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2024-12-08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共8篇)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1

本文有天猫网http:///编辑创建,技术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和对我区发展机遇与现状的把握,年全区经济工作围绕打造“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突出“抢机遇、促开放、惠民生、求突破”十二字方针,重点抓好开放高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六个”、民生民利等方面的工作,掀起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热潮,力争在“”收官之年取得重大实质性突破。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12345”:

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25%;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25%;

3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北部新区)突破30亿元、增长13%;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增长5%;

5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引进外资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8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不低于320天。

三、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措施

(一)抢抓外环时代机遇,加快开放平台建设。面对“外环时代”、两江新区和开放高地建设机遇,迅速实现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方法的大对接大转变。配合推进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主体工程,配合做好四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完成西部国际会展中心6000亩土地征用工作,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保税港区一期2.37平方公里征地工作,推进国道319改线等外围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空港国际新城悦来片区开发,开工建设悦来大道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张家溪生态谷,推进悦来水厂一期工程和中环线悦来段建设,建成嘉悦大桥。完成保税出口加工区4平方公里征地工作和2.39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5亿元,引进2-3个重大电子产业项目入驻,到位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区,完成一个村的土地流转,年内完成建设投资5亿元,引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家以上,到位项目资金20亿元以上,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5000亩。加快推进台商工业园建设,实施玉峰山、黄桷坪片区土地整治,启动建设石港大道、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年内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0亿元,到位项目资金30亿元以上。完成洛碛化工物流基地规划,推进洛碛铁路客货运站建设,开工建设洛碛污水处理厂。

(二)实施千亿投资计划,着力提高投入强度。以大项目推动大基地建设,以高投入拉动经济高增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46个,总投资100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315亿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全力配合支持轻轨三号线、怀铁路二线、利铁路、两路换乘枢纽等16个市级在区重点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85.5亿元。计划实施区级重点建设项目230个,年内计划投资229亿元。加快推进140个市场主导类项目建设,其中工业项目100

个、房地产项目18个、商贸流通项目10个、其他服务业项目12个,年内计划投资147亿元。切实抓好“五个”建设等90个政府主导类重点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投资82亿元。主动对接年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力争全年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认真策划储备具有区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项目100个、储备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招商选资战略,继续举办十大主题招商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和投资洽谈会,重点引进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现代物流、会展商务、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等为重点的新兴现代服务业,确保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

(三)建成千亿工业大区,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万亿工业战略,全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基地,确保实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100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0个,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年内计划实施工业项目256个,其中技改项目132个、入驻项目124个,力争开工建设146个、竣工投产109个。实施汽摩制造“千亿产业”工程,抓好长安4万辆CM9和V101生产线、港鑫锂电池摩托车、银翔摩托扩能等69个汽摩产业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元。启动电子信息“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力促英业达1000万台电脑项目入驻,跟进富士康笔记本电脑项目,实施光大汽车倒车雷达、深汽车电子等5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3年内达到1000亿元。实施“百亿产业”成长工程,抓好泰山500KV交联电缆和海底电缆、鸽牌轨道电缆和风电电缆、凯嘉2000万套通机缸头等49个机电装备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300亿元。实施金粤服饰、段记西服和梦之诗服饰技术改造等77个纺织服装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天友10万吨酸奶扩建、华牧肉制品深加工扩能等28个食品产业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江北化肥扩能改造、春瑞医药扩能等45个医药化工项目,确保年末生产能力达到50亿元。实施百个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计划,突出抓好30户重点工业企业,培育70户成长型企业,区属板块年内培育100亿级企业1个、20亿级企业3个、10亿级企业5个、5亿级企业5个、亿元以上企业35个。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培育名牌产品。实施32个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新创市级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全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经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新产品产值达到550亿元,创建著(驰)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5个。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空港大道木耳延伸段,启动建设台商工业园石港大道、南北大道、东西大道和黄桷坪片区松鹤路等道路,完成空港工业园区B区连接农业园区排洪箱涵及排污管网建设,完善现代农业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新建空港新城110KV和220KV等2座变电站,建成投用高屋220KV、台商工业园110KV、农业园区110KV等3座变电站,建设空港工业园区、空港新城、悦来、龙兴等4座20万方/日配气站。

