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的工作总结

2024-05-21

档案的工作总结(共8篇)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1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 以揭示和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推动社会发展, 可以提供历史研究作为证据的主要是档案史料。史书和地方志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进行政治斗争不可缺少的材料, 编史修志是我们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史修志最可靠的材料也是档案。所以说档案是进行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的第一手史料。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这两部我国古代的名著, 编修时都大量地利用了档案史料。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这是它的价值所在。它是客观形成的, 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今世赖之以知古, 后世赖之以知今”。有的历史学家指出, 我国的历史著作一向以史料丰富著称, 运用档案史料也最早。在国外, 近百年来历史著作的取材, 也从文学性的回忆录、书札等, 转到了文件性的档案史料, 这是一个进步。现代国外学者, 特别是历史学家对于档案史料的重视和迫切要求, 充分证明了档案史料的重要使用价值。

我国具有悠久的编修史志的传统, 内容之丰富, 卷宗之浩繁为世界各国罕与伦比。据有关学者统计, 我国历史地方志有一万多种, 达十万多卷。我国编史修志之所以发达, 与利用了大量的地方档案史料是分不开的。档案史料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我国当代史学者在研究清史过程中, 大量地利用明清档案中的清代录副奏折、朱批奏折等各种史料, 保管明清档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正在利用馆藏档案编纂一部大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汇编。

档案又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外交、文化教育等的重要凭证。我国各级档案部门以及民间数量巨大的档案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档案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内容十分丰富。我国从古到今利用档案建立政权、巩固国防, 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实例不胜枚举。这批档案在建国家、平群雄、安地方、抚百姓以及后来改革制度、治理国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档案中有大量文书、地图载明我国的领土海疆。解放以来这些档案为我国与友好的邻国划分边界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依据。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和霸权主义者歪曲历史, 制造谎言妄图侵占我领土和海岛, 但谎言代替不了事实, 我们保存的大量有关档案和图籍是揭露这些谎言和捍卫我国领土的极好材料。

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 如治理黄河、长江、海河等河流历史上最大的洪水流量和最小的枯水量, 成为设计三门峡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依据。在发展农业中也大量利用档案中晴阴录等材料, 从而掌握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水旱灾害情况, 为制定我国农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文化古迹遍及全国, 成为中外游客观光游览的胜地, 而这些古迹每届修缮和陈列展览, 也都要利用大量历史档案。

档案不仅是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可靠依据, 同时还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许多文学创作的实例表明, 档案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曾对作品的取材、情节构思起过重要的启迪甚至是凭证作用。中国作家姚雪垠写《李自成》时, 也是阅读了大量的档案材料的。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2 新时期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还要利用好档案的作用, 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 同时又是新的社会实践最可靠的凭证和依据。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档案发生的效用与日俱增。正确地继承前人的经验, 有批判有分析地运用档案材料, 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 克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防止思想僵化的较好途径。档案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它客观地、真实地记载着各阶段的活动, 铭刻着历史上的千秋功过, 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中, 广泛地利用档案已成为党的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党中央为刘少奇同志平反、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编辑《毛泽东选集》、《周恩来选集》等都利用了大量的档案。社会实践产生了档案, 并赋予档案丰富的内容, 这就决定了档案是总结经验、交流技术、落实政策、配合并服务于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档案中记载着各机关工作活动的情况、成果、经验和教训, 为落实政策、平反案件、配备领导班子、交流技术、总结经验等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凭证。某市剧团一位编导,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当时他认为一切全完了, 于是便悄然到内蒙一边远地区隐居, 连亲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1982年人口普查, 解放军才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山区发现了他, 并向他宣传了党的政策, 他这才给原单位发信要求复查他的问题。原单位派人查了几个月毫无结果, 最后找到档案馆, 档案馆提供了他被错划右派的全部材料, 问题解决后, 该人无限感慨地说:“是档案救了我。”

各级领导干部利用档案可以增加知识, 对于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大有裨益的。历史明君贤相以及有远见有作为的政治家、革命家, 他们从切身体验中赋予档案以“文化财富”、“知识宝藏”、“历史舟车”等崇高美好的名称。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和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前后都采取了接管档案, 保护档案, 统一管理档案的有效措施, 这是十分英明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作了重要指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开展历史研究, 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因此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目前在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库房问题。有的单位档案房简陋、潮湿, 致使档案材料因长期受潮发霉而纸张变质、字迹模糊, 或是档案遭受虫蛀、鼠咬;二是人员问题, 有的单位档案无人管理, 或是只派些老、弱、病、残应付, 这些单位不注意留存档案, 也不想利用档案, “只要机器转, 什么档案不档案”;三是有的由于管理不科学, 致使鱼龙混杂, 玉石不分, 用时查找不到, 使一些“真材”没有“用武之地”, 躺在卷柜“睡大觉”;四是不少人不了解档案在整个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科学文教战线广大知识分子, 还没有更多的便利条件像到图书馆那样的档案馆去利用档案从事研究, 有的还没有养成利用档案的习惯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们进入21世纪的今天是不相适应的。因此, 就需要我们积极、耐心地宣传档案的重要性, 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 尽快改变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落后状况, 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

同时还要告诫人们轻视或忽视档案作用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大同矿务局晋华官矿由于平时对科技档案不重视, 1983年10月在南山延伸井的施工中将积满泥水的97米井筒误认为实体岩层, 以致发生透水事故, 造成两人死亡, 给国家造成18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当年的巴黎公社不仅没有管好敌人的档案, 对自己的档案文件也不懂得管好, 不知在情况紧急时作何种处理, 在公社失败和部队撤退时把档案丢失或留给了敌人。于是这些档案便落在了凡尔赛分子的手里, 使成千上万的人牺牲在军事法庭。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的特点有了新的变化,对档案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们档案工作人员队伍中,还有不少人的专业知识与观念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缺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档案管理新的特点和新的使命。下面笔者对档案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谈几点看法。

