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条例调查问卷

2024-10-05

审计条例调查问卷(精选6篇)

审计条例调查问卷 篇1

附件1

问卷编号: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修订问卷调查表

(A卷:水库主管部门填写)

调查说明:

1、请结合实际情况如实填写问卷;

2、选择题请直接在选项前的□上打√,需要进行说明和阐述的请在题后的横线处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您的基本信息:

工作部门:□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水库主管部门

您所在地区: 山东 省 德州市(州)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县)填表日期:2013年11 月26 日

1、您认为原《条例》执行20多年有哪些主要成效?(可多选)

□水库管理体制初步理顺□政府、行政和管理责任体系建立 □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涉坝涉库活动得到明显规范□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社会对水库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其他

2、你认为原《条例》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一些非政府投资建设的水库监管部门不明确,监管薄弱或缺失

□小型水库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

□公益性水库运行维护资金不足,管理单位运转困难

政府监管力度不大,肆意侵占并影响水库大坝安全现象时有发生 □水库管理单位体制机制不顺,管理水平落后

□水库大坝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注册登记、定期安全鉴定、安全监测等制度未得到全面落实

□罚则条款太少,操作性不强

□水库库区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现象比较普遍

□水库大坝确权划界受土地和资金限制,长期得不到落实

□水库运行调度和应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

重建轻管理现象严重,水库大坝管理设施不配套

□其他

3、《条例》修订是否有必要?

必要□ 不必要

如有必要,您认为本次《条例》修订的重点是哪些?(可多选)

□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监管□健全管理制度

□细化执法依据□加强库区管理□调整适用范围

建立长效机制□其他,请列举

4、将《条例》适用范围调整为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即所有水库)是否合理?

合理□不合理

不合理请列明理由:

5、在《条例》适用范围中明确适用于水库、水电站、航电枢纽是否必要?

是□否

6、在《条例》适用范围中明确排除尾矿坝、储灰坝、淤地坝、堰塞湖以及军队所属水库不适用于本条例是否必要?

□是□否排除前者可以,军队不需要提及

7、原《条例》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是否较好执行?

是□否

8、您认为水库大坝安全实行哪种监管体制较为合适?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大坝安全实行统一监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指导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管

□水库大坝安全实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监管、有关水库大坝主管部门行业监管相结合的体制

□以上均不合适,不如维持原有表述

9、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小型水库的主管单位职责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承担是否合理?

合理□不合理

不合理请给出建议:

10、您所在地区电力、交通、旅游等非水利行业组织兴建的水库监管现状?(可多选)

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管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自主监管□其他

11、您所在地区各类经济组织(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外的国有、民营、外资、合资等企业)兴建的水库监管现状?(可多选)

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监管□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监管

□有关部门按照水库功能主动监管□监管部门不够明确

12、水库大坝建设应该推行哪些制度?(可多选)

□规划同意书制度□立项审批制度

项目法人、招招标和建设监理三项制度质量安全监督制度

□蓄水安全鉴定制度竣工验收制度

安全设施评价制度□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

□其他,请列举

13、原《条例》中哪些运行管理制度需严格执行?(可多选)

安全责任制□注册登记制度□调度运用制度

□安全监测制度□维修养护制度□安全鉴定制度

除险加固制度□降等报废制度应急管理制度

□其他,请列举

14、《条例》中需要增补哪些管理制度?(可多选)

□联合调度制度管养分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

□年度报告制度□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风险评估制度□运行许可制度□运行维护经费保障制度 □库区管理制度□转让、租赁、承包制度

□其他,请列举

1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其集体土地上投资修建水库,是否应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是□否

16、电力、建设、旅游等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组织投资兴建水库,是否应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签署意见?

是□否

17、小型水库(新建,改造)是否需要进行蓄水前安全鉴定?

