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和商务礼仪区别

2024-08-31

传统礼仪和商务礼仪区别(共10篇)

传统礼仪和商务礼仪区别 篇1

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区别

10物流2班俞春茸

网上书店的诞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却以其独有的网上运作特色和优越服务得到迅速发展,并对以实物渠道构筑的传统图书销售网络产生着日益强大的冲击。

1.独特的运作方式。网上书店的销售运作在电子网络上进行,它先模拟传统书店的购书环节接受订单,然后视情况直接从出版社取得印刷本图书或包盒型电子出版物,通过邮政部门交给读者,或者将出版物由网上传递给读者。网上书店今后将具备编、选、印、发全面一体化功能,读者需要某种图书时,书店与出版社取得在线联系,出版社将储存在光盘中的图书内容传真到书店,书店再使用激光打印机和自动装订机开展制作。1998年5月,瑞典作家彼得·克雷曼等人为日本文化出版界演示了利用Internet实施出版物的订单生产方式(PRINT

ON DEMAND),即时接受订书,实时印制成册,日本学术界称之为出版物电子数字化革命。

2.图书品种多。网上书店的图书品种可以比大型传统书店多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绝对的优势。1997年年中,亚马逊网上书店打出一条很有吸引力的广告:“亚马逊,地球上最大的书店”。宣称书店可提供2500多万种图书(以及录音制品和其他传媒品)由人们选择。

3.图书传递速度快。电子数据交流(ED1)渐渐取代了信函、传真、电话等传统的出版发行所依靠的业务联系方式。网上书店在收到一份订单后立即(通常是几分钟内)给读者发出“订购确认”的电子信。如果读者发现订单有差错,可以及时修改。在每份订单发货之时,网上书店又寄“发货通知”,使那些从未谋面的读者时刻感到自己被关照着。读者还可以通过网上书店提供的免费电话同顾客服务代表保持联系。网上书店往往与快递公司合作开展送书业务,从书店收到订单到读者收到图书的时间只需四五天,若是加急订购的话,时间还可以缩短。

4.图书价格便宜。网上书店抛弃了传统书店所需的服务设施和多重环节,把节约下来的开支转化成优惠书价吸引读者。印刷、纸张等费用不断增长,而电子计算、存储和通讯费用则逐年下降也是网上书店书价较低的原因之一。

5.订书程序简单。网上书店网页内容的设计安排简明实用,容易操作,读者只需坐在电脑屏幕前,在网上书店的主页上填好相应的表格,就可以将自己的需要登录到网上书店的数据库中,马上得到是否有货的信息,大大简化了购书手续。

6.提供全方位的图书信息和双向交流的渠道。网上书店提供的图书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次、原书定价、优惠价、有否现货、图书递送所需时间等,还提供足够精彩详尽的图书介绍,或部分新书章节段落评价以及图书销售排行榜等资。.提供追踪服务和增值服务。当你在网上书店买过书成为其顾客后,书店就会通过它的网页和电子邮件(E-mlail)同你保持联系,会根据你上次购书的信息,了解你主要的阅读兴趣与购书范围,以后只要你进入网站,就会马上看到网页上有一项是专为你设计的“推荐书目”(Recommendations)。

所以,可分析出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虚拟化

通过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的贸易,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无需当面进行,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完成,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对卖方来说,可以到网络管理机构申请域名,制作自己的主页,组织产品信息上网。而虚拟现实、网上聊天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买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广告,并将信息反馈给卖方。通过信息的推

拉互动,签定电子合同,完成交易并进行电子支付。整个交易都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

2.交易成本低

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具体表现在:(1)距离越远,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就越低。(2)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无需中介者参与,减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3)卖方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产品介绍、宣传,避免了在传统方式下做广告、发印刷产品等大量费用。(4)电子商务实行“无纸贸易”,可减少90%的文件处理费用。(5)互联网使买卖双方即时沟通供需信息,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销售成为可能,从而使库成本降为零。

3.交易效率高

由于互联网络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将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人员干预,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贸易方式中,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信息、必须有人的参与,且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

4.交易透明化

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之间互相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例如,在典型的许可证EDI系统中,由于加强了发证单位和验证单位的通信、核对,假的许可证就不易漏网

