水平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医疗保险费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行属地管理;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

(一)参保范围

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它非从业城镇居民,以及没有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工家庭中,长期随父母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子女,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统筹层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原则上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致,设区的市实行市级统筹,有条件的盟市可实行盟市级统筹,暂不能实行盟市级统筹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

府要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三)筹资水平

成年城镇居民缴费率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最低不低于150元。未成年人缴费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不低于70元。具体筹资标准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探索建立筹资水平、缴费年限和待遇水平相挂钩以及随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增加的正常调整机制。对连续缴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参保居民,可适当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

(四)缴费补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并对困难城镇居民给予倾斜。补助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城镇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个人和家庭缴费以及单位补助资金享受国家税收鼓励政策。

对列入国家试点城市的参保居民,政府每年按人均不低于40元给予补助,其中,中央财政按人均20元给予补助,自治区财政按人均10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中央财政再按人均5元给予补助,自治区财政按人均3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元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中央财政按人均30元给予补助,自治区财政按人均15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5元给予补助。补助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对列入自治区试点的参保居民,自治区财政按人均20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属于低保对象的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的家庭缴费部分,自治区财政按人均5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3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2元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自治区财政按人均30元给予补助,盟市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5元给予补助,旗县财政按人均不低于15元给予补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具体拨付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

厅、民政厅另行制定。

(五)待遇水平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筹主要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门诊紧急抢救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就医制度。

各统筹地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统筹基金范围内的支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统筹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5%左右。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以内。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左右;少年儿童患大病的,最高支付限额可适当提高。具体病种和标准由各试点统筹区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和支付范围以外的其他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建立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对符合城市医疗救助对象的参保居民因病发生特殊困难的要纳入城市医疗救助体系给予补助。

三、强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

(一)基金管理方面

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试点城市和统筹地区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定期公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自治区各级财政、审计、监察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中央、自治区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各地补助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经办机构管理方面

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和劳动保障社区平台建设。加大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配备、工作经费、专业培训、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投入,自治区、盟市、试点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为开展试点工作安排工作经费,并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拓展和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化管理。构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牵头、城市社区服务组织参与、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试点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成立由政府机构、参保居民、社会团体、医药服务机构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社会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运行的监督。

(三)医疗服务管理方面

要综合考虑参保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服务的范围,严格规定高价药品、新增诊疗项目、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及高值医用耗材的准入和使用条件,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和中医药服务。加强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协议管理,促进医疗机构提供质优、价廉、方便、规范的服务。科学设置参保、缴费、就医、支付等工作流程,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药机构的直接结算,方便群众,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管理,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奖惩机制。积极推行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探索协议确定医疗费用标准的办法。

(四)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作用方面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在城市社区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方便快捷、服务优质、价格低廉、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强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联合与协作,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积极推进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并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支付比例等措施,积极引导参保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四、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一)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

切实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尽快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研究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继续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

五、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

自治区成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试点工作,协调重大政策措施,指导各地组织实施,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重大问题向自治区政府提出报告和建议。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担任,劳动保障、财政、卫生、民政、发展改革、教育、药品监督、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盟市及试点地区也要相应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二)选择确定试点城市

各盟市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本行政区域内的试点城市和统筹区(包括已经先行启动运行的城市),报自治区领导小组审定。

被列为国家试点的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自治区地方试点城市和统筹区的试点实施方案报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由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配套政策

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卫生、民政、教育、药品监督和残联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和管理规范,做好制度的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完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政策和制定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落实补助等项资金;审计和监察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督工作;编制部门负责根据服务人群和业务量,通过内部整合和调剂,增加医疗保险经办管理人员;卫生部门负责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发挥中蒙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有关政策措施,为城镇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城镇特困居民的参保补助和医疗救助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在校学生的参保宣传,协助做好参保登记工作;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探索社区药品统一配送网络建设;残联负责做好城镇残疾居民的参保宣传,协助做好参保登记和残废级别鉴定工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要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精心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规定的试点目标和任务、基本政策和工作步骤,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域内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要在充分调研、周密测算、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实施方案。试点方案实施前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充分体现民意。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特别是经办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已经先行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统筹区,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基本医疗保险体制和机制。其他统筹地区也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精神,做好城镇居民年龄、结构、医疗保障现状、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等数据的收集、测算、统计、分析工作,为适时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奠定基础。

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自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五)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6

