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读书体会(共12篇)
数学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1
本学期,我校研读了《新课程标准》。我也有了新的领悟。下面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20xx版和20xx版,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基本理念有所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句”变“两句”,“6条”变“5条”,理念中还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课程总目标亦从四个方面改为了三个方面,变得更加具体、准确。“双基”变“四基”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教学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前强调的双基,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
二、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视直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小动物举行赛车比赛,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的参与进讨论中,最后得出车轮是圆形的跑的最快。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乐学、愿学。
三、在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反复学习,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并在教学中实施。做到教学有课标,心中有学生。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数学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2
一、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 数学学习是现实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 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 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 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 七年级上学期, 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 我把校运动会上两学生争夺1 500米长跑比赛冠亚军情节, 让两个同学演示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 明确了行程问题的内涵,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注重学生动手训练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 思维往往从人的动作、活动参与开始的, 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应用新知。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 教学中, 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绝不能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 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 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 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 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 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 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 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 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 学生一味地记忆的现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 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 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 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一、以旧教材为基石,践行新教材
作为教者,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旧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数学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②在校内外和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旧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④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⑤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得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旧教材为基石,改旧教材为新教材,不仅可以更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旧教材的处理中,而且也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建者。
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教学
对于新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避免学生从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如《连减》这节课,我一开始设计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活动:8个学生上台,抢坐6把椅子,第一轮下去了2人;第二轮6个人抢坐4把椅子,又下去了2个人。活动结束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活动过程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结果不论是连减的意义还是连减的计算方法,学习效果都出乎意料的好。这完全得益于课堂教学内容富有情趣化地设计,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利息》时,我改变了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得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可事先让学生到附近银行收集有关“利息”的资料,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把数学学习由课堂转向生活,不但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基础有了了解和准备。课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汇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同学提出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自学看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得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的计算公式。课后,我要求学生向父母介绍利息和利息税的有关知识,并与家长商讨选择哪种办法存款得到的利息会多一些。这样将书本数学改为生活数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时处于亲切愉快、思维活跃的主动探索活动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自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拓展性地教学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在学习中自行探索,独立思考带来的结果。算法多样化不要求为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例如,对于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运算定律》,传统的教学,教师是严格要求学生分别找5与2的乘积结合为10;25与4的乘积结合为100;125与8的乘积结合为1000这一规定的统一算法。这样要求统一,既不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识水平的多样性,也体现不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为此,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实物课件,请学生按图示列出乘法算式。接着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出:25×16的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台上实物投影仪展示汇报。于是,学生们就有以下多种解法:25×16=25×(4×4)=(25×4)×4=100×4=400;25×16=25×(2×8)=(25×2)×8=50×8=400;25×16=(5×5)×16=5×(5×16)=5×80=400。
