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工作流程

2024-09-08

会计基本工作流程(精选7篇)

会计基本工作流程 篇1

会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实务中,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各环节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个转换过程,既从填制和审核凭证到登记账簿直到编出会计报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就是一般称为的会计循环。

由于各企业的性质、经营规模、业务数量和管理需要的不同,企业会计循环的各项基本环节的组织形式也不同。这种组织形式就称为账务处理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不同账务处理程序规定了不同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方法。就我国而言,对于中小企业,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两种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主要特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与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帐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核算中一种最基本的账务处理处理程序,其他账务处理程序都是在其基础上,根据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发展形成的。

凭证和账簿设置

在记账和账务处理程序下,记账凭证卡可以采用通用的格式,也可以按照所反映的经济内容,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一般应设置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帐可以根据需要用三兰式,数量金额式或多兰式等格式。

会计基本工作流程 篇2

一、持续审计对持续监控的利用

采取持续监控的方式来对会计流程进行监督管理。在持续监控的过程中, 相关的审计人员可以依据管理人员设定的持续监控系统来将审计模块 (EMA) 嵌入到会计流程中。这样就可以使得监控方式能够结合, 利用这样的监控方式可以有效的获取到会计的运作信息, 应用系统可以对会计流程以及审计流程进行数据的分析, 从而可以获知在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交易存在的异常状态, 同时可以借助邮件或者是短信的形式, 来进行报警, 使得相关的负责人员能够及时的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 以确保下一步行动的顺利开展。

以审计的内在角度进行分析, 审计模块与持续监控在功能上有着一定的相似处, 造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监控产生了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的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内部监控, 使得管理人员能够作为监控的参与者与执行者而存在。而国际的相关审计指南中也对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强调在持续审计的过程中, 要合理的进行持续监控, 使得控制程序能够具有有效性的特点, 并且在信息的决策上具备可靠性。

而在相关的内部监控指南中, 进一步细化了持续审计与持续监控的关系, 现阶段, 部分企业在持续监控上存在不足, 并且没有设置专门的监控程序, 这样就使得持续监控无法高效的开展, 进而导致持续审计出现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 内部设计部门会自主的加入到持续监控程序的构建中, 帮助持续监控程序可以正常的应用, 但是其并不具备该程序的所有权。

持续审计其是就是一种在高频段进行审计的模式, 要想使得持续审计可以顺利的开展, 就需要针对审计程序进行自动化处理。而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审计模块以及管理层进行持续监控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相应的审计程序的应用方式, 并将其融合到持续监控系统中。换句话说, 就是将审计程序进行自动化处理, 使得审计流程可以合理的嵌入到会计流程中。

二、嵌入审计流程基本思路

要想保障审计的质量, 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 能够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审计程序的运行, 并且在审计程序运行的时候, 要具有一定的刚性。在人工审计上, 要具有柔性, 人工与自动化之间有着明显的特性差异, 基于这种差异, 在进行审计流程转换的时候, 必须要合理的对审计流程进行重构, 并将其从会计流程中独立开来, 针对审计判断中可以进行调整的部分以及人工执行的审计程序中不能够调整的部分进行有效的区分, 从而使得审计程序可以实现自动化。

1.将审计程序进行有效规范

为了能够使得审计程序可以完全的实现自动化, 就需要规范手工程序, 针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固定化的审计模式。这样就可以使得审计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能够增强对审计的认识, 使得其在应用审计程序的过程汇总, 可以保障审计程序执行的准确性。

从审计程序自动化实现的结果来进行分析, 可以有效的将手工审计程序换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 其一是能够直接实现的, 其二就是具有实现可能性的, 其三就是无法实现的。简单来说, 可直接实现的审计程序一般为重复性较强或者是常规性的审计程序, 而不具备实现可能性的审计程序则一般指代的是无法利用计算机来代替程序执行的手工程序。而具备实现可能性的审计程序则是一些能够在逻辑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的应用, 并可以达到规范性要求的审计程序。