2021 —5 2025 年 某 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0 3850 字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 XXX 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 “十四五”发展规划,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确保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任务顺利完成,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精神,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编制任务、程序和时间安排

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体系,是以自治区发展规划即《XXX 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自治区空间规划为基础,以自治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各级发展规划共同组成的“三级四类”统一规划体系。各类规划编制程序包括前期研究、文本起草、征求意见、衔接协调、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环节。编制工作至 2021 年初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一)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是自治区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是编制自治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盟市、旗县(市、区)发展规划的总遵循。具体编制工作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自治区相关部门负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研究阶段(编制工作启动至 2020 年初)。主要是在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2.纲要起草阶段(2020 年初至自治区党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出台前)。组织开展规划纲要框架重大专题研究,起草形成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测算“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确定重点战略任务,提出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开放举措、重大工程和项目。

3.纲要草案编制阶段(自治区党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通过后至 2021 年初)。根据自治区党委规划建议起草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盟市、各部门、自治区人大和政协有

关专门委员会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深入论证,并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进行衔接,于2020 年底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2021 年初,自治区人民政府将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在批准后公开发布。

(二)自治区空间规划。自治区空间规划是对全区区域范围内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安排部署,是自治区发展规划在空间领域的细化安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自治区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为自治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对自治区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开发保护活动具有空间性指导和约束作用。具体编制工作由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负责。

(三)自治区专项规划。自治区专项规划是自治区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安排,原则上限定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主要包括重大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以及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的落实。自治区专项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发挥支撑性作用,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或核准重大项目、安排财政支出

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具体编制工作由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四)自治区区域规划。自治区区域规划以自治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指导特定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自治区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发挥支撑性作用,侧重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具体编制工作由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会同区域涉及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五)盟市、旗县(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盟市、旗县(市、区)与自治区同步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空间规划,其他规划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编制。各地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按照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深入研究本地区发展思路、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突出地区特色,因地制宜指导发展。其中,盟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核后,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发布时要同时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

二、编制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对未来五年发展的系统谋划。各盟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总书记对 XXX 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各项工作,描绘 XXX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

(二)深化前期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各盟市、各部门要拓展规划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在摸清底数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统筹平衡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财政等重要资源要素支撑,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和重大风险防控需求,科学设置目标指标,合理确定重大任务举措。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研究力量,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确保规划内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总体发展趋势。

(三)加强规划衔接,增强规划体系的协调性。要强化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形成规划合力。要做好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衔接,既要细化落实国家“十四五”

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又要争取将自治区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加强自治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衔接,强化规划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等的衔接。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要于 2020 年 9 月前完成规划初稿,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进行衔接,必要时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编制单位开展审查论证。

(四)规范编制程序,扩大规划编制的民主参与。规划编制要坚持规范化、民主化,确保起草、衔接、论证、审批、发布等程序制度化,明确编制进度安排。要坚持开门编规划,最大限度集中全社会智慧,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要充分借助外脑,发挥好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科研院所、智库的作用,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要扩大民主参与,借助现代信息平台充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重视向企业、基层一线学习经验、听取意见,从实践中寻找破解发展难题的务实举措。

(五)统筹规划管理,完善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和备案制度。为解决以往规划数量过多、质量不高、交叉重叠等突出问题,自治区“十四五”时期的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将严格限定在《XXX 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录清单》内,并实行备案管理制度,与自

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同步研究、同步编制、同步实施,依托国家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同步监测评估。

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自治区空间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制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自治区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后制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变化需要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但未列入编制目录清单的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应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增补列入编制目录清单。属于部门内部管理需要及任务实施期限少于 3 年的规划,或者主要由市场调节的行业领域规划,原则上不再编制;对确有必要编制的规划,必须在启动编制前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由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印发并组织实施。除自治区党委、政府有明确要求外,未列入目录清单或未备案的规划,原则上不编制、不批准实施。

报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自治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经与国家主管部门衔接后,由规划编制单位于 2021 年初形成送审稿,连同专家论证报告、分管主席签批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篇章),一同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审核后,联合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部门自行编制审批的专项规划,于 2021 年 6 月底前印发实施后,由规划编制部门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根据规划属性强化统筹协调,并认真做好相关涉密管理工作。

(二)组建编制队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专班,负责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草案的具体起草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经费在各部门预算经费中统筹解决。各地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0 2020 年 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0 8750 字文)

