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第4课

2024-08-13

汉语拼音第4课(通用7篇)

汉语拼音第4课 篇1

《d t n l》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3、认识3个生字。

4、会读儿歌,体验童趣。教学重点:

1、学习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3个生字。教学难点:

学会d、t、n、l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复习6个单韵母及y、w、b、p、m、f6个声母。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和6只声母苹果。)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小朋友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盆(出示两只有编号的空果盆图),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3)开小火车读1号果盆里的单韵母苹果。

(4)2号果盆里是声母苹果,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读声母。

2、揭示新课。

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

二、借助插图,学习新知。

1、教学声母d。

(1)出示课文d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

(2)出示实物鼓和鼓锤,请小朋友上来敲鼓。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 4

(3)这个“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d。(板书d)(4)教师示范发d音,学生看老师舌尖位置。(5)学生自己模仿读。多种形式正确认读声母d。

(6)你看看,d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

(7)d的家住在哪里?引导学生看书上四线格d的位置,当堂指导正确书写

2、教学声母t。

(1)出示课文t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

(2)(板书t),这个跟雨伞的伞把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3)教师示范读t(注意区别t和d的发音)。(4)学生模仿读t,多种形式读准声母t。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t?(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6)t的家在哪里?学生自己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

3、教学声母n。

(1)出示课文n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2)(板书n),这个跟小门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3)教师示范读n。

(4)学生模仿读n,多种形式读准声母n。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n?(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6)n的家在哪里?学生自己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

4、教学声母l。

(1)出示课文l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2)(板书l),这个跟小棍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3)教师示范读l。

(4)学生模仿读l,多种形式读准声母l。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l?(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6)l的家在哪里?学生自己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 2 / 4

学生服务。

3、拼拼音节。

(1)教师在1号果盆里取出e贴在d的旁边d—e—de。请小朋友试着拼拼。教师提示拼读音节时要注意: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教师又取出a、i、u,贴在d的下面,生生合作,自由拼读,然后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拼读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4、课中操(师生一起拍拍手,加动作,念拼音儿歌。儿歌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合作拼读,自主识字。

1、同桌或小组合作,看课文插图,编小故事,拼读图旁的音节。

2、反馈。

(1)指名看图讲小故事。

(2)随机出示:马、土。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怎么学会的?

3、拓展训练。游戏:摘苹果。

(出示苹果树,树上结了生字苹果:弟、读、塔、提、不、他、图等。)苹果树上又结了许多又红又大的生字苹果,小朋友自己拼拼音节认认字,然后上来把你认识的生字苹果摘下来。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最多。

三、小结。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节课,不但学会了4个声母,还自己拼拼音节认识了5个生字呢!学习拼音用处真大呀!

/ 4

教学反思

/ 4

汉语拼音第4课 篇2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研究性备课活动为例,分析不同教师PCK的具体表现,试图探讨其积累、形成、转变与发展的途径,为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视角。三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情况见表1:

一、关于学科内容知识

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统领性观念”以及课程和教材的知识。一方面,教师应充分理解高中历史学科的性质,形成教学决策中的“观念地图”;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对高中历史学科和特定教学主题的课程设计知识,准确定位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选择和开发,为学习过程提供结构化组织和合理呈现的课程资源。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探讨一般应包括: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该主题包含哪些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其中核心知识、核心概念是什么?本节课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否需要对教材进行重组、补充或替换素材?等等。

讨论1: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C:我拟定的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与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其中重点解决“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和“君主专制强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余知识点相对淡化处理。

教师B:有道理。本课以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演变为编写主线,我认为需整体把握教材,突出“一个主题” (君主专制的加强)、讲好两大问题 (明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教师A:从课标要求来看,“内阁”和“军机处”两个知识点属于识记层次,“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属于理解层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C:我觉得教材叙述得还是比较清楚的,从胡惟庸案可以得出废除丞相制度的缘由,以明太祖决断政务“力不从心”来体会设置内阁的必要性,再由内阁的职能和地位来辨别其与丞相的差异性,依据这样的线索可以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材关于“军机处的设置”就更为清晰了,特别是P18第三自然段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其影响。

教师B:关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本课教材着墨不多,主要是避免和初中教材的简单重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教师A:我的疑问有两点———如C所说,理清了教材知识,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吗?如B所说,联系了初中知识,学生就疏通了史实与史论间的逻辑关系吗?本单元除第1课介绍的是早期政治制度,其余三课都是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铺陈,这也是本单元的重心所在。第2、3两节课都是从“强化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展开阐述,第4课却对“加强中央集权”避而不谈,并不妥当。我认为需要将“认识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补充进教学内容,这不仅更完整地体现了单元要旨,同时也是对现实的观照。具体来说,首先要用好教材P16“历史纵横”,理清“废除行省,三司分权”的重要性;其次是引入人民版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如“密折奏事”可以说明清代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清朝的边疆政策”则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教师C关注到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注意到课标对于不同知识的能级要求;教师B能跳出本课,从单元角度来整体把握,并考虑与初中知识进行衔接。但是他们都过分依赖教材,视高中历史课程为静态的事实知识的集合,并未把基座的教学知识转换成基顶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效果定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教师A的学科“统领性观念”明显胜出一筹,能够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考虑课程学习者接受的知识,关注学生“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从而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及历史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握高中历史课程结构,为后续的教学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石。这说明教师对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学科中的核心观念以及蕴含其中的显性与隐性价值等方面的理解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而逐步加深。

二、关于教学策略知识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指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特定内容的知识,主要包括譬喻、类推、举例说明、活动、作业、范例等。教学策略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特定的教学内容相联系,它帮助教师选择恰当的呈现形式,通过必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内容。研究性备课中“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学生关于本课题已有的知识与概念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呈现何种特征?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性认知环节是什么?学生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等等。

讨论2:如何指导学生认识“明朝内阁的设置”?