(四)推进千亿商贸战略,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着力推进“一线两圈”大商贸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商贸大区、美食名区、会展新区、物流枢纽,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加快推进SM购物广场、中国际等商业中心建设,促进金港国际购物中心发展,加快打造百亿商圈。积极支持机场高速沿线的三亚湾水产市场、灯博中心、涌鑫家纺城等八大消费市场建设,着力打造黄金消费走廊。加快推进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启动建设灯博中心,加快建设西部工程机械交易租赁中心二期工程,积极支持国际五金机电城、龙溪建材城等专业市场发展壮大,年内汽车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加快推进十大酒店建设,年内新增三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2家、五星级酒店1家。加快推进十大特色商业街建设,加快建设北城国际、盛世北辰等商业步行街区,大力引驻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连

锁经营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超过50%。加快发展重点餐饮企业,推动安龙都等特色美食街上档升级,力争餐饮业营业额突破30亿元。加快推进十大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建成庆荣物流、中盐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中邮物流、领盛物流、中百仓储物流、领先公共物流等项目,新引进物流企业3家以上,货物运输总量达到3000万吨。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化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家电下乡和汽摩下乡,着力扩大农村消费。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镇域经济。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强农惠农方针政策,着力推进农村改革与开放。促进特色优势农业升级,建设茨竹等3个万亩蔬菜基地,新发展蔬菜1万亩。建设以兴隆杨梅、统景柑橘为重点的优质水果基地,新增水果种植面积2.5万亩。着力打造大盛南方肉兔之乡,配套建设10个肉兔专业村。新增出栏肉兔50万只、生态草鸡50万羽。实施“消费下乡”战略,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开展龙兴古镇、统景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举办放牛坪梨花节、玉峰山樱桃节、重桥葡萄节等“四季欢歌”旅游节会活动,推进木耳白云湖、大湾团丘湖、茨竹华蓥山旅游项目建设,启动草坪温塘河流域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实施农产品和农民“双进工程”,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做大做优重桥葡萄等10个特色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村专业大户3000户。扶持发展10个产销一体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开展农村与社区、农产品基地与超市对接活动,举办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拓展农产品进城渠道。抓好在家农民全员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非农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建立农民工就业基地,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实施强镇兴村工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新增农村土地流转2万亩,集约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建设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策划包装农业板块重大招商项目20个,引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到位项目资金4亿元以上。加强农村环境改善,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农房风貌整治工程,启动建设康居示范点14个,新建“巴新居”100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700户,搬迁地灾隐患区农户500户。开工建设统景等7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兴隆垃圾收运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3000口,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率达到45%以上。完成苟溪桥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新建13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六)着眼国际化标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引导、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精细管理,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扎实开展“规划工作年”活动,调整优化分区规划,高标准完成都市功能区、卫星城镇、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切实搞好城市风貌设计。强化《市城乡规划条例》宣传和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二环以内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年内拆除违法建筑2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拉开空港新城骨架建设,全力支持西部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提速建设等骨干道路和高岩配电站等配套设施,年内新拓展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完成市级危旧房改造片区余下的4万平方米拆迁扫尾工作,完成丁字口扩大片区等8万平方米旧城拆迁,基本完成两路农贸市场片区等计划外单列的20万平方米危旧房拆迁。按照A类城市管理标准,下决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建设城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增设城市停车场所,规范交通管理,解决城市交通堵点。深入开展城区综合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城区卫生死角环境整治,消除无灯区、昏暗区,规范户外广告和占道经营,整治机动车违章鸣号和营业性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编制二环以内城镇组团式规划和二环以外小城镇建设规划,启动统景、洛碛、茨竹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提高城镇

化率2个百分点。

(七)推进“六大”建设,着力打造新亮点。加快推进宜居建设,着力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区,推进南方玫瑰城、旭辉尚北郡等高品质住宅区建设,建设商品住房25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城区危旧房拆迁改造和30万平方米城市景观整治,实施重点街区和干道节点夜景灯饰建设改造。建成公园、黄桷坪公园、骝马山桃源公园,完成碧津公园和盘溪河公园改造,启动建设环山两江公园。建成宝桐路广场,改造安龙都广场。实施“三河七湖”治理工程,水质提升到IV类标准。实施城区三级管网改造,新建城区供水管网10公里、排污管网20公里。持续推进环保“四大行动”,实施重工业“退城进园”搬迁工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不低于320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3%,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2%以上。加快推进枢纽建设,全力配合轻轨3号线、两路换乘枢纽、万城际铁路、机场专用道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同茂大道、春华大道等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双凤桥立交、机场立交,打通城区断头路10条。完成国道319和国道210大修工程,改造建设、连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启动建设,新建村道100公里。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完成公园景观大道、大道等城市干道节点景观绿化和双凤支路拆危建绿任务,新增城市绿地136万平方米。实施16万亩森林工程建设,完成外环高速公路25.6公里通道绿化、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区周边5000亩生态绿化、大湾镇邻高速公路两侧万亩苗圃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洛碛万亩库周森林屏障工程,新建后河流域木耳兴隆万亩笋竹基地和御临河流域石船统景大盛万亩柑橘基地。加快推进健康建设,启动区医院外建一期工程,完成双凤桥、双龙湖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等4个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实现34个社区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建成体育馆,启动建设巴武术训练中心,新增农民体育健身设施64个、村级健身路径60条、社区健身路径20条、登山步道4条,14个社区各新建塑胶篮球场1片、羽毛球场2片、乒乓球台2张,建设盘溪河运动公园和黄桷坪体育休闲运动公园,建成学校塑胶运动场27块、塑胶篮球场33块,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快推进平安建设,实施城区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建设GPS、CIS扁平化指挥高度系统,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统、食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和GPS定位监控系统,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实施道路安保工程、危旧桥整治工程和危桥码头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文明建设,抓好第二轮城乡文明共建工程,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继续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以红色文化提振人民精气神。