需要□不需要

18、水库管理设施应包括哪些?(可多选)

管理房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水情测报设施

□防汛道路通讯、电力、预警等设施水质监测设施

□其他,请列举

19、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种原因,部分国有、集体水库尚未确权划界,依法管理难度大。这些水库工程确权划界经费应如何落实?(可多选)

纯公益性水库由同级财政全额负担□准公益性水库由同级财政补助、水库主管单位配套□以经营性为主的水库自筹解决

□其他,请列举

20、您所在地区的小型水库推行了哪些管理模式?(可多选)

有管理机构落实了管理人员□承包人代管

□单库管理□多库联合管理□区域集中管理

□委托大中型水库管理单位管理

□其他,请列举

21、您所在地区公益性大中型水库运行维护经费来源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财政全额负担,收支两条线□财政定额补助

□以经营性收入自收自支□无稳定来源

□其他,请列举

22、您所在地区公益性小型水库运行维护经费来源渠道有哪些?(可多选)

财政全额负担□财政定额补助□经营性收入负担

□部分租赁、承包水库由承包经营者负担□无任何来源

23、推行大坝维修养护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是否可行?

是□否

24、推行水库大坝安全事故保险是否可行?

是□否

25、您所在地区大中型水库库区采取哪些管理模式?(可多选)

库区所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按行业归属的水库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库区所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监督管理

□政府授权水库管理单位监督管理

□社会组织兴建水库由经营者自行管理

□基本无监督、无管理

□其他,请列举

26、您所在地区小型水库库区采取哪些管理模式?(可多选)

□库区所在地的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库区所在地方乡(镇)政府监督管理

库区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管理

□社会组织兴建水库由经营者自行管理

□承包经营者代行管理

□基本无监督、无管理

□其他,请列举

27、您所在地区水库库区开发利用问题怎样?

□有,严重□有,不严重无

28、您所在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否针对库区管理组建专门执法机构?

有□无

29、您所在地区是否定期开展水库库区执法行动?

有,阻力大□有,成效明显□无

30、您认为库区管理的重点是?(可多选)

□水政执法□建设项目□开发利用

筑坝拦岔、侵占填埋□库区养殖□库区旅游

水污染□岸线利用□消落区利用管理

□地质灾害□淤积防治□采砂

□其他,请列举

31、《条例》中加强库区管理应明确哪些内容?(可多选)

明确库区管理体制□明确库区监督和管理主体

明确库区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库区管理制度

□其他,请列举

32、您认为本地区所有水库库区统一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政府监管职责是否可行?

可行□不可行,请列明理由:

33、如在水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建设影响大坝安全的设施,是否有必要进行防洪安全评价,并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有必要□不必要,请列明理由:

34、在本条例实施前,未经批准擅自在水库管理范围内修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规定“(一)限期补办防洪影响评价和批准手续,采取必要的补救和防护措施;(二)危害水库大坝安全,难以通过补救和防护措施消除影响,或者拒不采取补救和防护措施消除影响、拒不补办大坝安全评价或未被批准的,限期拆除。”是否合理、可行?

是□否

35、为增强库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涵养水源,您所在地区明确了哪些限制性的开发建设活动?(可多选)

水产养殖□水库旅游□库区航运□建设项目

□楼堂馆所地产开发□其他

36、结合实际,您对《条例》修订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审计条例调查问卷 篇2

2004年6月23日, 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的文章, 纰漏了一些国有商业银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媒体都用“审计风暴”来评说这一次的审计。而我国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相关讨论也如火如荼地展开, 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再度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自我国政府审计体制建立以来, 我国学者对政府审计体制选择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并提出了诸多的改革模式, 将所有改革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立法论”、“审计院论”、“垂直论”、“合并论”、“升格论”和“双轨制论”。但是就采用何种改革模式尚未达成一致。2006年底, 杨素昌等人做了有关中国国家审计体制与预算执行审计问题的社会调研, 此次调研是学术界就国家审计体制改革问题在人大、财政与审计监督息息相关的部门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的调查研究。该调查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在此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综合评价方法体系中层次分析方法评价各种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模式。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剖析各种审计体制改革观点, 评判各种审计体制改革观点的优劣。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全面、公正和准确, 该调查确定了审计机关以及与审计工作存在较强联系的几大系统和领域——人大系统、政府和财政系统、审计系统、专家系统和其他作为调查范围。问卷共分为六大部分, 其中, 第五、六部分为审计体制改革应考虑的原则性因素和各种审计体制改革观点的比较与选择, 各为25个调查项目 (命题) 。第五部分重点调查影响或制约改革的政治经济发展、审计独立性和现实可能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程度。第六部分要求答卷者分别从25个影响因素给各种审计体制改革观点打分, 以便考察出答卷者对不同体制观点的选择倾向。