1 档案人员要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人员肩负着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资料调查、资料分析、资料整理上报和资料信息保存的职责,档案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单位资料的完整、齐全、安全和利用效果。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1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档案工作是企业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它蕴藏着无限的、潜在的价值,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直接保管着企业机密,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无法担此重任的。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这是作为档案人员的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1.2 档案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 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恪尽职守,具有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这是作为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档案工作的突出特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做档案工作的同志,一般说来,都是不出人头地的,都是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在那里工作”。由于档案部门长期处在局限性和封闭性的环境中,没有生产、经营部门经常受到领导的光顾。所以,档案人员就要具有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甘当配角,甘当无名英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干好工作,这是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必备素质。

2 档案工作人员要遵纪守法、严守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为档案工作的依法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创造了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严格遵守《档案法》,做到严格执法,加强依法治档。在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的同时,还要严格执行行业分类规则和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注重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地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和执法能力。

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是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便于提供利用。档案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证档案载体的安全;二是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档案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和档案借阅规定,保证档案的安全。笔者认为在选拔和任用档案工作人员前,首先要根据所管档案的性质经过组织上的严格审查和考验,其次要选用经过档案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以达到胜任工作的要求。

3 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勇于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创造力是人们适应生活急剧变化的一种生存能力。档案工作要在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最大的发展,档案人员必须善于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以便使自己的工作有所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3.1 积极主动的协调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档案人员协调能力的发挥常常与档案的齐全完整联系在一起。档案管理人员为了切实做好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和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打交道。如何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除靠有关规章制度外,更主要是靠档案工作者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通过工作达到档案管理与各部门的协调统一。

3.2 组织文字材料的写作能力 档案人员有一部分工作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要有较高文字书写能力和较强的文字系统概括能力。有了一定文字修养水平,才能胜任档案工作,才能将零散的文件材料编纂成党政管理、科技管理文件及汇编、史志、年鉴等编研材料,直接为各方面工作服务。

3.3 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管理能力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成为档案管理自动化工作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因此,档案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档案,而是大量的电子文档。档案管理人员不再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进库取卷等繁琐低效的工作,而是负责将丰富的档案信息予以数字化。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促进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最大程度地运用信息,使利用者在短时间内跨地域、跨时间、跨学科、跨内容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

4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善于捕捉信息

4.1 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会扬弃 档案工作人员除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就要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能。在整理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归档等基础工作中,要将有用的东西加以总结,将档案管理中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华”发扬光大外,还要掌握现代管理知识。

4.2 档案工作人员要厚积薄发。把握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树立起为档案事业而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关键是要不断地学习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3 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要提高档案的查考利用价值,应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各项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详实的档案资料,做到档案服务于生产经营。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3

摘要:面向社会的档案征集和接收工作是档案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档案部门基础工作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提高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档案资源的征集和接收也应有一个全面的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解决在工作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档案征集接收可持续发展统筹

一、档案收集概论

所谓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按照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的征集方法,把分散在各机关、部门、个人手中和散失在社会上的档案,集中到机关档案室和国家档案馆进行科学管理的一项业务环节。

档案征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制定档案征集的规划、提出档案征集的意向、对征集对象进行评估、针对征集对象召开专家鉴定会、档案征集的审批、档案征集的缔约、征集档案的接收、行政执法机关档案的移交整理、为征集对象建立财务档案、将征集对象移交库房、建立业务档案和奖励捐赠等内容。同时,由于档案的征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我们也要对档案征集人员行为进行规范。这里所说的档案征集工作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档案馆将散失或散存的【1】 档案接收进馆的行为,并不包括档案征集进馆后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

档案收集是一个系统运行过程,它是由档案收集主体、收集客体、收集中介、收集环境等多重结构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系统,系统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从而构成档案收集活动的完整画面。

二、档案收集的重要意义

2.1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馆、档案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它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实际的物质对象,是档案业务工作的起点。档案门类载体齐全、结构合理、整理规范是综合档案馆馆藏丰富的主要标准,档案接收征集进馆工作是丰

富馆藏的“主渠道”,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正是通过这个“主渠道”进入综合档案馆进行统一管理。

2.2档案收集工作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的具体措施。只有通过档案的接收征集进馆,才能使各单位的档案集中统一到当地综合档案馆进行管理,形成统一的档案资源保管基地。

2.3档案收集工作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档案业务工作的其它环节的工作质量。只有接收进馆的档案齐全完整,整理质量合乎标准规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档案鉴定、保管、利用开发等其他工作,档案馆工作才能持续有序的发展。

2.4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部门与外界各方面发生联系的重要环节之一,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接触面广,工作要求较高的工作。

三、档案收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档案收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1 从制度上来说,档案收集的制度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了馆藏档案的结构不合理性。有的单位没有划定一定的界限,于是将所有文字材料文件都归为档案,并不管有没有价值全都进行移交,因此造成了后来工作的工作量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再一个,对归纳的档案没有严格按照档案制度和规定来执行,比如档案门类,保存年限等,都是依据各自的主观意志来进行工作。

3.2 从所征集的类型上看,有些档案馆在进行档案收集工作的时候,主要偏重于一个方面的档案,从而造成了馆藏结构的单一,这样的方式有利有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同种档案得到细分,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收集太过单一。