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 年以来,在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指导下,主要产煤省区政府和大型煤炭企业主动作为,经过 5 年的不懈努力,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显

著变化,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煤炭生产结构优化,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行业效益回升,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引导煤炭企业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构建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煤炭企业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实现了煤炭市场由严重供大于求向供需基本平衡的转变,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产能比重大幅提高,以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为引领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行业效益回升,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稳定好转。展望“十四五”,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受中美摩擦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我国碳减排约束强化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更为复杂严峻。“十四五”时期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的关键时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继续下降,倒逼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围绕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市场化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成果。

一是煤炭开发布局持续优化。煤炭产能进一步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优、生产成本低的区域集中。煤炭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中西部产煤区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经超过 70%。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产业形态更加多元,主要耗煤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并逐步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

三是煤炭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两化融合成果丰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装备制造水平位于国际前列,引领世界煤炭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

四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煤炭市场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深化,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为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五是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全行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原煤入洗

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处理率及井下瓦斯抽采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煤矸石及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持续增加。土地复垦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煤矿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煤矿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安全投入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2019 年全国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 0.083,比 2015 年下降 47.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煤炭行业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矿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已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发展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但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企业特点和区域性差异的影响,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开采历史长的老矿区和资源枯竭型企业,经济效益差、人才流失严重、转型发展困难。

二是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结构性供应紧张并存。传统的东北、京津冀、华东、中南、西南等主要产煤地区,产量大幅下降,全国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地区集中,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区域性、品种性和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并存。

三是去产能煤矿资产、债务处置与职工安置难度大。2016 年以来,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近9 亿吨,淘汰关闭了大批煤矿,关闭煤矿资产债务处置缺乏可操作的政策依据,资产债务处置难、企业融资难;老矿区职工安置任务重、难度大。

四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亟待政策支持。煤炭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以及煤炭高效洗选、煤炭高效燃烧与清洁转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相关支持性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晰、落实难。

五是促进煤炭行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仍面临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并逐渐进入峰值平台期,行业发展模式必须由依靠规模扩张、总量增加向提高质量、增加服务转变。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在探索煤矿专业化服务模式,但相关法律法规依然存在障碍,亟待研究推动煤炭行业由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配套体制机制。

(三)“ 十四五” 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能源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我国能源工业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向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煤炭行业即将迈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侧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炭行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新产品创新发展的转型时期。煤炭科技发展将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统领,以大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以 5G、区块链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进入加速腾飞、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时期。在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将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治理模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加深刻地影响黄河流域大型煤炭基地的开发利用模式。

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技术革命加速演进,非化石能源替代步伐加快,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煤炭行业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

一是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增幅回落,总量还将增加,综合考虑我国油气资源进口与国际经济、地缘政治等复杂关系,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不会改变。

二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下降。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提高,对煤炭的替代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与新能源

替代的双重因素,推动煤炭消费增速继续回落。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煤炭消费年均增速回落到 1%左右。

三是煤矿智能化和煤炭智慧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亮点。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煤矿生产智能化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深化行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煤炭智慧物流发展是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新时期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调整和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需要。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必将在“十四五”时期得到强化和落实。煤炭发展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必须走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

五是传统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为支撑,共同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随着储能技术发展,将逐步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这将是我国能源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多元发展变革的必经之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四)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质量升级、管理升级,促进煤炭上下游产业协同、煤炭与多能源品种协同发展,培育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提升新动能,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型能源企业,推动矿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矿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五)发展原则

1。优化布局与保障供应相结合。根据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和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对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功能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推动晋陕蒙建设大型智能化煤矿,增加优质煤炭外运保障能力;改造提升一批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煤矿,提

高服务年限;科学规划新疆煤炭生产基地,实现煤炭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推动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2。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生产、产品和组织结构,推动建立煤炭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发展质量。

3。产业升级与老矿区转型相结合。以煤矿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组织专业化、上下游协同大数据化为引领,着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以煤炭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转变为抓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材料、新产品,促进老矿区转型发展,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相结合。推动绿色开采,增强矿区生态功能;统筹煤与非煤能源,促进煤与清洁能源优势互补;推动清洁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统筹煤炭生产、加工与消费全过程,促进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立足国内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优化煤炭进出口结构,鼓励优质煤炭进口,扩大煤机装备出口。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全方位推进资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国际合作。