三、调查数据的层次分析及其结果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结合文章研究目的与内容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将整个评价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最高层 (A) 是目标层, 即最佳的审计体制改革方案。第二层为准则层 (B) , 包括三个因素——B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B2独立性和B3实现性。第三层为指标层 (C) , 包括25个具体因素, 是指调查问卷中的25个问题, 由于文章并未涉及, 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第四层为方案层 (D) , 包含六个方案——D1合并论、D2垂直论、D3升格论、D4立法论、D5审计院论和D6双轨制论。

从而确立了上下层之间的隶属关系, 建立了如下的层次结构 (见图) 。

2. 构造判断矩阵

考虑到被调查者对赋权掌握水平的限制, 本调查仅要求被调查者给出对各种改革应考虑的因素的评分。根据第k位专家的评分结果, 利用两两对比法求出该专家对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即

其中, αki、αkj分别表示第k位专家对第i和j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评分。

进一步采用算术平均法综合各位专家的判断矩阵, 得到各层次的综合判断矩阵, 即:

其中, ρk表示各位专家的可信度, 鉴于被调查的专家数量较多, 测度各位专家的可信度的工作量非常大, 因此, 假定各位专家的可信度相同, 即ρk=1。

经过计算, 我们得到各层次的综合判断矩阵表, 共29个。

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与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的重点是求解各因素的权重, 权重向量准确性的关键在于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 在此我们采用一致性比率法 (CR) 对其检验, 即, 其中, RI为同阶随机一致性指标。它是通过数百个甚至数千个随机构造的样本矩阵计算的平均CI, CI为一致性指标, 即CI= (λmax-n) / (n-i) , 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其中, wi表示各因素的权重, w为权重向量。

然后, 采用几何平均法求权重。逐行计算判断矩阵的行几何平均值, 对行几何平均值Gi归一化处理, 得所计算的权重, 则权重向量。。

通过对各判断矩阵的运算, 我们得到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即权重向量) 、最大特征值和CR值, 第一、二层判断矩阵计算结果见表1。所有CR值都小于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和权重向量是合理的。可以进一步的计算分析。

4. 计算各种审计体制观点的综合评价值

最后, 综合第一二三层因素的权重向量, 综合方法如下:设C1为与判断矩阵C11-D至C17-D相对应的权重向量γ1i组成的权重向量矩阵, C2为与判断矩阵C21-D至C28-D相对应的权重向量γ2i组成的权重向量矩阵, C3为与判断矩阵C31-D至C310-D相对应的权重向量γ3i组成的权重向量矩阵;β1为与判断矩阵B1-C相对应的权重向量, β2为与判断矩阵B2-C相对应的权重向量, β3为与判断矩阵B3-C相对应的权重向量;α为与判断矩阵A-B相对应的权重向量;H为最终评价结果。则, H=α (β1C1, β2C2, β3C3) T

经过计算, 可得最终评价结果 (见表2)

四、总结

1. 过分强调审计体制改革应实现国家审计的独立性, 而忽略了改革的可行性

此次调查评价各种审计体制改革观点的依据体现在三个方面——能否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否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改革的可实现性。由表1可以看出, 被调查者认为审计体制改革应该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审计体制的独立性, 其相对重要性程度为59.7%, 分别是审计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改革可实现性的2.4倍和3.8倍。显然被调查者过于强调国家审计的独立性, 而忽视了审计环境的重要性和审计体制改革的可实现性。有怎样的审计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必然有怎样的审计体制与之相适应, 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体制的模式;当审计体制与审计环境不相适应时, 就需要对当前的审计体制进行改革, 解决审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立性;当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 但作为一项体制改革, 首先考虑的应是改革的可行性, 缺乏可实现性的改革模式是不可取得。

2. 改良派观点与改革派观点各有优势, 但改革派观点占上风

一般而言, “合并论”、“垂直论”和“升格论”属于改良派的观点, “立法型”、“审计院论”和“双轨制论”属于改革派的观点。由表2可以看出, 仅从新体制是否具有可实现性的角度看, 属于改良派的三种观点的相对重要程度的秩和为6, 改革派观点的为15, 改良派明显优于改革派。但是, 无论从整体角度, 还是从新的审计体制能否增强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 属于改良派的三种观点的相对重要程度的秩和都为11, 而改革派观点的秩和都为10, 改革派略优于改良派。改革是对目前不好因素的一种彻底否定, 尽管预期效果非常理想, 但是相对于改良难度大, 所受到的阻力也很大;而改良针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的完善, 仅是局部变动, 更具可操作性。到底施行哪种方式应从效果和可操作性两方面做权衡。

