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保密管理制度(共8篇)
项目实施保密管理制度 篇1
涉密项目实施现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确保涉密项目的绝对安全,维护公司的合法利益,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促进涉密项目的顺利进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涉密项目关系到投资方和公司的权利和利益,依照特定的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
三、涉密项目实施现场所有人员都有保守项目秘密之义务。
四、现场保密管理制度实行既确保秘密又便利工作的方针。
五、对保守、保护秘密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现场实施人员实施奖励。
六、本制度由涉密项目现场办公室负责实施。第二章保密范围
一、项目投资的战略性和对社会的保密、安全性。
二、项目进展中重大决策的事项。
三、项目实施的图纸设计、技术参数等秘密事项。
四、项目的招标资料、合同、协议、意向书及可行性报告、主要会议记录等。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改进的尚未公开的各类信息。
六、项目财务预决算及各类财务报表、统计报表。
七、项目实施人员的人事档案、薪酬待遇、劳务性收入及相关信息。八、一般性决定、决议、通告、通知、行政管理资料等内容文件不属于保密范畴。
九、其他秘密事项。第三章保密密级
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一、项目实施中,直接影响投资方和公司权益的重要决策文件资料 为绝密:
二、项目的规划、图纸设计、技术参数、财务报表、统计资料、重 要会议纪要等视为机密级。
三、项目档案资料、合同、协议、等为秘密级。第四章现场保密措施
一、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二、项目实施现场人员务必增强保密意识,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每天开工和收工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摄像器材进入工地现场。
三、项目实施现场项目经理主抓保密工作,各小组负责人为本小组的保密工作负责人。
四、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摘抄保存和销毁,由现场项目经理或委托专人执行。
五、对于密级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采取如下保密措施: 1.不经现场项目经理签批,不得复制和摘抄。
2.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3.所有资料在设备完善的保险装置中保存。
六、在对外交往合作中,需要提供保密事项的要事先报请现场项目经理签批。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属于保密内容的会议,要选择具备保密措施的场所,限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依据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确定会议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八、现场实施工作人员发现秘密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要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现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及时做出处理。第五章责任与处罚
一、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1.泄露秘密,尚未造成严重后或经济损失的。2.违反第四章相关规定内容的。3.已泄秘密,但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并赔偿经济损失,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1.故意或过失泄露秘密,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经济损失的。2.违反本保密制度规定,为他人刺探,收买或违章提供秘密的。本制度仅限于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结束后自行终止。
项目实施保密管理制度 篇2
一、智能建筑及建筑智能化项目
对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2006) 是这样定义的[1]:将信息化的设施系统及建筑管理系统筹建在建筑平台上, 让建筑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与优化组合为一体, 让住宅建筑在绿色能源这一动力下更为舒适安全、便利高效。
对建筑智能化项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2006) 中给予了这样的定义[2]:建筑智能化项目是在建筑平台下, 包含电力、照明、电梯、空调、通信信息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建筑环境, 随着科技发展, 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不断进步, 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规模也不断扩大。系统包括三部分:1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此系统包括楼宇内的设备集成管理及自动化系统, 还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安保系统, 此系统又可以称之为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在此系统下, 利用现代的管理设备及信息技术能够将人们居住环境同工作环境结合起来, 并调整在舒适程度, 让建筑智能化项目运营的成本大大减少。2、通信自动化系统:此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技术、无线信号传递等技术, 负责智能化项目信号传递及通讯。在上述技术下能够让建筑环境实现视频信号的传递、智能的门禁管理及多媒体通信等功能, 让智能化项目功能更为健全。3、办公自动化系统:此系统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不同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 在这些技术设备下可让智能化项目办公质量及效率有效提高, 既限制了工作中的人为失误, 同时也为智能化项目提供必须的安全保密功能。
二、建筑智能化项目中保密管理的应用需求
建筑智能化项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但是这些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保密管理的链条过长, 保密管理难度大, 面对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 项目信息的保密性面临严重威胁。而在建筑智能化项目在实施生命整个周期中项目内容越来越多, 需要保密的信息的范围不断增加, 管理对象的时间、空间范围对应关系也更为复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先进保密管理方法下不断完善改进。
三、建筑智能化项目中保密管理方法的应用
(1) 制定保密目标:在项目周期中, 制定保密工作零事故的工作目标。 (2) 制定保密管理措施:按照国家及企业保密管理制度及建筑智能化项目系统特点制定相应保密管理措施。对于智能建筑内的智能化项目系统来讲, 保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1) 做好保密教育工作: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宣讲保密法律及工作制度,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保密意识, 所有工作人员均需签署保密责任书。 (2) 做好保密检查工作:从项目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计算机、涉密网络及外协工作几个方面加强保密检查工作, 查漏补缺, 进而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都拥有完善的保密管理措施。 (3) 信息追踪技术应用:信息追踪技术此技术将项目信息同相关的业务间关联起来, 并在这基础上对产品信息进行有效定位及关系搜索[3], 为项目信息保密得以实现的前提。在此技术下能够对项目信息展开追踪, 并通过追踪来获取如何进行系统边界信息操作的一个动态信息, 并利用这些边界信息的控制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为建筑智能化项目系统中的信息保密集成管理提供更具科学含量的技术支持。 (4) 保密控制技术应用:保密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面向建筑智能项目系统边界的项目所设定, 在此技术下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 将项目信息过程简单化, 将项目保密系统边界的控制简单化, 并在此技术下对项目边界系统实现动态保密管理。 (5) 项目授权管理技术:项目授权管理技术是通过项目信息模型, 以各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为基础, 对不同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授权管理, 并对这些授权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将任务及角色有效关联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基础各个项目实施相关角色的控制模型, 通过模型对项目实施过程的任务、证书及授权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总之, 智能建筑不断推广的今天, 从系统基础管理及信息保密管理两个方面加强建筑智能化项目的保密管理, 对项目保密管理方法不断完善, 能够让智能建筑实现系统、管理、服务的最优化组合, 满足人们对居住舒适安全的要求。
摘要:随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 智能化项目在智能建筑中得以推广应用, 对智能化项目加强保密管理同人们居住安全息息相关。本文在对智能建筑及建筑智能化项目简单介绍基础上, 重点对建筑智能化项目中的项目保密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项目管理,保密管理方法,建筑,智能化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刚.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实践思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6) :236.