所谓的规范化的审计程序就是针对一些可能实现自动化的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的处理。这种规范化不具有伤害性质, 而且不会无法对审计做出正确的判断, 规范化所指的就是审计人员能够在不同的背景下, 针对审计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的应用, 并且以一种固定的方式进行程序的执行, 严禁随意执行。而这种规范化也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 能够对审计系统进行构建方法应用几率进行准确的评估, 特别是能够了解一些工程学常识。之所以要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化处理, 就是为了能够使得人工审计程序可以和计算机审计程序进行自由的转换,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针对程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

2.应用基线实现自动化

在将一些审计程序进行规范的过程中, 有些不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就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而导致不能顺利进行, 在这时合理引入基线监控对实现审计程序的自动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基线而言, 其主要是一个依据, 为以后的审计过程提供依据。当系统运行时, 会将后续时点与基线做比较, 找到发生偏离的基线, 并查找其原因, 最终实现了审计的自动化。与以往的方式相比, 此种方式较容易实施, 并且只需要很低的成本, 但是也存在着缺点, 审计的覆盖面非常狭窄, 只会对限制性控制设置起到作用。

在对基线进行设置时, 可以利用上次的全面审计结果, 也可以又一次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来获得。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 基线也要相应的进行变化, 并且在设置基线时, 一定要认真考虑风险与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说, 越固定的参数值, 被用于基线的监控中显得越合适。在设置基线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在刚开始设置完成之后, 应该研究分析监控的结果, 进而判断是否应该添加、修改或者删除当前的基线值, 一直到系统稳定运行时结束。在将控制基准设置完成之后, 则应该对其进行合理评估。

3.确定执行频率

如果持续审计具有较高的频率, 并且是在高频段上得到了认证, 那么认证效果也会更加的理想。在审计程序运行的过程中, 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可以使得审计程序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因此, 审计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 来对持续审计频率进行有效的获取, 并将频率与既定的范围进行对照比较, 同时要与传统的审计进行比较, 由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持续审计的效率相对较高。同时, 审计流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 审计程序中可利用的资源也会对审计频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4.强化警报管理

一般来说, 企业都会设置预警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就是为了针对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事先提醒的一个体系。而持续审计系统是企业预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系统的应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预警管理系统。在审计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 警报会直接被发送。在经过一些渠道后, 可以将报警信息传送到审计人员的受伤, 针对审计报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能够针对大量的报警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 从而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出现。而要做到这点, 就需要针对警报管理不断的进行完善处理, 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会计流程内部进行审计流程的嵌入, 不仅使得会计流程可以顺利的进行,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持续监控可以得到最终的实现, 保障了持续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使得会计信息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均能够被解决, 这对我国的会计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摘要:审计与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会计发展受到审计发展的影响, 两者结合可有效的推动会计的高效发展。而本文就主要针对如何将审计流程嵌入到会计流程中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通过持续审计对持续监控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会计流程内嵌审计流程的基本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 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流程,审计流程,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阳杰, 应里孟.会计流程内嵌审计流程的基本思路探讨[J].商业会计, 2012.5 (10) .

[2]王伟国.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会计流程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2 (01) .

[3]范薇薇.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会计流程重组[D].西南财经大学, 2011.4 (01) .

[4]杨颖.规范审计流程, 加强过程管理[J].科技创业家, 2013 (22) .

会计基本工作流程 篇3

[关键词]基本建设;会计工作;问题;对策

基建会计是基本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单位、一项工程或是一个项目都具有着根本的管理、促进、保障与监督作用,而由于专业性、信息化等主客观诸多原因,基建会计工作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简单探讨。

一、做好基建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与改进基建会计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必要手段,而不仅仅是一项简单性的记账、算账和结账的事务性工作。在建设领域必须运用基建会计来进行经济核算,以便负责人可以掌握财产、资金的占用和使用情况,了解各项费用开支情况,了解建筑成本和交付使用财产成本的增减情况,从而考核其投资效果,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通过对核算结果的分析,负责人可以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支出的办法,确保项目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和项目建设如期优质的完成。