3. 各种审计体制改革观点的优劣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在能否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能否增强审计的独立性两方面, “立法论”“垂直论”和“审计院论”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位居前三位。在是否具有可实现性方面,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垂直论”、“升格论”和“合并论”。其中, “垂直论”在三个方面都得到较高的评价, 其相对重要程度排名均很靠前, 分别是2、2、1。其次是立法论, 在能否充分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能否增强审计的独立性两方面, 都领先于其他观点, 排在第一位;但其可实现性较差, 排在第四。相对而言, 被调查者对“合并论”与“双轨制论”的评价较差, 在三类指标上的排名都很靠后, 特别是双轨制论在三个指标上的排名都是最后一位。对于其他两种观点, 被调查者的评价均处于中等水平。

4.“立法论”审计体制得到普遍的认同, 但可实现性差

由表2可知, 从整体的角度讲, “立法论”审计体制的相对重要程度为21.3%, 位居第一位, 尤其是, 这种审计体制能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和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这两方面的相对重要程度分别为22.5%和22%, 并且有关这两方面的25个具体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都位居第一。但在该体制是否具有可实现性方面表现一般, 其相对重要程度为16.6%, 仅名列第4, 从10个具体因素看, 该改革模式除在“是否与人大主导和组织审计工作的能力和经验相适应”与“是否便于人大和政府对审计工作领导责任的协调和划分”两方面存在优势外;不能适应其他8个方面的要求。尤其在“是否需过多修改现行宪法”和“是否脱离政府工作的轨道”两方面。因而, 这种改革模式应在可实现性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 需要强调的是,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 也都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在考虑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多参考几种审计体制改革的观点和意见, 即使选择了其中的某一种改革观点, 也有必要参考其他改革建议的合理之处。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于2003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新华网.2004.06.23.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6/24/content_1543949.htm

[2]新华网:一份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新华网, 2004.06.23.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6/23/content_1543374_2.htm

审计条例调查问卷 篇3

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第二十七条“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审计程序、方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果。

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第四十四条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地方、部门、单位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并说明有关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应当接受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部门、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调查人员和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或者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第八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也应当适用本准则。第三十六条 对于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一)涉及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的;

(二)事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单位的;

(三)事项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的;

(四)其他适宜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

第三十七条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五十六条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的审计纪律要求。(实行八不准)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跟踪审计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五十八条 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包括审计事项和根据本准则第七十三条确定的审计应对措施;

(四)审计工作要求,包括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对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第九十二条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

(一)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二)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三)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四)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五)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六)重新操作,是指对有关业务程序或者控制活动独立进行重新操作验证;

(七)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审计人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及其以外的其他方法。

第一百二十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后,应当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后,应当出具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遇有特殊情况,审计机关可以不向被调查单位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除符合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要求外,还应当根据专项审计调查目标重点分析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百二十六条 对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决定书。

第一百二十八条 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

浙江省审计条例 篇4

第27号

《浙江省审计条例》已于2015年3月27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5年3月27日

浙江省审计条例

(2015年3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审计事项和内容 第三章 审计权限和程序 第四章 审计整改和运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1—

第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使用情况,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其他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第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可以委托其所属的审计机构具体实施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 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首长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符合审计工作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国家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其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报告、监督检查、审计质量控制等制度,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和效率。

第六条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财政预算应当予以保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如实反映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要求本级人民政府对特定事项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并报告审计结果。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提出审议意见或者作出决议。

第八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遵守回避制度,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

审计人员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不得对外提供或者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2—

第二章 审计事项和内容

第九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的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未纳入本级人民政府预算管理的开发区(新区、园区)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二)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以及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管理以及风险管控情况;

(四)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和特许经营权、特许排污权等国有资源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

(五)使用公共资金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情况;

(六)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地方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境内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

(七)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实施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八)政府部门管理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住房公积金、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彩票公益金等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九)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

(十)其他单位和个人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情况;

(十一)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事项。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贷款发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审计。

第十条 审计机关可以依法对预算管理,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国有资源管理使用,政府性基金缴纳使用,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等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3—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及其管理使用情况。

