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4-09-20

新高考新课标心得体会(共13篇)

新高考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2011届新高考新操作工作小结

一、已完成的工作

1、新高考改革的政策进行广泛、多种形式的宣传,已深入学生、家长心中。

2、高考网上报名工作已于12月顺利完成。

3、高考电子摄像工作于2月14日顺利完成。

4、高考体检、政审工作已于5月5日顺利完成。

5、高考网上填报志愿训练工作已于5月4日顺利完成。

6、高考三次诊断性考试组织、成绩分析的系列工作已完成。

7、高三全体考生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表等合计73表已于3月26日成功上传自治区。

8、学生学籍档案“成长记录袋”中所有内容填写完毕。

9、制定了2011届高三后期工作进程表,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10、南泉考生名单已统计完成。

二、正在进行中的工作

1、高考工作人员资格审查,高考考务工作前期的各项准备。

2、第四次诊断性考试的准备工作,动员会已开完。

3、高考考生在高考期间的通讯录。

4、制作高考学生纸介质的学籍档案、档案袋。

5、考生考前心理、作息、守纪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6、生物钟调整。

7、毕业典礼。

三、还在思考中的工作

1、高考估分后志愿如何填报的程序安排。

2、学生档案的填写、入档。

3、假期学生填报志愿的值班安排。

4、录取院校登记、发放通知书、领取学籍档案、公榜及假期值班人员安排。

四、存在问题

填报志愿时,计算机数量严重缺少。

新高考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课标高考已数年,标新立异如花妍.年年岁岁同时间,岁岁年年题在变.若将试题细钻研,特点规律很明显.稳定创新是理念,方法能力最关键.

2015年的高考数学新课标卷(全国文科 Ⅱ卷),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为依据,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重运算、考思维”的设计理念.坚持对5个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2个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背景,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创新点.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综合起来可概括为4个字:平稳,创新.

1.1平稳:风吹云动星不动,水落船低岸不移

平是平顺.纵观今年数学考题的特点,让考生感到“心平气顺”,考数学基础知识,考数学基本能力,考数学思想方法,考数学基本运算的宗旨没有变,整个数学试卷让考生感到,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像,都是平常学习的数学,都是平常做过的问题,都是平常练习的方法,所以考生能平安入手.心里感到“平平安安”.看起来顺眼,想起来顺路,做起来顺手,无论是集合的运算、复数的运算、向量的运算、三角运算、算起来都顺手,无论是程序框图、三视图、立几图、平几图,看起来都顺眼,三角题、立几题、统计案例题做起来也是 “顺水顺风”.就是令人生畏的压轴题:解几题,做起来也“顺顺当当”.

稳是稳定.新高考数学试题对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得非常突出,其稳定性体现在:

1.1.1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如火如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试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对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明确,且难易适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的与时俱进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对算法框图、三视图、抽样方法与独立性检验、几何概率、条件概率与定积分等新增内容的考查,犹如红杏出墙,成为新课标卷的新热点.虽非点点不漏,却也题题难料.想说考“谁”不容易, 要说做对也不难.今年的试题突出的是复数运算、程序框图、三视图、直方图等新增知识点的考查.

1.1.2对基本运算的考查,重难重易

机关算尽才聪明,不会计算听天命.运算能力是数学的根本,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今年的新课标卷,设计得“山清水秀”,如集合的运算、向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框图运算、概率计算、 数列运算、距离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的运算题,构成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模式, 让一些数学基础弱的考生也能顺利得分,不枉他们在高中三年数学学习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对具有选拔功能的高考要有良好的区分度,就需要增加运算的难度,形成试题的梯度,如选择的12题、填空的16题,可谓“小河清清流,微微泛波浪”,难度升起,充分体现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考题尤其突出对运算中特殊性的考查,特殊的数字,特殊的关系,特殊的性质,特殊的图形,特殊的位置,特殊的结构,常常会使运算过程变简单,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这种特殊性的考察和运用是快速、准确的关键所在.

1.1.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中规中矩”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数学试题变化万千,如桃红柳绿,数学思想方法隐身其中,如草蛇灰线.数学知识的考查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数学高考题鲜明特点. 犹如“桃红”含“宿雨”,“柳绿”带“春烟”.活灵活现的试题中,缭绕着思想方法的蒙蒙烟雨. 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或明或暗.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 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 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所以,数学高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今年的新课标卷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仍然是 “中规中矩”,尤其是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现的非常明确.今年的选择填空题中有8道题需画图、看图思考,如(3)、(6)、(7)、(8)、 (10)、(11)、(14)、(15),可谓:画图才识春风面,数形结合操胜券.

