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2024-10-26

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共7篇)

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篇1

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各位同学,今天的会议一再强调纪律问题,大家一定有些紧张,甚至会产生压抑和不自由的感觉。我理解大家,但我也想说服大家:我们强调和加强纪律,绝对不是要剥夺大家的自由。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青少年来到学校,到底应该放弃自由,还是努力争取自由?(学生发言)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自由!

那么,什么是自由?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我把人的一生称之为“生活”。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但生活的状态和价值却各不相同。借用分析的方法,我们把这千差万别的人类生活分为三个领域: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

人和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一样,都有生老病死,这就是人的“自然生活”。

但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发达、也最强大的物种,我们的发达和强大不在于个体的自然生命,而在于我们有自己的社会文明。通过集体的智慧力量,我们可以认识自然、改在自然,可以克服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困难。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融入社会,这就是人的“社会生活”。

人类中的优秀者,杰出人物,在某个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人,他们与一般社会人的区别在哪里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他们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从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到精神生活,人类的生活状态在一级级上升,这种上升就是人类对“自由”的不断追求。

在自然生活的层面,我们应该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是健康!只有身体健康,才有力量、快乐和尊严。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讲卫生,勤锻炼,珍惜时间,敬畏生命,克服抽烟、酗酒等各种不良欲望。我用一个“正”字来概括,生活上一定要有一股正气,不要让邪气浸染。

在社会生后层面,我们应该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是和谐!只有遵章守纪,对他人尊重、理解,我们才能减少和他人的冲突,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只有与人和谐相处,你才能获得亲情、友情、爱情,这样的人生才谈得上幸福。我用一个“恕”字来概括,与人交往一定宽容,要将心比心,心中装着别人,而不是只想着自己。

在精神生活层面,我们应该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是自主独立,高尚纯洁!精神的自由并非天马行空,更不是满嘴空话、谎言。一个有自由精神的人,应该纯洁如玉,自觉自律,明辨笃行。

相传宋元之间有个大学者叫许衡。一次他和旅伴顶着烈日赶路。炎天暑热,大家焦渴万分。猛然有人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棵挂满果实的梨树,大家纷纷赶到树下,边摘边吃,只有许衡不为所动。同伴们劝他:“这梨反正没有主,不吃白不吃。”许衡则以手指胸,反问道:“梨没有主,难道我自己心中也没有主吗?”

人立于世,最重要的就是心中要有个主。这个“主”就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就是人的精神境界。孟子说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周恩来身为大国总理还穿着打补丁的内衣,他没有亲生的子女,也没有海外存款。他身处高位而一心为民,因而赢得人民的尊重,堪称富贵不淫的楷模;岳飞面对死亡坚持抗金,虽屈死于**亭,而浩气长存,堪称威武不屈的楷模;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可谓贫贱不移的楷模。

对于人的精神生活,我用一个“忠”字来概括,做人要有理想和追求,并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学校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保持好奇心,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有社会责任感,作为未来的领导人、思想家及环境保护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崇尚内在的学术追求,并坚持创新;建立全球知识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这是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四个关键词,那就是“学习”、“责任”、“创新”、“包容”。大家来到国际学校,不应该寻求安逸怠惰,因为安逸怠惰的生活绝对不是真正的自由。钢铁是冶炼和锻打的结果,人才是刻苦训练的结果。我们要成人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刻苦努力,别无他途!

侯著久2013年3月18日于巴川

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篇2

一、引领学生走进“家常的”语文课

上边提到的那节课就是一节朴素的课。首先, 老师没有刻意制作精美的课件, 只是在必要时放了几张提示性的幻灯片, 适时地播放了背景音乐。其次, 没有开展小组讨论。我想她应该不是有意避开这一热门形式, 大概还是出于务实的想法, 没有特别需要的地方, 因而就不加考虑。这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在热衷于追求课件的精致、活动形式的新颖时, 我们是否首先考虑其必要的一面呢?平心而论, 课件、课堂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激发出来的真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吗?我认为激发兴趣还是要靠语文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 而不是其他。从语文学习的规律看,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过多的活动必然挤压个体的独立阅读时间, 剥夺学生与课本亲密接触的权利。用黄厚江老师的话说, 在现代多种图像媒体的冲击下, 学生已经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了, 课堂上怎能再不让他们读书。因而语文课不应有太多花式, 就是带着学生读读书, 品味品味语言,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家常”的。

二、理念在细节中体现出来

新课标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是理念的更新。理念的更新是一种蜕变, 是在对旧观念的扬弃中逐渐发育出新的肌体。从带着理念进课堂到理念深植于心, 于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的是境界的提升。好的语文课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新颖有创意, 更在于细节的丰富有内涵。听完课给我的感受是耐看、值得品味, 如老师在学生出错后及时安慰学生:“没关系的, 老师错得比你们还多。”这节课自始至终, 老师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引领者的位置, 循循善诱, 耐心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她没有越俎代庖, 也没有居高临下地对文本进行概括解析, 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 她只是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中我们听到的不是老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更多听到的是老师对学生亲切而又温和的话语:“让我们跟随余光中先生走进雨的境界, 让我们的思绪伴随着诗人的思绪飞扬”, “我觉得———你说呢”。多么平易可亲的—位长者, 她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老师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 重视课堂生成,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诗意的氛围中, 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课堂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学生的学堂, 而不是教师的讲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永远比教师灌输给他们重要得多。

三、引领学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

语文姓“语”, 这一点毋庸置疑。因而课堂上一定要以言语实践为依托去处理知识、能力、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 在语文课改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无论是追求花哨的重“形”轻“质”, 还是摒弃知识的“伪语文化”, 都是没有摆正这三维关系而导致的后果。这位老师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并能较好地将之内化于课堂。她在教学中一直在紧张地捕捉学生发言中的言语信息, 寻找突破文本的最佳契机。她和学生一起, 潜入到文本深处, 沿着诗句铺就的幽径, 在字字句句的丛林中穿行。“谁能来给大家吟几句关于雨的诗句?”“当你面对‘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时, 会获得哪些信息?会产生哪些疑问?”“余先生眼中有何独特之处?”“作者在雨中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想起这些?”在引导学生朗读时说:“作者用心写文章, 同学们用情来读文章。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 吐字清晰, 那优美的声音感染了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引领, 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机制后, 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把握。课堂中的这些引导无一不是在对词句进行琢磨、品味、欣赏。韩军老师曾把这种对文字的敏感性称之为语文教师的行业意识, 并坚信, 文字意识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意识。我想每位语文老师的脑中应该始终绷紧一根弦, 就是绝不能让语文课走失“语文味”。

四、对文本理解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从课堂的教学设计来看, 老师的思路是努力找到一定坡度而又不失难度的切入口:抓住“雨”的独特之处, 从“听雨”中体会情感, 读懂作者。从课堂的互动和文本的驾驭上来看, 这位老师对文本的挖掘是很深的。课后得知, 她在课前看了很多关于余光中的文字, 早已超越了常规意义上的备课。不单是备教材, 而且是在备阅读积累, 备生活阅历, 备自己的感悟。这一番课外累积的厚度奠定了她课堂教学的深度。伴随着悠扬的音乐, 老师朗读文本, 把师生带进诗意的境地, 更是显现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课堂上,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己读懂了这篇艰深的课文, 他们领会了余光中先生那含蓄的思乡情结, 也体会到了深藏在字里行间的中国文化情结。可见, 教师的文本解读有多深, 课堂教学才能有多深。因而, 要想实现从读懂到读出个性的突破, 从建构到解构的嬗变, 从知识能力到人文素养的提升, 没有教师充分扎实的前期阅读都是不可想象的。

真正做一个有美德的人 篇3

不是看他在人们面前做出一副有美德的样子,而是看他是否付出过

日常的努力。

美德是指人好的品行,人的品行即是人在日常活动中的道德行

为。美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敬仰啊!

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道理吧。然而,怎样才算是

个有美德的人?通俗地讲就是好人,比如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敬业奉献等等。

要做一个真正有美德的人,提高人生境界,是一个长期的艰苦

的过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坚定

的政治信念,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长期的学

习和实践而成的。因此,要做一个真正有美德的人,就要不断地学

习,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从微小的事做起,从做好本职工作

做起。例如,我们公司总经理梁绍辉,每天上班都坚持最早一个到

公司,下班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每次用公车回家乡探亲,都按

规定上缴费用等。这些虽然是微小的事,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们见他工作太辛苦,头发都熬白了,有时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提高公司的效益,不搏不行啊!”他还常常对我们说:“做人总是要有思想信念,有寄托追求,有精神支柱。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多做贡献,不计较得失。”

道德高尚的人不仅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而且也在事业的追求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道德美,是一种精神美,是高层次审美活动的观照对象;讲道德,能鼓励人奋发向上,使人摆脱世俗的烦恼,成为高尚的人,愉快的人,充实的人。

对社会而言,讲道德,是保证大家有一个和谐、安宁、平静的生活环境和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因而,所有要做一个真正有美德的人,就必须付出日常的努力,要明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要经常反思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民多办实事,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会充实,才能做一个真正有美德的人。

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篇4

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虽然我们经常说要全面的、客观的看待一个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更多时候我们会用简化的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对与错。

年纪越大、经历越多的人越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复杂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与错的界限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

但是在具体的事情当中,我们还是会习惯性的用自己眼中的对错来评判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我们很少有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很少愿意去倾听一个人内心的声音,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迅速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这样会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所以,真正的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当这个人做出一些我们不认同、甚至是不喜欢的事情时。这也是现在网络暴力越来越泛滥的一个原因,大家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人愿意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戾气越来越重。

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经常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这是事实,但是还有一个事实是,很多时候我们也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会被自己的期望所影响。比如我们都喜欢自己是美好、纯粹的,这是我们更愿意接受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宽容、善良、友好、努力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冷漠、黑暗的一面。

我们内心的很多冲突,多是源于不接纳自己的阴影面。

比如付出型的人会认为付出本身就可以让自己很快乐,自己不需要任何东西。但现实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人在和朋友、同事以及其他非亲密关系的人相处时更自在,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在和自己的家人相处时,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他们对家人也是在不断的付出,但是他们在家里的时候往往是沉默的,甚至是冷漠的。这种沉默和冷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人家,而是一味的付出过度的消耗了一个人的心力,从而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热情。

人都是有各种需要的,假如我们无视它们,把它们强制性的压抑到内心的深处,这看起来很高尚,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作为一种生活的动机,能为我们提供活力和能量,一个人无视自己内心需要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性的感到疲惫、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的爱人和你在一起时很少感到快乐,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所以,付出成瘾的`人的亲密关系,很多时候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样好。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我们当下不太喜欢的特质时,否定和压抑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处理方式。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其实是通过自己的阴影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比如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心胸狭隘或者品性有问题,而是去深入的觉察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它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什么需求?

一般而言,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候,说明对方身上有我们想要但是还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把它作为一个激励自己去努力和奋斗的一个动力,那么,嫉妒这种情绪就不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能促使自己变的更好的能量。

当我们懂得别人为什么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时,我们就会对别人的行为更多一些理解和慈悲;同样,当我们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好的想法和念头时,也会对自己多一些理解和慈悲。

从成长的角度说,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走的真正动力,并不是程度上越来越来越完美,而是体验上的完整感。有一句话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自己。如果前半生你的内心只有一个自己,那么后半生,你只有找到另一个自己,你的人生才会完整。

比如付出型的人学会了做自己,依赖型的人变的独立,控制型的人认识到放手的重要性,被动型开始主动的去生活,这样的生命轨迹才是完整的。

表现在生活中,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中年危机也是如此。人之所以在35岁以后会陷入到一种心理上的危机,除了家庭、工作等外在的因素影响,另一个心理上重要原因就是:原来那些推动着我们去努力的动力,因为被体验过而逐渐失去了作用。我们只有找到新的动力,之后的生活才会找到新的方向。

而这个新的动力,只有从我们原来忽略、否认的甚至是排斥的自己中去寻找。

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篇5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1

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次的讲座是幸福人生讲座,题目是「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老和尚常常教诫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所以要做好人要先了解到怎么样做,怎么样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才是符合好人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遵循谁的标准,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常常都会问朋友,我说「现在人很喜欢看心理学,假如这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心理学,六十岁又写了一本心理学,诸位同修,您应该看几岁的那本书?」「六十岁。」那我也会跟朋友做一个沟通,我说「四十岁的人比较单纯还是二十岁的人比较单纯?」「二十岁。」所以人活得愈大不代表愈单纯,也不代表愈有智慧,因为我们可以理解到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假如这一个心理学家八十岁又出了一本书,诸位同修,你要看哪一本?再继续看他八十岁那一本?我们把人生交给谁了?交给一个人的想法,交给一个人的思想,假如他的思想是错误的,那你这一生就被他带着走。

这一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的思想没几年就增加一倍,思想的累积量没几年就增加一倍,所以当我们不会判断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时候,你接触的讯息愈多,知识量愈多,有可能会把你的脑袋弄得愈混乱。所以现代这些心理学的书、理论,它都只是某一个人跟某一些人的想法,而这一些想法有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甚至于他的想法,摆在英国的时候可以被接受,摆在中国的时候可能就不能被接受,所以他这些思想观念都还 没有经过时间跟空间的印证说它是真理,这时候你不可以随便就去相信,甚至于就以他这些理论当作自己做人处事的原理原则,这个做法我们应该深深的去思考。现在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假如他的朋友,甲朋友说了一套,他会觉得这个讲得有道理;另外过两天,乙朋友又跟他讲另外一套,他也会觉得好像也有道理,所有人生心中都没有一把尺,没有一把做人分寸的尺、做人做事的尺。

我们中国老祖宗承传的圣贤智慧已经四千多年,将近五千年,把整个做人处事的智慧早就已经列在经典当中,让我们不需要花人生几十年去摸索,所以有一句俗话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我们在深圳上课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在社会当中也算是颇有成就,他来听了第一节课之后讲了一句话,他说「我十多年的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而这一两句话他摸索了多久才累积出来的经验?十多年。诸位同修,幸好还摸对了这些正确的做人做事道理,很多人十多年、二十多年,到最后人生的方向是愈走愈偏。