审计机关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应当包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和经批准设立的特定专用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国库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的拨付情况等内容。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九条第二项所列事项的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配套措施的制定及其落实情况;

(二)相关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

(三)重点资金的筹措、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以及宏观调控部署的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九条第四项所列事项的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二)资源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管理情况;

(三)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

(四)土地、矿藏、水流、森林、滩涂、海域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治理情况;

(五)特许经营权、特许排污权等国有无形资源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情况。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审计,以及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对其他从事地方金融业务的机构和组织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金融政策调控措施贯彻执行情况;

(二)资产、负债、损益、表外业务情况;

—4—

(三)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管理情况;

(四)区域性金融风险情况。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九条第七项所列事项的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法定建设程序履行情况;

(二)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三)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四)有关政策措施执行和规划实施情况;

(五)设备、物资和材料采购情况;

(六)土地利用和征地补偿安置情况;

(七)工程造价情况;

(八)投资绩效情况。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中或者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并向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有关主管机关报告审计结果。对自然资源资产负有保护责任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应当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

审计机关应当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作出审计评价,发现主要负责人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对其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作出界定。

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经济责任任前告知、报告和离任交接制度。

第十七条 对社会关注度高、使用财政资金数量大、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审计事项,审计机关应当开展绩效审计,重点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政策导向的完整性、资金需求的合理性、效益指标的科学性等作出绩效评价。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或者有不同意见的,审计机关应当听取社会公众、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公共资金情况的审计监督。

—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业务指导。

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对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用财政资金或者管理国有资源数量大、下属单位多的部门,乡镇(街道)、开发区(新区、园区)、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当明确负责内部审计职责的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内部审计。使用财政资金或者管理国有资源数量大、下属单位多的部门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指导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第二十条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或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审计机构等专业机构参加或者承担审计工作,也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

参加或者承担审计工作的专业机构和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并对提交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和其他相关文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审计机关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接受委托的专业机构不得将其承担的审计工作委托给其他组织和个人。

第三章 审计权限和程序

第二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听取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的意见,并征求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审计项目计划及计划重大变更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

—6—

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下列特殊情况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一)协助有关部门查证,以及办理信访、举报等事项的;

(二)有证据或者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有转移、隐匿、篡改、毁弃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资料,转移、隐匿资产或者串通提供伪证等行为的;

(三)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

(四)有其他特殊情况的。

第二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审计机关的要求,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但应当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及其数据造成损害。

被审计单位应当对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配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开放审计所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配合审计机关进行电子数据分析;未设置符合标准的数据接口的,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将数据转换成符合标准的数据输出格式。

第二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联网审计系统建设,并可以对预算执行、税收、社会保障、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重点单位实施远程审计。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项目可以分阶段组织实施审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可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可以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发现问题的,审计机关应当在阶段性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并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反映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供货等单位取得建设项

—7—

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开展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政府投资项目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的,审计机关应当自计划确定之日起七日内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并与承接项目的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并定期向审计机关报送项目建设情况。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交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后三十日内向审计机关提请工程结算或者竣工决算审计。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整的送审材料之日起九十日内向建设单位和承接项目的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计期限的,应当经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与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

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与公安、监察、民政、财政、税务等部门和检察机关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遇行使职权受到限制而无法获取审计证据或者与审计事项有重要关联的信息资料,或者无法制止违法行为侵害国家利益等情形的,可以提请有关部门或者检察机关予以协助。有关部门和检察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第三十条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数据的集中和综合利用,建设审计数据系统,运用信息化等技术进行问题查核、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

第三十一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业务分级质量控制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责任。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审计事项,审计机关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和专业鉴定。

第三十二条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时,有权对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并利用经核查的审计结果。

第三十三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应当提出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应当以审计机关名义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和拟处罚责任人员的意见。

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和拟处罚责任人员提出的书面意见,—8—

审计组应当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分级质量控制的要求,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审理,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审计决定需要有关部门、单位协助执行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并自收到协助执行审计文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协助执行情况书面回复审计机关。

第三十五条 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依法应当由公安、监察、财政、税务等部门或者检察机关处理、处罚的,审计机关应当出具移送处理书并及时移送相关材料。接受审计移送事项的有关部门和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将处理、处罚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重大案件线索的,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第三十六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承接项目的单位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要求复查;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要求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对复查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省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报告,由省审计机关进行复查、复核。