[2]华美芳.现代项目管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8) :239.
[3]尚朝君.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 (11) :62-63.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探析 篇3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特点
土地整治项目对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该项目的投资规模比较大,在施工完成后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管理工作,在对土地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环境以及规划需求。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比较大,在建成后也会收到较大的经济回报。在对土地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绿化效果,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利于维护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下面笔者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特点
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规模比较大,其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工程的等级比较低,不同地区的施工差异比较大,管理模式很难实现统一,而且工程收到的效益也比较高。
1、土地整治项目有大小之分,其一般是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施工的。土地整治项目中一般内部环境比外部环境更好控制,这一工程项目属于开放式的,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多,工程具有零散的特点,施工的难度比较大,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好工程监督工作,这样才能降低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2、土地整治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单项工程项目比较多,所以管理的难度比较大,单个工程项目的规模比较小,工程等级也比较低,单项工程的目标具有综合性,这项项目之间具有互相制约的特点,需要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价值。
3、土地整治项目涉及的内容比较广,需要相互协调,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农户的利益,而且影响着农业生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与农林水电工程相互协调,要满足大众的利益。土地整治项目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协调的难度比较大。
4、土地整治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由于是开放式施工,所以会受到气候、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农田中作业时,为了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需要避开农忙时节,要安排好施工的时间,合理规划施工流程。
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缺乏科学性
很多地区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规划与准备工作,没有依照规划原则对规划项目进行设计,而且规划的目标也不够明确,使得很多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存在规划综合性不强的问题。土地整治需要与当地的水电工程以及农林工程相协调、相适应,规划设计与实际施工存在不相符的问题。在施工前还要做好选址工作,有的只有片区建设规划,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规划落实不够。项目变更随意性大。
2、项目建设质量不高
部分工程设施、设备数量等没有完成设计任务,以旧充新,投机取巧;有的建成设施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所用材料不达标,出现“豆腐渣”工程;建成的设施由于管护不到位出现损毁等情况,工程未完设施就已经不能正常使用。
3、实施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指挥部综合作用发挥不够好,没有固定的人员,职责、分工不明,国土局一家单打独斗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地方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缺位,有些工作过分依赖中介机构,没有充分履行业主职责,进行有效管理。对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管理。很多中标的施工單位资质等级都比较高,但在现场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在岗较少,进场的项目经理、五大员与投标书上承诺的不一致;对规划设计队伍约束力度不够。部分地方工程监理发挥作用不够。
4、资金、资料管理不规范
财政滞留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白条报账、大额现金支付、超预算支出等问题。档案资料不齐全、不完整。二是档案记录前后矛盾、相互矛盾。三是档案资料管理混乱。有的现场监理人员技术结构单一,大多是房屋建筑方面的监理员,没有配备懂测量、水利、道路、施工管理方面的监理员,导致工程监理施工指导乏力;有的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不能独立履行监理职责。
三、做好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的几点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指挥部指挥协调效能,这就要求指挥部充分发挥发动机和方向盘的引领带动和协调作用,加好油、掌好舵。要使每个领导和成员单位都发挥自身潜能,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各项目指挥部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主持会议,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2、规范招投标程序。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坚持“三公”原则,是否严格执行招标投标程序,是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前提,项目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一是严把“招标文件审查关”。时间延续是否合法、条件设置是否合理、公正等等。招标投标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活动的推倒重来。二是加强开标现场指导、监督。确保程序合法、开标顺利。三是严格执行《土地整治项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3、强化监理职责。监理工程师应以合同为准则,合理平衡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地分配合同双方的责任和风险。项目质量检查和检验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包人通过监理工程师对项目质量、进度、工期和各项费用支付、变更、索赔、风险、违约和争端等进行全面的管理。
4、加强合同管理。承发包合同是招投标结果的具体体现,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合同得以确认和受到法律保护,因而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履约率是招投标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是加强对合同签订的审查工作,防止不平等条款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条款出现;二是要认真搞好合同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合理解决合同争议和纠纷;三是建立合同履行情况考核制度,监督合同双方履约到位;四是提高质量保证金,暂押项目经理证书。
四、结语
土地整治项目在实施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要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规划,还要提高管理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土地整治项目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价值。土地整治项目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其涉及的面比较广,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需要与当地的水电农林工程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不会对农户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对土地整治项目制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土质,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所以,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利民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4,19-23.