老祖宗知道人生要积累智慧并不容易,所以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这个文化智慧的传承至关重要。所以老祖宗发明了一个可以传承智慧、传承文化的方法,叫做「文言文」。其实我在修学中国圣贤教诲的过程当中,一开始也是看不懂老祖宗的智慧,甚至于看不懂老祖宗为了慈悲我们中国后裔所做的这一些努力,所设计的文言文,那时候都看不懂。刚好在我二十五岁那一年,有一天坐在电视前看老和尚讲经,而且是第一次,一看觉得老人家讲话非常有道理,而且听了之后可以马上在生活当中去受益、去实践,所以就这样开始跟着老和尚学习。

刚好有一天老和尚讲到一段,他就问我们,全世界有四大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现在都已经毁灭了,只剩下一个古文明还没有毁灭,诸位同修知不知道是哪一个古文明?是中国。是不是这四大古文明的老祖 2 宗到神明面前说,「来,我们四个古文明抽签,哪一个人抽到了不会断,那个古文明就不用断」,是不是这样?这个绝对不是侥幸,也不是偶然的。因为老祖宗已经发现「语」跟「文」要分开,因为当你讲的话跟写的文章一模一样,那一百年之后,人讲的话就开始会有一段差距,一百年后的人看一百年前的文章就开始有一点模糊。我们有一位朋友离开故乡二十年,当他再回去的时候,跟故乡的这些老友谈天的过程,有一些话已经要稍微解释一下才听得懂。所以二十年就有一个小变化,两百年呢?一千年呢?所以现在罗马文化也好,埃及、西亚文化也好,统统没有人看得懂,只有考古学家还看得懂几个字。连字都已经快看不懂了,有没有可能了解文字背后深远的文化智慧?那更不可能传承下来。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看到这一点,所以把说话跟写文章分开,所以写文章用什么?用文言文。所以我们要开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你只要有这一把钥匙你就可以打开了,你就可以去跟孔老夫子沟通,去跟孟夫子闲聊,可以跟孟夫子请益,跟他请教。只要你的至诚恭敬心能提得起来,你都可以做孔夫子、孟夫子最好的学生。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很惭愧,眼泪都掉下来了,为什么眼泪掉下来了?我们平常这个朋友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给你一个方便,你的内心就感觉很高兴、很感恩,但是老祖宗为了把几千年的智慧传给你,点点滴滴的用心,我们却视若无睹,甚至于不只视若无睹,还把这些法宝,这么好的文言文,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了,所以当下真的是眼泪都掉下来了。很惭愧,也很忏悔。

不瞒诸位同修,我的语文能力(国文)程度很差。因为我在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有一次刚好发了一篇文章要给我们当范本,结果一看,上面有一个名字叫「蔡蓉青」,她是我的亲二姐,她读初三我读初一,因为她文章写得好,就拿来当我们初一生的模板给我们学习。我的老师看完这一篇文章之后,她就说了,「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 3 的孩子,语文程度怎么差这么多?」诸位同修,一个老师这么讲,这个学生的心里会怎么样?在滴血,觉得很无地自容。所以我对语文感受就特别没有信心,所以一直对语文提不起劲来,大学联考考了五十九分,也没有及格。所以诸位同修,我可以把中国文化学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可以把中国文化学好,我在这里是拋砖引玉。

我在演讲过程,还有各地的这些老师写条子上来说,「蔡老师,你讲你以前语文能力差是不是真的?」他还怀疑,确实是真的。但是有一个很微妙的变化发生,当我听完老和尚的教诲之后,忏悔的眼泪也流过了,把文言文一打开,奇迹发现了,觉得跟它的距离不遥远了,感觉起来特别亲切。我们佛家有一句话叫一切法从自己的心想生,所以困难从哪里来的?障碍从哪里来的?自己的心障碍了,一直提醒自己「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学不好,我就是没有用」。结果这个心念一转,从一个没有信心,到真正的恭敬、真正的珍惜圣贤的教诲,心念一转,境界就转,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我就在这五、六年来开始深入中国文化。

当我们深入之后就了解到,为什么老和尚要讲解四千五百年前我们老祖宗所掌握的,人生做人做事的纲领,为什么老和尚要不断的提醒我们要从《弟子规》下手,因为这一些教诲就把整个老祖宗四、五千年的智慧纲领,整个掌握住了、抓到了。所以我们这三天的课程,就是以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智慧跟《弟子规》,就「如何修学《弟子规》」,然后「当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这两个重点,跟诸位同修作报告。

我首先自我介绍,老祖宗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处处有礼貌,才能够「有礼走遍天下」,才不容易跟人家冲突,也能够得到别人的欢迎。我叫蔡礼旭,我父亲取这个名字我非常欢喜,因为取了这个「礼」之后,我都不敢无礼,假如人家每天喊你蔡礼旭,然后你每天很无礼,心理上会怎么样?怪怪的,觉得名不副实,叫起来都 4 觉得很惭愧。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听到我的长辈到我们家来了,听到长辈的声音,我不管在何处,一定先跑到这位长辈面前告诉他,「叔叔好」,「阿姨好」,习惯了就成自然,所以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教,从小就好教。每一次我这么做之后,我这个躬一鞠下去,这位长辈很高兴,摸摸我的头,「这个小孩真乖」。其实孩子在做的时候,请问长辈有没有给他糖果?没有。但是孩子在做圣贤教诲的时候,跟他的自性相应,所以鞠下去之后,他就觉得很舒服、很高兴,所以以后就养成这个习惯了。

有一次我坐电梯的时候,刚好进来一位长辈,跟我母亲年纪差不多,她一进门,我就跟她说「请问上几楼?」诸位同修,您坐电梯会不会主动请教别人上几楼?这个动作重不重要?重要。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多关心别人一点,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开始良性循环,人跟人之间就懂得互相关怀,所以人跟人要互相关怀是结果,首先要主动关怀别人。有一句俗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的,「社会风气,人人有责」,都有影响。假如你今天上电梯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很有礼貌问你说「请问你上几楼」,你那一天心情会不会比较好?所以整个社会的风气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然后我就跟她请教,我说「你好,上几楼?」按了之后,我就跟她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蔡礼旭」,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她把我的名字听错了,她把我变成蔡女婿,结果就跟她聊起来。结果一聊起来,她的女儿跟我是同一届的高中同学,所以我也从这一个事情当中体会到老祖宗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我们佛家说的这个「缘」很特别,也很难得,「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是从台湾飞到海口,又从海口飞到深圳,又从深圳坐火车到香港,加起来应该也超过千里。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缘分最主要是因为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才有这个机会在这里一起研讨中国文化,一起研讨如何把人生过得幸福美满。所以我们「知缘」就 5 要「惜缘」,要珍惜。所以诸位同修不可以打瞌睡,要惜缘。当然我们老祖宗教诲我们做任何事情,「行有不得」要自我反省,所以诸位假如打瞌睡是我的过失,我没有把课讲好。我们珍惜这个缘,之后更重要的要能够「造缘」,真正让中国人醒过来,了解到人生要幸福美满一定要有智慧,这是首要条件。而智慧必须经过时空的印证,才能印证它是不是真智慧,而老祖宗的智慧已经受到全世界人的肯定,这是真理,所以造缘特别重要。

我们在海口跟家长办《弟子规》办了半年,每一个礼拜一次,有一位老师就在今年元宵节问我,「蔡老师,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要不要停课?」我就跟这位老师讲,我说「你当父亲有没有休息一天的」?有没有一个当老师的说「我今天休息一天不当老师,我就可以穿得不整齐,讲话可以乱讲」?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时时刻刻要放在心上,而且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当中,恶缘比善缘多太多了,假如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修学,你还三天捕鱼两天晒网,保证你会一直往后退,烦恼会一直起来,所以学习不可以中断,所谓「学如逆水行舟」,就像在逆流而上,你只要停下来就往后退了。所以诸位同修你不相信,你十天谁都不见,经也不听,佛也不念,十天以后你的想法会变什么?我们可能烦恼就开始丛生了,所以要长期熏习不可以中断。这位老师就说「好,那我们就不停课」,就继续上课。

结果刚好那一天来了一位老师,她一听,那个眼睛就从来没有再飘到其它地方,非常专注,我们讲的每一个有关圣贤人,比方说大舜的故事、闵子骞的故事、子路的故事,一讲完她马上振笔疾书,马上记下来。这位朋友是在海南航空工作,听了三个月的时间,走到讲桌前来跟我交流。她说,蔡老师,中国文化太好了,我的人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家庭的气氛转化了,我到公司去的时候,跟同事的相处也知道如何把团体气氛转好。她说这样还不够,这么好的东西一 6 定要让更多的人能够吸收,能够接触,所以她要回故乡去给那些比较少机会受教育的孩子上课。每一个礼拜回故乡一次,连车费都是自己掏腰包,她就这样回去开始教,学了才三个月的时间。

诸位同修,她为什么只学三个月可以回去教?所以学习的态度会影响你的整个学习效果。所以中国圣贤说,「学」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要有志向,你的学习效果才会好。所以其实我们佛家说四弘誓愿,第一愿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佛?「众生无边誓愿度」,立志,你的学习才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力量。

这位老师回去教了之后,刚好有一天上到《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对待别人的父母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别人的兄弟就要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然,我们常常要引导孩子去体会、去效法这些道理,我们就会跟学生讲,诸位同学,你学完「入则孝」,你可以深刻感觉我们的父母辛不辛苦?辛不辛劳?小孩子都会说很辛苦、很辛劳。为人父母不只家里辛苦、辛劳,还要替社会服务、替社会付出,所以每一个为人父母,对家、对社会都很有贡献。诸位小朋友,除了你的父母是对家、对社会有贡献之外,别人的父母是不是一样也对家、对社会有贡献?孩子听完就说对。所以我们同样的对别人的父母也要非常恭敬。

结果这位老师回去教这些小孩之后,教完这一句,她就拿一包荔枝开始发给每一个小朋友。她说,我们学了之后就要马上力行,所以现在拿着这些荔枝,我们到我们乡里面,看到哪一些长辈,哪一些老人,你就赶快送他荔枝吃。诸位同修,请问一下那一天下午她的乡里面是什么样一个气氛?弥漫着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敬老尊贤的风气就在那一天下午弥漫在这个乡村里面。结果她的父亲隔天打电话给这一位女老师(她还不是第一线教学的,是学了三个月之后,自己主动回故乡去造缘,去付出),她父亲打电话来说,乡里面好多的长辈打 7 电话到家里来说了一句话,「从来没有嫁出去的女儿,对自己的故乡这么样的付出,这么样的关怀,从来没有。」我相信她的父亲在讲这一段话的时候,内心非常自豪,以他的女儿为荣。其实我们这位老师在分享这一段的时候,她的内心也是很感动。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请问诸位立了什么志?您今天来学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这个就很重要。

刚刚我讲了这一个我在大学时代发生的故事,我在跟家长讲课当中也常常会提这一个,因为礼貌对于一个人来讲,影响特别大。所以我跟我的家长沟通,我会告诉他,你的孩子这一生能不能遇贵人,我现在就可以推断出来,我这么一讲,这些家长的眼睛都瞪得很大。现在人都很现实,你跟他讲半天道理,他都听不进去,只要讲跟他自己、跟他儿子有帮助的,他马上眼睛就变大了,所以佛陀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我接着就跟这些家长讲,你的孩子有礼貌的时候,他往后出社会遇到这些真正有智慧、有经验的人,他感受到这个孩子的恭敬、这个孩子受教的态度,他才肯教他。假如现在你孩子就很傲慢,这些有经验、有智慧的长者会不会教他?不可能的。甚至于他还没有贵人相助之外,人生一路走来,光是讲话,还有整个态度,就不知道已经得罪多少人,人生还没有助力,已经先有很多的阻力产生。

我跟家长讲这个重点,我是要跟他们思考一个最严肃的问题,我告诉他,教孩子礼貌重要?还是教他从九十八分考到一百分重要?是前者重要还是后者重要?礼貌重要。还有家长说两个都重要。九十八分跟一百分才差两分,诸位同修,这两分对他一生有没有影响?没啥影响,而且我跟你讲,可能还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他读书十多年只想着我要多两分,我要考一百分,他每天的心量就是在那个分数上面。所以很多的家长都很清楚,教孩子礼貌、教孩子一生做人做事正确的态度比分数重要,很有道理。

但是诸位同修,现在的父母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 8 作?现在哪一个多?「你只要给我把书读好就好了,其它什么都不用管」,都在做后者。但是讲起冠冕堂皇的话都讲做人重要,结果实际上「好,赶快去念书,其它都别管了」,是不是?那大人是不是说一套,做又一套,当大人说一套做一套,那个孩子从小就觉得搞不清楚。然后你假如说的道理都没做到,他内心会慢慢不满,「妈妈无理,妈妈说谎」。因为他现在比你矮,所以他不敢吭声,因为你一说他,可能你就凶他了,所以他也很会察言观色,不讲,等到他的身高跟你差不多高了,怎么样?马上就给你顶回去了。所以西方人说孩子一定会有「逆反心理」,有没有听过?我们在香港是怎么讲?台湾叫做「叛逆期」,大陆叫「逆反心理」,一样的意思。西方人都从结果下手。

为什么西方人会有「叛逆期」?因为西方人没有圣贤教诲,因为他没有教他孝道,他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孝道,所以他没有这个根基,然后大人又说一套做一套,所以他内心的不满就开始积累,到最后就爆发。所以「逆反心理」又从西方传到东方,请问一下我们下一代有没有中国圣贤孝悌的智慧?没有,所以这一批孩子也会有「逆反心理」。

中国几千年历史从没有出现「逆反心理」四个字,因为

一、两百年前,整个家庭、社会都教「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所以原因就在有圣贤教诲,孩子才不会变成那个样子。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所以整个青少年问题不只西方有,中国东方人也愈来愈严重,其实是因为中国的下一代,现在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值得思考。我们现在到底抉择了什么教育方法教育自己、教育下一代?我们现在学习的到底是什么智慧?什么文化?什么思想观念?要思考、要判断,不然你人生会下错很多抉择,要有判断力才会下。诸位同修,你现在思想里面有多少是中国圣贤的思想?