(八)更加注重民生民利,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扎实开展“学校建设年”活动,完成城乡学校资源整合及校园布点规划,新建龙塔、冉家坝、空港新城3所城区小学校,启动37所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47所城乡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消除学校D类危房。全面建成校园网、“班班通”,中小学教育设备配置基本达到教育部2006年标准。加快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达到95%以上。推行小学生“一杯奶”工程,提高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补助标准,完善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办法。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3万平方米、安置房2万平方米,支持企业修建倒班房3万平方米。落实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企业缴费率优惠政策,新增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5万人次以上。争取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完成双凤社会养老中心和6个社区托老所建设,敬老院床位利用率达95%以上。完善落实以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和就业扶持等为主的就业促进

政策,完成就业培训3000人,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累计建成“充分就业村”80个、“充分就业社区”70个。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工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万人。积极参与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完成区生殖健康中心和9个镇街计划生育服务站改扩建工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启动建设空港两江文化艺术中心和新华空港文化城,完成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室建设,实施有线电视、固定电话、互联网络“村村通”工程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精品文艺作品创作。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分设工作,完成1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改造和所有城镇社区办公阵地建设,实现社区办公阵地全覆盖。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九)深入研究发展战略,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面对主城进入“外环时代”和两江新区设立、保税港区建设等新机遇新挑战,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主动从全市发展大局谋划未来发展战略。围绕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城乡统筹的战略性突破、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深入研究我区发展阶段特征、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按照务实从简的要求,认真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月底前完成重大课题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5月底前形成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性专项规划初稿,6月底前形成“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初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程序提请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力求形成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行性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参考资料: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2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是要把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 绝不是讲慢发展, 更不是不要发展, 不发展是最不科学的发展观。现阶段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锐减、产能过剩凸现、企业经营困难、股市严重受阻、房市成交量萎缩、财政减收增支加大、就业压力加大和经济增速下滑等。当前, 中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经济工作方针, 以扩内需作为根本途径, 以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以促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以强基础作为重要条件。

中央提出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保增长就是要保发展速度,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和实际行动。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工作, 抓社会安全稳定, 抓招商、上项目, 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快”发展、“好”发展, 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积蓄发展的实力和后劲。

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大力建设县域生态文明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不能只考虑眼前现实的发展, 还要放眼长远, 不搞饥不择食的项目引进, 不以破坏环境资源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 自觉地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自觉地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而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尤其在招商引资中, 绝不能“捡到篮子就是菜”, 要注重项目的选择与评估, 选商选资, 设置严格的“绿色与技术门槛”, 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 坚决拒绝那些影响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技术落后的项目, 做到既对当代人负责, 又对子孙后代负责。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县域生态文明的高度,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要依据县域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严格执行林木砍伐、矿产采探、湿地保护、湖泊河流禁渔等管理制度。若森林资源丰富的县域就要把“保护林地、维护林权”作为主要工作来抓获, 打击毁林、侵占林地违法行为;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域, 就要全面清理违法采矿行为, 关、停、并、转一些小煤窑、小矿场, 确保生产安全, 等等。

三、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 最大限度地让普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 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普通群众。要科学分配财力, 合理安排投入, 最大限度地把财政向民生事业倾斜, 尽力挤出资金完善社会保障, 提高群众福利。将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投入要逐年大幅增加。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出行难、就业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 要大力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计生以奖代保、农村低保等社保制度, 多方筹资构建新型医疗、困难群体救助、社会养老、贫困学生补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创造性地探索推行农村合作养老制度, 填补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空白”。进一步加大农村合作养老宣传发动力度, 力争实现全县域覆盖;积极谋划老年公寓建设, 大力实施“农村五保工程”, 要根据县域经济的财力逐步解决所有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问题;坚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 力争让所有的适龄少年都能读完初中甚至高中, 努力实现病有所医、困有所帮、老有所养、学有所助的目标, 真正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普通群众。