二、现阶段基建会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着眼很多基本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一些单位决策管理层对基建项目会计管理纪律重视程度不足

财务意识淡薄,“主观化”、“人情化”,导致很多财务人员制定的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规章制度得不到切实执行,很多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化表面化,成为一纸空文,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

2、基本建设单财务人员业务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拓宽

很多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缺乏了解,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参与度不高。很多财务人员只关注眼前那些帐表“闭门造车”,吝于“走出去”,。从项目立项、设计、可研、施工到竣工等建设过程,财务人员不能全程参与管理和监督,基建财务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监督职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得到发挥,对工程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部分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工作比较陌生,再加之对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的学习浅尝辄止,导致业务面狭窄及专业知识不足,往往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财务支出不合规范。如原始凭证附件不完整、发票后所附清单不合理。(2)会计科目记录不准确。没有全局意识,不清楚本项目的概预算,因此不能深入了解基建会计科目概念,容易把一些科目混淆,从而导致误记,影响会计核算质量。(3)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外缺乏沟通,导致财务人员不了解工程进度,从而有可能使工程款支付提前或延迟;对内缺乏沟通容易让各岗位人员“各自为政”,失去大局观和集体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资金预算岗和会计核算岗缺乏沟通,使资金来源误记。

4、一些基本建设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存在着局限性和落后性

它们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基于通用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改编而来,其主要功能和定位仅仅是帮助实现会计电算化,以代替手工核算为目的。而这类老软件做不到将概算、核算、决算工作业务协同起来进而形成一条龙的自动化管理。尤其是对于具有建设规模大、周期长、资金来源多样化、实行项目法人制等特点的基建财务工作,财务管理已经要求高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因此无法再适应财务工作从核算到管理再到决策的需要。

三、北京新机场指挥部财务部门在解决上述问题时的一些可供讨论的做法

北京新机场是于2014年12月15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重点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将建设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南端大兴区榆垡镇境内,大兴区南各庄与廊坊接壤处。项目法人为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10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成立北京新机场指挥部。针对基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新机场指挥部财务部门结合自身特点,群策群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举措,其中一些做法可供讨论:

1、完善制度

北京新机场指挥部领导充分认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了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合同支付制度、资金支付制度、内部报销制度、竣工财务决算制度等9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指挥部内进行全员宣贯;健全财务管理流程,具体财务责任归到个人,权责明确,保证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评价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从经济的角度为基建管理层提供建议资料。这些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挥部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依据。

2、全面参与项目建设过程

针对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新机场指挥部采取了从一开始项目可研论证阶段就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对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从经济学角度充分详实的进行分析;项目的招投标阶段、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阶段也都有财务人员参加;并通过每周的例会,使其他部门人员要与财务人员保持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让两者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以共享,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措施,让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扎实的做好会计核算的同时也能发挥财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3、加强财务人员的自身学习与交流

针对新机场建设工程复杂与多样的特点、财务岗位分工及员工自身需求,新机场指挥部财务部非常注重对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组织员工学习掌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等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相关制度及规定,积极参加各种外部财务培训,同时还加强财务人员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工作心得及经验,开拓眼界和思路。另外还鼓励财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具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工程造价学、税法、会计学等,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重视财务基础工作

新机场指挥部在筹建之初,就注意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集团公司制定的的各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按规定填报各类基建会计报表,及时为指挥部管理层及更高管理层提供所需的信息;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会计法及新会计准则,加强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对于不合法、不合理的凭证,不予受理或者及时改正。财务部领导非常重视各岗位人员之间的交流,定期召开部门内会议,对一些重点业务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理越辨越明”,这些业务就在讨论的过程中愈加清晰明了顺利解决。

5、引入高效的工程管理软件

围绕把北京新机场这项宏伟的工程建设成为一流工程、一流管理的战略目标,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从战略高度,高瞻远瞩,决定引入全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三峡高科项目管理系统,运用科学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整个新机场工程实行系统、全面、规范和现代化的指挥和精细化管理,本套系统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成本、设备、资产、竣工决算管理为辅,通过对各子系统的运用,相互支持,强化了指挥部的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尤其对日后的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清册的编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新机场顺利最终通过竣工决算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加强和改进基建项目会计工作,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基建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控制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基本建设活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业务种类繁多的综合性工作,但事无巨细,重视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想出办法解决困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保证基建项目顺利优质进行。