最后,引导学生自学看书(例题),让学生通过多种解法对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解法。在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建构过程,并且通过让学生展示多种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可以说,正是这种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愉悦。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的概念
心得: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有自己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任教几年来也深刻感受到物理的研究方法对生活的影响,比如控制变量法在实际生活中研究一些问题的具体应用,如果熟练掌握这个方法,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心得:从古至今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其他自然学科也有重要影响,推动很多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对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让他们了解物理学的发展与作用尤为重要,使他们产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热爱之情。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
心得:与20xx年版课标相比,更强调了在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义务教育物理课标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自然学科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其在学科综合发展,跨学科发展以及综合协调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xx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心得:体现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实现“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的教育理想。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尽量根据每位同学的“前知识”设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位同学学有所获。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心得:这一理念确立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进阶的实质跨越,帮助学生建构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心得: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由五个一级主题构成。有助于明确物理课程的核心特征,厘清课程内容结构的设计逻辑,深入地理解课程、科学的实施课程,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格物致理、“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课程内容结构化,进一步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侧重于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整体性、综合性与迁移性的理解,是学生真正的学会知识,应用知识。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心得: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解决物理问题,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搭建起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xx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xx年出版到20xx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xx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xx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平易近人的马云鹏教授结合吴正宪老师的实际课例,把专业理论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为我们讲解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从吴老师有关“小数”的课例中入手研究,来诠释:“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与吴正宪老师的课例相结合,详细讲解了以下四个方面:1。理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单元就是以单元为形,学科本质为魂,基于学科本质来分析、确定核心概念。“大单元”或者是“系列单元”是基于自然单元形成的主题的核心概念,单元之间和内部都有知识的关联。2。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更好地体现核心概念的内容,其中关键内容就是指向核心素养。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4。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它就是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新名词的解释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马教授寥寥几句就能化解心中困惑,不得不佩服专家的高视角和丰富的研究积累。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马教授强调“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阶段表现图中,使我们更加了解到了,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四、与一线老师扎根落地的交流
马云鹏教授与基层教师们在线上面对面交流沟通“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体现核心素养”和“如何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新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一线教师指点了迷津,总结以下几个知识点:
1、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和牵引着数学文明发展,要把数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不能叫用字母表示数,应该称为用字母表示关系、性质和规律。
3、“学科实践”指的就是我们教学实践,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4、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如何落实?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5、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尺规作图的培训?对小学生尺规培训与初中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在小学里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缜密的数学思想、严密的思维意识和推理思维为主。
6、“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三会”目标里,不光要看世界外在的,还要将问题数学化、抽象化,来解决实际问题,它都是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外在和内在的相结合。其具体表现更多的是内在的,例如:数感、量感和计算能力等等。
小学英语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学习分为两部分,首先梁主任先让我们自己研读《新课程标准》。梁主任为我们提供了“课程性质”复习提纲。提出了5个问题让我们进行思考。
1、为何将“育人”作为英语课程的本质?
2、为何将立德树人定位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取向?
3、如何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为何要学习和掌握英语?
5、如何理解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性质?对于基本理念的学习也提供了研读提纲: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理念?
2、你是如何理解6条理念之间的关系的?
3、你认为这6条基本理念中哪一种最重要?说出你的理由。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踏上了自己的学习之路。
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找出了我原来买过的20xx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本书,梳理对照此次修订版修订的地方。此次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地方很多。
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新课标,我是把这两部分的内容全部抄写在我的笔记本中,在记录过程中不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需要加强记忆和理解的部分。也就是在抄写笔记的过程中也让我更加深刻了理解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了解和传播中外优秀文化。同时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让我深刻感悟到一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课标,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达到新课标设计理念的需求。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大胆运用新课标中所提到的教学理论,将理论知识落到我们实际的课堂中,才能让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英语带给他们的乐趣。
