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2024-06-15

汉语拼音(精选12篇)

汉语拼音 篇1

《汉语拼音方案》 (下文简称《方案》) 自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历了55个年头。早在它的第一个草案 (1956年2月) 公布讨论之时,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在草案拟订说明中指出:《方案》草案从“纵的方面参考了300多年来的几十种主要的方案;横的方面参考了解放以来全国各地同志们寄来的600多种草案”, 所以它“是历史经验的初步总结”。之后, 在一年多的广泛讨论中, 又根据海内外4000多封来信和多种新提供的文字方案加以修订和审议, 最后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修正草案》 (1957年2月) , 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通过后 (1957年11月) , 又在《人民日报》上再次发表, 供全国人民讨论和试用。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批准了国务院提交的《汉语拼音方案修正草案》。由此, 被称为“历史集成, 千案聚粹”, 总结了全国人民智慧的《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宣告诞生!

20世纪80年代起, 在“拼音、识字、推普”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的《汉语拼音方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国内走向国外, 成为世界公认的拼写中文和汉语的国际规范。从此, 《方案》不仅是中国的, 也是世界的。同时, 国内汉语拼音的应用也发生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它进入了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二是随着国际上的汉语热, 它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两大变化都促使汉语拼音的应用面对新的局面、新的问题。

汉语拼音的应用范围在国内迅速发展到各行各业后, 它的使用者当然也随之扩大, 其中有两方面的人员似乎比较值得注意:一是母语为非汉语的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二是理工科出身而从事中文信息工程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前者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 对汉语拼音的依赖和使用, 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比较, 性质和作用显然是很不相同的, 由此也涉及了二语习得中语音教学法方面的一些问题。后者则因为是理工科出身的缘故, 很容易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汉语拼音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总起来说, 80年代后新一代的社会群体, 对50年代汉语拼音制订时热烈讨论、反复修订、一再审议的这一段历史过程并不十分了解, 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这也许就是新世纪最初几年忽然出现要求修改《汉语拼音方案》呼声的社会文化背景。

事实上《方案》从颁布实施以来, 一直继续不断地有人提出意见, 建议修改, 其中也不乏新创制的各种文字方案。但周有光先生始终坦然直言, “新建议中很少是在50年代没有仔细研究过的”, 也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笔者根据个人亲历的经验完全认同这一论断。有一位文科出身的教师, 以宪法都可以修改为依据, 向我展示了一个他耗时几年设计的全部采用希腊字母的拼音方案, 认为可以取代《方案》。一位理工科出身搞电脑通讯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 把拉丁字母完全作为一种一般的符号看待, 修改了《方案》, 其中包括一些用元音字母标写辅音声母的改动和完全别出心裁的拼写设计。在我婉言推辞认可并支持他的新方案的要求后, 他回复的电子邮件竟然是:请老先生离开书房, 走出象牙之塔, 面对现实, 支持正义事业!真使我一声叹息, 无言以对。

但是, 我在重新反思审视了50年代《汉语拼音方案》拟订过程中历时几年的讨论之后, 却也有了新的感悟:当初, 我们几乎完全着眼于是否增添新字母、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安排、字音拼写形式的设计等具体问题的讨论, 而对使用拉丁字母制订汉语拼音的根本原则、字音拼写设计中处理形音关系的核心理念, 却没有或很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探讨, 作出必要的理论阐释。这方面工作中的缺失, 与《方案》颁布实施几十年后, 至今海内外仍不断有人提出老问题、老意见以及对《方案》似是而非的指责、评论, 不无直接关系。其实, 有关这些问题的学术探讨、理论研究和正确解答, 在汉语拼音运动的现代文献资料中早已有了。那就是赵元任先生发表在上世纪20年代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 (见《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在这篇专题讨论的文章中, 作者对当时反对罗马字的十大疑问一一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解答, 并系统地提出了拟订国语罗马字拼音应该注意的基本原则。囿于建国初期的社会形势, 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不便明言, 但其中的精粹都已吸收融化在《方案》的制订中, 同时在周有光先生的理论专著《汉字改革概论》 (1961年, 文字改革出版社) 中也有所体现。今天, 当然可以公开亮相了。故结合有人反复不断提出的一些老问题、老意见, 对《方案》作一些简要的理论上的阐释, 这应该是对《方案》颁布实施55周年以及由富于爱国之心的知识阶层在18世纪末期直接掀起并展开的汉语拼音运动的最好的纪念。

多次听到这样一种评论:《方案》是为推广普通话设计的, 对外国人学习汉语并不适用。同时, 还往往以过去曾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汉语威妥玛拼音作为实例。持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者, 国外有之, 国内也有, 前者多于后者。此说来源甚早, 上一世纪20年代就有了。那么看一看当时赵元任先生是怎么论述这一问题的。他在拟订国语罗马字的第一原则中就直截了当地说:“一种文字的合用与否, 要看我们自己学起来、用起来合宜不合宜来定好坏。”“不能全顾到中国人学外国语言或外国人学中国语言的便当与否。这是因为前一层是关系到永久的应用, 后一层不过是暂时的。”我认为赵元任先生说的这个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哪一个国家在制订本国文字的时候, 会考虑外国人学起来、用起来是否方便?说穿了, 这里的问题其实就是为字母定音时, 是否照顾目前世界上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的英文读音习惯。威妥玛拼音之所以让外国人觉得比较适用、方便, 其原因就在于此。但赵元任指出:日本使用罗马字一向遵照英文的读音习惯, 但这是“不大适宜于日本本国用的”。按照过去西方人设计的拼法, “上海”听起来好像是“乡害”, “北京”好像是“佩根”。这显然只是“拼到了近似不能拼到准确”。所以, 为我们自己“永久的应用”考虑, 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只能根据汉语来确定。外国人如果按照英文字母的读音习惯来拼读汉语, 那是你“张冠李戴”, 决不是《方案》拼音设计有误。

如果再作进一层的分析, 按照拉丁字母的英文读音习惯设计的汉语拼音之所以让外国人觉得适用、方便, 其核心的问题是, 凡西方学者设计的拉丁化汉语拼音都严格遵守清辅音字母 (p、t、k等) 与浊辅音字母不能混淆的原则, 这符合他们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他们很不习惯我们用浊辅音字母表示不送气清塞音的做法。对此, 赵元任也作了透辟的分析:字母的定音固然是“和多数西文的读音相近的为好”, 但是, “为求实用上的便利”, 可以“牺牲理论上的规则”。把b、d、g等字母“这样改借过来有无穷的便利, 所以不能顾忌到学理上的不准确”。他还两次提到可以用辅音字母v代表元音[y], 而不必顾忌这样做违反了“西文的习惯”, 不要囿于学术偏见去“判断实际上的利弊”。所以, 面对至今犹可听到的一些评论, 如为汉语拼音字母定音要符合英文字母的读音习惯, 要方便于外国人的学习和使用等, 我们尽可不必气馁, 更不能随声附和。

对解读《方案》中字音—音节拼写形式设计最有指导意义的就是赵元任在《国语罗马字的研究》首创的“文字尚形”原则。“文字尚形”指的就是字音—音节的拼写形式要醒目清楚, 不易混淆。他在文中多次从理论和事实上阐明了这一观念的科学依据。“西人看书认字的时候……和中国人认汉字一样, 并不是先读出声音, 然后想到意思的。……遇着生字, 也都是一个一个syllable (音节) 拼的, 不是一个一个字母拼的。”“无论何种文字, 在实行的时候都是见面认字的, ……用‘视觉读法’。”“所以, 为长久计为大多数计, 就须把易认看重些, 易写看轻些。”也就是说, 在不背离基本语音事实的前提下为汉语设计一套罗马字母 (拉丁字母) 拼音系统的首要原则是音节拼写形式 (字形) 的清楚醒目, 不易相混, 而不是拼音上的精细准确。

拉丁化拼音设计中“文字尚形”的原则和观念, 在《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方案》在“千案聚粹”确定音节拼写形式时, 之所以选择ao而舍弃au, 用ong而不用ung, 用iong而不用üng, 用ou而不用eu, 都是因为后者的拼写形式分别与韵母系统中的an、üng、en视觉上容易相混, 而前者彼此的区别度显然高多了。

赵元任在这方面的论述, 对我们解读《方案》的设计理念和认识罗马字母之所以在国际上广泛通行极具启发性。他说:“罗马字的好处不是在拼音的准确 (……太精确反倒不适用) , 是在 (用) 极少数的字母可以拼出种种面孔的词形。”并且“于分辨上无妨碍处, 字形要求短。———例如iu不必写iou, ui不必写uei, ……”。这些意见周有光先生简明扼要地归结为:音节拼写设计务求“阅读醒目, 书写方便”, 但不能要求拼写形式跟字音的实际读音处处紧密吻合。这是拼音拼写设计中的国际通例。