教师C:我的思路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再以PPT呈现该历史概念的知识要素,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具体见表2:

教师A:明朝内阁设置不仅是本课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我们教者提炼教材知识让学生去识记,学生将不求甚解,主要依靠记忆去掌握知识,这是好心办坏事。

教师B:难点知识的掌握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同意A的观点。我认为一要讲清内阁权力的运行机制,如“票拟”、“批红”是怎么回事;二要讲清内阁制与宰相制的不同点,使学生明白内阁权力对专制皇权的依附。

教师A:B所说的两点确实很有必要,但不能由教者“讲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而不是教者将知识经验直接提供给学生的过程。教者的职责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必要的概念框架。基于此,我的设计思路如下,供你们参考: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明朝内阁制度的有关知识。

问题:阅读课本P17页正文部分第一自然段,指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的原因及其职责,梳理内阁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

活动二:组内合作探究,探讨内阁权力运行机制。

节选赵彦昌、徐燕燕所著《票拟批红制度考》有关论述。 (略)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并简评内阁权力的运行机制。

活动三:组内合作探究,评价明朝内阁制度。

节选徐晓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有关论述。 (略)

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内阁的特点并评价该制度。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策略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自主学习、交流共享的形式还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尝试成功、经受挫折的历练还给学生的学习机会;以独特感悟、自由表达的平台还原学生的个性差异。C教师局限于基本史实的浅层掌握和被动识记,既无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B教师则偏重于教者的讲授,课堂教学环境封闭、保守,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受应有的尊重。A教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依据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材料情境贴切适度,问题设计科学严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助于促进个性与群性的共同发展。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

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包括对学生的气质特点、学生的先行知识和能力状态、学生易犯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等方面的了解以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转变错误概念的方法等。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生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学生学习本课题的基础是什么(包括知识、经验、认识等,即已经拥有的“前概念”)?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习惯如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指困难、障碍)?等等。

讨论3:如何诊断和矫治高一新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C:高一新生已经适应了初中阶段的教师讲授法,“听、记、划、读、练”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衔接与转化对他们来说非一日之功。所以我认为当前还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梳理教材知识、形成历史认识,让学生先进行知识积累,再逐步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B:存在的并非就是合理的,正因为初中阶段简单粗放、陈旧落后的教学行为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才要求我们高中教师必须尽快地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尽管这并非一日之功,但早一日实施就会早一日见成效。

教师C:我对高一新生的了解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谈,与学生交流,与家长对话;看,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言谈举止;问,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认知等;测,通过适切多元的测试手段来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后应循序渐进地采取“滴灌”的形式进行个性化矫治。

“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突出了这个事实:在发展的整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如果在研究性备课中缺失了对学情的分析,将无法确定最佳教学起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切性都将无从谈起,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必定是镜花水月。教师C基于其相对滞后的教学理念,对学情的分析不准确不科学。教师B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严重弊端,认识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分析学情泛泛而谈、大而无当。教师A力求以数据分析加模糊分析的方式从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意愿、学习步调等多个维度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状态和潜在状态,易于将原来过于统一、固化的单一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转变为因人而异、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目标和要求,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

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是指教师基于形成教与学过程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必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的知识。研究性备课中“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的探讨主要有:创设和呈现学习情境的出发点是立足于教还是立足于学?学习情境一般从何而来?设置学习情境的关键之处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设置学习情境与完成课时内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情境如何具备生活性、情感性?等等。

讨论4:如何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C:我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常常是前学后忘。为了温故知新,我设置表格整合秦朝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供学生回顾总结 (见表3),然后提问:为什么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教师B:我准备以《凤阳花鼓》唱词片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作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朱皇帝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朱皇帝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A:我的导入设计是这样的:先引用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对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描述:“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可见不但三公,连小官见皇帝都是坐着的。唐初的裴寂甚至和唐高祖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有坐处。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奏事了。到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了三个时期的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士大夫地位的下降。”同时出示《两汉以来大臣上朝礼仪变化示意图》(如下):

再通过提问学生,解决如下问题来切入本课题:

1. 结合图片思考:图中所示三个时期大臣上朝礼仪有何变化? (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

2.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大臣地位逐渐下降,皇权逐渐增强)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教师C的设计回溯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如果处理得当应该有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但是教师最后用传统的提问方式取代对学习情境的阅读,问题针对于课本显性知识,致力于答案的得到,却没有依托完整的学习情境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B的设计从表象来看引用素材新颖、所提问题具有一定的悬疑性,但是最大的缺陷是创设的学习情境与本课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即“文不对题”。教师A则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共同构成完整具体的学习情境,所提问题与之高度依存,学生需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方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