6。以人为本与矿区文化相结合。构建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加强煤炭行业精神文明、物质文化、安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建设煤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各类煤炭文化工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构建以人为本的行为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煤矿安全文化。

(六)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 41 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 42 亿吨左右。

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 4000 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生产煤矿数量 1000 处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矿井(露天)数量 65 处、产能近10 亿吨/年。培育 3~5 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 10 家亿吨级煤炭企业。

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 90%,掘进机械化程度 75%以上;原煤入选(洗)率 85%以上;煤矸石、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 100%。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显著提升,其中具有技术职称(含技师、技工系列)的员工占比达到 40%以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煤矿职工人均年收入比“十三五”末提高 20 个百分点。

三、重点任务

(七)提高矿区地质保障程度。加大大型整装煤田地

质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加大生产煤矿深部区勘探力度,为矿井水平延伸、提高矿井服务年限提供支持。为适应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加大煤矿采区综合地质与精细化勘探力度,应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地质雷达等先进煤田地质勘探技术,重点探明采区隐伏构造、小断层和主要含水构造,为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八)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根据我国煤矿区开发历史、资源潜力、区域经济特征,结合 14 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实际,科学评

价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禀赋、先进产能建设、环境容量等,合理分类确定大基地功能,研究提出大基地产能建设规模,优化开发布局,提高保障能力。内蒙古东部(东北)、云贵基地:稳定规模、安全生产,区域保障。煤炭产量分别稳定在 5 亿吨/年、2.5 亿吨/年左右,提高区域煤炭稳定供应保障能力。

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控制规模,提升水平,基本保障。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及周边省市是我国主要煤炭消费区,煤炭需求主要依靠外部调入。基地内煤炭产量分别稳定在 0.6 亿吨/年、1.2 亿吨/年、1.2 亿吨/年、1.3 亿吨/年左右。

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基地:控制节奏,高产高效,兜底保障。控制煤炭总产能,建设一批大型智能化煤矿,提高基地长期稳定供应能力。山西、陕西、蒙西地区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调出地区,担负着全国煤炭供应保障的责任。晋北、晋中、晋东基地煤炭产量控制在 9 亿吨/年左右,神东基地控制在 9 亿吨/年左右,陕北和黄陇基地控制在 6 亿吨/年左右。

新疆基地:科学规划,把握节奏,梯级利用。超前做好矿区总体规划,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和建设时序,就地转化与外运结合,实现煤炭梯级开发、梯级利用。“十四五”期间煤炭产量稳定在 3 亿吨/年左右。宁东基地:稳定规模,就地转化,区内平衡。煤炭产量稳定在 0.8 亿吨/年左右。

(九)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煤矿,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建设和改造一大批智能化煤矿,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全国煤矿数量由 5300 处左右减少到 4000 处左右,建成智能化煤矿 1000 处以上。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销协同,促进煤炭定制化生产。推动煤炭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以煤炭品种、区域和产业链为主导,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提升煤炭产业链协同水平,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十)推动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对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等基础理论研究,强化煤炭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以煤炭安全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升级示范为主线,以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为重点,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智能化成套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研发;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体制机制;推进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

(十一)促进煤炭市场 平稳运行。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煤炭生产与消费市场主体的战略合作,发挥“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的压舱石作用。推动建立完善煤炭市场化价格发

现机制与监管机制,健全煤炭主产地、主要中转地、主要消费地有机衔接、系统完善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煤炭产供需企业社会诚信发布制度。推动煤炭产融结合,提高金融服务煤炭经济能力。加强全国煤炭市场交易机制建设,推动煤炭中长期战略合作与现货交易相结合。

(十二)着力推动老矿区转型发展。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开发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实现总体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的无缝对接和高效实施。充分发挥老矿区土地、厂房、资源等优势,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推动老矿区及企业转型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组建专业化煤炭生产服务型队伍,参与主要产煤省区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和生产运营,促进煤炭生产方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建立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支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稳妥解决老矿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十三)推动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井下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鼓励原煤全部入选(洗)。做好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矿区规划,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提高矿区生态功能,建设绿色矿山。统筹考虑煤炭矿区建设历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生态功能区范围设计,对生态功能区与

煤炭矿区重叠区域的保护性开发与关闭退出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十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商品煤质量标准,严格控制限制硫分、灰分、有害元素等指标,严格限制劣质煤销售和使用。健全商品煤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煤炭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机制。支持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价值。根据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生态环境容量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发挥煤炭的工业原料功能,有效替代油气资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持富油煤资源勘查和评价,研究富油煤矿区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规划,打通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拓展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空间。