3.3 从所征集的档案内容上来看,在收集档案资源的过程中,大量的重复的档案因为涉及的类目较多,交叉的学科和文件较多,在进行归档的时候造成了很多重复性的立卷。

3.4 从档案领导来看,部分档案馆的领导在进行日常的工作的时候缺乏了主动性,总等着各单位主动上交档案,但是在这过程中,因为缺少了重视,因而造成了很多重要档案资源的丢失,也使得档案征集的工作迟迟得不到解决。

3.5从档案工作人员上看,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对于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没有进行及时的征集,而下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处于对自己工作的便捷,不愿意上交自己所需的档案,从而使得在上交的档案中出现残缺和不完整性,在日后的考察备用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四、做好档案收集统筹工作的措施

4.1从档案馆内部进行统筹性收集:

4..1.1 对人员进行统筹性的培训。加强对相关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及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其他门类与载体档案是否按照要求归档并整理的检查指导力度。档案工作尤其是档案整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的收集、分类、划分保管期限、计算机录入、装盒、打印纸质目录、装订目录、填写脊背、机读目录数据提取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作为各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熟练掌握。

4.1.2对内部制度进行完善并进行规范性操作。制定适应的档案征集规划,例如对于征集档案的范围的限定,以及对于所征集的档案的价值的评估。在档案征集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征集工作的过程中起指引作用,也是之后进行评估和鉴定的依据。档案征集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征集方式、征集原则、入藏标准、征集范围等,应该明确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档案征集目标,包括经费预算和征集重点等内

容。在征集的过程,严格按照规定中的要求来进行。而这规范不仅在内部实行,最好能够延伸至各级单位。

4.1.3在征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随着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工作中。特别是城市建设框架不断拉大,人们的社会活动内容日益多样化,档案收集的内容从单一的行政公文向专门档案、特色档案等多种档案类别转变,从而使档案更贴近公众。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档案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4.1.4利用单位局域网进行常规收集。政府网、校园网等局域网的建立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文件收发、图片传递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纸质文件生成,另一方面可使公众了解信息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总的来说,在对于自身的要求和执行上,力求在征集的过程中实现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带有各自特点的和稀缺性的档案。

4.2从外部进行统筹:

4.2.1在档案收集中加强与外部各界的关系。加强社会组织、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联系,并做好征集工作的宣传。征集工作不象接收工作那样有一定强制性,因此档案馆工作人员更应积极主动,除了上门走访,信函往来,参加某些社会集会活动等方式外,还要充分利用众传媒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报刊计算机网络等渠道发布征集启事,获取征集信息,与征集对象进行互动。

4.2.2加强档案接收工作的规划和宣传。档案馆应对档案室进行调查,了解立档单位的历史、建档情况、保存档案的数量及整理和保管状况,以及移交档案的范围和时间意向等情况。向有关单位领导和档案室工作人员宣传有关档案接收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动员他们积极配合档案馆,为落实好接收工作规划创造条件。

4.2.3统筹各门类档案的接收及拓展新的接收领域。多年来,机关文书档案几乎是档案馆接收工作的唯一对象,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关系民生的重要内容,做好机关文书档案的接收仍然是档案馆工作的应有之义。但是,除此之外,档案馆还比更多地关注与民生关系密切,对服务民生有重要作用的专业、专门档案,对社会上新领域工作,如国营企业产权变动、公证、专利管理、收养登记等产生的新的档案史应特别注意。接收专业、专门档案、新领域档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丰富馆藏,更重要的在于方便人民群众利用。

以上对于外部的收集,最主要的方面和最终目的就是做到档案资源的集约化共享。

五、总结

相对于档案工作中其他的环节来说,档案征集工作的技术性和政策性较强,它存在着偶然性和随机性。以上对档案征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以上的建议,希望既能够方便档案馆加强对档案征集工作的管理,又能方便档案征集人员按照既定程序有效地开展档案征集工作。综上所述,构架一个完整的档案收集体系,最主要的还是:机制、主体、客体、中介、环境等一系列方面。希冀在这样的方向上,以后能够做好一个综合性和全面完整性的收集工作。

参考文献:

1.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胡燕

2.魏莉.可持续发展与档案文献保护[J].北京档案,2004.5.3.试论如何发挥档案征集的重要作用张钰丛

4.高兴档案接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余慧玲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4

浅谈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档案信息系统时传统的档案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档案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影响,并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

作 者:邓辉  作者单位:虎林市档案馆,黑龙江,虎林,1584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7 关键词:档案信息系统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问题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5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3.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性及其意义:3.1 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3.1.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3.1.3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3.1.4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4.1怎样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4.1.1 权衡费用与价值, 4.1.2 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4.1.3 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4.1.4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4.1.5 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 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关于档案数字化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于美国,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并且逐步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 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 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领域, 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领域。为了应对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指导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 需要分三部分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档案数字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把传统载体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的档案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网络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档案利用的过程。

1.1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

数字化档案是利用现代技术, 将过去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 并可 供社会共享的, 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数字化历史记录。数字化档案能否满足充分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是否具有原始凭证价值,是其能否作为机构业务凭证用于机构法律、审计、管理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判断标准;最终对源档案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策略和处置规则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就需要在不同情境下,根据数字化目的和法律权限管理要求,完善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的保管策略,尤其是建立数字化档案的处置范围及其策略。档案数字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档案分类——档案鉴选——技术方案选择——权限管理——档案长久保存,档案数字化活动应该与整个档案管理流程(尤其是档案数字化完成之后的管理环节)紧密衔接。与传统载体档案相比, 数字化档案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第二, 系统依赖性。

第三, 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

第四, 信息的易变性。

第五, 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第六, 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