[2] 刘俊,周旋,蒋艺.农民联户实施土地整治模式研究——以垫江县白家乡湖滨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416-418.
[3] 王瑗玲,李占军,张建国,等.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2008(5):49-52.
项目实施保密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结合土地管理系统的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保守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国家秘密,必须贯彻积极防范、突出重点和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的方针,为发展土地管理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守土地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是土地管理部门每个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有泄密或者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应及时举报、制止和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保密工作接受同级保密部门的归口管理。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指导、监督下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保守国家秘密工作。
第二章确定密级、变更密级和解密
第五条土地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按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土地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是国家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保密规章,其解释权属于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保密局。对该《规定》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需要增减、变更的,应逐级上报,经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保密局批准。
第七条对土地管理工作中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可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国家土地管理局机关绝密级事项由司、室提出,经局保密委员会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的绝密级事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局审核后,报国家保密局确定。定绝密级事项的保密期限不得超过三十年。
(二)国家土地管理局机关提出的秘密级、机密级事项,报局保密委员会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的秘密级、机密级事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局确定。定机密级事项的保密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定秘密级事项的保密期限不得超过十年。
(三)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对本部门产生的秘密事项,应依照保密范围的有关规定,在十日内及时确定密级。对于不明确的事项,产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无相应确定密级权的,应当在拟定密级后的十日内逐级上报。接到申请的机关或者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批复。
(四)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产生的不属于本部门的国家秘密事项,应按主管该事项的中央、国家机关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确定密级。
第八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按照《保密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对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及时、准确地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不能标明密级的,应由产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负责通知接触范围内的人员。
第九条对有关土地管理的各项保密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应配合国家保密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局每年审查一次,对不当的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条凡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期限以及决定解密,应由主管业务部门的承办人员提出具体意见交本单位主管领导人审核后,报有审批密级权限的部门和保密局确定。
第十一条国家秘密事项变更密级或者解密后,应当及时通知有关的机关、单位(因保密期限届满而解密的事项除外)国家秘密事项变更密级或者解密后,应当及时在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上标明,不能标明的,应当及时将变更密级或者解密的决定通知接触范围内的人员。
第三章保密制度
第十二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的保密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各项业务保密制度。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其他有关部门在新闻报道和出版书刊、图册时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审查制度,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第十三条凡机要、档案、通讯、微机等保管和承办涉密事项的人员必须政治可靠,业务素质好,忠于职守。机要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机要政审条件选择党员干部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不称职和任用不当的,任用单位应及时撤换和调配。临时工不得参与涉密工作。
第十四条凡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其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及保密期限。
第十五条接触绝级国家秘密的人员,必须经过批准,限定范围,并对接触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第十六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保密办法。
(一)凡有复印机、微型计算机、传真机等设备的单位,都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复印秘密级文件资料,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批、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复印件数,并视同原件管理。密码电报严禁复印,禁止到无《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的营业单位复印秘密文件、资料。
(二)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非经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窄。
(三)外出人员不得携带绝密、机密、秘密文件、资料,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携带的,需经本机关领导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国务院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凡会上允许带回的秘密级以上文件,一律要送交机要部门登记保管,不得私自留存和复印。
(五)调动工作和离退休的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交清秘密级文件、资料、刊物、保密本等。
(六)寄送秘密级以上的文件、刊物、资料必须包封好,经机要交通投递。
(七)凡发往境外的稿件,应按照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关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管理规定》的要求办理。
(八)领导干部应在办公室阅办秘密文件、资料和办理其他属于党和国家秘密的事务。高级干部应严格执行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高级干部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规定。
(九)不准使用普通电话、电传、明码电报传输国家秘密事项。