我常常都会问很多的朋友「你是中国人吗?」,底下声音没几声,「是」。我再问说「你是中国人吗?」他们说「是」。我就跟他们讲,9 很多事情不是大声就是。我的堂弟在美国长大,已经二十八岁了,从出生到现在,他的身体,他的血统,保证是纯正的中国人血统,他的思想呢?请问是思想重要还是血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所有言语造作是血统重要还是思想?思想。所以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是你的思想观念当中,你的言语行为当中,时时刻刻都能提得起圣贤人的教诲,那你是真正的中国人。

所以我们要开始思考一下,请问我们起心动念有没有想到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仁慈之心。还是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这个是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所以当我们的起心动念常常能够想到别人,那你是拥有中国人的胸怀。但是当我们时时刻刻都是想到自己,损人利己,那我们是受到不好思想观念的污染。所以假如我们现在是受到污染,你要赶快把这个污染杜绝掉,切记,绝对不要再污染到你的下一代,这个叫责任。所以养不教,父母过,教不对也是父母过,所以你要抉择什么样的教育对你的孩子才是至关重要,你要会判断。

我们来看一下,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所延伸出来的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什么?竞争。再来,再晋升一级就变斗争。再来,战争,仗能不能打?再打上去变什么?末日到了。我走在台湾的街头常常在电线杆上看到四个字,叫做「末日到了」,常常都看得到。末日根源在哪?依报随着正报转,末日的根源在人心,人心要透过教育,唯有圣贤的教育才能够扭转人心,但是现在圣贤教育不兴,我们自己是中国人,把圣贤教育拿去哪里了?

所以杨淑芬老师有一天做了一个梦,她说她到地窖,在一个很深很深的地底的地窖,拿出了圣贤的书,结果这个圣贤的书上面厚厚一层的土壤、灰尘,她还要用力的把它拍一拍。结果杨老师做完这个梦之后,就到中国大陆来推展中国文化了,很有意思。所以这个时代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为了中国人而已,而是什么?全世界。

诸位同修,七十年代,汤恩比教授讲了一段话,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问可以解决,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诸位同修,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仁爱;大乘佛法的根本在哪?慈悲。仁爱跟慈悲是一不是二,所以唯有人心回归到以仁爱出发的一种教育,才能够真正扭转厄运。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得奖主,七十多个人在巴黎开会,开会的时候讨论,二十一世纪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应该怎么办。七十几个人下了一个结论,发表联合宣言讲到,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要生存,必须回归到两千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才能生存。诸位同修听完之后可能觉得当中国人很骄傲,其实那个骄傲是不是你的?是谁的?诸位同修,我们现在是因为有老祖宗的智慧跟福分在照着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很优秀。我们要自己人贵自知,不能只是在大树底下乘凉,要把文化的智慧更发扬光大才行,这样我们才能够跟老祖宗交代。所以绝对不要再让陌生人来告诉你说,你爸爸很伟大,你妈妈很优秀,自己家里的人都看不清楚,还要让别人来讲。我都很怕到时候西方人很重视中国文化,二十年之后是一个英国人来到我们香港给我们上孔夫子的思想,绝对不要有那个时候发生。

所以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整个社会状况、国家状况,是不是就是这一条路线?确实是。每天打开新闻绝对都有战争,绝对都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发生。这一条路不能走,但是大部分的人现在都往这一条路走,所以人生要冷静、要判断,你才会下对抉择,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重蹈覆辙。因为我就是升学主义上来的,读了十多年的书,记不到几句话,体会不到很多的这种做人处事的道理,完全要出社会自己摸索,累得半死。所以当我第一次教我的学生《弟子规》,我就很感动。

我有一个结拜大哥在台中,他一个女儿二年级,一个女儿四年级,我拿着两本《弟子规》,马上到台中跟他讲,一定要学《弟子规》。刚 11 好在一个素食馆里面坐下来,我一边读一边给他讲解,句句话对自己的修身,跟对孩子人格形成的长远影响,讲到一半,突然痛哭流涕。我就哭这么两次,诸位不要误以为我很爱哭。眼泪真的哗啦哗啦就下下来,我的结拜大哥被我吓了一跳,后来我比较平和下来,他就跟我讲「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能讲成你这个样子」。后来我就跟他说明,我说我是因为讲到中间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为什么这些教诲,十多年的教育没有教给我?我的人生绕了多少弯路,绕弯路还不打紧,绕的过程,做错了事又害了很多人,这种遗憾太深刻了。所以希望我这个遗憾绝对不要在我的学生身上再发生,所以我们带着这个使命,深入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因为要能承先才能启后,自己要能够了解,自己要能够立身行道,要做到,才能够教好学生,教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就开始理解到中国圣贤教育是以仁爱为核心,仁爱再提升,懂得互助互爱,再提升就是我们儒家讲的世界大同,佛家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所谓「诸上善人」。什么是「诸上善人」?念念为他人着想。所以孔夫子在他的教诲当中,有一篇是记载了他的世界大同的理想,在《孟子》里面提到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每一个人都是用这种心态去对待他人,那整个社会就会非常的良善、和谐。

很多人在学习中国文化当中,他会有一个想法,会觉得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其实不对。当你真正相信了,了解了,你真正去力行的时候,那个状态就会产生,所谓「共业」当中有「别业」,所以当你能顺从圣贤人的教诲,你的家庭就会非常和乐。

我们在许哲居士的录像带当中,看到许哲居士走到的地方,当这些朋友看到她的时候,那个笑容非常灿烂,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许哲居士能够用这种仁慈之心存心,他身旁这些人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所以当我们从自己做起的时候,你的世界也会开始不相同。

我们如何能拥有判断教导孩子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跟方法?我们如何形成这样的判断力?必须建立我们的理智,建立我们的智慧。理智跟智慧怎么建立?是不是很多父母都做了一个白日梦,「这个孩子不懂事,可能十八岁以后,算命先生说他就会马上变懂事」,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没有这个想法?真有人有这个想法。人的思想观念是日积月累,哪有哪一天从不好突然翻好?那个都是没有理智去思考。所以孩子的理智、智慧必然是透过学习。请问学什么?很重要,学对跟学不对,结果就差很多。像我们这年轻一辈的,学也没有少学,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学出来的样子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我们看一看,我们这一代要听到孝子真的是凤毛麟角,听不到几个,学习多不多?多啊!多太多了。但是为什么连做人的根本都不知道?

回到一百年前,您走在路旁看到一位农夫在那里耕田,你跟他闲谈一下,问他一句话,「你觉得做人应该怎么做?」他一定可以跟你讲半个小时,他马上会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父母,不孝顺父母的根本不是人,还要友爱兄弟。他可以跟你讲半个小时,他可能一个字都不认识,而他受家庭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给他的教育。

所以真正重要要学的东西是做人做事不变的原理原则,而这些原理原则就在中国圣贤的经典之中,所以我们就以中国老祖宗的教诲,加上《弟子规》这本经典,来作这几天课程的学习。我们第一节课就到这边结束,谢谢大家。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2

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要下对决定、下对抉择,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力。你要下对抉择,你才能够把你的孩子教好,到底要教什么东西,你就要判断,而这个判断力来自于你的理智跟你的智慧,你要有智慧就必须学习经典,因为圣贤人的智慧就在经典之中。所以现在很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透过圣贤经典希望把他的孩子教好。当父母有这一份心想去做,就开始让孩子读很多经典,读了一年,读了两年,效果不是很好,这个时候家长就想是不是经典的教诲没有用。很多人在反省一些结果的时候,常常都会想到不是自己错,是谁错了?圣贤人错了,是老师错了,是很多很多外在的因素错了,都会怪到外面去。

因为很多的家长让孩子读经之后,就带着他到处表演,「来,儿子,背《论语》第一章给你的伯伯听」,又带去「背《老子》第一章给你的阿姨听」,其实圣贤经典最重要的不是拿来背,而是拿来做的,要立身行道。所以父母的认知不对,效果一定很有限。我有一个外甥女,刚好她的外婆就是我的阿姨,学了不少英文单字,有一天就把她带到我们家来,刚好我父母都在,我们三个人坐在那。小女孩进来之后,她的外婆就说了,「来来来,我们来念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请问苹果怎么讲?」孩子很有自信的说「apple」。「雨伞怎么讲?」她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没把她考倒。后来这个女孩突然反问她的外婆,「外婆,书本怎么讲?」这个外婆没有准备,说「我怎么可能知道?」小女孩说了,「外婆,你怎么这么白痴!」学问的次第没有 搞清楚,学识愈高愈傲慢。所以中国老祖宗教诲在「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你先后顺序搞错了就颠倒了。

请问是先学做人还是先学知识技能?一定要把做人的根基扎稳了,他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才懂得孝顺父母,才懂得奉献社会。结果我们现在的教育偏重知识技能,把做人忽略掉了,所以现在的孩子就愈来愈难教。所以从这个事例当中,我们慢慢要去理解到,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圣贤教育应该怎么样去教导,圣贤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你都了解了,你才会起信心,「信为道元功德母」,没有信心,什么都做不起来。

诸位同修,你现在在这里听的这个气氛,你会对中国文化很有信心。

问:请问走出我们学会的门之后,信心会不会变化? 答:会。

回答得这么直接。信心绝对不是口头上讲,一定要透过你深入理解,你才会有很深的信心,最后你就能够如如不动去做对的事。信心也要来自于你的理解,深入的理解,所以我们这几天课程重在「解」。为什么「入则孝」重要?为什么孩子要对父母「晨则省,昏则定」?因为要时时让父母放心。为什么要时时关照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身体受伤?因为身体一受伤就会让父母担忧。所以我们为人子女最重要的要先做到不让父母担忧,这才是孝道。你让孩子从小有这种心境、有这种心态,他绝对会处处替父母着想,等他这种处处替父母着想的心境形成之后,请问他会不会替别人着想?那不是很自然吗?所以你要去理解孝道与这些圣贤教育,对孩子一辈子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你才会坚信不移好好教他,所以你要「解」。

我们有一个学生,他的老师就是长期跟我们一起研讨中国文化。后来这位老师也是忍辱负重,他的学校要推《弟子规》,他的校长不同意,因为家长反映这个是封建糟粕,不可以念,迷信。所以学校里 15 面有一段话叫做「校长怕家长,家长怕学生,学生怕老师,老师怕校长」,产生微妙的变化。所以校长也没有同意教,家长的认知又不对,家长的认知又直接影响小孩,而老师有那一份心也没法教,爱莫能助。所以这位老师忍辱负重,虽然没有《弟子规》课本,把每一句化成生活的教育,随时机会点出来了,赶快提醒孩子,「事虽小,勿擅为」,这么小的事是错事,你做了之后会让父母蒙羞、丢脸,所以为人子不能这么做。一点一滴见缝插针去教,所以他能教的就很有限,但是他这样的努力得到家长很大的认同。

有一位家长在暑假过后打了一通电话给这位老师,她跟这位老师讲,我的女儿暑假进步很多。诸位同修,孩子什么时候退步最多?我们当老师的最怕什么?最怕礼拜一,最怕寒暑假,礼拜一回来之后又要重新再来,寒暑假之后都不知道歪七扭八到哪里去了,但是这位家长居然是说,暑假我的女儿进步很多。接着她又说了,有一天她太累了,睡着了,睡着之后,醒过来一看,身上已经有人帮她盖被子了。她太累了,回来趴着就睡着了,一醒过来有人盖被子,这时候已经感觉心里面暖暖的。结果走出来一闻,怎么有面的香味?这位母亲随口就说了:你爸爸回来了是不是?她女儿说:还没回来。她妈说:那怎么会有面可以吃?小女孩说:我煮的。妈妈很吃惊,她说:你又没有煮过,你怎么会煮?小女孩说:我每天有机会在您身旁,看你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一点,学起来了,今天试试看。结果妈妈一吃,觉得很好吃,纵使很咸也会很好吃,不过确实很好吃。

诸位同修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启发了。再来,除了孝心之外,请问这个小女孩有什么能力了?观察力很敏锐。再来,勇于尝试。还有,煮饭要不要有很多步骤?她做事慢慢在训练。再来,细不细心?懂不懂得关怀别人?请问这一些能力对一生重不重要?请问有这一些能力的孩子,这一生会不会有成就?请问他的根源 16 在哪?在孝心。这样的孩子,你还要每天拿着一只鞭子叫他「你给我去念书」,需不需要?这个拿鞭子的家长,请问那个鞭子要拿到什么时候?拿到他眼睛闭起来都还没有拿完。当一个孩子从小学的时候,孝心就起来了,这样的父母叫做真正懂得人生生涯规划的父母。现在市面上谈那些生涯规划都没找到根本,你愈看愈模糊,而圣贤人一句话就讲透了,「人生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最重要,人生第一大事。所以当你理解到圣贤教育确实会让孩子一生的能力立于不败,你理解了才会真正在你的家庭、在你的教学现况,开始教授圣贤教诲,你才做得出来。而这一个理解绝对不是只有这三天的课,你要长期熏习才行。

而这个「行」,你不要误解了,每天也是拿了一根鞭子叫儿子,「来念《弟子规》,不念我就修理你」,有没有效?不对。我们因为没有接受老祖宗教诲,对很多道理的根本,我们没有抓到。所以老祖宗说的,什么叫「教育」?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提到这个「教」字,叫做「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请问你要教他「入则孝」,谁要先行?家长自己要先修身,不是拿根鞭子叫他背,背只是把这个教诲记在脑子里,真正重要的要「解行相应」才行。所以这个「行」有赖于自己先修身,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影响你的孩子,这样他就能够接受圣贤教诲,之后你就能够体证到圣贤教育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甚至对社会的影响,真实不虚。所以学问经过「信、解、行、证」。

「上所施下所效」是「教」。「育」是什么?「教子使作善也」。你愈看老祖宗的教诲,你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多西方人拿一本书要谈的东西,老祖宗一句话就把它讲透了,而且是正中最核心的东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一个善人,不是当一个很会赚钱的人。那我们为人长者的要切记,请问我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善?我们知不知道标准?假如我们心中都无标准,你该教他的机会点可能就点点滴滴失去了;假如你知道善的标准,你就能够掌握每一个教育他的机会。17 所以会教的父母,孩子差不多六、七岁的时候就很懂事了,这样的孩子我们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欢喜。所以对善的认知在我们几天课程当中是一个关键,是掌握了纲领,所以我们第一篇就掌握了圣贤教育最重要的纲领。

