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对比

2024-10-23

新标准对比(精选9篇)

新标准对比 篇1

对比“新标准” 我们缺了什么?

今年是自己从教的第15个年头,开学伊始,我明显地感觉自己身心都有些不在状态,职业倦怠的情绪也不由自主地开始滋长。“十一”期间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比标准中的要求,我发现自己的确需要调整心态,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重新定位。“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是此次新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我认为这四条基本理念可以归为两条大理念,那就是身为教师该如何“爱学生”、“爱自己”。体会一:爱学生要爱到心里。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总觉得只要对学生严一点,让所有学生把同一知识学会,我们就是为他负责,就是真爱学生。而学生并不因此买我们的帐,相反甚至有时还埋怨老师。由此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总是处于对立局面。新标准中提出要“以生为本”,也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适合的教育。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强扭的瓜不甜”!教师只有能读懂学生的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可能有效。体会二:爱自己就要“狠一点”。

不知大家对于“我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能不能不燃尽自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我个人理解的是:并不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付出,而是我们要学会机智地付出,有价值的付出。全国优秀教师吕映红,很多人都熟知这位“留守妈妈”爱学生的事迹。其实在我看来,成就她的不仅仅是“爱学生”,还有“爱自己”。吕老师扎根在农村,但对教育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正是因为平时善于思考反思,她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包班制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她探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吕映红教学法”。这些光鲜事迹,只是吕老师从教28个年头以来这一万多个日子里潜心思考、学习、实践、反思的缩写。无独有偶,代建荣老师作为一位特殊学校的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我们常人看来极为简单的“扭瓶盖”这一动作,分解成六步来教学,这份对待教学认真、严谨的钻研态度,令人着实佩服。

比比吕老师所执教的枳沟小学,我们的教学条件就显得格外优越。再比比代老师所教哥孩子,我们的孩子又是何等地健康、可爱啊。在信息知识高速运转的今天,当物欲横流充斥着整个社会的时候,我们教师是否抛开些杂念,坚守教育的这片净土?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教学中把学习、思考、反思当成一种习惯,才能最终赢得学生的喝彩!

新标准对比 篇2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教师应注意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比分析

1. 两教材在文化因素处理上的共同点

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本族文化、异域文化(包括目的语文化及其他文化)、世界性文化三部分的内容,并且两种版本的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比例差异不大。同时,中国文化在教材文化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新课改以来,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人教版和北师大教材都在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改进。通过我们的分析,北师大版教材里总共有128处讲述与文化有关的内容,期中有28处讲述的是中国的文化,所占文化内容的比例约为21.9%;同时,人教版教材总共有106处讲述文化的内容,其中26处关于中国文化,所占总体文化内容的24.5%。由此看来,两版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大,其中人教版教材文化出现的地方要稍微多余北师大版。

此外,两版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呈现方式相似。参照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文化的主要呈现方式均以reading结合起来,文化与语言结合起来,通过语言输入(receptive language)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文化知识,也学会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了用英语表达文化内涵的方法。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文章阅读所占比例为71.4%,与文化相关的听力内容所占比例为14.3%,两者均为语言输入。在人教版教材中,与文化相关的文章阅读所在比例也很大,为53.3%。在进行了语言输出之后,伴随有一定的读写活动,但是分量不大。由此可见,两种教材在文化渗透方式上,都选择了将文化与语言输入相结合的方式。

2. 两教材在文化因素处理上的不同点

首先,两种版本中展现的文化内容有所不同。文化可以按照广义和狭义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即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也可以被叫做上层文化(high culture)。广义的文化则涵盖面更为宽广,包括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日常生活等等,广义的文化被认为是人们广泛接触的大众的、流行的、普及的文化(popular culture)。相对于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而言,在人教版版本高中英语教材中,更多地展示了大众文化,如唐山大地震、袁隆平、天池等等,而北师大版教材中则更多地出现包括中药、丝绸之路、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画作等等。

同时,两种版本的教材中文化因素在教材中所处的版块差别较大。师大版中文化因素出现频率较高的为language focus和culture corner,而人教版中文化因素出现频率较高的为warming up,using language和reading。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每一单元结束后都有一个culture corner版块,集中为同学们补充文化方面的内容。此外,北师大版教材中也有相对较多的关于文化的听力输入,更加注重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的结合。相比而言,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对文化的导入,引导学生在课下做深度拓展。人教版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warming up版块中。此外,人教版教材充分利用了workbook对文化信息进行了补充。通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每一单元的workbook对该单元的重要文化点做了详细的补充,将这些文化信息放于workbook中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即以课上导入为主,课下自学为辅,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文化信息的广阔平台,通过workbook做有益补充,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课后的自由学习与拓展。

三、总结

综合来看,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本族文化、异域文化(包括目的语文化及其他文化)、世界性文化三部分的内容,其中中国文化的比例差异不大。另外,两种版本的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呈现方式相似,主要通过语言输入的方式呈现文化信息,将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不同点方面,人教版本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较北师大版而言大众文化相对多。此外,北师大教材更加注重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并运用特色板块culture corner对文化信息进行补充,人教版教材对文化的处理以课上导入为主,workbook补充和课下自学为辅,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文化信息的广阔平台。整体而言,就文化信息的呈现来看,两版本教材都有着较好的体现,从话题选择、切入、展开到活动设计,都慎重全面地考虑到对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意识等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和培养,处处渗透着人文思想;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认识。

参考文献

[1]、肖福龙.浅析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外国外语教学.2004(1):31-37

[2]、曹群,孙玲.高中英语新教材中的文化倾向.美中教育评论.2006(3):51-54

新标准对比 篇3

2016年高考除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自主命题外,其他省份都将使用全国卷.作为高中一线教师,今后的高中数学该如何教,高三该如何备考,都将是面临全国高考省份的教师和学生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熟悉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的特点,了解近几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的异同,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笔者以2013、2014、2015年数学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下简称全国卷)为例,从试卷的考点、考点对应分值分布等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全国卷的特点,以期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指导意义.1 六套全国卷考点对比分析

从2010年开始数学高考出现新课标全国卷,至今已有九套试卷.其中2013、2014、2015年全国卷共命制两套,以供不同课程改革地区使用.