第十七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机要、文书、档案等工作,应根据《保密法》的规定,制定保密措施。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要及时、准确地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在制作、印制、收发和传递、借阅、复制、保管、清退、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均需建立严格手续和制定详细保密措施。
(二)对绝密级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必须严格控制制作数量、发送单位和接触人员。
(三)凡拟文电稿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土地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在文电稿上标明密级及保密期限,由拟稿单位领导审核后送交核稿单位领导批准。个人不得留存带秘级的文电稿。
(四)密码电报的拟稿、签发、阅办、传递、管理、销毁,必须按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通信保密的管理工作。
(一)各单位不得购买使用进口保密机传递国家秘密信息。
(二)凡使用传真通信传递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信息,必须采取加密措施,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传真通信中传递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信息。
(三)凡使用传真通信传递内部信息,必须核实接收方的身份。
(四)严禁密电明电混用,不准使用普通电话传达密电全文。
(五)运用微波、卫星、特高频等通讯手段传输国家秘密事项或接入有线网络开通长途电话传输秘密事项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加密措施。
第十九条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必须逐级审批,严格按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保密规定执行。需携带出境的秘密文件、资料要按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的管理规定》执行。
(一)非秘密内部资料,对外提供和公开发表时,须经本单位领导审批。
(二)对外公布和提供统计数字要严格按国务院有关保密规定执行。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外提供和公开科技资料、科技成果、科技论文等,须由科技宣教外事司审核,报局保密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宣传报道中的保密工作。
(一)凡涉及土地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事项,未经局领导批准,不得公开宣传报道和在公开举办的展览会、交流会等场所宣传、展出。
(二)新闻记者到土地管理部门采访,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事项。采访后稿件、作品、声像如需公开发表,由接待单位负责进行保密审查。
(三)土地管理部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等,不得登载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编辑出版部门需建立严格的保密审查制度。
(四)土地管理部门干部、职工个人向对外公开或内部发行的报刊投稿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事项。
(五)由科技、宣传部门负责对外宣传报道的审核。
第二十一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对干部职工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定期检查保密工作,使所属人员知悉与其工作有关的保密范围和保密制度,自觉维护国家秘密的安全。
(一)对涉外人员、出国出境人员必须进行外出前的保密教育,提出要求,经常考察其保密情况。
(二)对新提拔的干部、新录用的工作人员、临时工,必须由人事部门统一进行上岗前的保密教育。
第二十二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召开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应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根据会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二)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指定参加绝密级事项的会议人员;
(三)制定会议保密制度;
(四)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资料;
(五)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第二十三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建立保密工作的定期检查和报告制度。国家土地管理局机关每季度对机要交换工作、每半年对重点部门、每年底对各单位保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向中央保密委员会报告一次保密工作情况。
第二十四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泄密报告制度。对本部门发生的泄密事件,必须迅速查明情况,严格遵守泄密事件后的24小时报告时限,将案情及时报告本单位领导、当地有关保密部门和上一级领导机关及保密部门,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章机构和职责
第二十五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建立保密委员会或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负责同志直接领导。
第二十六条保密委员会成员应从业务管理、涉外部门和涉及国家秘密较多的单位产生。
第二十七条保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二)依据国家保密法规,制定本部门保密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组织划分、调整本部门主管业务范围内的保密范围和密级,并监督实施。
(三)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保密干部业务培训。
(四)组织本部门主管业务方面的对外合作、交流和宣传等方面涉密事项的保密审查。
(五)指导、检查本机关的保密工作,追查失、泄密事件,提出处理意见,对重大失、泄密事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六)召开本机关的保密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布置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七)开展研究,不断改进保密工作,定期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情况,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八)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保密工作。
第二十八条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保密工作人员,应受本机关领导监督,依法行使职权,熟悉保密法律、法规,模范执行国家《保密法》,严守工作中接触的国家秘密。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九条奖惩的有关规定按《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执行。对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对于为保守国家秘密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保密工作机构,应当向有关机关、单位提出奖励的建议。
第三十一条因泄露国家秘密所获取的非法收入,应当予以没收并上交国库。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及国家土地管理局直属单位,可以根据本细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保守国家秘密的具体规定。
第三十三条本实施细则由国家土地管理局保密委员会负责解释。
项目保密协议 篇5
甲方(商业信息密码拥有方):
乙方(员工):身份证号:鉴于:
1、乙方系甲方合作方,与甲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2、乙方为甲方建立网站,在工作中,乙方将获知甲方的大量商业信息秘密。为了维护甲方的商业利益,并明确乙方作为甲方合作方所负有的保密义务,甲、乙双方在遵循老实、信用及自愿的原则上,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商业信息秘密
1、乙方须予以保密之“商业信息秘密”包括但不限于:
乙方在从事指定工作中所获悉的甲方之近、中、远期业务发展计划、资金及融资状况、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营运作业规范、分配方案、战略计划、商业计划、合作对象、方式、协议、客户名单、技术笔记及文档、设计方案、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标书内容、保密数据、设计程式、方法、技术和配方,和甲方的行销企划、业务(客户资料、交易价格、定价政策)、财务会计、物料采购、人事治理、品质控制制度、公司内部系统有关之所有资料、图表、文件、电脑软体及其他与甲方营业活动和方式有关之资料等。
2、本协议所指的“商业信息秘密”资料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资料、电脑文档、图片、视听资料等信息载体。