1.1.4对数学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数学主干知识,犹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流淌在数学的试题之中.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数学的主干知识, 处于知识的“接点”位置,是建构完备知识网络的重要支撑,高考命题以能力为立意,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模式构建等理性思维,以解答题为载体考查数学能力的同时强化对数学重点内容的考查,突出重点知识,重点考.

(1)三角函数题:继往开来,仍然演绎着三角形的故事.正余弦定理,让解题思路左右逢源,平面几何定理使解答过程乘风破浪.今年的考题,以三角形为背景,以边角关系为基础,以求值题为形式,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求角求边.去年考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今年考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冷静沉着才平顺.

(2)数列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最变化无常,或做选择填空的压轴题,凸显技巧性,或为解答题的第1题,也反复无常.今年的数列题,可谓风平浪静,恪守《考试说明》的要求, 突出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公式、基本性质的考查,切纲切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夯实基础最幸福.

(3)统计分析题:统计概率,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新高考的“吉祥三宝”,统计分析为序曲,概率计算作旋律,今年的考题循规蹈矩,以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表为载体, 考概率计算,贴近生活实际,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以致用最妖娆.

(4)立体几何题:新课标考卷中的立体几何题,难度基本稳定,模式基本固定,考垂直、 平行关系的证明,考几何体体积的计算.今年的立体几何题,问题的设计,“标新立异”,“做中学”,跃然纸上.载体的选取,删繁就简,长方体,光彩照人.平行关系的认识与应用潜伏在作图之中,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新课标理念,巧妙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独出心裁,体积比的计算,水到渠成.标新立异二月花,删繁就简三秋树,动手能力定胜负.

(5)解析几何题:“情深意长”,研究着椭圆的秘密,开掘着椭圆的性质,翻腾着运算的波涛,是许多考生的一道坎.今年的解析几何题,比较平顺,第1问,着手成春,为大多数考生,搭台唱戏,第2问,水涨船高,为优秀考生,架桥铺路,属常见题型.似曾相识燕归来, 轻车熟路乐开怀,运算变形闯难关.

(6)导数应用题:波涛汹涌,探索着函数的奥秘,以e为底的指数型函数,对数型函数,标新立异,三次函数,风景迷人.今年的考题,轻灵迷人,分类讨论,暗潮涌动,思维不清晰,难得高分,构造新函数,独具匠心,缺乏创造力,望题兴叹.看似寻常却崎岖,想说爱你不容易,要得高分凭能力.

(7)选考题,姹紫嫣红,绽放着三朵金花的美丽.

平几证明题:三角形在圆中,翩翩起舞, 圆周角定理、切割线定理,虎虎生风;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直角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的互化,情景交融,互通有无,跌宕着思维的灵活性,利用极坐标进行三角代换,妙趣横生,楚楚动人,奔放着思维的流畅性.

不等式题:绝对值不等式,载舟覆舟,去绝对值号,“几人欢乐几人愁”;解不等式,或爱或恨两悠悠,分类讨论错总有;证不等式、 曲径通幽,殊途同归何处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借水行舟,函数最值也难求.今年的不等式选考题,回归考查理性思维的轨道,体现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目标,不等式证明方法灵活多样,但分析法、综合法是基础,与充要条件结合,相得益彰,可谓繁华落尽见真纯.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各取所长竟风流.

1.2创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今年新课标(Ⅱ卷),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创新,追求变化,有新意,有奇异,凸显数学的应用,关注试题背景的创新, 既有“春风不改旧时波”的稳定,又有“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创新,尤其是试题背景的选取、 知识内容的整合、思想方法的综合、情感态度的融合,总能匠心独具,如选择题的(3)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对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的统计分析,不仅有效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读图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工作的现象与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选择题的(8)题以中国古代的算法思想为背景,设计程序框图,不仅有效的考查了算法的知识,也增添了考题的数学文化元素,也弘扬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如选择题的(11)题,将函数思想的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融会贯通,(12)题对函数性质的考查与不等式的求解水乳交融,突出考察求解数学问题的灵活性.解答题中的立体几何题,一改往日的证明模式,构思出了以作图为形式的精巧设计,融平行关系的判定于作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图要以平行关系的理论为依据, 融平行关系的证明于作图活动之中,有理论依据的思考,有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做中学的理念.(21)题,有对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问题的一般性考查,也增添了用导数方法研究不等式解法的新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选考题中的不等式题,面目一新,不再用绝对值不等式唱戏,回归本真, 突出用不等式证明考查理性思维的轨道,与充要条件结合,更是“满面春风”,清新自然. “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偶然踫著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句.”