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理念,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首先要加快县域城市建设步伐, 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县 (市) 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能够有效集聚各类生产要素, 优化资源配置, 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使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城市化率逐步提高, 把中心城市建成“文明清洁、居住适宜、人水和谐”的城市, 最大限度地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 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拉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还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是农村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大力推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 构筑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县财政要依据财力情况, 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每年拿出一部分建设资金或国家转移支付项目的配套资金, 进行新农村建设, 重点解决农民的土地整理、排灌系统、供水、供气、道路通行等方面的问题。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为践行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对县级领导干部来说, 践行科学发展观, 前提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没有正确的政绩观作指导, 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谋发展, 必须具有长远的、可持续的战略眼光, 立足现实, 放眼未来, 既要看当前的发展, 又要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既要抓好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事情, 又要抓好那些打基础、谋长远、增后劲的工作。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不以经济增长或GDP作为惟一、主要的考核指标, 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全面、客观、准确、多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 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 为正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促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的形成。要坚持在实际工作尤其是重点难点工作中锻炼干部队伍、发现干部、培养干部, 建设一支既有科学发展观思想, 又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张春光: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论探讨, 2009.1

[2]杜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 2009.2

[3]徐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破解政府绩效评估的“瓶颈”[J].党政论坛, 2009.1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3

江宁于2000年12月撤县设区,是南京“三大新市区”之一。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亿元,人均GDP达6700美元,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省县(市区)前10强。

一、坚持解放思想,以创新理念思路引领科学发展

在发展定位上,确立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科教领先的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环境优美的康居宜业生态城”的发展定位,以新的定位引领江宁在更高层次上更好更快发展。在发展思路上,制定并细化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2012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定了优化经济结构、壮大产业实力、塑造城市特色、推进城乡统筹四条关键性工作主线,力争用5—10年时间,努力把江宁建设成为“实力雄厚、城乡协调、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南京现代化新市区”。在发展保障上,围绕奋力走在全市全省前列的要求,制定了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作风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六个方面政策意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激励全区上下奋力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二、强化资源整合,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科学发展

我们着力加强对江宁整体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编制完成《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真正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引导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形成了“一区三城多组团”的区域发展空间体系。

一是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东山新市区。科学布局城市空间、产业和功能,整体推进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园区“三区”联动发展。老城区实施了一批旧城改造、市政配套项目,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城区突出功能品质提升,正加快推进集商务、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中心区建设,打造城市核心。开发区坚持产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在提升产业承载力的同时推进功能创新,集聚了全区72%的外资和68%的工业总量,成为江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

二是打造具有板块支撑功能的三大新城。汤山新城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以港中旅等重大龙头项目为带动,重点发展旅游度假、高档酒店、会展演艺、健康体检、主题商业等业态,正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温泉城。禄口新城抓住机场二期建设机遇,加快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维修服务等指向性产业,正着力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空港新城。滨江新城发挥临江优势,以滨江开发区为主体,大力发展装备制造、钢铁物流、新能源等产业,正着力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新城。

三是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街道组团。全面增强街道对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吸聚力和承载力,着力打造与园区配套互补、错位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去年有4个街道进入全市镇街十强,到今年底,全区2/3的街道可望成为南京二十强镇街。

三、致力调优结构,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

我们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要求,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特色。

一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电力设备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围绕三大产业,着力引进规模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通信及平板显示两大特色产业链,产值占全区工业总量36.8%。汽车制造产业以福特、大众等整车企业为龙头,集聚了12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零部件生产、发动机制造、整车总装、测试及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电力设备产业是国家级电力自动化产业基地,其产品产能、市场占有、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位置。

二是加速发展新能源、航空两大新兴产业。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契机,大力推进光伏、风电产业发展。目前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全省的10%以上,风电产业已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制造到总装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抢抓国家发展航空产业、禄口机场扩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和培育航空指向性产业,加快推进中航工业轻型动力基地等龙头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最强、国内知名的航空动力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是不断壮大软件、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用科教人才和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重点发展生产性、智力型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目前,软件产业已拥有各类软件企业160家,构建了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区等载体平台,去年销售收入达123.8亿元。现代物流产业正重点建设空港物流、航运物流、铁路物流、基地物流等四大物流集聚区,已有110多家物流企业落户,去年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产业加大了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与品牌建设的力度,搭建了“春牛首、夏田园、冬温泉”三大节庆平台,今年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翻番。