“PCKg的四种成分是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一个融合体,这四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个体观念变化、整合最终形成学科教学认知的过程。”有研究数据表明,视“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为发展自身PCK的“很重要”和“重要”方式的教师占到了83.3%。教学共同体成员以研究性备课为平台,通过对话交流、备课磨课、观摩点评、合作教研等形成合作、分享、共赢的教师文化,利于他们广泛接触各种教育观念,并对其进行理解、分析、判断与整合,必然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科教学认知。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应秉持“内生”理念,逐渐实现由“被培训者”向“反思者、”“研究者”、“自我更新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58~63.

[2]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5):37~42.

[3]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19.

第4课 角度自选与正反思考 篇3

“符合题意”,就是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作文。限制在“材料的含意和范围”好像写作只能是被动就范,实际上作文题目里往往给的有一句话,就是“角度自选”。这就告诉考生,作文可以在一定的幅度内自由选择。诚然,高考作文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对一件事情的认识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考生应当会利用这个自由,找到角度,选好角度。

【样题分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請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材料的主体部分分两段,上段类似于一篇小说的开头,设置了悬念:切割成功增值,切割失败损失就大。很多切割师又不愿动手。第二段是老切割师设计周密的方案并指导徒弟下手,让人欣慰佩服的是切割钻石的成功。老切割师说的话更让人深信不疑,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至此,考生的审题被一种成功的心态与成功的经验引导,势必会正面解读老切割师语重心长的至理名言,强调勇气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正面解读材料。正面解读材料一般就是顺着材料的思路跑,凡事都有一个正确的道理,只要把这个道理挖掘并概括出来就行。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则材料的话题限制在切割钻石这件事上,范围限制在“经验、技术和勇气”上面。如果反面解读材料,把“经验”“技术”放在第一位,都比“勇气”重要,有了经验技术,勇气才有用武之地,没有经验技术,勇气等于蛮干。这就是反面解读材料。

【高分捷径】

1. 要意识到“角度”的存在,学会站在不同的角色上思考。

角度就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并以此预测事情的发展。因为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不同,这就形成了每个人看待事物时不一样的角度。鲁迅《〈绛洞花主〉小引》中评价《红楼梦》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高考作文的审题中,也需要学会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高考作文题目,常常告诉考生的一句话就是“角度自选”,这就从侧面证明了材料里面“角度”的存在。所以,要做好审题这一步,看到材料中的多个角度,是至关重要的。

例:(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本题材料由两位作家的小故事组合而成,铁凝对别人挑错是“真诚感谢”,莫言对挑错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两位作家的故事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构成了一个单一话题。可是单一话题并不只是单一的角度,前边是从两位作家的角度看问题:名人也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名人也应该有虚心的态度等。

同样是挑错,我们作为普通人会怎么想,与被挑错的作家们肯定是不一样的:名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在有些方面我们不一定要迷信权威等。

2. 正解材料与反解材料。

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人的思维也具有多向性,有时候我们看待事物注重其统一的一面,有时候注重其对立的一面,说明人们认识事物,同一个角度还存在立场的变化,有人认为正确,有人认为错误;有人会赞成、有人会反对,这是角度进一步的分化。

(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本题的话题词语就是“老规矩”。材料中列举了北京很多老规矩,这些“老规矩”代代相传,积淀成我们古老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美德。进入所谓的现代文明以后,有些代表传统的 “老规矩”正在被破坏,但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使人们呼唤老规矩的回归。传承老规矩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所以正面解读“老规矩”应该是这则材料的主要取向。相信大部分考生也会这么理解。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材料中列举的内容,就会有另一种看法。同是“老规矩”,材料中列举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今天还有着积极意义的是一类:“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当然要传承。至于“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在今天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抓住“老规矩”当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再联系到今天的北京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我们就要从反面解读“老规矩”。进入新时代,凡事向前看,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城市精神,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道这些先进的思想代替不了封建时代积累下来的那些“老规矩”?

因此,审题的时候,能发现角度的存在,再加以立场的区别,能轻松巧妙地进入作文的下一个环节——立意。

【写作误区】

1. 总认为一则材料就说明一个道理,无视角度的存在。

题目上只要说“角度自选”,那里面一定存在很多角度,否则,“角度自选”就是一句废话。一般的情况下,考生看见一则材料,總想一下子概括出来一个道理,况且认为它只有一个道理,实际并非如此。如: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的话题关键词是“中国崛起”,下面“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都是一些具体的思考角度,考生可以确定自己熟悉的领域,也就是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度。当然有些内容过于笼统,如“经济成就”“国际影响”等,角度太大,那就需要再把这些角度具体化,如“民生改善”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角度越小道理越见明白。

再往下分析材料,还有角度的存在,就是“所见”“所闻”“所感”。如果考生没有“所见”,那就可以写“所闻”,再加上自己的“所感”,写记叙文、议论文,各随其便。如果看不到这些角度,一味局限于“中国崛起”这个抽象话题,思考内容势必很空洞。