中国文化最常讲的两个字叫「道德」,其实这两个字就已经含摄了中国文化的纲领。什么叫「道」?「道」就是道路,就是做人要遵守的正道,你假如遵守了这个正道,人生会走得很幸福美满,但是你假如没有遵守这个正道,走到邪道去,那你的人生保证险象环生,所以人要走正道。万事万物也都有它的正道,举一个例子:星球,九大行星都环绕太阳在转,它就有它的道要走。假如今天海王星说,我不要这样转了,我今天要转九十度,本来是水平,现在要垂直,行不行?假如它硬是要这样转,可能过没几天你就听到空中传来「轰」,怎么样?它跟其它的星球就撞上去了。所以当我们做人没有遵循做人的正道,你会跟谁撞上去?父子相撞了,君臣相撞了,夫妇相撞了,兄弟冲突了,朋友对立了,因为这五个关系没有遵循正道,必然冲突。请问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这五个关系冲不冲突?天天在冲突。所以我们常讲的伦常大道,这个「道」就是指人与人的正道,我们常说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在现在的社会状况就是领导人跟被领导人的关系。

请问诸位同修,这五个关系哪一个最重要?有同修说夫妇,都是老和尚的好学生,老和尚有讲过。一个家庭就好像一个细胞一样,一个社会就好像一个器官,细胞假如坏了,整个器官就坏了,家庭假如坏了,社会就乱了,而这个家庭关键最大的就是夫妇关系。所以你夫妇关系一不好,父子关系就不好,家庭气氛怎么样?很尴尬,甚至于会有一些不好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对他的身心都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父子就不亲了,那兄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感情也不会好。

我在学习圣贤学问之前也是很不懂事,对这些道理不懂。当我开 18 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家庭里面所受父母的影响,才深刻感觉父母就像一个孩子的两尊菩萨一样。很多做人做事的态度谁扎的根?父母的言传身教扎的根,你活愈大,感受愈深。我爸妈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吵过一句话,私底下我不知道了,这句话你们不要误会了,我们是就事论事,私底下我敢保证没有,因为知母莫若子,我对我母亲了解得很深,我母亲有一个功夫修得不错,「忍」。

文字就是中国文化,你在全世界的文字当中,绝对找不到一种文字含有人生哲理跟智慧,只有中国,除此一家,别无分号。你们家开了这么好的店,你知不知道?忍要忍到什么功夫?一只刀刃架在你的心上,你都要能如如不动,这就忍到家了。当然不是真的拿一只刀,很可能是人家很刻薄的话,都架到你的心头了,你都要忍得下来,这就是忍的功夫。

而且忍要忍得懂道理,因为有一个妇女听我讲完课之后,她说中国文化都很好,可是那个「忍」,我听了之后就觉得不知道要忍到什么时候。结果她一讲完,我就跟她说,我保证你会忍到火山爆发。忍要忍得明明白白,要忍得顾全大局,要忍得顺势而为,这个都是人情练达的智慧。忍得明白,他会有这么恶劣的行为是因为「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你干嘛跟他一般见识,气了自己,跟他的关系又搞不好。所以能忍的人才能维系好关系,不然三年交情,你一句寒心的话一出去,温情就不见了,所以人跟人的关系得成于忍,一切法得成于忍。你忍得顾全大局,我们为了小孩子好,为了团体的气氛好,我们不跟先生起冲突,不跟其他的人起冲突,这是因为你肚量大,懂得为大局着想。

再来,忍得顺势而为,现在他刚好在气头上,你要不要跟他冲?不要。往往你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你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你这个动作一做出来,对方的羞耻心就被你唤醒了。我们有一位朋友听课以前就吵架了,听完课之后回去就跟她男朋友说,她说:那一件事是我 19 错了,我跟你道歉。结果她男朋友听了愣了一下,他说:明明就是我错,你还跟我道歉,那我不是不是人了吗?你懂得宽恕谦退,对方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我们一定要坚信一点,每一个人都有良心,是你有没有那个德行把它唤醒,当我们能够忍得下来,用真诚、用德行去唤醒你身旁人的良心,那你的人生好戏就会一出一出的开始演下去。

所以夫妇很重要的一点要和睦相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父母跟子女关系就会处得特别好,兄弟感情也很好,所以我跟我父母的情感很不错。我记得小时候,我父亲是很威严,要威严。一个家庭里面一定要有黑脸和白脸,假如都是黑脸,凶得不得了,孩子跟我们就不亲,假如两个都白脸,孩子一定骑到你的头上去,所以要恩威并济,刚柔并施。我父亲就是威严,但是我父亲其实是很疼爱孩子,所以有时候,他会突然(也是很有威严),「来,我载你去百货公司走一走」,我们是欢喜在心里,都不敢表现出来。然后坐在父亲的摩托车后面,抱着他的肚子,感受到他体温的热度,觉得很满足,很高兴。所以父亲还是要用心跟孩子交流,父亲跟孩子交流不在时间长,而在你的用心与坚持,那父子关系一定好。

很多父亲都跟我说他工作太忙,我说,你再怎么忙,一天有没有五分钟?他想说,有。我说,你只要每天五到十分钟,你儿子睡觉以前去陪他坐一下,把我们的《德育课本》里面七百多个故事,你请七百多个圣贤人来教你的孩子,开始跟他讲大舜的故事,跟他讲子路的故事,每天跟他讲两则,我敢跟你保证,你的儿子走路的时候都抬头挺胸。因为他说我爸爸很爱我,每天都给我讲两则故事,每天喔!然后到学校去的时候,他还会告诉其他的同学,我告诉你,我爸爸给我讲的故事,他到学校去也很有自信。一天花多久?五到十分钟,事在人为,有没有那颗心最重要。

我跟我两个姐姐感情也特别好,所以有一句话叫「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因为这里面有天伦之乐。年轻时候在外面遇到啥事,好像 20 家里面那个门一开,进去就没事了,以前不懂,现在懂了。人的一生有两股力量是完全不求你回报的,就是父母跟兄弟姐妹的爱。所以我要到海口去推展中国文化的时候,我的二姐(她也在教书)就跟我讲,我每个月给你两千块人民币支持你,你不要有后顾之忧,好好去做。我们听完这段话,信心十足,随时都有人在背后支持你。诸位同修,这两千块我有没有拿不是重点,很多人听话都会听到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那一份心会陪伴着我们一生。所以兄弟有长幼有序,一个人在家庭里面都懂得兄弟姐妹互相帮忙提携,他出去交朋友一定是很自然而然就可以广结善缘,所以朋友就有信。所以夫妇关系会影响兄弟,进而推延到往后人际关系的相处,跟朋友相处。

当他懂得感受到父母的辛劳的时候,他那个感恩知恩的心油然而生,当他出社会遇到一些很照顾他的长者,他对人家的感恩心也自然而然就生起来,所以这个都是连带关系。所以中国的圣贤人讲了一句话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句都有道理的,不是乱讲的,因为孝子才懂得知恩报恩,这样的员工你才能够放心去用,所以诸位同修假如当老板的要注意这一点,每个员工要看看孝不孝顺。

夫妇关系要处好,我们要慎于始,一开始要很谨慎。夫妇关系谨慎要从哪里下手?要从选对象下手。请问诸位同修,你有没有教你女儿怎么选对象?还是你每天在那里「观世音菩萨拜托一下,给她送一个好的对象」,这样叫迷信。当然菩萨会听到你的声音,他会派善知识来把道理告诉你,你再告诉你的女儿,因为人要有理智才有判断力,才不会业障现前的时候躲不过去。

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夫妇关系慎于开始,你要找好的对象,中国圣哲人用一个标准让你去找,要找有孝心的,怎么说?我们来思考一下,假如现在有一位男士追你女儿追求了三年,这个三年过程当中,你女儿有求必应,晚上睡到半夜被饿醒了,你女儿打一通电话给他,他马上二话不说,十五分钟就把热腾腾的食物送到面前来,屡试不爽。21 三年之后,他跟你女儿求婚了,你女儿会不会答应?很有可能会答应,千载难逢的机会。突然求婚的前夕,有一位长者刚好了解到这个男的对父母不恭敬、不孝顺。你要不要把女儿嫁给他?你女儿会不会嫁给他?很难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就很值得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有孝心的时候,他的人生,他的价值观念,才会形成一个重要的态度,叫情义,因为他知恩,他懂得报恩,懂得珍惜别人对他的好,这才有情义。当一个人孝心长不起来的时候,他的价值观里面会长出另外一个东西,君子不见了,小人就上来,他会以什么来对待他人?利害,无情义就长利害。

所以他为什么这么积极的追求?很多男孩子在追求对象的时候都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把所有好的都统统搬上去,不好的都先埋起来,因为有一个动力,有利可图。这位小姐又教书,工作又很稳定,长得又美丽,有利可图,全力以赴。追到之后,三年以后,帮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但是他的太太皱纹长了两条,然后他在外面工作又看到更年轻貌美的,所以老婆从利变什么?变害,害要怎么办?要除,这个动作有没有人在做?有很多。刚刚课程到现在过了一个多小时,全世界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在除害了,都背弃他的原配了,背弃老婆了。为什么?没有情义,只有利害。这个动作做下去,整个社会大乱开始,这个动作牵一发动全身,离婚率开始了,离婚率直接带动犯罪率。

我们曾经跟一位监狱长谈过,他说关进来的人,差不多有六、七成,甚至于更高,都来自不健全的家庭结构。所以父母从他小时候就没有当榜样,甚至于有很多负面的教材出现,等到离完婚之后又没有办法把孩子教育好,外面社会污染又这么多,马上就误入歧途,所以犯罪率在升高,整个社会治安就很乱。

所以诸位家长,我们现在有没有安全感?没有,起因于夫妇关系,而夫妇关系又起因于他不懂得情义,而一个人的情义要建立起来,首 22 先要教什么?教孝道,所以根源还在教孝。我们下一堂课就是要讲解《弟子规》「入则孝」,怎么教导一个孩子从小引发他的孝心孝行,这个教育刻不容缓。你要孩子孝,首先家长要教得好,所以父子关系要相处好,父子要有亲,父要懂教子,子要懂孝父,这样的关系才会处得很融洽。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父亲教育孩子方法对不对?孩子不是你有养他就会变好,养身体跟养思想是两码子事。我们来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养出来的结果怎么样?有什么不好?诸位同修,您提提。

教育有两环特别重要:「救失」、「长善」,这也是我们中国最精辟的一篇教育哲学,《礼记·学记篇》里面点醒我们教育的两大主轴。老和尚常常用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从这一篇文章出来。所以两大主轴,长他的善良,救他的过失,救他的习性、坏习惯。你要先把脉把得出来病在哪里,你才能对症下药。你觉得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些行为要赶快导正?他的什么结果展现出来让你觉得是不好的?没礼貌、打架、不懂得友爱、贪心、自私自利,还有没有?我看不要再讲了,十大罪状一定写不完。

常常会有一些家长到中心来跟我们讨论一些孩子教育问题,一进来前五分钟开始讲,我儿子哪里不好,脾气又大,又不好学,又贪吃。接下来我看他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我就开始问他,「请问你的孩子脾气不好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请问你的孩子自私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这么一问,他马上脸色大变,「这些问题我怎么都没想过?」「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觉者畏因,觉悟的人真正关注的在哪?把原因找到,不要再错下去了。迷惑的人只怕结果,看到电视这些青少年杀人放火,每天在那里担心「我儿子会不会这样?」突然有一天真的这样了,因为心想事成,都被你想到了。要从原因教他,他有仁爱之心会不会拿刀砍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么一引导家长之后,他出门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说就是我哪里做不好,我哪里没做好,我回去好好努力。从一开始来都看到孩子的问题,到离开的时候才真正 23 了解孩子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谁在教孩子?父母影响最大。

诸位同修,我们回想一下,我们为人父母跟孩子一起吃饭,他的爷爷奶奶都在,大家围一桌吃饭,请问你把菜夹起来的时候先给谁吃?这一幕要回到五年前、十年前。一般的家长绝对是先夹给孩子吃,这一夹过去,他的爷爷奶奶不甘示弱,「小孙子,这一盘也很好吃」,夹一点,他的碗里面的菜都满满的,所有的人都要为他夹菜,请问谁最大?小孩最大,所以什么产生了?家里面的小皇帝诞生了。请问皇帝的性格怎么样?伴君如伴虎,他要求十件事,你九件事给他办到了,第十件事没办到,他会怎么样?他跟你发脾气。所以孩子为什么脾气不好?孩子为什么念念都只想到自己?因为你太宠他了,孩子的问题都在这个「宠」字,宠坏了。所以俗话讲「爱之足以害了他」,所以父母管教孩子要学,学为人师,学为父母,哪有当父母都不用学的!所以这一些就要从圣贤教育开始才会把孩子教得对,你处处都只是满足他,他从小只想自己。

我们从小冰箱打开来,父母把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先给爷爷奶奶吃,我们那个时候才两三岁懂什么?小孩最强的能力就是模仿,所以当我们力量可以把冰箱打开,把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你看到爸爸妈妈拿给爷爷奶奶吃,你自己也会拿给爷爷奶奶吃,每一个东西都是先问爷爷奶奶要不要吃,就不会常常只想着自己,潜移默化就变成习惯了,他不这么做,他都怪怪的,所以要当孩子的榜样才行。现在还有母亲买了很好、很贵的水果要先藏起来,公公婆婆不在的时候赶快拿出来,「儿子,来来来,这个最好吃的,来来」。你儿子绝对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给他的儿子吃。所以这个要谨慎,人算不如天算,你再怎么算也算不了真正的天理,真正的天理良心才是你要依循的方法。

我们来看没有礼貌,有没有孩子天生没有礼貌?都是父母的态度影响的。我们有一个小孩的家长,幼儿园的家长,他的孩子都不叫人,24 然后跟他反映的时候他就会讲,「我的儿子,我的孙子,从小就不叫人」,理由好像很合理。结果刚好有一天这个家长来上我们上的课程,里面就提到说「一个孩子一辈子能不能遇到贵人,最重要的是他礼貌的态度」。这个课一听完,这个学生隔天走到他们老师的面前,毕恭毕敬跟他说「老师早」。这位老师吓了一跳,「怎么差这么多?」所以谁的问题?所以这位老师马上联想到,前一天晚上这个孩子,数学也没做了,钢琴也没弹了,学什么?学鞠躬。家里的家长一定开始给他训练,恶补了,这个学起来,以后才能遇到贵人。所以根源点还在家长要好好教。