二、有效期间:永久。
三、保密义务
1、乙方应将本协议第一条所述之信息视为商业信息秘密,不得将这些信息用于乙方接受聘用的工作以外的任何方面,不得向甲方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泄露与其所从事工作有关的任何信息,除非该信息的披露依法律要求必须向有关政府司法部门透露。但该披露必须事先得到甲方书面同意,并只能在授权的范围内披露。
2、乙方只能将其把握的甲方的商业信息秘密用于甲方许可的事由,或者用于完成甲方的工作。乙方不得将上述商业信息秘密用于其他方面。乙方或者第三方对于甲方的商业信息秘密的任何修改、打印、复制均需得到甲方的书面授权。
3、出于甲方的需要,乙方在终止和甲方合同时,乙方应在工作交接时交出其把握的所有商业信息秘密资料。
4、在日常工作中,乙方应涉及甲方商业信息秘密的资料,与其他一般性资料、物品分别存放,并保证将涉及甲方商业信息秘密的资料置于安全处所,以防止非相关人员之接触,并确保该资料不致泄露。
5、乙方在完成工作后,对于废弃不用的保密资料应作如下处理:文件、图纸等应及时销毁;磁盘、视听资料或其他不易销毁的实物应当及时交还甲方,由甲方统一处理。
6、乙方在遗失甲方的保密资料时,应及时向甲方汇报,以便使甲方能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因商业信息秘密泄露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若为故意情事,一经查核,甲方得依第七条“违约责任”追溯既往。
四、本协议任何部分的修改和无效,不能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合作项目保密协议 篇6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鉴于甲乙双方为了共同利益,进行合作,交流信息。为此,双方同意签署本保密协议并按照本协议的条件和规定对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所获悉的另一方的信息、以及项目本身的相关信息(“保密信息”)予以保守秘密。
一、保密信息
本协议所指保密信息是指:在合作过程中,一方或其负责人员、其他员工从另一方(或其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获得的与合作项目有关或因合作产生的任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方提供的与研究、开发、生产、产品、服务、客户、市场有关的软件、程序、图纸、专有技术、工程、硬件配臵信息、客户名单、合同、价格、成本、研究报告、预测和估计、报表、商业计划、商业秘密、商业模式、公司决议等任何或所有的.商业信息、财务信息,上述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或载于何种载体,无论在披露时是否以口头、图像或以书面方式表明,其都具有保密性。
二、保密义务
1、双方保证该保密信息仅用于与合作有关的用途或目的。
2、双方各自保证对对方所提供的保密信息予以妥善保存。
3、双方各自保证对对方所提供的保密信息按本协议约定予以保密,并至少采取适用于对自己的保密信息同样的保护措施和审慎程度进行保密。
4、双方保证保密信息仅可在各自一方从事该项目研究的负责人和雇员范围内知悉。在双方上述人员知悉该保密信息前,应向其提示保密信息的保密性和应承担的义务,并保证上述人员同意接受本协议条款的约束,确保上述人员承担保密责任的程度不低于本协议规定的程度。
三、部分信息的披露
1、甲乙双方就该项目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保密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合作意向,合作方式,合作具体细节,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擅自披露。
2、在保密信息所有方出示书面认可(详细确认可披露信息范围)的情况下,接受方可向其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以外的第三方或公众以及媒体披露。
3、接受方应法院或其它法律、行政管理部门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询问、要求资料或文件、传唤、民事或刑事调查或其他程序)因而披露保密信息,接受方应立即向披露方发出书面通知,并作出必要说明。
四、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项下的条款均被视为违约。作出违约行为的一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万元。
五、协议有效期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并持续有效。不论该项目合作结果如何,双方的保密义务都不应该予以免除。
六、争议的解决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纠纷,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 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本协议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签字或盖章)
甲方:乙方:
项目实施保密管理制度 篇7
建设项目业主的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其基本目标是获得能长期创造效益的优良资产。在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体系中, 建设项目业主的项目管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是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对投资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项目管理加以整合, 形成一个以合同为基础, 以“效益高、质量好、进度快”为目标的团结协作的“大团队”, 为实现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协同工作是建设项目业主的责任。工程实施阶段业主的项目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项目建设程序分为五个阶段, 即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投产竣工阶段、生产运营期。如果说建设项目管理内涵是:自建设项目开始至建设项目完成, 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 以使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工程实施阶段业主的项目管理 (以下简称项目管理) 则可描述为:在工程的实施阶段, 业主的项目部和管理人员, 按照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 根据已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其他合同及合同性文件, 调动各方面的综合资源, 对项目工程从开工至竣工的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及其他方面的目标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过程。
1 项目管理的准备
1.1 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项目管理的边界条件是:工程承包合同已经签订, 工程任务已经明确, 监理工程师已经选好, 其他相关条件也已具备。由于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以项目负责人 (项目经理) 为首的项目部, 因此, 项目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项目管理的组织——项目部。项目部的建立包括以下内容:
(1) 选聘称职的项目负责人 (项目经理) 。
(2) 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和工作内容, 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部) , 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责任。
(3) 根据工作需要选配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
(4) 制定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
(5) 编制项目管理流程,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
(6) 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 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1.2 进行项目管理规划
项目管理规划是对项目组织、内容、方法、步骤及重点进行预测和决策, 做出具体安排的纲领性文件, 其内容包括:列出项目管理工作清单, 并对工作进行分类。采用何种分类的方法取决于项目的特点和人员状况:如果项目比较复杂, 且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分工界限比较清楚, 可按条条来划分;如果项目相对比较简单, 项目管理人员多为复合型人才, 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和管理, 则可按块块来划分。但在实际操作中, 人们往往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 认为这样更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项目管理需由全体项目人员共同完成, 每个人都应有具体的工作。工作的目标、程序、深度、标准、时间和质量都应有明确规定。建立项目管理工作体系, 绘制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项目管理工作体系流程图。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确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适当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形成书面文件, 以利执行。