2. 不敢反解材料。

有关社会热点新闻,有考生认为只有从正面认识材料,否则就是思想不健康。其实反面思考不等于思想错误,一味盲从只会使文章缺少反思精神。

上例中,有关“中国崛起”的话题都是外国媒体的新闻。考生可以从反面思考:我们盼望中国的崛起,我们欢呼中国的崛起,但中国真正崛起了吗?不要被外媒的赞誉冲昏了头脑,是否崛起,我们自己心知肚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下岗工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存在都是当下中国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位卑不敢忘忧国,冷静的思考比一味的阿谀奉承更有资格说爱国。

【模拟练习】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年前,国内某大学从牛顿儿时故居伍尔斯索普庄园引进了“牛顿苹果树”的枝条,经过长期栽培,目前,这株“牛顿苹果树”已经是该大学校园内的标志性风物之一,校方希望牛顿追求真理的精神能激励一代代该校学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了什么认识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拟标题,文体明确。

汉语拼音第4课 篇4

一年级五班 粘成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a、o、e。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三、教学难点

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特别是二、三声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课件、拼音卡片、教参、基训。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出示课件图片)

1、你们认识他们吗?生答认识,(他们是喜洋洋一家),那你知道他们今天要去哪儿吗?生答(不知道)让老师来告诉你,他们要去拼音王国,想去吗?生答想去。

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我读读这首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教师: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a o e”,并用清晰、洪亮的声音读出字母的音。

生跟老师一起书空板书。

二、看图激趣

1、出示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学情境歌:公鸡oo啼,小鹅ee叫,清晨上学去,问声阿姨早。

3、这幅优美的山村图中藏了a o e 三个字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让学生初步感知a o e 的音和形。)

4、揭示课题。

三、学习单韵母ɑ

1、出示表音表形图小姑娘练发声“a”:图上画的这位是谁?在干什么?

2、老师范读“a”的音,看看老师发a的音时嘴巴怎样?声音怎样?(嘴巴张大,嘴巴不动,声音响、长)学生照样子练习发音,体会发音要领。

3、引导学生看看图和“ a”,说说发现了什么。借助小女孩的头部形状记忆a的形。编顺口溜: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记忆a的音和形。

4、小结学法:这顺口溜的前半句是教我们认识字母的形;后半句是教我们记住音。

5、学生反复练习a的发音。

四、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五、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一)、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二)教师检查学生发音情况。

六、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示范,讲清a、o、e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3、指导学生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书写字母。

七、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1、猜一猜。学生在同桌的手心或后背写,让同学感受后再猜。

八、归纳总结,拓展学习

1、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2、把书上的画连同学习的字母,将给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听。板书设计: a o e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

1、看老师口形(不发声),想想老师要发哪个音?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黑板上贴字卡: a o e

二、学习a o 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

(1)出示四幅小车行驶图,再出示四种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习。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2、练习a o e的四声读法(1)出示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ã ě â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2)各人练读a? o? e的四声。

3、练习发音,打乱顺序读四声

4、出示课件“摘苹果”,说说课件中的声调是几声,三、师生收获:学生说教师板书

四、板书设计

博雅汉语第八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

(1)认读本课的生词,使读音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书写上,笔顺要正确,提醒学生注意字的书写结构。

(2)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号码的表示法,怎么读;数字“1”在号码中的特殊读法(yao)。(3)理解“几”的含义,会用“几”和“多少”来询问。

(4)掌握“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理解“吧”的语义作用,并能熟练应用。理解意义并能正确使用造句。

(5)准确理解生词 多少

不过

到 怎么 走的含义,并能用这些词造句。

2.技能领域:

(1)对生词和语法的理解准确到能自动化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课文学习完后,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发音基本准确,语调比较自然.(3)情境模拟――分角色(脱离课本)完成课文对话.

3.情感领域:

学生有想用学过的知识要同学和朋友的手机号码、宿舍号.

教学重点:1.号码的询问方式。

2.“呢”在特殊疑问句尾的疑问功用的理解.

3.“不过”、“都”、“多少”的理解. 教学难点:1.对“几”和“多少”(1)的应用.

2.“不过”、“都”的理解. 教学方法:听说法 翻译法 全身反应法. 教学步骤:

第一讲 1-2学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25个生词,并能正确使用一些生词造句.

2.对于生词“不过”、“都”、“路”“东南”能理解并准确地应用

3.朗读课文对话,使学生――

①正确认读课文的字.

②使句子的语调在朗读时的有可感性(即读出句式语调).

③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 对于生词“不过”、“都”、“到”“怎么”“等”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不过”、“都”、“几”、“怎么”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听说法 翻译法 全身反应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复习:第七课的23个生词(以听写为主),辅以拼音的标写.

(二)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同学,这就少不了外出访友这项活动.而去朋友那里时,就要知道怎么去,做哪路车、朋友的电话号码和住在哪儿。那么,这要该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主内容就会教会我们这些。1.生词:(标●的,是讲解训练的甲级词,标△的是乙级词)电话:((diànhuà)телефон(名)例句:①我没有电话

②阿丽娅买电话了吗? ●号码:(hàomǎ)номер(名)例句:①电话号码 ②你知道安娜的护照号码吗? △多少:(duōshǎo)сколько(代)

1.问数量(опрос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例句:①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②卡佳的房间是多少号?