四、塑造亮点特色,以提升城市品质支撑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打造创新之城。依托南京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25所驻区高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在技术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主攻突破,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二是注重环境建设,打造生态之城。始终把环保优先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全国生态区建设,重点实施了环境治理、绿色江宁、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等近百项生态工程,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近3年来,江宁GDP 年均增长21.3%,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8%,去年底全国生态区建设通过了国家级技术核查,初步实现产业区有较为完善的环保设施,居住区有自然、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形成了“生态江宁”的靓丽名片。

三是激活文明文化,打造人文之城。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活动开展、加大文化产品供给,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南京市2009年第二季度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区总评分位列全市第一。

五、突出以人为本,以保障和谐安定促进科学发展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推动各项事业和谐共进,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以改善民生保和谐。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城乡共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去年分别达到22604元和9081元,医疗和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累计建成6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农民复建房,民生保障逐步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劳有所得向劳有多得、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提升。

二是以平安稳定固和谐。坚持以“法治江宁”和“平安江宁”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和基层基础“三大建设”,切实加大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已连续5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6年达98%以上。在构筑和谐进程中,更加注重把牢利益关系和谐这个核心,从解决土地征用、居民拆迁、单位改制、工资支付、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巩固了社会和谐的基层基础。

三是以加强党建促和谐。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形成了社区党建“四位一体”模式等一批党建品牌,先后被省市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区”称号。率先在全市区县中构建防腐保廉体系,大力推行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党风廉政进社区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廉政文化建设受到省级表彰。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4

为认真贯彻县委扩大会议和全县“爱保定、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总结部署会议精神,落实我县主要领导提出的“高效、快捷、公开、廉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区域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在各地基础设施差距迅速缩小、政策优惠效应日益递减的新形势下,良好的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决定生产要素流向的主要因素。只有依靠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环境,才可能聚集更多的资金、人才、项目和技术,不断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近年来,我县着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服务企业模式、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先后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争先创优主题实践活动,特别是全市“爱保定、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更是将转变作风、推动落实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看到,我县发展环境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与县委、县政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一些部门和行业体制、机制运行不畅、1

相互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审批环节多、办事程序繁琐;作风不扎实、执行力不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尚不完善;与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组织和机构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因开发建设带来的局部利益冲突仍时有表现,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激化。对此,我县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围绕“风清气正、开放文明”的总体要求,努力创建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的建设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加快推进我县开发建设、打造河北省重要经济增长极提供坚实保障。

二、突出重点,务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环境意识。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创造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命力”的观念,强化分层抓落实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跳出部门利益的条条框框,从我县的发展大局出发,直面企业换位思考。认真落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渤海我县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结合“爱保定、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和“我为我县发展做贡献”主题活动,集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在我县上下形成着眼全国找定位、立足全省看战略、服务沧州大发展、建设我县创佳绩的工作主旋律。

(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从财政金融支持、促进人才交流、支持企业投入等方面着手,制定出台、完善调整适应新形势需要,具有前瞻性、建设性、长效性和竞争力的招商引资政策文件,并通过一定途径和渠道,向全社会公示,增强政策的透明度,树立“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环境品牌。

二是建立行政审批快捷通道。在消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办事流程的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对重点项目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其优惠政策进行统一协调。建立服务项目、企业的协调机制和联络人制度,建议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实现项目入区领办、代办制,推行项目立项、注册、环评、安评、规划建设审批等全程委托代理服务制。推进“一站式”办公,适时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对重点项目和投资规模大、预期创税大户以及产业链长、安排就业多的企业,确定一名区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加强对接沟通,定期与企业召开座谈会,及时有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搜集、提供信息,指导其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推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深化源头治理,优化建设环境。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对土地、房地产、环境评价、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审计、安全生产评价、税务代理、会计、3

法律服务等与我县开发建设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的监管,鼓励有资质、信誉高、实力强的外地中介机构来我县执业,形成有序竞争,服务我县发展。

二是加强对涉企收费和检查的监管。推行“重服务轻收费、重教育少处罚”,实行涉企检查登记备案、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避免交叉、重复检查,以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创新招投标管理方式,强化对政府采购、建设领域和土地出让的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及《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全公开实施意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是营造功能完善的硬件环境。继续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城乡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强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完善道路、供电、供气、供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同时,积极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推进购物场所、文化场馆、休闲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深化专项整治,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加强信访矛盾排查。按照中央“五个坚决不发生”和省联席会议“六个到位”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社会矛盾隐患摸排,细化工作责任,实化工作措施,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把隐患消除在苗头。