根据上面的论述再来审视至今在国内外还时有可闻的, 对《方案》所谓表音不确切、拼音设计有误的批评, 就可以发现, 其实这正是《方案》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后的精彩之笔。例如, 借用表示清浊对立的字母来表示汉语语音系统中送气不送气的对立, 这几乎是历史上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罗马化拼音方案都共同采用的办法。而威妥玛拼法则用p-p‘、t-t‘、k-k‘等来表示。赵元任早就对此作出了评论:“这只小耳朵既不醒目, 又不好写, 用起来非常讨厌, 漏写了却非常麻烦。”这能说威妥玛拼法比汉语拼音更适用于外国人吗?又如, iou、uei、uen这三个韵母, 由于协同发音的影响, 在一定的语音条件下韵腹确实会弱化为一个含糊的过渡音, 可以用省略式-iu、-ui、-un来拼写。从学理上说, 为求拼音精确, 应该并列这两种拼写形式, 但为求实用上的方便, 《方案》在前拼声母时, 一律采用了简便的省略式。这也是历史上绝大多数拼音方案作出的选择。因这符合拼音设计“不是专为音韵家字典家的方便设 (定) 的”, 是为一般人、普通人的使用设计的, 不必也无须讲究拼音上的准确、精细。“无用处不细分辨”, “于无妨碍处, 字形要求短” (赵元任语) 。《方案》这三个韵母的拼写设计, 在学理上、在历史上都是有理有据的。此外, 屡屡为人诟病的是《方案》用字母i兼表汉语普通话中[][]两个舌尖元音, 评论者往往说, 这在拼音上起了误导作用, 搅混了j、q、x, z、c、s, zh、ch、sh、r三套辅音声母的读音。字母i代表舌面元音[i], 这是国际通例, 不应兼表其他读音。这种意见不自今日始, 当时赵元任就说“是一种糊涂见解”。他说, 即便是按照罗马字母的英文读音习惯, 字母i也不是只有一种读法, 字母c在英文里也有四种念法。凡采用罗马字母的国家, 在拼写系统中都会采用字母变读的办法去解决26个拉丁字母不够用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使用罗马字母的国际通例。而且《方案》采用i兼表在不同字母组合中的三个不同念法的元音, 在字母与语音的配置上也符合尽可能“限于二十六个老字母, 不造新字形”的经典原则。在音位分析上也是既符合互补归并原则, 又照顾了历史音韵。周有光先生说:“把舌尖元音写成-i, 既合原理, 又切实用, ……是《方案》设计的一大特点。”事实确实如此, 用表音不确切、会引导误读去评说, 那是对罗马字母的拼音设计和使用缺乏理论认识所致。

《方案》今天已经普遍使用于普通话语音教学中, 但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别不同性质的语音层面, 否则就会产生学术上、教学上的认识误区, 在有些问题上反而会纠缠不清。例如: (1) 不要混同汉语拼音教学和语音本体教学。《方案》是普通话的书面拼写系统, 它对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解析、处理都是服从于字母的拼写设计的。这与单纯以语音本体为对象的语音教学, 性质是不同的。 (2) 不要混同学术和教学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层面。《方案》的制定原则、拼音设计的理念, 都是经过一系列学术研究后确定的, 这与面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文本, 不是一回事。比如, 为适应教学需要, 隔音字母y、w可以当声母看待。但就《方案》文本来说, y、w与各有自己固定音值的21个辅音声母, 就不能并列统计在一起。这在学术层面是讲不通的。 (3) 要区别语音学和音系学这两个不同性质的语音层面。在音系学层面上, 由于分析归纳音位方法的不同, 普通话里究竟有多少个声母、多少个韵母, 答案可以是不同的。

区别不同性质的语音层面, 树立正确的拼音教学的基本观念,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字母代表语音, 但不等于语音, 不能随着字母讲语音, 应该透过字母教语音, 透过字母学语音。例如:为使ung和üng阅读醒目, 易于区别, 拼音设计分别采用了ong和iong的拼写形式, 但在音韵系统的四呼分析中这两个韵母仍然分别是中东韵的合口呼和撮口呼。这跟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这两个声母的-i韵母属于开口呼的道理是一样的。其次, 字音拼写形式的设计, 为求实用上的便利, 总是力求节约字母用量, 以拼式简短、书写方便为主的。它并不追求拼音上的精细准确, 恰恰是“于分辨上无妨碍处”就略去语音细节。所以在语音学习中就不能把-iu、-ui、-un拼写中元音字母的省略当作实际语音的完全阙如。就拼写规范说, “播、泼、摸”的韵母当然不能写成uo, 但就语音事实说, 这个因唇音声母和后边圆唇音的同化作用而变成过渡音的u, 确实是有的。不为过渡音单独配置字母, 这是拼音设计中的通例。

结合赵元任先生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 深入解读《方案》的制订原则、拼音设计的理念, 观念的更新会激发我们创造更为有效的语音教学法。比如, 赵元任先生所说的:在拼音文字系统中, 词语的拼读、认读的单位是音节, 不是一个一个字母拼的。这一论述, 值得我们去仔细探讨。因为这非常切合汉语的特点。目前已经初露端倪的以韵母为中心的音节———字本位对外汉语拼音教学法就是如此。汉语语音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每个音节都是表义音节, 它对应于最小的语义单位———语素, 同时它的书写单位就是一个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 而音节中的韵母除极少的几个, 绝大部分又都是可以自成音节独立成字的。构成一个音节的几个元音都是结合成整体的假性复合元音, 由元音附带鼻音韵尾组成的韵母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汉语的韵母适合“整体合读”而不是拼读。这启示我们最好寓拼音教学于音节和汉字, 也就是说, 在对外汉语教学起始阶段的拼音教学中, 把声韵调的教学始终跟音节和汉字的认读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要把声韵调从音节整体中分离出来, 分别单独学习。这会使拼音教学变成纯粹的语音符号的教学, 变成发音正音的操练。而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音节———汉字入手, 则既可以一开始就把语音教学和语言应用结合在一起, 同时也可以引导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走出按字母读音 (甚至于按英文字母的读音) 去硬拼汉语字音的误区。自成音节的韵母整体合读, 而不是拼读, 声母和韵母结合在一起的音节又何尝不可如此?比如说, 在整体合读中学会了“烟”韵母的读音后, 再让学生整体认读jiɑn (剑) 、qiɑo (桥) 、xiɑo (笑) 这样的音节, 由此掌握声母j、q、x的发音。这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音节是语言中最自然的发音单位, 在汉语中又是跟单音节的词和语素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汉语中用拉丁字母拼写组成的无调音节, 一共才四百多个, 而元辅音组成结构十分简单规整, 如果结合汉字和语言学习, 同时掌握四声的区别, 那么从技能层面上说, “听、说”的基本功已经全部学会了。当然, 寓拼音教学于音节和汉字,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选择以及相互配合方面都要有系统、全面的策划。这方面还有待大家共同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让汉语拼音在推普和二语习得中发挥更大的能量。

汉语拼音 篇2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

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

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大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开发直观性教学。

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实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其实就是开发课堂教具。因为与汉语拼音教学配套的教具不多,所以许多教具都得教师自己来制作。下面我介绍几种教具制作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依葫芦画标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具制作方法。主要用于第一课学习新声母、新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与新授拼音相对应的图片,照教材上的样子画下来,贴于黑板即可。这一方法一般都用拼音卡片代替,但拼音卡片有一个缺陷,它是图片拼音同时出示的,而且色彩也不够鲜艳,若教师自制图片的话,就可避免这些缺陷。不过自制图片需要一些时间,且较为麻烦,所以这一教学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发音上较难掌握的拼音上。如单韵母o、u;声母b、d;f、t;p、q;复韵母等。

(二)活动激趣法

这类教具主要用于较难掌握的拼读过程。把音节拼读过程以活动教具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死的书“动”起来,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1:在教学b-a→ba时,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触声韵相拼,是个重难点。于是我准备了两个大小适当的纸盒。在第一个纸盒上的两个面上分别写上b和p,另一个纸盒的四面分别写上a的四声。教学时,先出示b,再出示a,两个纸盒相碰撞,表示声母b和韵母相拼,得出ba。这样的出示方法简明、有趣,学生也感兴趣,而且制作十分简便。

例2:在教学j、q、x与ü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是一个学生最难牢固掌握的内容之一。这个规则的讲解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ü是学生,j、q、x是老师,学生见老师要脱帽行礼。可利用教具进行表演。把小ü画成一个小学生的样子,戴一顶有两个小绒球的帽子,j、q、x画成老师的模样。教师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手拿教具来表演。这样,学生即有的听,又有的看,很容易就把小ü去点的规则记住了。