其次,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思想,我们在备课的同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去备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历,情感,思想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再次,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整体设计这一方面,对于这一方面也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不断在研究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次在新课标中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学习新课标的体会 篇7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的,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受年龄限制, 直觉思维较活跃, 对直观熟知的事物感兴趣, 对枯燥抽象的东西没兴趣, 不愿接受。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依据教学内容, 创设不同的情境,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土地的面积》时, 可以按下面的方式设计教学。先感知一平方厘米, 一平方分米, 一平方米的大小, 再提问:一个村庄占地近似长方形, 东西长3千米, 南北长2千米, 请同学们算出这个村庄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少平方米。结果会怎样?学生很惊讶, 会说数字太大了。此时教师因势利导, 这样大的数读写都不方便, 那该咋办?创设这样的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抓住, 他们会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 兴趣被激发,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当给出公顷的概念后, 学生对一公顷有多大还是很朦胧, 这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 利用学校的楼房、跑道的长度作参照, 直观感受一公顷的大小, 他们头脑中的印象会变得清晰。当回到教室, 再出现公顷的问题时, 他们的脑海中会想象出这块地有多大, 印象会非常深刻。
二、转变教育观念, 发扬教学民主
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一种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 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来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在讲课过程中, 教师要把数学知识设计成系列的问题, 让学生去探索, 去解答, 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的活动不是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如何让学生去获得答案。如结论的得出, 解题思路, 一题多解, 解题方法、技巧等都要让学生去探索, 不要学生一遇到困难, 教师就和盘脱出, 这样没有了学生探索的过程, 其接受的效果肯定不好。此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 从中起帮助的作用。如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相遇, 所体现出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教师可让两名学生作演示, 其他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两人用时相同, 所走路程和等于全程。这样, 学生会记得很牢。
三、依据教材, 拓展知识
不要把数学当成纯粹的计算或推理, 那样会很枯燥无味, 学生会没有兴趣, 造成他们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这样教师就要认真研究教材, 利用好教材, 因为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 源于生活的思想。很多的数学问题中有其他方面的知识、现象, 或者涉及道德、法律等。教师在讲课时, 可以就所涉及的这方面的内容给学生作讲解。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面, 有的还可以起到德育的作用。如:全球荒漠化面积3600万平方千米, 是世界陆地面积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可向学生介绍荒漠化土地的情况,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状况及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政府在治理荒漠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计算我国人均国土面积时可向学生讲解我国为何要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在学习可能性知识时, 有掷骰子的问题, 教育学生不要用它来赌博。课本中有避暑山庄、故宫的数学题, 可以向学生适当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此类内容在新教材中有很多, 教师可适当多做一些介绍, 学生会很爱听。但是不能脱离数学去讲, 要和所学数学知识相结合, 同时教师要有相关的知识准备才行。
四、实践操作, 动手动脑
新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各年级都有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学时要很好地利用教材, 让学生去亲自实践, 动手操作, 并从中观察、体会、验证一些现象或结论。如:可以让学生剪出很美的对称图形, 亲自动手做莫比乌斯圈, 发现其神奇之处。让学生自己测出一粒米的质量, 再算出全国每人节约一粒米, 放到一起有多重, 学生做完后会非常惊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 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直观感性地获得知识。
高中数学新课标 篇8
如果在高中教学中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单纯地就数学教数学,就必然导致教学的孤立和片面性,使数学趋向于枯燥无味。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响应新教材的要求,摆脱数学的枯燥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我们应该注重把握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并进行动态调整,使之互为补充、互相渗透。
综合分析有关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利用这种联系。下面就导入,呈现新内容和练习3个方面具体来说。
一、数学导入阶段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1:(与语文的联系)教授课题“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案例2:(与生物的联系)1859年有人从欧洲带进澳洲几只兔子。由于澳洲有茂盛的牧草,而且没有兔子的天敌。兔子数量不断增加。不到100年兔子们占领了整个澳大利亚,数量达到75亿只。可爱的兔子变得可恶起来,75亿只兔子吃掉了相当于75亿只羊所吃的牧草。草原的载畜率大大降低,而牛羊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牲口。这使澳大利亚人头痛不已,他们采用各种方法消灭这些兔子。直至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采用载液瘤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野兔,澳大利亚人才算松了一口气。这段话道出了其中的意蕴:对于一个种群的数量,如果在理想状态(如没有天敌、食物充足等)下,那么它将呈指数增长。但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一般符合对数增长模型。
二、呈现新内容阶段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1:(与经济学的联系)在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中,有下列内容:储蓄,如零存整取、定期自动转存、分期付款及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抽象出所对应的数列模型,并能用数列知识求解相关问题。
案例2:(与统筹的联系)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的第3章中,有一小节是简单线性规划。其中有个例题: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1t甲种产品需要A种原料4t、 B种原料12t,产生的利润为2万元;生产1t乙种产品需要A种原料1t、 B种原料9t,产生的利润为1万元。现有库存A种原料10t、 B种原料60t,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利润最大?
三、练习阶段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案例1:(与生物的联系)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个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多少个?