1.1 考点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高考命题知识点分析,表1将2013—2015年全国卷(理)考点分布进行统计.

从表1,不难看出试卷几乎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基础知识,如函数及其性质、数列的有关概念、性质和求和、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导数、复数、向量、概率、统计、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另外,从试题的重难点分布来看,试题中对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或主干知识,如三角函数、数列、统计与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等进行了重点考查.

课程标准新增的教学内容在数学高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重难点突出,难易程度适当,导向作用较好,并从不同程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三视图、函数的零点、程序框图等新增内容几乎年年都考;统计中的散点图、直方图、茎叶图和回归直线方程,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条件概率、函数模型等新增内容均有出现;对于定积分、几何概型、幂函数和统计案例与检验方法虽然近三年未考查,但这必定是今后重点考查的对象,应高度重视.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不但体现了“高考支持课程改革”的命题思路,而且也照顾到试卷涵盖的各部分内容的平衡.

1.2 考点对比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显示高考题知识点变化,制作了2013年与2015年全国Ⅱ卷(理)考点变化趋势表,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必做部分与选做部分的考点基本没有变化,仍围绕考试说明,且各考点的难度没有太大的起伏,知识点在两套试卷中呈现的结构、题型分布均呈现稳定的态势.虽然有的知识点难度加大,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更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要求的题.2 六套全国卷的考点分值分布分析

不难看出全国卷共有三种题型:选择题,共12道,每题5分;填空题共4道,每题5分;解答题共8道,其中17—21五题为必做题,每题12分,22、23、24三题只需选做其中之一,每题10分.也就是说试卷题量为22题.

全国卷最低分值为5分,最高分为12分,差距不是很大.不像其他学科最低分1分,最高分60分.数学高考题中没有小分,可见数学学科中的每个知识点都十分重要.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各考点对应分值分布,特制表3.

从表3可以看出:(1)均值小于5分的命题内容,基本上都是通过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为抽考内容,如集合、常用逻辑用语;(2)均值等于5分的命题内容年年都考,且题型基本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3)均值介于5分到10分之间的命题内容,基本上也是通过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但2013年全国卷Ⅱ圆的考查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的,且有的知识点可能出现不只一个选择或填空题,如函数会考查其奇偶性,另一道题考查函数图像;(4)均值大于等于10分的命题内容在这六套题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但三角函数与数列的解答题可能会隔年交叉考查;(5)除选做题外,集合、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立体几何、圆锥曲线、概率与统计、导数是每年都会考的.其中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和导数命题分值是最高的三项,在考查的18个考点中是最高的,其次是三角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

3 全国卷的特点

通过对2013—2015年全国卷(理)的研究,在试卷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数学高考全国卷呈现出以下特点:

3.1 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就无法提高学生能力.因此,高考在重视能力考查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理)第21题是一道压轴题,第(Ⅰ)问考查的是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这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层次的考查,体现了试题入口宽、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第(Ⅱ)问,需要把讨论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讨论函数单调性的问题,但此处构造函数的过程比较复杂,这属于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思考过程的考查.这虽然对考生的转化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没有超出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对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做题的学习方式,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注重夯实基础、倡导理性思维、强化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2 关注知识交汇点

函数、导数、概率与统计、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这些综合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必须重视.

例如,2013年数学全国Ⅱ卷理第6题将数列求和融入到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框图的同时,能结合框图准确计算;2013年全国Ⅰ卷理第12题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融入数列中,要求考生既掌握三角形知识,还要清楚数列的性质;2015年全国Ⅰ卷理第19题将函数模型融入到线性回归方程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函数模型,还要清楚统计知识中的散点图及回归直线方程.又如这六套试题的立体几何解答题都融入了向量知识,压轴题都把导数应用融入到函数和不等式中.

3.3 关注新增知识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程序框图、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定积分、三视图、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统计案例与检验方法、推理与证明、柯西不等式、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这些新增内容正成为高考热点,必须重视.

对新增内容的考查,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的考查,这有利于教师更新观念,推进新课改.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理第18题利用统计中的茎叶图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2014年全国Ⅰ卷理14题考查了合情推理,该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013年全国Ⅱ卷理第7题,利用空间坐标考查三视图,不仅考查了描点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六套试卷都利用程序框图简约地表示解决问题的算法过程等.这些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中学教学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导向正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增内容也将逐步变为传统内容,难度也必将逐步加大.

3.4 关注创新性,亮点题目

三年六套试题都涌现出一些创新性、亮点的题目:如2015年全国Ⅱ卷理第8题的程序框图源于《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2015年全国Ⅰ卷理第6题体积计算以《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为背景,这些以数学史料为背景的题也慢慢渗透到数学高考题中;2015年全国Ⅱ卷理第19题立体几何问题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创新,第一问要求画图,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求证平行或垂直,可见这部分对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2014年全国Ⅰ卷理第14题,没有公式,没有原理,没有运算,只考查推理能力.