不会友爱、打架,这个因素很多,我们说万法缘生,一个孩子没有爱心绝对不是单一因素所形成的,诸位同修,你觉得有哪一些因素?比方说父母本身就没有爱心,父母假如又有暴力倾向,那孩子就很容易学会打人、乱骂脏话,这个就有可能会受父母影响。再来,刚刚有同修说的,受魔王影响,谁是魔王?电视、电脑、很多漫画、很多玩具。现在小孩最流行的漫画跟玩具是什么?叫奥特曼。香港没有,香港还很幸运,很多地区都沦陷了。日本的奥特曼长的那个样子头尖尖的,每一只手都尖尖的,好像随时都可以跟人家打架,这个卡通表面上看起来是正义战胜邪恶,事实上是给孩子一个影响,叫武力可以解决一切,所以孩子看久了之后很暴力。我的观察,现在不只男孩子很暴力,很多女孩子,你看她七、八岁,拳打脚踢都来了,真的都是污染来的。

所以父母要当孩子的菩萨,要当孩子的多闻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那把伞要帮他拿好,防止污染,所以电视、电脑不能看太多,最好不看。我很少看电视,也不会不知道啥事,啥世界大事最终还是会到我们的耳朵里来,是吧,但是你打开电视,很多的污染都出现。孩子,还没有养他的善心,还没有养他的正知正见以前,尽量防止污染,等他建立起来,会判断了,那你就不用担心了。所以这个家长,还有污 25 染的问题,还有很多机会教育点,你要长他的善心。

我曾经去教过一年级的孩子,七个孩子,站起来还不到我的腰,这七个孩子是佛菩萨安排给我教的,我假如没有教这七个孩子,我不会走上教育的路,而且这个机会不是去要的,是人家跑来说「拜托啦,有老师生产了,你来教一下吧」。我说「我这辈子都没教过书,我不敢教」。后来又过了一个礼拜,他又来了,佛菩萨说要恒顺众生,不能够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就答应了。结果一教,生大欢喜,教书累得半死,但是很有意义,后来这五、六年就一路都是走教育。我教这七个孩子,有一次我发现一些蚂蚁死掉了,我就把它埋起来,过没几天,刚好我经过的时候看到两、三个孩子围在那里好不热闹,不知道在干啥,我就蹲下来说:你们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在埋蚂蚁。父母跟老师的一种爱心、一种德行一出来,孩子是最清澈的,他马上就感觉到,比言语的速度更快。

所以我们「长善」最重要的第一个一定要先长什么?长孝心。再来,长仁爱之心。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一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心不开,百善开不了。你真正深刻体会了,你就不会不教孩子孝心了,因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他所有的德行都出来了,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修身常常能够起觉照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待会儿下一节课上完之后,你们就知道孝心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好,我们这一节课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3

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刚刚邵老师所分享的《弟子规》「入则孝」的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去孝顺父母。

刚刚提的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道」,而父亲懂得慈爱子女,子女懂得孝顺父母,这个叫「德」。所以「父慈」,「慈」是「德」;「子孝」,「孝」是「德」,所以当我们随顺伦常大道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德行,而孩子能够终生不改对父母的孝心,这就是孩子的德行,他的孝行。所以我们刚刚在课程当中看到的闵子骞,纵使他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是他那份对父母的孝心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闵子骞的德行。我们为人子女,只要能够善体父母的辛劳与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父母那份恭敬与孝心就很容易能够生得起来。

我记得我大姐出嫁的时候,因为我是独子,所以我姐夫开车到我家的时候一定是我去迎接,当然迎接会有一个好处,会有一个大红包,因为我是未来的舅舅,所以我就去迎接我的姐夫来迎娶。当迎娶的过程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当中有一个礼仪是拜别父母,我的姐夫带着我的姐姐要跟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当我姐姐跟姐夫的双膝跪下去的时候,我父亲的眼泪马上就迸出来,而我父亲当下的那种内心的感受,瞬间就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来,我的眼泪当场也掉下来。我那时候深刻的感受到这一跪跪下去的时候,我的父亲觉得说总算把这个女儿抚养长大,总算帮她找了一个安心的归宿,他内心有这么些许的安慰,所以眼泪就掉出来。我在当下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女儿都三十岁了,他才有那么一点点安慰。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会不会因为出嫁之后就没有了?不会,还会持续担心我们,甚至于还担心我们的下一代。所以在那一刻当中,我深刻体会我父亲对我们这份慈爱,所以我告诉我自己,今生以后,绝对连一句冲的话都不可以对我们的父母讲出口。所以我们能体会父母的辛劳自然而然就能提起这份孝心。

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因为孩子宠坏了可就麻烦。闽南话有一句话叫做「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某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查某子,未落人家教」,这不大好翻译,我稍微解释一下。闽南话说的「宠猪举灶」,你们家的宠物,你假如宠它,它就很没规矩,你看那个狗,你太宠它了,它跑到沙发上在那边耀武扬威,主人给它骂得半死,它要不要下来?不下来,它还不甩你,让你在那边气得半死,所以连宠物都不可以宠。因为你宠了这个猪,它会跑到你们家的厨房把你的灶火都掀掉,所以猪不能宠。

人能不能宠?「宠子不孝」,你假如宠你的儿子,结局会是什么?那就不孝顺了。我们在汕头有一个父母生了六个儿子,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一个人一个,结果娶完老婆,房子也住好了,他们两个有没有地方住?没有地方住。这个老大可能还有点良心,在猪舍旁边盖了一个小木屋让他夫妻两个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就跟他们两个讲,你去告你那六个小孩。诸位同修,要不要告?一个家里只要闹上法庭,有没有好结局?一定没有好结局。纵使告了以后,这六个儿子要扶养父母,每一人轮两个月,轮一年,请问这六对夫妻在奉养父母的态度会怎么样?一定很不好,所以不奉养还好,一奉养可能活不了几年就可能活活气死。所以绝对不要等到孩子已经这么不孝了,你才来后悔,才来了解到教育的方法错了,所以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绝对不能只重视孩子的课业而已,他的品德才是根本,德行才是根本,所以儿子不能宠。

再来,妻子不可以宠,妻子宠了之后,她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你 28 工作都稳定不下心来,不知道我老婆最近又要演出哪一出戏出来了。再来,丈夫也不可以宠,你宠坏他了,他在外面很会撒野,所以半夜都不回来,你在那里孤枕难眠,独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连忘返,所以丈夫也不可以宠。最后,女儿不可以宠,你女儿宠坏了,嫁到人家家里面去,保证给人家搞得鸡犬不宁,嫁过去没几天就发脾气了,发完脾气就说「我要回娘家了」。结果回娘家之后,她的父亲还说「没关系,回来,我给你靠」,请问这位父亲这样做是不是爱护女儿?很可能是断送女儿的婚姻了。因为毕竟女儿这么年轻嫁到夫家去,还有很多的功课应该学习,应该先懂得怎么样去忍,怎么样去包容,怎么样去融入一个家庭,这个是结婚的女人的必修课。所以应该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好好教导女儿懂得如何去包容宽恕,而不是把她宠得脾气太大。

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的外婆、外公曾经到我们家,而且到我们家的次数还算得出来,很少,嫁出去的女儿很少去看望。我记得我外婆每一次到我们家,一进门就拉着我奶奶的手,然后两个老人家就缓缓走进来,一坐下,我的外婆就开始讲,「我这个女儿,嘴巴不甜,动作又慢」,就开始讲我妈妈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就一直数落自己的女儿。那时候我都看不懂为什么她们这样讲,结果当我的外婆讲了三点、四点之后,我的奶奶马上就说这个媳妇真好,就开始讲我妈妈很好,所以不好要自己讲,留得好让婆婆来讲,我是后来才看懂,所以人生对应的智慧,我们要人情练达皆文章,婆媳关系要处好是一门大学问。所以孩子绝对不可以宠。

而教导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一定要注意,之前也有提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次你就不能够放过,一定要纠正过来,假如他已经养成习惯了,你还要叫他改,你就很辛苦了。

您的孩子现在是小学一年级的有没有?您孩子现在读小学的举手。请教这一位母亲,您的孩子第一次语文作业簿没有带,她打电话 29 回家里来,我现在当您女儿,我打电话给你,「妈妈,我语文作业簿没带,下一节课就要检查了,我已经写完了。妈妈,学校离家才两分钟就到了,你赶快帮我拿过来」。「不行。」「哎哟,怎么不行?妈,你最疼我了。」「没带就没带,你自己想想为什么没带?」「我就是忘记了,下一次我一定不会再犯了,你帮我拿过来吧。」「不行。」有学佛的妈妈就是不一样,特别理智,掌声鼓励。有时候父母还真要狠下心来。

问:假如你送第一次了,你以后会送几次? 答:无限次。

当你第一次送去了,他会说好险,我有爸爸可以靠,我有妈妈可以靠,我有奶奶可以靠,我有爷爷可以靠,我还有我们家找的这些帮手佣人可以靠,所以他容不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容易了。所以很多的父母处处都帮他做好,事实上把孩子的能力整个都没有办法施展出来,甚至于是形成他处处都要依靠别人、依赖别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十多岁、二十多岁的这些年轻人,做了很多荒唐事,谁来承担后果?都是父母亲来帮他收拾残局。甚至于已经大学毕业了,都二十多岁了,出来都不找工作,都还要父母帮他操心找工作的事。所以为什么这些孩子的责任心都没有形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时候父母帮他做太多,都没有给他很多磨练。所以今天假如你不帮他送过去,他对今天这件错事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你把电话一挂下去了,他的心,很大的震撼,所以教育孩子不能没有威严。

那是不是挂了电话之后就没事了?不是,孩子犯错就是你教他的时候,孩子犯错,你不要发脾气,你教他最好的时机点出现了。所以为人父母者的情绪假如掌控不了,这些机会点你就没办法教,很可能看到孩子犯错,你脾气一来,「你怎么又来了!」就这样骂孩子,孩子不会得到一些教诲。所以应该是他当天回来之后,你把他叫过来询问一下,在学校有没有被处罚?那孩子可能点点头,被老师处罚了。那 30 你要接着跟他讲,父亲告诉你,你只要掌握了一个方法,你往后就不会因为没带东西而被老师处罚,你只要掌握一个做事的好方法。你这么一讲,孩子会怎么样?他耳朵就大起来了,因为他也不喜欢被老师批评、被老师处罚。你就跟他说,爸爸告诉你,只要你上课前一天把应该带的课本、作业簿一定要检查一遍,或者列出来,有带进去的把它打勾,全部都带了,你就很安心可以去睡觉了。所以就养成他每天都整理书包的习惯。所以这一件事没有好坏,端看你如何去运用这个机会教育点。所以当你有所威严,他就有所警惕;当你又懂得抓住这些机会教育点,用你的爱心去教导他,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教诲,所以俗话讲「恩威并济」,两个方法同时运用。这就是第一次犯错的时候,你绝对要抓住这个机会点。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假如不吃饭怎么办?今天脾气来了,不吃了。诸位同修,你会怎么处理?对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这太重要了。我有一个长辈很会教育孩子,他的儿子第一次闹情绪不吃饭,在那里发脾气的时候,他的太太马上就要走过去开始给他好言相劝,「拜托啦,吃一口啦,吃两口啦」,甚至于是说「你把它吃掉吧,我礼拜六带你去吃麦当劳」,有没有这种方法?假如你跟他说,你再吃两口,我就带你去吃麦当劳,保证他马上把它吃光。所以你假如不坚持你对的原则,你在教育孩子,保证你会节节败退,你的孩子绝对是功成略地,把你的原则摸得一清二楚,你就拿他没办法。所以我们教父母的一定要很谨慎,对的事情绝对没得商量,因为你要让孩子知道是跟非,绝对不是说情绪、脾气可以去威胁别人,绝对不允许。所以他马上看到他太太要走过来了,这位卢叔叔用他的眼睛告诉他的太太,你退下,我来就好;他太太跟他有默契。所以诸位同修要很注意,一个家庭里面的教育原则一定要一致,不然很难教。

所以我就回想到我小时候犯错的时候,我爸爸要修理我,结果我的爷爷跟奶奶就对着我讲,谁叫你要犯错,被你爸爸处罚是活该,两 31 位老人家就上楼去了。以前我不懂,只觉得他们很无情,现在搞教育了就懂了,知道假如他来帮我说情的话,我以后犯错都不会认错了,只会先找躲在谁后面就没事了。所以你没有援兵可以靠的时候,你才会真正了解我错在哪里。所以两位老人家就上楼去了,我的母亲就在旁边一句话也没讲,就静静的看我父亲训斥我、处罚我,所以我母亲也是很沉得住气。

后来我跟我妈妈聊到这一段,我母亲就说,你爸爸跟你讲这么多道理,我都想说你可能也听不懂,但是她也没插嘴,因为父亲在教了就应该让父亲好好教,不能乱插嘴,不然会影响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纵使先生或太太教得不是很对的时候,你也不可以当面去指,事后夫妻两个可以再好好商量怎么样教对孩子有帮助,绝不可以当场两个人就吵起来,或者意见相反,这对孩子是不好、不良的影响。后来我妈妈就说:父亲跟你这么讲,我都觉得你听不懂。我说:听得懂,听得懂,不然我现在口才也不会这么好;因为我爸爸在训斥我的时候都不用打逗号。但是从中体会一点很深刻,就是父亲希望你能够自爱一点,父亲希望你能够愈来愈好的那种心,在他的言词当中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得到。所以家里面的教育原则,不管是夫妻,或者是爷爷奶奶那一辈跟父母这一辈的,也要能够一致,不然孩子就会宠坏了,会教不好。

后来这位卢叔叔就不作声,他的孩子吵着不吃饭,他就不作声,自己就先吃了,等所有的亲人都吃好了,就说「好,全部收掉」,菜都收了,儿子还扳着一个脸,很臭,那也不理他,也不骂他。结果当天半夜,他儿子饿得不行了,爬起来自己翻冰箱,吃冷的东西。下一次他吵不吵?下一次就不敢再乱吵。所以教育,切记,慎于一开始,「慎于始」。伦常大道第一伦是「父子有亲」,我们就先讲到这边。