正是由于数字化档案的特性, 其利用与传统介质档案相比, 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具体来说, 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使档案载体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必然彻底改进现有 的管理方式,发挥现有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作用。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通道,向社会提供数字 化 档 案 信 息利用服务。因此,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采 用 统 一 的 数字化标准。标准化按照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 程中,应首先考虑采用高级别的标准,即使在档案数字化的初级阶段,也应优先采用适用范围尽可能广泛的标准,尽量做到一步到位。而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是形成便于社会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末端服务原则,以服现代化管理务为导向、以利用为目标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要体现服务的特色。应把社会的利用需求作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分析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的信息利用需要,依据馆藏特点确定数据库主题和类型,建立富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提供个性化的数字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因为“特色即优势”,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和特色利用服务往往是赢得社会认同、充分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要注重查阅利用的便捷性。馆藏档案数字化以后,利用的途径从传统的复印、提供原件的方式转变成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的利用方式。数字信息查阅的高速、快捷、简便等优势得以凸显,利用者可以打破时间、地域上的限制,不必亲临档案馆便可以利用进入网络的数字化档案。为保证数字化档案查利用的便捷性,档案馆应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和网络系统的更新维护,确保信息传输、检索、查阅、下载方便快捷。

3.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3.1 1 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适应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整体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档案管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档案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完成了5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6,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都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在教育部办公厅向全国高校档案部门转发5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0计划6中明确要求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积极开展档案工作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工作。

3.1.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数字校园的成功运转,为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崭新的网络环境。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使传统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它以光盘、磁盘作为信息存储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转变,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另一方面,计算机大量应用于高校教学、科

研及管理,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而形成数字化形态的档案信息。面对数量众多的新型形态和载体的数字文件材料,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其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成为高校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

3.1.3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

数字化建设是以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建设,当高校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后,必将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破了档案利用上的时间概念,可以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提供快速有效的利用服务,使异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使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时效性、广泛性更加突出,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数字化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检索,促进各种高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1.4 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档案的产生,使档案载体形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必然彻底改进现有 的管理方式,发挥现有管理方式不能实现的作用。首先,在数字化环境下,进一步改变馆藏档案结构,节省存储空间,馆藏档案信息量得以极限增长。其次,有利于进一步延长档案原件寿命,降低档案原件丢失与损坏的风险,受到损伤的原始档案,其数字拷贝可有补偿原件的作用。数字化可以用某种方法增强原始档案信息,或通过消除档案上外来的污迹、斑痕等改善、恢复原始档案的信息,还可以解决纸张脆化的档案利用问题。

4.1怎样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档案的特点和利用特点要求我们更新思维, 采用科学的方法, 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 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做好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工作, 主要 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4.1.1 权衡费用与价值, 做好数字化档案的鉴定工作在进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档案数字化处理的度, 通过对数字化处理的成本、所需费用与档案开发利用的价值、效益进行权衡,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日后的管理成本, 如果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档案数字化建设所产生的价值等于或小于建设所需费用, 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是一种浪费。因此,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 要讲究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

4.1.2 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力度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包括数字文件管理系统、数字目录中心管理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等。首先, 要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其次,要加大电子文档管理系统建设的力度。

4.1.3 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建设, 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利用a.加快档案网站建设。b.加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不同的档案部门应搞好馆际协作, 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组织上做好分工合作、组织协调, 注重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 避免重复建设, 并且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1.4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加强档案用户教育培训。a.要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b.要加强档案用户教育培训。

4.1.5 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建设数字档案馆a.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试点, 探索、总结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理论。b.建设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系统, 它

将分散于不同载体, 不同地理位置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 以网络化的方式互

相连接, 提供及时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它具有虚拟性、馆藏数字性(其信息的记录是采用 数字“0”、“1”两个比特, 其介质是磁性材料或光学材料)、资源共享性和传输网络化的 特点。

一方面通过网络直接归档。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登录系统登录,登录系统调用身份鉴别技术核对身份,确认正确后同意接收。经采集系统接收文件目录和全文,再经检查系统检查确认正确后发送消息给归档单位,将目录与全文分别导入至目录数据库和文件存储系统保存。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移交电子文件载体的形式归档。这种归档方式必须有移交凭证,每份电子文件均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用于确认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如果对其内容进行更改,还需要有更改通知单。更改通知单上生产单位、计算机系统、软件名称、盘带规格、更换原因、更换内容、更换人及批准人的详细项目,都需要受到严格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的制约。此外,在管理中建立必要的备份,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定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对电子文件的著录也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获取、核对、分析、组织和记录关于文件内容、结构、背景以及文件系统的信息,才能准确描述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和成果。就著录内容而言,涉及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文件形成背景、内容和结构,而且著录的重点也从文件内容转移到文件的形成背景上。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6

一、优化档案馆藏是档案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从宏观来看,是指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并服务和促进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就具体的档案馆而言,其科学发展应当是把有效的资源信息和藏品载体有限数量的相匹配,努力实现档案馆藏效率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档案形成的速度越来越快、案卷量也越来越多,档案馆的空间容量与所存档案数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档案馆的现存档案中,能经常发挥作用的比例并不高,馆藏档案的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许多档案长年累月“沉睡”在档案柜中。一方面档案业务经费缺乏,涨库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又有大批无利用价值档案占据着大量的库房空间,消耗着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档案经费。究其原因:一是档案工作的考核、评定体系、晋级标准不尽合理,片面认为馆藏档案数量越多,工作成绩就越大;二是长期以来核定档案管理人员编制都习惯按馆藏档案数量确定;三是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档案鉴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存在着“收”保险,“剔”冒险的求稳思想。档案存而不鉴,鉴而不毁,使馆藏档案良莠不分、玉石不明,严重影响了馆藏档案的质量和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解决好档案馆藏量的扩张与档案利用率的矛盾,必须在优化馆藏上下功夫,以优化馆藏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档案工作的全面改革和发展。通过优化档案馆藏,可以极大地减轻档案馆的容量负担,使有限的档案库房、装具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重点档案重点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得到落实。