例3:为了训练学生直呼两拼音节的速度,我还制作了一个“快乐大转盘”。先剪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在上面并列挖出两个窗口。在纸板的反面钉一两个圆形的纸板,分别写上下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练习直呼时,教师转动两个纸盘,声韵随机组合,学生快速直呼。如果要带调训练,还可以在韵母的窗口上方再挖一个小窗口,在纸板的反面再钉上一个小转盘,写上四声即可。这个“快乐大转盘”制作简便,可反复使用,效果也很好。

大力开展趣味教学,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处于幼童期的

趣学汉语拼音 篇3

一、精心设计教法,让学生有趣地学

有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生动活泼的教法。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会饶有趣味地学。j、q、x与ü上相拼,ü上的两点要省写这一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先选了三个小朋友分别做j、q、x,然后,我走出教室,在胸前贴上u,戴上墨镜。一切准备就绪,我就大步走进了教室,学生一看我这副模样,哈哈大笑起来。随即,我便问:“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好多学生不假思索,大声地回答:“你是u。”我压低声音悄悄地告诉他们:“我不是u,我是ü。”(边强调ü,边指墨镜)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是,我就跟j、q、x交朋友,跟他们握手时,摘下墨镜,跟他们分手时,戴上墨镜。游戏完毕,我询问了游戏的过程,学生知道了ü与j、q、x握手时,须把墨镜摘掉这一道理,学生的理解力处于最佳发挥状态。有了这个基础,我就出示j—ü→ju,q—ü→qu,x—ü→xu,学生明白了ju、qu、xu的写法,掌握了ü两点省写的规则。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这个游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得兴致勃勃。

二、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完声母g、k、h后,我对学生说:“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些带g、k、h的音节卡片?”学生一听,大声说:“想。”趁着这股热情,我問:“那你们打算怎么制作呢?”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纷纷议论了起来。有的说:“只要把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就是音节了,那很容易的。”有的说:“前面出现的音节就是由教过的声母和单韵母组成的。今天教的g、k、h也只要加上单韵母不就组成音节了吗?”还有的说:“对,就是这样的。如果在音节上加上不同的声调,就可以写出许多音节来。”……刚讨论完毕,学生就忙乎开了,他们拿好了水彩笔在白纸上不停地写着、写着……不一会儿,学生拿着自己做的卡片给老师看,这高兴劲就甭提了。此时,学生有点儿成功感,成功是新的成功之母,它能给人带来喜悦、带来勇气、带来憧憬。我说:“你们做出了这么多音节卡片,真能干。如果你们能把自己做的卡片正确地读出来就更棒了。”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嗖”地一下跑到自己位置上拿着自己刚制作的卡片认真练读起来。刚一会儿功夫,好几个学生拿着卡片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会了。”看着他们这副模样,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开手脚,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书本与实际相连,让学生学得实在

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不光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把书本和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完声母后,我让学生用拼音写出叠音节词“妈妈”。我先让学生说说“ma”是如何拼出来的,学生凭借灵敏的听觉很快知道是由声母“m”和韵母“ā”组成的,这时,我告诉学生:“妈妈”这两个音节是相同的,连在一起读时,后面一个不要写声调,读的时候要轻而快(即轻声)就可以了。这样,学生马上就写出了“ ma ma。”接着,我就报出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爸爸”、“伯伯”、“哥哥”、“弟弟”、“娃娃”等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学生一听,都是自己周围熟悉的人,非常高兴,就努力地去思考,想方设法把它写出来,每写一次成功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学生有如此收获,这与教师善于联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

四、课内与课外结合,让学生学得牢固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在课堂,而且应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遵循叶圣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和辅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并力求把这种活动化为他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展知识、发展兴趣。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直观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每一课都有一首带语境的儿歌,这些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上课时,由于时间的仓促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学几遍。为了让学生记住它们,我是这样处理的:下课后,我看见几个学生在跳台阶,跳得蛮有节奏感,我头脑里马上闪出了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叫来一个学生边跳台阶边说儿歌,那学生说得很连贯,跳得更起劲了。在一旁看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学了起来。没多久,许多学生迅速记住了儿歌。学生把其他的儿歌也模仿着学说了起来,结果,语境歌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出来了。这一小小的举措,使学生既丰富了自身,又利于共同提高。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逐渐养成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我与汉语拼音 篇4

今天, 我也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 汉语拼音跟我更是形影不离。为了让学生喜欢汉语拼音, 学好汉语拼音。我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教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儿童在入学前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比较普遍, 加上汉语拼音比较抽象, 对于六七岁的小孩来说难以识记。因此, 学习中缺少兴趣, 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尽管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来吸引他们, 让大部分学生能在被动状态下达到或接近教学要求。但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 快乐学习更为重要。因此, 我从低年级孩子模仿性强的特点入手, 采用形象。生动的歌诀、顺口溜、游戏、肢体模仿等方法进行教学, 让孩子们喜欢并学好汉语拼音, 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 跟大家学习交流。

一、凭借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教学

教材中的插图内容丰富, 活泼美观, 接近生活, 富有情趣。声母、韵母的图形象直观, 既表音, 又表形。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优势, 从课文的插图入手, 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认识, 去感知插图跟字母的音形的内在联系。如教学声母a时, 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着什么人?小女孩张大嘴巴在干什么?由此引出a的读音。为了便于学生记住a的形, 再引导学生找出a的形状与小女孩子的头部之间的联系:圆圆的脸蛋, 弯弯的羊角辫形似“a”。凭借插图, 引导学生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 学习抽象的字母, 符合儿童的认知, 便于学生自觉进行知识迁移, 避免了死记硬背。

二、采用歌诀、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儿童的感知具有字母a, 可以编歌诀、顺口溜帮助记忆:“小女孩儿喉咙疼, 医生给他来治病, 张大嘴巴a a a, 拿起手电仔细查。”“圆圆脸蛋, 羊角辫, a a a露笑脸。”用猜谜语的形式分辨声母形状:“q字加钩是什么?”“像挺机枪是什么?”“像个伞把是什么?”……形象直观, 通俗易懂, 既解决了读和写时学生常出现的错误问题, 又生动有趣, 便于记忆, 是突破拼音教学中一些难点的好办法。

三、编故事, 强化效果

低幼儿童很喜欢听故事, 汉语拼音教学也可运用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yiwu yu的教学, 可以编个故事:i、u、ü要去公园玩, 可他们年纪小, 不认识路, 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 y带i走, 成了yi, w带u走, 成了wu, 只有ü没人带, 急得直哭。y听到哭声, 对ü说:“只要把眼泪擦干净, 就可以跟我去。”于是ü擦掉了眼泪, 跟着y, 成了音节yu。形象有趣的故事, 仿佛涓涓溪水, 流入了学生的记忆。

现在, 随着国家的强盛, 汉语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学好汉语。我也将会继续研究探索汉语拼音教学教法, 为弘扬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汉语拼音教学 篇5

教案

第一课时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检查复习相关单韵母。

第二步:检查复习学过的声母,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创设情境引声母

这一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 说说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编一个小故事,在学生描述图画内容的过程中我及时利用鸽”,“蝌”,“喝”的读音引出要学习g k h

第三部分:联系表音表形图,学习声母

第一环节:学习声母的发音:

让学生观察课本表音、表形情境图,编儿歌读准声母。

第二环节:游戏互动固新学,先扶后放记音形。

一年级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所以在记忆g k h形状这一环节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声母与表音表形图上哪相像,结合表音表形图记住声母的形,并让孩子们根据g k h的形状大胆地想象,通过自己想象的事物来记住g k h的形,鼓励学生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说g h 和易混生母的区别。

如将 h 和 n 两个字母摆一起,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第三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发音,比如指名读,读对了请他做小老师领读、赛读等。

第四部分: 学习g k h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在学习音节拼读时让孩子用音节说词、说句,学生充分体会了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与意义,提高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五部分:自主观察仿书写

读和写是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要点,本环节主要实现的是学会书写的目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四线格,并掌握了基本的书写规则,因而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合作观察书本中字母的笔画笔顺,然后我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观察g k h的书写位置,接着便让学生自由描红、书写,并让书写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帮助我教其他学习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从而突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

第六部分:回顾整体拓展巩固拼读。

利用“海滩射击”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两拼音节的拼读。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音节,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老朋友,来打个招呼吧!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拼读音节词和音节)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联系语境,学习三拼音节。