③你带多少钱?我们需要交多少班费?

2.指代不确定的数量(взамен показать неопределѐнн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例句:①你会多少写多少(ты умеешь сколько и пишишь столько)

②你给多少我要多少(ты дашь мне сколько и я беру столько)③你知道多少说多少(ты знаешь сколько и говоришь столько)

周末:(zhōumî)конец недели(名)例句:①周末休息

②周末你有空儿吗? △呀:(ya)(助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е)由“啊”的另种语音形式和写法,主要是用在元音a、e、i、o、u后.用在句子或小句的末尾.例句:①好呀!②你有钱吗?有呀!③花呀

● 不过:(búguî)однако(连союзное имя)

1、表示转折,比“但是”轻,多用于口语(выражать перелом ,оно легче “но”,много применять в устном языке)a)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只是。(дополнять и поправлять значение предыдущего текста)例句:①你有手机吗?我没有手机,不过我的同屋有。

②有时间你给我打电话吧!好呀,不过我没有你的号码。③我去你那里玩,不过,去你们学校怎么走?←(补充)④他学习一向不努力,不过现在好多了←(修正)

⑤我喜欢吃饺子,不过这个食堂没有饺子。(?)

⑥我想回家,不过没有钱。(?)

b)补充同上文相对立的意思(дополнять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е значение предыщего текста)

例句:HSK考试失败了,不过他并不灰心。

2、在句中可直接说下句,也可有在后面有停顿。与“只是”用法相近,它的转折语气比“不过”更轻,后面不能停顿。(в предложени можно прямо говорить следующе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 ,тоже можно позади есть паузу.“不过”и“只是”в медоте использавания аналогично ,“只是” более легче“不过”в частице,позади нет паузы)

△怎么:(zěnme)как(代местоимение)询问式(опросительная форма)例句:

①去你们学校怎么走?

②怎么办?(как быть?)③你是怎么学会汉语的?

△ 走:(zǒu)идти(动)

1.可带“了”“着”“过”,可重叠.

例句:①齐步走!(шагом---марш!)②怎么走?(как идти ?)

③我没走过这条路.

2.走+在 后加表示处所或方式 例:①走在操场上 ②走在前边

3.走+向 后加表示处所的成分 例:①走向胜利 ②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hã)и(连)例句:①我和你

②在中国周六和周日两天都休息。、路:(lù)маршрут(量квантор)例句:①21路车

②坐几路车到你们学校? 公共汽车:(gōnggîng qìchē)автобус(名)①106路公共汽车 ②坐公共汽车

△ 都:(dōu)(副наречие)все

1.表示总括全部,除问话外,所总括的对象必须放在“都”

前.可以说“全都”,总括的意思更明显.(выражать обобщать весь ,кроме.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го слова ,обобщѐнно объектом обязательно ставить до“都” ,можно говорить “весь全都”,обобщѐнный смысл более очевидно)

例:①他们都去 ②今天明天都上课。③21路和106路公共汽车都到红山公园③大家都同意

2.所总括的对象可以用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放在“都”后(обобщѐнный объект можно применять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е местоимение с произвольным показанием.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е местоимение поставлять за “都”)

例:①今天都谁没来上课? ②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3.已经,句末常用“了”

例:①(уже)都十二点了,你怎么还不睡? ②她待我比亲姐姐都好。(даже)

△ 到:(dào)доходить(动)

例句:①十五分钟就到了。②火车到了。

③时间到了。④秋天到了

骑:(qí)ехать(动)例句:①骑马(ехать на конях)②骑自行车 快:(kuài)быстро(-ый)(形)①骑自行车也很快,15分钟就到了。②课上得很快。十五:(shíwǔ)пятнадцать(数имя числительное)例句:①十五分钟 ②今天十五号 分钟;(fēn zhōng)минута(名)例句:①一刻钟是十五分钟 ②一小时多少分钟? 校园:(xiào yuán)школьный двор(名)例句:①新疆师范大学的校园很大②我们宿舍在校园的东边。

东南:(dōng nán)юго-восток(名)例句:①宿舍楼在校园的东南边 ②今天是东南风 东:(dōng)восток(名)例句:①新楼的东边是操场②玛力克坐在卡佳的东边。号:(hào)номер(名)例句:①今天几号?②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房间:(fáng jiān)комната(名)例句:①你的房间是多少号?②我的房间很大。室:(shì)(名)кабинет(камера)例句:①我的宿舍是东5号楼502室 ②三室一厅 手机:(shǒu jī)сотовый(名)例句:①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②我没有手机。●等:(děng)ждать(动)例句:①我等你 ②等公共汽车 补充词语:(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слова)1.学生证(xuã hēng zhâng)(名)студенческий билет 例句:我们有学生证. 2.要(yào)(动)хотеть 例句:我要去上课.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老师领读生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读音,多次领读后,使学生的认读能力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然后请几名同学领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运用所学的生词造句,进一步理解生词,检查理解散应用的准确程度.

