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读书体会(精选13篇)
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研读学习新课标,对(2011版)新课标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领会了新课标对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双基”变为“四基” 的认识更加深刻。课标在原实验稿的基础上,将“双基”拓展 为“四基”,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这样不但全面体现了四维目标的整体把握,还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同时要求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感悟、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下面就有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与实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平面图形时,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平平的面“请 ”下来,这些操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面在体上”,而且兴趣盎然。当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后,接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说: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平面图形分分类呢?学生自己寻找分类的标准,其实就是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思考过程。分类是认识平面图形的重要手段和思想方法,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当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感悟分类思想,积累分类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
对平面图形的形状特征的感受,帮助了他们在脑子里形成这些平面图形的表象,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如在动手做
(一)中,学生将长方形、圆形等纸片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体会到了很多图形都能分成同样的两部分,为后面学习“对称”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悟”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强化合情推理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如我在十几减9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尝试独立探索15减9的计算方法,尽管有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怎么算,但不能很好地表达计算的道理,为此,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值思想,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退位减法积累了经验。
三.“经历回顾” ——让学生在“思”中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自我反思,对于提升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运用了那些基本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中提升并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十几减9,当学生探究出计算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当15中的5不够减9时怎么办?
总之,数学课堂需要学生的生活实践,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也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活动经验的的积累。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同实践,共同提高,在教学中设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2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确实很有益处,正是如此,《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并且也明确了必读书目:《骆驼祥子》、《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以上这些足以说明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如今许多学生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学业的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不足,某些家长及老师的偏见,等等,这些负面因素使得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鉴于此,作为语文老师,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初中新课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具体该怎样做呢?
1. 以课内阅读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当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应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 以朗诵促进阅读
教师若可以利用汉语有声调美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引导学生充分地享受朗诵的乐趣,就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了阅读。
3. 以表演促进阅读
进行课外名著阅读,特别是读一些叙事性作品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能极大地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效果明显。
4. 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进阅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话一点不假,大家思维的火花聚在一起,确实要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效果要好得多。如在讲《水浒传》时,从小就酷爱读《水浒传》的辛果同学给大家展示了他攒了近五年的方便面卡片“水浒一百零八将”,卡片的数量之全、图片的形象之丰富,还有辛果对《水浒》之痴迷,都带给其他学生以极大的触动和震撼,随即班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盛行读《水浒传》,甚至是课间闲余谈论《水浒》相关的知识也成为一种时尚。可以说,这种效果是教师生硬地说教远远没法比拟的。
二、指导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并举
在进行课内阅读时,使用得最多的是精读法,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每次都采用精读法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人还要有“一视就理解,一视就成诵”的略读快读能力,而这种能力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2.“积累”和“表达”并举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所以,我们提倡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比如说做一些摘抄,又要注意读书成果的表达运用,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读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除了前文说到的这些之外,我们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下面主要从任课老师和家长这两个方面作阐述。
1. 获得各科教师的支持
课外阅读当然是语文老师该管的事。可如果认为它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那就不对了,它需要所有老师的关心支持。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功课是有帮助的。语文教师要反复宣传,务必使各科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在不占用其他功课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应当大家都来提倡学生多读好书,尤其是新课标的这些必读书更是学生们的首选作品。
2. 获得家长的支持
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一大部分在家里,所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应当让家长明白,孩子们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其次,让家长知道具体的做法:给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空间,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自能读书 篇3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多年来一直叫得很响。然而,就大面积而言,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恐怕只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或形式上的“导”与“练”牵着鼻子转,仍然是学习的仆从。
“自能读书”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因为:(1)自能读书突出“自”,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自能读书体现“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3)自能读书强调以“读”为主,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复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训练学生自能读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
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权的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
当然,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指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发展。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二、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顿悟”的喜悦。
三、要注重学法指导
自能读书强调以自学为主,这样,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学法,深入理解文章。学法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注重渗透,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领悟并牢固掌握。
四、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要一如既往地、很好地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孩子们的成长更迅速!