首先,教师借助课文中小女孩推卡片的图,切入新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ga与gua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拼音节,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区别及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和要领。并随机指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最后是采用不同形式练读音节,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拼读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课件演示三拼音节“相碰”的过程,既形象,又直观,再辅以歌诀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白了三拼音节的拼读要领,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再通过小组、个别的形式反复练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技巧很快便掌握了。

其次,出示图片,让孩子们拼读音节,并运用这些音节说话,感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环节三:图文结合,学习字、词、儿歌。

1、读儿歌,猜谜语,认字。

出示儿歌让学生找出带有声母g k h的音节,拼读巩固音节,巩固汉字的认读。由此既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2、观察情景图,认读词语,读用词造句。

3、拓展阅读:看图说话,编儿歌识字,拼读儿歌巩固拼音和汉字认读。

gē ge huà huà 哥 哥 画 画 huà duǒ hé huā 画 朵 荷 花,mā ma kuā tā 妈 妈 夸 他,dì di lè le 弟 弟 乐 了 3、在“领奖杯”的游戏中巩固认字,并用字组词,说话学习运用。

五、拓展练习:

课外推荐阅读(巩固汉字认读)有个弟弟叫小小,他的哥哥叫大大。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自己学画画。小小画了马驮米,大大画朵白荷花。

六、回归整体,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中提出希望,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叫爸爸妈妈读三拼音节,学生兴趣盎然,培养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题

《g k h》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教学第五节,该单元主要围绕汉语拼音的教学,让学生知道汉语拼音的重要性,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先后安排了《a o e》、《I u v》、《b p m f 》、《d t n l》、《g k h 》、《j q x》、《z c s》、《zh ch sh r》、《ai ei ui》、《ao ou iu》、《ie ve er》、《an en in un vn》、《ang eng ing ong》。

2、说教材内容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 g、k、h,配有一幅图。

第二部分是 g、k、h 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 g、k、h 的书写格式和笔画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3、说课程标准

借文中的图画学习。

4、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g k h”3个声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且能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1)、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采用“以趣促学”“先扶后放”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自主探究新知识。

2)、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练习写好字母 g、k、h。培养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勤于动脑的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与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美德。

2)、通过创设情境和多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g k 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及认字。教学的难点: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依照课标要求、文本内容我计划用二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低年级学生大都活泼,大胆且好表现,他们对新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以及师生之间的游戏、表演。但他们的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趣味情境策略;(2)先扶后放策略;(3)教学生活化策略。

(4)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策略,提供拓展阅读学习资源,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拼词、造句,巩固拼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掌握了6个单韵母 a、o、e、i、u、ü 和10个声母 b、p、m、f、d、t、n、l、y、w 的发音及书写。知道单韵母的发音长而响亮,口型不变;声母的发音轻而短。学生还学习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检查复习相关单韵母。第二步:检查复习学过的声母,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单韵母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声母的读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第二部分:创设情境引声母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简单、枯燥,我创设了让孩子们观察情境图讲故事,寻找拼音娃娃,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这一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 说说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编一个小故事,在学生描述图画内容的过程中我及时利用鸽”,“蝌”,“喝”的读音引出要学习g k h 第三部分:联系表音表形图,学习声母

第一环节:学习声母的发音:

让学生观察课本表音、表形情境图,编儿歌读准声母。设计意图: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的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拼音教学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我采用编儿歌的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激起学生兴趣。

第二环节:游戏互动固新学,先扶后放记音形。

一年级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所以在记忆g k h形状这一环节时,我鼓励学生观察声母与表音表形图上哪相像,结合表音表形图记住声母的形,并让孩子们根据g k h的形状大胆地想象,通过自己想象的事物来记住g k h的形,鼓励学生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说g h 和易混生母的区别。

设计意图:声母中有很多字母音或形非常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为帮助学生分辨清楚,我采用了比较记忆法。如将 h 和 n 两个字母摆一起,两个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学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第三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发音,比如指名读,读对了请他做小老师领读、赛读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开放式的教学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互动中自己练习检查发音,让学生感到拼音其实是不难学的,同时让学生有成就感。第四部分: 学习g k h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在学习音节拼读时让孩子用音节说词、说句,学生充分体会了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与意义,提高了学习拼音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从幼儿园上来,40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长了些,拼读音节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拼音转轮拼读有意义的带调音节,刺激他们,把所学的内容巧妙地融进这些愉快的活动中,让他们在游戏演练中,改变了一贯的让孩子用手画着声调从一声读到四声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让孩子拼读一些无意义的音节,而且利用拼音转轮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第五部分:自主观察仿书写

读和写是低年级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要点,本环节主要实现的是学会书写的目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四线格,并掌握了基本的书写规则,因而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合作观察书本中字母的笔画笔顺,然后我在黑板上范写,学生观察g k h的书写位置,接着便让学生自由描红、书写,并让书写比较快的同学当小老师帮助我教其他学习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从而突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

第六部分:回顾整体拓展巩固拼读。

利用“海滩射击”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两拼音节的拼读。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音节,激趣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老朋友,来打个招呼吧!看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拼读音节词和音节)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联系语境,学习三拼音节。

首先,教师借助课文中小女孩推卡片的图,切入新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ga与gua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拼音节,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区别及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和要领。并随机指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最后是采用不同形式练读音节,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拼读音节。

设计意图:学习三拼音节“gua”之前,让学生从“ga”过渡到“gua”,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分三拼音节与两拼音节的概念。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课件演示三拼音节“相碰”的过程,既形象,又直观,再辅以歌诀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白了三拼音节的拼读要领,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再通过小组、个别的形式反复练读,三拼音节的拼读技巧很快便掌握了。

其次,出示图片,让孩子们拼读音节,并运用这些音节说话,感受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设计意图:经过一段时间有意注意学习,适时设置情景,将学生从有意注意转移到无意注意状态。

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给音节赋予具体的组词、造句,使无意义的音节鲜活生动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环节三:图文结合,学习字、词、儿歌。

1、读儿歌,猜谜语,认字。

出示儿歌让学生找出带有声母g k h的音节,拼读巩固音节,巩固汉字的认读。由此既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读儿歌,猜谜语,将枯燥无味的拼音、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2、观察情景图,认读词语,读用词造句。

设计意图:备课既要备教材、备课标,更要备学生,很多学生在学前已认识了不少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各种识字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拼音识字,授之以渔。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成就感。

3、拓展阅读:看图说话,编儿歌识字,拼读儿歌巩固拼音和汉字认读。

gē ge huà huà 哥 哥 画 画 huà duǒ hé huā 画 朵 荷 花,mā ma kuā tā 妈 妈 夸 他,dì di lè le 弟 弟 乐 了

设计意图:把学习拼音字母和生字寓于儿歌之中,使学生所学的声母、音节、生字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易记易诵,强化读音,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3、在“领奖杯”的游戏中巩固认字,并用字组词,说话学习运用。

设计意图: “领奖杯”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汉字,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有借机检查乐生字的认读。

五、拓展练习:

课外推荐阅读(巩固汉字认读)有个弟弟叫小小,他的哥哥叫大大。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自己学画画。小小画了马驮米,大大画朵白荷花。设计意图:将孩子开学以来所学生字编成儿歌易读,激趣,巩固学过字的认读,避免了孩子们机械的认读生字。

六、回归整体,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中提出希望,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叫爸爸妈妈读三拼音节,学生兴趣盎然,培养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说理论依据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拼音教学只有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了亲身的情感操作体验,他们才会主动、轻松、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时,我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利用醒目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多样的活动、好玩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变枯燥的拼音教学为生动的童话世界游。

六、说板书设计

一席好的板书为一堂精彩的阅读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为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深化理解本课的主旨,依据板书设计的原则,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掌握三拼音拼读方法,知道汉语拼音对以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汉语拼音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92-1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是帮助学生阅读和学好普通话的工具,因此拼音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正确定位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明确汉语拼音教学内容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掌握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为识字、写字、阅读等打好基础。但是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汉语拼音显得枯燥乏味、抽象单调,不采取恰当的方法,难以让孩子们真正学会汉语拼音。我们希望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孩子能够真正地投入进去,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才能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生活情境、一个故事情境、一个竞争情境都可能激发儿童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儿童带入学习的情境,他们的学习劲头就会很足,会很乐意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教学“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姓余(ü)的孩子,他很懂礼貌。一天,天气很热,小余上街买文具,在路上他遇到了j、q、x三个好朋友,便立即把戴在头上的太阳镜(太阳镜很像ü上的两点)摘下来,并跟j、q、x三个好朋友亲热地握手。然后教师教学生念:小ü有礼貌,见了j、q、x,眼镜就摘掉。这样学生觉得有趣,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插图,发散思维