外贸企业会计的基本流程 篇4

如果你没有进出口权,你要到工商局变更营业执照,然后到外汇管理局为理证件,会计分录,在为理时,有一本书是关出口的一些问题,有培训,具体一句二句说不清.免、抵、退”税设计精巧,原理挺简单,但加上进料加工(还要考虑购进发与实耗法)、单证是否齐全(纸质单证、电子数据)、特准退税(有的需要参与“免、抵、退”税计算).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等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计算出“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计算出“应退税额”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计算出“免抵税额”时的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退税款时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

(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

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② 对于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调整过的销售收入,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调整数据,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笔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调整“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对本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前期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根据申报系统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免抵税额”等在月末一次性入账,无须对调整数据进行单独的会计处理。

(三)对上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

(1)对于上年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上年度)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

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乘以退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

(3)当上年度12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年度1月份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四)对上年度出口货物征税税率、退税率的调整

对于上年度出口货物高报或低报征税税率、退税率,在本期发现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征退税率之差的调整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蓝字或红字)

根据销售收入乘以退税率的调整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蓝字或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蓝字或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出现上述情况时,只进行帐务调整,不对“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数据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 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调整的“进项税额转出”。

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一)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确定。

②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 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④ 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① 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

② 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 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

④ 与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② 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 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帐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② 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会计基本工作流程 篇5

重庆市财政局

关于做好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和换证工作的通知

渝财会〔2010〕79号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市级各主管部门、企业集团、金融单位、中央在渝单位、各有关高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精神,根据财政部《关于采集全国会计人员基本信息的通知》(财会办[2010]18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和换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按照财政部统一要求采集会计人员基本信息,完善我市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全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和跨省调转平台的对接,更换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推动我市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各单位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精心部署,认真组织,严格审查把关,确保会计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按期完成本辖区、本单位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和换证工作。

二、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

(一)采集范围:持有重庆市财政局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包括在岗人员和非在岗人员。

(二)采集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发证机关、珠算等级、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奖励和处罚等九大类共65项,详见《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附件1-1)和《重庆市会计人员奖励和处罚信息表》(附件1-2)。

(三)采集时间:2011年1月1日至3月30日。

(四)采集方式:采取网上采集方式,由会计人员直接登陆到“重庆会计之

家”()网站,在信息采集栏目按统一格式和操作流程(附件2)填列个人信息,无误后自行打印《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和《重庆市会计人员奖励和处罚信息表》,按属地原则持以下资料到本地财政部门或市级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1、《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和《重庆市会计人员奖励和处罚信息表》。其中:《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须加盖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非在岗人员)公章;

2、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4、学历、学位原件和复印件;

5、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重庆会计之家”证件查询栏目提供相关查询文件和资料);

6、珠算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7、区县级(含区县)以上奖励证书或处罚资料原件和复印件;

8、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高端人才原件和复印件。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发

(一)换发新证时间:2011年7月1日起至12月31日。从2012年1月1日起,原会计从业资格证作废。

(二)换发方式:会计人员信息采集通过审核后,持会计从业资格证原件和身份证领取新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按要求进行信息采集的,不得换发新证;委托他人代领的,受托人需出示委托书及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四、工作责任划分

各单位依据会计人员管理权限,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发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市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发工作。具体负责市级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发工作,未实行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市级单位会计人员信息采集网上初审工作,其中:有主管部门的市级会计人员,由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系统会计人员上报的纸质资料进行初审,在《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签章确认后,附会计人员相关复印件集中上报到市财政

局进行网上审核后换发;无主管部门和非在岗的市级会计人员,持《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及相关资料原件和复印件直接报市财政局进行网上审核后换发。

区县(自治县)财政局负责本辖区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网上初审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换发工作。