4 对高考备考建议

4.1 数学教学要紧扣课程标准,复习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高考数学旨在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变化调整和改变教学理念,根据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的要点.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更突出能力立意,加大了思维量,合理、恰当地强化运算能力要求,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突出对归纳和探索能力的考查等.

4.2 数学复习平时要合理控制难度

针对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我们在数学复习中,要合理控制难度.近三年全国卷选择题基础题较少,中档题较多,难题易于入手,遵循“易有新意,难有道理”的原则,复习时以近三年新课标全国的试题难度为参考,避开过偏、过难的问题,把重心放在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花时间、花精力能够得分的基础题和中档题上.

4.3 数学复习要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落实重要考点

一套试题涉及知识有限,但又需把数学最主干最核心的知识考查出来,故应引导学生掌握高中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以核心知识为平台,训练学生具备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同一核心知识反复在考,但题目又不可能重复,只好去变化,去通过不同层面、角度考查.因此在复习时,善于总结每个核心考点在往年高考试题中的不同考法,把知识蕴含在题中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训练学生考查学生.4.4 做好专题复习和训练,寻找学生答题弱点,反复强化矫正

三年六套题目给我们一个启示,题型相对固定,考查知识也相对固定,在这样一个稳定的前提下,寻找学生在该题型中的答题弱点是取胜之道.在复习几大题型时应作为专题来复习,作为专题反复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做过的练习卷去整理属于自己内在的错误.同时根据高考真题,老师也要善于总结几大题型到底如何考,学生弱点在哪里.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指导复习备考,更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新标准对比 篇4

摘 要:由于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倾翻事件,因此评价倾翻危险下运输包装件对产品的保护能力,对合理设计运输包装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标准,包括国家标准、ISO标准、ASTM标准、ISTA标准以及FEDEX标准中倾翻试验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并对这些标准进行了对比,为倾翻试验标准的选择和测试方法的选取提出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运输包装件 测试标准 测试方法 倾翻试验

一件产品从生产商进入市场,再到达用户手中,会经历运输、装卸、储存等过程。运输包装件的材料、结构和工艺设计都对其保护产品的能力有所影响,因此评价运输包装件的性能对合理改善包装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倾翻试验是标准规定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于评定在储运过程中可能发生倾翻危险的包装件。由于底面尺寸较小包装、重心较高的产品极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在运输车辆急刹车的情况下,或在储存过程中由于人或物的碰撞而发生倾翻,因此对于评估此类包装件在倾翻时对产品的保护能力及自身的抗倾翻能力是一种必然。

一、倾翻试验方法

倾翻试验用于评定在储运过程中可能存在倾翻危险的包装件在倾翻时的抗冲击能力以及对产品的保护能力。试验原理是将包装件按预定状态放置于冲击台面上,在其重心上方的适当位置,逐渐施加水平力使其沿底棱自由倾翻。国家标准、ISO、ASTM、ISTA和FEDEX等标准中都对运输包装件倾翻试验做了规定和要求。

二、国内外标准倾翻试验的要求

2.1 GB/T 4857.14和ISO标准

GB/T4857.14-《包装 运输包装件倾翻试验方法》在技术内容上等效采取了ISO8768标准。规定试验对象为在储运过程中底面尺寸相对于高度较小(最长边与最短边尺寸之比不小于三比一)的包装件。

2.1.1 试验装置

冲击台面。冲击台面为具有足够质量和刚性的水平平面,试验时台面不移动、不变形。应满足:(1)冲击台面上任意两点水平高度差不超过2mm;(2)任何100mm2的.面积上放置10kg的质量块时,变形不超过0.1mm;(3)保证试验样品完全落在冲击台面内;(4)质量至少为最重试验样品的50倍;(5)如果使用混凝土地面作为冲击面,其厚度至少为150mm。

(2)施力装置。应具有在试验样品重心上部施加足够水平冲击力的能力,且使试验样品倾翻时,不引起试验样品滑动。

2.1.2 试验步骤

(1)将试验样品按预定状态放置在冲击台面上。细高状试验样品以正常状态放置,对其侧面进行倾翻(见图1);扁平状试验样品或底面不确定的试验样品,以较小面作为底面,对其较大面进行倾翻(见图2)。倾翻顺序和倾翻次数参照表1或表2。

(2)在高于试验样品重心或其上棱的适当位置上施加水平力。逐渐加大作用力,使试验样品绕底面倾斜直至达到平衡。然后使其在无冲击下失去平衡,自由倾翻到冲击台面上。

2.2 ASTM D6179

ASTM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致力于研究运输包装件测试方法,其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在运输包装件测试方面具有引领作用。ASTM D6179规定了倾翻试验的检测要求和测试方法,并说明倾翻试验要遵循ISO8768的要求,而ISO8768可以不遵循ASTM D6179中对倾翻试验的要求。