拼音符号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教师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很可能挫伤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图吸引孩子,不但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学拼音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拼音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灵感,激活他们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拼音第一课《ɑ o e》时,可以由欣赏漂亮的情境图导入,指导孩子们看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孩子会很容易说出图画的内容:大公鸡喔喔(o o)叫,小白鹅呃呃(e e)叫,阿姨和我说声早……通过观察情境图很自然地引出本课要学的单韵母ɑ o e,同时也帮助孩子记住字母的读音,迅速缩短了孩子与文本的距离,使小孩短时间内对书本产生了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与一个个抽象的拼音符号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情境图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调动他们的感官,所以在拼音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

三、组织游戏,巩固学习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这是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把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让儿童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营造出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因此,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应该领着学生们找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汉语拼音进行教学,将学生们带入游戏中,用游戏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知于乐。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汉语拼音,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四、指导方法,正确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学习是低年级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独立识字。学好汉语拼音,掌握了正确的拼读方法,就能够通过拼读而认识更多汉字,自主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

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准确读出汉语拼音字母、拼音音节,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拼读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拼读,借助拼读认识生字。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不强,但不能低估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把握。教师的拼音教学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会很快地从老师教学的拼音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很快能自主学习与巩固。

汉语拼音教学初探 篇7

一、妙趣横生课伊始

汉语拼音教材配有多幅精美图画, 大部分是直接表音或表形的。这些图生动有趣, 又多是儿童熟知的事物, 易说易记, 便于学生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 要适当运用。如教学g、k、h等音素时, 先出示衣服、鸡、西瓜等彩图, 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 立即出示相对应的字母进行教学。这样, 学生自然地被带入新的学习气氛中使插图的表音或表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儿童特别有吸引力。教学拼音前,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读或编说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故事, 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yi、wu、yu教学中, 我编了如下故事:大y妈妈疼爱自己的孩子i, 大w妈妈保护自己的孩子小u, 可怜的ü弟弟没有爸爸妈妈很孤单, 它可伤心了, 你看小ü的脸上还挂着眼泪呢!大y妈妈看见了急忙上前帮助它, 小ü擦掉脸上的泪珠, 即去掉两点, 与大y妈妈不分开, 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兴致勃勃, 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拼音教学中的难点被突破了。此外, 还可通过演示实物、听音乐、表演等方式, 努力创设图画形象、声乐和谐、师生互动的教学佳境, 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迅速进入对新课的学习和探索。

二、兴趣盎然课进行

1. 创设语境, 激发兴趣。

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习是一种连续的、持久的仿效、训练、实践的过程。而汉语拼音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字符, 想变无趣为有趣, 就要充分利用教材, 联系生活、学习实际, 创设语言环境, 让音节在环境中反复出现, 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 最大限度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如:将教学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相结合, 化抽象为形象, 实现对学生各个器官的全面刺激。“b、p、d、q”这几个字母学生容易混淆, 为此我制作了一些图片。上课时, 让孩子们先看图片, 第一张图片是贪玩的小猴去山上玩, 回来时迷路了, 小猴不知怎么办哭了起来。第二张图片就是仙人飞来告诉小猴, 要先找到标有“b、p、d、p”拼音的几个大门, 再按“b、p、d、q”读音, 喊门才能依次打开, 这样就找回家了。第三、四、五、六张图片就是路和门, 用手动的形式拉小猴按着路线走到了第一个门, 请学生帮小猴找并读出“b”, 这时老师出示打开了门的图片和小猴笑的样子。这样依次下去, 小猴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通过这样的连环画形式, 使学生在反复的认读中始终情绪饱满, 思维活跃。此外, 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编排, 结合书本上的知识, 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 深入浅出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教学复韵母“ai、ei、ui”时, 我设计了“排队上车”“呼叫名字”“打电话”?等一组游戏。教学时, 几个孩子上来做“排队上车”的游戏, 他们从高到矮排着队, 一个个按着次序上车。孩子们欢快地做着游戏, 从中学会了ai (挨) 吃晚饭了, 小伙伴们还在楼下玩耍着, “妈妈”扯开嗓子大声呼喊“xx, 快回家吃饭了。”“ei (哎) , 我来了!”一个个孩子随着呼叫声答应着, ei (哎) 就在声声应答中学会了。“丁零零”电话铃响了, “ui (喂) , 你是谁?”“我是妈妈, 今天, 单位要加班, 我要晚点回家。”“ui (喂) ”的声音不断地在教室里响起, 同桌的两个孩子互相打着电话。在愉快的游戏中, 孩子们认识了三个复韵母。为了巩固新学的知识, 还可设计“拼一拼, 找一找”等游戏, 请第一个拼出的孩子当小老师, 带领同学们拼读音节。孩子们争着当小老师, 享受学拼音的乐趣。

2. 儿歌导学, 授人以“渔”。

我在开始教汉语拼音时.将每个字母都编成一句有趣的儿歌, 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开始我做示范, 如:“小姐姐听广播, 右下半圆b、b、b”。后来, 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情境图找出与字母相似之处, 在学P时, 我问, “同学们准备怎么记住p的样子呀”?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悟出学习方法, 观察思考后, 学着编了句儿歌“小弟弟爬山坡, 右上半圆p、p、p”。最后, 我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幼儿园里、在街上、在公园里等生活中与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 他们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 “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 真是“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再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 我编了这样的儿歌:“小兔飞飞, 爱喝咖啡。e前i后, 喝了一杯。”这样的儿歌学生听多了就能举一反三例, 所以, 在教“d、t、n、l”四个声母时, 学生聚在一起, 认真动脑筋, 给“小兔追马图”配上了一首有联系的儿歌:“小马驮大米, 米粒洒一地, 小兔追上来, 劝它快停蹄。”由此可见, 通过儿歌, 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 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

三、意犹未尽课已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设计出形式多样, 新颖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作业是巩固汉语拼音的重要途径。因此, 我在学完拼音后指导学生做拼音卡片, 这样既熟悉了拼音字母的书写, 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并为后面学习拼音做好了学具准备。在课下, 我布置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用音节注上自己的姓名, 让他们轮流发本子, 同时还布置他们给家里的物件贴上标签, 使得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以至于尝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用拼音“翻译”出来。使学生在作业中感受乐趣,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又复习巩固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汉语拼音教学谈 篇8

一、多彩活动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 他们往往开始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 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 但不能持久。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 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 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

(1) 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 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 轻轻松松地记, 深受学生欢迎。例如, 在教学“ai ei ui”时, 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 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 你是小ai我是e i。”通过游戏, 学生反复朗读, 加强了记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 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 就是把声母卡、韵母卡分别交给学生, 哪两个 (几个) 能组成老师要求的音节, 他们就是好朋友。我也常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板画 (简笔) 苹果, 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半个苹果的贴片上, 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 合起来是一个苹果。

(2) 此外, 我还领着学生捉迷藏, 比赛“开火车”, 进行演一演 (识字) 等活动。我觉得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 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歌诀法

拼音字母是一些抽象的符号, 而且有些字母很容易混淆, 像ie和ei。如果只是分析字母构成效果不会太好,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歌诀法来进行拼音教学。教学“yi yu”一课, 我采用了歌诀教学:小i的妈妈是大y, 大y小i挨一起 (yī) , 小ü爸妈不在家, 大y阿姨照顾他, 小ü非常有礼貌, 见了大y就摘帽 (yu) 。利用歌诀去教学, 学生兴趣浓厚, 而且通俗易懂, 便于学生识字。

三、图片

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 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 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 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 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 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上课时, 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 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 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 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四、小组研讨———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自己试一试, 掌握好的同学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同学。例如拼读时, 可以这样跟学生说:“要像老师那样, 先看声母、后看韵母、再加上声调、碰一碰看看发什么音?”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强调拼读的方法, 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再补充一句, “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胜心理促使他们竞读互学, 课堂气氛热烈。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起来了。因为只有参与具体的活动, 他们才能获取知识、与人合作, 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充分开发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生动形象的画面, 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汉语拼音的教材图文并茂,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 并精心设计儿歌, 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苏教版小语第一册的第三课“b、p、m”的情境图为:许多人爬上山坡 (p o) 去看大佛 (fo) , 一个小朋友用手摸 (mo) 大佛, 爸爸告诉他:“你听, 大喇叭里正广播 (bo) , 大佛是文物, 不要用手摸。”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 (p o) , 爬上山坡看大佛 (fo) , 大喇叭里正广播 (bo) , 爱护大佛不要摸 (mo) 。”教学时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 并相机出示字母, 语境歌则用以巩固所学的字母。小朋友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 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 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之中, 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另外, 借助形象的图画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