(作者单位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
河初级中学)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4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课程性质,分别用两段话对物理学的概念和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定位和宗旨进行了概括。
1、物理学的概念和作用
课程性质中,首先给出了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且将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分成了三大块: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后面课程目标中物理观念的确立依据。
物理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理学和人类技术进步关系密切。当今的许多工程学科都是植根于物理学的某一分支,而20世纪的物理学进而诱发许多新兴的技术科学,如原子能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另一方面,物理学仍会不断地提供新的理论、实验技术和新材料来影响其他学科(例如化学、生物学等)和社会的进步。今天和将来的许多新技术都来源于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理学仍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定位和宗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指出它对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和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和相互作用,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宗旨可以视为课程目标中核心素养的简述,主要分为四个维度: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理念,主要突出了正确的物理学习、探究方法与核心素养导向。物理学习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具体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让学生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之后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养成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代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物理教学中,要巧妙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这个理念相对旧版本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有较大改动,主要是强调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物理主题化教学,主题内“分层布点,融点成线”,不同主题“各有侧重,连线成网”。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物理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科学素养、能力水平等方面获得大幅度提高。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数学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一、20xx版和20xx版,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基本理念有所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句”变“两句”,“6条”变“5条”,理念中还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课程总目标亦从四个方面改为了三个方面,变得更加具体、准确。“双基”变“四基”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即: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教学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相比较以前的课标,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前强调的双基,即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既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
二、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视直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小动物举行赛车比赛,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的参与进讨论中,最后得出车轮是圆形的跑的最快。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乐学、愿学。
三、在动手实践、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获取知识。
小学英语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本次学习分为两部分,首先梁主任先让我们自己研读《新课程标准》。梁主任为我们提供了“课程性质”复习提纲。提出了5个问题让我们进行思考。
1、为何将“育人”作为英语课程的本质?
2、为何将立德树人定位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取向?
3、如何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为何要学习和掌握英语?
5、如何理解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性质?对于基本理念的学习也提供了研读提纲: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理念?
2、你是如何理解6条理念之间的关系的?
3、你认为这6条基本理念中哪一种最重要?说出你的理由。
带着这几个问题我踏上了自己的学习之路。
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找出了我原来买过的20xx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本书,梳理对照此次修订版修订的地方。此次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地方很多。
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新课标,我是把这两部分的内容全部抄写在我的笔记本中,在记录过程中不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需要加强记忆和理解的部分。也就是在抄写笔记的过程中也让我更加深刻了理解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了解和传播中外优秀文化。同时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让我深刻感悟到一下几点:
首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课标,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实际,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益,达到新课标设计理念的需求。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大胆运用新课标中所提到的教学理论,将理论知识落到我们实际的课堂中,才能让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英语带给他们的乐趣。
其次,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思想,我们在备课的同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去备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历,情感,思想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再次,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整体设计这一方面,对于这一方面也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一部分。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不断在研究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次在新课标中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7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化简”书本知识,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 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1.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 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 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 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 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 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 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 当然学生不难做出回答, 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 学生就感到茫然了, 趁学生构成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题, “为了满足实际需要, 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2. 让数学回归生活。
现代社会里, “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 而且, 它能给予我们能力, 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 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 由于业务关系, 急需一辆汽车, 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 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 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 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 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 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 (里程) 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 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 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 提出思考的途径, 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 把数学条理化,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泼多变, 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 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 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 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如精心设计导入, 安排好教学的层次, 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 注意气氛反馈, 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 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 教学中要敢于“放”,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 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 思路让学生讲, 疑难让学生议, 规律让学生找, 结论让学生得, 错误让学生析, 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 学生的作用是内因, 教师的作用是外因, 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 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课堂教学中, 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 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 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 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把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无目标地装知识, 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 而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 将使数学课堂不再像嚼沙子一样枯燥无味。例如:在学习完四边形一章后, 向学生介绍《精巧的蜂房结构》, 介绍蜜蜂在数学与建筑学方面的贡献, 数学家证明了蜂房是一种最经济的形状,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这种形状的容积最大, 所消耗的材料最少, 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尖端的科技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生态平衡, 渗透从自然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的思想。
四、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试题, 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 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 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 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 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减轻学生的压力, 突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 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1. 操作性题。
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 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设计试题如下:请利用所提供的两张长度为a的纸条和两张长度为b的纸条, 拼、摆、折或连一连, 构建平行四边形, 并说明理由。你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吗?