(十五)推动煤炭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发挥 5G、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煤炭现代物流和智慧物流,推动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在煤炭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煤炭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煤炭物流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煤炭行业大数据体系建设,促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与行业大数据融合,构建全国煤炭产供需与主要产煤省区、主要中转地、大型企业有机结合的煤炭智慧物流网络系统。研究适合煤炭产品标准化、规格化、参数化的运输方式和数据化管理模式,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创新煤炭封闭运输方式,发展煤炭绿色物流。

(十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遵循多元合作、互利共赢原则,鼓励煤炭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煤炭跨国公司。建立国际贸 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与机制,积极开展煤炭加工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进口优质煤炭,严格控制低热值煤、高硫煤等劣质煤进口。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多渠道开展国际业务。鼓励煤炭生产、煤机制造、煤矿建设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境外煤矿建设、技术服务以及运营管理,带动先进工艺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提升我国煤炭工业国际竞争力。

(十七)强化煤矿安全与职业健康。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对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灾害防治,全面提高灾害预防和综合治理水平。围绕尘肺病等职业危害防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机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健全完善煤矿职业病防治支撑体系。

(十八)促进煤炭文化繁荣发展。发挥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挥新型媒体优势,扩大煤炭文化社会影响力,创新发展文化载体,把煤炭文化融入煤炭生产和矿区生活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煤炭文化内涵,传承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树立新时代煤 矿工人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形象,展示煤炭行业的集体精神价值,为煤炭工业深化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精神力量。

(十九)建设八大示范工程。按照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建设引领作用大、技术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八大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在煤炭行业的广泛应用。

1.智能化煤矿建设示范工程 2.煤矿智能化成套装备制造示范工程 3.煤矿智能化工业软件开发示范工程 4.煤炭分质分级高效利用示范工程 5.矿井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6.矿区生态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 7.大数据平台建设示范工程 8.煤炭文化建设示范工程 四、保障措施(二十)做好规划研究与实施管理。煤炭企业要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区域、基地等相关规划要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目标和实施重点。强化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制定企业实施计划,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二十一)加强企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作用,推进煤炭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业氛围。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诚信经

营、信守合同等方面,建立信用记录,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煤炭行业建立企业社会诚信体系评价机制,对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二十二)加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建立企业人才选拔、培育、使用和激励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并重战略”,着力加强煤炭行业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大师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利用行业特色学校、专业优势,培养煤炭行业应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7

1 健全责任约谈机制, 实现责任到人

约谈是指拥有具体行政职权的机关, 通过约谈沟通、分析讲评等方式, 对下级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并规范的准具体行政行为。笔者认为, 虽然约谈是一种准具体行政行为, 但通过“耳提面命”式的沟通, 可以对其责任人直接施压, 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行政措施。

1.1 要选好责任约谈对象

千难万难, 领导重视就不难。责任约谈对象应选定法定代表人, 即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提高市场“一把手”的消防工作认识, 是实现消防工作与整体工作统筹安排的前提条件。只有“一把手”意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体会到消防部门整治火灾隐患的决心和力度, 才能真正推动隐患自查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保证消防设施建设和隐患整改资金落实到位, 才能促进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当市场存在本身能力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时, 还应当提请政府领导约谈下级政府领导进行解决。

1.2 要把握责任约谈时机

责任约谈应当分事前约谈、事中约谈、事后约谈。“事前约谈”是指部署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前或火灾高发季节, 与市场责任人讲明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 单位应当采取的工作措施;“事中约谈”是指对市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后, 分阶段听取其隐患整改、资金落实等情况的汇报, 并为其消除火灾隐患进行技术指导;“事后约谈”是指市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外省市发生同类场所火灾事故, 立即就查明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教训、制定整改和预防措施及责任追究等事项进行沟通。

1.3 要突显责任约谈内容

约谈的侧重点应与时机相对应。“事前约谈”应侧重于警示教育, 向其详细阐述部署开展专项行动的意义、季节性火灾事故特点及危害、检查发现火灾隐患的处罚措施, 及时调动起市场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排查的积极性, 使专项行动取得最大成效。“事中约谈”应侧重于听取市场负责人关于隐患整改进度的相关报告, 并本着“为市场负责”的原则, 从专业技术角度, 指导其尽量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彻底消除火灾隐患。“事后约谈”就要侧重于事故原因分析, 指导其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协助消防部门查明火灾事故原因, 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