汉语拼音 篇9

《汉语拼音方案》三化特性是周有光先生概括的。本文作者读到的, 一是1980年周先生在香港湾仔温莎公爵社会服务大厦礼堂的讲演[1], 另一个是周先生的一篇短文[2]。两者后来都收录在论文集[3]里。周先生总结、说明了《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 对这三个原则的来历、内容、意义做了解释。其概括非常简单、明了, 十分准确地反映了《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特点, 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巨大影响。

关于拉丁化, “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 (罗马) 字母, 便于吸收国际化的科技术语, 便于打国际电报, 便于成立汉语拼写法的国际标准。拉丁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1]。拉丁字母是由比拨罗字母发展、变化而来的。比拨罗字母产生的年代和中国的甲骨文时期相当。罗马帝国的文字使用拉丁字母, 所以拉丁字母又叫罗马字母。拉丁字母到中国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最早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1605) , 稍后有法国的金尼阁 (1625) 。随着西方商客和传教士的大量涌入, 也就产生了许多汉字拉丁化拼音方案, 包括拼写中国方言的, 如闽南白话字;影响最大的要属邮政式或威妥玛式。19世纪末中国产生了切音字运动, 这实际上是中国拼音化运动的初期形式。当时拼音字母的选择以汉字式为主。中国第一个法定的拼音方案是1918年颁布的“注音字母”, 是汉字式的, 也就是民族形式的。1928年又公布了“国语罗马字”,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个拉丁化的拼音方案。稍后, 又产生了由瞿秋白、吴玉章主持设计的、同样使用拉丁字母的“拉丁化新文字”。195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是三百五十多年来经验的总结。1958年国际上共有六十多个国家采用拉丁字母[3]。周有光先生说:相距三万八千里的汉字和拉丁字母依傍在一起“标志着文化闭关时代的结束, 文化交流时代的开始”[1]。

关于音素化, “汉字不能自己分析字音。分音和拼音的知识发展很慢, 后汉晚年开始有反切。……反切只能‘心头’分音和拼音, 不能用‘笔头’分音和拼音”。卢赣章和王照的切音字 (汉字式拼音) 是声韵双拼的, 注音字母是声、韵、介三拼的;国语罗马字是音素化的。中国的“反切、双拼、三拼、音素化———这个逐步前进的语音学认识过程是在印度和西洋的影响下完成的”。“分析音素是学习任何语文所必须的基础知识, 又是语言学和语言声学所必需的基础知识”[2]。“从声韵双拼, 到声介韵三拼, 再到音素 (音位) 化拼写法, 是语音分析和拼合技术的历史发展。音素化是拼音的科学化”[1]。

关于口语化, “口语化是文体的现代化”;“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要求文体口语化。文章不但要看得懂, 还要听得懂......汉语拼音拼写的是规范化的普通话, 它不是用来一个顶一个代替汉字的编码, 也不是用来拼写文言文章和文言诗词的, 文言文章和文言诗词应当用汉字书写”[1];“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两项基本功能”;“汉字可以写白话, 也可以写文言。汉语拼音只能写白话, 不能写文言”;“口语化的道路就是发展现代汉语的道路”[2]。

周有光先生还总结性地说:“‘三化’方案是既有科学性, 又有实用性的方案”[1]。

本文作者以为:周先生的概括, 对描述方案的特点上是基本成功的, 但有过誉、美化倾向;特点似乎都成了优点。在不考虑应用环境、条件情况下, 拉丁化、音素化的强制、过度推行, 事实上已经伤害了汉语文的健康发展。

2. 广大拉丁文字圈的形成是西欧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后果

从罗马帝国开始, 拉丁字母一直统治着欧洲, 特别是西欧 (东正教使东欧使用斯拉夫字母) 。西欧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把拉丁字母带到全世界。“整个美洲、澳洲, 大半个非洲、小半个亚洲都拉丁化了”[2]。这种拉丁化难免带有殖民扩张的血腥, 一些国家的土著及本土民族文字正是被拉丁字母屠杀、灭绝的。现今拉丁文字圈包括三大语言集团: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三种语文的成熟其实都相当晚。最古老的拉丁化法文文献见于842年;最早的拉丁化西班牙文是10~11世纪的手迹;最早的英文圣经译成于1382年。欧洲民族文字的成熟是在中国的造纸、印刷术传入后的14-15世纪[6]P303-306。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经是各殖民地国的宗主国, 语言集团中其他国家都曾经是它们的殖民地。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本土面积及本国人口比之相应语言集团的面积、人口都要小得多。如葡萄牙人口仅一千万, 而使用葡萄牙语的智利人口超过一亿。

美洲完全使用拉丁字母。其拉丁化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 经过屠杀和奴役, 美洲原住民已经非常少。今天北美的人口主要是欧洲移民, 中南美的人口主要是欧洲移民和混血。北部的美国、加拿大使用英语和法语;南部 (拉丁美洲) 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6]P321。整个大洋洲不仅拉丁化了, 也都英语化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口主要是欧洲移民;现今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仅有5万人, 新西兰操毛利语的人口还有20万[6]P330。大半个非洲是拉丁化的。撒哈拉大沙漠北部有7个使用阿拉伯语文的国家;南部除埃塞俄比亚以外都是拉丁字母区, 有40多个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前, 它们几乎都是欧洲的殖民地。[6]P333。亚洲早已形成汉字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阿拉伯文化圈, 这是拉丁化最晚也最少的洲。值得单独说一说的, 有印度和越南。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英语作为官方及教育语言达一个半世纪, 1947年独立, 1950年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1949年宪法规定天城体字母书写的印地语为唯一国家官方语言, 另有13种法定语言, 非法定的英语在15年内 (1950~1965年) 作为过渡语言使用。由于英语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历史, 印度本地任何语言都无法与之抗衡。在原定英语使用的过渡期只剩下两年的1963年, 不得不规定“延长英语的应用, 直到不需要的时候”。至今, 英语这个“非法定的”而又“超法定的”语言, 实际上一直是印度的最流通的语言。宗主国的语文对于殖民地国家既有罪过, 也有功劳。[7]P169-175。英语在印度的广泛普及成为当今印度在软件外包市场上的一个优势条件。越南曾有千年的时间里使用汉字和汉字式的“字喃”。1861—1945为法国占领, 法国占领者推行由法国传教士于1651设计的拉丁化越南文, 在1945年独立后成为正式的越南文[6]P351。

周有光先生还曾提出“殖民拉” (殖民的拉丁化) 和“革命拉” (革命的拉丁化) 的术语。曾经的殖民地国家把宗主国的语文当作自己的语文, 这样的拉丁化就是“殖民拉”;而像土耳其那样在民主革命的运动中, 自主地把原来的阿拉伯字母文字改为拉丁字母, 周先生称之为“革命拉”[8下]P81。

3. 法文、英文三四百年里相继作为主要国际交际语大大增强了拉丁字母的国际性

从17世纪起法文成为主要的国际交际语, 到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英语取代。这三四百年里拉丁字母的国际性大大增加。随着信息新技术的发展, 世界在缩小, 国际交往频繁。对于不使用拉丁字母作为文字的国家, 也一律要建立文字的拉丁转写形式, 以利于交际与交流。最平凡的, 如护照中名字的拼写, 地图里地名的标注, 等等。这种转写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主持制定的。自然, 方案来自所涉及的国家。这种转写主要使用于浅层的技术层面, 其重要性有限。《汉语拼音方案》于1982年, 被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批准为汉语的拉丁化拼写标准, 当时美英都投了反对票。因为他们的一些汉语文献一直沿用威妥马设计的汉语拼音方案。