二者的不同点:传统商务是包含商品的生产、流通、结算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称。简单地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但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仍不是一个很清晰的概念。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给出了许多表述不同的定义。

二者都需要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个空间主要都包括三个方面:

1)交易的场所。

2)交易的区域。

3)交易的主体:卖主和买主。

4)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和商品范围是不同的传统商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和商品范围是有限的,而随着因特网的推广与普及,特别是各类专业网站的出现,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和时间则是无限的,是超越时空的。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可以建立在传统商务的物流系统的基础上,这样会更充分发挥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B.电子商务下的客户可能就是传统商务下的客户群,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的发展。

C.电子商务的许多活动可以沿袭传统商务中的活动方式进行操作,并对他们加以改进延伸,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商务条件。最后,传统商务的已有销售渠道、信息网络等也可为电子商务所用。

国旗下传统文化和礼仪演讲稿 篇2

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在不少里,作者们为中华民族永不改变的传统文化拼命呐喊,竭力控诉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与中华传统文化携手。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我“遥望”古代诗句而感慨。传统文化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已转化成了一串串饮食文化的符码,为我品尝中华“小吃”划定了时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察觉得到它的存在。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明白吃汤圆的时候又到了。“汤圆呢?这天可是元宵节啊!”餐桌上的面包既让我惊讶又让我纳闷。汤圆汤圆,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团团圆圆的意思。传统文化在不一样的节日里,用不一样的东西告诉我们。它没有消失,就像大家春节一家要团聚在一齐,吃着年饭。不一样的人用它们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流动时刻的凝固剂,更是民族个性的烙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我的个性情感,仿佛群体无意识般地充实着传统文化。内敛含蓄,善良仁义,乐观信赖,天人合一……这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洗礼一路走来,不一样时代的人们赋予了它不一样的形式,有的至今为人们所熟知,有的已湮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而此刻的我们,尽管奋力追溯着

一切传统文化的习俗,争相效仿,但同时并存的,却是日渐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够为了工作利益而挤压出更多的时刻,却从不为自我的亲友,家人甚至是自我的心灵留一点空间。渐渐地,他们看不见世间的大象,听不到世间的大音,他们与传统文化分手,他们与人间真情绝缘。

传统礼仪和商务礼仪区别 篇3

在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她们需要从小学习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礼仪常识。在未出嫁以前,要听从父母的教会,不能反驳和忤逆他们;出嫁要礼从夫君,孝敬长辈,当夫君出门工作的时候,她们就要在家里操持一切琐事,而结婚之后还要避免任何与异性的接触,否则就是不守妇道,甚至说话言语,动作行为也有规定,如果不遵守就会被长辈指责。

一些大家族的女性,可以到学堂学习,除了琴棋书画以外,主要就是学习《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等宣扬男尊女卑的.书籍,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教人持家和睦、勤俭、慈幼的内容。

而在现代社会,女性地位的提高则导致了三从四德的歪曲,三从,从不温柔,从不体贴,从不讲理;四得,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虽然现代也有各种礼仪常识,这些话也可能有些夸张,但这正体现了现代男女平等的社会理论。

广东传统婚嫁礼仪 篇4

儒家经典《礼记·昏仪》说:“夫权,始于冠,本于昏(婚),重于喪祭,专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儒家十分推重婚姻礼俗。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儒家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五彩缤纷、礼制颇多的婚俗文化。家乡广东的传统婚俗,大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个地方的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婚嫁基本遵循西周时期的“婚姻六礼”,这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程序。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

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

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 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时到今天,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广东地区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

一 婚礼前的礼仪

1.过大礼: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广东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意味着男方家有钱,会让女子嫁过去享福。

2.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3.搬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4.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5.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5.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注意彩礼送两次,分为“礼头”“礼尾”。第一次为“礼头”。“礼头”的礼金不能整数,不管你送的“礼头”是一万元,十万元,都要拿一元钱出来。送9999元就行了,千万不能有角有分。送“礼尾”则是通知女方父母,男方何时来迎娶他们的女儿。请女方父母做好女儿出嫁的准备。“礼尾”的礼金不论多少都可以。但“礼尾”的礼金不能多过“礼头”的礼金。