课堂学习小结:

布置作业:1.写生词,每个字(词)写二行,开头一定用拼音标注上.

2.P64—五

第二讲 3—4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能理解文句的意思. 2.通过领读,纠音,使95%以上的学生能流利准确的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逐句分析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难句。

2.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意思。3.朗读上的发音与语式的标准化.

教学难点:理解文句的意思和技能上的应用. 教学法:领读法 翻译法 教学内容:

(一)复习:听写生词

(二)课文:1.领读,纠音,熟读.

2.释义(翻译与生词的应用结合)

3.模拟训练:根据课文对话,让同学分角色朗读后,以所在的学校与宿舍为地点,做一次课文模拟练习. 4.用几句话概括文意.

本课小结:课文可以说是生词与语法的应用.更是这课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使用.所以应熟练掌握每句话的意思及应用场合,达到自动化,得体.

布置作业:P63—四

P64—六

第三讲 5—6学时

教学目标:1.能掌握中国号码的表示法,怎么读;数字“1”在号码中的特殊读法(yao)。

2.语法点中能理解并熟练掌握号码的提问方式。

3.“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理解意义并能正确使用造句。

教学重点:1.理解“几”和“多少”的含义和应用。

2.“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几”和“多少”的含义和应用。

2.“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教学方法:翻译法 讲解法

教学内容:

(一)复习: 听写上节课的生词.

根据本课要讲解的语法需要,复习第三课的语法点:特殊疑问句\“呢”(1)

(二)语法点:

1.号码表示法:(медот выражения номера)

汉语中的号码直接读数字,例:81653625,,其中,“1”作为号码时,要读成“yao”.

(В китаском языке выражать номер прямо читать цифру ,например:81653625,в тому числе , когда “1”в качестве номера, нужно вычитать “yao”)

例:①我的房间号是201. ②他的电话号码是31653415.

③108路公共汽车到东方大学.

2.“几”和“多少”(1)(2)(несколько и обычно о числе до десяди =сколько)

“几”和“多少”,Они можно применять опросить номер 例:⑴ 你们的宿舍是几号楼?

⑵ 大卫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⑶ 张红的房间是多少号?

注:在什么情况下用“多少”,什么情况下用“几”,下一课的语法移到此处来浅讲一下.(“几”一般用来询问十以下的数量,十以上的数量常用“多少”来询问。(вообще говоря,“几”часто употреблять опрос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 ниже десяти *до десяти* , “多少”часто опрос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 выше десяти)例:你要几本汉语书?→你有几本书?)3.“呢”(2)

“呢”可以用在特殊疑问句尾,加强疑问语气.

(“呢”можно применять в конце особого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го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оно играет в роль усиления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й частицы)Например: ⑴去图书馆怎么走呢?

⑵这是谁的书呢?

⑶玛丽在哪儿呢? 布置作业:P 63—三 P64—七

第四讲 7—8学时

教学目标:1.理解“吧”的语义作用.

2.练习指导.

3.概述课文.

教学重点:1.语法中“吧”的含义的理解;

2.课文的综合概说

教学难点:课文综合概说 教学方法:翻译法 听说法

教学内容:

(一)复习:1.找同学到黑板上写这一课的部分生词。

2.提问同学用指定词语造句。

3.根据本节学习的需要,复习第七课的语法点“吧”(1)

(你是中国人吧?那是图书馆吧?你明天休息吧?→用在疑问句尾,有要求确认的意思)

(二)新课:

1.语法“吧”(2)

“吧”用在句尾,表示建议的语气(“吧”применять в конце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выражать предложительную частицу﹡частицы предложения*)例:⑴ 我们去看电影吧。→我们一起写作业吧。

⑵ 来我们学校玩儿吧。→

⑶ 我们去图书馆吧。→ ● 注意标点符号(знаки препинания)的使用;(поставить знаки препинания打上标点符号)2.做课后练习3.本节小结:

汉语教程二下第19课教案 篇6

第十九课 有困难找警察

教学内容: 1.讲解生词。

2.语法:无关联词语复句;状态补语。3.讲解课文。4.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词,能准确听辩和认读所有生词,能掌握重点生词的主要用法,可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生词。2.熟读课文,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准确复述课文大意。3.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无关联词语复句和状态补语的使用方法,能在用中文进行交流时正确使用上述语法。

教学环节: 1.计划课时7课时 2.教学步骤: 生词(第1、2课时)

1、带学生读生词。

2、请学生自己读一遍生词,教师巡视并及时帮学生纠正发音。请学生轮流大声朗读。

3、讲解生词(重点):

⑴句:量词,修饰话语,歌词或某种语言。例:一句话,他写了一句法语。

⑵困难:名词,指不容易做的或麻烦的事,如:迷路了,丢钱包了等等。例:在国外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找警察帮忙。

⑶到处:副词,指很多地方都有的......例:昆明到处都有鲜花。⑷感动:动词,使感动。例:他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

形容词,令人感动的人或事物。例: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同学们的帮助让我很感动。

⑸对:量词,用于成对的两个人或物。例:一对夫妻,一对鸟,一对花瓶。

⑹看样子:表根据所看到的东西或情况做出推测。例:看样子他生气了。看样子就要下雨了。

样子:名词,指人或物的外表。例:他的样子和我的一个朋友很像。这件衣服的样子很好看。

⑺来往:动词,来和去。也可以说来来往往。例:大街上来往的车很多。大街有很多人来来往往。

引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intercourse)。例:他常跟中国人来往,所以汉语说得很好。⑻敢:能愿动词,有胆量做什么什么事。例:你敢去要那个女孩的电话号码吗?