2答卷分析:问题值得推敲

2.1数据统计:数据无言情却真,此时无声胜有声

信度(阿尔法信度):0.853

2.2问题剖析:欲木之茂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长者必浚其原源

2.2.1基础知识差

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对常用公式的记忆不清晰,对思想方法的领会不深刻,对基本性质的应用不灵活,如对(5)、(9)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不熟悉,运算速度慢,(16)题,不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15)题不明确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2.2运算、变形能力差

新课标考卷突出数学运算能力的考查, 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考生运算能力较差,虽有思路,但常算错答案.如(12)题,不能顺利求解绝对值不等式,(16)题,不会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19)题把体积算错,(20)题因第1问算错椭圆的方程,而是第2问很难得分,不熟悉“点差法”,运算过程复杂,差错率高.(23)题解不对二元二次方程组.

2.2.3作图、识图能力差

新课标卷突出对数学作图能力的考查, 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考生的作图、识图的能力较差.如(2)读不懂题意,(6)画不出具体的几何体,(8)不会读程序框图,(10)不会画立体几何图形,(11)不会辨析选项图的特征, (19)题不会画截面图.

2.2.4思维的灵活性差

新课标高考题的特点是,小而巧,解题入口宽,求解思路活,特殊关系多、要小题小做, 要小题巧做.但从答卷的情况看,部分考生思路单一,埋头苦算,思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如(5)、(9)不能灵活运用数列的性质求解, (7)观察不出三角形的特殊性,(11)题不能用函数的思想分析问题的特点,(12)题不明确函数式的作用,不会解函数不等式.

3备考建议:方法这边独好

3.1研考纲:找准方向用力,抓基础题

考试大纲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都做出明确的规定,新课程高考考什么: 以“知识与能力”为主干,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旨,考知识模块(略),考数学能力(略),考思想方法(略),考个性品质(体现数学视野,体现数学价值,体现人文关怀等).尤其在新旧高考交替之际,这种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轻车熟路的旧大纲的要求,在心中根深蒂固,不去仔细的研究新旧考纲的差异,不明确一些知识点考试要求的变化,就会用偏力、用错力,抓错重点,事倍功半.

研考纲,首先要明确考点的层次要求,了解层次的内容或考或不考,若考,一般以选择填空题为主,理解层次的内容必考,以选择填空题中的中难题为主,掌握与灵活运用层次的内容属于主干知识以解答题为主.

研考纲,其次要结合近几年的考题进行对照,须对近两年的新课标卷的试题,标注具体的考点、能力要求、层次要求,以做对照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高考的具体方向,好钢用在刀刃上,功夫用在点子上.新课标试题最大的特点是难度降低,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做对基础题是争分的关键.什么是基础题?一是基本运算题,如集合的运算、向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三角运算、框图运算、概率计算等基本的运算题,概念要清晰,运算要熟练,结果要准确,做到不失分;二是易错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短板,有不同的弱项,而且屡教不改,说明他对此类问题的认识,从概念到方法就是一个盲区,要正确归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正本清源,警钟长鸣.不再重蹈覆辙,不再犯低级错误是成功的根本;三是作图题,每年高考题的选择填空题绝大部分要借助图形思考,强化学生的作图能力,熟练常见函数,曲线的图形是高考致胜的法宝;四是选择填空题的答题技巧,做到训练有素,小题小做、小题巧做是高考顺利的秘籍.

3.2研考题:选定目标突破,抓经典题

高考试题,有效的反映了新课程数学怎样考的问题.研究试题就是要明确主干知识以怎样的命题体现,数学能力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数学的思想方法以怎样的活动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怎样的背景展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层次要求以怎样的题型来运筹.研高考题,一是研究考题的立意,二是研究考题的解法,三是研究考题的背景,四是研究考题的推广与变式,五是研究考题的导向.研究考题不仅要有自己的思考,更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多阅读数学教学杂志上有关的文章,多上网查阅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明确考法,如基础知识用选择填空考,主干知识用解答题考,命题以能力为立意,思想方法在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在背景中体现等.研究考题,才能使高考的复习有的放矢,实现高效益、高效率.选定目标突破,一是选定目标学生,二选定具体的题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在选择填空题上求突破,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在解答题的前三题与选做题上求突破,对尖子生要在选择填空,解答题的压轴题上求突破.