案例2:(与物理的联系)单摆从某点开始来回摆动,离开平衡位置O的距离y和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y=1/2sin(2t+π/2),那么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案例3:(与国防的联系)外轮除特许外,不得进入离我国海岸线12海里以内的区域,如我国某海岛海岸线是半径为6海里的圆形区域,在直径的两个端点A、B设立两个观察点,已知一外轮在点P处,测得∠BAP=α,∠ABP=β。(1)当α=3 0°,β=120时,该外轮是否已进入我领海主权范围内? (2)角α,β应满足什么关系时?就应向外轮发出警告,令其退出我海域。
数学学科具有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等特征和优点,它有助于于人们利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工具来对其他理工科的问题以及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释疑。因此,如果真正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想在各个学科领域有所建树,就需要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各个学科加以融合,也只有这样,数学自身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类似上述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高中阶段,学生对学科的偏向性已经渐渐显现,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可以将数学问题变得生动,使数学课堂有趣而不失严谨,生动却不失成效。
另外,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得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很紧密,在近几年的各类数学考试中,常有数学与其他学科关联考题出现,这类题目让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从应用的角度把数学与之联系起来。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妨多借鉴大学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无数个数学模型,把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手段。这样,无论遇到数学与语文,数学与物理,数学与生物,数学与化学等相融合的难题,都可以轻松化解。通过3人一小组的合作方式,既完成了课题,锻炼了学生思考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数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中都要更加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特殊领域的骨干精英。
四、小结
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篇9
傅宝全2012秋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通过对新课标的培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以学生为核心。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内容。这样的教学使得书本成了课堂中的核心,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这样的学习使得学生行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而新课标则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数学教学的关注重点不再是以往的课本知识,而是学生的在学习时的一种体验。对于学习过程的注重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兴趣出发,学习变得主动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注重生活数学。
生活即数学。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篇10
罗
洼
中
心
小
学
马彦花
2013年9月16日
通过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与2013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教材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
先谈谈对课标的学习认识:
一、基本理念的变化
2011版,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11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新增教师的主体地位
2011版新增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这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四、教学活动方面的变化
2011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2001版只强调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五、新增学生评价
2001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2011版: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将更要改成也要,体现学生评价的重要性。
六、新增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这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七、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一)课程内容变化
2011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2001版,原为“空间与图形”现改为“图形与几何”;原为“实践与综合运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二)具体的变化
2011版新增的要求:在数与代数中提出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进一明确明确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涵义。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学生评价的变化
每一学段的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例如,下表是对第一学段有关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在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1版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
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九、培养学生做中学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面对2011版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教材的学习:
新课标数学教学漫谈 篇11
关键词:先学后教 课堂训练 作业设计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去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清课程框架,全面了解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准确把握课程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考纲,对教材内容适度拓展。
1.要做到先学后教,教学设计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努力找准学生的已知知识,将教学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改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模仿,巩固练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探究,质疑,创新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教师的提问、问题的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回答成功的同时获得自己很棒的感觉,教师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不露声色地去赞美学生。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质疑。教师的作用是设疑、解难、激励,要尽量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学生自己跳一跳能够得到的就一定让学生去学习、自己去努力做到,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兴趣有时候就是教师适当的时候逼出来的。由于初中课改后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进而对高中数学有畏惧心理,因而有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就产生了放弃心理,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学生该会能会的必须学会,只有学会了、理解了,才能逐渐地培养兴趣。通过新课改教研活动,我们的预期目的基本达到,教研氛围很浓厚,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日新月异地转变。现在我们上课时应考虑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不再片面地考虑这节课教什么,更加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不再一味地抱怨学生什么也不做了。
2.课堂教学的实施也要随课改的改进而变化。课堂教学包括思维训练、表述训练、做题训练。高中数学,做题和模仿都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一定要给学生表述的机会。提高课堂效率,做到高效课堂,必须做到少讲、精讲、精炼。课堂教学要倡导先学后教原则,学生活动在前,教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归纳总结在后。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特别下工夫,因为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会普遍感觉内容量大、课时数少。要降低起点,使学生感到数学不难学,课前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每一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将重点突出化,将难点分散化,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时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课堂不但看教师教了多少,更主要的看学生学会了多少。教师要有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堂上要有适时的点拨,面对重难点教师要有精准的讲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感觉有一点进步,有一点提高。好的课堂不是教师自己感觉到的而是看学生的感受如何。
3.同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要求,要有赛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摸索提高。受学生基础或者班级氛围的影响,自己写的教案或许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每一节课能突破一两个两点就算成功。揭破难点、发掘易错点、总结规律方法这都是亮点。每一节课都必须有总结,因为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往往动手能力差,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看上去比较容易的题学生会感觉心里放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课堂上演算,马虎容易出错。会而不得分,对而要点不全,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又吸取了教训和经验。总之教师要把握好讲和练的度。题量过多、难度过大,学生会感觉困难重重、很吃力没有成就感;量少题易,学生会轻装上阵,感觉过于小儿科;而难度适中、题量适量,学生感觉微微吃力,但是都能应付下来,稍微累点却很有成就感最好。但是我们不能用练代替教师的讲。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也可以稍作发挥。好课须教无定法,不能套用现成的模板。
4.课后作业的设计必不可少。作业和限时练习要分段设计,分层推进。我们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技能层面,要求学生品位解题过程,体会数学方法,系统掌握知识,把握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学会面对解题中的困难和疑惑寻找突破口。能力层面,面向学习中的佼佼者,让学生在完成学校课堂教学之余,做高水平的题,选作竞赛题、高考失分题,敢于挑战自我,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敢于超越教师,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脑的意识。