2 健全市场自治机制, 实现管理系统化

物流市场具有业户众多、管理层级相对“臃肿”的特性, 导致了消防安全管理运行不够“顺畅”的问题。《消防法》明确了“单位全面负责”的指导方针, 因此, 强化市场高度自治, 提高内部自我管理效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为此, 可探索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 在各个市场均成立了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 组建巡查服务队, 并组织发动成立了市场志愿消防队。

2.1 要精细层级划分, 实行“网格化”管理

由于市场面积大、店铺多、布局乱、人流多等特点, 巡防难度较大, 在日常监管上容易出现“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现象, 巡查摸排不细致等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 可借鉴“网格化”管理工作理念, 在市场层面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 负责整个市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定性为“大网格”;依据楼层或功能分区, 成立消防安全工作站, 在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 负责本区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定性为“中网格”;根据经营区域设置, 成立消防安全工作组, 受所在区域消防安全工作站指导, 定性为“小网格”, 并明确各级“网格”的责任人, 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逐级缩小网格网眼, 最大限度地对各业户实行“精细化”管理, 对于提高管理效能, 保证各类行政指令的顺畅运行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2 要健全巡查队伍, 实行“常态化”管理

市场防火工作仅凭几个监控是远远不够的, 要通过建立巡查队伍, 加强日常巡查工作, 将隐患排查、消防宣传、疏散演练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组建巡查服务队, 强化岗前专业培训, 获得消防巡查上岗资格, 并具备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的能力。每个巡查服务队员负责一个片区, 既是巡查工作的执行者, 同时也是消防安全宣讲师资力量, 动员培训每个业户成为志愿消防队的一员, 既突出防范具有同一火灾危险特征的功能区域, 又利于形成一专多能的巡防队员结构层次, 便于相邻业户之间的交流学习和互防互助, 构建无缝隙区域联防。

2.3 要用足感官警示, 实行“标示化”管理

大力推行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 着力规范消防设施标识, 突显警示提示作用, 是提高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营造防火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标识化”既包括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的职责, 也包括消防设施器材的设置和说明。既有疏散指示标志, 又有消防知识宣传, 内容格式规范, 张贴位置合理, 形式灵活多样, 知识丰富充实, 内容老少皆宜。同时, 还要做好各类标识、设施的维护保养, 时刻发挥其指导性、约束性、实用性的作用, 突出整体感和人性化, 使公众、业户更容易接受, 推动消防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 健全业户自防机制, 实现防火关口前移

业户作为市场的最小“单元”, 在市场整体火灾防控工作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只有业户自身练好“铁布衫”, 才能筑牢市场的“金钟罩”。因此, 在市场高度自治的前提下, 应着重抓好对业户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的督促。

3.1 应建立强硬的责任约定制度

市场应定期与业户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并实行消防安全押金制约制度。强制性促使业户自觉开展隐患自查、接受消防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杜绝占用疏散通道经营、不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施工前严格落实报批手续等消防安全责任, 从源头上杜绝“点”影响“面”的火灾事故发生。

3.2 应建立快速的火灾联动制度

市场应探索建立“相邻业户联保”制度, 明确火灾初期阶段的扑救、人员疏散、报警等责任, 并定期组织开展演练。如, 一旦某个业户发生火灾时, 应明确相邻业户分工, 承担立即向“119”及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火警、扑救火灾、引导人员疏散、向所在楼层发出警告等职责, 确保一旦发生火灾, 能够有效控制住火势发展、能够高效疏散群众、能够及时报告火警并通知相关组织到场增援, 使火灾事故影响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3.3 应建立公开的安全公示制度

业户一般为小作坊、小商铺, 更为看重经济效益。因此, 在实行强制性责任约束的同时, 伴以适当的经济助推手段, 效果可能更为有效。如, 借鉴卫生部门的做法, 在每个业户门口悬挂“消防安全状况评价牌”, 根据周期 (每月一次) 巡查情况, 分别悬挂“红色笑脸”头像, 表示消防安全状况好;悬挂“绿色平常脸”头像, 表示消防安全状况良;悬挂“黑色苦脸”头像, 表示消防安全状况堪忧。将消防安全评级情况纳入业户经营诚信评价体系, 作为服务顾客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同时, 对《消防安全责任书》签订周期内全部评价为“笑脸”的, 视情减免下一周期内的消防安全押金, 推动业户关注消防、参与消防的“常态化”。