4.《汉语拼音方案》三化特点的合理性、科学性是相对的, 有限的

说音素化是拼音的科学化, 是语音研究成熟的标志, 从语音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看, 这或许是对的。但把这种最后、最精细 (也是最复杂、繁琐) 的成果, 不审慎地、强制地、迷信地应用于基础教育 (识字教学) 或普及教育 (推广普通话) 就未必恰当。中国人对音节, 对声、韵、调敏感, 对音素分析欠敏感。舶来品的水土不服就难免造成破坏。新中国50多年来, 小学识字教学一直从汉语拼音起步, 小小的只有26个字母的音素化拼音对中国小学生并不轻松、容易, 不少教师认为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不少学者明确质疑:世界上有哪个国家, 特别是一些操拼音文字的国家, 其基础识字教学像中国大陆这样从音素化拼读开始?近见外研社和英国权威教材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 其前四册, 都不见音标和拼读, 一律是单词整体认读, 标注音标的词表出现在第五册。关于识字教学是否应该从拼音开始的一次争论, 参见《中国教育报》2005-12-31及2006-2-18的两组文章。马希文先生曾尖锐指出:音素化的汉语拼音方案并不是推广普通话的优良工具, 它有诸多弊端 (详见马希文文集, 489, 539页) 。音素化带来拼写字母串长, 完全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的输入法需要耗费过多的击键次数, 这是明显的。事实上, 实用的、受欢迎的拼音输入法, 都不得不采取各种智能化手段减少拼音码串长度, 克服汉语拼音方案的这一弱点。完全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不做任何简化的全拼输入法, 其效率是无法忍受的。完全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不做任何简化的旗语和手语同样因操作冗长而难以使用。说《汉语拼音方案》三化特性就是其显著的科学性、合理性, 有失偏颇, 也缺少事实依据。《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 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适应国际交流, 利用或借用西方文字处理设备与技术方面有好处。但不应该据此全部否定汉字式或民族式的方案。认为中国传统的直音、反切一概落后, 没有任何价值, 无需做什么挖掘、提升, 这些认识其实是片面的。白话文运动是中国语文现代化活动中最早取得基本成功的领域。五四时期对文言文的评价过低、批评过于严厉;文白对立过于绝对;这些都是历史的片面性。这些片面性, 在当今《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中依然存在。周有光先生说:“白话代替文言成为文学的正宗, 这不仅是文体的现代化, 而且是文学的起飞和思想的解放。……国文’改‘国语’……重文字、轻语言的传统改变了;语言第一性, 文字第二性的科学原理得到认定”[11]P157。“语言第一性, 文字第二性的科学原理”不仅是得到认定, 它还成为某些主流专家把反对这个“原理”的人打成学术骗子的尚方宝剑。[12]序P2, 正文P14实事求是地分析, 应该重视张中行先生所阐述的:文言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文言有使人喜爱的力量;靠文言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汉语文化的威力同文言有密切关系;文言是好的交流工具和团结纽带;文言曾是表情达意的的好工具;文言为今人提供了大量值得欣赏的作品。[10]P2文言和白话的界限常常很难划分得十分清楚。白话很难和口语完全一致。胡适和陈独秀是白话文运动的两大旗手。他们对文言发难的开山论文, 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文开头几句是“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 何足以言此?”而陈文开头是“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 何自而来乎?”[10]P166可见两位现代白话文开山祖师自己一时还离不开文言。胡适当时出版了他的《白话文学史》上卷。他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作品都划归白话, 包括杜甫的《丽人行》, 《哀王孙》还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按张中行先生的说法, “恐怕除他本人以外, 没有人会同意”, “他自己大概也感到这将是孤军奋战”, 所以在自序里做了一番解释。而周作人读了他的解释, 觉得胡适还是没有“画出分明的一条线”, “可知文言白话很难分, 其死活更难定” (此句针对胡适说的:文言写出的是死文学, 白话写出的是活文学) [10]P188。说到解放后的白话, 也“很明显的有两种水流, 一股离口语很近, 另一股离口语很远”[10]P251。当今的白话文里夹杂文言词语的现象依然普遍。这是汉语拼音电报中不得不掺用汉字四码的一个重要原因[14]。说《汉语拼音方案》能够拼写白话, 有很大的幻想、臆断成分, 有些一厢情愿。

5. 汉字处理电脑化成功之后, 《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价值在下降

上个世纪后期, 汉字信息处理意外成功地实现了电脑化。汉字技术处理不再落后于英文, 汉字开始在多方面展示自己的优越性, 获得了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汉字改革的主要缘由消解, 不复存在。此时, 以帮助汉字克服难题, 或者准备取而代之的《汉语拼音方案》就变得身价大跌。至少, 由于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的成功应用, 使得中文电报拼音化不再需要[14]。汉字语句或文本的拼音化表达, 包括实验性使用, 不再受到重视。汉字文献联机检索的高效率, 使汉语拼音方案仅仅在纸质印刷的字词典检索里还有用处, 在电子化信息检索里变得不好用或无法用。[15]网络通讯的高效、便捷使得基于《汉语拼音方案》的旗语、灯光通讯不再重要。[16]各国聋人手语, 其实都不是文字拉丁版本的机械地手指字母表达。[17]一些人宣称:信息时代必将是《汉语拼音方案》发挥更大威力的时代, “一语双文”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没有《汉语拼音方案》的充分帮助, 中国就没法真正进入网络时代。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判断, 是主观臆断地一厢情愿;完全无视于活生生、精彩纷呈的汉字电脑化的伟大进程。所以如此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铅字时代的思想、眼光使他们视而不见, 也是他们自己缺少汉字电脑化起码常识的后果。

6. 结语

汉语拼音 篇10

一、趣味儿歌, 声声入“耳”

儿歌, 工整押韵, 朗朗上口, 浅显易懂, 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 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 编写一首首儿歌, 学生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 学起来更容易、更生动活泼。如:

娃娃念书aaa, 嘴巴虽小声音大。爸爸妈妈认真听, 拍手笑着把他夸。

公鸡一叫ooo, 太阳爬上小山坡。我学公鸡早早起, 锻炼身体报祖国。

…………

这些节奏简单、易读易记的儿歌, 可以是教师编写, 也可以师生一起根据字母的发音、教材插图和字母的书写等来共同完成, 共同体验“学中唱、唱中学”的乐趣。学生一边拍手, 一边说唱, 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会了汉语拼音。

二、动手操作, 妙手生“花”

对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好动、乐动。拼音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动起手来, 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为此, 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进行探索,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1. 做一做

新授课后,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制作拼音卡片, 剪出漂亮的图形, 画出美丽的图案, 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又让汉语拼音知识得到了巩固。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拼音卡片, 摇头晃脑地拼读时, 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2. 摆一摆

课上充分利用学生制作的拼音卡片,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可以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 我摆你拼, 多个声母与一个韵母相拼等形式, 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拼读。

3. 画一画

在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为拼音配图。如学习“e”时,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e”, 让孩子们为“e”配上一幅画, 孩子们妙笔生花, 有的画一只花篮, 有的画一只大白鹅, 还有画了一个弯着腰的老头……通过学生的描述, 这个字母就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三、快乐游戏, 乐中求“成”

拼音游戏教学法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游戏引进拼音教学课堂, 以游戏为载体, 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 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通过“点名字”“找朋友”“摘智慧果”“我做你猜”等游戏形式, 激发孩子们对拼音的兴趣。只要教者有心, 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拼音游戏, 把游戏和课本知识结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的学习情绪在游戏活动中再次得到振奋, 认知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再次得到提高。

四、童话故事, 平生趣“味”

童话, 美丽、清新, 犹如清晨一缕明媚的阳光, 脍炙人口、趣味横生。充满智慧和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孩子们陶醉其中, 津津乐道, 兴趣十足。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特别爱听故事, 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延长注意力的保持时间,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 充分发挥故事在拼音教学中的作用。

声调教学, 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就可以借助编说童话来学习四声。如秋天到了, 小兔帮妈妈一起去地里收萝卜。小兔背了整整一大袋萝卜, 心里可高兴了, “āāā”地唱着歌。这时, 走到了一个斜坡, 小兔有点累了, 可想到妈妈还在家里等着呢, 就使劲走上坡, 嘴里“ááá”地喊着加油……就这样, 可以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了四声的读法。

在拼音教学上, 我编了很多这样的故事, 帮助学生识记。每当看到学生们瞪着大大的眼睛, 一脸的惊奇, 我知道我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而且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使他们真正喜欢上了语文。

汉语拼音的将来 篇11

一、“拼音是赘疣”是罔顾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秋风认为,语言学需要一场反革命。现在完全应当在文化政策上宣布,废除拼音,这是一个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拼音是不是“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从历史演进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历史上为了给汉字注音,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现了直音、读若、反切等多种方法。

直音或读若法盛于汉代。在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例如, “儡,读若雷”,意思是说“儡”的读音应该读成“雷”。直音、读若法虽然简易明了,但如果无同音字可注,或同音字更深僻、复杂时,就发挥不了作用。

反切法是一种双拼制注音法,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拼合成字的读音。例如,“缓,胡管切”(《广韵》),即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拼成缓的读音。反切法有所进步,但使用也不方便,因为反切上字、下字加起来也有上千个,要掌握反切注音,得先认识这一千来个汉字。即便后来继续简化反切字,依然比较复杂。

总之,以汉字注音不但复杂,而且一旦用来注音的字发音出现变化,注音便也跟着不准确了。明末清初曾出现切音法,并形成一套注音字母,现在依然在我国台湾地区使用,但这套字母多而不灵活,不利于对语音作精细的分析描写。

用拉丁字母来注音始于明朝,是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便是现在汉语拼音的滥觞。近代以来,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甚至出现了废除汉字、实行拼音化的讨论。

吸取各种注音方法的优点,我国1958年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使用至今,其主要优点是:简单,符号数目少;拉丁字母,国际通用;音素化,灵活准确。建国以后,中国民众的识字率大幅提高,虽说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拼音的推广与普及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因素。