1.3 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管理的客体是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是业主的现场施工管理者, 要保证项目管理指令的唯一性, 项目管理人员一般不能越过监理工程师直接向承包商发布指令或接受承包商的意见, 项目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决策应通过监理工程师贯彻执行。
熟悉合同。合同是项目管理的根本大法, 离开合同就谈不上项目管理, 因此, 项目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就要熟悉合同, 掌握工程实际情况。督促监理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科学地组建监理项目管理机构, 制定监理项目管理规划和监理工作实施细则, 并与监理工程师讨论具体问题。与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共同商讨工程建设问题。
委托监理工程师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及其它事项进行全过程的全面管理。通过现场抽查、资料分析及信息处理等手段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对项目施工中重要、关键的技术难点和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并通过监理工程师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去。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补充、完善项目管理规划、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2 项目管理的过程
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和总结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 工程虽然已经完工, 但项目管理并没有结束,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 这一阶段的历时甚至会超过项目的建设。这项工作的目标是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对外结清债权债务, 结束交易关系。其内容有:
(1) 组织或委托监理工程师组织竣工初验;
(2) 组织或委托监理工程师组织试运行;
(3) 组织或委托监理工程师组织正式竣工验收;
(4) 责成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商对工程遗留问题进行处理;
(5) 组织办理工程移交;
(6) 办理竣工决算, 支付质量保证金。
进行项目管理总结。项目管理总结包括技术总结、经济总结和管理总结三个方面。技术总结要说明在项目建设中采用了那些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效果如何;经济总结主要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比较经济指标的提高与下降;管理总结内容包括采取的建设管理体制, 组织机构, 资源配置, 规章制度, 管理办法, 以及经验与教训。
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纷繁多样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合同管理, 质量控制, 投资控制, 进度控制, 信息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等。业主的项目管理和监理的项目管理及承包商的项目管理虽然内容相同, 但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深度和具体工作上三者有严格的、明确的区别。只有认识这个区别, 才能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2.1 合同管理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项目管理人员要熟悉合同, 包括合同协议书、补充协议书、技术条款、商务条款、备忘录、招标通知及其他一切被看作合同一部分的文件, 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 业主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 项目管理人员不以势压人, 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 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时, 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 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经济问题要有充分估计。
2.2 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 业主的项目部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 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 概括地说有审查确认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 进场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审查以及对监理工程师日常监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等几个方面。
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查确认。着重检查承包商是否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是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计划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是否行之有效等。
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检查承包商是否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和合同的要求制定了材料检验和检查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对材料的采购订货、材料的进场和材料的使用进行质量控制。
生产设备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设备采购订货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加工制作的质量控制、生产设备组装调试的质量控制以及形成的生产能力的保证率等各个环节。
监理规划和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的审查。业主的意志要通过监理工程师来实现。监理工作的好坏与监理规划和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的优劣有直接关系。
经常深入工地了解情况, 同时对监理工程师的日常监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特别强调带着问题下工地进行调查研究。
2.3 投资控制
项目部对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负有很重要的责任, 因为项目部所管的是源头的问题。项目部对投资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审核批准拨付合同范围内的进度款、处理变更和索赔, 即管理“项目实施控制价”。
审查、确认监理工程师上报的承包商所做的统计月报, 并不定时抽查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与监理上报情况是否符合。这里主要指对已完工程量和工程质量的审核, 必要时可请测量中心、试验中心检查、确认。
研究监理工程师审查后的合同变更及有关索赔报告, 负责核实项目、原因、数量、施工条件, 然后提出初步意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项目部要明示监理工程师, 对于承包商所提出的合同变更及有关索赔要求, 监理工程师在提出审查意见以前必须与项目部沟通并取得一致意见。否则将出现项目部否决监理工程师的意见的可能, 这不仅会降低监理工程师的威信, 也会给工程管理带来混乱。任何合同变更和索赔要求都要有文字依据。
2.4 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持续时间及工作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等进行计划并付诸实施, 然后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 一旦发现有偏差出现, 应在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障碍或调整、修改原进度计划后再付诸实施, 如此循环, 直至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的过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工程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启用或提前交付使用。项目部在进度控制方面所做的工作有:编制项目管理规划, 研究项目的总进度、施工布置、重大施工技术和施工难题,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制定一整套制度来规范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审查确认监理工程师上报的承包商所做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监理工程师做好监理规划、计划、组织设计进度控制的工作制度以及进度控制工作实施细则, 并督促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努力落实。
