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条例

2024-05-21

新旧条例(共4篇)

新旧条例 篇1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呈现的背景下, 具有短期减税功效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对所有增值税纳税企业来说, 无疑是最实惠的刺激措施。全国范围内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购进的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一并调低, 一般纳税人进入门槛下降, 小企业税负普遍降低, 增值税改革走进新纪元。

一、增值税与增值税类型概述

增值税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价外间接税。征收范围包括所有的工业生产环节、商业批发和零售环节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劳务以及进口货物。在征收管理上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为17%或13%, 有权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按规定取得进项税额的抵扣权。小规模纳税人按3%的征收率征收, 不能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 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根据税基宽窄不同, 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

生产型增值税是增值税的一种, 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 不允许将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包括年度折旧) 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包括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外, 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 及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理论增值额和折旧额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 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 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此类增值税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 而且越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 重复就越严重。这种类型的增值税虽然不利于鼓励投资, 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

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 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期外购物质资料价值以及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税款的一种增值税。也就是说, 厂商的资本投入品不算入产品增加值, 这样,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 增值税相当于只对消费品征税, 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 故称消费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是介于生产型和消费型增值税中间的一种税。计算增值税时, 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 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 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 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改革之前中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使外购的固定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得不到抵扣, 因而这部分产业的税负必然较重, 这就使增值税的税负在不同产业间出现了不平衡, 客观上不利于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

二、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国际上普遍推行减税为主要内容的税改潮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一) 中国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弊端

生产型增值税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

根据规定, 中国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不能计人进项税额予以抵扣。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不予扣除, 因而企业投资的税负较重, 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 促进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

2. 生产型增值税会导致重复征税, 从而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

生产型增值税将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计人固定资产成本, 因此会导致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

3. 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基础设施企业以及其他高投资企业。

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能抵扣, 会加大企业的负担, 丧失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4. 不利于中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竞争。

外国企业大部分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税负较轻, 而中国企业的生产型增值税税负相对较重, 因此增加出口产品成本, 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限制了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 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5. 加大了税收征管成本, 扣税凭证不规范。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很大的缺陷, 随着这些年来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各界要求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呼声很高。

(二)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加快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 可以带动产业升级, 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最终有利于提高本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1. 提高企业的投资热情, 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升级。

增值税转型后, 使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得到更多进项税额的抵扣, 获得更多的减税收入, 从而刺激企业改进技术,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 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生产型增值税下,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企业不愿意更新设备, 许多老化陈旧的设备维修率高, 造成生产率低,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值税转型后, 有利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提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 有利于扩大出口。

增值税转型后, 增加出口退税, 降低出口产品成本, 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有利于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贸易, 推进整体经济发展。

4.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平等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采用消费型增值税, 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更符合国际惯例, 有助于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 主动融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去。

(三) 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较大, 为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努力扩大需求,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作为一项促进企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 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三、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差异比较

从税基上看, 旧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以销售收入减去所购进的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费用的余额作为增值额, 固定资产购置费不能扣除, 固定资产折旧费也不得一次性扣除, 只能逐月分摊到生产成本中。而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时支付的增值税允许从当期销售货物或劳务的销项税额中一次性扣除。

(一)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允许抵扣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

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配套的实施细则中还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 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

规定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扣对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从而提高这些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较快发展。

(二) 降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 修改了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原来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从100万元和180万元降为50万元和80万元;二是将原来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统一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规定, 调整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 (自然人) 继续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而非企业性单位和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按照新条例适用转型改革的对象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改革后这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会普遍下降, 而规模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的小规模纳税人 (包括个体工商户) , 由于是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且不抵扣进项税额, 其增值税负担不会因转型改革而降低。转型前的政策规定, 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 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 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此外, 新条例配套的实施细则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 (配合营业税) 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 将一些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现到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中

主要补充了关于农产品和运输费用的扣除率, 以及对一般纳税人的资格认证等问题, 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来料加工, 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

这一规定使增值税的要求更加规范化。对于农产品和运输费用的扣除规定, 更加反应了消费型增值税的优越性。对于一般纳税企业来说, 运输的费用只要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便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对于取消来料加工装配, 补偿贸易的免税规定。对中国民族企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能够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本地化”、“国产化”的动力, 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取消这一免税规定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他国家的倾销行为, 对劳动者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减少外来企业对中国环境的破坏。

(四) 延长了增值税申报期限

根据税收征管实践, 为了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缓解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压力, 将纳税申报期限由旧条例中的10日调整为新条例中的15日。