2. 创意设计题。
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节内容时, 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请你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形, 并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图形的含义。再如学习“剪纸与镶边”、“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 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展开测评, 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幅幅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既包含创意作品, 又有相应的数学解释和人文表达, 不只是倾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 而且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突显着数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陶冶。
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下面就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受。
一、创设趣味情境,变“枯燥学习”为“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童话,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既有意思又有趣味的事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探索、实践和创新。如在讲“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我的课题引入情境:同学们知道《西游记》里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孙悟空……),但这个无所不能大圣今天却遇到了一个难题,听我慢慢道来:话说孙悟空弃了养的官,从天宫回到花果山之后,树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天天练兵,准备与玉皇大帝派来的天兵天将决一死战。……但是训练了几天,这些猴兵连立正、稍息、报数样样都不成。连究竟有多少猴兵大圣也弄不清,这可怎么办?它束手无策。就在大圣一筹莫展的时候,它参谋给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只见参谋在大圣耳边耳语了一翻后大圣露出了笑脸,原来是大圣参谋有它的妙计。第二天大圣和参谋在小猴兵中随意挑选了100只猴子,将这些猴子头上的毛剃去一片后叫它们归队,然后宣布放假三天。话音未落,小猴兵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你知道孙大圣的参谋想出了怎样的妙计吗?
这时全班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思考、交流、讨论、探索。这样的情境,学生精神愉悦,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接着向同学们指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和孙大圣同样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学生热情高涨,个个参与到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最后轻松掌握了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
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扎根于生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思维
矛盾和困难是认知的动机和根源,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学科之间的矛盾,使之产生冲突,导致一种紧张感,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学生必然会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去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手续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
五、创设实验情境变“单一学习”为“综合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验型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变“单一学习”为“综合实践”,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读书笔记 篇9
翻开目录,这本书从课程性质到课程基本理念,再到课程设计思路,还有课程目标,分级标准,实施建议,更有一些与学科相关的附录内容,供我们学习和参考。从宏观到具体,很详细的为我们做了介绍。
总所周知,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我国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从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
根据书中所讲,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书中多次提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
针对以上五个方面,我仔细反思了我的日常教学,我认为我在平时英语教学中,重视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即:听、说、读、写。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通过“我说英语,你说汉语”、“你说英语,我说汉语”以及“大小声”、“看口型”等游戏练习环节,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又经常开火车、排排读、列列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写的方面除了通过抄写单词和句子之外,还有课前5分钟听写环节,锻炼孩子的书写能力。
对于语言知识方面,也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许多环节渗透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内容。三四年级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语音和词汇能力,四五年级开始涉及语法、功能和话题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重视与实施较少,因为每周课时较短,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协调这五个方面,除了继续重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培养,但是也要继续创新和强化,还要多加设计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环节,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外国文化的知识,对比国内的传统文化,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对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合作交流讨论的能力,更可以培养爱国意识和拓宽国际视野。
还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交流学习英语的经验和方法,组织各种展示和表演机会,之后总结经验,这样做就能注意涉及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认知、调控、分享能力。
就像书中给我们的教学建议,我们的课堂要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习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英语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新课标体会 篇10
靳岗小学
我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范文之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
“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11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教材应当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工具,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媒介,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催化剂,教材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它的作用的发挥受到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以及教师对教材理解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处理新课标教材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教材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改造教材,最终突破教材,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教材灵活的编排和预留的空间给教师提供了方便,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灵感。但是,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材,不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只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要想成为教材的主人,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利用和开发教材资源。
第一、重视教材中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教材章节的编排进行必要的组合与调整。课标教材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各章内容比较松散,前后知识有重复和交叉、后面要学的内容在前面解题时却要运用,模块顺序安排不合理等)。
1、内容与习题的跨度太大,中间少了些过渡,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到有些不太适应,例如,学生在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时不会求不等式问题。对此我专门抽出了几节课讲述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仔细体会。
2、习题与内容前后颠倒,例如课本第70页的第9题(1)小题——“大约经过多少万年后,用一般的放射性探测器就测不到C14了(精确到万年)?”这显然是对数函数的问题,因此,我将这道习题放在对数函数以后来处理了。
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可以不根据课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讲解,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在读教材,因此不要让教材固定我们的思维和教法,要从多个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应用课本,让学生从课本中逐步地积累知识。
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的增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技能训练。