主持会议研究各方面提出来的与合同实施有关的问题, 参加监理工程师主持的有关协调研究会议, 对涉及到工程进度的有关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 必要时对施工手段、施工资源、施工组织直至合同工期进行调整。
及时审签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 依据合同对承包商的工程进度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和处罚。帮助承包商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以加快工程进展。
2.5 信息管理
接受监理工程师的各项报告和文件。对合同范围内的本项目管理的内容进行审查、批准, 对本项目管理以外的内容, 与有关部门协调。所有报告和文件均应妥善保管或备份, 以备查用。建立统计台帐、变更台帐、结算台帐, 对合同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召开或参加各种协调会议和其他会议, 掌握项目的各种情况。深入施工现场, 了解现场情况。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和工程管理。
2.6 其他目标的管理
安全目标。督促监理工程师做好安全控制, 目的是保证项目施工中没有危险、不出事故、不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是安全控制的三大主要措施。现场管理目标。科学安排、合理调配使用施工用地, 并使之与各种环境保持协调关系。项目施工结束后, 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拆除临时设施并退场, 以便重新规划使用或永久绿化。文明施工目标。督促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按照有关法规要求, 使施工现场和临时用地范围内秩序井然, 文明安全, 环境得到保护, 绿地树木不被破坏, 交通畅达, 文物得以保存, 防火设施完备, 居民不受干扰, 场容和环境卫生均符合要求。
2.7 项目管理的边界条件
对上面提到的项目管理的边界条件:工程承包合同已经签订, 工程任务已经明确, 监理工程师已经选好, 其他相关条件也已具备。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某些情况下, 边界条件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 工程承包合同并未签订, 工程任务还需划分为许多项目, 监理工程师尚未选好或不需监理工程师, 其他条件也要项目部去创造等。此时, 项目管理的内容将有所扩展。
组织或参加研究工程项目划分, 组织或参加招标设计文件的审查, 组织或参加招标、技术设计审查、重大技术措施研究、重要合同文件审查以及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并组织设计、监理和承包商执行合同等。组织或参与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 完成施工用水、电、路等工程, 组织或参与设备、材料订货等。在一些小型零星项目中, 项目管理甚至还包括了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以及项目的监理工作。不过, 此时的项目管理的某些环节可能会大大简化。
2.8 项目管理的界面问题
项目管理的界面是项目管理的各部分之间的间隔。项目管理中间存在着许多界面。就项目部内部而言, 项目的各分项工程之间、工程的各道工序之间、项目部内部各部门之间、各项目管理人员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项目管理的各个规章制度之间都存在界面。就项目部的外部来说, 项目部与监理之间、项目部与其他部门之间、与上级之间、与设计之间、与地方之间、监理与承包商之间、监理与设计之间等等都存在数不清的界面。此外, 在参加项目建设的各单位之间和各种人员之间还存在着心理界面。
界面的存在一般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界面模糊, 组织之间, 人员之间职责不清。有些工作无人去做, 有些事情又政出多门, 出了问题互相扯皮推诿, 造成项目管理效率低下;二是界面过于严格, 形成铁幕。组织之间、人员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都认为无理由向对方通告自己的活动, 都感觉不到对方具有任何价值的信息, 都认为没必要向对方提供详细信息和做必要的解释。这将造成决策与命令不统一, 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和制止等诸多问题, 从而给质量、进度、投资都带来损害。因此, 有效地管理界面, 保证界面的契合和项目各部分对界面的识别与信息的沟通及监督, 对搞好项目管理十分重要。
界面的有效管理的方法一是建立科学、完善、详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不仅明确项目管理的界面, 而且制定信息交流的法则, 使项目管理的各部分形成良性互动。同时采取监督、激励的强力手段推进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当规章制度不再适合实际需要时, 及时修改规章制度而不是破坏制度;二是大力强化对项目管理人员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教育, 通过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训练, 把遵守规章制度变为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觉行动。
对于参建各方的心理界面, 可以通过平等思想、公正思想和诚信思想的教育加以有效管理。
3 结束语
项目管理是管理建设项目的一种有效方法。项目管理也是管理, 它同样包括为广大管理者所熟知的、一般管理所具有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五大职能。与此同时要在建设项目中引进、吸收和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体制、理论、方法, 不断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通过探索和创新, 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投资效益。 [ID:6017]
摘要:业主方是项目建设过程的总集成者, 即是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的集成, 也是项目建设过程的总组织者;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业主的项目管理是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它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七项任务。
关键词:项目管理,组织,规划,实施,控制
参考文献
企业实施ERP项目过程的管理 篇8
引言
ERP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纷纷采取了ERP系统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但是,由于ERP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能够对ERP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地调控才能实现其管理的目标,可以说,过程管理是ERP管理的关键所在。
一、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而对有关的资源、知识、技能和工具的综合运用。ERP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管理的过程。从我国ERP的实践情况来看,失败的比例比较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未能够在实施ERP项目时进行科学地、强有力地过程管理,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控制力度不够,从而提高了企业实施ERP失败的几率。项目管理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提高ERP项目实施成功的可能性。
二、ERP项目过程管理的要素分析
ERP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实施ERP管理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则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经过研究发现,企业ERP项目过程管理的影响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ERP项目组织
实施ERP管理是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创新,涉及到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以及企业所有资源的重新整合,企业能否成立以主要管理者为首的ERP项目实施小组,对于ERP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国外的实践情况来看,ERP小组基本上以主要领导者为主导,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组成。ERP项目要依靠整个团队,也就是ERP项目组及供应商ERP项目组共同实施,小组在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地过程控制。但是,由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项目组应该及时了解基层具体操作人员的困难、需求,彼此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和信任关系,这是ERP项目实施成功的基础。