实行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市级单位(附表3),负责本系统会计人员信息采集、网上初审工作,并在2011年4月30日前将审核后的《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和《重庆市会计人员奖励和处罚信息表》及相关复印件统一报市财政局审核后换发。

五、其他事项

(一)新版从业资格证书套印重庆市财政局公章,统一采用身份证号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信息唯一档案号。持港、澳、台身份证件的从业人员,以其本地身份证号作为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持护照的外国从业人员,以其护照号作为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旧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分别由市财政局和区县(自治县)财政局收回后销毁。

(二)信息采集和换证期间,换证人员身份证号、姓名与原档案不符的,需提供相关证明。证书丢失的,在完成基本信息采集、审核后提交书面申请予以办理。凡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且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证书申请与信息采集工作一并完成。对2010年12月31日前已受理申请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先进行信息采集再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信息采集期间暂停会计人员调转工作,此前已办理调出手续且在有效期内的持证人,在调入地进行信息采集。从2011年4月1日起,在新系统中办理调转。

(三)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分别作如下处理:

1、三年(含三年)以下的,各区县(自治县)、市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按属地原则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为其提供参加继续教育的条件,按每年24小时补学后进行继续教育登记。但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收费,不得借补办继续教育之机乱收费,更不得只收费不培训。

2、三年以上的,必需报名参加我市统一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两科考试,成绩合格后视同完成以往年度继续教育,予以重新注册登记。

(四)信息采集和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工作结束后,统一使用新证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考评和评优等。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市财政局会计处联系。

附件:1.重庆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略)

2.重庆市会计人员奖励和处罚信息表(略)

3.实行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市级单位名单(略)

会计基本工作流程 篇6

一、《基本准则》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改革开始提速。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2014年12月底,《基本准则》在内部征求意见之后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15 年10 月正式发布,为下一步的政府会计改革指出了方向和奠定了基调。

《基本准则》包括六章六十二条,全面贯彻了《方案》提出的“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的要求,对《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政府会计的组成体系、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对外报告等做出一般性规定,并在附则中解释了几个关键概念。

二、对《基本准则》的几点探析

(一)《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基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并将其统称为政府会计主体。为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范围,第二条第二款指出,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这说明,判断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将来是否要执行《基本准则》的一条重要准绳就是本部门或本单位是否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发生预算拨款关系。具体可以参照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执行范围,包括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此外还应当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内容。

但是,并不是只要存在预算拨款关系就必须执行《基本准则》,例如国有企业和财政部门之间也存在预算拨款关系,但是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再比如一些纳入部门预算的、在管理体制上还没有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协会、学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这类组织的单位性质一般为社团法人或非营利机构法人,执行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因此也不适用《基本准则》。此外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这类单位不执行《基本准则》,但是将来有可能会受到《基本准则》或者相关具体准则的影响或约束。例如国有企业,虽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其特殊的经济地位以及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编制一级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时肯定要考虑是否予以合并以及怎样合并,将来出台的政府会计合并具体准则就可能会对此做出规定。

《基本准则》第二条第一款将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纳入适用范围,同时第二条第三款将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组织排除出去,这标志着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已经明确分为政府会计、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三大类,“三足鼎立”的局面清晰形成。

(二)政府会计的构成

《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并且分别规定了各自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和报告体系。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生成政府决算报告(包括收入支出表等);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会计要素,生成政府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等)。这是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最大的不同。现行的预算会计实际上是预算执行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糅合。会计核算要实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双重目标,在具体核算上需要通过“双分录”来实现。例如事业单位使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首先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该笔分录主要为了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计提折旧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可以看出,双分录下只能“虚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金额无法以费用的形式体现,不利于成本核算和决策分析。笔者认为,执行《基本准则》后,可以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即在财务会计下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以反映财务状况的变化,同时在预算会计下借记“预算支出”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以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计提折旧时,在财务会计下借记费用类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预算会计下不做分录。这样可使两个子系统在一套体系中共存,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目标。