研高考题,我们就会发现,围绕主干知识,每一章、每一节都会有许多经典的题,各种资料都会选,可谓高人所见略同,高考常常会选这些经典题,或略加改编,或巧做整合, 或原封不动作为高考题,因为这些题最能代表这些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最能体现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最能考察数学的能力水平, 所以,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某类题型常考不谢, 某道题出现在多个省份的考卷中,所以,在高考的冲刺阶段,要强化之类经典题的训练.

3.3研课本:立足基础强化,抓课本题

一是立足课本,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生长地”,课本是高考复习的“根据地”,课本是高考试题的“策源地”,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是高考复习的起点.研课本,就是要看考题与课本的关系,要看考点与课本的关系,要看方法技巧与课本的关系,从高考的要求出发,把课本熟化,概念能脱口而出,公式定理能信手拈来,基本方法能左右逢源.基本题型能借题发挥,从而以扎实的基础为基点,向更深、更活的目标前进.二是立足基础,强化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如解方程、解不等式、解函数,强化基本作图能力的训练,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强化公式法则的记忆.

3.4研考卷:针对问题点拨,抓试卷题

新课标 新高考 篇3

【关键词】新课标;新高考;备考策略

一、探索策略,抢占高点

随着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的出台,如何提升考生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话题。认真研究新的高考形势,尤其是要研究新课程改革对2008年高考的影响。

1.材料解析题可能增加,开放性试题可能增多。

自江苏省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一标多本”就成了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在未来的高考试卷中,问答题的比重可能会降低,而材料解析题由于灵活性强,便于调控,在试卷中的比重可能会上升。

课程目标要求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未来高考的试卷中应该会力争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的考卷中会尽量增加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平台,让学生有表述自己观点的载体。因此,开放性试题只会逐渐增多,而不会减少。

2.作文分值可能增大,阅读试题可能增量。

江苏评卷组长旭初老师预测,现在江苏的高考作文是60分,明年可能会增至70分。因为上海、福建近两年作文已经增至70分,而且新课标也更注重能力的考查。为此他建议作文应该认真对待,要重视讲评每篇作文。阅读选做题也是符合课改精神的,出现在明年的高考卷上一点也不意外。

二、应对策略的初步探索

1.夯实基础不可弃。《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正是因为语文学科注重平时积累,在2008年考试说明还没有出炉之际,高三语文教学,仍应注重基础,力求在研究去年江苏高考和近年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高考的基础上,夯实字词句教学,从而切实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工具性中最基本的要求。

2.抓住阅读不可松。进入21世纪,阅读已成为人们求知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阅读使人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关系到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和生存质量,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当务之急。从多年来的上海、广东卷可以推测,阅读将是江苏未来高考的重头戏,而阅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循序渐进,由易入难,还应该结合新高考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大胆设问,小心求证,力求准确地解读江苏2008年高考阅读趋势,针对性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康军 40504002

新课标心得体会

阅读完新课标,有很多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课标在关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不再局限于老师讲课与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对于一个即将以教师作为职业的师范生来说,新课标在许多方面诚然给了我许多启发与帮助。

相对于以前的教学理念,我觉得新课标课标之新最重要的莫过于在教学原则方面的创新。新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即提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两条重要原则。为什么我觉得这两条原则很重要呢?因为在新课标中,这两条原则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而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部分中体现的也正是这个原则。在过去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们更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这样的观念把学生至于完全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来看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条原则。在我看来,这条原则包含着两个层面。其一,将目光投向全体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诚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学生的角色更为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证,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大部分他都知道,而学生却一无所知,学生是对知识的渴望群体,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还应该是面对所有的学生,不应当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对所有学生,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对于后进生,特别要多加以关注,帮助他找出原因,引导其培养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质。其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代表着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不光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其他技能,诸如演讲、交际等,为学生走上更高层面打好基础。这些技能的培养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陶冶情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其次,“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条原则也至关重要。其一,学生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叛逆性,所以在情感方面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其情感诉求,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情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的展开。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升学考试制度的大背景下,再加之班级人数多,彼此间竞争激烈,高中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习、心理压力。教师在这种背景下,不应当局限于扮演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主动的与学生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其二,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轻松,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应试教育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想,一切都按部就班,死读课本,而好的学习氛围就可以改变这些。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与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炎炎夏日,在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依然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不用在学校上课,闲下来的时间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最好时机,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xx版)》。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学段的学习任务都是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体现。那么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师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各种形式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中,启发想象。然后引导其法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知识。老师需要有技巧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能力由浅入深进行探究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慢慢深入学文,理解新知。