二、优化档案馆藏,科学鉴定档案是关键

档案鉴定是优化档案馆藏的主要手段和实现途径,是使档案从庞杂无序状态,转化为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档案馆,应有不同的定位和馆藏要求,这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前提,从优化档案馆藏角度来看,档案的鉴定工作应把好以下三关。

1. 把好文件材料“选入关”。

在现行文件材料的归档过程中,“有文必档”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一旦文件归档入馆后,又受“保管保险,销毁危险”的思想左右,使许多无价值的档案长期混迹于档案库房中。因此把好入馆前的鉴定关,实现归档材料的优化接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后期档案工作的“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业务建设方针的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把好文件材料的“选入关”,能有效控制文件和档案数量虚高的增长势头,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减轻鉴定销毁的工作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这是优化档案馆藏的基础。在这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美国档案工作中,档案鉴定一般在文件进馆前就已经完成,其文件进馆比例严格控制在3%左右,它既可以杜绝冗余文件进馆的现象,又能保证销毁工作的切实可行。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在上世纪初就曾说过:“选留过多是一种罪过”。这也充分说明,把好归档材料的鉴定关,尽可能使馆藏档案少而精,应是档案鉴定工作的准则。

2. 把好档案保管“期限关”。

档案的鉴定就是按照鉴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研究和甄别档案的现实使用价值和历史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按照归档文件内容的重要程度来判断档案价值,是确定档案保管期限的重要依据。而目前使用的保管期限表其时间跨度较大,可上可下,在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时,常常是“就高不就低,就上不就下,就长不就短”,使不同价值的档案,按同一价值标准对待。凡是介于永久、长期之间的档案则列为永久保存;介于长期、短期之间的档案则列为长期保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保管期限普遍偏长的现象。这种做法实际上使馆藏中超期的“劣”质档案增加,造成有限档案设施资源的浪费。把好档案保管“期限关”大有文章可做,合理地确定档案保管期限,将有价值的档案保存起来,过期的、失去价值的档案及时剔除出去,实现档案的去劣存优、去粗存精,这是优化档案馆藏的重要内容。

3. 把好到期档案“销毁关”。

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对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树立档案“精品”意识,及时销毁过期和无利用价值的档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只进不出,只看不管”的现象,一些档案馆虽然对期满档案进行了鉴定,但在销毁时却缩手缩脚,久拖不决,生怕因出现差错而承担责任,最后往往只得将其“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名为“缓期”实则遥遥无期。如果档案长期不进行鉴定或只鉴不销,不仅使档案馆藏内容庞杂、数量臃肿,还将直接影响到档案馆藏的“吐故纳新”,影响到有价值档案的接收、加工、整理和提供利用,以致使馆藏出现“泡沫”现象。及时销毁无继续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有利于解决馆藏档案庞杂与精炼的矛盾,使高价值的档案获得良好的保管条件,也可避免因对过期档案放松保管,而引起的泄密等问题的出现,确保档案工作的严肃性。

三、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基本要求

档案鉴定是关系到档案馆藏结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关键程序。档案鉴定又是一项要求高、责任大的业务工作,从优化档案馆藏的角度来讲,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1. 提高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

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和业务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普遍存在着重保密、轻利用,重保管、轻鉴定,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以收代鉴,没有规范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不少档案馆并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档案鉴定工作。从领导到工作人员,都不愿意为鉴定而承担领导责任和工作压力,一方面叫着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又不管什么材料,只要收到就“多多益善”,年终小结时也总是以文件材料归档数量的多少作为主要成绩。显然这是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没有能够从发展档案事业,优化档案馆藏,提高档案利用价值,发挥综合效益的高度来认识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

2. 健全组织,确保档案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命运。但由于档案馆藏涉及面宽而广,仅以个人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是难以胜任档案鉴定工作的。各级档案馆应从本馆档案结构特点出发,组织相关领导、专家等人员组成档案鉴定工作机构,使档案鉴定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档案鉴定组织可以由馆外组织和馆内组织两部分组成,馆外组织一般由本单位或属地业务职能部门牵头,由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及档案馆部分同志组成,他们的工作重点是对文件材料的价值进行评价,把好“归档关”;馆内组织可由馆内的业务骨干组成,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档案的质量、期限、密级等进行鉴定,定期做好各类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档案鉴定组织应有一定的工作规则,并做好详细的记录。馆外档案鉴定组织以原则鉴定为主,主要是确定总的归档文件范围和类型,一般一年组织工作1—2次即可;馆内鉴定组织应是一个常设的业务工作机构,要经常就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尤其对一些需要销毁的档案资料,必须由档案鉴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签字后,方可销毁,以示其严肃性。总之,健全的档案鉴定组织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保证,也是实现档案鉴定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

3. 进一步完善档案鉴定标准和细则。

档案鉴定是我国档案业务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理论研究不足,实践经验不多。2006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我国目前统一实施的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依据,对鉴定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型行业层出不穷,一些档案鉴定理论和规定已与现实有许多不相适应,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型载体档案的出现,对档案鉴定理论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档案馆不能片面、教条地按照这些规定来执行,而应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制订适合本馆使用,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档案鉴定细则,这些细则应以上级规定为准则,以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内容,并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的档案鉴定理论和做法,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形成。细则的制订要考虑到阶段性和长远性,要与国际国内档案鉴定的走向相适应,从而使档案鉴定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专职化。制订完善档案鉴定细则和要求,可以确保档案鉴定质量,统一档案鉴定标准,避免因个人主观性,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的不高而造成档案鉴定的偏差,这是做好档案鉴定工作的前提条件。