⑼立即:副词,马上、立刻。例:发现钱包丢了,你应该立即找警察。⑽可:副词,表示值得(做)的。例:那部电影没意思,没什么可看的。

⑾滚:动词,用于球等物体。那个篮球滚过来了。引申:生气的时候叫人离开(不礼貌的)。你滚!

⑿弯:动词,用动作说明,弯腰。形容词,指弯曲的东西。一座弯弯的小桥。

⒀叫做:动词,是,称为。例:这叫做黑板。非常喜欢看足球的人叫做球迷。

⒁过奖:动词。自谦的用法,像“哪里,哪里”。例:A:你的中文说的真好!B:您过奖了。/过奖,过奖。

4、布置作业:用“困难、到处、感动、看样子/样子、敢、立即、情景、发生、伸、叫做”造句。

课文及语法(第3、4、5课时)

1、用提问或听写的形式帮学生复习所学生词1-26。

2、问学生:“你们来中国留学以后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怎么解决的?”“如果我去别的城市旅游,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我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提出“找警察或打110”等答案。引入课文“有困难找警察”。

3、带领全班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⑴“看样子是从农村来的”,表示从他们的样子,穿的衣服等可以推测出他们是农村人。“看样子”,是插入语,一般用在对某事的估计和推测上。(P128注释1)

⑵“等了半天”,“半天”指时间长,并不是真的半天。

⑶“有什么可感动的?”,反问句。表示提问者认为没有值得感动的地方。

⑷“中国的警察还是不错的。”“还是...的=还......”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例:他的汉语还行。这家餐馆儿的东西还是好吃的。

⑸“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指非常感动,太感动了,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⑹“(就)像......一样”(p129注释2)

4、就课文提出下列问题: ⑴在街上到处都写着什么? ⑵大山在街上遇到了什么人? ⑶他们有什么困难?谁帮助了他们? ⑷大山有什么感觉?麦克的看法是什么? ⑸爱德华的同学遇到了什么困难? ⑹警察是怎么帮助他的?

⑺爱德华在哪里看到警察帮助小男孩儿的事? ⑻警察帮了小男孩儿几个忙?

⑼你找警察帮过忙吗?你的感觉是什么?

5、由“有困难找警察”和“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引入语法点。(重点)⑴无关联词语复句。

不用关联词但小句间隐含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表示假设关系的: 例:如果/要是有困难,就去找警察=>有困难找警察。

如果/要是你去的话,我就去=>你去我就去。如果有问题,就来问老师=> 如果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要是来昆明旅游,就来找我=> 要是你对我有意见,就跟我提出来=> 表示因果关系的: 例: 因为不小心,所以把护照丢了。=>不小心把护照丢了。

因为不小心,所以摔倒了。=>不小心摔倒了。因为不小心,所以生病了。=> 因为不小心,所以写错字了。=> 因为不小心,所以打错电话了。=> ⑵状态补语(二)复习:第十六课学过的状态补语。用状态补语表示已实现的结果。

例:他演了这个节目(但演得不好)。=>这个节目他演得不好。

他读了这段课文(读得很好)。=>这段课文他读得很好。用“得”连接动词的状态补语,描写动作者(或受动者)的状态。例: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他累得睡着了。

我们高兴得跳起来。

她难过得哭了。

6、布置作业:复习语法 预习课文

(二)练习写汉字 课文

(二)1、用提问或听写复习生词27-35

2、带学生朗读课文。

3、对文中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⑴“虽然...但是...”连接两个句子,表转折的意思。

⑵“一...就...”连接两个句子,表只要发生了前一个动作,后一个动作就会跟着发生。

⑶“梅”,寒冬开花,比喻一种不放弃希望,不怕困难的精神。⑷“松”,寒冬依然翠绿,比喻一种坚持自己理想的精神。⑸“竹”,叶子多朝下生长,比喻一种谦虚的态度。

⑹“岁寒三友”是用冬天依然有旺盛生命力的梅、竹、松比喻中国人追求的精神和向往的人生境界。所以人们喜欢在家里挂有梅、竹、松的画表示自己的精神追求。

⑺“跟...一样”表示相同的情况、看法等。

4、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⑴朴正浩在王老师家看到一幅什么画? ⑵他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⑶中国画家最喜欢画什么?