作为一种科学、方便、实用的语言文字工具,汉语拼音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历史的选择,这是抹杀不了的。所以,说拼音是“因为无知而人为制造的赘疣”显然是一种不顾事实的情绪化表达。

二、识字效率不高的锅不能让拼音来背

秋风主张废除拼音,一个理由是学习拼音误导语文教学,颠覆了中国人学习自身语言文字的次序,学习效果低落。应从语文教学中摒除拼音,不要再浪费孩子时间。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先出现有声的交流,再出现书写的文字,这是一个常识。从这个角度看,先学拼音再学认字是符合语言学规律的。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文字,当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很多时候必须转换为有声的交流,这种方式更直接、更便捷、更频繁,有时候也更高效。为了表达准确,必须发音准确,要发音准确必须“正音”,学拼音则是“正音”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应该摒弃拼音,先学习拼音也不是次序颠倒。

秋风认为,孩子上学之始,不必学拼音,直接识字。“很多比较简单的文字,孩子一看其形,就能知其意,且能读出其音”。这恐怕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理想化的想法。汉字虽属于表意文字,但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已由具象变为抽象,“一看其形,就能知其意”的文字凤毛麟角,而且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基础上。汉字的形音义关联复杂,属文字学范畴,很多学者穷其一生来研究。期待一个孩子观形知义发音显然不现实,虽然可以尝试,但不是可以普及的入门之术。

秋风还提出,古代孩子两三个冬季,识读千千百等启蒙读物,资质聪明者可认识两千多字,资质低下者也可认识一两千字;而今天,整个小学六年,孩子只认识三千个字。他认为,学拼音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要知道,古代和现代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内容存在巨大差异,现在的孩子学科众多、亚历山大,不像古人几乎只上“语文课”。所以,就算现在孩子认字效率不如古人,但这个锅也不应由拼音来背,也背不起。

学拼音不可能有助于识字,这是秋风主张废除拼音的又一个理由。他认为,中国文字不是字母文字,拼音和识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拼音旨在读其音,识字旨在识其形。

要知道,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音义之间是存在密切关联的。且不说大量的形音字,汉字里还有很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如“空”与“孔”,“宽”与“阔”,“改”与“更”,这类字往往语出一源,称之为同源字。同源字的存在,说明读音和字义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拼音和识字也不是完全没有关联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拼音有助于识字。

拼音输入法是当今应有最广泛、最流行的语言输入法。

三、以对识字有无用处判定拼音生死既片面又冒失

秋风主张废除拼音,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在内。他认为识字之后,拼音即全无用处,“试问在拼音已推广了几十年后,有谁用拼音给女朋友写信,有谁用拼音记账?孩子花费宝贵时间学习拼音,完全是浪费。”

果真如此吗?经过几十年的推广,拼音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工具,已经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不可或缺。汉语拼音不只是识读汉字、学习普通話、培养和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还是改革和创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成为编制盲文、手语、旗语、灯语的重要基础。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你要用到拼音检索法。工业、科技领域的型号和代号里,拼音也很常见。

虽然现在没有谁会用拼音给女朋友写信,但要通过聊天工具与包括女朋友在内的人交流,必须学会拼音,因为拼音输入法是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语言输入法。

由拉丁字母组成的汉语拼音也已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桥梁,它是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作为各外文语种在指称中国事物、表达中国概念时的重要依据,被广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交流等领域。而且,汉语拼音与英文共用26个拉丁文字母,先学习拼音,再接触英文,学习速度明显要快些。

所以,“识字之后,拼音即全无用处”是一种片面和孤立的观点,识字虽然是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但仅以对识字有无用处、有多大用处来断定拼音应该废除显得武断和冒失。

结语:

在西方文化影响日益扩大,中国文化自信有待加强的背景下,提倡与坚持传统文化,重视汉语与汉字,有其积极意义。但以此为名义废除拼音,是与“汉字拼音化”类似的文化极端行为,既枉顾历史,又背离现实。

汉语拼音教学体会点滴 篇12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好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学起来也就会全神贯注,特别投入,学习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入学前,好多家长会教孩子一些常用汉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但很少有家长领孩子进入拼音这块园地。为了让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我在教学之前,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根据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带着《世界童话故事》拼音读物走进课堂。用富有情感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动作,给学生讲了《太阳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童话故事,学生听得很入迷。我问:“你们喜欢这些故事吗?”学生们大声回答:“喜欢。”我又说:“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讲也讲不完,还是你们自己读吧!”有的学生着急了,说:“我们不认识字啊?”我赶紧说:“这本书是有拼音的,大家只要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读故事书了,还可以编故事,写文章呢!”学生们情绪高涨,说:“快教我们学拼音吧!”于是我开始了拼音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教学效果很好。

二、掌握规律,严格训练。

在汉语拼音教学初期,学生往往易学易忘,掌握不牢固,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的还出现回生现象。因此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这一点,一开始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我就从听音、发音、书写到说话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主要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我在范读拼音时,首先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口形,听准音,体会拼音和发音的方法,掌握发音规律,然后正确地模仿发音。如教复韵母ai,我让学生多看老师的口形变化,仔细听,并且把发音规律告诉学生,ai的读音不是a的读音和i的读音相加,而是这两个读音的有机糅合。发音时,从发a音过渡到发i音,口形从大到小,要有一个滑动的过程,只要把a音发得响而长,口形一变为i的口形即止。这样,就发出ai音了。学生掌握了这一规律发音就准确了。通过反复训练,达到了牢固、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的目的。

三、多读多写练习,强化记忆力。

1. 多读强化记忆

读是汉语拼音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读得好,记得牢,才能顺利通过识字这一关,为学好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我总是借助图画让学生感悟字母的发音,如教学单音母a时,先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内容,使学生理解a的音是小姑娘张大嘴巴,从喉咙里发出来的。教师示范读a,学生先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然后体会发音要领,最后师生表演医生给小姑娘看病,同桌相互扮演医生看病练习发a的音。教a的四声也结合图体会,一声平,一辆小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奔跑,告诉学生读一声时,声调要平直;二声扬,小汽车向坡上爬,表示读二声时,声调逐渐升高;三声拐弯,小汽车先向下开,转弯向坡上爬,表示声调先下再上;四声降,小汽车直向山坡下开去,表示声调向下去。训练a的四声读法,我一边讲解,一边示范领读,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模仿练读。教师借助自然、逼真和恰到好处的表情和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来加强表现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运用巧妙方法进行拼音的训练

低年级儿童记得快,忘得更快,我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他们学拼音。(1)游戏记忆法:我让学生亲手制作字母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帮助记忆。如拿“i”卡片的同学找到拿“u”卡片的朋友,就可以组成iu和ui;拿“i”卡的同学还可以找到拿“e”卡的朋友,组成ie和ei……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üe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还增强了趣味性。(2)表演对比记忆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形近、易混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形体,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对比记忆,加之表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b—d两个声母,学生很易混,我就让两个同学盘腿相对而坐,让学生观察他们盘腿的样子就像b—d,再让学生分辨b—d半圆的方向,使学生记忆深刻。(3)编顺口溜记忆法:对于声母中几组易混的字母我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如b—d可记:正六(6)b,反六(6)d;p—q记:正九(9)q,反九(9)p;n—m—h记,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一把椅子h。j—q—x与ü相拼的规律我也编了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马上就脱帽。这种方法学生愿意记,记得牢。(4)实物直观操作法。如学了声母b与ā相拼bā,拿出8支小棒,8支粉笔让学生边数边拼读记忆;b与ǐ相拼bǐ,可让学生认识各种笔(铅笔、粉笔、圆珠笔等)。

当然,以上各种方法是互相补充,可交替使用,课下带领学生做游戏,请学生用拼音说出游戏名称,比如:báhé。玩丢手绢的游戏时,被抓的可背顺口溜或背声母或韵母,这样既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利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悟,使汉语拼音形象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3. 运用读写结合用拼音

学拼音是为了用,只会读不会写,只会写不会读,都不能使用自如,只有读写并进才会相得益彰。学完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章节后,我每次上课前几分钟,都进行读写训练,巩固拼音。即:先出示图画或实物,写音节,再让学生把手中卡片上的音节与图画或实物对号入座,请学生齐读音节。我还充分利用活动课进行这方面训练,语文活动课上,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音节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并评议谁写得多,读得准,声音洪亮,就给予表扬,鼓励差的学生多努力。我及时把好的作品展示在拼音园地里,让大家欣赏、拼读,并给写得好的学生戴上小红花,同学们学练拼音的兴致可高了。

上一篇:脑梗死部位下一篇:语文教学文化反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