将纳税申报期限由10日延长为15日, 缓解了企业的申报纳税压力和负担, 更加有利于企业承担纳税义务的积极性, 保证了税款的缴纳。

四、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发展前景及建议

(一) 前景分析

1. 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要求更加的清晰明确, 能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要积极配合, 创造一个良好的税务环境, 使增值税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

2. 将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趋于公平。

中国过去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的增值税制度, 企业生产设备的进项税额无法像其他生产资料那样获得抵扣, 而改革全面推开之后所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则允许企业抵扣生产设备的进项税额, 从而避免重复征税, 这将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公平。

3. 将使增值税税制更加完善, 增值税的“链条”也将更加完整。

税收制度应遵循中性原则, 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全面推开正是税制中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这项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4. 有利于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从短期看, 这项改革可以减轻企业负担, 增强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从长期看, 这项政策可以刺激投资, 扩大内需, 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 主要建议

1. 扩大征税范围。中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只集中在

生产和商业流通两方面, 而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工业和商业关系十分密切的运输业和建筑安装等领域, 原征收营业税应改征收增值税。另外一些不动产也应开征增值税。这样有利于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 内在制约机制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主体税种地位不受威胁, 增值税税率高于营业税税率,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可以解决增值税与营业税在某些行为如混合销售与兼营销售行为界限划分不清的问题。

2. 建立严密的征扣税机制。

(1) 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延伸到目前仍在征收营业税的劳务服务领域, 解决同一征管单位分征两种税种所带来的矛盾, 避免因分征两种税导致增值税征扣机制中断, 使增值税征、扣税机制失去完整性和连贯性的问题。 (2) 将资本性货物统一纳入既征税又扣税的范围, 从而解决了国内生产的资本性货物只征不扣, 外国进口的资本性货物不征不扣两项政策不统一的矛盾。

3. 建立增值税信息网, 改进防伪税控系统。

借鉴现代管理的信息论原理, 大力推行计算机在增值税管理领域的, 建立完备的征管运行信息网络。鉴于中国零星分散的纳税人较多, 应用计算机管理的基础薄弱, 可以考虑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始做起。由于一般纳税人具备用计算机开具专用发票并报税的条件, 如果将涉税的信息录入终端设在基层税务所, 税务机关就有条件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录入信息网, 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此外, 还要大力改进防伪税控系统, 切实发挥增值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是大势所趋, 中国顺应这一形势进行增值税的改革, 更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可将投资的激励效应扩大到最大限度, 中国的国内需求必将扩大, 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随之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了, 税源也更多更丰裕了, 财政收入不久就会不减反增, 进而展现出一副技术创新、出口增加、财政增收、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国内各企业也应充分抓好这一契机, 响应政策发展自己,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林佩銮.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08, (7) :45-46.

[2]王红云.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解读及会计处理[Z].

[3]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 2008.

[4]中国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 1993.

[5]梁萍.浅议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几点变化[J].才智, 2009, (22) .

[6]《2006最新版中国税法》第四篇第一章[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6.

[7]于佳, 张林冯.关于增值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 2009, (2) :213-214.

[8]从加入世贸组织看中国的增值税的改革[N].中国税务报, 2000-03-09.

[9]岳树民.中国税制优化的理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0]董晓岩.关于中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思考[J].税务征管, 2003, (2) .

新旧条例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支持缴存职工解决住房问题,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

本条例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单位和职工缴存的具有保障性和互助性的个人住房资金。

前款所称单位,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所称职工,是指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第三条【缴存范围】 单位及其职工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由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并享有提取、贷款等权益。

第四条【资金权属及运作】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依照本条例规定委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运作。

第五条【基本原则】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部门监督的原则。

第六条【提取使用】 住房公积金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提取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第七条【存贷利率】 住房公积金的存、贷利率随基准利率调整,具体利率水平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征求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八条【政策制定及监督】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住房公积金政策,并对法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拟定本行政区域内住房公积金政策,并对法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 机构及其职责

第九条【管委会设置】 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应当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当包括人民政府负责人,住房城乡建设、财政、人民银行、审计部门负责人,缴存职工代表,缴存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其中缴存职工代表不得低于管理委员会总人数的1/3。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定期听取缴存职工意见,切实维护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

缴存职工、缴存单位和有关专家代表通过推选产生,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第十条【管委会职责】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拟订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缴存比例;

(二)确定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和提取额度;

(三)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

(四)审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五)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六)审议住房公积金呆坏账核销申请;

(七)审议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

(八)需要决策的其他事项。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规范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坚持依法、民主、自主决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决策。