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基础业务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改革的精神,从有利于优化馆藏的角度去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努力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

摘要:重视优化档案馆藏, 提高馆藏档案的效益和效率, 以有限的馆藏, 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是档案管理部门追求的工作目标, 要实现优化档案馆藏的工作目标, 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是关键。

档案的工作总结 篇7

本人从事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认为在档案管理的过程,虽然文书处理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都具有独立性和联系性,为此,我们一定要将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规范化以及标准化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树立文书处理的宽泛化和标准化。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此,我从档案管理工作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探索和总结了以下几点比较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一、规范档案管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国家机关来说,档案管理作用看起来没有大的作用和贡献,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却关系到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企业或国家机关中,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其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影响整个机关和企业的工作质量,也是维护和保护历史发展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科学性的管理办法是档案顺利管理的保障,是一个企业和单位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科学依据。为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从档案中及时准确地调取资料来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我们就必须制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善于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之糟粕,取之精华来不断发展和提高我们的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为此,我们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保证及时地向领导提供准确的档案依据,另一方面还要使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为科学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全面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及时进行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作为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办法,从而寻找到最适宜当代社会发展的档案管理办法,以促进企业或机关单位的科学发展,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出档案管理的巨大意义。

二、规范档案管理、优化管理质量的有效方式

正因为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就必须重视起这个并不起眼的工作,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不断规范、标准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规范化和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种类又十分繁多。例如,在日常档案中就有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在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就必须为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管理的依据和制度,确保管理人员在管理每种档案的时候都能够有理有据,以便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习惯。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定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主要指导原则和建立依据,首先从我们管理档案的硬件设施入手,为档案管理工作建设特定的专用的房间和设备,并且为存放档案设置专门的柜子或是架子,从而便于查找工作的进行,而且能够使档案存放更加得整齐,管理更加得科学,有利于检索工作的高效率开展。而且对于这些硬件设施我们一定要注重其清洁卫生,经常进行维护。然后就是要重视建档工作的网络化,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在相关制度的指导下,有专业的网络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档案的储存和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将各个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和立卷,并且简明扼要地做好记录,以便轻松地保管和查找。最后,我们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档案查看和借阅制度,杜绝随意翻看和任意更改的行为。

(二)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那些十分相近的、重复的公文以及立卷组合的无序性都是阻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最大问题。想要高效率地实现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就必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方式能够在实质上解决这个问题,快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就是说在我们立卷的时候一定要以本单位形式的文件为主,不断推进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坚持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准确地把握文件的立卷归档的实效性,及时完成现行文件的归档任务,确保归档准确无误;同时要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从而进行合理立卷。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要十分仔细和认真,分清文件和资料,注重区别内容、形式和作用的不同。最后我们还要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下,注重有效地维护档案管理的完整性。重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清主次,把握好管理的方向,促使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之间的连接工作,确保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档案

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已经被各个领域应用。而且计算机的网络功能更是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中,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电子文件也成为了档案中的一份子,它与传统纸质档案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电子文件一般情况下都是以脱机的方式进行整理和保存,运用存储量十分庞大的软磁盘进行保存。为此我们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磁盘,以便能够长时间地保存,增强档案管理的寿命。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电子文件和文书档案之间的转换,把握好各自的特点,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共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共同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

总之,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运用科学的理论依据,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档案局档案史志工作总结 篇8

2013年,XX区档案局(史志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民生档案服务年”、“史志研究深化年”活动,大力实施“两个推进”战略,不断强化“三个体系”保障,切实加强档案史志基础业务建设,全面提升档案史志工作整体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调整机构,形成档案史志工作新体制

(一)档案史志机构调整。年初,区委、区政府多次协调落实,区编委下发了《XX市XX区档案局(XX市XX区史志办公室、XX市XX区档案馆)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XX区档案局与XX区档案馆一个机构,二块牌子,XX区档案局和XX区史志办公室合署办公。区政府先后任命史志办主任1名、副主任2名,形成一正两副档案、史志机构领导班子。内设办公室(档案保管利用科)、档案业务指导科(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史志科3个职能科室,配备3名中层正职,负责开展具体工作。

(二)加强档案史志工作领导。根据区档案史志合署办公的实际,区成立了XX区档案史志工作领导小组,撤销原区史志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赵建峰任组长,副区长周静任副组长,组织、宣传等9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为档案史志工作的开展加强了组织保障。年中,区委副书记赵建峰、副区长周静专题调研了档案史志工作,为档案史志工作把脉。周副区长还专门到七星镇、解放街道等地,了解档案史志工作落实进展情况,推动档案史志工作。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扎实推进

(一)规范登备工作。一是印发了《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及时贯彻落实,深刻领会《办法》精神,并组织基层档案员传达学习《办法》,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认识。二是出台相关文件。对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和电子公文类的登记备份操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做到有章可循。三是按“三定”要求抓到位。按时间要求,全区在7月底全面完成了各类档案归档工作,并在区档案管理平台上完成了电子公文的归档登备工作。11月底完成了11个单位的民生电子业务档案、区重点建设项目的登备工作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登记上报。按操作要求,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以《通知》要求,制定了本单位登记备份实施方案,重点建设项目以《XX区重点建设(政府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贯彻实施。按载体要求,脱机备份光盘一律采用省档案局要求的“sony单盒装刻录光盘作为数据备份光盘”,由区档案局统一发放,提出刻录要求,确保数据质量。

(二)增加登备数量。通过区档案登记备份系统平台,定期做好各单位电子公文的备份,数据达212.6g;存量档案数字化成果登记备份共有31个单位,总量为108g;区教文体局、区科技局等11个涉民领域电子档案登记备份达280.6g;完成区食药监管局、区人力社保局相关数据的在线季度备份和区人普与经普统计数据的首次脱机备份,容量总数190.5g;完成重点建设(政府投资)项目新大、余步两大公路工程档案登记备份。