ASTM D6179规定若与冲击台面接触的包装件尺寸大于1000mm,可以接受冲击面高度差5mm的最大差值。其余要求同2.1中冲击台面和施力装置的规定。

试验过程及步骤同ISO(等效GB/T4857.14)标准。

2.3 ISTA 3A

对比新老红色经典 篇5

“红色经典”具有巨大的震撼力,深刻的感染力、长久的美学价值,也不断得到出版界的关注与读者的欣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红色经典”的阅读还在延伸,“红色经典”的出版也还在延伸。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仍在重组与再版。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三套书被冠以“红色经典”出版:一是解放军出版社的“红色战争经典”长篇小说系列丛书;二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红色经典连环画库·革命英雄谱”,三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少年红色经典”(10册)。曾经出版过不少“红色经典”作品的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也推出了著名作家王朝柱的新作《解放》和《新中国海战档案》、《红色记忆》等书,把红色作品的创作拓展到了大型电视剧文学剧本与纪实文学的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作家王树增的纪实文学作品《长征》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亮剑》也都是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新作。这些文学新作视野更为广阔,内容更为真实,人物的塑造更为丰满,富于人性、人情味。在歌颂英雄的同时,也不掩饰他们的不足与弱点,既写他们的成功,也写他们的苦难,得到当代读者的广泛好评与追捧。这些新作是否会成为“红色经典”还需要读者的评判、研究者的认可,可以预期,不仅“红色经典”的创作还在延伸,对“红色经典”的评论与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王维玲(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讲起“红色经典”图书,不由得就想起长篇小说《红岩》,到2007年已经出版46年了,印刷了68次,总印数超过了1000万册,成为建国以来,中国当代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中,长期热销不衰,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作品。

为什么《红岩》的影响持续的时间这么长、这么深远?为什么四十多年热销不衰?这正是“红色经典”图书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特质决定的。

《红岩》是1961年12月出版的,当时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指1960年~1962年),一问世,书中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就深深地感染着、激动着青少年读者,引导着广大读者以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为榜样,以坚定的信心和高昂的斗志,从饥饿的困境中,从低迷消沉的状态中走出来,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1962年的中秋节,全国青联在北海公园举行联谊活动,当时《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正在北京,应邀参加联谊会。我作为中青社的代表陪同他前往。在白塔下优美秀丽的漪澜堂内,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紧紧握着罗广斌的手,动情地说:“你们写了一部《红

岩》,我不说你们写了一部好书,因为用好书这两个字,己经不能概括它的意义了。在当前经济十分困难的时候,你们出版的《红岩》,以出色的描写、感人的事迹,吸引了广大青年读者,以革命烈士的高尚品格和牺牲精神,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理想和革命气节的教育,使人们从关心自身的热量,到树立乐观的信心,保持高昂的革命精神境界去战胜困难。《红岩》对社会的贡献,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好小说的作用。”耀邦在讲这段话时,是很动情的,他的估计是对的,到1966年“文革”前,《红岩》已经印了300多万册。

在庆祝建党的八十周年的前前后后,《红岩》又一次以它的重大题材,严肃主题,深刻内涵,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这部曾向几代人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长篇小说,在振奋民族精神,在激发爱国热情,在培育人们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和热爱上,在促进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上,仍然有巨大的潜能。于是《红岩》又一次摆在书店的专柜上,《红岩》的作者之一杨益言,又一次在北京、重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应邀参加庆祝活动,《红岩》又一次成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热销图书。

四十多年来,从《红岩》的存在和发展来看,《红岩》是和革命先烈的气节和情操、形象和事迹,和党的战斗精神和光荣传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我想,这是《红岩》一书的特性,也是“红色经典”图书的特性。正因此,无论是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还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新时期;无论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时候,还是当前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提倡国民素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之时。《红岩》一直在有效地发挥着扶正祛邪,发扬浩然正气,保持革命气节,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先进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红岩》问世那天开始,四十多年来,《红岩》始终是坚立在社会主义文学阵地上的一块光彩四射的艺术丰碑。一代代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读者,始终在阅读《红岩》。《红岩》在市场上,在读者群中牢牢地扎下了根。

○潘国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审)

都梁写的小说《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是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倒在了“文革”的内斗中,令人掩卷长叹。电视连续剧《亮剑》,吸收了书中的精华,将全剧定格在蓄势待发的高级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李云龙对“亮剑”精神的报告使人热血沸腾。“亮剑”精神成了当代军魂的标志,令人崇敬,令人感佩!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个在部队的朋友认识了某干休所一位和“李云龙”有着相似经历的老将军。

从都梁的书中算了一下李云龙的年龄,他1927年参加红军,就说当年他14岁,到2007年他也有94岁了,还能健在吗?

小说中田雨的父亲田墨轩是爱国知识分子,因敢于直言中国需要法治而在1957年被错划成“极右分子”,最后惨死在东北劳改农场。田雨知书识礼的母亲被“划右”后在劳改农场得了精神病。电视剧改得好,被改编成老知识分子与军人李云龙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了冲突,最后田父还当了全国政协委员,依然敢于诤言,这样处理比较好。老将军认为,原书中对“老九”下场的描写有点过。原作写于1999年,而电视剧完成于2006年,剧情改了,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知识分子政策的重新解构,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采访即将结束,老将军激动地翻开小说《亮剑》说:“李云龙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亮剑精神!这不但是我们的军魂,也应该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有了这种精神,面对任何困难都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现在虽然是和平时期,但海外强敌亡我之心不死,‘台独’分子阴谋分裂中国之心不死,我们决不能丢掉亮剑精神!”