第十一条【管理中心设置】 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应当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负责运作本行政区域内的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根据需要在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其他单位一律不得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或者分支机构。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其分支机构应当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核算。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城市人民政府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第十二条【管理中心职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履行下列职责:

(一)编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计划;

(二)负责记载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等情况;

(三)负责住房公积金的核算;

(四)审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

(五)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

(六)编制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七)编制、公布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

(八)拟订增值收益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

(九)承办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确定受委托银行】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综合考虑利率水平、服务质量、网点分布、风险防控能力等因素,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受委托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受委托银行),由受委托银行按照委托合同约定,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归还等手续。

第十四条【省级统筹】 有条件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实行省级统筹管理。

实行省级统筹管理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住房公积金,并在设区的市(地、州、盟)设立分支机构,根据需要在县(市)设立办事机构。

第三章 缴 存

第十五条【账户管理1】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在受委托银行设立住房公积金专户。

单位应当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后,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每个职工只能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

第十六条【账户管理2】 新设立的单位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并自登记之日起20日内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

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的,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由原单位或者清算组织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自办妥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之日起20日内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第十七条【账户管理3】 单位招用职工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单位与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务派遣单位与接收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应当在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被派遣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责任;未约定的,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住房公积金缴存责任。

第十八条【缴存额计算】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九条【缴存基数】 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按照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确定,且不得低于职工工作地设区城市上一年度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不得高于职工工作地设区城市上一年度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倍。

新参加工作职工和新调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按照职工本人当月工资确定。

工资组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缴存比例】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5%,不得高于12%。

第二十一条【缴存方式】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单位应当于每月发放职工工资之日起5日内将单位缴存的和为职工代缴的住房公积金汇缴到住房公积金专户内,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计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第二十二条【缴存要求】 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少缴或者多缴。

对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核,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临时降低缴存比例或者缓缴;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恢复正常缴存比例或者补缴。

第二十三条【利率计息】 住房公积金自存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之日起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计息,并计入个人账户。

第二十四条【缴存凭证】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效凭证。

第二十五条【资金列支】 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的人员经费中列支;

(二)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在成本或者费用等中列支。

第四章 提取和使用

第二十六条【住房公积金提取】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大修、装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

(六)无房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租金的;

(七)支付自住住房物业费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符合前款第(一)、(五)、(六)、(七)项规定的,可同时提取配偶的住房公积金。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第二十七条【提取申请】 职工应当持规定的材料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手续齐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场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需核查信息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通知受委托银行即时办理支付手续。

第二十八条【住房公积金贷款】 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规定期限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通知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第二十九条【贷款担保】 缴存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当提供担保。

第三十条【资金保值增值】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发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或通过贴息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成本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列支。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国债、大额存单;经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等高信用等级固定收益类产品。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得向他人提供担保。

第三十一条【增值收益】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将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存入在受委托银行开立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专户,提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经费后,全部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风险准备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二条【管理费用】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经费,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全年预算支出总额,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后,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并上交本级财政,由本级财政拨付。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经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照略高于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经费标准制定。

第五章 监 督

第三十三条【制度和监管】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人员准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使用和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营状况。

第三十四条【内部监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管控,规范业务管理和防范风险。

第三十五条【社会监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依法公开政策规定、办理流程,并每年公布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财政监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编制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时,应当征求财政部门的意见。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在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应当有财政部门参加。

第三十七条【财政、管委会、人大监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编制的住房公积金年度预算、决算,应当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每年定期向财政部门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报送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第三十八条【审计监督】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九条【管理中心监督1】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缴存职工有权督促单位按时履行下列义务:

(一)住房公积金的缴存登记或者变更、注销登记;

(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或者封存;

(三)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四十条【监督检查措施】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对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单位进行检查;

(二)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材料;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四)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被检查单位进行审计;

(五)通过社保、财政、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核查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和工资基数等数据。

相关部门和被监督检查的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四十一条【管理中心监督2】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督促受委托银行及时办理委托合同约定的业务。

受委托银行应当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定期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供有关的业务资料。

第四十二条【保密义务】 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部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受托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为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信息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

第四十三条【信息查询】 职工、单位有权查询本人、本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情况,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受委托银行不得拒绝。

职工、单位对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有异议的,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复核。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职工有权揭发、检举、控告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四条【单位法律责任1】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应缴数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单位法律责任2】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逾期不缴、少缴或者多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可处欠缴或者多缴数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管委会法律责任】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依据管理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成员中负有责任的行政机关负责人,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管理中心法律责任1】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管理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设立住房公积金专户的;