二是加强社会治安治理。开展重点工程和企业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工闹事、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扰乱破坏企业正常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的,坚持从重从快从严查处。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民警派驻制、一企一警制。切实抓好社会治安和社区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扰乱群众生活秩序的行为,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责任体制。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作为县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以务实促发展,以实绩论优劣。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对优化环境的舆论宣传和跟踪报道,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抨击歪风邪气,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调动干部群众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县上下进一步形成凝心聚力谋跨越、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构建政府部门、媒体、企业、社会四级监督网络。在网站、电视台、报纸公开监督投诉渠道,延续“效能服务联系”制度,保证投诉得到及时落实,打造政府与企业快速沟通的平台。建立优化发展环境企业监测点,掌握企业在办事、生产经营、建设方面的环境情况。重点对机关作风、建设环境、重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落实情 5

况进行专项效能监察。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5

全力推动楼宇经济快速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感谢区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次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楼宇经济在我镇也是刚刚起步,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恳请领导和同志们多予指导和帮助。

我们大碱厂镇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今年以来,我镇针对土地指标缺乏等实际情况,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1-10月份,引进注册企业101家,注册资金2.8亿元,完成税收5246万元,占全镇税收的61.5%。主要做法是:

一、全力打造最有力的招商平台。

我们在武清开发区创业总部基地筹建了龙港工贸园招商总部,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从事注册企业的园区,发展楼宇经济,目前一切工作进展顺利。之所以创建这一招商平台,是鉴于镇内招商土地指标不足的实际,我们明确引资方向:重点引进企业总部、金融保险证券、科研开发、餐饮娱乐、广告策划、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业态,发展楼宇经济,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楼宇经济成为全镇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资金到位。投入30万元加强了招商总部建设;二是办公到位,桌、椅、电话、电脑、车辆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三是人员到位,重新招聘了10名具 1

有大本学历的人员,专职招商。在此基础上,把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作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招商任务,健全工作运行机制。

二、用优质的服务营造最好招商环境。

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共同为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全面为楼宇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加强对引入企业的服务:一是引进的在园区注册的企业的营销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及现代服务业总部,根据每年对财政贡献额大小,对其租用楼宇的租金、物业费实行减免;二是引进的企业总部或其它入驻企业,符合天津市科技型中小认定条件的,由园区负责协助认证,积极争取市、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企业;三是引进的企业总部或其它入驻企业,享受园区税收政策和园区提供的相关代办、代理服务。另一方面专门制定了针对入驻企业的各项特色服务措施,为前来落户的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热情周到的“保姆式”服务。如外来客商来园区注册洽谈,安排专人接站;对北京、天津、廊坊等客商来园区,给报销相应的油费或车费,免费提供午餐,联系安排食宿、机票车票预订;提供全天24小时在线咨询等,安排专人全程跟进,并限期办结新入住企业的各项手续,从而使入住企业在注册手续、纳税登记、发票领购等事项办理上更加便捷,确保了企业引得进,留得住。

三、用创新的机制营造最佳招商渠道。

在广泛宣传推介招商,密切关系以商招商的同时,进一

步拓宽招商渠道,加强与中介机构的联系,制定了招商引资委托代理制度,向38家招商委托代理人和中介机构发放了聘书。并突出重点区域,利用各方面资源、关系面向北京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区进行定点招商。针对北京客商往来不便的实际,现正多方考察,准备筹建北京招商办事处,不断拓展招商渠道、广泛招商。目前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已有50家企业在我镇办理了注册等相关手续,其中6月份引进的天津长久恒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从事日本加藤挖掘机的批发和运输,预计年销售额15亿元,年纳税额5000万元。10月份引进的电子产品销售公司主要从事手机销售,现正在办理一般纳税人手续,预计年纳税额1000万元。我们还针对重大项目,在政策上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

一年来,虽然我们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仅仅是刚起步,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乡镇、先进单位相比,我们希望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争取更好的效果,更大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开拓思路、创新招法,采取有力措施,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6

一、**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

1、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增长。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04年末,**镇有私营企业455家,比2003年增加143家,增长45.8。其中:工业企业287家;贸易业54家;住宿业1家;餐饮业8家;建筑业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服务业8家;交通运输业3家。