最近网上有文章指出:“目前国内之所以兴起一股改编红色经典的热潮,其主要因

素是着眼与挖掘其中的经济效益。就拿《红色娘子军》的改编来说,虽然有人为这部要打造成‘偶像剧’的作品辩解——吴琼花再革命也是女人,洪常青再神奇也是男人嘛,打土豪之余搂搂抱抱有什么不可?其实,谁都明白这样做的‘醉翁之意’。这些改编后的红色剧假如还能称为‘经典’的话,恐怕也不是‘红色经典’,而是‘粉色经典’或‘桃色经典’了。”

对这种说法,郭小东回应道:“改编了就不再是原来的。可以讨论,但不必扼杀。难道容许‘戏说’历史,却不允许改编‘经典’?‘经典’由谁界定?文学史?文艺史家?读者?还是政府?界限在哪里?且不必去窥探改编的‘醉翁之意’。人性、艺术深度、票房都同等重要。难道还要回到‘红色时代’的政府拨款、计划制作、单位购票、组织观看的状况?”

对于改编的尺度,郭小东也强调:“不能离原来的故事太远。你只能在原来的故事里寻找被封闭阻塞没有释放却一定可以也应该打通的东西。而且红色经典在这些方面往往都规定得比较完善,明确,纯粹。正因为原来的这种定位,也就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打开的可能性。”

小说《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

我不赞成改编。一方面,说一句重一点的话:靠改编经典并不能够成为真正有出息的作家。之所以称为经典,因为它们已经很精致,又何必靠层出不穷的“改编”拾人牙慧,借势出名呢?须知世界上生动的人和事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总是在别人的创作上下功夫并不是严肃的艺术行为。另一方面,任何经典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特别是“红色经典”,特定历史时期的主人公是具备当时的时代标签的,尽管主人公也有男情女爱,但这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如果改编者根据商业考虑加入主观臆想的现代社会的感情纠葛,就会抹煞经典的思想性,红色经典就丧失经典的意义和语境了。其实,你可以创作出你自己的“李子荣”、“张子荣”,没有必要非要给“杨子荣”安插一个第三者,在经典名著上去“节外生枝”不可。

广州军区作家赵江——

我不喜欢改编热

首先,我的立场是:对于红色经典改编热,我不喜欢。但对于任何问题我不主张“一刀切”。我们在深刻认识红色经典改编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现代年轻人价值观是多元的,一些改编剧将历史英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加入现代多元人性成分,能够让这些红色经典不再被束之高阁,而重新获得现代年轻人的关注和共鸣,从这一点上是有积极意义的。甚至从艺术的角度讲,红色经典并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对于《圣经》每个人的理解还有不同,何况是并不完美的红色经典?但要注意的是,改编者的出发点应该摆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角度,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引导人民群众爱国、爱党,尊重民族文化传统,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艺术效果。

“红色经典”,一般意义上是指产生于或者反映中国革命年代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广义上包括文学、影视、音乐及舞台剧,狭义上指文学作品,特别地,指代“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新标准对比 篇6

先来看看效果对比吧:

图1

图片整体的亮度有提升,淡淡的青蓝色清爽且意境十足,原来无法分辨的伞上小猫图案,现在也能清晰地看到,真的焕发了新光彩。接下来看看是如何修复的吧:

1、启动“美图秀秀”软件,打开待处理的图片,在“美化”菜单下,调节亮度和对比度。

图2

2、然后进入“美容”菜单,点击进入“皮肤美白”的编辑页面下,先选择一键“美白-高度”,再用纯白色画笔对小花伞部分进行涂抹来提高局部亮度,

图3

3、再点击进入“磨皮/祛痘祛斑”编辑界面下,调节画笔和力度,将远处景物模糊,利用虚化来制造景深。

图4

4、再返回到“美化”菜单下,对图片进行适合的调色。先将“色彩饱和度”调低,让原有蓝色变淡,再调一些绿色,图片就会有青蓝色的淡彩效果,非常有FEEL。最后别忘记调一下清晰就大功告成啦!

图5

再来看看效果图吧:

图6

我国热电联产能效标准对比研究 篇7

热电联产是指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做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 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同时, 标准作为科学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标准研制近年来对热电联产发展逐步起到直接支撑作用, 国家及地方层面也提出和肯定标准对热电联产能效工作的重要战略作用。据检索, 热电联产能效方面已制定强制性地方标准3项, 其中辽宁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各制定标准1项。具体标准目录如下:

(1) DB 21/1621-2008《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 DB 32/2157-2012《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3) DB 33/642-2012《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然而, 目前热电联产能效标准领域尚未制定相关国家标准, 在国标委也未能查询到热电联产能效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在此背景下, 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以及地方标准的局限性, 对热电联产能效标准能否切合行业发展实际, 尤其是强制性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以及地方标准对于行业发展能否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讨论。本文横向比较辽宁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热电联产能效方面强制性地方标准, 总结分析国家及地方层面政策环境、产业需求等,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强制性地方标准可适用于热电联产发展, 更加切合地方实际情况, 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结论。

2 标准对比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相关政策, 2000年出台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是目前热电联产管理的主要依据。其中规定“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 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在此背景下, 各地区热电联产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相应地方标准具有合理性。

本章说明了各项标准之间的不同点, 并且针对性地总结热电联产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政策制度、产业特点, 分析地方标准存在的必要性。三项地方标准均适用于热电联产能效管理, 涵盖了热电联产能效术语、适用范围、能效能耗限额要求、计算方法等主要内容, 但主要在适用范围、能效能耗限额要求两个方面存在区别。