第四章 审计整改和运用

第三十七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以及本级人民政府

—9—

要求的其他审计报告,并同时报告上一级审计机关。

第三十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检查跟踪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必要时可以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

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依法处理;对涉及典型性、普遍性、政策性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九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责任制,及时组织研究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并落实整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

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计整改情况、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和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并依法向社会公告。

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整改。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审计整改督促检查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整改,将整改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并报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审计结果问责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依法作出处理,追究责任;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政策性问题,及时研究,完善制度;对审计整改不到位的,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拒绝、拖延或者虚假整改的,采取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措施。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或者作出决议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组织研究落实整改,开展重点督查,并报告结果。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开展监督。

第四十二条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审计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审计工作报告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向社会公布。其

—10—

他审计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向社会公布。

审计结果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其他依法不应公开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将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行政决策、绩效管理、考核、奖惩和问责的重要依据。绩效审计结果应当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行使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任免等职权的重要依据。审计结果符合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利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审计机关向有权机关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一)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机关对其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的;

(二)被审计单位对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与审计事项相关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配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三)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机关进行电子数据分析的;

(四)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不配合审计机关实施联网审计的;

(五)政府投资项目有关承接单位拒绝、阻碍审计机关对其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开展调查,或者拒绝、拖延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

(六)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未将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的。

第四十六条 参加或者承担审计工作的专业机构和参与审计工作的人

—11—

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审计机关依法予以纠正,将相关信息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一)提交虚假审计报告或者相关文书、资料的;

(二)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三)泄露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

(四)收受、索取贿赂的;

(五)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

接受审计机关委托承担审计工作的专业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将其承担的审计工作委托给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由审计机关撤销委托,将相关信息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将相关情况通知有关主管机关。

第四十七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按照规定职责、程序进行审计的;

(二)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三)泄露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

(四)违反规定行使处理、处罚权的;

(五)收受、索取贿赂的;

(六)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国有企业经理、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同时废止。

审计委员会工作条例 篇5

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的职责,强化对集团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的监督,完善公司治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集团公司章程》、集团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及其他有关规定制订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 委员会是集团公司监事会的专门工作机构,向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监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审核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它专项审计。

第二章 审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第三条 委员会由三到五名成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成员为专业会计人士。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监事会主席担任。所有成员由监事会聘任或解聘,董事会成员、集团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不得聘为委员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可以兼任委员会成员。

第四条 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公司的经营管理。

2、遵守诚信原则,廉洁自律,忠于职守,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积极开展工作。

3、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处理复杂的财务及经营方面的问题,并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五条 委员聘期由监事会确定,一般不超过三年,期满可以续聘。聘期内若有委员不能履行其责、或违反有关规定,监事会可以解聘。期间如有委员因各种原因不再担任委员会成员,由监事会根据有关规定补足人数。

第六条 委员会下设审计工作组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会议组织等工作。

第三章 审计委员会及委员的职责

第七条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5、审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6、对公司有关机构、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各项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公司监事会交办的其他事宜,董事会授权处理的其它事项。第八条 委员会主任应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1、召集、主持委员会会议;

2、审定、签署委员会的报告;

3、检查委员会决议和建议的执行情况;

4、代表委员会向监事会报告工作;

5、应当由委员会主任履行的其他职责。

主任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其指定一名委员会其他成员代行其职权。第九条 委员会委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

2、除依照法律规定或监事会同意外,不得披露公司秘密;

3、对向监事会提交报告或出具文件的内容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第十条 委员会在履行职权时,应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口头或书面通知,要求予以纠正;

2、要求公司职能部门进行核实;

3、对严重违规的高级管理人员,经监事会向董事会提出罢免或解聘的建议,或经监事会向出资人提出罢免或解聘的建议。

第四章 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和决策程序

第十一条 委员会实行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制度。根据议题内容,会议可采取多种方式召开,如传真方式等。

定期会议每年召开4次,分别在每季度召开,主要是复核公司的季报、中报、年报。临时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召开,主要指有下列情况发生时:

1、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时;

2、委员会对某些重大事项认为需要聘请外部机构提出专业意见时;

3、委员会主任认为必要时。

第十二条 审计工作组负责做好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公司有关方面的书面资料。

第十三条 委员会会议对审计工作组提供的报告进行评议,并将相关书面资料呈报监事

会讨论。

第十四条 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名委员有一票的表决权,会议作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以上通过。