广东人,较轻财礼,多不要聘金;虽有因家境贫寒者,所索聘金,必多置嫁妆所需,谓取之男家,还之男家。稍有资财人家,莫不以丰厚嫁妆赔嫁。现代妆奁,偏重实际,多以金银首饰、衣服被帐,日常用物为主,生话水平提高,又受港澳海外风气影响,陪嫁妆奁又注重价值和派头。时兴金项链、宝石金戒指、金耳环等。

二 婚礼当天的礼仪

1.迎亲

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2.找红鞋

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3.出门

抵达女家后,第一关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

能的测试,必要时还要宣读爱的宣言(卖身契),但最重要的是给予众姐妹丰厚的开门利市,众姐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新娘由大妗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新娘的父亲,再由父亲把新娘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跟着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再向双亲奉茶跪拜,接新娘仪式就此完成。4.打红伞 完成上述仪式,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掺扶并打红伞,寓意开枝散叶,其它姊妹也须边走边撒米及红、绿豆、金纸碎,俗称「喂金鸡」,据说可防止金鸡啄新娘。上花车前,新娘要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表谢意。一定要注意的是陪伴新娘过门到男家的除大妗姐外,必须是未婚女性,而且新娘的兄弟不可陪伴新娘过门,如果新娘早于兄长结婚,须将兄长的裤挂于门口之处,由新人在裤裆下穿过,假若早于姐姐结婚的话,则送一条裙给未婚姐姐,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门或过门,应暂时回避。5.入门

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在大门坎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拜堂才告礼成。6.敬茶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新人在拜过祖先,要向父母敬茶,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大妗姐的赏钱。

三 婚后礼仪--三朝回门

新婚三朝回门是广东传统婚嫁的一个定俗,故礼仪颇为讲究。回门时备的礼物,首要为鸡,民间谓“带路鸡”,这是必备的吉祥之物。其余的礼物,如鱼、肉、鹅、海味、山珍、饼食等各听其便。这些礼物,男家一般都多备一份,如肉、备两块,女家接礼后,按俗要回男家一块。其余如大桔亦不可缺少,如无大桔,即须以柑橙代替;大桔寓意“大吉”,女家接礼后。还要回给男家大桔(吉)。除远道联姻者外,市内及近郊联姻,三朝回门一般是岳家请郎婿、新娘及婿家姐妹姑嫂吃一餐,然后打点回礼,当日返归。回礼宾司使中,有岳母所蒸的大红发糕和红敛糕,“带路鸡”不可或缺。

四 特殊婚俗

(一)入赘

俗称“招郎入舍”,即从妻居的婚姻形式。特别是一些没有男儿的家庭,便要设法招女婿入门,传延子嗣,改从母姓,养老送终。招婿的婚姻仪式,与一般婚礼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一是一切仪式在女家举行;二要从妻姓,直到三代之后再复姓归宗。过去入赘者多受歧视,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较低下。因而人赘者多为劳苦人家、或多于无力娶妻人家的儿子。入赘男方必须进入女家居住,成为女家的儿子。现在男女平等,婚姻可以自由结合。成家后,居住在男方或女方都可以。男方住在女方也不必改姓。

(二)改嫁

旧时允许男子再娶,却禁止妇女再嫁。所谓“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因而寡妇改嫁会遇到诸多阻碍。寡妇改嫁,广东人称之谓“番头婆”,必走偏门、后门,不能走正门、大门,再婚仪式一切从简,多不举行婚礼,不坐轿,不宴客。直至本世纪30年代之后,才略为宽容。

《氓》里的“尔卜尔筮”,“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语见《诗经“豳风”东山》,意思是说母亲亲自为女儿系结佩巾,反来复去申戒到夫家应遵守的仪范,以上都是古人对婚嫁礼仪的详细描写。可见,婚嫁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婚嫁礼仪自古自来一直都备受重视。

参考文献:

传统餐桌礼仪 篇5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酒水礼仪

1、茶水应该倒七分满。当别人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2、白酒应该倒十分满,但要满而不溢。