(二)未按照规定审批职工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的;

(三)未按照规定使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的;

(四)委托招标确定的银行以外的机构办理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的;

(五)未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的;

(六)未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效凭证的;

(七)未按照规定进行投资、融资的;

(八)为他人提供担保的。

第四十八条【泄露信息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部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受托银行及其工作人员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对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用人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挪用资金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挪用住房公积金的`,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依据管理职权,追回挪用的住房公积金,没收违法所得;对挪用或者批准挪用住房公积金的人民政府负责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单位法律责任3】 违反本条例规定,单位不配合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谎报、瞒报相关信息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骗提骗贷的法律责任】 以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提取住房公积金或者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退回骗取的住房公积金或违法贷款,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或违法贷款额10%以上30%以下罚款,并取消缴存职工5年住房公积金提取及贷款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管理中心法律责任2】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违反财政法规的,由财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五十三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制定】 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商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

新旧条例 篇3

关键词: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区别,效应

1. 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主要区别

对比新旧增值税暂行条例不难看出, 此次新条例主要在两个方面做了较大修改。

1.1 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

生产型的增值税, 是指纳税人在缴纳增值税款时, 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中所含进项增值税款不能抵扣;而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金中抵扣。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即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允许从增值税的销项额中抵扣, 这部分税款被资本化, 在随后的生产过程中, 分期摊入到产品成本中去, 成为其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了销售环节, 当产品以含税价格销售到以后的生产经营环节时, 再增值、再征税, 这样就形成重复征税。而且产品流通次数越多, 重复征税就越多。虽然此项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 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 这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更新, 从宏观层面上看, 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同时也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在于, 不仅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 而且出口退税也不彻底。

早在2004年7月国务院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等地区先后进行增值税的试点改革, 取得了成功经验。为了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因素, 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税收负担, 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有必要尽快在全国推开转型改革;尤其为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努力扩大需求, 作为一项促进企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 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目前世界上凡征收增值税的国家, 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因此, 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还将有利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增值税制度接轨, 使我国经济和税收进一步国际化, 对外资和先进技术更具有吸引力, 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 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既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 也是完善我国增值税的必然选择。因此,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允许抵扣其增值税进项税,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

另外, 考虑到增值税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 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规定, 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 (如小汽车、游艇等) 所含的进项税额, 不得予以抵扣。

1.2 调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

根据修改前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 从1998年起将小规模纳税人划分为工业和商业两类, 对其分别实行6%和4%的征收率。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水平总体降低, 为了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 应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同时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 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 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 因此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 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通过这样的调整修订, 我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缓, 这虽然直接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但在这样的税制激励下, 全国各类企业的蓬勃发展, 带给国家的利益将是更巨大的。

2.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企业的影响

修改后的暂行条例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 不可避免也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

新的暂行条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企业抵扣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 必定会减少企业增值税税基, 从而为企业减负, 进而提高企业利润。特别是一些制造行业的企业, 由于其固定资产在其成本中占据的比例较大, 因此新的暂行条例,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税基, 减少其税负, 增加其效益, 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促使企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高速高效地发展。

2.2 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产业调整与升级

企业税负减少了, 效益增加了, 将会促使管理者进行技术的更新与改造, 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 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技术的革新与改造, 将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这无疑会加快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符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2.3 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新的暂行条例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整体税负由6%和4%一并调整为3%, 并且不再区分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这有利于增加中小企业的活力。税负降低之后, 中小企业将有了更多的留存利润用于扩大规模、开拓市场,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其发展。从另一角度来看,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4 有利于建立稳定健康的市场

税负的直接减少, 可以避免过去众多企业在税负繁重的压力下, 偷税漏税的情况, 因此, 在某中程度上, 新的暂行条例能够促进我国的市场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这对企业、国家都有着极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北京:国务院第538号令,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Z].北京:国务院第134号令, 1993.