2.1 适用范围对比

辽宁、江苏以及浙江省地方标准适用范围主要包括:限额及计算方法、投产阶段、单机容量、资源综合利用机组等内容, 根据逐条对比, 三项标准适用范围总体相同, 但仍然有以下三点区别。 (1) 投产阶段要求不同。DB 21/1621-2008适用于投产6个月以后的热电厂, DB 33/642-2012则根据公用、自备燃煤热电厂分别规定投产阶段的要求, 同时准入值适用于新建或扩建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此外, DB33/642-2012和DB 32/2157-2012还规定了不列计情况:1) 新机组投产后6个月内;2) 向外供汽的减温减压器的供热量超过全部供热量的10%以上, 锅炉向外直供汽的供热量超过全部供热量的10%以上;3) 科学研究项目, 锅炉、汽轮机等重大技术改造或大修理后的试验及调整阶段内。 (2) 单机容量要求不同。DB 32/2157-2012适用于单机容量135兆瓦及以下的燃煤热电机组, 其他地方标准则未明确规定相关范围。 (3) 资源综合利用机组适用要求不同。DB 21/1621-2008未明确规定不适用于资源综合利用机组, 而DB 32/2157-2012和DB 33/642-2012不适用于资源综合利用机组。

江苏与浙江两省标准适用范围大致相同, 而辽宁省处于东北地区, 与华东地区情况不同, 标准规定也有较大不同, 具体可归纳为两个趋势:其一, 辽宁省地方标准适用范围比较华东两省更广, 只规定投产期超过6个月;其二, 华东两省地方标准更加侧重于兼顾热电联产发展, 管理更为细致, 比如对科研项目不设能效限额要求等。根据上述对比结论, 可针对地方供热需求、国家政策背景以及热电联产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1) 地方供热需求和热电联产发展阶段不同。北方传统采暖地区中, 热电厂既供工业蒸汽, 也供居民采暖, 城市中的热网既有蒸汽热网, 也有为建筑采暖供热的热水管网, 北方热电联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满足民用热力需求。而非传统采暖区的过渡地区和南方地区, 如江苏、浙江等省,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对象主要为工业用户, 以工厂和公共建筑为主, 近年来发展迅速, 也满足这些地区日益提高的民用热力需求。辽宁省热电厂主要面向居民供热, 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因此适用范围只规定投产时间6个月以上。但是江苏省、浙江省热电联产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规定了科学研究项目、重大技术改造等不列计的情况。其次, 江苏省根据自身热电机组单机容量, 重点解决地方电厂或企业自备电厂能效限值问题。

(2) 热电联产地方发展需求不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包括热电联产, 其中明确规定:“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中小城市和东南沿海工业园区的建筑物密集、有合理热负荷需求的地方将分散的小供热锅炉改造为热电联产机组。”由此可见, 国家并未鼓励所有地区发展热电联产, 国家标准尚不具备制定的紧迫性。

(3) 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机组) 与热电联产能效管理细则不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机组) 是指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煤矸石 (石煤、油母页岩) 、煤泥和农林废弃物等低热值燃料以及煤层气、沼气、高炉煤气等生产电力、热力的企事业单位。《江苏省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运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综合利用机组按照‘以资源量定电’的原则安排年度和月度电力生产。燃烧煤泥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电厂, 按照高于同类机组平均利用小时安排发电。生物质和垃圾焚烧电厂, 参照可利用资源量和垃圾量安排发电。”因为热电厂“以热定电”, 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机组) 则是“以资源量定电”, 二者于地方管理办法中存在不同, 因此江苏省、浙江省地方标准不适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机组) 。

2.2 能效能耗限额要求对比

虽然三项标准适用范围不同, 但不影响对于具体指标严格程度的定性分析。辽宁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地方标准具体指标规定主要包括:综合热效率、单位供热标准煤耗以及单位供电标准煤耗。其中, 各地方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点区别。一是分类管理方式不同。DB 21/1621-2008以额定发电量为依据, 分级别规定不同的能效限值, DB 33/642-2012和DB 32/2157-2012则分时间阶段规定不同的能效限值目标。二是能效限值不同。因为分类管理方式不同, DB 21/1621-2008与其他两项地方标准根据相应平均值和现阶段限值进行比较, 显然DB 21/1621-2008在综合热效率、单位供热标准煤耗和单位供电标准煤耗三个方面皆要求最高。同时, DB 21/1621-2008和DB 32/2157-2012都按照单机容量分别规定相应能效限值, 而DB 33/642-2012还分别规定了准入值和先进值。

由以上可知, 江苏与浙江两省标准内容要求也大致相同, 而辽宁省标准规定有较大不同, 具体可归纳为两个趋势:其一, 华东两省地方标准以时间为轴, 体现了热电联产的发展阶段性, 而辽宁省地方标准对于能效指标要求根据机组额定发电量制定, 管理更为细致;其二, 辽宁省地方标准对于能效指标的要求高于华东两省。根据上述对比结论, 可针对热电联产发展需求和省级层面规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热电联产发展需求差异。东北地区处于严寒地带, 属于集中供热面积需求较大的区域之一。而热电联产企业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需求驱动之下, 东北地区热电联产在能效控制方面要求较高, 从而制定了要求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另一方面, 《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城市气化工程、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江浙工业化程度高, 经济增长速度快, 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区域。辽宁省热电厂主要面向居民供热, 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因此, 能效限值要求最高。但是江苏省、浙江省热电联产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同时“十二五”节能规划也强调了热电联产发展的目标。因此, 江浙两省热电联产产业仍在加大建设力度, 有必要通过分阶段能效指标来引导热电联产企业发展。