许多专家认为除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政府会计还应当包括成本会计。《基本准则》并没有提及成本会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符合国际惯例和国情:一是无论是国外的概念框架抑或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未对成本会计做出详细规定;二是在财务会计还没有成熟的条件下,无法准确地规定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另外,《方案》中已经提到在条件成熟后再推行政府成本会计,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政府成本会计将会以另外的形式予以规定。

(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三大部分,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高校、科研单位、彩票机构等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此外还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这些准则制度中,既有部门规章(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有一般性的规范性文件;既有单位会计制度,也有基金会计制度(如《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既有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也有分业务的会计制度(如基建业务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现行制度体系庞杂,规定不统一,不同的制度之间甚至还存在矛盾,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予以指导和约束。《基本准则》出台后将会缓解甚至结束这一混乱复杂的局面,因为未来所有与政府会计核算有关的规定都不能违背《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和《方案》在2014 年年底就已发布,但是2015年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并没有完全贯彻其中的理念,这确实令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一些困惑。《基本准则》实施后,需要再次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案》中也提到,在2018 ~ 2020年工作中仍然需要再次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届时就应当在《基本准则》的框架下进行修订。

《基本准则》中规定,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遵循《基本准则》制定,因此《基本准则》出台后,就要厘清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与《基本准则》的关系,对现行制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但是《基本准则》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废除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并直接过渡到准则体系。这是因为:第一,单纯的一个《基本准则》并不能指导实务操作,而具体准则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的准则体系建立与成熟之前存在一个过渡阶段。第二,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是其内容具体,易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使用,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第三,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刚经过一轮修订,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实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于2014 年实施,而修订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仅比《基本准则》公布早半个月,因此,在时间上还需要一个缓冲。

三、结语

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渐进式改革适合我国的国情,政府会计改革也是如此。《基本准则》提出了“政府会计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在过渡期内实行“准则+制度”的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改革路径,即先整合、修订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出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并设计出双体系八要素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具体准则,最终过渡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本准则》的实施日期为2017 年1 月1 日,在此之前要做好相关单位财务与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此外还要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配合《基本准则》的平稳实施。

参考文献

试论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 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战略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这些促使企业为争夺市场和生存空间,将管理活动提高到战略层次。动荡的外部环境及WTO的加入,使得我国企业渴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及管理经验。国外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经发展到战略管理会计,而我国对其研究还只是处于介绍引用的阶段,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也很肤浅,研究不成体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管理会计的作用将日益受到重视,战略管理会计将有长足的发展,其理念将渗透到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信息,使企业获得持久的战略竞争力。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它从战略的高度,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三角”,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对本企业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的领导者知己知彼,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思考,进而据以进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借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本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与完善,保持并不断创新其竞争优势,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地向前发展。

管理会计的原则不像财务会计的原则那样明确,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共识,但实际上人们在管理会计实践中却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属于管理会计自己的原则。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功能扩展,同样也应当有自己的原则。战略管理会计的一般原则是在战略管理会计假设基础上推导形成的。工作的规则或规范是指导和约束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它不同于财务会计的“公允会计原则”,也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它对工作人员和工作却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认真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并构建适宜的原则体系,对于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指导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的实质是帮助企业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会计实践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有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始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理论落后于会计实践。正因为管理会计理论落后于实践,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符合管理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与内容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随着管理会计发展到战略层次,对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可以推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可以更好指导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实践。

2.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研究,可以促进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对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研究,可以丰富、充实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为建立战略管理会计学这一现代管理会计学科的分支体系创造条件。任何学科都是环境的产物,都必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战略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和运用,交叉与融合,将战略管理导入管理会计,实现二者的融合,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势在必行。

3.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企业更新观念

战略管理会计的建立使许多传统的会计观念受到了挑战和冲击,一些传统的会计原则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型、战略优势、整体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不断改进等观念的运用,能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战略管理会计有别于财务会计,也不同于传统管理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把握战略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则,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应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