新课标是教育的指路明灯,跟着新课标的方向前行,才不会迷失教育前进的方向。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宋万春物理学科

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县教育的组织下,聘请各地、校、教研室的老师对我校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如何观课和议课等。

我们培训的教师是来自太原市教研室的丁更柱老师,首先丁老师从新课程标准开始讲解,从更深的角度去分析新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是什么,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发现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重视什么,忽视什么,有的取舍且敢于大胆取舍。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从概念到概念是不可取的,那只能去照课本宣讲,而不是去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等,应该把概念具体化,在具体问题中先不告诉学生思想,让学生再情景中自己能获得体验,注重方法和过程;而且应该在课堂是区分谁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其次,教学目标的确定比上课更重要。教学目标就是指我们要上这节课的总体思想,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阳光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在讲授同一课内容时不能按统一教学目标走,如果这样我们的可就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我们要完全放弃课外资料。同时教学设计的依据也是我们的教学主体——学生,一节好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好好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的,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设计师不能一样的。

再次,在观课上应该注重:听、看、想、记四字格言,议课中应注重:议课标、议学生、议教法。丁老师在讲观课和议课的讲座上,重点强调了

四字格言。

一、听。听不只是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还要去听学生的声音;如果一位老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感情非常丰富,而学生没有发言的权利,这一节课是不能算上一节成功的课的,或者换句话说只能是老师又把知识自己复习了一遍。

二、看。看的重点是指在课堂上看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反映程度,学生学习状态是否是积极兴奋、主动的。

三、想。想是在课堂上,授课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讲授方法是否得当,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时方法是否得当等。

四、记。记是指重点在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兴奋、主动等。总体上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是有效的,避免出现教师的一言堂。议课中应该重点是放在议课标内容是否突出,议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议教法是否突出;而不是放在授课者的知识点是否正确等内容上。

总之,这次培训使自己又在有效教学的路上前进了一步,是自己有对新课程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知道在新课标中应该研究什么,教学设计以谁为主,敢于对知识有所取舍,我想其他老师也和我一样获得很多,同时也希望能给我们提供跟多的机会去学习。

浅谈新课标物理教学的体会 篇7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

学习研究新课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 新课标包含了新课程的性质、理念与培养目标。同时指出高中物理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 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在课程的实施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教师不应被看成为“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认真研究新教材

教材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这一目标的物质资源, 教材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熟悉教材是客观要求, 而研究教材才是关键, 只有熟悉教材和研究教材才具备搞好教学的基础条件。熟悉教材是指要熟悉教材的内容、教材结构特点、教材的编写理念, 只有这样, 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才能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的综合全面提高。新教材先讲的是运动学内容, 然后再讲力学内容, 这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运动学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上相对来讲比较简单,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还加强了实验的探究, 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认真研究教学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唯一有效方法, “理解”二字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物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 物理科学不仅仅是观察现象、记住公式, 还可以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而能够通过想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理解物理的本质的问题。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推一个空的桌子和另一个装满书的桌子,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与压力有关。教学中贯彻教学过程与方法教育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也是教学教改的客观要求, 学生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这一重要途径才能事半功倍。

四、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教学中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本身,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只能主宰自己的行为, 而不能主宰学生。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 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按新课程的要求, 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 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教师要“放手”, 要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 让学生去主动探索, 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 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管得太死。当然教师也要对课堂进行适当调控, 使课堂放而不乱, 学习环境和谐。解读新课程标准, 我们会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决策者, 对于课堂教学不确定性情境, 可以成为创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组织者、参与者。同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开展研究性学习, 突破课堂教学与时空的局限。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参与者, 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学会放手, 能让学生做的, 就要让学生做, 要大胆地相信学生。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阿阳小学

张东平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本班45名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备好课,上好课。