每本教材的每个章节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是编者们针对教材内容、大纲要求,并考虑到不同文化差异的背景而精心编写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练习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该取的取,该舍的一定要舍,不能要求学生从头到尾都去做,教师要严格把握住哪些是学生需要训练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当前做的,哪些是以后要训练的,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课标教材关于技能训练很少,例题和习题都少而且相对容易,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能力,因此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知识技能的要求,设计特定的练习,以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第三、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一项主要创新能力,符合新时期人才发展的需要。课标教材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探究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把握。如何灵活运用教材,捕捉教材结构的编排和练习习题的设置中蕴涵的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与教师的适度引导、帮助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产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对知识意义的领悟,教师则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把握好恰当的“干预度”。例如在教材第4册第1章P60例2,此例题的设置是三角函数与绝对值的复合,而且例题后提示“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图象而获得对函数性质的认识”。反映出教材设计者提出了对函数图象的重视和对复合函数综合应用技能的要求,因此,我在复习了复合函数的知识内容后,启发学生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探讨(尤其是函数图像的形状)。这个课题提出后,学生兴趣很大,并顺势开始对函数y=sinx及y-2sinx的图像与性质的探索,在探讨的过程中,对函数图像形状“上凸”或“下凸”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比如对y=sinx的图像形状出现如图三种情况的分歧:
单纯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无法确定其细部形状,只有将y=sinx转化成y=1/2—1/2*cosx来作图(准确的是第三种情况)。
之后有些同学又开始对函数y=ln(sinx),y=cos(sinx)等函数图像的探索。
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在这个探索的“度”的问题上,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在超出课标要求范围的时候,要适度叫停留下悬念,绝对不能“放任”探索,过多地占用时间和精力。
新课标读书体会 篇12
一、备好课, 充分使用共享资源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备课时, 重难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把要求尽量表述具体, 具体措施要恰到好处。注意教学内容的上下连贯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可行性, 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力争在备课环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从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我认为:上课一分钟, 备课十分钟。怎样才能备好课呢?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现在是信息时代, 我们应该坚持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 善于思考, 把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 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探索者。我们要多向名师专家学习, 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性的新型教师。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来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 创设情境, 组织活动, 如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表演、朗诵、自编话剧等,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重难点, 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突破
教研室王老师曾经听过我的一堂课, 她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教师基本功不错, 口语纯正流利, 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很强的亲和力, 体现了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合理, 从复习单词到词组, 到句子最后到篇章。达到了让学生真正运用英语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学英语的能力。给我感触最深的是, 王老师给我指出我这节课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力度不够, 效率不高。意思是给学生的语言情境、语言信息、语言提示太少, 学生不知如何联系现在学的知识和过去原有知识, 他 (她) 们甚至不敢去灵活运用, 这样限制并约束了他们的思维, 久而久之, 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 进而失去兴趣, 造成成绩逐渐下滑。受到王老师的启发, 在以后教学中, 我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采取了多给学生造句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定语从句时, 我每讲到一种句型时, 我都让每一组学生中每个学生造至少5个类似结构的句子,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 每个小组都身先士卒, 这样不但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应用英语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高效教学模式的高品质学习, 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模式。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由浅入深, 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有助于因材施教, 从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和人格的发展目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分工, 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实施小组活动, 便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英语组使用了导学案, 并把班级学生分成五大组, 通过两年的实践, 效果显著。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特别是英语教学, 课堂是我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场所, 我们教师不必摆出老师的架子, 而是带领学生们一起学英语, 练习英语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练习英语的情境。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一切活动都将是我教你学, 时间久了学生就出现厌学情况。青少年对画画比较感兴趣, 在英语课上, 我充分利用这一点, 让学生用彩笔记录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所以, 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而且有助于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覆盖率高、学生实践机会多、训练充分的优点, 逐步改变了学生怕开口、羞于开口, 张不开口, 学的英语用不上的弊端。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相互学习, 相互补充,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 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既可以发挥教学民主,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又可以开发群体资源, 解决个别差异, 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得自如, 学得轻松,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情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探讨和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认真坚持定会闯出一片英语教学新的天地。
摘要:了提高教学模式, 教师要注重备课, 突破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新课标体会 篇13
海口市长流中心小学
2012,8,29
今年8月24-24日,我在海口市三十三小学参加了由秀英区教育局举办的201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英语新课标教材培训学习。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我认真听取了林萍老师对英语新课标的分析,谭晓环老师对新教材解读,使我了解到新课程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重视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通过学习新课标,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到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英语中常用句子、短语,尤其是在课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师要达到熟练使用。
通过本次对新课标的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新课标提出的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观点。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 的发展的理念。摒弃了过去的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点。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该以提高兴趣为主。
【新课标读书体会】推荐阅读:
数学新课标读书体会10-28
学新课标体会09-24
体育新课标体会08-10
英语新课标体会11-13
新课标物理教学的体会10-28
化学新课标心得体会08-18
数学新课标学习体会09-08
新课标网上研修学习体会11-02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8-23
新高考新课标心得体会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