1.相关性原则

相关信息是指那些对决策具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的结果有用的信息。相关性取决于接受信息的特定用户及其特定决策,某些信息对某些用户是相关的,但对其他用户则是无关的;对某种类型的决策是相关的,而对另一类型的决策则是无关的。战略管理会计就是要用一定的方法,提供有助于战略管理的相关信息支持。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解释,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具有决策相关性,就必须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迅速提供、傳输会计信息,一旦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需要企业高层决策者及时做出反应时,战略管理会计就必须适时地报告与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满足决策者战略决策的需要,以免贻误战机,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不要像财务会计那样受报告期的影响。当今信息经济时代,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电脑化的信息系统为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编制管理会计业绩报告的时间也大为减少,管理会计在问题发生的当时或当天就能适时地以电子形式提供会计信息。

3.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战略管理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使所产生的数据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事物或现象。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工作,任何活动都必须体现到会计反映中来,为使战略管理会计所产生的信息可靠,于决策有用,就必须反映真实。要体现真实性原则,首先要反映客观,即要求战略管理会计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供检验。客观性是真实反映的前提,一切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及其它使会计反映失真的行为都是与真实性相违背的。反映客观,保证了信息在产生的初始阶段符合它意欲反映的对象,除此以外,真实性原则还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加工、处理各类信息时不发生“失真”现象,这就要求计算正确,程序选择合理。当然,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些非确定性因素,需要借助主观选择和估计,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但这种反映一般认为也是较为真实的。

4.灵活性原则

企业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机应变”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理念,相应地,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也应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在动态中寻求最佳平衡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必须遵循灵活应变原则。具体讲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战略管理会计所用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指标应该灵活多样;二是指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策略要根据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如投资方向和力度、产品开发等,始终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

5.重要性原则

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以做出正确决策,但并不是说提供的信息越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就越有帮助,战略管理会计信息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不分详略,而是要求那些对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所提供的信息越详尽、越真实越好,对一切信息的提供,如果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必将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还会严重影响到信息的及时提供。

6.长期性原则

战略管理会计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因此,其每一环节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都必须遵循长期性原则,立足长远,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有时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同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只是单纯的会计数据反映,它还要提供一些定性的信息,比如政策性、行业性、竞争对手的状况等不涉及数据资料的一些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大特性就是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只重视企业内部而忽视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而外部信息有定量的信息也有定性的信息,这就需要战略管理会计工作者通过筛选分析各种有效的,能为管理层做出正确战略决策提供帮助的综合信息。这种综合信息既有定量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统计信息,也有定性的信息,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综合信息。

8.预警性原则

战略管理会计要反映企业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要能预测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程度,以便企业预先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从而达到预警的作用。

9.可理解性原则

战略管理会计要以恰当的方式提供信息,要求其提供的信息能够被使用者理解,能弄清其所要表达的涵义,以便正确利用。

10.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要视企业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一切战略管理活动,彻底抛弃传统那种孤立、片面、从局部利益出发来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尤其强调在目标上,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最高目标;在管理对策上,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在资源利用上,着眼于整体资源得到最优利用。为此,战略管理会计要做到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

尽管英国管理学家Simmonds在1981年就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但战略管理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其内涵的理解也还有分歧。随着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将会不断扩张,战略管理会计上述基本原则也具有外延性,因而,对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的研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便战略管理会计基本原则更好地指导会计实践。

参考文献:

[1]余绪缨:关于半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新世纪发展的展望.财会通讯,2001,(1):15-17

[2]安東尼.A.阿特金森拉吉夫.D.班克罗伯特.S.卡普兰等;王立彦杨松袁颖等译:管理会计(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余海宗:战略管理会计论.第一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郭永清: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与发展.财经问题研究,2004,(3):51-55

[5]李晓梅:战略管理会计概念与实务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77-80

[6]王明霞:战略管理会计中价值链在竞争对手分析中的应用.辽宁大学学报,2004,(5):74-77

[7]RobertS.Kaplan,Anthony A.Atkinson.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ird Edition.Prentice Hall,1998

[8]Don R.Hansen,Maryanne M.Mowen.Cost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ntrol.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上一篇:棒球比赛作文下一篇:红十字会志愿者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