面对新课改,教师敢于创新自然会带给学生创新意识。“讲在关键处,练在必需时”。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教师从摞摞试卷的解脱,课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
数学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12
学生步入高中后, 思维更加成熟, 其学习目标更明确, 学习更具主动性. 因此,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新课标的指导作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 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结合, 圆满地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等方面谈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以新课标为中心, 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都以往有区别.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 紧扣新课标, 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 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养成求实、批判、说理、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 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一点在传统数学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课程实施中应把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一个基本理念融入到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等中. 因此, 在课堂的教学中, 要通过师生互动,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 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改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
二、改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
按照高中数学新课标理念,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平等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种思维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数学学习和用数学解决课本、生活中的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 促使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 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 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 但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化的表达, 应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 例如, 有些概念 ( 如函数) 的教学是从已有知识和实例出发, 再抽象为严格化的定义; 有些内容 ( 如统计) 的教学是通过案例来学习它的思想和方法, 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又如,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是通过实例, 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 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以及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术语、数学符号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 它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 它不仅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 又是交流的载体. 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践中, 我们应以新课标为指导, 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 在概念、定理教学中把握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在数学符号教学中揭示数学符号语言含义的深刻性.数学课本中每个数学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 只有深刻揭示其含义, 才能正确使用数学符号来解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 叙述精炼, 前后连贯, 逻辑性强, 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门术语, 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
2. 在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形语言的能力
如: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识别图形, 包括几何体的形状、大小; 几何体间的位置关系; 几何体中各元素在平面上、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相对于特定位置的排列顺序. 其次要通过对图形的分割、补形、折叠、展开等直观处理来辅助解题, 培养学生一定的图形处理能力.
3. 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具体方法一是在课后书面作业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在书面表达上, 主要应做到思维清晰、书写规范、叙述简洁. 例如在数形转化和设参换元问题上, 严格要求学生在关键的转化步骤、图形的绘制、变量的限制范围等方面, 做到严谨规范. 二是在应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互译能力, 要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数学现象, 对常见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语言描述, 从而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四、教师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俗话说: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其实, “教”也是如此. 教师的数学素养, 同样是不增则减. 在职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知识、观念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否则就会导致在数学课上数学味不浓, 师生们品尝不到数学味道的精美, 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意境, 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源泉了. 在平常的教学中, 数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常常得不到保障, 甚至被人为地割裂; 知识单元之间的连贯性有时被破坏与隔离. 在课堂上, 讲授内容贫乏又没有什么有趣的应用, 不善于引导学生从联系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去考察数学对象, 不善于引导学生把具体情况数学化. 造成这种数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严重缺陷, 不能说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实践仅仅理解为大量习题的训练无关.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 到底欠缺在哪里? 我认为, 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 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 如前所述, 数学素养, 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 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的一种综合修养.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 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 “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 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 当然, 对绝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来说, 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 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 有许多都涉及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 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 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 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 知识是基础, 没有知识, 能力何在? 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因此, 作为教师, 不是要去研究如何应付高考, 而是要去研究如何教好与学好数学. 对这些问题, 若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不高, 在思想上没有个底, 要在平时引导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是困难的, 而要把些素养转化为学生在考场上的能力更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 在新的课标下, 要上好高中数学课, 首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指导意义, 其次要把握课堂教学互动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结合教师新的教学方式, 从而更好地发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另外教师本身应该学习现代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教学手段, 做既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又能从事数学与数学教育科研的现代教师.
参考文献
[1]王磊.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安淑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老师读本[M].武汉: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10-12.
[3]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4) :24-27.
[4]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1) :3-5.
[5]杨世明, 周春荔, 徐沥泉, 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 2002.
[6]杨之.MM教育方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与展望[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3) :6-11.
[7]徐沥泉, 郁建辉, 周家禧.MM实验回顾与小结[J].数学教育学报, 1998, 7 (2) :1-5.
【数学新课标读书体会】推荐阅读:
新课标读书体会07-25
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09-08
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8-31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8-23
一年级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10-04
参加数学新课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08-13
数学老师读书心得体会10-13
数学新课标试题07-08
2015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07-28
数学新课标的教学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