(2) 地方规划强调促进热电联产发展。《江苏省“十二五”节能规划》提出“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 鼓励核电、热电联产、天然气和综合利用机组发电”。热电联产作为节能的重要手段被列为江苏省节能规划发展重点。此外, 《浙江省“十二五”节能规划》也提出到“十二五”末, 6, 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煤耗下降至300克/千瓦时, 热电联产企业平均厂用电率下降至9%, 平均热效率提高2.5%。在“十二五”期间, 浙江省对于热电联产企业的能效指标有逐步降低的要求。

3 结语

通过对以上3个标准的对比分析, 可总结标准意义、适用范围、能效限值要求3个角度的不同。

(1) 从标准意义分析, 国家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 依据本地区相关规划编制《热电联产规划》”。在此背景下, 根据地区规划的不同, 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分别制定相关热电联产能效标准, 深入切合本地区的标准化需求, 对地区的热电联产行业起到直接支撑作用。

(2) 从适用范围分析, 东北地区除工业供热需求以外, 还需满足居民供热需求, 热电联产相对发展比较成熟, 而华东地区拥有庞大的工业规模, 需要满足工业供热需求, 热电联产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不同的适用范围。

(3) 从能效限值分析, 江苏省、浙江省为适应热电联产发展需要, 在地方标准中规定的现阶段能效限值相对较低, 但是在后续阶段规定了更高的能效限值, 标准对于行业发展具有一定引导性。而辽宁省地方标准按照额定发电量规定对应能效限值, 管理方式更为细化。

新标准对比 篇8

摘要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美国《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中内容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对方的精华,以期为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高中 体育课程 课程标准 对比研究

一、两国内容标准概述

在国家课程标准里,美中两国都提出内容标准这个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两国体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概要对比

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达到水平五的具体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美国高中体育教育内容标准

一个受到良好学校体育教育的人应该:

△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并能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 能够展示多种运动方式并熟练掌握几项运动。

△ 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并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能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

△ 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

△ 培养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 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能。

△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社会行为。

△ 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不同之处。

△ 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和社会交往的机会。

注:以上各个方面内容无完全的对应关系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03;耿培新,梁国立主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200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标准》中对于内容标准是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个方面清楚表达了我国学生在高中阶段通过体育教育能够达到的目标。美国则从技能、知识、运动方式、体能、行为、个体学习差异性、学习兴趣七个不同的方面阐述出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整体上不难看出,两国内容标准都有自己的特征。比如关于运动技能方面,我国《标准》中规定要让学生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并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美国相对来说要规定得具体一些,要求学生能够展示多种运动方式并熟练掌握几项运动,并能够应用运动概念和原理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发展。所以,两国都注重学生对掌握运动技能以后的具体运用,都强调学以致用,这是共同的特征。我国在运动技能内容标准中还提出要让学生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这个方面的内容标准,而美国则没有,可能这与我国近年来一线体育课上的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有关,在这里提到了标准的高度来引起广大教师的特别关注。

另外,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我国规定得比较细致和具体,而美国则相对笼统和简单。这可能与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关,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由原来单一的传授运动技术及相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促进学生身、心、社全面发展的学科体系。不但要教授学生身体练习的方法和原理,还要懂得各种涉及身心健康的保健知识,比如艾滋病,性心理健康,合理的搭配饮食等。原来的体育课程没有规定具体的健康知识课程和课时安排,而现在则有专门的学时以保证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时间,还有相应的学分认定来进一步保证这方面标准要求的落实。

二、关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方面

我国《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在达到水平五时要学会的某项运动,而是分类对各种运动项目做出要求。比如:提高田径类某些项目(如长跑、跳高等)的运动技能水平(三年内至少必修1学分);较好地掌握成套的体操、健美操或舞蹈动作,或掌握健美运动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等。在运动技能运用方面则是这样表述的:参加班内体育比赛或组合、选编运动动作;自觉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美国课程标准则表述得非常具体,如表2所示:

表2美国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十年级、十二年级运动技能内容标准表述(范例)

十年级十二年级

△ 展示多样的熟练游泳姿势;△ 通过红十字会中级游泳水平的要求;

△ 能够使用不同的球杆来打一局高尔夫球;△ 能够在大约12米以外射箭,10箭有9箭射中目标;

△ 能够展示多种社交舞蹈;△ 灵巧并熟练地操纵皮划艇通过激流;

△ 在与对手的网球比赛中,可以在网上击球往返几个来回;△ 在与水平相近的对手进行壁球比赛时,成功应用高级防守和进攻的击球技术;

△ 在排球运动中可以使用所有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在空手道中具有黑带的动作水平。

资料来源:耿培新,梁国立主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2007。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看到,美国对各项运动项目所要达成的标准是完全可以用具体的办法来测定和评价的。比如十二年级其中一个标准是学生能够在大约12米以外射箭,10箭有9箭射中目标,这样的标准对于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简单易行的,而且也便于学生的自我反馈和提高,掌握练习的程度。另外,美国的内容标准里面很注重运动技能的竞技性,比如学生要通过红十字会中级游泳水平的要求,这样的达标要求现在在我国是没有提倡的。相反却是要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运动技术的竞技性要求,转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适用性。本次课程改革从一定程度上对上述情况有所缓解,内容标准中只对达到目标的内容或活动提出建议,没有具体的做出规定,这就给各个地方的学校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等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3]