(三)保障登备安全。新增2台服务器及配套设备专门用于登记备份设备系统平台,登记备份软件平台按工作需要进行升级,扩展相关功能,提升服务水平,确保登记备份信息安全。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应急演练。区教文体局、区环保局、区新居民事务局三个单位参与了模拟演练,从而提高应对档案安全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做好馆际异地备份工作。区档案局已将重要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备份到XX市档案局登记备份中心,内容主要涉及知青档案、二轮土地承包档案、婚姻档案等,数据量达到90.9gb。

三、立足南湖,开发资源,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亮点纷呈

(一)认真做好“南湖记忆”文章。区档案局联合区史志办公开出版《南湖春秋》系列丛书之三《烟雨街巷》、之四《大事纪要》。《烟雨街巷》获XX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是XX区第九届读书月活动读者推荐书目。《烟雨街巷》《大事纪要》两本《南湖春秋》史志丛书在2013年XX区优秀对外宣传品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二)精心编纂民间艺术成果。区档案局把开展民间艺术的抢救与保护作为系列工作来抓,精心编纂民间艺术成果。《一百个民间说唱》由团结出版社公开出版,入选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民间文化艺术得以进一步的记录和传承。《一百个民间制作》被选作2013年全省档案编研工作培训班“优秀编研成果赏析”书目加以鉴赏,还荣获XX区优秀对外宣传品评比一等奖。

(三)积极拓展档案文化建设领域。配合做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深入挖掘乡村档案历史资源,大力支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申报大桥镇花园村为省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创建单位。XX区知名人士档案内容继续充实。城乡居民建档意识逐步提高,全区约有八成居民家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开展“送书进社区”活动,市、区二级为大桥镇天香社区送去精品书籍,丰富基层图书室藏书,实现档案文化资源成果共享。

(四)配合做好方言建档工作。在新丰镇全面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通过宣传发动,自愿报名,印发文本,在符合条件的8名报名者中进行选拨赛,选出1名(何志荣)为新丰方言语音发音人,并在市档案局圆满完成新丰方言语音录制工作。新丰方言光盘由XX市和XX区档案馆及新丰镇综合档案室永久收藏传承。

XX区档案局被XX市档案局评为档案文化建设推进奖。

四、夯实基础,民生为先,档案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深化

(一)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印发《关于贯彻落实XX市民生档案资源建设规划(2013~2015)的通知》,强化《XX区接收征集档案工作实施意见》的执行,明确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全年区档案馆共接收征集文书、业务档案(婚姻档案、1958年创办的《红旗》杂志、“南湖红船”实物模型、区“两会”、“南湖之春”、新居民居住证等档案)1111卷、23668件,及各类照片、光盘、实物、报刊、图书等档案资料,馆藏累计纸质组卷档案25138卷,组件档案123558件,馆藏档案资源进一步丰富。

(二)基层档案基础工作稳步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有新突破。有6个单位通过了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考核、11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数量为近三年之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有新提升。有2个单位由省二级提升至省一级、3个单位通过了省三级认定。村(社区)档案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巩固村(社区)规范化档案室建设的基础上,又有2个村、3个社区通过了省级示范村(社区)档案室的检查考核。

(三)数字档案馆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专门配备一台服务器,建成内部局域网,搭建了数字档案馆管理平台,用于存储和管理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加强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推进存量档案数字化加工。全年完成36930卷(件)共18.91万页档案的数字化扫描,累计完成77637卷(件)共79.56万页的数字化扫描,馆藏扫描率达52%。切实做好档案数据库的转换、整理、核对等工作,确保了电子目录和全文、实体目录和全文一一对应,实现了管与查共享。目前,已建立20多种专题档案目录(全文)数据库,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四)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再创成绩。档案馆查档接待窗口以群众满意为前提,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休息日预约查档服务,不断巩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荣誉,全年共接待来人查阅档案1302人次,利用档案1635卷(件),提供档案资料2820页。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工作启动后,在新嘉街道试点,全区9月下旬全面推开。共举办了9次培训班,有200多名兼职人员接受了培训,实现了全区全覆盖。目前,区、镇(街道)、村(社区)共119个服务点开展受理民生档案远程查档工作。截至年底,各服务点共受理查档申请153人次,出具证明136份,复制档案226页。

(五)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利用。发挥档案馆服务社会功能,大力加强区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建设。南湖档案史志网改版后,区档案局网上全区可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有了搜索功能,方便了社会各界对全区大局工作、中心工作各类文件信息的利用。据统计,南湖档案史志网“现行文件”栏目全年共发布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和区级机关部门可公开现行文件793份,努力实现“重要文件一网全览”。

五、红色引领,资政育人,党史宣教工作上新台阶

(一)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组织党员重温了一次入党庄严宣誓,参观了一次南湖革命纪念馆党史陈列展览,聆听了离休老干部徐昌鑑一次党史教育报告,组织发动全区党员干部观看一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史教育影片。