2004年末,**镇共有个体经营户2663户,比2003年增加908户,增长51.7。其中:工业个体户1221户,建筑业个体户23户,批发业个体户57户,零售业个体户802户,住宿业个体户16户,餐饮业个体户137户,交通、卫生、文化教育、居民服务等其他行业237户。

2、营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根据普查显示,2004年末,**镇个体私营经济有从业人员12874人,其中:私营企业拥有职工人数3777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097人;个体私营经济拥有资产11.1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拥有总资产8.76亿元,个体经济拥有固定资产原价2.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3.35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个体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

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镇个体私营经济尽管整体上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各区域的发展又很不平衡。就各区域发展程度、水平来看,以白沙河为界,南部的发展程度相对较好、水平相对较高,呈快速增长势头。到2004年12月末,南部个体私营经济的总户数已达2572户,从业人数10879人,其发展数量、就业人数、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基本指标分别占全镇82.5、84.5、88.5、90.5。因而产生了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全镇一些较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几乎都在南部,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4家,并有22家获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相对而言,北部的发展程度不高、水平较低,其发展势头从纵向自身比较是快了、增长了,从横向多方比较则是慢了、低了。

4、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镇个体私营经济从发展结构上,主要是石材加工行业,其它行业较少。据普查资料显示,到2004年末,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工业生产的共计1508户,从业人员5655人,其中石材行业有1298户,从业人员4607人,分别约占工业生产的86.1、81.5。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其它工业生产的共计210户,从业人员1048人,分别约占13.9、18.5。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其它行业的共计1610户,从业人员7219人。就结构趋同而言,**镇个体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石材生产加工领域、商品流通领域,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从事相同的小本生意,少量的个人合伙经营结构不稳定,维持小打小闹状态,因而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性、稳定性较差,流动性、短期性较普遍。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也处于维持生计现状之中,普遍处于的简单再生产状态。

5、从业者的文化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据普查资料统计,到2004年末,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的文化层次依次为:小学2557人,初中5829人,高中2389人,中专1982人,大专95人,本科以上22人。小学和初、高中占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意识,仅凭经验操作等,均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主体自身层次较低的困难。较低层次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系统与结构趋同、规模较小的运营方式相适应,形成阻力,极大地障碍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个体私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使**镇个体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实现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取得新的业绩。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对个私经济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不限制发展比例,不限制发展规模,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经营方式。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到个私业主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原则,南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在提高上下功

夫,搞好管理和规范,为北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经验;北部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转移剩余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一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按照**镇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展的总体要求,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利用信贷、税收、利率等经济杠

杆,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的不同所有制倾斜。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的第三产业。二是引导私人资本的流向。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部分,鼓励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实现由个体向私营的跨越,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完善经营管理体制,着力营造良好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在“硬环境”方面,要着力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实现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力、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以保证投资者“进得来”;在“软环境”方面,要搞好各种服务,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给个体私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不能厚此薄彼,使各类型企业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合法权益。在登记办证、土地征用、资金信贷、厂房建设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让其有一个好的开端,以保证投资者“留得住”,只有这样,才有可实现我镇经济的新跨越。

(四)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镇多数企业靠自然资源支撑,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应在保持个体私营经济地方发展特色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仅靠个体私营经济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水平,并在现有发展结构内按常规运营,将无力获得快速发展,反而会被严重束缚。如果积极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大力招商引资,包括国内招商引资和国际招商引资,必将会快速牵动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结构的调整,突破落后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引发新的结构组合及优化,提高结构水平及活力,有力地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力、水平,使之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7

1 厘定了绿色经济的理论本质

绿色经济这个词汇最早见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的蓝图》第一本小册子的书名中, 此后, 绿色经济一词在世界广泛传播。但是, 皮尔斯等人的“绿色经济”只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 阐述了环境保护及改善问题, 其实质借用绿色经济之名, 表达环境经济之实, 诠释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改善的问题。

为了阐释绿色经济的本质问题, 刘思华先生在《绿色经济论———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 (2000年出版) 中, 把绿色经济看作生态经济与可持续经济的新概括与代名词, 并对绿色经济进行了以下界定:“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概况。它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沿着这个新的学术路径, 高红贵教授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 “以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视角探寻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深刻阐述了诸如“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 驱动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观点, 揭示了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奠基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上。