一年级一册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要求学生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并且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要求会写。这么大的学习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长此以往,学生将对拼读、识字产生厌恶。面对本班的45名学生,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备学生,写教案,制作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后,我针对教学实际,坚持进行反思,努力调整教学策略,争取每天进步。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教学中抓常规。面对一群新生,我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心”。心齐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常规自然跟上了,我才有了与学生自然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努力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加亲切,充满激情。我特别注重课堂上的过程性评价:“请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你的声音真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简短的评价,更让学生满心欢喜,积极思考。在师生不断互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学习常规不断进步。要想学生在整个课堂兴趣盎然,教师教学的策略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三、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获得家长的支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成长,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及时和家长探讨学生的行为表现。一起研究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改变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实现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阿阳小学

张东平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一年级人教版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的教材的理解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这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34篇,有2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不注拼音);选读课文5篇,内容丰富多彩。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诗歌、谜语、谚语等形式。“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课后的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

(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

(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对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首先,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教师要不断修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它准确、精炼、优美。优美的语言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给学生以诗情画意般的享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就会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其次,引领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来说更应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和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喜欢阅读,主动阅读。与此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注意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读书,读好书,遇见美文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也可以将自己读过的好书向学生推荐,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与我们一起品味书香。随着的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语感也就更强了。

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9

但在许多老师与学生们看来美足不足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教育的方式不知从何着手,按老路子来走又怕跟不上潮流,要想开辟“新航路”,却又没有“圣经”可取,所以就只能过着“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凄惨生活了……

第二,就说我们高二呢,现在又是搞什么新课程水平测试,没过关的听说还拿不到毕业证,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不允许参加高考。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将新课搁一边,去为这所谓的水平测试作准备,弄得如同高三一般,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第三……

但奇迹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如何去合理安排时间与功课,让自己“新旧”两不误;如何让自己学习与娱乐有机结合……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水平一——三的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例如:球类教学,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篮球、足球教学计划在第一个学期就完成基本技术教学,达到水平一——三的要求:基本了解熟悉一两项球类运动的技战术。以后的教学以巩固提高为主。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体育理论考察:学生自己命题,写好答案,填上自评分,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实践后的一点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类比成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是无互动、无交往的,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

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获得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学生走向学生。前者是在仔细的“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以单位时间传授知识为主,后者是在仔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课堂展示的是不同的情景,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能生动,有活力。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便于进行教学。

3、评价方法的改革: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向激励、反馈调整。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评价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表现出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学生讨论、评价、交流,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鼓励性语言,学习内容宽泛,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更高。

7、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自主言行,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防止这种情况:教师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同学间的言行伤害另一个学生的自信心。

8、教师要多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体育教师应由教练型向陪练型转变。

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学科内容及研究范式,在人才培养中一直承担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物理学的这一学科特质在历次课标修订中均作为主要支撑承载其育人功能。20xx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首先论述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这是物理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与学生认知能力、学科课程要求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与研究方法,是对20xx年版《课标》前言中课程性质的进一步完善。

二、课程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为整体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课程的建构应面向全体学生,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20xx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要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这就要进一步深挖物理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突出学科在人才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多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贯穿始终的理念。这一理念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进阶性的实质跨越,帮助学生建构对物理世界的初步认识,为其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明确物理学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这一课程理念引领下开展的物理教学,可让学生深刻领会学科知识与现实价值的双重统一,了解基础科学作为科技创新基石的重要作用,也是领悟“知行合一”内涵与现实意义的有效举措。

(三)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20xx年版《课标》第一次从课程结构角度明确提出以主题为线索,促进课程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系统性。20xx年版《课标》将课程内容确定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组织概况;“实验探究”一级主题是从物理学科特征出发,强化物理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则借助物理学的大观念,构建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素养间的逐步转化。课程内容结构化,将进一步凸显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单个知识的识记、理解跨越到知识网络的整体建构,侧重于加强对学科知识整体性、综合性与迁移性的认识,这将有利于学生学科观念、学科思维的形成,对其科学本质的理解、核心素养的生成大有裨益。

(四)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课改要求下,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教学。20xx年版《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明确了科学探究不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借助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也呼唤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搭建起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五)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新课标数学心得体会 篇12

一、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20xx年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新数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让孩子知道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学段目标更加细化

20xx年的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每个学段有每个学段的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新课标分级更细更容易操作,阶段衔接也更加合理。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给了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方向,知道教学时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体现教学的知识,更要体现教学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心得 篇13

教师:曹清荣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

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 须在 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上一篇:高中高效率学习方法下一篇:龙集小学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