⑷朴正浩喜欢中国的字画吗?看到喜欢的他会怎么做? ⑸王老师的字写得好不好?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练习(第6、7课时)

1、口头练习: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人物用自己的话练习复述课文。

2、检查作业情况,带领学生做课后练习。对易错的题在黑板上讲解。综合填空要求学生理解并能复述短文大意。

汉语口语课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篇7

(一) 学习认真、口语表达比较严格遵循语法规则, 语句较为规矩。韩国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 大部分学生态度语言点。因此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注重遵守语法规范, 说说语句较为严格地模仿老师或教材上的例句。

(二) 口语表达滞后。韩国学生由于有汉字基础, 以及受传统教学方法分人影响, 其读写能力较强。

(三) 口语表达明显低于应有的汉语水平。1.部分学生口语表达缺乏流利性, 对书面文字的依赖性较强。韩国学生一般都能认真准备老师布置的话题, 但是从实际表现来看, 学生表达时常常很紧张。由于他们汉子能力较强, 所以常常过多依赖事先准备好的书面材料。因此在苦于表达时, 重复、停顿的情况非常多见, 影响表达的流利性。

2.一些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 在口语交际中总是被动多余主动, 消极多于积极, 表现为开口率低, 多采用回避策略, 不愿主动发文和回答问题等。

3.语句表现上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信, 口语表达中语句水平不高, 句式简单不够复杂。

(四) 学生受母语影响较深。有的声母“zh、ch、sh、rf”, 还有韵母“yu, e”以及声调中阳平和上声等发音没有明显改善。

二、韩国学生汉语口语表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教育因素。1.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过去很长时间, 韩国的汉语偏重于“教”, 忽视“学”。教师注重知识传授, 轻视技能培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轻视技能培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

2.应试思维的影响。韩国社会非常注重考试成绩, 目前各界普遍认可HSK等汉语水平考试成绩。由于HSK考试在韩国开展的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 社会认可度最高, 许多学生由于出于升学和找工作的需要, 纷纷准备和参加HSK考试。

韩国学生以参加HSK (初、中等) 考试最多, 而HSK考试在题型设计上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汇、汉子水平, 关注的是学生的听、读、写技能, 而没有设计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题型。这就促使许多韩国学生放弃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 文化因素。师道尊严。韩国社会有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 教师受到普遍尊重。因此, 在韩国, 课堂气氛比较严肃, 学生较为拘谨, 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少, 这种状况也限制了学生课堂上口语技能的训练。

(三) 性格因素。许多韩国学生课堂上内向、谨慎、好面子、自尊心较强, 不太轻易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课时不轻易发言, 发言也尽量少说。为避免犯错, 他们常常将发言整理落实到书面, 准备充分后才发言, 这样虽然避免了一些临时性错误, 当也影响了口语表达的即兴发挥水平和流畅性。

三、口语课堂教学环节与方法

口语课是一门专项技能课, 旨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口语, 提高“说”的水平。

一般来说入门、初级阶段的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 能进行一般的生活交际, 如见面、询问、购物、旅行等, 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意见, 描述事情的基本内容。

口语课课堂教学一般包括预热、检查复习、学习新课、知识巩固、作业布置五个环节。

(一) 预热。口语课应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口语老师一定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活跃起来。一般预热阶段的方法有:1.问候:同学们好。2.了解学生情况。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跟学生亲切交谈, 询问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比如有学生没来, 问一下知道情况的同学缺勤的原因;有的同学上次病了没来, 这次来了, 问一下身体情况等等。3.聊天。教师要跟学生一起聊聊天气啊, 和自己国家的气候比较一下, 再比如早上吃饭了吗?这样的聊天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放松学生的紧张心理。注意, 预热时间不要太长, 几分钟就可以了。

(二) 检查复习。教室上课后要检查复习上次课布置的任务和语言点, 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一般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对于入门班学生来说头两个月主要以背课文为主, 在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之后, 逐渐增加难度, 比如师生之间就所学过的句子即兴问答, 或者学生之间就老师布置的话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对话或者陈述。

(三) 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2.讲解生词。生词的讲解一般有演示法、解释法, 包括肢体语言、图画等等。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入门班的学生要加强对生词的领读, 给学生正确的语音示范。教师要多调动学生, 以互动为主, 让学生多开口。

3.课文学习。

(1) 课文语音输入, 口语学习中, 听说结合, 先听后说。 (2) 教师领读课文, 学生跟读课文。 (3) 分组分角色朗读练习。 (4) 互动问答。学生在领会了课文之后, 教师就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4.语言点的练习。

(1) 语音语调。比如, 哪里哪里, 你开什么玩笑 (2) 替换与扩展。你写作业写得好不好? (游泳、看书。快、多) (3) 完成句子。A:这次旅行怎么样?B:…… (别提了)

5.单项问答。

(1) 我周末想出去玩儿, 去哪好啊? (建议) 依我看, 还是…… (2) 大家都在准备考试, 你怎么办? (想法) 别人……我不管, 反正我……

(四) 知识巩固。在处理完课文和练习后, 可用大概3—5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总结, 形式可用小结形式、问答形式、讨论形式、强调形式等, 时间为5分钟左右。

(五) 布置作业。在实践中锻炼, 比如我们学习了吃饭点菜, 可以让学生模拟在饭店吃饭的情景。另外还有购物、询问价格、质量、讨价还价等。一般口语作业在课堂上完成。

四、结语

上一篇:学习观看感动中国张富清心得体会观后感下一篇:技术与设计《三视图》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