新旧条例 篇4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制。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最低生活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体系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工作经费。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的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审批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群众评议、张榜公示、定期核查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最低生活保障的调查核实、群众评议、张榜公示和定期核查等工作。

第六条财政、教育、城乡建设、农业、公安、司法行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房管、文化、卫生计生、审计、税务、统计、扶贫、物价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七条市、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负责编制本级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年度计划,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查后,报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属于社会救助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民政部门制定。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由民政部门负责接收,交同级财政部门,用于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章保障标准与保障对象

第九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确定,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变化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物价指数变动每年调整。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月计算,其具体标准应当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市级相关行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本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由政府按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应当结合消费支出状况综合认定,具体认定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条本条例所指的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公安部门制发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核定,包括:

(一)配偶;

(二)未成年子女;

(三)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就读的成年子女;

(四)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生活的人员。

未婚现役军人,脱离家庭独立生活一年以上的宗教教职人员,在监狱内服刑的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已成年且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者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可以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母、兄弟姐妹分户计算。

第十二条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按照其提出申请前一个月核定的家庭收入除以核定的家庭人口数确定;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按照其提出申请前十二个月内家庭货币和实物的总收入(扣除直接生产经营成本)除以十二个月,再除以核定的家庭人口数确定。

第十三条家庭财产主要包括:

(一)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二)机动车辆(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辆除外)、船舶;

(三)房屋;

(四)债权;

(五)其他财产。

第三章申请及保障金发放

第十四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其申请确有困难的,应当主动提供帮助。

第十五条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应当提交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状况证明,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以下材料:

(一)家庭财产状况的有关材料;

(二)家庭消费支出状况的有关材料;

(三)民政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如实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所需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农村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定期集中受理;实行集中受理的,应当公布集中受理时间。

申请人或者代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代理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第十八条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信息核查、信函索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

(二)调查核实结束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状况进行群众评议。群众评议争议较大的,应当重新调查核实。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调查核实、群众评议的结果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村或者社区公示七日。公示结束后,将初审意见报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审批。

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调查核实。重新调查核实的结果应当告知提出异议的人,并在申请人所在村或者社区公示三日。公示结束后,将初审意见和重新调查核实情况报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审批。

(四)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送的初审意见和相关材料后,应当进行入户抽查,及时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确定保障金额;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书面说明理由。

(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将批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名单、保障金额等信息长期公示,但是,不得公开与最低生活保障无关的信息。

第十九条最低生活保障审批手续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结。

办结时限不包括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群众评议和公示期限。

第二十条最低生活保障金额,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

第二十一条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符合市人民政府确定给予重点救助的人员,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提高其保障水平。

第二十二条最低生活保障金从批准的当月起,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到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最低生活保障金采取国库集中支付方式通过金融机构代发。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时,不得直接抵扣贷款、欠款等款项,不得代替其他救助款项。

第四章保障对象的权利义务与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持有效的证明文件,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政策扶持。

第二十四条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就业:

(一)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登记实现就业的,可以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符合就业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并免收相关费用;

(三)对有一定生产自救能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扶贫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优先给予生产项目扶持,帮助其发展生产。

第二十五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居住在城镇的居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处于无业状态的,应当到居住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参加所在地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和职业技能培训,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

(二)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有劳动能力的,应当从事生产劳动;

(三)接受并配合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查;

(四)家庭人口、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状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不得放弃法定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六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状况定期核查。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人员,且家庭收入基本无变化的,每年核查一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和收入状况相对稳定的,每半年核查一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有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但处于无业状态的,原则上城市每月核查一次,农村地区每季度核查一次。

第二十七条市、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根据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家庭的请求、委托,可以通过户籍管理、税务、社会保险、不动产登记、工商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车船管理等单位和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代为查询、核对其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依法配合。

市、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为审核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依据。

第二十八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消费支出状况发生变化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决定增发、减发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决定减发、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可以决定减发或者停发其最低生活保障金,但是,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的;

(二)无正当理由,连续三次拒绝接受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相适应的工作的;

(三)不配合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对其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消费支出等情况进行核查的;

(四)主动放弃法定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的。

第三十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监察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公开。

民政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享受人数和保障金支付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分级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资料归类、建档,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保存或者销毁。

第三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统计台账,执行统计报表制度。

第三十三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干部的近亲属,申请或者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进行登记,并报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备案。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应当对备案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入户核查。

第三十四条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

对被举报的采用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拒绝、阻碍居民依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等行为应当及时进行查处。

举报属实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并对举报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材料齐备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审批手续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三项和第五项的规定公示的;

(四)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的;

(五)收受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财物的;

(六)贪污、挪用、扣压、拖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七)泄露在工作中知悉的居民个人隐私和信息,造成后果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在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家庭人口、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状况发生变化,应当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而不告知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决定减发或者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责令其退回非法获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处非法获取的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应当为申请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出具证明而不出具证明,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对相关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视其情节给予处分。

第三十八条侮辱、殴打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人员,或者不听劝阻,无理取闹,干扰、破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上一篇:儿童专科医院下一篇:大学校园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