2 厘定了绿色经济的的文明属性

自皮尔斯等人指出环境经济学范畴的绿色经济概念以来, 国内外一个主流观点, 就是把绿色经济看成是解决工业文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经济观念, 是克服工业文明的褐色经济或黑色经济弊端的经济模式。高红贵教授认为, 工业文明经济范畴的绿色经济观念, 在本质上仍是人与自然对立的文明观, 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工业文明及黑色经济反生态和反人性的黑色基因, 丢弃了绿色经济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超越工业文明黑色经济、铸造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的本质属性, 从而否定了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生态经济形态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因此, 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新范式或理论平台在深层回应绿色经济与发展绿色经济议题。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经济, 必然是生态文明生态经济形态的实现形式与形象概括。工业文明主导经济形态的工业经济形态的实现形态与形象概括就是黑色经济形态。而生态文明开辟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即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形态。它是对工业文明及其黑色经济形态的批判、否定和扬弃, 是在此基础上的生态变革和绿色创新。这就是说, 绿色经济的根本属性与本质内涵是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 使它必然在本质上取代工业经济并融合知识经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主导经济形态的现实形态。所以, 绿色经济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形态, 是生态经济形态的现实象征与生动概括。

3 构建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路

科学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基本原则。高红贵教授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阐释了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发展优先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绩效性原则。

科学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夯实其绿色能源基础。高红贵教授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中认为, 绿色能源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最好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 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绿色能源作支撑, 绿色能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革命, 实现能源资源的多元化和低碳化发展, 实现能源使用的效率化和消费的低碳化。

科学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高红贵教授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中阐释了产业结构绿色化之道:用生态化改造第一、二、三产业, 建构绿色农业产业模式、绿色工业产业模式、绿色服务业产业模式;加快发展绿色知识产业, 建构绿色信息产业模式。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模版 篇8

一、大力发展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视察职业教育学校,并对加强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从我省情况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省和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愿望。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事关“两个率先”,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提供合适的、有用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二、坚持在统筹协调中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结构有待优化、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办好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努力实现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不动摇,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既要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又要保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坚决杜绝因初巾毕业生生源下降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再次滑坡的现象,防止职业教育规模的大起大落。二是统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教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的规定,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和职业技能考核及职业资格证书发放等工作,促进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三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的衔接贯通,逐步扩大高等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规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施不同的招生、培养、质量评价和学位授予办法,促进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发展。逐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衔接沟通、层次齐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构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四是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着力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资源,形成以城带乡、乡村联结、培训联动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要扩大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方式,发展面向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五是统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业院校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培训功能,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致富服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城镇职工、农村劳动力、退役士兵、“两后”学生、失业人员等各级各类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率和培训质量。积极发展和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逐步建立健全与国民教育体系相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努力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承载着新的期待。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一是要着力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职业教育的文件,政策措施更加有力,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治教、以法促教,加强执法检查和教育督导,促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真正发挥引导、激励和保障作用。二是要着力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努力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要全面落实职教助学政策,降低职业教育学习成本,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三是要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是大力建设实训基地、示范专业、示范学校、“双师”队伍,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关键环节,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四是要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牢固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有序衔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突出技能教育,努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五是要着力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特别是要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六是要着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张旗鼓地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和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目活动展示会”在宁召开

“我们发现的问题是……”“我们寻找到的政策依据是……”“我们采取的行动是……”“我们的建议解决方案是……”,一位位朝气蓬勃的职校学生在讲台上对着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侃侃而谈;“居民小区中的废品回收问题”“城南老小区沿街商户外来务工人员如厕困难问题”“学校门口交通管理混乱影响学生出行安全问题”……一个个关乎社会民生的现实问题在同学们的实践行动中条分缕析,这就是2009年10月28日在南京市金陵职业教育中心校举行的“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目活动展示会”的活动现场。展示会由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是“江苏省公民教育国际论坛”活动的一部分。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代表团一行12人,与来自教育部、各省市、江苏名各地市职教系统代表近200人一起参加了此次观摩。

江苏省职业学枝公民教育项目活动自2007年6月起,在全省40多所学校23000多名学生中展开,两年多来,进行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南京是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地区。南京市职业教育和教学研究室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南京市12所骨干职业学校为试点学校,形成了200余名教师、10000多名学生共同参与的公民教育行动团队,相继开展了学生公民意识问卷调查、教师培训、专家研讨、现场观摩、配套用书的开发、网站建设等系列活动,切实推动了公民教育项目的深入开展,有效培养了职业学校学生参政议政的公民意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与会代表观摩了南京4所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目的听证活动,参观了南京12所职业学校公民教育的成果展板,宾主双方对如何进一步增强国际交流,推动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活动的继续开展进行了友好磋商,迭成了系列交流、培训项目的合作意向。本次展示活动将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公民教育项目扩大影响、提升品位、增强实效的新的起点。

上一篇:合理化建议奖励的通知下一篇:《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