由于体能的发展对于健康的作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体能标准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美国高中课程标准在体能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于我国来讲要高得多,这和他们从幼儿园这个水平就开始抓起是分不开的。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如表3所示:

表3美国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十年级、十二年级体能内容标准表述(范例)

十年级十二年级

△ 评价个人体能状况的心肺耐力、肌肉耐力和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 检测与健康相关的体能的练习以及其他行为;

△ 设计并执行一个个人体能计划;△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所需的适宜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韌性以及身体成分的水平;

△ 参加多样的合理增进体能的身体活动;△ 使用体能评价的结果,来指导对身体活动计划的调整。

△ 评价个人体能状况;

△ 在一段时间后,达到个人体能目标。

资料来源:耿培新,梁国立主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2007。

从表4中可以清楚看到,美国体育课程内容标准对体能的发展方面侧重于对体能的评价,设计并执行体能计划以达成目标,到十二年级更是要用体能评价的结果来指导身体活动计划的调整等。与我国相比,在运动参与目标里提到了学生要简单制定个人锻炼计划,也涉及了体能的评价,但没有涉及到结果的运用,甚至在水平六的发展性体能内容标准里也没有达到自主设计体能发展计划和运用评价结果这一个层次,只是提出学生能够分析同伴体能变化的原因和给同伴提出改善体能的建议。[2]因此,我国也要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体能这方面的做法。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中美两国体育课程标准这对内容标准的制定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我国《标准》注重学生的身心社三维健康发展,美国则围绕身体活动与运动技能来描述学生应当在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都要协调发展。

(二)关于运动技能方面的内容标准,我国《标准》在六个运动系列分类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发展要求,美国的内容标准则注重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达成,对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要求要高于我国对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关于学生体能达成和发展,我国《标准》主要从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两个方面来给学生提出发展要求;美国则更注重学生在体能达成时的评价和运用评价后的结果服务于体能提高过程。

参考文献:

[1]耿培新,梁国力主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1.

新标准对比 篇9

高一年级

时坤明

引言:三角函数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删减、变化最大的内容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我对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4中的三角函数进行了学习和比较肤浅的研究。

三角函数本质上是对单位圆圆周上一点运动的“动态描述”,它的种种性质和公式都是和单位圆的几何性质密切相关的,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都是研究三角函数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本章三角函数,总共三节,第一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二节: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第三节: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的相异处

与旧教材比较,本章在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以及在教学要求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原来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及其相关的内容共有三章,即三角函数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现合并为三角函数一章,由原来的72课时压缩为36课时(不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举例)。具体的有以下几点:

1、将三角函数安排在数列之后学习。

2、删去了0~360间的三角函数一节。

3、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中,新教材只出现了三个关系式,旧教材中有八个关系式。

4、新教材只有正余弦的诱导公式,旧教材有正余切的诱导公式。

5、将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从旧教材的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这一单元的第一节,移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节中。

6、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移到诱导公式后,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而旧教材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独立的一章。

7、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单元移到两角和与差三角函数的后面,删掉了余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8、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一节移到本章书的最后面,并在这一节中介绍反正弦和反余弦、反正切的概念。

9、删掉了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这几节。

10、把解斜三角形这一单元放到下一章平面向量里。

11、增加了阅读材料,小结与复习中增加了参考例题及学习要求。

12、对化acosbsin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要求降低。除了以上这些不同,新教材在例题、习题和内容讲解编写上也有很多改变,删掉了大量例题和练习、习题,也增加了原来没有的练习、习题,出现了一些历年高考题,还并且将题目分为明显的几个梯度——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究拓展,另加实习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二、新教材的特点

在认真学习和比较后我认识到新教材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旧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有困难的内容,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2、更新了旧教材中的数学符号,使用国际通用符号:tg改为tan,ctg改为cot,调整了知识结构和内容的编排顺序。

3、在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体系上,注重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了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层次性,注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4、对公式的记忆要求降低,减少了二十多个公式,但对推导能力和应用公式能力的要求却有所提高。体现了减负精神,不再过多强调死记硬背,而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5、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6、本章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转化化归、代换、特殊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蕴藏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7、增加阅读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是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中的。增加数学史知识及通过对数学家的有关介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励学生不畏困难,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物理学及其他学科上的运用。

三、学习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四章的编写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精神的,与旧大纲相比,尽管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仍然落实和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及个性品质这三方面,但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新课标作了符合高中生年龄特征与教育教学实际、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调整。基础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它是显性知识中蕴藏着的隐形知识。作为基础知识学习,其思想方法的学识和掌握显得更为重要,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新课标确定教学内容本着“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原则,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在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上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在程度和分量上是高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避免要求过高、分量过重的倾向。

对三角函数内容的精简,其意义有以下几方面:(1)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发展,由于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三角恒等式的变形就没有必要搞得过多、过难。(2)保留基本内容,仍可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要求适当,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3)精简为增加平面向量等新内容提供了保证,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新一点,知识面宽一点。(4)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注意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得到的启发归结起来为一下几点:

1、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要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2、新教材更注重师生交流和新旧知识的交流,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同时,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新教材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4、新教材要求教师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同时使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充分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

5、新教材更具有人本主义精神,提醒我们,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重、自尊、自信,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成功,而不是自卑、焦虑、失望,数学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上一篇: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版的房屋委托代理合同