(二)主动参与党史展览宣讲活动。区档案局(史志办)与区纪委联合举办“廉风轻拂满眼春——2013XX区红色廉政文化作品展”。配合做好区红色廉政馆的布展工作,徐啸的珍贵收藏品成为红色廉政文化馆的展陈内容。在档案馆爱教基地天工苑举办《“毛泽东在浙江”图片集》和蔡莉荣、蒋莉萍夫妇红色收藏展览,5镇6街道同时展出。开展党史、地情宣讲。区史志办董雄、汤明康入选“XX市史志宣讲团”成员,分别为地名工作者、城建人员和高校学生作了《嘉兴城历史》《嘉兴地名故事》等3场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三)党史基地、革命遗址教育作用显现。积极参加“XX市党史教育基地”评选活动,由区史志办推荐的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正式列入XX市党史教育基地,南湖革命纪念馆同时又是浙江省革命遗址。XX区区域内的XX市党史教育基地和包括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英雄园等在内的6处浙江省革命遗址,在接待众多国内外参观者中,正发挥出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12月5日,省委党史研究室下发《关于全省革命遗址普查、保护和宣传工作绩效考核情况的通报》,原XX区史志工作委员会荣获全省革命遗址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四)积极参与党史征文活动。XX区参加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暨红船精神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区政协副主席施俊发撰写的《弘扬红船精神构建“五彩南湖”》一文获三等奖。区史志办董雄参加市纪委和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红色廉政文化征文活动撰写的《感悟清廉》获得二等奖。

六、精益求精,以史为鉴,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XX区志》编纂力量。区委、区政府对《XX区志》编纂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由区委书记孙建华任顾问,区长吴健任主任,区委副书记赵建峰、副区长周静任副主任,委员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等21个区级机关部门和5镇8街道的负责人及《XX区志》主编组成。实行主编负责制,聘请董雄为《XX区志》主编,具体负责编纂工作的组织、协调、编辑等工作。

(二)《XX区志》编纂工作进展顺利。除市属邮政、电讯、供销、金融等单位和区级个别部门尚未交来初稿外,区属大多数机关部门和有关单位都写出了初稿,12个镇(街道)和部分机关部门还完成了两稿以上的修改。工作中落实专人,抓好重点稿子的修改。已着手修改城乡建设、开放开发、人口、文化、体育、镇、街道等初审稿。对重要资料(特别是市、区合署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缺失资料)分别列出条目,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好对接。目前已完成大事记、城区建置、民政、教育等初定稿。

(三)为党史、地方志书编纂提供高质量材料。落实人员,全面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编纂任务。完成了《XX市志(1991—2010)》嘉兴工业园区、XX区概况和人物等部分章节的编写、修改和完善任务。完成了2012《嘉兴年鉴》XX区和嘉兴工业园区撰写任务。内容为XX区29个条目计24000多字,嘉兴工业园区12个条目计7600多字。完成了《浙江省地方志年鉴(2013)》XX区稿材料,按时上报省地方志办公室。完成了省委党史研究室交办的《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回眸》一书的供稿任务,撰写了《五芳斋百年粽子大王的魅力》一文。

(四)指导基层单位编写地方史志。区史志办结合区志编纂,积极支持大桥镇和凤桥镇编纂镇志,指导《大桥镇志》进行初稿修改,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目前,大桥镇已完成初稿,《凤桥镇志》正在编纂之中。指导建设街道积极收集地方志资料,为编纂街道志作准备。区交通局、农经局和住建局等单位结合区志稿的修改,准备编纂部门志。

七、加强宣传,强化保障,档案史志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一)强化依法治档工作。继续实行基层档案史志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了长效考核机制。联合下发了《关于学习贯彻落实的通知》。依法开展年检工作,对55个单位开展了档案年检,其中27个单位年检为优秀。同时,区档案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一线,对有关村、社区、乡镇中学、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等基层单位,开展了执法检查,从而提升基层档案管理水平。

(二)开展“档案馆日”活动。制定了XX区第二届“档案馆日”活动方案,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召开了档案事业发展座谈会,开展了XX区“档案连着你我他”征文活动、档案文化进机关宣传活动,征集了南湖红船模型进馆,区档案馆开放并与社区干部群众互动。其中征文活动获得XX市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有3篇征文获奖。同时参与国家档案局征文活动,有2篇征文获得优秀奖,是XX市唯一获得征文优秀奖的单位。积极组织参加市局主办的“档案连着你我他”主题演讲比赛决赛,获得2个奖项。

(三)营造宣传环境氛围。不断加强档案史志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档案史志政策法规及优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各类信息在市级以上录用130余次,获XX市档案史志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1名。自办出刊电子版《南湖档案史志简报》4期,出版《南湖档案史志》杂志2期。加强“南湖档案史志网”的管理与提升,获得XX区优秀网站网页评比活动三等奖。做好《浙江档案》宣传发行工作,获得2013先进单位。

(四)加强档案安全保障。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外包,由局内工作人员来做,避免可能泄密和一味求快造成差错。二是把好密与非密关。数字化过程中遇到案卷中标有涉密字样的档案资料,及时另外存放,做到涉密资料和非涉密但有敏感性的内部资料不扫描。对于馆藏和在数字化过程中整理出来的涉密性档案资料实行专柜存放、手写目录,确保保密安全。严格按规定公布政府信息。各单位上报可公开现行文件经本单位审核后,再由档案局把关,确认可公开无误后才予以发布。平时不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自查,运用安全检查软件这一技术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的正确存放和利用。

八、创先争优,提升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一)学习培训强化素质。区档案、史志班子及职能科室人员分别参加了省档案局、省党史部门、省方志、省保密局、市档案局、市史志办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达10多次。基层档案员23人参加了XX市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取得上岗证书。区档案局举办了归档业务、远程利用服务、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新居民档案管理、企业建档、档案编纂工作等一系列培训,参加人员近400人次。通过各类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创先争优提升形象。利用各种会议,切实加强档案史志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强调提升自身形象,自觉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参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查档接待窗口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满意,被命名为XX区“巾帼文明岗”。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履行党员承诺,热心参与城市文明交通劝导和“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志愿者行动等多项公益活动,主动服务社会群众。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机关效能建设各项禁令,努力展现了维护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

上一篇:一路上有你500字作文下一篇:锦华实验学校开放式书吧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