3、红酒应该倒满杯子的三分之一。在自己的桌上,要时刻留意,红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边。

4、香槟应该倒满杯子的四分之三。

5、敬酒的顺序,如果和领导或长辈喝酒,就先从领导或长辈开始,一个一个来,一般朋友就比较随意,如果你讲究一点的就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来。碰杯时自己的酒杯应低于领导或者长辈。

6、敬酒词,敬酒一定要准备合适的敬酒词。会说、能说出一口好听的祝酒词,也是非常重要的。简单背熟几个常用的祝酒词,就可以随机应变,避免举杯尴尬场面。

(三)用餐礼仪

1、用餐时,不可发出声音。也不可大声喧哗。

2、当你用筷子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有条件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

3、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

4、吃饭要端起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是非常不雅观的。不能双手端起碗来进食;不能向碗里乱扔废弃物;不能将碗倒扣在桌上。

5、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传统殡葬礼仪介绍 篇6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小敛是在死亡的第二天早晨的卧室里。那个时候,先把小敛衣陈列在房里,然后铺设好敛床,接着举行着装仪式。主人和主妇都要把头上的饰物卸下来,把头发盘束在头上;男子要露臂,大家都要不停地号哭,以示悲痛至极。主持仪式的人开始为死者穿衣,先在床上铺席,再铺绞,它们的质地要据死者的身份而定。无论贵贱尊卑,死者都应该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后,亲属用被子把尸体裹上,然后用绞带捆紧。在这以后,再把布囊(称“冒”,分为上下两截)套在尸体上,然后盖上被子,覆盖好尸体。在民间的习俗里,人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唯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此外,在民间殓衣忌讳用带“洋”字的布料,“洋”与“阳”谐音,因为殓衣是给去世之人穿的,也就阴间的人穿的。还有忌讳用皮毛制 作,兽皮是难得的贵物,而且其对死者无益。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

“大殓”在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其实是指收尸入棺。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

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制作的,取意长寿,忌讳用柳木,因为柳树不结籽有无子之意。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

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按照民间习俗要先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再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人天堂。然后再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也就我们常说的铺金,在清代后期丧家流行用陀罗经被、如意寿枕等物,意思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在大敛“奉尸敛于棺”的过程中,家人及亲属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用以表现子女们的孝心。在合上棺材之前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民间的讲究是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这对于穷人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他们一般采用一些变通的方法就是放些铜钱、甚至大铜子之类。

在古人的观念中让死者尸首两分或者不完整都是不合乎礼仪的,所以 死者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的东西,都应殓入棺内。这种情况在民间主要是小殓沐浴时剪下来的指甲以及死者老年时掉的牙齿都要在大敛时放人棺内。还有对于过去的太监,在其死后大殓时,也要把年轻时为“净身”而爹割下来的生殖器放入棺内,俗语日“来生要脱生个整身子”。

中国传统的礼仪 篇7

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容貌,礼也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十分郑重的场合,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这既是内在修养的表露,也是对他人尊敬的表现。

古人对仪容体态的礼仪很有讲究。一是“三紧”。这是宋代学者朱熹对古人服饰方面的要求所作的.总结。所谓“三紧”,就是帽带要紧、腰带要紧、鞋带要紧。三者都扎紧了,人的精神状态才会显得振作,才能表现出对人、对事的郑重。现代服饰虽然不同于古代,但穿衣得体、整洁、庄重、大方的要求,却无二致。

二是“七不”。所谓“七不”,是指《礼记》里边说的“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寒不敢袭;痒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等七条规定。这些规定既适用于与父母、尊长共用的场所,也适用于工作场所。在严肃、正规的场合,打饱嗝、打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擤鼻涕、歪坐、斜视、跷二郎腿,或者只穿睡衣、内衣,甚至赤膊,都显得随便、懒散,缺乏敬意。