接下来,在中国五伦之外还有一个关系影响一个孩子很深远,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他的人格很健全,可以顶天立地,都依赖于他生 32 命中两个最重要的人的教诲,一个是父母,一个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跟父母对我们的生命是同等的重要。父母养我们的生命,老师长养我们的慧命,所以古代对老师很恭敬、很尊敬。

我第一年当老师的时候,刚好有一个学生的奶奶到学校里来,我们的教室在四楼,她爬上四楼刚好看到我,毕恭毕敬跟我鞠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跟我说「蔡老师好」。当那个鞠躬鞠下去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觉得,老师这两个字很不好扛,年纪这么大的长者对你这么恭敬,假如我们没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就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这些长者。所以也从这一件事我去体会到,古代的拜师之礼是父亲带着儿子去拜师,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礼,接下来老师上座,父亲同样带着儿子跟老师行三跪九叩礼,我可以感受到,当别人的父亲带着他的孩子跟这一位老师行三跪九叩礼,这位老师的内心绝对会感受到诚惶诚恐,会感受到别人的父亲对我这么信任,我绝对要竭尽全力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很多人看到三跪九叩礼,觉得老师这么好可以让人家三跪九叩,事实上一跪下去之后,这个孩子是否成就就已经放在老师的心上。所以古代人的师生关系确实是非常令人感动,不管是师对生的态度,还是生对师的恭敬,都很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好好学习。

我举一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名臣叫史可法,当时史可法赴京城考试,古代很多的读书人都没有钱,考试期间都住在京城附近的寺庙,住寺庙不用钱,所以聚集了很多的学子都在京城附近的寺院里面住下来。有一位贤臣叫左忠毅公,他刚好是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他就把他的官服脱掉,穿著平民的衣服到这一些寺庙里面去巡视,看看有没有哪一些很出色的读书人,有没有哪一些懂得为国为民的读书人,这一次有来考试。左忠毅公就走到了一座寺庙里面去,刚好有一个年轻的考生刚做完一篇文章,结果太累了,睡着了,左公看了他的 33 文章之后非常感动,可以体会到这位读书人很有气节,很有忧国忧民之心,这个学生就是史可法,左公马上把他很保暖的衣服脱下来就盖在史可法的身上。后来考试的时候,左公看到史可法的文章,马上可以感受到就是他,所以把他批了状元,面署第一名。

考上状元之后,这一些考上的学子就要去拜主考官为师,所以史可法就到了左公的家里面去,左公就对他的太太讲,往后继承我的志业的不是我自己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古代的圣贤读书人不怕自己没有后代,只怕圣贤的学问断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重视有没有一个真正能够承传圣贤精神的学生出现。

后来左公跟史可法都是同朝为官,但是明朝末年,宦官当政,结果左公被陷害,关进监狱之后就接受很多酷刑,包含眼睛被烧红的铁片捂上,所以眼睛都粘起来了,然后膝盖以下被切掉,一些很残酷的刑罚都出现。史可法知道老师在里面一定会受到很严厉的酷刑,所以十分焦急,就透过各种关系,终于感动了监狱里面的士兵,就建议他一个方法,装扮成捡垃圾的人混进监狱看望他的老师。结果史可法就缓缓的接近他老师的监狱门口,当他看到老师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因为老师膝盖以下的脚已经被剁掉了,眼睛也张不开,所以他一进去之后就抱着老师的脚,眼泪就掉下来。结果左公一听到是自己学生的声音,非常震怒,用手把自己的眼睛用力撑开来,然后看着史可法说,你是什么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国家正值危难之际,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与其让这些乱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马上捡起地上的石头就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一看老师这么生气,马上就赶快离开监狱。所以爱护孩子、爱护学生,有时候还真是要现怒目金刚相。而当他在生气的时候,那份存心是什么?也是时时刻刻念着学生的安危,念着学生的成就。

后来左公被害死了,史可法又担任很多重要职务,还带兵在边界防守。他每一个晚上把士兵分成三批,跟他背靠背守夜,他的士兵都 34 建议他,「大人,您这样子身体一定会受不了,您还是好好休息一下,不要这样子不休息」。结果史可法回答他的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国家因为这样而陷入危难之中,我对不起我的老师,我对不起国家」。所以史可法念念念着老师给他的恩德与教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史可法每一次回到他的故乡没有先回家里去,都是先回到他老师的家里面,去看望师母、去看望老师的后代子孙是不是过得很好。所以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感受到,古代这种师生的情谊确实让我们深深的动容,也深深的感动。所以我们自己在面对自己的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这个就至关重要。所以当学生的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对老师的教诲绝对不能打折扣。

我这一生非常幸运,遇到很多好老师,第一位老师就是老和尚,我在二十五岁的时候遇到老和尚。刚好在两年前,我个人感受到自己的中国文化底子太差了,所以我就把我教书的工作辞掉。我到了澳洲去,起了两个念头,第一个是希望能够有一位很好的中国文化老师可以指导我,第二个是希望我在修行的功夫上能够有一位好的善知识,时时刻刻能指导我的生活点点滴滴。结果到澳洲去,我的国学老师杨淑芬老师刚好就坐在讲台上,我就有这个荣幸接受她的教诲半年,然后我们那一期的佛学讲座,在我身旁就坐了一位卢叔叔,卢先生,他学佛已经十多年了,都是死心塌地跟着老和尚学习,而且他还把佛学里面的这一些教诲运用到企业上面去。他曾经当过YAMAHA 的总裁,底下的员工八万人,所以他非常有能力。刚好佛菩萨把他安排在我的旁边,但是说来很惭愧,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我看不出来,因为他看起来很谦虚,也印证了愈有能力的人愈谦卑。

我是什么样的机会又能够得到这位卢叔叔的教诲?因为刚好我们也上《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教诲,我们说学了就要做,所以我学完之后,回到寝室我就开始询问,每一位长者是哪一年生的,比我父亲大,我马上毕恭毕 35 敬跟他鞠个躬,我说「谭伯伯你好」。另外一位陈先生的年纪比我父亲小,我说「陈叔叔你好」。结果这位卢叔叔非常慈悲,他马上跑过来说「我也要」,我就马上跟他说「卢叔叔你好」。结果这个躬鞠下去之后,隔天卢叔叔把我叫到客厅,刚好四下无人,就只有我跟他,他跟我谈修行、谈做人处事,足足谈了两个小时,我听了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一句,他提醒我,修行,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对自己的习性不能有任何妥协,要赶尽杀绝,处处能包容别人,厚道地对待别人。当两个小时的谈话谈完之后,我的内心非常激动,脑子里面只有一个念头,就希望感谢他的教诲,希望给他跪下去,所以那个时候我的双膝就跪下去,结果我还没跪下去,卢叔叔的动作非常快,马上用他的双手把我撑起来,说「使不得」。有学问道德的人确实很谦卑,就把我拉起来。

结果从那一天以后,每一次中午吃饱饭,他就说,来来来,我们去散步。他就带着我,开始跟我讲,今天你听的课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收获?跟卢叔叔报告一下。等我跟他报告完,他就开始跟我分析,你这个道理看得不够深,你这个道理看得不够广,就这样手把手点点滴滴教我。我从这个事情深刻感觉到一个孩子能不能遇贵人根本的原因在哪?在礼貌,在恭敬。所以我这一生因为能够坚持一个对长者的礼敬,确实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我生命中的这些老师,各个对我都非常提携,非常照顾,而且当你确实是依照圣贤人的教诲,这些老师会时时刻刻帮助你。

所以我一回台湾之后,这位卢叔叔一有空就会跟我联系。而我回到台湾之后,杨淑芬老师就跟我说,你要学中国文化到台中来学,就住我家就好了。所以我在杨老师家就住了半年,而且白吃白喝。老师为了怕我没有钱用,还在一个皮包里面装了一些钱,就放在电冰箱的上面,她说你有急用钱,自己拿就好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些有道德的人念念都为谁?为别人,怕你没钱跟她要钱的时候,你自己会 36 很不好意思,连你不好意思,她都替你设想了。得到这么多长者、这么多好老师给我生命中的提携,对我来讲,我们要回报这么样的师恩也只有依教奉行,全心全意为佛法、为众生才能报得了老师的恩德。

我跟着老和尚学习也五、六年的时间了,我在前两、三年跟老和尚学习,内心就很震撼,感受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没有一个好老师,人生确实走得是险象环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绕得回来。接受老和尚教诲之后,明白道理,就慢慢把人生修正到正确的方向来。接受了两年多的教诲,感受很深刻,所以希望去给老师行拜师礼。所以在两年多前,我就坐飞机到新加坡,刚好我下飞机的时候,老和尚不在,而且经过询问之后,我去新加坡十天,老和尚第九天晚上才回来,我当时想说撑到最后一天看有没有机会可以参拜老和尚。我每天都去问老和尚回来没有,所以整个新加坡居士林的这些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

结果到第九天,消息传来说老和尚已经下飞机了,我们听到这个讯息刚好在吃饭,百感交集,就很感动,眼泪就止不住了,然后就在居士林等老和尚来讲课。结果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一个消息又来了,老和尚今天不来讲经了,太晚了,而且明天是礼拜天,老和尚礼拜天从不到居士林。这个消息一听完,我们马上感受到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其实不见也是见,破我们的执着,真正要见老师不是看到老师的身相,而是真正能依教奉行才是真正见老师,所以我说这是佛菩萨的安排,让我能够放下这个执着,所以我也就释怀了。

最后一天,我把一些应该洗的洗一洗,把它挂起来,准备要回家了,刚好洗到一半,好几个人跑来通告我,说老和尚来了,我马上就放下了手边的工作到办公室拜见老和尚。结果一进门,老人家非常仁慈,说「来,坐坐坐」,我就马上顶礼下去了,老人家说「不拜、不拜」。然后我就起来,老和尚就要迎我去坐,结果我第二拜又给他拜下去了,老人家说「不要拜了,不要拜了」,结果我就拜了三拜,害 37 老人家很累,一直叫我不要拜。后来就坐下来,坐了一会儿。其实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能够坐在那里看着老和尚,我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结果一出门,身旁的法师就跟我讲,他说「你的礼节太过了,拜佛拜三拜,拜老师拜一拜就好了」。他一讲完,我很高兴,他是告诉我一个道理,确实拜佛拜三拜,拜老和尚拜一拜,拜老师拜一拜就好。但是我也很高兴,我没有拜错,因为我是要行三跪九叩的拜师礼,所以他对了,我也对了,叫事事无碍,不然他又纠正我,我又生烦恼了。所以其实我们只要常常能够观照到自己跟他人的存心,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障碍自然就可以去除掉。

因为感受到这一些老师对我的提携,所以我就发了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弘扬正法,能够帮老和尚多做一些事,这个念头一发,这个缘就结到海口去了。到了海口做了差不多三、四个月,刚好有一天我出去忙,我们中心有一个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我就跟这个小伙子讲,今天老和尚是八点到十点讲课,因为跟澳洲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你八点到十点要好好用心听老和尚讲课,刚好我要出去忙,我回来你一定要告诉我老和尚讲的什么课。刚好我中午回来了,就问了这个年轻人「今天老和尚讲什么?」他想了一下,没有很深的印象,但是他记得其中有一句,老和尚就讲「诸位同修,我都已经七十八岁了,还要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假如有哪一个年轻人愿意发心弘扬正法,帮我分担一些工作,我老人家给他磕头」,这个孩子不懂。我们当学生的听完之后觉得非常惭愧,所以当下就起了一个念头,能够帮自己的老师多分担一些工作,结果这个念头一发,感应确实不可思议,我从此以后就飞来飞去了。所以确实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当你确实发起深远的愿心的时候,佛菩萨一定会帮忙你,圣贤人绝对会加持你,我们要对真理有信心。

而在这整个推展的过程,我深刻感觉责任承担才能真正成长,责任承担才能让一个人的能力快速提升。所以我从九月五号到了海口,38 到现在一年一个月的时间,我的演讲场次超过三百场,而在这三百场的过程真的体会到我们确实要去承担责任,你的能力就会快速发展起来。所以孟夫子有一段开示非常好,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一些考验为什么?因为要「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些磨练就是为了让他不足的地方、不足的能力赶快建立起来。所以当我真正去承担责任接受这些考验之后,我突然觉得孟夫子这一段开示。我在高中的时候觉得当圣贤人很辛苦,可是当我们去承担责任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那种感受是甘之如饴,觉得非常舒服。因为一个人最踏实的时候就是他能够去尽他的本分,一个人内心非常空虚的时候,就是当他知道这些事情应该做,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去做,这个时候人生才会遗憾,所以我们当学生的要赶快提升我们的能力。这一节课就到这边,谢谢大家。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四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4

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刚刚胡居士有提到说,昨天有同修听了之后感动得掉眼泪。我们说掉眼泪有很多种,到底我们往后的人生要掉什么样的眼泪?是要掉忏悔、感动的眼泪,还是要掉伤心的眼泪?这个就要我们自己去决定了。

当我们听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深深生起惭愧的眼泪,这个时候您这个眼泪一掉完,会觉得内心非常的清净,也会感受到自己错误在哪,所谓后不再造,我们听明白之后赶快去修正。圣贤人说的「知耻近乎勇」,知耻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了,这是一种勇气,进而去把它改正。绝对不要掉伤心的眼泪,因为伤心是我们迷惑了又继续做错事,然后这种眼泪愈掉愈懊恼,愈掉会愈后悔,所以这样的眼泪不要掉。除了忏悔的眼泪之外,还有一种眼泪叫感动的眼泪,我们听了佛菩萨的教诲,听了圣贤人的教诲,这些教诲跟我们内心的本善相应,所以会很感动,就掉下泪来。

我在澳洲听杨淑芬老师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几乎每一堂课都是感动得泪水都流下来。我旁边有一位香港的居士,他长得非常魁梧,都不掉眼泪的,结果因为他坐在我旁边看我掉眼泪掉成这样,还拿着卫生纸过来给我擦眼泪,而且还不好意思给我看到,还这样推过来,怕我不好意思。所以我在听杨老师讲八德故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做人一定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假如人生是用这八个字来过,真是有味道,而这个味道就是做人的味道。做人真正的味道就是能够把「八德」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能够把八德

的行为天天都能够表现在我们的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样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的充实,也会非常的有价值。