4 健全宣传跟进机制, 实现服务先于执法

消防安全, 宣传系于一半。宣传工作能否深入到业户这一“基点”、业户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高低直接影响到“业户自防”工作的效果。消防部门、物流市场都应立足这一基础跟进适时性、及时性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4.1 宣传要与火灾特点相同步

应在物流市场开设《消防专刊》等内部刊物, 定期通报季节性火灾事故预防重点、火灾事故案例教训、巡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及交流相关业户对消防安全的看法、做法, 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应当注意的是, 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过程中, 应当避免“一时盖全、一区盖全”等现象, 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分区、不同经营区域划分, 有针对性地宣传火灾预防措施、初起火灾扑救注意事项;特别要突出不同楼层火灾特点, 做好本楼层人员的引导疏散工作。

4.2 宣传要与监督执法相同步

受防火监督人员警力严重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 普遍存在宣传工作精力相对欠缺的问题。在对物流市场进行检查时, 可组织有经验的文职人员或中队士官随同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同步发放消防安全宣传资料, 实施消防知识讲解、培训, 做到“检查宣传两不误”。另外, 在检查发现新员工数量较多、消防安全知识较为欠缺时, 消防部门应与市场约定时间、地点, 通过举办专场消防安全讲座、培训班等方式, 组织员工集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4.3 宣传要与熟悉演练相同步

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 篇8

【关键词】学生党员 自治 党建工作 探索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中掌握先进知识,具有高素质和技能的群体。学生党员作为主力军中的骨干力量,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以实际行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先锋模范作用,顺利开展学院党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组织建设

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学生党员自治工作,为确保其在党章及校纪校规范围内开展自治活动,指派党总支组织委员指导学生支部的日常工作。根据学生党员自治的基本要求,公开选聘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并由其组织面向支部成员开展公开选聘支委会成员,支部活动、民主生活会等日常工作在党总支指导下开展。同时,学院成立党员活动中心,为学生支部提供基本的活动场所及办公环境,并划拨专项党建经费用于开展支部活动。

二、党员发展与教育

(一)积极分子培养

为落实学校党员发展工作,切实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集中授课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开展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教育。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成立了新世纪青年学社,社长由学生支部书记担任。该学社以党员的自身理论素养再造、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为目标,开展学院的党课教育与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参观学习、学术报告、观看录像、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来提高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理论水平,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员发展

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目标,结合学院特点,依据党员发展标准,做到“早发展、早培养”,为每位积极分子指定一对一的学生党员培养人,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业完成情况、入党动机和群众观念进行全面考察。

在工作中重视党员发展制度的落实,坚持按照党员发展计划开展工作,完善各阶段党员信息档案,全面实行发展党员工作的“三投票五公示一答辩”制度,实现党员发展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党总支及培养人对发展对象按季度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肯定优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三、党务建设

(一)学院党务系统

为充分实现对学生党员的信息化管理,结合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党总支的主持下,设计开发了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各阶段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信息的管理,减轻了党务工作者的繁杂统计工作,提高了党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二)党务工作培训

为了促进我院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党总支组织各学生党支部负责人定期参加校内外的多次党务培训。通过针对性、递进式的培训,促进了我院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党建课题

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学院、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能力,学院党总支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并申报了学校多项党建和学生工作研究项目。其中,《北理无限——校园移动应用软件的研发与探索》获得学校党建课题立项。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思考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激发学生无限创新能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生党员自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党员自治营造氛围、创造条件、科学引导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学生党员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学院党务工作管理,扩大了学生党员参与学院自治的参与面和参与度,通过培养学生党员的自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院学生党务工作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自治能力[J].黑河学刊,2010(06):89-90.

[2]王洪秋,呂平,张瑞.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延伸的机制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109-110.

[3]戴喆.高校寝室建设中学生党员自治组织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育论坛,2013(16):185-187.

[4]傅伟.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研究[J].探索,2014(03):50-53.

[5]萨娜斯琴,白艳茹,董交其.学生党员“5·3”系统培育模式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00-101.

上一篇:别怕再往前一步作文下一篇:党员带头致富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