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 篇8

关键字:传统 礼仪 现代 社会 西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礼仪似乎在逐渐衰落,许多传统礼仪不被人们重视,我国礼仪的渊源是什么?传统礼仪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古今人际交往礼仪有何不同?许多人已不了解。为适应社会发展,我们还应积极借鉴西方礼仪,但在借鉴过程中,还应掌握一个度,仍应以传统礼仪为主。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作为中华民族的基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的礼仪规范就已经初备雏形。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三代,我国的传统礼仪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学术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礼仪也进入到了发展变革阶段。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奠定了封建体制的基础,中国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的礼仪也随之进入了强化和衰落阶段。辛亥革命后,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中国的旧有礼仪规范和礼仪制度逐渐被抛弃,新的礼仪标准得到推广和传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仪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许多落后的封建礼仪被淘汰,而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被保存下来,发扬光大。在对中华传统礼仪进行扬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礼仪还广泛地吸收了西方礼仪,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

中国人素来重视礼仪,中国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礼”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人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礼的规定。即使是吃饭,也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际显示出自己的修养,称之谓食礼。行为合于礼,是有修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缺乏礼仪素养,把那些在礼仪上不拘小节的人,认为“潇洒”;把身穿奇装异服,口讲粗话的人,认为“有个性”。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吃没有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就这点来看,传统礼仪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传统礼仪中,当然也有许多糟粕,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这些都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因而需要抛弃。

作为一个文明公民,应当自觉地讲究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从尊重别人做起。尊重别人就应当对别人有礼貌、讲礼仪,礼貌礼仪从来就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准。人们在见面时相互握手、行礼、拥抱、献花等,这是对对方表示尊重和友好的礼貌行为。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能够真诚热情,谦恭随和,耐心周到,这是讲究礼仪的表现,这些行为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礼貌、讲礼仪的人才能受人欢迎,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按照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去交往,去生活,如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遵时守信,注重仪容仪表等。这些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创造出安定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往。

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定团结、和睦友好的环境中,而这种环境需要礼貌礼节去创造和维持。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使你得到一个朋友,得到一份友情,生活会因此变得温馨和谐。一声“对不起”、“请原谅”,能够减少摩擦,转怒为喜;而横眉冷对,出言不逊,高傲冷漠,就可能造成气氛紧张,矛盾横生,生活会因此变得索然无味,工作中会困难重重。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就如同春风与美酒,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沟通着人们的情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礼仪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人与人的相识是借助礼貌礼仪开始的。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总是以一定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及某种行为出现的,这些因素作用于对方的感官,会给其留下第一视觉印象,这种印象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常常会使人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和情绪定势,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相互交往的进展与深度。得体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举止,良好的精神面貌,温文尔雅的谈吐,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取得信任,建立友谊,有效地进行社交活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有礼貌、懂礼仪的人,才能够左右逢源,应付自如,才能够被周围的人所接受。在社交活动中,礼仪不仅起着媒介的作用,而且起着“黏合”和“催化”的作用,对于表达感情,增进了解,树立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应积极吸收西方礼仪,但我们不应盲从,更不应将西方礼仪代替传统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骛,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中西方文化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基本上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而这恰是形成礼仪的基础,因而中西方礼仪也存在极大的差异,从一些细节中就可以看出,如: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利益是西方礼仪,因此,我们需要借鉴西方礼仪。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中国传统礼仪之——周礼 篇9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吉礼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郊天、祭日月、祭社稷、祭山川、祭天子宗庙、祭先代帝王、祀孔子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凶礼指用于吊慰家国忧患方面的礼仪活动。包括丧葬礼、荒礼、吊礼、恤礼等。后多特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军礼即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如《周礼》所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沟渠),以及《开元礼》的告太庙、命将、出师、宣露布、大射、马祭等。

宾礼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如天子受诸侯朝见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此外,内个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一部分用于亲近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策拜王侯、节日受朝贺、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笄礼、宴飨、乡饮酒等。有时特指婚礼。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起源 篇10

在早期儒家思想和政权设计中,礼仪制度使社会各阶级、各集团“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进而成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与手段。

周代是一个礼乐发达的社会,所有的活动都必须纳入礼的范围之内,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各种礼仪制度中,饮食礼仪制度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乡饮酒有饮食、乡射少不了饮食、尊老养老、祭扫、敬神、居丧、婚嫁更无不以饮食为其主要内容。

因此,周代制定的各种礼制都与饮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一篇:人居环境设计论文下一篇:思想汇报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