我们接续昨天的课程,今天一开始要谈的是五伦当中的第二伦,叫「君臣有义」。君臣在古代是指君王跟臣民,在现在民主社会,现在的政治制度当中,我们可以广泛的把君臣关系解释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我们来思考一下,在什么样的场合当中,什么样的团体当中,会有君臣关系?会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请问像我们教书的有没有君臣关系?有。老师跟校长,甚至于老师跟这些教育官员,这是君臣关系。在政府组织里面,比方说县长跟底下的干部,跟人民,这也是君臣关系。在一般的企业当中也有君臣关系,老板与下属,这也属于君臣关系。其实在中国古代,连家族里面都有领导跟被领导的关系。像以前一个大家族能住多少人?几百口人都有。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他的家族里面超过八百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对郑濂这位大臣家里有这么多口人家非常赞叹,就颁给他一个名号叫「天下第一家」。颁了这个牌子之后,皇帝要考考他到底是怎么样能够让几百口的家庭这么和乐。皇帝就给他考试了,送给他两颗大水梨,送到郑濂家里面去,还赐给他「天下第一家」的牌。结果郑濂拿到这两颗大水梨,不慌不忙拿了两个大水瓮,大水缸,放好之后,一边一个,把水梨完全打碎。打碎之后,汁就流到水缸里面去了,好几百口人,每个人喝一碗,就这样舀起来。每个人喝了,心里都怎么样?非常欢喜,「我吃到了皇帝亲赐的水梨」,而且每一个人内心都会非常的平和,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治理一个团体,我们在这个故事当中可以深刻理解到,应该掌握哪一个原则?要公平。

一个团体要公平,人心才会平;一个家庭要公平,家庭才会和谐。所以假如我们教育孩子,对待自己的小孩,假如你有偏爱某一个孩子,那家庭会产生什么现象?在历史上很多都是因为父母偏爱某一个孩子,到最后兄弟阋墙,互相残杀的例子那真是太多了。所以我们治理 41 一个家庭、治理一个团体,绝对不能够意气用事,我们说的情生智隔,一个人用感情去对应事情一定会出麻烦,必须要用理智才能够真正把你的孩子、家庭带好。

我们思考一下,这个被宠爱的小孩,我们宠爱他,对他有没有好处?俗语说「恃宠而骄」,你太宠爱他了,他就目中无人,所以你对他的宠爱不只没帮他,还害了他。再来,我们看看那个被冷落的孩子,内心会怎么样?会不满,会有嫉妒,甚至于会没有信心。所以你不公平的时候,孩子不管是被宠还是没有被宠的,统统没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对待孩子确实还是要公平。我是家里的独子,我有两个姐姐,我父母对我们都很公平,发的钱都一样,吃的食物都一样,所以反而因为坚持了这个公平,兄弟姐妹之间情感就很好,所以我们在治家当中要谨慎,要坚守公平的原则。

既然君臣关系就在我们的家庭,在我们的很多工作,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团体当中都存在,那我们要来思考一下,当一个君,当一个领导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下属?我们一谈到君王就会联想到尧帝、舜帝这些古圣先王,这些古圣先王为什么让孔夫子这么佩服?这个值得我们去了解。

在史书上有记载,尧帝有一次走在街上,刚好碰到了两个犯人正要被押解到监狱里面去,尧帝非常紧张,「我的臣民犯罪了」,他马上过去了解情况。过去之后,他就问了这两位犯人一下,他说:「为什么你们会被抓起来?」这两个犯人就说了,「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没有东西吃,不得已偷了人家的东西。」这个话才刚讲完,尧帝就对着押解犯人的这些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犯人也好,士兵也好,非常惊讶,「怎么可以把君王抓起来?」接着尧帝就说了,「我有两大罪状,第一个,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育好,让他们犯错,所以这是我的责任。再来,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上天才久旱不雨,所以这都是我的责任。」尧帝的话才刚讲完,马上上天就 42 感应了,降下雨来。我们说至诚如神,至诚感通。

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一种德行来作为人民的表率跟风范,那整个国家的一种共业就在他的真诚当中,在他的行为世范当中,整个就会转掉。而领导人是念念想着我还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我还有哪一些责任没有尽到。当一个君王时时刻刻检讨自己,他的臣民一定会很感动,也会起而效法他的风范。所以舜帝为什么可以以孝感动天下所有的人,因为他就是时时刻刻只念着自己做得还不够,做得还不够孝顺,所以让所有的人民都起而效法他成为一个孝子。所以领导者处处为人示范,处处自我反省。在《尚书》当中有一篇是商朝的汤王讲了一段话,他说「万方有罪」,所有世间的罪在哪?「罪在朕躬」,「朕」是皇帝自称,天下的罪都在我的身上,因为我没有做好榜样。所以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一种修为、一种德行,相信这整个团体的风气一定会起很大的变化。

所以我常在讲课当中会遇到一些员工,他们听完这一段,私底下都会跟我说,他们的老板每一次上班都是第一个到,所以员工都没有迟到的现象。诸位同修,这位老板有没有每天催着员工要守时?没有。但是由于他有身教,自己先做到,所以整个员工就被感动了,自然而然就提起他们的德行,自然而然就不会迟到。

昨天邵老师在讲课当中讲了一段话,这也是《论语》里面的教诲,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的身,我们的行为,都先做到了,你不要求很多的规矩,你的孩子也好,或者你的下属,他们很欢喜的跟着你一起做。但是假如我们自己都没有做到,定了一大堆规矩,你的孩子在你面前勉强做到,你一不在了,他马上阳奉阴违,就不知道要搞出什么名堂出来,所以我们当领导者确确实实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就带动孩子先开始学《弟子规》。有一位老师姓王,王老师一开始推动,怎么做?他每天七点到学校,43 基本上都是最早到他班上去,一到班上,他自己就把这个经典拿起来读。他的学生陆续进来,一进门看到老师就在读经了,请问孩子会做什么动作?马上就坐下来,所以整个学校的风气、班级的风气非常好。所以确确实实一个领导人能正,底下的部属也好,学生也好,自然而然就起来效法。我们有另外一位老师听了课之后,他心里面就起了一个想法,他说太好了,我有这一本《弟子规》就可以好好教训我的学生,他就起了这个念头。所以回去之后,他把《弟子规》背得很熟,看哪一个小朋友做错哪一件事,他那一句经文马上就出来了,「事勿忙,忙多错」,「置冠服,有定位」,你怎么都做不好!学生看到他都很害怕,因为他每天拿着《弟子规》要去教训他的学生。结果推了一个多月,他的感受叫做疲于奔命,每天好像警察一样,累得半死。

后来刚好有一个机会,我们坐下来一起吃饭,在聊天过程,我们特别强调推展读经的成败,在老师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他一听之后,大梦初醒,突然觉得他的下手之处错了,回去之后,心态就调整起来,自己先一条一条做到。刚好有一天,他就自己把桌子整理好,就拿起抹布擦桌子,他教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两、三个小朋友看他擦桌子,就一起跟着老师擦起来,其它的同学看到这些同学都在擦,全班就开始擦桌子,他说他那时候终于体会圣人讲的话真实不虚,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结果那一周的礼拜五刚好带全班出去旅游,到了一个公园,他走在路上很自然就把一个纸屑捡起来,当他把这个纸屑捡了

一、两张之后,回头一看,看到几十个学生都在捡纸屑,结果捡到这些孩子跑过来把他手上的纸屑抢过去,他说「老师,你是长辈,我们来就好了」。所以确实人的心念一转,一个领导人的态度一转,绝对是上行下效。

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一段话非常有道理,夫子说「君子之德,风」,这个君子就是指领导人,君子的德行就好像风一样;「小人之德,草」,这个小人指的就是一般的平民。当君子的德行就像风 44 一样吹过来的时候,所有的草都会怎么样?很自然的就会垂下腰来接受德风的教化。所以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领导人的时候,我们就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做得哪里不好?所以我的团体、我的组织才会带不好,这个是我们对君的一个态度,我们为人领导人的态度。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提到了感应确确实实是真实不虚。

在元朝有一位孝子叫李忠,那个时候刚好发生大地震,结果这个震央把他们整个乡镇所有的房屋都震倒,震到他们家门口的时候,这个震央分成两条,然后经过他们家之后,在他们家的后门又合成一条继续往后震,这个在史书上都有记载。所以确确实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真有德行,绝对能够化险为夷,这是在元朝时候的故事。

所以诸位同修,一个人的人生是不可能完全的一帆风顺,而当一些挫折、一些厄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把握化险为夷?这个我们自己就要时时刻刻问自己,我们的德行,我们的善行,是否能够让自己化险为夷?是否能够让我们子孙的灾难化险为夷?这个就很重要。是否能够真正把《易经》里面的教诲落实?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我们这一次在上海演讲,当我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一个大男生差不多三十岁左右,听了很感动,然后他要回家以前就说一定要见我一面,就跟我聊了一段。他说他的人生非常多的错误,其中有一次是拿着刀要去砍人,结果被他父亲的朋友看到了,他父亲的朋友说,这么好的人不能让他的孩子出错,所以是他父亲的朋友硬是把他拉回来。我说他父亲的朋友还真有勇气,那个刀假如不小心把他划到了怎么办?所以当他听到我们圣贤这个教诲,他就说我能够现在不误入歧途,我现在还能够活着,确实就是因为我父亲给我的庇荫,他讲到这一段话的时候,眼泪都掉下来了。他说,我父亲已经不在了,没有机会奉养我的父亲了。所以两件事不能等,一件事是行孝,一件事是行善,行善也不能等。所以我们要对真理有信心,对感应有信心。感应 45 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真实的德行。

我们在澳洲每一个礼拜都做三时系念,每一次做完三时系念,天地鬼神很慈悲,他们都说,你们都这么努力了,我们飘一点雨,每一次做完法会都下雨,但是都下不久,就下一下给我们随喜功德。因为我们那时候在做的时候,刚好是澳洲的百年干旱,最严重的一个干旱,所以我们也希望多下点雨,但是功夫不够,结果只要老和尚从国外回到澳洲,马上连下好几天大雨。这里好像有一些同修那时候也是去过澳洲,我讲的话你们绝对可以印证。所以我们从这一个点上要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家人没有感动?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没有感动?不是他们的问题,是我们自己「德未修,感未至」,道德还没修好,所以感应不起来。所以圣贤人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没有办法成就,头一个就要先检讨自己,相信我们有这个态度的时候,一定可以把家带好、把团体带好。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臣子」,被领导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他的领导者,面对他的工作,面对他的本分,所以我们说,臣就要忠,忠于本分,忠于他的领导人,也忠于他的工作。我曾经看过很多,老板只要

一、两个月的工资发不出来,所有这些下属马上就把工厂围起来不让他干了,而且我的观察,很多都是已经二、三十年的老工厂,就因为一时资金调度不过来,发不出去了。我们要思考一下,这些下属把公司都围起来之后,请问谁得利益了?没有人得利。我们现在人跟人之间最大的问题就在什么?意气用事,都不是理智应事,都不是拿起理智来解决问题,都是自己喜欢怎么样就怎么干,不计后果。结果往往围起来之后,这家公司怎么样?损失惨重,甚至于就维持不下去。

因为我的父亲在银行工作了几十年,他说,你不要看这些老板穿著西装,打着领带,好像很威风。他说,很多老板为了资金调度,常常都要赶三点半,在台湾叫三点半;三点半以后,银行就关门了。都 46 为了资金调度,每天都要很紧张、很忙碌。当他的这些员工在家里睡得很香的时候,他可能脑子里面还要在那边担心他的企业的资金,他的企业往后的发展应该怎么走,所以在君臣关系当中,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当中,事实上领导人付出的,我们可能都没有好好的去感受,没有好好的去感谢。这些员工这二十几年的生活可以稳定,请问谁给他的力量?谁给他的一个工作环境?是他的老板。这二、三十年的恩都抛在脑后了,提起来的是什么?是你给我这一个月薪水,赶快给我拿出来,这两个月薪水赶快拿出来。所以我们做人要时时刻刻能够念着别人的恩德,才不会做出一些会让人家很寒心的事情。

所以这个现象在日本没有看到,在韩国没有看到,请问为什么日本、韩国没有看到示威抗议他的领导人?日本、韩国跟谁学的?他们的君臣关系跟谁学的?跟中国人学的。日本的唐化运动,还有韩国,每一年都派特使来朝贡,都大量的学习中国文化。所以我常常问,我说中国文化现在在哪里?值得深思。礼义之邦现在在哪里?我每一次看韩国剧就会觉得又欢喜、又惭愧,欢喜的是中国文化可以透过戏剧向全世界传播,惭愧的是因为里面的演员不是中国人,这真正值得我们好好的反思。

日本人觉得对于公司、对领导人有意见的时候,他就在他的头上绑一条白布表示不满,但是工作怎么样?继续做,因为公司是大家的,不能坏了事情,所以继续干,但是以示抗议。当老板看到员工绑起白布了,赶快把主管召集起来检讨有哪些做法不恰当,赶快修正。所以当领导者有这样的雅量,有这样的德行,当然员工就能够接受,也能够同舟共济。这是日本的情况。韩国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当中也是首当其冲,结果有一幕是某一个公司要倒了,老板也撑不住了,底下的职员拿着他自己家里的钱跟老板说,「你不能倒,我们这一些钱先让你周转,一定要撑过去,让我们的公司能够继续发展。」诸位同修,这个景象会不会在中国出现?君臣时时刻刻互相关怀、互相帮忙,这样 47 的态度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种道义、恩义、情义。所以当我们为人君、为人臣都能提起我们正确的态度,相信我们所属的团体一定会非常的和睦,非常的欣欣向荣。这个是我们所提到的「君臣有义」。

接下来我们看五伦当中的下一伦,「夫妇有别」。在五伦关系当中,夫妇最重要。我们来看一下,古代人对于夫妇的本分,其实从称呼、文字当中就有流露出来。我们看「夫」,「夫」其实就是有扶持的意思,所以为人丈夫的人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教育好他的孩子,甚至于他有本分孝顺他的父母,就是扶持他的上一代,还有责任要扶持社会的发展,所以也要对社会负责,所以这是「夫」的本分。我们说「有别」,别在哪?别在责任,别在他的职责。再来,「妇」就有负责的意思,太太的责任在古代最常讲的四个字叫做「相夫教子」,所以妇女所要负责的就是把家庭治理好,让先生能够无后顾之忧,所以俗话讲「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才能让他心理上非常的不担忧,因为他有一个贤内助。不然家里都不安,工作能不能做好?他的事业能不能发展好?那就不可能。所以这个就是对家庭负责,对先生负责,对下一代的教育负责任,所以这个叫相夫教子。