(二)项目目标必须明确
ERP是一场耗资巨大、实施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而且涉及的面比较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国企业实施ERP失败的几率比较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够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好实际需求的分析,项目实施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具体。固有的ERP系统并不是必然的适合所有的企业,企业应该根据本产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只有这样企业与实施方之间才可以达成共识,ERP实施项目组才能够对企业拥有的优势、不足进行全面地掌握,重点分析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的瓶颈,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制定适合项目实施的阶段性目标以及总体目标,使得整个ERP项目的实施具有明确的战略意义,这有利于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
三、ERP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及风险控制
ERP项目实施成功与企业能否做好过程管理和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及有效地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ERP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ERP项目控制主要指的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根据项目组的分工,实行定岗定责,从而促进整个项目实施的成功,比如,ERP项目经理应该负责整个项目的整体需求,而系统管理人员则主要负责技术标准和需求,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实现有效地管理,应该选取以下几种工具进行管理:
1、项目范围变化控制
ERP项目管理的范围包括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ERP项目的范围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的启动、范围的规划、范围的具体定义、范围的审核以及范围变更的控制等几个方面。项目实施小组应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差异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各种因素是否能够影响项目实施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项目实施范围的调整。
2、进度和成本控制
ERP项目实施的过程控制,应该根据项目的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控制和实施,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各个职能部门的项目进度情况,并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宏观调控。成本因素也是影响ERP项目实施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项目实施组织部门应该对项目成本的支出与原有的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实现企业的开源和节流,使整个项目的净现金流实现最大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应该主要围绕资源计划、成本估计和预算以及成本的控制展开。
3、项目实施质量的控制
ERP项目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ERP实施的全过程,ERP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质量的计划、保证等方面的内容。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重点控制ERP实施的项目的目标的可达性,并确定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是否遵循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并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解决各种难题,可以说,项目质量的控制,也就是项目的绩效评价是贯穿整个ERP项目实施的始终。
4、人力资源的控制
人力资源是保障ERP项目有效实施地必备条件,因为无论多么有效地管理方式都必须最终通过人的活动去实现,企业在实施ERP项目的过程中,应该特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一是组织计划,这对于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人力资源的获取,主要指的是要把人力资源分配到整个ERP项目中去,使得所有的人员人尽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三是团队的建设和控制,ERP系统是以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配置为前提的,这就使得团队建设在整个项目实施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仅仅依靠单兵独占、忽略团队的管理方式势必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二)ERP项目实施的风险控制
ERP项目实施面临着市场、管理观念转变、资金、软件产品安全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因此,企业只有对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实现有效控制才有可能把各种潜在的威胁降到最低。
1、ERP的持续优化
ERP项目的实施并不是项目的结束,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意味着新的管理过程的开始。企业应该不断地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并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软件进行优化、升级,通过“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以及持续优化”的方式,实现ERP项目实施过程有效控制。我国企业在具体运用ERP系统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后续的优化,一劳永逸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企业ERP項目的实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2、选择合适的软件,并与咨询方进行密切合作
ERP系统非常复杂,需要IT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开发出相对比较完善的软件,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的特点和经营的优势,选择最合适的软件,并尽可能地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企业项目实施的需求。另外,实施ERP项目的企业还应该与咨询方进行沟通,这样有助于咨询方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而企业也才能够通过实施ERP项目获得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辉.我国中小型企业ERP实施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张光蓓.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管理软件[J].当代经济,2009,(16).
[3]李振选.阻碍我国企业ERP发展的动因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03).
[4]黄劲松,聂庆华,冯洁.浅谈ERP发展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0).□
【项目实施保密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12-20
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报告09-05
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10-10
项目印章管理实施细则11-28
工程实施阶段项目管理05-10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实施08-29
监狱项目管理实施方案05-13
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08-31
基建项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12-20
党费项目化管理运作实施办法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