第十五条 委员会会议应有会议记录,并由出席会议的委员签名,记录由审计工作组保存。

第十六条 委员会通过的议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呈报集团公司监事会。委员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监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本条例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条例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审计条例调查问卷 篇6

问卷选择东部 (代表省市上海及江西等) 、中部 (湖北及河南等) 两个地区, 调查范围涉及国家、省级、地 (市) 级、县级等四级审计机关, 对不同层次的审计机关人员展开调查, 对我国审计机关的职业道德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了解。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同时在问卷中声明不追究任何责任, 请参加答卷人员按诚信原则如实填写, 这使本调查的结果更为直接、客观。

具体的情况, 研究小组在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通过挂号信与电子邮件的方式, 对北京、上海、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区的国家审计人员发放了“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及建设研究”的调查问卷。共收回280份完成的问卷, 其中因部分问卷填写遗漏了大量的信息而作废, 最终确认有效问卷为202份, 有效回收率为72%。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如下:调查问卷设计借鉴了学者对CPA、法官律师、资产评估师以及公务员等行业的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 本调查问卷设计了四个主题, 分别为:一是被调查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现实认识;二是被调查审计人员对自己职业道德进行评价, 问卷根据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内容的审计职业品德、职业操守、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责任等的6项具体内容进行评分;三是了解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四是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最后为了完善该调查问卷, 我们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审计机关人员召开了小组座谈会, 征求了上海地区部分审计人员对该问卷的看法, 并根据审计实务对设计好的问卷初稿进行了及时修正和完善。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不平衡, 各地区审计人员各自经历、经验不同, 可以肯定各地区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是不一致的。

2 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的启示

根据收回的问卷调查的数据, 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如下。

2.1 我国目前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2.1.1 审计机关人员对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

问卷对审计机关对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进行了调查分析, 图1显示了被调查的审计机关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内涵的理解情况 (1) , 我们可以发现, 选择“审计责任, 廉洁自律, 坚持原则, 保守秘密”等4项的比例是最高的, 而“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 不违反八不准审计纪律”的选项比例最低, 从这项数据可以说明, 在对职业道德的理解程度方面, 大多数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责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及保守秘密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而要引起国家审计机关关注的是, 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八不准”等审计纪律及公共利益两方面, 尤其是审计纪律, 有将近40%的人认为其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或者被调查审计人员认为国家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内涵不仅仅只有“八不准”等审计纪律, 应该有更广的范畴, 这显示国家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相关修订工作。

2.1.2 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如图2所示, 在202个问卷填写者中, 有90人认为其所在单位没有发生违背审计职业道德的现象, 51人认为有极少的道德缺失现象。此外, 有61人认为其所在单位的道德缺失现象达到1%~5%。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普遍较高, 但不排除被调查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所在单位存在职业道德缺失或者不了解情况的可能。不过,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仍然有55.44%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所在单位少量存在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

2.1.3 审计机关人员对自我道德水平的评价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让被调查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 问卷通过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水平的测量加以评价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6级评分, 精通、完全具备为6分, 不了解、不具备为1分) 。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审计、财政与金融、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和案例知识六个项目;专业技能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等项目;专业品质包括: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职业谨慎、保密原则、廉洁奉公、公共责任、遵纪守法、专业能力和审计责任九个项目。最终关于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得分为所有这21个项目加权平均数。

由表1所示, 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均值为14.2286, 说明我国当前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错, 但最大值为18, 最低值为0, 可见个体之间道德水平差异很大。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发展不均衡, 尤其是地级市 (区) 、县级审计局的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中央审计署审计人员道德水平差距比较大。如表2所示, 审计署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平均值为14.4405, 地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平均值为14.2119;审计署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标准差为1.98908, 地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标准差为2.26601, 可见我国审计署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远远高于地方审计人员素质, 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人员, 且审计署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差异小于地方审计人员。

3 提升我国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对策——基于问卷分析

问卷就提升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进行调查, 结果如图3所示, 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人员自我素质的提高, 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及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当前我国审计机关人员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三大对策建议;另外, 目前国家审计人员公共形象建设, 领导的作用及社会外部因素完善等对策建议, 被调查者认为还不是提升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关键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素英, 王淑珍.我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4) :76-77.

上一篇:六年级诵读方案下一篇:软件著作权申请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