而一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什么?夫妻连这一些最重要的大事都没有一起确认,那很难把家庭经营好,要取得共识,哪一件事?「至要莫如教子」,把孩子教好是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一对夫妇在社会上有钱又有名,可能又做律师,又做校长,但是孩子德行不好,每天在外面,夫妇两个人都还搞不清楚今天要出什么名堂出来了,要出什么纰漏出来,纵使他再有钱,他再有名,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过?不好过,内心一定不踏实,但是请问现在这种家庭多不多?多。但是这个时候,他又想往前,又想往后,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要放下名利好好来陪孩子,还是继续往前冲,所以他也很痛苦。而且话说回来,你再有钱,绝对经不起不肖子给你花,你再有金山、银山,遇到不肖子,绝对让你败得很惨。

所以你要把家庭经营好就要懂得取舍,怎么取舍?所以古代「夫妇有别」,知道要把职责分好才能够把孩子教育好,所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现在的工作、社会状况,几乎夫妇两个人都出去工作了,都出去赚钱,孩子交给谁?我们台湾叫做代理父母,代理的,不是真的。哪些是代理父母?第一个,在台湾特别严重,有外劳,请到的这一些人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都有。结果这样请来的这一些帮手把孩子教出什么样子出来?第一个,连国语都讲不好。他们来,口音都不标准,甚至于还不大会讲,孩子从小就跟她跟了两、三年,讲起话来都不标准。要注意,语言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言,学不好学其它的数学、物理、化学就很吃力,当你没有把孩子的这些能力教好,你以后那些钱光付他的补习费都付不完,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要真会看结果。

语文能力还不打紧,生活能力特别低。到学校去读书,一年级,老师跟他说:这一个扫地区域是你的,要好好扫。这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给你钱,你帮我扫好不好?他请她去照顾孩子,她的心境,孩子是她的老板,是不是?她要讨好这个小皇帝,不然他给他父母告密,她就完蛋了。所以穿鞋都要亲自帮他穿好,那孩子要出门了,坐在椅子上双脚一伸,「赶快帮我穿鞋」,所以这样的孩子生活能力特别低,所有的生活状况都要这些外佣来帮他收拾。所以为人父母要思考,很多的问题不是钱能够解决的,现在的思想偏差就在钱是万能,所有的事都能解决,那是大错特错。

我在教书当中就很深刻感觉,现在孩子生活能力特差。有一个学生从一年级上学期到六年级下学期都是第一名,诸位同修,这样的孩子优不优秀?很多人说「优秀,假如是我女儿多好」。这样的孩子成绩特别好,但是扫地工作不认真,能偷懒就偷懒,我是因为全班怨声载道传到我的耳朵来,不得不处理,不然我的威信就不见了。所以你面对这样的孩子,她看起来是最让人家羡慕的,事实上她是最危险,49 因为她都没有输过,因为她都喜欢高人一等。所以她只要没扫地,都能讲到让你相信她已经尽力了。我看到事情严重,我就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妈妈,跟她母亲讲。当然一开始你不能直接跟人家说,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你是怎么教的?那样就很不尽人情。所以跟人聊天要抓住一个原则,尤其我们教书的要面对人家的家长,首先要先「爱语」,「四摄法」要用出来。见人家的孩子就要先夸他,先肯定好的,哪有一个孩子没有好的地方?

我面对家长的时候,假如他的父亲来了,我就「陈先生您请坐」。他到学校来,心里面都怪怪的,因为他想说「我儿子不知道出啥事了,不然他老师怎么找我」。结果我就会跟他讲,我说「您先坐」,倒杯水给他,「你的儿子,上个礼拜我分配他一个工作,还带着两个同学去,做得尽心尽力,又很努力,还流了一身汗,真是有责任心。昨天上课的时候也很认真,」我们就举了两、三件事肯定他的孩子。差不多讲到第三件事的时候,这位父亲就讲,「我儿子没有你说得这么好,我儿子在家里又不做功课,」他就自己全部都招了。他孩子的不好从我们口中出,跟从他口中出是不一样的,结果当他自己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告诉他,「你这个孩子很善良,只要我们两个好好合作,这些坏习惯就慢慢改过来了。」家长说,「老师,谢谢你,我一定跟你好好配合,」所以这位家长回去时,一定是走到门口都跟你说谢谢,而且两个都有共识,配合起来又好做。所以说人情练达皆文章,有很多事还没成就起冲突了,问题在我们自己要好好学习。

做一个给孩子“点灯的人” 篇6

这是斯蒂文森的一首儿童诗《点灯的人》, 在孩子眼里, 那个点灯的工人是个光的输送者, 他给一家家送来光, 因而给一家家送来了幸福。孩子自己将来也要做一个送光者。光是幸福的源泉。读着这首诗我觉得儿童文学作家也是点灯的人, 他们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书带给孩子们, 仿佛点亮了很多盏助人成长的灯。细细想来, 一个班主任, 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 不也是点灯的人吗?在孩子懵懵懂懂的时候, 给孩子点亮很多盏灯, 给每一个孩子送去灯光。不知不觉中, 孩子们有了人生方向, 从而让他们变得优秀、进取。

一、相约读书时间,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每节课除了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之外, 还应该以自己流利准确的语言, 丰富广博的知识, 儒雅文明的风度来吸引学生, 影响学生, 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些额外的收获。于是, 读书便成了我和孩子们的美丽相约。与我们班的孩子朝夕相处4年, 我最希望阅读能成为孩子的习惯。我运用班级阵地, 就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做了一些探究和尝试。

(一) 给孩子读故事

这帮孩子刚进入二年级的时候, 认识的汉字不多, 基本没有书面的作业, 很是空闲, 我和他们相约的读书时间就这样开始了。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就是他们的最爱, 一个个简短的童话, 幽默、温馨、充满情感。每当给孩子们读着一个个童话时, 孩子们瞪大眼睛静静地看着, 凝神地听着, 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们带来了轻松欢快的阅读愉悦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同时也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服务。

(二) 抛砖引玉讲故事

渐渐地, 读的故事多了, 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语文课一开始, 孩子就会问:“老师, 今天讲故事吗?”于是, 我就利用他们爱听故事的特点, 准备把罗纳尔德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送给他们。我先把这本书反复阅读, 尽力做到讲述时如行云流水, 提问时准确到位, 启发时生动形象, 过渡时圆润自如, 总结时简洁凝练, 以此来吸引孩子。讲了几个有趣的章节之后, 我就故意戛然而止, 让孩子自己去阅读。许多孩子从阅读这一本书开始, 先后认识了小猪稀哩呼噜、笨狼、大个子老鼠等等。二年级的暑假里, 好多家长都告诉我, 孩子捧着书, 都不愿意睡午觉, 一个人看得痴迷地笑。

(三) 制定阅读中的竞争机制

把竞争带到阅读活动中, 有益于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看着孩子渐渐地喜欢看书, 我希望他们能带动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于是, 我在班级阵地开辟出“多多光荣榜”, 上面记录着孩子们的课外书阅读数量。看完一本书, 讲给老师听或者接受老师有目的地提问, 孩子就能得到一个笑脸。孩子们兴趣盎然, 为了得到一个又一个笑脸, 他们一有空, 就钻在书堆里。

学期结束进行阅读小明星的评比, 将一个学期中读书量较多的学生评选成“读书小明星”,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将书籍作为奖品颁给这些获奖的孩子。老师送的书让孩子们多了份阅读的热情, 为了赢得老师的奖品, 下一个学期又会有更多的学生争取, 如此良性循环, 怎能不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二、相约读书时间,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 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三年级, 孩子的课业一下子重了起来, 相对于低年级来说, 时间少了很多。于是我利用每天的语文课课前10分钟, 与孩子一起阅读了第一本书———《夏洛的网》, 人手一本, 每天预备铃一打, 孩子的语文书和这本课外书总是一同出现在桌子角上, 似乎怕老师会忘记这10分钟。于是, 我和孩子们共同阅读, 静静地读书, 每天一个章节。刚开始的时候是把章节中最喜欢的一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与大家分享。渐渐地, 孩子读的水平进步了, 从原来的支支吾吾到能够读流利。于是, 我就改变方法, 先读出你喜欢的一两句, 说说为什么, 孩子说完, 我也让他们听听老师是怎么想的。慢慢地, 孩子读的水平、说的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到最后几个章节, 我就让孩子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 对感兴趣的地方写一写。全书读完了, 我们再来热烈地讨论。这时, 孩子对文章的感悟就不仅仅局限于故事的情节了, 可以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等经历中提高认识, 丰富情感, 磨炼意志, 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二) 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

分享是十分重要的一种人生体验, 当孩子养成了比较好的读书习惯, 班级里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后, 孩子就会有一种渴望“分享”的心理。于是, 在读完《夏洛的网》后, 我以推荐阅读为主, 让孩子们自主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 采用和孩子聊一聊的方法, 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聊聊角色: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性格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聊聊故事:故事的情节哪些出乎你的意料?这样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哪本书相似?聊聊环境: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中?那几个场景让你印象深刻?聊聊主题:用什么名言或成语, 可以概括故事的主旨?

孩子的阅读兴趣激发了, 阅读的课外书更多、更广泛了, 对于孩子的写作能力来说, 也提高了不少。因此, 我还利用这一平台把孩子的优秀作文展示给大家。

(三) 让读书活动温暖学生的心

读书要日不间断, 长期坚持。进入四年级, 每当看到孩子们专心致志看书的样子, 我喜在心头。我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5分钟, 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阅读到的精彩片段或者有趣的知识。孩子有的介绍百科知识, 有的介绍历史故事, 有的介绍读的文章中的幽默语言, 连我都被他们讲述的有趣情节感兴趣。之后, 便会在教室中出现好多同学同读一本书的情景。就这样, 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我又开辟了“我手写我心”, 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上面记录着孩子们最喜欢的书, 他们把看完书后, 把最精彩的片段、最深刻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展示在板报上, 让更多的孩子去关注这一类好书, 激发他们去阅读的兴趣, 也让孩子们广泛地了解书籍, 而不是局限于童话之类。

这些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 获得成功的喜悦, 使孩子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一个真正的夏娃 篇7

上述的种种表现你有吗?如果有,那你要注意了,因为这些表现也许都源于你对夏娃这个角色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不认同。试问一下,你能想象一个没有月经、没有胸部,身上没有一根汗毛的女性吗?答案肯定是不能,不信你可以拿出你喜欢的女性偶像的照片或海报,仔细看看她们的外表特征。亲爱的朋友,美丽的夏娃,我要告诉你,不管是现在令你厌烦的月经和乳房,还是逐渐丰满的大腿和臀部,都是上天赐给女性独一无二的礼物。虽然它们猝不及防的到来会给你带来一定的不便和惊慌,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它们使你开始散发成熟的气息,身体变得更加富有曲线美,而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你拥有了孕育生命的资格。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在青春期没能进行良好的性别认同,由此产生的自我厌恶感和自卑感,使她们终其一生都不能真正地爱护自己的身体,而这,不得不说是身为一个夏娃一生中的缺憾。比如德国著名的29岁撑杆跳女运动员伊芙·布施鲍姆。2008年,她成功接受了变性手术,从一个性感美女摇身一变成了大帅哥。伊芙的经历震动了整个德国。在接受《明星》杂志采访时,布施鲍姆称:“手术完全恢复后,我给自己的朋友发短信骄傲地宣布:我已经和真正的男人没什么区别了。”布施鲍姆还称,虽然自己在生理上是个纯粹的女人,但自己从小就是个精神上的男人,“我从来没玩过洋娃娃,总是对汽车和摩托车感兴趣。”伊芙的人生历经痛苦和周折(她经历了9个小时的手术和漫长的“笔墨官司”——修改自己的性别和名字等个人资料)又回到了起点,变成男人重新开始。这个性别认同中出现障碍的极端案例告诉了我们:性别认同没做好,会成为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

青春期正是自我整合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对自己生理上的不认可还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而任何一个不自信的人都不会拥有一个愉快、美好的青春期回忆;反之,一个首先从生理上悦纳自己的人,必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中国第一个走向国际的名模吕燕小时候由于长得又高又不漂亮,因此养成了弯腰佝背走路的习惯。在南昌读中专时,吕燕对自己的不自信非常不满意,于是到一家模特培训公司练习步伐,纠正走路的仪态,后来竟逐渐产生了兴趣,1999年正式进入时尚圈,经过努力成为了名模。而在2000年的世界超模大赛中更是爆出大冷门,在人们眼里绝对没有获奖可能的“丑女”吕燕荣登亚军宝座。在这之前,中国模特在这一大赛上的最好名次是第4名。吕燕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她从不忌讳自己的丑,她的自信,她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她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好。她,是一个真正的夏娃。

青春年少的你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虽然明明懂得这种道理,但是感性上却常常无法忍受生理转变期里种种变化所带来的不便,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的做法倒是可以借鉴,他们的小姑娘们在第一次月经初潮时会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庆祝。所以,第一次的月经初潮,你可以告诉你妈妈,也可以告诉爸爸(不要因为爸爸是男性就忽略不计哦,其实男人也懂这些事情)。如果爸爸妈妈同意的话,还可以举行一个青春期仪式,比如和几个好友聚会庆祝,或是和父母一起去看场电影逛逛街什么的。不管是什么,当你初潮时,你都要轻松地把你所遇到的这件事情告知你的父母。

如果你不喜欢热闹,那就一起来尝试列一份青春期的清单吧,把所有你能想到的会在青春期经历的好事情列出来,比如有更多的权利、上新学校、身体更强壮、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钱、参加中学的运动会、自己做出决定(有时候)、受到更多的尊重……你会往里面添上什么内容呢?你来决定吧。

上一篇:梁鼓吹曲 惟大梁,梁鼓吹曲 惟大梁沈约,梁鼓吹曲 惟大梁的意思,梁鼓吹曲下一篇:移动app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